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德育教育实践

德育教育实践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2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德育教育实践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德育教育实践

篇1

中职英语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课程,是进行课堂德育教育的主要对象。因此中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不仅要将英语教材的内容和必要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加强学生的自身英语能力,同时还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渗透进德育教育,保证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的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1 中职院校的德育教育现状

1.1 中职院校的学生自身行为准则和生活习惯较差

在目前。大多数的中职院校的学生在自身的学习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良好的学习精神和心态,学习过程过于放纵,沉迷于网络游戏、吸烟喝酒的现象频频出现,甚至出现了中职学生拉帮结伙的情况,这些都不符合生成长阶段的年龄成熟度。另外,大多数学生在就读中职院校之前,初中的基础知识并没有得到更好地巩固,对初中学习中的必要能力技巧并没有完全掌握,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生活行为也较差,这也使得这些学生在进入中职院校后,很难更上中职院校的教学进度,难以吸收重要的知识点和学习内容,学习成绩得不到有效提高。

另外,中职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学科的学习并不够重视,并且对中职院校有着太过偏执的思想观念,自身也存在着自卑的心理问题,这些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知识教育都有着严重的影响,甚至使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偏激。大多数的中职学生都会认为就读于中职院校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相关的资格证书,有利于自己以后的就业问题,导致中职学生大体上过于注重自身的技能掌握,而对英语学科和相关的德育教育严重忽视。相比于其他的普高院校,中职学生自身还觉得自身较为低下,认为家长和同学对自己存在轻视态度,这也使得自身的心理问题处在消极自卑的状态。

2 中职英语德育教育的实施

2.1 学生自信心与意志力的提高

中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之前,要整体认识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想法,与学生加强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困难和观点。同时要改善学生对于中职教育的偏执观念,提高学生对中职教育的自信心,增加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同时渗入对学生自信心与意志力的培养,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生活上对学生加以慰问,让学生能够真实地感受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和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调整对中职教育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意志力,培养勇敢无畏和坚持不懈的优秀精神。学生在自身价值得到认可之后,意志力的增加也会使其的英语水平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具有教学意义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例如在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中的Famous figures的“Helen Keller”文章教学中,教师可以营造艰辛困难的课堂学习氛围,同时让学生生活中的困难和学习上的难题加以引导,让学生能够积极面对;另外,教师在课文讲解中可以通过对课文人物的描述,让学生能够深入感受角色的思想,认识这些受到打击的人物是如何克服了困难和获得成功,激励学生敢于挑战和克服困难的决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和意志力。

2.2 有效进行哲学教育

中职英语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哲学教育,让学生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哲学的感染中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培养学生优良的处世态度,让学生能够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和思想。例如,教师在《A Watch from My Grandpa》的文章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实际的生活学习过程,让学生意识诚信的重要性。同时,教师可以列举相关不诚信的反面教材,对不诚信引发的后果进行讲述,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不诚信后果的严重性,从而加强学生对于诚信态度的意识,端正学生的思想。另外,教师还需要让学生明白当自身没能有效落实承诺时,应该用于道歉,让学生能够改善自身的处世态度。

2.3 构建职业道德体系

篇2

2让学生理解德育的基本策略

篇3

心理教育与德育教学的渗透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灌输式的德育课程教育并不适合青少年,尤其是不适合中职学生。因为其重在告诉青少年“应该怎样做”,青少年往往产生抵触心理。在他们看来,他人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我的一种否定。心理教育渗透德育主课程目标,旨在弥补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室,心理治疗等专门心理教育途径的不足。[3]在校期间学生能从更多的生活、学习中逐渐接受而不是只从有限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上“学到”心理健康知识,让这些社会“失宠儿”重建自信,走出自己成材的路。

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渗透的实践

(一)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中职的优势

首先,中职学生有更强的心理需要,他们的学业成绩处于劣势但不等于不具智慧的能力,他们在动手能力、技艺才华或多型个性上有更多的潜能,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渴望有足够的机会与场合展示自己,同样是一块块有雕塑价值的好材料。这些可贵的积极因素,正是我们赖以塑造学生健康心理行为的有利条件。其次,中职生的学业竞争不大,课业宽松,他们有更多的业余时间和精力需要释放,从而获得更多的追求和愉悦满足。由于中职生的学业重点并不在分数上,学生的学习就摆脱了死记书本知识,思维可以更加活跃。教师则可以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尝试心理教育的渗透,而无须担心影响对教材条文的学习规范性理解,同时侧重于启发式教育学生,更多应体现在让学生自悟。在心理上重建学生自尊自爱,学业上注重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发挥他们在各方面的潜能。第三,我们还留意到,与普高学生比较,中职学生多有课余社会打工经验,对社会有一定了解,肯动脑筋渴望证明自己的能力。而集知识、智慧、技艺、能力等诸多因素的各种各样的综合性人才正是当下社会所急需的。摈弃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发现、挖掘、启动、提升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就能恢复学生的自尊、自强、积极进取的热情。

