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循证医学临床实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循证医学临床实践

篇1

循证医学”的概念刚刚提出来的时候就已明确,循证医学的目的是要解决临床问题。因此,最初循证医学关注的焦点是对某一特定的临床问题寻找和发现最佳的定量研究的客观证据,用于解决该临床问题[1]。这一早期的聚焦点旨在弱化“将直觉、未经系统整理的临床经验和病理生理学原理作为临床决策的足够基础”,强调“检查来自临床研究的证据”。以后的版本则强调,单有临床证据永远也不足以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临床证据本身很少告诉我们对面临的某一具体病人应当怎么做,它们只是提供了有用的信息,使我们能作出更符合这些信息的决策。因此,更新后的循证医学概念是,临床医师必须结合病人的情况不断寻找和评价临床证据,然后对该个体病人治疗后可能的得益与风险、费用和伴随的各种不便进行权衡,结合病人本身的价值和意愿,作出可行的临床决策[2]。

因此,对病人进行治疗之前,医生首先要充分了解目前有哪些可供治疗的手段,从疾病的机制、治疗手段是否合理、已有的临床证据是否已经证实了这些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来进行选择,信守的原则是“让病人得到目前为止所能得到的、经过验证所能得到的最有效治疗,不给予病人无益甚至有害的治疗”。在此基础上结合病人的个体病情和和治疗需求作出临床决策。以慢性心血管病中的稳定型心绞痛为例,虽然对重度心绞痛和左主干病变、三支血管病变病人,血管重建[冠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可以改善心绞痛的症状和预后,但对轻中度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尚无优于药物治疗的临床证据。现行临床指南中推荐的三类一线药物(硝酸酯、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和预防心绞痛,应当首先考虑。对疗效不满意、有禁忌证,以及不能耐受这些西药的病人选用安全有效的中药治疗,符合我国病人的意愿,也符合循证医学原则。我国的临床实践证明,不少这类病人使用中成药作为辅助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并且乐于接受,依从性好。而用于改善这些病人的预后(预防心肌梗死、心血管死亡等事件),抗血小板和他汀类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有较多临床试验证据,应当首先推荐使用,对于一些有禁忌证和不能耐受的病人,正在积累中药的临床试验证据,应当得到明确的结论,被多个临床试验证实后再可推广。

中西医学并存是我国的客观现实,两者优势互补的结合是正确的方向。而在具体的做法上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探讨。例如,许多一线医师使用的中成药虽然是经国家批准的,但在药品质量、药理机制、临床证据上还有不少欠缺,亟需补充。新的中成药以它们为对照药难以立证,缺少安慰剂对照和量效关系研究,安全性监测不足,等等。我们在2010年发表《关于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临床试验的若干问题》[3],提请有关各方对临床试验规范的重视,已经得到许多临床医师、研究者和研究申办者的认同,并在付诸实施中。

最后,也要看到临床证据有它的局限性。根据GCP原则,临床试验的科学性和对受试者的保护是两大要素,没有十全十美的临床试验,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临床试验结果,再好的临床证据也只是医师治病的依据而不是可以照搬的菜谱。同样,基于临床证据而作出的诊疗指南和专家共识也不是可以照搬不误的教条。临床医师必须有熟练的技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病人的病情有全面深入的了解,才能正确运用指南,达到给病人最佳治疗的目的。

总之,中西医结合并不是一件固定模式的工作,在临床实践中更不能照葫芦画瓢。以人为本,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将规范化治疗和病人的个体特点相结合,以改善病人症状和预后为最终目的,是我们目前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Sackett DL.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s the conscientious and judicious use of current best evidence from clinical care research in the management of individual patients[J].BMJ,1996,312:71.

篇2

中图分类号:R 05

文献标识码:A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是把目前最好的研究证据与医师的临床经验和病人的意愿三者结合来决定诊疗策略的过程。近十多年来,它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中得到迅速发展。其核心思想是医务人员应该认真、明智、深思熟虑地运用在临床研究中得到最新、最有力的科学信息来诊治病人,强调任何临床医学决策都建立在客观的科学研究证据基础上[1]。它的推广应用使普通医院的医疗水平也可以得较大的提高,并为病人提供更有人性化的差异服务,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

循证医学产生的历史和现状

循证医学的思维方式已存在数个世纪[1]。最早的医学观察性研究见于希波克拉底的著述,他提出医学的研究结论不仅依靠合理的理论,也要依靠综合推理的经验。对循证思维进一步肯定见于阿拉伯医师Avicenna(公元980~1037年)的著述,他提出动物实验并不能证实在人体内的效果,建议应当在无并发症的病例中进行评价,应当有两种情况的比较和可重复性评价。在中国,第一次提到的对照试验见于1061年的《本草图经》,是关于评价人参药效的试验:“寻两人,令其中一人服人参并奔跑,另一人未服人参也令其奔跑。未服人参者很快就气喘吁吁。”循证医学的哲学与科学根基在18世纪以后得到了明显巩固,如:英国开始对医疗卫生干预进行利大于弊的严格评价。1948年英国科学家开始了世界上第一次随机对照临床实验,肯定了链霉素治疗肺结核的疗效[2]。接着在1955年Truelove进行了胃肠病方面首项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证实了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优于安慰剂[3]。RCT的兴起使流行病学的多项理论和原则用于临床医学研究。根据临床研究依据来处理病人的观察已逐渐形成,大样本、多中心的RCT取代了以前分散、个别的观察性研究和临床经验总结。RCT的出现和逐步完善是循证医学证据的主要来源。许多临床分组资料例数少,受发生概率错误大小的影响而不足以获得可靠的结论。如果把多个研究资料收集、合并后再进行统计学分析,将有助于防止小样本导致的偏倚。1930年以后有人开发了用于合并不同研究资料的统计学技术。然而,直到1966年以后,Meta-分析的方法才被引用于医学领域对干预效果的评价[4]。Meta-分析的资料来源全面,有清晰的搜索、收集资料的措施,是在批判和评价的基础上收集证据,有统一的评估方法,对资料进行质量综合而不是以往综述中的定性估计,为临床进一步研究和决策提供全面的文献复习和综合。因此,Meta-分析的结果常被用作循证医学的证据。

由英国流行病学家Archie Cochrane在1979年提出和开展的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对循证医学的开展起了重要的作用。早在1972年他就指出,大多数的临床医师对于治疗方面的决策,是从质量差别很大的一大堆研究结果中,随意或根据专家意见进行选择,有时由于一些研究的缺陷,导致选择的方法或决策可能是完全错误的。因此呼吁全世界的研究者与临床医师联合起来,各专业的专家应系统地总结和不断更新各领域中RCT结果进行系统综述,及时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依据[5]。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这方面的跨国合作对一些常见的重要疾病的某些疗法作了系统综述,它们对改变世界临床实践和指导临床研究课题的方向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被认为是临床医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992年首先在英国成立了Cochrane中心,1993年成立了世界Cochrane中心协作网,帮助人们进行系统综述,把系统综述结果通过杂志和网络发送给世界各地的医师、病人和决策者,有助于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相关诊治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使循证医学的普遍开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目前,中国的EBM尚属于起步阶段。1996年,复旦大学的王吉耀教授首次将“evidence-based medicine”翻译为“循证医学”。1999年3月,经国际Cochrane协作网注册,在华西医科大学成立了中国Cochrane中心/循证医学中心。随后在广州、上海、北京、山东等地又成立了循证医学中心。先后出版发行了《循证医学》和《中国循证医学》等专业期刊。很多医院都非常重视循证医学在科研和临床实践中的应用。部分医学院校也已开设了《循证医学》课程,传播了有关EBM知识,积极地开展循证医学的推广和应用。

循证医学的评估系统与作用

临床医师不能过分地相信已公开发表的论文上的某一疾病的诊治方案,应该通过检索相关的文献,并筛选出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行系统的评估,总结出与特定病人或人群有相关性的结果,来决定不同病人的诊治策略和措施[6]。目前根据医学研究资料的质量和可靠程度大体分为以下五级:一级:所有随机对照实验(RCT)的系统评估(Systematic review或meta-分析);二级:单个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三级:对照试验但是未随机分组;四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五级:专家意见。其中一级研究资料的可靠性最高,而五级为最低级别[7]。循证医学是建立在完善的五级证据数据库的基础上,并结合临床实际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得出最适合(对于患者、医院、医师等各方面)的治疗手段。而且在今后的医学发展中,这些数据库可以不断地循环更新、不断地扩大,将更有利于对病人的治疗。EBM的作用在于:①更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避免误诊误治、浪费资源[8]。因为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整理检索,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提高医疗质量和效益;②更好地使治疗服务个体化[9]。大多数研究选取的病例都具有一定的共性,因此,其研究结果也最适用于具有类似特点的病人个体。这样可以使医务人员根据病人的健康状态提供特定的医学治疗,使医疗资源更有效的分配利用,这样可为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准确的理论指导。③提高临床医生对研究方法的理解,并使其在使用资料方面更加严格[10]。因为EBM就是可以大量地借鉴有效的医疗文献,并可以通过分级筛选,系统地评定并拣选具有最可靠的治疗操作方案。④使临床医生不断地更新医学知识,与时俱进,提高业务水平。要随时掌握最先进的医学,才能提高判断力,从而作出正确的处理决策。⑤医疗安全的需要。医疗是高风险的职业,要采用EBM医疗策略,医师首先在对大量资料进行分析之后,结合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判断,再实施相应的治疗。这一过程是严格以事实为依据的,因为EBM的基础就是治疗措施的可靠分级,所以在规范日趋完善和病人法律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采取最有效可靠的治疗办法,将是医师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有力举措。

