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0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影像医学要求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68-03
中医药现代化和就业市场迫切需要一批新型中药人才,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和行业培养合格的中药人才,中药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会在中药企业、医院药房、药事管理部门就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普遍存在行业适应期较长、创新能力及事业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中药药剂学是中药专业的主干课程。中药药剂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应用性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我国中药行业的现状、技术水平与发展趋势,同时与中药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生产的环保性和经济性等密切相关。因此,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质量无疑对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其教学质量的好坏与学生毕业后从事药学工作的能力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
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制剂行业发展需要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高校中药药剂学的教学水平亟待提高,而教学模式及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的突破点之一。目前,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中药药剂学》内容多且繁杂,利用现有的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授知识为主,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对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及创新性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出现对知识容易遗忘、学习能力不强等问题。为加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牢固掌握中药药剂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出具有创新性的现代药学人才,急需对中药药剂学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而改革的关键是构建大学教育与行业需求相衔接的教学模式,整合教育与行业的分离,使大学的人才培养方式适应社会的需求,通过学科知识向岗位素养、实践知识的过渡,实现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鉴于此,我们以行业需求为指导理念,提出“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的五步式教学模式,并将其应用于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沟通协作的综合能力,以满足行业的对人才的需求。
一 “五步式”教学模式的概述
“五步式”教学模式是在现代企业希望学生提高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岗位实践操作、沟通协作等能力的背景下提出的一种以适应行业需求为核心教学理念和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分为“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五个步骤。在实施的过程中,采用情景案例教学法、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 on Web,WPBL)等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及自学能力;采用W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在不断解决疑难问题的情景中掌握知识与技能;通过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教学法(Peer-Led Team Learning,PLTL)、Seminar教学法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形成
――――――――――――――――――――――――
* 北京中医药大学协同创新建设计划(编号:2013-XTCX-03)、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药剂学优秀教学团队研究成果(编号:XJTD1401-1402-5),通讯作者:倪健
性评价等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肯定、补充和反馈,强化教学的重点内容;通过探究式教学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并提高其学习及实践能力。
二 “五步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五步式”教学模式针对中药药剂学内容多且繁杂的现象,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五步式”教学过程中,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其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结合讲授课程内容与特点,以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为主,合理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与技能;二是在多元化教学方法综合使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重点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自己能够不断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充分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真正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三 “五步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的优势
与其他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相比,实施以行业需求为指导理念的“五步式”教学模式的目的是为了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思维定式,将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转换成为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形式,让学生学会探究、学会交流、学会合作,真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批自主性强、竞争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中药行业优秀毕业生。
四 “五步式”教学模式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实施
五步式教学教学模式将课堂划分为“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五个环节,并采用同伴主导的小组学习教学法、网络环境下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情景案例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元化互动的教学方法融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第一,引趣导思。指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情感与专业兴趣。采用情景案例教学等播放视频展示真实的情境,应用动画、绘图、计算机模拟等手段讲述制剂制备等动态内容给学生更直观的感受,比如在中药提取纯化章节学习过程中,将药厂制药提取过程以视频的方式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采用WPBL教学法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学习状态,用中药药剂学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容趣味性、应用性于一体,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如举例日常生活中大家熟悉的各种片剂,激发学生对片剂学习的兴趣。
第二,设疑导学。指以前述的情境授课为基础,设置具有针对性、趣味性和探究性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通过WPBL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带着具体的任务和问题,比如以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为引子,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学习的目标要求,有目的地进入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中药药剂学的认知能力,并更好地理解、掌握所学的知识。
第三,自主探究。自主探究是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享有的资源挖掘所有潜能。通过以PLTL教学法、Seminar 教学法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解答中药药剂学相关问题从而拓宽构建知识体系,锻炼胆量,学习语言表达运用知识以及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评价反馈。评价反馈是指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与矫正。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及之后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评价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对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态度、认知与技能进行充分的肯定、必要的补充和错误的矫正,强化教学的重点内容。
第五,归纳提升。是指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习及实践能力。最后通过师生共同的归纳总结,使学生抓住教学的主干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结构,并适时提出更高层次的任务与问题。运用探究式教学法,围绕药剂内容,创设问题,由学生协作处理,使其可在问题解答的整个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的掌握及技能的训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 总结
