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口腔护理

早产儿口腔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4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早产儿口腔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早产儿口腔护理

篇1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护理技术的更新,早产儿救治成功率已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早产儿的救治过程中,除了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以外,科学、合理的护理尤为重要。临床中与早产儿成活率密切相关的护理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体温过低营养失调 感染 ④呼吸暂停。在工作中应根据不同个案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努力提高早产儿的成活率及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在活产新生儿的发生率为5%-10%,是指胎龄满27周至未满37足周,出生体重在2500g以下,身长在47cm以下的新生儿[1]。由于各器官形态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生活能力弱,免疫功能低下,出生时又常伴随着其他免疫疾病,比其他新生儿存在着更多的护理问题,从而影响了治疗进程和转归。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逐步进展,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大大提高了早产儿的成活率。现将早产儿常见的护理问题及干预措施总结如下:

1 体温过低

1.1 干预措施

1.1.1 早产儿居住的房间室温应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

1.1.2 保暖。 热水袋保暖:适用于体重>2000g,一般情况良好者。袋内灌装1/2-2/3满、50℃的热水,用毛巾包裹后放置于早产儿的身边和足边,勿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并且需经常更换部位和热水,以保证达到一定的温度。 暖箱保暖:适用于体重

1.1.3 在复温过程中须注意防止复温过快,避免肺出血。

2 营养失调

2.1 干预措施

2.1.1 乳类的选择。

2.1.1.1 母乳。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份含量较多,可增加新生儿胃肠道防御功能,应鼓励和提倡早产儿采取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早产儿至生后1个月末,母乳中蛋白、钠、钙等营养成份的含量已明显不足,早产儿完全经肠道营养时,即需加入母乳强化剂,直至体重>2000g。

2.1.1.2 配方乳。配方乳在母乳不足或母体疾病禁止哺乳的情况下,应采用早产儿配方乳。

2.1.2 喂养方式。

2.1.2.1 吸吮力好,吞咽反射健全的早产儿。应给予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采取正确有效的姿势,喂奶时间≤15min-20min,避免母婴过度疲劳影响哺乳效果,用奶瓶喂奶时奶汁要充满,避免吸入大量空气。

2.1.2.2 吸吮力弱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喂养或用一次性注射器按医嘱量抽取,抬高患儿头肩部,用滴管或注射器沿其口周一侧,依照早产儿的吞咽速度,慢慢滴入其口中。

2.1.2.3 无吸吮及吞咽能力的早产儿。须采取鼻饲管喂养。目前多支持胃管间断喂养,1次/2-3h,在每次进奶前应抽吸胃内容物,如残留奶量大于前次喂奶量的1/3以上者则减量或暂停一次,无残留,每次增加奶量1-2ml,直至早产儿能自行吸吮,反应较好,吞咽反射正常时则拔除胃管。

2.1.2.4 若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而致消化道出血和腹胀者须进行胃肠减压,出血期间应禁食并遵医嘱给予止血剂胃内注入。对胎粪粘滞者予以31℃-39℃的生理盐水15ml-20ml灌肠,以保持大便顺利自行排出[2]。

3 感染

早产儿由于全身脏器的发育不够成熟,免疫功能存在缺陷,网状内皮系统清除率较低,血液中缺少抗体,血浆丙种球蛋白的含量也低下,对各种感染的抵抗力极弱,即使轻微的感染也可酿成不可预见的严重后果[3],所以对生活环境及治疗环境的消毒、隔离要求较高,须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

3.1 干预措施

3.1.1 保持室内恒温,恒湿及空气新鲜。每日通风2次,每次10-15min。地板、工作包、床架等一切设施均要采用湿式清扫。每日紫外线消毒2-3次,每次30分钟。限制访客。

3.1.2 早产儿应有独立用物,使用的仪器干净干燥及消毒。

3.1.3 对使用暖箱的早产儿,应保持暖箱清洁,定期消毒。

3.1.4 保持早产儿的皮肤清洁,衣服、尿布干净、柔软易吸水,衣服要宽松无纽扣,以免擦伤皮肤。

3.1.5 护理人员加强手卫生管理,在护理每个早产儿前后均需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3.1.6 脐部有浓状分泌物时先用2%过氧化氢溶液清洁,再用70%乙醇擦洗。每次沐浴后对脐部进行常规消毒,避免大小便的污染。每次换尿布时先用温水擦净,再用鞣酸软膏擦涂臀部,防止红臀发生。

3.1.7 口腔护理。对使用抗生素的早产儿每天进行口腔护理时要注意观察是否会并有真菌性口腔炎。

4 呼吸暂停

早产儿由于呼吸中枢及呼吸器官未发育成熟,肺泡数量少,肺泡壁较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不足[4], 呼吸肌薄弱,胸廓和肺组织缺乏弹性,呼吸快而不规则,常会发生间歇性呼吸暂停或青紫现象。又因咳嗽反射和吞咽反射较弱,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因反流而引起窒息。

4.1 干预措施

4.1.1 早产儿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通畅。加强监护。

4.1.2 呼吸暂停。立即给予刺激,如弹脚底、摩擦患儿背部、按摩外耳廓及皮肤刺激,使患儿啼哭,促使恢复正常呼吸。无效时遵医嘱给予纳络酮、东莨菪碱等药物静脉注射外,立即给予鼻导管、面罩或复苏囊加压给氧。必要时准备气管插管及呼吸机。

5 小结

引起早产的原因多种多样,但是随着医疗技术水平及护理质量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救治成功稳步上升。由于早产儿各器官构造和生理功能发育不够成熟,抵抗力低下,病情比较复杂且变化快,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若处理不当,极容易导致早产儿死亡或留下严重程度不同的后遗症,所以对早产儿的病情监护和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 崔焱.儿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3

篇2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自2002年7月~2006年5月收住我院重症新生儿监护室的早产儿,胎龄28~36周,体重1 500~2 000 g 35例,体重

2 护理体会

2.1 一般护理:早产儿应派责任心强且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人护理。早产儿应2~3小时更换1次,严密观察患儿的呼吸、心率、面色、肌张力等并做好各种记录,密切注意有无呕吐,以防误吸引起窒息,对早产儿的各种护理操作需在暖箱中轻柔完成,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及移动。每4~6小时测体温1次,每日在固定时间测1次体重,宜在喂奶前进行。

2.2 保暖

2.2.1 适中的环境温度能使早产儿维持理想的体温,早产儿室温度保持在24~26 ℃,相对湿度55%~65%,护士每4小时检查室内温度、湿度是否适宜。

2.2.2 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小于2 000 g者,应尽早放入婴儿温箱中保暖,并应根据体重、日龄选择适中温度。辐射台不宜常规使用,因为它长久使用可导致失水太多,所以只适用于危重早产儿的抢救,以便于操作。若危险期度过,患儿仍应置于恒温箱内。在暖箱内患儿一般采用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各种管道应从暖箱两头通道进入暖箱,以免影响门的关闭,同时注意管道的通畅。各种操作应集中进行,不能沐浴洗澡的患儿,以温水擦浴为好。定期移出早产儿消毒暖箱,以免感染。通过68例早产儿的护理,我们认为暖箱湿度调节在60%~65%较为适宜,但湿度增加有利于细菌繁殖,因此应加强暖箱的消毒,应每日更换湿化水。

2.3 喂养

2.3.1 喂养时间:目前多主张早期、足量喂养。体重在2 000 g以上,无青紫窒息者,一般在生后4小时左右试喂糖水,能吸吮的可直接喂母乳。出生体重过低或一般情况差者可推迟喂养,但宜静脉补液,以保证早产儿体内营养物质的需要。

