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应急管理和安全管理

应急管理和安全管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3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应急管理和安全管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应急管理和安全管理

篇1

对档案采取安全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进出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因为档案管理科室是档案管理部门中最为重要的地方,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根据制定的严格制度进出。科室的制度主要包括这样几个内容:非档案管理科室工作人员严禁出入档案管理科室,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必须要进入科室就需要做好详尽的登记记录;在档案管理室内禁止出现明火,做好消防安全保护工作;下班后要对档案管理室进行严密的巡视和关闭窗门等,保护整个档案管理室的安全性。

二、做好档案管理室内温度和湿度的控制工作

现阶段我国档案资料多数仍然为纸质资料,这就对档案管理室内的温度和湿度提出严格的要求,必须要将其控制在良好的室内温度和湿度中,这样才能延长档案资料使用寿命。档案管理室内一般设置有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的设备,要及时对其进行查看,确保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保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根据相关部门制定的规则,档案管理室内的温度一般要控制在十四摄氏度到二十四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则保持在45%-60%之间。一旦在检查过程中,出现任何温度和湿度异常的情况,要立刻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和制止,从而使得温度和湿度恢复到正常的状况。

同时,还有一些相对于高档的档案管理室选择利用恒温的机器设备来确保档案管理室内温度和湿度,从而不断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

三、档案管理室内的“八防”措施

许多档案管理科是在对档案进行管理和保护过程中,从八个方面加以注意和保护,这八个方面被称之为档案管理的“八防”措施。

(一)防火消防措施。档案资料一般为纸质资料,所以防火工作是保护档案安全的重中之重。这就要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经常性的检查档案管理室内的电路,避免因为线路老化导致引发的火灾。同时,要在档案管理室内设置专门的火灾预防制度,并且在档案管理室内安放大量灭火设备和灭火器材等。

(二)防水措施。档案库房应该建立在十燥的环境下,尽量设置在办公区的高层,远离低地势;库房内不设供水管道;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尽量不要在库房内喝水,以防损坏档案

(三)防潮措施。档案库房管理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控制档案库房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档案潮湿现象的出现,保障档案库房的通风性良好,常对库房进行防潮处理,确保档案库房干燥通风。

(四)防霉措施。档案发霉现象在档案库房中经常出现,其原因是在档案库房内密集阴暗环境的影响下,微生物极易发生霉变。因此档案库房要及时清理档案库房内的各种垃圾和灰尘;经常对库房进行通风,保障档案库房的十燥;对档案库房进行空气净化,保障档案库房内空气清新;进行一些防霉处理;确保档案库房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合理的范围内。

(五)防虫措施。首先在档案库房的选址时,最好远离潮湿阴暗的环境,远离易产生虫害的厨房、货仓等地;其次,在进行档案入库前,要对库房进行防虫害预处理,在角落内放置驱虫药物,做好预防措施;最后,一旦发现虫害现象,要及时处理,对受害的档案也要进行处理,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损失。

(六)防光措施。光的直接照射对档案具有破坏性,尤其是紫外线,会导致纸质变脆,寿命降低。档案库房应尽量建设在没有窗户的房屋内,减少光照。

(七)防尘措施。灰尘会对档案造成隐形的破坏与污染,在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不可忽视灰尘对档案的破坏作用。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应该经常对档案进行清理,保持其清洁度;尽量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空气净化措施;减少人员的出入,避免带来更多的灰尘。

(八)防盗措施。档案库房应该安装防盗报警系统,设立安全预警机制;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出库房要及时锁好门窗并确保门窗的牢固性,发现安全隐患,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四、定期检查、清点档案

档案人员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时应该遵循相关工作制度和规范定期对库房内的档案进行检查和清点工作。尤其是在进行档案迁移或更换库房的工作时,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库房的检查、清点工作,确保库房内档案无问题。

五、档案应急管理

篇2

1 HSE管理体系基本要求

HSE管理体系遵循策划、实施、检查和改进的管理模式。该体系由7个关键要素组成,包括领导和承诺,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策划,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实施和运行,检查和纠正措施,以及管理评审等(见图1)。

领导和承诺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前提条件;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针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总体原则;策划是HSE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辨识危害因素,策划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目标和指标,管理方案等多个要素;组织结构、资源和文件是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的基础,包括组织结构和职责,管理者代表,资源,能力、培训和意识,协商和沟通,文件,文件控制等要素;实施和运行是HSE管理体系实施的关键,包括设施完整性、承包方和/或供应方、顾客和产品、社区和公共关系、作业许可、运行控制、变更管理、应急准备和响应等要素;检查和纠正措施是HSE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障,包括绩效测量和监视、合规性评价、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事故及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记录控制、内部审核等多个要素;管理评审是推进HSE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动力。

2 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HSE管理体系评价方法

欧亚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装卸设备主要包括11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和33台市电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电缆卷盘式),维修区主要包括机修车间、轮胎式集装箱龙门起重机维修场地、岸边吊具维修区等,工作现场危险因素较多且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工作中的危险因素按类别可分为物理性危险因素、化学性危险因素、生物性危险因素、心理性危险因素、行为性危险因素和其他危险因素等。

欧亚集装箱码头的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采取对外承包制,主要包括日常维护保养、三班故障抢修、委外维修等维护形式,由设备管理部门的工程技术部负责设备维护的管理、设备维护计划的提出和实施以及设备维护项目的监控和验收。HSE管理体系针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安全管理的评价方法如下:

(1)根据不同维修形式的工作流程辨识各自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准确评价风险程度,并采用《危险因素调查表》对维护风险进行识别,对各类风险进行汇总、筛选、分析、评价后形成《危险因素汇总表》;

(2)采用一般作业风险评价法对维护风险进行评价,并提出设备维护过程中的安全预防措施。

在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过程中,HSE管理体系按照各岗位职责辨识维修人员所在流程的危险因素和环境因素:计划阶段主要存在办公设备故障、辐射等极小风险;实施阶段的危险因素主要存在于物资拆卸和搬运过程中;堆场内主要存在交通事故危险;特殊天气(如冰雪和大风天气)下容易因设备湿滑产生危险;电气系统检修存在高压电和静电放电等危险;高空作业环境存在坠落风险;维修作业时可能因操作不当引发危险;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也存在一定危险;电焊作业可能引发高温烫伤、火灾等危险;检修作业完毕后,遗留的废旧棉纱、损坏零部件、废油等也可能引发危险。

完成对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中危险因素的识别后,HSE管理体系对危险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消减措施。

(1)办公设备故障、辐射等危险。可能性:极有可能。后果:不严重。危害等级:极低。消减措施:采购符合国家健康标准的办公设备,定期对办公环境进行辐射检测,并采取种植植物、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及时更换达到报废标准的设备等措施减轻危害。

(2)物资拆卸、搬运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中等严重。危害等级:低。消减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3)堆场内交通事故等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遵守场内交通安全规则,编制合理的车辆交通管理制度,由专人协助管理现场交通。

(4)特殊天气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实时监测天气状况,建立预警系统,制定全面、合理的特殊天气应急处理方案,成立应急预案小组;此外,在雨雪天气安排维修计划前,对设备湿滑等情况进行说明,提醒维修人员注意安全。

(5)电气系统检修中高压电、静电放电等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对检修人员进行高压检修作业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填写停送电票、工作票、登高作业票等票证书,认真履行监护制度;检修过程中佩戴绝缘手套、穿戴绝缘鞋等防护用具;带电设备(如变压器、变频器)停电检修前,一定要在放电完毕后验电,确认无电后才能进行操作。

(6)高空作业环境存在的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登高作业时佩戴安全带等防护用具,作业现场采取设置遮栏等安全措施。

(7)维修作业操作不当引起的危险。可能性:不太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过程中正确穿戴劳保用品。

(8)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及电焊作业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高。消减措施:检修人员在检修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检修规程,检修过程中正确穿戴劳保用品;联系安全管理部门填写动火证,提醒并注明安全注意事项;采取设置遮栏等安全措施。

(9)委外单位维修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带来的危险。可能性:有可能。后果:较严重。危害等级:中等。消减措施:维修人员在作业前接受安全教育,严格执行安全制度和检修规程,增强检修人员的责任心,履行监护制度。

3 港口集装箱装卸设备维护HSE管理体系的实施

(1)强化安全教育 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安全作业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并根据不同设备的维护方式和操作特点进行专门教育,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和安全意识;通过班前训话和派工单将有关安全作业的技术要求详细、明确地告知作业人员,并由作业人员签字确认。

(2)完善安全培训机制 根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相应的安全培训计划,建立公司、部门、班组三级安全教育及考核机制;按照《安全管理协议》的规定,要求设备维护承包方严格做好员工岗前安全教育、特殊岗位教育、回笼教育、转岗教育等,并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

(1)建立行之有效的设备管理制度,规范操作步骤,明确设备管理目标,主要通过以下方面着手:编制合理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应急处理预案(如防风防潮应急预案等),并将与设备管理相关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进一步明确各级、各专业的设备管理标准;指定专门的审查批准人员,编制检修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落实规程中涉及的工作票、证件等;建立设备运行档案,记录关键运行参数并定期监测,做好缺陷和事故记录,编制详细的设备参数,留存易损件图纸,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设备改造和升级项目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可和批准,并确认与设计不冲突。

