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1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167-02
检验科的质量目标是能否及时向临床提供高质量(准确、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使检验结果更好地符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得到患者和临床的信赖和认可[1]。自2002年4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若干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明确指出“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这一规定被简称为“举证倒置”,即一旦发生医疗纠纷,由患者投诉,医疗机构要拿出证据证明在诊治工作中一切医疗行为是正确无误的。检验科为达到这一报告准确的目的,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分析前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分析中质量管理和分析后质量管理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开展的室内质评活动、室间质评活动中,经多年的努力使报告结果的检验准确性越来越高。有关单位统计临床有关检验质量的意见,50%以上是与检测标本本身的不合格有关。
分析前阶段是指从临床医师开出医嘱起始,按时间顺序的步骤,包括提出检验要求,患者的准备,原始标本的采集,运送到实验室并在实验室内传送,至分析检验程序启动,此期终止[2]。这一环节的执行涉及面广,包括检验人员、临床医师、护士、护工以及受检者本人,任一环节的疏漏和不规范均可导致检验结果的误差。以下浅析提高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管理方法。
1 加强临床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
检验工作主要借助专用仪器和专门技术开展业务工作,因此,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不断引进先进的仪器设备,加强硬件建设。同时要制订完善的规章制度;制订专业的质量手册;设置合理的实验室工作区域,并符合有关健康、安全的要求;实验仪器的质量管理,建立仪器的相关档案、资料,健全维护制度,定期进行仪器的检定和校准;检测方法的选择、试剂的选择、使用和保存。
2 组织与检验质量有关的各种培训
分析前质量管理不仅仅是培训检验科的专业工作人员,更应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对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
2.1及时组织临床医师进行新进检验检测项目的培训。医学检验项目繁多而且新项目不断推出开展,原有的项目不断被更新,有的临床医师对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评价指标不够熟悉,忽略应做的检验项目,或不完全了解检验科有多少种检查对某疾病有诊断或鉴别诊断价值。应将新的检验方法和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护人员,使之能合理选择检验项目,正确分析检验结果,并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些临床医师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在下午开出血脂检查等不合适的急查项目,或其他更改患者的准备,如餐后2 h血糖,患者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抽血,在遭抽血处拒绝后,医生同情谦让患者,在检验单上加开“急”,迫使检验科出没有检验正常参考值的数据,并干扰正常状态下的检验急诊次序,反而降低了患者对医生的信任,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就使医院处于被动状态下,临床医师特别是新分配的临床医生应试行到检验科轮转一段时间,熟悉并了解本院检测项目的实验诊断原理和临床意义,以便能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和病史准确地选择项目用于临床工作中。
2.2对标本采集人员开展全员培训。标本的采集不仅仅是在检验科内完成,更多涉及护理人员。抽血不顺利造成标本溶血,从输液皮条内放血等都将严重影响检验结果。护士应熟悉每项实验标本的采集要求:患者的准备,患者的用药情况,标本收集时的核对,抗凝剂、保存剂的正确使用。检验科制订的标本采集须知,不仅仅在检验科门口张贴,也应对全体临床医师、护士、护工进行培训,对保证采集标本质量的相关人员落实责任制。
3 严格检测标本收入标准
一份不合格的标本无法准确地反映患者真实情况的结果。检验科应制订标本拒收标准:包括标本贴签与检验申请不一致;抗凝标本凝固;标本容器破损;标本可能受污染;溶血和脂血;延迟送达的标本等。对不合格的标本,检验科应及时与送检部门联系,建议重新核实或重新留取标本,对于特殊标本或再次取样确有困难则可与临床协商进行部分内容的检验,但必须在检验报告上标明标本不合格的原因以及检验结果仅作参考。
4 及时准确地对标本进行处理
及时处理标本、及时检测是保证检验质量的一个原则。尤其血浆或血清与血细胞的分离应及时,血浆有富含或贫含血小板之分,应从离心速度和时间加以保证。标本要及时检测,尽可能当天标本当天完成。细菌培养应该在2 h内完成接种。需要保存标本,必须以不影响结果为原则,注意因检测项目不同而异,注意不同检测项目采用不同条件。处理标本是一项细心工作,一定要加强三查三对严防张冠李戴。
分析前质量管理工作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多的还是管理问题,不仅是检验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起医院管理的重视,在有关职能科室如医教科、护理部、门诊部的重视、参与和协调下,更好地保证这一环节的质量,使检验科出据准确的临床检验报告,让它成为临床医师诊断和治疗患者的重要依据。
[中图分类号]C9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5(a)-045-01
在医学检验中,为使检验结果更好地反映患者的实际情况,必须对检验的全过程(包括临床医师开出申请单、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检验分析、结果审核、发出报告、临床分析等)进行质量控制,即实验室和医院有关科室必须相互配合,采取各种行政和技术的措施和方法,包括质量保证结构、规章制度、检验程序、项目文件(SOP文件)、质量手册、各种质量记录及人员质量意识等,来控制可能出现的各种误差和差错。建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体系,重点要做好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个阶段的质量控制。
1分析前质量控制
目前,对分析中的质量控制给予了较多的重视、研究和管理,但对分析前、后(尤其是分析前)的两个环节还重视不够,其中分析前的环节是易产生错误结果的环节。
1.1医生应根据需要正确开出检验申请单
医生开具的检验申请单应包括足够的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检验项目、临床诊断、病床号、病志号、时间、申请医生或需要注明的其他事项。
1.2正确的患者准备
采集标本之前,临床医生、主管护士或者检验医师应对病人的生活起居、饮食状况、生理状态、病理变化、治疗措施等有详细了解并指导病人正确采集标本。
1.3正确的标本采集过程
正确的标本采集过程是保证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包括采集时间、采血姿势、止血带的作用、多管采集时的先后顺序、采集与收集标本的容器要求、标本量与抗凝剂的比例、混匀等均会影响检验结果。
1.4重视标本的运输和储存
标本采集后,严格执行运输程序,尽量减少运输和储存时间,因为标本储存时血细胞的代谢活动、蒸发作用和升华作用、化学反应、微生物降解、渗透作用、光学作用、气体扩散等等,直接影响标本的质量。
2分析中的质量控制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人员质量意识,标本接收处理,仪器状态及校准,试剂、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等。
2.1人的因素在质量体系中起决定性作用
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提高质量意识和技术水平是十分必要的。要使每个人都遵守各项管理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技术性和责任性差错的发生。
2.2严格的标本验收和正确及时的标本处理
建立严格的标本验收制度,标本送达检验科后,要对申请单和标本逐项核对,及时发现标本有无质量问题。对不合格标本要进行登记并及时与临床联系,必要时应重新采集标本。
2.3保证设备的良好状态及试剂质量
良好的仪器状况对检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并严格执行仪器的保养和操作规程,定期检查与校正,尽量减少系统误差,提高精密度、准确度;试剂的质量(包括线性、重复性、批准文号、效期等)也非常重要,良好的仪器状态和配套的合格试剂及标准品是检验质量的重要保证。
2.4做好室内质量控制是一切质量控制工作的基础
其主要目的是保证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并满足质量要求。要按室内质量控制的要求,在选择合格质控物的基础上,坚持每日做室内质量控制,绘制质量控制图,及时查找失控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直到符合要求。
2.5积极参加室间质量评价活动,确保检验质量不断提高
室间质量评价是使用质量控制物和统计学原理,观察实验室与实验室间的检验质量。对参加卫生部和省级临床检验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一是要端正思想,积极参加,二是要高度重视,全员参与,但不搞特殊化,不互通信息,不弄虚作假,要使质量控制活动同日常工作条件完全一致,真正达到考核质量不断提高的目的。
3分析后的质量控制
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主要是对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和垂直分析。
质量控制与临床分析实验结果相结合。其质量控制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合格报告的发出,并保证实验结果发给临床后,临床医生能合理地分析报告,正确地运用数据进行诊断和治疗。这就要求检验科与临床科室进行信息交流和学术往来。对与临床不符的实验结果,不要轻易发出报告,要与临床及时沟通,必要时应采集标本重测。
实验结果与以前实验记录垂直分析,也要与相关实验的其他检验结果相比较,进行横向分析,同一病人不同时间的检验结果,如果相差过大,要查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应与临床医师及时取得联系,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中图分类号:F40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6-0141-02
1 电力设备质量的管理现状
在电网运行过程中,会直接受到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影响,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着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国家电网公司对很多的设备供应商产品进行了质量监督,发现有很多质量问题出现,涉及到诸多的产品供应商。
