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3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畜牧养殖条例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畜牧养殖小区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形式,发展时间不长,受技术、观念等各方面原因的影响,因此在小区的选址、布局以及规划等各方面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缺乏规范性,这就使得很多的畜牧小区建设都存在不合理现象。首先,在选址方面,一些地方为了交通方便和搞“形象工程”,把养殖小区建在紧靠主要交通干道两侧或是建在居住地以及工厂的附近,人流、物流、车流多、噪音大,很容易造成环境的污染或疾病的传播,影响畜禽的生长,增加了疫病传播机会,靠近居民区的还会对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非常不利影响。其次,在规划和布局方面,大多数小区未请专家进行统一规划设计,没有统一标准,选址随意,布局小、散、乱,建场规模大小不一,建筑材料、房舍走向、面积大小、给畜禽传染病控制带来了很大难度。
1.2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随着畜牧小区的日益发展,相继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在现阶段的畜牧养殖中,各种化学药品的频繁使用,使得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有所下降,很多动物都由化学配方催长,各种激素残留物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日益加重,影响了畜产品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和城乡人民的健康。此外,受养殖技术的限制和畜牧养殖人员的观念影响,很多养殖场环保设施投放力度不够,没有对粪便、尿液等污物设置综合处理设施,对畜禽粪便随便堆放,致使污水乱流,严重污染了周围环境,给公共卫生、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
1.3防疫意识淡薄,制度不健全
病毒、疾病的预防和治理应是畜牧养殖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但是受传统养殖方法的影响,很多的养殖户的防疫意识都存在淡薄现象,在很多的养殖小区建设过程中,许多小区不注意消毒和卫生,防疫消毒没有制度化,防疫消毒流于形式。首先,很多的养殖小区都没有认识到对养殖场进行消毒的重要性,养殖场大门口未设消毒池,生产区门口未设消毒间,非生产人员随便出入,畜禽舍内外环境没有定期消毒。其次,养殖小区对防疫方式不重视,没有积极的给牲畜定期的注射相关疾病的育苗接种,使得牲畜的免疫力低,发病率极大的提高,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2、促进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发展的几点有效措施
2.1合理选址,科学规划建设
畜牧养殖的地理位置以及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畜牧养殖业的有效发展。在畜牧养殖小区的选址以及后继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到规范化,符合养殖小区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相应规模的基本条件,以科学建设合理规划为建设原则,合理选址科学布局,建立专业合理的养殖小区,从而规范养殖小区的建设,促进养殖小区的合理健康发展。在养殖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请畜牧技术部门科学地设计建区方案,按不同畜种分建专业性小区,不能搞“混合”小区。养殖小区应建在地势高燥、背风向阳、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要有效的和其他养殖场和小区隔离开来,尽量远离铁路、公路、居民区等等,小区整体建设布局要科学合理。
2.2建立制度,统一管理,标准化生产
小区的建设是前提,小区的后继管理才是关键。加强对畜牧养殖小区建设的组织管理,首先要制定相关的组织管理制度,可成立专门的畜牧养殖小区的管理机制和协调机制,建立规范而统一的畜牧养殖小区和市场流通机制,根据这些制度对小区进行管理,促进养殖小区的良性竞争和科学发展。其次,在建设养殖小区时必须重点考虑污染治理问题,在小区的管理过程中,为了有效的保护好环境,我们要实行粪便无害化处理,养殖小区内各养殖户将粪便及废弃物运用生物发酵工艺,进行发酵腐熟后制成有机肥利用。最后,制定相关的调解制度,根据制度及时解决各养殖户之间的矛盾,使各养殖户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促进整个小区利益的最大化。
2.3构建防疫机制,减小发病率
除了环境问题,在畜牧小区建设过程中,牲畜的疾病预防问题也是畜牧小区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在畜牧小区发展过程中,我们要抓好《动物防疫法》、《家畜家禽防疫条例》等等的宣传、贯彻落实,根据各小区的养殖特点,建立卫生防疫制度,控制好化学药品的使用,督促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牲畜免疫接种,建立完善健全科学合理的卫生消毒机制,建立完善的疫病预警机制,做好小区发展过程中的相关免疫工作,减小牲畜的发病率,促进养殖的健康发展。
×××人民政府
二×年畜牧产业发展工作
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有关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要求,切实把畜牧产业抓紧、抓好、抓实,现就200×年畜牧产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略)。
二、任务目标
200×年全县实现生猪存栏××万头,出栏××万头,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山羊存栏××万只,出栏××万只,家禽存栏××万只,出栏××只以上;全县肉类总产量达××万吨,禽蛋产量××万吨,水产品产量××万吨,畜牧渔业产值××亿元以上;畜牧税费征收××万元以上;农民来自于畜牧水产养殖业人均增收达××元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加快畜牧结构调整,优化布局,切实抓好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
切实按照专业化、高效益的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集中实施示范小区建设。200×年巩固、完善和发展畜牧养殖示范小区××个,其中:××养殖小区××个,××养殖小区××个,××养殖小区××个,××养殖小区××个,××小区××个。重点实施好××个示范小区,其中县级示范小区××个,各乡镇示范小区××个。养殖小区标准为:相对集中连片发展养殖户,××小区连片××户以上,平均每户养殖××××头以上;××养殖连片××户以上,户均出栏××××头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头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养×××只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出栏×××以上;××小区连片××户以上,户均××亩以上。小区建设必须按照环保和农村公共卫生要求实施,规范配套实施品改、防疫、饲草饲料、圈舍改造等工作。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要以××和××项目建设为依托,通过抓小区示范建设,逐步发展形成产业带。
(二)切实抓好畜禽品种改良,优化畜禽品种结构,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
发展养猪要坚持走“引、繁、育、推”的综合路子,在巩固去年实施的××小区建设,加强饲养管理的基础上,继续引进优质××××头,按标准配备好良种××并挂牌,加快优质××繁殖基地建设步伐,提高优质××覆盖面;实施的商品××养殖小区必须建立××××点,全县建标准××点××个,对所布局的冻配点必须按《××管理条例》搞好劣质××××工作,提高××;积极引导农民引进饲养良种××,努力发展名、特、优养殖,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优质饲草饲料推广力度,努力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户发展种草养畜的积极性
坚持优化种养结构,积极推广三元种植,大力推行引草入田,人工种植优质牧草,坚持养畜必须种草、草畜必须配套的原则,做好种草与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相结合,积极引导养殖户推广饲草加工青贮技术,降低畜牧养殖生产成本。
(四)切实加强动物防疫工作,推行目标管理责任制,确保防疫质量和效果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及《动物防疫条例》,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依法履行政府包防疫密度、部门包防疫质量的职责。落实动物防检疫工作责任制,任务到村、责任到人,重点搞好春秋两防和推行仔猪窝边防疫,确保防疫质量和免疫效果。控制和消灭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按照国家无规定动物疫病区要求,促进畜牧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
(五)加大科技兴牧宣传和培训力度,全面实施科技兴牧战略,努力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
一是必须狠抓养殖科学适用技术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养殖户成为养殖能手,各级干部成为指导畜牧产业建设的行家;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和科普工作宣传,让广大养殖户自觉接受和使用科学的养殖方式;三是加强畜牧渔业行政执法力度,把科技兴牧和依法治牧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畜牧科技含量;四是层层抓点办示范,采取县级领导挂帮乡镇,乡镇领导挂帮村,畜牧干部挂包小区建设,畜牧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系×个畜牧养殖示范小区建设点。推行行政干部包发展,业务干部包技术的目标管理责任制。
四、保障机制
(一)加大畜牧业发展投入,增强畜牧业发展后劲
在全面加大对畜牧业发展的同时,一是×××组织信贷资金××万元,用于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农户购良种畜禽和圈舍修建。××贷款发放方式由养殖户申请,村委会、乡镇畜牧站、×××调查摸底,并共同签署意见,经审批后按程序发放,严禁新贷还旧贷;二是×××安排××万元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贷款贴息;安排××万元财政扶贫资金重点用于引进××和××的补助。对200×年新发展饲养××头××××以上的大户,按每头×××继续补助××元,×××补助××元。相关乡镇按项目要求实施,凭相关依据到×××报帐(属于用项目资金发展的大户不再另行给予补助);三是全县安排××资金捆绑用于畜牧小区建设。×××安排小水池建设资金,××部门安排×××项目资金,×××部门安排×××项目资金,×××部门安排×××建设资金,××部门安排××,×××安排××及培训经费,乡镇必须实行集中捆绑到畜牧养殖小区;四是安排××万元项目资金及×××资金等专项用于山羊小区建设,必须按照项目要求实施,抓出效果;五是其它渠道来源的畜牧业发展资金也要全面专项用于畜牧产业建设。
(二)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对新发展的规模养殖大户继续享受上年规定的用地、用材等优惠政策,国土、林业部门简化手续办理程序,免收两金;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支持和鼓励畜牧科技人员带职带薪领办、承办畜牧养殖业,承包养殖大户和畜牧养殖小区建设,领办加工或销售等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等,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完善工作机制,健全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服务体系建设
1、稳定畜牧技术干部队伍,提高畜牧兽医技术服务水平。一是乡(镇)不得随意抽派畜牧技术人员从事非专业性工作,已抽派的专业技术干部,必须于×月底前安排从事畜牧工作,加强养殖小区建设;二是对畜牧兽医技术干部严格工作目标量化管理,将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年度考核、选拔任用和职称评定相结合;三是充实调整乡镇畜牧兽医技术干部,对人员少的乡镇站要调整平衡,合理配备,对严重缺乏的技术人员,可从历届未分配的大专院校毕业生中通过向社会公开招考聘用;四是对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推行竞争上岗,并将活动津贴的×与工作实效挂钩,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其更好地为畜牧产业建设服务。
2、加强村级基层畜牧服务网络建设。一是组建××××××,明确×××兼任××××,择优两名×××为站员;二是必须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对××人员通过清理、整顿、培训、考核、竞争上岗,提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以适应新阶段畜禽防检疫工作的需要;三是畜禽产地检疫任务必须落实到×,在×推行报检制度,具体由×××全面负责,具体工作职责是:负责建立畜禽户口档案,按月核查登记,核销畜禽出栏变动情况,实行“××”制度,切实做好××,严格坚持收支两条线的管理原则,每月××日前上缴××,××按规定标准及时划解到××作为防检疫经费及村级服务站人员工资。严禁座支、挪用。