(2)强化主动维护的理念,加强设备检查力度。HSE管理体系要求对设备危险作业环境进行有效控制,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强设备巡检力度有助于随时了解设备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现象方便及时调整和维修。为此,需要根据HSE标准及设备的重要程度和使用频率编制《设备安全检查表》,对设备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查:司机等操作人员对重要安全机构进行目测检查,确定制动器、电机、防风装置等安全机构处于正常状态;针对主要工作机构的运行状态进行动态检查;针对机械紧固件、电气设备、防雷防静电设施的的安全状况以及减速箱、轴承、电机等部件的振动、温升等现象进行月度检查;针对高压电缆接头和外表、滑环箱内部、变压器、高压柜等重要电气部件钢结构及安全辅助装置进行年度检查。多层次检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降低设备故障率和安全事故发生率,减少设备维修费用。

(3)加强验收管理,确保维修、检修和保养的质量。设备维护中的危险因素会直接影响维护效果,而维护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设备运行周期,更关系到设备运行的安全性能。码头一般用“平均故障修复时间”来衡量故障抢修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用“连续2次故障之间的平均作业箱量”来衡量设备日常维护质量,这2个指标是考核设备管理部门的重要指标。

篇3

1.1科学管理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在我国计算机领域的安全应用中,只有使用者对计算机进行安全有效并且科学的科学管控,被使用的计算机才能够长时间保持高效率的运行模式。科学且规范化的对计算机进行管控,在一方面能够提升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起到延长效果。我国在计算机领域中传统的科学管理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常规化的计算机管理模式,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国内每年有近一半的计算机发生故障是因为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规防护没有做好[1]。所以,加强我国计算机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计算机管理手段尤为重要。例如,怎样才能做到正确的开、关机操作方式、计算机在长期运作时要配合电源的使用,以及待机的诸多注意事项。第二种常规管理计算机的手段是对其自身的配件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以及优化,计算机的主要设备指的是键盘、主机箱、显示屏、排风扇以及磁盘等硬件系统。对这些硬件工具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以及维护,在一方面能够提升计算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够为计算机的使用寿命起到延长效果。例如,按科学的频率清理风扇中的灰尘等杂物是加快计算机运作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因为如果风扇中的杂物过多,会产生排风不通畅等对计算机本身极为不利的因素,从而导致计算机的主机箱过热甚至整个计算机的运作系统停止运作。第三种管理计算机的常规手段是对计算机的常用软件进行管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清理内存[2]。在清理好计算机本身的软件内存之后,还要注意更新计算机的系统软件,这样不仅能够提升计算机的运作效率,同时也是避免计算机处于运作状态时突然死机、息屏等恶性情况的发生。在把计算机的内外部软件系统达成完美融合的同时,还需对计算机的工作环境进行二十四小时的监督,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利用杀毒软件来给计算机进行有效地杀毒。

1.2安全维护在计算机中的应用

在做好计算机的常规护理之外,我们还需做好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预防工作,在使用者对计算机进行良性运作的日常生活中,使用者一定要对计算机发生故障时的修理工作有所了解,在我国现有的计算机维护体制中,能够有效的防护计算机不收到隐患的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是使用者长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进行安全维护工作,例如,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要根据一定的时间差对计算机屏幕进行吸尘清理,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计算机在播放图像的时候出现模糊不清的不良现象[3]。计算机的主机箱电子设备,如磁盘等重要硬件需要使用者通过专业的检测方式进行定期的检查。在檢测出问题的同时要及时的更换计算机主机箱内的问题配件。如果软驱以及硬驱在质量的方面上出现问题,使用者一定要将其送到维修机构进行计算机配件的深度维修。除以上方面,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还需对电源接口等充电设施以及外部链接进行检测与排查,这种维护手段可以有效地避免电脑受到病毒的侵害。第二种有关计算机安全的维护方式是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软件的常规维护。计算机软件的常规维护手段,可以有效地避免计算机受到病毒的干扰以及部分功能丧失的不良现象[4]。如果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发现计算机出现卡机、死机、断网等计算机常规问题,使用者需要通过对计算机维护手册的详细阅读来完成计算机问题的排查工作。在必要的时候,如果使用者通过多种维护方法依旧对已坏的计算机达不到维修效果,那么使用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出发,为当前的计算机更换一个新的系统。总而言之,安全维护工作对于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来说是一项不可缺少的专业手段。

2 提升我国计算机领域中安全维护以及科学管控的具体措施

2.1完善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管理相关行业手册

完善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管理的相关行业手册,是我国计算机领域中安全维护手段以及科学管控理念的重要体现方式。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管理相关行业手册,就是计算机的生产厂家对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故障的解决方式以及告知使用者在试用期间的注意事项。目前我国计算机领域的相关行业手册种类比较繁多,大部分手册的内容行业术语太多,所涉及的范围也过于广泛。在针对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细小故障这一问题没有给予过多的操作指示以及维修方法,并且由此专业术语过多的原因,有很多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行业手册时会造成对其内容理解不上去的尴尬局面[5]。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我国人民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计算机在当今已经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电子设备,所以,这就导致了我国计算机使用者的范围面积非常广,有老人、同时也有儿童。计算机操作手册的属于如果过多,那么对计算机的相关专业知识了解不够多的使用者就会产生困惑,从而造成计算机的不良维修效果,这一现象大多数出现在使用者为儿童以及老人的情况下。笔者的想法是,我国计算机的生产厂家在对某一机型的计算机进行上市之前,应该先派遣相关的专业人员针对当前机型做出老百姓通俗易懂的计算机使用手册。同时,计算机使用手册所涵盖内容的专业术语一定要适量,并且针对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容易发生的故障分析要全面。在当前机型上市之前,有关部门应派遣工作人员对当前的目标用户做一次详细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问卷的数据对当前计算机使用手册进行优化以及完善。

2.2提升我国对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管理人均水平

提升我国对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管理水平是我国计算机领域中安全维护手段以及科学管控理念的基本保证措施。提升我国对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管理人均水平,即提高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对其的安全维护理念以及故障排查水平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生活中吗,其计算机经常会出现死机、停止运作、图像不清晰、网速过慢等故障现象,而相应的计算机使用手册中可能会没有提及当前故障的维修办法以及解决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提升我国对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管理人均水平就会体现出价值来[6]。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计算机可能会发生的故障有很多种形式,造成计算机息屏、意外死机也会有多种原因,所以,使用者必须在使用计算机的同时加强计算机软件以及硬件的专业学习,提升自身对计算机的管理以及维护能力,从而在计算机发生故障或出现故障征兆时,能够有效的发现问题并做到实时的排查工作。通过系统化的日常学习,能够有效地提高使用者对处理日常计算机出现的软件或硬件故障能力。在使用者清楚地知道是计算机哪些部位出现问题时,通过我国目前比较高效的交流平台,及时的向专业人员请教,这对使用者日常生活中对计算机的维护以及维修工作具有较大的辅助作用,并且也是非常方便的。

2.3提倡我国人民使用绿色正版的计算机

提倡我国人民使用正版计算机,防止低质量的计算机走进市场。在计算机出现故障的时候,造成计算机故障的原因除了自身系统出现问题以外,还可能是因为计算机的质量的问题,很多计算机的生产厂家为了方便快捷、节省成本,利用很多低质量以及廉价的配件对计算机系统进行恶性安装,这一做法不但对我国计算机领域的持久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且还为使用者在使用计算机的日常过程中埋下了深深的隐患。所以,我国相关部门应加大计算机的生产质量监督力度,并提倡我国人民使用绿色正版的计算机,防止低质量的计算机走进市场。

2.4针对我国人民目前在计算机应用中存在的错误做法加以改正并良性指导

篇4

现阶段,我国工业生产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工业事故的发生概率居高不下,其中石油行业生产排放的污水、废气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较明显,该现状提醒石油企业要尽快落实安全环保监督,同时对于突发的环境问题要制定严格的应对措施。下文简单介绍了油田安全环保及管理的内容,分析了管理原则,进而提出安全环保监督管理措施,以期能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一、油田安全环保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遵循相关环保法律标准并落实治理措施。油田的安全环保管理中,不能只关注石油中的污染物和有害物质,还要监督油田中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及安全环保制度的落实情况。油田自身也要加大管理力度,只有无危害、无污染的生产,才是石油企业安全运营的前提条件,才能提高石油的加工质量和利用率,让石油企业获得长足发展。

(二)控制危险化品、有毒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石油油气混合物的挥发会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并且其遇到火源时会发生火灾,甚至发生爆炸,所以工作人员更要确保生产过程的环保及安全。有效控制危险化品、有毒气体及污染物的排放量,石油属于化学资源,内部含重金属对于人类环境有很大影响,所以,在保障石油安全环保和隐患问题时,先要根据化学元素含量去检测石油安全环保,同时对排放物进行监管,是对石油问题的最基本监测。

(三)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环保培训。安全环保工作,是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安全环保监督管理者的安全环保意识以及监督管理能力,对于企业的安全环保监督工作质量而言较为关键。重视安全环保监督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是安全环保监督工作高效化的重要保障。

