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优质护理

儿科优质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0: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科优质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优质护理

篇1

1.2方法试验组: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①护理人员过硬的业务能力:由于每个家庭的重心就是孩子,孩子的各种反应尤其是疼痛反应都极易导致大人的过度紧张,乃至出现惊恐、焦虑等不安情绪。护理人员应时刻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并与患儿家属共同解决问题。②安全护理的预防意识:作为儿科的护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预见意识,做好每项预防工作。核实每项医嘱,将其准确性做到万无一失;将指示牌置于分发的每样药物前,以保证每样药物的准确性;集中强调容易出错的环节,做好分类管理。③心理护理:由于现在的家庭模式多是独生子女,患儿家属极为重视对于患儿的护理效果。由于患儿年龄的不同,应给予不同的交流方式,多与患儿交流、沟通,每位护理人员应以缓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位患儿,做到良好的医患沟通。④环境管理: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较为喜欢充满童趣与活泼的气氛。因此,应以患儿的心理与行为喜好为前提,将病区环境营造成独特、活泼、充满童趣的氛围。对照组:常规的护理措施。

1.3评价方法定期对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统计调查表结果;观察并记录护理人员在患儿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次数,即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题等。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发现,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6.9%(129/133),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77.4%,10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治疗结束后,明显降低试验组护理人员出现的业务不熟练、认识不到位和环境管理问题等,其问题发生率为8.27%(11/133),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篇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682-01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活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重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帮助,优质护理服务体现的就是人文关怀服务,主要体现了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模式要求,在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医院整体形象有重要的作用。在此,我院开展了以患者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全面有效地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患者满意度,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也明显提高,从而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改进了护理质量。

1 实施背景

目前,医疗市场逐渐由原有的医院主导形势转变为病人主导形势,病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期望已经成为世界性的趋势[1],所以,规范护理质量行为和提高病人的满意度成为医院管理中的当务之急,医患关系式制约病人满意度的重要原因。儿科病房主要造成患者不满意的方面有:①“医患、护患交流不够”、“同情心不够多、态度不够好”。②护患双方认识不一致,缺乏信任。③医院的医疗设备,就医环境,服务质量和服务态度发展与病人就医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医院所提供的医疗设施与服务水平与其他行业如航空、商业的如无水平相比,服务质量与服务态度有一定的差距。儿科护理工作第一要求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护理工作是一项技术工作,患者对医院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是反映护理质量高低的总要标准,也是护理质量改进的有效途径。

2 实施方法

2.1 培养人文关怀的理念 科室内组织护士进行系统学习,主要学习掌握关怀照护护理的有关知识理论,了解人文关怀的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特点以及有效的护理沟通技巧,学会掌握各种护理技术操作及有效的规范用语,懂得尊重患儿的人格尊严、生命价值及个人隐私等[2]。

2.2 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根据小儿的特点以及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对于病区设置独特的环境。例如病房墙壁颜色用温暖的粉红色、装饰可爱的卡通图画;病区的走廊内摆放儿童玩具;病室内放置电视并播放小儿喜爱的动画片;窗帘和被褥以温馨的花色面料;护士服装改为粉色系等。使患儿及家属到达病区,会感到温馨和宁静,四处洋溢着天真浪漫的童年气息。从而消除患儿的紧张恐惧心理,体现出家庭的温暖;病房内设置方便快捷的传呼设置,随时可以寻求护士的帮助。使患儿及家属感到有一种安全、温馨、舒适整洁的修养治疗环境。病房内整洁有序,被褥柔软洁净,灯光明亮适宜。病区设立了“文化墙”,爱心、祝福以及温馨提示等话语更能拉近与患儿家属的距离。

2.3 强化职业素质,规范护理服务 平日里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会给患儿及家属带来深刻的印象。提倡优质护理服务,护士的仪表、仪容、语言等有明确规定,掌握语言艺术、沟通技巧。要求护理人员在实行微笑服务并主动关心患儿多进行、抚触、夸奖等方式。善于用玩具、讲故事、玩游戏等方式进行交流建立良好的关系,调节患儿及家属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消除其陌生感和恐惧感。

2.4 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服务流程 实施责任制、床边工作制以及床边记录制来完成患儿的基础护理工作,每位护士固定管一定数量的床位,正确执行医嘱准确有效地进行实施。根据儿童特点开展服务流程:①温馨的礼仪:针对每位入院的患儿面带微笑、悦耳的问候,亲切的称呼主动抚摸、牵手或者抱抱等。②温馨的知识服务:详细的入院介绍,全面系统的评估,适当的健康教育,完善的护理记录。③人本服务:关心患儿到位、护理措施到位、了解病情到位、基础护理到位。④出院指导及电话回访:患儿康复出院一周内进行电话回访一次,有效的健康指导,与患者建立长期的友谊关系。

