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2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学习婴儿护理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婴幼儿生长发育,认知能力,智商以及免疫力都有提高[1]。因为医务人员的知识与态度对母亲的影响很大,妊娠合并症常被医务人员告知给婴儿断奶,如果执行婴儿患急慢性病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高危儿患病的可能性增加更为明显。一些妊娠合并症产妇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正确指导产妇母乳喂养,提高母乳喂养率是产科护理人员必须要认识到的。对此我们为提高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我们进行了以下措施,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0年1月至2010年3月产科护理人员32名,其中年龄19~41岁,平均32.5岁。中专学历20名,大专学历9名,本科学历3名。
1.2 方法 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进行每周3次学习,1 h/次,连续学习3个月;学习内容为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基础认识、母乳喂养措施等培训。
2 结果
通过加大对32名产科护理人员业务学习,全部产科护理人员能够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的知识,加强妊娠合并症产妇的关怀和诱导,提高了本科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率,使喂养率达到92.3%。
3 讨论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能满足出生后六个月内婴儿生长发育的全部营养需要,能增强婴儿免疫力,对婴儿智力和骨骼发育都非常有益。母乳是婴儿的最佳食品,非其他任何产品所能替代的。母乳喂养是保证提高人口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产科护理人员对妊娠合并症产妇母乳喂养认识学习和培训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3.1 基础认识:
3.1.1 母乳喂养优点认识[2]:①母乳所含的营养物丰富,适合婴儿营养需求,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率;②母乳中含有多种抗体和其他抗感染物质,可以增加婴儿的抗病能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有利于婴儿健康成长;③哺乳时婴儿与母亲皮肤频繁接触,可密切母子感情,促进新生儿身心发育;④早期哺乳可促进母亲子宫收缩,减少产后出血,加速子宫恢复,可减少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病率。
3.1.2 产科护理人员培训 加强产科护士专业思想的教育,努力提高业务知识和临床经验,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培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人才。加强爱婴医院知识的培训,让医护都掌握母乳喂养的新观点和指导技能,主动地为母乳喂养付之行动。由于知识的更新太快,而护理人员接收知识的途径较窄,造成了健康教育的内容往往不一致,从而使产科护士对妊娠合并症产妇哺乳的认识有很大差异。
3.2 母乳喂养措施
3.2.1 护患沟通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信息交流的过程,是两人间信息的传递,它包括意见、情感、思考等交换,借助语言、文字、表情、手势、符号等方法来传达。护患沟通是一种以治疗性沟通为主要模式的复杂的过程。在护患沟通过程中,护士作为健康照顾者,主要作用是为患者提供信息,给患者以指导和咨询,向患者清楚地传达信息的内容,解答患者的疑问。护患之间这种治疗性沟通被认为是帮助患者克服暂时压力,适应环境变化,与他人和睦相处,并能使患者克服自我实现中的精神心理障碍的一种技能。
3.2.2 早期母乳喂养指导 孕妇在孕5个月时应定期上孕妇学校,对孕妇及家属进行母乳喂养的指导,让孕妇了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产前的护理,提高孕妇对母乳喂养的认知水平,为产后哺乳做好充分准备。
3.2.3 克服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 妊娠合并症产妇心理因素对母乳喂养是最重要因素,决定了产妇对母乳喂养是否有信心,而后者影响乳量分泌,造成缺乳[3],而缺乳反过来又会影响其母乳喂养的信心。妊娠合并症产妇往往很焦虑和紧张,产妇容易出现信心下降。如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实际有效的指导,很难做到充分有效的母乳喂养。
3.2.4 护理 首要功能是哺乳,养育后代,哺乳时平坦和凹陷、皲裂、过度育盈、乳腺管阻塞和乳腺炎等都可影响母乳喂养,甚至放弃母乳喂养,做好护理非常重要,是导致不能正常母乳喂养一个重要因素。
3.2.5 促进早期泌乳 泌乳是受垂体前叶催乳素所调控的,而它又受下丘脑催乳素因子、催乳素释放因子、神经介质如多巴胺、5-羟色胺及性激素的反馈调节[4]。排乳是受垂体后叶催产素所调控的。这种激素受母亲的心理、精神、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因素可直接兴奋或抑制大脑皮质来刺激或抑制催乳素及催产素的释放,也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来影响调控。吸吮及排空,可促进催乳素的分泌。而催乳素又可刺激乳腺泡,可提早充盈,这一连锁反应的关键是有效的早吸吮。对妊娠合并症产妇麻醉未清醒的产妇回病房后立即皮肤接触。在接触的同时协助新生儿有效吸吮母亲的,产后再次帮助新生儿早开奶,巩固吸吮反射促进早泌乳。
3.2.6 妊娠合并症产妇膳食 合理膳食是保证泌乳量的关键产妇分娩后24 h因疲劳活动少,宜食粥、汤面等饮食,随着产妇逐渐康复,鼓励产妇进食鸡、鱼、肉、蛋、新鲜蔬菜及水果、豆类、谷类,饮食多样化,营养充分,粗细搭配,多喝汤水,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猪
蹄汤等以利于泌乳。
3.2.7 妊娠合并症产妇 哺乳时,产妇取侧卧位,上半身抬高20°~30°,腰背部垫软枕,母亲只需抱住婴儿上半身进行胸腹相贴,以减少产妇的支撑力,减轻疲劳、紧张感[5]。可避免平卧位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平坦,及周围乳晕不易凸起,婴儿不易含接。
总之,我们总结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应以最大的努力,鼓励、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包括孕期的宣传和指导,使孕妇从早期开始从思想上逐步树立起对母乳喂养的信心,掌握母乳喂养技巧,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马宪丽.实施产科全程护理模式对促进母乳喂养的作用.齐鲁护理杂志,2005,11(5):405.
[2] 彭刚艺.健康教育在促进母乳喂养活动中的作用.护理进修杂志,1996,11(6):67.
