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健康教育的重点

健康教育的重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健康教育的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健康教育的重点

篇1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与信任学生,把学生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感到老师心中有“我”,再施以教育策略、方法,学生就会钻入教师的“圈子”里,改掉坏习惯,从而努力学习、生活,学习成绩及表现就会出现新的春天。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作为一个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这样才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学生批评要讲道理,不要骂他们,侮辱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谁如果不完成作业都要补,在课间辅导他补,老师尊重、相信学生,也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学生与教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历来是被人唾弃的,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即使是孪生子女,也不一样,这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只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走近孩子们,走近孩子们的心灵,用心同他们交流,那你的收获会很大。

二、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教师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我们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这样使学生心理压力大。在一个班集体里,有讨人喜欢的学生,也有看上去有点令人讨厌的学生。教师的情感倾向无是存在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又懂事,令人喜欢,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又调皮,令人生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上,任何情感倾向都应该压抑下去,而不能随便暴露情绪,更不能有任何讨厌某些学生的心理。“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班主任,不应区别“爱学生”与“厌学生”。相反,越是后进的学生越应该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于好学生也要在鼓励其做得更好的同时,培养他们戒加骄戒躁的心理,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后进同学一起进步。有的班主任,当某个好学生犯错误时,很宽容地就原谅了,但某个后进学生犯错误时,就严厉批评。虽然班主任对后进学生没怀有恶意,但这么做容易激起矛盾,分化了班级。所以,教师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洒向学生都是爱,只要有了爱,就不会有“生厌”的学生,也不会出现排挤后进学生的现象。后进学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帮助。

篇2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个小时在宿舍活动,如果加上睡眠时间,每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可见宿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既频繁又紧密,大大地增加了宿舍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而且,现阶段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一个班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只需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足够的学分就可。学生选课以后同一班级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在同一教室上课,而且每个学期选课不一样,一起上课的同学也总是经常变动。所以原来传统的班级概念也就越来越淡化了。而宿舍却不一样,宿舍里面的成员相对固定,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多,交流时间长且深,因此宿舍中的人际关系也就相应地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且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处于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时,同伴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心理成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研究者将宿舍关系划分为五种:“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以及“失控分裂型”。在这几种宏观的宿舍关系下,微观的成员关系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这些人际关系类型的不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显然也有好有贬。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一种归宿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相反,宿舍关系不和谐,会让人感到压抑、焦虑、烦恼,从而阻碍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成败。总的来说,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一些影响:

一、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家”的功能

大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远离了能给予他们情感满足的父母、兄弟、姐妹,宿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家。在宿舍里。他们能够得到一些像在“家”中的那种安宁与温馨;当他们心情烦闷或者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舍友们像兄弟姐妹般的照顾与帮助;而且他们可以在自己宿舍的空间里展现真实的自我,因为宿舍有着像在“家”一样的安全感。

在宿舍里,由于时空上的临近性,成员之间最容易熟悉和接近,也相对更容易建立友谊,所以能够比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有一种先天的优势,容易形成一种“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这种感觉能够起到补偿精神上的空虚、孤独与寂寞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成员的归属与情感需要。

2.社会化的作用

很多学生上大学前很少住校,与他人紧密地相处的经验较少。但是在大学宿舍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然而大家又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习惯的不同,性格的不同,都很容易让大学生们相互闻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所以,这些矛盾就需要宿舍成员慢慢学习,慢慢地磨合来解决,这种磨合与相互适应的过程是学生迈向社会重要的一步。如果人际关系和谐,这种冲突与矛盾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掌握社交技巧的绝好机会。

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他们很少接触社会。然而大学是一个社会与学校的分界点,大学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需要直接走向社会。但是让一个对社会了解甚少的人在大学学习四年后直接进入社会显然有些突然而会产生诸多不适应感。因为在大学中,虽然有人称其为“小社会”,但是相对来说毕竟单纯了许多。一个人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慢慢摸索面向社会的一些规则远远不够,但是宿舍能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适应的平台,一个宿舍几个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会学到各自不同的东西,如果在宿舍里面进行分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们能更快地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等。

3.促进心理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由一个依赖父母处事型向独立处事型较变的过程。也就是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一个转型。不管是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还是情感生活上来说,都与以前不同,面对的是自己生活尤其是心理上的独立。而在宿舍里,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当他们感到困惑时,宿舍中的和谐气氛会支持着他,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撑去完成自然调适的过程。所以宿舍氛围可以让他们很好的完成这次转型,由原先的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转向独立、成熟,心理功能也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宿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却是困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这些问题有很多种,例如打扰了别人睡眠、打扰了别人学习、怀疑别人拿了自己东西、被人排挤等等,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有的大学生不愿回宿舍,有些心情由此抑郁,有些表现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最糟糕的甚至可能走向轻生或者发生恶性的报复事件等等。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存在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单一,多数人上了中学后又没有住校,没有与很多人共居一室交往的经验。而这种非常紧密的接触显然就会由此产生一些冲突。但是,面对这些冲突,许多学生都会有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或者处理。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在家里是“小皇帝”,爸爸妈妈一直对自己百依百顺,要什么他们都会给什么,提什么要求他们都同意。但是到了大学后住进了集体宿舍就不一样了,在宿舍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一定要迁就谁,相互交往应该是礼让三分,诚以待人。但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要求别人都要依着你、顺着你,显然不现实,这种自我中心的思想是宿舍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2.自卑与自傲心理

现在的学生进入高校前,存在许多的差异,例如家庭背景,原先的学习成绩,交际组织能力等等,这些差异本可以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从而相互得到促进与提高。但是如果把握不当,这种多文化、多差异的接触碰撞,往往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负面心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卑和自傲心理。

先说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一种事事不如人的情绪体验,例如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到了学校后,宿舍同学都有手机、电脑,穿着都是名牌,进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等,如果心理没有较好地调控,就会产生失衡,从而引起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些还会相应出现虚荣心理,攀比心理或者嫉妒心理等等。"’而那些条件较好的学生就可能相应产生自傲心理,当然这种条件较好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有些学生有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相貌等等感到非常自信,这种自信心态如果没有能调整好,也可能掉进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自大与自傲,甚至形成自恋的人格。而且,这种自卑与自傲的心理很可能进一步会演化成嫉妒和虚荣等更加消极的情感。已有研究表明,这些消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这里不再赘述。

3.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缺乏

还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还不懂人际交往技巧a大学生们刚刚由一个依赖父母老师的中学生变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大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一些基本技巧,他们相处的时候更多是凭自己的感觉,遇到冲突矛盾时不能合理解决。例如很多同学感觉到“很想和舍友交流,但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舍友对我有误会,我不知道怎么处理”等等,都反映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所以,当有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现状,促进宿舍关系融洽,却不知道从那里着手,最后使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恶化。

三、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要发挥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增强宿舍凝聚力,让宿舍人际环境成为学生一个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_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增强宿舍凝聚力

大学生对宿舍的观念相对要强于班级的观念,所以要创造良好的宿舍文化。首先要增强宿舍凝聚力,通过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文化大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让学生感到生活充实,又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意识。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的场所、休憩的空间和交流的中心,学校应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让学生对宿舍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事实证明: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宿舍环境是产生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与积极情感

