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3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

篇1

现如今,国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因此,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案,才能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的历史教学主要是通过向学生们介绍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让他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分析现实社会的各种现象。下面介绍有关初中历史学的四种创新方法,力求能更好的培养学生们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为我国先进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情景教学法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年少阶段,他们的思想活跃、行动力强,通常都会对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元素产生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这一性格特点,将特定的历史情节提取出来,将具体任务列出并且以书面的形式下发给学生,通过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角色扮演,模拟出相应历史情节的发展过程。通过情景教学法,能够使学生们切实感受到伟大历史人物的政治思想和历史抱负,使他们的情感在表演中得到升华,从而加强学生们对自身肩负的富强祖国这一重大使命的认识。

二、教学启发法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引进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所谓启发式教学包括多种方式:

第一,反问启发。教师可以从问题的反面出发,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正确理解,培养他们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教师讲到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如果当时林则徐没有禁烟,那么英国是不是就不会发动侵略战争呢?”这样的提问方式不仅可以激起学生们对所提出问题展开探索性的思考,而且更加有利于学生们对历史重大事件的理解和掌握。

第二,影片启发。教师可以互联网络为有利媒介,有意识的引入具有特定色彩的历史场景,通过在线视频可以让学生切身体会到历史的发展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这种创新教学方式在使用前一定要做好教学准备,比如要事先网络搜寻一下是否有与本堂课程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检查教学视频播放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等。

第三,辩论启发。现在的历史课堂上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即教师将课堂探讨任务下发给学生并要求学生们要展开积极的讨论,可是事实却不然,学生们不是各顾各,就是聚集在一起讨论与任务不相关的内容,这样的课堂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的效果,而且场面冷淡根本就没有探讨学习的氛围。就此提出辩论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将小型辩论赛引入历史教学的课堂,在每次开赛之前,教师设计一项学生们感兴趣的题目,将正反两方面的观点分配给相应的小组,但是由于辩论小组人员数量有限,故不能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进来,因此,可以让辩论赛下的观众做辩论小组的亲友团,当小组遇到困难的时候同样可以向亲友团寻求帮助,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调动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性。

三、串联教学法

在中学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有不少学生会反映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很容易混淆,而且多个事件的发生地点、人物也会搞错,弄不清楚具体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析其主要原因还是对历史事件的了解不透彻以及对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没有理清。所以,教师在教学时有必要采用知识串联法。所谓只是串联教学法就是抓住历史的线索,将有关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给学生讲解。其中的线索有很多方面:

1.以发生时间线索。教师可以把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其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构成一个大事年表,便于学生们查询。

2.以历史人物线索。对于历史事件的重大人物,无论他在历史中起着怎样的作用,他的出现都是整个时代的必然,在教学时,应该对历史人物所起的作用讲解清楚,强化该历史人物在学生脑海中的形象,便于记忆。

3.以社会矛盾线索。抓住历史发展的矛盾便可以了解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发展中的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矛盾还涉及主要方面和次要的方面,通过对比分析对立矛盾的影响,深刻理解矛盾产生、发展极其激化、消失的过程。

四、关系创新法

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注意教学方法的使用,而且师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也能够影响教学质量。美国的一位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可见,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教授学业中的重要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常常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是枯燥甚至是乏味的,试想这样的教育能达到创新吗?结果当然是否定的。因此,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顺应平等的课堂关系是首要的。比如,在课堂上,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直接向老师提出,然后教师通过精细的讲解使学生更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这样避免了学生由于某一个知识点不懂而落下随后的内容。

现今,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尚且存在着不足,还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完善,因此,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势在必行。改进教学模式,运用创新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的同时还有利于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综上提出的四点创新教学法,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环境、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选择性的运用,便于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历史发生事件的理解,而且还能够树立伟大历史人物在学生心目中的光辉形象,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

篇2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0-01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教育应重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从事农村学校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了,感受到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兴趣、爱好、知识面的限制,他们学习历史仿佛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需要,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历史素养的培养问题,要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目标十分困难。

怎样来扭转这个观念和改变这种局面呢?我认为首先要改进的是教师教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学风浓厚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他们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把历史学习作为“史为我用,我要学史”的内化需要,这就需要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多下功夫:

一、有效利用教学资源

1.巧用教材。历史教科书是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其中的文字资料,图片、图表是我们获得历史信息的重要来源,教学时,要巧妙而有效的安排、运用、我们要主要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勤看书、报。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资源的核心部分,但她不是唯一的资源,而图书、报刊可以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补充。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指导他们摘录,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历史知识,提升学习历史兴趣有帮助。而教师自己也要加强对历史资料的收集和保存,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也可对学生产生影响,引导学生涉猎历史知识。

3.利用乡土、社区资源。家里的老人,附近的历史建筑,家中的老物件(族谱、实物、照片等)都属于乡土资源,能让学生觉得真实、亲切、还让学生感到历史就在他们身边,激发他们对历史的探究的欲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在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事,看我家附近有哪些年代久远的建筑或遗迹,找我家有什么能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老照片或实物,把他们记录下来,写成调查报告交上来展览交流。

