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服装设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目前在服装史教学的过程当中,大部分情况下都会将中国服装历史以及西方的服装历史区分开来,将中国服装历史理解成是中国“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将西方服装历史则理解成是西方的“过去的传统服装样式以及设计理念”,而且它们都通过文字或者图像的方式来展现给学生,导致教学与现实过于遥远,而且学生也仅仅能站在历史之外记住一些文本内容,不能进入到历史情境当中,理解服装历史的发展进程。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需要将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作为中国的服装历史当中一个环节来进行理解。由清朝末期民国初期开始,西方的一些有特色的现代服装就已经渐渐地进入到中国当中,而且渐渐地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服装的主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学习西方的服装历史自觉性就能够得以提升,它彻底地清除了服装的文化传承以及创新上的障碍。当前在我国各个服装院校当中的老师、学生乃至于业界设计师,对于中国服装的现代设计都存在着一定的芥蒂,很多人都认为学习西方的服装设计风格越多,就会导致自己的风格越少,这是片面的,对我国的当代服装设计发展十分不利,而把西方的现代服装历史看做是我国服装历史发展的一个环节就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一芥蒂。
二、关于美学教学
从整体上来说,服装美学可以单独当做一门课程,不过也可以将其作为充分贯穿于服装设计的教育进程当中的通识性知识教学。当前,服装美学大多集中在对服装的形式美进行研究的工作当中,借助形式美规律对服装整体造型、服装颜色、使用面料等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将人体形态抛开的形式美。如今的服装美学,需要充分地与现代人心理相互适应,从单纯的服装形式美上升到动态形象美的层次,形象美是借助服装来为人体形态进行二次创造后所形成的新型的美感。事实上,在服装制作完成之后,其形态还没有真正地完成,只在它穿着在人体上,而且人体运动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来的形态才是服装的真实形态,此时服装的美感才算是真正地完成。仅仅从服装自身所具备的形式美无法彻底、全面地展现服装的美感。在中国的传统服装观念当中,认为衣服放在衣服架子上,体现出来的美与否是非常直观的,即便穿在人身上也只是更换衣架而已;但是在西方的服装理念当中,坚持的理念是将服装看做是人体“第二皮肤”。皮肤离开人体之后是很难谈及其美与不美的。
三、关于设计教学
进行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进行效果图的绘制是比较基本且必要的一项训练,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设计思维的表达水平,不过,也正是由于表达设计思维,因此中国以及西方在设计思维上的差异也能够直观地体现与效果图当中。当代服装设计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将效果图的绘制和服装造型实验充分地结合起来,实现人体形态再次创造。在设计教学当中,需要学生们充分地理解服装基本构成原理。进行造型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们可以对人体进行多角度的观察,并且从多个侧面展开形态设计;无论学生们使用平面裁剪的方式或者是立体裁剪的方式,其主要针对的对象都是立体人体,且关心的内容也都是在着装之后立体的形态,令学生们充分地认识到,假如将人体平面化,就会失去很多观察角度,失去创造机会。服装需要在立体的空间以及运动过程当中对着装进行观察,且不断地进行新的理解和反复性的调整,这种设计教学,能够令学生们思维层次提升到创造和设计的层面上。而这就是西方现代服装的设计教育的成功经验。比方说,法国服装设计类院校和我国大部分服装设计类院校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基本上都是高强度实践的课程,并融合学校内部的设计制作以及学校外的实习实践,需要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成熟的实际动手的能力。
从以上三个角度进行观念上的更新和完善,对我国目前服装设计教育而言是非常必要的。借助对中西方服装的设计思维上存在的差异的总结和分析,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吸纳现代文明的成果,反思自身教育存在的弊端,提升人才培养的力度。
作者:张庆 单位:黄河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涛.中西服装设计思维差异对中国现代服装设计教育的启示[J].纺织服装教育,2013(06).
[2]冯志民.中西传统文化的差异及对现代服装设计的影响[J].纺织导报,2014(02).