利用传统的中药药剂学教学方法很难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高效的教学目的;为完成中药药剂学繁杂冗长的教学内容,教师容易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在,在中药药剂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引进以中药行业需求为导向和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理念的“五步式”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趣导思设疑导学自主探究评价反馈归纳提升”五个步骤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处于活跃的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五步式”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社会
所需要的各种技能,以满足行业对学生的岗位需求。
参考文献
[1]王英姿、倪健、任天池.中药药剂学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J].中医教育,2006(6):45~47
[2]王英姿、杜守颖、王瑰月.PBL教学模式在专升本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1(14):56~57
[3]马龙海、范忠宝.以行业需求为导向 构建CPE人才培养课程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9):33~35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2.182
慢性肾小球肾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症, 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长期持续性血尿、水肿、蛋白尿、高血压为特征,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肾衰竭[1]。本文旨在分析时间医学中的时辰给药法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特收集本院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7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与对照组(40例), 试验组男17例, 女13例, 年龄18~74岁, 平均年龄(43.35±14.28)岁, 病程1~11年, 平均病程(6.24±1.28)年;对照组男22例, 女18例, 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6.56±1.34)岁, 病程1~12年, 平均病程(6.45±1.3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辨证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 其中, 脾肾阳虚证的患者按照健脾补肾、益气活血的原则, 处方药物包括:黄芪、泽泻、当归、仙茅、山药、仙灵脾、白术、丹参、杜仲等。肝肾阴虚证的患者按照益气养阴、 滋补肝肾的原则入手, 处方药物主要包括:菟丝子、黄芪、金樱子、党参、丹参、山茱萸、枸杞、女贞子等。以上药物用法水煎2次, 共取汁500 ml, 100~150 ml/次, 3次/d, 持续治疗3个月;其中,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时间给予治疗, 试验组患者在每日6:00、16:00及夜半临睡前用药。
1. 3 效果判定标准[2] 完全愈合:患者的长期持续性血尿、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体征和症状消失, 肾功能和尿沉渣正常;基本愈合:患者的长期持续性血尿、水肿、蛋白尿、高血压等体征和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并未完全消失, 肾功能和尿沉渣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无以上改善者。总有效率=(完全愈合+基本愈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 试验组中15例完全愈合, 12例基本愈合, 3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90.0%, 对照组中14例完全愈合, 13例基本愈合, 13例无效, 总有效率为67.5%, 试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 P
3 讨论
中医将肾小球肾炎纳入“风水、腰痛、水肿、虚劳”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 肾阳、肾气不足, 并逐步累及到肺、肝、脾、心等多个脏器。因此在治疗上应重点考虑补益肾气, 温补肾阳。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皮质激素有近似昼夜节律, 在清晨的时候达到高峰期, 并在睡醒之后逐步降低, 一直到半夜为最低, 然后逐步升高;内源性激素分泌系统对反馈性抑制的敏感性是在夜晚最高, 在清晨最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皮质激素最好在早上使用, 可有效提高药物的生理峰值, 并能够降低对内分泌机制的反馈抑制。18:00左右是肾功能最旺盛时, 主要是由于十二经气血流注配合十二时辰的气血灌注肾经的时间是该段时间, 在这个时间给药对于提高药物效果具有较强的作用。中医辨证治疗肾小球肾炎具有较好的效果, 时辰给药的护理方法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效果具有有益的影响。
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贾冬梅[3]表明, 肾病患者在冬季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主要是由于肾对应于冬季, 在冬至以后人体阳气慢慢的会升高, 而阴气则会慢慢的降低, 给药患者温补和治疗能够乘此时阳气上升之势迅速提高温补的效果。我国传统医学著作《灵枢・一日分为四时》中便提出, 夜半也是阴气减弱, 阳气增强的时段, 因此本文选取该时间段为第3次用药时间。中医治疗肾病历时悠久, 而在中医治疗中, 中医时间治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时辰给药的应用能显著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刘变玲[4]通过对8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分析, 两组患者均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 给予其中的40例患者实施常规时间给药方法, 对另外40例患者采用时辰给药法治疗。研究结果显示, 常规组的显效率仅为27.5%, 总有效率为72.5%, 采用时辰给药法治疗组显效率达40.0%, 总有效率为95.0%。同时, 时辰给药法治疗组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常规组(P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采用时辰给药法治疗的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0%, 而采用常规时间给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5%,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 时间医学中的时辰给药法能有效提高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效果, 临床可积极应用。
参考文献
[1] 顾林.化瘀益肾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云南中医学院, 2013.
[2] 林菁.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五脏相关性研究.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
[3] 贾冬梅.基于数据挖掘方法的聂莉芳教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经验研究.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4-02
“十七大”医改方案推出后,全面医保成为是国内卫生医疗系统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工作目标。随着覆盖人群不断扩大,政府支出增加,药品的市场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也会进一步扩大。比起其他专业,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率高是医药院校的普遍现象,但是毕业生从事的大多是低水平、低层次的一般销售,而且“就业易,发展难”。企业需要的能从事市场策划、市场管理以及具有市场洞察力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中高端营销人才还是十分稀缺的[1]。高校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剪刀差”,就业质量是目前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就业最主要的矛盾[2]。
随着竞争的不断加剧,医药市场对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也与医药院校不断调整的培养目标是吻合的。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从事市场营销及相关管理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专业涉及医学、药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要求学生熟悉医药卫生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营销创新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独立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能够适应市场营销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需要。医药市场的发展态势和市场营销专业内在的学科发展特性,要求对医药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质量提升做进一步思考。
笔者分别对潍坊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泰山医学院三所医药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生进行访谈,结果发现从就业需求角度来看,影响教学质量最突出的因素为师资、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
1 教师授课要实现与企业营销实践活动的有效对接
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和指导者,医药类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师不但需要完整前沿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楚了解医药市场现状,对市场现在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深入思考。
目前医药类高校的市场营销专业师资主要是来自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本科生,与企业缺乏必要的交流与沟通,对教学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有市场实践经验的双素质人才在教学中一般以外聘的形式出现,但其本职工作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的精力和时间比较少,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只能是杯水车薪。究其原因,这类人才是社会的稀缺资源,市场工作所给予的高薪、职业生涯前景和工作环境是医药类本科院校难以比拟的;另有一小部分师资由市场营销人员转型而来,但往往缺乏系统的专业知识,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企业营销管理的现状及运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的把握也不再精准。