2.3.2 喂养方法:⑴视病情而定,根据婴儿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喂养方式,有吸吮能力者应尽可能直接喂养,以人乳为最优。⑵滴管法:有吞咽能力而无吸吮能力者,应用滴管自口腔缓慢滴入。早期的微量喂养可促进胃肠发育,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1]。⑶鼻饲法:对吸吮吞咽功能差的早产儿,可用胃管法喂养。每次喂养前先抽吸胃内容物,观察潴留量及证实胃管在胃内,奶液用注射器缓慢推入,一次喂奶量不宜过多。每次鼻饲前认真检查胃排空情况,每次注入速度不可过快,以免呕吐引起呼吸道梗阻或吸入性肺炎,喂奶后应用少量温开水冲管。鼻饲后取右侧卧位,抬高头部,头偏向一侧,以利于胃内乳液排空,减少潴留。鼻饲管保留7天以内为宜。⑷非营养性吸吮:所谓非营养性吸吮即对早产儿在进行胃管喂养的同时给予安慰吸吮,由于早产儿吸吮反射没充分发育成熟,不能与吞咽动作很好协调,营养物质只能通过胃管或静脉通道给予,非营养性吸吮的目的在于促进患儿的吸吮反射成熟,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2.3.3 乳类选择:⑴人乳:是最理想的营养品,有较高的蛋白质、热量、钙含量,若吸吮能力较差、体重较小者,可挤出人工喂养。⑵早产儿配方乳:早产儿配方乳的成分是根据胎儿在子宫内的组织增积率和化学成分来估计的,高蛋白配方乳可使早产儿体重增长快于母乳喂养儿,且钙磷含量作了明显的强化,但早产儿配方乳明显的不足是缺乏长链多价不饱和脂肪酸和免疫成分,且高蛋白的含量易导致高氨基酸血症、代谢性酸中毒、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所以对喂早产儿配方乳的早产儿要仔细观察有无腹胀、血便等,严格控制早产儿配方乳的喂养时间,最长不超过1个月。

2.4 呼吸管理:早产儿呼吸系统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2]。故应立即清理呼吸道,根据经皮氧饱和度测定及血气分析选择给氧方式(置导管头罩、CPAP及呼吸机等方式)。直至患儿面色红润、呼吸平稳、经皮氧饱和度测定在90%左右。发生呼吸暂停时,可给予拍背刺激呼吸,必要时静脉滴注氨茶碱或机械正压通气。发现呼吸异常应及时向医生反映情况,加强巡视监护,患儿颈部姿势自然,减少呼吸不畅,持续给氧时间最好不要超过3 d,严格控制,防止氧疗并发症发生。

2.5 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加强消毒隔离工作,进入早产儿室必须更换工作服及帽子、口罩,以及洗手,务必接触每一位患儿都要洗手。加强口腔及皮肤护理,每日沐浴1次,用75%乙醇消毒脐部,保持脐部干燥清洁,每日口腔护理1~2次,室内消毒1次。密切观察病情,早产儿病情变化快,常出现呼吸暂停,除已用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观察患儿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反射、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早产儿输液过程中最好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预防并发症。

2.6 促进发育及健康教育:对病情平稳的早产儿采取一些积极发育护理措施,如婴儿抚触、被动婴儿运动,看红球练习、听觉练习,以促进早产儿机体各方面的发育。给予患儿父母更多的心理支持,鼓励母乳喂养,传授育儿知识,耐心解答家长关于健康问题的疑虑,促进早产儿更好的成长。

参考文献:

篇3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大于28周,但不满37周的活产婴儿。

1 早产儿有如下的特点

1.1 外观特征 体重大多在2500g以下,身长软不到47cm,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头发细软、乱,耳壳软骨发育不完善,耳舟不清楚。足底纹少,指甲未达指尖,男婴未降或未全降,阴囊少皱裂,女婴大不能覆盖小。

1.2 体温 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更差,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下脂肪少容易散热,加之棕色脂肪少,产热少,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易出现低温状态。

1.3 呼吸系统 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易发生呼吸暂停。因肺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

1.4 循环系统 安静时,早产儿心率快,平均为120-140次/min,血压比足月儿低。

1.5 消化系统 各种消化酶分泌不足,胆酸分泌较少,不能将脂肪乳化,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较差,故以母乳喂养为宜。早产儿吞咽反射差比足月儿容易发生溢乳。早产儿生理性黄疸的程度比足月儿重,持续时间也长。

1.6 神经系统 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而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

1.7 其他 早产儿酸碱调节能力差,容易发生低钠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

流行病学研究报告早产儿的发生率为12%,其中90%的早产儿需要新生儿重症监护;国内早产儿发生率为5%-10%。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救治水平的提高,早产儿早期严重并发症多能得到有效控制,所以早期严重并发症死亡的比例明显下降。然而,早产儿因生活能力低下,需住院时间长,发生医院感染概率高,文献报告NICU医院感染率为25%以上,尤其出生体质量≤1500g者感染发生率更高。

2 针对以上情况采取必要措施

2.1 环境 早产儿与足月儿应分室居住,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病室每日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min.每月空气培养一次。室内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辐射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抢救设备。

2.2 保暖 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一般体重小于2000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婴儿培养箱的温度与患儿的体重有关,体重越轻箱温越高。体重大于2000g应放在婴儿保暖箱外保暖,维持体温在36.5℃-37℃。因头部面积占体表面积20.8%,散热量大,头部应戴绒布帽,以降低耗氧和散热量;各种操作应集中,并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每日测体温6次,注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3 合理喂养 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上而无青紫的患儿,可生后2-4h喂10%葡萄糖水2m1/kg,无呕吐者,可在6-8h喂乳。出生体重在1500g以下或伴有青紫者,可适当延迟喂养时间。喂乳量应根据消化及吸收能力而定,以不发生胃内潴留及呕吐为原则。最好母乳喂养,无法母乳喂养者早产儿以配方乳为宜。吸吮无力及吞咽功能不良者。可用滴管或鼻饲喂养,必要时,静脉补充高营养液。喂养后,患儿宜取右侧位,并注意观察有无青紫、溢乳和呕吐的现象发生。准确记录24h出入量。每日晨起空腹测体重一次,并记录,以便分析、调整营养的补充。

2.4 维持有效呼吸 早产儿出生后吸入空气时,动脉氧气压(Pa02)

2.5 连续3d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

2.6 预防感染 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脐部未脱落者,可采用分段沐浴,沐浴后用2.5%碘酒和75%酒精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脐带脱落后每日沐浴1-2次,每日口腔护理1-2次。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严禁非本室人员人内。如人流量超过正常时,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2.7 密切观察病情 护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正确喂养,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做好抢救准备。既然早产儿有这么多可能发生的危险,那么我们应尽量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尽量使降临人间的婴儿都健康,给家庭带来欢乐。

3 小结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患各种并发症,故对早产儿的护理尤为重要。应实行24小时专人看护,并利用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作出有效的措施,制订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减轻机体的损坏程度,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

参考文献

篇4

资料来自我院病案统计室,2005年-2007年新生儿科住院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极低体重儿共116例。男,64例、女,52例;胎龄28~36周,平均32+5周。出生体重<1000g8例,1000g~1200g35例,1200g~1500g73例,平均1310g。Apgar评分3~7分28例,≥7分88例,均无消化道畸形。