3、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强畜牧业发展中介组织建设,努力提高组织化服务水平。一是加强养殖协会建设,建章立制,引导协会有效运作,统一组织饲料购进及畜产品销售,减少中间环节盘剥,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效益;二是支持、鼓励并引导有经济实力和能力的经纪人,组建畜产品营销服务公司,疏通畜产品流通销售渠道,拓展畜产品销售市场;三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扶持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发展“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养殖户”的产业链模式,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依托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推动畜牧养殖业健康有序发展。
(四)建立奖惩激励和约束机制,全面调动完成目标任务的积极性
1、全面完成本年度目标任务的乡(镇),通过对养殖小区建设、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防疫、畜牧规费征管工作检查验收,年终参与考核评奖。年度综合考评设一等奖×个,奖金××万元;二等奖×个,奖金各××万元;三等奖×个,奖金各××万元。其中奖获奖乡(镇)的书记、乡(镇)长、分管领导、畜牧办主任、畜牧站站长:一等奖各××元,二等奖各××元,三等奖各××元。具体考核方案另行制定。
2、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对作出贡献的县畜牧产业建设领导小组按乡(镇)奖金总额对等奖励,其中奖畜牧技术部门××万元,用于对在畜牧产业化建设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干部奖励。
3、对畜牧养殖规模大、效益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养殖户给予表彰奖励。
4、上述奖金从××和××中列支。
5、对未完成考核任务目标的乡(镇)给予××,对县畜牧事业局因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力造成重大损失或负面影响,对局长、副局长实行××。
(五)加强领导,强化职责,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1、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切实加强畜牧业领导,层层成立畜牧生产领导小组,明确职责,签订畜牧产业建设责任状,成员单位必须履行相关职责,建立抓好畜牧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主要领导必须亲自抓,分管领导必须具体抓。
2、畜牧技术服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职能职责要求,切实搞好畜牧生产技术服务、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做好各阶段各环节相关的物资调运和供应,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申报,争取发展资金,努力做好畜禽品种改良、种草养畜、动物疫病防治、科研课题、科学养殖技术的推广运用。
3、×××必须努力做好畜牧养殖项目的立项申报,争取畜牧产业发展资金和培训经费,加强项目实施监督,严格项目资金管理,确保畜牧养殖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4、农行、信用金融部门要加大对畜牧养殖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促进畜牧养殖业发展。
各级各部门要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形成畜牧生产合力,共谋畜牧产业发展,为全力打造生态畜牧业强县和推进小康社会进程作出贡献。
×××县委
×××县人民政府
二五年五月二十日
1.农业面源污染依托农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于农产品的产量需求。化肥、农药的使用以及大棚农业的普及逐渐成为提高土地产生率和农业生产率的重要手段严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年的农药消耗量累计达50万至60万吨,使用农药的面积总和在2.8亿h时以上,总量中约有80%的农药直接进人农村环境循环系统。国而地膜污染也在加剧,近20年来我国的地膜用量和覆盖面积已经居世界首位。由此可见,化肥、农药和地膜农业已成为农村环境的重要污染源。’
2.规模化畜牧业养殖业的污染
近10年来,畜牧养殖业成为农村新的污染源,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规模化的畜牧养殖业主要集中在城市郊区和广大农村地区。大部分农村的畜牧、家禽养殖业排放出的粪便、污水都在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人河内。助日速了我国水体的富营养化,大气的恶臭污染等等。20(洲)年我国畜牧粪便产生量达到19亿吨,是当年我国工业废弃物产生的2.4倍。目前,规模化养殖业还在不断发展,而随之而来的是对于农村和城镇居民生活环境的破坏在加剧。
3.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
多年来,农村生活垃圾应如何处理一直是困扰农村环境的常见问题,其具体表现如下:首先,数量庞大,随着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每人每天平均产生生活垃圾量为0.86千克,而全国农村累计一年的生活垃圾量近3亿吨。其次,垃圾处理不集中,极大部分的农村都未建立垃圾集中理系统,仍旧是简单的露天堆放扩压第三,城市生活垃圾下乡,决策者过于考虑市发展的需要,将大部分城市垃圾直接运往农村进行简单填埋。农村生活垃的不科学处理不仅占用农村土地资,还超负使用农村环境容量加剧了农环境污染。
4.城市向农村转嫁的环境污染
目前,我国乡镇企业废水化学需氧和固体废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占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50%以上。乡镇业所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占全国三废”排放总量的比重分别为21%、%和89%,已经成为环境保护的突出题和影响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⑥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己达0.1亿公,比1983年增加了2.5倍,约有巧%的田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产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中推行产业结构调整,取缔耗能高、污染重的企业或对其进行大刀阔斧的整改,而农村则相对忽视,农村环境执法的薄弱也为生产者获取高额利润提供了广阔空间,大批高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将更加严重。对于复杂的农村环境问题,涉及许多方面的因素,有体制方面、有经济发展方面、也有历史方面等等,从实践中看,农村环境执法的不足是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因素。
二、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从执法依据和执法能力角度剖析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人是自然的一员,人享受、使用自然环境是一种本能的需要。勺‘大农村的自然环境在未过度开发前侧重体现的是环境的生态价值,欠发达的生产力在一定时间内维续着农村良好的环境,但是生产力与环境保护之间不成应然的反比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必然引起环境的破坏和污染。而维系农村环境与农村发展的农村环境执法的缺失,必然会导致以上农村环境问题接踵而来。卜)执法依据的不完善:以何执法从我国已经实施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看,农村环境执法陷人了执法依据寻找无门的困境护哺的法律法规在对农村环境进行规定时多以城市发展水平作为参照标准,没有考虑农村自身的状况和承担治理环境污染的能力。政府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如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立法上忽视了环境对发展所产生的负作用,立法中的环境治理体现的仍然是一种末端控制管理的思想,执法依据的不完善增加了农村环境执法的难度,使得农村环境执法步履维艰。
1.基本法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拥有我国环境保护基本法的地位,其立法原则及立法指导思想影响着环境保护制度在实践中实施的效力。该法第二十二条明确规定在进行城市规划时,政府应当确保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目标和任务,而对于农村规划和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却未有具体规定,显然,城市环境保护在基本法中是一项应实现的目标和任务,而农村环境问题不在基本法关注焦点之内。在落实农村环境执法时只能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七条规定,农村环境执法在基本法中无明文执法依据,不利于具体执法工作的实施和展开,导致农村环境执法陷人执法无力的窘境。
2.单行法在海洋、森林、草原、水及污染防治方面,我国相应制定了各种单行法进行管理控制和保护,这些单行法中少有涉及农村在相关方面的具体规定,而森林和水多分布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环境直接影响着森林的覆盖与水质。《水污染防治法》等。村污水的无序排放、禽畜养殖、化肥农药的使用等仅仅是原则上的规定,在农村环境执法中不具有操作性。在发展规划问题上,国家专f,刁定了《城市规划法》并对城币规划中的环境问题给予具体规定;而农村建设中则是空白,我国正在如火如茶进行的新农村建设更需要相应的规划法为农村环境执法提供执法保障。而单行法中在农村环境问题规定上的缺失导致农村环境执法的不全面。
3.条例、管理办法上文第一部分列举了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每个环境问题在与之相关的管理条例或管理办法中虽有相应的规定,但是这些规定因内容的遗漏或不全面致使管理条例和办法在农村环境执法上不能作为环境执法依据的支撑点。如我国的《农药管理条例》和《化肥管理条例》针对的是生产环节中农药、化肥的质量问题,未将作为消费者的农业生产者对农药、化肥的使用纳人管理规范之列。为了实现经济上的利益,农户只求产量的增加而不将农村环境作为制约因素一味扩大使用化肥、农药,管理条例对此没有相关的约束条款,导致农村环境执法无法可依。再如我国现行的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因没有考虑农户的承担能力在农村缺乏可行性,农村环境执法部门鉴于民生的背景之下对农村畜禽养殖业肆意排放行为执法不能。
4.相关环境保护制度在借鉴国外环保制度成功经验的前提下我国设计并已实施了环评、“三同时”与公众参与等环保制度。但是在农村实践中,我国的环境保护制度却存在先天的不足或者相配套的细化措施的不足。如现阶段我国农村的发展大多是以中小规模的企业或者家庭企业为主,而我国现行的影响评价几乎未对区域或者流域的环境影响评价作出规定。环评在制度设计上对农村发展规划与农村环境问题间的关系未或极少纳人规范范围,导致农村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环境容量超负荷使用基础之上而无法将一系列农村环境问题规制到环境执法之中。直言农村的实际情况,如果对某一农村地区需建设的项目进行单独环评,结果可能是批准建设,但倘若将某一农村地区的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评价迭加起来,其结果或许是不被批准。
农村环境问题的凸显:农村环境执法的拷问农村环境执法是环保执法体系的基础,是落实各项环境法律、法规、政策的重要手段。在依法治国的今天,环境执法保护农村环境问题是最有效的途径,然而,但随着环境保护的逐步深入,环境执法工作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农村执法机构设置缺乏在我国现行的环境保护体制中,农村环保工作发挥主要作用的是县级环境管理部门,在县级以下的乡镇一般不设立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由派出人员负责当地的环境保护监管工作,或者由有关政府部门兼管,或者处于无人管理之境地。。‘以赣州市为例,环境保护机构也仅仅设置在县级,乡镇根本不存在环境保护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执法人员。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将环保职能归入到乡镇一级政府的职能。。对面源广、分布散、隐蔽性强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农村环境执法机构的常常是无能为力。
2.农村环境执法人素质不高在基层的环境执法人员队伍主要还是以县一级的事业编制人员为主,他们基本都是从排污收费的队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收费为主要职责。组建环境执法队伍的相当大的一部分人缺乏环境法律专业知识或者不懂环境保护的知识、环境执法的实践。因此,在环境执法时往往不能履行法定的职责。而执法不当、执法有误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为了避免纠纷,基层环境执法更过的是不作为。
