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疗专业培训

医疗专业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疗专业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疗专业培训

篇1

[摘要] 目的 分析院感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的院感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分析实施院感专业培训前后院感专职人员知识考核评分及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在没有实施院感专业培训前,专职人员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为(74.85±14.27)分,参加考核人次为190次,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发生医院感染共计110例;在实施院感专业培训之后,专职人员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为(92.36±7.01)分,参加考核人次为310次,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发生医院感染共计45例,实施院感专业培训后参加考试人次明显增加,感染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培训前后专职人员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院感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和积极性,并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关键词 ] 院感;专业培训;感染管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78-02

医院是治疗病患的场所,同时也是各种细菌较为集中的地方,所以很容易发生感染事件,对患者的康复及医务人员的身体健康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尤为重要,这也是新时期下提高医疗管理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保障医护人员和患者安全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通过临床调查发现,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除了患者病情特殊以外,最主要的是很多医务人员缺乏对院感相关知识的了解、没有引起对院感控制的重视,随着医疗规模的扩大以及医学理论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院感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多,不仅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带来影响,对医院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院感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知识的掌握程度和重视度非常必要。为了进一步分析院感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就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院感培训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院感培训前后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主要是对实施院感培训之后专职人员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考试参加人次、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了解专职人员对院感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视程度以及院感管理水平。具体培训方法如下。

1.1专职人员培训

医院为专职人员争取外出学习机会,将专职人员送至医院感染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另外是组织专职人员参加全国、本省、本市的各类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学习班,通过这种系统的方式进行院感知识强化,充分掌握院感知识的基本理论、控制技巧等等。比如常见的外科洗手,在培训过程中就需要提高相关人员对正确洗手的重视和方法掌握,采用洛本清外科洗手法、应用肥皂、控制洗手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等,从而确保洗手的彻底;在物品管理上,要培训相关人员对加强各项医疗操作尤其是手术室、门诊输液等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控制的重视和管理,在操作过程中严格监督操作人员的各项操作是否符合无菌操作规范,尤其是进行手术消毒的时候注意消毒范围是否充分;另外是对传染病学、临床药学、流行病学、消毒学、微生物学等知识全面深入的学习,使专职人员具有制定正确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制度的能力。

1.2 医院培训

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对全院医务人员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基础知识、相关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知识、工作规范和标准等等;从而使各医务人员充分了解与本职工作相关的院感知识、预防方法、法律法规等等,以在日常工作中能严格遵循规范开展各项感染预防工作。比如在环境的管理上,通过培训让相关人员了解到日常预防和管理措施,要及时将手术室、病区、重症监护室的湿度和温度在合理水平、做好洁污分流工作、按时清洗和更换空气过滤器;尤其是要加强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感染高发区域物品的管理,要从放置、消毒杀菌以及根据物品的类型实施相应的管理方式。在具体措施上还可以通过减少放置木制物品、纸箱等对灰尘吸附力大的物品,使室内尘埃微粒降低到最低限度;根据物品的分类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并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及时做好物品的检查、清洗消毒等操作,加强无菌敷料器械消毒管理,加强对手术废弃物的控制,如一次性注射器、棉签等等等;另外是在感染控制的评审上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发现问题后应及时反馈并进行处理,从而对不足的地方进行改进;尤其是要对进修、实习、新上岗的人员加强培训,这部分人员由于没有临床经验,更缺乏对院感知识的了解和院感控制的重视[2-3]。

1.3科室培训

尤其是对新设立的业务科室或原有科室因病床增加或业务范围扩大的科室需要加强院感的管理、监督与培训,密切关注科室院感控制情况。特别是手术室、儿科、ICU、艾滋病收治科室等感染高发科室,同时全面有效的培训与管理降低感染发生率。

1.4流行病的培训

近几年,我国爆发了几次大规模的传染病感染事件,而很多的流行病依然具有很高的感染率,比如甲型 H1N1 流感、手足口病等等[4],医院是患者非常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导致交叉感染发生。因此医院要加强对这些流行病的关注与管理,通过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流行病的认识,并充分做好感染的预防工作。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的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没有实施院感专业培训前,专职人员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为(74.85±14.27)分,参加考试人次为190次,2011年12月—2012年12月间发生医院感染共计110例,感染发生率为0.17%;在实施院感专业培训之后,专职人员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为(92.36±7.01)分,参加考核人次为310次,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发生医院感染共计35例,感染发生率为0.06%。实施院感专业培训后参加考核人次明显增加,感染发生例数明显减少,培训前后专职人员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专职人员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情况见表1。

3 讨论

院感控制与管理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这项工作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医疗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而临床统计表明,医院感染事件发生一直居高不下,并呈不断上升的势态发展,不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著名医学研究者张志艳等报道称,目前我国医院的院感发生率大约为0.01%~0.14%,尤其是在基层医院,医院感染具有很高的发生率,并呈不断上升的势态发展。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管理至关重要。而要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最重要的就是加强院感专业培训[5-6]。总的来说,院感专业培训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必要性。

首先,随着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规模的不断壮大,医院感染质量与管理工作的范围也就更加广泛,它不仅包括了感染的预防、诊断和控制,还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对院感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从而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采取有效的干预及针对风险因素的控制措施,从而将人为因素或者医源性因素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或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它的发生等;除此之外,要提高院感管理的质量,就需要协调医院的多领域、多科室、多环节、多部门共同进行,因为每一项临床工作都与院感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而要实现这一协调工作,必须要专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质。而很多医务人员由于专业不同,比如临床医学、护理专业的人员在开展相关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过程中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通过院感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的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通过不断的对掌握的知识更新,提高院感控制能力,才能配合医院做好院感管理工作[7-8]。

其次,从我国医疗领域的发展现状来讲,医院是一个知识密集的单位,也是一个庞大的队伍,各类医务人员的文化程度、专业水平参次不齐,很多医务人员由于性格、成长环境、价值观、专业水平的差异往往不能配合医院的院感工作。这就需要通过加强院感专业培训,明确不同部门、不同级别医务人员的职责,发现日常医院感染监测和各种类型的检查中的共性问题或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培训措施,做好院感的管理与预防,以此提高医院感染的管理水平。

如今,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新发传染病不断增加,以往的一些传统传染病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加上医疗规模的不断扩大,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很容易由于外界、主观因素而发生感染事件,轻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康复,重者对医院所有人员都可能造成安全影响,甚至发展成公共卫生事件。这些是目前绝大多数医院发展过程中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加强医院院感专业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尤其是专职人员对院感管理与控制的重视度和专业水平,从而在日常工作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尽最大限度的降低院感事件发生率非常重要。本文通过分组对照的形式,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的院感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在没有实施院感专业培训前,专职人员的院感知识考核平均评分明显低于专业培训之后(P<0.05),实施院感专业培训后参加考试人次明显增加,感染发生例数明显减少,感染率由最初的0.17%降低至0.06%,低于临床报道水平。由此表明,院感专业培训在医院感染管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重视度和积极性,并提高医务人员对院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降低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参考文献]

[1] 赵冬秀.多形式化培训在提高医院工作人员感染预防意识中的效果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2(17):4639-4640,4642.

[2] 罗银江,程敏,李志刚,等.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及建设要求[J].卫生软科学,2012(11):945-946.

[3] 蒋颖,吴昊,王婷,等.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24):3283-3284.

[4] 张晓霞,郑雪梅,魏玮,等.PDCA循环在我院静配中心感染管理中的应用[J].西北药学杂志,2014,2(36):1004-2407.