医药市场营销专业学科交叉性强,应用性强,师资要求必然高。目前专业教师最欠缺的,是理论指导实践后,实践对理论知识的进一步丰富。专业教师如果同时具备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素质,座谈中所反映的课程设计滞后、课堂形式单一乏味、教学内容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都可以在教师备课过程中的课堂设计环节得到相应解决。
提升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有三项具体措施。1)学校用专业教师挂职锻炼、跟班式学习等方式联合企业,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实现校企合作是解决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复合型师资问题至关重要的途径。一方面,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直接深入市场,参与产品市场运作,了解消费者特征,掌握医药市场实际状况,专业理论得到实践的验证与丰富;另一方面,企业可以借助高校师资,进行有针对性的员工培训,提升职工素质。医药企业和学校甚至可以在营销活动设计和科研创新中实现共赢。2)改革学校的人才评价体系、职称晋升制度、福利待遇等,吸引既有丰富实践背景又有深厚理论积淀的营销人才向高校流动。3)学校与培训公司联合,实现师资共享。另外,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以及各种教学媒介,如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某一专题的讲解视频、各种媒体教学包等。
2 营销实践教育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平台
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是实践教学和训练。合格的市场营销人才培养必须搭建实践平台,让学生了解医药市场营销的实际操作流程,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3]。在访谈过程中发现,三所学校都在一定程度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这将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加强营销实践教育工作,可以从课堂实践设计、课余实践调查、模拟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4个方面入手。
2.1 课堂实践设计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性、应用性强,在课堂教学中建议尽量设计案例教学、专题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了解市场实际,培养其创新思维。在案例教学中,要紧扣市场实际,对所用案例谨慎甄选。小案例可以给学生以指导,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某一环节或某一层次的认识;大案例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专题研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行业现状,科学遴选和设计选题,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如何掌握和获取知识,锻炼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2.2 课余实践调查
市场调查是整个市场营销活动的起点,是企业市场营销决策科学化的前提。调查能力是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面。建议教师课余准备调查专题,带领学生深入市场开展调查并对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做好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使学生专业知识和思想更加牢固。同时,调查得出的结论可以帮助医药企业了解消费者特性和偏好,指导市场营销活动。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也是提升学生实践调查能力,加深学生学科思考的有效方式。
2.3 模拟实验室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室的建立和使用有利于学生体会和理解营销活动的整个流程,把握和体会营销过程中的各环节。实验软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通用性,能较好地弥补案例教学中动态决策能力培养的不足。利用市场营销学、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等教学软件,模拟医药市场情境,提升学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现实企业经营活动中各种复杂问题的素质,减少学生在工作中的适应期。建议在教师的引导和控制下,开展模拟实验室中角色模拟的实战演练。实验前阶段可以训练学生收集信息、分析数据的能力,实验过程会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专业素质。实验演练还可以作为教学效果的反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设计。不单是市场部、企划部、综合办公室、接待室等各个部门的角色模拟,模拟药房、药品陈列室等形式的模拟教学也是实验室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
2.4 实习基地
就医药类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实习是教学过程的必要环节,医药企业对市场营销人才普遍要求马上适应工作及有相关工作经验。医药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实践性很强,实习基地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支撑点,无论是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还是学生的实践能力,都是一个强有力的推动[4]。实习进行的是真实市场环境中的综合性教育与训练,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的作用是教师教学和模拟实验室无法比拟的。在访谈中也发现,三所医药类院校都非常重视市场营销学生的实习,实习基地模式作为一种创新性模式在各个高校也得到普遍接受。但实际运作中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由于商业秘密问题的存在,比较多的学生反映在医药企业对核心事务无法接触。在这个问题上,建议学校在实习期间选择固定的实习基地,与医药企业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或者联系有招聘意向的企业,在对学生加强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学生与医药企业签订协议,明确双方义务、权益、责任,使学生真正深入市场营销工作中。依托学校专业,开办特色企业也是拓宽加深学生实习渠道的方式,如山东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厂。
3 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才能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考核方式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目前,面对医药市场发展和学生就业现状,三所医药类院校的大多数课程都设置了实践成绩的计分部分,但仍以期末闭卷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实践成绩所占比例不高,基本都在30%以下,以20%居多。这种成绩计算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轻视,影响了教学效果。学校应改革创新本专业考核方式,在强调主干课程理论知识重要性的前提下,提高实践教学成绩比重。鼓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性质选择考核方式,如果学科特性允许,实践环节设计科学合理,甚至可以直接以本次实践活动的成绩作为某一课程的最终成绩。
参考文献
[1]文卫.基于就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创新设计探索[J].教育科学,2010(11):129-131.
伴随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的逐步实现,医学影像学技术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对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医学影像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应突出“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的目标,为医学影像学学科培养高素质的适应数字化时代的专业人才。因此,如何尽快适应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学技术教学,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
1 突出影像学技术专业学科特点
医学影像学具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是物理学、工程学、医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结果,是理、工、医结合的产物。医学影像学技术的核心是为临床提供含有最大信息量的图像,协助临床医生对疾病做出正确的诊断[1]。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精通专业知识,保证医疗设备正常运转,全面发挥设备的功能。
对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来说,影像学技术是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教学大纲要求占一定比例,这体现了医学影像学多学科交叉和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诊断课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并对后期的临床实习有直接的影响。
2 影像学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存在主要问题为教材滞后、内容陈旧,临床上普遍应用的新技术教材未涉及,淘汰和没有使用价值的技术教材未删减。从教材内容看,仍以介绍常规X线摄影和中小型X线设备为主,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所占比例很少,很难适应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要求,教学效率很难提高。
教学手段单一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影像学技术教师多为兼职,大多缺乏教学经验和基本素质,而且很多教学医院中,掌握先进影像设备和技术的专业教师为数不多,这就影响了影像学技术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 教学思路
3.1 专业课内容的扩充与删减
