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儿科疾病的护理

儿科疾病的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科疾病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疾病的护理

篇1

1.1 基本数据

收集本院2015年至2016年50例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这些患者当中男生26例,占52%,女生24例,占48%。男女之间的比例为1.09:1.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发烧等。

1.2护理方法

1.2.1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a.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将各种护理工作尽量集中在一起完成,不能占用患者的休息时间。b.定期对患者的呼吸器官进行清洁,包括对鼻腔和咽喉的处理,清除在呼吸道内的污染物,保证患者的呼吸顺畅。C.对于鼻塞的护理,在鼻塞现状严重时,护理工作者应该对鼻腔进行认真的清理,首先要选用麻黄素液滴鼻清除鼻腔内的分泌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每日应该护理的次数,保障患者不存在呼吸困难的现象。d.对于咽喉部位的护理,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绝大多数的患者会觉得咽喉部位不适,作为护理工作者应该时刻观察患者咽喉部位,注意其实否发生咽喉充血,水肿的情况,时刻记录患者的状况,当患者感觉咽喉不适时可以适当的给提供些润喉的药物。

1.2.2 适当的控制温度;小儿一旦患得呼吸系统疾病时随即引发的就是高热,温度太高,在个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到小儿身体的发育。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时刻观察温度的变化,如果患者的温度达到了38度以上,我们就必须要采取必要的降温措施,比如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在嘱咐患者的家长时一定要提醒家长定期定量服用不得乱用。由于患者的年龄较小,对药物有恐惧心理,作为护理工作者一定要与家长共同克服这一困难,保证患者对药物的摄取量。

1.2.3 准确记录患者的身体状况: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在接受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生意外的情况,比如说是患者发生高烧或者抽搐的现象,如果家长和医务人员没有及时的发现可能会导致恶劣的结果。在对小儿进行护理时,要时刻注意患者身体状况的变化,并且记录好数据,便于医生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帮助患者更好更快的恢复身体状况。

1.2.4保证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受年龄的影响,本身对于医院和药物有着恐惧的心理,患者在医院内往往会发生食欲较差的现象。导致患者在住院期间身体缺乏一定的水分和营养。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状况很快的恢复,家长应该为患者尽可能提供一些清淡的食物,鼓励孩子好好吃饭,防止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

1.2.5加强对患者和患者家长的健康教育;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内容。针对患者所患疾病的不同,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专门性的指导。比如说;如果所患得疾病为肺结核,我们就要对患者和患者家长普及传染病知识教育,做好必要的隔离措施。

二、结果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20-02

小儿体质弱,受热、手冷都及其容易引起腹泻、发热等病症,尤其是腹泻较为常见,大多表现为拉肚子且大便像水和蛋花汤一样,无腥臭味,同天内腹泻高达十多次。该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发病高峰期在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期间,不但给患儿带来痛苦,还不能补给身体所需营养,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我院近年来对秋季腹泻患儿在常规抗炎、感染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现将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儿科2013年以来收治的88例秋季腹泻患儿,其中男童48例,女童50例,年龄3-15岁,平均年龄为(8.5±1.2)岁,病程2-13d,平均病程为(5±0.5)d。其中入院前服用蒙脱石散患儿8例,日常饮食习惯不良患儿33例,有伴有感冒患儿14例。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发烧、食欲不振、大便呈蛋花等症状,其中呕吐50例,发烧23例,食欲不振36例,大便呈蛋花状40例。随着病程增长22例患儿日渐消瘦,60例患儿并发一种以上的并发症。根据病床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4例。两组患儿年龄、病程等各方面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临床诊断

所有患儿在入院后,立即取其粪便标本、血液标本送实验室检查,其中粪便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其轮状病毒抗体,血液标本行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测。主要特别注意是,抽取血液标本过程中,必须以轻柔的动作准确快速地完成检查工作,避免给患儿因疼痛哭闹不止,吸入空气影响肠胃和过度哭闹引发发热症状。88例患儿临床诊断均符合全国婴幼儿腹泻诊断标准[2]。

1.2.2 临床治疗

两组患儿均给予抗感染、抗病毒治疗等常规治疗,纠正患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并其维持酸碱保持平衡。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期间对患儿加强临床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特征以及治疗疗效。同时治疗期间慎饮食,忌辛辣生冷食物等,治疗7d后均复查粪便标本、血液标本观察临床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治疗24-48h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正常,发烧、呕吐等症状消失。②有效。治疗48-72h后腹泻次数明显减少,大便正常,发烧、呕吐等症状消失。③无效。治疗72后腹泻无好转,发烧、呕吐等症状无消失[3]。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研究选取患儿进行统计处理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采用 ±s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采用t和x2对技术资料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通过临床检查88例患儿中,均未检出脓细胞或(和)红细胞,其中检出脂肪球(+~+++)18例;白细胞少许6例;粘液(+~++)2例。大便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血电解质检查除9例低钠、6例低钙、4例低钾外,其余均未提示异常。18例血气分析检查,6例提示代谢性酸中毒。

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疗效情况

所有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经过为期四周的治疗,通过临床复查发现观察组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秋季腹泻常病发与每年11月至次年1月,6个月-3岁幼儿最易发病,主要原因是因其自身抵抗能力低、影响不良,该病发病率仅次于呼吸道感染,患儿一旦患病则病情严重、病程也较长。经临床资料[4]显示,该病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发病急且伴有鼻涕、高热、呕吐等症状。(2)大便次数多,色白呈蛋花汤样,部分患儿粪便还带有脓血、粘液,无腥臭味。(3)病程久的患儿伴有脱水症状,精神状态欠佳,烦躁不安。(4)根据患儿自身体质病程可延长半月以上,部分体质较好、治疗及时的患儿5-7天可痊愈。