[5] 张春英,刘兰莲, 邱红.多功能床边工作车感染管理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9):2171-2172.

[6] 李迎新,林海燕.基于全智能实时数据采集的院感监测系统开发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3(11):2-3,9.

篇2

近年我国糖尿病(DM)患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期,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其慢性并发症治疗费用的不断攀升,致使政府、个人的负担沉重,而现阶段中国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相对缺乏导致该问题更加突出。加强社区DM病人的管理,提高治疗的达标率,可以预防、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笔者对现阶段国内外2型糖尿病(T2DM)的管理经验做一综述,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DM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DM)的患病率高达9.7%。DM前期的比例更高达15.5%,还有60.7%的DM患者未被诊断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治疗和指导。近10年,该病引起的慢性并发症(如心、脑、足、肾)已经日益严重。Advance研究表明,强化降压可以降低T2DM患者的总病死率及心脏和肾脏病的风险。强化降糖治疗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率,ADA指南和AHA、ADA预防声明均提倡将非血糖危险因素控制(降压、调脂、抗凝及生活方式干预)作为糖尿病患者CVD控制的基本策略,对DM患者进行管理势在必行。

1 国际DM的管理模式

1.1 专业培训模式

由DM护士和营养师对DM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协助专科医师控制血糖。1998年,Kinmonth等率先观察了DM专业培训模式与普通治疗之间的差异。有250名T2DM患者参与,DM护士和医生对患者指导饮食治疗1.5年。结果: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专业培训治疗组有较好的医患沟通、健康状态和治疗满意度。2004年Plank等报道了DM患者进行短期培训后对长期治疗效果的影响。123名T1DM门诊患者,由DM护士和营养师对5~8名患者组成的小组进行5 d的课程教育,根据不同的食物和血糖水平匹配胰岛素剂量,第3年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下降明显,发生严重低血糖的次数只有原来的1/3,至12年时,严重低血糖的发生次数未再升高。短期教育后,患者能自觉地进行自我血糖监测,控制好自己的血糖水平。

1.2 有组织干预模式

以DM护士为中心,营养学家、药剂师和专职DM医生共同指导患者控制血糖。1999年,Sadur等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进行了一项随机临床实验,对比普通的DM治疗和有组织干预模式的疗效。研究干预患者每月组织1次针对10~18位患者的2 h集体访视。结果:通过多学科专业合作干预,患者HbAlc有明显下降,自我血糖检测次数和治疗满意度明显增加,同时参加干预的患者再次住院率明显降低,节约卫生资源。

1.3 两种联合模式

1998年,Aubert等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开展了一项包括17例T1DM和221例T2DM患者的临床研究,对比联合模式和普通治疗模式之间的差异。专业培训后的护士先对患者健康教育5周(共12 h),之后定期约见、电话随访患者12个月,并联合营养学家、药剂师、专职DM医生和私人医生管理患者,协调患者治疗。结果显示,以护士为主的管理治疗组患者HbAlc平均降低1.7%左右,显著低于对照组。

2 国际DM管理的经验

专业培训模式结构简单,有一定降糖效果,但指导不够全面;有组织干预模式降糖效果好,可减少再次住院率,专业指导也较全面,但动用医疗技术资源较多;二者联合模式集合了2个模式的优点,血糖控制更好,并联合了家庭医生的治疗,对于DM及并发症的防治更加有利,但对医疗资源的要求更高,如果长期坚持政府花费巨大,后两种方法还因患者的受教育程度而影响管理的效果。国内外的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资源分布不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接受力、依从性也不同,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国外的模式。

3 国内管理模式

我国的DM教育与管理工作起步较晚,2004年刘奕男等率先在上海闵行区展开了DM管理的探索,其后许多专家也尝试创建了符合当地特点的管理模式,为中国糖尿病管理提供了宝贵经验。大致分为下面4种:

3.1 健康俱乐部模式

医生对俱乐部成员进行DM基本知识健康讲座管理。2009年吴雯等在上海闵行和江川社区4个居委会中随机抽取114名DM患者,以社区DM俱乐部的形式管理,1年后血糖及HbAlc达标率明显提高。2009年陈亚娟等在北京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募100名T2DM患者参加“快乐生活俱乐部”,由健康教练(接受过社区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社区心理咨询师)开展机动谈话和药物干预,而对照组仅药物干预,6个月后发现干预组高密度脂蛋白、餐后2 h血糖、HbAlc的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

3.2 社区管理模式

由社区医务人员进行管理。张丽华选取上海宝山区高境社区内T2DM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管理试验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药物治疗同时定期随访和宣传教育,而对照组则只有常规药物治疗,6个月后发现实验组的血糖、HbAlc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

3.3 DM中心管理模式

成立社区DM管理中心进行管理。在佛山,欧阳素琴等对顺德区容桂社区4 036例T2DM患者作了19个月的综合干预,建立患者档案,定期培训,定期随访,专人负责,并对各种情况的患者进行指导、干预。通过管理,中心对DM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减少并发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减轻了医疗负担,提高了生命质量。

3.4 医院/社区/患者三级管理模式

篇3

针对血管疾病诊疗医师的专业培训尚不成体系、并已成为制约学科进一步发展瓶颈的现状,为进一步解决临床实践中的诊疗规范化问题,此次CEC系列规范化培训班将在前几届CEC会议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以“提升中国血管外科整体水平,共同步人世界先进行列”为宗旨,通过手术观摩、术式讲解等培训方式,重点强调规范化诊治,普及和规范腔内血管和开放手术技术,力求全面提升周围血管疾病诊断、治疗和手术规范化水平。

对此,总医院血管外科主任郭伟教授表示:“规范化、专业化发展是血管外科发展的必经之路。三大中心将整合最优资源,严格确保课程质量和效果,将系列规范化培训班打造成技术规范和医生执业规范培训I的行业标杆,最终造福于广大周围血管疾病患者。”

另据北京安贞医院血管外科主任教授介绍,周围血管疾病是严重危及人类生存质量与生命的疾病,随着社会人口的日益老龄化,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管外科将不容置疑地在医学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目前,血管疾病的腔内治疗技术在我国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和普及,但患者对疾病的重视程度、医生的专业化程度和社会的关注程度仍远远不够。其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很多人没有认识到血管疾病的危害性,不少医院还没有将周围血管从外科中划分出来;另一方面医生的专业水平有限,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延误治疗。因此,我国血管外科创立以来,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并不能满足现阶段患者不断增长的就医需求。

篇4

2讨论

病史采集是临床诊治疾病的重要环节,是加强医患沟通交流、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正确的问诊技巧和良好的沟通技能是获得系统准确病史资料的前提。完整、准确的病史资料对疾病的诊断和处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不仅能够对临床部分疾病做出基本的诊断,而且能够提示医师体格检查时的查体重点,为进一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提供线索。病史采集主要通过问诊实现,如果不注意问诊方法和技巧,可能难以得到临床诊断和处理所需要的准确信息,成为临床工作误诊和漏诊重要原因。因此,为了保证病史采集的顺利进行及采集的病史资料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医师必须要掌握正确的病史询问技巧。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基层卫生队伍呈现出“4低”的特点:即学历低、执业医师比例低、职称低、待遇低。各级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际上承担了城市社区医疗机构的医疗卫生职责,基层卫生医疗机构与城市社区医疗机构在本身构成上和服务环境上又存在较大区别,在广西尤其明显,具体为:

①卫生人力资源缺乏:农村乡村卫生医疗机构的从业人员一般为中等卫生专业毕业生,骨干接受大专卫生专业培训;城市社区一般工作人员均接受大专卫生专业培训,骨干接受本科卫生专业培训。