由此可见,电力设备质量管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及社会安定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电力设备质量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1.1 电力设备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国家电网公司和其他省公司开始大力提升电力设备的采购质量和管理能力;结合具体情况,对设备采购选型标准进行了制定,保证其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安全性经济性较好等,对主设备采购标准及技术标书进行了制定,这样就可以有效管理和控制设备质量。但是,要想管理好电力设备,不仅仅需要控制采购方面,而是一个系统的工作,目前电力设备质量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有以下几点,见表1。
1.2 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总体要求
设备质量管理和控制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其内容包括:设备选型、采购招标、品质控制、运行数据归集分析、再回归设备技术修订选型等,并延伸到生产厂商和施工单位的协调、管理当中,也包括对设备质量事故问题分析和资料归集等的管理。本文从设备定型管理、招投标优化管理、监造管理、运行数据收集、事故与缺陷分析等方面分析,提出提高电力设备质量管理思路。
2 电力设备质量管理的思路与方法分析
2.1 设备定型管理
为了保证能够合理的采购电力设备,国家电网物资管理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大力监督制造商,促使源头的产品质量得到保证,进而更好的标准化管理设备采购。在监督供应商时,需要全面的考察,将制造工艺、产品设计以及质量管理等诸多内容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协调供需双方的能力。质量计划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2.1.1 经济方面
在这方面,主要是分析价值,以便通过合同让采购者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在选择过程中,需要将质量、成本以及交货期等因素给纳入考虑范围,这样最佳成本方可得到实现。同时,还需要科学审查运行维护费用,这样方可以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的寿命周期成本。还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经济方面的计划进行共同制定,对合同的担保条款和现场服务的条款进行科学修正。
2.1.2 技术方面
主要制定一系列涉及到采购和供应商双方职能的技术计划。
①产品计划,要对技术要求进行明确,保证产品足够的安全,有着较为优良的性能,对可靠性方面的要求进行制定,并且严格执行制定的标准和条款。
②工艺设计,在将生产作业向生产商分配的过程中,需要将一些较为先进的技术给应用过来,对关键参数进行明确,掌握相应的参数。如果采购方认为部分工艺设计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就可以将这种要求给提出来,双方协商解决。如果采购商没有认可和同意,制造商不能够对工艺设计和操作方法进行随意的更改和调整。
2.1.3 生产过程
为了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就需要做好员工培训和考核工作,让员工对工序装置的标准以及设备维护表、文件要求等内容熟练掌握。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严格控制选型标准以及制造商的设备生产工艺和原材料质量等。
2.1.4 检测和测试
通过检测和测试,主要是定期经常检验设备的性能,要选取标准的测试和计量方法,此外,还需要对相关质量标准进行设计,要提升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检修和预试管理水平,这样方可避免有缺陷出现于设备外部和内部构造中。
2.1.5 管理方面
计划识别是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责任制度明确的构建。不仅如此,还需要对信息反馈系统进行迅速的建立,用多向沟通来替代单向交流沟通。如今合同日趋复杂,有了更加复杂的程序和制度,那么就需要对组织机构流通程序和条款进行绘制,以便保证能够沟通的畅通。
2.2 招投标优化管理
通过调查发现,很多的供应商为了达到目的,会对投标价格恶意降低,这样虽然中标,但是会带来其他的问题,如生产成本进行降低,那么原材料的质量就无法保证,也不会应用先进的技术。部分投标商为了获得更高的技术评价,就会对其性能作用肆意夸大,对评标专家产生误导,对产品技术分数进行提升,这样对于电网的正常安全运行,就会带来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讲,可以从这些方面来优化招投标优化管理措施:
①引入供应商准入及后评价管理数据,避免因为人为错误或者是其他的误导信息,影响到技术性能的准确性。
②要现场考评供应商生产场地、原材料以及成品存放场地,对供应商的真实信息进行准确获取,将其实际生产供应水平给反映出来,对其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初步掌握,以便将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给顺利开展下去。
③引入供应商准入评价以及后评价管理数据,对招标方案中的综合评分方法进行完善,保证选取的供应商具备良好的资质和业绩,并且有着较为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较高的制造质量。
2.3 监造管理
电力设备出现故障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如制造、安装、检修、外力等,其中,产品故障的最主要原因是制造,安装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把制造问题继续细分,最为主要的就是原材料组部件,还需要将装配工艺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因此,相关参与方就需要联合起来,将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措施给应用过来,以便保证可以有效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促使采购物资质量得到逐步的提升。具体来讲,可以采取这些措施来对监造管理模式进行优化:
①进一步加强集中监造管理,不断扩大监造范围。
②建立产品质量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为物资监造工作服务。
③建立产品质量监督信息与招标采购和供应商质量保证体系的联动机制,推行对供应商的动态管理。
④建设高素质的物资监造队伍,建立、完善产品质量监督专家库。
对管理模式进行优化和监督,深化集中规模招标工作,结合时展的要,对电网设备监造模式进行创新,科学监督产品全寿命周期质量。只有做好了这些方面,方可顺利开展国家电网公司的集中规模招标工作,促使设备的制造质量和进度得到保证,以便更好地建设坚强电网。
2.4 运行数据收集
在对设备的质量和技术性能进行分析时,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收集和分析运行数据,因此,要想促使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得到实现,就需要对设备的初始技术惨死于以及经历电网考验的技术参数熟练掌握,以便有效对比相同环境下其他批次或者其他供应商的产品,结合对比结果,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促使性能技术参数得到提升。
2.5 事故与缺陷分析
在电力系统中,物资管理责任管理部门就是物资管理部门,那么在具体的事故分析过程中,各级物资管理人员就需要积极参与进来,对出现的事故和障碍及时掌握。在具体实践中,物资管理部门可能会出现这些问题。
2.5.1 信息收集不对称
主要是出现了一些事故,没有及时全面地获取事故信息,没有收集第一手资料。获得的信息都是存在于月度事故定性上,这些信息都经过了过滤,只掌握了这些信息,就无法科学的管控、监督设备质量,不利于分析供应商和设备技术性能,容易出现问题。
2.5.2 事故剖析存在阻碍
在具体实践中,如果出现事故,需要专家积极参与进来,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科学的分析数据,然后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因为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技术能力水平、电网企业的综合效益等,无法对设备质量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无法对质量事故分析信息进行及时的获取。对于这些事故数据,运行单位没有较强的责任感,会将其推诿给其他的单位,如生产厂家、施工单位等,这样就无法科学的管理事故和物资。在分析出现的各类事故时,不能够仅讨论责任归属,需要分析事故出现的原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这样分析工作的客观公正性方可以得到保证。
3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设备质量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长期开展下去,涉及到诸多的学科,各个专业的人员都需要参与进来。物资部门作为责任部门,需要强化责任感,充分重视设备质量管理,其他管理单位需要积极的配合和协助,对工作进行细化,深入落实,这样才可以促使电网获得更加安全稳定的运行和发展。
质量控制是项目施工中重要的内容,水厂建设也不例外。在水厂建设过程中,如果施工不规范,达不到设计要求,或者工程项目监理没有做好质量管理工作,水产建设项目的质量就难以保证,不仅给工程项目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还给水厂发展以及国家带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加强水厂建设质量控制,加强施工管理,全面提升水厂建设质量。
1 水厂建设特点以及主要施工流程
水厂建设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水厂建设涉及公众繁多,常常需要多工种交叉施工,包括建筑、电力、水工、道路等等;(2)水厂建筑物形式较为单一,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往往以匍伏状态存在。(3)水厂的构筑物占水厂比重大,分布在水厂较为显眼的中心区域;(4)在水厂建设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面积的绿化工程,使水厂整体更加贴近自然。
工艺流程:由于原水水质不同, 工艺流程有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基本流程为原水加药絮凝池沉淀池过滤池消毒清水池吸水井 送水泵房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过滤池基本上都比地面高, 只有清 水池可以埋入地下。
2 水厂建设质量控制体系以及管理
2.1 加强水厂建设全过程质量控制
水厂建设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指的是施工前、施工过程中、施工完成后的质量控制。