二、应急管理的主要原则

(一)以人为本。在开展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的过程中,本着以人为本,时刻关注员工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对于任何可能发生导致伤亡的突发事件,要有及时的安全保护措施。当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要马上开展紧急救援工作,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及破坏程度。

(二)分级负责。在油田各级领导的同一指挥和带领下,按照突发事件的严重性、可控、资源等因素以及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

(三)快速反应。提高员工应急处置事故的反应能力,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企业单位人员的积极性,依靠群众的力量,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及时获取完整和准确的信息,然后跟踪及果断决策,迅速处置,减少危害和影响。

(四)资源整合。整合现有的公共应急等信息,建立监测、预测、预警系统,建立一个网络互联、科学和有效的预防体系,整合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资源措施,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定期不懈的安全系统,整合现有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和组织网络系统,建立统一的、科学的、高效的指挥系统。

三、加强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的实施路径

(一)明确责任主体,重视安全环保工作。明确责任主体是开展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相关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同时要保证各责任主体沟通及协调的顺利进行。安全问题无小事,对于石油行业来说安全环保更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在石油行业存在安全一票否决制,因此油田更要提高对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使安全环保工作分配到各部门,并细化到各部门人员,使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工作万无一失。

(二)优化应急预案,做好内部管理。在油田开采中经常会遇到突发状况,完善应急预案是对此最好的办法。遭遇突发状况时,应急预案中的很多措施都可以帮助石油企业减少损失,因此,优化应急预案,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管理,也有助于强化油田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要根据油田现场的实际情况,对应急预案做出灵活的处理,实时预演,保证各种安全措施和环保措施的贯彻落实。

(三)加强定期检查,排查隐患。对于解决石油隐患问题的策略,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就是加强隐患排查,定期检查管理。近年来,我国石油企业隐患问题漏洞百出,为了让这些隐患问题彻底得到安全的整理,隐患的定期排查是非常必要的。很多石油开采现场为了减少人力物力的投资,不按照规则去排查隐患,导致问题日益变大,最后酿成大祸,所以,定期检查管理是对于隐患问题的最有效策略。

(四)借鉴先进的经验,确保油田安全管理的先进性。在石油企业的管理中,安全管理具有很多具体措施,应该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调整,提高油田管理的先进性,让安全环保监督管理更完善。同时,在先进性管理上,相关部门应该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思想理念,促进自身管理模式的进步。

四、结语

综上所述,油田企业在我国经济中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其能否安全运行不仅关系着员工的生命及财产安全,还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油田企业要认清自身安全环保管理现状,加大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力度,制定科学的应急管理预案,避免环境及安全问题的发生,确保油田企业的正常生产和运营,进而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数据融合;网络安全;管理平台

网络安全的最终目前是确保业务的连续性,本质则是风险管理。数据融合技术是利用多个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或冗余进行组合,从而获取被检测数据的一致性描述或解释。在网络管理安全平台中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模糊信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一、网络安全中引入数据融合的原因

目前,网络遭受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多,面对众多的网络攻击手段,单一的网络安全产品显得十分无力。例如,基于病毒码的防病毒软件无法及时的发现蠕虫攻击,而孤立的对网络安全设备进行分析处理,无法对整个系统的态势和安全状况做出准确判断,这对网络运行的安全性来说是一项极大的隐患。网络防御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的主要手段有: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这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会形成大量不同类型的安全信息,从而使系统统一和相互协调管理成为了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二、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对数据融合的应用

2.1数据融合的层次

数据融合技术是近几年才被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融合层次的分类和每一类所包括的内容如下:

1像素级融合:在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基础融合,也被称作最地基融合,该融合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保留更多的数据,为了提供大量的为信息,但缺点也较为明显,由于数据量过大,因此处理起来十分麻烦,不仅耗时长,而且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

2特征级融合:在数据融合前,对所采集到的信息的特征进行提取,然后对特征进行处理,完成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工作,该融合方式的优点是完成了对信息的压缩,便于实时处理工作的开展。此融合技已经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3决策级融合:决策级融合是高层次融合,主要为控制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决策级融合过程中需要对特技融合中所提到各项信息进行应用,然后进行再一次的融合,重中获取决策依据。该融合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容错性好,对信息的来源没有过多要求,但需要注意,在融合之间需要对信息的格式进行转换,转变为同一格式,一边融合的顺利开展。现代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数据融合模式主要集中在对像素级和特征级信息融合,例如,防毒墙、智能IDS等,决策级信息融合更多的是在集中式网络安全管理中,在决策级融合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初层次上各种安全设备在经历特征级融合之后而产生的信息。

2.2数据融合在多网络安全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在多网络安全技术下,安全设备融合数据的目的、层次、效果都比较特殊。例如,入侵检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工作数对特征级融合中的信息进行检测。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基于多网络安全技术融合的安全评估系统。在该系统中,评估系统输入信息为安全技术产生了大量的源信息,信息在格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为了便于融合与处理,需要将所有的信息都转化为统一标准格式。整个系统在融合算法中采取的都为证据理论法,对信息的归类处理主要通过聚类合并的方式完成,然后完成对结果的判断,最终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此外,该系统在对整个网络安全态势的分析主要通过案例推理和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使网络安全的各项技术都系统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了安全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动态变化和安全性,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信息安全不再是某一个环节上的问题,其已经成为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体系。因此在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上,需要从技术、运行、管理三个层面入手。将数据融合技术融入到管理平台中,从整体上加强对安全性的深入探讨与分析,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分析结果,彻底摆脱对安全设备进行间断管理的不利局面,全面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健康运行。

作者:意合巴古力·吴思满江 单位:新疆广电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篇6

1 电梯综合安全管理发展状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电梯在社会生产生活中作用越来越重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其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物联网、云中心技术的出现有效的促进了电梯综合安全管理方式的发展与进步,在新技术的支持下,管理部门以及维护人员能够实现对电梯状态的有效监控,从而确保电梯能够得到及时的维护与修理。

2 综合安全管理系统总体架构

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综合互联网+、云存储、物联网、GIS、GPS等一系列先进技术,通过便携式的移动终端来实现业务的对接,并且实现对云数据的及时更新与接收,管理维护人员通过便携式终端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电梯的实际状况,与电梯应急处置平台进行无缝对接。通过系统之间的对接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互通,进一步确保电梯的安全使用。系统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2.1 硬件部分设计

2.1.1 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

在进行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到模块对于光线感应的要求,设计安装了一对红外线发射与接收管,发射管能够发射固定频率的红外线,红外线发射出以后在遇到反射面时会反射回接收管被接收管所吸收,再经过比较器电路的处理与分析,绿色的指示灯与亮起来,并且信号的输出结果会同步输出数字信号。通过电位器旋钮能够调节检测的距离,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的有效检测范围在2~30cm之间,工作时的规定电压保持在3.3V~5V。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的系统结构原理图如图2所示。

2.1.2 速度传感器模块

速度传感器模块主要是通过步进电机模块以及旋转编码模块来实现对速度的测量,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首先由步进电机驱动电梯运行,然后由旋转编码器来对电梯的运行速度进行测量,并且通过测量出的速度来测出准确的加速度。旋转编码器是由机械传动、检读器、光源以及光栅等几个部分组成的,在旋转编码器的轴带动光栅盘旋转时,模块内的发光元件会发射出光线,光线在经过光栅盘时会被光栅盘分割成多个连续的光线,这些光线会被接受元件接收到,并且a生初始信号。产生的初始信号在继电路处理后会转变成计数脉冲,计数脉冲的脉冲个数就能够用来表示具体的位移大小。旋转编码器在转动时会持续的输出脉冲,计数装置能够通过记数来获得旋转编码器的具置,当编码器处于静止状态时,系统内部的存储器会进行数据的缓存。在系统再次接受到电信号以后,根据之前的脉冲信号数据,系统会计算出电机运行的角速度,并且能够根据角度与线量之间的关系来计算出电梯运行的实时速度与加速度,从而准确的得出电梯的运行速度数据。

2.1.3 无线通信模块

红外传感器检测模块以及速度传感器模块将实时信息通过串口传输给电梯黑箱中的ATMEG128单片机,单片机对信息进行汇总并通过串口转Wi-Fi模块转化为Wi-Fi信号传输到网关,网关将对所有的数据传输到后台服务器。PC端对收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统计,通过相应的算法,可以得出电梯的各种参数,实时显示在后台服务器上。GSM模块与单片机相连,可以定期把电梯运行状态及时发送给工程师,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软件部分设计

在进行系统的软件设计时,应当根据系统运行的具体过程来进行系统的设计。在电梯系统运行的过程中,首先要选择目标楼层,在乘坐人员上电梯后关闭厢门,然后向目标楼层移动,到达目标楼层后打开厢门。在这一过程中,软件系统首先要做的便是目标楼层的选择,然后在人员进入电梯后对于电梯门的关闭状态进行检查,确保电梯厢门正常的关闭。在电梯运行的过程中,系统应当时刻监视好电梯的运行状态,如果检测到系统的运行速度异常应当及时的将收集的速度信息发送到电梯安全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采取相应的应急制动措施。在电梯到达目标楼层后,应当及时的打开厢门,软件如果检测到厢门一直不打开应当自动的报警,通知管理中心进行处理。