前面述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是个人中心主义和自卑自傲等负面情绪。但是人总是有欲望的,个人中心主义的人容易将通过比较激发出来的“动力”散发到嫉妒、攀比、磨擦上,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个人格心理的教育,正确评价自己,跳出自我的圈子,学会换位思考,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想成熟的人,从而可以把由于与他人比较产生差距而激发出的“动力”用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上来。要让他们将视野放开阔一些,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志当存高远”,培养一种以优秀者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赶上和超过别人的正常的心理。

3.让学生学会更多人际交往技巧

篇3

(一)发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工作。但是,由于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较晚,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理念的误区

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常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种“问题取向”的教育模式,往往聚焦于处理“问题学生”或“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偏离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大打折扣,窄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被动和片面。

2.师资的不足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处于发展期,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开展心理辅导,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心理支持系统。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专业的专职心理教师的短缺,导致心理教师与学生比例的严重失调。以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为例,在校一至九年级学生共计1807人,包括两个校区,但专职心理教师只有一人,而一些发达国家心理教师的师生比达到1∶400左右。由于心理教师人数过少,使得他们无法开展经常性、持续性、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无法开足,影响了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效率,更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开展。

(二)积极探索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早,效果较好。学校心理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集思广益,尝试用学生感兴趣、乐实践的形式,探索促进学生阳光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以教育电视片为载体,以全校学生为受众,制作、播放了以“启迪心灵、漫游人生”为主题的《人生漫游》系列教育电

视片。

1.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

仅就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辅导是不够的。要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需求,必须克服消极心理学中将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为关注重点的取向,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关注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转化为关注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心理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探索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以教育电视片为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电视片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生动、形象、逼真的视听效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唤醒学生对内容的共感,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追求自我,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他们希望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电视、网络,这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电视片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喜好,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需要,又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增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3.以全校学生为受众

开发教育电视片这一新的教育模式,有效弥补了专职心理教师短缺的瓶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系统及共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实践

(一)主体

《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反映的心理问题、讨论的心理技巧、分享的心理感悟贴近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电视片针对特定的年龄阶段学生遇到的共性心理问题来设计和制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确定电视片的主题和整个实施过程。

项目伊始,从策划节目、确定主题、讨论分析、搜集素材、撰写文稿、配图配音、参与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电视片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投稿的学生,他们或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是分享经验、交流感受;参与制作的学生,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寻找图文素材,以积极的视角向全体学生展现问题解决的技巧;观看电视片的学生,他们通过本片发现自身优势,尝试总结问题,学会使自己更积极地应对生活。

两年多来,有1800余名学生每月定期收看《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项目开展至今,共收到学校学生自己撰写或推荐的优秀习作290余篇,并精选出17篇学生撰写的文章和49篇学生推荐的佳作在节目中进行展示,已有12位学生参与节目配音,100余位学生参与节目摄制和图片搜集。

(二)内容

《人生漫游》系列教育电视片每期十五分钟,“人生金言”“人生万花筒”“人生一点通”“人生花絮”和“人生漫游”这五大版块相得益彰。其文本素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案例、人生感悟或遇到的心理困惑。

《人生漫游》节目单(第九期)

板 块 内 容

人生金言 生活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在于不断地增加知识……

人生万花筒 《电梯里的温暖进行时》

人生一点通 《我为谁学习?》

人生花絮 《妙在“出人意料”中》

人生漫游 《有一天我们长大了》

(三)形式

《人生漫游》这一教育电视片努力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不断丰富内容、提升内涵、改进技术、完善形式,具体体现为“三性”。

首先是可看性。教育电视片尽量选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悦耳的解读、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此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净化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的身心,触动他们内心那根未被拨动的心弦……理论概括要少而精,要增强趣味性和生活性,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形象之美中,以达到最佳的收视效果和教育成效。

其次是针对性。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前的动荡不安但可塑性较高的时期,因此可利用其心理柔软性施加审美影响力。教育电视片,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心理“自助”,使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得到固化,逐渐形成习惯,转化为较为稳定的个体自我发展的内

驱力。

最后是实效性。选材要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入情入理的剖析,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心灵与生命关怀的热流涌动。例如,在期末考试期间播放的《人生漫游》第6期中,“人生一点通”板块《复习迎考的策略》一文侧重考前心理辅导,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学习的目的、复习的策略等,在学生中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三、《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已日趋成熟,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校园内也形成了一股催人进取的积极氛围。

(一)教育电视片体现积极心理学理念

1.内容积极

这里没有大道理的说教,一点一滴的感悟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成功人生的“金钥匙”。它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丰富了学生的心理知识。电视片的五大板块各有侧重,富有哲理的格言金句、触动心灵的学生感悟、启发智慧的人生故事、调适自我的心理技巧、充满趣味的生活花絮、优美动人的励志散文,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感悟人生。

2.主题积极

增强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第1期)、《带着自信出发》(第14期);改善沟通技巧――《赞美――人生的鲜花》(第2期)、《沟通让生活更美好》(第11期);学会情绪管理――《克服害怕心理》(第10期)、《发怒――扭曲你的形象》(第18期)……这些来源于师生生活体验的文章或学生自发搜集的素材,更贴近本校学生实际,从学生关注点上找角度,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学生想知而未知的知识,使学生在制作与观看中寻找一种心理共鸣,学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重新认识自我、审视生活,保持最佳的生命状态。

3.资源积极

《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整合了心理、美育、德育、礼仪、信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性。从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以“联系实际、增加体验、开放心态、自信自强”为原则,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生动典型的故事情节、富有内涵的语言解说,很好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理论性与形象性、思想性与情感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学生制作、观看电视片后的调查访谈,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与评价,并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

篇4

1.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肿瘤患者家庭治疗的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师医嘱、指导的服从或遵守[2],表现为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出院后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逐渐下降,必然影响到治疗的进程和疾病的预后。电话回访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贯穿患者出院后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电话回访会时常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依从性。肿瘤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的特点,虽然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系统的治疗,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在康复期,病情随时都可能出现反复、转移、恶化。只有定期对病情进行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护理,开展良好的健康教育,使康复期的肿瘤患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提高战胜病魔的勇气,坚定身体康复的信心。因此,按医嘱定期回院复查,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诊治,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康复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年限。

2.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妇科肿瘤患者坚持

阴道冲洗的自觉性。向患者、家属介绍放疗后坚持用药、阴道冲洗及配合护士指导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放射治疗后,癌组织坏死脱落需要排出,否则会引起宫腔积脓、盆腔感染,阴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使阴道缩窄而出现粘连,阴道闭锁,导致生理功能下降甚至消失。阴道冲洗可清除坏死脱落的癌肿组织,防止感染,促进上皮细胞愈合,利于恢复,提高疗效。通过电话回访患者能坚持每日阴道冲洗1次,并持续半年以上。

3.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使护理教育从医院走向社会

使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护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家庭的支持力量,对延缓病程,预防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解决了出院患者的后顾之忧,也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了无形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支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通过电话回访指导,同时提高了护士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技巧,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通过进行电话回访,还能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主动联系,稳固了患者的来源渠道,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111-02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1]。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BPH的金标准[2]。TURP是利用高频率的电流产生热能使腺体组织气化而达到切割目的[3]。与传统手术相比,TURP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4],但BPH患者多伴有慢性疾病,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差,如果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关知识不了解,术后不合作,发生剧烈运动、过早下床活动或用力排便等情况均可能导致手术创面出血,甚至大出血。故对TURP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并取得患者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本文我们通对40例TURP患者实施分段式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附属医院2012年2~10月择期手术的80例TURP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年龄53~90岁,平均70岁。术前合并冠心病10例,高血压15例,肺气肿9例,糖尿病5例。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31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14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前列腺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由当班护士利用治疗和护理的机会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口头告知患者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前1 d访视患者。

