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治疗呼吸科有效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554-02
临床药师主要是指以自己丰富的药学知识辅助医院医生一起为患者设计和提供最合理、最安全用药方案的人员,临床药师作为协助医生合理用药的关键,在临床对患者的用药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药师应具备的条件
在呼吸科查房工作中,临床药师需对呼吸科所用药物的性质、药理作用、配伍情况;以及药物在患者体内的吸收程度、分布情况、代谢作用、排泄过程等均进行熟悉与了解。并熟悉呼吸科的治疗指南以及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呼吸科查房工作中,临床药师观察与学习专科医生的临床治疗知识,并辩证地吸收医生的用药经验。临床药师还需在对呼吸科患者病情的充分了解下,本着减少不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情况的原则,与专科医生探讨、分析患者的用药方法,并参与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1]。
2 临床药师在呼吸科查房的工作模式
临床药师每日上午跟随专科医生进行呼吸科查房工作,对患者的病情及用药效果进行了解,并指导患者合理用药。上午查房完毕后,针对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病患者,利用先进的仪器等设备对其进行监护。并对患者生化指标、细菌培养、肝肾功能等指标的检验方法、检验资料等进行查询与分析。当发现目前进行的检验方法、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存在缺陷或问题时,则应及时与专科医生、护理人员进行详细探讨,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法,并调整用药。
3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的工作内容
3.1 药物配伍及合理使用 在呼吸科查房工作中,药师应该对患者使用药物的配伍情况进行关注,并针对静脉滴注用药的配伍情况加以重视。例如,某患者,男,年龄64岁,临床表现为气促胸闷、咳嗽、寒战、高烧,体温为39.6℃,经检查胸片诊断为肺炎并入院治疗。遵医嘱患者药物配伍为:静脉滴注100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180mg环磷腺苷葡胺,2次/d;静脉滴注90mg盐酸氨嗅索注射液+10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1次/d;静脉滴注100ml左氧氟沙星氯化钠,2次/d。以上药物连用3d后,观察患者的体温,恢复正常;连用7d后,观察患者的咳嗽、咳痰,发现无明显变化。再对其进行肺CT复查,发现患者肺部无明显好转,对此现象进行分析后,怀疑其与单用左氧氟沙星效果不明显有关。
临床药师联同专科医生对患者疾病史、用药史进行询问,得知患者在两年前因急性溶血性贫血住院时,在治疗用药当中出现对丁胺卡那、山莨菪碱过敏的现象,因此在考虑联合用药的时候不建议巴比妥类、山莨菪碱、头孢类药物。临床药师建议加用阿奇霉素来抗感染,医生针对抗菌药与抑菌药不能联合使用为由与之产生分歧。药师通过查询大量实践资料,表明阿奇霉素穿透性强,可破坏细菌生物被膜,并可辅助其他抗菌药物,因此可联用。后医生决定采纳建议,加用阿奇霉素治疗,患者接着治疗7d后,咳嗽现象基本消失,咳痰量显著减少,因此表明阿奇霉素有较好的抗感染效果。临床药师将相关药物的使用说明、配伍说明进行了解与归类,再将一些治疗患者时的药物配伍建议反馈给医生,可促进医生的合理用药。
3.2 特殊药物的使用指导 呼吸科患者大多需要使入吸入剂来进行治疗,基于吸入剂的合理使用直接会影响到药效与患者的病情进展,因此我院的临床药师归纳并整理出吸入剂的用药方法,以便于指导患者合理用药[2]。并针对一些用药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对其详细进行用药的说明。如个别的女性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时,担心由于激素会使身体变胖,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私自停用此类药物,从而使治疗效果不理想。针对这些问题,临床药师应对患者进行耐心、详细的讲解,使患者能够提高对医生及药师的信任度,积极配合治疗。
3.3 特殊患者的监护 因呼吸科收治患者的个体不同,在药物的选择与使用中也需要针对患者实际情况而谨慎对待,因此临床药师针对呼吸科所收治的一些特殊患者需对其提高重视程度。如β受体激动剂的使用,为避免患者出现血糖波动、心率加快等现象,一定要针对孕妇,以及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疾病患者时谨慎使用。而在使用M胆碱受体拮抗剂时,由于此药物使用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少尿的现象,所以针对伴有青光眼、前列腺增生、妊娠早期的患者,详细讲明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使患者能够充分的了解药物性质,并配合医生合理用药。通过临床药师对呼吸科所收治患者临床特征的深入了解,从而更好地协助医生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3.4 用药不良反应的监测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监测也十分重要。针对患者在用药治疗后可能出现的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现象,应对其提高重视度。临床医师需对呼吸科药品种类、规格、药物禁忌等情况进行充分地了解。并针对一些特殊患者的用药情况,实行住院医师轮转制度,对患者进行实时的监测,以便于及时地发现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另外临床药师也可根据患者的身体特征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用药建议,并针对一些药物在使用后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以便于能更好地配合医生选择治疗药物[3]。
4 讨 论
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除了会对专科医生的用药选择,治疗方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之后,还可对患者的合理用药、用药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等情况起着重要的影响意义。
本院通过对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的工作内容、方法、经验等进行分析后发现,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临床治疗与用药情况的参与,可以协助医生为患者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用药方案,从而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有效的加强患者用药的针对性。
综上所述,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呼吸科查房工作后,在对患者临床症状充分了解之下,可以协助医生使药物的使用更加合理、安全,从而显著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通常会反复发作,尤其是以老年患者居多。正由于呼吸科久治不愈的病情,呼吸科老年患者常常会引发焦虑、烦躁等情绪化反应,这给康复带来不小的影响。而且,老年患者病情变化风险较大,特别是一些肺心病或者哮喘等呼吸科老年患者,在夜间发病率以及死亡率都是比较高的。可见,医护人员在进行规范治疗的同时,注重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尤为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总结一下临床的护理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收集并选择2009年09月至2011年0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就诊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在60至90岁之间。本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中,支气管哮喘者有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患者有1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有2例,肺癌患者有1例。
1.2护理方法
本组24例患者经过临床药物治疗的同时,合理运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了常规有效的护理治疗。具体护理方法描述如下: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胸痛症状有无加重,注意痰液的颜色、量等,特别是针对于老年患者,更应该加强晚上的护理,防止因为夜间病情加重而带来危险;及时根据患者病情调节氧流量,记录好血气监测数值。并严格掌握药物的使用剂量;维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的处理,如使用呼吸机,护理人员应该认真观察各项参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解决;注重患者所处环境的建设,保证通风、整洁、无菌。同时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 结果