1 安全隐患及问题
1.1护士的服务意识淡漠:实行母婴同室以后,新生儿除治疗及常规护理(每天不超过1小时)外,其余时间均交由母亲及家人照顾,从而使护士忽视了对新生儿的观察及护理。
1.2产妇及家人对婴儿的护理知识欠缺:由于大多数产妇初为人母,即使是二胎产妇也由于生育时间间隔较长,对照顾新出生的新生儿,产妇及家人均显得束手无策,出现问题更不知如何处理,若护士观察处理不及时将直接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1.3护士的业务水平低,专科知识缺乏:年轻护士专科知识及业务水平低,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如呛奶、发热、体温不升、拒奶等,不知如何处理,从而延误治疗时机。
1.4新生儿院内感染
1.4.1新生儿脐炎:脐部护理不当造成感染,如未定期用酒精消毒处理脐部、使用不洁的尿布、尿液及沐浴水浸湿后未及时擦干消毒、断脐时处理不当等。
1.4.2新生儿脓疱疹:表现为出生后2-3d,全身出现散在或片状小米粒大小的脓疱,以颈部及腹股沟等皱褶处多见,多由于新生儿包裹太厚、皮肤皱褶处出汗、潮湿不透气或衣物不洁等原因,造成毛血管扩张导致毛囊感染出现脓疮。
1.4.3新生儿发热:母婴同室的新生儿其家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总害怕其受凉感冒,因此包裹太多的衣被,加之病房陪护探视人员较多,又不开窗通风造成空气不流通,导致新生儿体温升高,甚至发生呼吸系统感染。
1.5新生儿喂养困难:刚出生的婴儿其家人由于喂养知识的缺乏;产妇凹陷、扁平,哺喂方法不当;剖宫产及正常分娩产妇产后初期乳量分泌不足,加之婴儿大部分时间又处于睡眠状态等,造成喂养困难,导致新生儿由于喂养不足引起低血糖,严重者发生低血糖性休克,特别是巨大儿表现尤为明显。
1.6新生儿窒息:常见于新生儿溢奶、呕吐所致,如家属育儿安全知识的缺乏,哺喂后未及时拍背并侧卧致平卧呕吐时致窒息;另外还多见于剖宫产儿,表现为未开奶前就有呕吐,多为粘液,开奶后呕吐加剧,无觅食要求,多由于剖宫产儿未经过产道分娩,胃内及肺内的羊水残留较多,刺激胃粘膜引起呕吐;其次婴儿与大人同床熟睡时被大人的身体压迫或被衣被堵塞呼吸道,致新生儿窒息等。
1.7新生儿被盗:当今社会各类流动人口较多,拐卖儿童事件屡见不鲜,因此病区母婴同室病房管理面临新的问题,家属若对病区人员及环境不了解,极易让犯罪分子钻空子,冒充医务工作者盗走新生儿,引发新的医疗纠纷。
2 防范措施
2.1加强护士的法律法规的学习,改变服务理念、提高主动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护理安全的保证,应重视安全教育,并注重落实,确保各项规章制度的有序实施。认真执行等级护理巡视制度,特别是对新生儿的巡视护理。医务人员要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查对制度,另外要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母婴同室新生儿的护理不仅是家属的义务与责任,同样也是护理人员责任及义务。
2.2加强健康教育:针对家属进行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宣教,由于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的缺乏,并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新生儿的照顾缺乏科学的方法,从而导致一些不安全隐患的发生。因此,医护人员要随时指导产妇及家属如何哺喂新生儿、脐部及皮肤护理方法,并亲自给产妇及家属示范如何为婴儿换尿布、衣服、沐浴抚触等方法,在科室走廊、婴儿浴室等醒目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同时通过医护人员讲解一些安全护理常识,如溢奶、呕吐、呛咳时如何处理,以及新生儿的一些生理现象,从而增强家属及产妇的育婴知识,避免因知识的欠缺造成对婴儿的伤害。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对年轻护士要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术的培训,老护士要改变传统经验式的护理模式,学习新的护理方法与理念,同时还应重视对年轻护士专科知识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问题分析、专科知识讲座等形式,不断提高业务知识水平。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产妇12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中,产妇年龄为23~36岁,平均年龄为(28.1±3.1)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为(38.1±1.1)周。观察组中,产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6.3±2.1)岁;孕周38~41周,平均孕周为(39.1±1.3)周。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采用传统护理模式干预,包括检查产妇的身体状况,对产妇的饮食进行指导,并对产妇进行语言方面的安慰等。观察组产妇用护理质量评价模式,具体方法如下。(1)建立质量评价小组。该小组主要由科室主任、护士长者责任护士来负责,任组长,其他的护理人员为小组成员,由于小组负责人有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可快速解决临床中的突发事件,随时随地指导护理小组成员。同时,质量评价小组的组长要对组员实施理论宣传教育,并给予实践操作指导,提升组员的技能和职业素养。(2)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表。由质量评价小组根据实际工作环境,阅读与质量评价相关的文献等材料,如: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护理质量的标准要求,或根据国际护理学杂志标准,并结合产妇及其家属的投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质量评价表,制定相对应的奖罚标准,通过护理质量评价措施的进一步实施,以不断提升产妇的满意度,并在良好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护理模式进一步为产科服务。(3)护理评价的具体实施。将护理质量评价表置于显眼位置,便于护理人员随时阅读,方便指导工作,也能确保护理人员工作的全面性,同时也能让护理人员随时做到自检,通过质量评价表来检视自己的工作,督促护理人员不断改进自己的护理态度和方法。护理人员除了正常的检查工作之外,还要与产妇多交流沟通,疏通产妇的不良心情,增加与产妇的互动。尤其是对于生产后的妇女,更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产妇的抑郁心情能够得到排解,以积极的心态来对待新生婴儿的照料工作,降低产妇抑郁症发病率[1]。质量评价小组的组长要不定期的查阅护理记录及病历资料记录的准确性,同时也要随时查访产妇及其家属,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与服务质量,将其作为对护理人员的考核。(4)护理质量的评价反馈。由于临床治疗中遇到的产妇各不相同,出现的问题也有差别,护理人员的临床工作经验较少,遇到问题及时记录,并以书面形式汇报。医院针对护理人员汇报的问题进行总结。如果是医患沟通的问题,需要从双方沟通解决;如果是护理人员护理技术、理论知识等方面不足的问题,医院要组织护理人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让护理人员学习,提高护理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在信息化时代,培训的手段可借助网络工具,开展公众号培训,让护理人员能随时学习,随时应用所学的知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和护理质量[2]。
1.3疗效评定标准
通过实施质量评价标准措施,观察两组产妇生产过程中的产妇会阴切口愈合感染情况,同时观察婴儿红臀情况,调查产妇的满意度等,调查评分的总分为100分,总分>85分为非常满意,总分70~85分为满意,总分<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处理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会阴切口感染率、新生婴儿红臀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产妇中会阴感染9例,会阴感染率为14.3%,新生婴儿红臀发生11例,婴儿红臀发生率为17.5%;观察组产妇中会阴感染1例,会阴感染率为1.6%,新生婴儿红臀发生3例,婴儿红臀发生率为4.8%,观察组的产妇会阴感染率及婴儿红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39例非常满意,20例比较满意,4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93.7%;而对照组产妇中32例非常满意,18例比较满意,13例不满意,总满意度为79.4%;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讨论