(二)心理教育渗透德育教学的切入点

中职学校的许多课程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深入挖掘学科中这些对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的因素,对中职生实施自觉的、有意识的影响,达到心理教育的潜移默化之效。在心理教育渗透德育教育必修课程特别需要挖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尤其是在时机同话题的选取上。以《哲学与人生》中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为例,该课是专题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要求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主要内容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辩证看待顺境与逆境”。挖掘这一课程教学心理教育因素:认识自我,顺境逆境,悦纳自我和提升自我,完善人性品格和健康心理。促成学生从自卑转化为自信,从消极沮丧转化为积极向上。目标是建立起健全心理的人格。这正是德育必修课程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点,如人生,顺境,逆境,转变等等。课程教学用了心理学中的“心理归因”和“心理暗示”。教学第一步,课前调查分析,帮助学生正确“归因”。课前“挫折调查”结果:曾遇到的挫折:80%以上填中考失利考不上高中;学业不好原因:多数人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对待挫折的态度:消极多于积极;存在问题:多为逃避、半途而废。第二步案例教学、互动讨论,以身边的榜样例子对学生心理暗示。多媒体课件展示:2010年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颜育民参加了以宣传环保理念为宗旨的佛山文化品牌活动——“珠江小姐竞选”,并获得“珠江小姐”冠军。这件事成了学校轰动的大事,在学生中引起极大好奇和兴趣。笔者就以此为切入点,同大家分析颜育民的成功历程。她来自单亲家庭,有着从石门学校(冠以一流学校)到中职学校的特殊经历,正如大赛评委评价,颜育民正是以综合实力全面获胜(心理暗示:非读书尖子生同样有其不俗的才能和才华)多媒体课件展示:我校会计专业“中央电大优秀毕业生”庞汉军,在校期间就考取了广东省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及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合格证书(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受用人单位重视,职业生涯的起点迅速得到提升。(暗示:职校生适应社会需求同样大有前途),接着,引导学生自由讨论,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向榜样激励心理暗示。趁着学生情绪高涨,现场让学生填写“在学校学习,我应采取的态度和行动”的表格,让学生把思想落实到计划和行动上来。做到知行合一,启迪升华。至此,完成了让学生从心理暗示向积极的自我暗示的升华。学生感悟到,中职不是中考失利的延续,而是一个新起点,只要合理自我定位,分步实施,向自己目标迈进的过程就是发展成材的过程,中职生也能成才!趁热打铁第三步,结合学校情况说明中职生也能成才。多媒体展示画面:我校的2年中专2年半大专连读学制为学生提供了深造的机会,连续四年直升大专人数超过90%。现时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职校生更有着它的独特优势。心理暗示收到效果,笔者话音刚落,学生立刻热烈的讨论起来,不停地询问有关学校升学的相关情况,以及各种技能人才在社会的需求。找准德育课程与心理教育的切合点,并选择合适的心理引导教育方法,营造良好的心理暗示。这些,都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从教材内容演绎到教学内容是一个心理化的过程,因为只有师生的互动活动才能使静态的教材的能量充分发挥。课程设计处处贴近学生,从学生角度出发,解决人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从丰富多彩的引入,到层层推进的讲解,再到贴近学生实际的主动探究。从头至尾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习的内容与学生个人的情感需求相联系,学生有了很大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与专业的联系性体现上,结合各种专业的特点,举例身边同专业的榜样,与学生一起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共同制定专业学习的近期、远期发展目标、规划及措施。课后根据班主任反映,学生的精神状态活跃了,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对专业技能考证及专业前景更为重视,学习氛围有了较好的转变。这一教学设计也获得了2012年度广东省中职学校德育课“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二等奖。

渗透心理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学生学习方法的适应

学生的学法上有一个因素不容轻视,这就是学生心理上产生的“尊从效应”。教师的威信和信任度越高,对学生的心理暗示越强烈,学生心理上产生的“尊从效应”越明显。在渗透性教学中笔者利用自己担任心理教师具备亲和力强,与学生交心沟通障碍较少的特点,鼓励学生动手动脑。教师在其中是以平等身份参与,引导,鼓励,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和观点,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尊重、关爱、理解、认同,让他们自己思考,自问,自答,并及时给予鼓励,交流沟通,学生从中得到学习的乐趣和满足,产生快乐愉快情绪,继而产生自信心和胜任感,促进学生向好的方向继续努力。[4]目前我国教育虽然强调了心理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分数第一的指挥棒下,心理教育还是被挤到可有可无的位置,许多学校并没有配备专门的心理师资,有的学校对心理的重视更多是体现在搞活动参加比赛等等这类表面热闹的功夫上,而忽视实实在在的工作。

(二)教学方法与模式的适应

作为中职学校的心理教师,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才能以细致的工作从事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从对中职生的关爱的角度进行工作思考。要认识到,将心理教育渗透到德育学科的教学,对教师的素质个人的品行、知识、智慧、技艺、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必须敢于突破旧的教学模式,大胆创新,通过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学的其中。如提出问题让学生课前查找资料,准备课堂辩论论点等,让学生提前热身等等,增强学生自发参与到教与学的活动中的积极性。用心理学的知识渗透到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角落,唤起学生的积极情感,启迪自尊,恢复自信,进而引导他们从理智上升华情感,信念,确立人生追求。

(三)建立新型的师生合作关系

心理教育与德育课程教学的结合是一种互相消融的教学活动,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同良好心理的过程。这一个由师生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双方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而心理渗透的方式方法又决定了作为心理引导方的教师需更多地承担教学过程中“引导者”和“聆听者”的角色,因势利导与学生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凭借教育教学媒体,共同按教育教学规律进行运行,双方中若有一方打破这种共存关系,就会使教学秩序无法得以保持,心理教育渗透德育教学也就不能正常进行。[5]

篇4

随着教育资源整合和学校布局调整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创办标准化的规模较大的寄宿制学校成为主流选择。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在办学条件、“两基”成果、教师队伍稳定、学生的文明程度、教育教学质量、资源运用等各方面都有长足进步与发展。同时,创办寄宿制学校又是一项新生事物,办成品牌寄宿制学校更需要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在市场化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寄宿制学校面临着很大的考验。本文立足寄宿制学校工作实践,谈谈在德育教育中的新问题和应对策略。

一、德育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

(一)情感缺失和情感教育的不足。

在寄宿制环境下学生的情感缺失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亲情的缺失。学生生活学习主要在校园,与父母共同生活的时间大大减少,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一定影响。二是师生情感共振度不够,虽然师生在一起的时间延长了,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往、情感理解、敏感性等似乎弱化了,情感教育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

(二)生活成长和精神成长的不协调。

寄宿制学校都比较重视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对学生进行规范管理、外在约束、习惯养成,多的是刚性要求和显性约束,忽视了学生的精神成长,或者说,学校对学生精神成长准备不足、能力不够。如,一些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就产生辍学念头,对班级、学校失去归属感,因生活学习、交往、价值观等方面产生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而出现心理异常,特异学生有增加趋势的现象,说明寄宿制环境下要把学生的生活成长和精神成长有机结合起来,生活成长为基,精神成长为重。