4.利用广播影视等音像资源。广播影视是鲜活而又生动的教学资源。近年来,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央视或某些地方台创办的“探索”“档案”“史海沉钓”等栏目,这些文献记录片一般能真实生动地再现某段历史,能公正、客观的还原某些历史人物和某些重大历史事件,对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历史有着重大的帮助。教师要多鼓励,引导他们从这些角度了解和感受历史。

5.用好信息、网络资源。这些是历史教学中方便快捷的教学资源。“中学历史教学资源网”“人教社―初中历史”初中历史教学网“历史图片素材”我们不妨去浏览和精选如纪念之战胜利70周年专题,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专题及时下载保存,对我们生动的再现历史,不无裨益。

总之,我们应当树立在“生活中寻找历史,在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观点,把能为历史教学服务的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起来,让学生走进历史,让历史靠近学生。

二、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

如果说积极开发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的话,那么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就是使学生动起来、教学活起来的动力。一堂好的课堂设计是贯穿整堂课的灵魂。

要精心设计好课堂教学,首先要备教材,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它在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和课程目标,等方面给了教师备课以指导性意见,教师备教材就要做到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

其次备学生,要求以学生为本,全面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以及他们学习能力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才是有效的,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三、优选教学手段

课要上得好了,还需要好的工具辅助,这就是常说的教学手段,经常采用的教学手段有板卡图表、实物、音像资料,多媒体技术等。特别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是能生动地逼真的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

四、尊重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农村很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他们缺乏关怀和有效的沟通,交流。因此对于他们的缺点和错误,不能只是简单的批评指责,而是多沟通、交流、在理解的基础上有原则的宽容和指导,对于他们取得的任何一点进步都及时的发现并予以表扬,有了爱和宽容做基础就有了信赖,这就为有效的教学打开了一扇门。

让课堂成为民主的课堂,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这是让学生成为教学中学的主体的重要环节。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前面讲的那些教学方法才能得以实施,学生才敢想,想说,敢动、想动,否则怎样调得动,他们的思维,拿什么来展示,他们调查的结果和积累的知识。

篇3

一、实施情境化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具有形象意义的生动场景,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由于种种原因,传统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枯燥乏味,甚至仅剩空洞的说教,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影响教学效果,削弱历史课的其他诸多功能。尽管在历史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但只有合理的教学方法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目标。由于历史是研究过去的课程,这种特点为在教学中展开合理想象提供了可能。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多媒体等手段有效创设历史教学情境,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历史,让教学变得更形象,学生在生动有趣的场景中学习历史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丰富想象力,培养学生应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实施情境化教学方法,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教育教学改革发展趋势,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培养,充分理解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为教学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二、加强历史课堂教学的文化情境建设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良好效果需要通过创新发展的教学行为来体现,包括历史教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语言,以及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的文化情境的创设。通过创造充满人文情趣的历史课堂教学环境,以文化背景知识为指导进行教学效果的检测与反馈,在此过程中,关键看教师如何把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像关心现实生活一样更关注历史情境,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开展蕴含文化理念的富有创造性的历史知识系列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历史教师必须在观念上打破传统思维定势,运用现代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深入研究情境教学法。在参观历史遗址和遗迹后,在课堂上插播历史题材影视剧片断,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多媒体动态课件,有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强化教学效果。有效开展情境教学法的研究,为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创建良好环境,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情趣盎然。教师不断改进形象化教学方法和情境化教学模式,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应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适宜学生素质发展的课堂教学环境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有效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创造实践过程中进一步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有了具有人文情境化的和谐课堂教学氛围,学生就能够很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发展过程中,一些教育专家指出,构建现代师生关系的核心要求是学生与老师平等。历史课堂教学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把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师要根据自身文化修养充分利用历史知识的魅力,从心灵深处感化每一位学生,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实际情况进行历史课堂教学设计,教师在逐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的新型教学环境,通过多媒体等教辅器材的使用,使过去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再现。教师通过实施历史知识情境化教学,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式,将历史教学内容与教学情境融合起来。实现以历史知识教学为基础,有效提高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共同进步。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掌握学生的具体特殊情况,关心学生,这既是数学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实现成功教学必需的,因为“亲其师”,才能“信其道”。那些其他科目学习成绩优秀而历史成绩稍差的学生,要当做重点对象,培养其历史知识记忆能力,带动全班学生努力学习历史,共同进步,有效促进中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改变传统历史课堂教学方式,创设新型历史教学情境,因为这门学科具有历史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四、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唯物主义历史观

要培养中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就要加强中学生历史知识巩固、强化、记忆和应用能力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传统教育方式以历史知识的传授为主,偏重传授学科中的固有知识,而新型教学环境有利于实现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对历史课堂教学进程进行有效调控,使学生在特定历史情境中发现问题及其内在规律,从而实现对相关历史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有效应用。通过构建新型历史教学环境,有效强化中学历史教学效果,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加强学生应用历史知识基础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反复练习,有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树立整体教育观念,注重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勇于创新精神的最佳阶段,是唤起创新意识的最佳时期,这一切皆利于历史知识方面创造力的启发和培养,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一些历史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蕴含的科学问题,鼓励学生共同参与构建研究探讨性历史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改变长期以来强调的“师道尊严”,努力营造和谐课堂教学气氛,实施情境化教学,让学生共同参与历史知识与相关问题的探讨,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4