2.5 提供多样化的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3],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主要注重其中的细节,讲究方式方法。一是要有一定宣传的氛围:每个病室设有报刊架,摆放健康教育的相关资料,病房内走廊墙壁上挂有健康知识版面,最好以儿童所喜好的卡通、漫画图片,主要生动活泼为主。二是要制定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向患儿及家属介绍疾病的防治、合理饮食、正确用药、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选择恰当方式进行沟通,可以将健康教育的内容制定成卡片,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宣教,可以用讲小故事的方式等。三是集体沟通:对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及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指导正确预防疾病的措施。

2.6 提供心理舒适护理服务 成立心理座谈小组,成员主要包括护士长、主管护师以及责任护士。适时地针对家属进行心理座谈,开展座谈会时首先要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以缩短彼此的距离,拉近彼此的关系,达到充分交流与沟通的目地,多听取家属的意见及建议,对护理服务中的弊端实施有效的改进措施。

2.7 完善后勤保障系统 为了确保优质护理落实到具体环节,加强后勤工作的社会化管理如:陪检、送标本、领物等非护理工作都由相关职能部门专业人员来完成,这样可以让护士有更多的时间静下心和患儿进行心里辅导和健康教育工作宣传。在儿科配备必要的基础护理设施如:小方凳、沐浴盆、婴儿推车、电吹风、微波炉、雨伞等生活设施可以方便住院患儿各个环节使用。

3 讨 论

儿科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并且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保证护理安全,患者满意是医院护理质量的基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是在贯彻落实管理年活动,为了使管理增加效率,增加质量的重要措施,加强重点环节质量的管理,不仅可使全体护理人员关注影响护理质量的每一个细节,而且确保护理安全。开展忧质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有所提高,有研究表明工作自主性是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工作自主性程度越大,患者的满意度越高[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在儿科科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护士在护理工作中有章可循增强了护理工作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工作的自信心。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护理人员不仅仅注重护理技术操作而且更应该注重的是人性化护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在为患儿展现爱心的同时,一方面要赢得患者的满意,另一方面要展示自身的价值,推动护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遵清.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优质护理初深[J].现代护理报,2012,9:6.

篇3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随机抽选100例儿科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58例、女性42例,年龄3周岁~8周岁,平均年龄(5.5±0.5)周岁。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纳入标准:①经临床诊断确诊为肺炎患者;②无肝肾器官合并症者;③无凝血功能障碍者。排除标准:①心脏病、胃肠道疾病、肝脏肾脏疾病者;②临床依从性差者。将人数平均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症类型、影像学诊断结果,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常规组对其按照常规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从医药护理、观察,普及健康教育等方面实施临床护理。

研究组依据优质护理要求进行护理,主要有对患者病情综合分析,提出适合的治疗措施,实施医药护理、观察,风险评估,普及自主救治安全常识等,通过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3护理效果判定标准

根据某院自行研究设计的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所有患儿家属进行调研,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儿童患者心理情况、护理人员心理情况,评价总分为100分。其中,非常满意是指调查研究评分>85分;满意是指调查研究得分在60~85分;不满意是指调查研究的风在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

2 结果

通过研究调查得出,常规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76%,研究组病患对优质护理的满意度为96%,研究组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病患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比较表[n(%)]

3 讨论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常规护理方式对其职能做到稳定其基本情况稳定,对治疗康复的效果影响较小,而优质护理更能满足现有的需求。

3.1常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对儿童病患进行常规护理,护理儿童病患的日常生活、观察分析病患需要,满足其要求,并且为其提供舒适干净的治疗环境,以确保治疗的稳定。

3.2优质护理措施

篇4

1统计学方法

本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t检验,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每个季度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评分,总分为100分;患儿出院时通过访谈方式了解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每季度统计护理出错率,以年度计算总的出错率。实验阶段患者护理评分、护理满意度、护理出错率均优于对照阶段,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3讨论

护理模式的转变使得护理已由原来单一生理护理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儿科护理风险较大,在护理过程中如果得不到患儿的配合,则可能导致医疗纠纷的发生。在儿科中容易出现各种护理纠纷,其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点:

(1)医院环境较差:儿科病房设置不合理,房间内空气混浊、人员混杂,加之患儿自身免疫力低,容易出现院内交叉感染,使患儿家长对护理结果不满,加之患儿对新环境不适应,因此容易出现抵触情绪而不配合治疗[3]。