临床上针对该病的诊断主要参考患儿临床症状以及患儿粪便、血液标本的临床检验来综合判定。本文通过临床检查88例患儿中,检出脂肪球(+~+++)18例;白细胞少许6例;粘液(+~++)2例;大便培养均未检出致病菌。

秋季腹泻的临床治疗主要是以抗炎、感染为重点,喜炎平注射液用于治疗支气管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改药能清热解毒,止咳止痢,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小儿腹泻。本文观察组患儿通过在常规抗炎、感染治疗基础上实施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中显效27例,有效1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72%;对照组显效19例,有效2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8.63%。两组对比,p

综上所述:儿科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健康。小儿秋季腹泻的病发大多与患儿体质、平日饮食习惯等密切相关,在治疗期间一定要结合临床检查设备确诊患儿病情后对症治疗,同时还应根据患儿情况给予必要的护理。

参考文献

[1]蔡秋生,何美娜,叶彩霞.经方治疗小儿迁延性秋季腹泻26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13,9(05):28-30.

[2]袁卫华.间苯三酚注射液治疗婴幼儿秋季秋季腹泻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21):157-157.

篇3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280例患儿,根据不同护理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40例,试验组男370例,女270例;年龄4岁~12岁,平均年龄(6.5±0.8)岁;病程1d~6d,平均(3.5±2.4)d。对照组男340例,女300例;年龄4.3岁~11.6岁,平均年龄(6.7±0.8)岁,病程1.2d~6.5d,平均(4.2±3.1)d。2组患儿在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①日常护理。患儿入院后为其安置一间病房,并保证病房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尽可能地减少噪声等对患儿的影响。此外,加强患儿心理护理,善于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加强患儿沟通,消除患儿恐惧、害怕等心理,与患儿家属建立良好的关系,帮助患儿家属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消除患儿的陌生感。②药物护理。入院后对药物治疗患儿应该加强其药物护理,让患儿能够按时、按量用药。同时,护士应该及时与患儿进行沟通,加强患儿药物宣传教育,告知患儿家属患儿药物使用情况,保证患儿能够按时、按量用药,减少和避免心理应激。③放松训练。治疗过程中护士应该根据患儿恢复情况加强放松训练,提高治疗依从性。④家庭支持:对于患儿而言父母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点,减缓压力。

1.2.2试验组

①建立管理小组。患者入院后根据优质护理方案成立管理小组,明确相关规章制度,纠正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②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医院根据患者优质护理实施情况加强安全隐患护理管理,并采取应急预案。另外,实施优质护理中要制订应急措施,分析患者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③加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医院要加强护士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开拓视野,提高技能。对于新入的护士要定期培训,使之能够尽快适应环境,并且每月对其进行考核。④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优质护理过程中要加强护理记录管理,对于不良反应要认真找出原因,并提出积极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2组护理效果比较

试验组患儿护理后完全恢复366例,部分恢复260例,身体恢复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P<0.05);试验组患者家属满意率为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1%,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2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试验组睡眠评分为(4.12±1.20)分,食欲评分为(3.74±1.15)分,运动状况评分为(4.10±0.8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疼痛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

2.32组护理干预前后抑郁情况比较

试验组护理后应激反应发生率为1.7%,明显低于对照组低的27.7%(P<0.05),见表3。试验组护理前SAS评分为(48.21±6.14)分,对照组护理前SAS评分为(48.18±5.92)分,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11,P<0.01);试验组护理后SAS评分为(32.11±3.54)分,低于对照组(41.39±4.21)分,有显著性差异(t=5.12,P<0.05)。

篇4

关键词儿科急诊;护理满意度;原因分析;护理对策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儿科专科医院,急诊室每年接待儿科留观输液人次约十五万人次,病人多,工作量大,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因为就诊时间长、服务不到位等原因造成家长的等待、抱怨及投诉,影响病人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我院由监察科组织,每月进行一次问卷调查,每次发放问卷20份,并将调查结果反馈给相关科室,查找原因,分析对策,以提高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临床资料与方法

根据医院急诊服务要求自制表格,随机对正在就诊的患儿及其家属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表格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技术水平、护士仪表及语言、就诊环境及有无馈赠钱物现象,每月末监察科派专人下到科室进行调查,由病人家属填写,当场收回,避免对调查结果的干扰。

2结果(见表1)

2008年1~8月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60份,其中有效问卷152份,问卷有效率97.5%,其中,患儿及家属对护士服务态度、技术水平、仪表及语言、及馈赠钱物方面满意度高,对就诊环境方面满意度较低。综合满意度整体来讲成上升趋势,由93%上升至96.5%。

3调查分析

由于持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二季度以来又在门急诊开展感动服务,护士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整体来说急诊服务质量总体较高,病人对急诊服务质量较为满意。

影响病人满意的因素:主要有护士的服务态度和主动服务意识、护士的技术水平、护士的自身仪表、语言和整洁舒适的环境。

由于我院就诊人数众多,检查收费窗口分布较为分散,儿童生病的季节性特点等造成病人看病、检查、取药、注射时均需排队等候,加上对医院的陌生环境和就诊程序不熟悉,病人家属需要到处寻找,严重浪费时间,造成看病难。

儿童生病的季节性、时间性特点造成我科短时间内就诊患儿众多,护理人手相对不足,护理队伍年轻化,70%为三年以内护龄,家长对护理技术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护士能安全、无痛、一针见血,跟家长的需求有一定差距。

我科的房屋为八十年代的老房子,九十年代曾经装修,但相比其他医院条件较差,硬件设施不够完善,一些家长卫生习惯较差,随地乱扔垃圾,随地让孩子大小便使得整个环境卫生不如人意。

