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外科专业

临床医学外科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床医学外科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临床医学外科专业

篇1

1.1相互国家文化差异 来我校学习的医学留学生基本上来自于东南亚国家,而且分布几个国家各自的语言结构以及文化背景差异性很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直接的障碍就是很难寻找统一的教学模式,最为突出的是,学生的差异直接导致教学进度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简单的说,医学是一个伦理性很强的学科,在具体的医疗过程中,可能会牵涉伦理方面的抉择,这个时候,往往决策的方向都取决于各自的文化底蕴和基本思想教育。

1.2教材的选择问题 目前各个高校对于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材的选择往往是自主选择,选择怎样的教材,对于学生的领会和接受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虽然国内的医学教育相关的教材已经非常完善,但是,针对留学生的特征性的教材,还没有系列的。所以,在具体的实习过程中,留学生们很难找到良好的学习方式去外科实习,更加不能跟上三甲医院的日常的临床任务。因而,具体的学习还是受到很大的约束。

1.3语言交流的差异 本校的留学生大多来自印度和印度尼西亚,本身也是以英语为基本交流语言,但是他们的英语都带有很浓重的国家特色[1],在具体的教学中,如果以全英文的教学模式,可能很难适应相互的语言方式,因而出现不必要的沟通障碍,严重影响授课质量。①两国的文化背景不一致,对于很多的价值观,尤其是医学伦理学,都可能存在重大的差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实习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具体的医疗实践当中。②医学的实习过程,其实最为重要的是与患者交流,患者的病情是我们最好的课本,如果留学生不能掌握基本的汉语基础,就很难在具体的临床实习过程中,将自己的所学通过实践巩固。

2加强实习轮转的教学探索

2.1对留学生有个全面的摸查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需要的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增加对本校留学生的认识。绝大部分的学生来自于东南亚,部分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不同于我们日常所学习的英式英语或是美式英语,往往会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因而在彼此的交流对话中可能会出现难以理解,需要相互的磨合[2]。另外,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需要和患者交流,可以充分利用来自于少数印度尼西亚的留学生,他们有很好的中文基础,可以再具体的问诊过程中充当翻译。同时,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文化差异,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交流,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3]。

2.2加强双语教学和逐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由于在外科的实习过程中,面对的都是中国的患者,我们的官方语言还是汉语。所以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就需要①学生能有很好的汉语基础,以能够与患者进行基本的沟通,帮助实习知识的巩固;②也要求我们的教师队伍,在加强英语功底的同时,多和外国的专家交流,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其次,在允许的情况下,逐步开展双语教学,基本要求是将基本的汉语与教学知识相结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交流。并就外科的相关基本操作,定期开展各种类型的技术操作培训以及考核,以提高外科轮转的手术技术的提高。针对教师队伍,定期对留学生带教老师举行相关的英语授课培训,制定统一的教学案例,并备课的形式,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建立完善的听课评课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向有经验的带教老师听课,学习良好的授课技巧和教学思路[4]。

3多种教学模式的探索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基本的教学模式还是以课堂讲课为主,即以传统的教师授课传授知识的单一形式为主,意为1ecture-based learning,LBL,在此模式下,学生往往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传授,教学中师生间缺乏互动,甚至是讨论的形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为了提高最佳的教学质量,需要带教老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尤其是针对外国留学生外向积极的性格, 可以以教研室的集体备课制定相关的PBL教案手册,在具体的年轻带教老师,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授课,例如CBL,PBL,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等[1],以充分调动留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网络、图书馆、书籍、教科书等多途径获得所需要的医学知识。例如,在普外科胆囊炎相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标准化病例,选定某一患者或者正常人模拟患者,以供留学生进行病史采集以及体格检查,从来完成教学任务[5]。标准化的病例,可以很好地解决了留学生由于语言的障碍不能很好的采集病史等实习任务,为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模拟环境,起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途径。

4完善教学评估机制

采用多形式的评估机制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将课程过程中不定期的抽查和检验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检验的形式可机动采用口试的方式,灵活机动的调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从而一定程度减轻期末考试的理论课程的压力,真正督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积极和主动[1]。

留学生的教学已经成为苏州大学医学部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学部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改革,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某种程度上促进教学师资力量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的针对留学生教学的困境。通过多方面的综合探索,为了有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教学质量,首先需要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建设,其次,需要让留学生在具体的外科轮转实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专业技能,并让临床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断加强其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提高临床医学留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他们为今后的医学道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郑邈,郑凯,周剑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留学生全英文教学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5:80-81.

[2]涂增,何永林,徐蕾,等.留学生医学微生物学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11):1036-1038.

篇2

性,从事该专业的医生数量较少,相当一部分实习医生会产生将来不可能从事烧伤外科工作的想法,从而在主观上对烧伤科的实习工作提不起兴趣。

就笔者近几年在烧伤临床带教工作中的切身感受,以及与部分实习同学及已经毕业参加工作的临床医生交流,感到轻视烧伤科的实习教学工作是对现有烧伤专科资源的巨大浪费,有必要加强烧伤专业在临床外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其理由如下:(1)烧伤治疗学是外科总论各部分知识的有机结合:外科学总论的知识是成为外科学专业的基石。在外科临床实习中,系统地掌握外科学基础知识,是外科实习的首要目标,也是各外科专业执业医生的工作基本要求。然而在同学们毕业走上医疗岗位后,他们可以继续在各自的专业领域进行学习、培训和强化,但很难再有机会系统学习外科学基础知识。就这点而言,外科学基础的系统实习,重要性超过了在普外科、骨科等专科知识技能的学习。

烧伤科所诊治的疾病,是因热力、化学物质、电流、机械等各种理化因素造成的皮肤组织破损,主要治疗目的是完成皮肤损害的修复和重建,恢复皮肤屏障的完整性,就这点而言,确实具有较强的专科性。然而烧伤病人特别是危重度烧伤病人的临床救治过程中,所涉及专业知识几乎覆盖外科总论的全部,包括休克复苏、内环境稳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感染、外科营养、输血、创伤后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异常、脏器功能维护、围手术期处理、创面处理(清创、换药)、重症监护、创伤愈合等,是各外科学基础知识的有机结合。可以说,没有哪个外科专业象烧伤外科这样,把众多外科学基础知识如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也没有哪个外科专业能使实习医生如此系统地感知外科学基础知识。因此我们在烧伤临床实习教学中,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仅仅把了解烧伤外科独有的专科性强的知识,如烧伤补液公式、皮肤移植等作为教学重点,而且有意识地引导实习医生,使外科学各章节的基础知识在他们的头脑里得到强化和系统化,使他们对外科学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认识。比如创伤后应激反应、抗休克、水电平衡维护、预防和治疗感染、多脏器功能障碍纠正、营养、创面愈合、大量输血等都是烧伤治疗的常规内容,一个相对短时间的临床实习,几乎可以完整地接触上述各项病症,及时地学习和实践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这一点具有其他各个外科专业无法比拟的优势。(2)对实习医生而言,烧伤临床工作具有较强的可参与性:实习期间是理论知识的巩固和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积累临床经验,是一个主观能动的过程,要求实习同学本人有积极主动的精神。一个呆板的旁观者是不能成为合格的医生的。这要求实习过程中,不仅“学”的一方要积极主动,还要求“教”的一方提供足够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临床工作中。日常的查体、问诊、病历书写、实验检查等常规基本技能操作,是实习同学的必须工作,反复强化刺激是必要的,但无法进一步培养实习生的工作兴趣和热情。在更深入的层次提供学生参与的机会显得尤为必要。