具体示教:此种形式多用于母乳喂养技能培训及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抚触等。采用边示范边讲解的形式,在示范时护士采用模型和娃娃进行指导,并将新生儿的常规护理知识穿插在示范操作中,让新生儿家长尽快掌握正确护理新生儿的操作方法,提高家长的学习兴趣。
图片资料:将母乳喂养知识技巧及产褥期的一些保健知识制作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宣传画册,发放给产妇及家属,并在病区的走廊、病室悬挂正确哺乳姿势的图片,此种形式配以口头宣传及具体示教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录像:将婴儿护理,母乳喂养的知识及技术制作成录像,每天上午在给婴儿沐浴时播放专科录像片。从而使产妇及家属从多方面接受教育并参与到教育中来,同时又巩固了其学过的知识,增强了产妇的自信心。
版报(宣传栏):宣传栏设在病区走廊最明显处,科室设有专职版报宣传员。每2周出1期板报,内容多为专科护理、新业务技术的介绍、科普知识等,使到疗区的孕产妇及家属及时接受教育。健康教育的目标也更容易达到。同时科室将每期板报内容请科教科的同志给予拍照,照片由科教科存档,科室留有备案。
小讲课:每周四下午由护士轮流做健康教育指导老师,采取集体宣传指导的形式为孕产妇及家属讲解有关新生儿的护理、母乳喂养、护理、婴儿抚触等保健知识及技巧,讲课结束时护士针对孕产妇及家属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及指导。此种健康教育宣传方式可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新生儿家长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健康教育的方式
文字、图片与口头讲解相结合:将有关健康教育资料整理成册或光盘,交给患者阅读,使孕产妇尽快掌握医学知识。如入院宣教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婴儿护理等分阶段指导孕产妇学习,对其中重要项目加以解释。
理解与讲解相结合: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孕产妇,她们对文字图片教育接受的不够深刻,对于某项操作技巧不能很好的理解,致使实际操作起来不到位,护士就将教育内容及相关道理讲给婴儿家长及家属,如婴儿抚触等。
提问与讨论相结合:重视教育信息沟通的双向性,鼓励病人提问题,并将婴儿家长最关心的内容进行讨论。如婴儿护理的相关知识等。
示教与指导相结合:针对病人健康知识水平及技巧掌握的深浅程度,对某些方法行为进行示范或纠正,在示范操作的过程中随时解答家长提问并重点讲解操作的技巧,使家长直观地接受、正确地掌握相关技巧。
个体教育与集体教育相结合:对于产后1~2天和特殊病情的孕产妇,因体力差或病情的特殊性我们采用个体教育,对于产前及产后2天的孕产妇,采用个体与集体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适应了孕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
计划教育与随机教育相结合:对有共同护理问题及健康知识需求的孕产妇,采用有计划的循序渐进的个体教育和群体教育相结合。针对个体不同、所遇健康问题不同和心理状态差异者给予有效的、具有针对性的正确指导。
2完善实训条件,营造临床环境:
我校儿科护理实训室全部以模拟儿科病房形式组建,营造仿真的临床环境。婴儿生长发育室配备有体重、身高(长)测量仪,以及头围、胸围、上臂围等各项生长发育指标的测量仪器,并在墙壁上张贴不同年龄小儿动作发育的图片;婴儿沐浴室配备有沐浴池、抚触圆床、游泳池等,墙壁上贴有婴儿沐浴和抚触的操作图片;另外我校在实训中心设置了母婴同室,供学生们学习了解现代护理中的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整个儿科护理实训中心根据小儿的心理特点设置其独特的环境,以粉红色为基础色调,窗帘、被褥配合可爱的卡通图案,完全贴合临床儿科病房的特点。突出了专业训练的真实性、实用性。
3校院一体,医教结合:
临床护理技术日新月异,不断更新。学校遵循“校院一体,医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保证学校教学不与临床脱节,教师每五年中要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一年,学习临床新技术、新方法;临床医生、护士轮流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不断邀请医院的专家亲临实训中心指导建设,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完全仿真的学习实训环境,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与临床相结合。
4改进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方法;
呆板的教学模式制约了教学的灵活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些缺点,我们改进了教学方法:
(1)小组制训练法。
在护理实训教学中,小组训练是学习效率较高的实训方法。强调了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地位,将学生分组逐人操作,其他学生共同观看操作过程,在操作后进行讨论,指出该学生操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学习和掌握操作技术。小组制训练法进一步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办法。
(2)“情景模拟教学法”训练。
儿科护理实训教学中采取了“情景模拟教学法”,教学注重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确立“以小儿家庭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体现人文关怀。如小儿生长发育指标测量、婴儿喂奶法、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等实训项目可设置情景,角色扮演,从模型上操作扩展到真人真做。学生3人1组分为“患儿”“家长”“护士”。课前根据需要准备好实训环境、物品和必要的保障措施。操作中,各角色根据实训内容设计场景“,护士”首先认真评估“患儿”状况,然后向“家长”进行解释,取得“家长”的同意后按步骤进行护理操作,最后要让“家长”对“护士”的操作进行评价。在“真人、真情、真景”中进行训练,加强了学生的直观感受,加深了对课程的理解。
5开放实训室,实行“导生制”教学:
护理实训教学环节是护理教学中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基本保障,在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的途径中,开放实训室是较为关键的一环,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一项基本保障,地位不容忽视[3]。以往只有上实训课学生才可以进入实训室学习、练习,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往往操作时间不够用。现在,实训室全天候开放,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操作练习。选择自己在实训课上未能熟练掌握的操作和自己感兴趣的实训内容,随时来实训室进行训练。开放实训室为学生的实训练习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了实训室的利用率,同时也提高了投资效益。另外我校每学年都要在学生中进行层层选拔,选出实训操作突出的同学,加以强化培训,严格考核,考核合格后这些学生被授予“小导师”,在课余时间由这些“小导师”对学生实训操作练习进行指导。在《儿科护理》课程实训学习中实行“导生制”提高了学生自主实训的有效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6抓好实训考核,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在激烈竞争中获得优势,医院护理人员的培训已不仅局限于基本技能的提高,更要注重专科技能的提高,也是医院创造护理群体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即除提高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外,还要通过培训教育使护理人员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优质高效的服务过程。现将我院实施的措施报告如下。
1 护士的选聘条件
在妇产科有2年以上病房工作经验的护士,专业思想巩固;工作责任心要非常强,有较好的沟通技巧及协调能力,较强的基本技能操作技术,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得到助产士及医生的认可.