护士面对病人的服务时间少、服务意识有待加强,护士忙于事务性工作,对病人的心理需求了解关心不够,也是影响病人综合满意度的重要原因。

4护理对策

护士的服务态度直接决定病人的满意度。我科继续按要求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和感动服务,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积极了解病人的需求,尽量满足病人的需要,由被动服务由主动服务转变,让服务到达每个病人的心中。

护士和蔼的话语,亲切的微笑,诚恳的态度会让家长的紧张、焦急、慌乱心情慢慢平静,专业的问候和检查会让病人信赖、依靠护士。积极引导病人分流,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设立导诊服务,正确分诊病人,帮助病人完成治疗过程中的所需程序,各窗口部门采取灵活的人性化服务措施,保证窗口单位排队不超过十五分钟,减少病人排队等候的时间。

护士得体的语言端庄的形象会给病人美好的第一印象,也是护士自身素质的体现,使病人对护士产生信任的感觉。护士上班时要求应着干净工作服,燕尾帽,穿工作鞋,头发不可过肩,佩带胸卡,符合护士礼仪规范。问候病人真诚、耐心,急病人之所急,对病人富有同情心、爱心,和病人有效沟通,真正关怀和温暖病人的心。

高超的技术是病人满意的后盾。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护理服务要求较高,都要求一针见血,尽快治疗,只有过硬的技术,灵巧的双手,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才能做到让病人真正从心底满意。我科加强对年轻护士的培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强学习和考核,提高整个护理队伍的技术水平。

护士长实行弹性排班制,灵活排班,派二线班,排班时注意新老搭配,保证护士人力资源的充足,并且每班有人负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于穿刺困难者,尽量由有经验的老护士进行,对同一患儿,每人穿刺机会不超过两次。

我院正在新建儿科急救大楼,改善医院硬件设施,同时,护士加强对病房环境的管理,劝导病人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教会病人正确使用卫生设施,发现污物及时清扫,尽量保持环境卫生清洁,避免蚊虫苍蝇的滋扰,努力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环境。

护士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加强与病人的了解和沟通,在进行健康教育,传播疾病防治知识的同时,了解病人的实际需求,想办法让病人的要求得到满足,力争做到让病人满意,超值服务。

参考文献

篇5

一、耳鼻喉科临床资料: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2年3月住院患者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性75例,女性45例,年龄19~70岁,平均年龄42岁。选取病例有:慢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鼻息肉、顽固性鼻出血、化脓性中耳炎、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喉炎、急慢性呼吸道梗阻。职业:学生35例,文员50例,务工人员30例,其他5例.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原发病和职业等一般资料统计学分析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护理的必要性

我们知道,耳鼻喉科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当耳鼻咽喉科任何器官患病时,都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由此可见,对患有耳鼻咽喉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医护人员所做的工作是一门高尚的科学技艺,他们需要通过自己的语言与交往,首先让病患愿意接受治疗并保持一个平和的治疗心态。因此,医院要更加重视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优质的护理,是对患者的尊重、理解、同情和关爱,在让患者感受到医院热情的同时也对患者疾病的治愈起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1.3 护理结果

表1 护理结果图

组别 例数 耳疾治愈 鼻疾治愈 咽疾治愈 心理情绪改善率 并发症发生率 患者满意度

对照组 30 11 10 7 91.3% 23.3% 90.1%

观察组 90 33 27 27 93.3% 3.3% 95.6%

1.4由表1可以分析:

身患疾病会影响人们的心情并给人们的心理增加负担,这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的。因此,在此类患者进行手术之前,护理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让患者思想顾虑,从而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协助治疗。护理者应该结合患者的病情,给患者安排好合理的饮食。

二、耳鼻喉科患者手术后的护理。

在患者进行手术后,护理者要对患者及时的手术后的护理工作,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患者的健康恢复情况,必须引起我们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

2.1对于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者,护理者应该注意患者是否有面瘫的情况、眩晕的情况、头痛的情况以及颅内压增高的表现,一旦发现其中之一,就应该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救治。

2.2(1)对于鼻部或者咽喉部进行了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对其伤口进行局部冷敷,并嘱咐患者如果有血液流入咽部应轻轻将血液吐出切勿咽下。这样有利于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手术后的失血情况同时也避免了将血液吞咽对胃部产生刺激引起患者的不适。(2)对于患者伤口有敷料物的,护理者应该观察敷料是否松脱、移位或者渗血,一旦发现敷料物收到污染,我们应该进行及时的更换。(3)手术后,鼻腔有填充物的患者,护理者应该注意防止患者鼻腔内的填充物松动、脱落,我们还应该用湿纱布覆盖患者的口部,防止患者的口干现象。(4)患者的鼻腔填充物被取出以后,护理者应该观察患者的鼻腔内是否有出血的状况发生。并且要嘱咐患者尽量不要打喷嚏,不要用力擤鼻或者进行剧烈的运动,这样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同时,护理者还应该给患者配备麻黄素液滴鼻,防止鼻腔出血或者感染。

2.3对于进行了喉咙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给患者进流质食物。如果不是口腔进路手术的患者,护理人员应该给病人进食半流食或者是软食。因为做完手术后,患者的体质相对较差,消化能力不强。因此,这样的饮食能够增强患者对饮食的消化与吸收,对患者的身体恢复是很有好处的。对于进行了咽喉部手术的患者,我们应该让患者多卧床休息,尽量少讲话或者不讲话,这样有利于伤口部位的恢复。对于咽喉部气管切开的患者,要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并且要让患者按时的吸痰、翻身还要防止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于此类患者,我们的护理工作应该更加的仔细。

