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关于畜牧业养殖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一、充分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市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优化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来抓,以转变畜牧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主线,大力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有效促进了全市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特别是2007年,在全国生猪生产下滑、猪肉供应偏紧的形势下,我市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的部署要求,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采取有力措施,使生猪生产得到了有效恢复,保障了猪肉市场供应,维护了社会稳定。2007年,全市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8万吨,畜牧业产值实现19.79亿元。畜牧业已成为我市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畜产品的卫生质量和食用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化养殖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同时,生猪生产事关农民的持续增收和城镇居民“菜篮子”的稳定,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意义。20*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战略部署的第一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必须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不脱销、不断档,努力实现主要农产品价格不大涨、不大落。因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扶持生猪生产、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切实抓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全面促进我市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以加快推进畜牧规模养殖、健康养殖、生态养殖为主线,以增加供给、保障安全、调优结构、促进转型为重点,强化畜牧业标准化建设和动物防疫手段,努力提高生猪等畜禽生产总量、规模养殖比重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全市畜牧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二)任务目标。20*年,全市畜牧工作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体系,完成两个一百”,即:建立健全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新建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100个,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确保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率达到100%,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全年出栏标准化畜禽6000万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2万吨。到2010年底,畜牧业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畜禽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70%以上,现代化养殖小区达到500个,全市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以上;无公害畜产品达到100个,绿色畜产品达到10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00个,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加快推进畜牧业生产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三、全面落实扶持政策,大力发展生猪生产
发展生猪生产是稳定市场供应的基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明电[2007]53号文)要求,全面落实扶持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稳定和加快全市生猪生产。
(一)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抓好能繁母猪生产是保持生猪生产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要按照国家实行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能繁母猪每头补贴增加到100元。市畜牧、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监督,确保补贴资金兑现到养殖户手中。
(二)继续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坚持实施能繁母猪保险政策,对母猪保险实行单独核算,保额、保费和政府补助标准暂不调整。财政部门要保证配套保险补助资金落实到位。畜牧部门和有关保险机构要加大宣传,开展规模养猪场单独入保、养猪协会入保和养猪农户联保等多种形式的能繁母猪保险业务,动员养猪户积极参保,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力争能繁母猪“应保尽保”。
(三)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标准化规模养殖是生猪生产发展的趋势。2007年,我市经农业部批复实施了7个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总投资565万元。20*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场(小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争取并充分利用这一扶持政策,引导农民转变生猪饲养方式,加快生猪标准化建设,努力提高生猪生产综合水平。
(四)落实生猪良种补贴政策。20*年,国家和省财政将对我市落实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资金168万元,对生猪良种场建设和开展人工授精所需的良种猪给予补贴,推进生猪品种改良。市畜牧、财政部门要结合我市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实际,认真抓好项目建设的组织落实工作,引导种猪生产企业扩大养殖规模,新建、扩建原良种猪繁殖场,以满足我市生猪生产对种猪的需求,提高生猪良种覆盖率。
四、加快畜牧业标准化建设,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
(一)加快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支持、科学规划、规范管理的方针,引导饲养者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按照发展高效、生态、环保型畜牧业的要求,积极发展畜牧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加快建立一批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示范基地。20*年全市新建各类畜牧小区100个(牛10个,生猪40个,家禽50个)。采取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小区)和利用沼气处理、制作有机肥料等综合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解决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实现畜牧业生产的数量、质量和生态并重发展。
(二)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生猪生产,稳定家禽生产,突出发展牛、羊等节粮型家畜。发挥山区、平原、沿湖区域的不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大力发展生猪、肉牛、肉鸡、肉兔、水禽、蛋鸡及特种养殖业,不断优化畜牧业品种和区域结构,促进各类畜禽平衡发展。
(三)加快畜牧业科技进步。加强基层畜牧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加快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抓好畜禽品种改良、动物疫病诊断及综合防治、饲料配制和集约化饲养等技术的推广。强化畜牧业科技教育和培训,提高畜牧业技术人员和饲养者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加畜牧业科技含量,促进畜牧业增产增效。
(四)大力推进畜牧产业化进程。充分发挥盈泰集团、春藤公司、龙海松花、张汪名鸭等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畜牧龙头企业,不断建立健全加工企业与畜牧专业合作组织、养殖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发挥田园绿色肉牛养殖合作社、民族力源肉牛养殖合作社、春蕴生猪养殖协会等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扶持发展各类畜牧合作社、养殖协会,紧密组织饲养场(户)、加工运销企业、投入供应企业、技术信息单位,整合各种生产要素,带动农民参与合作养殖,不断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五、建立健全畜牧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加强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扎实做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增配移动智能识读器、电脑等信息器材,不断强化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手段。进一步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狠抓免疫基础,加强消毒灭源,确保防疫密度达到100%。严格落实动物疫病防疫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强应急演练和疫情监测预警预报,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能力,有效防止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二)强化动物检疫监督,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进一步健全依法防疫、责任明确、监管有力的多层次防控责任体系,明确政府、职能部门、防疫人员和养殖场(户)的责任和义务,切实推进依法防疫工作。强化对动物及动物产品检疫监督,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收购加工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投入品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假劣、违禁和有毒、有害化学物品投入饲养环节,确保畜禽饲养安全和畜产品质量。
(三)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畜牧兽医工作体系。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扎实推进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和畜牧兽医队伍建设,充实完善兽医工作机构,逐步建立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村级动物防疫员技术培训,稳定基层防疫队伍,保证防疫工作需要。全面实施《国家级动物疫情测报站续建项目》和《基层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优化防疫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提高畜牧兽医依法行政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
