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5 11:53: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健康教育的重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学生,首先要学会尊重与信任学生,把学生人格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感到老师心中有“我”,再施以教育策略、方法,学生就会钻入教师的“圈子”里,改掉坏习惯,从而努力学习、生活,学习成绩及表现就会出现新的春天。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回想自己的教学经历,认为作为一个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信任学生,这样才会投之以桃,报之以李。对学生批评要讲道理,不要骂他们,侮辱他们,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谁如果不完成作业都要补,在课间辅导他补,老师尊重、相信学生,也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信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三点:第一,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学生与教师在道德人格与法律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尊重学生的人格,体罚学生,对学生进行心理施暴,历来是被人唾弃的,作为人民教师,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即使是孪生子女,也不一样,这是科学研究已经证明了的。因此,教师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一模一样的人,也不应该这样要求学生。所以,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造力和动手能力的人。第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学生也是如此,美国著名作家爱墨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人性的顶峰,激发学生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只要教师能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热爱学生,激发起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增强自信心,向着好学生的方向去努力,最终就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学生,走近孩子们,走近孩子们的心灵,用心同他们交流,那你的收获会很大。
二、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
教师不能感情用事。成绩好的学生都受老师的青睐,我们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这样使学生心理压力大。在一个班集体里,有讨人喜欢的学生,也有看上去有点令人讨厌的学生。教师的情感倾向无是存在的,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好又懂事,令人喜欢,有的学生学习成绩差又调皮,令人生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上,任何情感倾向都应该压抑下去,而不能随便暴露情绪,更不能有任何讨厌某些学生的心理。“手心手背都是肉”,作为班主任,不应区别“爱学生”与“厌学生”。相反,越是后进的学生越应该多给予关心和帮助,对于好学生也要在鼓励其做得更好的同时,培养他们戒加骄戒躁的心理,培养他们关心、帮助后进同学一起进步。有的班主任,当某个好学生犯错误时,很宽容地就原谅了,但某个后进学生犯错误时,就严厉批评。虽然班主任对后进学生没怀有恶意,但这么做容易激起矛盾,分化了班级。所以,教师有公平对待每个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切不可厚此薄彼。洒向学生都是爱,只要有了爱,就不会有“生厌”的学生,也不会出现排挤后进学生的现象。后进学生更需要爱,更需要关心、帮助。
宿舍是大学生活的主要场所,大学生活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宿舍中度过的。据统计,大学生在宿舍中的活动时间除去睡眠,每天仍有5-7个小时在宿舍活动,如果加上睡眠时间,每天几乎有一半以上的时间是在宿舍度过的。可见宿舍人际间的相互作用既频繁又紧密,大大地增加了宿舍人际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而且,现阶段很多高校实行学分制,一个班的同学可以选择不同的课程,只需要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足够的学分就可。学生选课以后同一班级的人很多时候并不在同一教室上课,而且每个学期选课不一样,一起上课的同学也总是经常变动。所以原来传统的班级概念也就越来越淡化了。而宿舍却不一样,宿舍里面的成员相对固定,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多,交流时间长且深,因此宿舍中的人际关系也就相应地成为大学生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且根据发展心理学理论,处于大学生的年龄阶段时,同伴人际关系对他们的心理成熟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研究者将宿舍关系划分为五种:“和谐型”、“弱和谐型”、“松散型”、“小群体型”以及“失控分裂型”。在这几种宏观的宿舍关系下,微观的成员关系分为:友好关系型、思想封闭型、孤立与孤独型、对立关系型四种。这些人际关系类型的不同,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显然也有好有贬。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一种归宿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的心理成长。相反,宿舍关系不和谐,会让人感到压抑、焦虑、烦恼,从而阻碍了人的潜能的发挥,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因此,宿舍人际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还会直接影响到他们大学期间学习和工作的成败。总的来说,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以下一些影响:
一、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
1.“家”的功能
大学生从中学跨入大学,远离了能给予他们情感满足的父母、兄弟、姐妹,宿舍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以前的家。在宿舍里。他们能够得到一些像在“家”中的那种安宁与温馨;当他们心情烦闷或者需要帮助时,能够得到舍友们像兄弟姐妹般的照顾与帮助;而且他们可以在自己宿舍的空间里展现真实的自我,因为宿舍有着像在“家”一样的安全感。
在宿舍里,由于时空上的临近性,成员之间最容易熟悉和接近,也相对更容易建立友谊,所以能够比其他任何人际关系都有一种先天的优势,容易形成一种“家”的认同感、归属感。这种感觉能够起到补偿精神上的空虚、孤独与寂寞的作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成员的归属与情感需要。
2.社会化的作用
很多学生上大学前很少住校,与他人紧密地相处的经验较少。但是在大学宿舍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非常紧密,然而大家又来自不同的地方,生活方式上的不同,习惯的不同,性格的不同,都很容易让大学生们相互闻产生一些冲突和矛盾。所以,这些矛盾就需要宿舍成员慢慢学习,慢慢地磨合来解决,这种磨合与相互适应的过程是学生迈向社会重要的一步。如果人际关系和谐,这种冲突与矛盾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掌握社交技巧的绝好机会。
大学生由中学升入大学,他们很少接触社会。然而大学是一个社会与学校的分界点,大学毕业以后大部分学生需要直接走向社会。但是让一个对社会了解甚少的人在大学学习四年后直接进入社会显然有些突然而会产生诸多不适应感。因为在大学中,虽然有人称其为“小社会”,但是相对来说毕竟单纯了许多。一个人在四年大学生活中慢慢摸索面向社会的一些规则远远不够,但是宿舍能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相互交流和适应的平台,一个宿舍几个人,他们在学习生活中会学到各自不同的东西,如果在宿舍里面进行分享,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他们能更快地学会如何融入社会。如何适应社会等。
3.促进心理成熟
大学生正处于一个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由一个依赖父母处事型向独立处事型较变的过程。也就是由“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一个转型。不管是在学习方式、生活方式、还是情感生活上来说,都与以前不同,面对的是自己生活尤其是心理上的独立。而在宿舍里,如果人际关系和谐,当他们感到困惑时,宿舍中的和谐气氛会支持着他,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精神支撑去完成自然调适的过程。所以宿舍氛围可以让他们很好的完成这次转型,由原先的对父母、老师的依赖转向独立、成熟,心理功能也能得以健康发展。
二、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虽然宿舍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却是困扰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个主要问题之一。这些问题有很多种,例如打扰了别人睡眠、打扰了别人学习、怀疑别人拿了自己东西、被人排挤等等,这些人际关系问题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消极的,有的大学生不愿回宿舍,有些心情由此抑郁,有些表现具有强烈的攻击性,最糟糕的甚至可能走向轻生或者发生恶性的报复事件等等。究其原因,这些问题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我为中心思想的存在
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结构单一,多数人上了中学后又没有住校,没有与很多人共居一室交往的经验。而这种非常紧密的接触显然就会由此产生一些冲突。但是,面对这些冲突,许多学生都会有一种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来看待或者处理。比如有些学生从小在家里是“小皇帝”,爸爸妈妈一直对自己百依百顺,要什么他们都会给什么,提什么要求他们都同意。但是到了大学后住进了集体宿舍就不一样了,在宿舍里,大家都是平等的,没有谁一定要迁就谁,相互交往应该是礼让三分,诚以待人。但是如果以自我为中心比较严重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果要求别人都要依着你、顺着你,显然不现实,这种自我中心的思想是宿舍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2.自卑与自傲心理
现在的学生进入高校前,存在许多的差异,例如家庭背景,原先的学习成绩,交际组织能力等等,这些差异本可以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从而相互得到促进与提高。但是如果把握不当,这种多文化、多差异的接触碰撞,往往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一些负面心理问题,这其中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卑和自傲心理。
先说自卑心理。自卑心理主要来源于一种事事不如人的情绪体验,例如贫困家庭的学生,他们到了学校后,宿舍同学都有手机、电脑,穿着都是名牌,进出入高档消费场所等,如果心理没有较好地调控,就会产生失衡,从而引起自卑心理的产生,有些还会相应出现虚荣心理,攀比心理或者嫉妒心理等等。"’而那些条件较好的学生就可能相应产生自傲心理,当然这种条件较好主要来源于自己的主观感受,有些学生有一种对自己的能力、条件、相貌等等感到非常自信,这种自信心态如果没有能调整好,也可能掉进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自大与自傲,甚至形成自恋的人格。而且,这种自卑与自傲的心理很可能进一步会演化成嫉妒和虚荣等更加消极的情感。已有研究表明,这些消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成长都是非常不利的,这里不再赘述。