总之,患者做完手术之后,我们应该尽量的给患者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术后环境,这样更加有利于病人的恢复。手术后,护理者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状况、脉搏状况、呼吸状况以及血压变化状况,一旦发现异常要及时的采取相关的治疗措施。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患者的心情,使其舒适放松,促进患者的更好恢复。对于耳鼻喉科的患者,护理者还应该要求患者做好口腔的护理工作,给患者专门的漱口液进行漱口。

三、结论

耳部疾病通常包括了耳部形状异常、耳痛、耳漏、耳聋、耳鸣、眩晕等症状。患者的耳部性状异常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先天性畸形或者外伤所致。患者的耳痛症状主要表现为钝痛、刺痛以及抽痛,引起患者耳痛的原因是多方面,可能是炎症、外伤或者肿瘤。总之,导致人们耳部疾病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要做好预防工作。患者的鼻部疾病通常表现为鼻塞、鼻漏、鼻出血等症状。其中,鼻塞主要表现为持续性鼻塞、间歇性鼻塞以及交替性鼻塞。鼻漏主要表现为水样性鼻漏、黏液性鼻漏、脓性鼻漏、血性鼻漏、脑脊液漏等。患者的咽喉疾病通常表现为咽喉痛、咽部感觉异常、吞咽困难、打鼾等症状。其中咽喉痛主要是由于咽喉内有炎症、溃疡或者是咽喉内有异物而造成的。打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患者过于肥胖、内分泌紊乱、老年性等原因造成的。咽喉感觉有异常主要表现为感觉咽喉有异物、咽喉堵塞、有明显的贴附感、咽喉瘙痒以及咽喉干燥等症状。对患者进行护理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对患者护理工作进行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以及患者的恢复状况,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患者手术前以及手术后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疾病的治愈几率。

参考文献

1,胡伶俐.耳鼻喉科患者诊疗中的对策及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5)

2,周林琳.耳鼻喉科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04(26)

篇6

本组20例中年龄最小的6个月,年龄最大的11岁,平均年龄2岁4个月,其中女9例,占总数的45%;男11例,占总数的55%,住院天数最长的18天,最短的5天,平均住院天数11.7天。

2 护理

2.1 保持病室环境舒适安静,保证充分的休息睡眠 哮喘患儿容易受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诱发或加重哮喘,病室要保持安静、整洁,盖被轻柔,衣着不宜过紧,室温18~22℃,不宜过高;湿度50~60%,空气流通,光线柔和。治疗护理安排好时间,尽量集中进行,保持患儿舒适,可采取头高位,呼吸困难者采取半卧位,充足的睡眠能提高患儿的自身免疫力。

2.2 适当饮食 避免哮喘患儿用辛辣等刺激性食品。可给予易消化、高热量、高营养及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果患儿食欲不佳,则加以引导,不能强迫;对呼吸困难及腹胀患儿,喂食不要过量,以免加重呼吸困难;对发绀气急的患儿,抱起喂食或喂药,以免呛入气管发生窒息。

2.3 加强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有无哮喘发作的前兆,如患儿出现胸闷、呼吸不畅、喉痒、干咳、精神紧张等症状,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制止哮喘的发作,保持呼吸道通畅,缺氧者立即给予吸氧。如患儿呼吸困难加重,吸气浅短,呼吸气长而费力,张口呼吸,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紫绀加重,脉搏细速等,提示有心衰及呼衰,立即给予抢救,设专人护理。必要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2.4 改善通气

2.4.1 雾化及吸痰 对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立即给予紧急处理,对哮喘伴感染及吸痰困难的患儿,可用盐水加庆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加糜蛋白酶进行雾化吸入,每次10―20min,时间长短视患儿病情及年龄大小而定,雾化次数为每日2―3次。有咳痰困难的,在雾化吸入后进行负压吸痰,我们特别注意患儿雾化吸入时有无口含吸管而仍由鼻腔呼吸的情况,帮助其掌握正确的雾化吸入方法,使每次雾化都能有效的进行。实践证明雾化吸入方法正确治疗效果明显。

2.4.2 吸氧 由于哮喘是气道痉挛引起的一种呼气性困难,早期缺氧引起反射性调节致通气增加,表现为呼吸性碱中毒,此时给患儿吸入高浓度氧,一般可纠正缺氧,如患儿哮喘持续时间较长,代偿不完全,则表现为呼吸性酸中毒,此时给患儿低浓度吸氧,可防止消弱因缺氧引起的呼吸兴奋。

篇7

【关键词】 关怀式护理;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护理纠纷;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095-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51