篇5

小儿肺炎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呼吸道疾病,四季都易发作,冬春两季发生率比较高。小儿肺炎如果没有得到彻底的治疗,容易反复发作,以及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儿童的发育[1]。"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在全面实施基础护理的基础上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内涵,全方位提高护理服务的水平。优质护理包括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患者身体上的舒适,协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等,强调在医疗行为和思想观念上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处处替患者着想[2]。本文研究的是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中的应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11月~2014年01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216例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136例,女性80例,年龄为1~12岁,平均年龄为6.8岁;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合治疗组,两组各108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的护理,对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为:①提供舒适的环境。患儿所处环境的室温要保持在22~26℃的人体最适温度的范围中,环境湿度为55%~60%,窗帘、病床床上用品、墙面颜色等采用暖色调,以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②帮助指导患儿采用舒适的,动作要尽量轻柔,在此过程中可以主动和患儿沟通交流,或者给患儿提供图书或者采用听音乐的方式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③积极主动地和患儿家属沟通,注意在沟通交流过程中患儿家长的一些细微的情绪变化,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的问题要耐心地倾听并回答,安慰并解除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使得家长和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起充分的信任关系。④饮食护理。根据医嘱告知患者的饮食内容;主动帮助患者打饭,对于一些特殊的患者要做好饮食的指导、卫生、调配、温度等;密切观察患者进食后的反应。⑤排泄护理。对于失禁患者要及时更换衣物,保持患者的干净。⑥卧位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舒服的卧位,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活动的肢体功能的锻炼;对于小的患儿要加强安全措施,防止患儿跌倒或者坠床;根据患者的需要给予及时的翻身、协助排痰的动作。⑦舒适护理。注意保持病区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空气新鲜、病区安静;光线适宜,夜间要做到走路轻、说话轻、动作轻,以保证患者的睡眠良好。

1.3判断指标 采用本院自己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的方式对于所有患儿进行随访,一共216份,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病房环境、患儿舒适度、护理人员工作、患儿家长心理等内容的满意度,总分100分:其中总分 80分为非常满意;60 总分

2 结果

见表1。

根据表1可知,采用优质护理的治疗组患儿的满意度显著高于仅采用基础护理的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两组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优质护理包括满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证患者的安全,保证患者身体上的舒适,协助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况等,强调在医疗行为和思想观念上都要把患者放在首位,处处替患者着想,围绕患者的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经济、满意的医疗服务[3]。小儿肺炎重症时会出现心力衰竭、脓气胸、缺氧性脑病、呼吸衰竭、中毒性麻痹以及中毒性肠麻痹等并发症,还可以并发肺不张、肺大泡、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等症,即为一种常见病,也为一种危重症,因此家长等都会比较焦虑。优质护理服务则强调处处为患者着想,一切活动都把患者放在首位,围绕患者的需求制定个计划,提高服务质量。

本次结果显示,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为92.59%,治疗组换患儿的满意度为62.11%,对照组患儿的满意度明显低于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

综上所述,在儿科肺炎护理中采取优质护理能够让患儿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同时,感受到资质、体贴、周到的服务,可以大大提高患儿的生命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首先,简化出入院流程和护理文件书写等,节约了护士的时间,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与患者进行沟通,解决患者的问题及进行健康教育,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1]。其次,实施责任包干制,转变传统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功能制护理,实行了责任制整体护理,责任护士对自己负责的患者履行职责,从基础护理开始到各方面都保证患者的护理落实到位。每个护士对其所管理的患者实行连续、全程的护理,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与绩效挂钩,确保了护理质量。再次,改变护士排班,推行APN连续排班改变了以往传统排班方式,将护士意愿融入了APN班[2],加强了薄弱时段,即中午和夜班的力量,大大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

    1.2营造温馨的住院环境

    针对患儿的特点,根据儿童的行为与心理设置别具一格的住院环境,如在病区内设置一定的儿童活动室、在病房的墙壁上装饰可爱的贴图、病房内安装电视机播放动画片、儿科常见病健康宣教片、卡通贴贴画(奖励给患儿)、便民服务箱(一次性水杯、针线、笔、纸)生日贺卡等等,使得整个病区内充满温馨、洋溢着童趣,以此来消除患者内心的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病房内也尽量要减少白色物品的使用,减少患儿对于医院的恐惧。病区走廊上还应设置告示栏,病房卫生间做好防摔倒警示标识、建立危重病人护理标识、建立爱心联系卡(科室介绍、儿科各专家门诊坐诊时间、特长、电话、预约方式等),方便病人家属。

    1.3对学龄儿童实行人性化管理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切实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将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在了护理工作流程中,重视患者和家属的共同感受,解决学龄儿童在恢复期的学习和治疗。同时,我科还改进了护理服务,坚持随到随治疗原则,满足了患者的需求,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1.4加强专业培训、护理人员职业素质

    我科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让护理人员掌握的知识更加扎实和全面,护理人员在患儿住院期间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健康,进行入院、住院以及出院的健康及康复指导,其中应该包含了饮食起居指导、疾病护理指导、用药指导、心理护理以及康复指导等等。护理管理人员应注意病区走廊上的健康健康内容不断更新。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恪守职业道德。在日常的护理服务当中,护士应该尽量去满足患者的需求,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2结果

    本病房以优质护理为平台,强调以病人为中心,将优质护理贯穿于患儿住院始终。患儿在疾病的恢复过程中所受痛苦明显减少,患儿及其家属对于整个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大大提升,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也明显增多;不仅缓解了护理工作压力,而且全面提升了护理服务品质,实现医患双赢的良好局面,使医院发展空间得到了有效扩展。