循证医学的临床实践

EBM最大的特性就是五级可靠证据的分类,医师在对患者治疗之前,应对上述的五类医学治疗资料有较好的了解和评价:①通过网络上或期刊阅读有关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掌握本专业最新的医学成果;②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虚心向专家请教,和其他医师交流、探讨病例的处理意见;③在接诊病人时,通过采集病史和检查,根据病情特点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④运用自己掌握的EBM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制定出最佳的诊治方案供病人或其家属选择;⑤遇到疑难病例,要把解决的问题拿到EBM证据库中检索,查到相关文献,找出与该特定患者相符合的最佳诊治措施。在该过程中,要求医师有较高的医学水平及判断力,现有的EBM资源一般不可能和患者的资料一模一样,不能一厢情愿把患者的情况硬套在某份文献证据上。在将某一措施用于具体指导病人治疗时,必须有充分的证据,并做综合分析后才能选取最佳方案,同时要考虑治疗方案对病人的适用性和可行性,也要考虑到病人的承受能力,疗效和副作用等等。在后续的考虑中,有时候会原先确认的治疗措施而选用一个级别较低的治疗办法。但最终的目标都要达到“认真、明确与合理应用现有最好的证据,来决定对具体病人的治疗”。不能总是表现医师的最高水平,而是让患者得到其可以接受的最好的治疗[12]。比如两个患者得到同一种病,有两种药物都可以治疗,一个效果快一些,快的价格则很贵,一个慢一些,慢的价格就较便宜,当然两种药物都可以治好病。这时候医师必须依照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来选取,这样才是患者获得的最佳治疗。有一个循证医学在临床应用的典型案例,即一位老年女性病人由于突然意识障碍4小时入院。经检查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根据循证医学的资料,发生在3~6小时之内的脑梗死有溶栓治疗指征,医生除了告诉家属这些治疗方法的好处外,还要解释使用这些方法的风险。目前的系统评价显示,溶栓治疗组致死性颅内出血较未溶栓组增加4倍,症状性颅内出血增加3倍,近期病死率增高约1/3。但是6个小时内使用溶栓治疗者死亡或残废的危险降低17%,3小时内溶栓似乎更有效。得出的结论是溶栓组早期死亡和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但这些风险可被存活者残废率降低的效果所抵消。由于结果来自系统评价,属于高级别的证据,认为该评论是具有最可靠的依据,医生就可以将这些结论告诉病人家属,结合本病例,患者为老年,而且发病就有意识障碍,溶栓治疗导致早期颅内出血的风险很大,如果家属不愿冒此风险以获得降低远期残废率的效益,可以考虑不溶栓治疗而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和对症支持、防止并发症等措施,这种处理也可能更有利于病人[13]。

循证医学注意的问题和应用前景

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循证医学值得注意如下几个问题:①循证医学把专家的意见放在最低的级别,不等于否定专家的意见[14]。专家的意见是前述4个级别证据的基石。通过对专家治疗好的病例,整理升级后成为四级的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一些研究机构依据四级的分析提取治疗措施,开展三级、乃至二级的对照实验,最后通过RCT的系统评估,试验结果文献升级为一级证据。从证据发展来看,RCT评估其实是对专家意见的汇总筛选后的证明。②Cochrance系统评估属于循证医学中最高质量的证据[14,6]。因为它是由权威的统计学、流行病学和临床专家领导方法学研究,有不断更新的统一工作手册,各专业评价组编辑部结合专业实际制订的方法学,有完善的系统评价培训体系。③如何在没有最佳证据存在时作出临床决定。没有最佳证据不等于没有有效的证据,若当前尚无随机对照试验等高质量证据时,可依次参考级别较低的有效证据或经验处理病人,总之要应用当前可获得的最佳证据,一旦高级别的证据发表,就应该及时使用新证据[14]。④循证医学并不提倡来了患者之后才去寻找有关的治疗方案。医师平时就应该经常学习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医学动态,否则只是临阵磨枪,有时候会错过最佳治疗期而耽误患者的有效治疗[14]。循证医学建立在大规模的临床试验结果基础上,同时也注重结合医生个人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目的是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是医学发展的目标。今后的临床试验将更趋国际化、多中心、大规模,多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试验设计严谨、科学,结果令人信服,使之更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目前的互联网及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可以更有效的把循证医学的优势发挥出来。以前只有一些比较大的医院在治疗上可以享有更广泛的医学证据资料,现在普通医院通过互联网也可以检索到大量的医学资料,从而可以较好的开展循证医学。循证医学大规模应用的时代即将来临,经验医学向EBM的转变将是21世纪临床医学的一场深刻变革,是临床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2.

[2]A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nvestigation.Streptomycin treatment of pulmonary tuberculosis[J].Br Med J,1948,770-782.

[3]Truelive SC,Witts LJ.Cortisone in ulcerative colitis.Final report on a threapeutic trial[J].Br Med J,1955,1041-1048.

[4]Solari ME,Wheatley D.A Method of combining the results of several clinical trials[J].Clinical Trials Journal,1966,3:537-545.

[5]Cochrane AL.Archie Cochrane in his own words.Selections arrange from his 1972istroduction to“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random reflections on the health services”[J].Chinical Trials Journal,1989,10(4):428-433.

[6]刘学礼.循证医学的发展及其伦理思考[J].医学与社会,2005,12(18):49-51.

[7]何成奇.循证医学的发展与临床医学[J].中国临床康复,2003,2(25):542-543.

[8]王家良.循证医学与临床医学[J].华西医学,2001,16(4):381-382.

[9]孙新平,张安平,朱宗迅,等.循证医学在外科应用的优点及收集证据的方法[J].人民军医,2003,8(46):479-481.

[10]应月强,史良会.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J].皖南医学学院学报,2002,21(1):4-5.

[11]张金钟.循证医学在医学科学化进程中的作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6):337-339.

[12]曾 智,余 敏,杨 鸣,等.循证医学-临床医学发展的新趋势[J].临床荟萃,2006,27(5):240-241.

篇3

中图分类号:R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81-02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传统医学教育的缺陷日渐明显,以往教学过程中只强调传授知识的灌注式教学方式、经验式的教学方式、以技能培训为目的教学方式远远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需求。以往的儿科临床教学,学生从校园走进医院,无论是在教室还是在病房,教学形式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对临床实习学生们来说,除了跟着带教的老师查房、写病历、记病程记录、看操作,就是听老师小讲课,整天忙忙碌碌,收获却不佳。同学们所掌握的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常常脱节,实际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欠缺。当问及临床个体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的相关问题时,就不会归纳总结,常常答不出来;当面临临床实际问题时,往往缺乏临床思维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能够将所学到的医学知识横向联系。遇到儿科病人病史采集困难、患儿不配合体格检查、与家长沟通时又缺乏技巧,导致写不好病历、不知道怎样进行诊断和治疗、医嘱也不会开。如何培养实习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临床思维的能力、以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是值得我们儿科临床教学工作者重视,并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国内已经开展了“标准化病人临床教学法”、“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病案式教学法”等不同的方式进行临床教学,对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20世纪70年代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师Archie Cochrane提出循证医学的理念。1992年加拿大David Sackett教授正式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的概念: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临床医学,其核心是任何医疗措施的实施都应建立在最好的医学科学信息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必须慎重、准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考虑病人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善地结合起来,制定出系统而全面的病人治疗措施。循证医学作为目前国际医学领域兴起的新型临床医学模式,为我国传统临床医学及教学模式带来新的启示。处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循证医学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儿科临床工作者接受,并应用于临床工作,指导儿科临床实践,也使儿科临床医学工作模式由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使儿科医师能及时获得准确、可靠、前沿的医学信息,提高了儿科疾病的诊疗水平,使儿科医师能更好、更全面地为病人服务。

基于循证医学的理念,针对提高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儿科实习学生主动学习及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我们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开展以实习学生为主体,以儿科临床常见的疑难病例及其症状鉴别诊断作为切入点提出问题,分为不同的专题,如:小儿惊厥、腹痛待查、新生儿呼吸障碍、血尿待查、发热原因待查等。通过不同典型的疑难病例,用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结合病案导入式教学及问题导入式教学方法,在病例讨论前一周,把要讨论的病案资料打印后发给实习同学。学生为主导,分小组进行讨论前的准备工作,运用EBM医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现有网络平台查阅国内外有价值的文献,收集与病案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有关的资料,并学习对资料的准确性进行评价,引导学生把所获得的儿科理论知识横向联系,分析总结出与病例相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要点及其相关依据。

在疑难病例讨论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分析总结的报告做成多媒体文件。病例讨论时,由各小组学生为主导,进行知识的分享,教师引导进行重点、难点的讨论。从而提高实习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同学们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拓展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同学们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这一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儿科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网络平台等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们学习的热情。通过对所查阅国内外文献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出与问题有关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等方面的资料,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真正做到授之于渔。同时能不断拓展实习学生的临床思维,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

