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0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新生儿骨折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分娩过程 锁骨骨折
新生儿锁骨骨折虽治疗简单,愈后良好,但常常会给新生儿父母及助产人员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降低其发生率和早期诊断治疗至关重要[1]。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共3968例,发生锁骨骨折的共8例,2010年1至7月在分娩过程中无1例发生锁骨骨折。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分娩活产的新生儿共3968例,发生锁骨骨折的共8例。本组新生儿中,男婴5例,女婴3例,胎龄38—41周均为足月儿。出生体重:2700-3900g。分娩方式:剖宫产和钳产各1例,其余6例均发生于阴道顺产(其中1例为急产)。产妇年龄:22-33岁,均为初产妇,其中1例明显缺钙。骨折类型:青枝骨折6例,横断型骨折2例,其中明显错位1例。骨折部位:锁骨中段骨折5例,中外1/3的1例,偏内1/3的2例。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本院出生的8例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原因,总结在分娩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产科的护理因素,2010年在分娩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降低了其发生率。
2 护理干预
2.1分娩前护理干预 评估孕妇骨盆和耻骨弓的情况、会阴的条件、胎儿的大小、胎方位,掌握孕妇和胎儿各方面的情况,向产妇讲解分娩前有关知识,教会其屏气用力方法、注意事项。产程进展过程中,及时指导协助孕产妇排空膀胱。
2.2 分娩过程中护理干预
2.2.1 单胎头位产妇在第二产程常规取膀胱截石位,但对于耻骨弓偏低或胎儿较大、在分娩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肩难产的产妇,采取半卧位适时屈下肢抱大腿位,给予30~45°半卧位, 宫缩时双下肢对展屈曲, 双脚离开产床贴近腹部两侧, 双手抱住大腿, 双肘屈曲配合宫缩向后用力拉[2]。
2.2.2 操作 严格操作规程,正确掌握分娩机转和娩肩技巧, 勿急于协助进行复位和外旋转, 让胎头自然复位和外旋转, 继续指导产妇屏气, 使胎肩同时自然下降;并懂得识别和正确处理肩难产,当出现肩难产的情况,立即采取屈大腿法,必要时可再次延长会阴切口,在产妇耻骨上方触到胎儿前肩部位向下后加压,同时使用娩肩技巧的方法,指导产妇用腹压,充分利用后矢状径娩出前肩、后肩,动作要轻柔,切忌暴力牵拉,避免腹部加压。
2.3 分娩后的护理干预
2.3.1检查 检查新生儿双侧锁骨的情况,及早发现异常情况。对于分娩过程中听到骨折声疑骨折、出肩困难、体重偏大、急产、孕母严重缺钙的情况,娩出后要及时告知产妇其存在高危的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因素,让产妇和家属有心理准备;必要时请儿科医生会诊或X线检查进行确诊。
2.3.2 观察 注意给新生儿进行各项操作时触到锁骨时是否哭闹明显,局部软组织有无肿胀、压痛,发现异常要及时向医生汇报情况。
3 讨论
3.1 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因素与阴道难产、急产、胎儿体重、助产技术有着密切的关系,本组8例锁骨骨折大多数是阴道助产,当出现出肩困难,助产者加大牵引力造成锁骨骨折;而急产时胎头迅速下降,肩部挤向耻联处,使脆弱的锁骨迅速弯曲便发生骨折;胎儿体重较大是锁骨骨折等损伤的重要诱发因素;另一方面,助产人员经验不足,接产时胎儿前肩未充分娩出就过早抬后肩,造成前肩锁骨压于耻骨弓下,受力过度造成骨折;或助产时未充分利用产力进行外旋转,而另一手过度用力保护会阴,使锁骨压在耻骨弓下造成骨折。
3.2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提高产科的护理质量。首先应加大宣传的力度,让所有的孕妇能自觉正规地接受产前的检查,全面掌握孕妇的情况,分娩时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产科的医护人员也应增强责任心和同情心, 定期进行操作培训,不断加强学习,提高助产技术,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熟练地掌握各种分娩机转,正确识别和处理肩难产。