2.3 后台监控服务器实现

该系统的后台服务器设计使用C++语言,采用Windows Sockets API编程方式,基于TCP/IP协议,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并在MicrosoftVisualStudio10.0下编译通过,实现可靠的通信。在网络通信的双方,均有各自的套接字,并且该套接字与特定的IP地址和端口号相关联。通常,套接字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是流式套接字(SOCK_STREAM)和数据报套接字(SOCK_DGRAM)。其中,流式套接字专用于使用TCP协议通信的应用程序,而数据报套接字则是专门用于使用UDP协议通信的应用程序。使用流式套接字时,需要配置两端的端口号和IP地址使其一致,这样单片机就可以和PC端实现点对点通信,实时地把电梯运行状态数据显示在后台服务器上。

3 应用效益

3.1 对政府部门的价值

利用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对不同品牌的电梯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统计,通过这一系统能够准确检测统计出不同地区不同品牌的电梯发生故障概率及维修次数,根据相关的数据能够建立有效的电梯质量排行榜。根据这一排行榜,相关的管理人员能够制定相应的安全准入门槛,从而有效提高地区电梯的安全生产指标,确保电梯使用的安全。

3.2 对维保单位的价值

维保单位在日常的电梯维修保养中能够通过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实现对电梯运作状态的有效检测,系统能够实时的传递电梯运行过程中的具体数据及运行状态,由系统实现对维保人员的统筹安排。

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维保人员的管理效率,系统在运行的过程中能够根据相关的电梯地理位置以及维修人员的位置来合理的安排维保人员的维修路线,确保维修人员能够及时到达电梯所在位置,实现维修线路的科学规划。

3.3 对物业公司的价值

物业公司能够及时的掌握小区内电梯的运行状况,并且对于电梯的故障与维修进行准确的记录。当小区业主对电梯的运行情况产生疑问时,物业公司可以通过记录的数据来提供相应的证明,回应业主的质疑。此外,通过物联网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物业部门能够及时的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监控,及时的了解电梯故障的维修状况,质监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一系统及时的对物业电梯的投诉处理流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管理,进一步确保了电梯的安全高效运行。

4 结束语

物联网技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技术,其将会推动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在物联网技术下开发的电梯综合安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对电梯运行状态的有效监控,并且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形成了一个高效的管理系统,确保了电梯系统能够得到全面的优化与监管,进一步确保了我国电梯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赖宏应,张雁董涛.物联网技术在电梯综合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通信与信息技术,2015,16(05):70-74.

[2]廖志雄.探析物联网技术在电梯监测报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5,11(01):48-49.

作者简介

篇7

中图分类号:TE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采取必要措施抓好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已成当务之急。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如何抓好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提出以下意见供参考借鉴。

1 开展施工安全知识全员培训,提高员工素质和安全意识

1.1 安全培训

培训是提高施工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的主要手段。对于施工安全一般工程企业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然而,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知识、重要性和安全风险卡控措施对于临近及改建营业线铁路施工作业人员来说相对还是欠缺。而在目前建筑市场形势下,有些企业的员工的安全素质参差不齐,相关安全意识和技能还不够高。为此,在施工前中后,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工程除了项目进行日常的安全教育培训之外,还应该增加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的专题培训,详细介绍关于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方面的安全知识,结合同类施工项目发生的案例进行讲解。必须明确规定,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生产中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作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只有经过项目部入场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人员方可获得相应的上岗资格。在现行的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项目中,铁路局和上级企业也会组织相关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的专题安全培训,并特别开展工地防护员、驻站联络员等相关的专业性培训,提高项目部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专业人员的技能,为项目部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打下扎实的安全基础。

1.2 安全交底

安全交底是企业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以及如何控制、消除这些因素,而对所有参加施工人员进行的详细的安全告知。项目部应预先对交底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对每个分项分部工程的施工方法、作业流程、人员要求、机具设备要求、安全文明施工要求和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控制措施等进行详细交底,特别是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危及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列车运营安全的情况要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于可能存在的风险要制定专项防控措施,定人监督管理,并告知全体作业人员,引起高度重视。

1.3 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能够及时发现现场存在的隐患和漏洞,找出个人管理中的不安全行为及安全陋习,并通过整改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安全检查应分为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建立安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制度,明确安全检查人职责。

经检查发现的安全问题和由监理或业主单位指出的安全问题,均必须限时整改,在限时结束进行复查,每一个问题必须得到妥善处理。对严重问题应组织进行产生原因分析、做到闭环管理。建立安全检查记录薄和安全问题跟踪台账、安全质量问题库,将发现问题、处理措施及处理责任人和复查结果等按时间顺序登记入台账,建立安全问题库制度,让更多人员了解并加以克服。

对员工不良安全陋习的指出与纠正,实际上也是一种安全教育。通过对检查发现问题的分析,可以查找出现异常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此举是对平时集中安全教育、交底效果的检查和完善。

2 认真编制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方案,严格按照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组织施工

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组织设计方案与一般施工组织设计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的依据、凭证,也是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项目重要纲领性文件,还是签订各种安全协议的必备条件,它需要经过各级管理单位的审核,层层把关,最后上交相应的铁路局备案。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方案编制内容主要包括:施工目的、运输条件、施工准备、劳动力组织、施工程序、施工方法、技术标准、安全措施、应急预案、指挥体系。编制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各施工环境的调查,由专业人员对施工方案提供合理化建议以确保其可行性;现场施工时,由项目管理部门派驻现场施工安全监督员加强盯控,突出关键点,切实加强现场的施工组织管理,确保审查通过的施工方案在现场能得到具体的落实,防止出现“书面编的一套、现场做的一套”的问题。

3严格施工机具、路料管理制度,执行一机一人防护

在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中,机具侵限造成运营列车挂碰、停运的事故时有发生,为此,在施工环节中应坚持以下 9 个原则。

3.1所有有关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的施工,必须在专职防护员和铁路公司相关设备单位配合人员到岗的情况下进行,严禁在没有安全防护员和铁路公司相关设备单位配合人员未到岗的情况下盲目施工,机械设备在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附近作业时必须有侵限、侵高预防措施,比如在挖机、吊车等施工机械站位处设置安全警戒线。

3.2现场防护实行“一人一机”,线路防护员发现列车通过信号或列车时,立即通知现场防护员,现场防护员立即通知机械作业人员停止作业,确认无侵限、列车驶出作业点后方可恢复作业,以确保行车稳定安全。

3.3在作业现场没有专职安全防护员的情况下,机械操作人员禁止施工,机械操作人员有权拒绝任何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3.4所有机械操作人员在作业前必须做好机械设备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严禁设备带病上岗。在下班或离开操作室时,必须将所操控的机械设备停放到安全地带,离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至少 20 米。

3.5机械操作人员在进入作业现场前,必须熟悉了解作业周围的现场环境,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严禁机械设备带病上岗,严禁防护人员撤离岗位或兼做其他工作,严禁擅自操作机械,严禁冒险盲干、违规指挥,严禁在恶劣天气、六级以上大风时作业。

3.6施工中若在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旁搭设脚手架、临时堆放工程材料、停放机具设备等,一律不准侵入铁路建筑接近限界,搭设、堆码稳固、可靠,限制堆码高度与层数,并派专人管理。

3.7在路堑堑顶机械施工时,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一侧应设置固定防护界桩。机械施工填筑路堤在接近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高度时,应于距钢轨外侧2米处设置“连续限界标志”,并派专人监视。当列车通过时,必须停止装卸、回转等作业,防止机具侵限。

3.8施工人员横越铁路时,必须遵守“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跨越轨道搬运材料、机具时,应集中在固定地点,并加强瞭望和防护。笨重、巨大物件过轨和可能破坏铁路设备、干扰行车的物体通过道口时,应有安全和应急措施。如果能绕行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的,原则上不允许穿越线路。

3.9尽量对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进行可靠有效的隔离设置,从源头上防止施工人员进入营业线内,有效保护施工作业人员遭受伤害。

4抓好工程建设“三同时”,提倡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刚性防护

安全生产法中对于工程建设“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而对于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确保运营列车安全的最佳防护方法就是尽量选择新工艺、新技术或者采用刚性防护,就是要保证即使发生机械、物料器具侵限时也影响不了运营列车的安全,这也是本质安全化的最好体现。此举在国内一些临近、跨越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项目中得以展现。

5抓好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应急预案、演练工作

应急预案是用来计划指导应急准备、训练和演习,乃至迅速高效的应急行动,将事故后果减小到最低状态。在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应急预案中,本着“先防护、后处理”的原则进行。当发生影响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行车时,首先,由防护员电话通知两端车站行车室扣车;其次,万不得已时,破除栅栏进入线路对轨道电路进行短路,设置响墩等停车信号,以保证能够及时拦停列车,确保行车安全;最后,立即进行抢险,尽快撤离限界,恢复通车。

应急预案的学习和演练能增强所有参建员工的应急意识、防范能力,可以检验预案的实用性、资源是否充分、人员对应急程序的熟练程度、相关单位应急救助配合度、应急人员的实际能力和水平。在编制中要有明确的应急组织、指挥体系、应急资源、报告程序和方法、各负责人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对施工导致列车大面积晚点时有明确的补救措施和方案。

6注重标准化管理,为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安全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