医学影像学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学时应充分利用模型、挂图、幻灯等教具,并结合多媒体教学,使学生通过感性认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记忆教学过程中应强调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与有关学科的联系,如工程学、解剖学、诊断学等,但要尽量减少重复。课堂讲授把教材内容分为详细讲解、重点讲解和一般介绍3部分,实验和见习课要紧跟课堂进度,要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使其真正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给学生讲解分析图像、评价图像的顺序和方法。针对上节课讲授的内容,准备几份典型照片,利用课堂前几分钟,让学生独立阅片、分析讲解,老师进行总结。学生会进一步掌握所学知识,很快进入角色,求知欲望增强。接下来的课堂效果会非常好,学生收获会更大。这就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综合判断能力,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该学科的严肃性、科学性和实践性很强,培养其认真、踏实、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方法。 转贴于
随着专业技术的进展,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进一步补充和完善。如多媒体软件的开发,为医学影像学技术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由于专业特点的需要,教学计划中需增加断层面的解剖、X线解剖等内容。
如今计算机在医学影像学领域广泛应用,各类高新技术产品不断更新,特别是医学影像学技术数字化进程迅速,教材严重滞后,这就要求我们专业人员有前瞻性,知识面要宽,制定教学计划时有一定的超前意识[2]。教学过程中随时增加一些相关的新技术内容,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尽快接受新技术,适应影像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高新技术在影像学技术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医学影像学技术进入高速发展的时期,由普通X线摄影技术逐步进入影像学数字化时代,如CT、MR、CR、DR、PACS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原有的工作流程和格局。有些技术已失去了使用价值,如荧光摄影、体层摄影、记波摄影、气管造影、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等,在教学中将这些知识只作为一般性了解即可。
3.2 强化“三基”训练,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需要有扎实的理工基础和广泛的医学基础。按大纲要求,加强“三基”训练,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加大见习课的比重,毕业实习也应兼顾临床医学和专业课的比例,通过内、外、妇、儿等科室的临床实习,丰富学生的临床医学知识,提高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为今后结合病史、症状、实验室检查等做出正确的影像学诊断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专业课的实习,一方面要熟练操作使用现代化影像学设备,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能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为将来踏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医德医风的培养,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求实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3 应用多元化教学手段
影像学技术教学学时少、内容多,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难题。怎样在有效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是影像学技术界思考的问题。以往的教学多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指导、学生看的模式,这样教出的学生理论课考分可能比较高,但实际操作和图像分析成绩不理想,尤其是进入临床后,学生在较长时间内不能独立操作设备和分析评价照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3]。为改变这种状况,应从多方面努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挂图等,结合理论讲解,并通过见习、阅片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记忆。
采取诱导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老师讲、学生想,不时向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和学生共同讨论和解决问题,从而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发挥其主动性,使课堂变得轻松活泼,所讲内容易被接受。
充分利用图片教学。医学影像学技术离不开图片,但真实图像又比较复杂,初学者较难理解,因此可以利用具有简洁清晰特点的简图,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此基础上,再对实际照片或多媒体进行分析,教学效果会很好。
医学影像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学诊断水平的提高,特别在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时代的今天,如何发挥设备的最大功能,发挥最大效益,医学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是非常关键的。通过以上教学方法改进与实施,收到明显教学效果,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总之,数字化时代的影像学技术教学对我们是一项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的内容,使其更适应时代的要求,比如增加数字化成像技术、影像学存储与传输技术以及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相关技术的教学课时比例,增加见习、实习教学的课时数量,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出适应医学影像学学数字化时代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R-4
超声影像学是一门以影像为主的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学科,是介于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是使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同时,提高对超声影像图像的独立分析与判断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胜任超声临床诊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近二十年来,随着科技发展日迅猛,新技术层出不穷,超声影像学成为临床医学中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在临床工作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已不能满足目前教学的需要。因此,如何高质量地完成现代超声影像学的教学,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一、超声影像学的特征
1.超声影像学发展日趋强劲,使其教学内涵在不断丰富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广泛应用,医学影像诊断已从显示宏观结构发展到反应分子、生化水平的变化;从显示形态改变到反映功能变化;从单纯诊断向治疗方面发展[1]。在现代医学四大影像诊断技术(超声医学、CCT ,、同位素扫描、MRI)中,超声医学发展尤为迅速,目前,介入超声、三维、四维超声已取得或正在取得惊人的进步。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提高,其临床地位日趋重要,专职从事超声影像学诊断的医疗工作者、技术人员人数不断增多。
2.超声影像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涉及学科知识面较广
超声影像学涉及多门学科、多个专业,这就要求不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有很宽的医学知识面。想要很好掌握超声影像学,我们应有好的基础,一个好的超声诊断医师必须熟悉内、外、妇、儿等多方面知识,了解各科疾病的临床表现,这样才有可能更全面地分析由临床医师提出的主要诊断问题,从而避免出现误诊、漏诊。
二、传统的超声影像学教学模式存在一些问题
1.教材、教W模式无法满足目前的教学需要
《超声影像学》教学内容多、涉及知识面广,但它的学时数较少,同时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的医生平时既要给病人做检查,又要承担教学任务,较为繁忙,这是超声影像学教学面临的突出问题,很多医学高校中,在课程设置上,一般超声医学与CT、核磁共振、X线是融合在一起的,然而,超声诊断学尽管属于影像诊断学体系,但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超声诊断学尤其超声心动图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与其他医学课程相比,超声影像学教学具有其特殊性,正因为该学科这一特点,才使得超声的诊断是靠动态和实时做出的。因此,超声诊断必须是医生亲自操作,而不是仅靠读几张片子就做出诊断。此外,尽管超声医学近年来发展很快,导致超声诊断学在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上不尽合理,课时较少,导致学生对这个学科掌握的不够好。
2.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理念的滞后,不能满足信息化、大数据时代要求
由于超声影像学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下而的分支学科,教师均为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临床医师,在很多高校,针对超声诊断的超声诊断学教学研究较少,目前主要还是传统的讲授模式,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仍然处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较少涉及CBL(Case-based Learning,以案例为基础)教学法,更不涉及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2],所以,目前的教学方法己经明显落后于当今飞速发展的医学院校高等教育,势必会影响教学效果和质量。
三、医学高校附属医院中超声影像学教学的一些教学改革措施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培养面基础好、知识面宽、技能高的高层次超声影像学专业人才,超声影像学应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改革超声影像学课程体系
我们医学高校的教学目标是为了培养基础宽厚、临床实践能力强的医学影像学高素质人才,所以应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医学高校附属医院的实践平台较多这一优势,运用现代教育理念,遵循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修订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使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充分体现课程体系的实践性、先进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对课程体系进行科学的调整和优化,更新教学内容.
2.抓住超声影像学教学重点,转变教学理念