篇7

本文主要对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64例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究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价值,相关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儿科于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肺炎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占有35例,女性有29例,年龄2个月~6岁,平均年龄在(3.21±1.32)岁。采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这64例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以优质护理干预:①优化护理制度。完善出入院流程,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训,提升其专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水平。制定责任包干制,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连续护理,并执行APN连续排班制度,提高夜班护理效率;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强化与患者及其家长的交流与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③环境护理:于病房墙壁上可张贴卡通图片,为患者准备相关生日贺卡或籍,经由电视播放动画片或健康宣传片,设置儿童活动室,消除患者负面情绪;④PDCA循环法。坚持以患者为本,改进护理服务,应用PDCA循环法,总结护理问题,确保护理服务质量;⑤健康教育指导。于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其家属强化健康宣教,包括疾病类型、诱因、治疗方法等;⑥出院指导。于出院时做好指导,基本内容涵盖疾病护理、用药、饮食、康复运动等。

1.3观察指标 ①临床护理效果判定标准:参照WHO制定的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或体征基本消失,病情稳定;有效:临床主要症状或体征明显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效: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②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评估患者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与不满意四个级别。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1.87%,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肺炎作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炎症,主要是指肺泡、终末气道、肺间质的炎症,多因病毒、细菌、寄生虫、真菌等致病微生物及吸入性异物、放射线等共同作用所致,临床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咳痰、胸痛等[1]。在临床上,抗感染治疗与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护理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多沟通,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同时还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专业素质锻炼,不断提升自身护理服务水平,从而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2-3]。经由强化护理人员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培训,全面贯彻落实责任包干制度,完善护士工作模式,指定专门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连续性护理,立足于患者心理、住院环境、健康教育、饮食、出院指导等方面,促使患者身心处于最佳舒适状态,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4]。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应用于儿科肺炎护理工作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完善护患关系,增强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白云静.优质护理在儿科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3(20):125.

[2]陈静.儿科肺炎患者临床护理探析[J].中外医疗,2013(32):134-136.

篇8

【摘 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于儿科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40 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每组各70 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了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1%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可提高儿科临床护理的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优质护理;儿科;护理满意度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提高,因而对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结果必然对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儿科护理中这一现象表现的更为明显,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更好的医疗环境中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我院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在儿科病房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4 年1 月至3 月间收治的儿科患儿140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患儿,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治疗组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比较护理效果。对照组中男43 例,女27 例;年龄1 个月~ 11 岁,平均年龄3.5 岁;病程5d 至2.5 个月。治疗组中男37 例,女33 例;年龄1.5 月~ 12岁,平均年龄3.6 岁;病程3d 至2 个月。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即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主要有遵循医嘱完成护理操作、观测生命体征,按时合理用药,细心照料患儿的饮食起居。

1.2.2 治疗组

不仅遵医嘱进行常规护理,还在护理过程中加入优质护理的方法。其内容如下:

(1)营造舒适温馨的住院环境:儿科病房的多数患儿年龄较小,心理脆弱,对于医院环境是恐惧和抵触的,因此为了是儿童能够更好的接受医院环境,医院环境应是温馨的、舒适的、符合儿童心理认知的,在儿童病房的设计中要根据实际条件最大化的接近居家氛围,努力营造儿童容易接受的就医环境。

(2)护理操作时的护理:在治疗过程中,很多护理操作是痛苦和有创的,如静脉穿刺、插胃管等,这些痛苦在成人是可以忍受的,而在儿童身上却是难以接受的,操作中的痛苦会让孩子哭闹、恐惧,从而抵触治疗和医院。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技术、积极优化护理操作,减轻患者的痛苦。另一方面要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和患儿取得有效的沟通,用儿童能听懂的方式告诉他治疗的时候可能有点痛,但是对于病情是有好处的,相对于疾病的痛苦治疗时小疼痛不算什么。

(3)沟通技巧的护理: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技术,还要懂得儿童的心理,有护理的耐心和爱心。儿科病房中多是年龄较低的患儿,护士的护理工作包含患儿的医学治疗、康复训练、饮食起居、心理护理等,护理人员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患儿及其家属的感觉和信任,因此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还要懂得良好的沟通技巧。护士在与患儿接触时要注意自己的仪容、态度,对待患儿家属要做到端庄、大方、礼貌,对待患儿要多拥抱、抚摸、夸奖和鼓励,有时间的时候多陪患儿玩游戏、讲故事,关心患儿的身体和心理状况,在仪表上要做到笑容甜美、眼神温柔,让患儿感受到温暖和真诚,从而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

1.3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其中包括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最满意护士来进行判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 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 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之间比较,见表1。