3.处理人际关系技巧的缺乏
还有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学生还不懂人际交往技巧a大学生们刚刚由一个依赖父母老师的中学生变为一个比较独立的大学生,在为人处事方面缺乏一些基本技巧,他们相处的时候更多是凭自己的感觉,遇到冲突矛盾时不能合理解决。例如很多同学感觉到“很想和舍友交流,但是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当舍友对我有误会,我不知道怎么处理”等等,都反映学生在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存在很多不足的。所以,当有宿舍矛盾发生的时候,很多大学生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现状,促进宿舍关系融洽,却不知道从那里着手,最后使一些完全可以避免的矛盾和冲突变得更加恶化。
三、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要发挥宿舍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避免消极影响,就必须采取一定措施,增强宿舍凝聚力,让宿舍人际环境成为学生一个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总的来说,这些措施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_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活动,增强宿舍凝聚力
大学生对宿舍的观念相对要强于班级的观念,所以要创造良好的宿舍文化。首先要增强宿舍凝聚力,通过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如:宿舍文化大赛、各类文娱体育比赛等,既让学生感到生活充实,又能增强相互之间的感情和团结协作意识。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的场所、休憩的空间和交流的中心,学校应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把学生宿舍办成文明、卫生、优雅、舒适的大学生之家,让学生对宿舍有一种认同感和归属感。事实证明:一个具有良好文化氛围的宿舍环境是产生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外界条件之一。
2.培养学生良好人格与积极情感
前面述及,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原因之一是个人中心主义和自卑自傲等负面情绪。但是人总是有欲望的,个人中心主义的人容易将通过比较激发出来的“动力”散发到嫉妒、攀比、磨擦上,所以需要对他们进行一个人格心理的教育,正确评价自己,跳出自我的圈子,学会换位思考,努力让他们成为一个心胸开阔、思想成熟的人,从而可以把由于与他人比较产生差距而激发出的“动力”用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上来。要让他们将视野放开阔一些,树立远大理想与抱负,“志当存高远”,培养一种以优秀者为榜样,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去赶上和超过别人的正常的心理。
3.让学生学会更多人际交往技巧
(一)发现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致力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工作。但是,由于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起步较晚,因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理念的误区
受传统消极心理学的影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常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当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种“问题取向”的教育模式,往往聚焦于处理“问题学生”或“心理问题”,容易导致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等偏离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也大打折扣,窄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使心理健康教育陷入被动和片面。
2.师资的不足
学生的心理问题多处于发展期,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开展心理辅导,为全体学生提供稳定的心理支持系统。但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专业的专职心理教师的短缺,导致心理教师与学生比例的严重失调。以曹杨二中附属学校为例,在校一至九年级学生共计1807人,包括两个校区,但专职心理教师只有一人,而一些发达国家心理教师的师生比达到1∶400左右。由于心理教师人数过少,使得他们无法开展经常性、持续性、大范围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无法开足,影响了心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效率,更制约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有效开展。
(二)积极探索
上海市曹杨二中附属学校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得较早,效果较好。学校心理教师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访谈、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集思广益,尝试用学生感兴趣、乐实践的形式,探索促进学生阳光成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以教育电视片为载体,以全校学生为受众,制作、播放了以“启迪心灵、漫游人生”为主题的《人生漫游》系列教育电
视片。
1.以积极心理学为理念