施工前质量控制:在水厂建设施工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图纸设计及其技术交底、基坑验收等,同时这也是水厂建设质量保证的前提。在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加强对设计图纸的研究,并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报告,由工程师审批。对于一些施工中容易产生问题的项目或者施工难题,需要做好专项施工组织报告,由工程师审批后才能执行。另外,在施工全,还需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施工材料等相关信息全面了解,并对施工中所要用到的新材料、新工艺等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试验等。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水厂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对工程项目质量有直接的关系,也是质量控制中主要的环节。首先,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明确工程施工的质量标准,并严格的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其次,需要使用专业性强的施工团队,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升施工专业素养,提倡文明施工。最后,施工中要加强技术检验工作,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施工完成后质量控制:施工完成后,特别是工程交付期间需要加强质量管理工作,确保工程符合相关要求。这个阶段的质量控制主要表现在对相关资料的管理方面,要保证相关资料完整、有效、富有条理性,并积极配合上级验收部门完成工程验收工作。
2.2 强化水厂建设质量保证体系
强化水厂建设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管理,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具体内容如下:
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水厂建设工程施工,需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计划,包括施工图纸设计质量计划、设计优化计划、技术培训计划、质量攻关计划等等。对于水厂建设中制定的相关质量指标,需要能够体现工程计划目标,还要体现出各项目标中的具体计划,这样才能确保工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确保质量保证体系的合理性与实用性。
强化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归纳:在水厂建设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资料。对于水厂建设过程中的相关资料,包括设计资料、施工材料、设计变更资料、技术交底资料等,能够对工程施工情况进行全面的反映,所以需要进行有效的整理与归纳,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及合理性。强化资料的管理,严格按照资料管理制度实施,做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等各项工作,确保资料能够与施工进度保持一致。
加强施工人员管理:施工人员的素养对水厂建设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一般来说,建设施工人员流动性大,文化程度低,没有一个明确的质量意识,所以在水厂施工过程中,对工程项目的质量没有足够的重视,给水厂建设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一方面需要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采取“传帮带”、“技术培训”、“技术大比武”等形式,全面提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培养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使其认识到工程质量的重要性;再者,需要加强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每一道工序实施严格的跟踪检查,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要求施工单位定期进行那个自检与互检,对不合格的工序进行整改。一些容易出现错误的施工环节需要重点跟踪检验,避免不科学施工操作的存在,全面提升施工水平。
强化施工管理:水厂施工管理是水厂建设过程中关键的环节,是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体系有效落实的重要内容。首先,施工单位需要不断的完善施工管理制度以及配套的监督机制,并严格的按照施工管理制度执行。奖罚制度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避免奖罚不明对施工人员情绪造成影响;还需要设立岗位责任制度,将工程项目具体施工责任落实到个人,为工程质量提供有力的保证。另外,要充分的发挥工程监理的作用,对水厂建设项目实施全程监理,包括事前、事中、事后控制。事前控制指的是对水厂建设施工准备阶段的控制,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审批以及对测量成果的符合、施工工艺的反复推敲等;事中控制就是对于水厂建设工程施工过程进行控制,包括对人为因素的监督以及施工现场突发事故的处理等;事后控制指在工程施工结束后,对其质量进行控制,主要包括工程的验收、复查等。
3 总结
水厂建设质量关系着水厂长远的发展,必须加以重视。在水厂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综合分析对工程质量造成影响的各个因素,强化质量保证体系,加强施工管理,对施工中存在的不足,应该根据设计、建立以及业主的具体要求进行改进,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加强对施工细节的把握,全面的提升水厂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王辉,郑雷.浅谈水厂工程建设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2012(7).
[2]汪聪.水厂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分析[J].施工管理,2013(7).
中图分类号:TP311.52
软件在装备系统的研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产品的质量已逐步成为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软件质量关系到武器装备系统的生命,关系到军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一旦软件失效,就可能导致整套装备系统的失效,甚至导致战争的失败。目前,软件在研发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导致软件的质量和可靠性远不如人意,特别是与硬件的可靠性相比,软件的可靠性一般要低一个数量级[1]。
1 软件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1)装备系统研发软硬件管理不均衡,过分强调硬件。武器装备的研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技术和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且其各个因素又是相互关联和制约,不均衡的过分强调某几个方面都是不科学的。而现状是系统的研发过分强调硬件的重要性,软件只是被当做硬件的一个附件来对待,未作为产品列入装备系统计划和技术配套表。
(2)总体单位不抓配套单位分系统软件的质量,监控力度不够。在软件产品的开发中不遵循软件工程的要求,而且武器装备系统的总体单位只抓本单位开发的软件质量,对配套单位分系统软件的开发过程监控不力,对配套单位交付给总体单位的软件普遍不进行软件验收测试和软件验收评审。
(3)软件设计文档的编制不规范,不符合国军标要求。编制时缺少文档化的过程描述,尤其是缺少工作文档、风险管理文档和工作量统计文档,而且文档编制水平和质量参差不齐。特别严重的是大多数单位的文档是在软件编程完成后补写的,失去了以文档指导软件实现的作用。
(4)高层管理者对软件管理不够重视,软件配置管理不到位。管理要从高层做起,但是多数高层却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有的软件开发组未设配置管理员,有的单位对配置管理的概念(如对基线标识和配置控制等)模糊,对软件开发库、受控库的设置与管理不当,致使软件在出厂前基本不受控。
(5)对软件测试的概念和方法认识模糊,缺乏对过程和产品进行测试。软件开发测试人员和质量控制人员之间缺乏对对方工作的基本认知,双方难以沟通,阻碍了研发工作的顺利开展。部分单位对第三方测试存有疑虑:担心泄密,难以保护知识产权,或担心经费不足和增加工作量延误工程进度。
上述问题是装备研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亟待改进。国内外的经验说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根本的一条是必须“树立软件产品的观念”和“用软件工程方法组织软件开发”[2],并按照软件工程方法的基本原则不断改进软件开发过程。现在国内比较常用的控制软件质量的方法是质量管理体系法,而国外比较流行的是运用CMMI(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Integration,即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来控制软件的质量。
2 软件质量控制的常用方法及缺陷
2.1 军用软件研制质量控制的一般做法及缺陷
我国一直采用质量管理体系中全面质量管理的原则来控制军用软件的质量。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产品质量是设计、生产出来的”,关注软件开发、研制的过程,通过强调过程模式,将组织内所有的工作定义为一个个明确的过程来进行质量保证和评估,使影响软件产品质量的因素在产品形成的全过程中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以此来提高其使用的可靠性、安全性,突出的把持续改进的过程作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水平的重要手段。
目前,军用软件研制质量控制的整套模型源于GJB9001B-2009,该国军标适用面广,可面向于硬件、软件、流程性材料和服务四大产品[3],主要强调的是硬件产品的质量控制,对军用软件的适用性稍弱,没有针对软件产品及其研发的特点展开说明,尤其是在型号的不断改进,装备状态的多次更改之后,对军用软件的配置管理等方面的更高层次的问题,缺乏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在实施该标准时无法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没有对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忽略了该标准反复强调的“质量管理必须坚持持续进行质量改进”,导致研制单位无法拥有一套适用的质量管理体系。
2.2 国外软件研制质量控制的一般做法及缺陷
CMM(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即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是对组织软件过程能力的描述[4]。CMM 中最为核心的思想是:只有好的过程才能造就好的结果。它侧重于软件开发过程的管理及软件工程能力的改进与评估,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标准,有助于最大程度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用户满意度。CMMI是CMM模型的最新版本,它把软件开发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原则对软件的研发和维护进行过程监管,以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CMMI项目为军工界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一个集成的产品集,其主要目的是消除不同模型之间的不一致和重复性,降低基于模型的改善成本。CMMI将以更加系统和一致的框架来指导组织改善软件过程,提高软件产品的研发、获取和维护能力。