六、保障措施
近年来,浙江省“五水共治”行动一直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许多小型传统模式的养殖场在逐步拆除,养殖污染问题早已处于风口浪尖,绿色畜牧、美丽牧场的发展潮流势不可挡。杭州市富阳区地处杭州市西南部,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半山区,养殖场数目占比较大,但以“低、散、小”居多,给环境造成很大的压力,也不利于当地畜牧兽医局和各乡镇(街道)日常的监督管理,所以很多养殖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1绿色畜牧发展现状
1.1养殖户对绿色畜牧认知不够
由于大部分养殖户年龄偏大,知识文化水平有限,既不会主动阅读相关报刊书籍,也不会利用网络平台,最多通过电视观看农业科技频道,所以获取养殖信息的渠道狭窄且落伍,养殖知识匮乏,养殖技巧落后,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理解不透彻,甚至丝毫不了解,提起绿色畜牧几个字更是连连摇头。
1.2散养户仍以传统的养殖模式居多
大多的散养户基础设备、设施简陋,效益低下;大部分规模场只是做到了对排泄物净化处理,并没有与种植业、畜产品加工等项目联合起来,延长产业链条。
2畜牧业绿色转型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基本情况,将绿色畜牧发展理念、美丽牧场发展模式推广到大众面前,植入他们心中刻不容缓。
2.1宣传绿色畜牧政策与理念
(1)开展农技下乡活动。畜牧兽医局和各乡镇(街道)联合组织有经验、有素质、有情怀的高级畜牧兽医师到每个行政村积极讲授科学的技巧和方法,讲解最前沿的生态养殖模式,及时解答疑惑。(2)召开畜牧业绿色发展课题会议。以调查问卷或者其他调查方式收集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和转型升级中遇到的问题,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进行解答,同时普及绿色畜牧理念知识、美丽牧场模式,逐渐让大家认可和接受转型升级。(3)依托微信、浙江省农民信箱、电视、广播等平台发表关于绿色畜牧业理念的文章,播放关于绿色畜牧业理念的视频。(4)印发农业部关于畜牧转型升级的政策和绿色发展理念的知识手册,通过乡镇畜牧专管员、动物卫生监督分所工作人员、乡村兽医、防疫员等人士发放到养殖户手上。
2.2组织参观学习成功转型的龙头畜牧企业运行模式
全国各地越来越多的养殖场已经成功转型,比如金锣集团100万吨/年二期屠宰加工项目与建设自主优质商品猪基地结合,全面提高产品安全水平,真正实现“规模化准入、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合同化购销”的合同养殖模式;富阳上旺蛋鸡场,改善传统鸡舍养殖条件,引入先进鸡蛋收纳传输设备,安装电子监控,时刻掌握鸡舍情况,不仅节约人工成本,而且可以第一时间对突发状况做出反应;有的实现了屠宰加工项目与建设自主优质商品猪基地结合发展;有的实现了“养殖+种植+旅游观光+文化”于一体的园区型畜牧业发展新业态;有的实现了特色畜牧养殖转型。总之,越来越多成功转型的养殖企业涌现,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借鉴他们成功经验,发展杭州市富阳区的畜牧产业。(1)距离相对较近的企业,组织相关人员和养殖户实地参观学习。(2)距离相对较远的企业,畜牧兽医局工作人员可以编辑学习资料、现场录制相关视频,再通过培训会议传达给养殖户;也可以通过社交软件发送给养殖场负责人;对于不会应用现代智能手机,没有社交账号的养殖户,可以制作成光盘,发送给他们。(3)邀请转型成功的企业负责人现场向养殖户讲述自己的转型历程和成功经验。(4)建设集专家、转型成功企业负责人、养殖户、相关工作人员为基础的微信或腾讯QQ交流群。
2.3成立帮扶小组,协助企业成功转型
有的养殖户在转型升级实际行动之前茫然无知,行动中途困顿无措,事后也避免不了多种问题的出现。帮扶小组主要提供以下几个方面的帮助:(1)给予养殖户养殖技术上的帮助。(2)根据养殖户的意向、养殖场周围的土地自然环境、资金落实等状况,和他们一起探讨设计绿色发展模式的养殖企业。(3)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帮助养殖户申请相关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从而鼓励他们稳步转型升级。(4)表扬优秀的企业,给他们颁发荣誉证明,悬挂统一的生态企业标识牌,树立典型模范作用,邀请其他养殖户参观学习。(5)依托“联网+“平台,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媒体为成功转型的企业做宣传,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他们的畜产品和农产品,也吸引更多消费者到园区型农场观光旅游。
参考文献
[1]朱昌友,李必圣,朱爽爽,孙晓杰,朱忠萍.实行种养结合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的探索与思考[J].湖北畜牧兽医,2016,37(09):53-55.
[2]张焕芳.江城县畜产品安全管理与发展绿色畜牧业的思考[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08):12-13.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10-0045-02
根据铜川市畜牧兽医局《关于开展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问题调研的通知》(铜牧局发[2015]3号)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对新常态下印_区畜牧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 当前印台区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我区畜牧业按照“稳定生猪、蛋鸡,大力发展肉(奶)牛、肉羊”的发展思路,采取多项扶持措施,实现了畜牧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的转变,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养殖规模水平提高。截至2014年底,全区生猪存栏2.244 7万头,出栏3.56万头,较2011年分别提高0.6%和7.7%;肉鸡存栏4.8万只,出栏14.1万只,较2011年分别提高17%和15.6%;蛋鸡存栏110.1万只,较2011年增长9%;肉羊存栏1.464 6万只,出栏1.351 6万只,较2011年分别提高32%和9.9%;奶牛存栏396头,较2011年增长32%。
(2)生产方式加快转变。在畜禽数量增长的同时,养殖方式也由传统的农户分散饲养方式向现代的规模饲养方式转变,集约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创建以来,共创建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场2个。规模养殖场、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场所占比例也不同程度地得到提高。
(3)财政资金对畜牧业投资进一步加大。2010年,省级及以上财政扶持畜牧业的资金仅75万元,而2014年,省级及以上财政扶持畜牧业的资金达450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500%,市、区财政资金投入也逐年提高,并有力地带动了社会投资地增长。
(4)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加强。近年来,印台区先后引进了荷斯坦奶牛、秦川牛、布尔山羊、小尾寒羊、长白猪、大约克猪、杜洛克猪等10多个国内外畜禽良种,使全区规模养殖场(户)的良种化水平进一步提高。肉牛、肉羊、家禽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70%、65%和95%以上。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总投资264.5万元的印台区种公猪站建设项目进展顺利,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70%以上,部分仪器设备采购已到位。
(5)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一是加强了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形成了区、镇、村三级畜禽疫病防控网络;二是加强了养殖基地畜禽投入品的质量安全监管,采取“一对一”监管模式,对27个养殖场进行了日常监管,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三是强化了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形成了区、镇、村技术推广网络,规模养殖场、养殖大户都有技术人员进行包抓,切实解决了畜牧养殖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2 印台区应对新常态下畜牧业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1)积极探索生猪养殖产业联盟。通过构建“龙头企业+规模养殖场”的产业联合体,破解养殖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使联合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盟,以此延伸生猪产业链条,实现规模效应。目前,在区农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下,瑞民公司正积极与区内哼瑞猪场、睿娟农民养殖合作社、鑫丰塬养殖有限公司就有关合作事宜进行磋商。
(2)政府部门搭台,为企业之间交流、合作服务。区畜牧主管部门通过每季度举办一次畜牧生产形势分析座谈会,促进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取得了明显成效。2014年共召开了生猪、蛋鸡、肉羊、奶(肉)牛四场专题座谈会,参加会议的养殖企业共45家。通过这一平台,一方面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国家扶持畜牧业的相关政策和行业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养殖结构;另一方面,又为养殖企业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深受企业的欢迎。今后将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
(3)及时上报有关畜产品供求信息。今年初,印台区生鲜乳生产、销售等出现了一些问题,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相关人员积极深入相关企业和养殖户家中进行调查,并按要求及时上报了有关数据,为上级机关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
(4)合理使用土地资源。受国家政策的影响,目前,土地已成为制约印台区畜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要求养殖场尽量按照“上山、进沟”的原则进行规划建设,努力缓解畜牧业用地的压力。
3 加快推进新常态下畜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尽快实现由散养向家庭农场、标准化养殖、生态化养殖和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升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生产结构上,加快发展食草动物,突出发展特色养殖;在产品加工上,加快发展精深加工,提高畜产品附加值。
(2)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鼓励支持加工企业通过订单收购、建立风险基金、返还利润、参股入股等多种形式,与养殖户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
