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测量学

土木工程测量学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2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土木工程测量学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土木工程测量学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4(b)-0149-01

贵州民族大学是一所民族类院校,开设了建筑工程学院,作为工科类学院,测量学是土木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学习本门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在从事勘探、设计、施工方面打下基础。

测量学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传统的测量学实践教学主要选择水准仪、经纬仪等常规测量仪器,在一定区域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通过角度、高差、视距等观测,确定测量区域的控制导线,然后进行区域的碎部测量,最后获得测量区域的平面图。[1]

但是传统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已经滞后于现代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近几年来,全站仪的广泛应用,它是集自动测角、测距、测高于一体,实现对测量数据进行自动获取、显示、存储、传输、识别、处理计算的三维坐标测量系统。电子全站仪现已广泛应用于控制测量、工程放样、安装测量、形变监测、地形测绘等领域,成为实现测量工程内外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关键系统。测绘技术的作用领域不断扩大,社会对测绘的重视程度也不断提高,这一切都向测量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满足土木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测量学的最新发展动态,以适应土木工程专业的就业需要,所以土木工程专业测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测量学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1 教材的选取

目前测量学书籍琳琅满目,选择性很广,从现有土木工程专业的测量教材来看,很多教材的内容落后于生产现场的需要。教材的更新速度很慢,对于新测绘技术的引入部分较少,重点在水准仪和经纬仪的讲解,新测绘内容只是作为了解内容,概括性的进行介绍,不能满足社会和科技的要求。

1.2 课时安排的矛盾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一般只有36个学时,其中还包括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而我们要完成测量学的基本概念、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及直线定线、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小地区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地形图的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建筑场地的施工控制测量、工程建筑物的施工测量等教学任务。理论课程的学习占据很大一部分学时,实践环节的课时就相对薄弱,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提高。

1.3 实验室器材的滞后

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新仪器在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这就要求测量学课程教学也要进一步完善。一般院校能满足水准仪与经纬仪的实验要求,但是对于新仪器、新技术应用还有很大的难度。

1.4 教师知识储备的不足

“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要求操作性比较强,在各种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不断涌现的情况下,其时效性亦很明显。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这样学生在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能很快的进入工作状态。[2]

1.5 施工工程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差异

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很多刚进入工作岗位的学生都有一个疑惑,书本上的知识和实际操作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土木工程测量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就应该减少施工中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该加强学生在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测量。

2 测量学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中改革的思路

各种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对土木工程测量这门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需要对高校的实验室、实习,教师能力培养以及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改革,寻求更加合理的教学模式,以提升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发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1 调整教学内容

在课时不能增加的情况下,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重点放在水准测量、角度测量和距离测量的基本技能掌握、地形图的识读与应用、建筑场地的施工测量上,并在理论讲授的同时与实践结合,只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才能加深学生对理论部分的认知。其他章节的内容可以作为了解内容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可以缓解课时的紧张。

2.2 新仪器的引进与应用

测量教学仪器的落后和数量不足,已经严重影响了工程测量的教学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快测量实验室建设,电子经纬仪、高智能全站仪、GPS等先进仪器尚须添置。在教学中应当增加新仪器理论和应用的内容。需要增加:(1)全站仪及数字一体化测图技术。(2)GPS定位技术及测量方法。(3)建筑物变形监测模型化。有效缓解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课程内容跟不上科技发展的压力,这些内容的引进为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运用新仪器打好坚实的基础。

2.3 教学质量提高及内容的多元化

(1)教师自身素质,目前高校教师一般是刚走出学校的硕士生、博士生,理论知识扎实,但是在实践方面能力不足,教师应该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参与科研、投身生产,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积极承担或参与科研课题,从事生产项目,不断积累实践经验,以便增强科研和生产能力,促进工程测量实践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录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观看一些具体工程实例,如:线路放样、渠道测量、地形图测图等的录像。并且把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的操作步骤也制作成录像。用观看录像的方式教学,既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提高感性认识。

(3)仪器技能大赛,采用仪器技能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每年定期举行校级的土木工程专业测绘仪器操作技能比赛,这项制度使学生对测量实验更积极主动,经过较长时间锻炼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

3 结论

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社会发展对新仪器、新技术的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坚持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进行深层次的教学改革,充分考虑现代测绘科学技术发展和不同专业方向对测量技术的应用状况,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现代测绘技术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篇2

中图分类号: S969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量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各种测量新仪器、新技术的不断推出,使得测绘行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数字测绘年代。数字地形测图与传统的模拟法测图相比具有自动化、数字化和高精度的优势。高校是培养具有新技术、新理论、新方法的测绘人才的摇篮,因此对于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由传统的模拟法测图向数字化地形测图方式过渡。但由于教学观念落后,教材陈旧,实验设备匮乏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地形测图教学和实习还是以模拟法测图为主,数字地形测图的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实践,造成教学与实践和应用的严重脱节,学生毕业后对工作显得无所适从,有的新技术、新仪器甚至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本人就近几年大比例尺测图教学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做好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和实践做了一些思考,旨在使教学更好地适应日新月异的测绘科技的进步和用人单位的需求。

二、现状与发展要求

1、现状

首先,一些高校实验设备陈旧、实习手段落后,无法跟上地形测图发展的需要。目前大部分高校由于教学经费有限,投入到教学设备上的部分就能少则少,导致实验和实习设备无法更新,或者更新速度不能跟上发展要求,于是学生实习只能以传统的测量仪器为主,一些新技术、新方法难以应用;其次,缺乏具有专业特色的新教材,目前该课程所使用的教材仍然是以讲述传统的测量仪器和方法为主,一些新仪器、新方法只是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即可;再次,教师缺乏创新意识以及缺乏符合测绘市场要求的培养方案。

2、发展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已基本建立了数字地图生产体系,城市基础信息(图形/属性)的数字化及其在Internet网络上的有效传输取代了传统的纸图、文档和手工作业方式。在网络上可以完成对各类基础信息的检索、查询和空间分析。数字地图与数字化技术已经构成了发达国家建立“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重要技术支撑之一。

根据目前发达国家的数字地图发展现状,导致测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也就对专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是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对丰富学生的测绘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测绘方面的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是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测绘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的推广应用,使测绘学从理论到实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高校教师必须把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基本指导思想,积极把握测绘市场的发展动态,深人开展教学体制和方法的改革,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新世纪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要求。因此,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必须以传统的测绘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测绘技术为手段,来满足新时期地形测图的需要。