换药是烧伤临床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外科医生的基本技能。在外科各专业中,烧伤换药的技能和所起的作用是独特的,在部分病人,换药是最主要的治疗措施。临床实习中,在老师的指导下,实习医生可以进行有效的换药治疗,相对独立地进行换药、包扎、固定等操作,熟练掌握该项技能,在病人的创面康复过程中,获得工作乐趣和病人的信任和尊重,增强自信心。

篇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肉食品及宠物等的需求日趋扩大,对畜牧兽医科技人才的要求也越来也高。多数畜牧兽医本科专业侧重科研型人才的培养,造成专业的实践能力严重不足,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而传统中职畜牧兽医专业教育以理论为主,不能满足社会对实践经验丰富毕业生的需求[1]。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及教学手段上对临床外科教学进行了尝试性探索。《动物临床外科》课程是畜牧兽医专业开设学科中的主干专业课程,在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该课程将畜牧兽医专业其它基础课程综合为一体,构造了该专业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基本技能平台。所以,该课程对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不利于畜牧兽医专业临床外科学科教学的发展。因此,在临床外科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并结合传统授课方式,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使学生愿意动手,主动学习,增强教学效果[2]。本文对具体做法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对该课程目前在改革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作了讨论,对相关课程教学改革具有较好的示范意义。

1.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浓厚兴趣的支配下,学生能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具有好奇心的事物上,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培养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学生学习临床外科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显得很重要。要使学生对特定事物产生兴趣,教师需要去引导。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对临床外科课程的兴趣呢?首先,质疑设问,引发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新知识,实际上就是设疑、解疑的过程。教师要有意识地提出问题,把它摆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先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带着问题,由因及果。其次,因材施教。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用别出心裁、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然后,创设“实景”场所,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可以解决哪类实际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革

2.1教学内容模式化

中职学生年龄偏小,个人逻辑思维能力及知识面较狭窄,对偏重理解的教学内容的掌握很吃力。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提出了“三段一考核”的教学模式,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一阶段,教师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侧重基本技能及基本操作的讲述;第二阶段,实景阶段,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基本的动物临床外科手术,加深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第三阶段,老师联系宠物医院、兽医院,让学生去生产中实习,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四阶段,考核阶段,在动物临床外科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考核[4]。

2.2教学课时分配

传统的动物临床外科教学,理论讲授时间安排占本课程总学时的80%,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极少,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充分发挥,导致学生临床实践经验的不足,并导致培养学生能力的低效性。因此,我们对理论课时进行压缩,减少至总学时的40%,加大实践课时,并调整到总课时的60%。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及知识解释能力比大学生稍差,因此,对他们的教育应该以技能教育为主,将相应的实践教学安排到每一个理论课之后,强化学生的学习。

3.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通过挂图与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中职学生年龄多在14―17岁之间,活泼好动,意志较薄弱,学习自制力差,易产生厌学情绪。随着现代网络科技的蓬勃发展,多种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网络互动系统等教学辅助工具纷纷进入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教学的得力助手。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生动鲜明、动画演示和音像示教的特点,非常符合中职学生求知的需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对生产实践第一线的畜牧兽医相关知识进行摄像、编辑、整理,加入课堂教学,既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拓展学生的专业眼界,同时,还能促进他们对畜牧兽医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5]。此外,将实景场所的相关知识搬到课堂上,让学生提前熟悉,利于他们从潜意识中养成良好的专业习惯,能在动物临床外科课程实践环节的教学过程中高效学习,较快适应畜牧兽医临床工作,培养个人专业技术能力[6]。

4.考核手段的改革

目前,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考核手段主要以试卷成绩和实验报告为依据。这种考核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如只能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的记忆程度,许多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仅靠考前一周的突击记忆就可以考试过关了,不利于学生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和个人专业能力的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是不同于大学本科生的,因此,本课程组根据社会对畜牧兽医的需求,调整了考核手段[7],将理论课程的考试成绩调整为总分的40%,实验成绩为20%,课程社会实践环节为20%,现场技能考试为20%。通过对考核手段的调整,改变了过去重理论轻技能的局面。

5.结语

根据现在的教学条件,经过近年来的实践,本课程组逐渐形成了一套系统教学方法,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改变了以往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不高的局面。总之,通过对动物临床外科课程教学的改革与探索,该课程内容安排更加合理、科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常,刘思当.动物病理教学与兽医临床实践[J].山东畜牧兽医,2004,(03).

[2]郑世民,刘超男,高雪丽.兽医专业动物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9,(11).

[3]张林涛.有效生物教学所经历的阶段[J].考试周刊,2010,(46).

[4]陈宏智,易本驰,何书海.etal.动物病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应用研究[J].河南农业,2009,(22).

篇4

外科学是医学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临床医学学科重要的二级学科,涉及实验外科及自然学科的基础。现代外科学的研究内容不但包括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及其他外科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而且还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规律。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诊疗方法的改进,外科学的范畴不断在更新变化。现代外科学体系庞大,不管在深度还是在广度均迅速发展,任何一个外科医生都不能再掌握外科学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了[1]。如上所述,近年来随着外科学理论与技术的飞速发展,外科学不断呈现专业化分科,学习外科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对于每一位有志于做外科医生的临床医学生至关重要。然而,临床医学生由于越来越大的就业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外科学课程在毕业学年的学习,特别是实践环节的学习更容易被医学生所忽视甚至放弃,这对于毕业后或研究生住院医师临床工作中的临床业务训练及思维均可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临床医学毕业学年外科学教学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及改进措施予以探讨。

1 存在的问题

1.1 外科学教学体系不完善

大部分医学院校多重视外科学的理论教学,而轻临床实践带教,在外科实践中未带给医学生应该获得的学科知识。外科学是医学院校5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阶段必修学科,通常从第3学年下学期开始学习,整个学科学习时长基本达3个学期。在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的第3、4学年,外科学理论得到了良好的讲述,能使学生受到良好的系统理论认识和训练。在临床医学本科的第5学年,即毕业学年,临床实习即开始,本科生开始在医学院或综合大学附属医院等各级医院开始接受以临床医生带教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学习模式。通常教学医院在外科学理论讲授中有较系统的教学计划,投入良好教学经验的教师教授外科学学科理论。然而,在临床实践学习过程中,多数教学医院未建立将理论与临床实践良好衔接的德才兼备、结构合理的外科学教学队伍;因临床工作繁重,也不能抽调专职带教老师讲述日常外科实践中遇到的理论知识,导致没有专业师资研究具有外科学的特色教学,更做不到对临床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的系统教育和对外科疾病相关知识的全面教学。