3.3常规锁骨触诊可早期发现锁骨骨折,一旦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应加强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以减少医疗纠纷。新生儿锁骨骨折一般不需做特殊治疗,只需注意哺乳姿势和, 让新生儿平卧, 避免患侧受压,便可自行愈合。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产伤中较常见的并发症,产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学习,通过工作中自我总结经验,同事间相互交流,掌握丰富的专科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积极练习各项操作,不断地提高助产技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母婴的安全。
结果:在研究组内,有2例新生儿在助产过程中出现锁骨骨折的情况,而对照组则有12例。
结论:加大助产士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提升新生儿接生技术,从而有效地防止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出现几率。
关键词:新生儿 锁骨骨折 助产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246-02
作为一种产科时常出现的产伤性骨折,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治疗尽管简便,且治愈后较好,但是依旧会给新生儿父母以及助产人员形成很大的心理上的压力。从2008年2月份开始,笔者所处的医院的助产士就开始接受专业接生技能培训,从而有效防止新生儿锁骨骨折,下面是详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在2007年1月至2008年1月的通过阴道分娩的510例新生儿当中,有260例初产妇,250例经产妇,新生儿的体重约在2210g至4290g的范围内,26例肩难产,12例脐带绕颈,2例产钳助产,把这510例新生儿当成对照组。而在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期间,笔者所处医院的1115例通过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当中,有610例初产妇、505例经产妇、体重约在2100g至4370g的范围内,23例脐带绕颈、35例肩难产、3例产钳助产,把这1115例新生儿当成研究组。在产程、孕周、性别以及别的有关一般资料方面,研究组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值超过0.05,因此,极具可比性。
1.2 方法。①助产技能培训:派遣分管产房的护士长去担任助产士培训的培训员,由她教授并指引助产士掌握骨盆轴、产轴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接产的注意事项、分娩机制以及胎儿出肩的时候的受力作用状况。所谓娩出力,其实就是指产力,它涵盖了宫缩腹压力与助产士压迫胎儿颈向外的牵引力;而阻力则涵盖了对骨盆底与会阴进行保护的阻力。作为一个助产士,其对分娩机制、产轴、产力、骨盆轴与分娩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必须得清楚,并且要对助产技能和接产要领进行熟练掌握;②处理肩难产:等到胎儿头部均分娩出来之后,如果出现胎儿颈部紧压着产妇的会且胎颈出现回缩的现象的话,那么就应当马上紧压前肩、使大腿弯曲。同时,还应当改善娩肩的技巧。从而促使胎儿能够被顺利分娩出来;③改善娩肩技术:等到胎儿的头部分娩出来,且呼吸道被清理干净之后,助产士应当帮助胎儿的身体旋转,确保其肩膀的直径与骨盆出口处前后直径相同。与此同时,助产士还应当对产妇的会阴进行保护,在宫缩间隙指导产妇对腹部压力进行合理化地运用。接生者则应当用左手下压胎儿的颈部,慢而轻地牵引胎颈让前肩往耻骨弓下娩出,一直到靠近胎儿颈部,再托起胎儿颈部向上使得后肩从会阴的前端慢慢分娩出来;④处理脐带绕颈:通知产妇不必实行腹压。而那些绕颈时间短暂且短于1周而又轻松的,接生者能够以手顺着胎儿肩上推脐带,也能够自抬头推出。那些绕颈不小于2周的可以拿着止血钳将它的一段夹住,然后往中间处剪断脐带;⑤处理出生时体重过重阴道难产:应当加大对新生儿的监测力度。在检查的时候应当选取仰卧位,把新生儿放置在正中位置,而检查人员则站在新生儿的脚端,并且和新生儿的脸部相对,从外往内沿锁骨诊断,确定新生儿双侧锁骨轮廓的清晰程度以及对称状况。如果双侧不是对称的,那么在触摸锁骨的时候会感到增厚模糊感,因此,一定要对新生儿施以紧密的观察。