标准化管理是打造精品工程、优质工程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安全零事故的最佳方法,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项目更应如此,在制度建设、人员配备、现场管理、过程控制等方面都要讲究标准化,使标准成为习惯、习惯符合标准、结果达到标准。

6.1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程序标准

6.1.1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首要原则是施工作业前与设备管理单位、行车组织单位等相关部门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施工责任地段和期限、安全防范内容和措施。

6.1.2严格施工计划申报制度。按照设备管理单位要求定期上报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计划,无计划、无安全措施、无调度命令严禁施工。

6.1.3严格天窗维修制度。不准利用列车间隔实施点内作业项目,不准随意取消或变更天窗计划,必须做到施工不行车、行车不施工。

6.2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管理制度标准

6.2.1严格施工现场防护制度,没有专人防护、防护联系中断必须立即停止施工。

6.2.2机具实行入场验收制,杜绝“三无”机械进场作业,现场作业负责人未到现场履行职责、没有做到一机一人防护的严禁施工。

6.2.3邀请相关管理单位定期召开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例会,探讨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安全例会是项目安全例会中较重要的例会,因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涉及到地方相关管理单位,有关各方必须共同维护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的安全。定期邀请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参加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安全例会,集体探讨关于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安全管理的经验教训,对前期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可以为以后的安全管理提升指明方向。

总结

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受到铁路运营安全的制约,确保列车运营安全及施工作业人员、机械安全是头等大事,为此要求施工方案、工艺工法和施工机械设备选择均以保证营业线安全为基本前提,所有参与人员安全意识和培训、安全交底落实、安全防护措施切实有效,以及严格执行相关设备管理单位对于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的卡控要求。在施工过程中要主动与设备管理单位沟通交流,借助他们的力量积极做好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齐抓共管,确保营业线及临近营业线施工的安全。

参考资料

篇8

一、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

John Severs所著《Safety and Risk in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一书(2003,Routledge, 11New Fetter Lane,London EC4P 4EE)较早地开始了对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研究,书中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从教师、学校管理者、学生等方面出发,并结合不同体育教材的独特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提出对危机事件进行评估的方法,提出了避免及减少危机事件的建议,并设计了体育教学危机管理评估表,方便学校及教师保障教学安全。其中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对体育场地器材和设施可能发生的危机进行了评估和识别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本文就英国体育设备安全管理的实践案例介绍如下:

在英国所有的体育设备必须符合英国标准(BS)或英国和欧洲的联合标准,且联合标准正在逐渐取代英国标准。

(一)检查和维修

所有的健身器材应由有声望专业公司的专家检查。学校现在每年也有自己的维修,但一些学校的做法是每2―3年只安排一次维修,甚至直到可以看出设备有问题,才要求检查维修。这是一个危险的做法,建议学校每年都安排巡查。

当设备不能很好地处于工作状态时,比如出现裂痕、攀爬的架子或棍棒上的螺栓不正常,就一定要终止使用。该装置应该受到特殊保护和处理,以便它不能被竖立、打开、移动,并明确标出不能使用的提示,直至进行修理。

其他设备如小的器材设备、游戏和便携式设施也要定期地检查和维修,如球门柱。雇佣专门人员进行维护和小心修理是非常明智的做法,所有的维护、维修工作必须是专业化的,以确保该设备完全达到规定标准。所有的器材,包括有裂痕的器具都必须修复损坏部分,否则放弃使用。

(二)存放

当设备不使用时应十分注意放置和存储。小学礼堂通常没有内置存储区域,因此大件设备如体操跳箱、便携式框架;小器具如垫子,篮子等,不应放在可用于其他类型的活动的礼堂大厅成为障碍物,尤其是涉及跑动的活动。

如果可能,一些设备应放在大厅专门指定的安全区域中,当这样的空间也没有时,设备应放在一角并予以封存,使学生不能与之接触。

长凳和其他的体操器械,不应存放在其他物体的顶部,否则非常危险,它们可以单独地置于大厅边或两端;小设备如球、帽子和篮球等设施不应放在地板上或长凳的后面;中等设备如大球应放在开口封闭的麻袋里,如果可以,把麻袋置于特制的钩子或钉在墙上;小沙包、铜环和跳绳类器材可单独放在篮子里或带轮子的箱子里,并在适当的地方存放箱子,例如席子或体操垫应整齐摆放,而且要便于以后使用、运输和放置。

(三)搬运和放置设备

应该教育孩子们如何正确地搬运和放置设备和器具。在器具和设施移动时必须是有组织地进行,使所有学生准确知道谁在干什么、运用什么样方式、放在哪里,不能使用一些含糊的命令或建议,比如“把这个设备放在那儿”“你们中的一些人往这里走”“我们把体操设备分开”等;应该给孩子们展示一个正确的方法去抬起、降低和移动大型设备,并且给他们练习的机会。正确的方法必须始终坚持,例如学生排成行抬起一块垫子的每个角落而不是拖;当学生没有足够大的力量去搬运这些器材时,工作人员应协助搬运;保持对班级其他人的注意力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允许学生使用这些器具或设施,直至教师检查器具或设备放在了正确的位置、安装和检测器材都适合使用时才允许学生使用。

(四)不使用的设备和器材

对于目前不使用的器材和设施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远的位置,器材已经取出但暂时不使用,也应放在离活动区至少两米的位置,酌情放置器材是绝对必要的。

当器材已经使用完并不再使用时,应当从活动区移除,特别是球类以及他小件设备,如果遗留在地面上可能导致事故(扭伤脚踝或滑倒)的发生,使用完后必须搬移并如以前一样放在指定区域或适当的容器里,切记至少远离活动区两米的距离。

小器具如小垫子和球拍不应该简单地扔放,不管学生离放置点和容器有多近,都应在放置的区域将其轧好或卷起来。小器械如球和铜环等物品可能反弹或者滚动返回到活动区,散落的物品周围容易出现问题,应立即再次使用或放回到永久存储点。教师应该以正确的程序教育儿童,直到能够安全和有秩序地将设备放置正确的位置。

(五)其他

一般说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去使用体育设备是错误的,特别是那些有一定重量而且容易触及到的器械,器械可能不稳定,比如螺丝或钉子已冒出来了,所以无论是单独还是合并使用一定要坚持器械稳定、结实、紧挨地面的标准。

1.垫子的使用

垫子应符合特定活动所需的最小厚度和类型,并在处于没有开裂的完好状态下,满足附着在地板上的要求。

2.设备表面

设备表面应该适合做各种活动,并在学生的身体活动中处于完好状态。

(1)户外设备表面

在使用之前,必须彻底检查所有户外设备的表面,任何物体如玻璃、瓶子、罐子、石块、棍棒等都应该被清除,表面的任何破损或裂缝都应被记录和清理,如果认为有危险应及时予以维修,表面出现太多的损坏就不应该继续使用。沥青或其他人工表面场地(如操场、板球场等)应该及时清除树叶,对诸如因天气条件引起的霜冻应采取特殊表面护理。

操场。操场应该有一个平坦、均匀和防滑的表面。当评估报告显示它们达不到短期标准时应该定期重铺,表面上的粗砂石和尘土应予清除,如果有任何裂纹和表面缺失,受影响的地区不应该再进行使用,操场必须被封锁直至修复完成。特别要注意的是操场表面的湿滑现象,为避免皮肤伤害,在有摔倒危险可能的地方参加活动(如攻击性的运动)时都应该穿着运动裤、长袖衫。

草皮运动场。运动场应当适当覆盖定期修割的草皮,并且是合理光滑的表面,因为凹凸不平的表面容易致人绊倒或失去平衡。应特别注意旧的补丁区域,这些区域应该定期重新铺上草皮,如果确实存在这样的补丁,并有坚硬的石块或破裂,应最好避免在上面活动。

(2)室内地面

所有地板应该是非常干净的、平滑的、完全没有裂缝,学生应该穿有良好抓地力的正确的鞋子。木地板应该防滑并有足够的弹性,尤其是对舞蹈和体操项目而言。湿地板非常危险,如果整个表面是湿的,课程必须推迟直到地面干燥;如果地板某部分是湿的(例如由于屋顶漏水),这一区域必须被封闭,还要给儿童危险警示,让他们避开受影响的区域。

3.体育馆的大厅和环境条件

体育馆大厅应该通风良好,有合适的温度,避免过强的光线;为孩子精心挑选窗帘或百叶窗;人工照明设施应妥善保护;游戏活动大厅和任何相邻区域的窗户要高,并有牢不可破的玻璃或保护装置。

二、英国学校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实践案例的启示

学校体育设备管理有必要引入安全危机管理意识,维护学生身体健康安全是现代学校体育的重要职责之一。评价一个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要看他在一般情况下的体育教学、训练、课余活动教学和管理能力和表现,更要看他在体育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表现。

完善体育设备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危机应对能力已经成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理念为全面危机管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是一种全面的危机管理,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过程的完整;二是体制的完善与机制的健全,主要有法律规范系统、预备系统和恢复评估系统等;三是将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纳入到学生健康与社会和谐的战略高度。

2.工作方式从行政手段转为依法行政。传统的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建立于教师教学文件管理基础上,在这种方式下,法律对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中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在危机中的权利和义务都没有明确的规定。