产业化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全市拥有国家级畜牧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15家,其中年销售收入过50亿元的2家、过10亿元的8家,80%的畜产品纳入产业化经营链条,培育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12个;畜产品年出口额4.5亿美元,约占全省的1/3,肉鸡、肉兔出口分别占全国的1/10和3/5,是全国最重要的肉鸡肉兔出口加工基地之一;畜牧业“接二连三”产业优势凸显,养殖、屠宰加工、兽药饲料、生物制品等本土企业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过530亿元。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农牧结合、生态发展势头强劲,建成生态循环养殖场112处;四个县级市和黄岛区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厂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均被列为全国试点县(市),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生产大县病死动物无害化集中处理全覆盖;自筹资金为主建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山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取得显著进展;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部、省多次转发推广有关经验做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初步建成具有全国领先水平的畜牧业安全监管信息平台。
准确把握都市型现代畜牧业发展定位
青岛是一个拥有904万人口、1万余平方公里国土面积的沿海发达城市,随着开放型经济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推进,畜牧业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更加突出。为理清发展思路,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意见》、《青岛市畜牧业振兴规划》、《关于加快发展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的通知》、《关于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通知》、《关于加快构建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长效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立足市情,确立了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定位:在发展目标上,坚持统筹兼顾畜产品供给安全、动物卫生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确保总产稳定增长,主攻提质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布局上,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区域化发展,坚持有退有进,科学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控猪、稳禽、突出发展牛羊兔草食畜牧业,打造优势产业聚集区;在发展路径上,坚持转调并重、内外并举,推行龙头带动、基地支撑、同区引领发展模式,走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品牌化发展路子。
扭住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主线不放松
坚持把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都市型高端特色现代畜牧业的主攻方向。近五年来,市本级先后投入2.9亿元财政资金支持畜牧业转调创。狠抓“两区一场”建设工程,建成标准化示范场1038处,其中省级以上示范场67处;“退户建区(养殖小区)”98处;创建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39处。实施“十强十新”龙头培育工程,生猪、奶牛、肉牛、肉鸡、蛋鸡等七大产业行行有龙头、业业有骨干,山东新希望六和年销售收入达到502亿元,九联肉鸡达到75亿元、出口2亿美元,康大肉兔超过40亿元。依靠龙头带动,近郊区市畜牧业发展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各具特色。主推农牧结合生态循环模式,因地制宜推广大中小循环养殖模式,85%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95%以上;大力发展秸秆养畜和“粮改饲”,每年青贮玉米秸秆约160万吨,约占秸秆产出总量的1/4,综合效益明显。实施“走出去”战略,支持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优势产品及熟制品出口,加快养殖加工优势产能转移。目前,已有多家企业到中西部投资设厂(场)。
全面夯实产业安全发展、持续发展基础
进入新世纪,随着城乡一体化、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畜牧业在改善国民膳食结构中居于突出地位,在劳动就业和农民增收中居于重要地位,在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居于关键地位,在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中居于提升地位。现代畜牧业是以布局区域化、品种优良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市场国际化、管理网络化、服务社会化、产品无害化、农民组织化为特征,管理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效益显著的产业。近年来,我区畜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主要畜产品产量、畜牧业产值居全市前列,畜牧业已经成为发展我区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在改善人们的膳食结构、促进农民就业、控制重大人畜共患病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但是,畜牧业产业结构和区域布局不合理,市场竞争力不强,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抵御风险能力弱以及动物疫病、养殖污染,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压力大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我区畜牧业的发展与转型。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发展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名优和循环型畜牧业为目标,以建设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和提高畜产品产量、质量、效益为重点,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坚持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统筹兼顾公共卫生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畜产品加工,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区由畜牧业大区向强区跨越。
(二)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区奶牛存栏达到5万头,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8.82万吨、9.54万吨、22.5万吨,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占农民现金收入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以上;畜禽标准化养殖比重达到85%,畜牧养殖对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率达到70%,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80%;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公共卫生、产品质量、生态环境三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畜禽养殖场户85%纳入产业化经营体系,80%参与畜牧合作社及其他合作经济组织,初步建立现代畜牧产业体系。
三、工作措施
(一)实施科技创新工程。依托省农业科学院、奥克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整合科研、教学、推广、应用等单位的技术力量,开展良种培育、畜禽饲养、疫病防治、信息装备和环境净化等科研攻关。围绕畜牧重点产业和领域,支持龙头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加快畜牧兽医高端人才培养,积极引进管理和技术人才,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人才带项目搞开发,对畜牧科研、技术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给予奖励。支持完善畜牧兽医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将重点养殖企业、加工企业、屠宰企业纳入网络化监管。支持畜牧兽医推广单位、畜牧合作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展自然养猪法、奶牛全混合日粮饲喂、生猪人工授精、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等先进适用技术。制定实施畜牧从业和服务人员培训计划,把村级动物防疫员、家畜配种员和畜牧合作组织人员列入“阳光工程”培训对象,加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力度。
(二)实施良种品牌开发工程。制定全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引导建设一批高起点、规模大的畜禽原种场和扩繁场,加快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扶持畜牧企业从事地方畜禽品种的产业化开发,培育一批风味好、价格高、潜力大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品种,打造本土品牌。进一步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和监测检验体系,全面推行无公害生产,实行从产地环境、投入品管理、饲养过程、市场销售的全程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竞争力。加快胚胎移植和性别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逐步建立主要畜禽品种的性能测定中心。加强区、街镇两级良种繁育推广、人工授精改良网络建设,提升良种制种供种水平。
(三)实施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加大对畜产品加工业的支持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行畜产品加工分级管理制度,积极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项目建设,提高产品精深加工水平,不断延伸和拓展产业链条,增加附加值,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的产业链条,建立龙头企业与养殖基地紧密联结、互利双赢的运行机制。积极探索“龙头企业+担保公司+银行+养殖场户”四位一体的新型形式,推动畜牧产业化经营向更高层次迈进。到2015年底,新增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5家,打造知名品牌5个以上。加强畜产品质量和消费宣传,创新销售形式,方便城乡居民消费。