三、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1、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在教学改革中,只有在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的前提下,才有可靠的专业建设,学科领域才能真正得到发展。土木工程测量课程应打破旧的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多而杂,教材内容陈旧,时间内容少,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的现状,以适应专业需要的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术培养为主线,构建起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知识结构应从土木工程测量的具体应用出发,以测定和测设作为教学的切如点和核心,将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纳入到测量教学中,阐述其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加强实践联系,强调其综合运用技术和应用能力,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功能;注重测量技术原理,方法的逻辑关系,连续关系和互补关系。能力结构强调测量知识在测绘工程中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应对能力,通过实践将所学的测量知识转化为应用能力。

2、及时修改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决定课程教学内容的根本,没有完善合理的教学大纲,就难以培养出满足人才市场需求的学生,因此教学大纲应随着学科的发展、专业的调整及时修改。修订后的教学大纲应围绕当代专业特点和对学生培养目标,改变过去一些不合理的培养模式,适当降低对测绘基础理论的要求,删减一些过时的理论和测绘方法,减少一些陈旧仪器的实践课时。重点对数字地形测量所用的新仪器、新技术、新方法等内容进行补充。

3、精选教材,更新教学内容,突出重点

目前测量工程已逐步发展成为将测绘、计算机、光电子、3S乃至5S(即在3S技术的基础上加入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ES专家系统)等技术运用其中的新学科。测绘科学和各项工程建设相互融合,教学信息和教学内容大量增加。要想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数字地形测图理论与方法,在教材和课程教学内容上就要紧跟科技的进步,以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对人才的需要,摆脱因教材陈旧,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同时还必须满足专业教学时数的要求,在课程内容增多课时相对减少的情况下,应精选课程内容,突出“少而精”的原则,构建“以测绘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以现代测量技术为手段,以最新测绘科技成果为主线,以满足工程测量需要为目的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重点和课程的特色,以适应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和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4、注重教师知识的更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高低和新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随着测绘理论的不断完善,测量仪器、设备的推陈出新要求教师要及时了解测绘理论的新动态,学习新技术,掌握新方法,知识储备和知识结构也要及时更新与调整。作为教师,首先应积极参与科研活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经常阅读有关文献,了解和关注国内外研究动态;经常到工程建设单位承担一定的工程任务,使测量教学、科研和生产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促进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次,高等院校应重视教师的培养,创造条件使教师有继续学习的机会。

5、加强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现有教具,使复杂内容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使教学直观易懂。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实践性强、技能训练要求高、难以掌握的内容,通过电化教学,直观地表达出来。

地形测图是一门重实践、重技术的专业课,在强调理论教育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地形测图不是一门孤立的专业课,把地形测图课程所学的知识与其他的相关课程结合起来,使其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得到充分运用,才能达到地形测图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效果。

四、结束语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通过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改革,能有效地推动测绘工程专业的专业建设。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在测绘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方面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高,具备了较强的地形测图意识,能较好地满足后续专业课学习和日后工作的需要。而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师只有通过艰苦的努力,不断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计划,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教学质量,才能培养出适应测绘新时代需要的综合型技术人才。

[参 考 文 献]

[1]杨德麟等.大比例尺地形测图的原理方法与应用[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程新文.测量与工程测量[M].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3]张正禄.工程测量学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报.1999,(增刊)

篇3

2当前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课程定位混乱。诸多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之后并没有从事这方面的工作,这使得同学们对这门课程的设置和实质内容不了解,甚至产生抵触情绪,认为这门课程的出路不大。究其原因,这是由于学科定位不明确,院校难以考虑到专业之间的结合问题,也没有解答学生们对于类似问题的疑问。

其次,教学理念落后问题。诸多院校依然采用着老式教学的方法,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环节当中去,难以亲身体验。课堂中往往以老师为中心,以课本和课堂为中心,并没有让学生去主动思考,可以说这种填鸭式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最大的绊脚石。

第三,教学内容设置问题。当前高校教育中,难以对施工测量等学科的重要方面做详细讲解,由于课程学时的限制或者教学资源的限制等原因,教师难以对这些重要内容完整地对学生阐述清楚,让学生不能深入掌握。

第四,现代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矛盾。随着现代测绘学不断发展,新的技术和方法不能及时地在教学中体现出来,难以迅速形成完整、专业、合理的教学体系。第五,教学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问题。由于部分院校缺乏资金,因此实验仪器设备陈旧,使得学生不能获得第一手实践操作经验。另外还有部分院校坚持过去的办学思路,让学生死读课本,或者根本不安排学生的实践课程,使学生对仪器设备并不了解,更不能对书本知识深化了解。

3土木工程专业工程测量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首先,明确土木工程测量课程的定位。院校要对这门学科的定位作出明确解释,测量课程的开设是为了学生未来后续专业打下基础,随着土木专业以及国家基础测绘成果的发展,测量学的教学目的已经转变成为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知识运用途径。其次,优化教学模式。院校必须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改用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通过讨论、自问自答等方式,攻克知识的难点、重点。另外,要联系工程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第三,加强硬件建设。高校应尽量建立独立的规范的测量场地,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学生们进行实践课程。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更新仪器设备,将实习仪器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

篇4

2针对性与时效性强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鉴于此,我们专门编写了普通高等教育土木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与2012年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结合土木工程各专业的生产实践,突出以下五个特色:(1)以往传统测量教材通常重“测定”、轻“测设”,而土木工程各专业的实际需要与这种偏向于测绘的教材编排结构相反,因此,教材中压缩“测定”,强化“测设”;(2)将土木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中的测量控制标准引入测量教材;(3)关键词采取中英文对照形式;(4)突出工程安全监测的重要意义,将工程变形测量单独成章,并引入详细的工程实例;(5)根据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设置相关章节针对性介绍施工测量(测设)。

3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突出学生工程测量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1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讲解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大量的仪器操作动画和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并为其它教学方法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篇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5(b)-0186-01

《工程测量》是土木工程类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修这门课的本科专业包括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工程管理等,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的测量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培养工程一线施工与管理专业人才奠定基础。在《工程测量》教学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笔者结合本身的教学经验,从多方面对《工程测量》教学改革进行探讨。

1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本专业领域基础技术知识,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含矿井建筑)、道路、隧道、桥梁建筑、水电站、港口及近海结构与设施、给水排水和地基处理等领域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在《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实践内容偏少,课程内容庞杂,与工程现场实际脱节;课程内容更偏向“测绘”专业而对土木工程专业缺乏针对性;教学内容缺乏生动性、启发性;在总学时的分配上,理论课时较多,实践课时较少。这种传统教学内容和方式对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而既有的实践内容的综合性和连贯性较差,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2 教学内容的改革