CMMI是目前国际上最流行、最实用的一种软件质量控制模型,强调各个方面的均衡发展,注重基于模型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改进,可以帮助软件企业有效地管理软件过程,但是CMMI也存在缺陷,CMMI本身是国外的体系,是基于法治的体系,而我国强调的是人治的氛围,这种文化性问题是CMMI能否适用于我军的关键;实施该体系时单位对于软件研发人员缺少必要的有关质量管理方面的培训,导致软件研制人员与质量管理人员难以沟通,阻碍了研发工作的进度;CMMI只强调关键过程域,无法保证软件产品能被成功的研制出来。
3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和CMMI的气象水文软件质量控制方法
3.1 质量管理体系与CMMI的共同性
质量管理体系与CMMI面向的都是组织和软件产品的质量问题,都是以现代质量管理理念为基础,充分体现了质量管理、质量保证、全面质量控制、全面质量检验等思想。它们都非常关注产品的质量,都以相同的质量原理为基础,都强调通过良好的过程来保证产品的质量,都在强调外部沟通的同时强调内部沟通,都以组织的领导者和管理者作为最关键的成功条件,都采用PCDA方法,都重视规范化、活动规程和必要的文档与记录。
3.2 质量管理体系与CMMI的差异性
作为质量管理的标准性文件,CMMI与GJB 9001B是有着明显的差别的。GJB 9001B是一个适用于各类产品的通用型标准,主要是针对制造业制定的,而CMMI是专门针对软件开发设计的,可以帮助软件企业有效地管理软件过程;GJB 9001B强调完整的组织体系,可以用来建立符合ISO9000管理的组织管理,而CMMI本身对管理体系没有明确要求,默认组织体系是有效的、健全的;GJB 9001B评估的目的是要认证组织是否建立了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为此给出比较简明、科学、原则性的要求,评估出结论合格与否,而CMMI则用于评估组织的软件能力的改善,确定采购风险,或找出软件过程的强项和弱项,明确改进途径,为此给出良好软件过程的详细描述和能力提高的简明科学途径。
3.3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和CMMI的气象水文软件质量控制模型的建立
GJB 9001B鼓励在建立、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以及改进其有效性时采用过程方法,通过满足顾客要求,增强顾客满意,而CMMI的本质是通过对软件研制过程中关键过程域的精确定义,来使软件研制从一个不确定的“黑箱”操作过程,变成一个各步骤可视的、可对偏差随时控制的“透明”操作过程。根据质量管理体系和CMMI的相关理念和技术要求设计出适用于气象水文软件的质量控制模型。
质量控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该模型将质量控制归纳成七个阶段:(1)明确准备目标、项目范围和资源需求,依据CMMI的相关标准对软件的现状进行评估,定义相应的目标和指导原则,为下一阶段准备好相应的评估资料;(2)根据客户的要求和技术指标制定软件的开发流程,该阶段表达了组织层上下同心、拟定目标和愿望的状态,这是对将来有一个共同思考的过程;(3)在新的开发流程下引入GJB 9001B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对组织当前的状态进行判决,及时向组织传达发现的情况和问题,并根据GJB 9001B的要求,确定需要进一步改进的方向;(4)根据上述要求拟定软件管理流程,确定关键业务主题、各团队的角色和职责、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改进进度安排;(5)在此流程的基础上导入成熟的开发和管理理论及方法,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建立相应的规则、度量方法、模板,作为改进和实施的基础;(6)按层次和相关要求编写各层次文件,根据国军标的要求编写相应的工作文档、风险管理文档以及工作量统计文档;(7)依据软件运行的实际情况改进流程,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所有人员确定需要改进的目标,分析现有的工作步骤、客户需求和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方案,验证并更新实施流程,在提高技能、绩效的同时,也提高软件的质量。质量控制是一个总结、再学习和提高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改进建立下一轮工作的更高目标,制定组织进一步工作的计划,只有通过这种反复的评估改进才能不断提高软件质量。
4 结束语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开发出复杂的大型软件系统已不再是单个质量控制方法所能完成的任务,只有通过融合多种方法的优点推出一种新的质量控制模型,才能保证气象水文软件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本模型旨在GJB 9001B的基础上结合CMMI的理念和技术要求,把GJB 9001B作为CMMI的保障,而把CMMI作为GJB 9001B的“使能器”,两者相互促进,全面提升气象水文软件的质量及服务能力,进而提高武器装备软件的质量。
参考文献:
[1]仍然.从国际软件质量标准论我国软件产业质量保证体系[J].情报学报,1999(18):49-451.
[2]Watts S.Humphrey.Managing the Software Process[J].Addison Wesley,2002(19):58-63.
[3]GJB 9001B-2009,质量管理体系要求[S].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道路桥梁控制施工管理的内容
1.1 施工进度的控制与管理
从工程开工伊始,项目管理工作就应从总体上做好对拟建工程的需求预测,并通过总体统筹纳入到施工网络计划中。落实过程则需要事先预测并分析各项施工生产工序的需求产量、需求结构及时间要求等,分别涂绘出各个需求曲线的优化网络图,最终实现对现场施工的“人、材、机”等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以能够保证在总体计划中的动态平衡以及各分部分项工程之间的紧密衔接。另外,根据工程施工实际进展情况对施工的起止时间和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顺序及衔接关系进行组织安排,一般进度计划目标越细致、计划周期越短就越利于进度偏差的纠正,而且在具备施工进度计划的前提下,对长期或短期的目标实现及控制是极为有利的,如此一来项目管理者就可以明确地对施工单位及承包队伍提出进度要求。
1.2 施工安全的控制与管理
道路桥梁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的实施是以公司与项目经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项目经理在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责任,项目经理对公司负责。而项目经理与项目其它管理人员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每个人在项目生产中的安全责任,项目管理人员就安全生产对项目经理负责来实现的。现场施工由项目经理牵头成立安全生产小组,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任副组长,项目其它管理人员和施工队负责人为小组成员。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层层分解,完善落实安全岗位责任制。按“谁指挥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谁操作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分解到各层次,各班组及每个人。
1.3 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
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与管理是将生产施工计划作为项目控制的目标值,并定期将施工实际支出与目标值进行比较,发现并找出实际支出与投资控制目标值之间的偏差及原因,并针对性地采取纠偏措施加以控制,以保证控制最终目标值得以落实。我国道路桥梁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遵循节约成本的原则
遵循施工成本节约的原则即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人力、物力及财力的节约控制。成本节约要具有良好的条件,首先要懂得积极创造,施工成本的事前监督和过程控制是最为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施工中经常要分析成本控制是否出现偏差的问题,以便于有依据地优化各项施工方案,从而调整偏差,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
(二)施工过程的成本监督与控制
施工过程的成本监督与控制主要涉及对各项工作内容的控制、支付费用的审核以及分析工作量等,通常在完成对工作支付费用后,可得出实际的成本分析报告,以便于进行相关的审计工作。
(三)施工阶段的全局动态控制
施工成本的控制与管理是一个变化的活动过程,必需以动态控制为原则,将施工中发生的“人、材、机”投入过程进行认真收集,得到由施工产生的实际成本值,并将其与计划的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如若存在成本偏差则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同时采取相应的纠偏措施予以纠正后方可继续进行。
(四)调整施工成本计划并制定相应措施
调整施工成本计划是在能够提供相关地成本分析报告和有关部门协调合作的前提下,使得在施工方面作出能够充分考虑成本因素,并在采取一定措施的情况下可进行下一步准确的成本预测分析。由此看来,调整施工成本计划是整个道路桥梁控制施工管理的一个基础性内容。
2 加强道路桥梁控制施工管理的办法
2.1 施工质量管控
(一)施工组织计划
项目施工具有合理地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是保证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最为关键的标准。首先,展开路桥梁控制施工管理工作就包括编制总的施工计划。编制施工计划包括对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合理性的问题,严格检查设计单位是否按照使用方的基本要求进行合理设计,设计意图是否与拟建地质及人文环境相互协调,在工艺技术及成本预算方面是否可行,工程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可靠等。在设计方案可行性分析通过后,依据设计方案的内容及拟建施工地的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计划,合理地布置施工现场,明确现场各个临时工程系统的位置和重点工程施工现场的布置。另外,施工组织计划中还需重点对进度计划作出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根据每分期完成的工程量对进度计划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补充。
(二)施工工艺技术
施工工艺技术是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核心内容。道路桥梁施工针对工艺技术的管理与控制,应主要加强对过渡段施工和桥梁结构裂缝两方面的管控力度。道路桥梁过渡段桥涵构造物的施工应充分考虑到台背填方路基的地质情况、填料质量和路堤沉降等问题,加强对不良地基的处理管理,尤其是处理好桥背软弱地基以避免出现桥头跳车的情况。通常,处理不良地基的办法有灰土垫层处理法、排水固结法和挤密桩复合地基法等。控制桥梁结构裂缝的管控措施可选择优质混凝土修补材料修补混凝土面板,并且可以通过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减少或避免产生结构裂缝的问题。在施工的过程中,虽然都是按照预先制定的规划来具体的实施的,但是施工的过程是完美设计的一个重要的保证,只有施工中每个环节上的质量的保证才是对设计的完美的执行,也只有施工过程中对质量的良好的控制才能控制好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三)加强现场质量控制