1.2.2 实验组 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水平、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等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按照入院、住院(术前、术后)及出院的过程制作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记录表,包括健康教育的时间、内容、对象(患者或家属)、效果评价等项目,按照表格中的项目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评价教育效果,必要时予以强化。由于患者多为老年,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主要实施一对一教育,结合文字资料,采取口头讲解、操作示范、咨询等方式进行健康指导。(1)入院阶段 热情接待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房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发放入院告知书、前列腺手术患者须知等健康宣传资料并详细讲解,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住院阶段 ① 手术前 a. 术前检查 告诉患者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必要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b.心理护理 患者普遍年龄大,病程较长,往往多次求医,且有效果不满意的经历,许多患者对手术不了解,顾虑较多,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复发,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加强对患者的访视,耐心讲解疾病和手术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靠性。对于害怕手术疼痛的患者,告诉患者手术是在良好麻醉下不痛时才做,并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c.术前1 d 向患者讲解术前常规准备的目的、内容、注意事项以及手术配合要点,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手术过程。针对有的老年人不愿让护士作会阴区皮肤准备的情况,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请家属陪伴,同时做好保护措施。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床上排便等适应性训练,做好术前饮食指导及肠道准备。②手术后 a.及活动指导 向患者说明及活动对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性。根据麻醉要求安置,麻醉作用消失后,可适当活动四肢,术后24 h内取平卧位,下肢外展15°~30°, 1~3 d 可将床头摇高30°左右[5]。腹内压的增加是继发出血的主要原因[6],嘱患者避免过早坐起、频繁改变、剧烈咳嗽以及用力排便等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待停止膀胱冲洗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为防止电凝焦痂脱落出血,拔除尿管当天仍需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为主。b.膀胱冲洗指导 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目的及重要性。由于手术创面渗血,术后常有肉眼血尿,嘱患者少量出血不要紧张,应减少活动并加快冲洗速度,持续冲洗3~5 d后引流液颜色将逐渐转淡。冲洗速度由护士根据出血情况调节,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尿色澄清后可遵医嘱停止膀胱冲洗,拔管前定时夹闭尿管以训练膀胱的舒缩功能。c.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6 h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或普通饮食。指导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 000~3 000 mL以上,以达到尿路自我冲洗的目的。d.留置尿管指导 每日用0.02%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外口两次以预防尿路感染,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有效牵引能使气囊压迫膀胱颈口起到止血作用,指导患者不要随意放松牵引以免出血。e.术后不适指导 患者术后可能有直肠坠胀感,排便感,可能是气囊导尿管压迫前列腺窝刺激引起,鼓励患者深呼吸,勿用力,以免加重出血。少数患者在膀胱冲洗期间出现膀胱痉挛,表现为膀胱坠胀,急迫排尿感,痉挛性下腹疼痛,膀胱冲洗不畅,引流液颜色加深,严重者下腹疼痛难忍,大汗淋漓。主要是由于手术后气囊导尿管的刺激和水速的刺激引起的,此外,精神紧张、焦虑也可诱发膀胱痉挛[7]。鼓励患者深呼吸、放松,遵医嘱使用解痉剂或止痛剂以减轻疼痛不适。f.拔管后指导 术后5~7 d拔出导尿管,拔管前先夹管观察1~2 d,无肉眼血尿可拔管,拔管后短期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症状,嘱患者可能是暂时的现象,不要紧张,3~5 d即可恢复,个别患者可能持续1~3个月,鼓励患者多饮水。教会患者进行括约肌锻炼以预防尿失禁。(3)出院阶段 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保持情绪稳定,生活有规律,戒烟、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后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避免性生活以及用力咳嗽、排便,以免腹内压增高引起继发性出血。术后2~3周凝固坏死组织脱落,部分患者可能有间歇性淡血尿,只要排尿通畅,没有血凝块,多饮水将其稀释大多可消失。嘱患者若出现尿线变细、脓尿或严重血尿应立即就诊,加强门诊随访。

1.3 效果评价

出院前发放医院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掌握评价表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评价表包括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共10个项目,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评分,总分30分,低于27分为不达标。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按照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层次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实验组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讨论

3.1 有利于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分段式健康教育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时期护理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明确各阶段健康教育任务,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住院全过程,做到因人施教,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避免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健康教育内容的遗漏。通过效果评价,能及时对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对达不到教育效果的需要多次反复指导。将健康教育项目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具体、直观,对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更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保证健康教育效果。通过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地增加了患者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了因健康知识缺乏而频繁变动或用力等因素导致的术后大出血,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3.2 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已由被动依赖型转变为主动合作型[8]。分段式健康教育要求对患者进行入院、住院(术前、术后)及出院阶段的教育,护士需要主动深入病房开展健康指导,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这就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3.3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科学体系,护士必须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才能达到较好教育效果[9]。分段式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有计划、分阶段、有评价地实施健康教育,并全程负责,这就对护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社会和人文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是护理职业的必备能力[10]。护士必须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熟练应用沟通技巧才能有效实施有效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也有助于增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护士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J]. 河北医药, 2010,32(20):2938-2939.

[2] 庞自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6):401-404.

[3] 郭成禄. 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9.

[4] 陈国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2B):399.

[5] 辛月,何冬梅,王娟,等. 护理对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62-2863.

[6] 尚军霞.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后护理[J]. 山西医药杂志,2012,41(2):207-208.

[7] 霍玉莲.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的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127-128.

[8] 贡国娟.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处理长段输尿管石街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08,22(11B):2954.

篇6

对于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我国在教育制度上与重视度上海存在许多问题,在应试教育思想的灌输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一直被忽视。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缺还没建设还没得到完善的建设。对于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教育同样重要,对知道学生行为思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课程理念。高中生处于特殊发展的时期,正在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以这个时期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要重视,在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基础上,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起着引导性的作用,特别是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可以对学生的日行为分析其心理健康程度,从而进行教导。如今的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的,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不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观念下,心理健康教育就会显得枯燥乏味,教学无法灵活多变,课程相对形式化。

(二)心理教育教材亟待完善。心理健康教材五花八门,其内容设置上内容偏差较大,对于高中学生来讲,其本质心理问题更为突出,但是教材内容多为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脱离了本质,也就无法达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教学题材不能针对性的对学生性格、情操以及心理问题等方面做出明确判断,也就无法针对学生本质进行引导性教育,所以在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中,心理健康教育题材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从课时对比方面看,理论课与活动课的对比不甚合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的学科,二者缺一不可。在应试教育的基础上,大多学校在实践课课时分配问题上都会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以体育课为例子,体育课作为一门实践课,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体育通常课时的分配极少。笔者认为,对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说,应该作为一种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且要设立活动课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不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学学生造成压力,导致其教学效果让人堪忧。