历史是客观的,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却往往带有主观因素。评价历史人物一定要用史实说话,应该以唯物史观作指导,客观公正、全面具体地加以评价,不能歪曲事实,更不能伪造事实。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很多人只偏重史实而不注重结论性的评价,这等于写历史人物的生平而不是评价,对于人物的评价可以先写结论性评价后写史实,倒过来亦可,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既不能主观臆断、捕风捉影,也不能靠堆砌材料和史实,应当从客观存在的历史实际出发去评价历史人物。我们应当在尽可能全面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二、评价历史人物可采用分类法

采用分类法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把历史人物一生的重大事迹按类别归纳评述的方法,古代帝王事迹大多适用此法。一般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比如评价唐太宗。政治方面: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沿用并加强三省六部制;确立新的宰相制度;大力精简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劳动人民的负担。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文化教育方面:大兴学校,发展科举。民族关系方面:和睦相处,融洽的民族关系。对外关系方面:对外交流,传播世界的盛唐气象。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的治世局面形成了,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三、评价历史人物可采用分期法

采用分期法评价历史人物就是把历史人物的活动纳入各个历史时期加以叙述、评价的方法。如对左宗棠的评价:参加,创办的一些军事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镇压;1878年左宗棠率军,支持曾纪泽交涉伊犁的斗争,粉碎俄英分裂祖国新疆的阴谋,收复了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对唐玄宗的评价也可采用此法,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但是到了后期腐朽昏庸,出现了天宝危机,使唐朝由强盛转为衰弱。

四、评价历史人物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

唯物主义历史观是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阐述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和趋势,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做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和评价”“通过历史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唯物史观对社会历史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评价历史人物出现的问题很多,如英雄史观、道德史观、主观主义以及以假代真、有评无据、以偏概全等。历史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人物对于历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是起推动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对人民是有利还是有害的,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评价历史人物,要看他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否推动社会进步。

五、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篇5

诚然,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在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中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更是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重视。然而,当前对于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采用了互动教学手段,并向学生提出了各种问题,从表面上来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多,历史课堂氛围也很热闹,但是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针对这一实际问题,为充分发挥互动教学模式的作用,我对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加强互动性的方法进行了探索,现分析如下。

一、灵活选取互动形式,深化互动内容

教师的备课质量,直接影响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又非常多样化,因此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根据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对互动形式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合理的选择。同时,教师还应当重视师生互动过程中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与感悟课文中的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设计相应的情境模拟,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扮演课文中“南方黑奴”的角色,然后表述自己在看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之后的一些想法,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了关于“美国南北战争”等方面的知识。由此可见,教师在备课阶段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能够有效地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提升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互动目的

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这是有效开展互动教学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在教学互动中扮演的角色:初中历史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学生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者与参与者。同时,教师还要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保持民主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活跃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氛围,为学生创造、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处理好学生能力培养与知识讲解之间的关系,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重点,这样学生就可以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互动中,了解与掌握初中历史教材内容中的重要知识点,正确认知初中教材中的一些问题,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此外,初中教师还应当了解与掌握学生具有的个性特点,实时关注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并根据初中历史课堂的实际教学、互动状况,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掌握学生的特点,培养参与互动的兴趣

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年龄处于12-16岁之间,他们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因此,一些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希望教师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对历史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而不是单一地对教学内容进行灌输。而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地加强互动性,就必须把握初中生的这一特点,通过情境设计、举例说明等方式培养学生参与历史课堂互动活动的兴趣,激发学生在互动方面的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的时候,可以把握学生对于祖国的情感,先对台湾省的历史进行简单的介绍,然后向学生提出关于台湾回归大陆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对于祖国统一的认知。在这样的互动中,学生的爱国情感被教师激发了出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四、完善课堂教学中互动的过程

由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多样化,因此教师应当完善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过程,提升互动效率与质量。例如,在向学生提问时,教师需要重视问题的难易程度,关注每一个学生参与互动活动的积极性以及实际学习的状况,并保证提出的问题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潜能,以此来促进学生对于问题的理解与知识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小组探讨互动的活动中,不仅要合理指导学生,还要对学生互动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调控,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互动教学活动中来,进一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五、结语

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改变了以往教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再处于被动地位,而成为了积极自主的参与者,有效提高了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加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互动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互动活动中来,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篇6

“以史为鉴”一直是我们认识和对待历史的核心思想,这其实也会反映到我们的历史教学当中。历史的借鉴价值,让我们对历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处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第一站,对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关系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模式的认识,关系到下一代对社会发展的态度。因此,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的开展多种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静态的历史动态化。那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呢?