(1)施工测量的准确与否关乎项目质量控制。为保各部达到闭合,在项目开工前应反复测量导线点、高程点以及中间桩,并保证中线和高程的测量结果不超过允许的误差范围。与此同时,在施工过程中要控制和保证公路路基中线及各个桥涵构筑物的平面位置、高程等几何尺寸在不超过允许的误差范围。
(2)加强对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确保现场试验工顺利进行。原材料、构配件的质量关系到整个项目质量的好坏,所以应对其进行严格把关,杜绝假冒伪劣的原材料和构配件。对于外购原材料和构配件如水泥、钢筋、钢绞线等材料,应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原件以及经相关实验室进行测试达标后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中根据相关要求对进场原材料和配构件进行实时试验检测,以保工程质量。
(3)加强试验检测工作。建设单位应配备工地实验室,在施工过程中应开展和加强现场试验工作,由专门专职的高素质试验人员进行测试检验工作。即在施工过程中通过试验检测,及时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地方,究其原因并做适当施工的调整及补救,为质量控制提供有力依据。
(四)要全面的要求施工的各个方面人员的素质
施工的过程中人的因素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在施工的过程中,要想提高施工的工程质量,就必须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素质,首先就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一个人人重视的良好的质量的氛围,树立起一个比较好的质量观念。要建立健全施工的岗位责任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改善劳动的条件,公平合理的激励劳动的人情。要加强相关岗位的培训工作,对必要的技术人员实行一定的技术考核等方面的考核。要做到既要保证施工的结果,又要保证施工的过程的程度。
2.2 施工安全管控
安全第一,质量为本。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切实落实安全三级教育制度。要具备具有针对性和预见性的有效防范与预警措施,项目管理者通过定期和不定期安全检查,将施工现场可能滋生安全事故的隐患及时查找出来并令行整改。
2.3 施工成本管控
在实际施工中,能够将质量成本的思想贯彻到每一个从业人员的思想意识中,是提高项目成本管理水平和增创经济效益的保证。因此,应积极组织关于施工成本控制与管理的培训学习班,从施工技术方案着手,提高提高操作人员的技术素质,严把各道工序质量关的同时保证紧密衔接。从而将施工质量与投资成本有效联系起来,降低质量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道路桥梁控制施工管理是工程施工质量和经济效益的保证,为了能够确保项目施工更为有序顺利地进行,我们要做好一切相关于施工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和成本管理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王重实;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及解决方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2]张旭辉;如何加强公路桥梁的施工管理[J];才智;2011,(16)
[3]周雨超;道路桥梁施工管理中的问题控制及解决方法[J];科技创业月刊;2010,(12)
ISO9001:2008标准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委员会质量体系分委员会制定的质量管理系列标准之一。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推广,特别是我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各行业的最高管理者为取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通行证”,都相继贯彻执行标准。但是在取得认证证书之后,如何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保持顾客及其他相关方满意,却存在一定问题。为此,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自然成了企业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又一主题。
1 持续改进的内涵和作用
1.1 内涵
2008版ISO9000族标准把持续改进作为其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非常有道理的。ISO9001标准第8.5.1规定:“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持续改进”是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原则和基础,贯穿整个GB/T19001标准的始终。持续改进是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其目的是增加顾客满意的机会。持续改进的意义在于续改进组织的产品质量,服务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组织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所以说,持续改进组织的总体绩效是组织的一个永恒的目标。
1.2 作用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取胜就必须重视持续改进工作,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使企业的管理和技术始终处于领先地位。持续改进是一种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境界,持续改进工作的好坏体现了企业管理的优劣程度,从管理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结构看,持续改进是企业正常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持续改进,等于切断了组织管理通向更高层次的通道,其管理将会在固有水平上循环,最终导致体系僵化或失效而被市场淘汰[1]。
2 持续改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2.1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是质量体系持续改进的自我完善有效机制[2]
企业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其主要目的是企业管理者代表组织内审员“依据某一质量体系标准来评价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自我“验证企业自身的质量体系是否持续满足规定要求并且正在运行”,“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这种自我评价、完善机制,与推行ISO 9000族标准的目的是基本一致的,并能确保实现其目的。
规范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就能形成企业内部自我改进质量体系的有效机制。审核建立起来的文件化质量体系是否符合标准规定的要素要求,质量体系文件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项是否采取了相适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跟踪验证措施是否落实关闭。按此持之以恒地开展内部质量体系审核,使企业的质量体系能不断改进,其质量管理形成良性循环,以适宜的成本,生产出性能和功能符合顾客要求、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其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2.2 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3]
外部审核包括第二方审核和第三方审核。第二方审核由组织的相关方(如顾客)对组织的审核,第三方审核是专业认证公司对组织的审核。
第二方质量审核可以更好的体现和反映使用方的要求,建立与企业直接对话的良好机制,并可以提出比第三方认证审核更高的要求。
其次,第二方审核具有更加明确的目的。质量管理体系改进和完善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它符合使用方作为首要受益者的期望。
第三,可以更好的弥补内审和第三方质量体系审核的不足。相对于第一方内部质量审核而言,第二方质量审核更具有较好的客观性和权威性;使用方的审核对于不符合项整改措施的落实更易形成闭环,对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有效运行更易实现连续性监督。
因此,企业应该认真对待第二方审核,利用这一契机,提高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水平。
2.3 管理评审[4]
管理评审的目的是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质量管理活动。
为了提高管理评审的质量,评审时应注意重点评价以下内容:(1)内部质量审核报告,特别是对薄弱环节采取的纠正措施及其实施的效果。(2)顾客满意度的变化趋势,提出改进的要求。(3)产品和过程质量的分析结果,提出进一步提高产品和过程质量的要求。(4)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实际情况,对不能完成的质量目标研究其解决措施或对其修订。(5)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可操作性,研究修订的内容。(6)组织结构和资源是否适应当前发展的需要等。
管理评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管理评审应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做好会前准备;会议要紧凑、高效、抓住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克服走形式,避重就轻等现象;会后要认真落实提出纠正和预防措施,使管理评审取得实效,真正解决实际问题。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requirements are constantly increasing,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is the core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Qualit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in the process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is crucial part of construction control, optimization of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of the whol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s played a central role. So for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the building must be strictly controlled,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standards and related requirements.
