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服装设计的前提

服装设计的前提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服装设计的前提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服装设计的前提

篇1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6-0062-01

一、主题性面料再造的概念

1、面料再造是指运用各种传统和高科技手段对现有的服装面料进行再创性的设计加工,使其表面产生丰富的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通过面料再造的处理手法,使其产生丰富的表面肌理。

2、主题性,是以趣味为前提导入专业知识,将原有面料在符合审美原则的基础上将原有面料采用传统与现代两者结合的手法通过解构、加工再造以达到在主题空间内的创新目的。使服装面料本身统一在一个系列之内,却又变化贯穿在一个主题之中,这就是主题性再造的最好论证。

二、主题性设计

(一)确定主题,寻找灵感源

首先,就是要确定设计系列的主题,寻找该主题的灵感源。因为要想在服装款式,色彩上有所突破和创新,必须考虑追求有视觉冲击的面料。

(二)材质特性的体现

1、不同的材质决定了服装的基本特色。在对面料的主题性再造中要了解面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再结合各种手工艺,表达出丰富的肌理效果。

2、面料其他特性。在对面料再造的过程中还要了解材质的强韧性,伸缩性,垂悬性,抗皱性。在面料研究中,要了解运用何种材质的面料才是最佳的选择,可以更好的利用此面料本身的延伸性,做出一些肌理效果,表达出最自然的形态。

三、处理面料的设计手法

(一)面料再造艺术思维创造

在主题设计中,首先可以尝试用纸来表达形态,可以折叠,揉,撕。从生活中寻找自然的材质,观察它的肌理,质感,手感,做一些造型表达,尝试不同材质所反映出的视觉感。

合理的选择面料加工技艺是面料再造的重要环节,不同质感的面料给人不同的印象和美感。

(二)面料再造具体训练方法

对面料的起褶,抽纱,各种珠片的叠加,盘绕,编织,火烧,水洗,漂白,喷绘,涂抹,褪色等手法。服装面料结合其他综合材料,与现代文明相结合。要注意观察面料的厚薄,轻重,薄透,织物组织结构,纹样肌理,质感,手感,立体与平面等自然属性,在运用一些设计手法改变它的原有空间关系,赋予面料新的内涵。

四、面料再造的发展空间

(一)丰富的素材为面料再造提供用之不竭的素材

市场上的素材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为饰品材料,一般以点,线形态出现,如各类花边,珠,亮片,贝壳,石饰,拉链,扣子等等。这类材质一般用于装饰底布,产生新的面貌。二为各种宽幅度面料,在面料再造中一般用于底布,也可以进行切割,分割,重组处理。

(二)与其他艺术结合

面料再造从原始的绣花钉珠,,手绘的基础上发展为今天有着多种多样的制作工艺,可运用多种多样的材料,可以吸收其他艺术的精华,作为创意面料展示于服装中。

五、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

(一)面料再造可以增强服装设计的理念

一位成熟的设计师决不能热衷和停留在当今社会上已经广泛流行的式样,更不会盲目的去刻意模仿或单纯迎合,而是应该设计和创新自己独特的风格式样造型,这就必然要求设计师本身有意识地去创造发现。在确定一个独特的视角,以确定一个“主题”的形式去发现,研究它的特点来引导和延伸美的突破用于自己的设计中。众所周知,造型和色彩,面料是构成服装的三要素。这一点很好地证明了主题性研究是由感性思维和理想思维的共同作用与信息的分析所得的结果。

(二)面料再造可以突出服装设计的风格

服装设计追求的境界说到底是风格的定位和设计,服装风格表现了设计师独特的创作思路,艺术追求,也反映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主题性面料再造可为原本淡而无奇的面料平添几分精致和优雅的艺术魅力,如在面料上加上珠片、机绣、金属线、花边、丝带等手法,不仅增加了面料的装饰效果,又能表现随心以致的浪漫和雅致。在确定一个风格主题下,多种材料的组合在改变材料本身的外观的同时,更大程度发挥本身视觉美感,围绕主题的情况下,以突显出设计本身的风格。

篇2

服饰品是指整套服装中的配饰及装饰品,在服装设计与搭配中起到了辅助作用。服饰品在设计中的功用是不容小觑的。在服装日新月异的发展阶段,服装设计注重的不单单是单件或者整套服装的造型及款式的细节变化,更多被人们关注的则是服装的整体风格,搭配及设计中的完整性、一致性的表达,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整体设计。在整体设计中,除了主体的服装设计以外,运用最多的设计手段就是服饰品设计。它为整体设计画龙点睛。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着整体服装设计的尽善尽美。我们所说的服饰品包含的内容很多,如帽子、鞋子、围巾等必须品,也有包袋、各类首饰等装饰品,无论哪一种服饰品,都必须围绕服装这个设计主体来表达设计想法。服饰品在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全方位考量:

一、风格上的统一

风格是指在设计中所遵循的风尚、格调。风格反映了设计的主旨,既包含了时代背景,又展现了个性风尚。不同的设计作品总能展现出迥异的设计风格:或传统、或前卫、或都市、或田园……我们可以根据设计者的宏观想法给作品冠以各种风格的命名,但对于风格的实际表达就需要仔细的斟酌。

服饰品在设计中首先要与主体的设计风格一致,这里所说的主体是指在整体设计中占用大部分设计空间的服装。服装的款式造型变化表述了它所要表达的风格,反映着设计者的设计主旨,设计者可以通过裁剪、缝纫等一系列手段来完成自己的设计构想。同样,这些形式也应无一例外地表现在服饰品当中,设计者应广泛的将同一风格元素,巧妙的运用在服饰品设计当中。而这里所采用的服饰品除了要有同一元素的共性,还要有饰品所特有的装饰点缀性,同时更能完善此种风格的独特魅力,所以一般在服饰品设计中大多是夸张地再现,更是有趣味性和表现力。

二、色彩上的统一

色彩在任何一套设计方案中的作用都是第一位的,它总能给人以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因而当主体服装色彩确定以后,设计者就会根据主体的色调来选择服饰品的色彩。而这些服饰品在整体服装中所占用的面积很小,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称之为主体色之外的点缀色。一般来说,选择点缀色有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1、点缀色与主题色统一

即服饰品的色彩与主体服装色调调和统一。这样的视觉效果会产生整体的完整性,让人很容易将服饰品与服装联系在一起,产生亲近感。服饰品从而很好地起到了扩大视觉感染力的作用,使整套设计活色生香,生动有力。在一整套色彩方案中,主体色不可能采用一种色彩,因此服饰品的色彩也要根据主体色彩的取向而定,可以选用主体色相同的色彩,也可以选用主体色调中的一种色彩。

2、点缀色与主体色对比或互补

即服饰品的色彩与主体服装色调形成对比或互补色搭配。在色相环中,我们把相距120°-180°之间的色彩称为对比色;180°的色彩称为互补色。如红-绿,黄-紫,兰-橙等色调都属于互补色的范畴,设计者在选择搭配服饰品时,往往根据主体色调来选择与之相对比或互补的色彩进行点缀,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画龙点睛。

3、点缀色与主体色间隔

即采用黑、白、灰、金银等无色彩作为服饰品的色彩,进行整体色彩的搭配和点缀。无色彩具有稳定、平和的视觉效果。这样的搭配形式一般是作用在主体色调本身就形成鲜明对比的情况下。由于上衣下装自身产生强对比或互补,会给人们视觉冲击太强太刺激的效果,所以要采用某种色彩间隔其中,从而减弱视觉上的强刺激效果,达到整体和谐。所以服饰品中最常用的色彩就是无彩色系中提到的几种色彩,它们在服装整体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效果明显。

三、造型与款式上的统一

服饰品的造型和款式要根据服装的整体造型和款式而定,在形态上形成同一因素。如一件衣服,我们可以说他的款式是男西服,那么他的造型是上宽下窄的T型。这是两个极易混淆的概念,但同样适用于服饰品的设计之中。首先,我们要分析立体服装的造型特点和款式特点,找出同一因素,再应用在服饰品的设计之中。如整体造型采用了“巴洛克”的奢华与绚烂,款式细节采用了大量的“分割”“抽褶”的结构点。那在服饰品设计中就应该遵循这一主体路线,在制作手法上亦可大量采用分割、抽褶的形态。这就使人很容易在一套服装中找到共性,诠释主体。