2.1 拓展教学内容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合理压缩和拓展《工程测量》的教学内容。在总课时不变的情况下,重点讲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误差分析、控制测量与工程测设等。注意将本课程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成果引入相关章节,教学内容尽可能结合典型工程案,做到理论与实际工程现场相配合,使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都能牢固地掌握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

2.2 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根据工程测量领域出现的变化,适时调整完善教学内容。比如,一些代表性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更新,主要包括《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 50308-)《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308-)等,教学内容应该与相关规范衔接一致,保持同步。同时为适用测量设备和技术的进步,适当增加对于全站仪(测量机器人)、高精度数字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等的介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得学生参加工作后能更加顺畅、快速的进入角色。

针对土木工程类专业特点,压缩“测定”教学内容,强化“测设”教学内容;同时,根据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设置相关专业的施工测量教学内容,例如,建筑工程施工测量、公路工程测量、桥涵工程测量、市政工程测量等,教学过程中针对专业方向有针对性的施教。

2.3 针对性与时效性强的教材

教材在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鉴于此,我们专门编写了普通高等教育土木类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与2012年入选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结合土木工程各专业的生产实践,突出以下五个特色:(1)以往传统测量教材通常重“测定”、轻“测设”,而土木工程各专业的实际需要与这种偏向于测绘的教材编排结构相反,因此,教材中压缩“测定”,强化“测设”;(2)将土木工程施工验收规范中的测量控制标准引入测量教材;(3)关键词采取中英文对照形式;(4)突出工程安全监测的重要意义,将工程变形测量单独成章,并引入详细的工程实例;(5)根据土木工程各专业方向,设置相关章节针对性介绍施工测量(测设)。

3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突出学生工程测量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上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且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1 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通过信息量大的多媒体课件,采用启发式、讲解式、讨论式讲解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和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插入大量的仪器操作动画和图片,从而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工程测量的基础知识,并为其它教学方法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 实践教学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含两部分:(1)教学过程中的实验环节,通过指导教师手把手的教和学生的现场操作,掌握水准仪的使用及水准测量方法、经纬仪的使用及角度测量方法、全站仪的使用等基本的仪器使用方法;(2)课堂教学之外的《工程测量》的课程设计,通过一周时间的《工程测量》课程设计,实践课堂教学内容,学生分组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测量任务,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 专家授课加强校内课堂

以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校外一线单位的兼职教授和专业测量设备供应商,定期来学校授课,及时讲解国内外测量设备仪器、测量技术的最新进展、发展动向、科研成果,介绍和讲解现场施工测量的经验和做法,补充到传统课堂教学活动中,并与学生互动,以开阔学生思路,拓展学生视野。

经过我校多年《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实践,以上方法和改革很好实现了《土木工程测量》的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中图分类号:P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1(c)-0172-02

工程意识一般是指工程建设人员在工程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完成工程的能力和素质,是对工程的更深入的理解和对工程行为更本质的认识和思维方式。工程意识具有可持续性和可增长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了要在现有教育体系中融入工程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等环节,为工程意识培养走进课堂指明了方向。很多学者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和探索、王贵和[1]等认为工程意识应该包括: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管理意识等。宋涛[2]等认为现代工程意识的内涵不仅包括科学意识、经济意识、环境意识和文化意识,而且包括系统决策意识。也有学者对工程意识在高等教育中的培养工作进行了研究[3],这些研究视野较为宏观,并且也各具特色。但实际上工程意识的培养和锻炼从学生接触专业课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因此,具体到某一门课程,应该如何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来进行工程意识的挖掘和培养,目前的研究还显不足。文章结合土木类基础必修课中工程测量课程,展开了基于课程的工程意识培养的教学实践活动。下面就在该课程中工程意识的几个子项培养点,及其在教学环节设计上的几点体会进行简述。

1 工程责任意识的培养

如何在工程测量课程中进行工程责任意识的培养呢。首先责任意识最初表现为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然后上升到为集体负责,这样逐渐扩展到为社会负责。教师把责任意识融入到工程测量课程中各个部分的测量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述。让学生认识到测量工作的超前性,以及测量工作如果出现失误对于工程的危害,这些思想层面的案例教学要在平时的授课过程中与授课内容相结合并且展开。既要讲授成功方面的案例,比如国家的航天及卫星测控,高层建筑及跨海大桥施工中的成功测量和精度保证等;也要加入失误方面的案例,比如土木工程中轴线位置偏差导致的砌筑返工等。从正反两方面逐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测量责任的教育。从测量误差的传播规律引申出小的测量误差会产生大的工程事故,使W生能够对案例的内容感觉离得很近,体会到测量中的一毫一秒,都是工程责任意识的体现,逐步树立工程责任意识和负责的态度。

2 强制性标准意识

在工程项目建设中,有很多国家和行业的相关强制性标准,对这些标准的熟悉和掌握,是达到建设目标的根本保障,这种严格执行标准的意识也要在平时一点一滴地培养。测量工作中的强制性标准就是各项测量任务中的观测限差值,以及线路成果的误差容许值等,如果超出这些限值,是需要进行返工重测的。以往学生的实验与实习环节,主要是以学生练习为主,并没有完全按照限差要求,学生达到会操作熟悉流程就可以了。但是从工程意识培养的角度,教师们调整了相关的做法,返工重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在相关的实验和实习中严格要求成果的正确率,不容许有丝毫的超限及修改编造等行为。刚开始学生表现极其不适应,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和体会,大多数学生能够开始自觉遵守测量的限差要求。因为他们也发现了,如果前阶段的测量误差超限,后阶段的测量超限的可能性极大,最终还是要返工,还不如一开始就按照限差要求把工作做好。通过这种严格的实战化的要求,强制性标准意识得到了较好的训练。

3 工程合作意识的培养

工程建设是系统而复杂的,需要多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与管理人员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是基于工作的一种典型的团队合作关系。我们从工程测量课程自身的特点,有意识地针对学生的工程合作意识进行了培养设计。在测量实习中要求同学之间相互轮换各个测量操作岗位,既要保证小组任务的完成,又能使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在轮换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每个角色与其他角色的互动关系,也对自己的配合程度有了及时的反馈,经过几轮的磨合,各小组成员的团队协作逐渐成熟,最后的测量速度也逐渐加快。对于各小组中出现的矛盾和不和谐,要求学生以自主解决为主,如果反映到老师这解决,首先小组成绩统一降一等,采用这种办法后,再没有出现过学生互相告状的情况。