仅就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辅导是不够的。要改善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满足广大中小学生心理教育的需求,必须克服消极心理学中将心理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作为关注重点的取向,以积极心理学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从关注学生存在的种种“心理问题”转化为关注学生自身所具备的“心理优势”。换句话说,就是探索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2.以教育电视片为载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电视片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通过生动、形象、逼真的视听效果,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唤醒学生对内容的共感,促进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中小学生追求自我,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他们希望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来学习,如电视、网络,这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因此,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电视片为载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喜好,贴近他们的实际生活和需要,又能打破课堂教学的固有模式,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渠道,增强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积极情感的培养。
3.以全校学生为受众
开发教育电视片这一新的教育模式,有效弥补了专职心理教师短缺的瓶颈,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满足全校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支持系统及共性问题的解决策略。
二、《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实践
(一)主体
《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反映的心理问题、讨论的心理技巧、分享的心理感悟贴近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情况,电视片针对特定的年龄阶段学生遇到的共性心理问题来设计和制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来确定电视片的主题和整个实施过程。
项目伊始,从策划节目、确定主题、讨论分析、搜集素材、撰写文稿、配图配音、参与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电视片的各个环节中。主动投稿的学生,他们或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或是分享经验、交流感受;参与制作的学生,他们分析问题、讨论问题,寻找图文素材,以积极的视角向全体学生展现问题解决的技巧;观看电视片的学生,他们通过本片发现自身优势,尝试总结问题,学会使自己更积极地应对生活。
两年多来,有1800余名学生每月定期收看《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项目开展至今,共收到学校学生自己撰写或推荐的优秀习作290余篇,并精选出17篇学生撰写的文章和49篇学生推荐的佳作在节目中进行展示,已有12位学生参与节目配音,100余位学生参与节目摄制和图片搜集。
(二)内容
《人生漫游》系列教育电视片每期十五分钟,“人生金言”“人生万花筒”“人生一点通”“人生花絮”和“人生漫游”这五大版块相得益彰。其文本素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案例、人生感悟或遇到的心理困惑。
《人生漫游》节目单(第九期)
板 块 内 容
人生金言 生活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在于不断地增加知识……
人生万花筒 《电梯里的温暖进行时》
人生一点通 《我为谁学习?》
人生花絮 《妙在“出人意料”中》
人生漫游 《有一天我们长大了》
(三)形式
《人生漫游》这一教育电视片努力吸引学生、感动学生,不断丰富内容、提升内涵、改进技术、完善形式,具体体现为“三性”。
首先是可看性。教育电视片尽量选用优美的画面、动听的旋律、悦耳的解读、深刻的人生哲理,以此营造温馨和谐的氛围,净化学生的心灵,愉悦学生的身心,触动他们内心那根未被拨动的心弦……理论概括要少而精,要增强趣味性和生活性,努力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形象之美中,以达到最佳的收视效果和教育成效。
其次是针对性。中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成熟前的动荡不安但可塑性较高的时期,因此可利用其心理柔软性施加审美影响力。教育电视片,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达到心理“自助”,使心理健康教育成果得到固化,逐渐形成习惯,转化为较为稳定的个体自我发展的内
驱力。
最后是实效性。选材要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校生活,进行入情入理的剖析,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感受心灵与生命关怀的热流涌动。例如,在期末考试期间播放的《人生漫游》第6期中,“人生一点通”板块《复习迎考的策略》一文侧重考前心理辅导,以故事的形式生动地讲述了学习的目的、复习的策略等,在学生中收到了很好的反响。
三、《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的成效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已日趋成熟,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校园内也形成了一股催人进取的积极氛围。