本次研究的24例呼吸科老年患者是随机选择的,说明老年患者在呼吸系统疾病中属于高发人群。本组患者经过上述方法的护理后,康复以及好转的患者有22例,比例高达92%。说明本院针对于呼吸科老年患者的护理方法还是可行的,效果也是较为满意。
3 讨论
3.1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
相当一部分呼吸科老年患者因为一时不能解除病痛,就会产生焦虑以及恐惧等心理,在整个临床的治疗护理过程中,必须尊重患者的人格,保守病情方面的秘密,处理好护患之间的关系。
首先,处理好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真正从患者的角度考虑,给予患者理解、关爱以及援助。如果患者由于种种原因闹情绪时,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对待,不要因为患者的一些言行举止而发怒,从患者的不满情绪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尽可能去满足患者的合理要求,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在日常治疗中注意操作细节,对反应迟钝者不可性急,对言语啰嗦者不要嫌烦,不要任意打断其话题,甚至流露不屑一顾的神情,注意礼貌和态度。平时主动关心老人,主动和老人打招呼,问长问短,以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老年患者由于疾病折磨,力不从心,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更应加强患者的基础护理,做好生活护理,促进舒适。
其次,对于呼吸科特殊的老年患者,应该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比如:急性痛苦的老年患者,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沟通时应该简洁,并可借助于搀扶等肢体语言传达同情及友善信息,令患者产生亲和感。在治疗中,对老年患者的意见和挑剔,切不可讲其“古怪”、“难缠”、“没事找事”而不加理睬,必须耐心解释,避免矛盾冲突。
3.2加强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呼吸科老年患者的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顺畅,避免因呕吐物、分泌物的误吸而堵塞呼吸道。对神志清醒者,指导患者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配以翻身拍背,雾化疗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意识不清或排痰困难者,可行机械吸痰。可经病人的口、鼻腔、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处进行负压吸痰。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吸引时间少于15秒,两次抽吸间隔时间大于3分钟;吸痰动作要迅速、轻柔,将不适感降至最低;在吸痰前、中、后适当提高吸入氧的浓度,避免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严格无菌操作,避免呼吸道交叉感染。
其次,老年患者因为年龄、肌体等原因呼吸道的肌张力降低、肺活量也会有所减少,更会引起肺部的感染。医护人员要确保给患者一个舒适的环境,室温可保持在20度左右,湿度可在50%至70%的范围内。如果哮喘病患者,可适当调高一点室温以及湿度,这样可以促进气道的湿润,增强气道消除分泌物的能力。
另外,氧气治疗是呼吸科患者中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增加心肌的代谢功能。根据病情需要给予低流量、中流量或高流量吸氧。在对患者进行吸氧治疗时,医护人员应该尽量采用双腔吸氧管,同时应该勤巡视,多观察,监测患者的氧流量,避免鼻导管脱落或者堵塞等。此外,吸氧的同时应该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深呼吸锻炼,这样可以获得更大的运动耐受量,比较适合于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
3.3注重患者的饮食调理
呼吸科方面的疾病属于消耗性疾病,合理的饮食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护理人员应该为患者及家属宣教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知识,借助于各种方式让患者对于自身疾病有所了解,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呼吸科老年患者的饮食调理注意点如下描述:嘱患者要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噎食及呛咳;以清淡为宜,避免辛辣、油腻以及一些过敏性食物;少食产气食品,多吃高蛋白、高纤维素的瘦肉、鱼、蛋和新鲜的蔬菜、水果;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进行饮水等。
总之,随着社会的进步,呼吸科老年患者对于护理方面的服务要求也会不断提升,不仅仅是药物的治疗,而且还需要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护理交往,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康复建立一条途径。
参 考 文 献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6岁儿童:3次/日,8mg/次。<2岁儿童:2次/日,7.9mg/次[2]。因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每天用药总量以婴儿体重计算30mg/kg,分4次给药。应使用注射泵给药,静脉输注时间≥5分钟。②B组对照组治疗方法:采用布地奈德药物治疗。<6岁:180~310μg/日,分2~4次使用[3];>6岁儿童:230~750μg/日,分2~4次使用。以2周1疗程,坚持使用3个疗程。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5%;②有效:患者病症有一定程度改善,接近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10%;③无效:患者病症无改善,病情无恢复。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主要病症为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1]。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0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儿86例,A组53例,男34例,女19名,年龄3.6~9.1岁,病程6~13个月;B组33例,男19例,女14例,年龄4.1~8.5岁,病程1.3~2.5年。
研究方法:①A组(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采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静滴,>6岁儿童:2次/日,18mg/次。
疗效判断方法:①显效:患者咳嗽、喘息、呼吸困难等症状消失,病情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结 果
对86例患者进行为期9~14个月跟踪随访,患者恢复较好,治疗效果不佳患者经第2次治疗,恢复良好,无复发状况。经统计,A组5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37例,有效15例,无效1例,有效率98.1%,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9%;B组33例患者,评定为显效16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有效率81.8%,患者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例,心跳絮乱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2.1%。见表1。
讨 论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一般为气管或肺部病变所引起,病情较轻患者病症主要为咳嗽、胸闷等,病情较重患者[4],则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生命危险。在城市的死亡率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增无减。
盐酸氨溴索是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之一,能有效的清楚呼吸道黏痰,促进分泌物溶解[5],从而使呼吸系统顺畅,促进排痰,改善呼吸状况,从而起到治疗患儿呼吸系统疾病,促进肺功能和呼吸系统功能恢复的目的。对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效果进行研究,并以传统布地奈德药物治疗为对照,患者咳嗽、喘息等病症恢复较快,病情改善效果较好,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于对照组较低,有效率98.1%,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生公略.氨溴索止咳化痰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9):1175.