(四)实施生态养殖示范工程。选择养殖基础高、产业体系全、组织经营好、综合实力强的区域,以规范场区布局、养殖场舍改造、信息化装备、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备为主,支持畜禽养殖场进行标准化改造,开展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创建行动,逐步形成大中型高标准畜禽养殖场和家庭牧场并存互促的养殖格局。落实畜禽养殖场区备案管理制度,扶持推广“干湿分离、粪便制肥;节水养殖、废水回用;沼气净化、沼液施肥;种养结合、设施配套”的循环生态养殖技术,确立现代养殖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五)实施动物疫病防控工程。建立畜牧兽医与卫生管理部门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机制,开展对重大人畜共患病的净化行动。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落实队伍、资金、技术、物资储备,提高应急能力。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所需疫苗、耗材、人工、监测及应急物资储备经费列入区财政预算。大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动物防疫、检疫和监督基础设施,尽快建成区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完善基层动物防疫设施和冷链体系建设。支持建设区级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加强2个公路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建设。
(六)实施质量安全保障工程。严格畜禽饲养场户和畜产品加工企业是畜产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制度。进一步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力度,将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作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扶持区级检测实验室建设。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和信息制度。支持32个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改造,完成发证工作,做好常规性质量检测,强化质量监管,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对供大中城市饲养场,进一步落实备案制度,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严格畜牧业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全程监控,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四、政策保障
(一)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畜禽良种工程、畜禽良种推广、秸秆养畜、饲养场面源污染防治等投资。认真实施国家生猪、奶牛等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区建设项目。加大对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防疫检疫基础设施、疫病监测预警体系、防疫屏障体系、动物隔离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疫病监测净化等投入。根据国家和省市规定的检验监测任务,加大对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等基础设施的投入,配备相应的仪器设备,开展正常的检验监测活动。
(二)强化对畜牧业的财税扶持。继续实施奶牛、生猪良种补贴,加大对畜牧机械、饲草饲料机械等畜牧业农机具的补贴力度;积极落实村级动物防疫员补贴政策,逐步完善补贴奖励机制。加大畜牧业科技创新专项投入,健全现代畜牧业技术支撑体系。进一步落实强制免疫疫苗经费。为动物疫病、饲料、兽药、畜产品的监测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逐步增加畜禽标准化养殖、畜禽规模养殖污染治理、秸秆养畜、畜牧业科研推广和农民培训等专项投入。
(三)加大对畜牧业的金融支持。金融、财政、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联络协调,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创新信贷担保抵押模式和担保机制。扶持畜牧龙头企业成立担保公司,为畜禽养殖场户提供贷款担保。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机制。通过畜牧企业、畜牧合作社建立会员农户信用档案,加强会员信用考核评估管理,并与金融机构对接,扩大信贷额度,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
(四)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按照区政府《关于加强设施农用地管理有关问题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件的要求,把畜禽养殖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切实保障畜禽标准化生态化规模养殖用地,鼓励合理利用荒山、荒地、滩涂等发展畜禽养殖。积极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针对畜禽规模养殖的不同兴办主体和建筑性质,及时办理养殖用地手续。国土资源、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合作,掌握畜禽养殖用地情况,及时化解用地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规模养殖场(区)是我市畜牧业发展和畜禽产品产出的中坚力量,一旦因缺水而停产,势必影响全市畜禽产品的正常供应,严重损害畜牧业的发展。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当前畜牧业抗旱工作的严峻形势,全面落实畜牧业抗旱工作领导负责制,结合畜牧兽医科技行活动,实行包片分场联系的办法,深入所联系养殖场户和畜牧业抗旱第一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对因工作措施落实不力、迟报、漏报、瞒报旱情等原因,造成畜禽饮水中断,给畜牧业发展造成严重损失的,将进行通报批评。
二、深入一线,落实措施
为鼓励、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步伐,作如下决定: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中图分类号:S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89-03
畜牧养殖业已成为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保障食物安全、食品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浙江省在建设“生态省”的进程中,为了畜牧养殖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和农业自然环境,积极推进畜牧养殖从传统方式向生态养殖的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生态养殖发展道路。
1畜牧业发展现状
截至2012年,浙江省全省畜牧业总产值549.0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0.65%,其中肉类总产量180.80万t,禽蛋产量48.14万t,奶类(牛奶)产量19.27万t。同时,浙江省畜禽养殖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2012年全省蛋鸡规模养殖比例达94.07%,全省生猪规模养殖比例为81.13%,其中年出栏500头以上养猪场出栏数占总出栏数的51.31%;肉鸡规模养殖比例为88.41%,其中年出栏10 000只以上肉鸡场出栏数占总出栏数的77.35%;奶牛规模养殖比例为95.35%,其中存栏50头以上奶牛场存栏数占总存栏数的72.41%。2012年规模养殖户10.3万户,其中规模养猪户4.6万户,养猪大户出栏肉猪1 763.5万头,养猪大户出栏肉猪数已占全省出栏肉猪数的57.6%[1-3]。
随着浙江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畜牧业和养殖业发展所带来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全省畜禽养殖场、养殖户数量逐步增加,分布范围日趋广泛,畜禽养殖排泄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集约化规模化养殖方式导致畜禽污染物排放超过了环境承载量,给养殖场当地环境带来潜在的威胁。浙江省作为一个人多地少、资源相对短缺和环境容量有限的经济强省,如何平衡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较为突出的现实问题。
2制度规范
近年来,随着浙江“生态省”建设的深入实施,浙江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遍重视和高度关注。浙江省率先提出发展生态农业,以集约化经营和生态化生产相结合,来着力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生态养殖的转型。
2004年,浙江省农业厅召开全省现代畜牧业暨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现场会,明确提出“要转变养殖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广资源节约、生态循环的清洁化生产技术,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2007年12月20日,浙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引导发展健康、生态的养殖方式,逐步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与产业结构,着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
为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促进农业节能减排增效,并积极服务于“生态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浙江省农业厅于2008年6月23日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建设生态畜牧业的意见》,要求到2010年新建200个生态养殖示范场(小区),带动市县建立1 000个生态养殖场(小区),使得95%以上规模养殖场实现农牧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污染的“零排放”,并促使散养户的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2010年5月5日,浙江省环境保护厅和浙江省农业厅联合《关于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深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加快生态畜牧业发展,并对畜牧养殖污染控制提出了具体措施。2011年,浙江省将畜禽养殖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任务首次列入政府绩效考核,省内不少地方开始限制畜牧养殖规模,甚至采取了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项目限批措施。
2012年4月,浙江省政府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新型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强调“要构建以产业化经营为核心、关联产业紧密链接为基础、经营主体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型畜牧产业体系,建立畜牧产业链各经济主体‘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安全共保、生态共护’的机制,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2012年9月,浙江省环保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源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要求实行畜禽养殖区域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推进生态养殖模式,在“十二五”期间完成生猪存栏50头以上养殖场的排泄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确保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7%以上,推动畜牧养殖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为了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2013年5月30日浙江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要求“要合理布局,科学确定畜禽养殖规模总量,重点发展生态养殖小区、生态养殖场和农牧结合的家庭农场,逐步淘汰严重影响环境的低、小、散养殖户,确保养殖业发展与环境承受能力相适应。”