一、“化静为动”的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时间的沉淀,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过去的历史,对现在以及将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何将书本静态的历史变化成动态的历史信息呢?这将要借助于科技的手段。目前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无孔不入。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在接触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从从前的书面文字,转变为视频、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模式。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特别是青少年的认知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历史教师们会发现,如今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以上实际的学生的接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文本为主,照本宣科,教学的效果很难想象。毕竟,在信息时代,信息语言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影像和图片的语言表达方式,冲击着原有的纯文字表达方式。对初中生而言,从单纯的文字接收信息,已经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以影像和图片的方式接收信息更能得到学生们的青睐。因为,在影像和图片冲击下,学生的认知思维已经发生了变化。图文并茂,声影并存的认知方式,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多元化,学生更喜欢看图文并茂,声影并存的学习资料,更喜欢在其中认识历史。而历史本身就是一幅幅社会发展变迁的画面,就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道路上不断奔跑,这就更让学生倾向于用动态的方式去认识历史。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应学生新思维的出现,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应该把静态的历史动态化,把沉寂的课堂动态化,把“死”的历史知识动态化。总之,就是要组织一个“活”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结合课本的文字资料进行教学,建构一个用图片、声音、文字说话的三维课堂教学模式。

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教师可以用司母戊方鼎的图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尽量的放大图片,然后从图片开始介绍司母戊方鼎的历史地位,接着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利用三维影像,将司母戊方鼎真实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流行的影像方式下认识历史。

二、探究历史渊源,由课内走向课外

历史知识浩瀚如烟,初中历史课本只是对历史的发展轨迹,对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对主要历史人物进行了概括。尽管,这样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但是知识的魅力是无限的,青少年的求知精神是强调的,在课堂教学中,输入更多的历史信息,对初中学生而言有利而无害。况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极为活跃的,对信息量的追求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这一点,改变原有的只从课本上讲历史,找历史的模式,而是要从广阔的历史世界中,收集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让教学内容多元化,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更为丰富。如在司母戊方鼎的图片教学中,教师其实还可以增加青铜器发展以外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结合青铜器发展的历史时,还可以插入关于司母戊方鼎的历史。因为司母戊方鼎的出土,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司母戊方鼎是在1939 年3月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大鼎出土后,因太重,搬运困难,有人便想锯断它再运出去,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听到这么一个宝贝,曾多次企图霸占它。乡民们怕这一民族珍宝被日寇掠走,便只得重新把它埋到地下。到1945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司母戊方鼎才运到北京。

在教学中增加历史知识以外的历史,这让学生更感兴趣,也更能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学生的知识扩展和教师的教学开展,都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多元化,在历史的基础上增加更加丰满的历史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历史课堂。

有课内走向课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是为了了解历史,了解人类、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学,从历史的中探索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在教学模式的安排和选取上,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变换已经心领兴趣来决定,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画面中了解历史。

三、结束语

无论是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的内容的生动性,还是对课内历史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和探讨,都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营造历史氛围,把众多零散的知识有机合理地串联起来,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并掌握巩固了已学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篇7

以往,初中历史课堂教学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失去了主动探究的机会,长此以往使历史课堂枯燥乏味,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历史课与其他课程不同的是,它具有鲜明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因而通过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主动联想、自主探究,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历史教师对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展开了许多实践和探索,初中历史教学改革初见成效,而对改革趋势和现状进行客观把握又是制定科学教学改革对策的基础。

1.初中历史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趋势分析

1.1趣味化

如今情境教学、任务型教学等教学模式被普遍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有着重要的意义。幽默的语言和启迪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成为如今历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愉悦的教学氛围不但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更为其自主学习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多样化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已经逐渐开始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一改往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开始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随着教师的不断实践和探索, 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形成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情境模拟法、历史短剧表演法、分组合作竞争法、兴趣讨论教学法、辩论演讲式教学、游戏导向教学法等已经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

1.3开放化

新课程标准下的中小学教育强调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历史课程综合性较强,因而开放化的历史教学是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理想途径。开放化的历史教学不但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搜集相关资料,联系以往所学知识,更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这一过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增长,更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其历史知识体系变得更为完整和立体。

2.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对策

2.1转变教学理念,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新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应转变教学理念,将历史教学的目标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来。首先,初中历史教学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不再“以教师为中心”,改变“一言堂”的课堂模式,教师应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惑和需要,给予恰当的指导和帮助;其次,新课程改革下应强化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在历史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情绪体验,以激发、指导、纠正和激励为主,不再一味强调单个知识点的记忆,而是鼓励学生进行综合化的学习。

2.2合理应用课外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同时也强调学习环境的开放化,历史课程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课堂和教科书,丰富的课堂内容成为新课改后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一大特征。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课外书籍等积极搜集与所学课程相关的历史资料,一方面扩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另一方面使其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历史学习的乐趣。

2.3积极实践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

教学手段的创新是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教学手段的创新不应停留于理论,而需要教师的积极实践。为了与新课标要求相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也应发生一定的变化。如今关于新型教学模式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同时这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在实践中体现出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在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激励学生持续学习等方面有着突出的效果,因而教师应充分运用新型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导入、任务型教学以及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的整合运用,来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形成师生双边互动的课堂模式,进而提升课堂效率,同时从分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能力。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贯彻落实,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渐向着趣味化、多样化、开放化的方向发展,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不再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而是开始重视自身对学生的启发、鼓励、帮助的作用。为了适应初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从转变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三方面入手,实现初中历史教学方式质的飞跃,教学质量跨越发展。

参考文献:

[1]覃善璞.浅谈初中历史开放式教学.[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100-101

篇8

一、指导学生阅读。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处在抑制状态的学生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学习的。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将这种抑制状态转化为兴奋状态。我在教学中经常采取创设情境设疑导学法,即选择一定的媒体组合,从教材中发掘出有一定思考价值的知识内容,将其转化为问题情境,一方面引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和动机,另一方面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养成勤思、善问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学会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心理和课堂气氛同时活跃起来。例如,在讲世界史《新航路开辟》这课时,我设问:“西欧人为什么要到东方来?”学生回答后,再播放多媒体,引导学生看《十四世纪欧亚主要商路》图,学生发现西欧与亚洲的往来通商早已有三条路可走。学生提出:“为什么还要开辟新航路呢?”我不是及时作答,而是指导学生看书独立思考,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进而使他们得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二、优化课堂讲解。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学生对教师的教,以及教学内容既能接受,也不厌烦,但是,由于对教师的教法摸得很透,就会产生“他一定会用老一套方法来教的想法”。然后就平静地在那里等待,这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这时,教师应当采用学生意想不到的方法,打破这种平静状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活跃起来。例如:在讲述《秦汉时期的文化》时,学生对张衡的地动仪结构难以理解,我采用多媒体演示它测定地震方位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当地动仪上小龙嘴里的一只铜球落入一只蛤蟆的嘴里时,

“叮当一声,学生不禁拍手称奇。学生在这种情景交融的状态中,对地动仪的精妙一目了然,无须再言。这种妙不可言的表现魅力是传统的课堂讲解所不及的,它足以打破学生心理的平静状态,使课堂活跃起来。然后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并讲解地动仪的准确度,公元132年一天,地动仪朝西的龙嘴吐出铜球,三天后陇西快马来报,那里发生地震,陇西在洛阳西500多公里,方向准确无误。这又点明它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动仪。学生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对地动仪的认识不但深刻,而且完成了从兴奋状态向理性的升华,同时形成了学习持久的动力。

三、鼓励课堂讨论。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看法,然后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相应的课外读物,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外寻求答案。教师在引导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及时点拨,注重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寻求答案。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心理方面给学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刺激,让他们在新鲜事物的尝试中,增强自信心。从教学的方面讲,这种新鲜的刺激能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亢奋状态,愿意调动自己的全部力量进行实践。这样做不但能克服学生的畏难心理,而且可以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各种能力。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常使用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使学生在对新问题的讨论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启迪学生思维。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反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往往都会去思考,寻找答案。当学生遇到难点、疑点,渴求了解教师所提问题的答案时,教师不是急于给学生于“鱼”,而是着重于教学生怎样去“渔”。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地球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但在北极上空或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呢?这时,教师只需拿出地球仪,转动给学生看,学生在观察中受到启发,经过思考,然后就会做出回答。所以,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该启发诱导,启迪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使其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层的理解与掌握。这种深入浅出,利用直观的手法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积极性高,教师教得轻松、愉快、效果良好。

五、精心选择练习。

篇9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身体都极度活跃的阶段,所以对于古板乏味的事物是不容易接受的,而历史正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所以怎样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教育问题。当前应对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改进历史教学方式,通过将历史故事融入课堂教学的手段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对历史现象的分析过程,引入充满情景的历史故事,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欲望去了解与故事相关的历史事实,也可以通过故事让学生铭记历史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目的。下面我们就针对教师将历史故事引入课堂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讨论一下,了解并发掘这样做对于初中历史课程的发展有何影响,对初中生的历史学习是否会产生帮助。

一、将历史故事融入课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欲望

初中生的学习自主性还不是很强,所以非常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将他们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掘出来。对于历史这门需要准确记忆的课程,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很枯燥无聊的,所以这就更加考验教师的教学本领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对于新课程的教授,首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用一个有趣的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故事将学生先引入到历史事实当中去,再进一步的介绍历史知识。要知道初中生还处在热血方刚、很难集中注意力的时期,所以让他们专注于课堂是首要任务,用故事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才有可能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当然教师的历史故事要是和讲授知识是相契合的,例如,在学习唐朝盛世的安史之乱这一历史内容时,当介绍它发生的原因时就会提到唐玄宗后期的沉迷酒色同时会说起杨贵妃,自然而然就会引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故事,故事讲述的就是杨贵妃钟爱食荔枝,唐玄宗为了博得美人的欢心,所以令人一刻不停、快马加鞭的将荔枝从千里之外运到杨贵妃手上。教师利用这样吸引人心的故事来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安史之乱”的学习中来,不仅起到了“暖场”的效果,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历史科目在学生心中的趣味程度。