四、材料的统一

款式、面料、色彩是服装设计的三大要素。材料的选用是作为服装设计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服装上,我们可以根据设计构思,选用与之相匹配的面料,在面料的花色,质地和外观效果上都可以反复斟酌。有时还可以根据目的和需要后期处理。因为服装要形成成品,必须通过材料的“软雕塑”来完成,这也是设计者格外关注的一个问题。当然,作为整体设计一份子的服饰品也应考量整体面料的配搭,将服装材料运用于饰品设计中。这也是当下较为流行的一种做法,如各种手工编织的饰品、围巾、帽子、鞋子……运用与服装同种面料缝制的包、帽子、围巾等。通过这些服饰品的搭配,可以比较容易的产生设计的整体连贯性,视觉效果较好。但在选用相同材料制作饰品的同时,我们应该多注意做工上的细节处理,不要过于粗糙,破坏了服装的整体效果。

五、结语

在今天中国服装行业的发展阶段,服饰品虽然作为一个配角,却在服装行业崭露头角,魅力可见一斑。在国际服装潮流大形势的趋势下。中国年轻的设计者们羽翼日渐丰满,正在用自己充沛的精力和激情谱写着一首令人振奋的时尚之歌,从一届届青年设计师大赛中走来,从各行各业的精英中走来,从一所所艺术院校的高材生中走来……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设计这一新兴行业也受到国人的瞩目和青睐。各类层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在全国各地纷纷建立起来,服装专业毕业生也陆续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随着毕业生社会就业信息的反馈,服装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露出来。

主要表现在:专业教育重艺术绘画,轻视专业技术培训,注重纸面效果,忽视服装的本质结构等。由于许多院校初期的服装教学是由之前绘画艺术的美术教师担任,学生所接受的训练多是美术基本功和服装画的绘画技法,而服装设计所包涵的内容不仅仅是艺术绘画,服装工艺技术方面的内容没有被更多地意识到。最终造成了学生只会画,不会裁,也不会做,无法使设计意图得到完整体现。但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教学上有了较大的改进,服装结构制图、剪裁、工艺缝制等专业技术方面的比重加大,对学生强调动手能力,学生的专业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不过,对服装工艺技术的重视并不等于就是抓住了专业教学的本质,对于怎样能使服装设计中艺术与技术相融合,仍然还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探讨的一个主要问题。目前设计教学上,款式造型与结构设计相分离现象还较普遍。结构制图课教学仍然较多地注重在常规款服装上,对于款式造型设计及所对应的结构变化分析较少。要确实做到艺术与技术的有机结合,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观念,服装设计不同于普通的美术绘画,它不仅具有绘画中的形式美法则,更主要的是它在传达视觉形式美的同时体现自身的实用价值。在我国,设计艺术远比绘画艺术引进的晚,国内的设计艺术教育多年来一直受到绘画艺术教育的影响,致使各类设计观念局限在绘画艺术的思维定格中。因而,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何处理好艺术与技术的关系,确立对服装设计本质的认识,将主导教学的发展方向和思路。

篇4

0.引言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是由水泥、粉煤灰、碎石、石屑或砂加水搅拌,用各种成桩机械在地基土中灌注制成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C25的高粘结强度桩,简称CFG桩。和桩间土、褥垫层一起形成复合地基。

CFG桩复合地基由桩、桩间土及褥垫层三部分构成,其加固机理为褥垫层受上部基础荷载作用产生变形后以一定比例将荷载分摊给桩及桩间土,使二者共同受力。同时土体受到桩的挤密而提高承载力,而桩又由于周围土的侧应力增加而改善了受力性能,二者共同工作,形成了一个复合受力整体,共同承担上部基础传来的荷载。

CFG桩复合地基在我国广大的平原地区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平原地区土层较均匀且厚度较大,而其承载力普遍偏低,天然地基经常不能满足高层建筑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而采用CFG桩复合地基,由于其施工速度快,工期短,质量易控制,工程造价低等优点,被广大设计工作者和建设单位所采用。现结合本人设计的实际工程探讨一下CFG桩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的验算问题,希望对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提供一点参考。

1.CFG桩复合地基软弱下卧层验算

某高层办公楼,地下一层,地上二十六层,建筑总高度 99.2米,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平板式筏基加上柱墩,筏板厚度 1.6米。标准组合下基底平均反力为 Pk=415kPa,要求复合地基承载力 fspk不小于400kPa。场地各土层物理特性见下表:

(1)CFG桩桩径500,桩身混凝土强度采用C25,根据竖向及地质报告,地下室地面标高为55.40,筏板底标高为56.30,落于第4层粉质粘土上,fak=170kPa,桩顶标高为52.90,桩长14米,桩端持力层为第7层粘土,采用正方形布桩,桩间距1.8米。

Up=1.57m Ap=0.19625m2 S=1.8m m=0.6

各土层参数:

第4层土L=1.4m,qsk=75kPa

第5层土L=7.1m,qsk=60kPa

第6层土L=2.0m,qsk=80kPa

第7层土L=3.5m,qsk=85kPa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式9.2.6得:

Ra=R/2=(988.5x1.57+294.3)/2=923.2kN

由《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式9.2.5得:

fspk=0.06x923.2/0.19625+0.8x(1-0.06)x170=410kPa

fa=410+0+1.0x18x(2.1-0.5)=438kPa>415kPa承载力满足要求!

(2)验算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

第7层粘土 fak=180kPa

桩长范围内各土层的加权平均重度:

γt=(18.3x1.4+16.9x7.1+18.5x2+18x3.5)/14=17.5kN/m3

复合地基的平均重度:

γf=22x0.06+17.5x0.94=17.8kN/m3

软弱下卧层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γm=(18x2.1+20x0.4+17.8x14)/(2.1+0.4+14)=17.9kN/m3

根据地质报告,第7层土e=0.889>0.85,故ηb=0,ηd=1.0

软弱下卧层经深度修正后的承载力:

faz=180+0+1.0x17.9x(2.1+0.4+14-0.5)=466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附加压力Pz采用角点法计算,筏板长2l=50.9m,宽2b=23.4m,Ps=Pk-Pc=415-(1.6x25+0.5x18)=366kPa。

z/b=14.4/11.7=1.23,l/b=25.45/11.7=2.175,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以下简称“地基规范”)表K.0.1-1得:α=0.180

Pz=α*4*Ps=0.180x4x366=263.5kPa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土的自重压力值:

Pcz=Pc+γ*0.4+γf*14=306kPa

根据《地基规范》式5.2.7-1:

Pz+Pcz=263.5+306=569.5kPa>faz=466kPa软弱下卧层验算不满足!

(3)后经反复试算,最终确定桩长采用22米,桩间距为2.0米此时:

faz=614kPa

Pz=213kPa

Pcz=400kPa

Pz+Pcz=213+400=613kPa

由此,笔者认为,确定CFG桩复合地基中桩的长度时,不仅要计算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还要验算桩端持力层及其下软卧层的承载力。

2.关于CFG桩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

可参照《地基规范》第5.3节的规定,关键在于地基变形计算深度及附加应力系数的确定,笔者不再详述。

3.结论

CFG桩复合地基应该对桩端持力层,即复合土层的持力层进行承载力的验算,这点是毋庸置疑的。但现行规范规程等都没有明确提及,所以不少设计者受《建筑桩基技术规范》的影响而忽略了这部分计算内容,给工程建设埋下了安全隐患。

由于两种“基础”形式的受力机理不同,所以决定了桩基础不需进行桩端持力层的承载力验算,可参见《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第5.4节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而CFG桩复合地基是一种“地基”而非基础,我们可把处理范围内的土体及桩体看做一个假想“整体基础”或类似于换填垫层法的“垫层”,这样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应该对CFG桩复合地基桩端持力层进行承载力验算了。 [科]

【参考文献】

[1]阎明礼,张东刚.CFG桩复合地基技术及工程实践(第二版)[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2010重印).