现代超声影像学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庞大的一类多分支的综合学科,依据现在医学影像学专业的本科生的课程设置状况,教师要想系统、全面地讲授全部超声影像学内容是不切实际的,因此超声科教师必须走出传统的单技术、单病种的教学模式
3.结合大数据时代的特点,更新教学手段,实现医学影像学专业教学的现代化
大数据时代的发达的互联网为我们的超声诊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这样,就促使学生们和老师们建立了新的资源观,大数据时代资源的获取方法,避免了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因其不同的的个性化特征导致的同题异构。但是,目前超声诊断学的教学,并没有恨充分地、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大部分的教学仍然是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科教师将自己个人的经验通过传统的PPT的形式进行讲授。
总之,教学改革是个比较庞大的课题,涉及到很多方面,我们调查了其它一些医学高校附属医院超声影像学的教学现状,结合学科特点以及我们科室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些比较前沿的、优秀的专家的教学经验,提出了关于超声影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见解,我们要瞄准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总结、探索好的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自己,充实学生,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加优秀的超声影像学专业技术人才。
总之,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日新月异,医学影像学教育也面临更大的挑战,旧的教学内容和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面对21世纪医学影像的发展,我们要顺应时代,推陈出新,总结经验,不断地探索一些好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用新的内容与知识充实学生,以培养更多的医学影像学专业人才。
在疾病诊断过程中,处理好医学影像传统技术与医学影像高新技术的关系
1 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影像技术与传统的影像技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然而长期以来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教学内容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差,不清楚影像技术岗位需求和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等诸多问题。而医学影像从业人员普遍学历层次低、系统理论知识缺乏、专业设备的操作单一、缺乏创新精神。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情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内容陈旧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各种高新设备的研制、开发、引进和应用,各项业务技术的开展,相关学科的渗透与交叉,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断开拓医学影像科学的新领域。而早些年出版的书刊对这些知识介绍的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开设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都处在建设发展阶段,学生接受最新知识的机遇和方式者非常有限。而在迅速更新的知识面前,由于受到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局限,致使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对专业发展、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学科管理等方面均立足于陈旧的观念,不能适应专业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还停滞在原有设备的基础上,跟不上时代步伐,这也是目前医学影像技术从业队伍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教学方法单调
目前我国高校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材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单纯将书本上的内容“ 灌注” 给学生,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及学习热情;实践能力与 理论知识不能有机结合,使学生不能充分理解和应用课堂上讲授的内容;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缺乏,不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
(3)专业知识单一
影像技术是一门交叉学科,是电子、机械、数字技术、光学工程等专业综合发展的结果,各专业技术的飞速发展致使从业人员跟不上发展的步伐。加上分学科、分专业学习不合理的工作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式,很多单位根据医学影像设备而非学科系统来进行专业划分,从而使很多专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单一,成为只懂某一种检查设备知识的技工人员。这样既割裂了专业知识的立体联系,又束缚了个体思维,必然会扭曲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目前我国影像学从业队伍学历结构不尽理想,尤其是在县、市及其以下级别医疗单位,招工、顶职上岗者不乏其人,而技师中则更多见。中专、高职学历者所占比例过大,本科以上层次学历者为数不多。大部分从事人员缺乏钻研精神,只管操作,只管维修,脱离思考,就事论事。没有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高层次的专业培训,想要较好掌握、运用医学影像新技术并使之创新和发展,并非易事。为此,加强医学影像技术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2 培养目标的确定
目前,四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专业只在不多的高校刚刚开办,由于在对医学影像学理学学士培养认识上的差异, 致使出现许多学校培养目标及方向不明、 培养模式混乱,大多数学校都是借鉴甚至沿用原来五年制医学影像学本科(医学士)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一时也很难明确自己的专业方向,导致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毕业生“医师、技师”就业尴尬的现象。
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教高[2012]9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原医学影像学专业(四年制)更改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四年制),专业类别也于原来的“临床医学与医学技术类(部分)”改为“医学技术类”,授予理学学士学位。[2]这就更加确定了其专业方向,即毕业生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学影像技术领域从事医学影像设备研究、管理、流通、客户服务等,以及能在医学院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我校于2010年开始招收医学影像学本科(理学士)专业学生,2013年9月将招收第一届医学影像技术(更名后)本科专业的学生,几年来的办学实践在不断的促进我们思考,建立符合当前社会需要和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我们亟待探讨的课题。
3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目前医学影像本科专业的现状,结合我校的办学情况,创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教育教学方案改革
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向医院、企业等用人单位发放问卷调查表,收集用人单位对近5年招聘的医学影像学专业本科生的质量评价及实际工作中对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根据分析的结果结合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理学士)的服务面与职业岗位能力,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借鉴“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育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改革方案。
(2)完善教学计划,整合教学内容
培养目标确定以后,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就应围绕培养目标来确定。这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涉及到医学知识、操作技能、职业态度等多学科、多门类的知识,理、工、医相交叉,因此完善的课程设置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
根据医学影像学科发展的方向,紧密结合学生职业岗位能力,结合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以职业能力为导向,调整专业教学计划,完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突出医学物理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模块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随着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人工智能和自动控制技术的蓬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三化”已成为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方向。CT,MR,DSA,CR,DR,PACS等技术的应用需要集医学、医学物理学、现代信息技术、成像技术等知识与技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我们应该更侧重于理学和工科的内容,如:先让学生掌握信号分析的基础理论知识,为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打下基础。在硬件方面,完成各种电子技术知识的学习之后,着重让学生掌握医学成像设备的特点与成像原理;软件方面,完成计算机应用和基本语言程序设计的学习后,结合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重点培养医学图像分析的技能。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较为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达到在具有较宽知识面的同时具备一定专业深度的水平。