二、通过历史故事,让学生更加有画面感的了解历史

历史学习在初中阶段主要分为两个大的版块,其中一部分是中国历史,另一部分就是世界历史,这对学生的记忆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很有可能由于历史长河的发展流向大致相同,导致学生记忆发生混淆的状况。然而如果教师可以适当的融入相关的历史故事,通过历史故事中不同人物的表现可以帮助同学们将相似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有情景的历史内容来区分记忆。比如在教授世界史的“经济危机”时,首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的讲述让学生了解到这场经济大风暴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是多么巨大的。这个故事内容主要是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讲的是在美国处于第一次经济危机爆发时期,一位非常年轻能吃苦的女孩通过千辛万苦得到了一份金饰品店的销售人员这一工作,这几乎解决了她们一家人的生活难题,可是这天有一位面黄肌瘦的男顾客来到店里挑选饰品,她非常热情的接待了这位顾客,最终这个男顾客什么也没有买就离开了,可是就在女孩最后做清点的时候发现丢失了一枚金戒指,她明白一定是那位男顾客所为,随后她找到了那位男人并且以真情打动他,最终获得了那个男人的感激和戒指的失而复得。通过这个故事的讲述,可以知道当时的美国人民身处于连日常生活都难以满足的状况之中,大量人口失业甚至引发了一些社会治安混论,教师在让学生深刻感受历史氛围的同时可以提出思考问题,例如引发经济危机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经济危机的爆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由于故事的情节煽动,学生们会很乐意去思考回答这些问题。通过这么一来二去的提问与反馈,不仅帮助学生深刻了解了经济危机的实质,还让学生能够以生动的故事情节理解记忆美国经济危机这一历史知识。当然历史故事的引入并非随便插入的,教师要根据所讲内容的历史特点和历史背景来向学生声情并茂的讲解故事,将抽象枯燥的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故事加以记忆,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故事引入历史教学中,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目的。初中生的教学任务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地把握教学方法,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空间,同时做好一位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让他们建立起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样才能有利于历史科目在学生心目中占据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 杨琼. 浅谈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2(6):65-66.

[2] 林琳. 试论故事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 成功(教育版),2012(10):163-163.

篇10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首先。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其次,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最后,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二、激趣教学,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我觉得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刚上初一的孩子在开初并没有接触过历史,因此初一的第一节历史课就必须注意激发起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在给他们的第一节课我往往是这样设计的:简单的给他们概括什么是历史后,引导他们回忆一些有关的历史故事以及介绍一些直到今天人类还无法解决的很多历史之谜,然后告诉他们这些都是在我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可以了解的历史故事的真伪及那些无法解决的迷到底是怎样来的等等。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历史、探索历史的兴趣。当然这仅仅是开端,以后每一节新课的讲授开始我都会注意以趣引入。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除“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等。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

三、以培养学习能力为目标,善于主导课堂教学思维,努力攫取循循善诱的实际效果

“赠人以鱼可供一餐之美,授人以渔可保衣食无忧”。学校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之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素质化教学的核心目标和根本指向。作为未来社会核心生产力的缔造者,学校及教师要本着教育战略眼光和长远目标规划,积极有效地开展“鱼渔教学”实践活动,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在初巾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通过精心设计问题等手段,善于主导并引领课堂活动和学习思维,不断培养学生在质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全面联系、温故知新、综合辨析、合作探究和实践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如在评价隋炀帝的功过是非时,引导学生通过课前搜集、课堂学习、辩论梳理等活动,让他们既看到隋炀帝残暴昏庸、国破人亡的一面,又看到在“修建东京迁都洛阳”、“开创科举重视教育”、“开发畅通丝绸之路”、“开疆拓土四方来朝”等方面的历史作为,尤其是“修建开通京杭运河”,在当时的确是为满足一己之需而穷奢极侈、劳民伤财,但是客观上打通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我国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国家统一,为唐朝的快速恢复和繁荣发展奠定基础。又如学生在弄清“我国历史上纸的发明过程”等问题中,既加强历史知识的汇聚和积淀,前后贯通的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培养。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丰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如今的科技发展十分迅速,而多媒体也逐渐普及在各大校园内。所以教师应该多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来更好地教育初中生初中历史。新课程的初中历史教材中有许多色彩鲜艳的图片,并在每张图片之下都表示出明确的解释,使教科书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而教师应该在授课之前进行充分地多媒体备课,使多媒体教学与图文并茂的初中历史教材相结合,这无疑给初中生带来了耳目一新的学习享受,也能更好地抓住初中生的课堂注意力。初中历史教师应运用PPT软件来制作多姿多彩的初中历史教学课件,通过网络搜索出所教初中历史课程相关的内容等,这不仅能使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更加生动形象,也能拓宽初中生对初中历史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以丰富并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调动初中生对学习的兴趣,促使初中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效果。

篇11

随着我国对各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不断加深与发展,初中历史课程在教学目标、课程设计、内容选择、教学组织与实施、评价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中历史课程不仅仅有强大的人文、社会功能,使学生丰富见识与开阔视野,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能满足新课标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了,要转变过去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培养其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一、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是指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则和教学观,是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运用启发式进行初中历史教学,要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并采用多种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学活动结果的预见,而且是学生学习的目的。如果学生根本就没有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那么即使他们掌握了一定的创新方法和技术,也很难有实际的有价值的创新行动。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反问式启发、多媒体启发、辩论式启发等方法进行教学,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再者,由于学生对历史事件本身和不同历史之间的联系没有了解清楚,容易在学习中将已学的历史事件混淆,记不住或弄错历史事件。教师可根据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时间串联、历史人物串联或社会矛盾串联,将所有相关联系的事件和人物串联在一起,并根据这些串联的知识点组成小模块,分配给学生去查询,启发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培养学生建立对历史内容的有效联系,加强记忆,促进理解。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初中历史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初中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容易引导激发学习积极性的特点。初中生在学习历史时很容易就对故事性的知识情节产生深厚的兴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情境教学,将重点的、特定的历史情节运用情境教学法,由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演绎相应的历史情节,以达到加深理解与掌握。情境教学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通过情节演绎对历史知识的发展过程有更详细的了解,另一方面这样诙谐的课堂演绎方式也更容易让学生记住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另外,教师可巧妙地利用知识的内在联系,从不同角度、方向提出新颖、富有启发性且难度适当的问题让学生思考与回答。例如,“如果林则徐没有被撤职查办,中国能取得的胜利吗?”通过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和挑战性的问题,能促进学生思考,产生探究兴趣,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思维的教学效果。

