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护理的认识

儿科护理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科护理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护理的认识

篇1

    开展个性化特色护理,因人而异,因病施护儿科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及时了解患儿心理特点,加强与家长及患儿沟通,引导患儿及早适应新环境,使其早日康复。对婴幼儿采取主动接触,给予其情感上的满足,例如抚摸他们的头、脸蛋、给予拥抱等。与学龄前及年长患儿进行沟通,要多给予鼓励,正面引导,善于发现患儿的亮点,使用亲切、温和的语言,要尊重、爱护患儿,称呼其为“小男子汉”、“小宝贝”等,使患儿在住院期间产生安全感。

    住院期间4~6个月婴幼儿指导纯母乳喂养,向其讲解母乳的好处、喂哺姿势、挤奶手法等,对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根据其住院的实际情况及疾病需求,与食堂联系采用专门加工的方式,如米汤、炖鸡蛋、烂面条等,送至患儿床头满足其需求。对无食欲的患儿,安排2~3个小朋友一起吃饭,而且要看谁吃得快,吃得好,从而促进他们的食欲。对于较大禁食的患儿,情绪很难控制,这就需要对他们讲道理,并给予鼓励,便于配合治疗。

    提高护理技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人文知识培训和考核,将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临床护理中,用整体护理的模式,全面干预患儿的心理行为、饮食、治疗等[3]。儿科护士不断提高穿刺技术,力争一针见血。入院患儿98%使用静脉留置针,为了减轻患儿穿刺痛苦,在患儿入院第一次治疗穿刺前,先研究抽血项目,在不影响检查结果的情况下,尽量集中一次完成。采完血后用肝系封管液将留置针内的残余血推入血管内,这样既进行了留置针穿刺,又抽取了血标本,减少了患儿的痛苦。健康知识宣讲,做好出院指导从患儿入院并适应病区环境后,对所患疾病的病因、症状、治疗及预后对其家长进行宣教,使他们能对患儿的疾病产生正确的认识,满足临床知识需要,从而取得家属理解、信任与支持。

    出院时,护士协助其家长办理好出院手续。详细向患儿及家长交待出院带药、药物用法、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告诉其一周内我们会对患儿进行电话回访,递呈医患连心卡并有24小时开通的咨询电话,送至电梯口,使患儿及家属充分感受到护士“以人为本”的服务精神。

    海安医院所谓之人文护理,即是以人为本的护理,它是随着社会各界对护理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的产物,归纳之人文护理是从以临床服务为中心转为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从重视护理工作的完成转为重视患者临床实际需要的满足[4]。随着人文护理在儿科病房的全面开展,不仅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还进一步丰富了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护理人员对儿科护理的特殊性和针对性认识加强,有效调动了全体护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整体护理质量得到了改善和提高[5]。在人文护理实施后对患儿家属进行问卷调查,满意度有了明显提高,家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肯定和赞扬对人文护理的开展起到了很好的推进作用,有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健康。

篇2

一、人性化管理的实施办法

(一)全科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树立良好工作形象:服饰整洁、淡妆上岗、仪表素雅,面带笑容、热情主动、语言文明,动作轻柔,让患儿及家属在第一时间内对护士产生良好的印象。

2、规范文明用语:即“热情接、耐心讲、细心问、精心做、主动帮、亲切送”,让患儿及家属得到护士的热情周到的接待,耐心和蔼的讲,细心关爱的询问。

(二)规范服务内容,实行全程优质服务:从规范患者入院接待、出院指导、开展健康教育等活动入手,实行全程优质服务,积极创造温馨家庭病房,让患儿尽快适应新环境。执行“患者在我心中,我在患者身旁”的服务宗旨,从患儿来院到离院,加强与患儿沟通,提高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全程、全方位主动为患者服务。

(三)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为了减轻护士的压力,我们坚持每月召开民主生活会,护士把在工作中压力释放出来或者平时护士间存在误会或矛盾,也借助民主生活会,使矛盾通过良好的沟通化解。当工作出现差错时,执行惩罚要注意以事论事,对事不对人,惩罚是手段不是目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当时人分析原因,把差错作为宝贵的经历让全体护士分享,举一反三,降低同类事件的发生机会,让消极事件发挥积极作用。消除或延缓各种磨檫和矛盾,营造一个和谐融洽的工作环境,实现团体的最佳效益

(四)完善监督机构,有效进行反馈:建立完善监督反馈机构,认真实施服务承诺制度,设立意见箱、意见本,公布服务监督投诉热线电话,并及时有效地反馈处理。对出院患者实施电话真情回访服务,提高患儿满意率。

(五)制定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

1、物质激励对所有出院的患儿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每月总结1次,被患儿及家属表扬次数最多的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2、精神激励 对新护士的进步要不吝赞美,在公开场合给予表演,让其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充满自信,有助于护士的健康成长;对高年资护士可以安排外出学习,让其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既有激励作用,又能把学习到的知识在本科室中开展应用。

(六)合理安排工作由于患儿多元化的需求,以及小儿科的特殊性,护士工作存在一定的不可预知性,经常不能准时下班,护士上班是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的状态下工作,因此要求护士的排班按“新老搭配,性格互补、能力互补”的原则,同时根据季节的变化,各班次的工作量不同实行弹性排班,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二、效果

(一)更新了服务理念,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

作为一个新的服务理念的形成,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的推行,他不是独立存在的,更不是一朝一夕速成的。而是需要不懈的学习,长期的积累。打破了论资排辈,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护士精神上有一种荣誉感,物质上得到了较高的奖金待遇,自身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全科形成了“比工作、比学习、比进步、比能力、比贡献”你迫我赶的良好局面。作为每个护士,要逐步完善自已人文修养的同时,是人文理念真正扎根在内心深处,贯穿于为病人服务的全程中。

(二)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学习热情

随着医疗科技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新知识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护士必须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及娴熟的操作技术才是赢得患儿的信任、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基础。护士应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通过学习培训、经验交流等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应用媒体、网络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的新动向,更新拓展专业及相关学科知识,努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护理人员积极搞科研、写论文、开展读书应用活动;学习三基理论及技术训练再掀。护理群体所展现的精神风貌、伦理道德、行事风格,将进一步突出医院的形象,争取医疗市场。

(三)合理配置人力资源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护理人员紧缺、护理任务繁重与日益增长的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这一矛盾日趋突出。为了使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必须加大护理人力资源的投入,尽量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梯队,为了减少护士人才流失,医院也重视护理人才的使用,完善激励机制,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关心护理人员的生活及各种需求,为护理人员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开展向榜样学习,树立真正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充分认识护理人员的价值,从而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调动了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