3.农村环境执法的监督体制不健全首先,除了省、市一级环保部门设置法制管理机构或者专职人员外,绝大多数县级环保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制管理机构或专职人员,这就难以正常开展对日常环境执法活动的指导和监督,造成了基层环境执法监督工作的一大漏洞。。其次,广大农民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对环境污染的危害认识不清。环境污染具有公共性和潜伏性等特点,农民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利益被损害,使农村环境执法失去了群众基础,农民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力度不够,削弱了环境执法的效果。
三、加强农村环境执法的措施
(一)完善执法依据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必须以完善我国农村环境执法依据为基础。需要构建一个体系比较完善的、相对独立的农村环保法律体系,结合农村环保本身所具有的特点,针对农村实际问题,解决农村具体问题。。主要则应该从环境保护基本法入手,依次清理和完善农村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农村环境条例、管理办法等,形成整个农村环境执法依据协调统一化,使得农村环境执法可以有法可依,提高执法能力。
1.单独明确农村环境保护对《环境保护法》进行完善,增加农村环境保护的内容,使其成为实际意义上的“城市、农村区域一体化”的环境资源保护基本法,从而对农村环境保护发挥统领作用。同时明确农村环境保护的组织结构、管理职责、组织人员、执法手段等等内容作出具体的规定。
2.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立法进程,完善涉及农村单行法对于完善我国农村环境保护的单项法,首先要有明确的定位,要立足于农村环境的需求,考虑建立针对农村环境保护的独立的单行法,其中所涵盖的内容应包括:防治农药化肥等面源污染;防治畜禽、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农村土壤污染;保护农村饮用水源;防治工业企业污染特别是乡镇企业污染等等。。其次,实现环境保护单行法的前向一体化,企业在面对生产成本、质量安全问题时,可以通过对生产者的收购、建设新的生产链来实现企业的前向一体化。而对于农村环境保护,我们的单行法也可以借鉴,如我国已经树立了农村安全用水规划,应该在《水污染防治法》等单项法中需要将相关饮水安全政策上升为法律。对农村生活污水的无序排放、禽畜养殖、化肥农药的使用等影响到饮水安全的具体处罚标准、处罚手段、处罚程序,环境执法部门可以依据具体是实施标准规范执法,做到执法有依。
3.结合农村问题实际情况,补充农村条例、管理办法有关农村的条例、管理办法要切实和有关法律紧密配合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对于农村环境执法的有效、高效有推动作用。如针对农村畜牧养殖的执法,由于农户养殖对环境污染分散广、数量多,农村的畜牧养殖的污染是农村环境立法的一个盲点,从而制约了农村环境执法。而农村的条例、管理办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应该在相关的规章中在明确界定“养殖专业户”、“养殖小区”、“散养户”等概念。其次,应该明确农村畜牧养殖排放分类标准的制度,需要在宏观上考虑农村地区环境容量,使得农村畜牧执法可以从宏观总体去人手,通过控制总量来控制畜牧养殖污染。
4.深化环境保护制度首先,延伸环境保护制度的范围,将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环境保护制度中。如在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上确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地能够解决宏观控制和防治污染破坏,总体上把握环境质量,结合具有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单项影响评价,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对于农村环境把好进入关。其次,切实深化环境保护制度的农村实践反馈,如将“三同时”制度在实践中引人农村环境保护,切实考虑农村环境的对污染物的承载力和承载强度。同时与环境影响评价相互协调,对克服污染企业的转移农村将起到一定扭转作用。
(二)强化农村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措施
在强化依法行政的今天,如何加大农村环境执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笔者根据在农村环境工作的实际经情况,在上文中对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以推进县级环保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1.转变农村环境执法体制首先,环境执法向农村地区延伸,要建立辐射到乡一级或者村一级的环境保护执法体制。其次,考虑执法人员编制增设和农村环境监测设备配置的问题,可以在村民小组设立环境保护联络员。落实省以下环保部门实行垂直管理,借鉴国土资源部门的管理模式,适当将环保管理权限上收,可以强化环保管理的统一性和协调性。⑩再者,针对县级环保行政部门加大设立专项农村环境保护资金,用于加强对农村环境保护机构的建设、农村环境保护设备资金的投人,确保农村环境保护机构的正常运转。
2.改革农村环境执法人员结构在农村环境执法中推行弹性的人事管理,以合同制为基础的人事聘用制度来打破公务员的终身制,推动按需要的人才和技术为导向来签订人事,可以利用一些优惠的政策来吸引有知识和技术的大学生来农村辅助农村环境执法。通过外部的竞争来为农村环境执法带来需要的先进的环境知识和技术、提高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激活组织内部的竞争力等等,培养农村环境执法组织的组织文化,鼓励能够积极创新、秉公执法。
3.健全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制首先建立环境执法检查的工作的制度化、经常化机制,将执法的信息可以以公告栏的形式公布。借鉴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可以在村一级中设立环境执法协调员,他们直接由县一级环境部门直接领导。其次,建立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考核制度,将相关环境执法状况作为考核村长、镇长和环保机关政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最后,广泛普及和宣传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和法律知识,在农村环境执法监督体制中明确公众参与监督环境执法的方式、程序和维护权利的救济措施。3.结合农村问题实际情况,补充农村条例、管理办法有关农村的条例、管理办法要切实和有关法律紧密配合形成有力的保障体系。对于农村环境执法的有效、高效有推动作用。如针对农村畜牧养殖的执法,由于农户养殖对环境污染分散广、数量多,农村的畜牧养殖的污染是农村环境立法的一个盲点,从而制约了农村环境执法。而农村的条例、管理办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首先,应该在相关的规章中在明确界定“养殖专业户”、“养殖小区”、“散养户”等概念。其次,应该明确农村畜牧养殖排放分类标准的制度,需要在宏观上考虑农村地区环境容量,使得农村畜牧执法可以从宏观总体去人手,通过控制总量来控制畜牧养殖污染。
4.深化环境保护制度
首先,延伸环境保护制度的范围,将农村的实际情况考虑到环境保护制度中。如在环境影响评价立法上确定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地能够解决宏观控制和防治污染破坏,总体上把握环境质量,结合具有专业性强、针对性强的单项影响评价,两种方式相辅相成,共同对于农村环境把好进入关。其次,切实深化环境保护制度的农村实践反馈,如将“三同时”制度在实践中引人农村环境保护,切实考虑农村环境的对污染物的承载力和承载强度。同时与环境影响评价相互协调,对克服污染企业的转移农村将起到一定扭转作用。
强化农村环境执法能力建设的措施在强化依法行政的今天,如何加大农村环境执法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笔者根据在农村环境工作的实际经情况,在上文中对环境执法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剖析,提出了以下对策建议,以推进县级环保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国内的养殖业与畜牧业经历了很长的发展历程,在畜牧养殖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规模化养殖逐渐成为现代畜牧业的重要形式,目前畜牧业在很多地方已经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在畜牧养殖规模化发展期间,规模养殖带来的污水、粪便、有害气体、病死动物等各种废弃物对地下水、土壤与空气也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对周边生态建设与环境卫生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各国开始注重养殖污染。本文结合规模化畜牧养殖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对怎样控制生态污染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一、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一)水体污染
在整个生产与饲养过程中,规模化畜牧养殖会消耗大量的水,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污水,具体如:生产工具、清理圈舍、牲畜尿液等。大部分规模化畜牧养殖场都没有经过污水处理就直接被放到地下水与地表水中。这类污水有着丰富的P、S、N、COD、NH3-N有机物与病菌污染物,在地表冲刷的影响下,向地下渗透,水体富营养化。某规模化养殖场,一年会出栏5000多头猪,每年会产生450000t的污水,尿液在230000t,这类废水中有着很多p、S、N、COD与各种病原微生物,若没有做好污水处理,会直接影响到地下水与地表水。当前,国内很多规模化养猪场开始利用水泡粪工艺,这种工艺能节省人力,有很好的应用面积,污水量与生产用水都很大。而水泡粪工艺大多集中用于农地,事实上规模化畜牧养殖缺乏污水处理所需农地,由于场地限制,所以很多污水都得不到彻底处理,只是简单处理后就向周边的水道、河流排放,这也是水体污染的根本原因。水泡粪由于长时间在水中泡着,会增加污水中的TN浓度、COD、TP、氨氮。
(二)土壤污染
牲畜养殖对土壤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养殖场附近的畜牧分辨有很大的负荷量,当前国内大多数牲畜的粪便都直接用于田地肥料,期间的K、P、N对培育土壤肥料有重大影响,能促进土壤抵抗风化,推动有机物质生长,但输入量偏大,就是会让局部区域的粪便负荷量增加,从而超过农田消化能力,最终造成土壤板结,这样也会增加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重金属污染也是近几年比较显著的问题,部分养殖业为了得到更多的经济收益,将微量元素放到饲料中,具体如:铅、锌、铜等,长时间使用金属元素超标的粪便,就会让重金属在土壤中积淀,最终影响植物生长,甚至减产。从日本土壤肥料的研究报道来看:若是把日本养猪产生的粪便应用到土壤之中,23年内土壤Cu将大于80mg/kg。除此之外,当前很多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效益与生产效率,通常会将矿物盐放到饲料中,矿物盐的吸收率偏小,通过粪便的方式进行代谢,然后再随着粪便进入土壤,这样就会污染环境,让土壤盐渍化。
(三)大气污染
从牲畜产生的有害气体来看,主要分为:氨气、乙醛、硫化氢、甲烷与二氧化碳,这类气体进入大气后,就会让人体出现乏力、恶心、呼吸困难、头晕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影响人体健康。如:硫化氢就属于恶臭气体,有剧毒,一旦被人体吸入就会出现肺泡,和血液结合,让细胞中的色素失活,最终中毒。同时吸入硫化氢,还会对眼睛、呼吸道带来极大的影响,最终引发呼吸道炎症与眼炎。如果氨气进入人体,和血液、血红蛋白接触,就会让血液缺氧,出现呼吸困难或者窒息死亡。有害气体浓度和牲畜饲料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蛋白质含量偏高的饲料得不到吸收,就会降解浓度偏高的气体。
二、做好规模化养殖的建议
(一)做好行业监管,规范生产行为
2001年,我国就颁布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在2013年我国又颁布了《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从立法上规范了养殖污染与治理工作。因此,在现实工作中,必须依法治污,贯彻法规法律要求,从源头上规范、扩充养殖规模,在规范、扩充养殖环境与环保的同时,从根本上保障、扩充、改建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然后再利用规模化养殖淘汰不科学、治污不全面的中小型养殖场,然后再对养殖企业进行有效评估,通过监管污染物,做好养殖企业的处理工作,这样才能引导、鼓励养殖企业依法处理有害行为。
(二)优化粪便收集与养殖业的饮水途径
使用粪尿干湿、清污分流等方式,以达到清洁养殖的目的,这样不仅能改变地下水开采,还能优化养殖场生产环境。同时这也是减少地下水与地表污染的重要形式,它能从源头上提高水资源运用率。通过形成粪便收集池,对垃圾进行定点收集。通过安排牲畜废渣存储场所与设施,充分应用水泥硬化等方案,避免牲畜发生散落、渗漏、雨水淋湿、溢流、恶臭等问题,使用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等方式,以达到零排放或者达标排放的目的。在大力宣扬沼气处理技能的同时,借助沼气做好厌氧发酵工作。
(三)做好源头控制工作,减小污染
第一步要形成区域性的牲畜繁育框架,做好繁育推广,这样才能适应不同生态条件与资源的两种牲畜,增强绿色养殖,在控制应激的同时,善待牲畜。第二步优化绿色饲料的生产基地,就饲料选购、生产、加工、设计、配方、分发等方面做好质量管控;进行牲畜营养控制工作,结合理想的蛋白质模式,将可消化的氨基酸作为背景,使用营养均衡、消化率好、排泄少的膨化饲料配方,配置出满足牲畜营养需求的日粮。在饲料中,增加中草药、微量元素、微生态、氨基酸等添加剂,同时将不同性质、品种、牲畜营养需求的日粮整合在一起,这样才能不断增强饲料应用效果,以达到控制有害气体、金属元素排放量的目的。另外,还要有效开发并利用蔬菜、秸秆、农副产品,做好秸秆处理工作,在牛羊过腹后,再用于田地生产,这样才能控制废弃物污染。