1.3 统计学原理。采取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而计数资料则运用X2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则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在新生儿助产过程当中,有12例出现锁骨骨折,发生概率大约是2.35%,并且都是在阴道难产当中发生的。而在研究组内,只有2例新生儿出现锁骨骨折的现象。相较而言,对照组与研究组的差异明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加大助产士专业技能培训的力度能够十分有效地防止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状况出现,详细的情况可参照表1。
3 讨论
新生儿锁骨骨折CF是产科经常能够看到的产伤,其原因主要包括:①阴道难产、胎位不正;②接生方式不恰当;③在助产的时候不对产力进行充分利用,只是靠接生者实施的外旋转,且在保护会阴时,过度用力。为此,在接生时,千万不要暴力牵引,要正确看待并处理好肩难产情况。如果发生肩难产时间则应当马上选用屈大腿的方式,把接生台拉开,1名助产士对会阴进行保护,另外一名助产士则负责娩肩,再让1名助产士负责在产妇的耻骨上方碰触到新生儿前肩部往下施加压力,选用娩肩技巧,引领产妇恰当应用腹压娩出前肩。此次探讨的12例新生儿锁骨骨折当中有10例是由于直接从助产过程当中处理不当而引发的。所以,实施助产士的接生专业技能培训,促使接生技术得以不断提升,有利于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现象的出现。但是,倘若出现了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情况,应当做到:①喂养:在母乳喂养新生儿的时候,对于锁骨骨折的新生儿而言,喂养的姿势十分关键;②进行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由于新生儿的身体健康状况会影响到新生儿的家长的心理状态及经济水平,且一旦出现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情况,势必也会影响到产妇与医疗之间的纠纷,所以,应当加大对新生儿家长及产妇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的力度;③出院指引:加大患儿喂养、沐浴等护理知识的指引,及时与患儿家长联系,使其按时来医院复诊。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介绍 例1,为G2P2 孕33周臀位顺娩出生男婴,体重2050g,出生3h发现右下肢外展位活动受限,摄片示右股骨中上1/3骨折。因该婴早产,体重轻,皮肤嫩,骨科会诊后予右下肢小夹板固定术,同时吸氧,预防感染营养支持治疗,4天后摄片示“对位不佳”,既改用暖箱内双下肢垂直悬吊海绵贴占皮牵引治疗,住院39天(2004年6月1日—2004年7月9日)摄片示“右侧股骨骨折原发骨痂形成,断端对位良好”,予办理出院。 例2,为G3P3孕36周多胎臀位剖宫产分娩三胎之小,女,体重2300g,Apgar评7分,经加压给氧后评分9分,即拟“早产儿轻度窒息”入新生儿室,入暖箱,同时输液预防感染营养脑细胞支持治疗。3.5天发现该婴左下肢外展位,左大腿上1/3处肿胀明显,摄片示“左侧股骨干斜行完全性骨折。”骨科会诊后行双下肢悬吊皮牵引治疗住院49天,摄片示“左侧股骨骨折处大量骨痂形成,两断端无明显移位,愈合良好。”予办理出院。
1.2 治疗方法 我科选用上海合力医疗机械厂生产的8802型婴儿培养箱,调节暖箱适宜温湿度,在暖箱的婴儿足侧顶部正中沿婴儿身体纵轴向两侧各7~8cm处钻一小孔,除去患儿所有衣服,穿纸尿裤,双下肢皮肤清洁后,从婴儿大腿根部沿贴宽胶布,延长超足底约3cm,自制一横弓,内垫硬纸板,横弓中间钻小孔引一牵引线穿暖箱顶端小孔后,两条牵引线相系固定,调整患儿臀部离开箱内床面约2cm,大腿贴宽胶布外两侧用长条形海绵条保护,外加绷带包扎。期间观察患儿下肢轴线与躯干轴线之间的角度不大于90°,分别与固定牵引一周后和二周后,出院前摄片复查,同时在牵引一周左右加用维生素AD钙剂等促骨痂形成。