2.喂养方法及护理

2.1喂养方法:早产儿生后24h内可以开始早期微量肠道喂养,以间断方式喂养。奶量:(1)出生体重<1000g,胎龄<28周,0.5~1ml/次,视耐受情况可间隔4~6小时一次,如耐受良好,可逐渐缩短间隔时间至2小时一次。(2)出生体重1000g~1200g,胎龄28周~30周,0.5~1ml/次,每2小时一次。(3)出生体重1200g~1500g,胎龄32周~36周,1~2ml/次,2小时一次。乳品采用雀巢-力多精之早产儿配方奶,浓度4.91Kcal/g。

2.2增加奶量方法指征:(1)无腹胀、呕吐。(2)胃内残留<上次奶量的1/3。(3)排便正常。(4)无消化道出血、畸形。每次增加奶量:体重<1000g,每次增加0.5~1ml;体重<1200g,每次增加1~1.5ml;体重<1500g,每次增加1.5~2ml,不足热卡由静脉补足。

2.3插管方法

(1)胃管方法:经口腔插入一次性胃管(F5),长度为鼻尖至耳垂到胸骨下端,插管后抽出胃液或注入空气,在上腹部听到水泡音,证实胃管插入胃内,做好标记,然后固定饲管于下唇中间部。经口胃管喂养指征:无吸吮能力、吞咽困难、进奶少、奶后青紫。

(2)口十二指肠管方法:胃管进到胃后患儿取右侧卧位,用手指轻柔腹部,使胃管随胃蠕动波进入十二指肠,在下管过程中,速度要慢,每次0.5~1cm左右,以防饲管在胃内打折,插入深度比胃管长6~8cm。抽出液体呈黄色、并呈弱酸性至碱性(试纸pH5.0~7.0),提示饲管过幽门,并可摄X线腹片核实⑵。证明饲管在十二指肠内,做好标记,然后固定饲管于下唇中间部。十二指肠喂养的指征:经口喂养反复呕吐、胃食管反流、胃潴留、频繁呼吸暂停者。行十二指肠喂养,每次奶量达15~25ml时,依耐受情况改变喂养方式,及时将饲管退回胃内喂养或自行吸吮。

2.4护理

2.4.1基础护理注入奶液时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每次注奶前抽取胃液及十二指肠液,证明饲管在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方可注入奶液,如残留量大于上次奶量的1/3,可适当减量或停喂一次,奶液注入要缓慢。每日进行两次口腔护理。

2.4.2饲管护理保持饲管体外部分的清洁,每日测量饲管体外部分的长度,观察饲管有无脱落,做到勤观察、勤固定,每周更换一次饲管。

2.4.3管饲期间的观察护理(1)观察奶量及下次管饲前胃内残留情况。本组16例早产儿,胎龄在30周以下,于生后15天前间断出现胃内残留量较大,减少每次注奶量或行十二指肠喂养后缓解。(2)观察患儿呕吐、误吸情况。116例早产儿开始均采用口胃管间断喂养,但有14例早产儿喂养2日内出现频繁呕吐,甚至出现误吸而改用十二指肠间断喂养得以纠正。(3)观察腹围变化。116例早产儿24小时腹围增加均<1.5cm。10例早产儿出现腹胀经禁食1~3天,腹胀缓解后再行喂养,无一例发生坏死性小肠炎(4)观察大便情况。保证12小时内排便,如无大便给予按摩腹部及温水通便。(5)观察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情况。本组38例出现频繁呼吸暂停,有7例出现吸入性肺炎,经对症、抗炎治疗后治愈。(6)观察出生体重变化情况。116例管饲喂养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最短12天,最长23天,平均18.6天。

3.讨论

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早产极低体重儿的存活率逐年提高。其中营养条件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早产儿吸吮能力差,难以摄入足够的奶量,虽然全肠道外营养可提供较充足的热量和蛋白质,但因其价格昂贵要求条件高,且可出现胆汁淤积、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并发症。因此,使用早期微量管饲喂养日益受到重视。由于鼻胃管会增加小婴儿呼吸道阻力,故我们选择用经口胃管进行喂养。我们通过对116例早产极低体重儿采用早期间断口胃管或口十二指肠管微量喂养,可以尽早使早产儿由静脉营养转化为肠道喂养,提高胃肠耐受性,减少坏死性小肠炎的发生,防止长期静脉营养至胆汁淤积、感染等并发症;早期微量喂养还可促进胃肠激素的分泌,加速肠粘膜生长和胆汁分泌,促进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是早产儿早期肠道喂养的最好方式。我们的体会是,早产儿的喂养要以出生体重为基础,应尽早喂养,从小量开始,在喂养期间,应认真细致的护理,密切观察患儿奶量、胃内残留量、腹围、大便性状、呕吐、误吸、呼吸暂停及体重变化情况,根据具体变化及时做出处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篇5

1.1外表早产儿体重大多在2.5kg以下,身长不到47cm,头围在33cm以下,哭声轻,颈肌软弱,四肢肌张力低下,皮肤红嫩,胎毛多,耳壳软,乳晕不清,足底纹少,男婴未降或未全降,女婴大不能盖住小。1.2呼吸早产儿呼吸中枢相对更不成熟,呼吸不规则,常发生呼吸暂停。早产儿的肺发育不成熟,表面活性物质少,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有宫内窘迫史的早产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3消化早产儿吞咽反射弱,容易呛乳而发生乳汁吸入。胃贲门括约肌松弛、容量小,易溢乳。早产儿以母乳喂养为宜,但需及时增加蛋白质。1.4神经神经系统的功能和胎龄有密切关系,胎龄越小,反射越差。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导致缺氧缺血性脑病。此外,由于早产儿脑室管膜下存在发达的胚胎生发层组织,因而易导致颅内出血。1.5体温体温调节功能更差,棕色脂肪少,基础代谢低,产热少,而体表面积相对大,皮下脂肪少,易散热,汗腺发育不成熟和出现寒冷发抖反应。体温调节困难且不稳定,因此,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2常见护理诊断

体温过低与体温调节功能差,与产热贮备力不足有关。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摄入不足及消化吸收功能差有关。有感染危险,与免疫功能不足有关。不能维持自主呼吸,与呼吸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

3护理

3.1早产儿室配备与足月儿分开,除满足足月儿室条件外,还应配备婴儿培养箱、远红外保暖床、微量输液泵、吸引器和复苏囊等设备。工作人员相对固定,为加强早产儿的护理管理,最好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3.2维持体温稳定早产儿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体温升降不定,多为体温低下,因此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4℃~26℃,晨间护理时提高到27℃~28℃,相对湿度55%~65%。应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不同的保暖措施,加强体温监测,每日2次~4次。一般体重小于2.0kg者,应尽早置婴儿培养箱保暖。体重大于2.0kg在箱外保暖者,还应戴绒面帽,以降低耗氧量和散热量;必要的操作如腹股沟采血等须解包时,应在远红外辐射床保暖下进行,没有条件者,则因地制宜,采取简易保暖方法,并尽量缩短操作时间。3.3合理喂养按照早产儿的体重、月龄,参考其活动、哭闹、大小便及有无病,给予5%糖水或奶喂养。奶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牛奶喂养时,牛奶与水按1∶1或2∶1的比例稀释,奶量计算方法较多,临床常以热量需要计算。喂养方法可视早产儿病情而定,生活能力即吸吮能力较强者可直接哺喂或奶瓶喂养;能力弱者予滴管喂养。早产儿易缺乏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出生后应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症。3.4预防感染早产儿抵抗力比足月儿更低,消毒隔离要求更高。更应加强口腔、皮肤及脐部的护理,发现微小病灶都应及时处理。经常更换以防发生肺炎。制定严密的消毒隔离制度,严禁非专室人员入内,严格控制参留学观和示教人数,超常人流量后应及时进行空气及有关用品消毒,确保空气及仪器物品洁净,防止交叉感染。3.5维持有效呼吸早产儿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有缺氧症状者给予氧气吸入,吸入氧浓度及时间根据缺氧程度及用氧方法而定,若持续吸氧最好不超过3d,或在血气监测下指导用氧,预防氧疗并发症。呼吸暂停者给予弹足底、托背、吸氧处理,条件允许放置水囊床垫,利用水振动减少呼吸暂停发生。3.6密切观察病情由于早产儿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其功能不完善,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与娴熟的业务技能,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发生以下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查找原因,迅速处理:①体温不正常;②呼吸不规则或;③面部或全身青紫(或苍白);④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⑤惊厥:早期或重度黄疸;食欲差、呕吐、腹泻、腹胀、出生3d后仍有黑便;硬肿症;出血症状;24h仍无大小便。3.7复查时间及指证早产儿一般情况好、吸乳好,体重已达到2.0kg以上,可给予出院,出院后一般不需回院复查,如出现发热、拒奶、体重下降应送往医院就诊。