篇5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5-0198-01

一、和谐理念对服饰设计的影响

和谐作为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心理念,不仅从思想的角度影响和规范着人的行为,而且从美学形式上赋予人们以视觉上的愉悦感,是“善”与“美”的熔铸与共生,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高境界。故此,秉承“和谐”的设计理念进行服饰设计,不仅将会使服饰在外观上赏心悦目,而且可以使服饰的意象更加突出,让服装的形象深入人心。

二、服装色彩与等级关系

服装色彩的时代特征同时也具有极强的政治色彩,秦代崇尚的黑色,就与当时盛行的“五色说”有密切的关系。五色源于五行,由金、木、水、火、土而为五方正色―青、黄、赤、白、黑。

秦汉时期服装的颜色不仅受到后面要设计的美学因素影响,还深深地打上了阴阳五行学说的烙印,进而延伸出鲜明的等级意义。秦尚水德,黑色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郊祀之服皆以玄”。皇帝常服“玄衣绛裳”,即黑色上衣和深红色下衣,亦以黑色为主调。西汉前期,服色制度颇为凌乱,赤色和黄色都曾成为朝廷确定的服装正色。西汉中期以后,确定了黄色的尊崇地位。

入唐以后,在隋代的基础上,对百官常服服色的规定作了一定的调整,并进一步完善。唐高祖武德四年(621)规定三品以上常服为紫色,五品以上朱色,六品以下黄色;

隋制规定,一般民众服色为黄色和白色。隋朝初建,隋文帝下诏称:“今之戎服皆可尚黄,在外常所著者,通用杂色。”除了军服为黄色外,对普通民众的服色尚无具体规定。

进入明代,明太祖朱元璋限定服饰的颜色,籍此确立等级。明代继元之后,取法周、汉、唐、宋,服色所尚为赤色。官员服色以赤色为尊。当时还规定,玄、黄、紫三色为皇家专用,而官吏军民的服装,均不许用这三种颜色,违者即属触犯法律。

中国历代的服饰色彩,历代异尚: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服尚黄。从历代的服饰色彩演变中不难发现,古代服饰色彩始终以正色为尊,注重衣色之纯。

三、服装色彩与肤色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等级制度对色彩的影响也随之消失,许多人往往根据自己爱好的颜色购买服装,但却忽视了自己的肤色,效果常常不佳。着装要与肤色搭配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例如,皮肤细嫩、肤色白里透红,这类人较好配色,只要根据个人的爱好、考虑其性格特征,就可以成功。如果配以浅色,形成高调子,使白里透红的肤色形成对比,则更增加其魅力。与此相反,黄褐色皮肤的人,也就是平时所说的皮肤微黑、粗糙的人,在配色时就要慎重,衣服色彩过浅,更显得皮肤黯黑。

配色过深也不行,服色与肤色过于拉近,会造成毫无生气、令人不快的感觉,也会加强“黑”的感觉。所以,黄褐色皮肤的人,一般忌用亮丽的黄色、橙色和深沉的褐色、深驼色、黑灰色、棕色等。可用和肤色呈弱对比的纯度很低的粉红、粉绿、蓝绿等,也可考虑某些中性的、给人温和感的色调。

服装色彩的选择还要和体型协调。一般而言,身体较胖的人适宜穿深色调的衣服,使人看上去显得苗条。身体较瘦的人适宜穿浅色调的衣服,这样会给人以丰满的感觉。此外,服装色彩还要注意合理搭配,从而产生和谐美。

四、天工开物中服装色彩的和谐理念体现

《天工开物》中所体现的设计和谐性的造物思想对于现代服装色彩设计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设计需要多方面的辅助和支撑,从自然中获得的是最纯朴的第一手信息,也是弥足珍贵的,重要的是要如何运用和处理好大自然的智慧为人所用。虽然这是一部着重在于记录生产原理和生产技术的书籍,但其中渗透着作者的自然观、技术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一种尊重自然、崇尚和谐的造物思想。这种思想的形成与社会体制、经济条件、技术水平有关,也与作者的哲学思想统一。

宋应星的哲学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中就是采用巧妙的方法,循自然万物的规律并结合人类自身的技艺创造协和共存的生活空间。其书中所记载的技术工艺,即使到了现在也经得起考验,很多工艺还在流传使用中,处处体现着顺应自然之势,通过人工的适配作用达到和谐统一的思想。

篇6

越来越多的国外服装企业来到中国,中国企业可以近距离学习和竞争,服装营销竞争的主战场从媒体营销逐渐过渡到服装卖场营销,特别是作为一种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的差异化手段的卖场陈列设计,得到了国内企业的重视。

1.国内服装陈列发展现状

国内服装陈列设计处于较低阶段,服装陈列设计师专业素质不够全面,一部分为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等专业转型而来。服装陈列设计上往往照搬知名品牌陈列方案,忽略了本土服装品牌文化的内在要求,只追求形似而神不备,美中不足。服装陈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科学性很强的学问和艺术,全面掌握了与之有关的各门学科,在此基础之上的设计才能成功。

随着国内服装企业的品牌意识的增强,服装陈列的发展水平也逐渐提升,部分品牌已找到了和自身品牌相协调的成功的陈列方式。如中国的白领集团建立了完整的服装陈列设计师队伍并取得了令业界称道的成绩。白领集团总裁苗鸿冰说:“一个品牌,它的生活态度,它的故事,它的情绪情感都能在陈列中体现出来,它是展望式的美好期待,让消费者去向往这样一种生活[1]。”该集团的卖场也正是在它的生活方式的品牌理念下进行布局的,并且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2.服装陈列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

2.1橱窗陈列设计中对营销理论缺乏整体认识,品牌意识不强

橱窗中摆满各种新款服装,不关注是否最大程度凸显品牌形象。作为陈列设计的重要表现元素,橱窗一直被认为吸引消费者进入卖场的第一道陈列设计。因此,各知名服装企业在自己的橱窗设计方面可谓用心良苦,橱窗可以用来传递品牌活动信息,表达品牌彰显的生活方式、诠释品牌内涵和风格,但是我国服装企业卖场的橱窗处理都很不到位,一个橱窗混杂不同风格的服装在一起,只要认为能够吸引顾客进入店铺的服装都陈列在橱窗中,忽视了服装主题和风格的独特性,同时也低估了消费者的鉴赏力和品位,使得消费者对相关品牌的声誉大打折扣,降低了进店的消费者数量,降低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减少了销量和利润。橱窗陈列的实践中缺乏时间的锤炼和经验的总结,国内企业和业内人士应先不断地学习和模仿国外知名企业的陈列方式,在橱窗中展示出最具有代表品牌风格且主题鲜明、色彩搭配合适的一组服装,而不是不同概念和主题的服饰任意堆砌[2]。

陈列设计是一门学问,橱窗设计是这门学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橱窗的失败注定陈列设计也失败了一半。陈列设计人员应同时具备市场的相关知识和丰厚的艺术熏陶和修炼。从业人员应将自己的灵感和创意发挥出来,将自己对于自身品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诉求通过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2.2没有重视色彩搭配和灯光等视觉营销要素的运用

有些企业只展示服装的造型,不注重色彩和灯光的搭配,服装陈列设计为造型设计、色彩搭配和灯光渲染等多个部分构成的系统化工程。消费者能不能迅速地被吸引而进入店铺,主要原因是受到色彩和亮度的吸引,而不光是服装款式的吸引。在步行街上漫步最先刺激人们神经的是鲜艳的颜色和明亮的购物场所,在夏季还可能是从门口吹出来的冷风吸引了顾客进入店铺。有的企业在进行灯光设计时,先期进行了精美的设计,但是后来为了省电等原因却开不了灯,客流量大大降低,灯光不亮的店铺很难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兴趣。

所以,店铺进货的时候应采购一些色彩鲜艳的颜色,色彩鲜艳的颜色最后卖的并不是最好的,甚至可能成为存货,但是绝对可以吸引消费者迅速进入店铺,引导和带动消费者对于其他颜色服装的选购。

2.3在通道设计、店内服装摆挂时,没有考虑消费者的感受

店内通道设计不当,不方便顾客选购。有一些品牌档次相对较低,企业经常将自己的货架摆满卖场,店铺内部的货品非常多,消费者进入卖场后感觉到非常压抑。还有些货柜摆放使得消费者视觉感受非常痛苦,比如外面高里面低,消费者会有墙体阻挡的视觉信号。一般来说摆

在卖场中间的可移动的中岛货柜,既是陈列服装的必要道具,同时也扮演着构造消费者行走通道的角色。顾客进入每一个服装企业的卖场都是靠视觉来感受通道是否通畅,是否营造了舒心的购物环境。这两种都是错误的通道和货柜摆放方式,会给消费者传递一些负面的信号,最终肯定导致进入店铺的消费者会大幅减少。

因此,服装卖场的货柜摆设必须外低内高,服装卖场的通道设计必须采用外宽内窄的原则摆放立式货柜,这样的设计才能使消费者感到舒服,从而有可能将顾客迎进店铺,否则消费者进店的可能性就没有了。卖场的设计必须拥有畅通的浏览体验通道,以便最大程度地延长顾客的店内体验时间,增加了消费者与服装商品接触的时间,从而最大程度地增加销售机会和销售额。

2.4未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定位和品牌风格

国内很多服装品牌企业的壁挂式货柜一般借鉴国外知名企业的标准,货柜高度大约为一米七五,因为拿取不方便给消费者选购带来了麻烦。大众品牌和知名品牌企业的定位不同,目标消费群体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国际品牌因为单件服装的利润率相对较高,所以服务人员配备较为齐全,自主化服务率较低。大众品牌一般采用自助式体验,消费者自己拿取服装,较高的货柜必然增加消费者的疲劳度,从而降低消费者多次浏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国内企业应要结合自身的目标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消费类型进行针对性地卖场设计和货柜设计,最大程度地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使消费者的浏览时间和浏览数量得到最大程度的扩大,进而提升品牌的顾客认识度和忠诚度。

