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4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篇1

城市规划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主要是对城市发展中的经济、政治以及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建设意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穿其中,不仅满足现代城市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理念来指导城市规划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 城市规划的概述

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考虑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主要是将城市发展中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方面放在了首位。因此,要对城市本身所具有的承载力以及对环境的控制能力等进行事先地预测,然后提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需要注意的是,规划方案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实际发展的速度和现状来对其进行调节和改进。进行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到现如今城市发展的现状,同时要考虑到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另外进行城市规划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来进行。要符合城市资源的供给能力和对环境发展的控制力。

2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经过对城市规划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可知,在具体的规划中需要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立足实际,最大限度地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的工作人员往往会对生态建设进行忽视,另外还有一些工作者不去重视城市规划工作的时效性,没有及时将规划方案进行落实。这样就会大大降低城市土地资源的利用率。有些城市的管理者,为了在短时间内做出一番成绩来表现自己的政绩,不惜牺牲城市的环境和资源。虽然这中做法可以对城市一时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从长远来看,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这些方面是城市规划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亟待解决。

3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措施

3.1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传统的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片面地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但是现如今,由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人们对城市环境的重视程度正在不断增强。因此,提出了经济和生态和谐发展得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城市规划中,这是一对矛盾。要想实现经济的发展,就或多或少地会对城市的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因此,要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找到科学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追寻合理的经济发展体系,优化产业结构等。

3.2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方式

通常情况下,人们将城市看成是一个包罗万象的生态系统,其中包括经济、社会以及自然等诸多方面。实现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需要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城市规划的相关工作中,进而保证城市生态的完整性。因此,要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利用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进而实现资源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另外,城市规划中需要加强对城市的绿化系统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市中的污水、大气以及噪音等对环境产生影响的诸多因素加强重视,保证生态环境发展的可持续性。

3.3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

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的内容较为复杂,同时也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但是就其根本主要是以城市居民为中心,同时与经济和生态等方面也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4 城市规划要着眼于未来

4.1 卫星小城市的建设很多大城市恶性膨胀,可以考虑在超级都市的周围,建一些卫星小城市,以缓解城市化的加重卫星城市的建立不需要一蹴而就,可以先规划后建设,做到未雨绸缪如果没有及时进行规划,结果原本建立卫星城市的土地被挪为他用,就很难实施原先的计划。

4.2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行业未来城市,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会占主导地位,重工业、劳动力密集产业要会被移出城市城市规划必须要把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科技产业放在首先考虑的地位,考虑他们的分布、需要的设施、需要的周边环境等,为未来行业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4.3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行为习惯现在人类生活越来越高效率、高节奏,人类对时间的追求与日俱增城市规划要考虑人类的生活节奏的演变,高架桥、地铁等,都是考虑的重点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交通工具的具体形式,但我们可以预见未来交通工具的速度城市的基础设施要适应新的交通工具的高速度,要为未来的更高节奏做好准备。

4.4 城市规划要考虑未来的身体健康对于未来城市而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问题绝不是环境污染问题未来城市规划要考虑人民群众的体育锻炼问题,考虑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问题,城市规划要方便人民群众进行体育锻炼,给人民群众一个温馨、祥和的氛围,让人民群众能够愉悦、放松的工作和生活。

5 进行城市规划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公众的参与

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的制定,应当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时深入认清市情,注重与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时空统一性,以获取发展机遇的市场独占性。所以,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是政府行为,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政府支持的关键是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及政府工作目标的确定和实施。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经济、科技、环境、资源、社会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框架,各地也根据其发展条件和发展现状制定了部分地方性法规,为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可靠的基础。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还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只有得到公众的认可,才能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变为实际行动。近年来的宣传和教育已使持续发展逐渐深入人心。所以,要真正重视可持续发展“精神工程”的建设。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人类文明进步过程中的主导理念尤其是在城市的建设与规划设计过程中更是要充分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另外本着长远发展的原则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还要注意考虑到城市以后发展的需求着眼于未来进行城市的改造和规划从而使城市的发展状态一直处于时代的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篇2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2.123

[中图分类号]TU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2-0-01

0 引 言

城市雨水管网与城市其他污水处理系统以及水工的其他构筑物构成了城市排水系统,承担着城市的积水排放,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和形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比如,2016年7月18日到7月19日的强降雨引发了太原市多处积水严重。同样,在7月份的强降雨中,河北更是损失严重,造成了人员死亡和失踪的严重后果,山西、河南等多个省份也有人员伤亡发生,不得不说由于暴雨造成人员伤亡是一件很痛心的事情。因此,改进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城市可持续雨水系统概述

欧美发达国家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并且,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等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的新理念广泛应用于公共行业方面,尤其是排水系统方面。但是,我国从21世纪初才开始关注可持续发展,逐步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应用于城市排水系统中。城市可持续雨水系统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2 太原某区域概况

从太原市万柏林区的迎泽桥西晋祠路口到万柏林区的迎泽西大街千峰路口长约2 930 m,从迎泽街这两处到南内环街的垂直距离为大约2 860 m,则该区域的总汇水面积大约8.38 km2。该区域地势较为平坦,相对于太原市主城区的其他区域地形较低。此地段是太原市历年来夏季暴雨频发期洪水灾害较为严重的地段,部分地段面积水高度超过70 cm,给城市交通等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因此,选取此区域进行研究更有代表性。

3 该区域的分段实施方案和效果评价

3.1 蓄水池建设项目

蓄水池对于雨水洪水可以进行适度的调节控制,并且,能够收集雨水进行绿地的灌溉等。通过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点等,发现在多处排水管交汇的节点A处存在超负荷的现象,将蓄水池放置该位置,既可缓解上游管网处的超负荷压力,也可减缓下游管网的排水量。已知该节点处的最大排水量时发生的溢流量为189 m2,根据计算公式V=10λCF带入相关统计数据后,可计算得到该蓄水池的理想容量为1 300 m2,根据地形等制约条件,可设计蓄水量600 m2,建成后,该处溢流总量由统计数据920 m2减少为320 m2,按照建造单价0.5万元/m2,该蓄水池需要投入300万元。如果进行管网大升级改造,费用预计不到蓄水池费用的两倍,并且施工过程长,不如蓄水池的效果好。

