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的前提

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服装设计的前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62-01

一、主题性面料再造的概念

1、面料再造是指运用各种传统和高科技手段对现有的服装面料进行再创性的设计加工,使其表面产生丰富的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通过面料再造的处理手法,使其产生丰富的表面肌理。

2、主题性,是以趣味为前提导入专业知识,将原有面料在符合审美原则的基础上将原有面料采用传统与现代两者结合的手法通过解构、加工再造以达到在主题空间内的创新目的。使服装面料本身统一在一个系列之内,却又变化贯穿在一个主题之中,这就是主题性再造的最好论证。

二、主题性设计

(一)确定主题,寻找灵感源

首先,就是要确定设计系列的主题,寻找该主题的灵感源。因为要想在服装款式,色彩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必须考虑追求有视觉冲击的面料。

(二)材质特性的体现

1、不同的材质决定了服装的基本特色。在对面料的主题性再造中要了解面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再结合各种手工艺,表达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面料其他特性。在对面料再造的过程中还要了解材质的强韧性,伸缩性,垂悬性,抗皱性。在面料研究中,要了解运用何种材质的面料才是最佳的选择,可以更好的利用此面料本身的延伸性,做出一些肌理效果,表达出最自然的形态。

三、处理面料的设计手法

(一)面料再造艺术思维创造

在主题设计中,首先可以尝试用纸来表达形态,可以折叠,揉,撕。从生活中寻找自然的材质,观察它的肌理,质感,手感,做一些造型表达,尝试不同材质所反映出的视觉感。

合理的选择面料加工技艺是面料再造的重要环节,不同质感的面料给人不同的印象和美感。

(二)面料再造具体训练方法

对面料的起褶,抽纱,各种珠片的叠加,盘绕,编织,火烧,水洗,漂白,喷绘,涂抹,褪色等手法。服装面料结合其他综合材料,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要注意观察面料的厚薄,轻重,薄透,织物组织结构,纹样肌理,质感,手感,立体与平面等自然属性,在运用一些设计手法改变它的原有空间关系,赋予面料新的内涵。

四、面料再造的发展空间

(一)丰富的素材为面料再造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

市场上的素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饰品材料,一般以点,线形态出现,如各类花边,珠,亮片,贝壳,石饰,拉链,扣子等等。这类材质一般用于装饰底布,产生新的面貌。二为各种宽幅度面料,在面料再造中一般用于底布,也可以进行切割,分割,重组处理。

(二)与其他艺术结合

面料再造从原始的绣花钉珠,,手绘的基础上发展为今天有着多种多样的制作工艺,可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可以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作为创意面料展示于服装中。

五、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面料再造可以增强服装设计的理念

一位成熟的设计师决不能热衷和停留在当今社会上已经广泛流行的式样,更不会盲目的去刻意模仿或单纯迎合,而是应该设计和创新自己独特的风格式样造型,这就必然要求设计师本身有意识地去创造发现。在确定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确定一个“主题”的形式去发现,研究它的特点来引导和延伸美的突破用于自己的设计中。众所周知,造型和色彩,面料是构成服装的三要素。这一点很好地证明了主题性研究是由感性思维和理想思维的共同作用与信息的分析所得的结果。

(二)面料再造可以突出服装设计的风格

服装设计追求的境界说到底是风格的定位和设计,服装风格表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创作思路,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主题性面料再造可为原本淡而无奇的面料平添几分精致和优雅的艺术魅力,如在面料上加上珠片、机绣、金属线、花边、丝带等手法,不仅增加了面料的装饰效果,又能表现随心以致的浪漫和雅致。在确定一个风格主题下,多种材料的组合在改变材料本身的外观的同时,更大程度发挥本身视觉美感,围绕主题的情况下,以突显出设计本身的风格。

篇2

服饰品是指整套服装中的配饰及装饰品,在服装设计与搭配中起到了辅助作用。服饰品在设计中的功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服装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服装设计注重的不单单是单件或者整套服装的造型及款式的细节变化,更多被人们关注的则是服装的整体风格,搭配及设计中的完整性、一致性的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中,除了主体的服装设计以外,运用最多的设计手段就是服饰品设计。它为整体设计画龙点睛。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着整体服装设计的尽善尽美。我们所说的服饰品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帽子、鞋子、围巾等必须品,也有包袋、各类首饰等装饰品,无论哪一种服饰品,都必须围绕服装这个设计主体来表达设计想法。服饰品在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方位考量:

一、风格上的统一

风格是指在设计中所遵循的风尚、格调。风格反映了设计的主旨,既包含了时代背景,又展现了个性风尚。不同的设计作品总能展现出迥异的设计风格:或传统、或前卫、或都市、或田园……我们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宏观想法给作品冠以各种风格的命名,但对于风格的实际表达就需要仔细的斟酌。

服饰品在设计中首先要与主体的设计风格一致,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在整体设计中占用大部分设计空间的服装。服装的款式造型变化表述了它所要表达的风格,反映着设计者的设计主旨,设计者可以通过裁剪、缝纫等一系列手段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构想。同样,这些形式也应无一例外地表现在服饰品当中,设计者应广泛的将同一风格元素,巧妙的运用在服饰品设计当中。而这里所采用的服饰品除了要有同一元素的共性,还要有饰品所特有的装饰点缀性,同时更能完善此种风格的独特魅力,所以一般在服饰品设计中大多是夸张地再现,更是有趣味性和表现力。

二、色彩上的统一

色彩在任何一套设计方案中的作用都是第一位的,它总能给人以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因而当主体服装色彩确定以后,设计者就会根据主体的色调来选择服饰品的色彩。而这些服饰品在整体服装中所占用的面积很小,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称之为主体色之外的点缀色。一般来说,选择点缀色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点缀色与主题色统一

即服饰品的色彩与主体服装色调调和统一。这样的视觉效果会产生整体的完整性,让人很容易将服饰品与服装联系在一起,产生亲近感。服饰品从而很好地起到了扩大视觉感染力的作用,使整套设计活色生香,生动有力。在一整套色彩方案中,主体色不可能采用一种色彩,因此服饰品的色彩也要根据主体色彩的取向而定,可以选用主体色相同的色彩,也可以选用主体色调中的一种色彩。

2、点缀色与主体色对比或互补

即服饰品的色彩与主体服装色调形成对比或互补色搭配。在色相环中,我们把相距120°-180°之间的色彩称为对比色;180°的色彩称为互补色。如红-绿,黄-紫,兰-橙等色调都属于互补色的范畴,设计者在选择搭配服饰品时,往往根据主体色调来选择与之相对比或互补的色彩进行点缀,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画龙点睛。

3、点缀色与主体色间隔

即采用黑、白、灰、金银等无色彩作为服饰品的色彩,进行整体色彩的搭配和点缀。无色彩具有稳定、平和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搭配形式一般是作用在主体色调本身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由于上衣下装自身产生强对比或互补,会给人们视觉冲击太强太刺激的效果,所以要采用某种色彩间隔其中,从而减弱视觉上的强刺激效果,达到整体和谐。所以服饰品中最常用的色彩就是无彩色系中提到的几种色彩,它们在服装整体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明显。

三、造型与款式上的统一

服饰品的造型和款式要根据服装的整体造型和款式而定,在形态上形成同一因素。如一件衣服,我们可以说他的款式是男西服,那么他的造型是上宽下窄的T型。这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但同样适用于服饰品的设计之中。首先,我们要分析立体服装的造型特点和款式特点,找出同一因素,再应用在服饰品的设计之中。如整体造型采用了“巴洛克”的奢华与绚烂,款式细节采用了大量的“分割”“抽褶”的结构点。那在服饰品设计中就应该遵循这一主体路线,在制作手法上亦可大量采用分割、抽褶的形态。这就使人很容易在一套服装中找到共性,诠释主体。

四、材料的统一

款式、面料、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材料的选用是作为服装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服装上,我们可以根据设计构思,选用与之相匹配的面料,在面料的花色,质地和外观效果上都可以反复斟酌。有时还可以根据目的和需要后期处理。因为服装要形成成品,必须通过材料的“软雕塑”来完成,这也是设计者格外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作为整体设计一份子的服饰品也应考量整体面料的配搭,将服装材料运用于饰品设计中。这也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做法,如各种手工编织的饰品、围巾、帽子、鞋子……运用与服装同种面料缝制的包、帽子、围巾等。通过这些服饰品的搭配,可以比较容易的产生设计的整体连贯性,视觉效果较好。但在选用相同材料制作饰品的同时,我们应该多注意做工上的细节处理,不要过于粗糙,破坏了服装的整体效果。