3 护理
3.1 评估了解患儿情况 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变化,疼痛哭闹状况。
3.2 病室环境 提供清洁整齐,舒适安全的病室环境,病室避免噪音,湿度应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0℃~25℃。
3.3 调节合适的暖箱温湿度[4] 暖箱的温度要求维持患儿体温36℃~37℃,目前临床一般采用按体温调节箱温,即体重 2000g箱温30℃,箱温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60%左右,可用一小杯装凉开水放置于暖箱内,防止湿度过低,使呼吸道黏膜干燥,不利于分泌物的排出。
3.4 饮食护理 每次给患儿喂奶时应将患儿头部稍垫高,并偏向一侧,避免过快过饱,防止呛咳或呕吐引起窒息,每两次喂奶之间给患儿适量温开水,保持口腔清洁,同时适当腹部按摩,加强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3.5 预防感染 因婴儿所住得暖箱空间小,空气不流通,而新生儿抵抗力低,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等,新生儿室应每日3次用空气动态消毒杀菌净化机消毒3次,每次1h,每周病室门窗桌椅等用“84”消毒液彻底擦拭,开窗通风,紫外线照射1h,空气细菌培养;治疗护理婴儿时应戴口罩,洗手后才可接触患儿;患儿穿着的衣物,使用的毛巾应高压灭菌,奶具煮沸消毒;暖箱内外壁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暖箱内的小杯凉开水每班更换。
3.6 皮肤护理
3.6.1 全身皮肤护理 搞好暖箱内清洁卫生,保持平整干燥,无皱褶,有奶液或大小便污染后及时更换。每日擦浴,擦洗时用力不宜过大,避免拖拉,以免损伤皮肤。保持皮肤干燥,注意观察颈后,背部、臀,腹股沟及会皮肤避免发生破溃及皮疹情况。护理人员及婴儿应修剪指甲,以免搔抓及护理时损伤患儿皮肤。
3.6.2 牵引皮肤护理 小儿皮肤娇嫩,容易过敏,胶布粘贴处易出现水泡,必须加强观察,检查胶布边沿皮肤有无水泡发生。如有水泡出现用无菌注射器将水泡内液体抽净,然后用稀释的碘酒消毒处理,每日2次,直至结痂愈合。因牵引压迫双足水肿,足背屈侧皮肤及足跟处皮肤皱褶处易出现破溃,如发生可每日2次用百多邦涂抹护理。
3.7 牵引固定的观察及护理
3.7.1 牵引效能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是否始终保持正确的牵引姿势,双腿牵引力是否平衡。牵引装置是否有滑脱;注意观察婴儿臀部床面的高度,以免牵引过度导致骨折不能愈合或牵引无效。
3.7.2 双下肢血循环及运动功能的观察及护理 注意牵引绷带,触摸绷带的松紧度及足背足趾皮肤颜色及肿胀,活动情况,触摸双足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必要时经皮测脚趾血氧饱和度。如发现双足皮肤苍白、发紫或血氧饱和度过低,肿胀明显,不能活动,触及发凉或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3.8 心理护理 告之家长患儿病情及骨折的预后,劝慰家长安心配合治疗增强家长的治疗信心。每日多给患儿抚摸,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减少患儿的哭闹。如患儿长时间不停哭闹,需仔细查找原因,检查双下肢是否固定过紧是否发热,以便及时处理。
4 小结
婴幼儿年龄小,言语不能表达,住院时缺少家长的,所以护理显得尤为重要,除了要遵守一般婴幼儿护理常规外,应根据患儿的生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观察护理,避免因护理不当而发生并发症,导致延缓愈合,增加婴儿及家长的痛苦。我科2例患儿通过我们的各项积极有效护理措施,使患儿减轻了痛苦,减少哭闹,食欲生长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促进了骨折的早日康复,减少了医患矛盾,增加了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萃芳,杜晓燕,林虹,等.保温床内垂直悬吊牵引治疗新生儿股骨干骨折.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5,11(4):356.