2 护士的培训方法及内容
护士在病房工作2-3年再到产房去实践一段时间,只有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工作的流程、将知识面扩大、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的不断了解,并加强熟悉理论知识,才能真正意义上做到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培养护士认真学习专科基本理论知识。把助产士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培养沟通合作能力。把专科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能操作抽查与日常检查工作相结合,培养助产职业态度、临床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鼓励护士在医生、助产士指导下积极展示自己的技能操作、危急重症抢救,锻炼自己在应急状态下的处事能力,培养了助产业务素质、心理素质等提升护理质量。
3 专科技术操作规范及考核
明确标准程序,注意产程进展和变化,做好接产准备, 负责正常产妇接产工作,协助助产士进行难产的接产工作,遇到婴儿不能正常呼吸或产妇出现不良反应时,应迅速做好急救准备并通知医生。为了避免工作中的失误,应多留意产妇生产过程会出现的不同状况,操作时应严格规范。并要时刻关注孕妇与婴儿的健康和安全,禁止出现医疗事故。明确了解如何书写产妇的分娩病例,明确其内容的同时也应注意其标准和格式,内容用词要严谨,医学术语的应用要准确。并应重点突出其在法律上具有的效力和表明其严谨性。将护士受训练后的结果进行评价考核,判断其综合能力。确定为专科助产士培养。
4 助产士的职业素质培养
光有良好的护理技术而缺乏对患者真诚的爱心显然还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助产士 。从关注“产程”到关注“产妇及家人”入手。用心工作,从护理细节开始,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认真学习相关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工作应有高度责任感,坚持以人为本,具有细心、耐心、同情心,经常组织学习典型事例,从中吸取教训,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点,保持“慎独”工作作风,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助产人员职责,共同发挥团队精神。
5 法律知识培训
培养护士掌握母婴保健法律法规知识,选送参加母婴保健技术资格考试,取得合法上岗资格证。
总之,助产士是护理队伍中针对特定人群进行护理的群体,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出现失误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并无法补救。从护士转变为助产士,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技术,还需要掌握和运用良好的沟通技巧,还有赖于不断的学习和感悟助产士的对工作细心认真的态度开始,提高心理素质以及在学习、创新、临床思维、合作、沟通等各方面能力,提升护理质量。用最少的时间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与理论相辅相成,以期在临床上更好地应用。
首先,护理人员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的理论知识,只有不断地对新知识、新理论进行补充,才能提升护理人员自信心。
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对科室的典型病例进行护理业务查房,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讨论,解决护理问题;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及时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和死亡病例讨论,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每月进行护理质量分析讨论、持续改进,提高护理质量。对护理杂志上介绍的新知识、新技术组织大家共同学习。根据本科的实际情况引进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操作技能的培训:各种操作规范娴熟是护理人员与孕产妇建立信赖关系的基础。为此,定期组织操作技能及各种仪器使用操作培训,以考代培;强化急救技术培训,做到训练有素,确保了护理技术水平及抢救能力。
创新护理工作模式,实施全程护理
落实责任包干,实行小组负责包干到人的临床护理工作模式。护士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孕产妇的病情、护理难度、技术或个人要求等要素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构建专业组长-责任护士工作模式。落实分级护理制度,做到患者分级,护士分层,实行整体包干的全程全方位护理。
结合孕产妇特殊时期的生理需要,延伸护理服务:结合产科专科特点,不断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为孕妇提供从孕时到出院后的全过程无缝隙护理――孕期、产时、产后一条龙服务。孕期可选择信任的资深助产士,和她们交朋友并帮助孕妇预约检查时间。当有异常检查结果或到期未来检查时,通知孕妇及时来院就诊。助产士将对孕妇整个孕期的情况进行全程跟踪并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在孕晚期给予分娩方式选择的指导。
产后实施床旁护理,满足产妇心理需求:因地制宜,能床旁护理的就实施床旁护理,条件达不到时以产妇满意为终极目标,利用下午供应热水的时段协助产后4天的产妇及长期卧床的孕妇洗头。夏天床旁进行婴儿抚触,其余时间将家属或有自理能力的产妇请到婴儿沐浴室,在严格执行消毒隔离的前提下进行一对一婴儿沐浴、抚触的指导,鼓励动手实践,保证家属或产妇学会掌握,同时又消除了家属和产妇担心婴儿抱错的心理,家属和产妇十分满意。
重视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的孕、产期知识:入院时由专门负责的助产士,负责整个住院期间的护理工作,根据产程进展的不同阶段,及时跟进做好产前、产时、产后的健康宣教及母乳喂养指导。出院后及时电话或上门访视产后情况等,将服务延伸至产后42天,使孕产妇安全渡过人生的特殊阶段。
温馨服务,以人为本
变“被动为主动,以患者为中心”:主动与分管患者及其家属深入交谈,走进患者,了解患者、了解患者家庭,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理念,对生产孕妇安排有经验助产士全程“一对一”陪护。在护理操作时,尊重患者隐私权、自主选择权,时刻体现出对患者的理解、同情和心理上的安慰,让患者感到温馨。
怀孕、分娩和哺乳是女性一生中最重大的改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护理人员应为孕产妇提供保健知识和具体措施。孕妇学校教育是医院为了孕妇能够顺利的渡过怀孕、分娩及哺乳期而开办的对孕期保健、产时、产后的健康教育,使孕产妇从心理上与精神上作好准备[1]。为了探讨健康教育对母婴的影响,对2009年1~12月在门诊建卡的初产妇400名在孕妇学校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12月在门诊建卡的初产妇400名,按建卡顺序依次选取200例作为观察组,2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21~40岁,无明显孕期合并症,无生理、心理疾病。
2 方法
2.1 对照组方法 采取孕妇自愿接受孕妇学校培训,每周上课一次,四次为一周期,循环上课,专人授课并登记,配备VCD、图片、模型等。内容包括孕期保健与营养;胎教、胎动监测;产兆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母乳喂养,产褥期护理及新生儿护理。
2.2 观察组方法 督促孕妇按时上课并与家属一起听讲,采用孕校授课及一对一的咨询指导,讲解孕早、中、晚期及产褥期各项检查的意义、注意事项及心理支持。鼓励孕妇课后提问,相互沟通交流,安排她们参观产房、母婴同室、婴儿洗澡间等,熟悉病区环境。培训母乳喂养姿势、挤奶、换尿布方法、新生儿沐浴、游泳等,观看分娩过程的录像,分发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小册子。对孕晚期的孕妇教会分娩时缓解疼痛的技巧,为孕妇和住院产妇搭设平台,让产妇亲身为孕妇传授经验,增强孕妇安全感,使孕妇能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丰富的知识与技能迎接分娩。
2.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两组孕妇产前产时情况比较(见表1)。
4 讨论
4.1 孕妇学校系统的学习提高了孕产妇孕期保健知识 大多数孕妇及家属对孕期保健知识普遍缺乏,认为怀孕后就什么都不能干;有的只重视产前检查,而忽略自我保健;有的只重视书本、网上理论知识,却缺乏分娩时配合的技巧及哺乳婴儿的技能,通过孕妇学校系统连续的学习,课堂提问、经验交流、个别培训、模仿操作和实地演练等,使她们有了正确的认知。从表1可见,观察组检查次数、产程配合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产前健康教育能使孕妇按时产前检查,及时发现问题,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4.2 孕妇学校健康教育使孕产妇能正确选择分娩方式目前我国以初产妇为主,有相当数量的初产妇因缺乏正确的围生期相关知识,获得的只是从亲友或同事处听到的有关分娩的不良体验,由于恐惧分娩意外危险,错误地认为剖宫产是保证安全的最好方法,从而导致社会因素性剖宫产率升高[2];孕妇住院后对医护人员和环境的生疏以及一些产妇分娩时的吵闹声,致使她们情绪紧张、恐惧不安、缺乏信心等不良刺激均会使疼痛敏感产程延长,导致胎儿缺血缺氧,出现胎儿窘迫,从而增加剖宫产率。因此指导孕妇选择分娩方式十分重要。孕妇学校对孕晚期的孕妇要重点进行心理调适,提高孕妇心理素质,密切医患关系使之熟悉产科环境,增加孕产妇的依赖感和安全感,消除其对分娩的恐惧,使孕妇认识到分娩是自然的、健康的过程,剖宫产术后可能发生一些合并症,还存在对女性生殖道健康和身体的远期影响。了解阴道分娩的好处及剖宫产的利弊,使孕妇对分娩方式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以积极自信的心态进入分娩期。在分娩过程中积极、正确地配合各项检查,适时运用分娩技巧顺利完成分娩,减少剖宫产。从表2可见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产前教育使孕妇对分娩方式有了理性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增加了对自然分娩的的信念,从而降低了剖宫产率。