二、优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原则

1.教师为辅,学生为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任何学科都是不可改变的,只有坚定学生为学习主题,教师对其进行辅助与引导式的教学才有利于教学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也是一样的,教师要针对学生的不同个性进行正确引导教育,对学生个性、情操有一个正确的导向教育,对于宽泛的有关人生观、价值观的理论课程尽量简化。

2.情景教育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教学活动,情景教学法不止一次被广大同仁提出,情景教学法对提升学习效率效果显著,对于心理健康教育也是一样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有效的学习情景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上,不同的教学情景很是重要,大多数学生都会有多多少少的心理问题,将其放置与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亲身感受自己的心理因素,从而发现问题,与此同时,教学情境的构件,也相对风戽了传统的心理课程,对于优化课程检测起着重要的作用。

3.活动教学。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周期长的特点,需要长期的教育与不断的引导,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现状,在课时分配上,加以调整,学生长期处于理论课的填鸭式教育中,难免心中会有负面情绪的产生,加之在课时比重上对于理论课方面的偏重,导致学生无法释放心中情绪,产生压抑心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理论与活动结合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活动教学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讲,活动教学更能使他们放松身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当中,有助于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优化课程建设的举措

1.完善课程理念。心理健康教育是体验性课程,这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本属性认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生的切身体验尤为重要。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心理特点,使用不同的引导式教学方法,将学生的心理因素摆在首要位置,基于有效的活动教学,在理论课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活动实践课程,让学生身心放松,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得到健康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

2.完善心理教材。上文中我们说到,以往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大多为宽泛的理论性知识,只是对学生进行一些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其实际作用并不明显,往往还会导致学把其当做一门枯燥无用的学科,所以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一定要注意其实用性,从学生的实际心理出发,改变以往教材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泛论,要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心理因素出发,围绕学生核心问题,进行教材的编制,尤其要注意学生情感与人才方面的心理因素,将其在教材中体现。

3.完善课程设计。实践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开展,在实际课程的设计中,要不断规划理论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重,对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讲,活动课程教学的开展,更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课程方式。

总结: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育行业同仁都在努力进行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也逐渐被取代。与此同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需要跟随课改的步伐。现如今,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只有科学系统、切合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才能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1.与素质教育关系密切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兴起是素质教育倡导的必然产物。[1]1993年制定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在这一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是其他各种素质的载体,是一个人整体素质提高的基础。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随着素质教育观念的深入发展逐步向中小学校转移和渗透。[2]在《意见》中,明确规定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德育处或基(普)教处负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2.发展性心理辅导取向

许多学者对发展性心理辅导进行过论述,早期代表人物之一布洛克尔曾指出:“发展性心理辅导关心的是正常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和应对策略,尤其重视智力、潜能的开发和各种经验的运用,以及各种心理冲突和危机的早期预防和干预,以便个体顺利完成不同发展阶段的任务。”[3]《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具体目标中提到“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可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体的,而不仅仅是对有心理问题学生的心理辅导。各个省市的相关文件都承袭了这一思想。如《江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发展性原则:“传授知识和促进发展,以促进发展为最终目的;发展性任务与补救性任务,以发展性任务为主。心理健康教育以促进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中也指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处理好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到以发展为本,预防为主,治疗为辅;学校应通过各种方法,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促进他们的自我成长与发展”。

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上看,《纲要》分阶段设置了具体的教育内容,大致可归类为学习发展、个性和社会性发展及职业发展三个方面,体现了发展性心理辅导所应涵盖的内容。

3.柔性政策特点明显

尽管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出台了不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文件,但大多以柔性建议为主,没有具体落实办法。且大多数文件以《意见》为范式,在硬性指标上有所欠缺。不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流于政策层面,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被其他学科课程所占用。

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1.组织建设的三级化

地方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加强了行政部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作用,呈现省、市、县(区)三级化管理模式。如《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规定,省教育厅设“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行使行政领导职能,并设“湖北省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作为其执行工作机构。各市区县建立本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全省各市(县、区)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明确要求。

在各个学校中,又逐步形成了校长挂帅、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各职能部门参加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体制。如《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规定,“学校要建立由校领导负责,有关职能部门参与,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参加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机构”。《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指出,“学校可设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或分管副校长任组长,统筹全校工作。规模较大的学校可单独设置学生心理辅导主任,一般学校此职可由德育主任兼任。学校应成立心理辅导组,由辅导主任或德育主任任组长,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组员”。《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到,“要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一名校级领导担任组长,学校德育部门具体负责,教务处、共青团、少先队共同参与,组织、协调和指导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这种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组织的建设,有利于形成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系统,建立职责明确、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对于准确了解和把握学生心理动态、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并开展心理救助、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体系建设的科学化

(1)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体系逐步形成。各省市以《纲要》为依托,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取向,分阶段制订了教育内容。《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中明确提出了“学校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建立‘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体系’”的要求。在《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中,更是把教育内容要点细化到各个阶段的每个年级上,不同的年级各有侧重。

(2)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元化。除了传统的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个别辅导与团体辅导等手段,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可以预见,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必将成为21世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走向之一。[4]《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提出:“在全省推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春雨工程’。该‘工程’是建设一个基于互联网的联通全省各级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和广大中小学的专业平台”。《深圳市教育局关于大力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到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构想。《2007年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提出:“以网站为阵地推进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展开”。依托于网络的优势,克服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随着青少年学生网民的增加,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也就大势所趋了。

(3)评估

为了检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实际成效,一些省市制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朝着具体、量化的方向发展。《纲要》中提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则进一步提出了评估指标:机构、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课程的开设,心理咨询室(或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与工作,学科渗透及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科研工作和实际效果。《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将评估指标制定得更为量化,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中,规定了“心理咨询与辅导室定期开放,接待有需求的学生,每周不少于10小时。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团体辅导”。

3.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

《意见》指出“搞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健康开展的重要条件”,《纲要》也强调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提出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且要取得心理咨询(辅导)教师资格认证。

训练有素的教师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和关键。[5]各省市结合实际情况,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基本都从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的资格与职责、培训和教研方面明确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化地位。

(1)资格

如《湖北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细则》规定:“专职、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热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身心健康,从大专院校相关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精神病学、社会工作等)毕业,或者经过经认可的专业培训,通过‘湖北省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资格考核(试)’。通过考核(试)者获得“湖北省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证书”。《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兼职教师资格认定体系”。《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管理办法》,并将资格证书分为A、B、C三个等级,每个等级岗位职责各不相同。

(2)职责

如《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从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专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明确了专、兼职教师各自的职责。《广东省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工作职责规范》则从工作职责范围、专职心理教师的素质技能要求、工作程序规范三个方面非常详细地制订了专职心理教师所应履行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素质。

(3)培训

各省市相关文件都涉及到了师资培训问题,以《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工作的意见》为例,将师资培训分A、B两个等级,从培训对象、培训目标语要求、培训形式与内容、培训时间、培训考核、组织管理和其他事项七个方面详细指导了培训工作的展开。

(4)教研

《纲要》首先提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北京市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试行)》进一步提出教研活动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途径:“要将教研活动与专业培训及教师的自我成长融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研讨个案,提升他们的专业水平”。《福建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福建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同样指出:“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课题研究和教研活动,避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盲目性和重复性。要通过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

根据这些相关文件的指导精神,未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将更加专业化。

参考文献

[1] 叶一舵.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学刊,1997(2).