3.2 雨水泵站建设项目

另外,一处排水管网节点处,地势相对平坦,区域广阔,靠近汾河,能够借助泵站的作用直接将雨水排进汾河。因此,将泵站建在此处,可以减轻河道周边的上方雨水压力,也可以避免雨水冲击迎泽大街主干道,造成积水过深。如果设计该泵站的流量为8.0 m3,则可以选用一台立式的该功率混流泵配套1000 kW的电动机等设备组成泵站的运行机组,预计投资520万元,占地360 m2,但是对该区域的管网进行大升级改造,费用虽然预计450万元,但是施工周期长,对周边环境影响大,施工面积预计5 500 m2。

3.3 道路渗水铺装和植被缓冲带的改造项目

在该区域内,将此区域四周的迎泽大街、南内环街、千峰南以及晋祠四条道路的区域内路段的人行道以及该区域内停车场、理工大虎峪校区的校园内部分地方等区域进行渗水地砖的铺设,尽量减少施工对交通和行人的影响。对该区域内的理工大虎峪校区内草坪绿地、该区域其他的公园、绿化带以及小区绿地等进行植被冲带的改造升级,按照规范要求施工后,预计能将径流系数从0.85下降为0.45左右。对该区域进行植被缓冲带和渗水铺装时,按照植被缓冲带和渗水地砖费用210元/m2,渗水沥青费用405元/m2,预计植被缓冲带和铺设渗水道路改造区域分别是4 500 m2和8 000 m2,则造价分别是94.5万元和324万元,合计418.5万元。通过该方案的实施,相对于大面积的开挖进行排水管网的改造升级,对道路交通和行人的影响较小,费用投资也较低,并且,能够补充地下水。

篇3

中图分类号:F29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县城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县城基础设施的完善,我国县城房地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些地方政府对房地产高速增长目标的过分追求,导致一些县城的房价也急剧飙升,累聚风险,引发了众多关心国家经济健康发展的国民的担忧。为促进县城房地产经济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可采取如下措施:

1.强化规划先导,合理规划房地产发展布局

要强化规划先导,按照县城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统筹考虑城市基础配套设施的现状和发展要求以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规划的指导、先导、引导作用,科学编制房地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合理确定各类房地产项目的数量和布局,确保项目跟着规划走。要围绕城市功能布局,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布设房地产开发项目,凡规划为住宅区的地块,能连片开发的尽量整体开发,避免同一地段由多家房地产公司各自开发,造成破坏景观、浪费资源、难以管理等问题的发生。即使分期、分批推出土地挂牌出让,在规划设计上也要统一把关,统筹考虑总体风格、配套设施等。

2.加快县城经济建设步伐,县城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切实保护农业耕地资源,对保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建设新农村有着重要意义。城镇化快速扩张,耕地大幅度减少,一方面给农业发展造成极大压力,另一方面使失地农民迅速增加,影响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必须切实保护好耕地资源,加强新农村建设的集约化用地。应节约土地,合理利用生态资源,防止出现生态赤字,促进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建设步伐,县域工业与保护生态环境进行协调发展,运用绿色经济理念,工业企业多实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举措。生态文明建设在县域经济得到有力的体现,促进县域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在现有生态建设基础上,运用循环经济理念,实施更有效的举措,遵循资源化再利用原则,实行再生资源再利用。

3. 遵循市场规律,从总体上确定中长期房地产开发总量和结构

要遵循市场规律,从总体上确定中长期房地产开发总量和结构,建立统一的市场管理体系和畅通的市场信息系统,及时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房地产市场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建立市场信息预测机制,相关部门加强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调查摸底、分析预测和市场监控,定期报告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定期分析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向社会土地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规模、房地产竣工规模、价格、区位等信息,引导企业理性投资,消费者理性消费。建立重大变化预警机制,房地产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筑与房地产业的统计工作,及时准确地采集反映房地产市场的动态数据,掌握宏观政策,做出准确判断。统一协调建设局、国土局和房管处三个部门和银行系统,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启动房产预警预报体系,采用电脑等现代技术手段,对房地产市场异常态势进行判断,为政府宏观决策和市场调控提供重要依据,及时采取调控和引导措施,确保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4. 重视环境保护,维护生态平衡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就是生态的可持续性。社区生态系统是在自然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房地产开发建设而形成人工生态系统。房地产开发应当顺应自然,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为人服务。房地产的规划布局、建设与后期物业管理都应有超前的生态观念,在充分利用自然地貌、资源的基础上,创造出人与环境有机融合的舒适空间和居住环境。首先,在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址上,尽量少占或不占耕地、生态林地,不影响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应在荒地、废弃地上进行建设开发。其次,应建立规范的房地产建筑质量保障制度,通过消费市场约束机制,抵制劣质、有毒材料的使用。第三,大力推进房地产建筑节能工作,在保证建筑功能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节能技术与管理措施,大幅度降低建筑能耗,达到既居住舒适,又能节约能源和改善环境的目的。第四,在城市规划区内逐步形成一定规模的绿化带和绿化区域,提高绿化质量和城市园林水平,构造合理的城市绿化系统;改善城市交通、供水状况,提高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率,发展固体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再利用,从根本上改善居住环境。

5.房地产开发要以人为本,顺应居民消费需求

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做法,根据不同收入阶层家庭10~15年收入能够买得起住房的原则,统筹开发不同档次的住宅用房,形成以普通商品房为主,以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为保障,以高档商品房为补充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开发规模适中、配套完善的住宅小区,主要建设面向居民的公寓式住房,适当开发以别墅为主的高档住宅小区,有针对性地打造一批高档住宅、精品工程,形成宿迁的房地产品牌。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打造对人的权益尊重的居住环境。对拟开发建设小区,重点着眼于审定通行、绿化、给排水、供电、有线电视、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着眼于医疗、文化、通讯、家政等社区服务配套,全力营造安全、整洁、和谐的居住环境。

6.正确引导小产权房,将其纳入良性发展轨道

消费者购买小产权房仅仅只是用来居住,用来炒房的很少,政府与其禁止小产权房的存在,还不如正确引导制定相关政策,将其纳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上来。制定相当严格的政策,其主要面对是农民和部分低收入群体,禁止炒房,禁止私买私卖集体土地用来建房,也严格禁此中高收入群体购买,使其为普通民众服务,特别是对村镇农民和低收入群体带来很大的益处,从而也缓和了一部分社会矛盾,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让城市房地产市场和新农村建设得以健康有序的发展。

总之,县域房地产经济建设要以生态文明为依存,以生态建设为发展基础,应注重将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地域优势和经济优势。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使县域经济得到可持续性发展,从而推动和促进县城房地产经济的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篇4

Abstract: agriculture is the primary industry of our country, the agricult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water conservancy.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agriculture ha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ecological agriculture, the key is to make good use of water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fertilizer, soil conservation, water conservation function. How unde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and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research of.