2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62.
我科通过对2011~2013年收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给予静注盐酸纳洛酮治疗,并与同期38例未给予纳洛酮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为纳洛酮用于辅助治疗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可行性及优越性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 选取我院2011~2013年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第6版《内科学》中有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诊断标准[1]。包括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45~81岁,平均(62.5±5.0)岁;病程在2~11年,平均(5.0±1.7)年。78例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所以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积极控制感染、止咳、祛痰、平喘、解痉、持续低流量吸氧、维持呼吸道通畅及酸碱电解质平衡等常规对症处理,对于严重呼吸困难或明显呼吸抑制患者可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支持治疗。试验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再给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江苏吴中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苏州制药厂;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64)0.8 mg溶于0.9%生理盐水10 mL中静脉推注,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 d,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1.3疗效判断[2] 参照全国第二次肺心病会议制订的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患者经治疗后气喘、咳嗽、咳痰以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基本缓解,且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正常;②好转: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血气分析指标部分恢复症状;③无效: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设检验标准P
2结果
临床疗效:两组患者连续治疗2d后,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综合评价。试验组40例患者治疗显效23例、好转12例、无效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7.50%(35/40);对照组38例患者治疗显效14例、好转12例、无效1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42%(26/38);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大量临床实践证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急性加重期通常会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从而导致反复低氧血症以及高碳酸血症[3-4],最终引起患者体内β-内啡肽分泌增加,出现低血压性休克,开始抑制儿茶酚胺以及前列腺素对心血管作用以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等病理生理反应,使病情加重。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断β-内啡肽对中枢神经的抑制达到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促进患者深快呼吸,增加通气量,促进二氧化碳排除;另外,临床研究表明慢性阻塞性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心病、肺性脑病等并发症,纳洛酮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发挥保护患者心肌细胞及脑细胞的功效[5]。我科对40例慢性阻塞性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用纳洛酮辅助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发现给予纳洛酮治疗的40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未给予纳洛酮组患者,这一结果提示在常规基础治疗前提下应用纳洛酮静脉注射,能有效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婷,曾红,陆建芳,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2013,(7):131-132.
[2]冷玉来,顾建军.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 Ⅱ 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14):142-143.
临床中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包括: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肺栓塞以及肺心病等;其发病原因多多是由呼吸系统出现功能性紊乱、呼吸道感染所引起,患者表现以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高热等为主[1],老年或新生儿患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不可逆性损伤甚至危及生命。本文中将探讨盐酸氨溴索在呼吸系统疾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6-71岁,平均(39.24±2.34)岁;病程3-12d,平均病程(5.58±1.62)d;支气管肺炎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2例,气管炎7例。观察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73岁,平均(41.51±4.27)岁;病程2-14d,平均病程(6.25±1.42)d;支气管肺炎23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气管炎7例。两组患者临床症均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为主,且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均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排除呼吸衰竭、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营养不良患者[2]。
1.2治疗方法
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采取盐酸氨溴索(15mg盐酸氨溴索注射液+5%葡萄糖20ml中静脉注射,2次/d),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标准[3]
(1)治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哮喘或肺部干湿罗音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经X光影像检查显示肺部功能良好;(2)有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肺功能有一定恢复;(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儿的各项临床症状没有出现好转甚至有进一步恶化趋势。总有效率=(治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针对所得资料进行系统的统计学分析,其中的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方法进行检验。当P
2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治愈18例(45%),有效15例(37.5%),无效7例(17.5%),总有效率为82.5%;观察组治愈27例(67.5%),有效12例(90%),无效1例(2.5%),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多是由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呼吸系统紊乱、感染等导致,发病时患者呼吸道内的炎性分泌物会增多、黏稠,阻塞呼吸道,造成呼吸困难。尤其是儿童患者,其呼吸道管腔狭窄、黏膜柔嫩,而且消除能力薄弱,因此一旦出现呼吸道感染,就会造成分泌物增多、粘稠,阻塞气道,影响通气功能。因此,临床治疗以止咳祛痰为基本原则。
盐酸氨溴索注射剂(Ambroxol hydrichloride injection,ABX,又称沐舒坦)是溴己新的有效代谢产物(Bromhexine)[4],其性状为无色透明液体,是临床中常用的祛痰剂,具有促进黏液排出的作用,并对分泌物有溶解作用,用药后可以促进纤毛上皮的再生,恢复纤毛功能;刺激肺表面活性物质分泌,改善呼吸道纤毛区与无纤毛区的消除作用,保证呼吸道的自净机制。有报道称[5],盐酸氨溴索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抑制中性粒细胞中H2O2的产生,清除氧化物H-、次氯酸(HOCl),减弱气道高反应性;此外,盐酸氨溴索还可以抑制白细胞和肥大细胞释放组织胺、白三烯,减少嗜酸粒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抑制气道平滑肌收缩,在祛除呼吸系统内部粘稠的分泌物的同时还同时具有镇咳、化痰、消炎等功效。
通过本组研究可以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治愈27例,有效1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说明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盐酸氧溴索注射液,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临床疗效确切,治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柯海红,袁强,刘光发,等.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9,7(3):151-152.
[2] 刘丽,王晓林.空气压缩泵治疗小儿合胞病毒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长治医学院学报,2010,03(11):941-943.