(三)封闭管理和开放实践的不统一。

寄宿制学校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但又造成学生活动的单一和同质化,校外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实践又停留在一些社区文艺活动、重大节日活动等浅层方面,学生从外界摄取的信息、实践体悟非常有限,这有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安全因素等诸多原因的限制,的确需要调用各方面的合力,最大限度发挥校外实践的作用。

(四)安全风险和多种管理能力的考验。

寄宿制学校一般规模都比较大,学生构成多样,比以前一乡一中学的情况复杂得多,家长的监护权随学生的转移而转移,学校要对学生吃、住、行、学、长等各方面负责,安全管理成为寄宿制学校稳定发展的前提,监管压力增大,管理难度增加。与此同时,学校和老师的管理职责相应扩大,从生活、学习、心理健康、安全等诸方面抓起,呈现全方位管理、全程管理、全员管理的鲜明特点,检验着老师综合管理的能力,也体现着学校宏观整合管理和微观精细管理的水平。

(五)需要政府社会的可持续支持。

寄宿制学校需要政府、社会、家长的大力支持,有些问题学校是无法单独解决的,如学生车辆接送、食堂等后勤社会化、校警校医、校园周边治理和矛盾纠纷排查和解决等问题,再有教师待遇、健康等带有根本性的深层次问题更需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

二、寄宿制背景下的德育管理策略

(一)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形成严格规范协调有序的德育运行机制。

德育只有融入生活、进入学生心灵世界才能发挥应有作用。潜移默化、喜闻乐见、体悟内省应是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所以在德育思路上力戒“假、大、空”,崇尚“实、活、小”,落脚于“情、意、行”。在工作机制的探索上,一是健全制度与评价考核体系,这是“硬件”所需,刚性要求,建立从学校到教师个人的德育网络,但更为重要的是在规范中,要渗透人文化和个性化的东西。如,一些班级通过广泛讨论形成“班规二十条”、班级建立人人有管理职责的各种学生部等都很有借鉴作用,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二是德育目标设计的层次性和个性化。从小学阶段到初中阶段的层次性目标,逐步形成从学校到班级乃至学生个体的教育特色。三是德育内容的序列化和学科的德育整合。德育内容上具有螺旋式梯度,积极探索学科与德育的深度整合,如校本教材、乡土教材等。

我校是一所学生由农村集中到城区的新建寄宿制学校,德育思路上我们借鉴开展得比较成功的“三生”(生命、生活、生存)教育方式,取得初步效果。“生命教育”中通过感恩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三老”(老干部、老模范、老知识分子)进校园等方式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生活教育”通过校园生活、师生互动、理财教育、家长学校等形式使学生学会寄宿生活;“生存教育”通过安全、法制、励志教育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应对和适应能力。我们感到把德育的基点放低一些、起点放慢一些、落点稳一些,是比较现实的一种方法。正如北京市海淀区北部新区试验中学校长陈永林所说,“我觉得,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孩子不给社会添乱,就是教育的成功”。教育是朴素的事业,德育应该就是朴素的底色,一个合格中学生的底线就是“不给社会添乱”。

(二)抓好班主任、学生会、后勤宿管队伍建设工作。

寄宿制班级管理涉及学习生活的各方面,一支敬业奉献善于管理的班主任队伍是夯实德育工作的基础。在班主任队伍建设中至少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目标管理规范化,培训提升呈常态,活动载体要丰富。目标管理有宏观和微观之别。学校对班主任的宏观管理:完善制度,顺畅机制,搭建平台,让班主任干得有信心、有特色、有成就。如优秀班集体创建、首席班主任评选等有一定的层级目标。微观上就是班主任特色班级创建,“规范加特色”的班级建设。“培训提升呈常态”就是学校对班主任培训的常态化,班主任对学生干部培训的常态化。在班主任培训中,我们采取“观摩交流、展示亮点、区域借鉴”方式,观摩展示校内优秀班级亮点、经验,进行片段式交流;走出去观摩学习,请进来做专题报告,借鉴兄弟学校好做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要求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我们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各种学生社团,探索出以校园“锅庄舞”为主体的活动特色,独具特色。

学生会队伍建设是寄宿制德育管理的关键。学生的自立自强能力通过学习生活各方面点点滴滴的行为实践培养出来,因此要高度重视学生群团组织建设,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分解到每个学生头上,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一项社团活动。学生会的培训管理作为团委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学生干部从管理的“小助手”培养成自我教育的“小主人”,德育教育就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后勤生管队伍建设是寄宿制德育管理的可靠保证。学生安全是寄宿制学校最基本的一项常态工作,贯穿于学习生活的每个细节,立足于每天活动的各个方面,而这些基础工作主要由后勤生管老师承担,门卫、宿舍、卫生、检修等处都有这些“第二战线”的老师,而且大都是老教师,对他们要以人文关怀为重,以制度管理为基。充分发挥老教师的教育智慧,借助老教师坚定的职业信念,善操心能操心的优点,“第二战线”持久稳固,就能实现学校的安全稳定。

(三)创设多样的活动载体,在活动中感悟与提升。

寄宿制封闭式管理,要求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既要让学生舒缓身心,又要达到活动育人目的。我们初步形成了四大活动特色:一是节庆活动,利用重要节庆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从学校宏观策划到班级微观设计,强调简洁明快、生动活泼、参与广泛,如教师节有“我给老师的悄悄话”这样一个环节,有学生的祝福,也有学生的某个心愿或希望;有黑板上的祝愿,也有课前学生共同的“老师节日快乐!老师辛苦了!”的问候。二是评比奖励活动,突出学生特点和闪光点,扩大奖励面,改进奖励方式,如“校园十星”、“十大优秀家长”、感动校园人物评选活动,可以是班级奖励,也可以是家长为孩子颁奖;可以是奖状,也可以是老师的寄语,乃至作品展示,等等。三是道德提升活动,针对班级、校园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进行一些适当的曝光和讨论,组建“道德提升班”,体验老师、食堂师傅、保洁人员等校园工作人员的辛苦,规定时限和学分,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四是文体活动,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建立各种学生社团,挖掘传统的体育小游戏,探索出以校园“锅庄舞”为主体的活动特色,独具特色。