(四)完善生态体系,优化生态养殖草原生态保护
作为一项自上而下的工作,相关部门必须意识到规模化养殖的重要性,然后再拟定有效的生态保护体系,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模式,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养殖场的环保力度。借助制度的庇护作用,深化养殖场的发展与管理工作。在推行半舍饲舍饲的状态下,形成生态养殖草原,做好养殖草原保护工作,让生态发展和畜牧业有机的整合在一起。让生态草原保护工作与创建形成有效的体系,不断提高规模化程度,这样才能不断提高畜牧养殖的整体效益。
三、结语
畜牧业作为影响农业经济建设的核心产业,规模化养殖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但也会对生态环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在规模化养殖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应用现代技术,通过树立环保意识,做好养殖业规模化管理工作,从源头上控制并减少废弃物排放,在生态保护的过程中,推进现代畜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国才,连国新.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5,(8):63-64.
[2]于婷丽.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及防治[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7,(4):40-41.
[3]张晔,王红梅,马巧云等.规模化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对策[J].中国畜禽种业,2015,11(6):11-12.
(2)《条例》的出台将大力提升我国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动态合利用的整体水平及畜禽养殖业的环境保护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突破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瓶颈。《条例》的出台就是要推动畜禽养殖业从加强科学规划布局、加强环保设施建设,从而实现以环境保护促进产业优化和升级,为实现畜禽养殖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合理安排畜禽养殖生产布局、强化污染源头管控,是实现促进畜禽养殖业发展和加强环境保护“双赢”的前提和基础。对此,《条例》明确,制定畜牧业发展规划,要统筹考虑环境承载能力和污染防治要求,合理布局畜禽养殖生产,科学确定畜禽养殖的品种、规模、总量;制定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要与畜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确定污染防治目标、任务。同时,《条例》还要求地方政府通过划定禁养区、对污染严重的养殖密集区域进行综合整治等措施,对不合理的畜禽养殖生产布局进行调整,并对整治中遭受损失的养殖者依法予以补偿。
(3)《条例》从制度建设上开始了系列实践,特设专章对综合利用的激励措施作出了规定。《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出台扶持鼓励措施,如利用相关资金支持污染设施建设、对粪便等综合利用实施税收优惠、严格限制环评收费、对自愿减排予以奖励等,可以减少养殖业污染防治经济负担,防止由于成本增加造成养殖业负担加重。《条例》的出台,有利于推动畜禽养殖产业升级,有利于长期地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4)《条例》从加强畜禽养殖业环境监管方面来防治污染,严防废弃物随意排放。这些规定将有助于堵住随意处置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路子,推动更多的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入利用环节。
(5)《条例》对所有的养殖和废弃物处理活动做出了一般性规定,即所有规模的养殖及废弃物处理活动都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污染物的排放量,防止粪便、污水和尸体等污染环境,也为今后处理由养殖污染产生的环境问题以及邻里纠纷提供了制度依据。畜禽养殖会有一定的畜禽死亡淘汰率,是产业的正常现象,但畜禽尸体的处置得当与否则直接关系到环境安全。对此,《条例》予以了高度重视。在相关条款中,将尸体与粪便、污水等都作为废弃物,对其安全处理处置做出了规定,为今后进一步加强动物尸体处理处置环境安全监管提供了制度支撑。
2分类管理,加大扶持,确保针对性和可行性
《条例》的一个重要思路就是分类管理。条例规定,考虑到我国的畜牧业发展相对较弱,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形势又比较严峻的现实,条例明确其适用范围是养殖场、养殖小区,并要求省级政府根据畜牧业发展状况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要求确定养殖场、养殖小区的具体规模标准,同时明确牧区放牧养殖不适用本条例。要求畜禽养殖场、养殖小区建设污染防治设施,已委托他人对畜禽养殖废弃物代为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的,可以不自行建设污染防治设施。要求畜禽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之外的其他养殖户,采取措施减少畜禽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并及时收集、贮存和清运畜禽养殖废弃物。要求对污染严重的畜禽养殖密集区域,由市、县政府进行综合整治。《条例》规定,政府部门应出台扶持鼓励措施,如利用相关资金支持污染设施建设、对粪便等综合利用实施税收优惠、严格限制环评收费、对自愿减排予以奖励等,可以减少养殖业污染防治经济负担,防止由于成本增加造成养殖业负担加重。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在实施资金支持方面,条例加大了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废弃物综合力利用设施的建设实施资金补贴,规定“可以按照国家规定申请包括污染治理贷款贴息补助在内的环境保护等相关资金支持”。
(2)在实施政策扶持方面,《条例》特别规定,利用畜禽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有机肥生产等综合利用活动可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以畜禽粪便制造的有机肥产品享受化肥运力安排、购买使用有机肥产品享受不低于化肥的使用补贴等优惠政策。
(3)条例规定了一系列对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扶持和鼓励措施,例如:明确对沼气、制肥等综合利用设施以及沼渣沼液输送和施用、沼气发电等相关配套设施建设予以鼓励和支持。
(4)条例还规定了对废弃物利用予以税收优惠并享受农用电价格,对有机肥购买使用予以不低于化肥的补贴等优惠政策,利用废弃物进行沼气生产和发电的享受新能源优惠等。
1、动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
动物的安全关系着畜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健康。加强安全监管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遏制病情。这样畜牧产品流传到市场,才能干净卫生,保障人们的正常食用。畜产品安全安全监管工作是涉及兽药、饲料等养业投人品的生产、经营、使用,动物饲养管理,动物病的防治,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扑灭和动物的宰、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的综性工作,是农业发展到新阶段后亟待解决的主要盾,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关系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好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是我们面临的重要工作。
2、加强动物安全监管的几点措施
2.1加强宣传,增强意识
提高全社会畜禽质量安全意识,是动物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区畜牧养殖业多以分散分户养殖为主,规模小,加之部分群众对畜产品安全问题认识不足,违规使用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饲料添加剂、兽药,安全意识淡薄。饲养水平不高,环保意识差,增加了人畜共患病的传播几率。因此,要广泛宣传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和有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法律法规,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及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提高其认识水平和业务素质,同时增强工作紧迫感和责任感。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广泛宣传涉及相关法律法规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利用全社会的力量,依法自觉搞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2.2加强饲养过程中的监督管理
加强饲料监管力度,确保饲料安全。进一步完善饲料法律、法规,加强饲料质量监督的力度,尤其是将兽药残留监测纳入饲料安全监督范围的重点,取缔生产销售含有违禁药品的饲料企业。建立饲料安全信息体系,提高饲料行业管理水平,提高饲料产品质量。加快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推广,通过宣传和教育,实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经营、消费的良性研发,并提高使用者对饲料安全因素的认识,确保饲料安全。规范兽药管理,严格休药期制度。严格执行《兽药管理条例》,规范兽药生产、经营、销售和使用行为,清理整顿兽药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兽药的活动。
2.3加强屠宰管理
政府对动物的屠宰要统一规划,减少个体的屠宰,坚持安全管理的原则,合理配置生猪定点屠宰场,改变当前定点屠宰场过于集中或过多、过滥的极端状况。对屠宰场过于集中的县(市区),当地政府和经贸部门要督促定点屠宰场方,做好生猪上门收购、肉品配送到点等配套服务工作。对与条件过差的生猪定点屠宰场点要科学合理的整合与改造,建立健全屠宰条件与动物防疫条件。对于还未完全实施定点屠宰的县,政府要加大投人力度,努力创造条件,全面实行定点屠宰。并且,政府和相关部门对滥宰行为要加强监管,对私屠滥宰严重的地方,政府要组织公安、经贸、农业等联合执法队开展集中整治和取缔,对拒绝和阻碍执法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4建立健全药物残留监测体系
经过国外长期的畜牧养殖经验总结,动物检疫检测制度的建立,是防止动物传播的保障。建立药物残留检测机制,要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先进设备,招贤畜牧专业技术人才。对病原微生物和药物残留及时进行检测,对畜产品和饲料、兽药等投入品努力实现全覆盖质量监督,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提高监测频次和密度,定点、定时开展残留检测和跟踪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果断处理。队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要及时,保证大家在第一时间得到信息,这样才能有效指导好安全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监测中心为龙头,省级监测中心为骨干,地县级监测中心为基础的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这样监管工作才能体现公正性、权威性,才能有效地督促生产,使经营者与使用者规范地进行生产,确保上市畜产品质量安全,完全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5加强市场准入
严格控制疾病动物进入市场,加强监督并引领畜产品生产个体或企业,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依法检查自己的动物产品。监督批发市场对入市产品的检测,要科学地并建立报告制度,一定要确保上市产品质量安全。应大力加强安全动物产品合格研究工作,只允许经过安全合格和报验合格的动物进入市场,尽快探索经济、方便实用的动物及其产品标识,方便工商部门的检查工作,这样才能确保真正放心、合格的动物及其产品进人市场销售。
3、总结
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畜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做好畜禽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畜禽的安全关系着畜牧养殖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着人民的生活健康。加强安全监管可以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遏制病情。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广大工作者应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做好监管工作。
参考文献:
[1]蒙善朝.畜牧养殖专业户的风险和风险管理.中国畜牧兽医,2011,27.