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要求,改革儿科临床教学的方法,采取典型疑难病例讨论的形式,提倡启发式和诱导式教学的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仅单纯掌握现有的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更进一步加强了实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实习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使学生将儿科理论知识与临床工作紧密结合,而且让同学们将所学到的医学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将基础学院学到的计算机课程、文献检索课程的相关知识与儿科临床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一教学方法的改进,随着网络技术的产业化和普及化,医学生将能够运用更多的现代科学技术获取大量的文献信息和医学资料,使医学生能在以后的医学工作中掌握更多主动学习的机会,以获取更有价值的新知识、新技术,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医学观,使医学生们学到保持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使他们能在大学毕业后的工作中始终保持学习并不断获取最新信息的能力,实现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终身学习的良好临床医学教育模式,培养出更多能适应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型临床医生。

在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必须查阅相关文献、学习相关医学资料,不断提高,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从而促进儿科临床教学从经验型向科学型的进一步转变,使儿科临床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通过这种基于循证医学理念的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方法的探索,我们能逐步提出更完善的运用EBM理念指导儿科临床实习教学改革的方案,并推广应用于儿科临床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我们儿科临床教学的质量。

医学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观念已不能适应现代医学的医学教育需要,引入循证医学模式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教育新观念是必然的趋势。循证医学教育模式的采用,对促进医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临床医疗质量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建勇,齐素萍,李慧,等.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改革儿科临床工作[J].实用医药杂志,2007,24(9):1138-1139.

[2]张莉,于莹,吴红梅,等.七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医学教育探索,2006,5(9):856-857.

篇4

目前在普通外科的临床实习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仍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主动寻找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对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一知半解,而带教老师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有效的临床思维训练。并且目前的医疗环境复杂,医患矛盾比较突出,实习医师参与诊疗活动受到限制,一些诊断性穿刺,如腹穿、胸穿等,学生很难有机会亲自去实践,以上各种因素使实习生不能真正投入到医生的角色中。学生责任感不强,对实习失去兴趣,导致了临床实习教学质量不高,同时因为患者的病情变化快,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诊治疾病,这就要求每个临床医生必须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用最佳的临床证据指导医疗和教学,所以在临床中引入循证医学是很有必要的。

2循证医学在普通外科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教学强调对一个问题的综合思考和决策,这种模式的出发点是提出问题,并需要寻找出一个有指导意义的答案。循证医学的基本步骤如下:提出问题查询证据分级评价证据筛选证据应用证据[1]。首先是根据一个病例,提出诊断和治疗方面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查阅相关文献,得出结论,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将结论进行分级,分析结论的可靠性和参考价值,采用最好的有循证医学根据的结论来指导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篇5

循证医学;呼吸内科;临床教学

长期以来,临床教学尤其是实习带教过程,是一种基于经验的教学模式。医师根据个人的经验和技能指导实习学生,这种模式带有浓厚的主观的、个人判断的倾向。由于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每个患者都是一个有机整体,由教科书中的介绍到具体患者时,情况千差万别,传统的教学方法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而近年来循证医学的兴起,循证理念的深入,为临床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

1 循证理念与临床教学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英国流行病学家、内科医生Arehie Cochrane提出的[1],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世界著名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教授将EBM定义为通过系统研究,自觉、明确和审慎地应用目前的最佳证据,结合各个临床专家的可利用的最佳外部临床证据,来确定患者的保健和治疗措施[2]。因此,EBM的核心思想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将个人的临床经验与现有的临床科学证据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患者做出最佳诊治决策。

作为教学医院,临床医务人员既是医师又是兼职的临床教师,肩负着培养合格医务工作者的任务。而在传统医学教育的过程中,教育注重在灌输课本知识这一理念层次。如果在临床教学中引入并实施EBM,其目的重在能力培养,教会医学生如何去学习,激发医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科学、良好的学习观念,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目前EBM教育情况

国外EBM教育已开展多年,很多院校都是在课程学习阶段或临床实习期间开设EBM课程。我国则由四川大学率先开设EBM课程,在此之后一些院校才陆续将EBM纳入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

在循证医学出现早期,有人曾在概念上存有误解,把医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与循证医学对立起来。其实不然,循证医学是对传统医学的完美补充,并不是要取代临床技能和经验。循证医学始于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起步较晚,而现今担任临床带教的教师大多没有系统学习过EBM,教师自身EBM知识欠缺,缺乏足够的检索、评估和利用证据的能力,对严格检索和评价文献这一技能的掌握和正确使用尚有一定困难。据报道,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00多万篇医学在2万多种医学期刊上。为了使临床医生迅速地从中提取可靠信息,把各种临床研究资料集中起来进行分析、提炼、评价,并得到可靠真实的科学结论,为临床决策服务,这需熟悉掌握EBM的方法[3]。

3 呼吸内科教学中EBM的实施

循证临床实践具体方法为五个方面的内容[4]:一、针对具体的患者提出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提高效率寻求解决问题最佳科学依据;三、严格评价证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四将评价结果用于临床实践;五、对进行的临床实践做出后效评价。

3.1 加强对临床带教医师的培训

带教医师自身的培训是先决条件,要求带教医师首先应强化应用EBM必备的基本技能,医师要不断的通过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参加相关的学习班、外出进修等方法实现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获取最新、论证强度最高的证据,将EBM的核心思想贯穿于整个临床实习教学的过程。

3.2 循证医学在呼吸内科带教中运用

带教医师要使医学生了解经验医学和EBM的区别,在平时带教、查房的讲解过程时要反复强调和巩固,让医学生能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应用EBM的必要性。带教医师在教学讲解的过程中应以患者为中心,把疾病与患者有机地联系起来,围绕疾病的产生、演变、后果及诊疗方案的制定及其评价等进行讲解,帮助医学生深刻理解各种呼吸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学改变,起到知识的强化记忆和提高临床综合思维能力的作用。

3.3教学内容及时更新

医学知识的更新是极快的,而传统医学教育则存在更新速度慢的特点,教科书常因编写、印刷、出版和发行历时太长不利于新信息的传播。传统教育下的医学生毕业后适应不了快速的知识更新, 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逐渐陈旧而被淘汰,在探索未知和创新意识方面,存在思维不够活跃,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不足等弱点。指导医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进行知识的更新,有助于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操作能力,有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

3.4 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

EBM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的方法论,正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这都要求带教医师指导医学生使用EBM常用的资源如期刊、杂志、专著、图书馆、互联网和专业的文献数据库等。带教医师要逐步教会医学生如何应用主题词、关键词等方法使用网络数据库资源查阅文献,并指导他们从检索得到的文献中提取所需的知识,以患者为中心,结合课本和文献,找出高价值的证据,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因此,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的教育过程中贯彻EBM的核心思想,让医学生从一开始接触临床即引起对EBM的重视。让医学生学会注重证据,能够主动获取最新的资料、信息和科学研究成果。使他们从被动的知识获取者转变为主动的、积极高效的终生自我教育者。只有引入循证医学教育模式,才能促使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把传统的终结性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推动医学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王家良.循证医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92-205.

篇6

[中图分类号] R2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12-0123-03

The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about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eaching in the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XU Chang1 MA Zhijie1 ZHOU Li2 ZHONG Meng1 XIE Junda1 LI Jian3 ZHAO Kuijun1

1.TCM Pharmacy Departmen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2.Cardiology Department, Beijing Friendship Hospital,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50, China; 3.School of Basic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in our hospital, we teach the graduate student evidence based medicine(EBM) knowledge. Teaching methods are as follows: classroom teaching and lecture combined to impart knowledge of EBM, using the network resources to enrich the knowledge of EBM, the idea of training EBM in the process of teachers' teaching, combination of problem based learning method(PBL) and EBM in teaching, encourage graduate students to write EBM papers. Although it has achieved a wealth of teaching results, but there are still the following teaching difficulties: the lack of high-quality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 clinical data in China, graduate students' statistical ability is relatively weak, graduate students lack the ability to discover,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 In general, evidence-based medicine is helpful to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of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Key words]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 Clinical Chinese pharmacy; Postgraduate education;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difficulties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意为“遵循证据的医学”,是指应用现有最为可靠的研究证据,结合医师的临床技能及既往经验,在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的前提下,对患者做出的医疗决策与诊治方案[1]。自1992年Gordon Guyatt于JAMA杂志首次提出此概念始,循证医学迅速与临床各学科的教学实践相结合,在不断丰富与完善自身体系的同时,更促进了传统临床教育模式的转变[2]。

临床中药学是指在传统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主体,研究中药或其制剂在人体内的作用及机制与临床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应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3]。作为一个新兴学科,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模式及内容尚处于摸索阶段[4]。本单位于2015年成立临床中药学硕士招生点,且于当年成功招生,依托本科室课题背景及首都医科大学教学资源,在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培训与锻炼,且硕果颇丰。现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教学的方法、成果及难点做一归纳总结,以供同仁参考引智。

1 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方法

1.1 课堂教学与讲座相结合系统传授循证医学知识

在临床中药学的常规教学中,带教老师将循证医学的概念、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理念融入教学内容中,通过系统地传授让医学生正确掌握循证医学的基本知识,再依靠本院循证医学中心及首都医科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针对循证医学的重点及难点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通过专家的讲解及答疑使医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手段。