(3)建立“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之前国家没有明确四年制本科医学影像学的培养目标,很多高校都沿用原有五年制医学影像学(医学士)的培养思路,因此,除了学校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外,就是在医院进行实习与见习。显然,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医学影像技术(理学士)专业的培养目标的要求,若能充分利用高等医学院校的资源与医院、企业构建三位一体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创造良好的就业前景,实现“零距离”就业,稳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扩大学校的影响力,而且大大地节约了学校对实践教学的资金投入,优化社会资源;另一方面,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及时了解当代医学影像的发展趋势及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毕业生的需求和要求,实现“按需”培养,提高就业率;同时,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工程师“请进来”,把教师“送出去”,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及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高校办学能力。此外,校院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中产学研结合可让高校的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企业实际生产中,从而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地发展。
(4)编写活页教材
随着高科技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正在加快,医学影像学设备也随之日新月异,新的治疗手段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我们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培养上要与时俱进,而选用合适的教材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受教材需从编写、出版到定购这个时间周期的限制,很难满足要求。因此,高校可与医院、企业一起编写活页教材,与定购的材配套使用,不断更新、完善、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能真正学以致用。
结束语: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对医学影像的新要求,高校在医学影像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培养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拓宽办学思路,积极推动“校院企”三方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提高办学能力,扩大影响力,优化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和谐发展。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的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原理、基本概念及结构组成,而通过问卷调研及专家访谈,对比分析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目标和医院放射科工作岗位职责及要求,发现传统课程的目标与放射技术人员的岗位要求不符,与全国卫生职业资格要求存在一定偏差;部分课程内容陈旧,与各级、各类医院的诊疗工作实际情况不符。医院对放射科工作人员的要求是能够正确按照成像流程完成患者的检查操作,并进行图像质量评价及处理。然而,在课程目标的教学效果评价方面,理论考核仅仅从知识的学习方面反映学生的培养情况,在评价内容和形式上与放射技师职业资格考试脱节。
2 课程内容与课程特点不符
医学影像成像原理课程内容除基本的医学图像概念以外,更多以设备成像流程、图像处理流程、图像质量评价流程等形式进行体现,在知识体系上过程性知识比重较大。课程的传统教学内容以陈述性知识为框架,按照成像设备的类型分类对基本概念、成像方法、分类特点、影响因素及评价指标进行理论知识的阐述,知识结构缺乏与实际工作的连贯性,凸显课程内容与课程特点不符。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在科学技术和智能化方向的不断革新,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流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课程的知识体系更应以过程性知识架构进行改革和完善。
3 教学模式与专业核心课程衔接不足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4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725-01
社会发展新时期,人们对医疗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学影像专业人员而言,需要具备正确使用与维护医学影像仪器设备,减少故障出现几率,延长仪器设备使用寿命,构建和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从而最大化地发挥医学影像工作的效能。笔者在综合本地多家医疗单位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构建情况的基础上,就医学影像平台的构建与完善展开详实的论述。以期对自身工作形成有益的引导,为我院医学影像领域工作贡献最大的力量。
1 所用材料及方法
笔者对本地区多家医疗单位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汽医学影像设备运行情况及故障出现原因,也就构建和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措施加以探讨。
2 调研结果
笔者所调研的医疗单位都极为重视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完善工作,重视对医学影像设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医学影像设备的正常运转率超过96%,有效发挥了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价值。但也有部分医疗单位的医学影像设备存在故障,需要做进一步的检修与保养,医学影像服务平台有待进一步完善。
3 讨 论
总体而言,本地医疗单位中医学影像服务平台仍有不尽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如下几方面:一是有些医疗单位所具备的医学影像设备存在故障,未全面发挥医学影像设备应有的效能;二是部分医学影像专业人员工作技能有待提升;三是部分医院缺少维修医学影像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需要从外面聘请;四是医学影像设备使用与维护方面存在“以养代修、被动检修”的现象。针对上述问题,广大医疗单位应采取可行性措施,完善已有医学影像服务平台,实现对医疗单位整体工作的有益推动。简要概括如下:
3.1 领导予以重视 医疗单位领导是机构整体工作的管理者与引领者,对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和完善工作的开展也起到决策与推动作用。近年来,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影像设备也综合了电子及机械领域的先进技术,具有种类多、型号新、自动化的特点,对设备操作人员与维护人员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正因如此,医疗单位领导确定医学影像设备操作及维修人员时,应选用思想过硬、技术过硬、讲奉献、有责任心的员工来担任。做到有专业人员操作设备的同时,也有专业人员保养与维修设备,减少故障出现的几率,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最大化发挥设备的使用价值,降低设备使用及维修成本。
3.2 正确使用设备 医学影像设备是极为精密和贵重的仪器设备,对相关操作人员有着严格的技术要求。正因如此,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应对设备的运行原理、结构、性能、特点、规格、操作常规、安全防护等有足够的了解,能够做到专人使用医学影像设备,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做定期的保养与检修。在日常工作进程中,设备操作人员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需严格遵守交接班制度,当发现医学影像设备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机,向上级领导及相关人员报告,唯有在查明事故原因并排除故障的情形下,才能将医学影像设备再次投入使用。
3.3 实施平台保养 保养设备是维护医学影像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将设备故障隐患消除或降低在萌芽状态的有效手段。为构建并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应在平时做好如下设备保养工作:一是做好清洁工作,对机房做定期的除尘和去湿处理,从而保持整个机房的整洁与恒温;二是对医学影像设备做定期检查,涉及到设备旋钮、活动部位、操作键盘、床体移动、限位情况、安全接地等几个方面;三是对设备相关数值做定期调整,如照射量和光密度的一致性、曝光剂量过载试验、荧光器对比分辨率、MRI信噪比、CT对比分辨率等;四是对于已损坏或疑似损坏的仪器仪表、元器件、配件应予以及时更换,从而降低医学影像设备使用故障出现的几率。
3.4 及时维修设备 为维护医疗单位工作的正常运转,应设立专门的医疗器械维修部门,具备专职或兼职的医学影像设备维修人员,甩掉依赖于外界的错误思想,转变设备维修观念,变被动为主动,确立并落实设备维修良性循环机制,实现对故障设备的及时维修。当医学影像设备出现异常故障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人员维护现状,及时通知上级领导及维修人员,阐明故障发生情况,由专业设备维修人员来查明故障原因并进行维修,从而尽快恢复设备运行状态,完善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整体运行情况。
3.5 做好日常记录 为了实现对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有效利用,相关人员应做好日常记录情况,如对于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而言,需要做好交接班记录、设备运行记录、工作日记;对于兼职设备维护人员而言,除做好上述记录外,也要做好设备保养检查记录与维修记录;对于专职设备维修人员而言,需要做好设备故障检修记录、设备安装调试记录、设备配件及工具支领记录、配件更换记录、辅助材料使用记录等。除此之外,上述三类人员都需做好年度统计工作,主要包括设备使用率、设备完好率、设备维修率等几个方面,从而为医疗单位领导制定医学影像服务平台构建和完善方面的决策提供参考性资料。
综上所述,医疗单位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构建与完善不是一项短期工作,而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需要医疗单位领导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充分利用当今设备与技术优势,积极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最大化发挥医学影像服务平台的效能。
参考文献
医学影像教学多媒体脚本220个,586电脑加外置光驱及其光盘,带透扫的爱克发扫描仪一台,录像机、VCD机、刻录仪各一台。电脑安装 PowerPoin、PhotshoP和 Record电脑软件。制作方法:(1)打开PowerPoin软件,选好应用模版,按照脚本内容在软件的大纲形式下输人文字部分内容;(2)使用扫描仪通过Photoshop软件把脚本的插图扫描存盘,或外置的650MB的OM光盘,扫描条件选用真彩色32位、200~600dPi。(3)在播放状态下通过Record软件剪接录象带或VCD影像内容,(4)在Powerpoin软件幻灯片形式下进行多媒体编排、加工、加符、加色的修饰及背景的制作。(5)通过插入功能把图像及影像文件调进PowerPoin文件并进行放大编排等处理;为了增加图文并茂效果,尽可能在插图的同一张演示电子幻灯片上编写必要的文字;(6)幻灯片的动画设计和编排;(7)放映形式下多媒观摩,观察放映效果。
二、结果