2.5未能从整体上考虑店内补货周期和店内陈列定位的关系

有些企业货品摆放过多且更新较慢,每年四次订货,卖场中堆积太多的商品。很多卖场直接将这些商品全部上架,以便吸引最大数量的消费者眼球,唯恐丧失任何一次销售的机会。服装的季节性特征非常明显,春夏秋冬有不同的款式服装售卖,陈列也要注意季节性特征。要是在不合适的时机进行反季节陈列,一般不会取得正面的效应,反而会引起消费者的视觉厌恶,同时也是对货架资源的严重浪费。要是一年四季摆放的货品完全相同,就会降低消费者进店浏览和消费的兴趣和动机。有些企业受到服装卖场场地限制,摆放货品太少,卖场的服装种类较多,对于每一个单品不能达到完全出样,很多喜欢自助体验的消费由于没有发现适合自己的商品而选择自行离店而去,销售效率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所以,在春夏秋冬四个季度摆放不同的服装,会使店铺对于消费者保持一定程度的新鲜感,增加一些比较忠诚的消费者的光顾店面的次数。同时针对各地不同分店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实施,比如一个品牌的一个类型的衣服,对于北方的店面和南方的店面就可以选择不同的尺码进行出货,也可以根据所处区域具体情况进行调节,比如在大学园区的服装店可根据学生流行风格的喜好进行出货。

2.6陈列设计的细节未能体现视觉营销的盈利本质

有些企业单件服装展示空间过大,影响其他服装销售。在陈列设计的实践中,国内有些企业没有理解自身品牌和国际一流品牌的品牌定位和目标消费者行为差异,在陈列设计方面简单照搬别人的桌面单件陈列搭配模式。服装设计师品牌的定位就是高端,很多服装就是独一无二的,这种情况需要的就是单件搭配陈列展示。大众品牌希望进店的消费者的重复大批量购买,如果单品桌面陈列就会占用大量的宝贵展示资源,影响其他服装和消费者接触的机会。所以,对于一般的大众消费品牌来说,需要的是同款多件成套搭配摆放。

消费者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开始转变,体现在首先对某一品牌的单件购买向全套购买转变,其次很多消费者家里服装很多,进店之前并没消费的欲望,而是进去之后的完美体验激发了他们的购买欲望。为了给消费者创造更加美好的消费体验,我们应该进行相应服装搭配组合,以便实现连带销售。当某一品牌的服装成套摆放在同一货架内时,无疑对消费者快速获取搭配信息提供了便利,也成为增加销售的重要途径。

篇7

引 言:服装在社会中体现出物质及精神方面的文化,展现出大众素质的水准,以生态时代为前提,本着绿色服装设计的理念,把环保意识融入到服装设计当中,成为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标志。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绿色理念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当中。绿色服装设计不论在设计方面还是研发方面均以自然环保为根本,积极响应国家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号召。所以,绿色服装设计也一定会变成生态时代的一个标杆。

一、绿色服装的设计理念

绿色服装的设计被称为生态设计,是贯穿服装整个生命周期的设计理念。这一设计理念尤为重视服装的环境属性,这也成为了设计的基本目标,以满足绿色环保为前提,符合大众的审美观念。

绿色服装设计作为生态时代的一个设计方法,它的出现源于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其构成及发展则因为受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的影响。服装有别于其他工业产品,因为其不仅具备物质含义,还具备精神含义。所以对于设计绿色服装而言,不仅要加强环境因素,还需加强健康因素。绿色服装设计需要在设计当中注重环境因素,最大程度降低并免除对环境的破坏[1]。

绿色服装设计要符合环保、健康、自然、舒适的原则,令其可以在不影响生态环境下,获得可持续的发展。对于绿色服装设计而言,需要在艺术与环境、生态与社会相互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以实现较为完美的绿色程度,经由服装的绿色展现,令人们对生态环保美学具有相应的认知。

二、绿色服装设计的策略

通过本质方面而言,绿色设计则是透过合理设计服装的颜色、用料、造型而展现服装的环保功能。其主要是为了设计出无污染、对身体有益的服装。这样的设计理念包含的内容较多,使用不同的方法设计的服装,其绿色程度也具有显著差异。

1、颜色

颜色是人们最普遍的美感,可以让人具有从表面深入到心理内部的影响力。在创造服装的颜色氛围时,设计者不仅要注重颜色搭配的美感,还要透过合理化的想象提高效果,以保证人们内心需求获得满足,提高服装的情感功效。这一设计目的是为了打造出十分良好的生态色泽环境。当前,绿色成为了设计的主流颜色,这是由于其作为生态原色,体现出自然的淳朴。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其尤为迷人,是一个永恒的色彩,体现出活力、健康、和谐、生命、激情、美好、自由、幸福、自然、温馨等等[2]。所以,绿色时代的颜色、纹理、图案都会体现出大自然,有效展现出人们生存的环境,展现出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关联。

2、用料

绿色环保是绿色服装设计的重要原则。对于绿色用料的选择方面,主要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所使用的材料必须为环保无污染,在市场中最普遍的则是纤维。纤维作为环保材料,使用其制造出的产品不会破坏环境,使用过后能够自然分解,还可以二次利用。并且制造纤维主要运用的材料为可再生资源,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也不会对生态平衡造成破坏。通过科学研究可以看出,纤维对人体尤为有利,成为绿色服装设计面料中最优之选。其次,服装设计师在选择服装用料的过程中,需以不损害人体为前提,尽量将原生态天然材质当做服装的面料,如此不但能够符合人们的审美标准,还能够在使用过程中鼓舞更多的人置身于环保当中。

3、造型

对于绿色服装造型方面的设计而言,服装造型空间身为人体的首要环境,需要注重服装和人体之间的空间处理。对于处理服装造型结构而言,东西方具有显著的差别,不论是西方推崇的三维立体造型结构,还是东方崇尚的二维平面造型结构,对于结构设计而言,均需以人体舒适感为前提,依照人体工程学为标准,不可过分注重造型上标新立异,应追寻人体自然形态的体现。服装的局部造型需简单、使用、质朴,并追寻创新与变化,注重服装在结构方面的技能型以及装饰性的统一,注重服装单品相互间的自由配合。绿色服装设计还能够透过部件化设计而展现出全新的构成,例如口袋可以设计出不同的颜色、不同的材料,这时人们能够综合自身情况以及时尚元素进行单品的更换,如此才可以进行自我形象的设计,这在较大层面上展现出人们的自主意识。透过这一方式,人们不仅可以成为自己的设计师,将穿衣与设计相结合,将本身作为作品,还可以提高物品的使用时间,提升其利用率。这也会变成未来设计的重要方向,并且通过这一方式可以令我们返璞归真[3]。

三、绿色服装设计的应用状况

绿色理念以服装的不同方面运用与要求进行设计,前提必须以绿色环保为理念,通过丰富的设计风格,展现出服装的时代感与潮流感。

1、环保主义

这一设计理念主要表现在运用材料方面,将废弃物作为材料来源进行创造,透过构思再次进行利用。将保持生态平衡为目标,考量到环境因素,在设计中通过众多仿制服饰代替真正的野生材料,成为设计者对环保最有力的展现。

2、简约主义

提倡保护利用自然资源,降低材料的耗费。进行设计时需提倡以节约为美的原则。设计者在创造的同时,还要展现出精准、简洁、干练的风格。不但要提高服装之美,还要不令其落入俗套,通过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回报。

3、自然主义

自然是绿色服装设计的新理念。这一设计符合了当前消费者追求自然和谐的概念。其简谱的设计风格透过服装栩栩如生的展现出来,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状态。

结束语:综上所述,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则是为了降低对生态资源形成的影响,缔造出健康无污染的产品。其成为目前人们追寻的一种高品质生活,并且也是时展的必然结果。展现出人们对美的重新定位与理解,展现出人们的综合素质水准。绿色服装身为时展的重要元素,引领着全球服装的潮流,对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而言,需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令绿色服装产品可以真正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为保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8

服装设计属于艺术设计之一,它以实现服装功能为前提,是用织物或其他材料对服装进行艺术塑造并加以表现的过程。优秀的服装设计是凝结着服装设计者的智慧和汗水,属于人类创造性智力活动的成果,理应受到现代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保护。