篇3

关键词:

儿科护理;人性化护理;护理模式

0引言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儿9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儿9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儿45例;对照组45例患儿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22例;患儿年龄均于2-1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8±2.04)岁。观察组45例患儿中,男患儿21例,女患儿24例;患儿年龄均于2-1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6±2.19)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1.2.1对照组方法: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应为患儿营造温馨舒适的病房,并对患儿生命体征严格监测,定时巡视病房,积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1.2.2观察组方法: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内容为:(1)家属心理护理[1]。护理人员应与患儿家属及时沟通交流,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及其对患儿病情了解情况,耐心的为患儿家属解答疑问,为家属讲解患儿病情相关知识,消除患儿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2)患儿护理。护理人员应主动配合患儿,耐心的与患儿沟通,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治疗时要积极与患儿互动,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提高患儿对治疗的依从性,确保临床治疗效果;(3)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应安排专业知识水平过硬的护理工作人员进行儿科护理,并根据儿科护理人员的整体水平加强培训,确保其掌握更多的业务技巧、熟悉儿童心理学,以良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儿科各项护理工作。护理工作均需严格落实,药物配伍合理无禁忌,配置输液时要严格落实无菌操作;(4)加强病房巡视。护理人员要定时巡查病房中的患儿,并密切监测其各项体征,仔细观察患儿的身体状况,将所获数据严格记录。如果巡视中发现问题,则要及时对症处理,再给予相关患儿精细化护理,高度重视患儿咳嗽、皮肤张力、大小便等方面情况,若发现异常则及时告诉医生,确保患儿异常情况得到有效控制[2]。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管道问题、坠床、滑到与其他不良事件发生情况。1.4效果判定标准。显效表示患儿经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无不良事件发生;有效表示患儿经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均稍有改善,不良事件发生少;无效表示患儿经护理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无改善;以本院自拟问卷调查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评分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1.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t检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见表1;两组患儿临床护理有效率比较,见表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见表3。

3结论

儿科是医院不可缺少的一个科室,面对的均于0-14岁的儿童,其护理工作十分关键。人性化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本,各项护理工作均围绕患者开展,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患者对临床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协助患者尽早康复出院[3]。个性化护理的主旨是以人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为出发点,并将其充分融于护理工作中,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大细节。儿科护理人员不仅是面对患儿,同时也面对着患儿家属,要于患儿家属的配合下展开护理工作,护理人员要合理指导患儿家属配合治疗与护理,确保儿科护理工作有序开展[4]。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儿90例,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各项实验数据结果显示:两组患儿经不同方式护理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护理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选择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科护理中,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亦可随之降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迎春.探析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在小儿内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有效性[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1):143.

[2]程思锋.人性化管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情况探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2):1733-1734.

篇4

    护理体会

    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长进行相应的环境介绍,告知家长患儿所患有的病症内容、诱发原因、治疗措施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教会家长照顾患儿的正确方式,对其进行饮食指导和用药指导,避免出现由于家长知识缺陷所导致的护理不周。

    2舒适护理

    患儿初入医院时会对医院环境具有陌生感,并且医院紧张的抢救气氛会对患儿带来恐慌和紧张心理,导致不适应医院的治疗环境。所以护理人员要保证患儿治疗环境的清洁无菌,保持患儿病房的良好通风,可以尽量提供一些儿童玩具、画报等,使患儿感觉亲切,增加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3心理护理

    患儿在治疗期间难免会由于自身病情或治疗的原因产生负面心理情绪,影响治疗和恢复。护理人员应该在护理的过程中加强与患儿的沟通,消除护患之间的陌生感,及时帮助患儿排解心理情绪,开导患儿。对于年龄较小的患儿则要经常使用肢体语言,比如拥抱、微笑、抚摸等,增加与患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同样不能忽视患儿家长的心理变化,同样需要加强对患儿家长的沟通,保持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4专科护理

篇5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7.32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7-0286-02

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也逐渐关注健康保健和医疗护理服务[1]。应患者的要求,医院的护理工作也逐渐从“以疾病为中心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性护理观念转变。以前,患者在就医的过程中通常只关注自己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对治疗过程中的感受关注较少。而现在,患者开始关注自己在就医过程中的感受。这就要求医护人员需要在真正情感关心患者,而不仅仅只是一纯粹商业关系。人性化护理是指将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及个人隐私为核心,创造性地、个性化地、整体地、有效的对患者进行护理[2]。从而使患者不仅能在生理上得到帮助,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心理和精神上获得满足,降低不适的程度。近年来,人们通过努力在人性化护理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本文则是通过小儿肺炎这一常见疾病的治疗中给予人性化护理,来阐明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120例小儿肺炎患者均就诊于2012年6月-2013年4月,诊断标准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肺炎相关诊断标准执行,排除一些肺炎合并其他病症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5±1.1)岁;观察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3.4±1.3)岁。所有患者均在住院部接受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检验比较P>0.05,数据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奇霉素10mg/(kg・d)进行静滴,每天1次,并连续静滴3天作为1个疗程;第一疗程结束后停4天,再连续静滴3天为第2个疗程;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施行专科康复护理等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按照观察组药物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但未给予专科康复等人性化护理。其余常规治疗,包括吸痰、雾化、平喘(激素、氨茶碱)、抗过敏(酮替芬)等治疗对照组和观察组照常进行,分别记录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愈率和有效率。

1.2.2 护理方法。治疗药物实行专人专用,从而防止交叉感染。每次给予患者服用药物时应洗手,同时确保给药时间间隔合理。对于不同患者所出现的不同症状及时给予关注并及时报告医生,跟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患者紧张、恐惧等情绪,使患者心情保持舒畅。同时做到,针对不同的患者,及时提供不同的护理服务,使患者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最佳状态。对患儿及其家属进行沟通,记录治疗满意度。

1.3 统计学方法。计量数据采用spass16.0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组间采用Ridit分析,若P

2 结果

临床研究发现,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之后,与仅仅接受常规治疗患者相比,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如表1所示。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如表2所示。两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表1 人性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在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影响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比较(%)

注:观察组和对照组组间经过Ridit分析,P

3 讨论

本研究通过对小儿肺炎治疗基础上外加人性化护理来观察总体治疗效果。研究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75.83%,97.50%和61.67%,93.33%,可以看出,观察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3];同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满意度分别为95.00%,80.00%,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充分体现了开展人性化护理在临床治疗疾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人性化护理,强化了在儿科中护士的服务意识,同时也形成了追求满意服务的良好理念,这也将大大的调动护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了医护工作者的主动服务意识,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服务目标,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人性化护理服务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够敏锐细致地觉察出不同患者不同的层次需求并尽量给予满足。为了能够及时获得患者的需求和建议,可以在每个病房内设立意见收集箱,将患者最真实的心声传达到医院工作人员。同时,还可以实行出院患者回访制度,以便更加深刻了解患者状态。总之,人性化护理在临床儿科优质护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效果显著,值得提倡。