1.2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循证医学知识

在医学教育中融入以多媒体技术及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新型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趋势[5]。带教老师通过微信群、QQ群等流行社交软件,将循证医学相关课件、文献、资料推送给研究生。这样不仅可以将带教过程中没讲到的、忽略的、重要的知识点在群组中详细讲解,还可以实时回答研究生在学习循证医学过程中所产生的疑问与不解之处。另外,这种线上学习交流方式不仅可以避免学生“羞于问、不敢问”的常见教学难题,还增加了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有助于塑造良好的教学与学习环境。

1.3 教师带教过程中培养循证医学理念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知识更新速度往往较慢,而医学及药学领域知识的更新速度却是极快的,如在教材还未介绍他汀类降脂药物在防治冠心病上的里程碑式突破时,在临床诊治冠心病的过程中就已形成强化降脂的理念[6]。所以,在带教过程中,带教老师需让研究生亲身感受到医学、药学知识不断更新的现实性与必要性,再通过具体的循证医学案例使其掌握获取知识、辨别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

1.4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方式(PBL)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PBL)将“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模式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主动学习”模式[7]。PBL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获取知识的机会,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在临床中药学的教学中,将PBL教学与循证医学教学相结合,即“向研究生提出问题,并告知问题的解决手段(循证医学),让其自行寻找答案、甄别答案”的过程。这种模式的核心内容旨在调动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及实战能力。在此模式下训练的研究生不仅拥有严谨的临床思维,而且在查阅文献、分析总结、语言表达及科研写作等方面表现出较强的能力[8]。

1.5 鼓励研究生撰写循证医学论文

在就业压力日益加剧的今天,唯有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与含金量才能于万千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而研究生在完成规定学习任务之余,无疑是增强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9]。因此,鼓励研究生对临床中的实际问题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并撰写相关论文,不仅有助于其对循证医学知识、手段及理念的理解,更有助于丰富自身能力、提高自身含金量。

2 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成果

自本专业研究生入学一年以来,循证医学教学不仅激发了研究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知识;同时还提高了研究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可贵的是,一方面,循证医学教学可使研究生养成缜密且灵活的临床思维,促进其在今后的查房、医嘱审核、会诊及科研等工作中做出正确、先进的用药指导意见;另一方面,研究生通过循证医学研究会亲身感受到医学、药学知识海洋的广阔与多变,促使其养成孜孜好学、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这对新一代医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循证医学教学的同时也增强了带教老师的循证医学理念,不仅促进其在临床中药学的工作中做出科学的用药指导,还促进了循证医学及流行病学科研的开展。在进行循证医学教学的一年来,本教学点已于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循证医学论文2篇,分别为盐酸小檗碱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10]及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11],不仅拓宽了盐酸小檗碱片及雷公藤多苷的应用范围,还为临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及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参考。

3 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的教学难点

3.1 国内缺乏优质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资料

循证医学的研究基石是通过双盲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以评价某种药物或疗法对某种疾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12]。由此可见,循证医学重视证据,不迷信权威。现行医学各学科诊疗指南的证据主要来源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但由于人种、饮食结构、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这些指南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患者。然而,正规的临床试验所需样本量大、研究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还需避免商业利益对结果的影响。由于我国的循证医学概念引入较晚,现有的严格、正规的随机对照试验临床资料可谓凤毛麟角,尤其有关中药的临床报道仍以观察性研究为主,导致在进行中药的循证医学研究中,缺乏优质、具有代表性的临床原始资料。

3.2 研究生的统计学功底普遍薄弱

循证医学与统计学是紧密相连的,数据的筛选、方法的选择均离不开统计学基本原理[13,14]。在循证医学教学中,带教老师必须在阐述相关统计学知识后,方可讲授循证医学知识[15-17],表明现有的研究生《医学统计学》课程与实际应用多有脱节,其所讲授的知识过于陈旧、繁杂,且应试教学模式过于死板、老套,导致研究生难以把握统计学的重点与难点,无法掌握实际科研工作中所需的数理统计知识。故应加快《医学统计学》课程改革,改变教学模式,更新教学内容,增强研究生对统计学的实际应用能力。

3.3 研究生缺乏自主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限于传统医学教育模式,研究生的主动性普遍较差,带教老师需向其布置具体的任务,交代具体的研究方法与软件,甚至还需对结果进行分析思考[18,19]。研究生大多不具备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及能力,仅满足于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导致离开教师及学校,研究生无法独立开展循证医学工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带教老师一方面要向研究生传授具体的循证医学理论与知识,另一方面也要着重培养研究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研究生学习及科研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学以致用。

4 展望

将循证医学应用于临床中药学乃至各科临床教学中,对研究生的临床诊治、科学研究、人文关怀及个人发展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作为首都三甲教学医院,我们肩负着向社会输送高水平医学、药学人才的重任,而循证医学无疑是现代医学与药学的发展方向与诊疗理念。因此,于本硕士点内开展循证医学研究,贯彻循证医学理念,推动循证医学与临床中药学教育的融合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深化对循证医学的教学,大胆尝试新型培养模式,同时望能给业界同仁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 Montori VM,Guyatt GH. What is evidence-based medicine[J].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2002,31(3):521-526.

[2] 方冠毅,刘宇军. 循证医学教育在医学生临床素质培养中的探讨[J]. 华夏医学,2009,22(3):521-522.

[3] 赵宇昊,唐燕,李书珍,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中药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15,28(12):1891-1892.

[4] 王建. 基于中药学专业《临床中药学》课程的教与学思考[J]. 中药与临床,2015,6(4):37-39.

[5] 刘涛,李冰. 发挥教育信息技术优势改造医学课程教学模式[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09,23(4):411-413.

[6] 康俊萍,吴嘉慧,李培Z. 心内科研究生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的探讨[J]. 继续医学教育,2011,25(1):46-48.

[7] 辛萍,王建,王忠宽,等. 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是对未来教育的挑战[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234-235.

[8] 田金徽,罗小峰,李琳,等. PBL在循证医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9,9(4):392-395.

[9] 高小明,姜春梅,夏淑霞,等. 浅议临床中药学学科内涵建设[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11):139-140.

[10] 续畅,刘学龙,倪建腾,等. 盐酸小檗碱片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15,26(30):4232-4235.

[11] 续畅,赵奎君,吴真,等. 雷公藤多苷联合甘草酸单铵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Meta分析[J]. 中医药导报,2016, 22(2):101-104.

[12] Straus SE,McAlister FA. Evidence-based medicine:Acommentary on common criticisms[J]. CMAJ,2000,163(7):837-841.

[13] 陈晓阳,李晟,刘平安,等. 《临床中药学》教材编写的思考与建议[J]. 中医药导报,2014,20(2):151-153.

[14] 李洁,张虹. 加强医院临床中药学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0):1048-1049.

[15] 周蓓,吴燕春. 临床中药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8):138-139.

[16] 顾晓玲,朱江,陈丽华. 中医医院开展临床中药学工作初探[J]. 中国执业药师,2014,11(10):54-56.

[17] 王安香. 临床中药学与中药师作用研究[J]. 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128-129.

篇7

中医临床医学循证及其证据解读

中医临床行为实践,从理想情况下均应基于证据而力趋决策科学化;否则,这过程将会沦为决策层面的任意、臆想或权威武断等。然而,循证医学最初仅在20世纪后期才作为临床研究方法引进应用于临床医学,并在随后迅速占据中医临床各专科领域,被不少研究者视为当前临床医学与实践标准化最伟大的革命之一。当前冠以“循证”标识的文献报道几乎无处不在,尽管他们声称采用了循证方法进行研究,然而其结果提示存有相当大的潜在异质性。循证医学实践一般可简化为以下5个步骤,见图1,其核心内涵在于:临床实践过程的医疗决策,必须最大化的基于客观的临床科学研究依据[16-18];而中医临床诊治决策过程,应充分考虑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具体的医疗环境和患者的价值偏好取向,见图2。在中医临床实践层面,上述循证思维模式特别侧重于当前最佳证据、临床专业知识与经验、患者需求这三者之间的平衡。中医临床实践循证化的过程,亟需中医临床医师从多层维对疾患进行有针对性的把控,兼统筹协调当前的医患关系;旨在致力于构建临床医师和患者之间和谐的联盟诊治关系,尽可能的让患者获取最优化的生命质量及诊疗结局。图1循证医学实践五步骤分析1.提出拟弄清楚的临床问题2.全面检索证据相关的医学文献3.对文献进行有针对性的严格评价4.把最佳成果应用于临床决策5.对决策效应及评价能力进行总结•关键词•期刊检索系统•电子检索•手工检索•其他补充来源•肯定最佳证据:个体化的临床应用•无效或有害:停止/废弃•不确定的证据:提供进一步研究计划•疑难•重要ⅤⅣⅢⅡⅠ•有效性•适用性•重要性•临床正/负效果•提高临床水平•继续教育前后比较、评价自身的临床能力和水平图2临床实践与医学循证决策模式ABCDD具体的医疗环境最佳证据循证医疗决策患者价值取向假想上述这过程依次对证据层次进行分级,且与中医临床实践证据推荐强度相衔接,那么,此类治疗决策优化多数偏向于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随机对照(RCT)试验。可什么是中医实践医学循证所涉及的“证据”?对此类证据的确切定义,当前却很少有研究者提及。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学与生物统计学教授R.BrianHaynes早前曾较详细地阐述循证医学证据结构“5S模型”[19],其中,涉及对“某些研究类型的系统观察”的概述,即针对某一具体临床问题,全面检索搜集相关文献(一次研究证据),并从中筛选出与纳排标准相匹配的合格文献,借助统计学原理及方法,对此类纳入文献作进一步综合研究而产生的新文献(二次研究证据)。然而,此类证据怎么对诊疗决策提供依据,这流程仍有待理清。当前多数中医临床研究倾向于对研究效应值进行估算,并把此类估算值相关的“不确定性”范围以统计术语(如置信区间等)表示。此类中医临床实践声称结果“真实”,然而不一定是确切的“事实”,也无法适用推广至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彼时的证据表明推论,或许随后便被新发现的证据,替换或取代。上述这些效应量以概率的形式出现,并未能转化或确保在任何特定情况下均恒定的效应值。从本质而言,上述的中医临床实践涉及的“证据”通常为狭义的定义,对某一特定中医药干预行为是否可应用于某临床语境下等问题进行临时阶段性的判断。然而,这过程仍存有其他证据成分需要纳入作全面综合评估。对当前系列证据的获取,并不意味着其适用于医疗卫生保健涉及的所有专业人员的临床实践。从伦理合理性层面分析,某些证据类型并不具备科学适用性,如某些研究者提出构想:针对抽烟给人体带来危害进行RCT试验以作后效评价,可此类研究被禁止开展,因不符合相关伦理学原则。为此,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仍存有亟需进一步探讨的不确定性或研究层面的“灰色区域”。