篇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247-0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不同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想文化等等,必将对青少年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因而当今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复杂多变,从而加大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不少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德育教学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一些学校德育工作理念相对滞后,方法简单,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这些问题无法回避地摆在学校德育教育的面前。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应深深地懂得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对祖国的昌盛,民族的兴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中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教育是一门艺术,教育者应该用尊重、信任、理解、体贴、关怀去扶植幼苗,这就是教书育人的真谛。笔者在实施小学德育教育中作了如下的探索与实践。

1、了解学生,与学生交朋友

一个教师要想从各方面去教育学生,就得从各方面先了解学生,和学生交朋友。例如,在随便谈话中,有的孩子就会坦诚地告诉你,他并不是想随意破坏纪律,知识不知不觉就错了,听到这样的话,你便对学生有了了解,就能东西他们身上的全部优点和不良习惯。我们可以在个别谈话中像对待家人,朋友那样善意地指明规范的言行,以后经常督促暗示,这样,学生的不良行为就会逐步彻底改掉一,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为人师表,身体力行做榜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对为师者的基本要求。其身正,不利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作为老师要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思想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才和国家的建设者,自己首先要修师德,铸师魂,爱岗敬业,志存高远,甘为人梯,乐于奉献。教师的一言一行,要成为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先做到。凡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一定自身不做。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干着指挥而不站着指挥。教师还应加强知识水平的修养。面对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面对从各个渠道方方面面获取知识的学生,教师只有具备渊博的知识,才能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性,才能在学生性格形成上进行指导,学生成长上进行点拔。

3、严格要求,让学生健康成长

古人说:“为师贵严,严师出高徒”。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教育性,说服性和指导性,而不是强迫命令,强制执行,更不是威胁和。“严是爱。松是害”,对每一个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的树立,规范道德行为的形成,我们都要严格要求,对待差生不能放松要求,放任自流。对待优等生,学生干部更要严格要求。有一个学生干部,是在表扬中成长起来的佼佼者,她骄傲,学习自私,不肯帮助别人,甚至有时与同学闹矛盾,这时,教师的工作职责提醒我,决不能降低要求。正是这种合格的要求,才使她真正了解了老师,对她的更加信任,更高的期望和更多的尊重。俗话说:“响鼓还得重敲”,实践证明,只有严格要求,学生才能健康成长。

4、管理前瞻,及时教育防患于未然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应该寓教育于管理之中,及时处理偶发事件,要是等到问题成堆,那就理还乱,麻大烦了。这样就谈不上得心应手,而是处处打被动仗。我们教师要勤于观察,敏于发现,善于教育,做一个医学生“未病防病”的医生,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把错误的思想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做到防患于未然。

5、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

“刀伤肉体,话伤心灵”,由于冷嘲热讽,体罚和变相体罚,造成学生离校出走,甚至更严重情况的事例是有的,每天注意观察学生的衣着冷暖,面容神态。给全体同学一个微笑,给这个扯扯领巾,整整衣着,给那个头上轻轻抚摸。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使我深深体会到,孩子是园中的花朵,充满生机,非常幼嫩,任何一点粗心大意可能会伤害他们,甚至使他们枯萎,凋谢。相反,细心管理,就能促使他们健康成长。作为一名教师,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确很重要。我们必须牢记一个“细”字,在孩子心田上细心耕耘,让百花园中繁花似锦。

6、有的放矢,抓住时机教育

抓住教育时机,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实实在在的进行教育,能收到良好效果。我们应面对本班学生的实际,分析本班学生的现状,开展小型多样,切实可行的班队活动,课外活动,第二课堂等。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使多方面的教育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在参加实际活动中获得必要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开展“一帮一“的活动,渗透友爱道德情感,成绩差的有人帮助,生活困难的有人资助,不守纪律的有人督促……再就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差异对症下药,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取得实际效果,切不可无的放矢。

篇6

德育工作是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内容,德育重在实效。在学校德育实践中要研究学生心理,创新德育工作理念,探讨德育工作方法,使德育工作既富有时代特色又适应学生的心理需求。

1.要研究学生心理。

当代初中学生由于生活环境比较优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无忧无虑。许多学生受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消极因素影响,思想偏激,行为古怪,若不加以正确的诱导和教育,容易使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偏离正确的方向。所以,只有研究学生的心理,才能确保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2.要创新德育工作理念。

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实现这种目标,德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种多元化、现代化、社会化、终身化、个性化的教育理念,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人,用发展的方法教育人。其次是要树立正视差异、善待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观,树立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鼓励者、合作者的教师观,让学生在宽松愉悦的教育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成长,使他们拥有健康向上的情感和高远宽美的人格。

3.要探讨新的德育方法。

(1)言教、身教、境教有机结合。要做好德育工作,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道德修养,要在不断改进言教艺术的同时,注重身体力行,并充分利用校内外环境的积极因素教育学生,把言教、身教、境教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德育工作收到实效。

(2)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要解决德育工作中学生信与不信,行与不行的矛盾,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讲授与活动有机结合起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说一一说”“议一议”“看一看”,并加大实践类作业分量,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形成合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有效的教育是在学生主动参与下实现的。为此,教师要想法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尊重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意愿,让学生自我体验,自我评价,自我约束。同时,教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使学生在正确的自我教育中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4.要重视环境育人的作用。

校园环境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常规德育教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学校应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学校要充分应用校园橱窗、报栏、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媒体,确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浓厚的、催人奋进的德育氛围。

5.突出活动育人的时效性。

要让学校德育工作脱离单纯的说教和灌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组织学生广泛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之中,组建绘画、音乐、小发明、小制作小组,组织篮球运动会、田径运动会、新生军训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养成良好的纪律、卫生、学习、生活、运动、安全、节约等行为习惯,使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形成良好的品德。

二、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入手,提高德育工作的灵活性

1.从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入手,讲求德育策略。中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黄金阶段,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变化最快、最难把握的的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心理既渐趋稳定又灵活多变。学生自觉意识比过去明显增强,教师的知识不再是学生佩服的第一因素,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学生愿意与一个亲和、善于与人交往的教师接触,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原因,学生的思想、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不良影响,学生身上也往往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毛病。因此,教师应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用适当的方式处理“学生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往往比简单粗暴更能让学生心服口服。