参考文献

篇6

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存在昼夜连续上班的情况,尤其夜间的护理质量是不容忽视的重点之一。目前,我科护理工作强度大且年轻护士比例偏高,为规避夜间护理差错事故的高风险,以及西藏少数民族地区的语言交流障碍问题,安排由高年资护士搭配低年资护士、藏族护士搭配汉族护士的双人夜班模式来替代原有的单人护士夜班模式。一方面可以更快、更好的培养低年资护士,弥补其在专业技术水平及工作经验上的不足;另一方面加强了护士与本地患者的沟通,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2在夜间提高了床护比例,为护士在夜间执行医嘱时进行“双人核对”提供了条件

由于儿科急、危、重症患儿较多,且患儿在夜间常常出现病情加重,夜间护理工作量较大,故增加夜班护士是十分必要的。而在夜间进行输血、用药等护理治疗时,双人核对即是最基本的要求,更是为减少护理差错事故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2明显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2.1夜间进行护理工作时,不存在交流障碍

在单班护士值夜班时,存在偏远地区少数患儿家属听不懂普通话,值班护士听不懂藏语的情况,致使护士与患儿家属交流困难,影响患儿家属满意度。在实施藏族护士搭配汉族护士双人夜班模式后,有效的避免了藏汉间语言交流障碍,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得到明显的提升。

2.2工作效率的增加

在单人夜班模式下,由于夜班工作强度大,常常存在夜间护理工作完成质量不高,还需要白班的护士协助。而在实施双人夜班模式后,夜间护理质量能够高效的完成,减少了白班护士的协助,且可以为白班做一些有效的准备工作,减少了白班护士的工作量,有利于其更高质量的完成晨间护理,提前进行白班的治疗,从而让更多患儿家属感觉更加满意。

2.3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在夜间,儿科存在巡视病房时间密集,病危、病重患儿发生病情变化快的情况,单班护士一个人无法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夜间出现更换液体不及时、病情变化观察不到位、工作压力大而无法耐心的与患儿家属解释病情等情况,都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导火索。双人夜班模式显著的提高了夜班护士对病危、病重出现病情变化抢救的应急能力,明显缩短了对患儿的处理时间,能更及时的更换液体,提高了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3医护关系的改善

在夜班常常出现抢救危重患儿,单人夜班时一旦出现抢救的情况,往往需要放下手中全部的护理治疗工作。但双人夜班模式后,同时处理多个状况的能力得到改善,减轻了医生的压力,医护关系更和睦。在值班的时候,低年资的年轻医生通常喜欢与高年资的护士一起值班,而担心低年资护士经验少,夜间遇到有些问题不能与患儿家属有效的交流、解释,而反复的叫医生,影响第二天的查房、交班等工作。而具有高年资的护士、本地懂得藏语的护士更容易处理常常并不需要医生的介入的问题,从而减少了值班医生夜间的工作量,使医护关系更加的和谐。

4护士自我满意度的提高

4.1护士压力的减轻

在日间,由于上班护理人员多,可共同分担工作风险,而在单人夜班时,低年资护士由于失去群体的支持,加之夜间病情患儿变化大及其他突发事件等潜在性因素,造成护士夜班工作量大、风险高、心理负荷重[2]。双人夜班模式可以有效的改善这种情况,风险被分摊,夜班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就更高了,同时因为搭配高年资的护士工作,明显降低了低年资护士的心理负荷,而低年资护士拥有的工作热情和青春活力也可以积极的带动高年资护士;另一方面:新老护士搭配,有利于新护士的成长,加速科室护理队伍建设,从而使工作的效率提高了,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4.2对护士的家庭、生活影响的减少

在单人夜班时,护士的排班模式往往是主班、连班、小夜班、大夜班,很难有时间来照顾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生活。实行双人夜班模式后,护士集中上夜班、集中休息,更便于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单人夜班时,大夜班往往是在半夜上班,护士个人存在安全隐患,而且连续的值班和单人长时间承受高压力的工作时,极易产生疲劳感[3]。双人夜班模式的实施更加人性化、合理化,在后半夜工作量减少的时候,可以听班轮休,既可以缓解生理上的疲劳,也可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更利于护士的身心健康。

5利于人员管理

5.1节约人力资源

在单人夜班时,连续排班分别为主班、连班、小夜班、大夜班,其所需的护理人员较多,并且在小夜班时护士为了能够正常的下班,常常无法保证护理工作高质量的的完成。双人夜班不仅节约了人力资源,而且在有人帮助的情况下,值班护士可高效及时地完成护理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的同时护士能够准时下班。

篇7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624-02

引言

儿科护理是指对0-14周岁的儿童或青少年的入院治疗患者提供具有临床价值的医疗服务;由于患儿的生理及心理尚未发育成熟,解剖形态及位置?免疫功能及临床病理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不同,在治疗前后需要对患儿提供高质量的临床护理,协助临床治疗,才能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避免病情恶化;但在护理过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患儿的配合度及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需要为患儿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一?资料及方法

1?一般资料

笔者选取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患儿4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33例,女177例,年龄3个月~11岁,平均(5.4±1.3)岁?纳入标准:第一,非危重症,高致死性疾病,如急性脑膜炎;第二,非特异性疾病,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发育不良;第三,患儿家属正常,无特殊人格;第四,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按照入院顺序,按照挂号数字奇?偶性将患儿分别纳入对照组?观察组各20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家属陪护情况?病种?门诊或住院收治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2.1对照组

按照医院儿科门诊与住院护理管理办法,按照病种执行相关护理路径,主要内容包括接待?辅助诊断?门诊用药?对症护理?体征监护等?

2.2观察组

强调人文关怀,在门诊观察室?输液区?病区等区域划定人文关怀区?事前组织护士进行培训,组关怀护理小组,学习掌握基本的人文关怀方法,对象为患儿及其家属,针对护理路径制定相应的人文关怀策略,主要内容如下?