中医临床循证研究与医学伦理合理性分析

循证医学方法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从某种程度而言,其本身蕴含着一个道德层面的考虑,即推广或废止其应用的伦理合理性。当前既存的观点多数想当然的认为,应该大力推进中医临床实践循证研究的进程,因医学循证其证据最优化的基本价值理论是正确的。然而,中医临床医学循证化的过程,在当前陆续出现了不少的质疑;倘若中医临床实践涉及的决策证据其本身既存着固有的问题,是否会在伦理层面对循证决策科学化造成影响?中医临床循证研究的过程存有质疑,多数在于其理论片面的认为,中医临床实践只有通过医学证据循证化的过程,才能让结论趋向“事实”的潜在可能最大化。然而,在循证医学证据校正与偏倚/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证据循证化过程并非必然导向医疗结局科学决策本身(如有利/不利结局等),见图3;而此类不确定性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对既往医疗决策最优化的理念带来系列争议。鉴于中医临床循证化过程其初衷在于追求决策科学化,保障患者接受当前最佳治疗及健康获益;可上述此类治疗效能(不)确定性的存在,让中医临床实践循证决策过程是否与相关伦理原则相符备受质疑。在对医学研究相关证据进行提炼合成过程中,存有不少潜在影响的偏倚因素,通常包括实施测量等技术层面的偏倚、文献发表偏倚、经费资助来源等所致偏倚,特别涉及开发性试验、商业利润导向为主的治疗研究。如,针对轻中度抑郁病研究评价,对接受抗抑郁方药提取物治疗与心理治疗干预研究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其一,从技术偏倚层面分析,这过程更偏向于药物干预,因试验药品本身容易模拟操作、更易接受双盲等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而心理治疗等相对复杂的过程,则几乎无法符合双盲等研究条件。其二,从发表偏倚层面分析,这在两种干预方法研究中均有存在,可其效应更偏向于药物治疗。因药物的介入与心理干预法相比较,前者治疗疗程相对较短;而较短的治疗疗程可让患者更容易的完成这一项研究,从而增加试验的统计效能。其三,从经费资助来源所致偏倚层面分析,与心理疗法相比,将有更多的试验研究偏向于新药的研发;特别涉及到商业利润获取、专利权保护等,这将进一步促进着新药试验的开展;而对从事心理治疗的相关研究者,并未有此类效益导向的心理与激励机制。在此背景下,药物研究进度继续扩大,而心理治疗法研究的进度则相对偏缓。随着时间推进,很可能产生更多的药物治疗相关的研究文献,且此类研究数据多存有显性的统计意义;而心理治疗法相关的文献则越趋偏少。上述两类证据量化的综合推断,很可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即与抗抑郁方药提取物治疗相比,心理干预法相对无效或效果不显著。其次,即使对心理治疗法的效应量偏低,可通过证据解读(如当前既存证据不足或其他因素影响)使之合理化。然而,基于循证医学方法进行科学决策,药物治疗则更偏好地被研究人员推荐应用于各种临床语境下,因为这抉择过程更贴近趋向于当前最好的证据(即循证决策)。可药物治疗“真实”作用,或许并未如循证推导出的这般显性有效,而心理疗法干预则可能比当前已获取的证据效能更优。基于此,上述这类推荐建议或许是患者接受治疗的最佳选项,也可能并未能改善患者疾患症状、或对患者幸福安康产生获益效应。因此,循证医学决策所依据的证据推荐,在临床实践过程亟需作进一步严格的权衡评价。上述语境下的伦理分析,仅从个体层面阐述中医循证医学实践对患者医疗行为产生的潜在效应。然而,在社会层面,循证医学同样对中医临床实践不乏影响。如,当前为众多临床研究者所关注的是中医药系统卫生决策者或政策制定者,参照或冠以所谓的最佳循证证据推荐建议,间接的剥夺社会公众某些基本健康保健服务。此外,其他社会效应还包括:中医实践循证研究可能会导致某些临床医师出于巩固或维护权威而牺牲特定组群的健康利益;或循证化过程加剧着经费资助所致的偏倚、及其对中医医学研究证据的影响等;上述问题尚有待进行广泛的社会探讨。

中医临床实践、循证医学与医学伦理的整合思维

篇8

循证医学,顾名思义即遵循科学证据的医学。循证医学自19世纪中叶起源以来,就在临床实践中起了重要的指导意义,并使临床医疗决策不断趋于科学合理[1]。我们在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引入了循证医学理论,,其目的在于将循证医学理念融入临床实践课程中,通过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思维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成为新世纪创新性人才。

1、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带教课设计中的意义

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带教课程倡导在医学理论基础上将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并在临床实践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带教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关于食管小细胞癌的医学理论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科研素质等,为以后的临床实践做好知识与临床思维铺垫。而循证医学将“循证”的理念引入至教学过程中,并以问题为支撑点进行放射性教学。其实质即让参与食管小细胞癌临床带教课程的学生能主动提出问题,并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同时有效利用其计算机检索知识查询与问题相关的科学证据,并对其真实性进行正确评价,以对临床实践起到一定指导作用。将循证医学引入临床带教课程,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有效促进教与学的互动,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乐趣而不再如传统教学那样硬性灌输。

此外,循证医学的循证、评估并进行决策的循证思维方式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式,其不仅注重教师在临床经验及医学知识方面的传授,更能有效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解决它的能力。学生往往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体会和感受的科学的务实求真作风,高尚的医德医风,在这些循证医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最后,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临床带教课程,也是未来继续教育的需求。从循证医学的实质上看,循证医学强调的是一个不断的自我学习及提高、不断更新自我知识,并不断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

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飞跃发展的时代,人们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医学人才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能自主学习并应用循证医学理念[2] 将是社会向医疗行业提出的迫切要求,因为只有能真正掌握循证医学理念、能熟练运用循证医学技巧、方法的医务工作者或医学生才能在未来成为一个真正的终身性的自我教育者。 2、如何具体将循证医学理论应用于食管小细胞癌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

2.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循证医学基础知识

任何具体实践之前,都需要理论的指导,而将循证医学具体应用于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也需先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循证医学的基础知识。循证医学基础知识课程能让学生了解循证的具体过程、需具备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通过循证医学基础知识课程,能一定程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为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奠定一定思维基础。循证医学其实质即从繁杂的实践中理出头绪、提出问题,并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检索、评价出最有价值最科学的依据,根据这些依据,学生在更新自我知识的同时有效利用依据进行合理、正确、科学的实践指导或应用[3]。

2.2 开展案例式教学

开展食管小细胞癌的具体案例的学习及讨论,如对案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诊断及治疗、预后及预防等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并针对提出的相关问题按照循证医学操作进行演练,包括文献检索,真实性、临床价值等评价,并结合病人具体情况等进行合理决策,以体现出循证医学的实践指导效果及效益。笔者同时还认为,食管小细胞癌的具体案例的学习及讨论能极大改善学生的逻辑思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提高其计算机检索能力,而且案例讨论使知识传授不再仅仅是教师的耳提面命,也成为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知识的过程,学生在主动提出问题、并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掌握了最科学依据的知识,也提高了其对患者作出了最合理医疗决策的能力。

3、结语

循证医学在普及和发展中形成了循证医学教育,循证医学教育、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对临床医疗决策具有重要的意义,将循证医学理论引入食管小细胞癌临床带教课程设计中,目前只是一次医学教育改革的尝试和探索,要真正意义上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临床实践中还有赖于我们的不断探索和努力。