五、结语

在今天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阶段,服饰品虽然作为一个配角,却在服装行业崭露头角,魅力可见一斑。在国际服装潮流大形势的趋势下。中国年轻的设计者们羽翼日渐丰满,正在用自己充沛的精力和激情谱写着一首令人振奋的时尚之歌,从一届届青年设计师大赛中走来,从各行各业的精英中走来,从一所所艺术院校的高材生中走来……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这一新兴行业也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就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绘画,轻视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本质结构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之前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绘画技法,而服装设计所包涵的内容不仅仅是艺术绘画,服装工艺技术方面的内容没有被更多地意识到。最终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教学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服装结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融合,仍然还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款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较少。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服装设计不同于普通的美术绘画,它不仅具有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更主要的是它在传达视觉形式美的同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到绘画艺术教育的影响,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格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篇4

0.引言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搅拌,用各种成桩机械在地基土中灌注制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C25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CFG桩复合地基由桩、桩间土及褥垫层三部分构成,其加固机理为褥垫层受上部基础荷载作用产生变形后以一定比例将荷载分摊给桩及桩间土,使二者共同受力。同时土体受到桩的挤密而提高承载力,而桩又由于周围土的侧应力增加而改善了受力性能,二者共同工作,形成了一个复合受力整体,共同承担上部基础传来的荷载。

CFG桩复合地基在我国广大的平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平原地区土层较均匀且厚度较大,而其承载力普遍偏低,天然地基经常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由于其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易控制,工程造价低等优点,被广大设计工作者和建设单位所采用。现结合本人设计的实际工程探讨一下CFG桩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的验算问题,希望对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一点参考。

1.CFG桩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

某高层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六层,建筑总高度 99.2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基加上柱墩,筏板厚度 1.6米。标准组合下基底平均反力为 Pk=415kPa,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 fspk不小于400kPa。场地各土层物理特性见下表:

(1)CFG桩桩径500,桩身混凝土强度采用C25,根据竖向及地质报告,地下室地面标高为55.40,筏板底标高为56.30,落于第4层粉质粘土上,fak=170kPa,桩顶标高为52.90,桩长14米,桩端持力层为第7层粘土,采用正方形布桩,桩间距1.8米。

Up=1.57m Ap=0.19625m2 S=1.8m m=0.6

各土层参数:

第4层土L=1.4m,qsk=75kPa

第5层土L=7.1m,qsk=60kPa

第6层土L=2.0m,qsk=80kPa

第7层土L=3.5m,qsk=85kPa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式9.2.6得:

Ra=R/2=(988.5x1.57+294.3)/2=923.2kN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式9.2.5得:

fspk=0.06x923.2/0.19625+0.8x(1-0.06)x170=410kPa

fa=410+0+1.0x18x(2.1-0.5)=438kPa>415kPa承载力满足要求!

(2)验算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

第7层粘土 fak=180kPa

桩长范围内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γt=(18.3x1.4+16.9x7.1+18.5x2+18x3.5)/14=17.5kN/m3

复合地基的平均重度:

γf=22x0.06+17.5x0.94=17.8kN/m3

软弱下卧层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γm=(18x2.1+20x0.4+17.8x14)/(2.1+0.4+14)=17.9kN/m3

根据地质报告,第7层土e=0.889>0.85,故ηb=0,ηd=1.0

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

faz=180+0+1.0x17.9x(2.1+0.4+14-0.5)=466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Pz采用角点法计算,筏板长2l=50.9m,宽2b=23.4m,Ps=Pk-Pc=415-(1.6x25+0.5x18)=366kPa。

z/b=14.4/11.7=1.23,l/b=25.45/11.7=2.175,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表K.0.1-1得:α=0.180

Pz=α*4*Ps=0.180x4x366=263.5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cz=Pc+γ*0.4+γf*14=306kPa

根据《地基规范》式5.2.7-1:

Pz+Pcz=263.5+306=569.5kPa>faz=466kPa软弱下卧层验算不满足!