[2]王功元.对畜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思考.中国牧业通讯,2010,18.
[3]徐欢欢,等.浅谈动物防疫中存在的问题.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1,2.
[4]周永春.规模健康养殖防疫应先行.疫情防治,2011,4.
1.基层防疫检疫中存在的问题
畜牧养殖行业的发展提升了畜牧业的产业地位,但是在畜牧行业的发展中,由于很多的原因导致了基层的防疫检疫工作不到位,在养殖行业中出现了很多动物传染病或由于检验工作不严格导致不合格的肉产品进入到市场的情况时有发生,导致了某些疾病的流行,具体的问题表现如下:
1.1畜牧养殖者对防疫检疫不重视
在畜牧养殖中,很多养殖人员认为自己有着多年的养殖经验,养殖经验丰富,牲畜也没有出现过传染病,因此认为防疫检疫工作不重要。随着养殖技术的发展,养殖喂养中的饲料营养成分越来越高,养殖者认为只要保持好养殖场的卫生环境,按照要求进行喂养,牲畜就不会出现传染病,如果开展防疫检疫工作会造成养殖成本的增加,因此大多数养殖者不开展防疫、不配合检疫工作。当防疫检疫工作人员开展工作时,很多养殖者因防疫工作繁琐的人工成本、检疫的收费使养殖成本提高,不愿配合,因此会选择很多理由推脱防疫或者躲避检疫,这也导致了防疫检疫工作开展时的难度加大。
1.2肉贩的非法谋利
很多肉贩为了谋取更多的利益,在进行牲畜收购时没有进行检疫,仅是肉眼看一眼禽畜没有病态后就认为其没有任何病菌问题,直接收购,然后让染上病菌的肉类流入市场中;很多肉贩认为禽畜的检疫工作过于繁琐,检疫中心仅仅是为了收取一定的费用,认为检疫工作有和没有是同样的,这样的认识误区也导致了检疫工作过于形式化。很多肉贩为了自己的私利专门低价收购一些检疫不合格、死因不明的禽畜,将这些禽畜进行冷冻处理后使其与正常的禽畜肉混合后流入市场售出,从而非法谋取更多的利润。
1.3检疫中心工作素质低
动物检疫中心的工作规范要求检疫人员需要有专业的检疫知识和技术,但是现阶段基层检疫工作中对检疫人员的技术要求不重视,在进行人员招聘时没有严格进行筛选,有时为了降低人力成本聘用没有专业经验的检疫人员,使得检疫工作难以开展。基础检疫中心没有进行专业的知识培训,对于一些新出现的传染病和先进的检疫技术不了解,使得很多检疫人员的技术水平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这也影响着基础检疫单位工作的效率。很多检疫人员在工作中缺少热情和责任感,使得检疫工作仅仅是形式化的开展,使得检疫工作没有达到既定的目标。
1.4基层检疫部门不配合
在禽畜的检疫工作中,基层部门之间的工作不配合,影响了市场检查的力度。在检疫工作开展中,政府是主要的工作开展部门,并且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其他部门的配合,从而保证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发挥出检疫工作的效果。检疫工作不单单是农业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工商、食鉴等相关部门进行配合,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缺少完善的法律约束,检疫涉及的部门比较多,很多部门不清楚自己的工作,责权不清楚,使得检疫工作仅依靠政府完成,使得检疫工作难以深入的开展。市场检查是检疫工作开展的重要环节,但是农业部门不能进入市场进行监管,使得检疫工作存在的漏洞,很多部门缺少对动物检疫检验系统的认识,使得检疫工作难以覆盖市场,影响了检疫工作开展的质量。
1.5检疫队伍变化频繁
基层检疫单位中的检疫人员数量少,并且属于一人兼任多职,使得工作任务过重。在经费待遇方向,基层单位的经费非常有限,检疫人员的收入较低,因此对工作缺少积极性,检疫人员跳槽情况严重,使得检疫队伍的变化比较频繁,队伍不稳定。
2.基层防疫检疫工作开展的措施
针对现阶段防疫检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保证检疫工作开展的效果。
2.1加强宣传和法律监管
政府和农业部门需要加强对检疫工作的重要性认识,积极的宣传《动物检疫法》等相关的法律条例,让养殖人员和检疫人员认识到防疫检疫的重要性,为检疫工作的落实奠定基础。向养殖者宣传检疫免疫的重要性和常识有助于促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减少禽畜出现传染病。在检疫工作中,要按照防疫、检疫检验等规范性的流程进行开展,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防疫人员根据法律政策要求来进行强制性的禽畜检疫,最后安排兽医进行疾病的防治,并且对饲料、喂养技术等提供科学化的指导。检疫人员需要严格的进行培训,具有检疫资格后才能进入到检疫工作中,熟练的掌握各项检疫技术,从而保证检疫工作开展的质量。
2.2提升检疫人员的素养
基层检疫单位需要强化检疫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系统化的培训,从而提升检疫队伍的素质和技术。检疫人员要熟悉相关的法律政策,了解检疫工作的流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将各项责任制度落到实处,提升人员的责任意识,采取奖惩制度来保证检疫的质量。保证检疫队伍的稳定性,从而保证检疫工作的顺利开展,农业部等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经费的投入,完善相关的制度,对于传染性较强的疾病需要由国家出资进行治疗或扑杀,减轻基层防疫工作的压力。政府要加强财政补助,提升检疫人员的福利待遇,从而提升其工作的积极性。检疫工作人员要有对新观念、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从而针对性的提升其工作能力。
2.3加强检疫力度
1)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一些基础设施落后、饲养管理粗放、规模小、效益低的养殖场户,已先后被淘汰出局,依然挺立潮头的养殖企业则是那些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按照标准化生产、产业化运营的现代农业企业。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养殖场户的数量在逐渐减少,而规模在逐渐扩大,总体保持增长态势,畜产品质量逐渐提高。
2)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重生产、轻环保的理念正在改变,绝大多数的养殖场配套建设了粪污处理设施,粪尿四溢、污染环境的现象已不多见。符合条件的养殖用地越来越少,对养殖用地的审批更加严格,一地难求的局面更加普遍。
3)畜产品消费增长乏力,利润较低。国内国外畜产品价格严重倒挂、进口产品冲击不断加剧,肉类、奶制品受国外进出口产品影响较大,价格波动频繁,畜禽养殖场户盈利能力不佳。
4)规模化养殖场粪污处理问题凸显。一是种养不配套导致畜禽粪便污染环境。近年来受土地资源的制约明显,大部分畜禽规模养殖场没有配套粪污消纳用地,农业生产种养脱节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缺乏有力机构将农民组织起来施用畜禽粪便,另一方面,由于土地制约、人工成本增加等原因,有机肥生产加工、使用积极性不高,粪便还田利用有限,造成资源浪费并污染环境。二是管理不到位,造成选址、布局不尽合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管理曾经是环保部门的薄弱环节,据统计存在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未批先建、污染治理措施和设施不配套等问题。由于选址不当和治污措施不配套等原因,造成养殖场和居民区混杂、甚至污染集中饮用水源等环境问题,环境隐患较大。三是缺乏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国家总体战略。目前我国尚未针对畜禽养殖业环境污染制定国家总体防治战略,现在技术规范类和行政管制类政策比较多,主要是罚款、排污收费、污染者赔偿等。虽然在《清洁生产促进法》中有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鼓励政策,但该法定位于“促进法”,且主要是面向工业企业的,对畜禽养殖企业就没有照顾。《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明确了扶持政策方向,但缺少指标量化,在实际工作中可操作性不强,在执行上政策效果会大打折扣。
现代畜牧业作为我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发展壮大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好与坏。随着经济发展的进程我国的畜牧业正处在一个加快转型的发展时期,因此对于发展现代畜牧业也成为当下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一大重点任务。畜牧技术作为现代畜牧业的核心技术,对其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以畜牧技术提升为切入点,分析探讨影响现代畜牧业畜牧技术提升的相关因素,切实提出提升畜牧技术水平的相关措施。
一、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推广现状
1.实用技术与标准化生产技术的缺失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畜牧技术推广主要是围绕畜禽品种改良、提升畜禽生产水平的一系列单项技术开展的,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但是,30年的畜牧技术开展也存在着诸多缺失,如畜禽品种质量较差、采用简陋的畜禽舍、科学饲养管理技术未被全面利用、没有严格的卫生防疫制度等,这些都说明了现代畜牧发展没有将实用技术全面整合利用,导致肉、蛋产量不高,畜牧发展受到制约。另外,畜牧业发展环节中的品种选择、饲料应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实验推广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没有落到实处,也导致畜牧业不能全面发展。
2.缺乏有效的污染处理技术
现代化的畜牧养殖都致力于规模化发展,各养殖场的生产规模不断的扩大以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规模的扩大与完善的技术是相辅相成的,如果缺乏完善的技术,则无法与养殖场的实际需求相适应,严重时还会导致经济亏损。随着畜牧业的不断发展,其对环境的污染也逐渐严重,如果不及时的加以处理,不但会阻碍畜牧业进一步发展,还会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污染处理技术也是畜牧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由于当前我国对于因为畜牧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还没有形成一定的条例和规范,因此治理水平也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对于畜牧业的生产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的治理和防御工作都还存在着很多政策和技术上的缺陷,从而导致畜牧业发展的周边都出现了不少对空气,水源以及人们生活产生污染的严重现象。
3.缺乏高新技术人才
畜牧技术的提升有赖于高新技术人才专业素质水平,畜牧技术的提升并不仅仅是原有技术上的深化完善,更要求开拓创新,需要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投入到畜牧技术的研发行列中来,开创更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畜牧养殖中,可以大力推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高新技术人才的缺乏,短时间内无法实现畜牧技术的创新,直接影响着畜牧技术的提升。
二、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畜牧技术提升方法
1.引进有效的污染处理技术
由于近年来我国畜牧业的规模式发展,其发展带来的环境卫生问题非常严重,因此对于推广发展对畜牧业发展的环境治理技术是当下非常重要的事情之一。畜牧养殖中的“污染”主要来自于畜禽排泄物、排出气体以及腐臭的食物残渣致使细菌滋生等,所以养殖场要定期清理畜禽栏舍,及时清理掉栏舍中的排泄物,避免进一步污染。与此同时,也要不断的优化饲料,提高饲料在畜禽体内的转化率,较少氮、磷等恶臭气体的排放,可以推行沼气技术或者干燥转化技术对粪便进行技术处理,将废物变废为宝,使污染物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成效。
2.改良畜禽养殖技术