[3] 张世梅.芦金萍.婴幼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治疗前后潮气呼吸肺功能的改变[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7):1127-1128.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2(a)-0164-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ect of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noninvasive ventilator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Methods Random selection 9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respir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April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5 cases in each, the routine nursing group adopte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model, while the excellent nursing group adopted the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the routine treatment, and the heart rate, respiration frequency, oxygen saturation of blood, PaO2, BNP and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HR,RR,BNP obviously decreased compared with those after nursing, but the decrease range in the excellent nursing group was bigger(P
[Key words] Excellent nursing intervention; Noninvasive ventilator;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o创呼吸机是一种使用方便、无须气管插管或切开的无创机械通气方法,它可避免有创机械通气所带来的各种损伤及并发症,同时改善患者通气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状态,是治疗肺心病的重要手段[1]。通过护理干预可提高肺心病患者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效果,但不同护理模式的效果差异,目前较少有报道。该研究随机收集2013年5月―2016年4月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90例肺心病患者并随机分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和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种模式下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收集在该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90例肺心病患者,均符合2007年制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诊断标准[2]。排除有无创通气禁忌证患者,包括气胸、左心功能不全、重度呼吸衰竭、严重心律失常等。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各45例。优质护理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49~82岁,平均(65.5±4.2)岁。常规护理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0~83岁,平均(65.9±4.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具体措施是在进行常规的肺心病治疗同时,进行护理、排痰吸痰等护理措施,常规治疗有止咳平喘、祛痰、抗感染、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无处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等,呼吸机参数:呼吸频率16~20次/min,吸氧浓度约为30%,吸气、呼气压力分别为8 cmH2O、4 cmH2O,结合患者呼吸状况调节参数,维持PaCO2为45~60 mmHg,PaO2>65 mmHg,血氧饱和度>90%,目的是缓解气促、呼吸困难,尽可能实现人机同步。优质护理组在进行常规治疗及常规护理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包括①增强护患信任度护士根据患者年龄给予尊称,使其有被尊重感,护理时,仔细询问患者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答;②心理护理 对患者进行无创呼吸机知识教育,讲解无创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安慰患者以减轻其对呼吸机的恐惧心理,增强其治疗信心;③减少由于无创呼吸机使用所致的不适感选择适合患者的口鼻面罩、头带、维持无创呼吸机正常温度和湿度、减少面罩漏气,指导患者正确呼吸;④治疗时随时注意患者反应,听取其主诉,严密观察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1.3 观察项目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PaO2、脑钠肽(BNP)及临床疗效。疗效评定:有效:治疗后1~2 d内,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明显好转,HR、RR开始降低,PaO2≥60 mmHg;无效:治疗后1~2 d内,患者咳嗽、喘息、咳痰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
护理前两组的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HR、RR、BNP较护理前明显降低,但优质护理组降低程度更更大(P
2.2 两组临床疗效及住院天数比较情况
优质护理组有效率86.7%(39/45)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的53.3%(24/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05,P
3 讨论
据报道,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疾病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3]。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导致肺心病发生的主要原因[4]。近年来肺心病发生率呈升高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多发病、常见病[5-6]。肺心病患者因肺泡通气严重不足,引起通气/血流比例失常而长期处于氧供不足状态。肺心病的治疗主要目的是控制症状,阻止疾病的进展,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7-8]。肺心病的常规治疗包括合理氧疗、控制感染、化痰畅通气道改善通气等,一些患者存在呼吸困难等症状[9]。随着无创呼吸机的推广应用,患者的得到了明显减轻。
无创正压通气可有效促进气体进入肺泡内,使肺泡内气体重新分布,改善肺内通气/血流比例异常,促进肺内间质渗液的吸收,从而改善患者低氧供状态,阻止疾病进展。研究表明,肺心病患者由于对无创呼吸机缺乏认识,故存在紧张、恐惧心理,这些心理因素会影响无创呼吸机的治疗效果[10]。无创呼吸机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利于疾病康复。该研究结果显示,给予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在护理干预后分别为(73.9±3.8)次/min、(19.6±3.6)次/min、(92.3±5.0)%、(96.8±3.2)mmHg、(128.0±33.1)pg/mL,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83.2±6.7)次/min、(27.7±4.6)次/min、(75.1±9.4)%、(75.5±6.1)mmHg、(272.0±44.2)pg/mL,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患者各组相关指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改善,说明优质护理科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纠正其氧供不足状态。该研究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有效率为86.7%,较常规护理组的53.3%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提示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上述结果与唐桂华[11]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肺心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HR、RR、血氧饱和度、PaO2、BNP水平等指标,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孙晓坤.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治疗肺心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5,6(3):550-553.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4):255-264.
[3] 黄佩荣.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6):105-106.
[4] 蒋欢欢,戴元荣. 维生素D与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清炎症因子的相关性[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16,46(2):102-105.
[5] 李金兰.心理干预对肺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28(27):7-8.
[6] 乔红梅.肺心病患者采用心理干预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探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11(12):35-36.
[7] 吴宗劲,华海湖,梁旭.无创呼吸机对老年肺心病患者心脏Tei指数、脑钠肽及内皮素-1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4):3916-3917.
[8] 郭晓玲,吴敏,刘玉枝.肺心病患者病情观察与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1,8(11X):43.
[9] 何晟,魏立平,康闪闪,等.无创通气对AE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TNF-α、CRP影响[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4):223-224.
[10] 隋书英,王秀兰,李一飞.舒适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护理的探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9):686-688.