三、讨论式教学法

“填鸭式”教学就是教师在台上不断地讲,学生在台下不停地记,这种方式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历史课成了死记硬背历史知识的课程,导致许多学生不能积极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以先让学生把平时学习、课前预习所遇到的问题或疑点提出来,由学生一起讨论,或老师与学生一同讨论,借此激发学生的思维。也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在运用这种方法时,教师应认真构思讨论的内容和目的,设计好教学环节,营造开放的课堂气氛,重视发展学生的开口能力及思绪能力,让学生从不同层面寻求答案,使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克服畏难心理,增强自信心,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学习方法,达到培养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

四、结论与建设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上更加注重实用性、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侧重对学生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历史教师应当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特点,积极推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让学生能够真正从历史教学中学习历史知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参考文献:

[1]陈胜利.初中历史教学创新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2(12).

[2]常国强.新课标下初中历史教学之我见[J].学园,2012(10).

[3]何君.浅谈初中历史的教学方法与技巧[J].无线互联科技,2012(01).

[4]吴春祥.新课改下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11(13).

篇12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新颖导入方式;分析研究

在历史教学中,导入的新颖程度与课堂教学氛围营造息息相关,新颖有趣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兴趣倍增,更加积极地开展学习探究。反之,程序式简单化的导入则让历史教学氛围大打折扣。

一、运用疑问设置导入法调动学生探究欲望

设疑激趣是许多历史教师常用的导入方式。在教学一开始就通过几个具有思维引导作用的提问将学生带入历史学习之中,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探究的欲望,积极性更高。笔者在这一导入方法运用过程中重点把握好三个关键节点。首先,疑问的内容要来自于教材或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带有一定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思想上更加感兴趣,也乐于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深入探究;其次,为了保证设疑导入的有效性,防止出现冷场,笔者在课前有意识地要求几名学生对照这些方向进行了资料的搜集,在课堂导入环节时,教师有提问、学生有回答,使整个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另外,笔者在疑问设置导入法运用过程中注意语气语调和态度,给学生以一种亲切感,让他们自然而然地过渡到学习过程之中,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运用电教手段导入法激发历史学习兴趣

电化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得到了有效运用,也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手段使得历史教学所容纳的信息量倍增,演示方法也更加灵活。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借助于电教手段的帮助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教学活动一环紧扣一环有序推进。例如在《》一课教学中,笔者事先搜集了有关的影视资料片段,翻雪山、过草地这些典型的场景是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教学导入时播放了一小段这样的视频,辅之以简要的介绍,让学生对过程中的艰难险阻有了直观的认识,这样的导入相对于教学中的口头导入形象化程度更高,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效果也更为明显。在许多内容教学中,笔者都坚持以多媒体手段的帮助提高导入有效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开始阶段就接触到生动的信息,使整个历史课堂充满了生动因素,这也是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有力抓手。

三、运用新闻信息导入法增强学习感悟效果

在历史教学中,许多内容都代表了发展阶段中的某一个关键节点,在那个时代、那个年代都是振奋人心的大事。教师在教学导入时可以运用当时的新闻信息作为导入素材,还原当年的场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对于提高学生内心感悟效果帮助非常明显。例如举世瞩目,这是亿万中华儿女倍感振奋的大事,九七回归是中华儿女永远铭记的一个场景。在《“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教学中,笔者专门上网搜集了九七回归当天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则新闻,中国驻港部队雄赳赳气昂昂进驻香港的场景,使得每一位中国人热血沸腾。当这样的新闻场景再次在学生心目中产生波澜的时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良好契机。笔者播放这一段视频让学生重温了九七回归的震撼场景,增强了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对于学生深刻领悟教材内容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历史教学内容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选取那一时代、那一刻的新闻信息作为导入素材,可以还原历史、再现历史,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深刻地领悟学习内容。

四、运用资料介绍导入法丰富历史教学课堂

历史教学中涉及到不同阶段、不同人物,其中有许多趣味故事可以为教学活动增加生动的因素。教师以这些趣味小故事作为导入,可以从一开始就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这样的小故事要和教材内容一脉相承,前后连为一体。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一课教学中,笔者在导入环节向学生讲述了有关孝文帝改革旧风俗习惯的小故事。在这故事中,孝文帝知人善任,主张以改革开放包容的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从改革鲜卑旧俗、学习汉族生活方式和制度规章入手,推动了国家的发展。这样的小故事与课文所讲述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也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推进方式理念的一个缩影,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由此导入新课,师生可以开展有效的互动,较好地丰富了教学课堂。资料导入可以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生动形象效果,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五、运用对比感悟导入法突出教学知识要点