通过两组患儿临床护理的对比,治疗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儿科患儿机体防御力低,病情变化快,在治疗中存在的风险较大,作好细节护理,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优质护理是符合儿科疾病和护理特点的必然走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服务也要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向更高层次发展。儿科病房是医疗纠纷、护患矛盾较为突出的科室,优质护理服务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从就医环境、护理操作、沟通技巧、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努力提供满意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摘要】 目的 探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儿科护理服务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6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实验组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等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前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关键词】 优质护理;儿科;护理质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及医院的要求不仅仅是治愈疾病,更重要的是优质的护理服务。为了满足人们对护理质量提高的要求。因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1]。2010年卫生部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后,我院积极响应号召。2010年5月,儿科成为我院第一批启动的“示范工程”试点病房,儿科紧紧围绕“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把“为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作为我们的护理目标,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一种护理模式。儿科自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以来,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儿科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住院的600例患儿进行调查,男380例,女220例,年龄3~12岁,平均65岁,将600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0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按照卫生部2010年《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2]文件为标准,重新设计护理流程,进行护理流程再造[3],制订相关的护理计划,落实实施各项护理计划。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改变传统工作模式,采用弹性排班,推行APN排班,强化健康教育的落实,同时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4]。确保儿科患者得到全面、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儿的焦虑状态,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和两组护理质量及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比较。焦虑状态评价使用国际通用的焦虑自评量表。护士长组织护理质量考核小组(由护士长和责任护士组成)每个月对儿科的护理质量进行一次评价,满分为100分,评价内容包括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患儿及家属满意度,基础护理,治疗性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等,统计在此阶段发生的护理差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

21 两组护理质量和护理差错比较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和焦虑状态见表2。

实验组经过护士长等对护士工作的监督、检查,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差错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

优质护理服务是提高护理质量,患儿及家属满意度的重要理念,针对儿科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工作任务繁重琐碎等特点,应规范、完善护理工作流程,实施护理流程在造对儿科护理质量有以下影响。

31 提高护理质量,完善护理工作流程。①实施弹性排班,推行APN连续排班,护士长根据儿科特点,工作量大小,加强薄弱时段,即中午和夜班的力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调动了护士工作积极性。②改变传统的护士工作模式。一个护士分管5~7位患儿,对患儿实施生活护理,病情观察,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等全面、连续的护理服务。③简化护理文书书写,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护士加强巡视病房,与患儿及家属进行亲切交流、沟通,解决患儿实际问题,进行健康宣教,做到病房无响铃[5]。因此提高了护理质量,增加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④学龄儿童实行人性化管理,儿科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需求,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改进临床护理服务,将PDCA[2]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在护理工作流程中,重视患儿及家属的共同感受,解决学龄儿童在住院恢复期的学习和治疗。

32 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儿科患者多,工作任务重,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是小皇帝,家长比较娇惯,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比较任性,不听话,针对患儿的这些特点,我们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以宝宝、宝贝、好孩子等称呼孩子,以赞美、夸奖、肯定的方式肯定孩子,因此,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6]。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杨玲,王佩露门诊开展优质护理实践亲和服务的体会江苏医药,2011,37(14):17311732.

[2] 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21.

[3] 陈应辉,成沛玉流程再造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的效果评价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0):1617.

篇10

近年来,婴儿心理学与脑科学的不断深入研究与发展,使得婴儿早教活动有了心理与生理上的理论支持[1]。目前,我国的医务教育工作者对婴儿早教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通过早期教育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也日益受到重视。婴幼儿期的大脑尚未发育成熟,是可塑能力最强的时期,年龄越小,脑发育越快,若错过这一时期,新生儿的中枢神经系统难以逆转其受到的损伤,早期干预可以使高危新生儿避免潜在问题的发生。儿童的成长发育与早期教育现已受到家长与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使新生儿得到更好的生长发育机会,提高家长的护理满意度,本文对283例新生儿进行了护理观察,现将结果呈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28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将154例家属选择参与智护训练的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其中男86例,女68例,年龄3~5 d,平均年龄(3.9±0.3)d;其余129例未参与智护训练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其中男74例,女55例,年龄3~5 d,平均年龄(3.8±0.2)d。妊娠及分娩期间无疾病发生,新生儿父母神经系统均无异常,不存在精神病史。两组新生儿在年龄、性别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存在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新生儿接受传统的封闭式护理。

1.2.2观察组 新生儿接受智护训练,并邀请家长一同参与,具体内容如下。先由科室指派一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系统的学习智护训练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内容,再由其对科室内其他护理人员进行授课讲解,并在现场做模拟演示。此外,由护理人员向家长介绍婴幼儿时期的智护训练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并鼓励家长一同参与。智护训练开始前准备红色海绵球及新生儿沙锤作为辅助工具。智护训练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智力训练与体格训练,具体内容如下:

1.2.2.1智力训练[2] ①视觉训练:当新生儿处于安静状态时,护理人员将其抱起,并将红色的海棉球吸放置于距新生儿眼睛20 cm处,用来吸引其注意力,同时观察新生儿反应,若其有打喷嚏、打哈欠现象,或是出现其他疲劳症状时需及时停止训练。②听觉训练:为新生儿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使用新生儿沙锤分别在其两侧耳旁20 cm的位置轻轻晃动,两耳交替进行,通过发出的声音吸引新生儿转头,摇动声音不可过大,且将每侧耳旁摇动时间控制在30 s内,防止其形成习惯,对声音不再给出反应,训练时长1~2 min/次。③视听结合训练:护理人员站立于距离新生儿20 cm处,用温柔亲切的声音和丰富的表情呼唤新生儿,同时自中线起缓慢向左右两侧移动头部,以吸引其追视。训练时间为1~2 min/次,并密切关注新生儿状态,如其表现出疲劳现象要立即停止。