篇5

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标志着人类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现实的觉醒,也反映了人类在考虑自身生存问题上的重大进步。

过去,在农业发展中片面强调水资源开发,着眼于当前的增产。而持续性农业发展更关注的是未来的发展,关心的是在开发灌溉水资源的过程中,增强农业后劲,而不是随意破坏农业环境。

解决我国粮食问题,必须立足国内,依赖国际市场,不仅存在巨大的经济风险,而且存在着巨大的政治风险。粮食作为政治武器的运用,并不新鲜。国外有人叫嚷“谁来养活中国?”给我们敲了警钟。我们适当进口一点粮食以调节国内市场,过去这样做了,今后还会继续这样做,但绝不能把解决粮食问题寄托在别国身上。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实施科教兴农,增加农业投入,严格控制占用耕地,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增加化肥供应,培育良种,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等等。但必须指出,水利不兴,农业不稳,这是关键所在,重中之重。现在的水浇地,一般单产可达7500―15000kg/mZ,而旱地750―1500kg/mZ还难保。所以,只有有了水,才能扩大灌溉面积,再配合其他增产措施,才有可能大幅度增产粮食。如果不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局面,又怎能有效地保障粮食稳产高产?没有水,光和热再好,施肥再多,也不起作用。不管作物品种多么优良,农田管理多么科学,政策多么正确,一次大旱,可以赤地千里,颗粒无收;一场大水,可以冲得荡然无存。水旱灾害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粮食、财产和生命,即使动员人民群众抢险救灾,化险为夷,每年也要付出很昂贵的代价。这就迫使我们不得不对水利刮目相看,并重新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

二、水利工程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上的具体体现,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努力,任何一个单方面的工作是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下农业的科学发展的。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当其冲的是对与农业联系最为密切的水利工程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必须顺应农业的发展趋势作出相应的改革和调整,如此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利工程的改革发展,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改进,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我国的水利工程改革措施进行分析。

1.工程节水措施

包括灌溉工程配套、渠道衬砌、低压管道输水、机电井建设、地面灌溉设施改善、喷灌和滴灌系统,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灌溉保证率。工程节水是我国水利工程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中应当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我国的水利工程建设正在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地区进行着不同程度的调整,有一些全局范围内的大型水利工程,同时也有各自水流流域内的一些小型水利工程。无论是大型的水利工程还是小型的水利工程,它们都要为农业灌溉服务,所以对于这些水利工程,特别是以农业灌溉为主要目的的水利工程,就必须重视工程技术措施在整个工程设计中的运用。

2.农业节水措施

包括土地平整、深翻深松、免耕少耕,平衡施肥、秸秆还田和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改进种植结构和耕作技术,以及防风林建设和水土保持,此类措施的基本作用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产品质量,降低农田水分蒸发耗水量。农业节水措施,是对水利灌溉技术提出的高标准和高要求,对于提高农业用水效率这项重要的时代工程而言,要想将这项工作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就必须充分地正视技术创新在这项工作中所能够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水利资源的保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将整个水利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细节工作纳入到农业节水的系统工程中来。在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一些工程技术,这些工程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水利工程的技术水平和技术效果。对这些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是现阶段提高我国农业用水利用和开发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

3.覆盖保墒技术

在耕地表面覆盖塑料薄膜、秸秆或其他材料抑制土壤蒸发,减少地表径流,蓄水保墒,提高地温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达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的良好效果。秸秆覆盖一般可节水15%―20%,增产10%―20%,覆盖塑料薄膜可增加耕层土壤水分1%―4%,节水20%―30%,增产30%―40%。

4.考虑农业种植结构

节水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但仅靠节水灌溉工程提高水分生产率是很有限的,灌溉和农业措施的结合,不仅是提高水分生产率的需要,而且是农民增收增效的需要。除滴灌和地下灌溉形式外,其余节水灌溉形式都难以减少作物的棵问蒸发,特别在作物生产前期,作物的遮荫率低,棵间蒸发量大。通常推广的农业节水技术有:耕作保墒技术,如“虚实并存”耕作技术;秸秆、地膜覆盖技术;喷洒抗旱剂如旱地龙;使用保水剂;采用抗旱新品种等。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地区特征来选择不同的农业种植结构。

5.加强节水工程管理

节水灌溉重建轻管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和现有的生产方式下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的有关专家认为,节水灌溉工程的管理占总效益的50%,由此可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事实上,工程建设好,因管理不善使工程效益难以发挥的例子并不鲜见,哪里工程管理好,哪里效益就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资本市场对农业的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在我国出现了一些较为新兴的灌溉服务公司,以及各地成立的节水抗旱服务组织,在工程的管理运行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各地推广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租赁、拍卖、承包等形式,对于明晰产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调动农民的积极性都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含英.政企分开,建立现代水利企业制度[J].中国水利,1994,(3)

篇6

如何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城市园林工程施工所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保持有效资源的高效利用,促进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的改善,而且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方向。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是否有利于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日益提高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战略,是否有利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是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发展方向。

1 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分析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土地资源等成了稀缺资源,建设项目同城市园林工程成为日益突出的用地矛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建设项目与园林工程争土地资源、争发展空间的现象日益凸显,而由于建设项目的巨大的经济利益的存在,使得建设项目的开发不断地挤占园林工程建设的空间,每一个有可能空出来的地块都成为商业开发竞争的目标,城市土地寸土寸金,由于园林工程被各类商业开发所挤占,人们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小,休闲娱乐场所不断减少,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日益紧迫,如何保证城市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同步进行,大力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事业,为城市市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是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建设者们必须解决的难题。而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采用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施工模式,将园林工程建设费用降至最低,利用有限的土