随着社会和人类的不断进步发展,护理模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患者为中心,再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强调“治愈”向“关怀照顾”逐渐转化[1]。PICU患儿病情危重,年龄小且暂时与父母分离,患儿受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影响,很容易出现不愿配合护理人员或哭闹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让患儿及其家长对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导致护患纠纷,影响护理质量[2]。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指导下,PICU护理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家庭为中心的关怀式护理,不仅满足了患儿的生理需求,还满足了患儿及家长的心理及精神需求。关怀式护理模式有效减少了PICU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本研究根据对PICU收治的120例患儿进行分析,来探讨关怀式护理对PICU护理纠纷及护理质量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PICU 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5个月~8岁,平均(3.8±0.7)岁;其中心脏疾病16例,消化系统疾病13例,呼吸系统疾病14例,血液系统疾病8例,其他9例;患儿家长中26名为父亲,年龄21~43岁,平均(31.22±5.02)岁;34名为母亲,年龄19~39岁,平均(26.72±3.42)岁;家长受教育程度:32名为大专及以上,28名为大专以下。对照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5.5个月~8岁,平均(3.6±0.6)岁;其中心脏疾病患儿14例,消化系统疾病12例,呼吸系统疾病16例,血液系统疾病6例,其他12例;患儿家长中28名为父亲,年龄22~40岁,平均(29.22±6.04)岁;32名为母亲,年龄20~40岁,平均(26.48±4.14)岁;家长受教育程度:大专及以上29名,大专以下31名。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及家长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关怀式护理措施。关怀式护理措施如下:(1)心理护理。在患儿进入病房后,护理人员及时对其进行安抚,年龄较小的患儿将其抱入怀中进行抚触,年龄稍大的儿童给予玩具、漫画书,还可以陪其聊天,以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同时向患儿家长解释PICU的探视制度及护理方式,主动介绍病房的环境,与家长进行交谈,从家长口中得知患儿的爱好以及生活习惯等,鼓励其说出心中的想法,了解家属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的变化,进行谈心,主动对患儿的病情发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告知,让家属做到心中有数,能够积极面对患儿的病情变化。(2)病房环境护理。病房整体以天蓝色、粉色为主,在墙壁贴上色彩鲜艳的卡通图片,采用粉色的被单被套。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2 ℃左右,湿度控制在55%左右,定期通风换气,消毒,及时给患儿更换被褥。(3)家属健康教育。患儿进入PICU之后,护理人员及时向家长解释探视制度,讲解患儿的疾病类型、病情、注意事项、送入PICU的原因,以及对患儿采取的治疗护理方案,及时反馈患儿的病情变化,并解释家长需要准备的东西及应对方式。(4)对患儿家长进行出院宣教。在患儿治愈出院时,向患儿家长讲解患儿目前的情况,出院后的饮食、休息注意事项,以及运动锻炼方式。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比较两组住院期间护理纠纷发生情况;(2)比较两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估方法: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每月评价护理质量,总分100分,包括结构质量30分、过程质量50分、结果质量20分。结构质量:环境、物品、仪器;人力资源配置;工作制度、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过程质量: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消毒隔离;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结果质量:护理效率工作质量[3]。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纠纷发生率为11.67%(7/60),与对照组的35.00%(21/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结构质量、过程质量、结果质量以及护理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PICU是专门针对急危重症患儿治疗的相对独立病区,可为患儿提供先进的自动化电子仪器进行连续监测,以便密切观察病情并提供生命支持[4]。因患儿病情危重、环境改变,并且与家长暂时分离,患儿的一切治疗、护理及生活照顾全权由医护人员负责,患儿在PICU治疗期间,受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控能力差的限制,容易出现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或哭闹等情况[5]。而家长无法时刻陪伴在患儿身边,也无法及时了解到患儿的病情变化,不能亲自进行照顾,这些因素都容易导致患儿家长对护理人员的误解,从而产生护理纠纷、影响护理质量。

随着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大量研究显示传统的PICU常规护理仅关注患儿本身的疾病护理,已经逐渐无法满足患儿及家长作为一个整体的需求。关怀式护理模式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病区环境的改善、患儿及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它不仅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也提升了护理人员自身的素质,从而为患者提供高品质的护理服务[6]。赵芳[7]认为,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更需要关心和照顾,需要医护人员更多的情感付出。而PICU在此基础上则更需要护理人员更为系统和整体的护理,不仅关注患儿本身的健康,也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对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从而减少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情绪,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关怀式护理可明显减少PICU患儿及其家长的紧张焦虑心理,在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护理质量方面比传统的常规护理效果更突出,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敏敏,刘晓丹,赵妍妍,等.新生儿袋鼠式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1):3724-3726.

[2]彭剑雄.儿科重症监护室患儿家长焦虑心理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7):13-14.

[3]王芳,沈燕,周玉峰,等.综合儿科优质护理质量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4):56-59.

[4]贺夕芬.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2):89-90.

[5]顾青华.人文关怀式护理在腹腔镜治疗未婚先孕异位妊娠患者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6):833-834.

篇8

【摘 要】研究目的为分析耳鼻喉科患者的病例特征,以患者为中心制定护理方案,提升护理质量。通过收集医院近一年以来收集患者病例特征以及护理效果数据,总结出相应的护理方法应用效果。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

关键词 耳鼻喉科;护理;患者病例;临床治疗

社会发展对医疗治疗提出了更高要求,患者康复工作也成为关系医疗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1]。其中,医疗护理就是关系患者生命健康的重要工作,尤其是近些年来医患纠纷不断地增加,这就要求医疗护理加强自身工作能力,从患者病例特征出发能够提出卓有成效的护理方案,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方案就能够提升护理工作治疗,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2]。耳鼻喉科治疗也是医院科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耳鼻喉科的护理工作对于耳鼻喉患者的身体恢复与住院期间的情感体验有重要关系,本文在研究医院治疗护理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护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有助于缩短患者康复时间和提升康复效果。

1 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分析

通过分析近一年来医院诊治耳鼻喉科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数据可知,患者病例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异,主要特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耳聋、鼾症、声带息肉、食管异物以及气管异物发病率中,男性高于女性,这与男性生理因素、饮食结构以及生活习惯有关。男性声带息肉发病率高于女性,与环境嘈杂、饮酒等因素有关。男性耳聋受地理环境、饮食卫生、营养状况、工作条件、生活水平、年龄及性别差异的影响。女性会厌囊肿的发病率高于男性,这与女性的生理周期等存在一定关系。

(2)食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最常见的疾病,并且这些患者呈现年轻化,这与患者的饮食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

(3) 会厌囊肿多发生于中年人,可能与其压力过大、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而老年人则是由于其免疫力低下的缘故造成。这与青年人所接触的环境嘈杂、饮酒、用声时间、嗓音误用有关,而老年人则由于长期吸烟、工业发展和空气污染引起。