4急救护理

早产儿由于各系统器官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出现肺透明膜病、呼吸暂停、窒息及感染等。我科2007年1月—2007年8月收治早产儿合并肺透明膜病共5例,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的患儿有2例,经抢救及护理痊愈出院,护理体会如下。4.1呼吸道管理当早产儿接受呼吸机辅助换气治疗时,正确的翻身、叩背、吸痰方法是维持有效机械呼吸的关键。在病情危重期,各种管道、监护仪较多,翻身时动作要轻柔,细心观察各种管道的位置放置是否合适,勿出现折叠、管道脱开等情况。30min~60min翻身1次,方法是一手扶患儿侧卧,另一手示指、中指紧挟拍背器,有节奏地轻拍背部。拍背后,将吸痰管轻轻插入气管导管内,一边捻转吸痰管,一边退出,将痰液吸出,必要时重复吸痰。但2次吸痰间应给氧,以缓解发绀。痰液黏稠时,吸痰前予气管导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3mL~0.6mL。注意清洁患儿的口鼻部位,确保气道通畅。经常检查气管导管的位置,以防脱管。4.2静脉通道护理选择、保护并且有计划地使用每条静脉极为重要。我们根据用药选择穿刺血管,根据情况选用静脉套管针或头皮针,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患儿的各项治疗。定时用肝素盐水冲管,或使用注射器输液泵小流量持续泵入肝素盐水,防止血管堵塞,保证各管道通畅。4.3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患儿病情危重,且变化快,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我们应安排责任心强的护士三班特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机各项指标及机器运转情况及病情变化,及时准确地为治疗提供可靠的资料。4.4喂养护理患儿吸吮、吞咽功能较差,入院后禁食1d~2d,病情平稳后开始鼻饲喂奶,每次2mL~3mL,每3h喂1次。每次喂奶前用5mL注射器接胃管回抽,观察胃内有无残余奶,以了解胃肠消化功能。随着体重的增长每隔2d~3d增加奶量2mL~3mL,喂奶次数减少。4.5预防交叉感染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极易发生交叉感染。患有皮肤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的人员,应尽量避免与早产儿接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探视管理,加强基础护理,尤其是皮肤及口腔护理,注意病床单位清洁及所用物品、仪器的清洁与消毒。新晨

5小结

由于早产儿各器官发育不成熟,功能低下,易并发各种疾病,故对早产儿护理非常重要,早产儿室实行24h专人护理,并利用各种仪器监护,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时评估病情,并制定和实施各种护理计划、护理措施终止病情进一步发展,减轻机体的损害程度,保证高水平的护理质量。根据早产儿的特点,通过一系列的护理措施以及先进仪器设备和精湛的技术,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

篇6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早产儿;护理

新生儿硬肿症亦称新生儿皮脂硬化症,大部分由寒冷引起,故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但也可因其他因素如感染而在夏季发病,故又有称为感染硬肿症或夏季硬肿症。此症为新生儿严重疾病之一,多见于出生后第1-2周的早产儿或有感染窒息、先天畸形新生儿,多发生在寒冷季节,由感染因素引起的可见于夏季,病儿出现全身冰冷,皮肤及皮下脂肪变硬及水肿,触摸有“冷猪肉”的感觉,严重者可引起肺出血、DIC急性肾功能衰竭或继发感染而死亡。本病发生率仅次于肺炎,近年来其病死率仍高达20-50%。但随着医疗技术、医疗条件的好转,此病的治愈率逐年提高。有报道称体重在1.5公斤以下患硬肿症的早产儿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治愈出院。早产儿或成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活产新生儿,其体重在2500克以下身长在47厘米以下的活新生产儿。由于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体温低下,若在早产、受寒、窒息、缺氧或休克时,又因摄入量不足,常会导致硬肿症的发生,表现为表现为患儿反应低下,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常伴有水肿和体温不升,重症可出现器官功能损害而危及生命。本病可能的致病因素如寒冷、早产、低体重等,一般产后3-4天多见。全身表现为体温低于35摄氏度,局部表现为皮肤发凉、光滑、变硬而紧贴皮下组织,不易捏起,按之硬如橡皮,可呈凹陷性水肿,皮肤暗红,严重者呈青紫色。硬肿发生顺序一般为:小腿――大腿外侧――下肢――臀部――面颊――上肢――躯干――全身。患儿反应低下,哭声低弱或不哭,吸吮困难,严重者可导致休克、肺出血、心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及急性肾衰竭等多脏器损害而危及生命。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硬肿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我院 2008年 01月―― 2011年 01月对 42例患有硬肿症的早产儿,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 2008年 01月―― 2011年 01月,收治患有硬肿症的早产儿 42例,胎龄在 31- 35周左右,体重 1400- 1600g左右,经过积极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细致周密的综合护理,全部治愈,住院天数在 10―15天。

2 护理

2.1 恢复体温的护理 复温护理是预防早产儿发生硬肿症的关键措施,低温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重。一般在早产儿出生前先将暖箱调至34度预热,早产儿出生后应尽早的置于30-340C的暖箱中开始复温。暖箱温度视小儿体重情况及生后天数决定,体重越轻,箱温越高。中度低体温(300C以上,肛腋温差为零或正值),力争6-12小时内复温;重度低体温(低于300C,肛腋温差为负值,说明无产热能力)患儿应立即纠正代谢紊乱、静脉补充热量,同时采用外加温形式逐渐复温。先让患儿在比其体温高1―2摄氏度的暖箱内复温,然后每小时提高0.5-1 0C度箱温(不超过340C),使患儿体温在12-24小时内复温。复温过程中用低温计测肛温,每2小时测一次,使早产儿保持体温保持在36-370c,昼夜波动不超过1度。体温稳定6小时后改为每4小时测一次,并做好记录,同时记录箱温。根据体温的高低调节箱温,相对湿度为55%-65%。一切护理操作尽量在暖箱内进行,如喂奶、换尿布、擦浴、查体等应丛袖孔伸入,尽量避免打开箱盖,以免影响箱内温度。

2.2 营养不足的护理 发生硬肿的早产儿,多因吸吮无力,能量摄入不足。因此,要给患儿提供足够的能量和水分,保证供给,以母乳喂养为好。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供给能量。喂养时,护理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营养、热量摄入.