参考文献

篇9

循证医学(Evidence一basedMedicine,EBM)即遵循证据的临床医学。循证医学要求医务人员由以理论为基础加经验的医学模式向以科学证据为基础的模式转变,通过严格的检索、挑选和评价文献来回答临床医护人员提出的问题。使临床医疗人员认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帮助并指导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并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是医院图书馆员的职责所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图书馆针对临床开展了一系列的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外临床教学医院的图书馆员较早认识到了图书馆在医院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在美国的医院图书馆中开展了基于医院临床的图书馆服务。例如,在克里斯蒂安娜医疗健康系统中,学科馆员通过参加临床查房,开展针对临床实践中的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证据的查找,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川;在田纳西州大学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医院中,图书馆在指导临床医师及实习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相关资源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已开始认识到了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通过收集、检索多种循证医学资源,将最佳的临床研究证据传递给临床医师等。

从国内外对医院图书馆在循证医学实践中的作用的探讨可以看到,医院图书馆员除了帮助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查找循证医学资源外,应让临床医疗人员体会到循证医学资源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能自觉、主动、正确地查找与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这就需要对临床医疗人员开展相关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与培训。因此,该院图书馆组织临床学科馆员,开展了针对临床的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与培训工作。

2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的特色

2.1由临床学科馆员担任相关的教学工作学科馆员制度是以学科为基础的对口服务模式,是图书馆为开展深层次的学科咨询而采取的最新服务措施。为更好地开展循证医学资源的教学,一方面图书馆组织有医学背景的图书馆员作为临床学科馆员深人到临床科室开办循证医学资源的讲座及培训等,根据临床科室的时间、不同层次的需求,结合科室的相关临床病例,讲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有效地查找并运用循证医学资源,开展与临床结合的循证医学资源的培训。另一方面由各个科室选出1一3名临床医师担任科室兼职学科馆员,对这些来自不同科室的兼职学科馆员进行包括循证医学资源在内的常用生物医学资源检索等技能培训,解决各自科室经常遇到的相关问题。至今,该院图书馆的临床学科馆员先后开展了近40次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培训。通过这些讲座,临床医师进一步体会到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重要性,并积极与图书馆配合,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开展循证医学实践。在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中学科馆员与临床科室的联系进一步加强。

2.2不断丰富循证医学资源利用教学与培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组织除了网络上大量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外,该院还购买了一系列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循证医学资源的不断丰富为临床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便利,但也对临床医疗人员了解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馆采取了以下措施。

2.2.1制作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并指导临床医师使用。目前,因特网上与循证医学有关的网站已有5000多个,这些网站的内容新颖,且有很多是免费。为了便于临床医师使用,该馆将常用的几十种循证医学网络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并做成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放在图书馆主页上,供临床医疗人员检索利用。

2.2.2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数据库。该院先后购置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如美国临床医学事实型数据库(MICROMEDEXHealthcareSeries),循证医学评论数据库(EBMReviews)、临床实证全文数据库(ClinicalEvidence),MDConsult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许多临床医师却未曾接触过。图书馆临床学科馆员结合不同科室的特点,将这些数据库介绍给临床医师并辅导他们使用。

2.2.3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其他生物医学数据库查找临床研究证据。除了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外,从常用生物医学数据库如CBMdisc,MEDLINE,PubMed等中也能直接查找临床研究证据。特别是当从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中检索不到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或临床医师想更多了解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时,可以考虑利用这些数据库。将利用这些常用的数据库检索循证医学证据的方法介绍给临床医师,指导他们查找临床研究证据。如介绍如何从CBM-disc,MEDLINE等数据库中检索系统综述、实践指南、随机对照试验、对照临床试验、有关诊断、治疗、病因、预后等循证医学证据。

2.3多种教学形式并重为更好地为临床服务,指导临床医师利用循证医学资源,该院图书馆根据需要采取了在全院范围内开展讲座,深人临床科室教学,举办临床医师短期培训班及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等多种教学与培训形式。

2.3.1开展全院范围内的循证医学资源讲座。图书馆定期举办全院生物医学资源的相关讲座,通过讲座对全院医师进行循证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宣传及培训。这种形式相对比较固定,参加人数较多。

2.3.2深人临床科室开展循证医学资源利用的教学。这是最为灵活,也是应用最多的形式。目前该馆已经25次到临床科室讲课。因为不同临床科室有各自的专业需求及时间安排,该馆根据不同科室的时间科学安排讲课时间和教学重点。在介绍循证医学资源当中,结合不同临床科室所熟悉的病例,让临床医师亲身体验通过查找循证医学证据来指导临床决策的制定。这样教学形式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随时进行互动交流,既让临床医师认识到了循证医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作用,又调动了临床医师学习利用循证医学资源的积极性。

2.3.3针对临床医师(含进修医师)举办短期培训班。该院临床医师较多,每年进修的医师也较多,他们大多对生物医学资源非常感兴趣,该馆每年分别为本院医师及进修医师举办4期生物医学资源检索与利用的培训。针对参加短期学习班的临床医师,有重点地介绍循证医学相关资源。如进修医师大多来自基层医院,当地数据库资源较少,因此以介绍网络循证医学资源导航系统中的免费循证医学资源为主,以便进修医师返回基层医院后,能利用自身的网络条件查找免费循证医学资源。新晨

2.3.4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循证医学资源的检索与利用要与临床实践紧密结合,仅靠课堂教学与培训是不够的。因此该馆在日常工作中根据临床医师提出的具体问题,开展面向临床医师的个性化咨询辅导。如临床医师想查找某方面的循证临床证据,该馆会根据其要求,直接指导临床医师先利用专门的循证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如果对检出结果不满意,再对CBMdisc,MEDLINE,PubMed等进行检索,通过主题词、自由词检索该主题内容,然后结合循证医学筛选临床研究证据的标准,制定进一步的检索策略进行组配,并根据检索出的文献进行适当调整,从而制定出完善的检索策略,查找出相关的临床研究证据,使临床医师在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检索和利用循证医学资源。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6-0119-02

循证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科学,是指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科学指导临床实践。具体包括五个步骤:(1)提出明确的临床问题;(2)全面、准确地收集证据;(3)找出当前最佳证据;(4)应用最佳证据,指导临床实践;(5)后效评价循证实践及其结果。

一、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实行循证医学理念教育的重要性

站在医学教育的角度来看,循证医学与我们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有许多不同之处,循证医学是为了解决临床发现的重要问题、去寻求已有的最佳证据,并通过评价分析这些证据,最后利用评价结果来指导临床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理论及方法,在医学生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可以帮助医学生建立科学的、正确的医学观念,并为其今后所从事的临床工作夯实基础。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进入临床工作首先接受的就是临床实践时期,包括临床见习和临床实习。临床实践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对临床专业医学生临床思维模式的形成有着先入为主的作用,更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循证医学的教育理念及思想提倡进行独立思考,并尽量调动个体的求新和创新意识,具有挑战性、主动性及终生性的特点。因此,很多国内外的教育专家提倡应尽快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临床医学教育体系,让它成为提高临床医学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因此,从临床实践即见习及实习阶段开始渗透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思想和方法非常有必要。

很多医学教育者们因此也注意到此种契机的重要性,在临床医学课程学习中积极贯以循证医学观念。发达国家的临床医生、护士已基本形成根据临床研究依据来处理临床问题的观念。澳大利亚等国已将循证医学纳入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国内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已率先在国内尝试将循证医学引入医学本科生的教育中,但国内医学教育尚未引入循证医学课程,仅在医学临床课程中有一些循证教学方法探讨。如杨新玲等将循证医学引入神经病学进行教学改革初探,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昆明医学院游晶等人将循证医学引入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帮助医学生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大大提高传染病学教学的效果和医学生的能力。重庆第三军医大景涛在见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典型病例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引导医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设想一下,如果在医学生刚刚接触临床医学课程时就贯穿循证医学理念,在循证医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效仿循证医学具体实施步骤,那么当学生进入临床工作时,不就有更加良好的基础去应用循证医学模式解决临床问题吗?