(4)老年耳聋发病率最高,这与其生理功能减退,免疫能力和耐受力等有所下降有关。中年人发病一般以突发性耳聋多见,尤其多见于中年人,可能由病毒感染、耳蜗微循环功能障碍、内耳血流障碍、内耳小血管痉挛或小血栓形成引起。

(5) 鼾症、耳聋在不同季节的发病率没有明显变化,可能与其为非传染病,因而没有季节性高发的流行趋势有关;而会厌囊肿、声带息肉在夏季多发,可能与夏季人群社交活动频繁、饮酒次数较多以及夏季人们对水的引用不足有关。

2 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分析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例特征可知,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密切关注其生活环境、年龄、性别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构建综合护理方案,这样才能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具体内容如下:

2.1 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针对耳鼻喉科患者的护理,需要以个性化为主导思想,针对每一位耳鼻喉科患者病例特征给予正常的治疗和护理。针对老年患者应提升心理关注,并且给予心理上的减压,需要护士和医生在护理过程中增加交流时间,从而让其感受到医生和护士的关怀,能够在护理中积极配合护理人员;针对年幼患者应加强护理应加强身体辅导,帮助年幼的患者规范护理行为,让幼儿能够得到更多的护理关注;针对青少年以及中年患者,应加强护理指导,协助患者按照护理规范活动,并且进行护理教育,从而预防未来发生类似的病症。

2.2 依从性的护理分析

依从性是耳鼻喉科患者接受护理效果出发,制定的护理方案,能够根据患者病例特征给出最有效的护理方法。依从性的护理主要强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接受程度,能够与护理医生和护士形成良好的关系。依从性的护理需要关注患者的治疗感受,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提升患者的治疗信心,让患者主观上接受治疗护理,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有利于医生和护士工作的开展。同时,依从性的护理需要研究患者的治疗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在其心理处于平缓的阶段进行输液、辅助治疗等措施,在其心理处于波动阶段应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其恢复正常状态。

2.3 安全化的护理分析

安全化的护理特征就是结合患者病例特征制定最为安全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能够在整体病症稳定情况下获得护理支持。安全化的护理强调为患者分析病症变化,给予与病症相符合的护理手段,最大程度的保证患者能够得到安全护理服务。此外,耳鼻喉科要建立科学与健全的护理风险管理组织,针对患者护理中存在风险的环节进行重点关注,由科室内资深医生和护士制定出保守的护理方案,进行定期的巡查和诊断,在出现安全问题过程中给出最有效地解决方案,并且安排相关人员担当风险管理的负责人,提升护理的安全性。

3 总结

耳鼻喉科的患者治疗是现代医学领域的重要内容,提升耳鼻喉科护理效果就需要充分掌握患者的病理特征,针对患者提出更加有效地护理防范。本文进行总结了近些年医院耳鼻喉科治疗护理数据,提出了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耳鼻喉科护理,经过实践验证分析。因此,在医院耳鼻喉科室开展基于患者病例特征的护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明显的改善护理质量,帮助患者得到更好的护理支持。

(通讯作者:王俊荣)

篇9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教育

要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首先要理解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只有充分理解了什么是人性化服务,才能在护理工作中自觉地开展人性化护理。为此,我科全体护理人员积极参加了我院开设的人文关怀以及人性化护理相关课程的培训,使每一个护理人员充分了解护理发展的趋势,了解人性化护理服务的理念和要求,同时,还参加了护理人员的行为和语言培训,为开展人性化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人性化护理理念的实施

1.微笑服务 微笑是人性化服务的基础,是融洽医患关系的良药,也是取得患儿和家长信任的前提。我科在开展人性化服务中,要求护士在接待、交流、介绍、护理等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都要面带微笑、举止端庄、和蔼可亲,做到爱心、耐心、热心,以宽容、接纳的态度对待家长的挑剔、抱怨和迁怒,安抚家长及患儿的情绪。通过微笑服务,消除了患儿的陌生感及家长的焦虑情绪,赢得了家长及患儿的信任,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投诉明显减少。

2.亲情服务 入院时,患儿及家长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有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护理人员要主动关心和安慰,视他们如亲人,常做换位思考。为了让病儿及家长在新的环境里有温暖、舒适、宾至如归的感觉,我科重点推出亲情化服务--“六个第一”、“五声”、“四勤”、“三多”工程,即“六个第一”:为新入院的病儿及家长递上第一杯水;做好第一次入院介绍和指导;回答好家长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落实解决好患儿及家长的第一餐饭;协助患儿做好第一次检查;帮助患儿留好第一次标本。“五声”:患儿来时有迎接声;给药、治疗有解释声;护理时有宣教声;操作失误有道歉声;出院时有道别声。“四勤”:勤看病儿、勤问病情、勤看病体、勤换床单。“三多”:多一点微笑、多一点爱护、多一点解释。亲情服务的实施,使家长及患儿感受到了护士的真诚关爱,在短短2个月时间内护理服务满意度从原来的84%上升到了97%。

3.温馨穿刺服务 由于儿科患儿血管细小,穿刺较困难,且患儿往往不配合,哭闹、烦躁,家长心疼孩子,对操作不理解,常提出一些苛刻的要求,如要求护士一针见血,指定某个护士进行穿刺甚至指定某个部位或某条血管,给操作的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为此,我科实行温馨穿刺服务。首先征求家长及患儿意见,选择合适穿刺部位(不合理的部位要耐心解释);二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一次穿刺不成功时,要诚恳道歉;三是告知家长输液药名、注意事项、输液结束时间,让家长安心、放心;四是感谢家长及患儿的配合。整个流程温馨、亲切。通过温馨穿刺服务,使家长对护士的工作有了更深的了解,治疗时都能很好的配合,同时也减轻了护士的心理压力,穿刺时基本都能做到一针见血,偶有穿刺不成功的,在护士的诚恳道歉下,家长都能表示理解。