一、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有途径

目前,无论是《著作权法》还是《专利法》、《商标法》都未对服装设计的保护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根据服装设计的应有内涵,在我国现有知识产权的法律框架内,至少有以下四种途径可以为服装设计提供知识产权法律保护。

(一)著作权法可保护服装设计图及样衣等

在服装设计的一系列过程中,会形成包括示意图、设计图、模型和样板样衣等在内的各种形式的作品。这些作品只要符合著作权法有关作品的条件,具备可复制性、独创性等特点就可以根据《著作权法》第三条之规定寻求著作权法的保护。能获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具有保护期限长、无需履行任何手续、权利范围较宽等优势。

(二)服装设计可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外观设计专利是我国《专利法》针对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所提供的知识产权保护方案,服装设计就是服装工业中服装产品的外观设计,它是对服装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的新设计,可以获得专利法的保护。我国《专利法》第二十三条规定,授予外观设计专利权必须满足“新颖性”、“明显区别性”与“合法性”等实质性条件,为当一款服装设计符合这些条件时,就可以申请获得外观设计专利权并以此予以保护。专利法的保护具有权利范围明确、排他性强等优势。

(三)商标法对服装设计的间接保护

《商标法》规定了商标权人对其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和禁止权,而且禁止权的效力大于专用权。商标所有人不但有权禁止他人在同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而且有权禁止他人在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实践中,假冒、仿冒产品往往伴随着侵犯商标权的行为,服装设计领域的抄袭、仿冒也不例外。因此,服装生产者及服装设计者打击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可以实现对服装设计的间接保护,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对服装设计的兜底保护

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服装设计亦可以提供兜底保护。《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五条规定了对知名商品的特有名称、包装、装潢等的保护以及对知名企业名称或姓名的保护,这些规定,同样适用于服装设计产品和服装生产企业。对这些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制止,可以起到对服装设计提供兜底保护的作用。

二、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实困境

由通过前文所述可见,我国现有法律中,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甚至反不正当竞争法都可以对服装设计提供或多或少的各种保护。但这种看似多条的保护途径,既会产生所谓的“权利竞合”与“权利冲突”,也会造成一定的“权利空白”或者权利事实上的无法主张与实现。

(一)著作权服装设计保护的不确定性

首先,著作权的相对排他效力,仅仅有权禁止他人的复制或抄袭,对于较高明的“剽窃”和他人独立完成的相同或相似作品则无权禁止。1999年,发生在我国的“胡三三与裘海索、中国美术馆著作权纠纷案”就是典型一例,该案二审法院认定原告与被告的服装设计属于造型艺术品,应受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但同时认为胡三三与裘海索的服装均是各自独立设计完成的,虽然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但原被告的服装设计作品在整体表现形式、情感表达、欣赏者感受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被告并没有抄袭原告的作品。这充分说明了判断者对标准的理解,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著作权保护服装设计的不确定性。其次,虽然服装设计过程中形成的各类示意图、设计图、模型以及样板样衣等能以一些作品形式获得保护,但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操作难度大,争议较多。例如,到底是保护服装示意图、设计图还是样板样衣?服装示意图、设计图、样板样衣是美术作品还是图形作品、模型作品?依据服装示意图、设计图、样板制作服装这种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属不属于复制?通过直接购买成品服装仿制侵权服装,是否侵犯了服装设计作品的复制权?等等。例如发生在2007年的“华斯裘革制品公司与无锡梦燕制衣公司、石家庄东方城市广场著作权纠纷案”,原告认为第一被告生产的两款裘衣侵犯了原告两张服装设计图的著作权。一审、二审法院以相同理由判决原告败诉,认为虽然原告的服装设计图是作品,受著作权法保护,但被告生产的裘衣不属于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作品,不受著作权法调整。此案不但否定了成品服装属于作品,而且也认定了从平面到立体的复制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复制,从而为服装设计的著作权保护带来新的问题。最后,《著作权法》的自动保护原则虽然简便,但我国的大多数创作者往往因为缺乏法律保护意识,疏于存留证据,而造成在侵权诉讼中举证困难。比如,创作完成的时间?是否发表?等等。

(二)服装设计外观专利保护难达预期效果

首先,专利权的获得以申请为前提,服装设计所有者必须提供众多的申请文件,完成复杂的申请程序。服装生产企业要么在内部设立相关的部门负责,要么委托专业机构,都会增加生产成本。一般从申请到授权基本上需要一两年的时间,到那时该服装设计很可能早已过时,即使获得授权也已毫无意义。时效性决定了复杂的专利申请程序对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不利于的。其次,不进行实质审查的外观设计专利授权,造成大多数服装外观设计专利的质量不高。申请服装类外观设计专利的大多是功能性服装,真正处于潮流前线的服装设计很少申请专利保护;同时,判断服装外观设计专利是否侵权的标准很难确定,因为服装设计必须满足服装实用性的需要,其差别往往就只能集中于局部和细节。最后,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的保护期是十年,这种固定的保护期,一方面对于那些经久不衰的服装设计,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另一方面大量的服装设计外观专利申请在刚刚获得授权后即以不缴纳专利年费的形式自动终止,极大地浪费了有限的专利申请资源。

(三)商标法保护服装设计的有限性

用商标法保护服装设计的权利以侵权者擅自使用注册商标为前提,如果复制或仿冒者并未使用注册商标,也不存在其他侵犯商标权的行为,则商标法无法给服装设计者提供保护。如现实生活中,大量以“山寨”名义出现的仿版服装、“山寨婚纱”等。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模糊性

在服装企业无法用《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保护自己的服装设计时,就只能寻求《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兜底保护,来考察侵权者是否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但现行法律对于是否构成知名商品的标准不明确,“傍名牌”、“搭便车”等行为极难认定。

三、我国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

在服装设计法律保护体系方面,我国与世界上很多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当前,众多的服装设计得不到有效保护,被抄袭、被模仿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我国服装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因此,立足国情并借鉴国外经验,构筑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成为当务之急。

(一)构筑以著作权法为核心的服装设计保护体系

无论是从我国国情出发,还是考虑到权利人的成本收益及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以著作权法为核心保护服装设计都是必由之路。因而笔者建议对著作权法进行相关修改完善以适应服装设计保护的现实需要。首先,应明确把服装规定为单独一类作品加以保护。即给予服装作品和建筑作品同样地保护地位,这样不但可以使服装设计图作为工程设计图得到保护,而且服装本身也可以得到和建筑物同样的保护。其次,对服装作品规定特殊的保护期。服装作品的生命周期一般较短暂,没有必要给予作者终生加死后五十年的保护期。建议采用《伯尔尼公约》规定的最短保护期限二十五年,甚至还可以借鉴英法等国的经验确立一至三年的临时保护制度。

(二)以外观设计专利权提供双重保护模式完善服装设计保护体系

专利权作为知识产权中排他性、独占性最强的权利之一,在保护服装设计方面的优势不言而喻,提供给权利人双重保护模式的选择权,才能切实完善地保护服装设计者的权利。循此思路建议对外观设计专利权进行相应完善。首先,尽量缩短服装设计专利的审查周期。其次,引入实质审查,提高服装外观设计专利的显著性标准。同时,对于双重保护模式下的“权利竞合”的解决,应以不重复保护为原则,即一旦权利人选择以外观设计专利来保护自己的权利,则保护期限届满后将不再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三)以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服装设计保护体系的补充

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服装设计保护体系中也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补充作用,服装设计是人类对美的追求,永无止境,完善的服装设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建,必将极大地激励服装设计创作,推进我国服装产业的发展,丰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参考文献:

[1]庄静.服装艺术设计.东华大学出版社.2008.

[2]廖子珣.服装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8).

[3]谢帅.论服装设计的著作权保护.商业文化.2016(23).

