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儿科护理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开展个性化特色护理,因人而异,因病施护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时了解患儿心理特点,加强与家长及患儿沟通,引导患儿及早适应新环境,使其早日康复。对婴幼儿采取主动接触,给予其情感上的满足,例如抚摸他们的头、脸蛋、给予拥抱等。与学龄前及年长患儿进行沟通,要多给予鼓励,正面引导,善于发现患儿的亮点,使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要尊重、爱护患儿,称呼其为“小男子汉”、“小宝贝”等,使患儿在住院期间产生安全感。
住院期间4~6个月婴幼儿指导纯母乳喂养,向其讲解母乳的好处、喂哺姿势、挤奶手法等,对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根据其住院的实际情况及疾病需求,与食堂联系采用专门加工的方式,如米汤、炖鸡蛋、烂面条等,送至患儿床头满足其需求。对无食欲的患儿,安排2~3个小朋友一起吃饭,而且要看谁吃得快,吃得好,从而促进他们的食欲。对于较大禁食的患儿,情绪很难控制,这就需要对他们讲道理,并给予鼓励,便于配合治疗。
提高护理技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和考核,将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干预患儿的心理行为、饮食、治疗等[3]。儿科护士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针见血。入院患儿98%使用静脉留置针,为了减轻患儿穿刺痛苦,在患儿入院第一次治疗穿刺前,先研究抽血项目,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一次完成。采完血后用肝系封管液将留置针内的残余血推入血管内,这样既进行了留置针穿刺,又抽取了血标本,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健康知识宣讲,做好出院指导从患儿入院并适应病区环境后,对所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后对其家长进行宣教,使他们能对患儿的疾病产生正确的认识,满足临床知识需要,从而取得家属理解、信任与支持。
出院时,护士协助其家长办理好出院手续。详细向患儿及家长交待出院带药、药物用法、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告诉其一周内我们会对患儿进行电话回访,递呈医患连心卡并有24小时开通的咨询电话,送至电梯口,使患儿及家属充分感受到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海安医院所谓之人文护理,即是以人为本的护理,它是随着社会各界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产物,归纳之人文护理是从以临床服务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从重视护理工作的完成转为重视患者临床实际需要的满足[4]。随着人文护理在儿科病房的全面开展,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还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认识加强,有效调动了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5]。在人文护理实施后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和赞扬对人文护理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一、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一)全科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服饰整洁、淡妆上岗、仪表素雅,面带笑容、热情主动、语言文明,动作轻柔,让患儿及家属在第一时间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印象。
2、规范文明用语:即“热情接、耐心讲、细心问、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让患儿及家属得到护士的热情周到的接待,耐心和蔼的讲,细心关爱的询问。
(二)规范服务内容,实行全程优质服务:从规范患者入院接待、出院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等活动入手,实行全程优质服务,积极创造温馨家庭病房,让患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执行“患者在我心中,我在患者身旁”的服务宗旨,从患儿来院到离院,加强与患儿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全程、全方位主动为患者服务。
(三)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了减轻护士的压力,我们坚持每月召开民主生活会,护士把在工作中压力释放出来或者平时护士间存在误会或矛盾,也借助民主生活会,使矛盾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当工作出现差错时,执行惩罚要注意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时人分析原因,把差错作为宝贵的经历让全体护士分享,举一反三,降低同类事件的发生机会,让消极事件发挥积极作用。消除或延缓各种磨檫和矛盾,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实现团体的最佳效益
(四)完善监督机构,有效进行反馈: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构,认真实施服务承诺制度,设立意见箱、意见本,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热线电话,并及时有效地反馈处理。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真情回访服务,提高患儿满意率。
(五)制定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对所有出院的患儿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每月总结1次,被患儿及家属表扬次数最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精神激励 对新护士的进步要不吝赞美,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演,让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满自信,有助于护士的健康成长;对高年资护士可以安排外出学习,让其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既有激励作用,又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本科室中开展应用。
(六)合理安排工作由于患儿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小儿科的特殊性,护士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经常不能准时下班,护士上班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因此要求护士的排班按“新老搭配,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原则,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各班次的工作量不同实行弹性排班,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效果
(一)更新了服务理念,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
作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的形成,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推行,他不是独立存在的,更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学习,长期的积累。打破了论资排辈,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护士精神上有一种荣誉感,物质上得到了较高的奖金待遇,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全科形成了“比工作、比学习、比进步、比能力、比贡献”你迫我赶的良好局面。作为每个护士,要逐步完善自已人文修养的同时,是人文理念真正扎根在内心深处,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全程中。
(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随着医疗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才是赢得患儿的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应用媒体、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更新拓展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理人员积极搞科研、写论文、开展读书应用活动;学习三基理论及技术训练再掀。护理群体所展现的精神风貌、伦理道德、行事风格,将进一步突出医院的形象,争取医疗市场。
(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护理人员紧缺、护理任务繁重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这一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大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尽量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梯队,为了减少护士人才流失,医院也重视护理人才的使用,完善激励机制,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求,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开展向榜样学习,树立真正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性化护理;护理模式