1.2.2.2体格训练 包括全身按摩;肢体被动运动;俯卧抬头训练等。

新生儿出院后的第7 d和第20 d,科室指派1名护士对产妇予以电话回访,了解其对新生儿智护训练的操作情况,并耐心解答其疑问。

1.3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进行统计学方面的分析,所有组间数据应用χ2检验,相关数据以(x±s)表示。P

2 结果

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70%,明显较对照组(92.25%)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智护训练有助于新生儿在智力与体格方面的发展,可作为早期教育活动促进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婴幼儿时期是大脑发育最旺盛的时期,具有极高的可塑性,新生儿在这一时期接受适当的注意力和肢体活动训练,可对其大脑中枢神经产生一定的刺激,激发其潜在能力,有助于增强新生儿对外界的认知能力[3]。

由于新生儿尚不能接受过于强烈的外界刺激,所以护理人员要密切关注新生儿在智护训练中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4-5]:①在对新生儿开展视觉训练时,若其出现哭闹、打喷嚏或打哈欠现象时需停止训练;②在对新生儿进行听觉训练时,注意不要在其单侧耳旁摇晃沙锤时间过长,声音不宜过大,避免新生儿形成习惯后对训练不再做出反应;③在对新生儿进行视听结合训练时,要注意面部表情丰富,以吸引其注意,但要控制好训练时间,以免使其失去新鲜感而不做出反应;④在对新生儿按摩时,要在其身下垫好毛毯,提高攵的舒适度,并将活动室的温、湿度调节到适宜范围,护理人员在按摩前要将双手涂上润肤油,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对婴儿皮肤造成伤害,此外,若婴儿吃奶不可马上按摩,至少要间隔1 h。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8.70%,对照组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2.2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传统的健康教育通常难以达到满意效果,而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了智护训练,有助于新生儿家属增长育儿知识,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此外,也有助于儿科护士丰富其专业知识,实现其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党晓丽.智护训练在儿童生长发育中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6(05):104.

[2]林爱兰,傅彩凤,骆冬梅.智护训练对婴儿智能发育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5,28(01):148-149.

篇11

患者入院当中出现新的感染或离院后不长时间内出现的感染,称为医院感染,患者入院以前早就存在或入院时处于潜伏期的感染不属于此列。医院感染是衡量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准[1]。本文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医院感染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3例。观察组男31例,女22例,年龄4个月~11岁,平均年龄(5.7±0.2)岁;对照组男24例,女29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年龄(6.1±0.9)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1.2.1对照组患儿入院后,根据医嘱实施分级护理,并耐心做好三测工作。开展卫生安全宣传,向家属或稍大患儿介绍病区规章制度,病房需保持通风,以保证空气新鲜,室内需打扫干净,保持整洁,在呼吸病流行季节,需每天对空气进行消毒。每天3次测量新入院患儿的脉搏、体温与呼吸,针对3岁以内患儿,根据情况免于测量呼吸与脉搏。患儿体温在37.5℃之上,每天需要测量5次体温;患儿体温在39℃之上,每3h需要测量1次体温。等到体温恢复至正常3d之后,每天测量体温1~2次。严格执行消毒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加强巡视,与患者多交流,了解患者生活与饮食习惯,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1.2.2观察组1.2.2.1转变护理理念增强护理人员服务意识,推进护理工作思路、模式与方法的创新,把功能制护理转变为责任制护理,从患者入院到离院,执行全程护理与治疗模式。包括办理病人入院手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进行护理治疗、检查与指导,执行消毒措施,办理离院手续,离院后继续进行健康宣传教育与指导等。在执行护理当中及时发现传染源,减少传播途径数量,隔离易感人群。1.2.2.2加强常规护理依据儿科状况,细化基础护理标准与方法,除严密监测患儿各项指标外,要对以下几方面的护理进行细化:口腔护理、高危皮肤护理、引流管护理、会阴护理、留置尿管等,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1.2.2.3提升护理人员沟通技巧,实施人性化服务大多儿科类病症都有发病突然、变化快的特点;患儿由于年龄小,恐惧医院与医务人员,很难配合治疗;患儿家属大多缺少耐心,且担心焦虑。如此以来,护患交流不顺畅,导致患儿与家属不能足够信任护理人员,易出现医疗纠纷问题。因此,儿科护理人员有必要保持与患儿及家属的顺畅沟通,了解患儿心理状况,使用轻柔口吻鼓励患儿。另外,需要适时把治疗方案、医院感染途径与预防手段告知家属。儿科患者多、病种多样,所以需要嘱咐患儿及家属主动降低探视人员数量,提醒患儿与家属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2]。1.2.2.4强化护理知识与技巧安排护理人员学习各类医院感染法律法规,提升消毒隔离意识,增强护理人员专业知作者简介:王晓燕,女,本科,主管护师。识技能。根据消毒隔离规定,定期对儿科病房空气、室内物品进行检测,用紫外线进行消毒。查房、处理与诊断治疗当中,务必洗干净手,防止细菌通过不同环节进行传播。1.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医院感染情况比较:对照组儿科医院感染率为15.1%,观察组医院感染率为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3.1儿科医院感染相关研究显示,导致医院感染高发的科室之一就是儿科发生因素。儿科的患儿较多,管理难度大,对患儿进行护理时,病症不同的患儿呆在同一科室内,极易诱发交叉感染,从而引起医院感染。另外,患儿家属未能较好掌握相关知识,探视人员过多,感染路径扩大,整个儿科室内环境状况下降,增加了医院感染发生概率。一般来说,儿科患儿抵抗力都不强,易患消化道与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通常都带有传染特性,所以也就增加了医院感染概率[3]。3.2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是优质护理的护理宗旨,为在执行基础护理与提供专业技术服务的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开展个体化护理服务。优质护理除了对患者执行生理护理,还需关注患者心理变化,所以,要想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就要提高护理人员沟通技能与专业修养。优质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对患者生活进行护理,观察患者病情,进行药物治疗护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教[4]。3.3优质护理可以有效减少儿科医院感染优质护理强调以患儿为中心,根据患儿与家属的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护理。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患儿与家属更多掌握医院感染相关知识,让交换玩具、互相串门、随地大小便等所引起的医院感染率得以下降。管理好周围环境,适时对病房空气进行监测,有效管理室内空气,定期用紫外线对室内进行消毒,从而减少传播途径。针对容易感染的患儿,执行专门性隔离护理,从而减少传播途径,提高护理成效[5]。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可以增强护理人员重视医院感染的意识,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工作,对病房内设备与抗菌药物实施严格控制,以降低儿科医院感染率,从而较好地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缪大宏,张小鸥,全和和.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护士进修杂志,2013,9(21):2011-2013.