篇9

绿色设计是目前设计界的主要内容之一,它一般也叫做生态设计,主要是在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基调上产生的,在一个产品的设计周期内,这种设计理念贯穿始终。服装设计集物质的外在表现和精神的内在表现于一体,在运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时,不仅要满足的服装的自然环境属性要求,同时还要满足服装的健康使用要求。将绿色环境设计理念渗透到服装设计的每一个细节中,需要注意的是,不可能存在纯粹的绿色设计,而是要把服装设计过程中的非绿色成分尽可能减小。基于生态设计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主要内容是:在绿色环保的基础上,对服装的设计要尽可能符合健康、舒适的需求,同时还要符合环境保护、节约设计材料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1]。它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保持艺术设计和技术运用、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功能发挥和形式完美等方面达到一种适度的平衡,进而基于绿色服装设计,把具有生态美学价值的服装展现给人们。

二、基于生态设计的绿色服装设计内容

(一)绿色服装在设计时,要求使用的材料一定要满足绿色环保的要求。

运用纯天然的绿色环保设计面料,这是服装实现绿色设计的基础。在服装设计时,必须要全面考虑到服装面料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对其做出详细地绿色成本控制探究,以保证实现服装绿色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绿色服装在设计时,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

把绿色服装理念运用在服装的设计中,在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服装的使用属性以外,还要重视环境的保护,使其不受到破坏,这也是实现绿色服装设计的主要途径。选择服装包装材料时,尽可能使用容易处理、能够实现回收利用和循环利用的环保材质,以便在整个设计生产过程中运用绿色设计理念,同时,提高服装的价格竞争优势。

三、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设计方法

(一)绿色服装设计时色彩的选取

色彩可以直接达到反应人们外在和内心的效果,在把绿色设计融入到服装设计时,设计师除了要保证对其的色彩搭配实现美感外,还要注意加入想象和联想的设计元素,以符合人们对服装色彩的要求,增强服装的个性效果。基于生态时代的绿色服装色彩设计,最主要就是要表现一种符合生态环保的服装色彩。在当前绿色环保的时代前提下,最适宜的色彩就是绿色,其主要代表着和平、健康、生命力、和谐、舒适自在,是具有永恒美感的色彩,反映着自然环境的最本质特征。所以,设计师要尽可能把绿色以及相关元素的纹理和图案运用在服装设计上,充分表现自然环保的理念,象征人们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二)绿色服装设计时面料的选取

环保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关键,在具体选取面料的设计环节时,就要注意选择符合环保的设计材质,主要考虑两个方面:

1、选取环保无污染的材质。

纤维在服装的设计生产中,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很小,是一种特别适合绿色设计的材质,使用其制造的产品,在价值失去功效以后,还能够重新回收循环利用,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同时,纤维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也有很大的保健作用。因此,在选择环保材质设计服装时,应该尽量选择纤维材质。

2、重视材质的天然肌理

具体进行绿服装的设计时,设计师可以使用大量原生态的天然原料,凸显出材质的特征和肌理,尽可能地让人们了解原生态材质的属性,进而避免使用对人们身体健康不利的和环境保护有害的材质,不仅可以环境的保护,还可以提高对天然原料的认识和感受力。

篇10

服装设计是为了制作服装产品而采取的设计方法,不管是艺术性还是技术性都体现了社会性,并表现了自身的特点。艺术设计注重美感和情感性,是一种显性的表达,主要体现在形象思维以及审美的文化性上,即在产品中体现文化内涵。此外,不同的时代背景和生活条件使得各个国家和民族对服装艺术设计审美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标准,这就体现了服装设计审美标准的多元化。比如,体现中国特色的服装有唐装、旗袍等;在20世纪60、70年代,西方国家的设计师受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以个性和自由为理念,以历史的互渗性和多元性、模糊化的设计语言为基础,设计出了波普、嬉皮、朋克等风格的近代潮流服饰。这使得人们可以在传统与现代、民族与时尚的服饰文化之间自由穿梭,具有十分显著的时代特征。相对于艺术设计来说,技术设计体现的是一种隐性的表达,即运用抽象思维,以数理性和逻辑性为主要方式体现物质性的特征,即服装从抽象的图形构思到实体的物化过程。技术性参与面料的选择、款式的确定、打板、裁剪、缝制和熨烫等各个环节。例如,面料的新颖程度、环保性与工艺水平、结构、尺码等是否符合人的身体特征,等等,都体现出了服装设计的技术性特征,在这一特征中还体现了服装的效用性和舒适性。

服装的功能主要体现在既要对人体施加保护,又要避免影响人体正常的肢体运动,这就需要设计师追求服装结构的合理性与工艺的完善。为了与人体相协调,人的身体各个部位的功能和形体起伏是设计服装结构的基础,面料选择工艺的合理性是达到服装设计功效性的必然手法。功利性是服装设计体现出的另一个特征,生产服装的最终目的是设计者和生产者均可获得利润。生产利润才是一个服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假如设计和生产出来的服装没有利润可言,那么技术设计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服装产品的特征主要包括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方面的显性和隐性的特征。在服装设计过程中,在充分发挥艺术设计的特征的同时需要加入技术设计的数理性和功能性;在发挥技术设计特征的同时需要加入艺术设计的感性思维,使两者完美融合。

二、服装设计技术与艺术的内在关系

服装设计是人们衣着品位的表现,是设计者运用布料等载体进行艺术创作的方式。笼统地说,它是完善着装的一种现实艺术。然而这种艺术的实质还蕴含着些许使用价值,即所谓的工艺技术品质。总而言之,服装艺术设计的前提是技术设计,技术设计和艺术设计之间存在着一种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关系,舍弃任何一个都是不完整的体现。著名人物布劳恩•劳森在《设计师怎样思考》中提到,以设计理念为目的,需要设计师不停地完善和理解其中的技术手段,这就要求设计者不仅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结果,更应该知道如何去实现这个结果,即没有一定的技术设计,单单依靠表面设计是无法达到预期的视觉效果的,那么设计师的创作思维更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假如设计师在从事设计的时候只考虑表面而忽略了技术方面的要求,只看到外观美,而忽视了服装的功能和用处,那么这种设计是失败品;相反,假如设计师只看到技术,缺乏艺术美,那么这个设计只有功能性而无美感,也是不可实施的。因此,想做好一个服装设计,艺术和技术是不可分割的,必须相辅相成、互相协调、相互补充。

三、服装设计技术与艺术的统一

篇11

结合当前社会角度分析,服装已经不仅仅是发挥其基础的遮羞、保暖功能,而是上升为一种艺术品的层次。一件服装从设计到成型,需要参考面料的特点以及其他辅助材料的性质,实现实用性、流行性、艺术性的统一,从而获得市场份额;虽然在现代服装产业中,优良的材质已经不是唯一的竞争优势,但创新性、新颖性和独特性的实现依然依赖于材质的固有性质。

1服装设计中材质表现分析

1.1材质及材质质感的内涵

随着人类社会科技的发展,服装可选用的材质逐渐增多,除了从自然界可直接获得的纤维类,如棉、毛、麻、丝等,还包括许多化工合成的人造材质,如再生纤维、涤纶、腈纶、氨纶等。此外,一些人造新型材质具有明显的合成性,包括大豆纤维、金属丝、塑料等,丰富了人类服装设计可选用的材质范围。不同的材质具有不同的特点,进一步决定了服装设计的应用范围,如棉织物的生态性优良,具有柔软、吸汗等特点,适用于大多数服装设计采用;而丝绸类材质具有光滑、细腻、改性好等特征,适用于睡衣、礼服等设计应用。服装材质的表现差异性与自身的组织结构有关,人工材料的开发也是基于此,由此形成不同的质感,即使是同样的款式也给人不同的感觉,如丝绸类给人高贵、奢华的感觉,麻纱类给人透明、飘逸的感觉等。

1.2服装材质的再造表现

第一,触觉。触觉是直观的心理感受,也是一种综合的器官反应。通过看、闻、摸等方式,所产生的材料实质“心理感觉”就属于触觉的范畴,如轻和重、粗糙与光滑、软与硬等。很显然,触觉是一种心理刺激表现,并非完全反映材质的本来面貌。对现有材质的加工可以促使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如凸凹、皱褶、抽缩等,有效地实现材料的立体感,并通过裁切缝纫的不同手法实现服装设计的特有感觉。第二,视觉。视觉比触觉的冲击性更加强烈,也是服装设计所要体现的主要功能。除了图案设计、颜色印染之外,不同的材质本身就具有“原色”,自带的花纹、图形也能够体现出很好的艺术特征。在遵循这些自然存在的规律层面上,利用多样化的处理手段,如镂空、丝网印、蜡染等,将这种固有的形态表现出来,能够实现和谐、自然的视觉效果。第三,心理感知。很多材质的应用无论怎么改变,在人的心理上都会形成固定的认知,这种情况是由文化、风俗、习惯造成的,如针对丝绸的文学描写和形容,让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奢华、亮丽的感觉,因此即便针对丝绸做出了一定的处理,依然不会改变这种心理的认知。

2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2.1材质与服装造型的结合

服装设计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创造活动,设计师要实现一个服装造型,除了具备灵感和创新之外,还必须对材质有一定的了解。这是因为,服装造型的实现取决于材质的固有特性,设计师的理念表达是建立在现有服装材质基础上的。例如,想要通过一种柔软质感的材质表现出阳刚之美,显然是不现实或不科学的。服装设计是人类服装发展的高级阶段,设计师必须把材质知识和审美意识结合在一起,这就是其“特殊”的地方。