首先,转变观念,以患儿为中心开展护理:入院时,热情接待,做好舒适护理,关注细节,如伴有发热,预见性采取抗发热措施,而不是先办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如候诊区患儿已入睡,可安排至角落休息,待排号后由护士专门提醒;做好区域管理,如安排护士做好候诊区管理,逐一记录患儿症状表现,询问病史,提供热水?保温袋;培养护士高度责任感,护士应感同身受,以对待晚辈而非对待患者的态度开展护理工作[1]?

其次,做好技术性操作人文关怀:许多患儿害怕扎针?输液?吃药?住院,开展临床技术性护理时,应注重手法,尽量减轻患儿痛苦,同时给予言语关怀?抚触,采用言语激励促患儿配合;鼓励家属陪护,传授家属基本的护理技巧,如伴有消化道不适患儿,应做好护理?温度护理,减轻肠道刺激?

最后,做好家属人文关怀:陪护家属多为父母?祖父母与外祖父母,关心则乱,护士应换位思考,给予多方面支持,包括:具有预见性及早发现?处理急重症;客观真实的阐述患儿情况,不拖沓;热情接待患者,以自信的言语?真诚的态度促家属镇定?镇静,以达到有效沟通,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及时处理诊治期间出现的异常情况,如患儿突然哭闹?自述疼痛刺激等,不推卸责任,及时分析原因,解决问题;满足患儿及其家属合理需求,如部分家属觉得候诊室较冷,可给予适当保暖措施,部分家属觉得等候时间过长,可安排医师给予预处理;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护士应从职业角度出发,纠正家属错误行为?认知,如部分患儿病情相对较轻,并无输液需要,但家属仍要求输液,不应敷衍了事,随意答应,应有理有据的阐述药物治疗可行性?输液可能带来的风险等,若家属仍执意要求输液,再通知医师进行宣教,若仍要求需要,才考虑输液[2]?

3?观察指标

患儿不依从率(如皮下注射时哭闹?拒绝服药等),门诊患儿病情加重?恶化转住院率,输液率?基础护理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患儿家属满意度?

二?结果

对照组患儿不依从率15.5%(31/200)?门诊转住院率10.56%(15/142)?输液率41.0%(82/200)高于观察组6.5%(13/200)?门诊转住院率3.5%(5/140)?输液率35.0%(70/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三?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运用人文关怀主要目的为减轻患儿心理和(或)躯体不适?取得患儿家属信任,以保障护理顺利实施?医嘱落实,全面提高护理质量?本次研究中,实施人文关怀护理之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患儿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儿不依从率?门诊换住院率?输液率低于对照组,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助于取得患儿家属信任,提高患儿依从,进而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儿预后?这表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人文关怀,在儿科护理中更具有实践性及可行性?儿科护理工作的繁杂及难度,使得在临床护理上,容易忽视患儿的心理需求,这极不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依从性,往往会导致治疗并发症的发生;但对患儿采取人文关怀性的护理,可以及时发现患儿的异常情况,了解患儿的治疗期望值,并采取有针对性?特异性强的护理措施,及时给予干预,防止护理纠纷的发生[3]?

结束语

篇8

二、加强课程改革,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为保证实际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训效果,高职院校方面必须要重视教学课程的改革,构建全新的教学体系,满足实际教学需求。目前儿科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较为分散,课程群划分并不明显,因此必须要重视对课程群的划分,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比如,儿科护理课程体系应该划分为基本素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四大部分,基本素质课程主要是由基础的教学教学课程组成,如化学、政治、体育、应用和计算机应用等等,这些课程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人文培养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工作责任性和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工作意识,端正学生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了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等等;专业基础课时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技能的培训课程,这些课程是学生今后工作过程中需要运用的重要知识,包括了人体机构学、营养学以及病理学等等;专业课则是针对于儿科护理工作的专业类科目知识。

三、开放实践场所,保证实践质量和效率

高职院校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要以临床服务能力水平作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对于儿科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来说,实践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也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手段。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工作主要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但教学是较为有限的,学生必须要利用实践来不断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才能够确保自己的工作能力。为此,高职院校必须要为学生建立开放的实践场所,除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医院实习机会的同时,最大化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配备和引进更多先进的实践设备,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补充学生的学习实践,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在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的同时,必须要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实现。老师是现代教育教学的基础,老师的能力和个人素质将直接决定着院校的教学水平。就当前部分职业院校来说,由于待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高职院校的教师水平同高等院校存在相当大的差距,高职院校教师能力问题成为危及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大因素。为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必须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提升综合教育水平。首先,高职院校应该适当提升教师待遇水平,结合当前市场环境制定较为合理的教师待遇,以吸引更多的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加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对于儿科护理专业来说,临床服务水平是学生基本要求,高职院校在不断为学生创造实践场所的同时,应该适当引入具备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老师,以保证课堂教学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制定全面的培训流程,定期要求国内优秀的护理人才和专家参加培训活动,帮助教师了解和掌握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确保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提升,为儿科护理专业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奠定良好基础。

篇9

随着社会发展与医疗工作进步,临床护理工作不断完善,护理工作逐渐实现了以患者为工作中心的护理模式[1]。责任包干制作为一种新型护理模式,其强调患者护理工作的连续性,由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全面护理,需要完成照顾患者生活、观察患者病情,指导患者治疗、恢复等,同时要全面了解掌握患者心理状况、家庭及社会情况,配合患者治疗恢复的组要,实现最优质的护理[2]。我院在儿科病房应用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共有60个床位。8名护士,8名护理师,4名主管护师。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18名。中专2名。

1.2 方法

1.2.1 合理安排护士人力 取消功能制护理的治疗班,对护理人员进行分级管理。将护士分成责任组长、高责护士及责任护士三个等级,不同级别护士的护理职责不同,根据岗位重新分配护理职责。改主班护士为责任护士,责任护士姓名挂在床头栏上,负责所管病人的所有治疗、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情观察、出入院宣教和用药、手术前后指导、饮食指导、特殊检查指导工作。护士分层责任承包病人,有条件设责任组长,实行扁平化排班方式,病人包干到户,缩小护理照顾半径,加强护士责任感。护士长在排班时,结合各组病人的特点,尽量固定每组护士所负责的病人,使病人熟悉“我的护士”,也有利于护士掌握“我的病人”的病情。

1.2.2 工作任务 责任组长督促基础住院患者的基础贯彻护理落实情况,给患者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护理质量进行全方位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高责护士密切关注病重、病危及一级护理患者病情变化,评估患者基础护理与导管护理进行情况,完善基础护理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分级护理、晨晚间护理、舒适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等,促进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率的提高[3]。确保整体护理持续健康发展,并使之变为护理工作一种长效机制。