地资源和水资源进行园林工程施工。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说到底就是城市园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在城市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可持续战略的提出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持,城市化发展的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是空前的,直接改变了当地的地形地貌、风力、地下水、地表径流等自然环境,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尽量做到了统筹兼顾城市环境的保护,最大可能地保留了城市现存湿地、绿地等日益减少的环境资源,将人为因素对环境的破坏最大可能地降到了最低限度。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美化城市环境,为城市市民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为城市市民提供了绝佳的休闲娱乐场所,为城市市民舒缓由于工作压力带来的压抑心情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紧急状态下城市市民的疏散和避难提供了场所。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还有利于城市建设同园林工程建设的协调,有利于城市建设者们统筹安排商业开发和园林工程建设,使城市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城市市民的生活质量得到和谐发展。

2 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以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为目标,统筹安排园林工程施工是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首要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园林工程施工也不例外。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传承和生活习惯,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延续,但传统的风俗习惯、审美情趣对其生活环境的依赖却得到了积淀和衍生。所以,园林工程施工必须充分考虑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充分体现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作用,使每一个园林工程施工都赋予生态文明的意义。大力发展园林工程施工同环境保护工作紧密结合,确保城市稀缺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第二项措施。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就是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存,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周边环境和生物种群的影响,保护诸如城市湿地、自然山林和地表径流等自然景观元素。尽量减少土地、能源、生物以及水资源的使用,不断提高园林工程施工的效率,合理利用自然景观,尽量减少外来园艺品种的使用,扩大乡土草本、灌木、乔木等生物资源的利用范围,赋予废弃的山石、沙土、植被等新的内涵,在节约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园林工程施工,减少人的活动对园林工程生态的影响和干涉。

实现园林工程施工与人居环境的合理对接是园林工程施工可持续发展的第三项措施。要想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园林工程所在区域的自然资源、生物资源、地质水文条件、气候状况等进行充分利用。城市建设造成了人地关系紧张、自然条件恶化、生态环境脆弱的结果,而园林工程施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这种结果进行修复。因此,园林工程施工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立足于优化生态环境,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合理配置自然资源,植树种草,保护城市湿地和地表水源地环境,科学、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园林工程所在地的有限资源,将利用、保护、减量等原则充分运用到园林工程施工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园林工程施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何风玲,张永娥.浅析园林工程施工中的细节问题[J].现代园艺,2011(5).

[2]金立强,节约理念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3).

篇7

2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2.1生态园林是可持续发展之本要保证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以生态园林为基础,发挥植物的功能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建造出稳定的人工群落,以达到最终的目的,人可以和自然共存。生态园林的3个特点我们必须要认识到:第一点,生态园林遵循着生态位原则,即城市园林绿化要找到适合的植物,在植物的选择上必须要合理,这样才能避免植物之间的竞争。第二点,生态园林以多样性为主,建造城市园林主要就是充实生物的多样性,特别是物种的多样性。第三点,生态园林的美观性,这就在不断地考验设计者的能力,做到既改善环境质量,又达到视觉上的美观,同时也体现园林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2节约建绿是可持续发展的趋势节约建绿倡导“三节一环保”的健康发展之路:“三节”就是节约用地、节约用水、节约资金;“一环保”就是追求生态环保、人居环境改善的节约型园林绿化。设计之初,就把这些考虑在内,能在最大的程度上提高土地利用率,节约水资源,并减少资金的浪费。节约用地的措施:一是大力提倡立体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见缝插绿等,二是保护好自然的植物群落和自然的痕迹,维护好原有的自然生态体系。节约用水的措施:一是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植物,二是安装喷灌、滴灌等,三是利用河水、雨水、循环水等。节约资金的措施:一是高标准规划设计,高质量建设施工,二是采用新技术新措施。

2.3科技兴绿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现如今,城市园林绿化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园林建设已经从原来的观赏性向综合生态性过度。加强园林绿化的科技水平,是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是园林绿化的发展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绿地的存活率,保证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为园林植物群落带来稳定性。相关政府也在不断加强园林技术方面的研究,推广新的技术,加强绿化体系的建设,这是科技兴绿的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保障。

3城市园林绿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及其措施

3.1园林从业人员的工作素质生产力中具有决定性的关键因素是人。园林从业人员是建造园林的执行者和设计者,从业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城市绿化的好坏。具体来讲:一是提高园林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只有优秀的园林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才能经受住时代的挑战,担当起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重任。二是提高园林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科学素养,只有园林从业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素养,才能提高他们的劳动价值。三是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开办知识讲座,定期增加专业人员,建立完善的奖罚体制,从而调动起从业人员对园林建造的积极性。

篇8

城市生态系统是指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复合体。一个城市科学的生态系统必然会对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2008年2月,廊坊市通过了国家17个部委的考察,成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城市生态作为廊坊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将发挥其不可或缺的作用与效能。

一、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1、城市生态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城市生态是一个庞大且科学的系统,城市生态追求的目标就是要在城市中尽量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也即如此。生态城市建设正是顺应可持续发展要求所必须选择的路径。

2、城市生态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高度人工化的生态系统,更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的生态系统。城市的发展必然对各类资源进行消耗和影响,包括日常的消费、废物的排放、环境的破坏以及城市交通等。城市生态就是要在保持一个各环节、各领域相对平衡的前提下,实现整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可持续发展是城市生态建设的根本目标。可持续发展包括资源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以城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并且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中心是人,以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作为城市生态建设,所要求的目标和终极也就是要实现整个城市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只有解决好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城市生态建设才会有目标,可持续发展才会有载体。

二、廊坊城市生态建设的基本要求

廊坊毗邻京津,区位优势独特,但是作为一个水资源和土地紧缺的城市,城市生态建设更加迫切。

1、因地制宜。目前,城市生态建设在全世界都有不同的建设方法和内容,巴西以增加公园面积和改进公共交通为主线;日本以解决环境污染为主线,澳大利亚以恢复退化的土地为主线。而廊坊市城市生态建设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同时,又要找出城市生态建设的瓶颈制约,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2、节约资源。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不能以牺牲资源为代价,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地、大气、水和生物资源的使用,以保护为主,适当利用。

3、循环利用。对城市建设中产生的各类废弃物包括工业固体废弃物、城市生活废水、生活垃圾等都要通过循环利用的方式,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的影响,实现“再生”利用。