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知古论今,从中发现规律、受到教育。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设置鲜明的对比进行导入,进一步突出教学知识要点。例如在《城乡人民生存状态的沧桑巨变》一课教学时,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专门制作了一组多媒体图片对比,从现在的生活条件和三十年前群众的生活条件进行对比,以一组交通工具、住房条件、生活水平等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进行对比,这样的直观形象对比更具震撼效果。从步行、自行车到小汽车,从低矮的平房到高耸的楼房,学生能够在图片的对比中感悟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这就为接下来的学习活动奠定了良好的认知基础。在历史教学中,为了突出对教学内容中某一观点、某一思想的感悟,教师可以借助于对比导入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强化思想认识、提高领悟效果,可以体现教学知识要点的强调。

综上所述,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成效,新颖的导入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广大教师要强化研究,注重改革创新,不断丰富导入的内容、形式和方法,更好地组织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篇13

    “以史为鉴”一直是我们认识和对待历史的核心思想,这其实也会反映到我们的历史教学当中。历史的借鉴价值,让我们对历史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处于初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历史观的第一站,对学生认识和掌握历史知识,形成历史观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其关系到学生对社会发展规律和模式的认识,关系到下一代对社会发展的态度。因此,这就需要初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的开展多种模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以便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静态的历史动态化。那要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考呢?

    一、“化静为动”的历史教学方法

    历史是时间的沉淀,是静态的,也是动态的。过去的历史,对现在以及将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仍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人们可以从历史中,探讨社会发展的规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如何将书本静态的历史变化成动态的历史信息呢?这将要借助于科技的手段。目前是网络高度发达的时代,信息无孔不入。生活在信息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在接触着大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传播方式,已经从从前的书面文字,转变为视频、图片与文字相结合的模式。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巨大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特别是青少年的认知方式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历史教师们会发现,如今学生们接受知识的方式,以上实际的学生的接受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教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文本为主,照本宣科,教学的效果很难想象。毕竟,在信息时代,信息语言的方式变得丰富多彩,影像和图片的语言表达方式,冲击着原有的纯文字表达方式。对初中生而言,从单纯的文字接收信息,已经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以影像和图片的方式接收信息更能得到学生们的青睐。因为,在影像和图片冲击下,学生的认知思维已经发生了变化。图文并茂,声影并存的认知方式,也让学生的思维方式开始多元化,学生更喜欢看图文并茂,声影并存的学习资料,更喜欢在其中认识历史。而历史本身就是一幅幅社会发展变迁的画面,就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在历史的道路上不断奔跑,这就更让学生倾向于用动态的方式去认识历史。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适应学生新思维的出现,应该对教学模式进行调整,应该把静态的历史动态化,把沉寂的课堂动态化,把“死”的历史知识动态化。总之,就是要组织一个“活”的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的利用图片和影像资料,结合课本的文字资料进行教学,建构一个用图片、声音、文字说话的三维课堂教学模式。

    如在学习《灿烂的青铜文明》时,教师可以用司母戊方鼎的图片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尽量的放大图片,然后从图片开始介绍司母戊方鼎的历史地位,接着青铜器的发展过程以及其对社会生产生活的重大影响。如果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利用三维影像,将司母戊方鼎真实的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这种流行的影像方式下认识历史。

    二、探究历史渊源,由课内走向课外

    历史知识浩瀚如烟,初中历史课本只是对历史的发展轨迹,对历史的基本发展规律,对主要历史人物进行了概括。尽管,这样已经包含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但是知识的魅力是无限的,青少年的求知精神是强调的,在课堂教学中,输入更多的历史信息,对初中学生而言有利而无害。况且,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记忆力和思维能力都是极为活跃的,对信息量的追求也是比较大的。所以,初中历史教师应该从这一点,改变原有的只从课本上讲历史,找历史的模式,而是要从广阔的历史世界中,收集出适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知识,让教学内容多元化,让学生的历史知识更为丰富。如在司母戊方鼎的图片教学中,教师其实还可以增加青铜器发展以外的信息。也就是说,在结合青铜器发展的历史时,还可以插入关于司母戊方鼎的历史。因为司母戊方鼎的出土,还有一段曲折的经历。司母戊方鼎是在1939 年3月于河南安阳侯家庄武官村吴玉瑶家的农田中发现的。大鼎出土后,因太重,搬运困难,有人便想锯断它再运出去,当时正值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听到这么一个宝贝,曾多次企图霸占它。乡民们怕这一民族珍宝被日寇掠走,便只得重新把它埋到地下。到1945 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建成后,司母戊方鼎才运到北京。

    在教学中增加历史知识以外的历史,这让学生更感兴趣,也更能抓住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学生的知识扩展和教师的教学开展,都是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的。因此,在初中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模式可以多元化,在历史的基础上增加更加丰满的历史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初中历史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探索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学模式,丰富历史课堂。

    有课内走向课外,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是为了了解历史,了解人类、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是为了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学,从历史的中探索社会发展的新道路。初中历史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在教学模式的安排和选取上,应该根据学生的思维变换已经心领兴趣来决定,尽量开展丰富多彩的历史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历史画面中了解历史。

    三、结束语

    无论是运用多媒体丰富教学的内容的生动性,还是对课内历史知识进行更深一步的拓展和探讨,都是提高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方法之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营造历史氛围,把众多零散的知识有机合理地串联起来,在充满情趣的学习中,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想像力,并掌握巩固了已学的历史知识。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