[2]袁春艳.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23(1):248-249.

[3]马福霞.优质护理措施对降低儿科院内感染的效果评价[J/CD].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6(10):1871-1872.

篇12

结果:护士的沟通技巧对患儿家属满意度影响差异度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儿科优质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有效减轻了患儿痛苦,增加了患儿舒适度和配合度,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有效实践了优质护理服务。

关键词:儿科 优质护理 沟通技巧 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322-01

2011年11月我科结合儿科的特点,开展了优质护理服务。从改善就医环境,改善服务态度,切实加强基础护理,提高护理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儿科收治的患儿年龄小、自主意识差、疾病可变性大,护理操作琐碎、家属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较高,易发生医疗纠纷。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又要顾及家属的情感要求,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应用沟通技巧与患儿及家属有效沟通在儿科优质护理中极为重要。

1 优质护理与沟通

1.1 优质护理服务。是指以病人为中心,务实基础护理,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1.2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传递的过程,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是构成人际关系的基础。沟通是儿科护理中的重要技能,通过沟通不仅能完成有效的护理评估,而且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1]。

2 沟通问题

2.1 与患儿沟通的特点。

2.1.1 语言表达能力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语言表达能力不同。年龄越小,词汇量越少,表达能力越差。婴儿只能用不同音调、响度的哭声来表达自己的需要。幼儿吐字不清、用词不准确,不仅自己表达不清,也使对方难以理解。

2.1.2 缺乏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儿对事物的认识逐渐从直觉活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对自己及周围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和估计,容易影响沟通的进展与效果。

2.1.3 模仿能力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随着小儿智能发育逐渐完善,他们喜欢模仿成人的一言一行。

2.2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特点。

2.2.1 焦虑和紧张。因小儿患病,家长常有内疚、焦虑的心理。入院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环境的陌生感引起的紧张和焦虑[2]。家长反复询问病情,担心预后、住院产生的经济负担;盼望医生护士能“药到病除”、“一针见血”,当现实与盼望不能统一时,则会产生焦虑和不满情绪。这些情绪也可引起患儿的不安。

2.2.2 怀疑和不信任。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对医务人员由于性别、年龄、言语、动作、着装等外在表现,引起对对医务人员技术水平的不信任,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回答。

2.2.3 缺乏安全感。关注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尤其是危重患儿的家长,表现为担心、悲观、要求转院;由于心疼孩子,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检查产生恐惧,表现为不敢看或不给注射、检查。

2.2.4 依赖感。家长认为患儿住院了,对自己缺乏信心,生怕自己的动作会伤及孩子。其日常生活上的照顾也依赖护理人员。

3 沟通技巧的对策

3.1 与患儿沟通的技巧。

3.1.1 交谈技巧。初次接触患儿及家长主动自我介绍,亲切询问患儿的乳名、年龄、幼儿园、住址等患儿熟悉的生活与事情。同时鼓励患儿做自我介绍或提出问题,避免只面向家长询问,而形成替代沟通的局面。使用其能理解的言语,如:“我来听听你的胸部,需要解开衣服,要我帮忙吗?”,而不是“我来查体,你要不要解开衣服”。