3政策扶持
为推动养殖场积极开展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浙江省出台一系列列扶持政策,支持养殖场发展生态养殖,逐步从传统养殖向生态养殖转变。
2005年起,浙江省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列入了省政府“811”环境保护行动的重要内容,省财政对实施养殖废弃物就地消纳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养殖场,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相应的资金或项目的扶持,对粪便集中收集中心予以资金补助,地方财政给予相应配套。畜禽养殖废弃物治理及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用地在不破坏耕作层的前提下,可视作农业用地,予以优先支持。截至2011年,用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废弃物处理的“以奖代补”专项资金达4亿多元。
浙江省结合“千万亩农田提升”工程,实施有机肥使用补贴政策,将养殖废弃物消纳利用与提高耕地地力水平紧密结合,来促进畜禽排泄废弃物循环利用,改善生态环境。2010年省政府出台《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商品有机肥生产与应用的意见》等政策,对于商品有机肥进行价格补贴,鼓励农户使用商品有机肥。各地相应制定了相应的补贴标准。例如衢州市的补贴标准是生产企业按每生产销售1 t商品有机肥财政补贴30元;商品有机肥使用主体按每使用1 t补贴200元,使用主体可享受最高不超过20万元的有机肥使用补贴。
同时,浙江省还积极简化畜牧养殖场环境评估程序和办证手续,并执行养殖场环境影响评价收费减半收取政策,对列入省政府“811”环境整治项目并验收合格的规模养殖场和采用农牧结合实现“零排放”的生态养殖场实施免征排污费政策。
4典型示范
近十年来,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省”建设,浙江省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开展生态治理,建立了一些养殖废弃物处理工程系统,来实现畜禽排泄物污染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逐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桐庐万强模式”、“临安双干模式”、“龙游雄德模式”、“南湖竹林模式”和“余杭蓝天模式”。
(1)桐庐万强模式[4]。桐庐县万强农庄在低丘缓坡建立养猪场、果园和青饲料基地,对畜禽养殖废弃物进行固液分离,将干粪经堆积发酵并施用于果园。生猪尿液及污水经多级沉淀后,用水泵输送到山顶贮液池,再通过管道灌溉系统自流到果园,实现种养结合和养殖场废弃物的就地利用。
(2)临安双干模式。临安市乐平乡双干村在异地建设生猪生态养殖园区,将过去分散在全村的养猪场统一集中到专门的养殖小区,实行规范化的生态园区管理,来解决人畜混居的问题,并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村庄环境。
(3)南湖竹林模式[5]。嘉兴市南湖区在生猪规模养殖比较集中的新丰镇竹林村建立了猪粪集中收集处理中心。生猪养殖户首先对猪粪尿进行固液分离,然后将鲜猪粪由收集处理中心统一收集并进行加工处理,生产商品有机肥并进行市场化出售;将猪尿及冲洗水流进沼气池,进行厌氧发酵处理,生产沼气用作家庭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肥料进行还田利用。
(4)龙游雄德模式[6]。龙游县政府扶持民营企业成立龙游雄德公司,以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对畜牧养殖产生的“三沼”(沼气、沼液和沼渣)进行综合开发利用。由雄德公司组织槽罐车对各畜牧养殖场的畜禽粪便进行收集处理,然后再运送到附近茶园果园进行还田处理,实现畜禽排泄物的异地再利用。
(5)余杭蓝天模式[7-9]。杭州余杭区径山蓝天生态农业园围绕猪场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实行农牧结合,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转化利用原理,将整个蓝天生态园区科学规划五个功能区块,采用立体循环的新型种养殖模式将各区块内的种养业有机结合,形成“猪、蚓、鳖、稻、梨、茶、羊”多元结合的新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在上述生态养殖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浙江省通过典型示范和模范带动,积极开展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引导规范养殖场开展农牧结合、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养殖的发展。
5经验和启示
近十年来,浙江省大力发展生态畜牧养殖业,通过多种政策措施鼓励和推动生态畜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全省已完成1.5万个规模场(户)的治理,建设畜禽排泄物集中处理中心150个,农牧结合生态化治理模式的推广率达90%,规模化养殖场畜禽排泄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6%。目前,浙江省全省生猪、肉禽和奶牛的规模饲养比重已位居全国各省前列,已经基本完成畜牧业从传统散养向规模养殖的转型,并正在从传统规模养殖向高效生态养殖进行二次转型。浙江省各级畜牧管理部门和相关生产主体积极实践和创新,通过制度规范、政策扶持和典型模式示范多措并举,走出了一条畜牧养殖业持续发展之路。
浙江的畜牧养殖管理实践也给我国更有效地实施集约化畜禽养殖业的环境管理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10]。
首先,政府农业和环境管理部门要从制度上规范畜牧养殖厂的建设,规范养殖废弃物处理方式和处理手段,规范指导新型畜牧产业体系的健康发展。同时,要运用财政、税收和技术支持等手段扶持生态养殖产业的发展,鼓励资金、人才和技术等生产要素投入到生态养殖业中来,加快发展生态畜牧业。最后,还要宣传和扶持生态养殖典型,以典型来示范、引导鼓励养殖场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生态养殖模式,来综合利用和转化畜禽养殖废弃物,解决规模化畜牧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农业厅.2012年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形势分析[EB/OL].浙江农业信息网,2013-6-1.
[2] 浙江统计年鉴编委会.浙江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3] 浙江省统计局.2012年浙江农业生产形势分析[EB/OL].浙江统计信息网,2013-1-30.
[4] 蔡薇萍.桐庐万强模式:管网联结就地利用[N].农民日报,2008,10(9):8.
[5] 蔡薇萍.南湖竹林模式:粪便收集户用沼气,农民日报[N].2008,10(9):8.
[6] 李竹生.浙江省龙游县社会化模式发展“三沼”综合利用的初步实践[EB/OL].生态家园网,2007-8-24.
[7] 李樱之.蓝天生态农业园:五大功能区循环生产[N].杭州日报,2010,7(29):7.
为鼓励、支持畜牧业的发展,加快我区畜牧业发展步伐,作如下决定:一、把发展畜牧业作为我区农业奋力崛起的战略重点
发展畜牧业是把我区农副产品和劳动力两大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现实选择。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抢抓当前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良好机遇,积极推进我区畜牧业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国家惠农政策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规模养殖为重点,以强化防疫、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为手段,以政策支持、增加投入为保障,全面提升我区养殖业综合水平,推进我区由养殖业大区向畜牧业强区迈进。
总体目标:用3-5年的时间,全面实现我区畜禽品种优质化、养殖规模化、经营产业化、畜产品无公害化,部分达到绿色标准;生态养殖小区占规模生产的30-40,基本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畜产品总量增长30以上,规模饲养量占饲养总量的70以上,无规定疫病区建设达到疫病控制标准,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0以上。
三、努力提高畜牧业整体生产水平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生猪和家禽生产档次,加快发展肉牛、肉羊生产,扩大奶业生产。加快优势畜产品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形式多样的养殖小区,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的优势产业群,从而形成合力,发挥科技、人才和市场优势。
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促进养殖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生产无公害畜产品,申报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努力打造我区优势畜产品品牌,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切实加强畜牧养殖技术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积极引进畜禽优良品种、推广秸秆开发利用、种草养畜及畜牧生产新技术,强化科技意识,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
四、完善畜牧业技术推广体系
乡级畜牧兽医站是我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的主要力量,是直接面向养殖户的服务性机构,各乡、镇、街道要在办公用房、示范点用地等方面给予支持,不断完善乡级畜牧兽医站建设。
加强畜禽改良站点的建设和保护,鼓励集体和个人从事畜禽品种改良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加强对种畜禽生产经营的管理,保护广大养殖户的利益。
五、加强动物防检体系建设
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对重大动物疫病实行强制免疫制度,同时抓好动物疫病的计划免疫,对重大动物疫情实行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以保证我区动物防疫目标的全面实现。
要加强对动物检疫队伍的管理,不断提高检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实现我区动物及其产品的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检疫、运输检疫达到100,确保我区畜产品质量安全。
六、建设完善的畜产品市场体系
继续加强产地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的建设,鼓励采取产销直挂、连锁经营及网上交易等形式,拓宽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养殖户的后顾之忧。健全和完善市场规划,规范行业行为,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公平竞争。
要加强对兽药、饲料等畜牧业生产投入品的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畜产品质量标准,加强对畜产品质量检测和监督。加强信息服务,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做好畜产品生产、销售和消费信息的收集和,为养殖户和消费者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正确引导生产、流通和消费。
七、实施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战略