Key words: building construction; quality management; problems; solutions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近年来,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我国房屋建设水平的提高,但是就目前来看,房屋建设中还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一些房屋质量问题依然存在,频发的房屋质量问题不仅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在工程最终完工前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只有制品没有成品,上道工序若发生质量问题,都有可能被下道工序所掩盖,从而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发生。因此,必须要对项目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质量监督和管理,确保工程万无一失。从企业主体来讲,应该首先建立健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企业自控能力,提高企业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l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问题的分析
(1)工程地质勘察不准确。末认真进行地质勘察,提供地质资料、数据有误:地质勘察时,钻孔间距太大,不能全面反映土地基地实际情况。
(2)建设程序没有相关制度。违背建设程序如不经可行性认证,不作调查分析就拍板定案;没有稿清楚工程质量、水文地质就仓促开工:无证没汁,无施工详图,任意设计,不按图纸施工;工程竣工不进行试运转,不经验收就交付使用等盲干,致使不少工程项目留有严重隐患,如房屋倒塌事故也常有发生。
(3)自然条件苛刻。施工项目周期长、露天作业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温度、湿度、日照、雷电、供水、大风、暴雨等都能造成重大的质量事故,施工中应特别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预防。
(4)地基处理不稳固。对软土、充填土、杂填土、膨胀土、岩层出露、熔岩、土洞等不均匀地基末进行加固处理或处理不当,均是导致重大质量事故的原因。
(5)建筑结构受力不当。建筑物受力不当,亦易造成质量问题。
(6)施工和管理不规范。工程质量问题,往往是由施工和管理所造成。例如不熟悉图纸,盲目施工,图纸末经会审,仓促施工或不按图施工,不按有关规范规定施工。
(7)建筑材料不合格。如钢筋的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水泥受潮、过期、结块、安定性不良,砂石级配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准等质量问题;预制构件断面尺寸不准,支撑锚固长度不足,末可靠建立预应力值,钢筋露放、错位,板面开裂等,必然会出现断裂、垮塌。
(8)设计计算不周到。设汁考虑不周,结构构造不合理,汁简图不正确,计箅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误,沉降缝及伸缩缝设置不当悬挑结构末进行搞倾覆验算等,都是诱发质量问题的隐患。
2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法
2.1严格把握建筑原材料及施工设备质量管控
要严格把握建筑原材料及施工设备质量管控,首先就是对于原材料及施工设备的管控,对其进行检验、接收与入场。材料接收前,专业技术人员均需对其质量、规格及型号进行全面的检验,对于材料合格证件、质量检验合格单检验不及格的不给予接收入场,而不管材料来源于自身企业的采购还是甲方的供应。并且对入场的材料数量进行清点,并按型号规格存放。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担当重要的角色,而对于现代建筑工程中用到的所有设备尤其是大型机器或者重要的大规模的建材,均需要在性能、规格,材质型号、国家要求的出厂质量合格证等方面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与规定,并且也要符合本现代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在各种机械、配件、材料入场过程中需经过严格的检验接收,在各种机械入场时,需对其三证进行检查,并且需在进行安装前严格依照施工操作规范进行严密性与强度的测验。等全部检测合格后才可以使用。而任何不可格的材料、器材均不予入场,更不可以枉自使用。
2.2严密审查工程设计图的实施
每一项建筑工程要进行施工前,必须对其工程项目的设计图进行审查,并且对其它相关专业的图纸也要仔细审看,标出设计图纸中所存在的问题与错误,进而在图纸会议审核中进行讨论解决。若不能满足设备安装要求,那么需对建筑工程空间局部进行调整。
2.3适当调整与优化施工的设计方案
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时,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同对施工的质量及工程项目建设周期有着极大的作用,为了确保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正常开展,节约成本,缩短施工时问,需对施工的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而对于施工方案的优化主要有对施工平面图的布置的优化、对施工顺序的安排的优化、建筑工程施工方法的确定的优化。
2.4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工艺与质量的管控方案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的因素十分多,所以在对其施工工艺与质量进行管理中需分别对可能引发不好作用的环境因素进行制定科学有效的管控方案。必须在施工过程中将材料有序的放置,以使施工道路的通畅,进而为其施工质量与技术的管理打下良好的根基。对于施工工序的优化管控是对建筑工程质量及技术管理的核心内容,若要科学合理的对其对行管理,需要做到下面四个方面:①对于工艺的施工流程需接设计严格执行,它不但是施工现场操作的根本依据,并且也是确保工序施工质量的根本保证;②对施工工序的重要环节要重点把关,确定质量控制点,以此保证施工工序的强化性管理,进而确保施工质量的良好管理;③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及技术的管理中需对施工环境、环节、方法、原料、机械、人员实行全过程监管,也只有将上术所有的因素进行系统有效的管控才能够确保各个工序的施工质量及技术达到要求;④对于管理施工质量及技术得出的结果及时检查,进而确定该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活动的效果是否满足预定的目标,并且依据所反馈的信息对其施工管理进行优化调整,保证现代建筑工程全程中的施工质量及技术管理均符合要求。
2.5建筑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决定工程质量的优劣
建筑工程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工艺技术水平、作业班组的素质和能力以及施工材料的好坏等因素就最终决定了其工程质量的优劣。民用办公楼和住宅楼以及工业厂房的基础及柱、梁、板等构件,其防渗能力、承载能力以及耐久性能等方面往往都是由混凝土来提供有效支持的因此,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进行严格地管理与控制,通过科学的施工技术措施和合理的管理途径来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从而为建筑工程的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3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3.1制订严格的管理制度。
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制度建设决定材料的用、取、存、进都必须进行严格的管理。在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落实领导责任制,施工单位的项目经理以及法人代表必须对所承建的项目负责到底。项目经理一定要对施工过程中的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全权负责,无论是工艺技术、工序、设备,还是材料、人员,都必须落实到位,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3.2明确施工人员的目标与责任。
在对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围绕“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全面强化所有施工人员的管理意识,提升员工的自我完善能力,使他们明白自己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责、权、利关系以此来达到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的目标。
3.3落实质量管理目标责任制。
施工单位在对工程进行建设前,一定要先确定好建筑施工的项目经理、施工管理负责人以及技术负责人,从而使施工的全体参与人员都有着质量保证的职责,并确保每一项质量工作都有专人进行负责管理。施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以及项目经理对所承建的项目工程质量负有领导责任和终身责任,并依法对企业进行管理。
4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发展,因此要严格抓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在不断总结现代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把建筑工程的质量提升到一个高度,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工程的实力,更好地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实现我国可持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摘要]如何做好会计的基本工作,最主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但是根据目前会计工作的大体情况看来,却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笔者在文中具体阐述了会计工作中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工作中无法保证信息质量,使信息质量降低的原因。并且依据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提供一些针对性措施,从而改善会计工作中的信息质量。
[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措施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5.221
为了体现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保障会计工作的信息质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参考标准。党和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实行的各项方案以及规定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施行,也和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熟练地掌握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树立各项财务制度,做好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还要保证基层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数据、凭证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并且保证他们的时效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特别是对于武警部队财务工作来说,如何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部队保障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何为会计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的会计工作运行的模式在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措施以后,变成:整理与收集会计工作的原始资料的工作,由最基层单位的报账员负责,在收集与整理完之后及时上报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在收到报账员上报的资料后,将该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加工并且进行汇总,再将整理后的信息重新反馈给单位,以便指出各个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长处与不足,让部队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在会计工作中,运用专业的处理方法,对部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并且对于财务信息加以分析、分类,最后再汇总形成的。这些信息是构成了会计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全部数据以及文字。信息的真实性,可以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有利于部队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并且让部队更好地对自身进行财务管理,是每位会计在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工作中,不仅要保证连续并且完整的记录部队的财务信息,还要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于会计制度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分别的核算,而非让会计在工作中记流水账,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容易保证部队经济业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这不仅反映了会计在该行业中的素养、个人能力以及工作中的人品,也进一步强调了部队财务的核算方法与国家财务制度的紧密关系。所以会计的真实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状态而改变的。会计工作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所以对于该信息的使用者数量也有限,从这方面来说,我国的军队,特别是边防部队的信息同样要求对外保密。
会计信息是对部队各项经济活动的提炼,所以是部队各项财务的综合信息,通过不同工作程序进行分类,然后再加以整理汇总,之后再次分类汇总,最后产生的总体数字。这样一来,却掩藏了工作中一些事物的个性与矛盾,这样的状况在制作成报表的过程中尤为突出。部队的整体经济状况由报表反映,也因为体现出了部队在运行、发展中各项财务活动的成果,同时也隐藏了不同单位、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范围内所出现的发展机会与潜在风险。
2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的原因
2.1会计信息原始资料失去真实性
信息的原始资料包括部队记账时的凭证、原始凭证不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使用流水账的方式进行记账,而不使用账户账簿,或者所使用的账户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军队财务的制度要求。
2.2随意改变不同项目的余额
一些单位为了让自己所上报的报表符合国家法规和预算的要求,因此在会计期末制作财务报表时随意调节报表的各项数字,并非根据真实的情况来记录,反映部队的财务活动,隐藏起部队自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一来,核算机构无法掌握到部队的真实信息,让部队隐藏起会计的真实信息。
2.3虚假的财务活动
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的核算方法不同,那么产生的信息也会随之改变。在某些部队中,还会发生了为了完成既定的财务目标等原因而上报虚假的财务活动,使得上级单位无法掌握到该部队的真实信息。
2.4设立账外账,私设小金库
有一些部队在实际记账的过程中,采用倒记账的方式,为了应付上级的审计单位、财务部门等检查而分别建立账簿,但是这些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却丧失了基本的真实性。而对于某些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那么就使得会计工作中的信息无法反映出来,同样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
3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中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3.1完善与加强我国对于财务的管理制度
根据调查,两个人犯一样的错误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在部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不应该让同一人既做会计,又兼任出纳的职位,而应该完善内部对于财务的控制制度以及经济的会计制度。在工作中,结合会计工作的核算制度和工作的规范化,对不同的职位进行分离,如此一来,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2完善和提高会计队伍建设
要提高会计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首先,应该对该岗位的人员采取竞争上岗的规则,在竞争人员中挑选工作能力好、效率高、能够认真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违反国家的相关法规的人来胜任。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更全面的培训,单位内部应对员工实行有效且全面的培训制度,继续岗位职责、工作能力以及职业思想与道德的培训,为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工作能力高、有效率并且对于会计工作的知识储备合理、丰富的人才。最后,部队对于会计工作人员应建立绩效考核,设立完善的赏罚制度,对于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某些工作能力不足,并在工作中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甚至淘汰,让会计在工作中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调动工作中的积极性,让部队的经济管理工作进入到良性的循环,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中信息的可靠性,还能保障上级审核部门对于各个部队真实性的掌握。
4结论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部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把控。所以部队对于自己的会计队伍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自身的管理制度都应该加强相应管理。并且完善财务的管理,推动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摘 要 针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特点,文章提出在督导评价体系中引入技术管理理念,构建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多层次教学质量监督
>> 基于学生评价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探索与实践 基于课程的高职教学质量校内监控与管理体系研究 构建高职院校四级教学质量督导与评价体系的探讨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实践类课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基于AHP的电子政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研究 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探究与实践 燃气管道工程质量与技术管理方法研究 民办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本科教学质量”场域中的独立学院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高职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体系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学质量体系建设与实践 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及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网络阅卷系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高职院校基于信息平台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数学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② 耿有权.论“四位一体”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基于教学督导视角[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4(22):44-47.