3.1.2 非语言沟通技巧。亲切和蔼的情感表达,如微笑,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虽然它是无声的,但却是最能沁入人内心的东西。护理人员合理掌握应用微笑服务,把微笑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3]。不论是患儿刚入院还是出院做宣教时,或是在做各种诊疗操作时,护士恰当的微笑能使患儿及家长觉得被尊重,感到温暖,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对婴幼儿来说,抚摸与目光接触等非语言流高度敏感。护士利用怀抱、抚摸向患儿传递“爱”的信息;谈话时与其保持同一水平,并目光接触,适当应用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身体倾向前)更有利于情感交流。

3.2 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3.2.1 鼓励交谈。在儿科护理中,就是以满足患儿各种需要为目的而开展优质护理的。由于患儿语言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有限,对家长的沟通变得尤为重要。针对焦虑、紧张心理,护士可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和病区设施,患儿的主管医生、主管护士,如需要帮助时可以找谁。主管护士与家长的交谈最好以询问普遍性的问题开始,如:“孩子现在怎么样?”,让家长在轻松的气氛下谈各方面的内容,护士因此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实践优质护理。

3.2.2 观察技巧。观察包括看和解释。患儿家长不能或不愿意语言交流时,观察可作为信息的主要来源。如焦虑和紧张、怀疑和不信任、缺乏安全感,都可以通过观察来发现,并针对性的进行解释,表明护理人员对家长真诚的关心和感兴趣。

3.2.3 恰当的沉默。温暖、关切的态度,恰当的沉默同样会给家长非常舒适的感觉。既可以给家长长时间考虑他的想法,也可以让家长感受到护士在用心听,建立良好信任关系。

3.2.4 对家长依赖的对策。利用家长对护士的依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但不是将家长原本能够进行的对患儿日常护理工作全部交给护士来做,而是帮助家长独立进行日常护理。

3.2.5 换位思考。感受他人所想,尽量以对方的眼光看待整个过程。避免阻碍沟通的因素产生,如要有良好的形象,会讲方言,对自身操作水平自信,主动将检查的步骤和方法告诉家长,注意信息适量,随时澄清谈话内容。

4 讨论

通过对患儿和家长的有效沟通,解决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疑问,能够主动地配合治疗和护理;并影响了患儿的心理,使患儿易于接受护士的护理,愿与护士进行交流,使护理计划得以顺利实施,有效减轻了患儿痛苦,增强了护患关系,提高了家长的满意度,有效实践了优质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篇13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2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38-01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服务的质量追求也提升了一个层次,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医院也在不断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从而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1]。我院为了研究在儿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选取儿科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按照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其中60例患儿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并与采用常规护理服务的患儿相比较,获得非常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儿科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患儿,按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36例,年龄1.5-6岁,平均年龄(3.8±1.2)岁;观察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1.3-6岁,平均年龄(3.9±1.3)岁。两组患者均符合疾病纳入标准,各临床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组间比较。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患儿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即把儿科病区分为2大组,由一个护理组长管理,下面再设小组长,之后设管床护士,建立一个三级护理模式,即护理组长、高级责任护士和初级管床护士。每位管床护士分别管理4-6张床。再向每一小组分配专门的专科护理任务,并且对儿科内每位护士多次培训优质护理服务的相关知识,以提高护士的护理理念。做好关于各种护理活动的规划,划分好每一小组的职责以及不断创新的护理活动。参考卫生部的相关文件,在相互比较下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整改,将各项计划充分落实。在细分情况下,也要保证患儿可以得到高效、优质、全面的护理服务。采用APN倒班的上班方法,即A班为7:45-16:00,P班为16:00-22:00,N班为22:00-8:30。交接时间为早上8:00、下午15:30、晚上2l:30,以保证在任何时间段都有足够的人员进行有效、及时的治疗和护理。

1.3 观察指标 采用我院制定的满意程度调查表对入院迎接、响铃应答、巡视病房、按时治疗、宣传疾病先关知识等方面进行相关调查,每项分数为20分,满分100分。同时观察两组患者的点名表扬人数、护理投诉次数以及护理总满意度评分。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χ±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的入院迎接、响铃应答、巡视病房、按时治疗、宣传疾病相关知识等方面的分数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点名表扬人数、总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投诉次数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在优质护理中采用了责任制,患者在入院接待和病情评估中提供了指导,增强了患者及其家属与管床护士的沟通关系,减轻了家属的不良情绪,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同时也减少了护理投诉次数。改善护理工作在查房中得到了有效的实施,经过医生或护士查房后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掌握得更加清楚,能够为患者和家属及时提供需求和指导,掌握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完善治疗方案,抓住护理要点,进行针对性的护理服务,同时将查房时间改为交班前的15min,使患者可以及时得到的有效治疗[2]。在实施优质管理以后,护理人员提高了整体护理理念和护理工作能力,耐心听取患者及其家属的意见并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同时在操作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方面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也提高了护理质量[3]。总之,在医院内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护理管理工作能力,减少医疗纠纷,促进护患、医护之间的良好关系,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