若要全面提升畜牧技术水平,首要从养殖技术入手,在原有养殖技术的基础之上,扬长避短,加以改革。在畜禽繁育与孵化方面,要熟悉掌握各类畜禽的生活习性与繁殖特点,并且针对禽类引进先进的孵化设备,为畜禽提供优质的繁育环境,做好畜禽的繁育工作。在畜禽各时期的饲养管理方面,要针对不同时期畜禽的具体需求进行管理,尽可能实现科学合理化。在配制饲料方面,要掌握好各类饲料的比例问题,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同时也促使畜禽健康发展。除此之外,还要重视畜禽的品种选择。为了保障畜牧业能够得到持续稳定并长远的产业发展目标,在对畜禽的品种选择方面,必须通过从正规的渠道引导优良的畜禽品种,只有通过优质合格的畜禽品种,才能保证畜禽产业的持续发展的品种质量,并在养殖发展的过程中,尽量减少畜禽因为品种质量的不合格的死亡率,这样才能保证我国现代畜牧业能够在大环境下得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3.建立完善而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
在现代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中,不仅需要对畜禽的品种质量、生长环境加以重视和提升,更需要对重视并最终制定出以保护环境为出发点的环境管理制度,通过对如何因为畜牧业的发展来预防和治理环境问题,国家也需要为了加大环境卫生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而加大对畜牧业环境管理的费用投入,在提升畜牧业质量的同时能够改善畜牧业发展给周边带来的环境影响。
4.引进高科技人才创新畜牧技术
若要畜牧技术获得本质上的提升,必须要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创新完善。所以为了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畜牧技术,有关部门要大量引进先进技术人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督促畜牧技术的研发进度,为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奠定好知识经济的基础。
5.实行药物残留的治理技术
立足市情,把稳定猪鸡、努力发展草食动物作为畜牧产业发展的主线,把引导发展现代畜牧业作为工作的总抓手,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发展了以四个传统养殖镇街为主的生猪养殖,以三个辖区靠近龙头加工企业的镇街为主的肉鸡、肉鸭养殖,以三个边沿镇街为主的蛋鸡养殖,以三个山区镇街为主的特种养殖和肉羊养殖。全市各类饲养专业村293个,各类饲养专业户677户,规模饲养场581家,规模化饲养比重达到82%以上,成功创建邹城县级以上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39家(国家级2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6家、邹城县级19家)。(2)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成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8家,年生产混(配)合饲料8.3万t;畜产品加工企业5家,济宁市级以上畜牧龙头企业17家(省级2家、济宁市级15家)。(3)积极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成立各类畜牧合作组织95个,带动养殖户数达763户。(4)加强畜产品质量监管。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年以及济宁市部署的一系列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紧扣重要环节,狠抓“三个规范”,即规范饲料兽药监管、规范畜产品生产经营、规范检疫监管,强化执法力度,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五是切实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重点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同时做好小反刍兽疫、布病等的防控工作,保证了全市没有出现重大动物疫情。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畜牧生产与解决面源污染的问题日渐突出近年来,虽然全市畜牧业发展迅速,但标准化程度不高、生产水平较低,大多以中小养殖场户为主(以生猪养殖为例,存栏1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为56户,存栏量占比为11.5%,存栏2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户全市仅为391户,存栏量占比47.2%),且养殖从业人员总体水平普遍偏低,饲养管理粗放,治污意识淡薄,无心利用先进的养殖模式,养殖污染严重,加之全市地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核心水源敏感区,伴随养殖数量的增加,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肉鸭养殖,由于发展迅猛,设施简陋,管理水平较低,减少污染、达标排放的压力增大。由于存在传统养殖与规划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同时受环评、土地指标的制约,畜禽养殖场(区)的创建、规模扩大、加工项目的落地存在一定的困难。2.2畜牧产业化经营模式不健全,产业链短,两头弱的现象较为突出,尤其种畜禽、畜产品深加工明显滞后全市现有4家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仅有一家现在正常销售种禽,其余3家由于品牌战略意思淡薄,品种单一、品质差,养殖场户认知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全市仅有的5个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精细化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能力差,优质产品形不成品牌效应,优势产业很难做大做强。如全市生猪屠宰企业仅一家,肉牛加工企业一家,还不能正常生产,禽蛋、肉羊、牛奶加工企业仍为空白,品牌产品匮乏。2.3饲料生产情况饲料生产企业虽多,但起步晚、产量不大,本地养殖场户长期使用外来品牌饲料,有强烈的依赖性,不会轻易改变饲料品牌,且规模养殖户大多采取自配料模式,导致本地品牌饲料市场占有率低。(全市饲料生产企业5家,年生产饲料8.3万t,本地销量仅为6.2万t,其中鸭料6万t、猪料2000t,本地猪饲料市场占有率为0.78%,鸭饲料市场占有率为47.4%)。2.4畜牧养殖行业门槛低、投资高、收益低、风险大,养殖场户与龙头企业之间只是单纯的买卖、收购等关系,或者是单打独斗,尚未形成相互支持、相互促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利益共同体,养殖场户的利益得不到充分保障。2.5畜牧队伍薄弱畜牧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年龄结构偏大,特别是基层兽医站,10多年没有招录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大多数站仅有1人开展工作,且不是专职人员,不能满足当前畜牧工作任务繁重的实际需要;畜牧兽医执法队伍薄弱、执法手段落后,没有完全达到执法应有的条件,不能完全满足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需要;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整体结构不尽合理,年龄老化、素质偏低,报酬低,工作积极性差。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畜牧业发展大国,与此同时,进行动物疫病防控有着重要的作用。动物疫病严重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正常发展,并且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造成了一定影响。
一、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我国对于畜牧业有着重要的关注,先后制定诸多法律和法规进行管理动物防疫工作。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农业部制定了“四个办法”等,这些均是我国长此以来管理动物防疫的重要指导文件。目前,动物病疫曾上升趋势,引起了人们普遍关注。主要表现在:第一,新型病种不断的增加。根据资料显示,近30年来我国动物新增疫病多达 20 多种;第二,由国外传入我国的动物疫病明显上升。根据资料显示,目前动物疫病一半以上会导致人类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居住环境。
二、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
1.动物防疫行政管理机构设置不合理
我国的动物管理工作一直受传统管理机构限制。其主要缺陷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兽医监管不力,没有实行有效的管理措施。第二,由于兽医技术支持体系长期依附于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发展和建设受到很大的制约和限制,国家对于动物管理机构投入不够,影响了动物监管力度和效率。
2.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残缺,防疫工作出现断层
随着我国对于动物监管的改革,将原有乡镇兽医作用进行了弱化,许多动物管理单位变成了个人管理,缺乏管理和执行作用。并且,由于机构改革使基层防疫机构的频繁调整,导致了动物管理资产流失,原有单位不能像以前进行相应的管理。
3.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
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设施,动物管理存在严重的缺陷,在疫病诊断化验设备短缺、疫情监测等均存在严重的失误。并且,动物防疫基础设备老化严重,使动物防疫工作难以展开,进一步增加了动物管理单位的经济负担。
4.动物防疫员待遇低,队伍不稳定
受到工作性质的影响,动物防疫员不能获得稳定的收入,导致队伍不稳定,对于有经验的防疫员不能继续工作,而进行转行从事其他工作,造成了防疫员资源的流失。
5.基层政府重视不够,“政府保密度”只停留在文件上
我国现行的兽医管理体制对基层畜牧兽医站采取“县、乡(镇)双重管理,没有行政制约权和考核管理权,甚至绝大多数乡(镇)政府把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抽调用来烤烟、搞计划生育、兴修公路等中心工作,一旦不服从乡(镇)政府的安排,就扣发工资或考核不合格,这样迫使基层畜牧兽医站人员不得不搞乡政府中心工作。
6.部分群众对动物防疫的认识还不够
在我国人民存在对动物防疫的抵触心里,认为动物防疫工作多余。在实际的动物防疫工作进行中,部分群众不能理解动物防疫员的工作性质,甚至污蔑动物防疫员,给其工作来了极大的不便。
7.缺乏动物防疫意外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在进行动物防疫过程中会出现少量的动物体质原因出现意外死亡,这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心理阴影。然而,我国没有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缺乏有效的补偿机制,导致动物防疫员处境困难,最终影响了动物防疫工作展开。
三、加快动物防疫体系建设的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基层动物防疫员建设
对于地级的动物防疫员,很多地方认为其工作不符合当今畜牧业发展要求,应该被养殖专业技术人数所取代。然而,该管理对于目前我国畜牧业的发展认识仍然太过片面。主要原因如下:第一,我国养殖面积不断加大,进行配备专业的养殖技术人员还不具备充足条件。第二,我国目前畜牧养殖基本均为家庭或者小集体,缺乏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因此进行配备专用的技术指导人员较为困难,地级的防疫员则能很好的发挥作用;第三,目前出现的大范围的动物疫情需要地级的防疫员进行传递,养殖户由于存在饶性心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可能出现隐瞒疫情的现象。基层动物防疫员这能够不仅监管当地动物的病情,而且能够传达上级单位对动物防疫的最新举措。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畜牧养殖防疫工作的正常展开,必须关注基层防疫员的工作。
2.加强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
我国尚未形成进行动物防疫的观念,还需要进行基本动物防疫知识的宣传。借助电视台和报纸等媒体,进行宣传动物防疫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加人们对于动物防疫工作的认识。
3.从措施上完善制度 ,建立保障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有效运行的新机制