1、本文完成了各个系统医学影像多媒体教学课件220个,共11000多张文字和4000多张插图的和2小时的影像文件的多媒体演示图像。2、每个多媒体课件全面地包括了脚本的内容,遵循规定的格式:“教学目的与要求一基本原理一病理一病理与影像学联系一影像学检查方法一影像学表现一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一小结”。3、图像或影像文件插入快捷,恰当、生动、并能顺利播放;4、演示稿播放简单、方便;5、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成为包含图、文、声、色并茂,动、静态结合的演示稿。
三、体会
随着医学基础理论、信息科学、医用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不断拓展新的领域,并向广深发展。我国地域辽阔,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同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和水平有较大差异,即使在同一医院也可能使用多种型号的检查设备。同时影像设备使用是各自为政、相互否定、互相对立,不仅造成资源浪费,更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是导致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根源之一。而医学影像技术与临床学科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也应不断完善规范化建设,达到诊断治疗的要求。要真正做好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医院高层重视,提高对医学影像认识
首先必须使规范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认同,使各级领导认识到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及严肃性,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使工作顺利地开展起来。同时做到责任到人,在具体工作中认真做到定人定岗定责任,这样只要出现问题就可由相关人员具体负责解决处理。
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落实
首先按照国家《执业医师法》、《护士管理法》、卫生部《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管理规定》、《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行有关条例,要求各级各类从事影像技术人员持证上岗,对于新进人员要求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的前提下,及时申报重点培训各类专业许可证,参加有关国家级考试考核,持证后方可正式上岗。各影像科都应有完备的医疗设备质量管理制度、监督机制、故障应急预案、维修档案等质量管理制度,使影像管理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有章可循。设备保养制度、设备维修申请制度、限期修理制度上墙,并抓好落实。对各项检查的原则、步骤、方法、程序、结果、照片质量、报告书写规范、发放报告流程、复查流程等等影像检查进行质量控制,量化管理,以便达到改善影像人员的专业水平,规范各影像检查的标准化流程以及影像科的科学化管理之目的。
三、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素质建设
众所周知,医学的发展是以医学设备的发展为前提的。站在现代医学影像学知识及技术飞速发展的高度,深刻理解医学、工程学和技术学的多元结合是当今医学影像学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代医学影像学科应以医师为主,高素质的专业群体,加上各专业合理的梯队建设是未来科室发达兴旺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参加各种在职培训学习、进修深造、远程医学教育网络、专业学术活动等,重点学习与普遍性学习相结合,必要时外派技术骨干到国内外强势学科进行重点学习,视情况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院授课,进行普遍性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去适应,才能进一步进行应用和开发,合理、高效地使用新设备。加强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学习提高全体医、技、护人员对影像工作的认识,从科学角度来看待该项工作。坚持人才是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培养与引进并重,加速培养年轻的后备力量,按照国际惯例进行不同等级医师、工程师、技师的规范化培养,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不断优化影像系统的人才队伍结构,增大硕士和博士比重,使人才结构合理。
四、合理使用医学影像设备
要以最小的、合理化的费用达到快而准确地诊断疾病为目的,为患者尽量减少负担,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在影像学领域内各项检查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性,要在应用上尽量做到删繁就简,互相补充,这样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提高诊断水平。同时医生应如何合理使用这些高科技设备,既能准确及时地诊断病情,又能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这就必须依据实际情况,掌握各种设备的优缺点,在一定范围内合理地使用各项影像设备,提高图像质量。
五、明确医学影像相关工作流程
扣紧从接诊到发报告的每个环节,尽量缩短各环节的耗时,利用信息的传递,使每个环节运作流畅。同时对当日工作量、各机房工作量等进行统计,使各影像设备得到更好的发挥。
六、完善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目前国内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这就要求医学影像科室人员要通过审阅病历,了解病情,全面观察,系统分析,结合临床进行鉴别、对照、综合,按照规范化的基本格式写出报告做出结论。
七、加强医学影像的规范化防护
一、当前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现状分析
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主要有两个要素:一是设备,二是人员,下面着重对这两点进行分析。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医学影像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逐渐向智能化、数字化以及精细化转变。在医院的应用中,CT、DSA以及PET等设备有了大范围的应用。这对于提升我国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设备的应用上还存在诸多问题:首先,由于人才的缺乏,使得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不能充分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医学影像设备的质量也很难得到控制;其次,现在我国各个大型医院的医疗影像设备主要靠进口,每年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购买设备,而我国自己开发研制的设备与国外技术相比,还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
2.任何科技含量高的医疗设备的应用,都需要相应的人才。人才是根本,没有人才的支撑,技术水平就无法得到提升。然而,当前我国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还比较严重。首先,自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末期,进行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主要是以中等教育为主,这就使得目前我国各级医疗机构中从事医学影像技术工作的人员普遍存在学历低、知识结构老化的问题,极大的阻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提升。其次,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问题,国外的医学影像高等教育主要是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主,而我国却将重点放在了诊断人才的培养上,这使得我国培养的高学历医学影像诊断博士以及博士后比较多,而影像诊断技术人才却相当的贫乏。
二、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鉴于我国在医学影像技术培养中存在的不足,需要从理论以及实践上对其进行反思,从而构建起符合时展与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笔者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病查阅了相关资料,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不断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十分的迅速,尤其是在当前信息技术时代,医学影像技术早已进入了数字化、智能化以及精细化的发展阶段,这就给课程教学上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理念以及新的技术不断出现,传统的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以及今后教学的需要。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补充和完善。在教学中,不但需要使用主教材,还必须配备相应的辅助教材。教学内容应该从单纯的X线教学向多种医学影像教学发展。与此同时,要在教学课件中及时的补充新的内容,以便能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完善,符合时代的发展。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将课堂充分的让给学生,并安排影像事例分析,还可以进行小组讨论,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当前,多媒体教学等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多数人所接受。因此,在进行医学影像技术教学的时候,要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理论课程的教授可以使用幻灯片或者问题式解答的方式进行,同时对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转变原来的单向教学方式,向师生互动方向发展。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提升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
3.重视学生影像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的培养