②卫生经济环境差异,农村经济基础较城市社区薄弱,国家目前已经逐渐致力于农村合作医疗建设,包括软件及硬件两个部分建设,但乡、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的医生临床技能水平培训和城市仍存在差距。

篇5

香港的医疗采取双轨制度,既有公营也有私营,其中90%住院患者接受公营(即医管局)服务,医管局也承担了公共卫生服务。香港医疗服务呈三层架构:包括基层医疗、中层及第三层医疗(住院服务)和廷续医疗服务。而香港的医疗政策不会使市民因经济原因而得不到适当的医疗照顾。由于香港公营医疗服务占住院人数的90%,同时并兼顾了延续医疗,也代表了香港的专科护理不只扎根于医院,必须走出社区,跟进出院患者的持续照顾和提供基层护理照顾,落实“治未病”的理念。

2香港骨科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

面对医疗科学的急速发展,香港骨科医疗服务也紧随其后,乃至于服务文化也面对着不少的挑战。

2.1应付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随着社会趋向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医疗从医院走到社区,翻开了骨科医疗和护理的新篇章。

2.2确保医护服务素质及安全医疗科技日益发展,治疗趋多元化,迈向高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有更高要求和期望,为骨科护理迎来新的挑战,骨科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时配合新科技医疗的临床护理需要,更须深入了解骨科相关专科的治疗和预防,为患者作出适当的护理和防预措施,以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需要。而这也推动了骨科护理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2.3欠缺具骨科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随着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不单选择的学科增多,在医疗护理行业内,各专科医护人员需求日渐加大,护士在专科的选择多了,造成了行业内外的竞争。要留住有足够骨科专科知识的护士,骨科专科培训与专科护士的职能发展是挽留人才的两个重要措施。

3骨科专科护理需要发展的因素

3.1患者服务方面骨科患者服务是需要由多个医护专业及专职人员(如理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人员等)组成的医疗团队分工合作,每日在临床照顾患者的骨科护士具有骨科专科知识和经验,顺理成章地成为患者的和团队工作的统筹者。骨科专科护士必须具有分析力、决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管理能力,以平衡医疗团队的工作,为患者实施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入骨科专科护理元素,加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流程的信心,和谐护患关系,强化治疗效益,减少纠纷。

3.2护理发展方面专科护理发展为骨科护士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让他们更有目标地追求自我发展,提升护士在骨科护理专业上的素养,与骨科医疗能同步发展,以保障患者由治疗至康复的过程。

3.3骨科专业护理发展的目标发展骨科护理很重要,确立发展目标更是首要:①完善患者骨科专科护理服务;②促进骨科护理专业培训,作为专科护理成长发展的基石;③激励护士增长自我价值;④为护士职业发展做好长远的计划配合临床需要;⑤以有意义的专科发展挽留人才;⑥利用专科与管理知识,加强临床护理领导能力,充分发挥专科护理绩效。

4帮助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现代学术和管理支持发展

4.1信息科技发展平台利用临床服务的信息科技的设置,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数据平台以更有效支持诊断、处方药物、影像、病案和护理文件处理等,与私营医疗机构设置共享信息平台,更有利于患者的医事服务和治疗。

4.2推动循证医疗以科学数据及临床科研成果为基础,从而确定治疗护理成效和患者安全为目标,制定指引规范护理行为,让专科护理能清淅、有效地按临床需要提供服务,保障患者护理效果。引入临床审计更确保执行效果,并可藉结果寻求改善。

4.3设立临床素质保证建立患者安全的护理文化,使护士都清楚以循证医学和护理、实证为本作为患者的治理方案,统一临床常规指引,依据医疗机构订立服务评审标准,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使骨科护理服务向与国际接轨方向迈进,确立处理医疗投诉及医患关系机制,减少护患矛盾,增加患者对专科护理的信心。

5以骨科护理专科培训加强人力资源发展

人才是医院的重要资产,通过高阶和各副专科的骨科专科护理培训,巩固专业服务意识,以多渠道与员工沟通,使员工紧跟医院的专科发展方向,确立医院文化,可促使人才留任。由一个权威和具声誉的机构如专科学院、医管局等承办专科护理培训和考核,令社会和专业人士接受这统一和具水平的培训课程。

6香港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现状

6.1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的目标与专业发展是相互配合的:①提供更深更广的骨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以配合日新月异的临床医疗和患者治理的需求。②除科技外,培训更需加入人文、管理、社会等知识辅助临床需要。③培养具内涵的骨科护士:有成熟心智、阳光心灵、视病犹亲的关爱、积极求知、以良好沟通维持医护团队精神,从宏观多角度分析并接纳不同的治理方案。④让学员明白自己的定位、价值,令他们接受培训后随着知识与技术的增长,在临床工作更自信、有安全感,令人信服。

6.2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的内容我们以分阶课程提供不同程度的护士培训。见图2。

6.2.1初级骨科护理课程初进入骨科专业的护士,无论注册或登记护士都可学习初级骨科护理课程。内容为骨科的骨干知识和技术,让学员有基本学术知识支持临床工作。课程授课20小时,内容包括了基础的骨科护理知识和技巧。

6.2.2高级骨科护理课程这是让有志于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护士参加,要求学员在骨科部门最少有三年工作经验,完成初级骨科护理课程、评核范围要求,学习前需已接受核心专科培训,且经部门经理推荐。理论课程课时超过88小时,课程结束后便进入6个星期临床培训,在认可的培训中心导师指导下完成。最后经考试,个案研究报告评核等合格才可以获得证书。课程包括较深入的一般骨科护理和手、足外科,脊椎、关节置换、创伤科,运动创伤和复健科等专科护理。让护士能吸纳多元性的骨科专科和安全的护理。

6.2.3其他深入及辅助的课程一些有关人文、社会、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辅助学科。而骨科亚专科护理课程会是伴随骨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培训方向。

7推动骨科专科护理发展新阶段——香港骨科护理学院

为持续倡导骨科护理专科进阶发展,香港骨科护理学院于2012年成立,目的是倡导骨科专科护理和临床实践进阶,制定专科标准、道德伦理,加强骨科护理专业诚信,为民众提供优质骨科护理照顾。与港内外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合作,专业交流,搭建信息平台,促进骨科护理科研和现代化发展。致力于骨科护士的持续专业培训,提高骨科专科护理的社会认可度。

8骨科专科培训与临床护理职能的发展

骨科专科培训与临床护理职能是相辅相成的。骨科专科培训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更专业到位的护理知识。同样的,骨科专科护士的职称,使同事与患者可清晰地辩别护士所持的专业知识,患者更乐意接受骨科专科护士为他们服务。香港医管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立骨科专科护士、资深护师职位和2011年开始推行的顾问护师职位。更确立并完善了专科护理团队的架构,让护士在自选的专科内可选择在管理或临床学术护理方面的发展,也深化和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8.1骨科专科护士香港普通注册护士完成高级骨科护理培训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有基础管理培训,年终工作考核良好,经部门运作经理推荐便可在医管局中央护理部登记成为骨科专科护士。临床上他会为患者提供骨科专业护理,以临床路径模式执行个案护理,参与科研和实证为本的护理。