(一)教育电视片体现积极心理学理念
1.内容积极
这里没有大道理的说教,一点一滴的感悟都是为了帮助学生找到开启成功人生的“金钥匙”。它在有限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了大量信息,丰富了学生的心理知识。电视片的五大板块各有侧重,富有哲理的格言金句、触动心灵的学生感悟、启发智慧的人生故事、调适自我的心理技巧、充满趣味的生活花絮、优美动人的励志散文,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自己、感悟人生。
2.主题积极
增强自我意识――《认识自我,改变自我,超越自我》(第1期)、《带着自信出发》(第14期);改善沟通技巧――《赞美――人生的鲜花》(第2期)、《沟通让生活更美好》(第11期);学会情绪管理――《克服害怕心理》(第10期)、《发怒――扭曲你的形象》(第18期)……这些来源于师生生活体验的文章或学生自发搜集的素材,更贴近本校学生实际,从学生关注点上找角度,回答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解答学生想知而未知的知识,使学生在制作与观看中寻找一种心理共鸣,学会从积极乐观的角度重新认识自我、审视生活,保持最佳的生命状态。
3.资源积极
《人生漫游》教育电视片整合了心理、美育、德育、礼仪、信息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艺术性。从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出发,以“联系实际、增加体验、开放心态、自信自强”为原则,直观生动地展现了学生感兴趣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积极向上的情感基调、生动典型的故事情节、富有内涵的语言解说,很好地解决了心理健康教育中理论性与形象性、思想性与情感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结合的问题。同时,通过对学生制作、观看电视片后的调查访谈,学校能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感受与评价,并利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
1.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肿瘤患者家庭治疗的依从性
患者的依从性是指患者对医师医嘱、指导的服从或遵守[2],表现为患者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患者的依从性是治疗有效性的基础,依从性低是当前出院患者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出院后随着出院时间的延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逐渐下降,必然影响到治疗的进程和疾病的预后。电话回访作为一种新型的健康教育模式,能够贯穿患者出院后治疗和康复的全过程。电话回访会时常提醒患者保持良好的依从性。肿瘤具有易复发、易转移的特点,虽然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经过系统的治疗,病情得到较好的控制,但是在康复期,病情随时都可能出现反复、转移、恶化。只有定期对病情进行监测,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护理,开展良好的健康教育,使康复期的肿瘤患者能正确认识自己的病情,提高战胜病魔的勇气,坚定身体康复的信心。因此,按医嘱定期回院复查,有利于发现问题,及时诊治,巩固疗效,防止复发,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康复率,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年限。
2.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可提高妇科肿瘤患者坚持
阴道冲洗的自觉性。向患者、家属介绍放疗后坚持用药、阴道冲洗及配合护士指导进行康复治疗护理的重要性。放射治疗后,癌组织坏死脱落需要排出,否则会引起宫腔积脓、盆腔感染,阴道黏膜出现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使阴道缩窄而出现粘连,阴道闭锁,导致生理功能下降甚至消失。阴道冲洗可清除坏死脱落的癌肿组织,防止感染,促进上皮细胞愈合,利于恢复,提高疗效。通过电话回访患者能坚持每日阴道冲洗1次,并持续半年以上。
3.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使护理教育从医院走向社会
使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护理,调动了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及家庭的支持力量,对延缓病程,预防并发症,减轻经济负担,提高生命质量起到促进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解决了出院患者的后顾之忧,也使患者及家属获得了无形的心理支持和健康支持,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通过电话回访指导,同时提高了护士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沟通技巧,使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充分体现。同时,通过进行电话回访,还能缩短医患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通过主动联系,稳固了患者的来源渠道,从而提高了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4-0111-02