2.3 按医嘱补液,输白蛋白等,严格控制补液速度。紫外线照射1-2次,每次30分钟,每日空气培养1次。使用抗生素预防或治疗感染。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手;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1-2次,脐带用2.5%碘酊消毒皮肤,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遵医嘱给予抗生素。给患儿勤翻身,按摩受压部位皮肤。确保仪器、物品洁净,暖箱每日用84消毒液擦拭一次,水箱内的水每日要更换,以防细菌滋生。

2.4 预防呼吸暂停的护理 患儿由于呼吸中枢不健全,易发生缺氧和呼吸暂停,应立即给予呼吸监护,并观察有无呼吸窘迫症状,如;发绀、三凹征、、鼻翼煽动、呼吸加快、呼吸暂停等。一般采用面罩给养,氧气浓度为30%-40%。若持续给养,时间最好不超过3天或在血气监测下用氧,防止氧中毒。呼吸暂停发作频繁时,可拍打足底,间断托背,帮助恢复规律的自主呼吸,必要时遵医嘱用呼吸兴奋剂等。

2.5 中药外敷的护理 用肉桂 6g、丁香9g、川草乌各 7.5g、乳香、没药各 7.5g、当归15g、 红花 15g、川穹 15g、赤药 15g、透骨草 15g。研沫,凡士林500g ,调匀外敷。在硬肿部位涂抹,每日3-4次,一般2-3天后硬肿就会明显变软,甚至消退。

2.6 病情观察 预防并发症的护理(1)观察记录体温、心率、呼吸、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2)观察大小便的次数和量,并做记录。若尿量每小时小于1ml/kg,应立即报告大夫,防止肾衰竭;(3)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罗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倾向,应及时报告医生,作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静脉滴注维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要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4)合并DIC者,应在实验室下于早期高凝状态下慎用肝素治疗,检测心率、血压变化,备好抢救药物及设备。

2.7 健康指导 指导孕妇作好孕期保健,避免早产、窒息。寒冷季节对新生儿要加强保暖,尽早合理喂养,积极防治感染。向家属介绍有关新生儿硬肿症疾病的知识,取得家长的配合,积极预防,降低发病率或将硬肿控制在较小范围,提高治愈率。

3 小结

由于早产儿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容易出现体温低下,若在受寒、窒息、缺氧或休克时,又因摄入量不足,常会导致硬肿症的发生,,重症可出现器官功能损害而危及生命。而我院护士通过细致周密的综合护理(复温、合理营养、预防感染、中药外敷、严密观察病情),加强卫生宣教及健康指导,可大大降低早产儿硬肿症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对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篇7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219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出生的新生儿,多数早产儿体重都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12月收治早产儿76例,男42例,女34例。胎龄32~36周,出生体重1300~2400g。入院时所患疾病、胎龄、出生体重、患儿家长文化程度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出院时全部达到出院标准。

健康教育方法:为所有早产儿建立档案,并根据家长的文化素质、心理状态、患儿病情来决定健康教育方式。对同一住院期间的患儿家长采取集体讲课,必要时采取个别教育或面对面教育。要做到语言通俗易懂,避免医学术语,使家长能够理解。同时要向家长发放早产儿育儿手册,指导家长学习早产儿常用的哺乳、洗澡、新生儿抚触等[2]。患儿出院后,应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及家庭随访,了解家庭护理情况及患儿健康状况,如发现不正确的护理方式及时给予纠正,使家庭护理科学化,从而更有信心做好育儿工作。

教育内容:①分析早产的原因、早产儿的死亡、早产儿可导致哪些疾病的发生等,说明提高健康教育对护理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②告知母乳喂养的好处,指导如何安全合理喂养及添加辅食。③讲解家长如何掌握早产儿口腔护理、颈部护理、脐部护理、臀部护理等基础护理知识。④说明保持奶具清洁的重要性,防止感染或交叉感染。⑤教会家长如何使用体温计和热水袋,注意早产儿的保温。

护 理

家庭护理:①预防感染:除看护人外,避免早产儿与人过多接触。在家长接触小儿前要先洗手,如家人患急性传染性疾病时,要对小孩行保护性隔离。对小孩用物如衣物、奶具等要定时消毒。②注意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4~25℃,相对湿度55%~65%。如果室内温湿度达不到上述要求,要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被服,适当控制湿度。③合理喂养:咨询专业医生采取何种喂养方式,要预防呛奶,合理使用母乳强化剂或早产儿配方奶。不同喂养方式的早产儿其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不同,应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铁剂等营养物质,早产儿到纠正胎龄4~6个月时,应与足月儿一样适时适当地添加辅食[3]。

心理护理:由于早产的原因,很多家长往往出现恐惧、焦虑、紧张以及忧郁等心理,担心早产儿出生后的变化情况,为此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家长安全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减少不良刺激,主动安慰早产儿家长,鼓励其表达心中的感受,消除他们的紧张与焦虑情绪。要尽量多为家长提供孩子的信息,让家长及时了解幼儿的情况,如果条件允许时,可推送产妇去探视,以减轻其心理压力。

儿童生长发育的监测:①体格检查:纠正胎龄6个月内应每月1次,6个月后每2个月监测1次体重、身高和头围,评价其生长发育速度。适时监测血常规、生化、微量元素水平,了解其骨代谢情况。②神经心理发育检查:在早产儿2岁以内,应按照纠正月龄或年龄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及早发现脑损伤并进行护理干预,可以大大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和改善预后。③筛查指导:眼底检查可及早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听力筛查可排查有无听力障碍;头颅B超、CT或MRI等可观察脑器质性损伤;心脏超声可检查小儿心脏情况。这几项筛查对早期发现小儿疾患极具参考价值,应定期检查。

早产儿健康咨询:设立早产儿咨询热线,为家长提供健康咨询。利用媒体资源和网络资源,举办早产儿健康讲座,发放宣传资料,为早产儿家长提供有用的医疗知识和相互沟通交流的平台,从多方面减轻他们的心理负担。

减少不必要的刺激:由于早产儿发育不健全,凝血因子缺乏,极易发生脏器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所以在家庭护理中,尽量为早产儿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不必要的刺激。在叩背或变化时,动作要轻,婴儿哭闹时不要抱起摇晃。指导家长注意观察早产儿的皮肤黏膜、呕吐物及大便的颜色,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讨 论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4],是指对特殊人群在疾病状态下进行与疾病有关医学与护理知识教育。早产儿是特殊的人群,由于其器官组织发育不成熟,潜在疾病较多,短期的住院治疗远不能满足早产患儿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需要进行长期的家庭护理[5]。但是初为父母的家长,大多数因为缺乏科学的育儿知识,尤其是抚养早产儿的知识更是缺乏,看到又弱又小的孩子往往缩手缩脚。如果一旦护理不当,很容易发生感染或营养不良等情况,给家长及患儿带来了极大的痛苦。由此可见,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不仅取决于医护人员,而且更重要的是靠家长的积极配合。对早产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对早产儿出院后的护理水平至关重要,故应把提高早产儿护理水平贯穿于入院及出院后的全过程当中。总之,重视对早产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患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和家庭护理,从而减少了患儿疾病的发生,也减轻了家长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使育儿水平得到提高,对促使早产儿健康地成长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1-72.

2 赵敏慧.按摩疗法对改善早产儿健康状况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1999,34(12):763-764.