4 吃苦耐劳意识的培养

承担具体的工程建设任务,必须要在户外进行,这对于在优美安静的校园学习的学生来讲,感觉相对比较遥远。为此,我们在测量实习环节,有意识地加强了学生吃苦耐劳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在实习期间,测量室外作业需要携带测绘仪器,携带相关资料书籍,并要进行不同的测绘工作,同时还要保证这些设备和携带物品的安全,是典型的费体力又耗脑力的工作。我们要求学生取消以往的8 h上课的观念,以测量任务为导向,在清晨就需要外出观测,因为早上人员较少,利于测量工作的实施。白天还要忍受风吹日晒,并要保证测区环境的整洁。这些都比较符合工程现场的实际情况,许多同学两周下来,都出现了皮肤晒黑、体重减轻的现象,虽然感觉有些苦,但是也体会到了实践的乐趣。

5 结语

当然除了上面这几点,还可以挖掘出其他的工程意识训练条目,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上述工程意识的培养,该校学生在学完工程测量课程后,参加了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国家地理信息局培训部门共同举行的的中级测量工考试,很多同学获得了相关资格证书。同时在吉林省测绘技能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很多毕业生的回馈信息反映,正是这些优良的工程意识品质,使他们在工作中脱颖而出,很快就成为了业务骨干。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与工程意识的培养密不可分的。

参考文献

篇7

0引言

土木工程测量是建筑工程专业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也是相关工科专业学生必修或选修的专业基础课。在工程建设中,工程测量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它具有应用领域广泛,技术要求高,综合应用研究性强,与实际生产结合紧密等特点。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笔者所在学校现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设备等都难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并添置新的仪器设备等方法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下,达到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尽快与社会接轨、尽快适应本职工作的目的。结合土木工程测量的现行教学实践课程谈几点体会。

1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以验证性为主,设计性、综合性实验仅为辅助教学的一种方法,具体表现为轻实践的教学观念为主导,实践教学受限于时间而不得为之。现行的教学方法是争取课堂讲授,课外分组练习完成某项实验内容。按照课程安排,一般单项实验内容的时间是两个课时,由于受仪器设备数量的限制,每小组5人共同使用一台仪器。学生多且时间短,小组人员在有限的条件下完成的实验质量多数达不到预期,上交的实验报告基本是相似或者修改的,达不到人人动手操作、个个熟悉仪器的目的。这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挥,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得不到满足,实验效果不理想,仪器使用率极低。

1.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

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师必须抱着负责任的态度来改变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为己任。“在高校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导,学生则是实验教学的中心,主导必须围绕中心做好实验教学工作”^[1]。因此,实验教师务必创造条件,为学生创建宽松的学习条件来满足学生需求。于是测量实验自2009年起尝试开放式教学方法,具体做法:(1)实验课的时间选取在能用四节课连上的时间,延长实验课时,常规内容不变,但要求变严格,要求学生必须独自完成实验;(2)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外借仪器自行训练,熟悉仪器使用,提高操作技能;(3)上课前,抽查学生对上次实验的掌握程度,找出存在问题,及时解决,起到纠正错误和巩固知识的作用;(4)现场示范操作、现场考勤、现场提问的方法严肃纪律、检查教学效果,对学生起到言传身教的帮助作用,加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感情;(5)鼓励学生进行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提高实操能力。

1.3学习兴趣加强,自信心明显提高

通过以上几项教学方法的改进,学生的学习时间延长和实际操作时间增多,自然而然会对测量实验感兴趣。通过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学生自信心明显得到加强,学习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1.4改进教学方法收到的成效

通过开放式教学试验,学生在完成规定的实验教学任务后,能够主动自觉地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实验项目,主动联系生产单位实习到工地施工放线、施工测量,提高操作技能,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2014年,作者所在学校首次组织学生参加广东工业大学举办的第七届广州大学城校际实验综合技能竞赛,荣获I1工程测量实验(非专业性)项目二等奖,指导老师荣获优秀指导奖。

2教学过程结合生产实践,是一件让学生最感兴趣的教学方法

2.1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对所学课程感兴趣,才会有兴趣地学下去[2]。兴趣主要来源于自己的感受,怎样才能让学生去感受,激发学生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当人们在对自己没有深入了解的事物上是产生不了兴趣的,通过他人讲解并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然后自己亲身去实践,去体验、去感受,才能理解新事物的本质,激发对事物的兴趣。

2.2了解课程性质和作用

测量学课程对学生来说是闻所未闻的,感性认识上是在野外工作,不了解其性质和作用。那么,教师在授课时有必要讲清楚测量是贯穿工程施工全过程的重要性,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工作经历和工程事例分享给学生,让学生深入了解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作用。2.3帮助学生解决实习工地帮助学生寻找实习工地,让学生去体验测量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实习,大部分学生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自然而然会对测量工作慢慢地感兴趣。

3情系学生,教书育人

3.1情系学生,关心学生成长

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好书、育好人是核心、是根本。这就要求教师应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情系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心爱护和奉献精神。例如:土木工程系学生按学校教学计划测量实验课仅有12节课时,在短短的时间里要完成各项实验教学任务,是无法完成的,怎么办?摆在老师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延长实验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做好每项试验,达到实验教学目的。

3.2教书育人不仅是“智”,更注重“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一名教师而言,既要重视“智育”,更要重视“德育”。先要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做事。那么,教师在学生面前,言必行、行必果、实事求是、不夸夸其谈、不摆花架子、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树立形象、爱岗敬业。鼓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名遵规守纪、克己奉公、勤奋上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对社会有作为有贡献的人。

3.3勤于思考,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深知教师的责任重大,每上一堂课不但是教书,还注重育人。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力求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框架。不定期自查教学效果,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力求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4完善考核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1测量实践内容

土木工程测量实践课程包括实验与实习两部分,目前考核方法是平时实验成绩占30%,实习成绩占70%。实验项目以验证性为主,设计性、综合性为辅,实习内容主要是施工放样、地形图测绘及坐标计算、高程测设等,都是比较实用的专业基础技能。实习目的主要是检验学生对该课程的理性理解和感性认识,提高实操能力。

4.2课程考核内容

课程考核主要看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完成任务情况、实习报告的质量等,以上考核基本可以反映学生的能力和水平。但同一小组人员,由于实习任务、测量地段、测量项目是一样的,实习报告中相同的内容较多,在考核问题上增加了难度。为了公平公正地真实体现学生的实验水平和工作能力,笔者自2010年以来增加了仪器考核的方法,到野外草坪上考核学生安装仪器的熟练程度和进行角度测量。老师根据安装仪器时间长短、仪器调平、对中、测量精度、操作仪器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评分。这更能体现出个人能力,完善了考核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5存在问题与思考