4.3 产前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家属基本掌握了母乳喂养技巧、产褥期护理和新生儿护理方法分娩及角色的转变给产妇身心带来巨大变化,初产妇体力上的疲惫和疼痛,使她们不能积极有效的进行母乳喂养及对新生儿的护理。不合理的卫生观、不能适时的进行活动和锻炼是导致产妇产褥感染及子宫复旧不良的重要因素。从表3可见观察组母乳喂养知识,产褥期护理,新生儿护理技巧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孕妇学校健康教育、技能培训、身心护理,能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有资料表明产妇良好稳定的情绪可使机体调节功能增强,促进乳汁分泌[3]。因此帮助家属积极关心和护理产妇,为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孕妇学校在孕晚期组织孕妇学习相关知识使产妇及家属有信心有技能护理新生儿,帮助产后母亲采取正确的喂奶、婴儿含接姿势,指导产妇产后康复训练及出院后婴儿的脐部护理等常见问题的处理,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了新生儿疾病的发生,顺利渡过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发展。
4.4 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不仅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增加了产科知识;还增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扩大了医院的声誉,提高了医院的社会知名度。而以往孕妇学校的教育存在缺乏针对性,内容一般化,单向传授无互动,孕妇无积极性,又缺乏实践。目前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使孕妇产前、产时、产后均得到系统的个体化的护理,从而平安的渡过每一时期。
为了提高健康教育质量,要求医护人员不断的学习,吸取先进单位的新经验,拓宽健康教育内容,丰富健康教育形式,提高孕妇学校活动的参与率。定期召开孕妇学校教师经验交流会,经常听取孕妇及家属意见,不断改进孕妇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产科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法
1.1 加强安全教育及培训
护理人员责任心强弱、技术水平的高低、心理素质好坏等决定护理安全的大小。对于工作责任心差、工作经验少、技术水平不高的年轻护士,其医疗护理过程中风险性将会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护理操作规程导致的抽错血、发错药、打错针、加错液体、报错婴儿,未按要求巡视病房,没有及时发现病人病情变化,未给病人及时、有效的处理等。而安全措施和安全目标的实现需要技术和管理,更需要每位护士安全意识和态度的转变。因此,科内加强护士法律法规的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后,护士法律方面的知识迫切需要提高,所以组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法律讲座,案例教育等;增强护士法制观念,当出现护理不良事件的苗头时,马上召集每位护士分析讨论原因,制定出整改措施,杜绝同类事件的再次发生。在做好在职护士安全培训的同时,对新进护士的安全教育也作为重要的培训内容。
1.2 评估护理风险,制订安全管理措施
病人和家属不合理地要求医务人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处处以指责和不信任的口气挑剔医务人员,苛刻的和无理的要求使医务人员不知所措,往往抓住一点小事纠缠不休,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原因。所以为预防医疗纠纷的发生,我科制定管理措施如下:
1.2.1 对患者的安全管理
对新入病人认真进行护理评估、健康宣教。针对病人具体情况提出防范措施,实行动态评估,并使用护理安全警示卡,消除患者周围的不安全因素,正确使用平车、轮椅等用具,做到外出检查有人陪同。同时每周召开工休座谈会,做好住院病员及家属的安全宣教工作;加强护患沟通,确保医护记录一致性;特别是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和婴儿记录,一定要做到严格、及时、准确,尤其是婴儿性别和出生时间不能出错。
1.2.2 对护士的安全管理
针对科内的实际情况,如病人数量、工作量,对护士班次实行动态管理。如病人较多时,科内实行弹性排班制,保证工作量高峰段的护士人数,满足护理工作需要,从而保证护理安全,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科内设立安全小组 ,发现问题勤讲评、主动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对小组成员反馈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法,并组织学习,从而提高科室护理安全质量。
1.2.3 关键环节的管理
为了确保护理安全,实行无缝隙管理。科内制订了科间交接流程及交接记录,如与急诊科的交接、与产房的交接,与手术室的交接、与转入、转出科室之间的交接,其交接内容主要有病情、生命体征、各管道、皮肤情况、用药情况、护理措施等,实行科间交接记录并双签字,做到交接清楚、责任明确。
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管理体制是护理安全管理的核心),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不力都是造成护理不安全的重要因素〔1〕。所以为确保病人安全,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要求护士严格执行各项制度、职责,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在工作中必须具备严肃认真的态度,思想集中;尤其对高危病员治疗和护理的各个环节应不折不扣地落实。
1.2.4 护理病历质量的管理
加强护理病历书写质量管理,科内设立质控小组严把书写关,纳入绩效考核。护士长对每份出科病历检查签名,狠抓出科关,发现问题及时修改,做到未检查签名的病历不出科。对病案室反馈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定期讲评;要求每位护士能查漏补缺,与病案室做好质量互控。
1.2.5 无惩扣性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的管理
科内拟定护理不良事件主动报告管理细则,要求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首先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影响,并及时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组织调查事件发生原因、经过、结果,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及时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并组织全科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提出并实施整改措施,同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将讨论结果上报护理部。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护士不惩扣,对于隐瞒不报的,按护理绩效考核进行处罚。
2 效果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所以我科通过护理安全管理的实施,不但增加了病人的安全感,还提高了病人满意度和护理质量,同时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3 体会
在医疗行业,仅仅有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精神是不够的,护士在全力治疗、护理病人,赢得病人及家属信任的同时,还应有充分的安全风险意识。所以通过安全管理,杜绝差错事故,减少护理缺陷、护理意外等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另外还增强了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了病员的满意度。
每天都有很多新降生的婴儿,他们代表着希望。然而在这些婴儿中,部分婴儿因为体弱、护理不当而落下病根、甚至过早夭折。如今,医学界提倡循证护理,对婴幼儿的健康与生命又多了一层保障,也为其家庭增添了欢乐。生命在于呵护,尤其是对非常脆弱,没有免疫力的小婴儿来说,他们更加需要科学有效的护理。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循证护理呢?