4、科技支撑。城市生态建设必须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支撑,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充分考虑科技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采取先进的手段和方法,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优化配置土地、开发新型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5、以人为本。城市生态建设需要充分考虑人的最大诉求,以满足人的生产、生活愿望为目的,使城市的发展不要威胁到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

三、推进廊坊城市生态建设需要采取的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结合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城市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多渠道社会融资体系,坚持“谁投入、谁受益”原则,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从事城市生态建设的社会事业和环保事业。

2、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利用产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实现经济发展中资源的再利用与再循环。努力促进“资源-产品-污染排放”的传统生产方向向“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模式转变。一是引导产业选择,推动结构调整与技术进步,发展生态与高科技农业,启动无公害粮油基地环评和认证工作。二是优化产业布局,结合“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倡导产业间资源共享及和谐共生,加强产业实质性联系,构建合理的产业链,打造环首都科技产业带和环天津科技产业带。三是实施循环经济补链,推动资源的再生利用产业化。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开发培育木质能源林和速生丰产林以及经济林,实现“青城长在,永续利用”。

3、缓解水资源压力。以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初始水权分配机制和水市场管理制度,建立水淘汰的宏观控制和定额管理指标体系。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生态节水农业。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淘汰高能耗高水耗的项目。促进城建、生产和生活节水,推广节水器具的应用。

篇9

Abstract: the research found that,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perspective to see urban planning policy and management, not only can stand in the global perspective to see a problem, but also to find effective tactics, the urban planning policy and management can be in step with The Times. This paper will be from the Angle of urba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urban planning policy anatomy of the present stage exists of the error,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Management;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与管理一直是城市建设实践中面临的最主要的难题,随着公民的城市意识普遍提高,政府也越来越关心和重视我国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工作,普通市民也慢慢的意识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与他们的切身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同时,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之下,城市规划和管理能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从城市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可以有效的实施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政策。

一、城市可持续发展视角剖析

在城市规划政策的制定以及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必然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根本利益。

所谓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使各方面的发展目标,尤其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满足当前需要,而且又不能影响子孙后代的发展。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本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的原则,它不仅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而且还考虑到了城市将来的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

经济发展,保护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协调一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所在,让公民能够享受充分的资源和良好的资源环境是城市建设的终极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二、城市规划和管理存在的三大误区

传统的城市管理规划和管理对策越来越难以实施。为了适应新的管理要求,城市规划和管理的形式也亟待变革,以下总结了城市规划和管理中所存在的三个主要误区:

1、理念的误区

在城市规划的概念上仍存在着强烈的可参照执行和实施样板观念。再实施过程中,就会依照之前的样板进行呆板的临摹。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来看,传统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理论已经无法应对我们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只有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规律新概念,才能在建设过程中,对遇到问题得以有效的控制和处理。

2.主角的误区

传统的规划师经常被定格在城市建设以及规划管理方面可以包揽一切的角色,甚至可以决定一切,统筹一切。这种将规划的决策建立在“行政权威”和“专家权威”上,反而忽视了公众的力量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现实情况是,在重大项目的决策程序中,规划师往往只能参与“选址”决策,而在最初的决策制定中却没有发言权。而且这些重大项目经常是影响城市布局和实施建设的关键因素。

更需要强调的是,规划师经常将重点放在城市建设的“技术”问题之上,对于社会、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因素造的影响考虑有所欠缺。这其实也是规划和管理方案经常缺乏“可操作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规划师仅仅了解规划的技术程序是远远不够的,还应更多地关心规划的政策程序勇于担当起“政策协调者”的角色。

3、实施方法的误区

传统城市规划项目一般需要经历的过程是:原始资料调查到提出问题,找到问题后,分析问题,然后制定具体方案,评审机构来评审方案,最后才编制成果。但是,对于之后所执行的情况往往无人过问。这样的一种实施体系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违背的。

三、城市规划的政策和管理的形式走向

在中国,因为城市建设完全由政府包揽,因此,在财政这一方面,城市建设依靠的是比较单一的财政投资。但是,随着城市建设的日益分散化,使得城市建设越来越依赖市场需求。

1、从技术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在以往的城市规划过程中,很多人重视的是技术层面上的具体策略和实施,但是忽略了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不仅会影响到后期建设过程中的进度,而且也不利于整个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走向。这不仅仅是便于管理操作,而且还可以为将来条件成熟时推进规划立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技术的操作创造一个优良的基础环境。

2、从包揽型向控制型的转变

传统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包揽一切,面面俱到。从规划管理的角度看,“这样会造成管理方面的停滞不前。而集中控制,不仅可以分工明确,还可以把每一个小的部分都处理的很精细。

四、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的措施

结合可持续发展视角理念以及我国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现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分析来看,城市规划的政策化是必然趋势。建立全新的运行机制,促进规划行业的改革与进步,是保障城市规划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有效执行的最有效办法。

1、强化执行体系

通过“合作制”的建立,可以强化执行体制的完善,不仅可以加强执行力度,而且还可以与民间实体进行合作建设,从而保证公共投资的导向与规划目标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地引导开发商的市场投资行为,促进城市建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2、科学的决策机制建立

据了解,我国城市建设与管理在内部决策方面主要依赖于行政官员和专家的经验或者直觉,因此它缺乏公众以及其它专业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采取决策分离,是一种现在管理学公认的原则,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3、完善法规体系

具体地说,可以对内实行依法行政,建立内部约束机制。在这个机制当中,应该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和办法,并且明确具体的操作规程,以便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对外应该建立外部支撑体系,也就是通过地方政府的力量,用法律加强监督。

4、动态反馈模式的建立

将规划和管理日常监测工作,详细的进行总结归纳,并且纳入制度化程序,形成可循环修订的“动态反馈模式”,这样有利于在操作过程中能“有据可循”。只有这样,在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的同时,还保证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增长。

总而言之,在全面建设中国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工作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前进,传统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措施已经很难与可持续发展形成统一战线,因此,在城市建设方面,应该从全局考虑,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出发,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规划政策和管理办法,这样才有利于我国城市建设的健康、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小明.树立崭新的城市规划观 把握未来的发展主动权[J]城乡建设.2002

