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篇1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2-0-01

一、生态旅游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生态旅游是为了实现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的目标,而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在实际开展中,生态旅游强调生态环境的保护,最大程度上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从而避免对自然地域的干扰,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

生态旅游作为重要的旅游形态之一,以保护旅游目的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旅游资源利用的可持持续性、提供旅游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增加旅游地居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和经济获益为目标,强调对旅游者的环境教育,要求生态旅游管理者必须重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旅游业的进步促进着经济进步,生态旅游对于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刺激消费、刺激供应以及促进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

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生态环境问题全球化的今天,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已发展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直接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在旅游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类环境问题的频繁出现使得生态旅游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然而,目前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并不稳定,诸多不良因素使得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旅游资源盲目开发利用,破坏浪费严重

目前,一些旅游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然而开发旅游资源前,开发商缺乏对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的考察、研究,不能提供相关资料作为生态旅游整体规划依据,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导致旅游资源遭到破坏、浪费严重,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环境严重恶化。

(二)管理体制混乱、方式落后,有效性缺失

由于部分自然保护区缺乏规划和管理,甚至将旅游区承包给旅游部门,致使旅游部门在缺乏指导和监督机制的情况下随意经营,生态旅游业在开发建设上出现秩序紊乱现象。这就使得生态旅游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基础设施薄弱,投资宣传不到位

现在一些景区只限于局部景点,对于整个景区的系统性规划严重缺失,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同时,受政府投资力度不足的影响,景区的宣传力度不到位,旅游区的特色景观得不到充分展现,无法达到景区知名度提高的目的,阻碍着景区的生态旅游经济发展。

三、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分析

生态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业产品的关键内容之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现状要求下的重要产物。在开展推广过程中,生态旅游的发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满足社会旅游消费的需求,有利于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促进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解结合相应原则的基础上,必须深化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战略,采取有效手段,确保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建设。

(一)完善投资、规划体系

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在生态旅游开发之前必须对当地的地理生态环进行调查、研究,拟出不同开发模式,在不同开发模式下对开发成本、成本回收进行评估。同时,制定个性化模式,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此外,要将生态开发和环境保护的结合作为生态旅游规划的基础和前提,制定完善的规划体系。

(二)完善管理体制

完善管理体制并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旅游管理机制是促进生态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需要在结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对国外先进管理经验和管理体制,以及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实施适当的引进和借鉴。同时,要注意因地制宜,开展特色化生态旅游系统的构建,建设切实有效的政策法规,从而完善相关机制,保证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顺利进行。

(三)深化生态意识

旅游区应该不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使游客意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从根本上杜绝破坏行为的发生。同时,还要建立相关的体系,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规定,对旅游区附近的居民及游客进行约束,使旅游资源得到高效持续利用。

(四)加强人才培养

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增加员工的技能,使员工把所学的知识宣传给游客并告知旅游活动的要求及“最佳环保操作”,从而培养出高水平的生态旅游专业的人才,是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需要相关教育机构发挥出关键作用,对旅游专业学生和企业员工进行高素质的培养,确保其对旅游理论及规划研究的科学性。

(五)扩大宣传力度

针对一些旅游区宣传力度不大,应采用与周边城乡、景区资源、信息及交通互补的等优势加大景区宣传力度。在相互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系统协调下进行联合开发,实现多元化宣传。

(六)发展地区特色文化

地区特色文化是促进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根据相关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发展民俗旅游经济。在展现地区民俗特色文化的同时,也使生态旅游经济得以展现,促进当地生态旅游经济发展,增强景区的综合实力,加快了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宁银苹,陈学红.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为例[J].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

[2]吴万刚.龙门溪流域生态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1(06).