[2] 黎龙辉,刘良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思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5).

篇8

20世纪80年代初,咨询家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以及他们的同事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发展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以下简称为SFBT)。[1]目前,SFBT在西方越来越被广泛地使用,而在国内,SFBT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亦取得了很大进展。本论文尝试从产生背景、历史演变、理念及应用等方面对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做了综述,并指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及其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与技巧。

1 焦点解决短期治疗综述

1.1 SFBT产生背景及其历史演变 美国咨询家Steve de Shazer和Insoo Kim Berg夫妇以及他们的同事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密尔瓦基的短期家庭治疗中心,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理论探索和专业培训,逐渐发展出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SFBT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首先,20世纪中叶,后现代思潮逐渐形成,后现代思潮反思与变革“现代”西方文化精神以及价值取向,强调不确定性、否定性、非中心化、非连续性、多元性。SFBT深受后现代思潮的影响。其次,心理治疗本身亦存在的一些问题。长久以来,大多数治疗师过分的依附于治疗理论,他们按照一定治疗理论治疗个案。但是,理论是假设性的,并不能够与个案一一对应。过分依赖治疗理论促使治疗实践面临困境。这促使得治疗师反思自己的治疗行为与方法。第三,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治疗费用不断上升,更快速、更有效地解决模式成为治疗师们的一种追求,促使SFPT的产生以及普及应用。

1.2 SFBT的理念 SFBT将解决作为导向,把个案作为自身的专家,将聚焦于改变何以发生作为治疗过程,帮助个案寻找到目标、例外、正向经验以及未来远景,达到晤谈次数最优化,既注重效益,又重视效率。具体而言,SFBT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第一,身份的转变。在传统的咨询模式中,咨询师大多扮演专家角色。而在SFPT中,咨询师不再是专家,是一个合作者,咨询者却是解决问题的权威。第二,过程的转变。在SFBT中,咨询师与咨询者建立合作的关系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合作的过程,重视合作与沟通。第三,咨询师更偏向于从正向意义出发为咨询者分析问题。第四,咨询师将咨询的重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并不在穷根追究问题本身及其产生的原因。第五,相信凡事都有例外,将咨询者往例外上引导,增强咨询者的信心。第六,尽量的减少咨询的次数,结合效益与效率。

2 SFBT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1 SFBT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无论是教育管理学生,或是学生自身发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都需要SFBT,这使得高校应重视SFBT的应用。青少年处于自我发展认定阶段,高校运用SFBT,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发生改变,更好的完成自我价值的实现,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身,都需要SFBT的运用。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国外学校心理工作者已将SFBT作为研究热点,学业问题、辍学问题、社交技巧和就业压力等一系列的学生问题都需要SFBT运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

2.2 SFBT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 大量高校心理咨询实践证明SFBT适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方面,大学生一般都具备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思想活跃,擅于思考与反省,主动性、积极性较高。这使得SFBT更易运用于大学生群体。另一方面,大学生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人际关系、考试焦灼、就业压力等方面,我们不需要刻意用大量时间寻找产生的原因,只要解决即可。学校也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及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使大学生能积极健康的学习,SFBT重视效益与效率的结合,符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

2.3 SFBT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与技巧 SFBT应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流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倾听问题阶段。这一阶段,高校心理咨询师给学生以充分的倾吐空间,让学生叙述问题的细节,困惑等等。高校心理咨询师与学生在交流沟通中,不去追求探讨问题的成因,而是往解决问题的方向上引导。第二,寻求目标阶段。高校心理咨询师以平等、尊重、关怀的态度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寻求到自我的目标,并鼓励、引导增强自我目标实现的信心。第三,探讨实现目标阶段。明确了学生的期待目标之后,高校心理咨询师主要引导学生回忆例外成功的案例,再度获得曾经的喜悦,并增强了自信心,使学生相信将会再度发生例外。

针对SFBT整个治疗过程,De Shazer等人设计了一般化、预设性询问、评量询问、振奋性的鼓舞、赞许、奇迹询问、关系询问、例外询问、任务/家庭作业、因应询问等技术。[2]SFPT技术简要,容易掌握。

3 结 语

咨询师在SFBT指导过程中,以焦点解决导向的询问技术,引导当事人对自己问题情境的知觉、看法、思考和感受产生转变。[3]咨询师及其尊重咨询者,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励咨询者的自尊与自信,体现了当今世界的人文关怀精神。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SFBT为新生力量,具有远大发展前途。在今后实践中,我们应发挥其优势,使SFBT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发展其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产儿科护理 教学改革 思考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工作任务融入教学内容,把素质教育、职业能力教育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现将我校《围产期护理与儿童健康支持》课程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及思考简述如下:

    一、专业能力培养

    通过设置情境、案例、角色扮演,将所学知识与临床紧密联系起来,从真实的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当学习异位妊娠(宫外孕)章节时,首先展示一个案例,患者,女,25岁,停经45天,突然剧烈下腹痛,面色苍白,阴道少量出血,急诊入院。让同学们思索讨论,然后告诉他们这是一个宫外孕患者的急性出血表现,是妇产科急症之一;利用图片阐释宫外孕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抢救护理要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记忆。再如,当学习产前检查章节时,需为患者进行骨盆外测量,让同学们分别扮演患者,测量出自己的骨盆径线,通过了解自己骨盆的情况达到掌握骨盆外测量方法和径线值的目的。再是利用教学实验室、教学模型来设置一个情境,如模拟分娩过程、四部触诊、胎心监护和新生儿的护理等,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既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综合能力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临床产、儿科已经成为重要且高风险的科室,有统计指出,产儿科纠纷、事故发生率为医院之最。同时由于母婴的特殊生理属性,健康指导、健康教育始终贯穿其中,要求护士必须具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和高度的责任心。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1、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护理人员缺乏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易引起家属的反感;同时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使其不满而遭投诉。另外,产儿科护理有别于其他专科护理,产儿科护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是为患者和家属提供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向年轻的父母传授有关育婴知识和技能及相关保健知识。尤其是现代产科护理特别强调健康教育和自我护理的观念,要求产科护士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促进健康、自我护理、预防疾病等方面的知识和具体措施,增强护理对象自我保健的知识和能力。所以沟通是护士和患者进行交流的一种治疗性护理技术,是健康教育必不可少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教学情境中要注重语言交流,强调用语准确恰当,不要用一些忌语如再见、欢迎您等;语调、语速适中,通俗易懂,同时还可配以非语言沟通,包括手势、姿态、面部表情、眼神、触摸等,让患者及其家属能明白护士所传授的内容,使患者增加安全感,缩短彼此的距离,减少误会及冲突的发生。可利用临床上成功的例子加以引导,教会学生一些交流沟通的技巧,如在学习产后母婴护理时,产科护士需为产妇做母乳喂养宣教,要用通俗的语言,尽量少用医学术语,用温和的语调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和喂养的重要性并动手演示,教会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技巧。再如,有一位临产的初孕妇,即将为人母,既兴奋又紧张,责任护士主动与其沟通,充分了解她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介绍科室的环境、设备,医护的技能和整个分娩的过程。听完护士的介绍后,这位初产妇的眉角一下子就舒展开来,并于当晚积极配合助产,顺利地分娩出一个男婴。