2.2材质与服装色彩的结合

服装的色彩是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部分,甚至超过了样式、风格。人的视觉所产生的心理感应是最明显的,也是冲击力最强的,色彩通过服装材质才能得以体现,但无论是印染或本身的色彩,所构成的视觉冲击效果是相同的,区别在于不同材质载体附加的心理感受不同,如同一种色彩,在光滑、细腻的材质中给人一种明快、愉悦的感受,而在粗糙、褶皱的材质中给人一种厚重、深邃的感觉。事实上,这也是构成服装种类多样性的基础,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不同材质的特征,才能创造出所需要的艺术效果。

2.3材质与服装风格的结合

就世界范围内来说,材质与服装风格的结合已经趋于稳定,设计师也自觉地遵守这些风格搭配的规则。很多材质在人们心理产生的感知是固定的,并具有其稳定的艺术效果,设计师需要把更多的元素合理引进来,在不破坏材质风格认知的前提下进行创新。例如,牛仔布料的服装设计往往是为了表现出粗犷、野性的一面,在遵循这一风格的前提下,适用于牛仔衫、牛仔裤、牛仔裙等多种服装风格,但违背这一材质风格,如“牛仔旗袍”“牛仔睡衣”等,显然不是主流文化所能接受的。

3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视觉表现

3.1材质视觉表现的重要性

从单纯的服装设计角度来说,服装的视觉效果是最主要的设计目的,直接对受众心理产生影响,进而作用于穿着的人身上。“人靠衣装”所表达的含义中,说明服装给人的视觉效果,直接影响到对一个人的判断。服装材质是建立在服装功能和审美基础上的,换句话说,它是人判断的主要直观依据。例如,相同款式的旗袍,分别采用绸缎和棉织品材质进行制造,所得到的反馈效果定然是不同的。这也反映出,材质特点正确地使用材质的重要性;作为服装设计师,就必须了解不同材质的视觉效应特点,如超细纤维的质感轻薄,能够产生流动性的心理认知,而粗布材质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可以应用于不同的设计层面。

3.2材质视觉表现的效应性

第一,自然化。现代服装设计以追求概念为主,突出前卫设计思想,甚至忽视了服装的实用性特征。但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服装材质自然化的效应也逐渐受到关注。通过服装特点回归大自然是很多人的选择,而设计中也主要发挥了材质的天然特点,如在不染色的情况下直接应用天然面料,包括麻织物、棉织物、丝织物等,不仅具有返璞归真的特点,还具有“怀旧”的特色,彰显出一种特殊的审美气息。第二,艺术化。国外服装设计中更多地追求时尚元素,融入大量的艺术性特色,较为常见的如抽象艺术图案、浮雕艺术形式、时代潮流趣味因素、非主流另类服装特色等,甚至包括大量的概念性因素;而实现这些艺术化的前提是展开材质细分选择,甚至需要一些创造性材质。如一些非主流服饰中加入的塑料、金属等材质。第三,人性化。服装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本质上说是人性基本需求提出的要求。服装设计的人性化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等等,可以通过服装设计来体现。较为典型的如各种公益组织服装(如红十字会、国际环保组织),通过一定的理念表达,来实现一定的人性传达。在材质方面,主要以生态环保的自然材质为主,如棉织物、竹纤维等。

4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研究

材质在服装设计中发挥的基础作用并不难理解,而如何合理地利用材质的特点,是服装设计师不断探索和追求的。根据这一思路,材质多样性为设计师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同时也表现出服装设计与材质的关系。而所谓“材质的整体表达”,也可以理解为材质所使用的服装设计范围,这与人类服装发展的自然历程是一致的。从表面上看,无论材质的成分是什么,组成服装的直接原料都是布匹,但自然提取的原料和人工化学原料又存在较大的差异,被设计的服装也相应地受此限制;所以简单地说,材质表达出的自身性能,是设计师进行利用的重要参考。例如,在特殊的晚会场合所穿着的晚礼服,必须采用华贵奢侈的材质进行设计,才能够彰显出穿者的身份。而在繁忙的工作车间,工人所穿的工作服必须具有耐脏、耐磨的特点,同时符合长期劳动所具备的舒适性、吸汗性等。材质本身的特点就是表现出其价值的关键,同时也表达了服装设计的基本意图。同时,材质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服装设计的表达。一种材质可以满足的表达手法有限,而要突出其某一方面的优势,就必须展开相应地材质加工和改造。但服装设计师并非科学家,对材料的改性应用有限,如果材质本身的局限性较强,服装设计的工作也不可能完成。笔者倾向于把这种情况称之为“材质表达的有限性”。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服装设计的基础是对材质的理解,这也意味着艺术的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科技水平,表现出服装设计师创新工作的特殊性。忽视材质表达的服装设计是不科学的,而服装的设计一方面受到时代潮流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主要受到材质科技的影响。这就要求在服装设计工作中以材质为创作基础,“以人为本”,提高材质在服装设计中的关注度,并发挥更好的创新功能。

参考文献

[1]袁璐.服装设计与材质的整体表达[J].装饰,2003,(7):87.

篇12

所谓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个“人”,应该是宏观上的人,也就是宏观上的人类,而不是狭义上的个体,因此,设计师在设计服装的时候,不仅仅要考虑到不同个体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到宏观上的人类,不能是无条件无原则的设计,在满足狭义个体的具体要求的同时,也要考虑整体社会的责任和道德。

对于公司而言,设计的初衷是在满足人们对于衣着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的获得最大的利润。正是因为设计的这个经济属性,一些设计往往会被利欲熏心的商家利用作为竞争的手段,无视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社会道德,只为满足少数人的需求,不仅扰乱了市场经济,而且也容易导致资源的匮乏,环境的污染,生物的灭绝,甚至出现的生态危机会威胁人类的生存。

我国针对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现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按照这个战略方向,不仅可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且可以不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这个战略在服装设计理念中是通用的。维克多•帕帕尼克在很早以前就提出了合理的设计服装理念是在不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应用地球有限的资源为地球的居民提供服务。

根据哲学的理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和自然应该是和谐共存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类永续的存在,而人类的服装设计理念也会不断革新。如果人类不作出相应的调整,为了人类的私欲不断的破坏环境,当地球有限的资源被破坏殆尽的时候,人类连生存都保证不了,那么服装设计又凭何维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又从何谈起?因此,设计要以自然为本,在不破坏自然的情况下,尽量的满足人类对于服装和美的需求,这才是正确的理念,也是绿色服装设计的核心所在。

二、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前景

在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中,服装设计师应该在设计时充分的考虑设计和可持续发展和谐共存的方法,以自然为本,以现有的高科技为支撑,以现金的设计理念为跳板,尽可能的设计出既美丽大方又节约资源和能源的服装,这样的服装不仅具有创新性和技术性,而且维持了生态的平衡,必然会在以后的设计理念中大行其道。

1、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首先从服装的根本——面料

面料是一件衣服的根本,没有面料,无论什么设计师也不可能凭空设计出服装,而要做到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首先要采用绿色环保的面料。在当前的服装设计和生产过程中,很多服装的面料是不环保的,不能被自然降解和回收利用,并且很多面料的来源是提取的不可再生资源,比如说从石油中提取的化纤面料就是非常普遍的一种。而绿色环保的面料要求在生产、加工、流通和穿着的环节均对人体和自然环境无害,只有这样的面料才符合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2、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在款式上要尽量的简约大方

设计师在服装设计的时候,在款式的设计的时候尽可能的将衣服去除无用繁琐的设计和不必要的装饰,从而减少原材料的消耗,这是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和节省,是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本质上的要求,极简主义的服装设计理念就是这一风格的体现。而简约大方的设计,减少原材料消耗的要求,并不是把衣服设计的简单甚至粗陋,而是在节省材料消耗的同时,尽可能的使服装表现出美感和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的既节省了资源,有减少了材料的消耗,制作相对方便,降低了成本,实用性和环保共存。

3、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要求设计师对一衣多穿的理念不断创新

一衣多穿的理念早就有,而且深受消费者的喜欢,这样的衣服可以使消费者体会到一件衣服不同的穿着方式,相当于花了一件衣服的钱买了几件衣服,不仅省钱,而且节省了资源,这种一衣多穿的理念也是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一种,需要服装设计师在以后的设计中,不断开动脑筋,推陈出新,大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满足消费者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合。

4、以自然为本的绿色服装设计需要设计师注意服装的整体搭配

篇13

在可持续发展下,低碳经济成为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引发了绿色科技革命,扩大了绿色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也给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即生态时尚。众所周知,服装产品生产与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是相当严重的,特别是工业废水排放后对土地、水产生的严重污染问题,影响我们甚至子孙后代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而且这种影响是短时间内无法消除的。为了解决服装产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推动服装产业的稳定发展,必须进行服装设计改革,走绿色环保的设计道路,这样才能实现低碳发展,适应可持续发展。