前列腺增生症(BPH)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病、多发病[1]。前列腺电切除术(TURP)是目前公认的治疗BPH的金标准[2]。TURP是利用高频率的电流产生热能使腺体组织气化而达到切割目的[3]。与传统手术相比,TURP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特点[4],但BPH患者多伴有慢性疾病,对麻醉及手术的耐受性差,如果健康教育不到位,患者对疾病和手术有关知识不了解,术后不合作,发生剧烈运动、过早下床活动或用力排便等情况均可能导致手术创面出血,甚至大出血。故对TURP患者实施积极有效的健康教育并取得患者配合是保证手术成功的重要措施。本文我们通对40例TURP患者实施分段式健康教育,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校附属医院2012年2~10月择期手术的80例TURP患者,均在持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年龄53~90岁,平均70岁。术前合并冠心病10例,高血压15例,肺气肿9例,糖尿病5例。文化程度:文盲10例,小学31例,初中25例,高中及以上14例。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身体状况、文化程度、前列腺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健康教育,由当班护士利用治疗和护理的机会不定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口头告知患者术前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术前1 d访视患者。
1.2.2 实验组 充分评估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水平、身体状况、心理状态以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程度等情况,制订健康教育计划,按照入院、住院(术前、术后)及出院的过程制作健康教育实施、评价记录表,包括健康教育的时间、内容、对象(患者或家属)、效果评价等项目,按照表格中的项目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并评价教育效果,必要时予以强化。由于患者多为老年,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接受、理解能力较差,针对这一特点,我们主要实施一对一教育,结合文字资料,采取口头讲解、操作示范、咨询等方式进行健康指导。(1)入院阶段 热情接待患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护士、病房环境及各项规章制度,发放入院告知书、前列腺手术患者须知等健康宣传资料并详细讲解,使患者尽快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2)住院阶段 ① 手术前 a. 术前检查 告诉患者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患者做好术前检查,必要时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患者。b.心理护理 患者普遍年龄大,病程较长,往往多次求医,且有效果不满意的经历,许多患者对手术不了解,顾虑较多,担心手术效果及术后复发,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加强对患者的访视,耐心讲解疾病和手术有关知识,说明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可靠性。对于害怕手术疼痛的患者,告诉患者手术是在良好麻醉下不痛时才做,并请手术成功患者现身说法,消除患者及家属的顾虑,增强患者的信心,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手术。c.术前1 d 向患者讲解术前常规准备的目的、内容、注意事项以及手术配合要点,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麻醉师及手术过程。针对有的老年人不愿让护士作会阴区皮肤准备的情况,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并请家属陪伴,同时做好保护措施。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及床上排便等适应性训练,做好术前饮食指导及肠道准备。②手术后 a.及活动指导 向患者说明及活动对预防术后出血的重要性。根据麻醉要求安置,麻醉作用消失后,可适当活动四肢,术后24 h内取平卧位,下肢外展15°~30°, 1~3 d 可将床头摇高30°左右[5]。腹内压的增加是继发出血的主要原因[6],嘱患者避免过早坐起、频繁改变、剧烈咳嗽以及用力排便等腹内压增加的因素。待停止膀胱冲洗后可适当下床活动,为防止电凝焦痂脱落出血,拔除尿管当天仍需指导患者卧床休息为主。b.膀胱冲洗指导 告诉患者及家属术后持续膀胱冲洗的目的及重要性。由于手术创面渗血,术后常有肉眼血尿,嘱患者少量出血不要紧张,应减少活动并加快冲洗速度,持续冲洗3~5 d后引流液颜色将逐渐转淡。冲洗速度由护士根据出血情况调节,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调节。尿色澄清后可遵医嘱停止膀胱冲洗,拔管前定时夹闭尿管以训练膀胱的舒缩功能。c.饮食指导 患者术后6 h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次日改为半流质或普通饮食。指导患者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以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使用缓泻剂。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2 000~3 000 mL以上,以达到尿路自我冲洗的目的。d.留置尿管指导 每日用0.02%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外口两次以预防尿路感染,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留置导尿管有效牵引能使气囊压迫膀胱颈口起到止血作用,指导患者不要随意放松牵引以免出血。e.术后不适指导 患者术后可能有直肠坠胀感,排便感,可能是气囊导尿管压迫前列腺窝刺激引起,鼓励患者深呼吸,勿用力,以免加重出血。少数患者在膀胱冲洗期间出现膀胱痉挛,表现为膀胱坠胀,急迫排尿感,痉挛性下腹疼痛,膀胱冲洗不畅,引流液颜色加深,严重者下腹疼痛难忍,大汗淋漓。主要是由于手术后气囊导尿管的刺激和水速的刺激引起的,此外,精神紧张、焦虑也可诱发膀胱痉挛[7]。鼓励患者深呼吸、放松,遵医嘱使用解痉剂或止痛剂以减轻疼痛不适。f.拔管后指导 术后5~7 d拔出导尿管,拔管前先夹管观察1~2 d,无肉眼血尿可拔管,拔管后短期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尿失禁等症状,嘱患者可能是暂时的现象,不要紧张,3~5 d即可恢复,个别患者可能持续1~3个月,鼓励患者多饮水。教会患者进行括约肌锻炼以预防尿失禁。(3)出院阶段 嘱患者遵医嘱服药,保持情绪稳定,生活有规律,戒烟、酒,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术后3个月内禁止重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避免性生活以及用力咳嗽、排便,以免腹内压增高引起继发性出血。术后2~3周凝固坏死组织脱落,部分患者可能有间歇性淡血尿,只要排尿通畅,没有血凝块,多饮水将其稀释大多可消失。嘱患者若出现尿线变细、脓尿或严重血尿应立即就诊,加强门诊随访。