③ 薛国凤.从“局外”走向“局内”――高校教学督导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14.35(6):86-90.
④ 许胜江.基于质量管理的研究生课程教学评价技术思路[J].中国高教研究,2009(11):44-46.
一、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自2006年6月份起接受质量管理审核,取得ISO9001(2000版)质量体系认证证书,成为增城首家有测绘资质的取得ISO9001认证的测绘单位。经过近十年的全面质量管理和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建成了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拥有健全的测绘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制度,员工的质量意识也逐渐增强,有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和专职质量检查人员。
2007年,体系运行一年,在试行中不断修改和改进体系与单位的不适应的地方,形成自己的质量手册与程序文件。
2009年中,国际标准化组织颁布了新版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即ISO9001(2008版),原先的2000年版在2009年作废,因此我队原先持有的2000版认证证书将面临换版的任务。
2009年11月―2010年3月,单位在新版标准后,迅速开始了资料收集工作,做好了换版前的准备。并开始试运行,之后组织管理评审对试行情况进行总结改进。
2010年4月,单位2008版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经过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正式取得了ISO9001(2008版)认证证书。
2011年5月初,单位通过地图编制、互联网地图服务业务的扩项认证审核申请,业务范围增加为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和互联网地图服务四项。
二、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单位发展的作用
1.管理制度化,模式规范化
质量管理发展到今天,从认识、学习、参与、整合到完善,目前已形成一套相对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了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和互联网地图服务四大业务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文件也涵括了各专业成果的过程程序、相关的支持性文件以及对质量有影响的各项职能管理文件,分别为:一级质量手册、二级程序文件、三级管理制度、作业指导书和四级记录表格。
质量管理体系的每份文件在经过反复的模拟试用与修改补充之后,已形成具有我单位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如二级程序文件、三级文件中的采购控制程序、测量设备控制程序、测绘项目控制程序、地理信息设备网络管理程序、保密控制程序、各项生产作业管理规定等等,文件在修改中形成了具体到对每项工作涉及的人、设备、方法的规定,有显著的单位特色。
2.质量宣传逐层普及,员工意识提升
近年来,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十分重视质量培训、教育和宣传方面的工作,在换证、改版时均会选派员工参加系统的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和内审员,每年也均会组织技术骨干参加相关质量培训等。尤其是在2011年,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系统的ISO9001管理体系知识,使员工从最初的不理解、不接受这套质量管理方法逐步发展到理解、认同和认真按照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实施运行。
3.单位效益多方面提高
在业务范围方面,从原来的以工程测量和地理信息系统服务为主扩展为工程测量、地理信息系统工程、地图编制、互联网地图服务四大业务内容,资质等级也从原来的丁级升为现在的乙级,逐步形成以城乡规划测绘为工作基础、以城乡规划信息为工作重点、以数字增城为工作目标的测绘单位。
从人员规模看,从原来的6人专业队伍扩展到现在近70人的专业技术队伍。培养和吸收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拥有硕士6名、高级职称8名、中级职称14名、专业技术人员36名。
在业绩方面,不断创造出城市勘测工程和其他项目的多个优秀成果,“十一五”期间,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县域城乡规划管理信息化平台体系创新与建设应用研究》项目获得中国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增城市城乡规划局“数字增城政务空间信息服务平台”》项目获中国地理信息产业优秀工程金奖、《增城市地下综合管线数据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项目获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金奖、《增城市城乡发展与规划地图集》获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地图作品裴秀奖铜奖等。这些测绘成果与成就,都离不开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有力保障。
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保障下,单位坚持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凭借一流的产品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管理,形成了优越的资源优势,也为信息工作开展打好品牌。
三、质量管理体系发展的几点思考
目前,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队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覆盖了工程测量、理信息系统、地图编制、互联网地图服务、城市规划信息技术服务业务及相关部门,文件涵盖了各业务和部门的过程程序、相关的作业文件以及对质量有影响的各种管理文件。但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理论与实际脱离”的现象仍存在,加上随着业务范围和工作量的增加,质量管理体系在各方面管理值得我们思考几点内容。
1.管理理念的转变问题
在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中,从传统的产品检验到现代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建成,管理层对质量概念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管理的模式也有重大的改变,从单一的产品检验到工作质量、过程质量、管理质量的预防与控制等,质量管理渐渐深入员工个人、岗位,还有每个工作环节,这就促使我们改变对质量与管理的理解。质量管理不单只是部分员工,或者是某个部门的职责,而是全体员工全过程共同参与的一项工作。因此,要加强质量管理的宣传和培训的力度,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管理理念的转变,从而提高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实施效率。
2.管理内容的转变问题
随着增城市城乡规划测绘院业务范围和技术队伍的不断壮大,质量管理体系从原先单一的业务质量检查延伸为包括业务、人员、流程、设备等方面的监控,审核的内容不仅是各单元、各部门或者是各环节的质量审核,还包括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客户的沟通、业务全过程的监控,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测绘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合格和不适应给单位带来的影响,从而提高产品成果的质量,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应选择时机适当转变内容,完善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单位管理的创新。
3.管理方法的转变问题
目前在很多单位的管理中,运用的管理方法千差万别,许多单位也仍停留在依靠制度进行管理,也就是硬性管理模式。但是,硬性管理给领导者带来了诸多不便,不仅增加负担和压力,更多的是拉开了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距离。所以在现代管理中,软性管理越来越成为单位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即让员工参与到管理中,对考核、分析、改进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提高工作效率。ISO9001整个管理过程最重要的部分是体现在员工的参与与配合,员工既是考核者,也是被管理的对象,在审核过程中是监控与被监控的关系。因此,在单位质量管理中应提倡这种考核模式,逐步步入软性管理与硬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方法的创新,追求卓越质量。
4.卓越绩效管理模式下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问题
ISO9001强调质量管理八项原则,而卓越绩效模式是在质量管理八项原则基础上补充提出了战略、资源、市场与经营结果等要素管理。因此如何更好地执行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并与卓越绩效管理要素相融合则显得尤为重要。
(1)质量计划与卓越绩效要求与标准的融合。每年的质量计划都力求体现卓越绩效的要求与标准,但计划是否从战略目标出发,是否考虑战略的部署实施,是否对计划进行分解等,都需要领导的重视和全员的参与。比如在计划中是否增加经营的工作目标,是否增加人力资源培训的要求目标,是否重视和鼓励注册测绘师考试的目标,是否增加人才引进的目标等,这些都需领导层提出目标并要求各部门针对情况进行目标分解,落实到个人的工作中。因此,质量计划与单位的战略目标密不可分,在制定和实施质量计划时应从战略目标出发,注意两者的融合。
(2)多渠道调查顾客满意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对与顾客有关的过程规定了顾客对产品要求的确定、评审和沟通的要求,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对顾客与市场作了进一步的拓展与延伸,它更注重与经营直接相关的顾客群市场细分,更在意顾客满意度的测量和信息反馈用于产品和服务的改进要求。如在客户满意度调查中采用走访客户,听取顾客意见,并在每次走访后形成完成的反馈处理意见,督促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这对改善治理管理工作和完善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流程多、任务繁重,多数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与客户进行单向沟通,长此以往,满意度调查便流于形式了。因此,可采用在平时与客户多沟通,收集客户反馈意见,不定期进行走访,收集客户的使用反馈等多种方式来调查客户满意度,使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四、结语
测绘单位作为事业单位,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并不普遍,也不够成熟,在单位管理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阻力。但随着业务的开展,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的转变,ISO管理因为提倡的是“全体员工的配合与参与”,越来越成为单位管理的一种倾向。因此,应逐步完善质量管理模式,实现管理方法的创新,使ISO管理在机关单位、事业单位中推广建立。
参考文献:
[1]周密.质量管理体系在测绘单位应用的探索[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4):257-259
中图分类号:F27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068-01
质量评价是过程方法中PDCA循环中C(检查)阶段的核心工作,是质量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基础,是企业战略和质量方针得以落地的重要保证之一。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兼顾企业战略发展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是可以科学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也是企业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小质量观”向“大质量观”转变的必要举措。
1 成熟度及其主要模型
成熟度是一种新型的评价方式,目前在管理学领域和管理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熟度思想源于著名的质量大师菲利普·克劳士比(Philip B·Crosby)的质量专著《质量免费:确定质量的艺术》,书中提出了著名的质量成熟度方格理论。克劳士比借鉴病人康复的过程,首次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划分为五个阶段:不确定期、觉醒期、启蒙期、智慧期和确定期,成熟度方格描述了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一个过程。
2009年11月1日,IS0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了《ISO9004: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在标准引言中指出:“本国际标准为任何处于复杂、要求严格和不断变化环境下组织实现持续成功的管理提供指南”。标准采取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扩展模式,更多地引进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计划——卓越绩效准则的内容,同时也给出了一套“自我评价工具”,采取了类似于克劳士比方格的成熟度模型。