篇2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109-01

最近几年,和静县委、县人民政府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全县工作大局中来谋划部署,立足推进“两个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打造“生态之域”、建设“生态宜居”之城的生态建设理念,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环境建设成效初步显现,巴音布鲁克、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全县退耕还林4.55万亩,完成北山绿化1.46万亩、通道绿化294亩,县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建设生态、保护生态已经成为和静县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

1 生态经济林的特点和发展意义

1.1 生态经济林特点分析

首先,生态经济林可以显著提升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经济林和一般的经济林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发展生态经济林最基本要求是要促进当地生态环境改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这与一般经济林建设的原则是基本相符的;其次,生态经济林多以果树为造林对象,生产出来的果品应该达到生态标准。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越来越高,因此,积极发展有机水果和绿色水果已经成为为来发展趋势。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林,必须以培育绿色、无公害水果产品为本质目的,在提升地区生态效益的同时,还要保证农民群众经济效益提升,这样广大农民群众才能积极参与到生态经济林建设中;最后,生态经济林有利于地区实现可持续性的经营发展。在植树造林过程中,一些对立地条件要求较高的树种在生长过程中,随着立地条件逐渐降低,会影响到林木后期的生长,进而对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林出了要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保证有利于林业产业生产和经营。

1.2 发展生态经济林的重要意义

发展生态经济林是指在特定的区域和地理条件下,用具有较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树种进行植树造林。在对这些树种进行选育和培育之后,在地区积极推广,将树种种植到各个地区。对于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的地区,在发展生态经济林过程中,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选择最好的树种营造生态经济林,其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有着很大帮助。最近几年,和静县积极发展北山生态经济林,选择了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核桃、毛桃、苹果、大果沙枣、杜梨、海棠果、山楂、红枣、枸杞等各类果树20余种,经过三年的努力,北山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30平方公里区域实现林网化,栽植片林1.46万亩、300万棵树,在全县各单位的精心管护下,树木成活率达到85%以上,生态林、防护林已展绿生枝,昔日的亘古荒原如今已经绿意盎然。北山公园的建成不仅大大提升了县城的外部形象、内涵品质,而且还极大的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其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

2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林发展对策分析

2.1 科学营林造林,做好管理工作

当前发展生态经济林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人们不懂如何营造生态经济林,树种选择不科学,不适合本地区生长,林木成活率低。因此,要想实现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需要通过聘请专业人员对造林地进行科学分析,确定合适的树种,对林木进行科学的经营,从而不断提高造林质量,此外,造林结束后还要做好造林地管理工作,通过采取科学手段,提高林木成活率。生态经济林还应该做好保护工作,禁止砍伐,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生态经济林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2.2 强化资金支持,提高群众造林积极性

政府部门应该切实发挥好自身职能作用,强化对生态经济林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对于积极营造生态经济林的农户要给予一定额度的补贴,这样群众的造林积极行会显著提升。此外,还要加大资金投入用于生态经济林树种购买和日常管理,保证树种质量,让农民群众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对林木进行管理,保证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安全、无公害。通过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让群众在营林造林中获得较高经济收入,提高地区群众的造林积极性。

2.3 建立完善的经济林保护奖惩措施

在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过程中,单独依靠政府部门的资金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并不能从本根上解决生态经济林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多种问题。这就需要从制度和政策方面对相关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政府部门应该尽快建设关于生态经济林管理和保护的约束机制,对于存在破坏生态经济林的行为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惩处,要给予保护人员资金奖励,通过建设完善的奖惩制度,吸引更多农民群众参与到生态经济林建设保护工作中来。让社会大众更加关注整个地区的生态效益。通过完善政策和制度,让整个社会的生态效益得到切实保护,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的和谐氛围,这对于实现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结语

总之,随着居民对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加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而积极发展生态经济林不仅有利于环境的保护,而且对提高人民经济收入,改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很大的助益,因此,发展生态经济林需要社会大众广泛参与,需要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从制度、政策、资金等角度出发,实现生态经济林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一、xxxx发展生态经济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xxxx地处川西南的小凉山区,全县总人口14.7万人,农业人口占75%;面积2400平方公里,有耕地30余万亩,其中25°以上坡耕地有18万亩,森林覆盖率64%。在发展生态经济方面,xxxx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其一,水电资源丰富。xxxx有大渡河及其支流等大小河流42条,且大都流经高山河谷,水流落差大,形成丰富的水能资源。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不含大渡河),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到50万千瓦。