1 绿色环保下的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1.1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基于绿色环保提出的一种服装设计理念,它产生于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大背景下,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影响巨大。进入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现代化发展规模、速度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状态。然而,由于消耗了大量自然资源,破坏了自然环境,许多环境问题随之而来,反过来制约社会文明发展。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保护自然环境,提出可持续发展观,这是绿色环保思想发展的重要社会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人们在可持续发展科学观念指导下逐步探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模式,建立了一种基于绿色环保的全新经济模式――低碳经济。低碳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产业结构,为各行各业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理念,催生了绿色服装设计理念。服装产业被列为“夕阳产业”,主要原因在于服装生产对自然环境有着很大依赖,消耗大量资源、能源,影响环境质量,并且对人体健康有威胁。为了改进这一现状,将服装产业从“夕阳产业”中脱离出来,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核心的绿色设计理念逐渐发展起来,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设计理念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

1.2 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基本内涵

绿色服装设计,是一种贯穿于服装整个生命周期的一种绿色环保设计理念,符合当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趋势。这种设计理念以服装设计为基本目标,以环保、健康、节能、舒适为基本要求,注重服装的环保属性,讲究艺术与技术、环境与社会、功能与形式之间的平衡。在不危害自然环境的条件下,通过设计来呈现具有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功能价值的现代服装,满足低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具备美观、得体等特点,符合大众对服装的审美要求。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绿色服装设计具备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内涵。进行绿色服装设计,不仅要注重美观、时尚等元素,还要融入健康、自然等元素,每一个环节都要以环境为核心,尽可能减少和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3 绿色服装设计的特点

(1)节约资源。绿色环保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在这一前提条件下,绿色设计贯穿于服装的整个生命周期,服装设计、服装生产、服装销售等任何一个环节都要考虑环境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多应用环保材料,减少化学燃料的使用,最大程度地保护环境。

(2)回收再利用。这一点是针对服装面料提出的。在绿色服装设计理念下,服装生产所使用的面料都应是环保型的,淘汰后可以在自然环境下降解,而且不污染环境。此外,淘汰后的服装可以回收再利用,制作其他产品或产生其他用途,如制作成包装袋、工艺品。

(3)使用健康。使用健康是绿色服装设计的基本特点之一,不仅仅是为了满足绿色环保的设计要求,更是为了符合服装设计的人性化发展需要。为了服装使用者的健康,进行服装设计时,选择的面料应是环保的,尽可能少使用化学染料制成的染布,以免对使用者的健康产生威胁。

2 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势

绿色服装设计是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服装设计理念之一,也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这一设计理念的提出,引发了服装设计思维的变化,产生了新的设计方法,它要求设计者在服装设计活动中充分考虑整个服装生命周期的环境效益,缓解甚至解决服装产业现有的一些环境问题。一方面,满足环保、健康、节能、舒适等要求;另一方面,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设计出新时代的服装产品。

2.1 有机设计

有机作为一个概念,其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生物学意义上的有机体,另一个是哲学意义上的有机哲学。在生物学上,有机体被定义为一个生命体,能够生长和繁殖;在有机哲学上,有机具备结合、增加的含义。综合以上两种解释,对有机设计概念进行界定,即是一种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创造出能与自然环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产品设计行为。从根本上讲,有机设计形成与发展的契机是持续恶化的环境问题。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有机产品在食品行业大规模发展,让人们对有机产品有了一定深度的认识,这对认识有机服饰是有益处的。某种意义上看,有机食品对有机服装的出现及内涵理解是有影响的。有机服装,指的是在一定生产标准下生产制作的服装产品,主要材料是有机原料,整个生产制作过程倾向于环境友好型。简单地说,就是使用有机原料生产制作有机服装产品,且过程中不使用有害于环境的化学药品,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节约资源。其中,在有机原料生产过程中,坚决不使用化学肥料、污水等生产要素,以免危害环境。由此可见,有机设计是一种在一定限制条件下进行的服装设计,其中的限制条件是有机原料和益于环境的生产工艺。

在有机设计下,产生了一种新的服装设计方法,即有机代替法。这一种设计方法主要包括两个环节,一个是有机化的过程,另一个是代替的过程。在有机化过程中,设计师应当有目的、刻意地选择已有的一切有机要素,如有机面料、色彩等,设计主动环保型服装产品。用这种理念和方法设计出来的服装,其对环境的影响几乎接近于“零”,是非常具备环境效益的一类服装产品。在代替过程中,设计师可以用现有的环保型设计元素来代替那些不是环境友好型的设计要素,如取代对环境有影响的染色工艺等。经过以上两个过程,可以得到适合于环境的有机服装。无论怎样,在有机设计中,始终将服装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宗旨,跳出传统的设计框架,探索出不同以往的全新设计步骤。同传统的服装设计相比,有机设计多了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评估的环节,这是二者的不同之处。通过对设计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科学的论证评估,发掘设计中影响环境健康的不足,然后提出完善措施,再评估、再完善,直至利于环境健康,从而完成有机服装设计。

有机设计将服装设计看成了一个能够创造生命力的过程,是一种可持续设计,与当前倡导的可持续发展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相适应的,考虑到了服装设计整个过程的环保能力,利于保护自然,创造了具有环保价值的服装产品。例如,在服装面料设计中使用有机面料,代替传统的对环境、使用者健康有影响的面料,在保证服装产品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环保价值。

2.2 再生设计

这一种服装设计发展的基础是再生思想,共包含三层含义,分别是回收、再生、减少。具体来说,就是在新产品生产中运用已经使用过的材料,从而降低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燃烧、掩埋等行为对环境产生的污染,保护土环境、水环境、大气环境。所以,基于再生设计产生的服装产品,利于资源回收再利用,利于保护环境。特别是服装产业对天然纺织物的消耗量是巨大的,通过再生设计,能明显提高天然纺织物等的重复利用率,资源节约优势十分强大。

服装产品是一类有一定再生能力的产品种类,其在生产、消费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人们自然想寻求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来减少其对环境的破坏,而再生设计成了一种好的选择。通过再生设计,充分发挥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对环境产生的压力,达到保护自然环境的目的。对服装产品进行再生设计,可以采用循环再制法,主要包括回收、分解、整合三个环节。具体是:将回收回来的破旧服装产品看成是同一个废弃整体,对其进行分解,从中提炼出可以再次利用的有价值部分,然后进行整合,将这些可用部分组合成为一个新的整体,从而产生新的服装产品。这一过程更深层次地挖掘了服装产品的再生能力,将服装产品的二次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出来,是一种适合于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服装设计思想和方法。有的人认为,利用回收后的破旧服装进行新产品设计,与设计艺术提倡的创新思想相悖,实则不然。在再生设计下,重复利用的是服装原料的功能和价值,不是旧有的形式,这一方面完全可以进行创造性的二次设计,仍具备强大的创新价值,符合服装设计未来的发展需求。

2.3 慢速设计

进入21世纪后,在服装产业内兴起了一股快速时尚风,引起了消费观念的巨大变化,推动了服装产品消费,甚至产生了过度消费的问题,以至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而且,这样的快速时尚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服装设计思维,将服装产品变成了谋求利益最大化的一种工具,使得服装设计领域盲目模仿的现象十分严重。这不仅降低了服装产品的质量,也对高级成衣发展产生了巨大压力。在快速时尚下,服装产品价格逐渐下降,一些高级成衣品牌为了适应服装产品快速生产的周期,不得不缩短设计周期,推出一些售价比较低的产品。正所谓,厚积薄发,若没有积累坚实的艺术修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设计出来的服装产品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可能性较低,必然被快速丢弃,加大了自然环境的降解压力。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从侧面表明服装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人们丢弃服装产品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势必会产生大量的服装废弃物,无论是燃烧还是掩埋,都会对环境产生一定压力。从另一个方面看,随着服装产品设计周期的缩短,消耗的天然纺织物规模随之增加,无形中增加了资源消耗。为此,应在服装设计中提倡慢速设计,延长服装产品设计周期,降低腐蚀丢弃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服装产品质量,推出经得起市场考验的服装产品;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天然纺织物消耗,节约资源,降低对环境的压力。

3 结语

绿色服装设计是绿色环保下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与可持续发展观和低碳经济模式相适应,是一种在满足消费者审美需求和使用的前提下,能最大程度减少服装产品生产、消费等环节对环境影响的设计理念。在这一种设计思想影响下,服装设计将朝着有机设计、再生设计、慢速设计等方向发展,这是服装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