4.加强护患沟通,营造和谐的护患关系 儿童患病后,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直线关系,而是医护人员、父母与患儿的三角关系[2]。基层医院地处偏僻,医疗条件和医疗设备简陋,面对的多数是普通的居民或农民,他们大多生活条件差,文化层次低,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患儿住院,家长的情绪非常焦虑,迫切想知道有关治疗、预后、护理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等。针对他们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要求护士在接待患儿及家长时,用口语化、通俗易懂的语言,有的放矢地将这些问题交代清楚。在住院期间注意患儿的感受和信息反馈,用赞美性语言,适时地赞美孩子如“聪明、可爱、勇敢”等,使每个家长笑逐颜开,主动配合治疗;在病情出现好转时,及时用鼓励性语言如“宝宝今天精神好多了,蹦蹦跳跳的”,使患儿与家长对病愈充满信心与希望。同时配合应用形体语言,如眼神、表情、手势、姿态等与患儿进行沟通。此外护士长每天早上带领护士们查房,对患儿及家长问寒问暖,及时解决家长及患儿所需。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家长及患儿更愿意和护士谈心,护患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气氛。

5.营造温馨家庭氛围 为了消除患儿的恐惧感及陌生感,我们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使用有卡通图案的被服及窗帘,工作人员穿戴粉红色的工作服,在病区墙壁贴上精美有趣的卡通动物或图片,每天固定时间放映儿童节目,增设儿童娱乐室,节日期间给患儿发放小礼物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改变,明显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及陌生感,使患儿及家长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6.对护理人员的人性化管理 由于儿科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儿科病房护士日常工作繁重,承受压力大,有研究表明,儿科病房的护士在病人护理、护理工作、工作时间分配及工作量、工作环境方面等所承受的压力高于成人病房的护士,同样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儿科护士付出的劳动量往往要比成人病房护士高出2倍或是更高[3]。为了减轻她们的心理及工作压力,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我科对护理人员采用理解、激励的方法,针对每一位护理人员的特点,根据她们各自的优势来安排工作。同时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制定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标准,每月对护理人员进行量化考核一次,评选星级护士,给予精神及物资奖励,让她们主动地、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通过这些人性化的措施,极大地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因此,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工作也必须从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人本为理念”的人性化护理转变。将人性化护理运用于儿科病房的整体护理中,使患儿及家长得到护理人员家庭式的照顾和关怀,感受到了人性化的温暖,获得了满足感和安全感;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调动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补充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充分展现了护士的多重角色功能,扩大了护理范畴[4]。 参考文献

[1]杨小红,阮爱娟,桂赛银.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121.

篇10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病房纠纷情况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340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7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措施,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发生护患纠纷情况以及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为(91.2±5.0)分,远高于对照组的(75.7±6.3)分,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患纠纷和护理投诉人数等方面,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于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患纠纷,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关键词 ] 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纠纷;护理质量;儿科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11(c)-0047-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不断改进,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提高,护理质量逐渐被广泛重视[1-2]。优质护理服务以病人为中心,旨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友爱的护患关系。这对护理工作者职业素养的检验和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促使医院紧跟时展,加快推进现代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为了改善该院儿科的整体护理服务水平,选取340例患儿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12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儿3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70例。其中男195例,女145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5.8±4.6)岁;儿科病床位45张,护士22名,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7.9±7.2)岁;1名主管护师,9名护师,12名护士。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对策

1.2.1实施责任制护理组建优质护理小组,由护士长牵头,安排每位责任护士负责6例患儿,责任护士定期为患儿进行健康宣教,向家属询问患儿的基本情况,并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要求填写患儿评估执行表,采用统一的格式,涉及的内容全面客观,节约书写时间,保证给予病人足够时间;此外,护理工作应分工明确,进行午班和晚班交接时,认真记录患儿的生命体征并将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接班护士,做到无缝隙管理,连续全程护理;定期与患者家属交流沟通,向其介绍患儿的治疗与护理进展,对家属提出的疑惑一一解答,各收费项目应仔细核对,加强透明度,避免错收和多收;每月进行1~2次护理工作的检查和考核,考核结果直接影响护士的绩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督促改正,对表现好的护士进行表扬。

1.2.2营造良好的住院环境由于患者均为儿童,为了减少患儿对医院环境的紧张、恐惧,促进患儿的智力健康发展,在儿科诊室和病房张贴彩色卡通图案,营造欢快、天真、愉快、温馨的环境;给予哭闹患儿小点心,关心呵护他们,使之乐观的接受治疗。

1.2.3个性化护理在病房内准备多种多样的折纸和绘画材料,在治疗期间合理安排患儿的休息和娱乐时间,组织患儿开展画画、折纸鹤等活动,鼓励患儿创作创新,发挥想象力;同时通过一系列活动锻炼患儿的手部肌肉群,培养手部灵活性,促进大脑发育;对于长期住院的患儿应给予适度安慰和鼓励,通过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来暂时忘记疾病痛苦。

1.3评估方法

统计两组患儿的护患纠纷数、护理投诉次数、表扬护士次数;护理质量考核小组每月评价护理质量,总分100分,包括基础护理、个性化护理、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工作执行力、护理差错等。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投诉率和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两组护理质量与护理满意率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率为94.7%(161/1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142/17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χ2=10.948)。同时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3讨论