1.2 临床医学生毕业学年从临床实践中获得外科学知识的重要性被忽视

外科学为多数三级甲等医院的发展重点,多数大型教学医院已达到以系统或器官为依据的外科分科,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肝胆胰腺外科、血管外科等外科专科,外科学的发展及细化分科对于临床医学本科生对外科学整体的认识无疑具有强大的冲击力[1]。本科外科学教学以讲述外科学基本理论和训练外科基本技能为目的。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虽已完成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学习,并通过外科学基础实验课初步得到了外科操作技术和技能的认识和培训,但多数学生对外科疾病并无立体的认识,也对外科疾病的诊治如手术原则等无清晰的概念。医学生进入外科系统各科室后不知从何开始学习和开展实践工作。相对于内科学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外科学对基础理论的掌握及临床操作能力通常要求更高,学习强度也更大。临床医学生在毕业学年面临毕业后的找工作、研究生入学考试等压力,甚至在外科等学科系统实践过程中脱离临床,放弃临床实践,从新开始毕业学年前的理论学习。

2 改进措施

2.1 制定符合毕业学年医学生学习需求和规律的教学体系

临床医学生并没有专门为其设计的实践学习及培训过程,目前的外科学临床环节也没有固定而有效的教学体系。随着规范化培训制度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临床实践带教教学较前有所好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实践积极性。通过,对临床医学本科生进行采访调查,普遍反映外科学课时压缩,教学内容节奏过快。因此,制定合适的教学进度方案,充分讲述外科学理论知识,将对医学生毕业学年掌握外科临床实践能力奠定良好基础。外科学实验课作为临床医学生的一门重要实验课程,通过良好教学可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能力。但临床实习的医学生普遍反映外科学实验课课时安排过早,当开始临床实践时实验内容已经生疏。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外科学实验课与理论课程同步进行,虽然在校期间理论与实践进行联系有利了外科学学习,但是外科学实践更像是一门连接外科理论与临床实践的一门课程。如安排学时在毕业学年,可能更有利于理论联系实践的学习外科学知识。重视临床外科实践能带医学生的不止是外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带给他们良好的外科临床思维,这些可以使医学生对外科学知识的认识更立体化,更容易达到对知识的长期记忆[2]。

2.2 加强教辅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对毕业学年临床医学生的观察、沟通及采访,发现其普遍心理是怕临床实践占用了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习时间,而且临床见习无专业指导老师,实习带教老师教学辅导欠佳。因此,构建良好临床教学模式,提升教学人员传授外科学理论技能和培训考试经验,能增加医学生在实习工作中获得外科学知识达到临床工作能力和研究生入学水平的信心。目前,多数教学医院的中青年带教老师多数参加过研究生入学考试,为硕士以上学位获得者,有丰富的学科学习经历,有严谨的学科思维模式,有找工作及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经历,对本科生的外科学培养有良好的经验和针对性。选拔具有优秀素质、德才兼备的临床带教老师,建立结构合理、团结一致的临床外科学教学队伍可将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进行良好衔接,为临床医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对提升外科学教学水平,使医学生获取临床实践中遇到的外科学理论知识均有益处。发展外科学优秀带教师资,开展特色的外科学实践教学,建立对临床医学生知识水平及临床实践能力负责的本科生导师制,对以后的研究生升学及工作推荐进行评估评分,将有利于系统对医学生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临床诊治实践和外科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全面教育[3]。

2.3 加强外科学实验课程与临床实践精品课程建设

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的临床实习是最佳获得外科学知识的学习方式。如果能在外科学理论与临床实践学习中有良好的教学衔接,使医学生能受到良好的临床实践前教育,对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理论知识转化能力将有较多裨益。在医学院校尚无将实践教学编纂为教学教材的内容,没有可用的临床实践教程对医学生进行实践教学辅导,多数医学生因为无可利用的如实习手册等临床实践书目,导致在临床工作中难以掌握外科学知识重点和胜任临床实习工作。因此,建设临床实践精品课程能够帮助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重要的外科学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增加在实践工作中的信心,强化理论与实践学习的结合,提高对外科学整体的学习能力。

2.4 加强人文科学教育,提升医学生学习动力

医学科学是研究人类自身生命发展变化规律和个体疾病诊疗的科学。其对人类的影响力与关注度远远高于其他学科。作为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医学高等教育,除必须使学生具备牢固的医学基本知识和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时, 还要具有多种综合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医学科学,是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外科科学研究与实践,多需要对病人进行有创性操作,器官切除或重建等,不仅对病人身体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病人心理也有明确的影响。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对外科学实践学习环节至关重要。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提升临床医学生对外科学学习的热情及动力,使学生们更积极的参与到理论和实践中,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5]。

综上所述,相比于内科学,外科学学习更为直观和立体,一个外科疾病,在外科理论和技能支持下很快能得到验证,获得完整的认识。在临床实践环节中学习外科学知识更为直观,更为实用,记忆也更为深刻。临床医学本科生在毕业学年如能带着问题在临床中学习外科学知识,将更能深入理解研究生入学等相关考试的思路,获得更优异的成绩;完善的教学模式及优秀的带教老师可培养临床医学本科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将对以后的外科学以至于整个医学科目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孝平.绪论[M]//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5.

[2]陈创奇,李引,何裕隆,等.加强外科学教学管理,实施规范化标准化教学[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2,2(4):196-198.

篇5

第二条临床医学各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主治医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名称为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

第三条按照本评审条件通过评审或考试获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者,表明其具有相应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可以被聘为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

第二章适应范围

第四条本评审条件工适用对象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合法行医权的医师。

第五条根据医疗机构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临床医学专业评审条件分为两个部分:

(一)按二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按二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十四个专业:全科/家庭医学、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口腔、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病与性病、精神病、肿瘤、病理、医学影像、计划生育。

(二)按三级学科分类的评审条件,适用于三级学科设置的临床医学专业岗位,共分为三十二个子专业: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血液病、结核病、传染病、风湿与临床免疫、老年医学、急诊医学、普通外科、骨外科、胸心外科、神经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烧伤外科、整形外科、麻醉、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妇科、产科、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整形、核医学、放射治疗、医学检验。医学全在线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申报人必须具备良好的医德和敬业精神,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宪法和法律。

第七条有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任务的专业,申报人应当按有关规定完成下基层工作任务。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申报:医疗事故责任者三年内;医疗差错责任者一年内;受到行政处分者在处分时期内。

第九条申报人应当符合下列学历和资历的要求

(一)主治医师

1、医学中专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七年;

2、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六年;

3、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五年;

4、医学大学本科毕业并取得与医学有关的第二学士学位,取得医师资格后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四年。

(二)副主任医师

1、医学大学专科毕业,在县及以下基层医疗机构工作,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七年;

2、医学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五年;

3、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四年;

4、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从事主治医师工作不少于二年;