其二,旅游资源独特。黑竹沟风景区以其原始性、神秘性令中外游客为之神往,被称为“中国的百慕大”。通过近年来的大力宣传,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xxxx是彝族聚居区,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和淳朴的民族风情。这些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遗产,必将对旅游者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其三,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具有良好基矗由于地处山区,畜牧业从来都是山区农民谋生的主业之一,多年来已形成了千家万户养殖业的传统;林业方面,自98年天然林停伐后,xxxx加强了天然林的管护和退耕还林工作,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4%,已初现青山绿水。

其四,立体气候明显,土地资源充足,农林产品类型多样,成片分布,适于大力发展生态特色农业。立体气候明显适于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特别是适于对海拔高度比较依赖的作物如茶叶、野生竹笋、中药材等的生长;农林产品成片分布有利于基地建设,从而实现生态农业的产业化。

其五,国家的政策措施对xxxx十分有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我们指明了奋斗方向,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我们提供了发展的机遇,退耕还林还草和西电东送等政策正适合生态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优势,为xxxx生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经济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回报的永续性,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提高生态资源的利用率,发展生态经济,既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可发展地方经济,相得益彰。可以说,做好生态经济文章,对于拥有生态优势但经济发展落后的边远民族地区意义重大,将成为民族地区应对wto挑战,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选择和必须途径。如何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做大做强做优生态经济,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开发生态能源,建设水电大县。

水电是清洁能源,没有任何污染,完全符合生态能源的产业政策,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xxxx境内地表径流总量21.9亿立方米,大渡河及其主要支流共42条,集雨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8条,水能理论蕴藏量125万千瓦,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达50万千瓦。目前,全县水电装机容量已达22.5万千瓦。水电的开发,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国家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进行,以及西电东送具体政策的出台,需要xxxx更进一步加快发展。电力是xxxx经济发展的龙头,电力发展规模将直接影响电耗结合、以工促农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为此,xxxx将加快水电大县的建设步伐,重点抓好官料河流域电站梯级开发,加快在建的依乌、两河口、白杨河等电站的建设,启动并建成装机3.8万千瓦的巴溪电站、装机5万千瓦的玉林桥电站、装机7万千瓦的金岩和鹅颈项电站、装机2.2万千瓦的幸福电站等。随着水电站的快速建设,预计5年内将新增水电装机容量27万千瓦,使装机容量达到50万千瓦以上。xxxx将真正成为乐山生态能源基地县,为全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生态农业,再造秀美山川。

生态农业因其绿色和环保,已成为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主导方向。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权,就必须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一是加快退耕还林步伐,力争五年内使全县所有25°以上坡耕地全部实现退耕还林,森林覆盖率提高到70%以上,让xxxx天更蓝、水更绿、山更青、景更美。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竹笋、茶叶、山葵、藤椒、中药材等具有xxxx特色的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合理布局,形成规模。三是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和壮大昌龙公司香辣酱厂、宜坪莲花山食品厂、台青公司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提高辐射和带动能力,做长做宽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链条,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让生态农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四是大力打造绿色品牌。目前,xxxx已有莲花山泡菜、刘氏香辣酱等四个产品被评为省无公害农产品,还有三个产品即将取得认证证书。要继续实施名牌战略,积极抓好绿色食品品牌尤其是aa级品牌的申报认证,努力在粮油、果品、中药材等品类中争取更多的生态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志;要把已经获得的无公害食品发展好、利用好,发挥现有品牌优势,大力整合特色资源,实施跨区域、跨行业的联合与合作,力争做大做强做优;要利用博览会、展销会、产品会和实施网上工程等多种形式,加大对xxxx名优特新产品的宣传推荐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要加大对品牌的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绿色食品。