二、现代服装设计中意境表达的需求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来看,“意境”就是所说的“胸罗宇宙,思接千古”,即超越具体的物象、场景、事件,而进入抽象的空间,从而获得的一种对人生的感悟。这种感悟,即所说的“意境”的意蕴。“意境”这个理论最早产生于文学范畴,慢慢地在绘画中体现。如今,“意境”已经蔓延到设计的所有领域,包括服装设计,服装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但随着近代工业的大发展,很多服装设计师已经认识到民族文化是中国服装设计的“灵魂”,服装设计慢慢开始走一条拥有民族内涵和独特意境表达的开创之路。中国的传统服饰中有很多的精华之处,更有内敛含蓄的文化理念做支撑,体现出了端庄、含蓄的审美价值取向,那我们现代的设计师又如何在当今工业化兴盛的中国来设计富含意境的服装呢?我觉得作为中国画的重要技法—“留白”大可以尝试一下。实际上,如果我们对当今的服装加以分析,在很多的服装设计作品中都可以寻到“留白”的印迹。
三、“留白”———服装设计的意境打造者
下面,我将从服装面料、服装色彩搭配、服装造型三大方面来分析“留白”打造独特意境的表现。第一,服装面料。在设计之初,很多设计师都会在面料选择上下足功夫。正确地选用面料并能体现出面料独特的美感,是打造服装意境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重要的创新手段。为了打造民族独特的意境,很多设计师选择了中国传统的面料,例如丝绸、绸缎、锦、蜡染花布等,但也有一些设计师去发明新的面料,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从而更好地体现设计作品设计理念的独特意境魅力。例如发明莨绸的梁子,就通过这种面料表现出了一系列舒适、自然、平和的设计作品。还有旅游胜地湖南宏村,到处可见由蜡染、扎染等传统布料印染技术呈现的布料服装,在这些服装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其中颜色未到的“留白”,这些“留白”在绚丽的彩色面料上更加地动人,让人回味,展开联想,展示出了独特的意境。第二,服装色彩搭配。色彩是服装的外表,不同的色彩有不同的心理象征意义,服装通过色彩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和设计理念传达,当然,色彩又因为面料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色彩显示,所以,色彩的选择也要考虑面料的因素。例如红色象征热情奔放、黄色象征高贵与活跃、绿色象征活力与青春、蓝色象征宁静与纯洁、紫色象征典雅与妩媚、黑色象征神秘与稳重、白色象征单纯,它们都在毛、棉、麻、丝、合成纤维、粗花呢、人造纤维、皮毛等不同材质的面料中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力和风格特征。在中国画中,“留白”让绘画形象与留白空间相互流动,给整幅作品以绮丽和灵动,给欣赏者独特的审美感受。而服装中的色彩同样有“留白”的使用。在选择色彩时,不单要能确定配色方案,还要能领悟色彩意境,能够运用简洁的色彩表现出作品理念中的意境,“天人合一”准确传达了设计的核心理念。第三,服装造型。服装造型有廓型、结构、局部造型等,好的服装造型能很好地突出款式特征,正确地表现创作主题,更好地表现服装设计理念和设计意境。不同的造型元素,可以大大地强化服装意境。中国画在造型创作上讲究概括,追求情趣,而言简意赅的“留白”手法以其独特的画面空间处理形式,简洁的笔墨塑造引人入胜的生动形象,展现丰富的内容,赋予人无限的遐想。中国历代王朝的服饰造型大多以宽衣为主,而宽衣在造型上的方正质朴正体现了超然淡泊、随性流动的情感意境。可见,在服装造型上,古人就早有研究。例如现今的改良式旗袍,既保留了旗袍本身的婉约古典美,又合理剪裁,增强实用性,从而塑造一种意蕴深厚的视觉感受。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服装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服装设计成为一种行业,服装设计师争相斗艳。服饰的学问被不断丰富起来。
【关键词】传统文化;西方服饰;相互交融;借鉴。
一、中国传统服饰趋势。
中国传统服饰,是指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也就是 56 个名族内习以为常的服装穿着款式。每一个名族都有每一个名族的服装特点。这些服饰被称为中式服饰,例如:汉族服饰,苗族服饰,满族服饰,蒙古族服饰等等,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分别代表本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征,是中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西方服饰进入中国,中国的民族服饰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汉族服饰。西方服饰崇尚简洁,图案新意,多有印花,能够大量的机器生产,这和我们中国的传统服饰大多由手工加工,针织刺绣有着很大的区别。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汉族服饰也开始简化装饰,不再如此繁琐,而是在特定部位留有刺绣。