倡导农民成立互惠互利的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内联外引的作用,鼓励这些组织与国内外大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实行跨区域产业化合作。
重点引进和培育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以充分发挥其带动能力。引导并帮助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畜产品加工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促进畜牧业向产业化发展。
八、加大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活力
加大对畜牧业的投入,将动物强制免疫疫苗配套经费、激励性发展贷款贴息、奖励基金、防疫工作经费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各乡、镇、街道也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增加对畜牧业的投入。
鼓励社会资金投入畜牧业,对投资者给予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证投资者利益得到合理的保护。
畜牧业发展水平是农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畜牧业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大力发展畜牧业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发展畜牧业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一方面可以拉动粮食、饲料等种植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粮食消费转化,实现粮食增值,平衡粮食供求关系;发展畜牧业有利于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畜牧业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因此,发展畜牧业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地方品种资源消失、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资源消耗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也随之出现,对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潜在的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必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发展,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1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基本要求
1.1 现代畜牧业是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业
在我县发展现代畜牧业将是一个较长时期的渐进过程,要加快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畜禽养殖场建设,充分满足市场对畜产品的需求。
1.2 现代畜牧业是技术密集型、工程化程度高的畜牧业
要建立现代化的畜禽养殖企业,应使用优良畜禽品种,采用先进的饲养、兽医、加工技术以及排污治污技术设备,实行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手段,提高畜牧业的科技含量。
1.3 现代畜牧业是优质、高产、高效和安全的畜牧业
畜禽养殖企业生产的畜禽及其产品必须优质、高产才能确保企业取得高效益。同时,必须确保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可靠,既要让人民群众放心消费,更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营养水平。
1.4 现代畜牧业是一个饲料、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的产业体系
在畜牧业发展中,各个环节都要相互配套、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以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2 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措施
2.1 强力推进产业化经营, 确保农村生产快速发展
通过建设和改造一批畜产品加工企业, 制定和落实对企业的扶持政策, 在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和与农户连接机制创新上给予重点扶持指导,尽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带动机制好、带动农户多的重点龙头企业。同时引导龙头企业打破地域和行业界限, 向跨地区、跨行业、跨集团化方向发展, 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 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建立起“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养加销一条龙和商工牧一体化的龙型生产经营体系”。
2.2 积极搞好示范带动, 确保农民生活更加宽裕
以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围绕优势区域和主导品种, 积极支持养殖专业大户发展, 建立富有特色的“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养殖业。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精深加工基地和出口外销基地,提升畜产品的竞争力,形成特色经济,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的着力点,确保农民生活更加宽裕。
2.3 切实加大畜牧科技推广,确保乡风更加文明
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宣传引导,使广大农民崇尚科学、依靠科技、文明生产;同时,大力推广现代适用技术,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技术人员的服务技能和农民应用实用技术的能力;重点在养殖小区培训推广标准化养殖技术, 对规模养殖户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不断提高养殖水平, 促进乡风更加文明。
2.4 加快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确保村容更加整洁
以大力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为重点,达到品种优良化、粪便处理无害化、环境生态化、防疫达标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科学化、经营市场化和产品绿色化,实现饲养方式与畜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畜牧业发展与环境和人类健康要求相和谐。
2.5 大力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组织, 确保管理更加民主
积极引导、扶持和发展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和经纪人队伍,把更多的农民组织到一起,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降低农户经营风险。同时,充分发挥各类协会和合作组织在技术培训、技术推广、信息服务、集中采购和销售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6 加强健康标准的养殖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标准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现代畜牧企业,把广大畜禽养殖户作为畜牧龙头企业的生产点,以股份合作制等改造传统的养殖方式;由畜牧龙头企业或大型养殖场、专业养殖大户牵头,建立畜禽养殖小区,规范养殖小区生产标准,严格养殖户的生产行为;畜牧龙头企业要与农户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对散养农户的生产带动能力;推行畜禽标准化生产规程,包括畜禽良种、饲料供给、疫病防治、养殖技术、环境治理、质量安全等,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加强畜禽质量安全监管,从畜禽生产、销售、加工等各环节入手,确保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到位;积极开发优质饲料资源,提高饲料工业产品质量,加快饲料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建立饲料监测机构和饲料安全预警体系;建立健全动物检疫检测体系,完善检疫检测手段和设备设施,加大对畜禽及其产品的质量安全监控力度;加快推行畜禽标识追溯信息系统建设,提升动物防疫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凤山,黄本军.浅议发展现代畜牧业的意义与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7,06(20).
下面,我就我区畜牧科技入户的有关问题谈几点看法:
一、统一思想,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开展科技入户工作的必要性。
畜牧业是我区技术产业是我区农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多年来,我区在畜禽品种改良、科学饲养管理、秸秆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20*年在种植业上一年发生重灾“滞后”效应和禽流感的双重影响下,我市畜牧业没有出现大滑坡,畜牧业产值还比上年有所增加遏制了“大起大落周期率”的出现,取得较好的成绩,并出现令人可喜的局面。我市的规模养殖发展迅速,畜牧业正在由过去的“散兵游勇”向规模化发展,正在经历着转型阶段,规模养殖的增长,已经成为我区畜牧业增长的主要方式。畜牧业养殖比较效益突出,农民投入畜牧业的热情高涨。据统计,到20*年底,我区规模养禽的比重已占65%,规模养猪的比重占50%,规模养羊的比重30%以上。但是,应该看到,多年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畜牧技术推广机制不活、体系不全、渠道不畅、技术与应用相脱节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市畜牧业更快更好的发展。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发展,养殖业的风险不断加大,养殖成本不优,安全生产意识不强,新的疫病不断出现,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热情与养殖技术缺乏、产业信息的缺失形成了突出的矛盾。这些矛盾的解决最终要靠科技,关键在于把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送到农民手中,送到养殖场户手中,帮助他们了解市场行情,学习掌握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一方面,畜牧业科技入户是我区畜牧部门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畜牧业生产,更新畜牧业发展观念的重要体现,通过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培育和造就一批具有科技创新意识和较强科技应用水平的养殖示范大户,使之成为党在农村的联系点和政策传播点,成为带动周边养殖户提高畜牧业生产水平的辐射源。
另一方面,通过开展科技入户工作,能够有效解决技术人员长期脱离生产实际,不断提高畜牧科技人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服务水平;能够有效克服畜牧业实用生产技术的“棚架”现象;通过提供生产技术、生产信息,为养殖场户排忧解难,有效防止畜牧业生产的大起大落;能够有效促进全市畜牧业四大养殖基地的建设步伐;能够及时掌握畜牧业生产中的民情、行情、疫情,有利于正确反映畜牧业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利于宏观决策。