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发展中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模式,测量实验室自2011年开始尝试和探索,收到一些成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1)实践时间延长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提高了,学生受益良多,但由于教师人数少,工作量的增加导致教师工作任务重,超负荷运转。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全校有六个工科专业,每届合计14个班要上测量实验与实习课程。现有实验室一个,一名实验老师,仪器设备台套数仅能供二个班同时使用,而每学期最少7个班要上课,实验老师必须要完成全部班级的实验与实习的教学任务,还要批改作业、检查维修仪器设备,工作任务之重可想而知,这对教师的身心健康是极大的考验。(2)仪器设备配套数少,难以满足教学要求。(3)设备落后,虽然学校不断更新、购置新仪器,但是总体上而言,还是满足不了日新月异的测绘科技发展。(4)实践场地空间小,没有专门的测量实践场所,校内空地无法满足学生的实习需要。

6结束语

土木工程测量专业的特点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尽快适应社会工作。那么,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有必要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因需而教、学以致用,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提供学生自由发挥的实验平台,鼓励学生到生产企业去实习锻炼,是培养适应社会的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篇8

1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现状

1.1 教学方法传统 土木工程工程测量虽然一直处在发展中,但是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教学体系和内容较为陈旧,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如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是学校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1.2 教学理念落后 各大院校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创新不够重视。很多院校教学理念比较落后,在教学中通常只是将普通土木工程测量知识教授给学生,而学生只学会了相关理论知识,而没有形成思考方式,在实际操作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上仍旧欠缺。

1.3 教学方式不完善 很多院校土木工程测量教学对于学生进入社会之后对技能性和适应性不够重视,目前各大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没有立足于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基本理念,对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不够重视并且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教学时,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很少创新、突破,教学模式单一,过于注重理念培养,忽视对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不够。

1.4 师资力量匮乏 在教学中软件力量远比硬件力量更重要,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传播者,需要不断的提升个人能力,紧随社会的发展趋势,但目前来说教师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尤其与高校的同类教师相比,从学历方面、素养、科研能力、创新能力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水平和发展。

1.5 资金投入不足问题 在高校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是非常注重实践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提高土木工程测量的操作技能和创新思维,在土木工程测量人才培养中需要以技术要求为导向,但目前我国学校教育办学规模发展很快,办学经费严重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很难改善,教学经费不足,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教育设施就相对落后,作为实践性较强的科目,硬件的不足就会导致学生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于是就影响了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效果。

2 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方法的完善

2.1 转变教学理念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 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土木工程测量知识,最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

2.2 新形势教学方式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首先做好土木工程测量项目设计工作,让学生提高学习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

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能够训练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要求学生完成所给出的学习任务。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各组员之间进行交流与讨论,提高竞争和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注重分组学习和探究。进行合理分组,在组员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学生的成绩、性格特征等,做好各组员的协调工作,合理进行学习任务的分工,进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在各小组之间形成竞争,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创新思维潜力,促进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效果的提升。

重视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验应该在理论知识学习之后进行,从而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到实践过程中。

2.3 定期培训提高师资力量 高校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大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力度,重点培养和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到行业一线和基层进行锻炼,加强优秀教师的交流,对教师进行定期培训,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对相关知识内容的更新,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2.4 加大实践力度 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高校必须重视土木工程测量实验教学。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的操作技能,教学中要为学生设定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操作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知识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潜力。

篇9

传统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教材内容过于陈旧,采用的大多是全国统编的教材,理论知识多而实际案例少,无法很好地体现专业技能训练,教材中所介绍的主要是一些老式仪器,而对于我们现阶段所使用的一些新设备和新技术,则只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无法满足当前教学和时代的要求。此外工程测量这一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但是,当前许多院校工程测量这一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只考理论知识的形式,导致学生不重视实训教学,抱着只要把数据测出来即可的心态来学习工程测量这一课程,导致学生的实践能力较低,教师的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为了提高学生实践操作性,增强工程测量教学的趣味性、针对性和应用性,必须创新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情况的教学内容体系。

一、指导思想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具体表现在:目标指向的多重性;培训周期短,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教学法是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共同取得进步的教学方法。

二、总体目标

通过项目式开发,巩固学生所学理论知识,培养一定的测量方案制定执行能力,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综合性训练。要求每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设计和开发任务,分析并回答相关的思考题内容,认真完成项目报告,仔细分析项目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现象。通过各个项目的训练,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并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证,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培养能够承担路桥类工程施工一线施工测量任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具体目标

1、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内容融入实践操作的各项目中,以满足现代岗位的工作要求。

2、充分调研,确定项目类型,使其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单位实践的要求。

3、编制《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教学大纲。

4、编写《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讲稿、教案。

5、建设《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试题库。

6、编撰《土木工程测量》项目式教材和配套的练习册。

7、形成具有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特色的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体系,并推广应用。

四、项目式建设思路

(一)调研现阶段各工作单位所需的土木类人才要求和现代新技术,调研学生的实际情况,以此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参考依据。

(二)项目式教学构建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工程测量的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项目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即按照施工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确定教学项目的内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将理论教学的内容融入实践操作的各项目中,其余的内容则穿插到仪器操作的过程中。

1.项目式教学的内容及学时分配

根据土建施工对工程测量的要求,结合测量技术的发展,项目式教学将课程分解为1个课程导论、3个基础项目、2个设计项目和1个综合项目,项目的内容与今后工作的内容力求一致,所涉及的仪器是水准仪、全站仪。工程测量项目式讲学计划总学时为48学时(其中实践操作32学时),外加2周的工程测量实习。

2.实施要求

(1)硬件要求

1)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项目式教学对仪器设备的要求在于精而不在于多,所采用的仪器应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测量工作中所需的功能,如自动安平(电子)水准仪、全站仪等,至于仪器的精度则可以适当放松要求。

2)对实训场所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把课堂引入实验室,采用实验室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除了一些理论和预备知识需进行实验室讲解外,其他时间都用于仪器的操练,因此,实训场所对项目式教学的实施和实践效果骑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完备的工程测量实训场所应包括仪器检核部分、控制测量部分、地形测量部分、施工测设部分和道路测量部分等组成,且在实训场所中应建立进行综合测量实训的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

(2)软件要求

1)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项目式教学对教师的专业水平和项目任务的设计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不但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测量实践经验,还需要有数量众多的项目教学案例。对于学生,则要求其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完成项目的主体,并通过小组协作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在项目式教学中,教学组织形式从原来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小组团队协作学习,不仅在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也要求教师承担起引导的责任。

2)对教学管理的要求:项目式教学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与一般的课程设计、工程实习等纯实践课程不同,学生很多时间都在实验室或野外进行操练,这对课堂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考核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如课程的考核方式,不能再以简单的期末考试成绩、实验成绩和平时成绩作为评价依据,不仅评价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把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现代职业人基本素质要求列入评价目标。