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急、病死率高[1]。无创正压通气(Non 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ventilation, NIPPV)治疗尘肺伴Ⅱ型呼吸衰竭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2]。临床研究发现部分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即使在无NIPPV治疗禁忌且耐受性良好的情况下,仍然对NIPPV治疗无效[3]。所以能够选择更为合适的机械通气方法尤为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讨PCT、简化CPIS可否作为预测NIPPV治疗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疗效的有效指标。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06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急诊科收治尘肺肺部感染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接受NIPPV治疗的患者54例,均为男性。其中Ⅱ期尘肺患者36例,Ⅲ期尘肺患者18例,年龄64-85岁。所有病例选取标准均符合:①明确诊断Ⅱ期或Ⅲ期尘肺患者;②神志清楚,伴有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或出现胸腹矛盾呼吸的表现;③临床症状有程度不同的发热、咳嗽、咳脓痰,胸痛,部分患者有呼吸困难、活动耐力降低。体征:肺部均有湿罗音,或同时有干罗音;血常规示白细胞增高和(或)分类示中性粒细胞增高;X线胸片示除尘肺相应期别的改变外均合并有肺部感染的征象;④血气分析:pH≤7.35,氧分压(PaO2)50mmHg。排除标准:①意识障碍;②不配合者;③血流动力学持续性改变者;④有肺大泡、气胸病史者,有消化道出血及咯血者;⑤近期有头面部创伤、鼻咽部异物或胃食道手术者;⑥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⑦由于病情严重急需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在抗感染、解痉平喘、化痰、持续鼻导管吸氧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iPAP呼吸机行无创正压通气(NIPPV)辅助呼吸。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前,首先稳定患者情绪,使患者心情放松,耐心教会患者如何配合呼吸,并严密观察患者鼻面罩与头面部之间是有否漏气现象。设定参数S/T模式,呼吸频率16次/分钟,控制氧流量在3-5L/min,压力范围吸气压10-18cmH2O,呼气压4-8cmH2O,在无创通气治疗过程中密切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1.3观察指标
1.3.1 PCT、简化CPIS、血气分析及生命体征 采集记录上机前患者体温、白细胞计数、PCT、气道分泌物性状、胸片肺部浸润影情况,上机前及上机2h后的动脉血气分析,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根据2003年Luna等[4]制定简化CPIS(见表1)。
1.3.2疗效判断及分组 有效:经NIPPV治疗2h,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后未再因此次呼吸衰竭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无效:NIPPV治疗2h后,血气分析或呼吸衰竭的临床症状出现进行性恶化或者虽2h内实验室检查和临床症状改善,但此后又出现恶化仍需行有创机械通气。根据此标准将患者分为NIPPV有效组和无效组。并根据文献[5]以6分为界,分为>6分与≤6分组,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士标准差(x士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统计方法,P
2结果
2.1 2组PCT、CPIS比较 2组间PCT、CPI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1 相关性分析 入选患者PCT与CPIS呈正相关(r =0.64,P
3讨论
尘肺患者由于肺部广泛纤维化使细支气管扭曲变形、狭窄、痉挛造成支气管引流不畅,以及由于粉尘长期刺激和损害呼吸道粘膜,破坏呼吸道-肺的防御机能,使呼吸道的清除功能下降,分泌物排出困难,痰液不易咳出,为细菌滋生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尘肺患者易合并肺部感染,严重肺部感染可导致肺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并发呼吸衰竭[6]。NIPPV是抢救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重要手段。但是文献报道其有效率为60-80[7],临床上部分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经NIPPV治疗仍然无效,不仅浪费不必要的医疗资源,并可能延误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机,影响患者的预后[8]。因此,寻找评判NIPPV治疗尘肺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科学、客观、可靠的指标以合理的把握无创通气的最佳时机是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近年来,肺部感染的严重程度被认为与NIPPV疗效的密切相关,所在在急诊科能找到方便可行,且能够迅速评估尘肺合并肺部感染程度的方法至关重要。PCT是一种非常敏感特异的血清学标志物,对于细菌感染和脓毒血症等具有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9]。PCT在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的血清水平显著高于革兰阳性菌患者[10]。PCT越高,感染程度越重[11]。另有报道,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时常见致病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12]。本研究结果提示尘肺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入院时PCT增高,进一步证实尘肺合并肺部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CPIS) 作为一种以临床表现、影像学和微生物学标准等评估感染严重程度的评分系统,现已广泛应用于肺部感染的预测,得分越高,则感染程度越重[13]。本研究结果提示无效组患者入院时CPIS明显高于有效组。进一步分析得出两组患者中PCT与CPIS呈正相关,故PCT和CPIS越高可以预示病情更加严重,经NIPPV治疗后疗效越差。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PCT、CPIS可以作为NIPPV治疗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疗效的有效指标,因获取PCT、CPIS具有简便、快捷等特点,可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孙文静,王秋玲.尘肺肺部感染并发呼吸衰竭的病例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8):1461-1532.
[2]韩雪峰,乜庆荣,张爱民.无创呼吸机治疗矽肺伴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314.
[3]陈根荣,张国际,侯宪华.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失败38例原因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8,22(12):958-959.
[4]Luna CM, Blanzaco D, Niederman MS, et al. Resolution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the 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 as an early clinical predictor of outcome. Crit Care Med, 2003,31 :676-682.
[5] Singh N, Rogers P, Atwood CW, et al. Short-course empiric antibiotic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iltrat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posed solution for indiscriminate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2(2 Pt 1): 505-511.
[6]梁建业,晃彦公,孙宝权,等.SAPSⅡ, MPMⅡ, APACHEⅡ与1SS用于ICU创伤患者的比较[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 (2) :117.
[7] Keenan SP, Sinuff T, Cook DJ, et al. Which patients with 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benefit from noninvasive 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J]. Ann Intern Med, 2003, 138(11): 861-870.
[8] Singh N, Rogers P, Atwood CW, et al. Short-course empiric antibiotic therapy for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infiltrat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A proposed solution for indiscriminate antibiotic prescription [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00, 162(2 Pt 1): 505-511.
[9] 韩芳,张新,张伟东.PCT、CRP及CPIS与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关联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35):388603990.