5、临床医学博士后人员在完成博士后研究工作、出博士后流动站前。

(三)主任医师

医学大学本科毕业或取得学士以上学位,从事副主任医师工作不少于五年。

(四)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经考核合格,可认定主治医师任职资格:

1、取得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医.学全在.线,提供从事医师工作不少于三年;

2、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

(五)符合下列有关条件,申报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任职资格不受上述学历和任职年限的限制:

1、获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

2、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及以上奖的主要完成人。

篇6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转变,医学教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考试即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手段。目前仅有研究报告影像学专业或医学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相关性,或是关于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但是关于临床医学本科生临床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尚未研究。为了解和评价临床医学本科生对于临床课程的掌握程度,进而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本研究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临床主要课程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并了解各科成绩的相关程度。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选择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6级五年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因各种原因缺考、重考或补考者的成绩除外,共计131名学生的成绩列入分析。

2.方法。收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的主要临床课程成绩,主要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精神病学和影像学等六门课程。其中,两次平时成绩各占15%,期末考试成绩占70%。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法分析主要临床课程成绩之间的相关性,r为相关系数。

二、结果

(一)主要临床课程成绩统计学分析

内科学、外科学和儿科学成绩的平均分在70~80分之间,妇产科学、儿科学和影像学的平均分在80~90分之间;只有内科学成绩服从正态分布;内科学不及格人数最多,为6人,占总人数的4.6%,外科学、儿科学成绩全部及格。见表1。

(二)主要临床课程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主要临床课程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

表1主要临床课程成绩统计量

表2主要学科成绩相关系数(r)比较

三、讨论和建议

(一)进一步重视内科学、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学习

研究表明学生平均成绩在75~85分之间,为中等偏上水平。说明学生对于临床医学主要课程掌握程度较好。但是从平均成绩来看,外科学、精神病学和内科学平均成绩很低,并且精神病学和内科学不及格人数较多。这可能与试卷难易不同有关,但同时也反映出学生对这些学科不够努力和重视。因此,在以后的临床教学中,学生需要加强对于内科学、外科学和精神病学的学习,努力提高学习成绩,老师在上课时要把握好课堂节奏,做到细致耐心,循循善诱。

(二)端正学习态度,加强教学投入

结果显示r值在0.2~0.4之间,呈弱相关的课程有:儿科学与内科学;r值在0.6~0.8之间;呈强正相关的课程有:影像学与妇产科学;其余课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6~0.8之间,呈中等强度正相关。所以在今后的临床课程中,学生在学习妇产科学的同时,亦需要掌握扎实的影像学知识。此外,儿科学和内科学相关程度较弱,这与两者的知识体系差异较大有关,内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为成人,儿科学的研究对象为儿童。因此学生需要端正态度,对不同学科一视同仁,同时学院也应在硬软件设施上给予充分支持,确保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综上,我院临床医学本科生的培养质量是可以给予肯定的,但是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加大人力和物力资源投入,确保学生达到培养要求,进而促进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何青萍,舒凤鸣.医学影像学本科学生各类课程学习成绩的相关性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09,4(3):232~234

篇7

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通过对各专业的外科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以期更进一步提高外科学实验教学效果[1-2]。改进以前单一的教学方法,将临床医学、护理、眼科等专业学生分别使用不同的教学课程设置和实验项目的设定,配合各专业理论教学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3-4]。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必须通过试验实习等环节来实现。外科学总论的传统的实验教学法是不论什么专业的学生,都采用相同的教学大纲,无非是包括灭菌法抗菌法进行。外科学是整个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是学生从基础课到临床课并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过渡。外科学是联系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重要桥梁课程,是培养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被动地接受任务,学习没有针对性。近些年,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实验材料价格上涨,学生人数逐年增加等因素,教学经费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又由于不断压缩实验学时,间接减少了学生的操作机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教学质量。通过该方法的改进,使不同的外科学实验教学得到相同的更加完美效果,师生反映良好,教学质量大幅度地提高。笔者就如何改革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进行如下探讨。

1实验项目的设定

在普通实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针对各个专业的特点、学科发展方向不同而制定相应的合理的实验项目。比如说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基本上很少去手术室,在病房工作的比较多,对无菌技术要求偏重,对消毒技术手如术区消毒铺巾,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操作原则等要求较轻。就调整内容,着重放在无菌技术方面。而对于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则要相反,消毒内容要多点、细点。

2实验课时的设定

再根据不同专业的实验课内容要求的不同,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设置不同的实验课时,比如临床医学同学在练习清创术、静脉切开术、阑尾切除术、剖腹探查术等,每次实验时间较长。而影像专业的学生减少了课时,也减少了实验动物的数量,因为他们进入临床后主要接触的是图像处理方面的问题,对外科学无菌及消毒知识,了解就可以;图像和影像教学最适合于他们的特点。

3教学方法的设定

外科动物实验课学时有限,为了使不同专业学生掌握更多的本学科的实践知识和技能,相应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手段、条件;配合增加了各专业示教录像和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他们了解外科涉及本专业的相关的内容知识[5-6]。这样一来不同的专业用不同的录像内容,而不是原来单一种类的音像,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幅度提高。

4实物、模型的数量和种类的设定

例如眼科专业学生实验时,在原来的动物狗基础上,采用兔和猪的眼作为模型,为以后他们到临床上的学业同步。给学生提前提供训练条件和动手机会;真实性实验动物能锻炼学生的沉着应变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通过这方面努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快理解和掌握他们本专业外科手术基本知识。

5模拟情景的设定

在原有的实验室的基础上,逐步增加各专业综合性实验室布设,使学生熟悉自己的未来手术室的环境布局;进入手术室应遵循的步骤和规章制度,以及以后常用的器械的消毒操作规程管理制度等,消除和减轻学生进入手术室所产生的陌生感及恐惧心理;用最短的时间和最高的效率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外科手术学基础[7-8]。

6重点和难度的设定

实验课课堂教学是外科总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9-10]。在实际工作中,考虑到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如一本和三本同学)的差别,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验项目,三本学生少用综合性的实验,教师的课件内容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上都能够对学生区分要求,耐心指导,反复示教,对提高教学质量能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1-12]。综上,经过外科学实验改革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通过不同专业老师的共同努力,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了各自专业外科手术操作。由于实验环境比较逼真地接近临床,学生经过一年多实验学习,加上进入医院实习后,更快地适应了医院的工作环境,迅速掌握外科手术的操作规程,得到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谢梅芳.浅谈外科学实验室的建设与改革[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8,29(21):3462.

[2]韩小玲,敖秋月,王树文,等.外科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13,8(4):218-219.

[3]张燕,王燕,曹丽春.提高外科动物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实践[J].第四军医大学军医学院学报,2003,25(4):932.

[4]侯学红,侯春丽,杨少军,等.以迎评为契机加强外科学实验室建设[J].卫生职业教育,2010,27(17):134.

[5]吴文其,郭伟余,育森聂,等.强化动物综合实验改革外科临床技能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9,27(10):110-111.