篇7

 

实践证明,只有体现时代精神、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需要的德育内容才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概念化的空洞理论说教,代之以在德育教学中辅助于各种活动的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的教育模式。于是在专业课的教学工作中我紧贴中职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寻找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素材和契机,积极开展了育人尝试,努力帮助我的学生提高思想品德水平,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一、通过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来开展德育教育 

中职生的学习状态中,普通存在诸如学习方向感不强、发展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等问题,而且每个学期都会出现不同的状况。我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并与学生一起制定具体操作、考核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和能力。 

中职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后,大多数学生会选择就业,极少数学生会继续接受高等教育。于是教学中借助于介绍学校推荐就业的管理规章制度,让学生明确眼前的学习目标就是:至少保证各科成绩及格,可以正常毕业和参加就业推荐。也借助于高年级不能正常毕业和参加就业推荐的个例说明,引起学生的重视。而且这项教育内容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时不时地提一次,提醒学生不要忘记学习,否则导致了三年后不能正常毕业和正常参加就业推荐,将悔之晚矣。再加上课堂上的教听学练,课后的耐心辅导,认真的作业批改和点评,都可以不断帮助学生巩固学习的信心。当学生们设定了学习的目标,校园生活中就有了一项重要的任务,就不会“无事生非”了,既没有闲暇时间网络上瘾,也没有时间看口袋小说了,而且拥有了良好学风的班级自然拥有了良好的班风,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通过自身的影响力来开展德育教育 

当代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明显提高,再加上网络的流行,人际直接接触减少,家长不能很好地照顾孩子等原因,学生们的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出现了不敢交往、不善交往和畸形交往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在中职生中也不乏出现此类问题,于是我尝试着教给学生有关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和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帮助学生们为自身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做好思想意识和能力的储备。从课堂上师生间的问候和告别,到课堂上听课的状态,从路上见到老师要问好到帮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从课堂回答问题的姿势到课后请教问题的态度,于一点一滴、一言一行中引导学生养成尊重老师的习惯。 

主动与学生们普遍聊天,加强沟通,加强理解,互相接纳,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于沟通中逐渐消融师生间的对立情绪(包括学生与我、与其他老师间的对立情绪),帮助学生们解决对于老师下达的命令,理解和执行间的关系,即理解了最好,乐于执行;不理解也要先执行,在执行中理解,而不能不理解就不执行,培养学生的执行力。这也是走入社会首先要做到的行为准则。 

教学生讲究言行,注意说话场合和说话方式,多用文明用语不说脏话;讲究公德,不随意动用别人的东西,不影响别人的正常生活,不背后说三道四;讲究配合,互相帮助,平和心态,等等,以此引导他们勇于和善于建立起平等友爱、互帮互助、开放宽容、诚实守信的良好人际关系,友善同学,共同度过美好的时光。对于学生间发生的小摩擦、小矛盾,见到了就帮忙解决掉,公平公正,不偏不向,也指导学生培养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生亲近家长。中职生中有一部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非常紧张,甚至于连最寻常的沟通都做不到,有回到家里跟家长没话的,有多长时间也不跟家长联系的。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利用老师、家长的双重身份,积极引导学生亲近家长,比如,给学生讲我在养育儿子过程中的喜悦和烦恼;教学生回家前给家长打电话请求接站,返校后给家长打电话报平安;记住家长生日和各种节日,主动给家长打电话问候,送些小礼物;假期时与家长一起完成学期总结和新学期计划,做点家务事等等,在实际生活中推动学生与家长的亲近,教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交流。 

施行“无意识”教育,“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至心头。在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渗透养成教育,以身作则在教学中养成,使学生在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过程中,进入养成“角色”。 

三、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开展德育教育 

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采取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或者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更重要的是共享一个了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四、从帮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入手开展德育教育 

社会实践可以将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专业知识学习与实际操作技能相结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要求的有效对接。尽量提供能锻炼学生技术能力和接触社会的地方。我计划尽量尽自己能力帮助学生联系适合社会实践的企业。众所周知,企业环境与学校环境的根本区别,在于企业环境不但具有真实性而且具有直观性。在企业环境中,不仅有真实的产品生产流程、产品营销过程及所要求的行为规范、企业文化,而且具有复杂的人际产系、处世之道。通过工学结合的形式,组织中职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让学生在企业环境中学习锻炼,能打破了德育课固有的时空限制,使学生获取到真实的企业文化和思想道德经验,学到许多课堂上、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加深学生对人生、理想、职业、社会等现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使德育与学生的就业、工作、生活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更加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总之,德育工作是一个综合系统教育工程,需要学校各部门的互相配合,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同共努力,无论是专业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要把德育工作当作重点来抓,不断的改进教育方法,树立新的德育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4-0034-01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里就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学生,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据抽样调查,有的学校留守学生比例高达62.5%。

笔者从事初中教育多年,通过教育教学发现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存在多方面的问题。

1.留守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留守学生的学习普遍较差。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1.2留守学生的行为习惯较差。大多数留守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乱花钱;在家里不听代养人教导,不尊重长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校规校纪,不服管教,说谎骗人,小偷小摸,……成为了“问题学生”。

1.3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初中阶段的留守学生年龄大多在11-15岁之间,正是情感、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情绪消极、自卑、自私冷漠、任性、逆反等心理失衡。

1.4监护管理不够强。多数留守学生是托付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甚至有的留守学生没有监护人,独自一人生活。隔代的祖辈对孩子过于溺爱。尤其是老年人,年纪较大,文化层次不高,有的还是文盲或半文盲,与孩子交流、沟通上存在困难。

2.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具体措施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而农村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直接关系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的质量。那么如何提高农村留守学生的德育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椐多年的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实践谈一下个人的经验。