完善制度保障基层畜牧兽医体系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完善基层动物防疫机制。积极培养动物防疫人才,贮备以后我国畜牧业发展所需人才;对动物防疫工作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为其该系统的正常运行;不断地深化管理体制,保证动物防疫的工作的有效性。第二,给予地级动物防疫员经济支持,提高其薪资待遇。动物防疫员对于我国开展动物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必须保证其工作环境才能维持我国目前动物管理现状,防止进一步的出现动物管理人才的流失。第三,对畜牧养殖场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防止对于地级市养殖场监管不力出现大面积的疫情,使养殖场的管理趋于正规化和规范化。
4.加强对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
加强基层人员的业务培训水平,提供动物防疫员学习和进修机会,不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养。制定相应审查机制,严格把控动物防疫员的专业水平,对于不合格人员应坚决予以取缔工作资格。采取多渠道和多样式的培训模式,努力从动物防疫员的本身出发,提供最为需要的技术指导。
总之,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目前现状和提出的改进吹哦是能够为我国动物防疫管理提供参考,规范我国动物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动物疫病的预防与控制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咸珍,马秀生.关于基层动物防疫管理有关问题的探讨和建议[J].中国动物检疫,2011,28(3):21-22.
2007年全市畜牧业总收入达到22.8亿元,较上年增长10.4%,主要畜产品产量分别达到:肉类产量3.34万吨,较上年增长33.1%;蛋类产量3.15万吨,同比增长9.2%,奶类产量8.58万吨,同比持平。全市畜牧业持续稳定增长。畜牧生产也出现许多新特点、新变化,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
(一)生猪产销两旺,养殖规模、效益同步大幅高速增长。受2006年生猪市场低靡、生猪疫情及2007年以来饲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全国生猪存栏量大幅下降,使生猪价格一路走高,不断创出历史新高。目前,活猪价格16.4元/公斤以上、仔猪21元/公斤、猪肉价格在28.8元/公斤以上。我市由于生猪疫情控制措施得力,没有出现重大疫情,2006年生猪生产发展平稳,市场形势好转后,生产发展迅速,2007年全市存栏量达到29.2万头,同比增长21.7%,实现销售收入5.3亿元,同比增长130.4%,新增纯收入4396万元,成为农民增收的重点项目。能繁母猪存养量2.95万头,同比增长12.17%,为我市生猪生产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二)奶牛养殖业稳定发展。乳业龙头嘉盛乳业有限公司生产能力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为我市奶牛养殖业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加之奶业市场好转,原料奶价格上升,由年初的1.9元/公斤上升到2.8元/公斤。由于连续几年的品种改良,奶牛质量不断提高,使奶牛养殖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了我市奶牛养殖业的稳定发展,2007奶牛全市奶牛村养量达到2.05头,同比增长0.5%。
(三)家禽业发展态势良好。鸡蛋、肉鸡价格双双上扬,增长幅度分别达到16.4%、13.9%,带动养禽业快速发展,全市家禽存养量达到327.1万只,同比增长5.2%。桃园、淼海两个无公害认证企业蛋鸡存养量双双突破30万只,成为威海市最大的两个蛋鸡养殖场,使我市养禽规模养殖比重到96.3%。
(四)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在调整中平稳过渡。2007年全市特种毛皮动物存养量达到650万只,创历史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6.1%,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是我市最大的畜牧养殖项目,在畜牧生产中处于重要位置。但由于气候变暖,我们传统的东欧市场消费结构发生变化,逐步由低档皮向中高档皮转变,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对我市特种毛皮动物养殖业造成冲击。2007年种兽存养量下降为100多万只,同比下降30%,但仍然是我市畜牧业的重点发展项目,将在抓品种结构调整的基础上力求新的突破。
二、畜牧工作情况
2007年我们坚持以提高畜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进一步调整优化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强化支撑服务体系建设,扎扎实实开展工作。
(一)抓畜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升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竞争能力把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强化服务、争取项目等各项措施和途径,从基础设施建设、品种改良、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推进畜牧标准化进程,累计争取国家、省标准化建设资金329万元,使我市标准化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重点抓了鲍村奶牛场、崂山养猪场、金曲家养猪场等7个标准化规模养殖改造项目建设和基层标准化兽医站基本设施项目建设,争取国家、省无偿资金215万元。通过标准化改造项目建设,为全市畜牧标准化工作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在畜禽良种改良方面,重点抓了四项工作,一是组织实施国家良种奶牛改良项目,争取国家资金40万元,免费为奶牛养殖场户提供优质精管20000支,建立了15个奶牛人工配种站点,形成覆盖全市的奶牛良种繁育推广体系,有效提高了我市奶牛品质。二是加大生猪良种化工作。充分利用我市环山种猪场的优势,大力推广“洋三元”杂交技术,组织实施省生猪人工配种站项目,争取省投资10万元,建成我市第一个生猪配种站,使我市生猪良种率达到95%以上。三是加强特种毛皮动物的良种改良工作,不断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养殖户的良种意识,大力推广靖海渔业公司引进的美国金箔尔水貂,共推广原种及杂交品种30多万只,使水貂良种改良面达到40%。联系东北、潍坊等地种狐狸养殖场20多家,在我市建立人工配种点,使全市狐狸的杂交改良面达到46%,优化和改善了我市特种毛皮动物的品种结构,对提高我市特种毛皮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生产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四是积极引进烟台益生种畜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在上庄、大疃新建两座肉食鸡种鸡饲养孵化场,使该公司在我市的种鸡场达到3家,新增孵化设施,生产能力达到12万套,为我市肉鸡产业化经营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方面。强化科普宣传,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深入乡村集市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开展科普活动,2007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0多次,培训30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万多份。全面开展“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千场万户活动”,全系统108名技术人员联系养殖场410个、养殖户3600个,定期上门服务,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困难,交流传递相关信息。通过以上两项活动,促进口蹄疫、禽流感、鸡新城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布鲁氏杆菌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程序化免疫,奶牛疾病综合防治、畜禽科学饲养、人工配种、饲料青贮、种草养畜、畜禽粪便处理利用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对提高畜牧生产水平和竞争能力提到重要作用。
(二)抓行政执法,全面提升动物食品卫生安全水平一是防疫执法。2007年国家规定重点防控的重大动物疫病由过去的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2种增加到4种,新增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鸡新城疫,防控任务重,疫情形势更加复杂,为此,我们加大工作力度,在总结以往防控经验的基础上全面推行“五位一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管理体系。消毒打基础。坚持季节性消毒与日常性消毒相结合,科学合理安排消毒灭源。2007年春秋防疫全市组建消毒队16支、857人,负责养殖环境和重点部位的消毒工作,使用消毒剂16吨,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免疫抓关键。免疫是防控重大动物疫病的关键,我们把落实责任,抓好落实作为第一抓手,实行行政、业务双轨责任制,使免疫工作做到层层有人管、环环有人抓、事事有人做,真正实现“镇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禽、畜禽不漏针”。检疫作保障。在检疫监督环节明确检疫人员的职责,严格做到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三到位”。在经营流通环节落实生产销售单位的责任,通过联合执法,加强监督检查,严防非检疫产品进入市场。检测看效果。进一步建立健全免疫检测和采样工作制度,全市成立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检查小组,适时对全市规模饲养场和散养户进行抽样检测,对检测达不到要求的,及时进行补充免疫。管理促规范。建立健全防疫督导、免疫档案管理和疫苗管理制度。成立督导小组,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划片督导防控工作。实行市局和基层站上下、形式、内容、管理技术四统一的档案管理制度。推行收取押金回收疫苗包装的做法,有效控制了疫苗浪费现象。二是抓兽药管理执法。一方面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兽药管理条例》,提高了政务公开水平,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今年兽药经营企业换证30家。另一方面,加大兽药管理力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密结合畜产品质量安全大检查活动,在贯彻落实好新的《兽药管理条例》的基础上,通过强化宣传、加强兽药生产、经营、使用环节的管理,加大兽药监督管理执行力度,先后查处违法兽药经营案件10起,立案查处8起,结案7起,申请法院强制执行1起,严厉打击了各种非法生产经营兽药及假冒伪劣兽药行为。三是抓饲料管理执法。举办全市饲料生产企业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规范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协助省畜牧办公室对部分申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的鱼粉生产企业进行审核验收,截止目前,全市共有32个鱼粉生产企业取得《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还有20多家鱼粉企业正在申报之中。通过申办《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合格证》,使我市鱼粉生产加工企业逐步走上规范化、可持续发展之路,“*鱼粉”成为全国饲料行业的知名品牌。