【中图分类号】R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058-01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分娩中常见的一种新生儿产伤[1],其症状较轻,容易被医务工作者忽视而漏诊,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减轻症状,减少医疗纠纷。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12月共分娩1982例,发生新生儿锁骨骨折6例,现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产妇年龄21~34岁,初产妇5例,经产妇1例,孕周38~41周。产妇的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头位顺娩3例,产钳助产1例,肩难产1例,臀位助产1例。除1例经产妇外,5例初产妇均行会阴侧切术。新生儿体重3500~4300g,其中巨大儿2例。分娩后7天内在住院期间发现锁骨骨折的4例,出院后在生后1月内发现的锁骨骨折2例。
1.2 临床表现
锁骨骨折的患儿表现为哭闹,尤其在移动患侧上肢时哭闹加重。患侧上肢活动受限。患侧锁骨局部稍肿胀、隆起。双侧锁骨不对称,有骨擦音。患儿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所有病例经X线摄片检查确诊为锁骨骨折。
1.3 结果
所有患儿未予特殊处理,主要是加强护理,限制患肢活动,避免患肢过度外展、前屈、后伸及上举。经治疗,患儿症状渐缓解,在生后2~3周时X线检查见骨折端大量骨痂形成。生后6周复诊时均痊愈,无肢体功能障碍。
2 讨论
2.1 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原因
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发生部位与其解剖特点有关。锁骨位于胸部前上方,有两个生理弯曲,内半段向前凸,外半段向后凸,略呈“S”状,内2/3较粗,中外1/3交界处较细,故此处易发生骨折[2]。同时新生儿骨质含矿物质少, 骨强度低易发生骨折。骨折常呈横形完全性骨折及青枝骨折。新生儿的锁骨骨折多发生在阴道分娩过程中。接产时,助产人员在胎头娩出后、前肩尚未充分娩出而过早地上抬后肩,增加径线,或者惧怕会阴切口延裂而过度保护会阴,造成前肩压在耻骨弓下过度弯曲而致新生儿锁骨骨折。随胎儿体重增加,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也增加[3]。胎儿过大时,肩围较大,发生肩难产,加上助产者为了抢救新生儿急于用力牵拉娩出胎儿,容易发生锁骨骨折。当胎位异常、宫缩乏力、产程延长,伴随的是阴道难产,常需阴道助产,如胎头吸引器和产钳助产术,虽通过助产手段用力娩出胎儿头部,但胎儿肩部及胸部受阻于耻骨联合下方,造成肩难产,容易发生锁骨骨折。臀位胎儿经阴道分娩时,胎臀娩出,而上肢位于胎头两侧,造成出肩、出头困难,如手法不当可致锁骨骨折[4,5]。
2.2 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早期发现与诊断
新生儿出生后要全面仔细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锁骨骨折。对于分娩前估计有可能发生锁骨骨折的新生儿,如巨大儿、肩难产、臀牵引、阴道助产分娩的新生儿娩出后尤其重点检查锁骨。如在分娩过程中听到骨折声,也提醒医务人员仔细检查。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胎儿头小而肩部宽厚,容易出现肩难产而发生锁骨骨折,尤其要注意。检查时新生儿取仰卧位,检查者用两手食指、中指同时从后外向前内沿锁骨扪诊。正常锁骨轮廓清晰、光滑。骨折时锁骨轮廓不清,可有软组织肿胀,骨擦音或骨擦感。患儿一侧上肢活动受限,移动或按压局部时患儿哭闹,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应对锁骨进行检查,发现异常行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但新生儿不易过多接触放射线,故近年来有应用超声波检查以助诊断,超声检查无放射性损伤,简便可行,可进行动态观察[6,7]。有些新生儿骨折的症状体征不明显,患侧上肢活动可正常,产后更要细心观察,每日锁骨触诊,以免发生漏诊,否则容易产生医疗纠纷。早期发现新生儿锁骨骨折,及时给予护理和治疗,以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2.3 新生儿锁骨骨折的预防与治疗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产伤,多发生于阴道分娩过程中,本院6例新生儿锁骨骨折均发生于阴道顺产、难产中,因此产科医务工作者要加强风险防范措施,增强助产人员的责任心,不断提高助产技术,是防止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关键。助产人员正确掌握分娩机制,按操作规程协助胎儿娩出,不可动作粗暴。正确估计胎儿体重,胎儿巨大时考虑剖宫产分娩。严密观察产程,及早发现难产因素,估计阴道分娩困难应及时行剖宫产,以减少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