8.2骨科资深护师(护士长)属晋升职位,有5年或以上临床护理经验且最少具3年骨科临床护理经验,持护理或有关学科本科文凭,具骨科专科护士资历及管理学文凭,若有相关硕士文凭尤佳。骨科资深护师是骨科病房内护理小组的管理者和督导者,除了负责复杂的临床护理,同时也负责向下属护士提供专业护理意见和监督执行。资深的骨科护师也是骨科病房的主管,协助病房经理计划、执行并监察病房管理的工作战略,参与骨科护理标准、规章和临床路径的建立。在学术上其是临床护理科研的领导和施行者,是骨科专科培训课程的骨干导师。职能是骨科专业护理元素占70%,管理元素占30%。

8.3骨科病房经理骨科资深护师若有二年或以上的管理经验,即有资格申请晋升骨科病房经理空缺,这属于护理管理发展职位。主要职务是带领病房内各级人员结合骨科和其他协助的医疗团队合作,为所属患者提供安全的优质护理。负责为下属护士及员工进行骨科专科和各项在职培训、相关的考核和督导,制定病房年度工作目标,倡导并支持临床科研。负责病房内外的沟通事务,协助骨科部门运作经理计划和执行部门发展事务,也须协助骨科顾问护师做好有关骨科临床护理的执行与发展。在职能方面,骨科专业护理元素占30%,管理元素占70%。

8.4骨科部门运作经理骨科资深护师持护理或有关学科硕士文凭,有管理学文凭,具10年或以上骨科临床护理经验并有最少5年临床管理经验,可申请医管局内各医院的骨科部门运作经理职位。这也是护理管理发展职位,统管骨科部门内各单位的护理管理工作,与院方中央护理部一起负责骨科部门护理和相关人手的招聘、专科培训、考核等人事事务。协助骨科主管部门的发展策略与战略,联系部门内外支持专科及部门,落实及督导监察效果,目标是为骨科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与骨科顾问护师沟通合作以增进骨科专科教育和发展。

9骨科专科护理职能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患者服务的拓展,骨科护理专业除了在管理上发展外,骨科护理的专科发展更是急切。

9.1骨科顾问护师骨科顾问护师一职也于2011年开始推行。这是骨科资深护师晋升职位,骨科资深护师具护理硕士文凭及10年或以上骨科临床经验,并有管理文凭者可申请。业界期望骨科顾问护师可以为复杂的骨科患者提供跨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意见,令患者无论身处任何专科都可得到系统性、整体性的护理(由入院至康复,含出院后的家居护理)。从而缩短住院周期。骨科患者护理从住院延伸至门诊,甚至社区的照顾。延伸护理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于学术方面,骨科顾问护师负责领导骨科护理科研和临床应用发展,为骨科专业内各专科护理的培训划出框架。骨科顾问护师职位的确立使骨科临床护理架构更完整,护理团队内除了部门运作经理管理一部分外,骨科顾问护师分担了专科护理学术顾问、培训和发展。两者合作,各司其职,强化骨科护理和患者服务,令患者和医护团队更有信心。

9.2骨科护士门诊患者从住院至出院回家,不同的康复阶段按患者需要而有不同的护理。过去专科护理只限于住院,骨科护士门诊补充了患者出院后专科家居护理的空白,从身、心、社、灵多角度得到适时及适当的专科护理照顾。由骨科顾问护师带领骨科资深护师负责骨科护士门诊,除使患者得到整体护理外,适当的患者服务分工可降低医护团队的工作压力,更提升了护士的士气,加强他们对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信心,直接留住人才。

篇6

【关键词】:农村卫生 防疫工作 存在问题 措施

基层乡镇的卫生防疫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广大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一项最直接的工作。提高乡镇基层卫生防疫能力,加强和改善防疫条件,对乡镇的卫生工作和全面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卫生厅到乡镇基层,对卫生防疫工作都十分重视,在完善机构,规范内容,加强指导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仍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一、 基层乡镇防疫工作的现状

1.1 重治疗轻预防 基层单位防治合一,主管卫生部门既管治疗又管预防,但是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治疗上,往往忽视了防疫工作。基层卫生院防保所工作人员流动性大,个别单位无专职防疫人员,多数乡镇卫生院防保所的防疫医生流动性大,致使卫生防病工作缺乏连续性和长远计划。

1.2 专业技能不精 基层卫生院防保所的医生虽然都是医学专业毕业,但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很少,对防疫知识了解甚少缺乏专业培训和自学钻研精神,导致卫生防疫知识匮乏,不会做流行病学调查,不会消、杀、灭,不懂卫生监督程序,少数基层单位的卫生防疫工作处于应付状态。

1.3 防疫设备陈旧 目前卫生防疫工作无专项经费,其所需经费均在卫生事业经费中支出,而卫生事业经费大多被用来购买药品、诊治疾病、更新和维修医疗设备等,真正直接用于卫生防疫工作的很少。大部分单位防疫设备陈旧或缺少,给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

1.4 重视力度不够 在人们的印象中,临床医疗工作有技术,能做到立杆见影,深受患者爱戴。而搞卫生防疫工作社会地位低,可有可无,没有大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人们想不到防疫医生。加之上级重视力度不够,致使防疫人员工作不尽心,直接影响了防疫工作质量。

二、 解决基层乡镇卫生院防疫工作存在问题的措施

2.1 加强教育,提高认识 一方面要加大对防疫人员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另一方面卫勤领导要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群众认识到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协助防疫人员做好本单位的卫生防疫工作。

2.2 专业培训,提高素质 ?防疫所要注重对防疫医生的专业培训,针对防疫人员流动大、防疫工作季节性强的特点,每两年应举办一次短期培训班,也可委托地方院校培训。防疫人员调离本岗位和上岗前要做好传、帮、带、教工作。同时,防疫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在职学习。

2.3 改善条件,加大投入 ?各级领导要从长远出发,改变重治疗轻预防的观念,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防疫工作大力支持。按照规定,基层防疫经费应达到卫生事业费的15%~20%;保证防疫药品的供应,有计划地逐年购买防疫设备器材,使基层防疫所技术力量、保障和设备相适应。

2.4 健全机制,稳定队伍建立相对独立型防保机构。以乡镇卫生院为依托, 建立行政相对独立、经济独立核算的乡镇防保所( 组) , 与乡镇卫生院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 由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防保所( 组) 长, 经费补助可采取定额补助或全额补助等形式。设立相对独立的乡镇防保所( 组) , 有利于预防保健任务的和强化乡镇防保队伍建设, 使乡镇防保经费能定向使用于防保工作, 以充分体现政府职责。

总之:加强农村基层防保所从业人员的卫生法规制度的学习,明确单位、部门、个人的职责、任务,规范业务对口管理,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适时对防疫人员进行业务水平考核,对成绩显著的个人要进行表彰奖励,提职、晋级要优先考虑防疫人员,达到基层防疫队伍的稳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医防结合,为农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卫生防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益川, 张黎明1 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的竞争及其对乡镇卫生院防保功能的影响[J]1 中国卫生资源, 2001, ( 1) : 24-251