1.2.3 护理管理上的完善 护理部在原有表格式书写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简化文件书写,进一步缩短了责任护士花费书写上的时间。让责任护士有更多的时间和自己的病人沟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从而为所管的病人提供连续的、全程的无缝隙护理服务。同时实行绩效考核,护士长及科控组长对各级护理人员工作实行不定期督查、考核,进一步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

2 结果

实施护理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模式后,儿科病房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的覆盖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医护关系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且前后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护理责任包干制的护理模式,由责任护士专人负责患者整个护理过程,每个护理有固定的护理病床,因此可以提高责任护士的工作责任心,强化护理细节。在实施护理责任包干制后,划分工作职责,增强护士工作积极性,而且由责任组长指导进行患者护理评估,统一制定护理方案,制定并贯彻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及护理质量评价,层层把关,避免或者减少了护理缺陷、医疗纠纷,提高了护理质量。充分发挥了各层护理人员的积极性,相互协调、配合,以患者为中心。加强了护士和医生之间的沟通,医护关系更融洽[4]。本文研究在实施护理责任包干制后,儿科病房护理措施落实率,健康教育的覆盖情况、患者对护理满意率、医护关系的满意率较实施前明显提高(P

总之,实施责任包干制护理模式充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了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技能的提高,有效的保证了护理质量、改善医护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赵秀宝.护士责任包干制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实践进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7):232-234.

篇10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262―02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新的护理方式,是基于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人性化关怀的护理,使患者在心理、精神上放松达到舒适的状态,以缓解患儿对疾病的焦虑、恐慌、心理压力过大等症状。自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中使用以后,患儿得到了人性化的关怀,在临床护理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患儿44例及其家属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0例作为观察组,14例作为对照组。患儿的家属年龄在22-45岁,平均年龄30±2.5岁,其中男性23例,女性21例。患儿年龄在4-8岁,平均年龄5±1.5岁,男童18例,女童26例,其中患有肺炎者3例,黄疸10例,肠炎26例。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

由医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主要内容包括护士的关怀照顾、护士的技术、沟通时间、病房管理等,分为非常满意、满意、较为满意与不满意四个等级[1]。发放问卷44份,回收44份。

1.2.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如下:

(1)在早晚交接班时,护士长要及时向患儿询问用餐和睡眠情况,以便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患儿存在的问题。对年龄较小的患儿要采用微笑、眼神等微表情,稳定患儿的情绪,增加医患间的信任感。医生要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为宗旨,提高服务质量[2]。在病房的布置上,要切合儿童的心理,为儿童的日常生活提供最大的便利,让儿童有宾至如归的舒适感。

(2)除了生理上的护理,带有人性化服务理念的护理还包括心理护理。护士应当督促患者按时进行检查,对家长说明各种疾病对儿童的危害,让家长与护士共同配合,便于患儿的治疗。对待产生恐慌、焦虑心理的患儿,护士应当给予足够的耐心,对患儿进行规范的术前检查,并让患儿明白手术并不可怕,让患儿及家属消除这个不安和焦虑感。

1.3 观察指标

痊愈出院后患儿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的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研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44例患儿全部康复出院,患儿及其家属对本院人性化护理的满意度统计表详见表1。

3 讨论

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尊重病人的生命价值、人格以及尊重个人隐私,这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的、整体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3]。现代化医院和当今医学文明的标志就是服务是否人性化。尤其是在儿科的护理中,尊重患儿的人格和权力、重视患儿的需求、关注患儿的生命健康等一系列的人性化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次实验的结果可以得知,人性化的服务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都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被给予人性化关怀式护理的患儿往往更加乐观、开朗,与医护间的关系也非常亲密,在术后更加容易痊愈,相较于常规式的护理,患儿的家属对基于人性化关怀服务上的护理的满意度也更高。

要在儿科临床护理中实现人性化服务就要求医护人员做到以下两点。

首先,医护人员需要着力于自身素质的提高。随着现代护理的纵深发展,重视情商培养,提高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势在必行[4]。当前本院的护士多数毕业于大专与中专,拥有本科学历的护士非常少,这也是导致护士自身素质较低的一大原因。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必须不断从实践中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以便能够更好地为患儿提供护理。护士必须掌握小儿常见疾病以及疾病多发季节、临床表现和体征、儿童发育的规律等儿科常识,护士长应当制定学习计划,每月由在当月表现最好的员工进行讲课,结合当月实际案例,进行示范操作,有计划地让护理人员增加对操作技术的认知,力求能够提高在临床实践中与医生的配合度。

其次,要进行人性化护理,首先要让患儿减轻对医院的恐惧心理,在病房中营造出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在病房中的儿童如同在家里一般轻松,将以人为本、患儿之上的理念渗透到护理工作的每一个环节[5]。这样做同时也让家长对医院更加放心,能够提升家长对医院的满意度。由本次实验结果中可以看到,家长对观察组护理的满意度为86%,而对对照组护理的满意度为57%,由此可得,实施人性化护理对提高病人及其家属对医院护理工作的肯定有着显著的作用[6]。

近年来,医院越来越重视人文关怀,国家也在大力倡导在医护过程中实现人文关怀,所以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始终要以人性化为宗旨。将医院的人文关怀与临床的护理相结合,通过培养护士的服务意识,改变护士对服务的认知,增加医患间信任感,这样不仅能够增加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还能够大大地提高医院的社会形象,增加医院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参考文献:

[1] 方玉静,常莉.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文摘,2008,25(3):170.

[2] 田华,姚永丽,陈绍琴.人性化服务在儿科临床护理实践中的运用[J].护理论著,2010,7(4):29.

[3] 曹启莲,刘英,闫正芬.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病房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8,22(1):256-257.

篇11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根据责任护士能级分管不同的病人,每位护士负责病人数量根据病情动态调整,以护理程序开展工作,护士长对责任包干实行扁平管理。我科自2011年1月以来根据优质护理服务的需求结合儿科护理工作特点,改变了原来的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实行了护士长扁平管理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大包干,实现人人都是责任护士,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科室资料 科室开放床位40张,护理人员19名,床护比为1:0.46,护理人员年龄21-44岁,平均28岁。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8名,护士8名。护理本科以上学历8人。

1.2方法

1.2.1 对照组

1.2.1.1工作模式 在传统早、中、夜班模式下开展小组责任制工作模式。将全体护士分为两大组,设护理组长2名(白班),责任护士3名(早班)每月轮换,助理护士2名(白班),轮班护士8名(中班、夜班),主班护士1名(白班),机动护士2名(替休班),护士长一名(白班)。共19名。