新生儿骨骼具有很强的塑形、矫正和代偿增长的能力,骨折愈合能力强,速度快,生后7~10天骨痂形成,生后2~3周达临床愈合,以后很少有明显的后遗症,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局部制动和加强护理[8,9]。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 肩部增宽, 轻度的骨折错位及畸形可自行消失。原则上减少患肢活动,限制患肢外展、前屈、后伸及上举,防止臂丛神经及锁骨下动、静脉损伤。哺乳时采取患儿平卧或健侧卧位的喂养姿势。给患儿更衣、洗澡时动作要轻柔,托起患儿头、肩、臀部,避免反复搬动患儿。抱患儿时勿从腋下抱起。新生儿锁骨骨折一般不需固定,对于骨折段端错位者,腋窝垫以纱布,采用“8”字绷带固定,促进愈合,以防止日后遗留上肢旋转功能障碍。另外做好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向其解释新生儿锁骨骨折的病情愈后,帮助患儿母亲掌握正确的喂养姿势,使患儿家属配合治疗,减少医患纠纷,以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苟文丽,李春芳. 产伤的防治[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21(5):274-275.
[2] 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 [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9.
[3] 邓明芬. 23例新生儿产伤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2):1664-1665.
[4] 姜桂英,吴庆庆. 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141例分析 [J].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2,23(1):68-69.
[5]甘峻柠, 郭芳芳.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相关因素分析[J]. 全科护理,2010,8(6):1623-1624.
[6] 殷春霞,张文云,甄景琴,等. 超声波诊断新生儿锁骨骨折[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8,19(2):144-145.
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产伤,是产伤性新生儿骨折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文对36例新生儿锁骨骨折进行分析,并对其分娩过程中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产科因素和防治进行探讨。
1.临床资料
1.1产妇资料 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新生儿15086例,其中剖宫产5612例,阴道分娩9474例。新生儿锁骨骨折36例(0.38%),全部发生在阴道分娩。产妇年龄23~37岁;初产妇33例,经产妇3例;孕周38~41周;急产3例,肩难产21例,耻骨弓低3例,第二产程延长6例。总产程最短2h15min,最长15h50min(平均11h45min)。胎方位和分娩方式:LOA21例(58.33%),ROA9例(25.00%),LOT6例(16.67%),除3例为低位产钳助产(8.33%)外,其余33例均为自然分娩(91.67%)。会阴及骨盆情况:36例骨盆外测量均在正常范围,但3例耻骨弓低。
1.2新生儿资料 男婴19例,女婴17例,体重3100~4250g(平均3865g)。体重<3800g新生儿发生骨折15例(0.20%),体重≥3800g新生儿发生骨折21例(发生率1.17%)。左侧锁骨骨折6例,右侧锁骨骨折30例。3例为后肩锁骨骨折,33例为前肩锁骨骨折。外1/3段骨折15例,中段骨折21例;线形骨折无错位27例,青枝骨折6例,骨折错位成角3例。无明显症状及体征21例(58。33%);单有症状9例(25.00%),主要表现为移动患侧上肢时啼哭,患肢活动障碍等;同时有症状和体征6例(16.67%),有骨摩擦音、压痛、隆起、双侧锁骨不对称、拥抱反射消失。骨折于产后1~13d(平均4.3d)发现,27例助产时发现异常情况或听到异常响声,可疑锁骨骨折,进一步作X线检查确诊;9例无明显症状及体征者因其它疾病行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