篇10

中图分类号: TU98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5.12.086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但是工业社会的发展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人们的健康。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提高了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关注,因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改善的要求,必须有效掌握到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的有效措施。以下就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问题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也随之加快,因而对城市园林工程施工的要求也逐渐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状况来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未将城市园林建设放在城市发展的中心,只是将其作为点缀城市的植物,因而总是为了城市的美观问题而不停更换植物的品种。在这种状况下,将影响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工作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并致使城市的环境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其次,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例如,部分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对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中更为注重对西方文化的运用,而忽视了我国文化传播,因而由于设计方法不符合我国城市发展的实际状况,使园林设计缺乏一定的民族特色,并无法凸显出城市的发展特点[1]。

除此之外,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错误理解了秉承传统文化的理念,因而出现对传统园林景观设计抄袭的现象。对于这些问题,我国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不得不将可持续发展理念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以便更好完善园林设计的方法。

2 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的有效措施

2.1 整体协调性

在对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方法进行完善的过程中应将整体协调性作为城市园林设计的目标,并且要求园林景观设计师在对城市园林设计之前要深入到城市的生活了解当地的风土文化和城市自身的历史人文等,进而在确保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的整体协调性的同时,促使城市园林的设计能凸显出地方的特色;其次,在设计的过程中,也应充分了解到城市居民对园林景观设计的具体要求,进而在满足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基础上实现对园林景观的有效设计;再次,在保证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协调性的同时还应注意在设计中对中式的象征表现手法的应用,进而有效结合表现手法区别开地方城市与其他地域所具备的特点,并且促使园林景观的设计能凸显出国外景观所不具备的文化风情[2]。

2.2 尊重自然

在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当中还应注意在设计中尊重自然规律,进而对城市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改善,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的生活氛围。同时,由于工业化社会的发展严重的影响到了城市的环境,因而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实施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可以更好地满足可持续发展对社会生态环境的要求。但是就目前来看,部分城市园林景观在设计的过程中仍未提高对尊重自然的意识,因而致使城市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坏,对于此,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中应更为注重设计理念符合自然规律,达到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的目的,进而实现最佳的景观设计的效果。

2.3 尊重地域文化

城市园林设计师在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之前,要求其必须先深入了解城市的地区文化特色,进而在对生态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能充分将地域文化特色运用在设计当中。同时若城市园林设计师能将城市人文环境应用于城市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那么设计的理念能更好地凸显当地特色的同时,也可在与其他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理念的比较中更好地凸显自身的与众不同;其次,在园林的设计中尊重地域文化的设计方式,可以促使人们对园林设计的满意度得到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可致使人类与社会的关系能够达到和谐统一,并促使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城市园林景观设计能实现有效的发展。

2.4 利用可持续技术

在园林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对太阳能等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以便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时能降低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的可能,同时通过对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也可促使城市环境在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能得到有效的保护,并促使在可持续技术的应用中城市园林景观能实现可持续发展[3]。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生态环境日益变差,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将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提到社会发展的日程中来。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应注重整体协调性和对地域文化的尊重,以便城市园林景观可持续设计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并同时有效解决传统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的缺乏文化风情等问题,进而有效推动城市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志军.浅谈园林景观生态设计与可持续发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4(09):112-114.

篇11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1 智慧城市的提出

智慧城市(smart city)是20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初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出现的关于未来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实践。智慧城市概念的产生最早可以追溯到新加坡于1992年制定的IT2000——智慧岛计划(1992-1999年)[1]。

2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智慧城市中主要体现在智慧经济的发展上,可持续发展是智慧经济的另一种表现。可持续发展经济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高消耗、高浪费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可持续经济更多地使用风能,水能,太阳能等可再生的新生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建设和谐的绿色城市。

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选择既要有反映社会战略层面的指标,又要包括反映经济可持续层面和空间安全层面的指标。因此,智慧城市评价指标的选择应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之上,能够体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更为舒适方便的生活、管理上科技智能信息化的智慧城市内涵,以组成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措施层 编号

智慧城市评价 社会战略层面 城市化水平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人均可支配收入

人均GDP

市民上网率 1

2

3

4

智慧化的医疗体系 医疗卡发放率 5

每万人口医生数量 6

经济可持续层面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万元GDP能耗 7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8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9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慧产业从业人数比例 10

研发支出GDP比例 11

空间安全层面 网络覆盖水平 光纤接入覆盖率 12

无线网络覆盖率 13

互联网用户使用比例 14

2.2 解析结构模型(ISM)建模

根据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定性的已经建立了一个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和措施层组成的4级智慧城市指标体系的层次结构。但在具体目标层中,尚存在某些指标层次关系结构不明确的问题,用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确定其关系还不很完善,故而使用解析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简称ISM)[2]的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ISM方法的建模步骤主要包括绘制有向图形、建立邻接矩阵、建立可达矩阵、进行级间分解、绘制多层递阶结构图。

2.3 解析结构模型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运用ISM对准则层中具体指标进行结构解析,选取已建立的经济可持续层面5个具体措施进行解析结构模型的应用。

经济可持续层面的具体措施如表2。

表2 经济可持续层面具体措施

准则层 指标层 措施层 编号

经济可持续 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万元GDP能耗 7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8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9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智慧产业从业人数比例 10

研发支出GDP比例 11

第一步,把这一层次中的具体指标进行编号,建立要素关系表,画出有向连接图。具体指标编号见表3、表4,指标有向连接图见图1。

表3 具体指标编号表

措施名称

万元GDP能耗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智慧产业从业人数比例 研发支出GDP比例

指标编号 S1 S2 S3 S4 S5

表4 具体措施间要素关系表

万元GDP能耗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智慧产业从业人数比例 研发支出GDP比例

万元GDP能耗 影响因子 相互作用 前提条件

公交站牌电子化率

城镇人均消费支出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智慧产业从业人数比例 影响因子

研发支出GDP比例 影响因子

图1 指标有向连接图

第二步,由布尔逻辑算符,建立邻接矩阵。基于布尔逻辑算法,邻接矩阵A的元素aij可以定义如下:

即,

第三步,由布尔代数运算规则(即1+1=1,0+1=1,1+0=1,1+1=1,0×0=0,0×1=0,1×0=0,1×1=1),建立可达矩阵。具体计算过程如下:

计算可知,(A+I)3 =(A+I)4 = R,最终得出可达矩阵。

第四步,进行级间分解,级间抽取条件R(Si)∩Q(Si)= R(Si)。

R(Si)为可达集合,指可达矩阵中要素Si对应的行中,包含有1的矩阵元素所对应的列要素的集合。代表要素Si到达的要素。Q(Si)为先行集合,指可达矩阵中要素Si对应的列中,包含有1的矩阵元素所对应的行要素的集合。

具体抽取步骤如下:

(1)

i R(Si) Q(Si) R(Si)∩Q(Si)

1 1,2,3,4,5 1,3,4,5 1,3,4,5

2 2 1,2,3,4,5 2

3 1,2,3,4,5 1,3,4,5 1,3,4,5

4 1,2,3,4,5 1,3,4,5 1,3,4,5

5 1,2,3,4,5 1,3,4,5 1,3,4,5

(2)

i R(Si) Q(Si) R(Si)∩Q(Si)

1 1,2,3,4,5 1,3,4,5 1,3,4,5

2 2 1,2,3,4,5 2

3 1,2,3,4,5 1,3,4,5 1,3,4,5

4 1,2,3,4,5 1,3,4,5 1,3,4,5

(3)

i R(Si) Q(Si) R(Si)∩Q(Si)

1 1,2,3,4,5 1,3,4,5 1,3,4,5

2 2 1,2,3,4,5 2

(4)

i R(Si) Q(Si) R(Si)∩Q(Si)

1 1,2,3,4,5 1,3,4,5 1,3,4,5

完成级间分解后,分出若干级。每级要素间或者是具有强连接性的,或者不是。所谓强连接性指的是两个或两个要素间互为可达,在有向连接图中表现为都有箭头指向对方。用有向枝代表相邻级别要素间的关系及同一级别要素间的关系,因而可以用有向图的形式来表示系统的层次结构,从而绘制成系统多层递阶结构图。

将该具体指标系统分为了4个级别,即:

L1={1};L2={3,4};L3={2};L4={5}。

第五步,绘制系统多层递阶结构图。经济可持续层措施指标多层阶梯结构如图2、图3。

图2 经济可持续准则层指标编号多层阶梯结构图

图3 经济可持续准则层措施多层阶梯结构图

2.4 结论

运用解析结构模型(ISM)对智慧城市准则目标层下设的具体指标进行系统分析,建立了系统递阶结构解析模型。通过建立该层指标的一般关系矩阵、邻接矩阵、可达矩阵,并进行区域分解和级间分解,最终绘制成了智慧城市评估指标经济可持续发展准则层所包含的5个具体指标的系统4层递阶结构图,明确了5个具体措施的不同影响关系。

本文对智慧城市评估中解析结构模型(ISM)的计算机模拟研究方面,尚处于初步阶段。模型的结构相对比较简单,计算机的模拟能够清晰、客观、准确地显示出指标的层次与逻辑关系。为探求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对指标进行有效筛选,今后还需结合计算机技术实现程序化,以提高解析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陈江岚,王兴全.智慧城市论丛[M].上海社科院出版社.2011.

篇12

1 城市交通规划发展历程

城市交通规划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长期的道路网规划实践为城市交通规划的诞生做了准备,针对大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紧张状况,城市交通规划改变了以往就交通论交通的局面,从分析城市交通系统间相互联系与内在影响因素入手,明确问题的症结,进而提出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规划方案与政策建议,明确提出大城市中必须把公交放在首位,交通规划和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交通问题,也是完善和发展城市的必要手段。

现代真正意义上的城市交通规划诞生后,半个世纪以来,规划理论和技术的实用性不断地在实践中得到锤炼,在规划模式、预测模型、交通结构、网络分析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2 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的不足

经过多年建设,我国大多数城市基本上建成了初具规模的城市道路网及相应的交通配套设施,但是,在传统城市交通规划理论指导下建设的城市交通系统,并没有实现人们的初衷――安全、高效、经济、舒适,却普遍出现了城市道路交通拥挤、不可再生资源消耗严重及交通污染严重等现象,城市交通问题日趋严重,在大城市尤为突出。

根据对传统交通规划理论及典型工程实践中所反映㈩的规划目标、原则、内容、方法、手段和规划成果的分析,结合当前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认为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理论在新形势下已经暴露出了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规划目标单一。在规划研究过程中注重交通设施的数量而对系统功能重视程度不够,对资源一环境一交通需求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够。

2.2 “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存在缺陷。”四阶段”交通需求预测方法是经典的交通需求预测方法,其建模思想和大部分定量分析模型是在上世纪50至60年代完成的,当时城市居民的出行是建立在社会尚未信息化基础上,虽然我国在引进该方法时对模型做了修正,并不断对其进行研究和完善,但并没有摆脱其思维方式的束缚。

2.3 对信息化缺乏反映,城市交通规划过程中,交通信息仍以手工采集为主,耗时又耗力,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信息采集技术没有体现在规划过程中。信息技术对居民的出行目的、出行方式、出行距离与时耗以及路径选择等特征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出行者在出行前或出行途中,获得实时信息,都有助于选择最佳的出行路径和出行方式,传统的交通规划对此都没有反映。

2.4 缺乏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的规范化方法,传统的城市交通规划中,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的水平及其相应的改进措施、交通污染物的排放量多少、对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如何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等一系列问题在规划过程中没有涉及,成果中没有体现,对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的控制也没有真正列入规划目标体系近些年来,交通界已经开始注意这一问题,对能源消耗、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但尚未满足应用于城市交通规划的规范化要求。 25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产生城市交通的根源是人或货物的移动,但在传统的规划中,人们更注重机动车交通。如果从“以人为本”的观点出发,行人交通和自行车交通理应给予充分的重视,规划中不应只体现汽车使用者的舒适和方便。

3,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3 1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的观点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时,人们对传统发展模式反思后的创新。 可持续发展一般被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丰富,可以概括成四项基本原则:发展原则、协调性原则、质量原则和公平原则。

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城市交通功能出发,提出以下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就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基础,在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指导下,提高交通系统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在经济合理地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为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具体来讲,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应是在促进交通系统建设与发展的同时,重视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点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优化利用;在重视交通系统建设的同时,重视交通设施利用效率的提高;交通系统在满足近期需求的同时,要符合城市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整体要求。 3,2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 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实质是优化利用有限的时空资源,应遵循以下原则。 3,2,1为人服务而不是为车服务,重视低成本交通方式,如行人交通及自行车交通等。 3,2,2重视城市交通发展政策研究。 3,2 3与土地利用紧密结合,寻求高可达性、低交通需求的土地利用一交通系统发展模式。