[10]陈国强,曹华英,姚正国.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区分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5):1944-1946.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64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56-01
目前无创性机械通气(NPPV)已正式成为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治疗第一线的手段[1],为呼吸衰竭的患者抢救和康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此对临床护理工作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笔者现将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病人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呼吸衰竭使用NPPV治疗的患者45例进行分析讨论,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61-89岁,平均年龄为67.18±2.10岁,其中肺源性心脏病的患者19例,COPD的患者21例,危重哮喘的患者10例,此组患者均符合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1]。
1.2 方法
1.2.1 上NPPV治疗的标准 ①呼吸窘迫症状主要包括呼吸困难、辅助呼吸机的正确使用、胸腹部矛盾式呼吸;②经血气分析值、PaCO2>60mmHg、PaO2
1.2.2 临床NPPV治疗好转的标准 经检测患者的呼吸频率
1.2.3 NIPPV的使用 ①选择合适的面(鼻)罩置于患者面部;②开动连接NPPV呼吸机;③用固定带将面(鼻)罩固定于患者面部且牢固无漏气现象;④正确的调节呼吸参数,由低到高,初始时吸气压力(IPAP)可以给予8cmH20,呼气压力(EPAP)可以给予4cmH20,经NPPV治疗5-20min后逐步调节至合适参数水平。
2 临床观察与护理
2.1 上机前护理干预 首先应做好对患者接受无创通气治疗的充分解释和说明的工作,阐明使用NPPV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患者主动交谈,讲解患者使用面罩通气开始时会产生憋气的感觉,主要与呼吸机顺应,均会有一段的适应过程,告知患者保持自己的自主呼吸,以触发机器进行送气,而不是等待机器强制的给予通气,使患者简单了解NPPV的治疗原理,最终能够取得使患者积极的配合。
2.2 上机后护理干预 在NPPV开始治疗前4-8h中要有专人进行监护,对于通气中发现面罩连接处有无漏气现象并及时的给予调整,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并根据呼吸机上的监测参数的变化调节合适的参数,采取有效的处理,保证无刨通气的有效疗效。
2.3 密切观察病情情况 ①密切的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②仔细观察患者面罩的漏气情况,必要时将固定带张力调整适宜松紧度;③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以及四肢末梢的灌注情况;④反复检查患者的呼吸运动与呼吸机送气以及压力调节等是否匹配,是否触发辅助的呼吸机,有无胸腹矛盾运动以及呼吸形态改变的现象;⑤鼓励患者有效的呼吸,鼓励患者排痰和及时清理呼吸道;⑥正确的指导患者放松有规律地呼吸,消除患者紧张恐惧的心理,尽量闭嘴使用鼻腔呼吸,以防气体进入胃内导致腹胀[2];⑦告知患者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时(例如咳嗽咳痰或呕吐时)能够迅速将面罩拆除,避免引起分泌物及呕吐物的误吸,提高治疗中的安全性;⑧仔细观察患者有无耳部、鼻部、眼部的不适或者其他的并发症发生。规律的进行实验室检查:根据动脉血气分析值及时的调整呼吸机的各个参数,做胸部X线检查以了解肺部实质情况。密切监测呼吸机显示屏或监视屏上所监测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漏气量、气道压力、呼吸频率以及心电监护仪上的心电图波形、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的显示,并根据患者的病情改变进一步对呼吸机参数进行调节。
3 讨 论
无创正压通气(NPPV)是指不经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进行的呼吸机辅助通气的临床治疗方法,NPPV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管路与患者呼吸系统相连,并且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完成正常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3]。呼吸衰竭是呼吸内科常见的危重症,所表现的临床症状为缺氧,能够迅速有效地纠正缺氧,增加肺的通气是抢救呼吸衰竭的关键措施。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低氧血症最有效方法。对于呼吸衰竭合理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保证患者的吸气和呼气期给予小同水平的正压通气,可减少患者自主呼吸作功,降低氧机体耗氧量,增加肺部的氧合,能够改善缺氧状态,救治低氧症状,避免给予气管插管等救治,大大减少了因气管插管所带来的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高原 低氧血症 无创正压通气
我院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平均海拔3750m,属中高高原,鉴于近年来国内外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抢救危重患者效果显著,为提高高原地区危重病抢救成功率,总结经验,现将我科五年间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低氧血症患者随机分组,并将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效果显著,便于基层医务人员掌握使用,对今后研究高原地区低氧血症的治疗具有现实应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选择从2007年至2011年我科五年间所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低氧血症患者36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5例,年龄15~79岁,平均年龄37岁。随机分组,治疗组19例,对照组17例,其中治疗组死亡2例,但在早期改善低氧血症时氧饱提高至98%,故仍将疗效计算在内。原发病中急性高原肺水肿21例,急性高原脑水肿6例,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重型颅脑损伤4例,急性心肌梗死2例。
1.2 方法 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模式通气模式为S/T,吸气压力(IPAP)8~16cmH2O,呼气压力(EPAP)2~4cmH2O,氧流量5~10L/min,根据舒适度选用鼻罩或面罩通气,对照组也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与鼻导管吸氧,氧流量相同,在治疗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记录,两组均在治疗前后抽血进行血气分析,两组监测及观察指标相同。我科所用机型为SULLIVAN VPAPIIST——A。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x±s)表示,各组治疗前后均采用t检验,p
2结果 治疗组经无创正压通气两小时后,17例患者好转,呼吸频率降低,心率减慢,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动脉血气分析较入院时明显改善,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死于脑疝形成,未达两小时计算入无创通气失败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在相应时间内17例病情好转,总有效率72.2%,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高原地区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内血管与组织间液体交换功能紊乱,肺含水量增加,肺泡萎缩以及通气血流比值失调1,急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刺激颈动脉窦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至肺小动脉痉挛,持续小动脉痉挛导致平滑肌层增厚,肺循环阻力增高,肺毛细血管膜渗透性增加,血浆渗出增加,此外,肺泡壁和肺毛细血管损伤,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进一步加重肺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和渗漏2,较平原地区更加容易发生顽固性的低氧血症,肺水肿,持续时间长,症状改善所需时间也延长。
临床上应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减少肺间质和肺泡的渗出,能有效地改善肺换气功能,从而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无创呼吸机能克服气道阻力及其他内源性呼气末正压,后者能使患者呼吸肌得到休息,减轻呼吸肌做功,从而改善呼吸困难及全身氧耗,进一步降低心脏作功。