(三)狠抓生态畜牧业,建设牛羊大县。

xxxx由于有着丰富的牧草资源和悠久的生态养殖传统,牛羊猪鸡等畜产品均保持了其无污染的生态特质,具有典型的生态特征,在当前崇尚自然,追求绿色环保饮食结构的大趋势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为此,要在进一步发展千家万户养殖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牛羊品改,大力发展种草养畜,积极推行规模养殖。在种草上,要结合退耕还林,大力发展林下种草,并适度调整土地成片种草。在生态养殖的前提下,要积极推进牛羊品种改良,实现改良品种与生态养殖的有机结合。五年内,全县优质牛存栏要达10万头以上,优质羊存栏35万只以上,使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70%,基本建成牛羊大县。同时,加快畜牧业产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畜产品加工企业,力争实现畜禽产品的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四)力促生态旅游,打造旅游新品牌。

在生态旅游上,xxxx是闻名中外的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所在地,有雄伟秀丽的高山景观,神秘莫测的密林峡谷、怪异神奇的喀斯特地貌、古老典型的冰川遗迹、引人入胜的高山瀑布和森林雪景、多姿多彩的原始森林。这些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以其博大、丰富的内涵,为xxxx发展生态旅游提供了广阔的空间。xxxx要以发展生态旅游为开发的前提并贯穿始终,在保护中合理开发,在开发中有效保护。目前,乐山市已确定了旅游业发展的新框架,即把峨眉山—乐山大佛—xxxx黑竹沟黄金旅游线建成世界旅游精品线路,发展乐山大佛乌尤景区、峨眉山景区、黑竹沟景区。xxxx旅游要把握这一大好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黑竹沟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第一期工程建设,争取XX年下半年初步实现对外开放。要继续加强黑竹沟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工作,力争年内获得xx的批准。要大力争取国债资金投入,促进黑竹沟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开发的进程,为黑竹沟全面开发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矗

三、发展生态经济需要注意解决的问题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与发达地区相比,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的认识不足,对其他地方难以企及的生态资源优势缺乏战略性的认识。因此,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确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增强竞争力的理念。要牢固树立生态意识,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发展生态经济重大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经济观,使发展生态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把政府发展生态经济的决策转化为各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增收致富的愿望转化为发展生态经济的主动实践。只有这样,xxxx的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xxxx跨越式发展和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二)注重产业互动,实现经济相融。

篇4

二、我国贸易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发展中与国际贸易间存在的矛盾

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利用基础上,来实现在各个国家区域之间资源与金融贸易的交流,在这种交流中来满足各国人民的不同需求,使资源可以在全球各个国家中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实现对各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促进。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应建立起生态化意识,采取相关生态保护措施。但是现今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长与国际贸易生态发展存在着比较突出的矛盾。通常情况下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基础上进行的,目前我国国际贸易与生态化发展及可持续化过程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现今的国际贸易中,并没有考虑到地域差异,使得很多国际的经济和资源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国家之间的资源问题。尤其是我国,我国是资源出口大国,但我国实际自消耗资源量却不及发达国家的一半,许多国家为了缓解本国资源压力,即出于保护本土资源的目的,采取以国际贸易的方式进口资源,很多发达国家虽然资源消耗量远远高出发展中国家,但多数资源来自进口,本土资源并没有过度的开发,而是储藏了起来。我国正是资源的主要出口国,这导致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存在着过度开采本土资源而出口国外的现象,资源的过分开发,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破坏,这种做法并不利于我国国际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经济活动的基础是自然资源,想要实现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与自然资源共同发展,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减少排放,减少污染,才是我国国际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资源的出口已经远远大于我国的自然资源供应,我国必须形成国际贸易生态化意识,国际贸易生态化不仅能实现自然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更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三、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及可持续化发展优化策略