1.2.1.2 工作职责 护理组长负责本组工作安排,落实环节质量控制,负责解决本组疑难问题,负责对助理护士的带教及对低年资护士进行业务指导,负责重点患者的护理工作。责任护士负责患者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工作、及时完成治疗及病情观察、健康教育、护理文书的书写等。助理护士在责任组长的带教下进行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工作。主班护士负责处理医嘱及药品的领取。

1.2.2 实验组

1.2.2.1工作模式 实行APN派班、护士长扁平管理模式下的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实行责任制护理大包干,落实人人都是责任护士。

1.2.2.2 APN派班 A班7:30-15:30;P15:30-22:00;N22:00-8:00. A班6人,P班4-5人,N班2人。派班时兼顾护士的意愿。每个班次均有1位年资高的护士任组长,负责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分管危、重及重点病人。

1.2.2.3 责任管理 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工作能力由低到高分为N1、N2、N3、N4四个层次,人人都是责任护士。护士长进行扁平化管理,每位护士平均管病人不超过8人,每天根据病房病人及病情进行动态调整,实现能级对应。护士长每天查房,对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进行检查、督促、指导,参与危重病人的护理工作;定期组织专科护理查房和危重疑难病例讨论,同时,人人参与病房一级质量控制,成立一级质控委员会,进行责任包干,每两周进行一次护理工作点评,及时讨论整改,实现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1.2.2.4 工作职责和工作方法 根据护士层级分别制定工作职责和各班工作流程。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掌握所负责患者的病情和诊疗护理信息。负责患者从入院至出院所分管病人健康评估、入院介绍、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及时准确完成各项治疗,认真观察疗效和用药后反应,适时进行入院宣教、疾病知识宣教、用药指导,及时送达辅助检查单,并认真告知相关注意事项,指导标本的留取,关注辅助检查结果,及时与医生沟通,按照护理级别巡视病房,全面掌握病人的病情动态,了解病人的心理,必要时给予心理疏导,康复期给予康复指导,出院前一日或出院当日给予出院指导。责任护士对病人实施全面、全程、连续的整体护理,体现“以病人为中心”。

1.2.3 评价方法 比较两种护理工作模式下病房患者、医生、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护理质量。满意度统一采用护理部制定的对患者、医生、护士满意度调查表。护理质量采取河南省一级质控表。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

2 结果

3 讨论

3.1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患方的满意度 在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下,实行责任制大包干,我们对全体护士探索实施了分层管理,按照层级从低到高分为N1-N4四个层次。护士长进行扁平管理,每天根据病人动态和护士层级进行分管病人的动态调整,每一名护士管理6-8名患者,每一名患者都有一位责任护士对其全面负责,护士工作职责明确,标准量化,考核透明,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改变了小组制一名患者有几名责任护士管理、患者缺乏安全感的现状。责任护士为患者提供全程、全面、连续的整体护护理。护士不仅关注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更关注患儿的心理,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以家庭为中心实施个性化的健康宣教,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

3.2 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的满意度 我们儿科病房面向农村,留守儿童多,农村患者多,患者存在心理、生理问题多,而患儿家长又缺乏科学的健康育儿知识,患儿住院,不仅需要我们精湛的技术使患儿恢复身体的健康,更需要我们给予他们更多的健康知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提出了“用心服务,用情呵护”的服务理念,引领护士用心工作,培养护士的爱心和责任心,病人的满意和肯定增强了护士的工作成就感,使护士转变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

3.3 护士长的关注引领是关键 对照组小组制护理由责任组长每天对组内工作进行安排,而护士更是注重治疗护理措施的实施,习惯了执行医嘱和完成任务,很难主动发现问题和关注病人的身心,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而实验组实行护士长扁平管理,护士长每天评估科室全体患者,根据患者病情、护理难度和技术要求,对护士合理分工,实现能级对应。护士长每天查房,督促指导责任护士工作的落实。护士长直接参与危重病人护理,工作中更注重环节质量的控制,及时发现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与护士沟通,了解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讨论,及时进行整改,才能实现责任制整体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3.4 专科理论和技能的提高是实施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保障 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有效实施,要求护士不仅要有精湛的专科技术操作能力,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要在病人需求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关注病人的心理,这些就要求护士要具有深厚的专科理论知识。我们开展了护理查房、病历讨论、理论讲座、晨间小讲课等多种形式的业务学习,进行专科理论和技能的培训。

4 小结

优质护理示范工程活动开展以来,各医院都在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护理工作模式,综合医院的儿科病房的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具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两年来我们根据住院人群的特点及儿科专科特点,不断探索改革护理工作模式,责任制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极大的提高了患者、医生、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更适合以“患儿家庭为中心”的优质护理服务,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92-01

前言

儿科护理学的服务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他们具有不同于成人的特征及需要,不仅小儿的解剖、生理、病理、免疫等方面与成人不同,而且各年龄阶段的患儿之间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护理的要求也不同,从而造成数据多、概念多、理论性强的复杂状态,导致学生知识掌握不够,比较容易出现医疗事故,所以在进行儿科护理当中需要有更高的责任心,通过在护理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安全隐患。通过提高安全护理水平为患儿提供更好的服务。

1 目前造成实习护士责任感差的原因

1.1 与带教老师沟通欠缺

目前我国医院的护理现状是:护理人员工作量大、配制不足、床护比不达标、任务繁重,这些导致护理人员对基本的操作厌烦,开始反感这项工作。而负责实习生的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忙,责任心不强等种种原因,忽略带教过程中的种种细节,并且不能及时发现实习生的心理变化。这就使得护理实习生产生抱怨心理,觉得护理工作就是做一些很简单的琐事,进而对护理工作没有责任心。

1.2 护士生的儿科护理专业的知识不扎实

现代医学模式对疾病的治疗及指导意义日益被人们所接受,这就要求护士的知识更加丰富,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护理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护理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性化护理。然而还有很多医院的护理工作仍然遵循着旧的护理观念护理病人,护士生没有及时的接触到新的知识体系,而其他相关方面的知识也很缺乏,他们认为护理工作只是简单的进行各种基础的护理及医疗协助技术操作,并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基础知识系。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护理形式已经具备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其理论体系指导下对患儿进行临床实践活动。

1.3 护士生心理压力较大

护士生在刚开始实习的时候,缺乏实践经验,缺乏自信,进而心理压力增大,因此护士生在实践过程中就会手忙脚乱,无法进行自主思考。然而儿科护理对护士生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护士生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并灵活运用,提高自己对压力的抵抗力。