我科使用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选择低水平开始,每次增加不超过2cmH2O,发现其能明显改善缺氧症状和提高PO2,提高急诊抢救成功率,尤其适合高原基层医院,在不具备有创通气条件时,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今后研究高原地区低氧血症的治疗具有现实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90%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药物。炎琥宁可迅速改善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现在将作者应用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与应用病毒唑治疗作为对照的临床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治疗的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的患儿共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1~14岁,平均年龄7.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采用炎琥宁治疗)和对照组15例(采用病毒唑治疗)。两组在年龄、性别、病情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其中,普通感冒8例,急性扁桃体炎9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4例,急性咽峡炎5例,急性感染性喉炎4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胸部X线片无异常改变,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偏高,分类正常或淋巴细胞增高,部分见中性粒细胞偏高。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使用病毒唑10~15mg/(kg・d)静脉滴注,1次/d,疗程5~7d。观察组用炎琥宁注射液5mg/(kg・d)静脉滴注,1次/d缓慢滴注。两组均使用对症治疗及酌情使用抗生素。每天观察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等。
1.4 疗效标准:
①痊愈:体温在24~48h恢复正常,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正常;②显效:体温在48~72h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正常;③有效:体温在72h以后恢复正常,其他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④无效:用药5d后病情无好转或有所加重,仍有发热,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加重[1]。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两样均数的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15例患儿中治愈14例,其中显效11例,有效3例,另外无效1例,总有效率93.3%。对照组15例患儿中治愈12例,其中显效9例,有效3例,另外无效3例,总有效率80.0%。
2.2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及血象恢复时间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发热、鼻塞、流涕、咳嗽、咽部充血消失或改善早,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表1 两组患儿临床体征及血象恢复时间对比(x―±s)
中图分类号:R5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6-0115-02
近年来,随着通气技术的发展,无创性人工通气由于操作方便易行、能有效改善通气、消除呼吸肌疲劳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我们用BiPAP(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呼吸机通气对各种疾患所致老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4年1月-2009年3月在本院内科住院和急诊科留观治疗的60岁以上的 患者88例,随机分为BiPAP组和对照组;BiPAP组43例,男25例,女18例,平均年龄(68.31±5.97)岁;其中COPD急性发作16例,重症肺炎12例,急性左心衰8例,哮喘急性发作4例,其他3例。对照组45例为同期病情相当的患者,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7.68±6.21)岁;其中COPD急性发作18例,重症肺炎11例,急性左心衰10例,哮喘急性发作3例,其他3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种、症状体征、合并肺部感染情况等条件均相似,动脉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pH值)无显著性差异。
1.2 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符合以下条件:①临床表现: 有呼吸困难或发绀、肺部哮鸣音或湿性音;②Sa%
1.3 方法
(1)所有患者均予以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解痉平喘、祛痰、持续低流量吸氧,必要时用激素、呼吸兴奋剂及营养支持等治疗,心衰患者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
(2)BiPAP组:加用美国伟康公司生产的BiPAP呼吸机(S/T-D30型),经面/鼻罩正压通气,选择自主呼吸模式(S/T模式),根据病情调节好各种参数,吸气压力(IPAP)自6~8 cmH2O起,逐渐增加压力一般在15~20 cmH2O,呼气压力(EPAP)为2~8cmH2O,治疗过程允许患者在饮水、咳嗽时除去面罩。
(3)观察指标:观察记录患者呼吸困难、紫绀及肺部音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及5d后分别检测动脉血气1次。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呼吸困难、两肺哮鸣音或湿性音消失或显著减轻,PaO2、SaO2 和PaCO2 恢复正常;有效:上述临床症状、体征减轻,PaO2、SaO2 明显增高或接近正常,PaCO2降低或接近正常;无效:未达到有效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的变化
表1、表2显示BiPAP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和pH)值差异不明显(P>0.05);BiPAP组在配合BiPAP呼吸机治疗后,显示PaO2、S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降低,pH值改变也有显著差异,提示通气对提高动脉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有明显作用,同时显著纠正高碳酸血症,有助于呼吸衰竭的纠正,效果更好;而对照组除动脉氧饱和度和氧分压有差异外(P0.05)。
2.2 两组治疗后临床状态变化
BiPAP组显效3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显效加有效)为86.05%;无效6例:3例因病情加重、 2例因不良反应(主要是鼻面罩压迫不适、腹胀等)不能耐受而均改有创机械通气继续治疗,另有死亡1例。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为57.77%;无效19例:13例病情加重,改有创机械通气继续治疗,6例死亡。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BIPAP呼吸机由M.Baum和H.Benzer于1989年首先应用于临床,早期主要用于治疗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国内自防治“SARS”以后,BiPAP呼吸机开始大规模进入各级医院。
目前BiPAP呼吸机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患者,它本质上相当于压力支持通气,采用涡轮供气方式,可产生较大的持续气流,具有漏气补偿功能,因此使用鼻面罩时不会因漏气影响治疗效果;BiPAP通气可提供吸气相压力(IPAP)和呼气相压力(EPAP)两种不同的辅助通气水平,提高了人机配合的程度,避免人机对抗,在吸气时给予一个较高的压力,克服气道阻力而让患者能够吸入充足的通气量,“放大”潮气量减轻呼吸做功,对微弱呼吸肌提供帮助;而在呼气时又自动降低,并保持一定的压力防止小气道及肺泡闭陷,使气体易于呼出。
采用BiPAP通气可提高吸入氧浓度,并增加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提高氧饱和度,常用于自主呼吸通气量不足的辅助支持,防止呼衰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明显减少了有创通气的机率。例如在治疗COPD并发的呼吸衰竭时,仅靠低流量吸氧和呼吸兴奋剂治疗往往难以奏效,而有创通气常有人机对抗的缺点,此时采用BiPAP呼吸机通气增加潮气量和每分通气量,提高氧饱和度,改善呼吸困难。丁秀兰等[1]应用BIPAP呼吸机治疗急诊科不同病因呼吸衰竭患者(包括左心衰竭、大叶肺炎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为BiPAP呼吸机无创治疗对于多种类型急慢性呼吸衰竭病人有满意疗效。