3.核心使命从应对因体育场馆、场地、器材、设施因素所造成的身体伤害事故转为学生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安全意识、正确的方法、观念等。也就是说,学校教师危机管理关注更多的是体育设备安全管理,如运动器械倒塌事件威胁到学生的健康安全。所以,体育设备安全危机管理应由学校管理部门、教师和对学生教育的角度来避免。

4.工作重心是以安全教育为主的安全防范,也就是说为最有效的安全教育来避免安全危机的发生。因此,学校体育安全危机管理的工作重心之一要倾向于安全教育和防范。

篇9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4208(2011)20-0054-02

2003年青州市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首批新农合试点县(市、区)之一,连续9年来,通过科学制定方案,实行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经办机构建设,加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监管的力度,落实责任追究,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确保了基金安全、高效运行。

1 管理机构设置细

健全的管理机构是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前提。试点伊始,青州市就成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人员编制3人,2006年增编3人,2009年增加到12名,实际工作人员16人,根据工作需要分设了4个科,制定科室制度和岗位职责,并严格加以落实。

1.1分设科室 2006年,随着新农合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青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下设了综合管理科、督导检查科、基金核算科和信息统计科。综合管理科主要负责规章制度的草拟、公文处理、处理、转诊审批、档案资料的保管等;督导检查科主要负责定点医疗机构审批及督查,慢性病、住院分娩、急诊急救管理等;基金核算科主要负责账务处理、运行数据分析、补偿凭证复核等;信息统计科主要负责新农合网站维护、新农合管理系统维护、信息外报等。此外,各科还负责补偿凭证审核及定点医疗机构督查。

1.2落实职责 根据各科室情况,分别设立了相应的工作岗位,制订了岗位职责,做到了以岗定人、竞争上岗,在岗人员严格履行岗位职责。青州市确定了市级定点医疗机柯35处,镇级定点医疗机构21处,村定点医疗机构级629处。为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全部实行了“包干管理”,将市:镇、村三级定点医疗机构按的服务参合农民数和年出院人数等分解到市合管办的每位工作人员,主要负责督查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规定执行和为民服务情况,分析医药费用变化、收费标准执行和病人就诊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参合农民利益,维护了基金的安全。

1.3落实问责 卫生行政部门将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工作人员作为问责对象,充分发挥卫生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对在新农合管理过程中,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正确履行岗位职责,以致影响服务质量,造成基金损失,损害参合农民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对发生违规行为的单位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按照《公务员法》、《执业医师法》以及山东省《关于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行政处分规定(试行)》等法律法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行政处分和刑事责任等不同层次的问责和经济处罚,同时对全市定点医疗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实行末位淘汰制。对有严重违规行为的,立即取消定点资格,一并追究经办机构管理人员的责任,直至调离工作岗位。

2 规章制度制定细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保证基金安全运行的基础。从2003年试点开始,青州市就制订了新农合实施方案、基金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定、就诊及转诊规定等各项规章制度,在运行中不断完善、’细化,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使各项规章制度更具有可操作性,为了保证参合农民享受到公开、公正、公平的报销补偿,将参合病人受益资格审核、费用公示及入户随访形成制度化。

2.1资格审核制度 对因病需要住院治疗的参合农民实行住院资格审核制度。参合人员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后,首诊医师及主管护士为第一受益资格审核人,详细审查病人的参合信息和确定病种是否属于补偿范围,为病人出具《受益资格审核表》。同时,县级定点医疗机构新农合工作人员将参合住院病人的信息输入新农合管理系统,参合病人户口所在地的镇级合管办收到信息后,安排参合病人所在村的卫生所进一步核实病人身份,避免冒名就医现象发生。

2.2费用公示制度 为让参合农民做到明白消费,增加基金支出的透明度,青州市实行了新农合基金支出的市、镇、村及定点医疗机构公示制度,每季度公示1次。市级报销支出在《青州通讯》刊登、电视台播出,同时报管理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成员单位;镇级报销支出公示明细到村,按住院报销、门诊报支出销分类,在镇政府的政务公开栏和镇合管办张贴公布;村级报销支出公示在村卫生所和村委的政务公开栏张贴公布;各级定点医疗机构每月1次公示在本单位住院的参合病人费用、报销费用、目录药品使用率、每床日费用等情况,让参合农民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

2.3入户调查制度 有针对性的入户调查是发现基金漏洞的最直接途径,也是杜绝医疗机构违规行为的必备措施。随时对医药费用及报销数据进行选择性分析,对分析中发现的异常情况按人按病种及费用进行细化分析,对存在问题的,立即深入参合农户进行实地调查,通过这种方式发现定点医疗机构虚开发票、伪造病历等违规行为,及时按协议书规定对定点医疗机构追究责任,有效地杜绝了基金的跑冒滴漏,保证了基金的安全运行。

3 管理措施落实细

各项管理措施的认真落实是基金安全运行的保障。青州市通过对医疗机构的为民服务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认真细致地审核上报的每份补偿凭证,督查每一份住院病历。

3.1适时监控 全市共有13家市直定点医疗机构的35处报销窗口、21处镇级合管办500余处村卫生所和2家潍坊市级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与市合管办的中心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每个医疗机构在院病人的适时治疗、药品使用、收费情况和每位门诊病人报销资料随时上传到市合管办,市合管办工作人员通过调阅资料,能够对各医疗机构进行实时监控,发现超标准收费、目录药品使用率低等情况及时调度,确保了医疗机构为参合农民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

3.2凭证审核 审核每份报销补偿凭证和每份原始凭证是否真实合法是青州市合管办每位工作人员的基本工作。对上报的所有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报销补偿的凭证全部审核,每月审核凭证400余卷,原始单据近20万份,做到审核每一份原始单据和每份补偿凭证的真实合法性,确保基金支出的合规合法。

3.3病历督查 由于住院报销标准逐年提高,参合农民的住院率也逐年提高,为防止冒名就医、超范围报销等违规情况的发生,青州市合管办每月对所有出院报销病人的病历逐一审核,全年审核病历5万多份。同时对病历的医嘱、处方、微机报销记录全部核对。随机抽查病历的目录内药品使用情况、医疗收费及治疗方案等,确保每位参合农民的治疗方案合理,收费合理,目录内药品使用率高。

4 运行数据分析细

对新农合运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数据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及时掌握基金运行规律,有利于调整基金支出结构,有利于发挥基金最大的效益。

4.1医疗费用分析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后,市、镇定点医疗机构的住院人次增长幅度较大,这既有农民合理医疗需求的释放,也或多或少的存在医疗机构诱导病人过度医疗消费。为此要时刻对参合农民人均住院费用、住院天数、日均费用、人均门诊费用、住院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增幅超过前3年平均增长比例以上的,将作为监控分析的重点,适时分析,及时警示。

篇10

网络安全的最终目前是确保业务的连续性,本质则是风险管理。数据融合技术是利用多个传感器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互补或冗余进行组合,从而获取被检测数据的一致性描述或解释。在网络管理安全平台中利用数据融合技术可以有效的减少模糊信息,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一、网络安全中引入数据融合的原因

目前,网络遭受的攻击手段越来越多,面对众多的网络攻击手段,单一的网络安全产品显得十分无力。例如,基于病毒码的防病毒软件无法及时的发现蠕虫攻击,而孤立的对网络安全设备进行分析处理,无法对整个系统的态势和安全状况做出准确判断,这对网络运行的安全性来说是一项极大的隐患。

网络防御手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逐渐增多,其中包括的主要手段有:防火墙、防病毒软件等,这产品在应用过程中会形成大量不同类型的安全信息,从而使系统统一和相互协调管理成为了安全管理中的难点问题。

二、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对数据融合的应用

2.1数据融合的层次

数据融合技术是近几年才被应用到网络安全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融合层次的分类和每一类所包括的内容如下:

1像素级融合: 在收集到的原始数据基础融合,也被称作最地基融合,该融合的最大优势就是可以保留更多的数据,为了提供大量的为信息,但缺点也较为明显,由于数据量过大,因此处理起来十分麻烦,不仅耗时长,而且需要付出较大的经济代价。

2特征级融合: 在数据融合前,对所采集到的信息的特征进行提取,然后对特征进行处理,完成相应的分析和处理工作,该融合方式的优点是完成了对信息的压缩,便于实时处理工作的开展。此融合技已经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得到了应用。

3决策级融合: 决策级融合是高层次融合,主要为控制决策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决策级融合过程中需要对特技融合中所提到各项信息进行应用,然后进行再一次的融合,重中获取决策依据。该融合的主要优势在于,具有一定的抗干扰性,容错性好,对信息的来源没有过多要求,但需要注意,在融合之间需要对信息的格式进行转换,转变为同一格式,一边融合的顺利开展。

现代网络安全管理中应用的数据融合模式主要集中在对像素级和特征级信息融合,例如,防毒墙、智能IDS等,决策级信息融合更多的是在集中式网络安全管理中,在决策级融合中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自初层次上各种安全设备在经历特征级融合之后而产生的信息。

2.2数据融合在多网络安全技术中的应用实例

在多网络安全技术下,安全设备融合数据的目的、层次、效果都比较特殊。例如,入侵检测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主要工作数对特征级融合中的信息进行检测。在具体分析过程中,提出了基于多网络安全技术融合的安全评估系统,该系统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