篇7

1. 1对象选择

2011年4月一2016年4月我院初责护士16。人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18岁一32岁,平均24. 2岁;门急诊科27人,内科44人,社区康复科39人,妇产科 25人,外科2。人,口腔科5人。排除标准:①主观没有意愿参与此项研究者;②调查前1年内有家庭意外者;③睡眠障碍或者神经衰弱者;④由于各种因素不能够完成研究任务者。伦理学原则:①受试护士及其直系家属在充分了解研究过程的基础上签署参与该临床研究的知情同意书;②入选护士相关诊治和监护措施均以临床指南相关原则为依据,对其医疗治疗和安全有充分保障;③入选病人的信息及诊疗记录予以保密,保护病人的隐私权;④按照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试验方案,本研究全过程中均遵循《握太华工作组关于临床试验注册的声明(OttawaGroup Statement for Clinical Trial Registration)》。根据病人辅导项目的不同,护士分为无辅导的对照组,只接受专业培训的专业培训组,只接受积极心理学辅导的积极心理学组以及接受专业培训联合积极心理学共同辅导的联合辅导组,每组40人。每组护士负责病人40例,4组病人年龄、学历、工作状况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失联原因及其应对措施:病人中途退出试验,病人在试验过程中转院治疗;应按照1}1比例相应补充受试病人进试验组。双盲原则:①研究人员分为3组,第1组研究人员负责筛选和随机分配试验对象;第2组负责进行观察指标数据的数据采集;第3组负责数据的整理和统计分析以及文章撰写。②试验对象的分组情况严格保密,试验对象和具体施行镇痛治疗的研究人员均不清楚试验对象的具体分组。③4组研究人员对各自的操作互相保密。

1.2干预方法

1. 2. 1对照组

初责护士不给予任何辅导,与未参与研究的初责护士工作和生活状态相似。

1.2.2专业培训组

定期组织初责护士专业培训。如何面对病人及其家属,如何处理护理中的问题,护理专业技能培训,包括基本护理学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急慢性护理和重症病人的护理原则、技术操作,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路线和法律法规,了解护理学的学科发展和文献检索、自我学习能力一月。

1.2.3积极心理学组

首先通过访谈方法,了解初责护士的日常生活状态、业余爱好以及心理问题、自我认知,获得对目标的总体认知,以便采取更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法。采取封闭性、结构性的团体辅导方式,结合多种辅导形式,如自我介绍、角色扮演、自信心训练以及撰写活动总结。培养积极情绪,在一个舒适环境中开展热身、冥想、表演等多种活动形式。开展自我检讨、暴露自身问题,并且在成员内部互相帮助,解决问题,提升护士的心理自我修复能力。

1.2.4联合培训组

将以上两类方法通过适当的设计联合运用,从专业和心理上对初责护士给予全方位的辅导。

1.3评价方法与工具干预3个月后,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初责护士发放总体幸福感量表(GeneralWell一Being Schedule,GWB)、心理韧性调查表、焦虑自评表(Self一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同时向病人发放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通过随访初责护士升职为高责护士的时间综合评价干预情况。

1. 3. 1   GWB是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一种定式型测查工具,用来评价受试对幸福的陈述。该量表通过将其内容组成6个分量表对幸福感的6个因子进行评分,包括对健康的担心、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以及松弛和紧张,共33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分一10分。

1.3.2心理韧性调查表包括25个项目,目前在抑郁症、焦虑症等临床治疗方面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提出可以采用个人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接受变化、控制感、精神信仰5个因子来衡量心理韧性水平,共25个条目,每个条目计1分一4分。

1. 3. 3   SAS是William W. K. Zung编制的用于测量焦虑状态轻重程度及其在治疗过程中变化情况的心理量表,其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焦虑自评表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焦虑自评表采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焦虑症状出现的频度,1分为很少时间,2分为小部分时间,3分为相当多时间,4分为绝大部分时间,得分>50分为有焦虑症状。

1.3.4护士满意度调查表应用国际性护理人力资源研究常用的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采用Liken 4级计分,1分一4分分别为非常不满意、不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1.3.5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调查表由我院护理部自行编制,包括仪表仪容、环境卫生、解释沟通、基础护理、宣教工作、治疗护理、管理工作,共2。个条目,每个条目包括3个选项,即最满意、较满意以及不满意。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y检验,以PGO.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   

4组初责护士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得分比较(见表1)

3讨论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以及医患关系的日益紧张,初责护士已经成为一个高压群体,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这一群体在社会特别是医疗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直接关系到护理的效果和病人的满意程度,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因此,找到适当的方法为这一群体解压,显得尤为重要。    

篇8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3-0099-02

在本世纪,糖尿病在全世界呈现出高发状态,从2000年的1.5亿患者到2010年的2.2亿患者,增长人数超过了45%,在地区分布方面也表现出不均衡性,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增长率要比平均增长率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我国年增加糖尿病患者人数超过了120万,治疗与管理压力不容忽视。

1.糖尿病治疗费用

涉及到糖尿病治疗的费用,已经成为了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卫生工作一项较重的负担,我国每年在糖尿病治疗方面消耗的卫生经费超过了200个亿,主要投入并发症治疗方面。剔除并发症方面的治疗开支,糖尿病患者年治疗费用在3600元左右,这笔开支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并不是一笔小数目[2]。调查研究显示,欧美等国糖尿病引发的相关治疗活动新增费用,比其他普通疾病新增费用高出近一倍。综合国内外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开支情况,可以看出糖尿病治疗已经成为了患者一项沉重的负担,必须要强化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以及并发症预防,减少患者医疗开支。

2.糖尿病血糖控制状况

依据控制糖尿病和其并发症研究成果,以及糖尿病并发症干预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可以看出,对正在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全买呢的血糖控制,可以实现1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病率的明显降低,降幅高达50%以上。英国科学家研究显示,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全面的血糖控制,也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当前,不同国家的糖尿病研究机构分别制定了糖尿病血糖控制的指标体系,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制定的控制标准最为严格,为[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

3.胰岛素使用的时机

欧洲在1999年制定了相应的标准,糖尿病患者在饮食控制到位以及进行降糖药服用基础上,HbA1c超过7.5%就应当选择胰岛素开展治疗。ADA在2002年与2003年分别将其标准设置为大于8%和7%,亚太地区在2002年的标准为大于7.5%时候应当选择胰岛素治疗,并且建议对于部分胰岛素分泌功能未较大降低的患者,宜运用中效胰岛素在夜晚开展治疗,对患者夜间基础胰岛素分泌实现补充的效果。相当比例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不断严重的状态下,细胞功能降低,每天适宜开展2次预混胰岛素治疗。有资料显示,运用诺和锐30能够将超过65%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HbA1c

4.血糖控制的不同治疗模式

4.1 专业培训模式。从1998年起,Kinmonth等率先开展了专业培训模式研究,安排专门的医护人员参加课题研究,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按照普通治疗模式,另一组进行以专业培训治疗,体现患者为中心,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生活健康指数以及血脂血压等指标进行全面的观察分析与比较,数据显示,在血糖控制均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专业培训治疗的一组患者在健康状态、治疗满意程度以及生活质量指数等方面的效果更优。对糖尿病患者开展短期培训,还会对患者长期治疗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可以由专业户以及营养专业人员对1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结构性课程教育,结合日常饮食习惯在不同饮食条件下,以及自身血糖水平进行胰岛素剂量的匹配,引导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强化血糖水平的自我监测,对血糖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4]。实践证明,对血糖控制水平欠缺的1型糖尿病患者开展专门的培训,引导和帮助他们更好地在正常饮食条件下优化胰岛素治疗效果,能够达到对血糖的有效控制,同时预防严重的低血糖发生。

4.2 有组织干预模式。对糖尿病患者治疗和管理活动中,运用有组织干预模式效果较好,北京和上海等地医科大学专家组先后开展了专门的课题研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普通治疗模式与有组织干预模式的对比分析。课题组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干预组和普通组,普通组采取正常治疗方式;干预组在普通组治疗的基础上,安排专门的专业户以及营养人员、药师以及定点治疗医师,按月组织对患者的2h集体访视。阶段性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普通组患者,干预组的患者在HbA1c方面下降的幅度更加明显,患者对治疗成效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在此住院率相对于普通组患者下降30%以上,治疗和管理成效较为显著[4]。

4.3 专业培训与有组织干预联合模式。在糖尿病治疗与管理活动中,采用专业培训与有组织干预联合模式不失为一种较为成功的模式。西安等地医科院校专家组开展了专门的研究,选取了34例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21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普通模式治疗与专业管理模式治疗之间的成效差异。专业管理组安排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管理规定,定期和患者以及其家属进行讲解与交流,对患者的治疗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实现优化与提高疗效的目标。阶段性结果显示,专业管理组患者的HbA1c降低平均值在1.8%左右,效果明显优于普通组[4]。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糖尿病患者治疗与管理中,一定要针对治疗时机状况,优化治疗与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血糖控制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同时减少严重低血糖发病率,提高患者治疗成效。

参考文献

[1] 岳杰.糖尿病发病率升高的影响[J].中外医疗,2009,(05):71-72.