1 循证护理的重要性
1.1 儿科循证护理对护理科研的影响 RCT法是一般循证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按照特定的护理问题和方案,收集所有的相关研究报告,并一个一个的进行严格的评价和分析,必要时,对它们进行定量合成的统计学处理,从中得出比较综合而且可靠地结论。这个过程也是一个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展开循证护理模式对促进护理科研甚是有益。
1.2 循证护理为患者提供法律依据 循证护理是严格以实证为依据,它是在对大量的临床资料进行严密的分析后,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再来实施相对应的治疗与护理。它要求医护在严格的科学证明的基础上来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如今,法律日渐完善,循证护理成为保护患者利益的有力证据。
1.3 循证护理有利于使医护患关系得以缓解 循证护理的推广有利于医院和患者建立和谐统一的医患关系,因此,建立循证医疗与循证护理两者互相结合的临床医疗法,有利于推动医、护、患之间形成紧密合作的诊治联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为患者提供最科学、最有效的方案进行治疗。于此同时,循证护理是把患者的主观感受和意愿作为最重要、最直接的证据,医护会更加关注患者的感觉与反应,从身心关心体贴患者,从而,促进医护患之间的关系。
1.4 循证护理的推广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市场经济下的循证护理方案是势在必行的,所以,提高护士进行科学研究、统计分析等能力是时代所驱使的。通过大量的研究表明,一般接受过专业的循证护理培训的护士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远好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护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能够推动护理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推动科学进步,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实现循证护理对我国医疗事业有巨大作用。
2 如何做到循证护理
2.1 建立循证护理思想观念 要想实施新的护理理论与模式,必须要善于更新思想观念,最大程度的进行循证护理实践,同时树立循证理念。知识是理念的来源,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要强化主人翁意识、责任心,加强学习,不断获取循证护理新知识,认识到循证护理的重要性,寻求新的思维方式,善于提出问题,寻找护理依据,提出护理改进意见,将循证护理理念运用到实践中,为患者提供更方便、更高效、更安全、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2.2 发展护理教育 培养人才靠教育。高等护理教育应该在我国普遍的开展。同时,在护理学科中开设计算机、卫生统计学和文献检测等课程,有利于使护理专业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在今后的临床中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对于将循证护理理念渗透于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够养成在临床工作中理解、实施循证护理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批判的想法去看待问题,习惯性的在今后的学习与工作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这种理念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护理人员也可以自己充实自己,自己学习循证护理相关知识。也可以除了专业知识外,在其他方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和业务水平。
2.3 提供循证护理发展机会和条件 管理者应该充分重视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减少护士工作中简单的机械劳动和非护理工作,提供促进循证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且给予相关行政支持,制定学习日进行循证护理学习与宣传,讨论并解决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循证护理在临床的开展提供动力支持和时间保障。
2.4 护理研究与实践相结合 护理研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应该由研究人员、临床专家和护理人员共同参与紧密合作来完成的。研究者不能只局限于大学研究生和科研机构,一些经验丰富、资历高深的老护士也可以参加护理研究。从某种程度上说研究者自身也可以成为应用者,就可以成为研究者参考材料的提供者。学习理论是为了实践,研究与实践相结合,为医疗事业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
3 总 结
在儿科护理中,循证护理尤为重要。但是因为小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不仅在生理和病理上与成年人不同,而且在生长的不同阶段又有不同的阶段特性,所以还要根据儿童的自身特点,除了以专业知识护理理论作指导外,还要有广泛的有关儿科护理方面的其他知识,如:儿童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各个学科的多边协作,以适应实际护理工作的需要。循证护理的有效推广,为儿童提供全面的服务,以达到增强儿童体质的目的。同时,把降低儿童发病率与死亡率,使儿童健康成长,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身体素质作为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缪群芳,许毅.护生在循证护理临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思考[J].护士进修杂志,2006(07).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2(c)-0134-03
产褥期是女性一生中很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女性在生理、心理及社会角色上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存在诸多健康隐患[1]。产妇从妊娠期及分娩期的不适、疼痛、焦虑中恢复,需要接纳家庭新成员和组成新家庭,这一过程对产妇及其他家庭成员都有着深远的影响[2]。但现阶段由于各种因素,医院与家庭存在脱节现象,且产后家庭访视面临经费严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诸多问题[3]。本研究对出院后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各种健康问题或育儿问题进行调查和指导,以便保健部门提供针对,进一步探讨适合本地区的产褥期促进母婴健康的新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0年1~6月于我院分娩并定期回访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调查500名产妇。
1.2 调查方法
参照有关文献自行设计产褥期妇女母婴保健知识需求调查表,并经5名专家进行效度测试。在产后42 d回访时,派遣专业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取得知情同意后,调查人员采取面对面半结构访谈形式对产妇进行现场调查。共发问卷500份,最后完成调查且资料完整者496份,有效率为99.2%。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产妇一般资料,如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家庭住址、经济情况、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是否初产等;②产褥期母婴健康状况,如有无母乳喂养困难、产褥感染、新生儿黄疸等;③最想了解的产后母婴保健知识排位。
1.3 质量控制
调查问卷通过预调查反复修改定稿;随访过程中调查人员固定不变;所有人员通过统一培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保证调查数据的真实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 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Fridman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秩和检验对11项母婴保健知识进行分析比较,以P
2 结果
2.1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