在该系统中,评估系统输入信息为安全技术产生了大量的源信息,信息在格式上可能有所不同,为了便于融合与处理,需要将所有的信息都转化为统一标准格式。整个系统在融合算法中采取的都为证据理论法,对信息的归类处理主要通过聚类合并的方式完成,然后完成对结果的判断,最终将结果存储到数据库中。此外,该系统在对整个网络安全态势的分析主要通过案例推理和贝叶斯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使网络安全的各项技术都系统中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从而更加全面的掌握了安全管理系统中信息的动态变化和安全性,确保了整个系统的安全性。

三、结束语

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信息安全不再是某一个环节上的问题,其已经成为了一个立体的、动态的体系。因此在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上,需要从技术、运行、管理三个层面入手。将数据融合技术融入到管理平台中,从整体上加强对安全性的深入探讨与分析,从而获得更加精准的分析结果,彻底摆脱对安全设备进行间断管理的不利局面,全面实现智能化网络管理,确保网络安全管理平台的健康运行。

篇11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5-0164-01

1 现代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意义

绩效是员工通过其行为,以及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应用,对工作团队目标及企业目标的贡献程度,而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它的核心思想是不断改进和提升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是一个上下级之间持续的双向沟通,共同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通过员工和他的上级就业绩目标而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的。绩效管理强调跟踪与反馈,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相关资料、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和评估等流程。总体来说绩效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以下意义。

(1)绩效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构想与经营目标的重要管理手段。绩效管理将员工的工作活动与企业的战略目标联系在一起,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就工作职责、行为和提高工作绩效问题持续进行的沟通。通过管理者与员工持续、动态的沟通,明确员工的工作任务及绩效目标,并确定对员工工作结果的衡量办法,在过程中影响员工的行为,通过提高员工的个人绩效来提高企业的整体绩效,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的实现离不开绩效管理系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绩效管理系统也必须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密切联系才具有实际意义。

(2)绩效管理是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枢和关键。绩效管理作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环节密 切相连。通过发挥绩效管理的纽带作用,人力资源管理的各大职能才能有机地互相联系起来 ,形成一种互动的关系。因此,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占 据着核心地位。

(3)绩效管理可以为员工发挥潜能提供有益的参照。绩效管理不仅仅是指出员工绩效不佳的方面,同时还要找出导致这种绩效不佳的原因所 在,这样有利于更有效地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促进员工个人发展。绩效管理中的 一个重要环节是绩效评估,它是通过系统的方法、原理来评定和测量员工在职务上的工作行 为和工作效果,是对员工行为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企业的贡献、价值进行的评估,是企业管理 者与员工之间的一项管理沟通活动,其结果使员工有机会清楚自己的优缺点以及需要改进的 地方,指明了员工前进的方向,员工可以在其帮助下发挥自己的潜能,顺利执行职业生涯计 划。

2 现代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绩效管理缺乏全面的理解,导致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相脱节。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估,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企业战略以及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 因此,绩效管理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的有效工具,能否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位员工身上,促使每位员工都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承担责任是关键。然而在现实中,许多企业由于对绩效管理缺乏全面的理解,将绩效管理混同于绩效考核,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明确,没有从企业的战略和整体绩效出发,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反复过程来明确企业、部门和员工的绩效目标,并保持这三个层面的绩效管理方向和步调的一致,结果造成企业的绩效管理与战略的实施相脱节,从而难以引导员工趋向企业的目标。

(2)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导致运作流程不规范。绩效管理是一种引导员工行为,改进员工绩效的管理手段。其核心目标就是通过了解和检验员工绩效及组织绩效,及时进行结果反馈,最终实现员工绩效和企业整体绩效的共同提升。

(3)绩效管理忽视了员工的广泛参与,导致其对员工的引导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绩效管理的思想精髓是以人为本,强调员工在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评价与反馈的全程参与,这种参与必须通过具体的绩效管理活动体现出来。

3 改善绩效管理弊病的思路

(1)绩效管理应着眼于传达一种观念。与其说绩效管理是一种方法、一种工具,不如说它是一种观念、一种哲学。其实,绩效管理更多的是向企业经理和员工传达一种观念,传达基于绩效而管理、基于绩效而发展的观念。从大绩效观来看,绩效有三个层次,分别是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员工绩效。从这个认识出发,企业更应该把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哲学,所有的管理决策和实践都应从绩效出发,再回归到绩效,一切的管理都应围绕绩效管理开展。只有员工真正理解了绩效管理的真正内涵,才会真正愿意维护企业实施绩效管理的初衷,与企业一起共同做好绩效管理。

(2)绩效管理应着眼于前瞻性。过度追求量化,容易使我们陷入为考核而考核的陷阱,使绩效考核成为追究员工过失的工具,以考核的结果来对员工过去的表现做出判断,这起不到任何效果,毕竟绩效考核是为了帮助员工提高而不是找员工的麻烦。所以,我们在操作绩效管理的时候应该着眼其前瞻性,前瞻性地规划员工的工作,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有效的预期,帮助员工主动积极地完成工作,获取更加优秀的业绩。

(3)绩效管理应着眼于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考察企业管理层的表现,不要认为他们现有的知识和技能足以支持他们承担更重要的责任。企业管理者除了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任务和对员工下命令之外,他们很少对自己所管辖的工作做前瞻性的规划,很少对员工进行有效的辅导与帮助,他们更多是与员工一起应付各种事务,忽略员工的能力开发与职业发展,与员工一起制造平庸而不是追求超越。绩效管理就不同。与现在管理者管理者所习惯的惯性管理相比,它对管理者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绩效管理要求管理者把下属的绩效发展当作自己的一项职责,经理必须把员工的发展纳入管理工作的日程表,在忙于管理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管理好,为提高管理水平,自己应在哪些方面做更多的努力。

4 绩效考核今后工作的方向

篇12

中图分类号:U45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高速公路向山区修建了,这就必然导致隧道越来越多,而隧道作为路段的特殊构造物,它的形状及其封闭性造成了洞内空气污染严重、洞内外亮度差异悬殊、环境照度低、噪音高、交通空间受限和火灾难于消防等一系列严重影响交通安全运行的问题,并给隧道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对公路隧道机电系统进行科学、安全的管理[1],本文针对黄鹤山隧道机电系统的安全运营管理运用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价,对提高隧道机电系统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1隧道机电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隧道机电系统可用13个指标来进行评价,如图1所示:

图1 隧道机电系统评价指标体系

2模糊综合评价安全评价流程

在对隧道机电系统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化处理过程中,往往包含着许多不确定性、随机性和模糊性,而且涉及到心理因素。同时,由于现有隧道机电系统不够完善,养护管理等统计资料不全、缺乏准确性,因此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理论以弥补其数据的不足。隧道机电系统模糊综合安全评价的步骤如下[2]:

(1)明确评价指标;

(2)建立因素集和评价集;

(3)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或隶属度;

(4)建立因素权重集;

(5)作模糊变换;

(6)得出评价结果。

3工程实例

3.1工程概况

黄鹤山隧道位于杭州市区东北部,是杭州绕城公路控制性工程之一,双向6车道,左线长1430米,右线长1370米,两线间距40米,隧道净高5米,最大开挖宽度16.75米,设计行车速100km/h,总投资1.6亿。隧道监控中心设在石塘管理处内,负责绕城公路北段的交通监控管理,由于隧道与管理处相距不到1Km,因此没有设置单独的隧道管理站,隧道监控室与全线的监控分中心机房合设,设备共用,紧急电话控制设备全线共用一套,通风方式为纵向通风。

3.2模糊综合安全评价

3.2.1 建立因素集和评价集

(1)确定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因素集有13个评价指标,即u={u1,u2,….,u13}其中:u1,u2,….,u13表示如图1所示的隧道机电系统的13个指标。

(2)确定评语等级论域V。评语等级论域v或等级集合为V={V1,V2,V3,V4,V5}其中:V1为很差;V2为较差;V3为一般;V4为较好;V5为很好。

(3)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对被评价对象从每个因素U(i=1,2,…,p)上进行量化,即确定被评价对象对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R|ui),进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为

其中:矩阵R中第i行第j列元素rij,表示某个被评价对象从因素Ui来看对Vj等级模糊子集的隶属度。

3.2.2确定各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或隶属度

模糊综合评价的前提是确定隶属函数,隶属函数确定得合理与否对综合评判的结果影响很大。隶属函数是指给定论域U,对于U上的一个模糊子集A任取x∈U,都能确定一个数UA∈0,1,用这个数来表示x属于A的程度。一般可以采用统计法和经验法来确定隶属函数或隶属度。

各等级的隶属函数解析式如下:

根据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各个评价指标属于各等级的隶属度,即rij,从而得出单因素评价指标的模糊关系矩阵R。

通过对桥隧中心的管理人员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表对评价系统中各指标的状况进行评分,通过计算得到各指标值,结果如下:通风及其控制系统U1=83.56,照明及其控制系统U2=86.73,消防及其控制系统U3=79.88,火灾监测及其报警系统U4=87.25,供配电系统U5=83.14,通信系统U6=76.89,闭路电视监视系统U7=76.35,防雷接地系统U8=70.76,中央控制管理系统U9=71.33,广播系统U10=45.95,紧急电话系统U11=81.72,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U12=88.78,交通与环境监测系统U13=80.21 。