1.4护士生的工作地位低

由于护理工作繁杂,使得一些护士生付出了劳动而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其工作更是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肯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加上护士生由于刚接触护理工作,对医院环境及护理内容的陌生,护理工作的生疏,致使患儿及家属对其护理工作的不信任,很多患者对于一些实质性的工作不同意实习生操作。这就使得护士生对工作最初的热情大大地降低。

2 儿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提高护士责任心的措施

2.1 教学生如何加强与带教老师的沟通

带教老师由于工作繁忙会忽视对护士生工作的细节指导,导致护士生会在进行护理的时候忽略许多细节上的问题,进而导致医患之间发生矛盾。因此护士生要有自己的自觉,勤于学习,有不懂的东西要及时的进行询问加以解决,并且要跟着老师进行临床实习,观察学习老师的工作方法、应变能力、沟通技巧,做好笔记。经常与带教老师进行沟通,从他们的经历中总结经验,为自己的护理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2.2 引导学生加强对儿科护理专业知识及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

专业知识不合格是导致护士生责任心缺乏的一个间接原因。因此护士生在学校期间就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多进行实践,这样就能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医疗事故的出现。基础的知识只能是理论,却不能运用到实践上,在实践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一些书上没有的情况,因此我们要多加学习其他相关的知识,融合起来解决问题。

2.3 教会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减轻压力

儿科护理是医院中出现医疗纠纷最多的科室之一,因此护士生要有面对这些状况的心理准备。在对患儿进行护理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最大的耐心与爱心,取得患儿及其家长的信任,使他们配合疾病的治疗护理,减少医患纠纷。在此期间护士生会遇到很多挑战耐性的事情,如患儿因为不舒服而发脾气,家长因为孩子受苦而骂人,这都考验着护士生的耐性与压力抗性。因此护士生要经常进行自我调节,给自己心理暗示,工作之外做些放松心情的事情。

2.4 引导学生做好自我位置的调整

由于我国的国情,现在的护士生差不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比较娇宠,因此自信心极满。同时在医院的工作十分艰辛,节假日也不例外,每时每刻都坚守在自己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辛勤的劳动,但是却时常得不到患者及家属的尊重,这就极大地打击了护士生的自信心。因此护士生要调整好自己的位置,在家跟在医院必须很好的转换自己的角色,才不会应付不了极大的反差,让同学们学会换位思考,从患儿及家长的角度思考问题,理解他们的言行,调节自己的心理。除了心理上的变化外,护士生也要学着充实自己,多多跟着经验多的护士学习,避免因操作不当造成的事故。

用心去护理病人,以病人为中心,全身心的去工作,帮助患者,促进健康,协助康复,减少患者的痛苦,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俗话说“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当你看到你护理的患者在你的精心护理下拥有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后备力量,进而康复了。你就会觉得虽然辛苦,但是辛苦之后的成就让你更加充满热情。

3 结束语

儿科护理工作虽然是一种有风险的工作,但它是直接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护理工作的好与坏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今后生活的质量。如果护士生在护理患儿的时候责任感不强,就可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我们要加强护士生对儿科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树立其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时刻提醒自己,在任何情况下,视患者如亲人,持之以恒,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和谐的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篇13

1.1 儿科护士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开放,儿科患者急剧增多,2011年本科年出院3500多例,每天出入院患者达17.6例,在岗护士16名,严重少于床位编制;家长对护士的期望值高,如静脉穿刺,要求护士一针到位;患儿对各种治疗护理的配合度、依从性差,护理工作难以开展,也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与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护士队伍年轻化,5年内的护士占65%,3年内的护士占50%,经验欠缺,抗压能力差,导致护士的转岗率、流失率高,2009年-2011年,转岗护士达6名,辞职2名,专科队伍的稳定性差,专科培养及专科发展计划难以落实。

1.2 护士分工不合理 排班无差别化,无论年资高低,能力大小,均轮岗上班;工作内容分配无侧重,基础护理工作和专科护理工作无区分;病情轻重不分,按床位平分包干患者,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力。

1.3 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只体现职称系数 高年资护士对带教、对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的把关责任性不强,对进修、外出学习、继续教育动力不足,低年资护士看不到职业的前景,缺少团队归属感,不能充分发挥各级护士的积极性。

2 对策

2.1 按能级分层和使用 2012年8月,根据《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要求,按照职称、年资、学历,综合得、能、勤、绩,结合平时技能、理论的考核成绩,在自评、他评、护士长评的基础上,对科内护士进行能级评定。其中,N4有1名,N3有2名,N2有5名,N1有7名,N0有1名。设责任组长2名,由N3以上护士担任,按小组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带1~2名下级护士,负责包干患者16~24例;对一些功能性的岗位如主班、治疗班由N1、N2护士承担。根据专科特点,制定各层级的岗位职责,按能级落实责任,如,N0护士负责基础护理工作;N1护士负责病情相对轻的患者护理,参与基础护理技术示教[dylW.NET专业提供教学和医学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等;N2护士负责病情相对重的患者护理,参与临床带教、护理质量控制、病室管理;N3护士重点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临床带教、专科护理指导,负责护理质量控制、病区管理等工作;N4护士指导疑难危重患者的护理,承担院内及科内护理咨询、护理会诊、护理科研、教学培训、护理管理等工作。

2.2 制定专科分层次培养计划 根据护士能级、结合专科培养及能级进阶要求,制定各能级的培养目标[2-6]。如,N0: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能独立完成各班次的护理工作,初步进行入院宣教、常见病的健康教育,具有病区管理、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安全相关知识。N1:能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解决本专科常见病及一些急症的护理问题,熟练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初步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N2:胜任各班次护理工作,具有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的能力;熟练运用护理程序开展整体护理,具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参与临床教学;具有本专科护理的前沿知识,参与护理科研;具有病区管理、安全和院内感染防范意识和相关知识;了解护理质量控制标准。N3:具有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护理问题和承担急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的能力;有一定的病区管理、沟通交流、临床教育与科研能力,能协助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和控制,能承担临床带教工作,能开展护理科研与应用护理新技术。N4: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的前沿知识,能指导专科护理工作,解决危重、疑难患者的护理问题,进行病区管理,开展护理研究、教学培训工作。根据培训目标,把培训内容细化,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知识:包括护理专业相关知识、基础知识、专科常见疾病护理知识、专科各系统重症疾病护理知识、专科的前沿知识。(2)技能:包括基础技能、专科技能、抢救技能、监护技能。(3)能力:包括开展各类护理查房能力、临床带教能力、教学培训能力、护理研究能力、护理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把相关培训内容进行全年统排,设计成有时间节点安排的表格,具体落实到每月、每周,护士长按照计划纳入周重点安排。培训的形式以师带徒、带班实践、自学、集中授课、参加继续教育、外出进修等多种形式。考核的方式,以自我记录表、提问、理论考试、操作考核、现场主持查房能力、现场开展讲座和业务学习能力、护理质控能力考核等。