(三)新编教学大纲和试题库

教学项目式后,需要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确定教学大纲。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改小组的讨论,完成相应的试题库建设。

(四)录制项目式教学的微视频,构建“线上+线下”双向教学平台。

(五)改进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模式。考虑尝试内容模块化教学法、模块中的专题式教学和趣味引导式教学法等等。

结语

以上是我校对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方案建设。通过组织相关教师去单位学习培训,实施“校企合作”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教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使我们的课程改革建设更加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黄良珂.土木工程测量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J].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3-0220-03

一、引言

测量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有其经典的理论和方法。测绘新技术正向数字化、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进而使测量学为科技、经济、工程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领域不断地扩大。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技术(RS)为代表的3S技术正在渗透到各种工程建设中。在测量学科中已经应用了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光电测距、电子计算、卫星定位、航天遥感等,这些成果促进了测量学理论和方法的发展[1]。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高校专业越分越细,测量学的学时数也不断压缩,一般为50~60学时,实习期限在1~2周,北京工业大学的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测量学》课时目前仅为32学时,实习周为1周。尽管土木工程、水务工程、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学生学习《测量学》并不是要求其成为测量学科的专家学者,但是对测量学的知识还得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因此,《测量学》教学应着眼于让学生充分了解测量学在各自专业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如何为工程建设服务。这不仅是各工程学科的发展对测绘学科提出的新要求,而且也是测绘学科的飞速发展迫使测量学要改革,还是市场需要复合型人才的现实要求。对于各专业来说,学习测量的实质就是应用测量学,强调的是致用[2]。针对课时量减少的现状,各高校的专业教师对于测量学的教学改革各抒己见。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

《测量学》主要内容包括测量基本工作、地形测量,教学环节包括理论教学、课间实验和实习三方面。《测量学》对培养学生测图、读图、放样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生产上对土木工程测量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传统教学中的某些不适应及缺陷也逐步显现出来,迫切要求重新认识和改革《测量学》的教学,以满足生产需要[3]。传统的《测量学》教学模式存在不少局限。第一,随着计算机科学和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测绘工程使用仪器设备、观测技术、手段和数据处理方法亦有了巨大发展,对于测量学内容,不再是只介绍一般的测角、量距、测图、用图和放样。第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非测量专业的学生对测量学与本专业的联系认识不清晰;由于测绘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原有的许多手工测量工作逐步被信息化测绘技术所取代,人的因素逐渐减弱,从而出现学习兴趣和热情不高的情况。第三,教学与实践脱节,《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性是测量学的灵魂。虽然在课程中有6学时的课间实验与1周的集中实习,但由于时间短、仪器和场地的限制,学生的知识完善、操作水平提高很有限。第五,教学方式单一,考核模式过于死板。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讲,学生听,“填鸭式”的教学。考核模式大多“终考定全局”。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出现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抱佛脚”等现象[4-5]。

三、研究性教学

教学方法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更新的问题,传统教学理念的相对滞后已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瓶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已经成为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对大学教育的根本要求,因此研究性教学方法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研究性教学是指教师积极主动地探索教学问题,把教学变为创造性的、有意义的探究性活动,使教学推陈出新,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研究性教学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克服接受性教学的缺陷[6-7]。为适应国家对创新型、工程型人才的培养需求,进一步提高《测量学》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按照学校的教学要求,亟需在教学中开展测量学课程研究性教学研究与实践。

四、课堂研究性教学探索

1.保持教学内容的逻辑性、连贯性。尽管测量学的许多知识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出来的,叙述性内容较多。但作为一门课程,其无论是在整体内容的组织上,还是在各章节内容的组织上是有逻辑可循的。目前,测量学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围绕“确定地面点空间位置”和“开展测量工作”来组织的,整体脉络清楚。在《测量学》课程内容中,第一章内容是提出课程的研究对象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测量工作的基本程序和原则。第二至四章,围绕“确定地面点的空间位置”,具体介绍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原理和方法。第五章介绍观测3个基本观测量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评定精度问题。第六章之后围绕“开展测量工作”展开内容。从控制测量到碎部测量,从测定到测设。除此,各章节内容的取舍和组织上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如对3个基本观测量获取的介绍,从概念、原理到仪器的认识和操作,最后到内外业工作如何进行来展开,由浅入深,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将内容上的内在逻辑性在教学中很好地反映出来,可以避免学生产生内容繁杂无章的感觉,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2.加强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针对目前测量课时减少,教学信息量相对增加的现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现场模拟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显著。教师在努力搞好教学的同时,应积极参与科研和生产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从而达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效果。如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听变为主动学,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处理好经典内容和新技术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教材的作用,又要向学生传递测绘新技术、新仪器的信息。如,讲解水准测量原理及仪器使用时,将仪器带到教室现场讲解,学生理解接受快。图表多、计算公式多时可结合多媒体,将步骤分解,引导学生步步思考。

3.抽象的理论与工程实例相结合。测量学理论是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的相关知识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产物。在教学实践中,若只讲述测量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而不结合相应的规范、工程实例,就会造成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脱节。相反,若只是讲述规范与实例,那么学生在没有掌握理论知识基础的情况下,不可能真正理解和应用工程测量学相关理论,更不必说具有创造能力。因此,在《测量学》教学中,结合相应的规范及典型的工程实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

4.利用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测量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仅通过口述、板书,学生很难理解学习内容。利用多媒体的图片和录像能够更直观、更具体、更有效地传达信息。如,仪器的造型除了现场演示也可用图片展现;用录像来表达仪器的具体操作和工程实例;用计算机演示测量相关软件的操作;这样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又弥补了目前先进设备不足的问题。我单位为申请北京市土木工程示范中心测量分中心,制作了多媒体演示讲稿并到实验基地进行了录像,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并将《测量学》课件逐步在校园网上登载,供学生在网上复习和自学,以此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5.增加测绘新技术、新设备的内容。测绘新技术带来了测量仪器设备的革新,新仪器的代表为全站仪、电子水准仪和GPS,要向学生讲解它们的基本原理以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如全站仪用于施工放样和变形测量,电子水准仪用于沉降观测,GPS用于测定点位3维坐标等。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自主性学习是研究性教学的目标之一。在“测量新技术”的教学中,将学生分组,各组选择一种新技术主题,通过自主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上讲台向全体学生讲述,将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同时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了解测绘科学的新技术与应用及进展,也达到了把本学科领域的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的目的。

6.产学研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并引导学生对某一具体问题做更深入的研究,鼓励学生、发明专利并参与到科研项目中,做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如,GIS处理数据、GIS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基于GPS的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全站仪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等。土木工程方向的教师负责、参与各类土建工程项目,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教师的横向企事业单位的项目。

参考文献:

[1]程效军,等.测量学课程建设与实践[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04).