(一)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协调发展策略通过以上分析讨论不难看出,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才是保障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应在国际贸易中应将生态保护作为主流,把可持续化发展作为前进的方向。在未来的国际贸易中,只有尊重生态环境的产品才能站稳脚跟,将生态环保融入国际贸易当中,生态化国际贸易,已经成为时展的趋势,我国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必须遵守经济与生态化共同发展的根本要求。

(二)对国际贸易中的各个环境严格监管想要有效实现我国国际贸易生态化可持续发展,法律规范适当的监督控制必不可少。我国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协调完善国际贸易生态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通过法律监督控制国际贸易生态化发展。制定相关规则,对国际贸易中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明确责任分配,加大对有害产品的流通控制,对有害物质进行严肃打击处理。维护我国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化发展建设目的。另一方面,发挥政府部门的职能,加大对企业控制和监督力度,避免企业生产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适当控制资源开采目前我国在世界上属于资源短缺国,很多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资源是有限的,如果过度开采,那么未来,子孙后代难以生存,想要保障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化发展,控制资源开采势在必行,过度的资源开采会对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破坏,我国在国际贸易中必须意识到这一点,适当控制资源开采,降低资源出口量。

篇5

1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1)生态农业是以过去传统农业的发展为前提基础,和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思想观念充分结合并且将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教训和经验吸取而得到发展。生态农业对于促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生态农业为我国的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可以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我国更好的转移农业发展策略,还能够使我国的农业生产水平得到有效提升。2)生态农业的发展对我国农业生产提升综合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加强我国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应用以及优化配置,还可以更好的实现增值效应和环保,使生态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得到加速,使良好的生态效益还有社会经济效益得到实现。不仅如此,发展生态农业还可以创造出质量更好并且数量更多的具有多样化品种的农产品,更好的满意广大人民群众以及发展我国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在生活生产方面对于农产品越来越高的需求。因此,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既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还可以使我国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得到有效提升。3)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更好的推动优化保护以及开发利用农业资源,推动我国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得到协调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针对无法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会进行严格的保护工作,而对可以更新再生的自然资源则更注重使用增值的相关措施,有效预防滥用、浪费以及掠夺式经营自然资源,更好的推动我国生态系统能良性循环下去,确保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应用的同时创建良好的生态条件环境,保障我国农业生产可以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2生态农业在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2.1创建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的基础前提是生态农业

要想创建好我国农业生产上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前提基础就是生态农业的发展,出发点是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以及质量水平,发展目标则是改进完善并且保护好生产环境,再使用一些有效的农业措施和生物工程措施使我国农业综合的生产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将农产品的一些问题例如结构性和地区性过剩等协调好,合理的调整好农业生产经理结构,进而提升农业的生产以及收入。而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怎样更好的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消费,减少农产品的污染情况还有使农产品在经济市场的竞争力得到提高。例如我国现今生态农业粮食生产上重点建设的就是无公害粮食生产,可以有效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高效应用自然资源的实现以及创建起农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技术体系。除此之外还要以生态农业的发展为前提来不断发展和创新生态农业相关技术,不断采取有效措施来完善改进农产品的管理认证体系、农产品的改良技术和生态农业的评价指标等,构建出更加全面的农业生产科学管理技术体系,促进全方位的生态农业产品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标准体系,进而促进我国农业经济进程得到可持续发展。

2.2生态农业可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推动农业经济增长

要想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生态农业,人们必须注重不能使用错误的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的综合经济效益,例如使环境质量降低或者是破坏农业生产中的可再生资源,浪费损坏不可再生资源等。而是需要采取有效策论来更好的协调人们发展需要和环保、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之间的和关系,同时将农业经济的科学技术以及现代化发展理论充分结合在一起,建设出一种经济高效的、具有生态合理性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样才能在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基础上来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进而实现我国生态农业上的发展目标:农业生产发展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2.3生态农业能够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