    2、责任心教育,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

    在临床实际工作(包括产程观察、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复苏、婴儿护理等)过程中,若责任心不强,就会造成观察病情不细致、母婴出现异常情况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等情况。例如一名产妇产后2小时回病房,助产士与病房护士交接病人,在病房护士按压病人的子宫时,出血约500ml,立即对病人进行抢救,才使得病人转危为安。这名助产士工作有明显的缺陷,在产房观察病人不到位,未按要求15~30分钟按摩子宫,以致造成病人大出血。假如病房护士交接不认真,或者过于相信助产士,后果可想而知。还有的病人由于护士产程观察不到位,致使婴儿分娩于病房、厕所或待产室中,造成母婴的损伤。临床的例子很多,如果护士缺乏慎独精神,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极易出现用错药、抱错婴儿或婴儿滑落、跌伤及婴儿沐浴水温过热导致烫伤等。我们在教学中应时刻把这些内容作为常规渗透进去,培养学生的慎独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

   3、风险防范意识培养

    临床产、儿科工作急,产妇、儿童病情变化快,容易造成工作忙乱,解释工作不细致,处理不及时,患者恐惧,家属焦虑,易产生对医护人员工作的误解与不满。同时分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在教学中,要始终强化安全意识,告诫学生只有提高业务素质、提高服务意识和应急能力,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等,才能防止差错及事故的发生。我们经常这样教育学生,临床上出现医疗事故,如果是医生的责任,有医疗技术的原因,也有责任心的原因,医疗技术的原因可以谅解,因为医学科学性很强;如果是护士的责任,医疗技术的原因基本上可以排除,都是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而责任心不强造成的责任事故是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的,授课时应始终贯穿法制教育,列举一些临床的医疗事故案例,如深圳妇婴医院的感染事件、天津蓟县妇幼保健院多名婴儿死亡案和我们身边的一些案例等。在学习新生儿护理管理章节时,对新生儿的安全管理可联系到临床抱错婴儿、丢失婴儿的案例,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进入临床工作后懂得怎样维护病人及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结果与思考

    在《围产期护理与儿童健康支持》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上述做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更加积极认真,主动参与教学,提高了团结协作能力,增强了职业感受力,理解了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树立了职业风险意识,让学生感悟到在产儿科这个特殊的护理工作环境中,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善于与病人沟通交流,给予患者和家属人文关怀,真正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这样才能提高护理质量。而教师的任务不但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技能,还要教会学生做“人”,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护理教育工作者任重而道远,面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要积极进行护理教育教学改革,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服务于人民,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石一复 周郁鹤 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纠纷[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705。

篇10

一、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都当作与学生交流思想的最好机会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新课程,无章可循。学校只配发一本课本,没有任何参考书。而学生们正处于心理、生理特别活跃的时期,只按部就班讲课本,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新与他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心理知识。如果教师授课流于形式,只是应付式地讲完课本上的内容,对学生的心理并不能起多大正面影响,那学校专门开设这门课程又有何意义?作为心理健康课教师,我始终牢记一个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的授课,要真正为学生的心理健康着想,这样才无愧于学校,无愧于家长,无愧于这门新课程。

没有辅助的资料怎么办?我自费订阅了《校园心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杂志,购买了不少与青少年心理有关的书籍,例如,知心姐姐卢勤的《告诉世界我能行》、《卢勤谈如何爱孩子》,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等。上网时,我最爱光顾有关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站,并做了大量笔记。为了使自己理论知识扎实,我还参加了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资格培训。

我所任教的初一学生,年龄普遍在12~14岁这个阶段。他们的所思所想,他们身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我都尽量想周全。因此我并不一味遵循课本编排,而往往会另编教材。每准备一堂课,我都会翻阅很多资料,并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给他们上课。学生们很感兴趣,课堂上也积极参与,我所要传授的知识他们也就轻松接受了。我的课时不多,但在很多学生心里,却变成了一种期盼。

二、寓教于乐,通过游戏或活动让学生懂得道理

例如,通过集体按摩活动,让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做人的道理。

教室座位推到两边,请自愿参加的10名学生站到场地中央,排成一个纵队。后排学生给前面学生敲背,时间一分钟。有些排在后面的学生认为自己拥有主动权了,就使劲捶打前面同学;而有的却是因为受了后面同学的重击,满腹委屈,只好把它发泄到前面同学的身上。他们都把前面的同学敲打得哇哇直叫唤。一分钟到,我招呼大家停下。又请学生们一律向后转,同样请后面同学给前面同学敲背。这下可热闹了,因为顺序倒了过来,刚才饱受重拳的同学,反过来都在狠狠地还击原来的施暴者,自然又轮到那些同学在尖声怪叫了。只有那些原来很友好的同学得到的是同样温柔的敲背。游戏结束了,我问第一次用力过大的同学有什么感想,他们都自嘲说,没想到自己也会成为人家敲打的对象。如果让他们再来一次,他们就会自觉轻轻地敲背,再也不会那么用力了。

我告诉他们,在现代社会中,大家改变处境的机会都很多。“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人的地位往往会随时光而改变。我们要学会尊重别人,特别是有权有势的时候,不要仗势欺人,也不要把自己所受的委屈施加在另一个弱者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定要心存善良,这是我们做人的基本准则。

三、建立学生详细档案,密切关注学生发展

在我所教的12个初一班级中,我给每个学生都建立了详细档案:班级、姓名、特长、缺点、苦恼。这些材料的取得有两个渠道,一是我要求每个学生交上来自我简介,包括优缺点,特别要写出他们现在最大的困扰。另一个,来自同班同学,他们给每个学生做个评价,包括最喜欢他(她)的优点,还有最不能容忍的缺点。

这些资料,我按班级打印成《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上课时就随时带着。下课后,我都要找其中问题较大的学生谈话,把同学对他(她)的评价交给他(她)自己过目。并告诉他们,这些优点证明你是一个多么讨人喜欢的孩子,但还有同学提到你的这些不足,你更要引起重视。这种单独谈话,很有震撼力。从一次次反馈信息来看,这样处理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学生普遍的自律性提高了不少。

对于有心理困扰的学生,我每周只有一节课,相处时间不多,但我随时在关注他们,并经常与他们班主任和家长联系,了解学生平常的情况。一有波动,我就立即找他们个别交流,告诉他们,出现了反复不要紧,老师相信他(她),老师永远在关注他(她),希望他(她)能稳稳走过这段青春期的泥泞路。

四、互找优点。增强学生自信,融洽彼此感情

期末的时候,我请每个学生给班上别的学生写张纸条――《特别的欣赏给特别的你》,找出他(她)至少三条优点,并一一举出例子。有位女生成绩不好,长相不佳,家境也不行,一直感到很自卑。但她没想到,她认为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同学眼里却特别的珍贵。有同学给她写下了这样的话:“我觉得你特别善良大方――那次我没钱回家了,你主动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伙食费借给我作路费;我觉得你特别会关心人――还有一次我生病了,你一直提醒我要按时吃药……”诸如此类的小事,别的同学也写了不少。这位女生接到同学们给她的留言后,当场就哭了。她说,自己一直以为从自己身上找不出什么优点,可是没想到同学们会那么在乎她,让她觉得眼前的天地一下子开阔了许多。她告诉我,这是她进初中以来收到的最好礼物,要一辈子好好珍藏。