BiPAP呼吸机还可通过PEEP改善肺的氧合功能,而肺的氧合功能改善是防治呼衰的重要措施;有文献报道无创通气治疗早中期ARDS,疗效较为肯定[2];邓西龙[3]回顾了28 例经临床诊断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结果经BiPAP通气治疗1h后,患者动脉氧饱和度和氧分压上升,改善气体分布和通气/血流比,纠正低氧血症,并阻断严重缺氧导致器官功能损害的恶性循环,维护心肾等器官功能稳定。
从我们观察的结果表明,BiPAP组动脉血气值和临床疗效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提高PaO2和SaO2,降低PaCO2,改善气促、紫绀,并减少气管插管。在临床工作中,在明确有呼吸肌疲劳而存在早期呼吸衰竭时,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及早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支持,能减轻呼吸作功和耗氧量,使疲劳的呼吸肌得到充分休息和恢复[4]。有研究表明即使是对COPD早期,已出现呼吸肌耐力下降[5]的患者亦有效。
BiPAP通气的临床疗效与通畅的气道和完整的呼吸驱动有关,当患者有昏迷、舌后坠时会影响通气效果;于学忠等[6]通过留置口咽气道后进行BiPAP机械通气治疗Ⅱ型呼衰,既有效解除上呼吸道的梗阻,又明显改善呼吸功能并降低氧消耗。另外应用时要注意监测潮气量,由于存在面罩腔增加通气死腔问题,潮气量小于或当EPAP设置过低时(
我们体会初始应用时,部分患者不适应面罩而不愿使用,经充分解释并且注意正确操作次序,逐渐增加通气压力,大多患者会逐渐适应而易于配合治疗。在安放面罩时要根据患者的脸型选择大小合适的面罩并调节好松紧度,以增加密闭性和舒适性。
总之,BiPAP通气治疗具有以下特点:无创性,同步性能好,对循环系统干扰少,不明显增加机会性感染等。加上体积小,操作简便,便于非专科医护人员掌握和护理,因而应用范围广,除了监护病房和呼吸科病房外,也适合用于非监护病房,术后复苏和急诊室,并可应用于医院间转送病人和作为家用呼吸机使用,其疗效确切可以用于呼吸衰竭患者的一线治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丁秀兰,扬乃众,李文娟,等.BiPAP呼吸机在急诊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学杂志,2001,21(6):442-443.
[2] 朱蕾,钮晒福,李善群.经鼻(面)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0,23:225.
[3] 邓西龙,尹炽标.BiPAP呼吸机无创通气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8):515-518.
由于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常出现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身体机能恢复与呼吸肌力改善情况,严重甚至引起诸多临床并发症,加重病情或死亡[1]。本研究分析了不同营养方式应用于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对其呼吸肌力及临床结局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诊治的84例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研究组42例,男女比例22:20,年龄64~81岁,平均(73.51±5.19)岁;对照组42例,男女比例23:19,年龄62~81岁,平均(72.19±5.1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营养方式 对照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方式,患者入住病房48h通过胃管管饲注入肠内营养剂,30mL/h逐渐增加至100mL/h,同时每间隔4h测量患者胃潴量。研究组患者予以肠内外结合营养支持的方式,肠内营养支持与对照组一致,肠外营养支持在患者病情趋于稳定阶段,经深静脉置管注入复方氨基酸、甘油磷酸钠注射液、中链脂肪乳液注射液、脂溶性维生素注射液Ⅱ与注射用水溶性维生素共同服用,补充患者热量与氮量,连续服用5d观察疗效。两组患者在营养支持同时予以抗感染、机械通气、维持酸碱度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常规治疗方案,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若发现异常变化及时通知医生予以治疗。
1.3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的营养指标、呼吸肌力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并发症与生存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2]。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x±s表示数据资料,χ2检验计数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给予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明显优于支持前(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呼吸肌力改善情况 研究组呼吸肌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3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并发症与生存情况 研究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出现1例(2.38%)胃潴留,1例(2.38%)腹泻,未出现肺感染性并发症与死亡情况;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出现3例(7.14%)胃潴留,5例(11.90%)腹泻,5例(11.90%)肺感染性并发症,1例(2.38%)死亡;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生存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3 讨论
呼吸科重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降低,自身免疫力较弱,容易形成营养流失,导致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84例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营养风险,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患者各42例,对照组患者予以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患者予以肠内外结合的营养支持方式。为确保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的公正性,排除患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或精神功能障碍者,且一般基线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异。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主要通过营养支持剂注入肠内,促进患者肠胃功能恢复,但其方法主要对患者肠胃消化功能具有促进作用,无法促进肠胃吸收营养[3]。由此研究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基础上予以肠外营养支持,通过营养类药物,促进患者肠胃营养吸收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根据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患者予以营养支持后各项营养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且两组患者改善情况无明显差异,表明肠内营养支持与肠内外营养支持两种方式对患者营养指标改善情况相当,均可有效减轻患者营养风险。另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呼吸肌力改善情况,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最大吸气压与气道阻断压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肠内外营养支持可有效抑制炎症因子,促进呼吸肌力改善,提高身体免疫机能恢复情况,且营养支持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对患者临床结局具有明显的积极影响作用,提升治疗生存率。需要注意的是,老年重症患者一般心态较消极,临床依从性较低,营养支持中应结合相应的心理干预,从而提升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肠内外结合营养支持应用于呼吸科老年重症患者,有效改善患者呼吸肌力情况,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