二、如今中国服装设计存在的误区。
西方文化进入中国的视野时,就倍受我们的关注,我们推崇西方浪漫自由开放的生活方式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却盲目效仿西方,不懂得实事求是,一味推洋。在传统服装界也同样有这样的现象,西方服饰固然有它设计的好处,这就让众多的中国服装设计师忘记了中国传统服饰的文化本质,忘记了那些条框中蕴含着的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这些中国服装设计师们一味地效仿西方的服装特点,甚至为了跟上国际的潮流,完全抛弃了中国传统服饰的设计文化,中国人失去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服饰,让世界渐渐淡忘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服饰装束。中国传统服饰越来越西方化,责任不能全都怪在设计师头上。毕竟有需求才能生产,中国人崇洋媚外的情节也是导致中国传统服饰越走越远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服装设计中融合传统与现代因素的原因。
全球化席卷全国,如今互联网时代各国文化能够随时随地展现在眼前。其实既然我们喜爱西方文化,认为西方文化有它的独到之处,那么为什么不秉承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既然避免不了,为什么接受他们呢?闭关锁国让自负的中国人与世界隔离,落后了世界大步,这个教训告诉我们,外来文化不能一味摒弃,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传统服装文化融入进现在服装设计中,既可以满足现代人追求时尚潮流的需求,又可以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让世界能够看到我们的文化内涵,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文化是世界文化中一朵璀璨的明珠。我们更要坚信中国的传统文化服饰特色也是世界服装中可以独领的一部分。
四、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传统和现代因素。
1. 服装设计中款式的融入。
款式作为服装的整体格调,是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款式十分多样,单单是女款上衣,就可以分为许多款式,比如说短款,修身,宽松,中款等等。
西方款式多为轻便自然,比较少一些条条框框,不必要的装饰也是极少,更不会为了所谓的装饰而给穿着带来不便,这就和中国传统服饰有了很大的区别。中国传统服饰比较多的是注重仪式感,不必要的装饰比较多。而且喜欢在服饰的边缘多加一些传统的名族吊坠,这样的添加确实能将服饰的美观和协调程度大大的提升,但是却大大地降低了服装的使用度。在生活中,穿着这些服装很容易带来不便,而且因为制作大多是需要人工,所以非常费时费力,损耗大的情况下,这些服饰的实用率就大大地降低了。西方服饰制作简单,可以大批量生产,中式服饰多叠叠盖盖,穿着起来不方便不清凉。所以如果能将西方服饰的轻便款式融入进中国服饰中,不失为一种取长补短的好办法。
也就是说,在保留民族服饰传统款式的同时,减少用料和不必要的挂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成本,又可以更加方便人穿着,又能够保留传统服饰的款式特征。
2. 服装设计中面料的融入。
中国传统服饰大都习惯运用针织刺绣的方式,制作服装。刺绣作为中国特有的装饰方式,不仅在文化内涵上有非常深厚的底蕴,而且在制作工艺上也一直是倍受世界关注的焦点。刺绣工艺复杂,秀出来的图案逼真漂亮,有着非常实在的感觉,蕴含着中国传统美的境界。这是西方印花没有办法达到的效果,所以在面料方面,我们可以继续秉承我们针织技术所创造出来的细腻,柔滑。平润的布料传统当然也可以适当的运用机器作业,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一定的成本。
最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抛弃刺绣这一传统技法,应该发扬光大,刺绣不仅仅代表着中国传统技艺中的女红,更是孕育这中国山水真实,美丽无暇的一面,是绝对需要推崇的。
3. 服装设计中配饰的融入。
装扮配饰如果搭配得好能够很好地为服装加分,但是如果胡乱搭配,却是给服装大大减分的罪魁祸首,此外西方服饰多崇尚精细,做工精美的精品装饰进行搭配,而中国多用珠宝,美丽大方。这一方面各有千秋,若能将中国的珠宝装饰做一些精细的雕刻处理,不仅能更好地体现中国传统服饰严谨,精美的特点,也可以增加整体服装的可读性。另外,加一些水晶和钻石的搭配,更显得中国传统服饰的雍容华贵。如何将西方配饰特点完美地融入进传统服饰设计中,是一个值得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师深入探索的课题。
小结。
五彩斑斓的中国传统服饰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在服装设计中我们不能一味地崇洋媚外而忘记了自己传统的服饰特点,而应该相互结合,取其精华,才能更好地让我们中国特色服装文化树立在世界服装文化之林。
参考文献:
2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状况