0引言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儿9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儿9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45例;对照组45例患儿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2例;患儿年龄均于2-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2.04)岁。观察组45例患儿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24例;患儿年龄均于2-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2.19)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儿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并对患儿生命体征严格监测,定时巡视病房,积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2.2观察组方法: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1)家属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患儿病情了解情况,耐心的为患儿家属解答疑问,为家属讲解患儿病情相关知识,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2)患儿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配合患儿,耐心的与患儿沟通,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治疗时要积极与患儿互动,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确保临床治疗效果;(3)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安排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儿科护理,并根据儿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培训,确保其掌握更多的业务技巧、熟悉儿童心理学,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儿科各项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均需严格落实,药物配伍合理无禁忌,配置输液时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4)加强病房巡视。护理人员要定时巡查病房中的患儿,并密切监测其各项体征,仔细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将所获数据严格记录。如果巡视中发现问题,则要及时对症处理,再给予相关患儿精细化护理,高度重视患儿咳嗽、皮肤张力、大小便等方面情况,若发现异常则及时告诉医生,确保患儿异常情况得到有效控制[2]。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管道问题、坠床、滑到与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4效果判定标准。显效表示患儿经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无不良事件发生;有效表示患儿经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均稍有改善,不良事件发生少;无效表示患儿经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改善;以本院自拟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评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见表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3结论
儿科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科室,面对的均于0-14岁的儿童,其护理工作十分关键。人性化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本,各项护理工作均围绕患者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协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3]。个性化护理的主旨是以人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并将其充分融于护理工作中,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大细节。儿科护理人员不仅是面对患儿,同时也面对着患儿家属,要于患儿家属的配合下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合理指导患儿家属配合治疗与护理,确保儿科护理工作有序开展[4]。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儿9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选择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亦可随之降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迎春.探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有效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43.
[2]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33-1734.
护理体会
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应的环境介绍,告知家长患儿所患有的病症内容、诱发原因、治疗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家长照顾患儿的正确方式,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避免出现由于家长知识缺陷所导致的护理不周。
2舒适护理
患儿初入医院时会对医院环境具有陌生感,并且医院紧张的抢救气氛会对患儿带来恐慌和紧张心理,导致不适应医院的治疗环境。所以护理人员要保证患儿治疗环境的清洁无菌,保持患儿病房的良好通风,可以尽量提供一些儿童玩具、画报等,使患儿感觉亲切,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3心理护理
患儿在治疗期间难免会由于自身病情或治疗的原因产生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治疗和恢复。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及时帮助患儿排解心理情绪,开导患儿。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则要经常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拥抱、微笑、抚摸等,增加与患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同样不能忽视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同样需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沟通,保持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4专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2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86-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也逐渐关注健康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1]。应患者的要求,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护理观念转变。以前,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通常只关注自己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对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关注较少。而现在,患者开始关注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在真正情感关心患者,而不仅仅只是一纯粹商业关系。人性化护理是指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整体地、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从而使患者不仅能在生理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理和精神上获得满足,降低不适的程度。近年来,人们通过努力在人性化护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则是通过小儿肺炎这一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来阐明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就诊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肺炎相关诊断标准执行,排除一些肺炎合并其他病症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1.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4±1.3)岁。所有患者均在住院部接受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比较P>0.05,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进行静滴,每天1次,并连续静滴3天作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4天,再连续静滴3天为第2个疗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施行专科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按照观察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未给予专科康复等人性化护理。其余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激素、氨茶碱)、抗过敏(酮替芬)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照常进行,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
1.2.2 护理方法。治疗药物实行专人专用,从而防止交叉感染。每次给予患者服用药物时应洗手,同时确保给药时间间隔合理。对于不同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医生,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心情保持舒畅。同时做到,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治疗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spa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采用Ridit分析,若P
2 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与仅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相比,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如表1所示。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如表2所示。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影响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小儿肺炎治疗基础上外加人性化护理来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可以看出,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开展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在儿科中护士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形成了追求满意服务的良好理念,这也将大大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目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服务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敏锐细致地觉察出不同患者不同的层次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可以在每个病房内设立意见收集箱,将患者最真实的心声传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同时,还可以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以便更加深刻了解患者状态。总之,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儿科优质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