我们坚决响应市局提出的口号:“办公室里不养畜,工作场所在基层,畜牧系统齐动员,科技入户为百姓”。因此,组织好、实施好科技入户工作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为了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畜牧业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已由传统的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现代畜牧业主要是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自己,应运先进的管理技术管理畜牧业,最终实现区域特色、养殖规模化以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为了促进现代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加强对现在畜牧业发展的研究,寻求科学、有效的方法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1现代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促进畜牧业的发展,畜牧产品需求量逐年增加,使得畜牧业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处理,将会直接影响到畜牧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现代畜牧业发展主要是存在以下问题;
1.1当前畜牧养殖方式以及品种需改进
当前,虽然我国畜牧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我国许多地方的畜牧养殖仍旧采用的是传统的养殖模式,主要是以农户为主体的饲养模式存在,个体农户畜牧养殖存在一些不足,其规模相对较小,抵抗外界风险的能力低,同时,个体农户在进行饲养与管理中相对比较随意,缺乏科学的管理措施,其中最主要的是缺乏必要的动物防疫措施,不利于动物疫情的防控,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畜牧养殖风险。畜牧的品种趋于老化,没有能够加大资金投入,引入优良的畜牧品种,个体农户养殖技术落后,畜群结构不合理,以上各种因素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
1.2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肉牛、肉羊以及奶牛等饲草类畜牧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其规模化发展相对比较缓慢,而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都会生产出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使得我国畜牧业出现种养结合不够密切,整个饲养循环不够畅通。当前,畜牧行业缺乏大型的畜牧加工企业,大型畜牧企业能够实现规模化生产,保证畜牧产业上下通道畅通,最终实现企业的发展,但是,在目前的情况是畜牧产业链短,缺乏相应的深加工配套措施,产业上下通道不通,饲养、生产以及销售衔接不紧密,畜牧产业结构不合理。
1.3国内畜牧产品价格波动大
畜牧养殖的经济效益与畜牧产品价格密切相关,由于改革开放,我国畜牧产品的市场受到外国价格的强力冲击,比如,我国国内畜牧产品生产成本高,而外国畜牧产品由于技术、管理等方面比较先进,其畜牧产品的价格低,这样一来必然会造成进口量增加,国内畜牧产品受到冲击,为了将产品没出去,只有不断的降低价格,最终损失的是养殖户的利益。国外的优质低价畜牧产品对国内产品产生严重冲击,使得国内畜牧产品价格不稳定,价格波动大不利于畜牧养殖户把控市场。
1.4畜牧产业化程度低
由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促使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畜牧产品仍旧存在一些不足,其中主要包括传统的饲养模式仍旧占据主导地位,更多的是农户个体饲养为主,同时畜牧产品多样、产量小。价格低以及品质差等不足,阻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由于我国当前畜牧业还未形成产业化,尚未形成自己的品牌无法吸引客户,难以获得市场的认可,极易受到外国畜牧产品的冲击。
2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
为了促进畜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结合实际国情,要能够做到因地制宜的发展本地畜牧业,响应国家科学发展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快畜牧行业发展方式转变,不断完善畜牧产业结构,只注重动物防疫工作,全面提升畜牧产业化,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措施如下:
2.1加快规模化养殖
畜牧业若要想快速发展,就要将畜牧规模化养殖作为重点进行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发展政策,利用国家提供的优惠政策,推动其规模化发展,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对中小规模的养殖户进行养殖场改造,不断完善场房建设,最终达到产业升级,合理划分生产区、生产区以及隔离区,完善基础设施,合理布局。
2.2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
当前,我国畜牧产品的发展的缓慢,仍旧沿用传统的饲养模式,产品加工落后,优化畜牧产品深加工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畜牧产品的竞争力,可以抢占更加的市场份额。加快畜牧产品的经营策略,实现产品的升级,积极推广产业的品牌,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畜牧产品附加值,丰富产品的种类,最终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提高畜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3注重动物防疫,提高畜牧业抗疫病能力
国家要不断加大对基层动物防疫的资金投入,推荐基层畜牧防疫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疫人员的待遇,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坚持同进同出等养殖策略,实行自繁自养,尽可能减少从外地引入种苗,减少外源性疾病感染,加强基础免疫,提前做好免疫工作,减少疾病的发生。
3结语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对畜牧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畜牧业的发展必将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的趋势。对于当前畜牧业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发进行解决,促进畜牧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成文.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甘肃畜牧兽医,2016,(23):9-10.
[2]张锁良,宋宇轩.我国畜牧业存在的问题、对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J].家畜生态学报,2014,(11):6-10,17.
关键词:畜牧业;现状;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26.3 文献标识码:a doi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3.04.006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husbandry in tianjin
chen peng, zhang lei, zhang ming-liang
(tianjin institute of rural economy and agricultural regional planning, tianjin 300192, china)
abstract: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animal industry,some suggestions were given with data in tianjin. the way was promo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ctively, animal husbandry industrialization, epidemic disease control and setup safety system of animal products, found high end brand and built recycling economy of animal husbandry.
key words: animal husbandry; present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现代畜牧业是利用先进的畜牧兽医科技、现代的工业装备和科学的经营理念,建立管理科学,基础设施完善,营销体系健全,以优质、高效、安全、生态方式生产畜禽产品的产业。产业体系以布局区域化、品种良种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商品市场化和服务社会化等为主要特征。发展现代畜牧业,满足消费市场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天津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是天津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之一,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化、农业转型升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标准化与高端特色畜牧业发展、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仍不适应现代畜牧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天津作为北方经济中心和滨海新区的全面开发开放,如何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现代畜牧业,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将是未来天津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议题。
1 天津畜牧业发展现状
畜禽生产主要包括大牲畜、猪、羊、家禽、兔等养殖,2003年以来天津畜禽生产规模呈小幅下降趋势。“十一五”期间,全市建成了100个现代畜牧业示范园区,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31个,规模化养殖水平:生猪达到85%,肉鸡达到95%,奶牛达到95%,蛋鸡达到90%;养殖场硬件水平明显提升,新技术、新工艺得以集成和应用,养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养殖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整体效益年均提高10%以上。截至2011年,全市畜禽养殖基地达98个,奶牛存栏1 000头以上的养殖基地达到46个,占比达30%;全市生猪出栏377万头,奶牛存栏15.7万头,蛋鸡存栏1 307.5万只,肉鸡出栏8 655万只,肉牛出栏19万头,肉羊出栏66万只。全市肉类产量42.9万t,禽蛋产量19.3万t,牛奶产量69万t,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肉蛋奶人均占有量分别达到31.7,14.2,
50.9 kg(按常住人口1 355万人计算);全市畜牧业产值98.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8.2%,比2010年增长2%;全市畜禽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的势头。全市近年畜禽生产情况详见表1[2]。
2 天津畜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受土地政策制约,畜牧业发展空间有限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国土资发[2007]220号文件)规定:“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但实际属于非基本农田的农业用地资源非常紧张,可供畜牧业发展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成为畜牧业发展的“瓶颈”,加之畜牧业疫病防控压力较大,各区县发展畜牧养殖业的积极性不高,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的难度很大。