篇8

早产儿在临床较为常见,通过精心的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其生长情况,我国的相关调查资料显示,早产儿的发生率在5%~10%,而病死率高达12.7%~20.8%;随着医学手段的发展,科学的健康教育可以提升早产儿的存活率[1]。本文选取98例早产儿进行分组比较研究,分析健康教育指导对早产儿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早产儿98例,均符合早产儿的标准:胎龄<37周,体重<2500g,身长<47cm,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9例中男28例,女21例,胎龄为29周~36周,平均(35.4±1.5)周,出生体重为1430~2305g,平均(1899.7±244.6)g,住院时间为4d~58d,平均(34.3±2.6)d。观察组49例中男29例,女20例,胎龄为30周~36周,平均(34.8±1.2)周,出生体重为1450~2335g,平均(1950.7±244.6)g,住院时间为5d~60d,平均(35.3±2.9)d。2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与出院指导,具体是对患儿进行一般资料的收集、整理,体温测量与各种可能性感染疾病的预防,并对出院后如何照顾好早产儿进行一些事宜交代;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对早产儿的健康教育指导安排专人负责;其次,对各项需要指导的内容进行一些分析,并按照早产儿及母亲的情况,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案;第三,与母亲进行交流,了解出院后的家庭情况与照顾条件,然后将相关的护理知识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教授与指导。具体的指导内容包括早产儿的保暖、喂养、感染预防、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发给每位母亲一本指导手册;另外,对于一些操作性的护理措施,护理人员需亲自示范,并将注意点告知孩子母亲,重点在于沐浴、喂养方面的姿势,测量体温的方法;对于小儿的按摩推拿,要注重顺序,重点在于四肢的按摩与推拿,应该将力度控制在轻揉范围,防止给幼儿造成瘀青等皮肤伤害。至于小儿的肚脐护理,应该遵照医嘱,或听从护士的建议,防止其受到湿度的影响,并保护好肚脐使其不受风寒的侵袭;应该多注重对其观察,尤其是对于肚脐所贴的制剂,应该进行按时更换、擦拭,防止对其造成伤害。若发现小儿出现呕吐现象,尤其是对于奶汁的反呕,应该观察是否是吃得过饱的正常反应,或是由于受凉产生身体异常反应,若出现此类现象,则应该及时通知护理人员或医生,对幼儿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治疗,切勿盲目地自行处理,以免耽误小儿的最佳治疗时间;在这方面可以通过保暖措施等进行预防。与患儿家长保持联系,可以通过网络、电话、到家随访等方式进行一些问询、指导;有条件的也可以通过视频拍摄将资料传递给家长,或家长将出院后的护理视频传给护理人员,在互相的讨论与交流中进行一些针对性指导,从而纠正不良行为。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通常以出生时间、体重、身长方面衡量早产儿,也包括身体各器官的成熟度,因此有时也将早产儿称作未成熟儿;这类新生儿需要在出生后得到精心的护理与正确的出院指导才能提高存活率。通常而言,会在出生后延长住院时间,并通过护理人员的精心照看,以及对母亲的相关指导来提高对早产儿的照顾水准,以期为其继续生存与良好发育奠定较好的基础[2]。临床所采用的一般指导与出院指导虽有一些效果,但是在发病率方面、再住院率方面还是比较高,因此在现代护理医学的意义上可以通过采用健康教育指导解决这些方面的问题。本文分组比较了两种不同护理方法或健康教育的差异与区别,并对指导后的各项情况进行了不同方式的随访与记录,结果显示采用健康教育指导后的早产儿在病率与再住院率方面明显降低,提高了新生儿体质,也有效解除了父母的忧虑与担心。具体来看,对于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应该注重对早产儿资料、母亲资料、家庭条件等各方面的了解,并且根据相关的职业、时间、影响、环境等制定出更为详尽且符合早产儿差异特征的健康指导方案;然后先进行统一性的集体指导,再按照个体化的区别进行专项的一对一指导;这方面要求从孩子母亲的职业、受教育程度、性格等展开分析,而且需要将各种护理方法以书面材料的形式编制成手册,同时行手把手地指导与注意事项说明,然后将手册分发给早产儿母亲,若有必要可以对其采取出院前的护理标准评估[3]。并与孩子母亲及相关家属保持密切联系,运用信息技术、电话、手机应用程序等皆可以增加交流频率,并借助医院公共平台进行及时的咨询与信息反馈,加上随访记录,对各方面的护理表现进行评估,并对早产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肺炎、脐炎、营养不良状况、脓疱疹、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进行信息采集、评估与再次住院指导[4]。本组研究结果表明,2组早产儿病率、再住院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健康教育指导下,早产儿的家长在出院后对早产儿的护理效果较好,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小妹.早产儿居家护理的健康教育指导[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3,21(8):161-162.

[2]杨云智,林倩清,张友惠,等.早产儿家庭健康教育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35):5779-5781.

篇9

        1临床资料

        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8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患儿10例。 10例中有8例为早产儿,2例足月低体重儿,2例合并窒息的患儿,住院天数在1020天,治愈9例,死亡1例。

        2 护理观察和分析

        2.1恢复体温的护理:复温是护理低体重儿的关键措施,低体温持续时间过长,病情易于恶化。入院后先用低温计正确测量肛温,做好记录,然后根据不同体温给予处理。体温>30 ℃,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硬肿的足月儿可置入22 ℃至25℃室温环境中加热水袋复温,早产儿可放入32 ℃温箱中,根据体温恢复情况,逐渐调整到32 ℃至40 ℃的范围内,5至10 h恢复正常体温。如体温<30 ℃,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入比体温高1 ℃至2 ℃暖箱中开始复温,并逐渐提高箱温,每小时升高1 ℃,于12至24 h体温达到正常,观察暖箱及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监测肛、腋温变化,每1h测体温一次,体温正常12 h后改为4 h一次。

        2.2合理喂养的护理提供足够的能量与水分可保证充分营养的供给,是促进硬肿症患儿恢复的重要环节。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复温和维持正常体温。发生硬肿症的患儿多为早产儿,吸吮无力,能量摄入不足,提供足够能量和水分,保证供给。吸吮无力者可用滴管、鼻饲或静脉高营养供给能量。

能吸吮者可直接哺乳,指导其喂养姿势,多给予吸乳刺激,给患儿抚触。喂养时,工作人员应耐心、细致,少量多次,间歇喂养,保证患儿营养、热量摄入需要,遵医嘱给予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有条件时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者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检查输入液体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加以调节,防止由于输液速度过快而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2.3预防感染的护理:采用保护隔离保持病室空气清洁每日紫外线照射2次每次1h,每日空气培养次加强消毒管理严格无菌操作接触患儿前后均应洗,加强口腔、皮肤、脐部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脐带未脱落者可用2.5%碘酊消毒局部皮肤保持脐部皮肤清洁干燥遵医嘱用抗生素暖箱每日用键子素抹洗次水箱内水要每日更换防止细菌其中繁殖使用后再用消毒液抹洗,紫外线照射1 h防止相互感染发生。

        2.4观察病情:详细记录护理单,监测体温,监测心率、呼吸、血液的变化,。观察室内温度、湿度的变化并及时调整。观察尿量,硬肿症患儿尿量极少甚至无尿,尿量有无或多少是估计预后的重要指标,应仔细记录量与次数,每小时小于1 ml/kg,应立即报告,及时发现,防止肾衰竭。观察有无出血症状出血是硬肿患儿死亡重要原因如面色突然变紫呼吸突然增快肺部湿啰音增多提示有肺出血倾向,遵医嘱静脉滴入维生素K1、止血敏等有肺出血者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合并DIC者应实验室监测下早期高凝状态下慎用肝素治疗。备好抢救药物和设备(如多巴胺、纳洛酮、止血敏、呋塞米等药物及氧气、吸引器、复苏囊、呼吸机等),一旦病情突变,能分秒必争进行有效地抢救。