质量奖模式是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另外一种形式。在众多的质量奖中,最著名的有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欧洲质量奖和日本的戴明奖。在这三大奖中,历史最长的为日本戴明奖,设立于1951年,而对世界影响最大的首推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
美国的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的评奖准则被称作“卓越绩效准则(Criteria for Performance Excellence)”,其实质是全面质量管理的一种实施细则,是对以往的全面质量管理实践的标准化、条理化和具体化,同时为了解组织的优势和改进机会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评价工具。
我国在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于2004年8月正式颁布了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T19580)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实施指南》(GB/T19579),2012年3月又对标准进行了适宜性的修订。
建立在远见卓识的领导、战略导向、顾客驱动、社会责任、以人为本、合作共赢、重视过程与关注结果、学习改进与创新和系统管理等九大理念下的卓越绩效模式,可以促进各类组织增强战略执行力,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帮助组织进行管理的改进和创新,持续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和管理能力,推动组织获得长期成功。
2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
企业作为运行于市场环境下的独立法人实体,无论其规模的大小、开发的产品有何不同和经营的模式差距多大,要想求生存促发展,企业在其生命周期中需要定期审视和评价其健康程度,诊断并改进自身存在的弱点。在体检的过程中,即要全面,也要突出价值链和质量链中的重点。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已颁布实施了近二十年,全国大大小小的各类企业、事业单位均先后开展了贯标认证,提高了认证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并赢得顾客的满意和信任。但在自我改善质量管理体系中,不少企业都感到紧靠审核中的问题点的整改、举一反三及其比重分析无法有效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组成部分各个过程的水平。而要贯彻《ISO9004:2009组织持续成功的管理—一种质量管理方法》又有些力不从心。
由于在卓越绩效模式方面的认知局限、人才的短缺以及管理的差距,全面推行以卓越绩效模式不符合目前大多数认证企业的现状,特别是中小企业。因此,借鉴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的几种方法,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过程内容为基础,应用结构化、层次化的方法将相近过程合并成过程域,建立企业质量管理成熟度模型是当前的有效选择。下面就抛砖引玉介绍一下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模型的主要步骤和要求。
①借鉴成熟度模型对过程域的原则划分、合并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要求,建立了领导力、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资源管理及配置、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服务、监视测量分析与改进和顾客满意等九大过程域,形成了质量管理体系框架、层次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②参考卓越绩效模式的分值配比,由企业最高管理层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进行打分、平衡,按照
1 000分对各个过程域进行分值配比。其中,设计开发过程域的分值为170分,生产过程域的分值为130分,其他过程域的分值均为100分。
③以过程域为模块,以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条款要求为评价内容,形成各个过程域质量评价准则。
④根据内、外部质量审核发现的不符合项的性质,结合专家打分对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按照质量评价准则的条款分值逐一打分,并进行汇总、计算出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打分步骤及标准如下:根据审核不符合项进行打分,其分值可参考表1所示;采取专家打分对条款逐一评级、打分,其分值可参考表2所示;按照过程成熟度计算公式(公式1)计算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ZMM),也可以按照式(1)计算过程成熟度。
ZMM=×100% (1)
式中,t为每一条款的分值。
⑤按照或者参照ISO9004标准的成熟度分级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成熟度等级。将计算、汇总得出的质量管理体系成熟度及其过程成熟度进行趋势分析、过程能力分析等,可以有效地评价质量管理体系和各个过程的运行状况、水平和趋势,并寻找到改进的机会,实施质量改进。
3 结 语
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的成熟度模型是建立在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基础上,解决了体系评价的短板,促进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但随着各类管理体系标准和不同产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如何使质量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成熟度模型适应企业体系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长期需要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二、教育质量的定义
教育和工业产品生产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学校的原材料和产品都是学生,但学生这个原材料各不相同,学校也无法改变或者处理学生,变成标准化的产品。教育作为提供服务的行业,它也和提供标准化服务的企业不同。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品既包括学校向用人单位,向社会提供的毕业生,也包括学校的教学服务。在ISO9000标准中,“顾客”是指企业内部或外部,收到产品的组织或个人。教育行业的顾客比商业企业复杂得多,包括政府,社会,用人单位,父母,以及接受教学服务的学生。在这些顾客群中,因为各自角度,观念不同,每一组对于教育过程,教育质量要求也都不一样。教育的特点和质量要求的定义在不同的学校系统和单个院校之间也不相同。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教育是要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作为提供给学生的服务,教育质量应该是教学输入,教学过程和输出的成果满足他们学习需求,达到让他们满意的程度。学生的父母关心的是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以及在学校里受到的公平待遇。对他们而言,教育质量也反映在输入、教学过程到结果输出的整个流程中。政府和用人单位关心的是最终产品-毕业生的质量,他们更关注输出的毕业生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求。因此,在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前,高职院校先要对教育质量进行明确的定义。有了义,才能建立适合自己学校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三、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
(1)以服务顾客为焦点。
“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当理解顾客当前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高职院校定义教育质量的过程,就是界定服务对象,理解顾客需求的过程。高职院校职只有满足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社会的需求,才能获得良好口碑,增强竞争力。
(2)领导作用与全员参与。
ISO9000标准强调领导在组织中的作用。高职院校的领导应该确保高校的教育目的与工作方向一致,通过他们的努力,在学校内部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让教职员工能参与到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活动中来。
(3)管理方法。
ISO9000中有三个管理方法: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管理方法要求在高职院校的日常工作中,将教学、实训、顶岗实践等各项活动和教师、设施设备等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取得期望的成果。管理的系统方法是将相互关联的教学、实践、实习等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统一管理,提高有效性和效率。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是将有效的教育决策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4)持续改进。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根据社会环境和行业的发展,不断了解顾客的需求,及时对体系进行调整。
四、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机制
具体来说:
(1)环境。
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究竟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为谁服务,具体的说就是学校的办学方向。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来看,高职院校应着力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投入。
系统的运行程度依赖于系统投入的多少。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也依赖于人、财、物的投入。人具体包括三类:教师、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学生。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其学术水平、教学能力、自身素质、教学态度等都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精力投入的多少也影响教学质量。教学行政管理人员,是各项教学质量保障活动能否顺利完成的主要保障,其业务能力、政治素养、工作方法等也将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财主要指各项经费的投入,比如科研经费、教学经费、管理经费等使用、分配要合理,并且对于重点学科、重点专业、重点课程都应有适当的倾斜。物,主要指在应加强对图书资料,教学设施、设备,教材等的投入,有效的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物质保证。
(3)运行。
在教学质量保障的运行中,高校主要采用自我约束机制、目标管理机制、评估激励机制以及信息反馈机制使系统的整个运行趋于规范、有序、充满活力。
(4)产出。
系统的产出一是社会提供的服务,二是人才,三是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系统的产出要讲究量和质。量,反映了系统资源的投入是否有充分的回报,质则决定着为最终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五、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议
(1)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前提。
高职院校要想应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教育质量体系,获得ISO9000认证,首先要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学校的领导层要充分认识到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性。第二,对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学校要订立适当计划,保证按步骤,稳定地向前推进。第三,无论质量体系的建立,还是体系的日常维护,都需要一批掌握ISO9000标准的人来完成相应的工作。因此,学校需对应用ISO9000质量系统的核心人员进行严格培训,用高水平团队来保证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
(2)应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首先,学校领导层要充分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可行性,树立坚定信念,坚决实施质量管理体系。其次,在学校的教职员工中推广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在学校内部建立起质量管理文化,让广大员工充分理解推行ISO9000的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