二、将循证医学理念引入到《神经病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脑血管疾病、老年性痴呆等神经内科疾病日益增加,《神经病学》这门临床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凸显重要。但是大部分医学生在学习《神经病学》时比较困难,原因如下:一是神经系统的解剖比较复杂,通过单纯的文字学习不容易理解。二是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并且比较抽象,形象化不足。三是教学形式主要是为挂图和板书,形式比较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授课的效率低下,严重降低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并且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神经内科实践教学方法亟待改进。

将循证医学理念有机地贯穿于临床专业医学生神经内科临床实践全过程,利用循证教学模式将既往脱节严重的临床见习和实习连贯结合起来,帮助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较好地掌握临床理论与技能,重在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理念,有利于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评判性思维,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计算机与网络资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对于培养医疗卫生事业优质服务人才意义重大。

三、《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的实施方法

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开展循证医学教育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开设《循证医学》课程,对医学生进行循证医学理念的启蒙教育,包括循证医学的概念、原则及具体实施步骤,比较传统的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之间的优缺点,逐步培养医学生对循证医学和自主学习的兴趣。

2.成立《神经病学》循证医学小组,所有成员由具有循证医学的基本理念和知识,具备流行病学知识,计算机、英语水平较强的临床和基础医学师资组成,经常主动查询阅读文献,能够指导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上网查找文献并进行评价。

3.做好实践循证医学教学模式准备,师生均应具备改革传统临床实践教学模式的意识,主动去学习并熟练掌握实施循证医学的基本技能。循证医学实施的基本技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怎样准确地提出核心问题,怎样正确使用数据库查找资料,怎样正确快速查找、阅读并利用相关中英文医学文献,怎样寻找评价的最佳证据等。

4.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见习过程中,带教老师将学生分成为不同的循证小组,步骤如下:(1)提出具体临床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以小组为单位查阅文献资料,收集证据;(3)评价文献资料并咨询临床专家,找出最佳证据;(4)利用证据指导问题解答: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和医学知识,找到现有的最好的应用于病人诊治过程中的研究证据进行总结分析。(5)后效评价,每个小组推选学生代表汇报,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5.在医学生《神经病学》临床实习过程中,带教老师进一步引导医学生适应并熟练掌握循证医学模式:(1)准确并恰当地提出临床关键问题: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结果准确提出需要解决的临床关键问题;(2)根据问题查询现在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3)鉴别所寻找证据是否真实、对临床是否重要;(4)结合患者的具体病情及所学的临床知识,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使用循证医学的原理和基本方法,寻找到最好的诊疗方案,并通过整理资料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成为全球共享的学术资源。

6.每月进行教学模式改革的调查与反馈,不断加强和改进,形成更适合医学生的循证教学模式,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临床现象多提问题,查阅相关书籍和文献,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7.终末评价方法:(1)学期结束时进行考试或实习结束进行出科考试,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核。(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改善情况问卷调查。(3)学生毕业后与就业单位及学生本人联系,对其在临床工作中继续运用循证医学模式进行调查及信息反馈。

综上所述,从临床实践开始渗透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和方法非常必要。因此,在《神经病学》临床见习和实习教学中继续推行教学改革,引入循证医学理念和模式,促使教师教育观点的转变,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主体实践为主的教学氛围,对于培养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医学教学水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Sackett DL,Rosenberg WMC,Gray JAM,et al.Evidence Based Medicine: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n't.BMJ,1996,(312).

[2]欧阳新平,田绍文,胡弼,等.生理学教学引入循证医学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4).

[3]王吉耀.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4]刘文第.谈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的若干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2,(19).

[5]郭煜,刘杰,金碉,等.论临床医学八年制教学中如何开展循证医学教育[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3).

[6]李静,李幼平.循证医学与医学教育[J].辽宁医学杂志,2001,15(5).

[7]刘建平.澳大利亚循证医学访问纪要[J].华西医学,2000,15(1).

[8]王家良,刘鸣.循证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9]杨新玲,李雅丽,姚亚妮,等.将循证医学引入神经病学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循证医志,2009,9(8).

[10]游晶,韦嘉,杨微波,等.将循证医学引入新形势下的传染病学教学[J].医学综述,2010,16(8).

[11]景涛.在见习教学中培养医学生循证医学思维方式[J].医学教育探索,2010,9(3).

[12]何平平,吴艳平,欧阳新平,等.交互式培养本科护生循证认知与信息素质的探索[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22).

篇11

其次对不同层次、不同教育对象应区别对待,使循证医学的学习在医学教育不同阶段有所偏倚。本科生,刚接触临床,对临床工作尚不十分熟悉,此时主要是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使其在思想上认识到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循证医学的优势,认识到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以后规范的学习及临床实践打下基础,避免形成某些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对研究生等高学历学生重要强调如何应用循证医学,如何查阅文献、总结资料,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及结论性的东西应用到医学临床实践中。此时要把循证医学当成一种高效的临床实践工具来用。

篇12

1•2信息时代的挑战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临床医学研究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据估计,1992年全世界每年约有200万篇生物医学文献发表在2万多种生物医学杂志上,年增长率约为6•7%。一个内科医师需要每天不间断地阅读19篇本专业的文献才能基本掌握本学科的新进展、新研究结果。因此,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既系统、全面而又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要的医学文献,掌握快速阅读和正确评价临床医学文献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并将设计科学、结果真实和可靠的文献用于临床医疗、科研和医学教育实践,是临床医务工作者、科研人员和医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

1•3知识更新1956年,哈佛大学医学院院长Burwell教授曾说过:医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知识中,有一半在10年内将证明是错误的,而糟糕的是,没有一位教师知道,哪一半是错误的。这就形象地说明,随着时间的飞逝,我们现有的知识和临床技能正在逐渐过时。Ransey等发现医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与从医学院毕业的年限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加拿大的一项研究发现,临床医师能否合理选择高血压药物取决于从医学院毕业的年限,而不是根据患者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进行医疗决策。为了更新知识和提高临床技能,临床医师常常参加一些继续教育(continuingmedicaleducation,CME)项目的培训。系统评价(systematicreview,SR)有关医学继续教育项目的随机对照试验却发现,传统的、灌输式CME项目虽能短时期内增加知识,却既不能改变临床医师的长期临床实践行为,也不能改善疾病的最终结局。因此,如何使医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主动更新过时的知识,成为一名终身的自我教育者,急需改变传统的、灌输式医学教育模式。

1•4我国现有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高等学校教学工作长期存在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过死、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与社会用人单位接口过窄的问题。我国培养的大学生基础理论和基本训练较好,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足是很大的弱点。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哲学思想起源于19世纪中叶,强调任何医疗决策的制定应遵循和应用科学证据。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应将个人的专业知识与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病人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考虑,为每个病员作出最佳的医疗决策,这是对传统医学模式(即根据医师的经验、直觉进行医疗决策)的挑战。从医学教育的角度看,循证医学不同于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它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出发点,提出一整套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现有最好证据、评价和综合分析所得证据及正确应用结果以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医学生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科学的医学观,为规范今后的临床实践行为打下基础。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帮助医学生和医务工作者学会掌握自我更新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在临床医疗决策中将现有的最好临床研究证据融入到临床判断中,将极大地提高疾病的诊治水平,改变目前医学教育的局面。

221世纪医学教育的方向—循证医学教育和再教育

1982年McMaster大学率先对住院医师进行了以“病人问题为中心的自学课程培训(problem-based,self-directedlearningprogram)”,其基本思想和方法就是当今循证医学实践的初型。目前,许多发达国家都在改进本科生、研究生和继续教育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方法,强调循证医疗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式的学习方式,其基本步骤如下:第1步:从临床实践中,提出有关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治疗、病因方面的问题;第2步:检索相关的、现有的最好研究证据;第3步: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第4步:应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病人的选择解决临床问题,指导医疗决策;第5步:评价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

2•1如何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循证医学

2•1•1新入校的医学生循证医学教育的对象主要为临床医学生,但对新入校的医学生,应尽早开设此课程,介绍循证医学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经验医学的缺陷和循证医学的优势,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发展的双重性,既不能盲目肯定,也不能盲目否定前人的实践经验,为避免可能形成的不良观念和行为模式,规范医学生的职业行为打下基础。

2•1•2临床前期的医学生(preclinicalstudent)临床前期的医学生,应教会他们必备的基本技能,包括如何正确阅读、评价医学文献和如何快速、有效地查寻相关文献资料,重点是为他们在临床实践循证医学打下基础。应先讲授相关理论和原则,再结合真实或模拟的病例进行实践和讨论。例如,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提出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查寻有关的文献资料,对所检出的文献认真阅读和严格评价,以明确文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未进入临床的医学生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在上百人的课堂上组织有效的讨论有一定的难度,讨论病例由教师提供,分小组进行讨论。

2•1•3进入临床的医学生和各级临床医师临床实践每天都会面临许多有关疾病诊断、治疗和预后的问题,而问题的解决常常是通过被动接受同事或上级医生提供的知识和信息,或从教科书上查寻答案,以这种被动方式获得知识虽然方便,却可能不可靠或已过时。讲课、查房、专科病例讨论及大查房是实习生、进修生和各级临床医师接受继续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但多数仍是采用灌输式的方法。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自我教育方式,可变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基本方法为:由主管病人的医师报告在医疗实践中遇到的疑难病例、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提供查寻的最新研究证据,大家一起讨论、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最后结合主管的病例制定诊断、治疗决策,指导实施、全程监测和后效评价。教师或上级医师的作用在于指导各级医师采用正确的检索策略和途径系统、全面地查寻研究证据,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临床价值,如何将文献的结果与具体病人的病情相结合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2•2如何有效地进行循证医学教学要有效地开展循证医学的教学,必须与日常的临床实践紧密相连,否则让人感觉只是学术上的海市蜃楼,可望而不可及。为此:(1)教授循证医学的教师必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掌握查寻、阅读文献的技能,具有满腔的热情;(2)选择的评价资料应该是学生经常遇到的和重要的临床问题,特别是有争议且目前尚未统一认识的问题,这样有利于使学生深刻认识进行文献评价的实用性和重要性,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3)文献评价的原则应尽可能简明、扼要,不要让学生望而生畏,如诊断性试验的评价,应重点强调研究对象是否包括了各型病例和可能混淆的病例,如轻、中、重度患者,治疗和未治疗的患者等?诊断性试验是否与金标准进行了盲法和独立的比较?(4)创造必要的条件,使研究证据的查寻方便、简捷。例如:除了常用的医学文献数据库Medline和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外,应提供目前世界上经过评价的文献数据库(cochranelibrary、bestevidence)或相关的杂志(evidence-basedmedicine、clinicalevidence)、书籍(evidence-basedcardiology)等,以帮助教师和学生快速、有效地查寻信息;(5)注意将现有的最佳证据用于临床决策,指导医疗实践,并后效评价效果,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中发现存在的差距或不足,用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