很多学生收到别的同学给他(她)写的纸条后,都有一个相同的感受,就是好像一下子增加了许多自信,还感觉到同学与同学的距离也拉近了不少。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这样的相互交流,我们的学生会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系会更融洽,他们也会更自信,更爱这个班集体,更加快乐地学习和生活。

五、多渠道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我除了课后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还利用做校值日的机会,深入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他们的吃穿用带,他们的家境好坏,他们在宿舍里的人缘状况等。这些情况,往往是那些只停留在教室里的老师所不能知晓的。而掌握了这些,对于教师辅导学生,特别是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更容易找出问题的症结,因此效果更明显。

很多学生有心事都愿意找我聊天,或者塞张小纸条,把他(她)们心里的苦闷告诉我。我本着保密的原则,与他们倾心交谈,站在他们的角度,体会他们的苦恼。并把自己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告诉他们,尽最大可能帮助他们走出心灵的困惑。

我还把自己的QQ号码告诉学生,他们如果有什么不方便直接对老师说的事情,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作不见面的交流。在网上,他们可以不必担心暴露自己的身份,更有勇气向我说出他们对功课、对同学、对人生的看法,以及他们心里那些未曾解开的青春之结。

更有学生觉得她的心事只有写信才能更好地表达。心里难受了,在信中尽情倾诉,偷偷放在我的办公桌上。并要求我的回信就放在原来位置,她自己来取。就这么来信回信,她心中的烦恼慢慢消散了。在最后一封信中,她也终于把自己的班级和姓名告诉了我,并且在信封上写了几个大大的字:“刘老师,谢谢您!”这个事例我把它整理成教师随笔《孩子,你的心事老师懂》,寄往《教师报》,上了2008年8月31日的第四版“成长”栏目的头条。

篇11

我院自2004年7月全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我科也随之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包括治疗、护理、心理、生理、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难点,通过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这些难点得到了解决或找到了对策,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病人方面的因素及对策

1.1 文化水平低。我院是云南边远山区医院,很多病人都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有些病人根本没进过校门,没读过书,所以对于健康教育知识难以接受,特别是老年人,因为记忆差,如果要病人记牢是很难的。

对策:在宣教时要用通俗易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向病人讲解,并且反复多次,特别是老年人,要采取耐心细致的宣教方式,利用治疗、护理的每一个操作过程中向病人讲解、提问,了解病人是否理解和掌握所宣教的内容,促使病人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率。同时,把需要指导的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好,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逐一将指导内容由浅入深讲解、示范,使每个病人或家属都能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并能达到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目的。

1.2 少数民族语言不通,即语言交流障碍。这里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是彝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说的都是自家民族的语言,根本听不懂汉族语言或普通话,而很多护士又不会说少数民族语言。对这类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就很困难。

对策:遇到这类病人时,找一些会说彝族语言的护士(因为我们医院还是有一部分彝族护士)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这样语言沟通就容易多了。其他护士在工作中也要学习一些少数民族简单的生活用语,这样对病人宣教也较容易。

1.3 只相信医生,不相信护士。有些病人或家属只相信医生的话,而护士说的话有时他们不予理睬。部分病人对健康教育持有怀疑态度。如一个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护士跟他说出血期间暂时不要进食,出血停止6h后可以吃清淡无刺激的流质饮食比如牛奶、藕粉,流食和水温不宜过热,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要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而病人家属在病人病情刚稳定就端了一碗米线来问医生是否能吃,当时没有其他医务人员,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医生就告诉他说,可以吃。在吃的时候护士发现了制止他说不能吃,他把碗放下了。晚上病人又发生了再次出血,经抢救后好转。后来了解到,护士走后他认为医生都说能吃,你护士说不能吃,医生是医病的,你护士是打针的,我就听医生的,所以就把一碗米线都吃了。才造成今天这样的结果。

对策:病人一入院护士就热情接待病人,交待注意事项,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科主任和护士长,使病人首先对护士有一种亲切感,在短时间内消除陌生、隔阂,加深护患感情。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待病人病情、心情稳定后,再进一步与病人交谈,进行健康教育。交谈时要用良好的语言、温和的表情、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谈,站在理解、尊重、同情病人的角度去为病人服务。对于不合作的病人,要举例说服、解释。这样,他们不但相信医生,而且也相信护士。

2 护士方面的因素与对策

2.1 护士的理论水平低。刚开始整体护理时,很多护士不会宣教,不知道向病人说些什么。有一部分护士的理论水平低,特别是年轻护士,缺少专科疾病知识,缺少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对策:加强对护士专科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多学习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年资低的护士进行传帮带,经常请有经验的老同志作宣教示范,同时还要向医生请教。采取短期培训、定期上课、护理查房、业余自学、定期考核、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及方法。利用早上交班前学习1~2种疾病的健康宣教知识。护理部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理论考试。督促学历低的护士参加护理自考或函授专科、本科学习,到目前为止,本科共有护士20名,本科1名,专科7名,中专12名。通过近四年的努力,大家对专科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和宣教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不断提高,对健康教育不再感到困难了。

2.2 只敷衍了事,不认真实施。病人一入院,部分护士为了完成宣教任务,就给病人尽快地说一遍,像读书一样,不计效果以及病人的接受程度,而强行实施,说完就让病人或家属签名而完成任务。

对策:为了有较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把病人分成五个组,每个组四名护士,每组一名组长、两名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负责自己所管病人的健康宣教,采取分期进行,反复进行的宣教方式,并经常检查了解病人掌握情况。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实施情况,宣教不到位的要责任护士继续反复进行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护士长经常抽查督促。护理部每月定期、不定期抽查一次。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评价较高。

篇12

一、学习上的原因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部分学生,在初中时学习成绩还不错,但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使他们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来自农村以及普通家庭的女学生表现得明显一些。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目前由于社会正处于转轨时期,社会舆论上的一些负面的新闻报道也时常会影响着我们中学生的心理。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家庭条件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这让部分寒门子弟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或者是师生的沟通产生了误会。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具体表现在与本班同学之间、宿舍同学之间以及与同桌之间的关系问题。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矛盾的。如同学之间的误解,性格不和的不投机,相互之间的妒忌、猜疑等等都会影响到同学们的心理,从而使他们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惑。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主要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致。

其二就是与成年人的爱恋问题。

四、自身性格上的原因

1.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固有的逆反心理。

2.脆弱、孤独的封闭心理。

面对着上述中学生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

学校的各位教师都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发挥班级作为学生开展心理活动主阵地的作用

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要开展丰富多彩并且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这些活动在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也会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心理氛围,受到感染。开展教育活动,除了要讲针对性之外,更要讲经常性,任何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的影响,都不能指望一蹴而就的。

三、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在校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的心理咨询师。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还要详细了解咨询学生的各种情况,尊重、理解学生,保护学生的隐私,做到既是学生倾诉的忠实听众,又是学生的咨询顾问,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我们的学生很多是需要帮助的,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室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

四、重视教育合力的形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仅仅依靠学校是不够的,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只能在极有限的时间和空间进行矫正和引导,社会环境和家庭影响也尤为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培养,学校要与家庭紧密配合,教师与学生家长要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对家长给予适当的指导,对学生给予及时的疏导。同时,社会也要负担其应有的责任,就应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高度重视。家庭和社会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更应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每个人都能受到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篇13