2.3 绩效考核的方法 建立基于能级、进阶、责任、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风险、技术难度、满意度、贡献的绩效考核机制[7-9],见图1。

计算方法:本院实行二级分配,由核算办根据科室成本节余按系数提留、汇总护理部的考核,计算每个护理单元的奖金,直接向各个护理单元发放,护士长自主分配。本科在前述方案的基础上,统计每人9个指标的总得分,把科内所有护理人员的得分相加得整个护理单元的总分值。(可分配奖金总数/护理单元总分值)×个人总得分=个人绩效考核奖。

3 评价方法

3.1 评价指标 统计绩效考核前(2011年1-12月)后(2013年1-12月)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撰写论文与引进新技术项目数量以及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理论考核85分以上、技能考核90分以上为合格。护理质量:由本院三级质控网络每月检查一次,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督查表,每项质控指标满分为100分,其中基础护理90分为合格,健康教育95分为合格,危重患者治愈为抢救成功。患者满意度、护理人员满意度,均采用本院自行设计调查表,分别有16个条目,设4个等级:不满意、一般、较满意、满意,较满意以上为满意,患者满意度每月由护士长调查获得,护士满意度由护士长分别于绩效前和绩效后满一年调查获得。

3.2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见表1,绩效考核后 1年,统计对比分层次培训落实率、理论考核和技能考核合格率、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出院患者和护理人员满意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绩效前及引进新技术项目数量均为0,绩效后分别5篇与1项,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也为零。

5 讨论

5.1 绩效考核引入分层次使用中的可行性 分层次管理首先就是分层次使用,所谓分层次使用,就是要落实各能级护士的职责、充分发挥其能力。如何让能力和责任转变成可量化的指标,是每一个护理管理者面对的问题,查阅文献,大多数绩效考核指标述说最多的还是能级系数,这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来说,并无区别。本考核方案,所有考核指标都是基于临床工作开展及专科培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每一指标有内涵、程度、频次、完成度上的量化。如,对N3护士,责任指标包括临床主带教和组织质控。对N2护士,责任指标包括带班带教、参与质控,考核的分值权重都有区别。又如,相对于能力指标,N3护士要求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教育查房、负责参加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对N2护士要求开展个案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等,都有不同的要求,把分层次使用过程中所涉及的能力、责任、风险、技术等都转化成可量化的指标,使绩效考核体现护士的责、权、利成为可能[10-11]。落实分层次使用与绩效考核后,对同一能级的护士有不同的绩效考核结果,拉开的差距就是能力与责任未尽的体现,也是绩效考核公开、公平、公正的体现,激励各级护理人员充分发挥潜能,提升自身的职业价值[12]。绩效考核后,每一项工作都有量化,一切凭数据说话,改变以往我不想做为我要求做,护士的主动性增加。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开展科研的热情增加,与引进新技术的数量都有突破。

5.2 绩效考核纳入专科分层次培训的必要性 护士的在职教育、专科培训,一直是护理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因为护理工作任务繁重,在职的继续教育形式大多以分散式自学为主,对护士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大多数护士下班后要照料家庭,难以集中时间学习。应用绩效考核经济的杠杆作用后,与护士的切身利益挂钩,不落实培训失分达0~3分,按经济折算达300多元,成为不得不算的一笔经济账,培训由软任务转化为硬任务,自主学习的依从性提高,对护士职业生涯的规划也发生潜移默化的推动,随着能级逐级进阶,护士职业的前景越来越明朗化,自主学习进入良性循环[13]。绩效考核后各层次培训落实率达100%,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护士的转岗与离职率也达到前所未有的零人次,稳定了护理队伍,专科培养计划得以落实。

5.3 护士分层次使用与专科分层次培养结合管理的互惠性 护士的专科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护士队伍由各能级的护士构成,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教育、管理、科研的能力,如何充分应用护士队伍自身的资源、发挥各级护士的能动性来带动专科队伍的整体发展?是值得护理管理者深思的问题。护士按能级使用,落实责任、发挥能力,对N3的护士,要求临床带教、主持危重症护理查房、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开展科内质控、组织危重患者抢救护理等。以往,这些“技术活”,大多由护士长承担,现在,落实护士分层次使用后,是能级的能力与岗位职责要求,是胜任力的表现[14]。对N3级护士自身来说,使能力得到锻炼与加强,也为进阶创造条件;而对下级护士,就是获得了教育资源,创造了一个互惠互利的教育平台,激发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让不同能级的护士得到不同能力的锻炼[15]。绩效考核的引入,无论是开展查房、主持讲座、开展业务学习、主带教还是带班带教,都有绩效的量化,保证了教育的质量。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理论、操作考核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专科护理能力得到发展。

5.4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提高了护理质量 一方面,因为量化指标的引入,每一项工作都有价值的体现,护士的责任性提高[16]。如,对N1级护士,护理一级护理的患者有基础护理的量化,对N3级护士,负责危重患者的护理,则有风险系数的量化;另一方面,护士分层次使用后,使对应的能力做对应的事,能力强的承担高风险、高技术难度的工作,如疑难的静脉穿刺由科内和科间会诊、专科护理指导,达到优势互补,保证了患者的安全、保证了护理质量[17]。同时,也缓解了低年资护士的压力,增加了各能级护士的合作性与团队的归属感[18]。表1显示,绩效考核后,无论是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还是基础护理合格率、健康教育合格率、患者满意度、护士的满意度,都有明显的提高。

5.5 绩效考核的模式引入分层次管理后,需要注意,分层次培训的目标应根据本院的特点和科室自身的发展,立足现实与临床需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与培训内容,与能级的进阶要求匹配。另外,护士长的阶段性督导与考核,是保证分层次管理效果的关键。其次,对于考核指标的结构与权重的合理性,都是相对的,可以根据专科发展的需求进行调整与导向。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引入护士分层次管理,可以提高护士的专科护理能力,促进护士的职业规划,提高护士的责任性,保证护理质量,深化优质护理内涵。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医院实施护士岗位管理的意见[J].中国社区医学,2012,18(3):19-21.

[2]叶红芳,陈湘玉.能级进阶模式的护士培训需求分析模型[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4):393-395.

[3]金学勤,胡乃民,黄群,等.护士分层次岗位培训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11):811-812.

[4]魏畅,王建荣,张黎明.护士分层次培训与考核的方法及效果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7-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