[6]胡吉富,李绍波,刘茂希,等.强化动物实验教学提高外科临床技能教学质量[J].华夏医学,2011,3(6):706-708.

[7]李梅,路会侠,杨继武,等.外科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7,15(2):55-56.

[8]李玉红,刘静芳,王振方,等.基于提升就业能力的临床医学教学改革实验[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26(11):14,134.

[9]王旭东.外科总论实验课的教学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3,28(22):3504-3505.

[10]刘菊.外科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4,4(9):299-300.

篇8

1.采用合理的引流护理方法

加强临床医学护理人员的责任感,采用合理的专业技术控制,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实现综合性的医疗管理过程。加深肝胆手术的相关管理,保证合理操控控制,完善患者的肝胆并发症的管理,防止产生并发症控制,采取药效的方法完成相关急性护理措施的有效控制,采用合理的护理完成综合性的医疗设备管理,加强安全化因素控制,改善临床治疗肝胆外科护理技术,保证合理化的护理过程控制,实现肝胆科学化护理过程控制。增加护理人员的责任感、控制引流管、记录护理数据、转变护理观念等综合控制保证外科医学护理过程控制。

在肝胆手术过程中,合理的引流护理是较为重要的。合理的引流过程可以提高医疗手术后续的控制和管理,从而有效的改善患者手术后的并发症控制。肝胆外科的手术治疗、护理是需要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的无菌技术控制,实现综合性引流管的切面出口,避免回流造成患者病情问题。防止引流出现扭曲或受损,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完善综合性护理引流观察过程控制,保证治疗过程的合理化,对临床引流治疗过程中的各个步骤系统的分析,出现颜色不清的问题,应该立即告知医生并采取合理的控制方法,完善综合性的检查,防止产生腹胀问题,造成引流管脱落等问题。

2.加深综合控制护理管理过程

加深医疗护理的综合治疗过程,防止引流管过程的有效控制,改善综合性肝胆疼痛,造成异位囊肿。逐步的减少引流管的引流速度,保证合理的控制过程,提高患者整体的防护意识管理,加强患者的有效沟通。提高护理的风险意识控制管理,加深安全性教育过程控制,采用合理的培训过程,完善综合性的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控制,抱枕护理人员较高的安全防范过程,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严格流程控制,完善护理人员的控制导管的技术应用。

通过对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护理控制,改善肝胆患者在身心上负担,逐步完成治疗过程中的心情治疗,完成相关的临床性治疗过程,以便于医生进行安全化的治疗过程控制,保证肝胆治疗过程的成功性。对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规范控制,保证患者的病情管理,记录要保证真实性、有效性、客观性和合理准确性。实现医疗设备的有效化管理,加强具有安全性的相关因素的控制,从而保证了临床型合理护理的综合过程控制,完成肝胆护理控制,加强护理工作人员的责任感。肝胆病人的有效护理可以保证合理的医学外科技术,合理的纠正护理过程控制,实现综合性的临床护理,保证合理化的临床医学过程。提高自身的综合技术水平,优质安全化护理过程质量控制,保证最低范围的医患纠纷,防止产生误会问题,让患者更加满意与自我价值管理。逐步的转换护理的观念,完善综合性新型的操作控制,改善患者的自尊心,实现综合性的多治疗方法的合理的临床过程控制管理,保证相关手术过程的合理性,加深综合性护理过程控制,改善相关设备的应用效果,改善临床医疗护理者与患者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控制。

篇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124-02

临床医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综合素、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医学人才[1],为了实现培养目标,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机会,因此,“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对于医学生掌握临床技能来说非常重要。随着我校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与推进,强化临床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已成为我校深化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切入点[2]。

一、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仍是主流学制,与其他专业相比,临床医学由于其本身的技术性、复杂性和社会性特征,决定了它是一种对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随着《本科医学教育国际标准》和我国《本科医学教育标准――床医学专业》(试行)的引入和实施,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临床医学教育必须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能力培养和提高全面素质转变,其根本目的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和期望的医生”,尤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加强综合素质教育、强化能力培养己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3]。

强化临床实践这对医学生来说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医学生达成完整的教学目标,另一方面有利于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实践教学具有情境性,以学生的体验、参与为基础,在实践中通过情境有关的具体问题的表征与解决,医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知识内化于个体的认知结构中,不仅有利于知识的认知和领会,更能促使知识的运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在认知领域达成完整的教学目标。同时,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更容易使学生达成技能与情感的教学目标。技能的学习以感官信息与动作为基础,情感的学习则以体验和主动参与为基础,不论技能领域还是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通过实践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均能比传统教学更好地达成,并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和个性化的知识。实践具有综合性、开放性、生成性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实践学习能够在学生形成感性认知的同时产生创新学习必需的心理结构,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思维特征,同时,在医学生进行参与、体察、应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近年来,国内众多高等医学院校都在大力推进临床医学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受原有几十年传统模式的束缚,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强化临床实践教学,才能适应当今临床医学教育出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有利于医学生达成完整的教学目标,有利于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提高操作能力,达到临床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新形势下临床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践教学模式与现行教育体制存在矛盾。目前国内大部分医学院校由于现有体制的制约更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快速有效的人才培养,组织完整、设计系统化的临床实践教学未能真正进入大多数医学院校[4]。

2.学生人数多,在当前医疗环境下面,可用教学资源少,临床操作机会少。

3.控制办学成本,模拟仿真教学投入不足。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基于现代模拟仿真技术是临床教学的有效手段,而这需要长期、持续的大投入,对于很多学校来说,这部分的经费相对紧张。

4.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所占比例较小。很多医学院校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教学理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现象依然存在,实践教学体系单一。

5.临床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完善。很多学校只是进行单一的临床实践培训,没有建立系统考核体系,临床实践教学效果得不到很好的检验[5]。

三、强化临床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1.建立系统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临床能力培养5年不断线。

第一学年:开设医学通识课程,如认识医院工作流程,学习如何与患者沟通,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利用临床技能中心的资源让学生提前感受临床,接触临床。

第二学年:继续开设医学通识课程,如气胸的基本处理,环甲膜穿刺,骨折等急诊病人的搬运等急救知识。让学生亲近临床,实践临床。

第三学年、第四学年及第五学年:开设《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课程,通过见习和临床实习让学生真实感受临床实践;开设《临床技能学》课程,系统培训学生的临床基本技能。

2.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培训。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需要,我校已经建立模拟医院式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包括了模拟门诊、模拟急诊、模拟护理、模拟病房、模拟诊断、模拟手术、模拟口腔、模拟五官、手术现场直播、查房现场直播、网上病例查询等系统;配置心肺听诊、肝脾触诊、复苏和智能模拟人等系统。下一步拟加大投入,增加仿真教学设备和仪器,强化基于现代模拟技术的临床实践教学。

利用晚上或周末时间,有计划地统一安排临床综合技能的强化训练。针对学生较多,实践教学时间和内容有限,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的问题,我校实施了一项加强实践教学的新举措,面对高年级学生,安排老师现场指导,内容涵盖了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和护理学临床基本技能,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开展学生组织管理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临床技能训练。利用课余时间,全面开放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采取由学生干部组织,学生自我管理的开放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室,大大增加了学生实践操作的时间;同时定期安排教师现场指导。