1.3治疗及随访处理原则 为减少患侧上肢活动,一般无需非凡处理,骨折有明显错位者用酒精擦拭患侧腋窝并垫以纱布或棉垫,将上臂与胸壁用绷带包扎固定或绷带做“8”字固定(7~10d拆除),骨折多能愈合。注重哺乳姿势和,让患儿平卧,避免患侧受压,采用抱球式或健侧侧卧式姿势哺乳,洗澡护理时尽可能使患侧肢体少活动。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注重动作轻柔,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避免频繁搬动患儿。出生3周以后X线复查,均有多量骨痂形成。33例随访4~12个月,骨折已完全修复。
2.讨论
2.1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文献报道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发生率差异较大,美国Parkland医院经阴道分娩的新生儿发生率为0.4%[1],冯琼等[2]报道为0.84%,王玉环等[3]报道为0.24%,本组发生率为0.38%。造成发生率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诊断方法不同,多数研究者以新生儿住院期间临床查体为主,但如常规对新生儿进行X线检查或新生儿出院2周后复查,则发生率更高,而且青枝型骨折及骨折部位无移位者因症状和体征轻或无体征,临床上易漏诊,故实际发生率应高于以上统计数据。
2.2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原因
2.2.1内在因素:锁骨的解剖特点有两个生理弯曲,内半段向前凸,外半段向后凹,略呈“S”形,内2/3段较粗略呈三棱形,外1/3上下扁平呈扁圆形,中外1/3交界部相对较细故易发生骨折[4]。同时新生儿骨质含矿物质少,骨强度低易发生骨折。本组36例骨折均发生在中段和中外1/3交界处。
2.2.2产科因素:头位产时儿头娩出后,当前肩未充分娩出时过早地上抬后肩,势必造成前肩压于耻骨弓下受力过度弯曲造成骨折。另外不利用产力而靠接生者进行外旋转,另一手又过度保护会阴使锁骨压在母体耻骨弓下造成骨折。本组发生在前肩骨折33例。另外肩难产时较易发生锁骨骨折,肩难产发生时为了抢救新生儿,助产者牵拉肩部,强使胎儿娩出骨盆出口时两肩剧烈向内侧压造成骨折。本组发生肩难产21例(58.33%)。本组3例急产者发生锁骨骨折考虑由于子宫过强收缩,胎儿迅速下降、肩部挤向骨盆的耻骨联合处,使脆弱的锁骨极度弯曲而发生骨折。随胎儿体重增加,新生儿产伤性锁骨骨折发生率也随之增高。本组新生儿体重≥3800g的锁骨骨折21例。巨大儿经阴道分娩对母婴均有较大危害,除引起新生儿产伤性骨折、臂丛神经麻痹及颅内出血外,还可引起母体软产道损伤等各种并发症。以剖宫产结束分娩能最大程度上减少母婴损伤。本院剖宫产分娩5612例中无一例发生锁骨骨折。因此产程中严密观察,及时发现难产因素,估计可能对产妇及新生儿造成损伤时,不可强行阴道分娩,应该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2.2.3新生儿锁骨骨折的诊断、治疗及护理新生儿住院期间仔细查体,注重观察临床症状以及X线检查相结合是诊断锁骨骨折的基本方法。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症状常不明显,本组仅15例有症状。X线检查,虽对诊断有帮助,但要作为常规检查不切实际。故认真体检是及时发现锁骨骨折的关键,尤其是对有难产史及体重较大的新生儿或接产时听到异常响声者,如有怀疑时可再作X线检查。近年有应用B超诊断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报道[5]。新生儿锁骨骨折愈合快,通常不需要解剖学复位或做非凡处理,预后大多良好,7~10d形成骨痂,2~3周达临床愈合,塑型能力极强,即使有缩短成角畸形,经塑型后可以完全恢复正常的外观,但旋转畸形塑型能力差,在治疗时要注重给予矫正,防止日后残留旋转功能障碍[6]。对断端严重移位病例,为避免骨折断端损伤神经及血管,应予以外固定。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治疗重点在于加强护理,应注重哺乳姿势和,有外固定时,应注重加强腋部皮肤的护理,可用红霉素外敷,以防皮肤糜烂。
正确估计胎儿体重,选择恰当分娩方式,不断提高助产技术,加强医护人员的责任心,是防止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发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FGaryCunningham,编.郎景和,主译.威廉姆斯产科学.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1:446.
[2]冯琼,卓乐雯.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121例分析.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9,10(1):61.
[3]王玉环,郑力.产伤性新生儿锁骨骨折医疗争议剖析.温州医学院学报,2006,36(5):4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