篇10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8年1月至12月我科收治空气、氧气混合器治疗早产儿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胎龄30~36周,出生体重1 000~2 800 g。均使用法斯达医学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空气、氧气混合器,平均治疗时间3天。

1.2 原理 FA-2型空气、氧气混合器由主机、充电器、氧罩组成。该仪器设计独特,它可以把氧气和空气直接混合,并按8 L/min的流量连续输出,保证了CO2能够充分排出。混和气体的氧气浓度是由输入的100%医用氧气的流量决定的,100%医用氧气进入混合仪之前,通过加湿器加湿氧气,无需加湿室内空气。

1.3 空气、氧气混合器消毒及清洗 氧罩:拿掉小门清洗,如果没有被液体严重污染,平时使用中性清洗剂全面清洁,随后用清水冲洗,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晾干即可。如果已被污染,在消毒之前,必须清洗干净,去除所有有机物质及其他残留物。导气阀:如果没有被液体严重污染,平时使用中性清洗剂全面清洁,随后用清水冲洗,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晾干即可。如果已被污染,在消毒之前,必须清洗干净,去除所有有机物质及其他残留物。仪器外部:用中性清洗剂擦拭,不能浸在液体中。

1.4 判断疗效 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频率、节律,情况。加强巡视,定时观察患儿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皮肤黏膜发绀情况的改善及给氧流量。如果患儿气促减轻,消失,血氧饱和度增加,血气示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氧分压升高,X线示肺部好转,提示空气、氧气混和器治疗有效。如果临床症状和血气分析没有改善,应积极寻找原因,调整治疗方案,应准备好急救用物,及时采取无创通气治疗或有创通气治疗。

2 护理

2.1 严格消毒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医护人员应戴帽子、口罩、接触患儿前后应注意有效洗手。病房应保持整洁、安静、空气流通,每日用空气净化器消毒2次,各类物体表面及墙壁用500 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定期监测物体表面和空气中的细菌数,切断传染源和传播途径[1]。

2.2 加强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 将新生儿腰以上部分置于氧罩内,给予平卧位,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观察空气、氧气混和器的正常运转和各项指标,根据血氧饱和度及时调节氧流量。加强呼吸道管理是减少肺部感染的重要环节,每4~6 h给患儿翻身扣背一次,对痰多时,可进行超声雾化吸入,必要时吸痰,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以按需原则进行,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s,吸引压力不超过100 mm Hg,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

2.3 加强营养支持,做好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因患儿呼吸快,体重轻,吸吮及吞咽能力低,再加上缺氧,胃肠道淤血,消化吸收功能降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肠道内营养或肠道外营养。每天做好患儿的口腔护理及脐部护理,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及时翻身,给予患儿适当的,防止并发症发生。

3 小结

篇11

监测指标:每天8am空腹、测体重,记录每日液体入量、热卡、奶量,观察两组患儿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时间、出院时体重、恢复至出生体重后每日体重增加值。并记录喂养并发症发生情况,如黄疸、喂养不耐受(如喂养困难、大量的胃残留、腹胀、呕吐和大便性状的改变,偶尔表现为反复的呼吸暂停和心动过缓、经皮血氧饱和度降低和精神萎靡等[2])及机械通气并发症。

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资料用均值±标准差(x±s)或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偏态分布数据采用非参数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观察组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辅以非营养性吸吮,其撤机后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恢复至出生体重后体重增长更快;住院时间缩短;喂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及出院时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并发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继发感染等)的发生率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讨论

早产儿胃肠道发育尚未完全成熟,非营养性吸吮可以加快其吸吮反射的成熟,提高吸吮、吞咽功能协调性,还可以通过刺激口腔内感觉神经纤维,兴奋迷走神经,促进营养物质的混合推进[3];此外,非营养性吸吮还可刺激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如增加胃泌素和胃动素的分泌,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促进胃肠道的运动及胃肠道黏膜的生长,加快胃肠功能的成熟,缩短胃管喂养到经口喂养的时间,提高了喂养耐受性[4-5];同时促进血浆胰岛素的分泌,抑制生长抑素的分泌,有利于早产儿生后胃肠道的继续发育,加速体格生长,改善早产儿营养状态[6]。

篇12

早产儿感染按发生的时间可分为早发感染与迟发感染,早发感染大多为宫内感染,是早产的重要原因,多于生后72 h内发病,常表现为发热、肝脾增大、血小板减少等。迟发感染对于院内留院观察患儿则以医院感染为主,致病菌以往报道革兰阳性菌占主要地位,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临床资料显示,革兰阴性杆菌逐渐成为优势菌种,其中又以革兰阴性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肺炎克雷伯菌为主。易感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显示, 出生体重、胎龄、机械通气、静脉营养、留置胃管等均为早产儿感染的重要因素。

1资料和方法

1.1我院43例于住院期间感染68例次早产儿,平均住院时间14d(3~35d),胎龄分布:~28周12例;~32周22例;~37周9例。出生体重:900~1000g 5例;~1500 g 18例;-2500g 12例;>2500g 8例。

1.2新生儿感染的诊断方法临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①非特异性检查≥2条,包括WBC减少(25 X 10 /L;>3 d者WBC>20×109/L),杆状核细胞/中性粒细胞≥0.16;CRP≥8 mg/L;PLT≤100×109/L;微量血红细胞沉降率≥15 ram/h;②PLT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

确诊诊断: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至少一条:①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②如果血培养标本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对感染患儿的临床表现、易感因素、相关实验室检查、诊疗方案及预后进行分析,有利于早产儿感染的治疗。

2结果

2.1 一般资料43例患儿发生68例次医院感染时住院时间:5~7d 10例次,~14 d 24例次,-21d 18例次,~0d 13例次,>30d 3例次,平均发病时间为住院后(13.7±5.2)d。

2.2 主要临床表现 43例早产儿68次感染中,首发症状为呼吸暂停55例(80.9%),喂养不耐受37例次(54.4%),肤色晦暗或花纹并伴水肿21例次(30.9%),反应低下19例次(26.5%),黄疸消退延迟17例次(25.0%),体温异常15例次(22%),出血倾向14例次(20.6%)。

2.3 实验室检查CRP升高41例(60.3%);24例做血培养,9例阳性(13.2%)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大肠埃希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例。胸部X线异常43例(63.2%);RBC进行性下降26例(38.2%);WBC降低或升高22例(32.4%);代谢性酸中毒13例(19.1%);血小板降低12例(17.6%);血糖异常9例(13.2%)。

3早产儿感染临床检查

随着实验室检查技术的发展,对于上述临床症状,已有了更多更有效的实验室支持证据。首先,白细胞计数作为反映感染的最直观指标,在早产儿感染诊断中同样不可忽视,根据新生儿败血症的诊断标准(WBC>20×109 /L或8 mg/L数值,阳性率较低,高敏感CRP检测方法已经于I临床得到提倡,其参考值可降低至3 mg/L且具有更高的特异度和灵敏度。再次,血培养作为传统败血症的基本检查方法,虽然阳性率较低,却是针对致病菌进行目标治疗的最明确指导,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院内感染的优势致病菌。此外,胸部x线检查可提供肺部感染证据,是不可忽视的影像资料,本组病例中少数患儿出现典型咳嗽、口吐泡沫等症状,大多数仅表现为呼吸急促、喘憋,完善胸片检查可发现肺纹理增粗或斑片影等,支持肺炎诊断。因此,笔者因为,白细胞计数、CRP、血培养及胸片仍是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重要诊断依据。