中图分类号:C35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谈起“电脑美术”已不再陌生,电脑美术以其方便快捷的操作形式,在宣传设计领域已成为设计工作者的重要工具。运用这一高新技术制作的健康读物,提高大众识病、防病意识,对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尤为重要。那么如何运用电脑美术这一高新技术更好地完成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呢?下面让我们了解什么是电脑美术及它在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一、电脑美术设计的概念

电脑美术设计是指运用计算机进行计划构思,完成设计进程,并构成纸质和电子文档两种方式成果的一种美术创造方式。电脑美术设计实际上是数字化了的艺术,电脑美术设计能够无缺的将传统美术设计中对于颜色明度、线条图形等的美术概念在其中表达出来。经过计算机硬件设备和相关软件替代画笔创造美术作品的活动即是所谓的电脑美术设计。

二、电脑美术设计在健康教育中和优势

1、电脑美术设计具有精准的表达功能

关于电脑美术设计来说,其优越性清楚明了,它能够高精确地描绘异物,这种精确度体现在其关于颜色的高感知上面,一起也体现在关于物体结构表达的高清晰上面,这种高精确度令设计师在设计体现上面愈加的称心如意,在创意表达上面愈加的收放自如。例如图形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的滤镜,其特效是传统美术设计所无法比美的,这也是其得天独厚的一个巨大的优势。

2、电脑美术设计具有便捷的操作程序

做为从事健康教育宣传设计工作者来说,电脑不只可以协助展现构思,而且也可以供给许多十分方便的软件和程序来协助他们完善这种构思,比如复制和粘贴功能,可以通过快捷键ctrl+c(复制)和ctrl+v(粘贴)来实现文本复制和粘贴,极大程度地节约设计者的时间,并且关于设计方案可以重复修正而不用忧虑因为一时的操作失误而令整个设计功败垂成。

3、电脑美术设计具有大众化的特点

电脑美术设计恰是因为其十分清晰的准确功能以及软件的超便捷性致使其能够超脱通常的以手绘为主的传统美术设计,然后拓荒出一个全新的范畴。传统的美术设计通常都需要十分厚实和深沉的美术功底,关于著作来说,通常需要设计师自身具有十分厚实的素描、颜色基本功,而电脑美术设计则彻底建立在以数字化信息的根底上,仅仅是将图形做简略处理,对颜色外型做清晰处理,这就使得那些没有美术根底的人得以在设计的范畴在把握了计算机根底后就能投身设计工作中,这也就产生了很多的电脑美术发烧友,而且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我们关于审美的需求。

三、电脑美术设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应重视美术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能感受到电脑美术带来的多姿多彩,如清新自然、格调高雅的家私、挂毯、瓷器和书籍等,这些成品最初的设计图样便来自电脑美术制作。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各行业产品竞争激烈的今天,设计作为经济的载体,作为推进经济发展的动力,使得电脑美术设计更是展现产品灵魂的有力工具。美术设计作品的好坏也要注重其功能性、艺术性以及文明档次。这就要求设计师本身要具备杰出的美术技能与艺术涵养才能使自身的设计作品具有高层次的艺术档次。而好的艺术作品同样也能运用于产品上,而且可以发明和引导一种文明潮流与时尚。要想变成一名超卓的专职设计师更要加强本身的美术涵养,这是新时代对设计师们提出的基本需求,只有具备扎实的美术根底,熟识透视关系,颜色互补,构图合理,层次分明等,才能设计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艺术作品。

四、电脑美术设计在健康教育中的弊端

虽然电脑美术设计具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也正是由于其完全是建立在人机互动的基础上的,所以电脑美术设计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设计缺乏创意就毫无意义

做为从事健康教育设计工作的一员,要深知尽管电脑美术能够极大程度上节省时间完成一项杂乱的艺术创作,可是恰是由于电脑美术设计软件的运转完成是建立在运算和操作的基础上的,所以如果设计者没有杰出的设计构思,那么电脑美术设计就彻底成了一种纯粹的机械叠加而缺少了作品的生气和灵动。电脑美术设计如果只是依托图片加上软件功用加上文字简单叠加,那么便失去了设计的含义。

2、设计者的创意不一定能完美表达

通常来说,设计作品通常需要依托颜色、线条、文字、图画等视觉言语的有机组合来进行表达。而如何将这些死板的图文生动结合,如何生动形像的突出主题,这要求设计者有熟练的操控电脑软件技能的同时,还要有扎实的美术根底,即使这样有些创意还是无法实现的,受开发软件科技含量束缚,有些特效还是无法完成。

五、电脑美术设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关于计算机来说,功用尽管日益完善,可是计算机再准确和快捷,其本质仅仅是一种东西,尽管电脑美术设计的长处非常多,可是作为东西本身它照旧需要人的设计思想贯穿其间,假如没有办法通过设计使之日益饱满,电脑美术设计将毫无活力,由此我将提出在我长时间应用电脑美术设计过程中的一点考虑。

1、加强设计思维及创意表现,提高计算机操作技能

关于一个真实优异的设计作品,不仅需要精致的线条色彩组合而且还需要匠心独具的好构思,而优异的构思照旧还需要经过电脑美术设计来具体表现。电脑作为一种极具现代化气息的东西,自身就极为挑战一个人的操作能力,可是不论如何电脑毕竟无法取代人,所以为了完成一些极为杂乱的作业就需要咱们可以熟练掌握这种东西。因而设计师在重视设计思维和构思的同时,仍需要熟练掌握软件的新功能并加以灵敏的运用。

2、个人艺术修养不可忽视

在掌握了电脑美术设计的软件后,设计师能够随心所欲的完成大量规则、机械、烦琐的作业,但是设计的实质照旧应当是特性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作品坚持其绝无仅有的特质,让人在视觉愉悦的基础上感受到一种美。所以设计师自身的个人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要有扎实的美术根底,在此基础上才能顺畅的运用计算机这一工具完成著作的设计。

3、将设计艺术与计算机技术完美的结合

电脑美术设计作为数字化年代下的产品,将连续了千百年的传统美术设计彻底地数字化,将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方法,比如颜色、线条、画布等都经过现代软件来进行重现,这种任意编辑,将图画中的颜色、明度、线条都赋予极限的运用方法,令整个著作在坚持谨慎的一起极尽张扬之能事,这可以说是设计艺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完美的联系。设计师既要防止过火热衷于计算机窍门,又要了解各种软件,只要这样才能在掌握了专业知识的一起不会走入电脑美术设计的误区,从而创造出一些十分优秀的著作。

六、结论

电脑美术设计是传统美术设计与电脑技术联系的产品,它使美术设计思想的完成变得简单,一起也使创作空间得到了拓展,因而对美术设计师的创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求;美术根底在电脑美术设计过程中的根底地位也应当得到进一步的加强而不是削弱。电脑美术设计是人控制之下的应用技术,是艺术与操作技巧的巧妙交融。电脑美术设计需求艺术设计思想作为构造与支持,艺术设计更需求电脑美术来作为表达的方法与媒介,二者相得益彰,互为基础,脱离任何一方都将是设计的缺失。

参考文献

[1]杨卿.关于电脑美术设计工作的若干思考[J].艺术科技,2014,05:4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