[2]汪祖民.对土木工程专业普通测量学教学目的的重新认识[J].高等建筑教育,2001,(03).

[3]聂志红.《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6,(02).

[4]王庆国,等.提高《测量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J].测绘工程,2007,(2).

[5]徐金鸿,等.《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测绘科学,2010,(S1).

[6]汪霞.大学研究型教学中的“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7,(22).

篇11

0 引言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技能型课程,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既要掌握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又要熟练掌握各种测量仪器的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具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应用的能力。在建设工程的每个阶段中实际从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有大量的高职高专毕业的学生,因此在高职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必须对不适应现阶段建设工程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改革。

1 整体课程设计

对于整体课程设计应该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实训项目为载体。因此,编制出科学、合理的课程标准才能有效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要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和对学生工程测量实际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锻炼。实训项目是实践教学内容的主体,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新技术、新仪器不断应用于工程建设中,为了更好地适应岗位对人才的需要、密切测量技能与工程的联系,必须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内容的培养。基于这种思想,本人对课程整体设计共分为测量的基本知识及仪器操作技能、地形测绘与应用、建筑施工测量、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建筑工程测量技能大比试五个项目。

2.改进教学方法

建筑工程测量课教学内容主要分为理论课程的讲授和实训项目的实践,本人从以下两个方面探究改进实践教学的方法。

2.1理论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理论课程应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方法,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方式。采用讲练结合和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思路的引导和启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采用分组教学法。根据已有仪器的数量,合理分组,一般每组3-4人。

(2)充分利用实训指导书。教师将测量实训中的操作细节、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讲

解。使学生明确实训目的、实训内容;熟练掌握实训器具,熟知实训步骤,重点掌握注

意事项,并及时上交实训成果和实训报告,使老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3)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并能结合测量教学的实际积极运用。比如可把仪器构造、实训操

作步骤等制成幻灯片和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让学生的学习更为直观,

也使死记硬背仪器部件及实训步骤的现象大大减少,提高教学效果。

2.2实践课部分教学方法的改革

由于外借仪器,安置仪器等占用时间比较长,为能按时完成实训项目并且不耽误其他课程的学习,需要提前准备交还仪器,建议测量课程四节连上。

(1)基本技能实训,为综合实训打下基础。技能实训围绕课堂授课一般安排在讲授完特定的章节后进行,它包括测定的三项基本工作和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等实训内容,要求学生根据授课内容完成某一特定的任务,熟悉仪器的使用,掌握有关的观测方法。通过这一阶段实训,学生掌握一些测量的基本技能,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可为测量综合实训打下坚实基础。

(2)组织综合实训,将测量的理论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要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测量综合

实训:首先,选择一个地貌特征明显的场地作为实训基地至关重要。但由于受财力所

限。其次,实训教师必须深入实训现场,确保实训教学质量。再次,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份综合实训报告,报告中要提出经验教训、设想和反馈意见,以便提高实训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的考核,督促学生重视实践。在操作能力的考核过程中,不仅要考核学生对测量仪器构造的了解、测量仪器的操作能力以及测量观测方法掌握的程度等,而且在考核中提出一些测量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对整个课程的考核采用过程性考核,考核项目分为理论测试成绩、基本实训成绩、核心技能集训成绩、仪器操作考核成绩,面试成绩五个,成绩权重分别为20%、20%、30%、20%、10%,最终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通过这样的考核大大激发了学生进行技能训练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观。测量工作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测量数据和

成果必须保持真实、客观和原始性,这在工程建设中尤为重要,因此在平时的实践教学

过程中,就要培养学生不怕吃苦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测量工

作的性质决定了测量工作不是一个人能独立完成的,必须和其他人一起协作完成,这就

要求在平时的实践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良好

的基础。

3.加强师资培养,努力提高教师素质

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作为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丰富专业实践经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测量对象已由地面扩展到空间、由静态发展到动态测量仪器也日趋电子化和自动化。特别是技术的推广应用要求教师必须要有所了解。目前许多学校的测量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无太多的实践经也从未接触过现代高科技的测量设备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学校要有意识地组织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考察或在不影响教学的前提下鼓励其参与工程实践,这样既积累了自身的实践经验又可使测量知识及时更新了解社会的需要。

4 建立完善实习实训基地

《建筑工程测量》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型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课程实验以及测量大实习,对实践教学体系、测量实验室、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进行研究,以寻求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的新思路。因此,应在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立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摸索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5 结语

高职业教育的总体方针是以实践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因此,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建筑工程测量》课程教学,通过采用项目化教学的改革,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测量技能水平,强化学生参与技能学习的积极性及责任心,使学生参加工作后,对一般工程的测量放线、验收等工作均能独立承担,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参考文献】

[1]聂志红 《工程测量》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

[2]陈玲 建筑工程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 (31)

篇12

【中图分类号】TU198-4

引 文:最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重视力度的加大,职业教育迅速发展,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一批技术实用人才是职业教育的目的所在和核心所在,因此,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较为关键。作为一门比较注重实际操作的学科,土木工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对真正技术的掌握很是关键。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土木测量不仅要掌握水准仪,经纬仪和全站仪等一些传统的测量仪器,更需要革新传统的测量方法已经,学习电子测量方法等。

1. 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中职教育迅速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目前的中职土木测量教学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甚至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

1.1 教学状况与期望

当前,中职土木教学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较为重视。但新技术的发展的影响,致使传统教学方法相对落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质量,教学改革成为了必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要求教师不能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应当多去了解测量的实际运行情况,努力培养符合现代土木工程工作发展的技术人才,提高教学质量。

1.2 教学问题

教学过程中,教材过于陈旧,更新不够及时。教学教材选用相对混乱,没有统一的标准规范来约束和限制,各学校要自行选择,随意性较强。教材内容不系统,知识不能跟随时展的要求,内容空洞,缺乏灵活性和实践性。教学设备较为落后。

目前,国家对中职教育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在新技术发展的强大需求下,仍旧不能很好的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土木测量设备陈旧,新兴电子测量仪使用率较低。导致设备造成损坏就是因为设备的循环使用,并且未能及时维修,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教师自身存在问题。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对新鲜血液缺少,大多数老师未经过实习操作,而且是高校毕业,所以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使教学效果受到影响。同时教师的观念落后,对新知识技术的认识不足,轻实践,重理论,使教学效率降低,导致学生动手能力不足。教师了解土木工作实际情况比较少,只会纸上谈兵,使教学质量降低。