总体上,母婴保健知识需求顺序排列前5位的是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其中,不同文化层次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状况见表1。在相同文化层次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居住地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
不同居住地产妇对各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情况见表2。在相同居住地组内,各项母婴保健知识的需求顺序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产妇渴望得到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
本文通过对496名产妇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表明,由于住院时间短暂,产后健康宣教无法在住院期间完全提供[4]。同时由于产妇身体的原因,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各方面的自我保健和婴儿护理知识,绝大多数产妇在调查中表示缺乏母婴保健知识。在产后最初的阶段,新父母要适应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但其往往对要承担的新角色缺乏准备,出院后随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大多数的需求都体现出来[5]。因此,为产妇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母婴保健指导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
3.2 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需进一步完善
本组研究表明,婴儿健康需求明显高于产妇健康需求。由于本研究多为初产妇,母亲更加关注婴儿健康,但又缺乏育婴经验,因此,育儿知识在产褥期妇女知识需求中占相当大的比例[6],其中,婴儿日常护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早期教育、新生儿疾病认识及预防、婴儿意外预防的平均秩次较高,产妇希望得到医务人员较多的指导和帮助;而对产后疾病知识预防、产妇膳食营养、性生活及计划生育的相关知识需求相对较低;另外,关于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需求也并不高。研究表明,绝大多数产妇认为住院期间医务人员对产褥期饮食、卫生、休息、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宣教到位,而新生儿相关知识则相对薄弱。因此,应制订更全面的母婴病房健康教育流程,并灵活主动地实施,以提高产妇自我照护及新生儿护理的能力。
3.3 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
产妇的文化层次直接影响其获取母婴保健知识的多寡,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善于学习,接受新事物较快,能够主动或被动参与孕期保健知识的各种培训,能够通过网络媒体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而城市产妇的整体文化水平比农村产妇高[7],因此,不同文化层次、居住地的产妇对母婴保健知识需求有所不同。结果表1提示大专及以上学历产妇对婴儿早期教育的需求相对较高,这与产妇受教育的程度呈正相关。结果表2提示不同居住地产妇对产后康复的需求不同,可能与外来务工人员面临的就业及经济压力有关。
3.4 产褥期延伸服务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更好地促进母婴健康
现阶段我国“80后”独生子女明显增多,且民间产妇有“坐月子”的习俗,传统的产后修养误区依然在部分产妇中存在,加之住院时间短暂、产后访视存在局限性等相关问题,因此,尽管已经开展的产后延伸服务对母婴保健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此基础上,如何进一步发展产科延伸服务新模式,提高护理质量,将护理的范畴从医院延伸到家庭、社会,是现阶段产科护理需要解决的问题[8]。医疗机构应根据不同产妇的具体情况,以及产褥期不同阶段可能产生的各种问题,提供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的优质母婴保健护理服务,扩大服务领域,使临床整体护理得到延伸,提高母婴健康水平,切实保障母婴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素勉,田溢卿,王敬联,等.产褥期妇女知识及生活需求调查与母婴保健[J].中国妇幼保健,2008,24(23):3371-3372.
[2] 卜秀青,尤黎明,颜君,等.产褥期妇女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2):1065-1067.
[3] 赵春霞.母婴保健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6):266-267
[4] 尤艳,刘春红,李东妹.孕产妇健康教育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1):136-137.
[5] 肖艳琼.产后家访对母婴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1):1383-1385.
[6] 刘爱君.产后访视中新生儿常见护理问题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4):96-98.
【中图分类号】R696.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2-0194-02
1 前言
新生儿在医学上是指出生并不足29天的婴儿。在这个时期不仅是胎儿延续的时期,同时也是人类的发育的基础时期。在新生儿期,婴儿的各项功能处于不断调整,逐渐适应新环境的阶段,因此这个时候的婴儿的生理功能与适应环境的能力还不是很健全,因此很容易染上病,甚至夭折。因此护士应该不断提高护理的质量,避免护理中隐患产生。
2 新生儿护理中的安全隐患
2.1护理之中的护理人员的护理素质良莠不齐,经验不足,更有甚者,有的护理人员本身的责任意识以及责任感不强,工作中只求效率而不管质量。对于护理中的新生儿这一特殊的人群,不仅要求护理人员有着扎实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护理人员有着加强的责任意识,有着良好的服务态度,良好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这样才能使家长放心。
2.2由于新生儿的身份特殊性(新生儿病房没有陪护人员,患儿无法进行语言沟通),因此在护理之中出现疏忽的情况比较常见。在新生儿中,容易出现红臀,交叉感染等;在新生儿沐浴的时候,可能会发生烫伤等情况。
2.3护理人员对于新生儿的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在护理以及在患儿出院的时候不认真核婴儿的床头卡等证明身份的物品,造成新生儿身份弄错的事故。在新生儿入院的时候,对于新生儿的体检不认真,未能及时发现新生儿的隐藏病情,而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期。
2.4护理工作中的工作日志记录不认真,不规范。因为这些日志是护理工作的真实反映,也是在时候出现医疗纠纷中的重要凭证,因此护理记录日志非常重要。但是有些护士没有认真记录,这样就不能体现护理工作的连续以及完整性,有时候还会出现涂改的痕迹。
2.5新生儿的护理工作较其他类型的护理工作更加的琐碎,繁杂,再加上新生儿本身身体素质不高,病情的变化周期非常短,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密切的观察患儿的病情。新生儿易哭闹加上不配合更加会使医护人员心情很烦躁,如果还有不能良好的休息以及很好的心理调节,护理人员很容易精神紧张,并且工作的积极性会降低很多。
3 防范措施
3.1加大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各项素质的培训,定期开展专业护理知识的学习以及护理工作实践的培训,还要在培训后进行严格的考核,让医护人员从思想的深处理解新生儿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特殊性。作为新生患儿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耐心,同情心,更要具备极强的工作责任心,不断的培养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要学会调整自身的心态,不断强化自身的护理水平,并且加强自身与新生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能力,尽量达到让新生患儿家长信任,增加家长的安全感的目的。
3.2严格执行科室的规章制度,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各种不同的疾病的常规护理,加强各自的责任意识,并且开展定期考核。这样做可以让护理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范围以及法律义务和责任。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做好基础的护理工作,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应该及时上报上级解决