(三)抓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全面提高畜牧产业化水平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能把集体、个体及其他各种利益主体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优化配置起来,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分散经营与统一大市场对接,抵御市场风险,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也是畜牧产业化运作的有效组织载体。我们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高度重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独特作用,大力发展畜牧合作经济组织。一是组织召开畜牧合作组织工作会议。今年6月份,组织召开全市畜牧合作组织工作会议,提高广大养殖业主对发展畜牧合作组织重要性的认识,并对具体工作进行安排部署。二是组织外出参观学习。7-9月份先后组织相关人员到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较好的烟台、潍坊等地市参观学习,学到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促进了畜牧合作经济组织的快速发展。三是组织培训班。为加快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有关知识的普及,促进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先后共举办3次畜牧合作经济组织讲座和培训班。四是积极促生畜牧合作组织。在组建兔业、鹿野协会基础上,9月份指导组建了*市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合作社,11月份筹建了俚岛镇奶牛合作社,崂山街道的生猪合作社、崖西镇奶牛合作社等畜牧合作组织都在积极筹建之中。畜牧合作经济组织有效避免了生产和市场脱节,减少生产发展的盲目性,减少供求矛盾,使调控畜牧业找到抓手,更好行使指导调控职能,同时使畜牧养殖的组织方式得到转变,为实现标准化饲养夯实了基础。
(四)党建工作情况。一是积极参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制定《畜牧局新农村建设方案》,大力发展健康养殖业。积极开展包村扶贫工作。一方面招商“澳洲淡水龙虾养殖基地”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为邢格庄村建立稳定的增收项目;另一方面投资2.5万元用于邢格庄村安装路灯、进行村街村路整修改建、添置办公桌椅等;另外,结合“亲情手拉手”活动,领导干部每人都为联亲对象送去1000元养殖扶持资金。同时还为一名家庭困难的学生联系就读学校,并与学校沟通,为其免去学费,而且还给予500元的资助。为所联系的大鱼岛完小送去12台电脑,价值4万多元;踊跃参与社会救助活动,全系统干部职工个人慈善捐款4.5万余元、包村扶贫捐款1.3万余元,各站集体捐款4.1万余元,全部款项均用到为困难企业职工送温暖、支援灾区建设、包村扶贫、联系薄弱学校、植树造林等工作中去。二是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加强行风建设。落实“提高党员素质,加强组织建设,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要求,组织干部职工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照镜子”、“亮底子”、“挖根子”,认真自查并纠正自身存在的各种问题。开展争创和谐机关、党风党纪法律法规等一系列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开展“畜牧科技推广年”活动、推动畜牧保险业务开展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实行政务公开,落实工作制度,严格办事纪律,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畜牧系统的社会形象。
四、2008年畜牧工作打算尽管我市畜牧业总的发展态势较好,但在实际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畜牧生产科技含量低,饲养管理水平不高,畜产品质量缺乏有效保障。二是产业化程度较低,缺少相应的加工企业,毛皮的营销与国际市场也缺乏对接,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三是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低,不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四是畜禽品种质量与畜牧业发达县市存在一定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8年工作计划如下:
2011年,邓州市新增规模养殖场256个,县级以上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16家,畜牧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6家,形成了以生猪、肉牛、家禽等为主的畜牧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年度畜牧业产值41.8亿元,畜牧业成为邓州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柱产业。邓州市连续6年被评为生猪输出大县,检疫监管工作名列河南省第一。为此,记者日前深入采访了邓州市畜牧局及相关企业。
“数字畜牧”见证邓州畜牧业成就
今年,邓州市畜牧局紧紧抓住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围绕肉牛、生猪、奶牛、肉鸡四大优势产业,大力培育畜牧养殖企业,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规模养殖、龙头培育、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等五项重点工作,强化服务功能,促进了畜牧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邓州市畜牧局局长刘祖万告诉记者,经过10多年的发展,邓州畜牧业已经由粗放型、数量型逐渐向集约型、科技型转变。畜牧养殖业得到长足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企业在邓州遍地开花,无公害畜禽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监管、畜牧科技推广硕果累累,畜牧业已经成为邓州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今年上半年,邓州市生猪存栏129.5万头,出栏86.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6.8%和7.1%;牛存栏36.4万头,出栏17.8万头,同比分别增加0.3%和3.2%;禽存栏1241.5万只,出栏740万只,同比分别增加5.8%和6.4%;羊存栏46.3万只,出栏52.8万只,同比分别增加8.1%和9.5%。新增规模养殖场134个,完成年度目标的58.3%。畜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41%。
邓州市畜牧局强力推进规模养殖场(区)发展,今年,该市新发展规模养殖场(区)250个。引导规模养殖场进行扩建改造、配套治污设施,改善防疫条件,实施标准化生产,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养殖规模,提升了该市畜牧养殖水平。市畜牧局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养牛专业户、专业村,推动养牛业向规模养殖发展。继续巩固发展蛋鸡生产,推广“六和”肉鸡养殖模式(建一栋鸡舍,存栏5000只肉鸡,实行水帘风机、温度自控机、清粪机三配套),壮大肉鸡养殖业,力争2012年年底肉鸡大棚达250~300栋。
优势特色畜牧业迅速发展
邓州市畜牧局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饲养”的原则,积极扶持、大力发展以规模养殖为主的生猪、肉牛、奶牛、肉鸡等优势特色畜牧业,截至今年6月底,该市有26个规模养殖场扩建,总计扩建面积1.5万平方米。十林耕祥养猪场新扩建猪舍14栋,扩建畜位4000头;南阳黄牛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肉牛场共扩建肉牛舍1.2万平方米,扩建畜位3000头;裴营千头奶牛场奠基;小杨营扩建国家一级种猪场,建成后存栏良种母猪600头;罗庄镇聘请专家规划了生猪养殖集群建设,加快发展生猪产业,目前正在建设两个万头猪场;湍河昱通牧业公司牛沼菇肥一体化循环经济项目获国家立项;牧原公司建设迈出新步伐,九龙10万头养猪场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年底有望投产;都司、陶营10万头养猪场已经开始建设。上半年,邓州市新发展规模养殖场132个,79个规模养殖场进行了治污设施、防疫设施配套建设。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现代畜牧生产模式已经成为邓州畜牧产业的新方向。
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
动物疫病防控不仅是畜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是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年,邓州市继续完善乡镇防检中心站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装备水平,建立以动物疫病监测预警为先导、以动物防疫免疫为基础、以区域化动物疫病防控为重点、以动物卫生检疫监督为保障的严密防控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切实控制好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全面提升防控水平,确保全年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流行。
今年以来,邓州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狠抓防控措施的全面落实,确保了全市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进一步完善“乡镇兽医站建设”项目,市、乡动物防疫体系配套成网。今年春季集中免疫期间,依托较为完善的防疫网络,组织乡村干部和基层防疫员2000余人,逐场、逐村、逐户开展集中免疫,严格落实进度通报制、工作日报制、分片包干制和责任追究制,认真免疫,规范录入免疫信息,圆满完成春防工作任务。结合月月补防,各种畜禽的常年免疫密度达到了国家规定。
加强疫情监测,狠抓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监管。邓州市畜牧局认真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学习“一法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抓规范执法,抓队伍建设。以动物防疫监督和检疫监管为重点,对规模养殖场全面开展信息化管理;从抓产地检疫入手,严格做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狠抓检疫监管。动物卫生监督检验所和防检中心站人员坚持工作在一线,认真执法,严格检疫,筑起了防堵疫情传播流行的钢铁长城,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项目带动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邓州市畜牧局以项目建设统揽工作全局,切实把畜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细化、量化、落实到一个个项目上,实现邓州市现代畜牧业的全面提升。千方百计争取财政支持项目,广泛招商引资,使畜牧业投资在结构优化的基础上保持较快增长。精心组织建设优质项目,充分发挥项目投资效益,提升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加快重点项目建设,重点建设好牧源养猪场和饲料厂、昱通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二期工程、南阳黄牛产业发展公司肉牛场建设等项目,提升了规模养殖场的标准化水平。
今年,该局多次专题赴省里汇报项目工作,千方百计争取项目。截至6月底,已争取到政策性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其中,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120万元,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786万元,基层动物防疫员补贴资金101万元,生猪良种补贴资金156万元。对于国家已经批复的优质项目,该局按照项目设计任务书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制订好项目建设方案,认真组织项目建设,尽快发挥投资效益。扩建了畜舍,扩大了养殖规模;购置了动物防疫设施,提高了防病能力;完善了养殖排泄物处理设施,实现了能源综合利用,保护了环境,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高,充实了科学发展的实力。
全面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