3.开展与国家临床技能大赛接轨的院内临床技能比赛。临床技能大赛是我校临床医学院的特色活动,我校已经连续举行了七届,通过技能大赛不仅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精神。今年拟进行比赛方式和内容的改革,与国家高等院校临床技能大赛接轨,进一步提高学校的临床实践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致。

比赛分二个阶段完成:选拔赛及决赛。其中决赛又分初赛、复活赛和总决赛。选拔赛先采用理论考试的形式从报名参赛的选手中,挑选72位选手自由组合成24支参赛队伍进入决赛。理论考试的内容包括各种技能的理论及病例分析。决赛又分初赛、复活赛和决赛,初赛采取“多站式”比赛模式,共分8站(每站由1~2项临床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题组成),内科及诊断3站,外科2站,妇产科、儿科、护理各1站。每站比赛时间为6分钟,每支队伍都必须完成8站比赛,最后计算总得分。初赛5~10名进入复活赛,复活赛采取“多站式”比赛模式,共3站,内容分别为内科、外科和护理各一站。6支队伍分两组进行比赛,每组3支队伍同时完成,形式同初赛,复活赛前两名进入总决赛。总决赛采取“赛道式”比赛模式,每条赛道共四项内容,分别为内科、外科、妇科或儿科、护理临床技能操作和理论。6支队伍分两组进行总决赛,比赛时间共25分钟。计算总时间,各站不设时间限制。比赛时只能按顺序完成各项临床技能操作,不能逆顺序完成,但可放弃前一站技能去完成下一站的技能。按各支队伍完成程度累加计算总分,最后算出总分,决出一、二、三等奖。

4.完善以技能为核心的考核体系。以“实验课基本操作考试、技能模块考试、实习准入技能考试、临床实习转科技能考试、毕业技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等五种技能考试为手段,促进学生重视临床实践能力训练,全面培养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熟练的临床技能,为开创医学事业打下坚实基础[6]。

实验课基本操作的考试在课程完成后考试,可单门课程进行,考核单门课程操作掌握程度,实行实习准入制度,对将要进入临床实习的学生进行实习前临床综合技能考核,包括理论和操作两部分,成绩各占总分50%,总分达60分为及格,不及格者重新培训和考核,及格者才能进入临床实习。理论考核全部单选题,内科学、外科学各20道,妇产科学、儿科学各10道,护理学5道,每题1分,总分65分,成绩折算为100分制;考试时间60分钟。操作考核包括体格检查、四大穿刺站、儿科基本技能、外科基本技能、心肺复苏、产前检查和妇产检查,抽考其中4项,每项时间为8分钟,平均各项得分为最后分数。毕业技能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根据我校学生人数较多的实际情况,先设置内科SP站、四大穿刺站、外科SP站、外科基本技能站、妇产科SP站、妇产科基本技能站、儿科SP站、儿科基本技能站、胸片心电图站和其他实验室检查判读站,然后逐年深入推行。

参考文献:

[1]李燕,王燕蓉,李昭宇,等.创新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7):74-75.

[2]郭聪丛.临床医学专业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4,(2):482-483.

[3]刘铁滨,张坚松,符晓华.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41-42.

篇10

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明确将医学学位划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并决定首先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试点。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并确定首批试点单位。相关政策要求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应侧重于基础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基础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的人才为目标;而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则应侧重于提高临床实践能力,目标为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医师[1]。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针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已渐趋成熟,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时间较多安排在临床,可获得较规范的临床诊疗思维的培养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当今形势下的医学教育及社会竞争压力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亦需要既有较高临床诊疗水平,同时又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复合型人才[2]。立足于研究生培养点的角度,如何培养具有较强的临床科研综合能力,善于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又能够通过研究总结规律、解决临床上的疑难困惑,并回过头来指导或调整临床实践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尤为重要。然而,现阶段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存在临床与科研能力发展不均衡,虽临床技能达标、但科研能力薄弱等问题,这些研究生难以独自承担科研任务,亦不能在临床工作中有较快的进步[3]。笔者从“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的角度出发,探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科研综合能力的培养方法,获得成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经验医学与循证医学相结合

传统医学往往由经验主导,临床诊疗过程以个人经验为主,缺乏大量可靠的临床证据;20世纪80年代,学者提出“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的概念,发展至今,EBM已成为目前临床与科研工作的主流思路[4-5]。目前较多临床工作者过分的追求循证,却往往忽略了事物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较多临床研究往往盲目地选取观察指标,通过单纯的数字统计分析草率地得出结论。比如,血尿素水平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尚缺乏相关临床资料及证据支持,盲目地分析血尿素水平与血管畸形的破裂风险是缺乏科学性的。尚不谈有限的样本量所得的结果是否科学,其结论对临床是否有指导意义,往往研究生在分析过程中遭遇“阴性结果”而手足无措。循证医学本是从经验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现代医学更应强调两者的结合,应持续倡导在临床工作中总结规律、发现问题,再探寻科学依据,将有效证据及可靠结果用于解释、分析临床问题,指导临床工作,切不可为分析而分析、为科研而科研。研究生在初期往往缺少临床经验,在临床带教的过程中首先应培养其正确的临床思路及思维方法。可由高年资带教医师根据自身经验提出问题,由研究生查阅文献分析问题,并通过整理相关临床或基础资料总结规律。比如,针对脊髓黏液型室管膜瘤的综合治疗,目前国际上尚无统一标准,尤其对于全切除术后是否放疗具有较大争议。虽然国外神经外科中心资料显示放疗后控制率较高,然而根据我中心的临床经验,手术全切除可保证治愈率。针对该问题,高年资带教医师通过多年积累的临床经验,提出该主要问题,由研究生深入分析问题,不断分解科学问题,从术前表现、手术方式、术后改善率、复发率等角度探索细节,该训练即是对其提出临床问题的科学思维的高效训练。

2在专科训练中树立青年医师尤其是研究生的“整体观”

国内的本科后高端人才培养多以专科训练为主,缺乏全科医学的综合训练。临床上所面临的大部分疾病并不仅仅是局部病变,应强调树立青年医师,尤其是研究生的“整体观”[6]。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医疗人员对疾病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直观,各专科疾病往往累及多系统,涉及较多专业学科。临床医师切不可仅从自身专业角度出发,其诊断治疗过程往往以偏概全。比如,白血病既可以表现为全身血液异常,亦可仅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占位。如果临床医师仅从神经外科角度制定诊疗方案,疑诊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而计划手术全切除往往牺牲重要的神经功能。针对该问题,引导研究生进行文献检索及科学问题凝练,经过综合分析后试用局部减压后再以白血病的化疗方案进行辅助化疗,在保留功能的同时实现了完全缓解。研究生亦在该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发现对影像学表现异常的该类疾病,进行脑脊液涂片检查可发现血液学方向的标志性肿瘤特征Auer氏小体。树立疾病的整体观,有助于在临床中凝练科学问题,并在科研过程中反馈促进临床诊疗水平。