利用隶属函数计算各指标隶属度,构成一级评判矩阵R如下:

3.2.3建立因素权重集

确定权重常用的方法是根据对有关专家的调查,对各个专家赋予的权重进行某种合成计算,并经标准化处理后得各因素的权重。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就是确定评价因素的权向量A(a1,a2,…,ap),从而确定权系数,并且在合成之前进行归一化处理,即:

(1)建立判断矩阵。假如以Bk为准则元素Ck1,Ck2,…,Ckn,通过两两比较来确定矩阵元素值,其中元素Cij表示从评价准则Bk角度考虑元素Cki对Ckj的相对重要度。用Wi表示Cki的重要度,Wj表示Ckj的重要度,可得出Cij的计算公式为Cij= Wi/Wj。

(2)计算指标权重。通过求解以上13阶判断矩阵,得出特征向量W和特征根Kmax,并检验每个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判断矩阵Ck、最大特征根Kmax及特征向量W符合如下关系:CkW =KmaxW其中:Kmax和W的计算方法很多,本文采用常用的方根法,其计算步骤如下:

①计算Ck中每行所有元素的几何平均值,得到特征向量

②将方根向量作归一化处理,即得所求权向量

③计算Ck的最大特征值Kmax,其近似计算公式为

式中:(CkW)i表示列向量CkW的第i个分量。

(3)进行一致性检验。求出Kmax后要进行一致性检验,这是保证结论可靠的必要条件。其步骤如下:

①计算一致性指标CI值。当Ck为完全一致性矩阵时,Kmax= n,其余特征根均为零;当一致性偏离不大时,Kmax稍大于n,其余特征根接近于零,此时应用特征根方法所得的权向量W才基本符合实际,这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即CI值可作为一致,性检验指标的依据。

②引入判断矩阵的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值。平均随机一致性指际RI是指多次(>500次)重复进行随机判断矩阵特征值的计算后取算术平均值得到的,它可以通过查阅下面表3获得。

③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值。随机一致性比率CR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指标CI与同阶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之比,即

当CR

通过对10名有经验的桥梁隧道工程师、隧道专家进行调查,并发放评分表,按九标度法进行两两对比打分进而得出各指标的重要度,经过归纳整理,计算得到各指标相对于其上层准则层及准则层相对于目标层的权重分配,如下:通风及其控制系统U1=0.0205,照明及其控制系统U2=0.1134,消防及其控制系统U3=0.0273,火灾监测及其报警系统U4=0.0252,供配电系统U5=0.1768,通信系统U6=0.0783,闭路电视监视系统U7=0.0477,防雷接地系统U8=0.2074,中央控制管理系统U9=0.2153,广播系统U10=0.0094,紧急电话系统U11=0.0323,交通控制与诱导系统U12=0.0358,交通与环境监测系统U13=0.0106。

由公式代入CR=CI/RI,计算得出Kmax=14.241 9,CI=0.103 5,CR=0.067 2

3.2.4评价结果及分析

利用评价模型进行计算,得黄鹤山隧道机电系统状况的评价结果如下:

A·R=[0 0.0015 0.0747 0.7491 0.1774]

实际中求隶属等级最常用的方法是最大隶属度原则,但在某些情况下使用会损失很多的信息,甚至得出的评价结果不科学。所以,本文提出使用加权平均求隶属等级的方法,将被评价对象依据其等级位置进行排序。加权平均法即反模糊化处理,它是以bj为权数,将备择集元素Vj的等级值作为变量,把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的值取为最终评价结果。该方法全面反映了所有评判指标的贡献,评判效果较好。

加权平均后评价结果为

若评价指标bj均归一化,即,则

评判等级为五个等级,取V=(差,较差,一般,较好,好)。把B代入公式,通过计算可以得出黄鹤山隧道机电系统运营安全水平V=72.18,即黄鹤山隧道机电系统安全水平属于较好的水平,这与该隧道的实际运营安全状况相吻合。

4 结 语

从隧道机电系统中选取13个指标,建立了城市隧道机电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并通过黄鹤山隧道机电系统安全运营评价实例的验证,得到了与实际运营情况吻合的评价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具有可行性和量化方法的先进性,可为其他各种系统运营的安全评价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篇13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并取得显著成果,变电站作为电网的基础,也是电网生产运行的高危工作区域,其作业安全管理尤其重要。为了提高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水平,管理部门除制订了一系列规程、制度外,还为变电站配置了综合自动化系统、视频监控系统、五防系统、电气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等等,以上技术设施大大提高了变电站的自动化水平,为变电站的作业安全管理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撑[1]。但是,上述系统的配置主要根据电气量和化学量的变化和异常来判断电网的状态,既不能对变电站全覆盖,也不能实时定位及时预警和报警,往往只能在事故进行中或者发生后为事故原因分析提供数据记录分析的手段,无法对危险因素进行事先防范与预警,变电站现场的人身与设备安全因人员违章、现场作业混乱、现场管理不到位、不按规程巡视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一直无法得到技术上的保障,致使某些基于人为因素的安全隐患无法避免[2]。

1、系统需求分析

统计数据表明,变电站现场的安全事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值班人员或作业人员未认真执行设备巡视规程、未认真执行安全操作与管理规程、超区域作业、现场监护查勘不到位等人为因素所造成的[3]。

基于人为因素的变电站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①变电站现场巡视不到位。②对进入工作区域的人员监护监控不力。③误入危险区域。

新型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系统通过无线传感器网络实现精确定位,将定位信息在变电站平面图上进行实时显示,不同的工作组通过不同颜色的点进行标示,便于区分观察。工作人员的工作路线都将记录在数据库中,并且实现路线动态回放,便于日后查询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系统后台监控软件界面精美、专业,操作方便、快捷。变电站地理信息系统建模形象、逼真、直观,界面美观,方面使用。后台系统实时展示移动目标当前位置,并在变电站地理位置图上标示,跟踪目标移动轨迹。该系统由四部分组成:①基于宽带无线射频定位技术CSS 的无线传感网络。②基于波形探y感应技术的检测报警设备。③与传感网络、检测设备协同互动的高分辨率、可动态调节跟踪的视频设备。④后台计算机管理系统。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2、系统的工作模式

系统具有现场需要的多种工作模式,如巡视模式、参观模式、检修模式、操作模式和探测模式等,不同模式下的监控侧重点有所不同。

巡视模式:主要对工作人员是否按规定时间、规定路线、规定位置巡视进行监控。

参观模式:主要对外来参观考察人员的行进路线、参观时间、参观区域、停留时间等进行监控,防止进入危险区域或出现意外。

检修模式:按检修内容设定检修人数、检修工作区域、危险区域、检修工作时间等,防止非检修人员混入、误入非工作区域、超出工作时间等。

操作模式:按操作内容设定操作人数、操作工作区域、危险区域、操作工作时间等,防止监护人员不到位、误入非操作区域、超出操作时间等。

探测模式:对进入变电站区域内的其他动态目标进行监控,包括车辆、施工机械与设备等。由于车辆体积大、行进速度快,对其监控的实时性要求更高。同时,车辆进入变电站后,也需要随时监控车辆的当前位置,确保其行驶、停放在安全区域。

同时,也可以根据新的运行管理模式需求,扩充新的工作模式。

3、系统初始化设置

系统平台构建完成后,需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设置,定义相关规则及属性。根据功能需求分析及该预警系统架构,结合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如下初始化工作,并将相关设置输入预警系统。

(1)危险区域定义。

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将施工现场划分为Ⅰ~Ⅳ共4个危险等级。

(2)BIM模型建立。

本系统在实施前必须根据传统的二维图纸建立BIM模型,以此实现将二维视图向三维视图的转化。BIM模型也是本系统可视化的载体,现场的所有实时信息以及预警信息均将在BIM模型中体现[4]。

(3)主要工作流程:

首先在后台监控计算机上对需要对变电站工作人员和进入变电站的其他工作人员进行身份注册,验证信息后设定他要领取的移动终端的编号,并根据工作人员需要执行的操作设定对应的工作路线、工作时间、工作区域、危险区域等;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后通过宽频无线定位网络,将定位数据传递给前置机,前置机按照定位算法通过计算确定工作人员的当前位置,一方面根据已设定的危险间隔判断当前位置是否合法,不合法则向工作人员发送相应的报警信息;另一方面将工作人员的当前位置信息发送给后台监控系统,在变电站平面图上将工作人员的位置坐标显示出来,便于后台监控人员的观察。同时,变电站内工作人员的行进路线等信息将保存在数据库中,日后可以通过动态方式重新查看其工作路线,实现了对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的有效监督[5]。

4 结论

电网在发展,需求在提高,技术在前进。将无线定位技术应用于变电站的作业安全管理,用技术手段替代人工管理,对于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应用实践证明,基于无线定位技术的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系统能够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为变电站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相信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加速,无线定位技术将在变电站作业安全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栗云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问答[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

[2] 陈献伟.变电站危险点分析[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9.

[3] 罗治强,董昱,胡超凡. 2008 年国家电网安全运行情况分析[J].中国电力, 2009.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