2.2 畜禽良种产业发展不足
由于投入不足,天津市畜禽良种产业规模相对较小,产值相对较低,在全国市场上有较大影响的大型种畜禽龙头企业还不多,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相比,无论从种畜禽场的数量、档次、单体规模,还是总体规模上都有较大差距。从全市种畜禽发展的情况看,种猪产业发展较快,肉羊、奶牛的良种产业起步较晚,种禽产业虽起步较早,但近年来发展较为缓慢,各畜种间发展不平衡,缺乏成为畜禽良种重点供给基地的基础[2]。
2.3 缺乏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
大部分畜牧龙头企业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辐射面窄,科技含量偏低,带动能力不强,缺乏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天津市目前仅有肉鸡和奶牛产业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猪产业化水平仍然较低,大部分屠宰厂生产的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利润有限,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基础薄弱。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已建立的各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稳定性差,带动能力不强,特别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较少。
2.4 养殖污染成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养殖场户粪污处理意识薄弱,设施设备滞后,养殖污染已经成为现代畜牧业发展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3]。同时,部分饲料产品大剂量使用高铜、高锌及其他矿物质添加剂,造成排泄物中重金属含量超高,污染土壤环境。养殖污染治理投入大,虽然能够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但对养殖场不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养殖场户主动投入治污积极性不高。低碳经济模式的提出和快速推广,给畜禽养殖业污染综合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4]。
2.5 动物疫病和畜产品质量安
全问题日益严峻
国内动物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动物疫病源分布较广。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病毒变异加快,加之新的疫病逐渐增多,流行规律不清,防控难度加大。天津地处物流人流密集的交通要道,活畜禽及畜产品流通频繁,极易受到外来疫病的影响,疫病防控形势严峻。部分基层兽医站人员经费不能保障,影响了动物防控工作的开展。部分企业和养殖户缺乏社会责任,非法添加违禁药物及超剂量使用添加剂、制售假冒伪劣饲料等行为仍有发生;畜产品优质不优价,优质安全畜产品发展的市场内动力不足。
3 加快天津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科技进步,增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后劲
从市场竞争看,畜牧技术和投入滞后于产业发展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从结构调整看,科技进步是促进产业技术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手段和中心环节,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最根本是依靠科技进步。一要加快科技创新能力[5]。过去的那种畜牧生产方式已经不适应目前发展和市场需求,必须增强畜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上求突破。二要加快科研力度,力争在畜禽良种培育、健康养殖、安全优质新型饲料研发[6]、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和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上有所突破。 要加快畜牧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促进单项技术推广向综合配套技术推广转变。四要进一步加快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加强畜牧科技知识培训,创新培训方式,提高农民接受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7]。
3.2 要大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是解决“三农” 问题的关键,是实现农村社会小康目标的主要途径。畜牧业作为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畜牧业作为为人类提供物质生活资料的一项产业,不能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上,需要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行产业化经营。首先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 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政府要制定扶持龙头企业的政策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在财政贴息、银行贷款、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优惠,协助企业完成产地认证和产品认证工作,提高畜产品的附加值。龙头企业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努力开拓市场,树立品牌,将企业做大做强。引导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稳定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营机制,发展“订单畜牧业”。其次要引导农民在养殖方式上尽快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农民发展畜牧业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有利于向外拓展市场。在养殖小区成立养殖协会或专业合作社,通过协会或合作社将分散的农户团结起来,形成完善的产业化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与农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连结机制,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使农民参与畜产品加工、销售环节的利益分配,提高养殖效益[8-9]。
3.3 搞好疫病防控与畜禽产品安全体系建设
疫病防控与畜产品安全是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疫病防控方面,要强化动物疫病监测预警、疫病防控、兽药质量监管等职能,全面改善各级兽医主管和技术部门的硬件设施和工作条件,加强对技术的支持和物资的保障;同时要加大基层兽医人员各项技能的的培训力度,构建高效运转、保障有力的动物防疫体系。在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要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建立覆盖范围广、运转高效的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加强质量监管,建立从畜群、饲料兽药到畜产品质量各环节的安全检测体系;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活动,倡导和发展无公害、绿色畜产品生产,监督和引导现代畜牧业的健康发展[10]。
3.4 发展高端品牌和特色畜牧业,提高行业竞争力
高端品牌和特色现代畜牧业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高端的产品品质、良好的品牌效应、自主的知识产权、特定的消费市场和良好比较效益的畜牧产业,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天津要突出特色区域、特色产品,加大外引内联力度,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端特色畜牧业。要重点发展主要包括宁河北部、宝坻东北部、蓟县南部、静海南部以及大港西部等30个重点乡镇的生猪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中北部、北辰、宝坻中北部以及静海等22个乡镇,以及农垦的大钟庄农场、里自古农场、黄庄农场、北大港农场和潘庄农场的奶牛产业带;主要包括武清南部、静海南部、宁河北部、西青以及大港等29个重点乡镇的肉鸡产业带。大力支持畜产品加工企业、饲料、兽药生产企业争创名牌产品和商标,提高品牌的影响力。加大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进行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认证,继续做大做强“海河”乳制品、“天河”种猪、“宝迪”种猪、“奥群”种羊、“大成”禽产品等知名畜禽产品品牌,开展系列畜产品品牌宣传推介活动,鼓励到周边地区开设特色高端产品营销网点,提高品牌知名度。
3.5 积极创建畜牧业循环经济新模式
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由于其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等特点,使得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在具体运用中面临着技术操作不规范、资金短缺等问题。因此,完善生态畜牧业经营模式,将环境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大力发展以秸秆养畜、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为核心的循环经济,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加大对散养农户养殖设施的改造以及饲养小区和大型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力度,大力扶持和规范养殖小区发展,妥善处理畜禽粪便和污水,积极发展沼气,净化养殖环境。通过种养业的互补优势,依托畜牧和饲料业等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种养有机结合,以农养牧,以牧促农,在国内率先实现具有无害化、生态化和循环化特征的特色畜牧业发展方式[11-13]。
参考文献:
[1] 潘春玲,吕杰.畜牧产业新模式的建立与政府管理[j].农业经济,2006(10):38-39.
[2] 臧胜兵,成荣,姜加华.高效生态畜牧业的发展模式[j].江苏农村经济,2006(12):34-35.
[3] 张玉海.京津冀畜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12,41(4):154-156.
[4] 吴道义,顾明.毕节地区畜牧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析[j].贵州农业科学,2009(11):155-157.
[5] 付蓉.对我国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j].河南农业科学,2008(12):137-138.
[6] 卢成达,郭志利,张丽娜.粮饲兼用型玉米研究及生产对发展山西畜牧业的意义[j].山西农业科学,2009(2):72-74.
[7] 韩艳东,张玉屏,张成材.发展生态畜牧业的几种模式[j].中国畜禽种业,2007(04):48.
[8] 区锦联.公司+农户模式中畜牧业农户的利益损失——基于社会结构理论的视角[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11.
[9] 孙建萍.公司+基地+农户的五种做法[j].中国牧业通讯,2007(12):76.
[10] 马强,任巧玲,刘付玫,等.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建议[j].河南
农业科学,2008(12):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