(1)禅宗美学自然观对品牌文化价值感的提升。现代服装行业发展迅速,而研究中国本民族文化内涵的服装品牌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本土服装品牌为追求商业价值忽略自身品牌文化和精神内涵,没有传统文化底蕴做支撑,无品牌文化DNA,在设计上模仿、抄袭现象严重。设计上更多是注重服装外表行式美,而非服装本身。即便如此,中国市场销售额仍然被外来服装品牌所占据。禅宗美学自然关注主体的本质其精神内涵,它的真空妙有之空灵美、触目是道之直觉美、即体即用之生活美以及悟无所得之超越美等追求内心及精神的表达形式,与当今世界对物质及奢侈品盲目追求的风气相违背。由此可以看出,立足于禅宗美学自然观去进行服装设计,在快速消费的时代把握服装企业及服装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在注重服装企业品牌文化价值的基础之上确定市场定位从而进行服装的设计。(2)禅宗美学自然观在新型生活方式中的扩展。服装设计本身也是一种新型生活方式的设计,禅宗美学自然观所强调的设计美感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以最少的要素去传达更多的信息。省略不必要的细节,以简洁舒适取代烦琐复杂的装饰感,用最极简的方式来体现所设计物品的精髓。2)色彩选择的明确性。在色彩选择上通常使用精心挑选的单一色彩,或通过不同深浅与浓淡去表达强有力的视觉信息,使之与设计相协调。3)以平衡、清楚、和谐与简单为设计原则。在服装细节的表达中,倾向于不对称、不规则感的流动美,并以巧妙手法去体现服装的设计,从而展现出服装及穿着者清晰、平静而优雅的品质美。通过对禅宗美学自然观在服装设计中的延伸,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便是对简单纯粹、宁静朴素的生活方式的向往,注重生命心灵自觉性与身体内在感受力的协调发展。在人心浮躁、物质欲望风靡、快时尚垃圾蔓延中带给消费者新的生活体验。
3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方式
(1)创新设计理念的提出———禅宗美学自然观之本体论。禅宗美学自然观在中国艺术中以独有的形式丰富了东方美学,并给予通往艺术的真正的生命路径。除禅宗美学自然观中对自然心化和空化的描述,在生命探究中自然观对本体的关注主要体现在将人之本性与自然之法性合为一体的哲学构想,这也是禅宗美学中的一种典型。禅宗美学自然观之本体论作为新型设计理念,其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在实践中重视本体内心体验,把内心与自然现象统一起来,在生命体验中注重本体感悟、感受和感知的能力,从而提升本体(服装)生命的价值。在设计上的表现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设计风格运用。禅宗美学自然观中对本体的关注,意,即把自然与自由融为一体,自由而超脱,在服饰上表现为“超脱”“自然”“飘逸”之美。外在风格设计中将动与静相结合,自然而无烦琐的修饰,表现为自然、和缓、缠绵、延续的状态。2)版型设计。禅宗美学自然观中“一无所有中蕴含所有”的这一构想,要求服装版型要以巧妙的结构线来设计,形成宽松型、平面式与直线性及自然飘垂感相结合的服饰特征去营造刚柔并济的视觉效果。3)服装色彩。禅宗美学自然观对自然舒适的向往,在色彩选择上多为淡雅的素色,或是经典的黑白,展现出设计者或穿着者的优雅自然与不予追求名利的豁达人生境界。4)面料选择。禅宗美学自然观之本体论中对人生活态度所倡导的是一种泰然处之的优雅,朴素中不乏个性。所以在服装面料的选择上会用到高天然纯度的面料。在制作工艺的表现方式上以最原始的方法去处理面料的毛边,来体现返璞归真的设计感,以物化表现去审视穿着者自身的内心与内在。(2)设计师新型思维模式及理念的扩展。通过对禅宗美学自然观及新型理念自然观之本体论的探究,对于设计师———现代社会高品质生活的创造者,理应从自身做起,修行于生命之本性,保持初心的静默和柔软,在寻找万物本源中体悟当下意识,让一切回归最自然的状态。并摄受散乱心而专注一境,将中国文化的积淀(内涵)与现代设计(形态)相结合,注重服装本身的内涵。一方面是将独特化转为共性,用作品去表现内涵,从而把对生命境界的感悟传达给大众;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艺术形式相结合,做有独特内涵的服装,用自然的力量使之和谐,将时间、记忆和情感所积累的感悟分享给更多人,带来精神上的认同度,从而带动人们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这不仅是新型设计理念在服装设计中的尝试,也是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群众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我国社会群众的生活质量提升,在物质条件不断被满足的基础上,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越来越高,社会群众的审美水平也逐渐提高。在现代化的日常生活中,服装是社会群众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所以服装的设计理念和设计形式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社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网络信息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服装设计理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服装设计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虚拟服装设计理念