3循证医学教育的实践与展望

篇13

1.1循证医学兴起的背景

循证医学的兴起决非偶然,它有其重要的经济社会背景。(1)健康问题的转移: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下降,与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的疾病显著增加,健康问题已从传染病和营养缺乏病转变为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多因素疾病。健康问题的转移使疾病控制行业和医疗保障制度面临新的挑战。(2)医疗费用迅速增长带来了严重的卫生经济问题。例如,1965~1975年间,英国卫生费用支出的增长速度是GDP的2倍,使英国的福利型卫生服务制度面临挑战。这个时期,世界其他国家也都面临着控制医疗费增长的问题,后面将要提到的英国阿尔希•科克伦关于健康服务如何既有疗效又有效益的研究,就是对这种背景的一个侧面的反映。(3)制药业的迅速发展,有的没有经过临床严格验证的产品进入医疗市场,给医生的医疗决策和用药带来了困难。(4)最具说服力的临床证据的出现[2]。以前对药物的评价和选择,多半是依据对某些临床指标的作用来推断其治疗作用的。大样本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及Meta分析的结果,让人们大吃一惊。很多从理论上认为有效的治疗措施,被临床试验证明实际无效甚至有害,如恩卡尼和氟卡尼,以往的药理实验表明能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1988年欧美多中心合作进行的“心律失常抑制试验”结果表明,服药组病死率(4.5%)明显高于安慰剂对照组(1.2%)。

1.2循证医学兴起的历史条件

在上述背景下,循证医学也具备了兴起的历史条件。(1)大规模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迅速发展,作为一种临床科研方法和标准被广泛接受。据统计,全世界1992年心血管病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200余项,到1998年增加到2300多项。这些研究为循证医学的兴起提供了大量宏观证据。(2)Meta分析被引入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观察性的流行病学研究[2]。20世纪80年代以后,Meta分析取得了一大批成果,这些成果作为可靠的证据使循证医学有证可循,从而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兴起。(3)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及国际Cochrane协作网和世界各国Cochrane中心网的建立和发展,为临床医生快速地从光盘数据库及网络中获取循证医学证据提供了现代化技术手段,有力地推动了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

1.3科克伦的创新性研究与循证医学的兴起

循证医学的开创性研究是与英国著名流行病学家和内科医生阿尔希•科克伦(ArchieCochrane,1909—1988)的名字相联系的,1972年,他出版了《疗效与效益:健康服务中的随机对照试验》专著,明确提出:“由于资源终将有限,因此应该使用已被恰当证明有明显效果的医疗保健措施”,并强调“应用随机对照试验证据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比其他任何证据来源更为可靠[3]。”医疗保健有关人员应收集所有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当前最好的证据。科克伦的创新性研究,对健康服务领域存在的如何达到既有疗效,又有效益的争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1979年,科克伦又提出:“应根据特定病种/疗法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并随着新临床试验的出现不断更新,从而得到更为可靠的结论。”科克伦的这些观点很快得到了医学界的认同,科克伦也被公认为循证医学的先驱,他的姓氏Cochrane成了循证医学的同义词。20世纪80年代初,在加拿大汉密尔顿的Mc-Master大学,以临床流行病学创始人之一萨克特为首的一批临床流行病学家,率先以住院医师为对象举办了循证医学培训班,效果很好。1992年起,相继在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发表了系列的全面阐述“循证医学”的文献,随后又出版了一批有关循证医学的著作,受到临床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兴起[3]。1995年,美国医学会和英国医学杂志联合创办了《循证医学》杂志。从1992年成立“英国Cochrane中心”以来,全世界的循证医学中心包括中国Cochrane中心在内已发展到13个。“循证医学协作网”和“Cochrane中心”的建立和发展,循证医学研究成果的扩大和应用,有力地促进了临床医学从经验医学模式向循证医学转变,促进了循证医学的发展。

2循证医学的思维模式及其与传统模式的区别

2.1循证医学思维模式的基本特征

2•1•1循证医学以患者的预后为终点指标来评价治疗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4]。循证医学评价各种治疗措施对预后的影响,包括了有效寿命、总死亡率、疾病重要事件、生活质量及成本———效益比等多方面的指标。而传统医疗模式评价治疗对病人预后的影响,关注的主要指标为中间指标,如实验室指标的改变或影像学结果。例如降压药心痛定,传统医学模式的研究证明它能有效降低血压,对肝、肾脏器没有不良作用。而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心痛定虽然能有效降低血压,但可增加心肌梗死的危险,剂量越高,风险的增加越明显。造成这种差别,是因为传统医学模式只评价了药物降压的效果及副作用,循证医学模式评价的是患者使用该药物后对生存与死亡及心脏病发作的影响,评价的终点指标不同。

2•1•2循证医学对临床药物的评价研究是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5]。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RCT)需要对成千上万的病人进行长达几年的追踪观察,几十甚至上百家医院参与研究。通过RCT设计方案得到的研究结论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使临床医生有证可循。而传统医学模式对药物疗效的研究,注重动物实验的推论,而进入临床疗效观察时,其病例样本数往往有限。

2•1•3循证医学实质上是临床实践的新思维模式,是一门方法学。从学科内容上看,主要包括判定临床医学决策的方法,获取临床医学信息的方法和医学可靠性评价的方法[6]。从循证医学的实践结构来看,主要由以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的医生、最佳的研究证据及体现病人自身价值和愿望的治疗方案构成。在循证医学实践中,医生既是证据的提供者,又是证据的使用者。这两个角色都要求医生必须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学。这样才能既恰当地评价别人的研究成果,又能为别人提供可靠的证据。所以,循证医学是以方法学为基础的临床实践新思维模式。

2.2循证医学模式与传统医学模式的区别

循证医学的兴起和发展固然是由它优于传统医学模式的特点决定的。但它的出现决不意味着取代传统医学模式,而是两种模式互相依存、互相补充、共同发展。它们之间的区别是相对的,主要表现在:(1)临床证据的来源不同:传统模式用以动物实验为主要研究手段的病理生理学成果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生化指标等,并用这些指标评价临床疗效。循证医学模式认为掌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观察各种临床指标的变化是必要的,但更强调来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及Meta分析的最佳证据。(2)评价结果的指标不同:即终点指标的不同。(3)对临床医生的要求不同:传统模式主要是以医生的知识、技能和临床经验积累为临床实践基础。循证医学除此以外,还强调掌握临床科研方法,强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学习和掌握医学证据,利用科学方法正确评价和使用证据。(4)临床决策依据不同:传统模式重视专业知识和个人临床经验,循证医学模式既重视临床经验,又特别强调利用最好的临床研究证据。认为“有权威的医学”是专业知识、临床经验和最佳证据的结合。(5)治疗方案的选择不同:传统模式以疾病和医生为中心,病人不参与治疗方案的选择。循证医学模式强调以病人为中心,考虑病人自己的愿望和选择。(6)卫生资源配置和利用不同:传统模式很少考虑成本———效益问题,循证医学则将“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临床决策的一个重要证据。

3循证医学基本思想和方法

3.1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

相对于传统医学模式,循证医学是一种临床实践的新思维模式,其基本思想是:对患者的医疗保健措施的决策要诚实、尽责、明确、不含糊、明智、果断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2]。促使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模式向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模式发展。这一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1)任何医疗决策的确定,都要基于临床科研所取得的最佳证据,即临床医生确定治疗方案和专家确定治疗指南,都应依据现有的最佳证据进行;(2)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其主要来源是医学期刊的研究报告,特别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研究的Meta分析;(3)运用循证医学思想指导临床实践,最关键的内容是根据临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文献检索,了解相关问题研究的进展,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评价以获得最佳证据。

3.2循证医学的基本方法

3.2.1判定临床医学决策的方法

(1)发现临床所面临的问题和了解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按照循证医学模式,临床医生既作为研究者去提供证据,又作为应用者去使用证据。无论是提供证据还是使用证据,首先都要提出需要回答的问题,这是实践循证医学的第一步,它关系到证据研究的质量和是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用可靠的方法回答问题,如系统评价,它可以解决诸如病因学和危险因素研究,治疗手段的有效性研究、诊断方法评价、预后估计等问题。系统评价的结果就是循证医学的所谓证据。

(2)临床决策分析评价:是根据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进展,将提出的新方案与传统方案进行全面比较和系统评价,通过定量分析取其最优者进行实践的过程。它是减少临床不确定性的重要方法。临床决策过程中有三个最重要的阶段:一是循证阶段,包括收集资料信息和选择最佳证据;二是拟定决策方案的科研设计阶段;三是对决策方案进行评价的决策阶段。

(3)成本—效果分析:分析成本消耗后得到的效果。如延长患者生命的具体时间,避免发病或死亡的数字等,一般用成本效果比和增量比两种方法表示。通过分析达到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来满足患者对医疗保健的需求,使有限的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利用。

3.2.2获取医学信息的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