3.3严格执行交接班以及新生儿身份识别的制度。对于护理人员交接班,要求提前十分钟到,并且在床头交接班,认真的核实新生患儿的真实身份。对于新生患儿出院或者外出的时候,要求有两位护理人员同时检查,将患儿的身份核实清楚无误后再与家属共同核实然后家属方可带患儿离开。
3.4定期开展对于护理记录知识的培训,并且还要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这样能够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医护人员必须熟练掌握护理记录书写的要求与规范,以免造成以后的麻烦
3.5医院要安排足够的医护人员,帮助医护人员降低工作强度。还要对其工作提出支持与鼓励,加强医护人员的心理疏导,增强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4 小结
总而言之,在日常的新生儿护理的工作中,贯穿着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并且加强护理工作的规范性。并且在不断提高自身护理水平的基础上,不断的发现自我问题,改正问题,最终达到优质的新生儿护理水平。同时也要加强与新生儿家长的沟通的能力与技巧,强化自身在医疗服务中的法律义务以及责任。尽全力得到新生儿家长对自身工作的理解与支持。实现新生儿高高兴兴出院,家属信任医院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程桂凤.产科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求医问药,2012-06
[2]储辉.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措施[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8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法律观念与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质量与医疗安全要求越来越高。产科是现代临床医学的主要学科之一,主要针对女性妊娠与分娩过程。产科是高危险的科室之一,它具有急诊多、任务重、时间紧、病情复杂、预见性低等特点[1]。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科的护理工作与母婴的健康密切相关,如发生医疗纠纷会严重影响医院声誉,阻碍医院的发展。为了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应重视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加强质量监控及预防对策。现对我院产科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在产科护理中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防范对策。近年来无护理安全事故发生,报告如下。1 安全隐患
1.1 医院条件与管理的欠缺
1.1.1 科室设置不合理 由于医务人员及病房不足,医院未能把妇科与产科分开,病房分区不明确,产科妇科交叉在一起,容易交叉感染,不便于护理管理及婴儿安全管理,给护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1.1.2 病房基础设施落后 基层医院住院部还未安置电梯,给病人的转运增加了一定难度,转运过程中给家属也带来了麻烦,容易产生纠纷。病房内设备不齐全,无供热水设备,部分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床位较少,病人多,供应不足,这些都引起产妇及家属对护理工作不信任。对护理工作开展极为不利。
1.1.3 护理人力资源欠缺 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不强,导致护理人员可调配的资源有限。护理人员精力透支,影响了护理质量。
1.2 护理人员方面
1.2.1 护理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 医院缺乏激励机制,导致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以及院内护理人员轮转过于频繁,专科护理人员流失。低年资护理人员较多,经验不足。
1.2.2 护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护理人员未认识到护理文件的严肃性,对护理文件未做到及时准确记录。如婴儿性别,部分产妇及家属比较敏感的问题,医护记录不符,或者记录潦草、涂改等。给医疗纠纷埋下隐患。
1.2.3 专科技术不熟练产科是一个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科室,分科不细,护理人员流动性过大,低年资护理人员多,都会对专科知识及专科技术造成很大的影响,不能应急处理产科问题。
1.2.4 安全管理意识不强,以及健康教育不到位 对婴儿安全管理意识不强,刚出生的婴儿卧位不合理,防盗意识不强。对产妇及家属宣教不到位,如产前产后的休息、活动、饮食,术前术后的指导问题。
1.2.5 压力大 产科具有急诊多、任务重、时间紧、病情复杂、预见性低等特点,班内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当班工作,易导致护理人员产生巨大精神压力。
1.2.6 缺乏有效的护患沟通 护理人员未能针对性地对不同文化层次的人采取有效的沟通措施,如产妇或者婴儿的各种检查治疗前的解释工作,及住院期间的健康宣教。护理人员的工作仅是应付式的执行。
1.3 产妇与家属因素 国家计划生育政策,部分家庭只生育一个孩子,家属及产妇对婴儿高度关注,对母婴一些反应非常紧张,对各种医疗护理操作非常敏感。因此,对护理操作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 防范措施
2.1 改造环境,改善基础设施 患者住院环境的优劣情况不仅能影响产妇的心情,也对母婴安全有重要影响。联合后勤人员把病区环境进行改造,起码做到产科妇科病房分开。改善病房基础设施,床单元坚固,地面防滑,走廊畅通,增加供热水设施等。
2.2 合理配置护理人员 产科不同于其它科室,产科包含产房,分流了部分护理人员,所以产科需要配置更多的护理人员。根据临床实际需要,合理配备护理人员。
2.3 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稳定护理队伍 科室人员相对固定。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留住专科护理人才。
2.4 合理排班,保证母婴安全 实行“分组工作,分床到人,包干负责”组长带班制,把工作任务作出合理的划分,安排每一个护士管理3-5个产妇。负责完成各个分管产妇的治疗、生命体征的监测、产程的观察记录,严格对待晨间与晚间护理以及做好健康教育等工作,这样才能让产妇得到全面、全程、连续性的优质护理服务。一般情况下,由组长监护高危产妇。管理层次要分明,每班都要合理的分配出组长、资深护士、初级护士。在生育高峰期,安排双人值班,保证护理安全。
2.5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 增强产科护士的法律意识,可以有效地防范护患纠纷[2]。定期开展与护理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充分利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双方利益。学习护理相关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医疗文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护理人员在记录时,要做到及时、准确、完整。如出生日期时间、产程时间、婴儿性别、体重等。母婴同室,加强婴儿监护和安全管理,防止过多过杂人员探视。
2.6 加强专科技术培训 产科的特殊性,产妇不仅是患者,一个产妇身系两条生命,产妇分娩生理时期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以及产科风险的不可预见性。这不但要求护士有更多的耐心、细心,更需要熟练的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分秒必争。定期进行“三基”基础护理知识及专科知识及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专科技术水平,如产科常见危急重症的处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等。
2.7 加强护患沟通,做好卫生宣教 文化层次的不同,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做到不厌其烦。消除来自于产妇和家属方的安全隐患。
2.8 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帮助护理人员缓解压力 科室在适当的时候,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有益的文体活动,宣泄情绪,缓解工作压力。
2.9 加强护理质控,重视环节质量管理 建立健全护理质控体系,加强环节质量管理,护理质控及时反馈,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做到安全防范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