2.1必须不断地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留守儿童大量存在和不断增多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生活贫困。所以很多农民为了改善生活和送子女上学,不得不离妻别子或者夫妻一道远离家门,去到外地打工谋生,即使他们到了城里打工也还是希望能够带上子女,一是希望能够让子女享受到父母的关爱,二是希望子女能够在城里接受较好的教育,可是,由于他们无力承担小孩高额的借读费、学费等费用,最后也被迫把小孩送回老家,使这些儿童成为留守儿童。所以,如果不能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减少和消灭留守儿童现象,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各地党委和政府要想方设法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尽快提高农民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的优势,发挥学校在农村留守儿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2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爱。留守儿童在家庭教育上是不完整的,就迫切需要学校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进行弥补。学校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要调整课程设置,增设心理课程,开展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老师要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更多的帮助,坚决制止“管优不管差”的现象;要丰富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而且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

2.3重视留守学生的心理调节。思想来源于心灵,班主任同心理咨询员要重视对“留守”学生进行“调节”“适应”能力的培养。这对他们非常重要,调的重点是人的内心体验。教给他们学会调节自已的现状,就是正确对待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新为了他们的学习生活所付出的努力,化解他们的情绪。确立自己合适、正确的理想,保持轻松的精神,“适应”在“不确定”的环境中保持健康的人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消除人际交往障碍,和同学们共同进步。

2.4重视留守学生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的培养。对日常生活辅导,班主任要指导他们养成整齐清洁、有序的生活习惯,培养学生自理能力,注重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改掉不良行习惯。

对学习品质的辅导,则指导他们认识自己身体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和不利方面,扬长避短,确立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还注重“学习方法的学习,”指导他们在学科学习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学习的策略,逐步形成适合于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和策略。

2.5教师的关爱是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核心。教师是学生的“再生”父母,是下一代茁壮成长的航标,对于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更应给予“母爱”般的呵护。这样,留守学生才能掏心窝地与你交流,才能听你的教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作为辅导教师,应充分肯定及表扬其闪光的一面,从而为其树立自信心,有效地激发其学习兴趣。

篇9

开展劳技教育,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使中学教育从“升学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就是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而劳动教育就是架起德、智、体、美的桥梁。一方面,通过劳技课,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形成劳动习惯。同时,从心理学角度看,劳技教育能促进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这是因为人的认识发展与技能发展是相互统一的。在素质教育基地劳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种植、养殖、饲养等传统农业劳动技能教育和木工、金工、钳工等基本操作技能教育。工艺制作与造型,设立陶艺、雕刻、盆景、插花、布艺、编织、剪纸等工艺制作。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既磨练了思想,掌握了一些劳动、生活的本领,同时也开发了智力。这些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还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之美。通过系统的劳动教育,使学生学到了不少生产知识,受到了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养成了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勤俭节约的思想,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了基础。学生在这样活跃的环境中成长,个性、兴趣和爱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对学生中学阶段的素质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在军训中磨练坚强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素质教育基地中,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军人生活体验教育。如队列训练、野外生存拉练越野、军事五项训练、遇险救助等;学习国防法规、军事常识,组织参观军事营区等。在这里,劳动基地安排的一切训练内容、实践项目、生活起居都是学员学习的内容。劳动基地军训训练课程一般安排三天,三天的军训是艰苦的,没有坚强的毅志力是坚持不下来的,特别对目前的独生子女来说,在家里的娇生惯养、在学校老师的百般呵护,已经让学员养成一种依赖习性,遇到挫折不知所措的性格,因此,军训训练以严格的纪律要求、严格的训练出发,培养学员吃苦耐劳的精神。

艰苦的训练可以煅炼人的意志能力,特别是军姿定型,要有足够的意志力与耐力,才能屹立不倒;整齐的步伐训练让其腰酸背疼腿麻木,令其感受到只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人生哲理。往往第一天下来,学员就受不了,一躺在床上就痛苦不堪。为了让学员能在短短的五天活动中安定下来,第一天晚上安排“制度学习与拉唱军歌”,让其进一步了解军旅生活的重要性,只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才能煅炼自我。作为军人是神圣的,他代表着一个国家、代表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只有艰苦的训练,才能维护这神圣的职责。

篇10

中学化学德育的实践应包括中学化学德育的课型选择、化学德育教学方案的编制及化学德育教学课例的拟写等,这里仅就后两方面做一些阐释。

一、编写中学化学德育教学方案

精心实施基于化学课程的德育,是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学校构建现代德育系统基础性建设的重要部分,一方面,教师需要认真研读化学课程标准,全面认识、理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课程新要求。另一方面,细心探究化学德育在微观课程即课堂教学方案编写上的覆盖与呈示,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德育实践的预设与指导编写化学德育教学方案。

二、认识化学德育的深刻意义

一份化学德育教学方案,应体现教师对这一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认识。各理科课程的德育,不仅对学校现代化发展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对于理科课程现代化建设、理科教师自身品牌的打造,同样具有显著的现实与未来意义。社会对一名适合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化学教师的要求,包括理科课程的教学与基于化学课程德育的综合要求。这一要求其实就是对教师自身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与素养的要求,按照现代化学校教育要求处理、组织理科课程中的知识、认知教育与德行、人格教育,根据现代化社会要求组织、开展基于化学课程的德育活动,两者不可偏废,从这个意义上说,化学德育并非是外加的要求,其实也是教师为适应社会、教育以及自身发展而提出的自主要求。

三、反映化学德育的认识规律

一份化学的德育教学方案,应反映化学教师对课堂教学化学德育的规律性认识成果。化学教师从只关注化学课程知识教育到将学科德育也同样列入自身的职责与任务,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这不仅仅是一个职责与任务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对化学课程与教师作用的重新认识,是认识的升华与飞跃,要使自身能够科学地实施化学德育,十分关键的是从研究、探索课堂教学中的化学德育规律入手,把握其内容、过程、方式、活动中的德育分布、体现与特征,以便能有序、有机、有效地科学开发其中蕴藏着的丰富的德育资源,提高化学德育的科学性,努力改变以往“灌输”、“强化”、“渗透”等学科德育的形式化弊病。