(3)后经反复试算,最终确定桩长采用22米,桩间距为2.0米此时:

faz=614kPa

Pz=213kPa

Pcz=400kPa

Pz+Pcz=213+400=613kPa

由此,笔者认为,确定CFG桩复合地基中桩的长度时,不仅要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还要验算桩端持力层及其下软卧层的承载力。

2.关于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可参照《地基规范》第5.3节的规定,关键在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及附加应力系数的确定,笔者不再详述。

3.结论

CFG桩复合地基应该对桩端持力层,即复合土层的持力层进行承载力的验算,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现行规范规程等都没有明确提及,所以不少设计者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影响而忽略了这部分计算内容,给工程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

由于两种“基础”形式的受力机理不同,所以决定了桩基础不需进行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验算,可参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节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而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地基”而非基础,我们可把处理范围内的土体及桩体看做一个假想“整体基础”或类似于换填垫层法的“垫层”,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应该对CFG桩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进行承载力验算了。 [科]

【参考文献】

[1]阎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010重印).

篇5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98-01

一、和谐理念对服饰设计的影响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从思想的角度影响和规范着人的行为,而且从美学形式上赋予人们以视觉上的愉悦感,是“善”与“美”的熔铸与共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故此,秉承“和谐”的设计理念进行服饰设计,不仅将会使服饰在外观上赏心悦目,而且可以使服饰的意象更加突出,让服装的形象深入人心。

二、服装色彩与等级关系

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秦代崇尚的黑色,就与当时盛行的“五色说”有密切的关系。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为五方正色―青、黄、赤、白、黑。

秦汉时期服装的颜色不仅受到后面要设计的美学因素影响,还深深地打上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进而延伸出鲜明的等级意义。秦尚水德,黑色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郊祀之服皆以玄”。皇帝常服“玄衣绛裳”,即黑色上衣和深红色下衣,亦以黑色为主调。西汉前期,服色制度颇为凌乱,赤色和黄色都曾成为朝廷确定的服装正色。西汉中期以后,确定了黄色的尊崇地位。

入唐以后,在隋代的基础上,对百官常服服色的规定作了一定的调整,并进一步完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规定三品以上常服为紫色,五品以上朱色,六品以下黄色;

隋制规定,一般民众服色为黄色和白色。隋朝初建,隋文帝下诏称:“今之戎服皆可尚黄,在外常所著者,通用杂色。”除了军服为黄色外,对普通民众的服色尚无具体规定。

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限定服饰的颜色,籍此确立等级。明代继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为赤色。官员服色以赤色为尊。当时还规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而官吏军民的服装,均不许用这三种颜色,违者即属触犯法律。

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尚黄。从历代的服饰色彩演变中不难发现,古代服饰色彩始终以正色为尊,注重衣色之纯。

三、服装色彩与肤色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等级制度对色彩的影响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往往根据自己爱好的颜色购买服装,但却忽视了自己的肤色,效果常常不佳。着装要与肤色搭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例如,皮肤细嫩、肤色白里透红,这类人较好配色,只要根据个人的爱好、考虑其性格特征,就可以成功。如果配以浅色,形成高调子,使白里透红的肤色形成对比,则更增加其魅力。与此相反,黄褐色皮肤的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皮肤微黑、粗糙的人,在配色时就要慎重,衣服色彩过浅,更显得皮肤黯黑。

配色过深也不行,服色与肤色过于拉近,会造成毫无生气、令人不快的感觉,也会加强“黑”的感觉。所以,黄褐色皮肤的人,一般忌用亮丽的黄色、橙色和深沉的褐色、深驼色、黑灰色、棕色等。可用和肤色呈弱对比的纯度很低的粉红、粉绿、蓝绿等,也可考虑某些中性的、给人温和感的色调。

服装色彩的选择还要和体型协调。一般而言,身体较胖的人适宜穿深色调的衣服,使人看上去显得苗条。身体较瘦的人适宜穿浅色调的衣服,这样会给人以丰满的感觉。此外,服装色彩还要注意合理搭配,从而产生和谐美。

四、天工开物中服装色彩的和谐理念体现

《天工开物》中所体现的设计和谐性的造物思想对于现代服装色彩设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设计需要多方面的辅助和支撑,从自然中获得的是最纯朴的第一手信息,也是弥足珍贵的,重要的是要如何运用和处理好大自然的智慧为人所用。虽然这是一部着重在于记录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书籍,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自然观、技术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一种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造物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社会体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有关,也与作者的哲学思想统一。

宋应星的哲学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中就是采用巧妙的方法,循自然万物的规律并结合人类自身的技艺创造协和共存的生活空间。其书中所记载的技术工艺,即使到了现在也经得起考验,很多工艺还在流传使用中,处处体现着顺应自然之势,通过人工的适配作用达到和谐统一的思想。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