虚拟服装设计的理念是一种极为现代化的设计方式,服装设计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将设计的想法在电子动画中进行仿真的模拟设计,这是一种极为创新的设计理念,多应用在立体的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师通过网络与客户进行沟通,同时很快在线对客户的设计要求进行反馈。这样一来,客户的意见能够及时被采纳,不仅显著提高了设计效率,而且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此外,在服装销售的过程中,通过虚拟服装设计技术,服装设计师可以依据客户提供的信息数据,快速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分析,模拟展示客户的着装效果,大大提高了客户的自主选择性。在虚拟服装的设计理念下,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及时引进计算机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业务技能,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服装设计技能,提高学生的虚拟服装设计技术。
二、绿色服装设计理念
近几年,生态建设、文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主题。这就使得绿色服装设计理念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全新服装设计理念。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社会群众的生活节奏,在巨大的生活压力面前,很多人都向往宁静、休闲的田园生活,绿色服装设计理念的核心就是展现出宁静、自然的设计元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素材设计的运用能力,帮助学生在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明确地体现出主题和搭配技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设计素材,提高学生对材料的感知体验,同时引导学生到设计材料市场中接触设计材料,提高对材料的认识。另外,在服装设计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培养学生有效融合设计主题、服装材料和设计技术的能力,进而在体现绿色设计主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服装设计质量。
三、文化内涵服装设计理念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明,服装的发展有着极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文化内涵延续到今天,仍然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文化内涵成为服装设计的主要创作依据之一,是提高我国服装设计理念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要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修养。这样,学生不仅能够体现自身的专业业务技能,而且能够展现自身的艺术修养和文化内涵,满足社会群众对服装审美的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服装设计专业教师应增加历史文化的教学内容,开展服装演变历史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丰富的服装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并创新服装设计理念,从而提高我国服装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结语
总而言之,社会的发展促使服装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改变,所以服装设计教师应积极分析现阶段的服装设计理念,进而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我国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技能。
作者:胡婷 单位:湖北理工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