篇9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住院治疗期间发生护理安全问题的精神疾病患者76例,男49例,女27例,年龄15~66岁。所患疾病包括抑郁症、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以及强迫症等。

1.2方法:通过对76例精神疾病患者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得出精神科护理安全问题的主要问题及其分布情况。1.3统计学处理:将统计所得到的数据录入Excel中建立数据库,并对护理安全事故分布进行数理统计。

2结果

将所选的76例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冲动伤人21例,毁坏物品17例,自杀自伤14例,意外受伤(如跌倒等)12例,出走外逃7例,其他行为5例。精神科护理中患者发生的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冲动伤人、毁坏物品、自杀自伤、意外受伤以及出走外逃等。

3讨论

根据对精神疾病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发生的护理安全问题分布进行统计结果,深入分析精神科护理发生安全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加强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切实降低精神科护理工作的风险。

篇10

病例档案中的数据、资料和记录对于医院的科研、教育、诊疗、护理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尤为关键,一旦发生遗失则会给医院的临床试验、事故分析、医疗经验总结等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进行、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医疗机构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提高病例档案的管理水平也成为了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1]。本文具体分析了我院档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旨在提升我院的病例档案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现具体综述如下。

1 病例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我院在近年来的医疗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疗水平不断提升,然而病例档案的管理中仍存在以下问题,现将具体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作如下归纳[2]。

1.1 档案积压

(1)具体表现:病例档案缺乏有效的利用,相关记录、数据和资料归档后直接被捆绑置于相应的分类库中而长时间搁置形成死档案,调取非常困难。

(2)原因:管理手段相对滞后、未能建立电子档案并实现信息化管理、缺乏信息搜索平台,人工操作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资料调取过程费时费力,因此病例档案的利用率极低,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医疗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1.2 缺乏专业管理

(1)具体表现:管理人员不能胜任档案管理中的相关工作,如资料收集不全、难以准确分类、无法按照规定编号等。

(2)原因: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缺乏对于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有效的上岗培训。

1.3 档案记录不规范

(1)具体表现:部分档案记录的内容缺失、过程简略、漏填事项,使档案的可信度、真实性降低;部分诊断记录中的症状记录不全、判断依据片面、逻辑不清、语句不通;部分记录难以辨识、涂改较多、字迹模糊、颜色不一、补记现象普遍,难以确保记录的同步性;部分文件未严格按照规定书写,漏签时间、名字情况较多。

(2)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记录者的态度不够认真、专业知识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和缺乏有效的管理、审计体系有关。

1.4 档案损坏和遗失

(1)具体表现:部分档案由于存放时间较长、存放环境较差,常常容易出现腐蚀、霉烂、虫蛀损坏等情况,导致无法使用;而部分资料则在调取后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归档保存而造成档案的遗失。

(2)原因:档案室缺乏温湿度调节装置、定期清洁消毒,因此使湿度过大滋生细菌、真菌和蛀虫;由于缺乏专门的病例档案调阅登记、归档管理制度,因此无法记录调档人的信息并完成及时归档,造成部分资料遗失。

2 如何提升病例档案的管理水平

上文已经对我院病例档案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归纳和分析,本部分特针对以上问题的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

2.1 建立电子档案和信息搜索平台,实现病例档案的充分利用

将相关资料和档案进行编号后输入电子表格中建立电子档案,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并搭建信息搜索操作平台,使调档人通过搜索编号即可获取档案的具体内容、存放位置,从而提高了资料调取的效率,如用C表示肿瘤患者,T表示治疗方案,具体日期当天的治疗记录,通过这种搜索、调档方式可简化调档流程、提高医师调档的积极性和档案的利用率,从而使医院的科研实验得到更多的数据支持,给临床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经验[3]。

2.2 专人管理、专业培训

加强对于医疗实习人员的档案管理培训和专业人才储备,并规定由专人负责医院病例档案的管理任务,在上岗前应对管理人进行较为系统的培训,内容包括病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病例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病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管理人员的职业技能(如资料的收集、分类、编号和保存等专业培训),并在通过医院领导考核的情况下方能上岗管理,而管理人员还应接受1年/次的定期的考核。

2.3 建立档案记录和审计制度、加强医疗人员的职业培训

(1) 医疗人员的工作态度不够认真、专业知识掌握水平有限是造成记录不规范情况的重要原因,在管理层面上应加强对医疗人员的职业培训(包括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两个方面),通过职业道德培训,可促使医疗人员了解医疗职业的崇高性和重要性,从而起到端正的工作态度的效果,可有效避免漏写、简写、记录失误;而通过专业知识培训,则能促使诊断医师对于患者的症状、病史等资料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并找到可靠的判断依据,使病例记录具有可追溯性和可靠性[4]。

(2)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统一的记录标准和审计监管,也使得不规范的记录情况频频发生,将医院诊断报告、治疗方案、护理计划等的具体记录格式(如诊断记录中要求必须记录患者的病史、症状、检查结果、确诊依据等)、记录要素(日期、记录人)、书写要求(及时性、有效性、真实性、同步性等)均作明确的规定并建立病例档案记录标准操作规程,并由护士长、院长、主任医师等组成审计小组1月/次按照规程中的要求对记录进行审计、检查、修正,可明显提升记录的规范性[5]。

2.4 档案室良好环境的保持

在档案室中增加通风装置并进行温湿度监控,控制档案室的湿度在30%~60%、温度在18℃~25℃间,在此温湿度条件下则不容易使纸质档案受潮、霉变;另外也应对档案室进行周期性的清洁和消毒以避免细菌滋生,清洁剂主要为纯化水,而消毒剂则为75%的乙醇,周期清洁和消毒可保证档案室相对的无菌环境和档案不受破坏[6]。

2.5 建立档案调取登记、归档制度

为避免档案遗失情况的发生,通过记录调取档案的信息(档案类型、借阅用途、调档日期)、调档人的信息(科室、姓名),规定归档日期在3天以内等措施,能够明确借阅人信息和归还时间,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档案遗失情况的出现。

3 总结

在实际的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档案积压(档案利用率低下)、缺乏专人管理、记录过程不够规范、档案损坏和遗失等情况较为常见,而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和信息搜索平台、建立专人管理和上岗培训制度、建立档案记录和审计制度、加强医疗人员的职业培训、建立档案调取登记、归档制度、档案室温湿度监控及定期清洁消毒制度等管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我院对于病例档案的管理水平,值得实践。

参考文献:

[1]宋俊超.优化医院病历档案管理的措施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5):2689-2689.

[2]张海燕.浅议新时期医院病案管理如何进行深化改革[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23(2):918.