4早产儿感染因素及预防

目前报道,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侵入性插管、早产低体重、机械通气、住院时间长、静脉营养及使用广谱抗生素等。本研究表明胎龄越小(尤其是孕周

早诊断、早干预,应用有效抗生素,辅以支持、改善循环、微量喂养等方法,早产儿感染症状可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生活质量获得提高,能够有效提高生存率。但其治疗同样显示出很大难度,仍有一部分患儿不可避免重度感染致呼吸循环衰竭,预后不良率较高,因此,做好感染前预防工作非常重要,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做好围产保健,减少早产、极低体重儿出生及严重窒息的发生;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及消毒隔离制度;③重视呼吸道管理,加强口腔护理,包括气管内吸痰技能的训练;④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⑤针对性应用细菌敏感抗生素,杜绝滥用抗生素;⑥加强综合支持治疗,提高患儿对抗感染能力。

参考文献

[1]申永燕 董冬梅 于淑静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护理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4期

[2]王蕙 高危早产儿静脉营养40例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08年第21期

篇13

新生儿硬肿症又称“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1]。主要是因为寒冷或(和)多种疾病所致以低体温和皮肤硬肿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症候群,同时新生儿伴有拒乳、哭声弱、反应低下、四肢或全身冰冷等体征,重症可以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早产儿多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新生儿硬肿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病原因,探讨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8例新生儿硬肿症的患儿中,男婴12例,女婴16例,早产儿26例,占92.9%,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患儿3例,占5.1%,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患儿3例,占5。1%。合并新生儿窒息10例;新生儿肺炎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例;败血症2例;皮肤及软组织感染3例。发病时间全部在出生后1h至1周内发病,其中生后2天内发病的患儿有22例,占78.6%。

1.2方法

1.2.1复温复温要遵循逐步复温循序渐进,是治疗低体温患儿治疗的关键手段。

1.2.2控制感染根据医嘱做血培养和药敏试验,正确使用抗生素治疗。

1.2.3保证足够的热量及体液的供给进行纠正微循环障碍和纠正酸中毒,供给充足的热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和复温的作用,但注意有心肾功能衰竭的患儿,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量。

1.2.4纠正器官功能紊乱对于休克、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DIC、肾功能衰竭等合并症等的患儿采取控制与治疗措施。2结果

经过正确的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此组患儿最终死亡1例,病死率3.6%;最终治愈率为96.4%。硬肿消退时间平均为56.28±21.74h。3护理措施

3.1复温复温是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和低体温的重要措施。①对于轻中度产热良好的患儿,用保温箱复温,患儿放置预热至30°的保温箱内,通过保温箱内的制动调节或人工调节箱温于30-24℃,使患儿6-12小时恢复体温,此组患者中43例轻度硬肿患儿均在时间内复温。②对于重症或产热衰竭的患儿,先以高于患儿体温1-2℃的温箱温度开始复温,每小时提高1℃,在12-24小时内正常复温,此组患者重症中有10例患儿在24h内复温成功。必要时辅以恒温水疗法,(水温39-40℃,进行沐浴,沐浴后擦干防止保温箱内保温;或使用远红外线抢救台,进行快速复温,当恢复正常体温后置于温箱中,运用恒温水疗与远红外线抢救台复温的患儿共46例。在复温过程中随时注意体温变化,禁止过快进行调温,否则体表温度上升过快导致外周血管床增加,内脏供血不足,甚至发生或加重中枢神经系统缺氧缺血或肺部淤血、出血的综合症。

3.2保证足够的热量和体液的供给硬肿症的患儿开始按每天210Kj/kg,逐渐增加至419-502kj/kg。早产儿或伴有产热功能衰竭的患儿适当增加热量。对于患儿喂养时要耐心,提倡按需母乳喂养。尤其是对早产儿吞咽功能不协调,注意防止发生吸入性肺炎而加重硬肿症。对于无吸吮能力的患儿给予经口、部分或完全静脉营养,采取鼻饲、滴管等方式。

3.3预防感染,做好消毒隔离措施①病室内保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定时通风以空气消毒。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严禁探视人员,进入病室应严格遵守手卫生原则并戴口罩,如工作人员有感染性疾病不得入内。③加强皮肤护理,穿着棉质松软服饰,注意查看颈下、腋下、腹股沟、臀部等皮肤皱折处皮肤情况;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翻身更换尿布。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时动作应轻柔。

3.4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包括患儿的脉搏、呼吸、体温、哭声、尿量、硬肿范围与程度的动态变化定时详细记录,以便估计预后效果。进行输液治疗时应注意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及量。严禁发生其他并发症发生。

3.5口腔和皮肤的护理为防止新生儿出现口腔炎、鹅口疮等并发症发生,必须加强新生儿的口腔护理,使用0.9%的生理盐水或2%的碳酸氢钠进行冲洗口腔,保持口腔内的清洁卫生,清洁后再涂甘油对口腔黏膜进行保护。由于早产的新生儿皮肤弹性较差,如在护理操作时不当会引起皮肤发生损伤,甚至发生感染,因此会进一步加重新生儿的病情。因此要告知家属每次进行皮肤擦洗时一定使用柔软干燥的毛巾,均使用棉被和尿布并保持清洁及时更换。对于新生儿的硬肿部位可以涂抹红花油,注意尽量减少进行肌肉注射,以免由于药物的吸收不良引起皮肤损伤或感染。

3.6预防控制感染感染可以使机体的毛细血管发生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透压增高,导致组织血灌流量不足,因此会加重硬肿现象,或导致全身性的病情恶化。因此采用敏感性的抗生素联合使用,注意在短时间内控制感染。

3.7预防并发症出血是硬肿症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之一[2],密切观察患儿有无出血的症状。早期发现症状,早期采取治疗,如有出血倾向或已有出血者可静脉滴入止血药物治疗(维生素K治疗或止血敏等)。观察患儿的面色变化[3],如突然青紫并伴有呼吸困难加重、听诊肺部罗音加重,提示有肺出血症状,立即报告医生,配合处理。4讨论

据20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18城市调查资料报道[4]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新生儿死因中居第6位。由于现代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新生儿各种保障措施逐渐完善,出现的硬肿症的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围生期母婴保健工作的普及和急救复苏技术的不断加强,对于新生儿单纯寒冷损伤现已少见。因此表明重度硬肿症不仅常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而且骨髓造血功能也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是新生儿早产、窒息、低体重和感染仍为新生儿硬肿症的主要危险因素[5]。硬肿症发生会导致血小板的下降。

加强对存在高危因素的新生儿有效的治疗及护理措施可减少新生寒冷损伤综合症的发生。对于高危新生儿尽早实施保暖措施,防止新生儿窒息缺氧,对可能出现窒息时好充分的急救复苏工作,尽早建立有效呼吸,改善窒息、必要时经口气管插管。对于缺氧新生儿的血液循环遭到破坏,建立静脉通路维持血压及体内酸碱平衡。对于产妇加强围产期保健宣教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的效率,从而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对早产及低体重儿尽早实施保暖及热能的供给措施,防止内环境紊乱,是新生儿硬肿症发生预防和治疗的有效护理措施。参考文献

[1]杨锡强,易著文.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9.

[2]薛纪香,王林.520例新生儿硬肿症病因分析[J]新生儿科杂志,2007,13(93):192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