思路决定出路,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进行医学影像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提高学生影像分析思维能力。对于教学中一些比较重要的问题,可以先设置疑问,之后再进行解答。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的鼓励学生、启发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的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看法。另外,还要不断提升学生影像诊断思维水平,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临床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来说,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不断进行学习,掌握最新的知识,同时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法,重点关注如何从思维上提升学生发现问题以及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当前我国在这方面人才培养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水平。在本文的分析中,笔者对当前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期待这些建议有助于我国医学影像技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目前我院放射科实现了全部数字化,放射科的PACS系统将所有影像设备包括常规X射线(CR/DR)、乳腺钼靶摄影、胃肠道造影、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数字化血管造影(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图像存储在一个数据库中,影像医师从数据库中提取图像、调阅临床资料及完成影像学临床工作。放射科PACS系统与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informationsystem,HIS)实现对接,医院各科室终端能够和影像科信息进行共享。
2PACS应用于教学的主要优势
2.1丰富的解剖教学素材库PACS数据库中,积累了我科10多年来不同种类的影像资料(传统的普通X射线检查、CT及MRI检查),既包括传统的临床X射线解剖学内容,又包括现代的断层影像解剖学内容,可满足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基本知识的要求。同时PACS强大的数据库和网络检索功能[15]对每一系统或解剖部位可以找到全面的临床资料及典型的图像。
2.2面向放射科临床实践的临床解剖学教学模式目前我科PACS系统应用在放射科日常的所有临床实践中,从患者预约、检查到报告书写、审核发放均在PACS系统完成。可以直接从PACS系统调取患者的临床资料,如病史及申请单,显示所有的相关影像资料及医学影像学报告。充分利用这些临床解剖学教学资料进行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与影像科临床培训要求和临床实践一致[4-5],克服了常规影像解剖学教学中利用经典片教学及经典断面教学因教学资料数量及质量的限制和脱离临床环境的不足,可使培训对象充分意识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增加学习的乐趣,强化训练所学内容,达到知识和技能提高的双重目的,为影像学临床实践打下牢固的基础。
2.3有利于自主学习巩固和自我评估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解剖学教学[1-3,13]。由于医学影像科的特殊性,我国尚无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教学时数的限制,各个学校针对影像解剖的教学内容各不相同。虽然在基础解剖学教学阶段部分院校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但只针对经典影像断面进行讲解,在医学影像科常规临床实践中诸多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都在研究生教育或毕业后教育的临床环节中完成[1-3]。由于临床教学环节的特殊性,临床影像解剖又是影像临床实践的基础[16]。然而临床带教医师需要在进行繁忙的临床工作的同时进行带教,加上影像手段和临床需要的增加,放射科医生的工作负荷在不断增加,导致在带教过程中的讲解时间有限。此外,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内容多、时间少[17],这些均会影响其对临床影像解剖学内容的掌握。当前住院医师生源的日益多样化[14],住院医师的起点存在一定的差异,相同的教学内容住院医师吸收和掌握的程度亦存在不同。因此,PACS系统的引入可以保证每一个住院医师能够根据自身掌握的程度不断学习、巩固。此外,利用PACS系统上图像重建功能及连续阅读功能,可以从不同的方位及断面,以及从静态到动态理解和记忆枯燥的临床解剖学内容,使解剖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18]。最后,住院医师本人可以随机调取图像资料评估和测试,从而达到自我评估的目的,有利于顺利通过规范化培训的考核和日后提高实际临床工作能力和技能。
3PACS用于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临床教学的建议
尽管PACS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有诸多优点,但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紧扣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和要求,在保证住院医师培训质量的前提下,探索、探讨并制定当前切合实际的教学措施和方法。首先要紧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的放射科培训细则,建立相应的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素材库;其次,根据现有的教学要求和标准制定系统详细的分层次的教学计划和各个阶段的实施步骤;然后需要根据前述对PACS系统界面进行优化,针对不同的住院医师阶段对影像解剖学的要求限定和开放相应的权限。此外,要有客观、可行的评估及测试系统,并与国家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接轨。初步的PACS教学引入方式可以采取系统讲授、读片影像解剖定位诊断和现场教学一体教学、临床应用解剖论坛等[19-21]。系统讲授建议根据解剖部位,按不同成像手段的影像解剖由主讲教师收集相应的素材库,集中进行讲述,每次2学时左右。主要讲授的内容为经典的临床影像解剖学。读片影像解剖定位诊断和现场教学为一体的方式建议在每日晨读片时进行,每次30min左右,住院医师与主讲教师通过互动进行教学,针对具体的患者影像资料对病变进行精准的解剖学描述及解剖学定位诊断,模拟部分临床实践过程。此外,利用PACS的海量数据库及与HIS系统的对接,定期(每月)进行复杂部位及疑难患者的临床应用解剖进行讨论教学。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才能明确和完善PACS在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的临床影像解剖学教学中的作用,从而最终发挥PACS提高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的作用。
4小结
近年来有关PACS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报道日渐增多[8-9,11,15,19,22-23],代表性的如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的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8]、广西医科大学的PACS影像示教系统[20]、哈尔滨医科大学的PBL教学法联合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12]等。PACS引入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学,可以丰富住院医师规范化临床解剖学教学的内容,提高其基本知识并培养临床应用思维和独立学习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便于学生自我学习和评估。但尚存在一些问题:如PACS系统的维护、临床解剖教学素材库的构建、不同影像学科(放射、超声、核医学的影像解剖学)的PACS系统的整合标准化测试系统的构建、评估及反馈系统等,这些均需要较大的政策、管理、硬件及资金及师资支持。在今后教学中,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探讨、完善并推广其在规范化培训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临床影像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高恒宇,姜杨,郭林娜,等.“影像解剖学与断层解剖学教学胶片库”在实验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7):2789-2790.
[2]刘丰春.影像解剖学教学及问题探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7-8.
[3]易西南,罗刚.医学影像学专业“断层解剖学”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解剖学杂志,2007,30(3):272.
[4]国家卫生计生委科技教育司.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S].2014.
[5]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细则(修订版)[S].2013.
[6]JoshiV,NarraVR,JoshiK,etal.PACSadministrators’andradiolo-gists’perspectiveontheimportanceoffeaturesforPACSselection[J].JDigitImaging,2014,27(4):486-495.
[7]FloydDM,TreppER,IpakiM,etal.Studyofradiologictechnologists’perceptionsof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competenceandeducationalissuesinwesternAustralia[J].JDigitIma-ging,2015,28(3):315-322.
[8]刘慧,王小宜,李文政,等.基于PACS的病例导入式教学在影像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6):637-639.
[9]李浩,李睿,袁远,等.PACS系统在现代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4,30(4):697-698.
[10]樊一鸣,刘志成.全院级PACS系统的建设[J].中国医疗设备,2014,29(3):87-89.
[11]朱嘉琦,孙丽君,王艺伟,等.应用T-PACS提高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影像学判读能力[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4,13(2):129-133.
[12]申宝忠,赵东亮,王可铮,等.PBL教学法联合PACS系统在医学影像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529-532.
[13]郑林丰,张贵祥.对编写上海市医学影像科(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的思考与探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7):5345-5348.
[14]郑林丰,张贵祥.我院医学影像科(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的构建及经验初探[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6):7135-7138.
[15]张启川,蔡元卿,邹利光,等.PACS为医学影像学数字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J].激光杂志,2011,32(5):5.
[16]SmithWL.Radiology101:Thebasicsandfundamentalsofimag-ing[M].Philadelphia: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2013.
[17]董爱生,程超,肇博,等.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20(5):1019-1022.
[18]陈柱,马聪,肖恩华,等.医学影像学见习应用PACS教学法与传统读片教学法的对比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35(4):86-88.
[19]胡俊,丁仕义,黎海涛.PACS在影像学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7,1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