2. 中职土木工程测量教学改进措施

及时的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先进的教材使用,对先进的仪器设备引进,培训在职老师,使老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1 使用与教学目标相符的教材

选择适合的教材时要根据学校学科自身的特点,使教材的内容优化,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更加系统。对偏向实践的教材采用,讲解操作技术,使学科的实用性体现。教材要对先进的传媒形式采用,进一步利用多媒体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使课堂的效率提高。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要使社会体制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跟得上,使学生对先进技术的了解增强。

2.2 加大设备投资,加强设备的管理

学校要对最先进的测量仪器及时购进,让学生对先进仪器的使用掌握。对测量仪器添置,从而保证仪器可以供学生使用,让学生对仪器使用的技巧掌握。对于学校中测量仪器数量较少的,配置时要合理,从而让学生可以高效的使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对设备仪器定期进行维修,从而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进一步使课堂效率提高。

2.3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努力弥补教师实践能力的欠缺这是关键所在。学校应当吸收实际经验较强的教师,努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将老师分配到实际工作单位进行操作,使其掌握先进的操作技术,便于及时准确的教会学生。安排教师到相关的院校进行学习与培训,加强对外交流,同时注重教师的教育创新,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意义重大。

2.4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作为一种特殊的学校,中职学校的学生主要以初中毕业或初中未毕业生源为主,学习一技之长是他们的主要追求。生源只是基础差,理科知识匮乏,就导致了土木工程测量应用的困难,这就要求必须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加强知识的剖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土木工程兴趣是关键的一环。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足充分准备的时间,能够让其在老师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可以趁热打铁,进行有效的练习,是学生掌握操作技术的关键所在。

3 结论

篇13

关键词: 土木工程测量;课程改革;实验改革

Key words: civil engineering surveys;curriculum reform;experiment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0-0245-02

0 引言

《工程测量学》是土木类专业必修和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实践与理论结合严密的学科,因此要求其理论与实践教学并重。商丘师范学院是一所应用型本科院校,其中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现有专业土木工程和建筑学两个专业,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由于建院时间较短,在《工程测量学》的教学上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最初由于设备有限,只注重理论教学,学生实践教学较少,后有所改善,但实践教学方面不足之处仍较多。如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后实验和课后实习,随着测绘行业新技术、新设备的出现,校园教学设施更新速度远不及行业进步,因此实践教学与实际工程脱节,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也难以实现。

1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内容落后,理论与实践脱节 教材内容一成不变,如水准仪和经纬仪构造部分,仍以微倾式水准仪和光学经纬仪为主,而在行业中,这两种设备已经尽乎淘汰。本校所用的水准仪也是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电子经纬仪。这就导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学生不知所云。

1.2 实验内容单一,实验基地建设不足 实验学时少,课后实践环节仅停留在仪器的基本使用上,并且由于没有完善的实验场地,学生仅会进行仪器操作,却无法在实际工程中应用。

1.3 实验设备不足,实验学时少 由于建院时间较短,教学设备十分短缺。正常情况4-5人一组使用一台设备,而由于我院学生较多,设备严重不足,实际的实践环节甚至达到10人一组,又因实验课时较少,很多学生甚至还没轮到其操作就已经下课。两周的测量实习,由于学生多,不得不分批次进行,一学年中第一学期的实习时间,排到后面的学生不得不推到寒冬腊月,而第二学期的实习时间则推到酷暑,这两个时间均不利于测量工作的进行。

1.4 实习内容落后,与行业脱节 测量实习还停留在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而在行业中多采用数字测图,且在建筑行业中,从事施工放样的人的比例远高于测绘地形图,因此实习环节与行业应用脱节。

2 实践教学改革内容

针对我院往年在上述实践环节中的不足,本教研团队就如何做好实验和实习,如何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进行了探讨和实践应用。

2.1 从思想上重视实践环节 教师必须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实践教学,因为实践教学是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本途径和方法,也是反映课堂理论教学效果好坏的一面镜子。教师不能把实践教学仅仅当作一个教学程序,对学生的实践过程放任自流,而应结合实际,思考理论和技能的应用问题,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什么、教什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同时应重视新技术手段的应用,从观念上提高实践教学的自觉性,增强探索改革的意识。[1]从而帮助学生了解测量实践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实践兴趣,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2 教学设备革新、实训基地建立 学校非常重视测量学的实践教学环节,为解决以往测量设备少,学生多的问题,学校大量采购先进的测量仪器,电子水准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激光测距仪、激光投线仪等一批土建施工中常用先进仪器被购进,一方面解决设备数与学生量不成比例问题,另一方面,使学生能接触工地常用仪器,提高上手速度。测量仪器除学生上课时可以使用外,只要有空闲,学生可随时借用。每种仪器都配有内容详尽的功能介绍和操作说明,配有专门的仪器管理老师,即使专业课老师不在,仪器老师也可进行指导。

建立实训基地。测量学实践教学环节应包括实验室、校内实习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三个方面。[2]为了提高实习质量,我们在校园内建立了一片独立的校内实习场地。并与国家水准点进行连测,建立了可长期使用的标准固定点。实习场地模拟土建工地实际情况建立,使学生在必做的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实验项目上完全与工地接轨。学校与多家建筑企业建立联合培养学生计划,校外实习与建筑施工相结合,让学生能切身参与到施工的各个环节,为将来学生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2.3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传统实践课都是验证性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独立设计实验的创新意识。因此需要减少验证性实验,探索开设设计性实验,注重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在实践课中,教师根据实际土木工程中所用到的测量知识,提出一个测量任务,如一个建筑物的基础放样,某栋新建筑物的变形测量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己设计测量计划并进行实施,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启发式指导。这种实践教学方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其打破了实验依附理论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基本方法和有效途径。[3]另外,根据对用人单位调研后得出的结果,可以适当减少地形图测绘方面的实验课,多增加施工放样、变形观测、竣工观测等工地应用较多的内容。

2.4 实践教学方法改革 多媒体课件多应用于理论教学环节,在测量实验环节,借助多媒体以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模拟测量仪器的构造、测量的原理与过程,从而缩短了实验课教师的讲解时间,也使得教学内容更直观,学生更易接受,从而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同时还可向学生展示新仪器在工程中的应用情况,引导学生将测量课程与所学专业紧密联系。[4]另外,将平时上课情况拍成教学视频,放在校园网上,方便学生学习。

3 结语

以上改革内容在我校11级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学生上交的实习成果规范、数据可靠。不仅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教学效果良好,更激发了学生们学习技能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地实习发现,学生对仪器操作熟练度,解决工地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高于往届。另外,学生的团队意识、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吕廷波,王京,李恺,刘洪光.非测绘类专业《测量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9,23(6):107-10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