四、开发化学德育的丰富资源

一份化学德育教学方案,应是各类德育资源的组织、应用、开发综合体。前已述及,化学课程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认识到这些化学课程德育资源在哪里,它们是何种性质、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如何有效开发等,这需要化学教师有一双“慧眼”,善于识别、发现,力求做到“心中有数”。这就是说,对课程德育资源既要有科学认识,也要能够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做到对德育资源的科学开发。教师对学校德育的目标,任务要有全面地了解,知道作为教师的德育责任,才会在认识化学课程德育资源时有新发现、有机结合、有效利用。否则,不仅谈不上科学性,连德育资源也谈不上充分发挥作用。

五、总结化学德育的教学实践

一份化学的教学方案,还应是教师实践活动的概括化总结。将教学方案看作教师德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是因为教学方案持续的呈示、总结教师自身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方案是深化、升华理科德育认识的必由之路。根据所制定的化学德育教学方案,经常性地回望已有的德育实践,从一个做法、一次尝试、一件制作、一份设计等总结,从中探寻化学德育规律以使自身逐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些“一”,就是化学德育案例或课例。在有了一定量的案例积累之后,就具备了进一步总结的条件,从若干“个”归纳出几“类”,从若干“类”中概括出化学课程德育整体的规律性认识,这样一步步探索、践行,化学教师不仅把握了化学德育,而且将会有新的发现与创造,打造出独特的化学课程德育品牌。

六、化学德育教学方案的编写

方案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式,是将目标、任务、实施、方法、评价、调解等综合为一体的行动的研究。实施化学德育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微观课程教学方案,这一方案当然不是仅就德育而言的,而是将知识、认知与德行、人格教育综合为一个整体的有机教学活动,这就是两者的相互覆盖与伴随性特征。体现这一特征的认识成果就是教学方案,这是一种综合方案研究。另一种方案是单一的,即就自己的一个或若干个化学德育举措、多个理科德育任务予以构想与安排。

方案的核心在于设计。这不仅是指化学德育应当是有意识的活动,是在一个明确的德育追求下的实践探索,并且是化学德育要有一个认识过程,其存在、开发、配置、创设等都有“试步”的需要,通过不断“试步”来使认识深化与升华。有了方案,就知道自己在化学德育中该做些什么,在什么地方做,做到什么程度等。

无论何种方案,一般都包括目标、方法、过程、评价等要素。一份包括两大教学任务的微观课程(即课堂教学综合方案)的各要素拟定要求是怎样的呢?

目标的拟定。教学方案的“目标”部分应包括两方面内容:知识、认知教育与德行、人格教育。其中,德行、人格教育目标应有德育主题词的概括或设计,诸如“尝试合作学习”、“培养规则意识”、“理解科学精神”、“品味人生价值”等。这样的主题词应在方案中有一定的出现频度。

任务的拟定。“任务”是“目标”与一定对象结合之后的具体化。对于化学德育来说,就是对德育主题词作下位的分解,形成一组下位词,使目标所凝结的德育内容或要求具体为可操作的内容或行为。例如,假如设计一个科学人物,那么“理解科学精神”目标的下位任务就可能是树立科学人物线索,把握科学实践特征,概括科学精神内容等。

篇11

幼儿园的教育是在细节中进行的,对幼儿的教育是在每一个细小的活动中进行的。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品格应该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在纷繁琐碎的互动中,老师要抓住机会及时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将良好的品德教育及时种植在幼儿的心田中。比如站队,教师要和幼儿说清楚,这是遵守秩序的体现,也是一个人的修养的体现。坚持站队就是坚持秩序,就是为未来成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做努力。在每一个细节中坚持德育教育,是幼儿园教育必须要遵守的关键。在午餐前,要让幼儿学会感恩,感谢农民的辛苦劳动,感谢食堂阿姨的辛苦劳动。体会到别人的劳动和付出是不容易的。学会感恩就是学会做人。我们针对孩子的品德教育,采取了一个最为便捷的方法,将幼儿带入到食堂进行参观,亲历午餐的形成过程,体会其中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和辛苦。孩子们在参观后,理解了食堂工作人员的劳动的辛苦,再吃饭的时候,他们不挑食,不随便丢饭粒。这样在细小的环节中,就培养了孩子的感恩的心。还比如教育幼儿保持室内卫生,这是一个人的修养的表现。让幼儿观察保育员老师拖地的辛苦,一遍又一遍地拖地,幼儿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之后就再也没有随意丢垃圾的现象发生了。孩子们内心的爱自然就形成了。

2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

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的幼儿都是在两代人的爱中生活,他们自小就享受到了无边无际的爱,这样极容易导致他们的自私。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的教育要培养孩子具有爱心,孝敬父母、友爱小朋友。学会关心他人,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基础内容。培养幼儿的爱心可以从爱护身边的小植物和小动物入手,这样可以逐渐培养幼儿具有爱心。比如我们建立的植物角,让幼儿自己种植小植物,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感受生命的伟大,在关心植物和小动物的过程中幼儿的爱心自然就形成了。幼儿园里的一切物品都应该受到幼儿的爱护,老师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引导幼儿珍惜物品,珍惜别人的辛勤劳动。这样长久的坚持,那么幼儿的爱心自然会形成。

比如在三八节到来的时候,我们幼儿园开展我帮妈妈洗一次脚的活动,幼儿还小,他们甚至要妈妈为他们洗脚,但是我们针对中、大班孩子年龄的特点,开展这样的活动,目的是要培养幼儿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爱父母是一个人做人的最基本修养。一个孩子从小养成的爱父母的习惯和品质,将会影响他的一生。在父亲节到来时,我们开展给爸爸写一张爱心贺卡活动。幼儿在这样的活动深刻地反省了自己对父亲的爱,反省了自己在生活中是怎样对待父爱的。、幼儿在贺卡上写了自己的心里话,他们的每一个字都写的那么样认真,抒发的情感是那样的真挚。很多家长都反映看到孩子给自己写的贺卡,都感动的掉泪了。这样的活动可以很好的激发幼儿孝心,促进他们学会爱父母,关心父母。