1.3 效果评价
出院前发放医院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掌握评价表和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健康知识掌握评价表包括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共10个项目,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评分,总分30分,低于27分为不达标。患者满意度调查表按照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层次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实验组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讨论
3.1 有利于增强健康教育效果
分段式健康教育在充分评估患者的基础上,根据患者不同时期护理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明确各阶段健康教育任务,将健康教育贯穿于住院全过程,做到因人施教,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工作,避免健康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以及健康教育内容的遗漏。通过效果评价,能及时对健康教育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和反馈,对达不到教育效果的需要多次反复指导。将健康教育项目制作成表格的形式,具体、直观,对护士实施健康教育更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保证健康教育效果。通过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有效地增加了患者的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患者遵医行为,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避免了因健康知识缺乏而频繁变动或用力等因素导致的术后大出血,有效地减少了术后并发症。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3.2 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患关系已由被动依赖型转变为主动合作型[8]。分段式健康教育要求对患者进行入院、住院(术前、术后)及出院阶段的教育,护士需要主动深入病房开展健康指导,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这就增加了护士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表1显示,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
3.3 有利于提高护士的自身素质
健康教育具有独特的科学体系,护士必须掌握有关理论和方法,才能达到较好教育效果[9]。分段式健康教育要求护士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有计划、分阶段、有评价地实施健康教育,并全程负责,这就对护士自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护士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社会和人文知识以及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是护理职业的必备能力[10]。护士必须系统的学习专业知识,熟练应用沟通技巧才能有效实施有效健康教育。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也有助于增强护士的职业认同感,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使护士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 高龄高危前列腺增生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护理[J]. 河北医药, 2010,32(20):2938-2939.
[2] 庞自力.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J].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07,22(6):401-404.
[3] 郭成禄. 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89.
[4] 陈国惠.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健康教育及效果评价[J]. 昆明医学院学报,2008,29(2B):399.
[5] 辛月,何冬梅,王娟,等. 护理对预防前列腺电切术后出血的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62-2863.
[6] 尚军霞. 经尿道等离子汽化电切术后护理[J]. 山西医药杂志,2012,41(2):207-208.
[7] 霍玉莲.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手术的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2010,16(6):127-128.
[8] 贡国娟. 输尿管镜下钬激光术处理长段输尿管石街的护理[J]. 护理研究,2008,22(11B):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