3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

国内部分医学院校往往在基础与临床科研的分配尺度方面做法过激,或将大部分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放在基础实验室,或因软硬件条件不足而完全忽略基础实验理论及应用能力的训练,两者均不可取。在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注重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相结合。考虑到研究生有限的培养周期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的时间要求,虽不硬性要求研究生熟练掌握基础科研技术,但应强调了解基础研究热点领域及相关理论内容的重要性。研究生需要了解各种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目的、所需材料、操作流程及规范。比如,在外科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常需要保存标本,然而取出标本后的不同的处理方法及冻存技术影响到标本的后续使用用途,如果将肿瘤标本置于福尔马林中固定或在-4℃条件下保存,会导致标本不能用于后续免疫组化分析,而应采取液氮速冻技术。研究生应了解各种基础科研技术是做什么的,怎么做,是什么水平的研究。随着“精准医学”概念的提出,各种肿瘤分子标志物的临床研究意义亦逐渐凸显,对基础理论的掌握亦显得尤为重要。

4讨论

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抓住临床技能与科研能力相互促进的关键点,争取“以科研带临床,以临床促科研”,实现临床、科研同步双向发展,高效率、高质量地提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参考文献

[1]吕朝晖.浅谈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3(5):526-528.

[2]程雯,杨敏京,王以新,等.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现状与对策[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3):367-368.

[3]苏海,苏祖禄,张毅,等.神经外科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4):561-562.

[4]何榕,孙丽杰,张福春,等.临床与科研并进提高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11):16-19.

篇11

(一)研究目的

探讨典型病例在临床医学本科生泌尿外科学见习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效果,提出解决对策。

(二)研究对象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见习生50名为研究对象,对其中的25名采取典型病例教学模式进行指导,设为实验组;其他的25名见习者采取一般的普遍性教学模式进行指导,设为对照组。在见习后对两组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和专科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等进行考评。对两组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二、研究方法

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泌尿外科临床医学五年制见习生50名进行实验。在泌尿外科学见习教学中,对50名本科见习生进行试验对照研究,对实验组(25名学生)采取典型病例教学模式进行指导,对对照组(25名学生)采取一般的普遍性教学模式进行指导。五十名本科见习生在试验对照研究之前的基础操作能力和专科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等都处于同等水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差异性不大。在见习后对两组学生的基础操作能力和专科操作能力以及理论知识等进行考评。对两组的成绩进行对比分析。在实验组所采取的典型病例教学法具体如下:第一,开展小课堂。这跟对照组相似,在见习过程中,每天或者定期在某个时间段开展一个小课堂,讲授一些基础性理论知识。但是在实验组的小课堂中,除了进行基础的理论医学知识的讲授之外,还进行某个典型案例的分析,教师通过小视频、ppt等多媒体向见习学生介绍典型病例的情况,在了解病例之后,让见习生们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讨论可以分组合作展开,每组中各位成员都要担当某个典型病例的患者角色,患者角色在不同典型病例中进行轮换。整个课堂中,教师将课堂活动交由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全面提升。第二,临床示教。在典型病例中,教师在对患者治疗和诊断过程中,周边的见习生或作为助理,或作为下手,观看和练习老师的操作过程,亲身体验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各种环境以及临床操作中的各项注意事项。在典型病例治疗中,教师根据泌尿外科方面的具体问题对见习生进行临床讲解,针对患者的具体特点,对操作要点进行具体讲解。在典型病例现场示教之后,教师医生还指定一位见习生在查房过程中进行轮流操作,其余见习生对其操作中遇见的问题进行探讨和纠正,所有操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三,典型病例一对一教学。在见习到一段时间之后,教师选择一些泌尿外科典型的患者,让见习生轮流一对一进行查房、观察、操作。老师对每位见习生的诊治过程进行观察和跟踪监视,并进行记录。比如见习生根据步骤在进行查房过程中,教师会不停的提问,现场监控和记录。在查房结束之后,让见习生自行自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会根据典型病例的情况对见习生进行评价,指出其诊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见习结束之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见习生进行统一的考评,其中包括基础操作能力考评、专科操作能力考评、理论知识考评、总成绩考评。总成绩由基础操作+专科操作能力(50%)、理论知识(50%)。其中,设置优秀95-100分,良好计85-95分,合格计80分,不合格根据情况计0-80分。

三、研究结果

在进行一年的见习之后,实验组合对照组的成绩实验组在见习之后,合格率为百分之百,而对照组无论在基础操作、专科操作还是理论知识方面,都没有达到百分之百的合格率。根据笔者的观察,其中造成不合格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对患者病情的临床表现评估不足,操作过程中沟通不足,一些细节把握不充分,甚至违反操作原则等。

篇12

其中2012级临床医学1班(平行班)学生43人、临床医学(院校结合班)学生37人、临床医学(系统化教改班)42人,3个班级的学生各方面资料(性别、年龄、入学成绩、家庭环境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根据国家助理执行医师考试大纲,综合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分别命题1套,共150题(每题为1分,全部为选择题),在第4学期末(2014年6月)同步测评,学生采取机读卡作答。其中,基础医学综合题50题分布:解剖学(n=10)、组织胚胎学(n=2)、生理学(n=10)、生化学(n=3)、病理生理学(n=5)、药理学(n=10)、微生物与免疫(n=5)、病理学(n=5)。临床医学综合题100题分布:预防医学(n=9)、传染病(n=5)、流行病学(n=5)、内科(n=18)、外科(n=9)、妇产科(n=9)、儿科(n=18)、全科(n=18)、诊断学(n=9)。

1.2.2教改方法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入校时自然分班,临床医学4班为院校结合班、临床医学5班为系统化教改班、临床医学1班为对照班。双盲实施教改,教改班采取新课程体系和新培养模式。

1.2.2.1院校结合班人才培养模式院校结合班实施“1+1+1”(即1年学校教育、1年医院教育、1年医院实习)人才培养模式。第1学年的基础课程在校由学校老师统一授课;第2学年的专业课程采用院校结合模式,教学任务主要由教学医院临床师资承担,在进行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临床医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能够采用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尽量在临床上进行教学,并安排学生每学期每周不少于2学时的临床实践,其中教学查房、病案讨论、书写病历、观摩手术、社会实践不少于1次;第3学年进入医院实习。

1.2.2.2系统化教改班人才培养模式采用“2+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2年在校学习,1年临床实习。构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1)将基础医学中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及临床医学中的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五官科学按人体8大器官系统进行了内容的整合,将同一器官系统涉及的内容有机的整合为一个整体,形成消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循环系统疾病诊疗技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血液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诊疗技术、内分泌系统疾病诊疗技术、运动系统疾病诊疗技术8门专业核心课程。