篇12

一、从养成教育入手,培养学生遵纪守规的好习惯

一是要加强思想教育。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特别是在学生中间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能够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性。比如,在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时,一定要教学生学会正确的开关机步骤,尤其是关机,不是直接关电源,还得让学生明白原因,告诉他们这样做既可以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还可以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为避免有学生上完机后给所用计算机设置密码,可以让他们用设置了密码的电脑,让他们体会其中的不便,然后告诉他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还有个别学生不爱护机房的公共设施,随意进行插拔鼠标、键盘、耳机、网线等,甚至有把鼠标的滚球当玩具的,等等。这些都要及时教育,教育他们爱护计算机设备,学习正确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二是要加强纪律教育。信息技术教学操作性强,在机房或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时间较多,有些学生认为机房并不等同于教室,日常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对他们没有约束力,上课迟到、早退、吃零食、不注意公共卫生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就要对他们进行严格的纪律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良好的课堂秩序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无论在教室还是机房上课,都必须遵规守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要加强榜样教育。榜样的作用是无形的。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演示操作中,要以身作则,做到规范操作,为学生做好榜样。同时,还要以良好的师德和人格魅力、精湛的教艺、深厚的专业基本功教育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促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二、从身心健康入手,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信息伦理道德

当今世界,网络上的信息形形,交替更新特别快,如果一味地限制甚至禁止学生上网,这是不现实的,更是不明智的,因为这也等于拒绝了获取信息最方便快捷的方式。鉴于此,作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更要考虑怎样既能让学生学会利用因特网学习,又防止网上不良信息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侵害。

一要强化宣传教育。比如,在讲“网上道德规范”部分时,要告诉学生如何加强网络道德和素养,如何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并特别强调学生要牢记《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练习时推荐一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健康的优秀网站,引导他们学会判断是非,尽量避免学生在网上乱看乱逛。还有,比如在学习“信息安全法律法规”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查找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目前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在班上进行交流,提高鉴别能力,从内心深处自觉地抵制一些不健康信息的侵蚀。

二要积极教育引导。针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要耐心引导,告诉同学们爱玩是人的天性,本来无可厚非,有些游戏还有助于我们的学习呢,但如果把游戏当作信息技术学习的全部,只会对自己的身心发展有百害无一利。同时告诫他们,网络上的许多游戏不适合学生玩,若长期沉迷不但会对视觉、听觉造成损害,还会对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可以适时列举国内外一些青少年因沉迷电脑游戏不能自拔,有的甚至违法犯罪以致危害生命安全的事例,让他们认识到沉迷于游戏的危害性,从而达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学习观,端正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三要强化爱国意识。比如,在介绍《我们有了“龙芯”》部分时,可以向学生补充介绍计算机发展史,以及“龙芯”的研制背景及重要性,使学生明白我国计算机发展还很落后,让学生看到发展的差距,产生一定的民族危机感,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可以介绍我们的国产软件WPS,指出它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优秀文字处理软件,并要向学生介绍国内软件界的重要人物,激励学生向他们学习,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都有贡献的人。

篇13

目前大多数高中班主任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完成教学指标、升学指标上,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导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受到阻碍。然而,高中时期正是学生各种价值观念和道德品质形成的时期,与此同时,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有时会表现得情绪化,易走极端,这时只有教师的正确引导,才能使他们变得独立、阳光、自信并充满激情。所以,高中班主任应该勇于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将学生培养成既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又拥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优秀人才。

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几点感悟和想法。

一、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当好学生的模范和榜样

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曾说:“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等他们是不管的;人师,是教行为的,即怎样做人。教育要经师和人师两者合一。”[2]由此可以看出,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优秀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是记忆深刻的,他们总会成为学生的模仿对象,对于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所以,高中班主任必须明白自己平日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各方面都做到最优秀,当好学生的模范和榜样,成为学生的楷模与表率,从而为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顺利开展与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比如,要求学生热爱劳动,班主任就要遇到劳动时积极参加,而不是热衷于发号施令;要求学生朴素大方,穿戴整洁,首先要做到注重仪表,干净整洁;要求学生真诚友爱,礼貌待人,自己首先要做到关爱同学,和蔼可亲;要求学生举止文明、不说脏话,自己首先要做到言语文明,不用污言秽语指责、谩骂学生;要求学生真诚相待,团结互助,自己首先要做到与同事和睦相处,不发生矛盾和冲突……总之,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用自己的言行做出榜样和表率,从而塑造学生的灵魂。

二、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道德品质知识的认识

高中阶段学生思维敏捷,兴趣广泛,学习时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理论说教,德育教育本来就不能用单调呆板的说教进行,否则学生只掌握了表面的德育教育知识,不会将它真正内化为自己的品质。所以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可以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教育和道德规范融入其中,这样既能让学生体验到德育教育的丰富多彩,又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比如,每年清明节,可以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进行扫墓活动,并利用这一机会向学生讲述我国革命烈士为了实现祖国伟大胜利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事迹,让学生学习革命先烈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不畏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从而坚定为了报效祖国而好好学习的决心。另外,每年感恩节,要求学生向需要感恩的人写一封信,信中表达他们的感谢和感恩之心,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名为“感恩的心”的演讲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又帮助学生学会了感恩,并且时时存有帮助他人、感恩他人的心理。

三、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实现家校联合的德育教育

父母作为学生的启蒙老师,在学生性格形成和道德品质方面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现在,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很多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经常溺爱孩子,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想尽办法满足,导致很多学生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为中心、孤僻懒惰的不良品质,尤其是高中生,在高考压力下更容易精神紧张,因此,我们必须意识到与学生家长密切联系,实现家校联合的德育教育势在必行。

比如,保持每月和学生家长定期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校的行为表现,特别是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上存在问题的学生,更要及时与他们的家长联系,与家长一起对学生身上的问题进行纠正。另外,及时告诉学生家长在德育教育上对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这样,学校、家庭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德育教育工作才能获得较高的实效。

总之,高中班主任不要把教学任务仅局限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上,还要高度认识到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我们的一种激情和追求,极力探索恰当合理的德育教学策略,从而在对高中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丰硕的教学成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