[3]达静云.浅谈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J].甘肃医药,2012,31(10):783-784

篇11

【关键词】医院建设;全科医生;医疗培训;现状;解决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850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271-01

近年来,随着社会医疗水平的总体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已经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当前时期,社会生活质量不断上升的同时,人们对于医疗卫生方面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医院等医疗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必须着力培养新型医疗人才,不断增强社会服务理念,以培养全科医生带动医院综合医疗实力的增长。但就当前我国主要医疗形势来看,医院专科医生很多,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表现出人才匮乏,尤其是基层医院和社区医院等小型医疗单位,全科医生的数量更少。全科医生数量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当前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的发展,全科医生的培养既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也需要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密切配合,共同为全科医生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现将国内医院全科医生培训现状以及存在问题报道如下:

1全科医生的培训目标定位

全科医生培训相关课程起步和发展都比较缓慢,因此当前阶段对全科医生的培训目标与工作职责定义还没有准确的解释。近年来,全科医生作为医学人才中备受关注的焦点,虽然很多在职医生通过了多门科室的专业培训,接受过较为系统的医学教育,但在实际工作中对于自身能力定位不准。当前对于全科医生职业定义拥有自身学科的定义范围,主要是以研究健康问题为职业核心,并且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控制以及康复护理等阶段都有专业技能组合的复合型人才,对患者进行风险因素评估和疾病管控。

根据国内医院对全科医生在职工作的岗位计划分析,全科医生在职岗位主要职责分为:①收集和建立患者健康档案资料;②对当前医院辖区内的多发病以及社会重点防控疾病进行会诊;③对本院危重患者进行入院前的急救工作;④对医院辖区内的疾病易感染和易发人群进行健康跟踪;⑤对本院辖区内的慢性病患者进行长期健康管理;⑥进行医院疾病控制以及疾病防治的延伸服务;⑦对医院辖区进行常见病、多发性疾病知识的防治与治疗知识普及;⑧定期开展医院伤残患者的康复诊疗与观察;⑨配合医院辖区计生委进行计划生育宣传;⑩对疾病和疫情的防控进行团队协商、交流,提供辖区内的医疗保健服务。

2全科医生的认定

全科医生作为医疗系统中的新兴职业,全科医生在待遇方面需要与其他医生拥有相同的经济价值,因此,医院必须对全科医生的职业价值进行充分认可,为全科医生岗位提供合理的经济待遇才能留住全科医生,也才能够开拓更为广泛的渠道吸收优秀人才加入到全科医生的行列之中。对于全科医生价值方面的认定首先体现在待遇问题上,其中包括全科医生的薪资水平、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等诸多综合性因素。只有在全科医生的待遇问题上与其他医生具有相同的发展机会,才能不断激发全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因此医院需要在全科医生的认定表尊与考核标准方面制定具体的方案,并且将全科医生的职业认定纳入医院绩效奖励范畴之内,促进医院以及附属辖区的卫生服务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升。

3全科医生的发展现状分析

当前全科医生在医疗卫生事业中的所占比例还很小,全科医生作为新兴医务工作者,是基于城乡医疗卫生体制不断健全和完善的作用下形成的,尤其是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不断完善,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对于基层医院社会职能的发挥就需要聘用全科医生,尤其是基层医院在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全科医生对医院辖区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但当前各类医院中全科医生数量匮乏,很难满足当前医院服务的基本要求。当前时期,医院全科医生方面村扎起的问题组要表现为:基层医院全科医生的医疗素质不高,医疗卫生服务观念落后,很难适应现代化的医疗服务;由于全科医生属于新兴医疗职位,在岗位认定与薪资待遇评定方面没有具体的标准,很多基层医院对于全科医生的薪资拟定不合理,使得很多医院无法留住全职医生人才。有调查表明,目前全科医生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人才数量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人员比例、学历、职称及专业构成比也不尽合理。此外,高等院校培养的全科医生和基层卫生护理人员,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难以满足当前基层卫生服务发展的需要。全科医学生毕业后教育及各地全科医学规范化培训的师资、经费等问题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案。

4全科医生教育培训建议

4.1结合实情,政府支持我国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国家对于全科医生的培训以及课程拟定进行了长期的实践探索,目前,全国很多城市大型医疗机构及其联合会分别组建了全科医生培训班,结合全科医生临床治疗应用的实际经验,对全科医生进行基层医疗服务以及全科医疗服务理念进行教学,对省市辖区内的医院进行全科医生专项培训。由于各地区全科医生服务条件与职责各不相同,因此对于全科医生的培养需要结合本地区医疗条件与全职医生需求空缺来确定全职医生的服务职能,并通过各个医疗合作渠道来增强全科医生的实践服务经验。

4.2培养标准国内医院对在职培训的全科医生进行为其半年的全科课程学习安排,其中包括对全科医生需要应用的医疗诊断技能的实际经验培训,全科医生应当在医院下去社会服务过程中表现出重要作用,因此主要培训方向是对全科医生进行服务于会诊方面的综合性医疗服务培训,增强医生的服务理念。

4.3加大投入国内全科医生在当前阶段还存在较大的空缺,因此在国家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政策导向以及资金投入倾斜等方式来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的投入,尤其是在国内大中型城市通过与医学类高校合作的方式,来切实加强全科医生的技术支持,以各类大型医院作为全科医生的培养依托,不断深化对国内全科医生的投入。

5总结

全科医生作为新兴医疗职位,起步较晚,但在当前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扩大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服务职能,在建设服务型医疗体制的过程中,全科医生对于医院卫生机构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政雄.全科医生培养面临的问题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5:25-26.

篇12

1.1  加强医疗业务档案管理根据医院业务改革归档范围:一般医院的医务部、护理部均抓质量、管理,由于两个部门各自独立,难以把医疗业务综合反映。随着医院管理专业化的要求,综合业务部门走向专业化之路已成必然趋势。为此成立专门质量管理部门-质量控制部,把质量控制的职能从医务部和护理部中分离出来,同时全面监控全院的医疗质量,负责检查、督促、改进、医疗纠纷事件的管理等,使质量管理工作逐步走向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医务部负责医疗制度的制订与落实、进修管理、医务人员调配、各科室业务协调、资源调配等日常医务管理工作,管理病案室、院感科,医务部就会形成较全面的相关资料。护理部负责全院护理人员的培训、护理制度的制订与落实、流程改造、人力资源调配、护理市场拓展、新技术、新项目开发等。科教部负责全院科技申报、报奖,带教工作、继续教育管理等工作,主要职能部门形成的资料较全面地反映一家医院整体医疗业务的管理水平。根据日常工作和职能,职能部门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了解,及时变更归档范围。

1.2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兼职档案管理员

目前兼职档案员队伍常不稳定,行政人员实行轮岗制,人员一年半载就会更换。应向各级领导宣传档案工作法规,提高员工的法规、责任意识。在人手方面予以支持。综合档案室要及时了解人员调动情况,并对新同志进行档案管理培训,每年邀请档案局老师对全院兼职档案员进行专业培训,鼓励档案员参加继续教育学习和外出理论研讨交流。职能部门是医院管理的主要部门、日常事务烦琐,人员少、工作忙,希望把原始材料全部提交综合档案室,就不用再管了。档案员需要不厌其烦地上门指导,有计划重点帮助整理,从分类、装订、整理各个环节进行指导。1.3  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