3,2,4重视合理交通结构和交通容量的分析研究。

3,2,5积极开展环境评价,在尽可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前提下,降低交通环境成本和负面社会影响,

3,2,6重视各种不同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

3,2 7重视现代化交通管理在城市交通系统中所起的作用。

3,2,8重视对规划实施保障体系的研究,

4,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规划理论体系

在现有的城市交通规划技术基础上,为实现传统城市交通规划向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规划转变,应加强对关键技术的研究,主要有城市总体交通结构优化技术、高度信息化条件下的城市交通信息采集与交通需求预测技术、城市交通系统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分析技术、城市交通系统供求分析技术、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城市交通网络规划技术及城市交通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技术等。

篇13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在城市现代化脚步加快的同时,城市污染正以相同的甚至更快的速度加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环境保护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在城市建设规划中,既要强化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又要不断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实现城市经济建设,环境保护建设的协调、可持续性发展。

1、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中,为了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做的创新工作,基础建设工作都可以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用尽可能少的资金和能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将新科技的引入与人观念的进步作为主要的手段,来发展城市的经济变革城市的结构。这样不仅能够满足目前城市发展的需要,而且也符合未来城市发展的要求。

2、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我们所说的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从狭义上讲,指的就是在城市建设中充分考虑到环保的因素,也就是强调的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局面。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人意义:首先,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有助于促进当地的经济的发展。一个可持续发展工作进行顺利的城市必定是受投资者青睐的城市,因为没有一个投资者会拒绝良好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会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度。科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对工人的工作效率的提高有着很大的帮助,继而,公司的工作效率,城市的经济总量也随之提高。从反而来看,城市规划建设不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导致生态环境破坏,这样不仅不会吸引新的投资者甚至会使已有的投资者纷纷离去,城市产能自然下降。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其次,实行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工作可以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在我国人部分城市中绿色植物和公园既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的调节剂。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给人们的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绿色的植物覆盖率,新鲜的空气在如今的城市建设中都需要靠可持续发展来保证,而这些正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再者,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持续发展简单的说就是指在满足我们现在生活需求的同时又给未来留有满足后代需求的自然条件。以往我们在很多城市的建设中目光短浅,为了当前的利益没有考虑到竭泽而渔式的发展方式对未来的影响。现在,旧的落后的发展方式所带来的缺陷已经显露,导致很多补救工作需要实施,如退耕还林等政策。这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为未来中国留下可用的资源。可见,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建设意义非凡。

3、实践城市规划建设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城市的建设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在发展现代化城市的同时,保护环境、预防环境质量的恶化,努力的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环境保护规范城市,实现城市与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3.1减少污染源

城市工厂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会对空气和水源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附近的居民也会受到噪声的困扰。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利益而忽略了环境污染的问题。要使工业的布局规划结合城镇的规划,防止境外污染型的工业向本市转移。淘汰落后的工业技术,大力的推广节约型资源、能源、原材料,减少污染性的工业技术和方法。积极的推行清洁生产,制定和完善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可以发展生态型工业体系,建立重点工业园区。此外,工厂也不易过分集中,一些排放量较大的工厂要远离城市和居住区,通过对废气和废水的综合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

3.2提高绿化率

在城市建设中,要因地制宜地进行绿化的建设。城市中心往往是建筑密度最高的地方,所以也是最需要绿化的。在城市中合理的安插绿色的空间,来增加人们的休闲场所,降低建筑的密度。在有限的地面上采用立体绿化的方式从而来增加绿化的面积,提升环境的质量。实行绿化的建设与其他工程施工,有条件的还可以建设城市公园,不仅能美化环境,更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温室效应。

3. 3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得以稳定发展的一般条件是城市基础设施,同时,它也是为居民生活和物质生产提供服务的行业总体。城市基础设施包括能源利用系统、环境改善系统、水利系统、交通系统、灾害防护系统、邮电系统这六大系统。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滞后,需要做的工作和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说:合理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公用事业,改革原有的传统服务观念:制定并且落实改善基础设施现状,实现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

3. 4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和自然的统一协调发展,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注意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开展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指的是从整座城市的发展建设着于,实现居民生活富足、社会文明礼让、生态环境良好的发展目标。城市的发展建设要以城市的生态环境不遭到破坏为前提,满足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做到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另外,为了缩小城市向外蔓延的范围,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致力于把废物的处理、土地的使用情况以及已有的基础设施进行最合理的使用能源和材料的规划。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把环境保护作为中心内容。整座城市的规划以城市基础自然生态环境为中心,最大限度的发挥利用城市中拥有的自然生态资源,通过合理的利用规划这些自然生态资源来为城市创造经济效益。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特点是,把人类城市的发展建设和生态学中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相结合,把一些生态学中的理论运用到城市建设发展的实践中,着力打造人类与自然生态平衡协调发展,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居住地!为实现这个远人的目标,还应该将自然资源的建设和保护工作进行详细的分工,并且设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3. 5强化对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持

第一,妥善处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需要投资者和执政者树立经济发展的同时离不开环境保护的观念。良好的自然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前提,切不可一昧的追求发展经济而牺牲自然环境。为了创造一个环保与发展共存的局而,政府各个部分要落实以下几点:工业方而:鼓励环境无污染、少污染型工业代替传统污染严重型工业!农业方而:拒绝引进可能对环境存在污染的项目,人力发展绿色农业,绿色蔬菜等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项目。第二,政府部门应加人环境保护工作。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建设中各个部分间应各司其责,狠抓落实。比如:发展计划局要做好宏观指导、统筹规划的工作:各个环保部门则要进行统一的管理监督。

结束语:

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性是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追求的不单单只是经济总量的提高更是追求一种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社会共同进步、共同繁荣的最高境界。其实,很多城市成功的实现可持续发展表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之间并不矛盾,如果规划合理经济、环保便可得兼。城市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经济的发展不能说就是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还应包括人类自身的发展。如果说人类是城市发展的主体则城市便是发展的载体。保护自然环境给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崇尚以人为本才是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