(2)将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无法囊括的基础医学知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医学基础。(3)将8门专业核心课程中无法囊括的临床实践内容整合为一门新的课程-临床基本技能。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2进行双人双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采用SAS8.2版本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学生基础医学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3个班级学生在解剖学、生化学、药理学3门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胚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与免疫、病理学5门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学生临床医学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3个班级学生在外科学、儿科学、全科医学3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内科学、妇产科学、诊断学6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

从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基础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发现,8门基础医学课程,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均在学校由学校老师统一授课,故大多数课程2个班级学生的考试正确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第2学年进入临床医学课程学习后,院校结合班的学生可在病房中通过真实的患者来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和辅助检查、诊断、治疗等多方面进行详细的了解,学生可以主动参与到对病情的分析中,为什么患者表现出这些临床征象,什么样的解剖结构、生理特征、病理改变决定了患者的发病特点,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了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掌握,故解剖学和生化学两门课程的考试正确应答率院校结合班优于平行班。从平行班与院校结合班学生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比较结果可以看出,

(1)预防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诊断学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平行班、院校结合班、系统化教改班教学方式基本一致,依靠学校实训基地或医院较为完善的模拟操作设备,学生均可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机会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故3个班级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外科学、儿科学这样的临床专业课程,知识点繁多,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学生不可能学完每个疾病,院校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于教师多为来自临床第一线实践经验十分丰富的主治医师、主任医师,有着大量的临床资料积累,尤其在需要时可将课堂带入病房,开展现场教学,学生更易学习和理解。而且像外科学、儿科学这样临床操作较多,需培养学生较强动手能力的课程,在医院学习的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师的指导下,面对真实患者进行力所能及的操作(即早临床、多临床),通过自己亲手实践的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灵活掌握理论知识,并培养自学能力,故这两门课程考试正确应答率院校结合班优于平行班。

篇13

前言

在已经过去的近一个世纪里,医学飞速发展,取得了无比辉煌的成就,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日益健康长寿,同时也更期待一个逐步消灭各种疾病的美好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作为与病患直接接触的现代临床医学已成为探索生命奥秘、防治疾病、缓解病痛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的综合体系。

1.临床医学发展史

1.1临床医学理论发展进程

要想深刻理解临床医学的现状,首先需要大致了解临床医学的近展史。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临床医学相关的巨大变革是生物医学科学和医疗技术突飞猛进的重要成果。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显著标志则形成于19世纪后期,此时建立了一批以生物医学为基础的学科,如细胞病理学、遗传基因学、实验生理学等。

1.2临床医学技术发展进程

(1)外科技术突飞猛进

而临床医学的一个重要应用--在20世纪初攻克了几种困扰外科手术的难关后,外科技术开始突飞猛进。同时带动了临床医学的飞速进步。在20世纪后期,外科因感染、失血等问题的解决取得了质的飞跃。其中标志性事件有,1944年,美国的布雷洛克和托马斯经过多年的准备和研究,对一个已经生命垂危的“蓝婴”女孩成功实施了心脏外科手术。1960年,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和心脏移植业已成型,技术日趋成熟。1954年全球第一例肾器移植手术的成功开启了器官移植的全新时代。

(2)细胞生物学等学科建立

20世纪中叶以后,细胞生物、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科的建立,使人们能够以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观察人类和疾病本身,这极大推动了临床医学的发展,为如肿瘤、遗传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1.3基因工程的建立与应用

(1)基因工程的建立

上世纪另一重要里程碑就是基因工程的确立和发展。为新药物、新疗法和新技术的诞生铺就了一条全新的道路。1985年美国科学家率先提出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基本了破译人类遗传信息。

(2)基因工程的应用

80年代基因工程就开始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英国伦敦大学的医学哲学博士阿密特等人研究发现基因治疗对B型血友病有一定效果效。

2.临床医学现状

2.1与各门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现代临床医学技术发展与医学与各门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密不可分。在20世纪,人们想到医院时首先想到的是各种各样先进精密的医学器械,繁杂的检验,而不是过去的穿白大褂的医生护士和针剂药品。近几十年来临床医学开始应用的X射线、二维超声、血管动脉造影、CT扫描、磁共振(MRI)、核医学显像、内镜技术等,使诊断结果的各项标准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临床诊断变得越来越精确、标准、动态。介入治疗、放射治疗的进步,微创外科使得许多疾病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

2.2药物学迅猛发展

同时,药物学的迅猛发展也成为临床治疗进步的中流砥柱。在此我们必须一提的是祖国的精萃—中药学。在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为中国人民带来了一个巨大的惊喜。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屠呦呦对青蒿素研究40余年如一日,,终于迎来了巨大的成功。屠呦呦表示,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进入21世纪,基因组学、生物学及纳米技术被广泛运用在中药研究中,辉煌指日可待。中医药有不同于世界其他医学的独特之处,而中国医药学要有更大的发展,需要搭上世界科技这艘大船,运用现代科学的一切先进手段进行研究和发展,使祖国的这块瑰宝放射出更加绚烂的光彩,造福于人类。

3.关于临床医学的深入思考

3.1清晰临床医学的最终意义

临床医学的终极意义在于治病救人,时代在进步,技术在发展,临床医学面临的问题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3.2临床医学现在面临的问题

(1)主要疾病的变化

在20世纪中后期,由于各种主观与客观因素,各种慢性病、职业病逐渐成为人类健康最大的威胁。虽然慢性病与职业病的防治目前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人类对这类疾病已经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明确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除了生物学因素外,还与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活动、环境污染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现在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目前已进入慢性病、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或各种职业病时代。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医学界晰的定位与思考。

(2)医学技术进展缓慢

医学技术进展相当缓慢,医生与学者凭借有限的药物,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竭尽全力解决病。

(3)人群对医学产生不现实的依赖性

在21世纪,这种局面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医学掌握了控制疾病的武器,而且对操纵生命的密码有了最基本的认知。现代医学在为增强人类健康交付越来越多的好处的同时,许多棘手的问题也随之而至。人们陷入了一种人类万能的不切实际幻想中:医院万能,医生万能。先进的技术、高效的药物,克隆技术,移植技术等等,使人们产生了一种没有什么疾病是无法治愈的错觉。其实,我们心里都清楚很多所谓的治疗只是延缓死亡的过程。单就治疗而言,这一过程对病患本身而言也许只是痛苦的延长,对病患家庭和社会而言则是沉重的经济负担,这种做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质疑与批评。

3.3在质疑中前行

努力寻找高精尖技术与药物与适宜的技术与药物之间的平衡点;了解病患心理倾向与治疗疾病之间的矛盾,是现代临床医学与社会需要共同面对并联手解决的问题。

4.结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发展必然伴随着怀疑,发展要在质疑中成长,在批评中寻找方向。上个世纪医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前路依然渺茫,医学何去何从始终是盘桓在我们心头的难题。本文希望通过指出医学的困境,拨开迷雾,共同探讨医学发展的必经之路,使我们能够更清晰地阐述临床医学的目的所在,不忘初心。

参考文献:

[1]陈抗生.香港中医药的现状与展望[J].世界中医药,2007(0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