医疗业务档案的收集和整理,需要制定《医疗业务档案归档制度》,参照文书档案整理规则,按照年度-问题分类。(1)医务管理主要有:医疗制度的落实、进修管理、会诊协议和记录、病例讨论制度及记录、学术委员会记录、技术水平年度考核资料、医疗队卫生支农工作汇总、下乡证明、临床医疗质量与工作效率年度报表、健康教育宣教资料、传染病报告记录、医院内感染管理措施、监测记录、执业医师注册管理,以及药剂、检验、病理、麻醉、放射的管理。质量控制管理主要有:医疗事故争议登记报告处理、医疗安全报告措施效果评价,安全教育内容会议记录、服务质量监控组织、病历书写质量标准及监控考核方法、年及季度监控汇总。护理管理制度落实检查记录、护理查房记录、护理教学培训记录、护士技术操作考核评价记录、护理书写质量考核。(2)专业技术人员业务档案的收集整理:为全面反映员工的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对每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建立业务档案。一人一卷,按照姓名拼音排序建立人名索引。事先向各部门说明要提供的材料范围,让他们平时有意识地积累资料。向多部门收集,需要较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部门提供的材料较琐碎且数量大,每年由各部门派人一起整理。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档案包括四方面主要内容:①基础材料:个人基本情况,包括个人简历、工作经历;有关学历、学位证明、证书;从事专项技术工作的年限证明材料;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的证明、证书、鉴定、成绩单;参加支农和卫生下乡等医疗工作情况。②从事卫生技术工作的成果材料:著作专题研究报告;学术论文;专业技术新成果鉴定书;其他具有备案价值的各种技术工作成绩的证明。③专业技术任职、技术资格评聘材料: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请表、申报表、考评表、审批表、证书复印件、聘任合同、任命书。④其他材料:三基考核材料、先进工作者证书、奖状;对外合作攻关成果材料;参加专业学会的证明;工作失误差错材料。(3)完善的病历档案:病历档案对医院有着特殊意义,它是医疗工作的全面记录,客观地反映了疾病诊断、治疗及其转归的全过程。病历档案是医疗活动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学的极佳教案,科研的良好素材,而且也是评价医院医疗质量、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依据,同时又是在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举证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近年来,病历档案在刑事诉讼、金融保险等服务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病历档案保管完好,能及时地收集、整理、归档、利用,并且与医院管理系统数据接口,使用方便,为临床研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4  重视利用,加强编研为临床服务

篇13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使得人民群众对于医疗卫生行业的需求也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随着城镇中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渐推行,医院也渐渐处于了一种被选择的位置上,而医疗机构彼此之间的竞争更是日渐激烈。在当今激烈的行业竞争之中,如何有效增强医院内部的核心竞争力,使本院处于极具优势的地位,并且可以保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性,乃是每个医院管理者都需要面对的当务之急。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当中,人力资源管理可谓是重中之重的管理内容,人才更是处在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当中实施“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乃是医院管理者们刻不容缓的责任与义务。本文便针对“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医院中的实施运用做出了相应的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文内容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增强提供一份借鉴建议。

一、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阐述

核心竞争力这一理论乃是当代的管理学与经济学相互融合的最为科学合理的成就之一。“核心竞争力”这一术语最早是由美国的科学家普拉哈达德与哈默在一九九零年的时候提出来的。他们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在经营实体的内部通过整合相关技能和相关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不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效仿及超越其企业的经营利润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经营能力。”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更为详细地概述为组织经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独特的、可以支撑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竞争优势能力。除此之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具备另种独有的特征:其一,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非常丰富的战略价值,它不仅可以提供顾客非常看重的价值,也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实体带来可持续性的长期价值;其二,核心竞争力的局部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乃是经营实体对于某一局部的产品或者服务上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的独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是存在局部性的,并不是说每一个部分都强于竞争对手;其三,核心竞争力的不可模仿性与延展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种非常基础的能力,也可以说它是其他各种综合能力的统领,是能够促进经营实体向更加具有生命力的领域纵深发展;其四,核心竞争力的独特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乃是经营实体独特拥有的特性,是无法被其他竞争企业所模仿的特性;其五,核心竞争力的时效性。虽然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容易被竞争企业所模仿的独特性,可是并不代表这种能力是无时限的,是永远无法被对方所超越的。所以,唯有企业不断的提高、优化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扩大与竞争企业之间的领先距离。

二、实施“以人文本”管理模式增强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措施

医院想要在当前市场竞争的激烈环境背景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需增强医院人力资源的价值水平。并且在管理制度上,也要摒弃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思想,将“以人为本”作为当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思想核心,建立起科学合理、机制激励、自我发展的新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激发医院内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增强医院的团队凝聚力,使得医院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能得到合理的提高,以此来推动医院的综合效益的提升。

(一)在医院中应当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

应当在医院内部建立起顺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体制及医疗卫生服务特点的激励制约体系,逐渐使管理制度能够做到医院职工可进可退、职位可升可降、收入可增可减,以此来有效激发医院职工的内在潜能,使得职工们的工作状态化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具有独特性的职位竞争应聘制度、薪酬管理制度以及绩效评估管理制度。依据“岗位标准明确化、薪酬标准社会化、福利标准薪酬化”的标准,开展“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而在医院的人事制度革新方面,应当逐渐完善医务工作者的职称以及职务调动的管理机制;在医院中分配制度的革新方面,则应当通过较为健全的激励制约体系,逐步建立出一套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并且具有竞争力度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与此同时,还应当注意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的运用,要在管理模式中充分体现出人文关怀的作用,并且为职工的自我价值展现提供一个良好的系统平台。如此一来,便可以有效增强医院内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使医院的工作质量与工作效率都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应当运用战略性眼光培育人才

如果医院想要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占据优势地位,那么必须从长远性的角度出发,将人才培养作为医院当中至关重要的培育资源,将人才的潜力挖掘到最大。应当加大推进“人才工程”的力度,加强各个级别管理团队的建设,加快医院经营管理人才的队伍构建,组建起一支具备专业素质、优异技能、爱岗敬业的高道德修养的职工队伍。一般来说,职工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会通过自我学习与专业培训这两种方式,而最为直观有效的方式便是相关专业培训。医院应当以增强职工的专业工作水平与提高综合素质能力作为培训宗旨,并且要完善现有的培训教育管理制度,保证培训、评估、实践等内容可以有机结合。除此之外,还应当注重提高职工参与专业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实效性,让医院内的职工可以根据专业培训,使得自身的业务能力与综合素质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在积极开展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基础之上,还应当熟知职工处于不同岗位与不同发展阶段的专业培训需求。要做到有针对性、战略性以及系统性的开展职工的教育培训工作,在采取传统培训模式的同时,还应当结合当前时代现状以及职工需求来创新出多元化的培训手段,从而促进医院职工对于专业教育培训的参与热情。在日常的工作开展当中,还应当多鼓励职工们通过不同的学习渠道,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能力,真正有效的实现职工队伍素质水平、个人价值能力与医院的运营成果互利互赢。唯有如此,医院才可以通过引领人才、培育人才、运用人才、挽留人才等众多环节,造就出一支领先于同行业其他医院的强而有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结语:

总而言之,医院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不单单可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突出医院独特的技术优势,并建设科学完善的自主控制网络系统,还可以打造强而有力的人才战斗队伍,形成独具一格的医院文化,使得患者对其服务满意度大大提升。唯有如此,医院的综合实力以及核心竞争力才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推动医院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宝库,周榕.实施人本管理 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医院管理,2003(03).

[2]杨春旭.医院核心竞争力分析与综合评价体系研究[D].中南大学,2011(05).

[3]朱敏,许苹,王向东.国内医院核心竞争力研究回顾与分析[J].中国医院管理,2009(06).

[4]方春生.医院文化对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作用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2(05).

[5]罗明月,宁方芹,李刚,等.加强科技工作 打造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0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