在儿科科室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有重要意义,也对医院的整体性建设起到促进作用[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措施的观察组的护理纠纷发生率1.2%,远低于对照组的8.2%;在护理质量方面,观察组评分为(91.2±5.0)分,与对照组的(75.7±6.3)分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率(94.7%)优于对照组(8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措施产生的优化效果。姚心凌[5]研究显示,在常规护理上加强优质护理服务的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度达96.97%(96/99),而对照组满意度仅为80.81%(80/99),观察组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践行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这对于满足每位患者的需求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6-7]。护理人员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中观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从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和灵活性,极大的减少了护理差错,保证了护理质量始终持续改进[8]。本次结果与黄明桂的研究结果相一致[9]。

优质护理服务重视对护理质量和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的全面提高,在深入研究儿科科室和患儿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将护理工作流程规范化、具体化,确保每位护士职责明确,对每位患儿护理到位[10]。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对患儿以及家属进行必要的个性化护理和健康教育,使之积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此外还应进一步提升工作人员的实际护理技能水平,不仅要加强护理技能培训,落实考核制度,还要在业务水平提高的基础上让患儿更舒心,享受更优质护理;最后要加强护理管理工作,护士长对每位护士的岗位和职责明确分工,优化资源分配,同时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提高儿科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病房纠纷,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喻霞.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4,10(14):362.

[2]王小苗.优质儿科护理对改善护患关系的实践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6(4):140-142.

[3]李玉兰.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32(5):2783-2784.

[4]王倩.优质护理对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家属满意度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5):681-682,683.

[5]姚心凌.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对儿科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4,24(2):1017.

[6]童冬梅.探讨儿科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对护理质量的影响[J].中外健康文摘,2013,12(47):174-175.

[7]刘勤.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2(11):39-40.

[8]朱秀玲.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的实践与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4,13(1):62-64.

篇11

关键词 :分层次 儿科管理 护理质量 满意率 分析

良好的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在儿科临床护理中,易引发一定的护患纠纷,由于儿童是家长的掌中宝,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稍有迟疑或不妥,均会引发患者家属的气愤。为了避免护患纠纷,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我院对儿科使用分层次管理模式。

一、资料与方法

1.资料

选取我院72例儿科护士,其中包括主管护士9名、轮班护师48名及轮科护士15名。

2.方法

(1)护士分层标准。我院主要以护士的资历、职称与年资作为护士分层的主要依据,同时结合护士的护理理念、知识结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评估观察能力、沟通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管理能力等因素对护士进行进一步的划分。我院将护士分为三层管理,分别为主管护士、轮班护师与轮科护士。笔者就这三类管理护士的分层条件进行介绍:第一,主管护士。主管护士需具备专业的护理观念,能够对儿科专业国内外发展状况与新护理知识充分掌握。同时具有较高的管理能力,能够帮助护理人员一齐解决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其在学术研究中必须有一定的造诣,能够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具备科室带头人的管理与工作能力。第二,轮班护师。轮班护师需具备较好的实施能力,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轮班护师能够较好地完成自我工作,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轮班护师能够掌握科室内各项监护仪器的使用方法,对于急救科的心肺复苏讲究程序具有较好的掌握。第三,轮科护士。轮科护士能够掌握各项护理操作技术,并熟记护理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独立地完成本职工作,能够对临床常见的病症进行了解,懂得儿科最常见的抢救与护理程序;具有独立护理文件书写能力。在三层管理护士中,主管护士为团队的负责人,主要解决患者医嘱以外的护理要求,对轮班护师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指导,对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进行监督,对临床护理过程中所遇到的突发事件进行解决处理。轮班护师主要执行相关的医嘱。主力护士则通过协助轮班护师,对患者进行生活护理与间接护理。

(2)护理质量考核方法。我院通过笔试及操作两方面为主,对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考核。笔试内容以《医学临床“三基”训练护士分册》、《临床护理技术规范(基础篇)》为基本参照,进行试卷命题,同时通过临床操作等实际演练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操作部分的评分。笔试及操作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示护理质量越高。

(3)家属满意程度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由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护理态度、水平、质量等指标进行评分,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代表家属对护理工作越满意。

3.统计学处理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以X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视p<0.05时结果具有统计意义。

二、结果

我院对实施分层管理之前及分层管理后的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层度进行比较。由比较结果可知,实施分层管理后,两项指标具有明显的提高(具体情况见表1)。

三、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护理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尤其对于儿科护理而言,更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我院对儿科实施分层次管理,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提高家属的满意程度。

分层次管理可将临床工作进行有效的落实,每一层次的护理人员担负着不同的护理责任,有效杜绝了在临床护理中出现分工不明确、遇事相互推脱的情况。此外,通过分层次管理,还可以充分体现出每位临床护士真正的工作水平,让院方对于能力优秀者能够重用,凸显出优秀工作者真正的价值。

由此次临床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分层次管理后,儿科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程度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可对分层次管理的价值进行肯定。同时,我院也认为,可以将分层次管理模式应用至更多的科室中,帮助更多的科室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篇12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213—01

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如急慢性咽喉疾病、鼻疖肿、鼻出血、头晕耳鸣、听力下降等病症,多以疼痛为主症,因此就诊的人群多有心烦气燥的表现,情绪激动,发生医患纠纷的机率也高。要解决好这些矛盾,创造平和有序的就诊环境,就必须根据不同类型的患者、不同的病情、不同的情绪表现而引发的心理反应,分析原因,作出判断,寻找对策,妥善解决。本文结合门诊耳鼻喉科病人就诊时间的心理反应特点分析探讨耳鼻喉科门诊就医群体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以取得心理护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门诊耳鼻喉科的病种类型及患者的心理特点

1.1 急诊患者的特点和心理表现 患者对就医环境陌生,就医环节流程不熟悉,常发生“一排、二等、三跑路”的现象。①急诊患者病情急,缺乏思想准备,患者多有紧张焦虑、情绪激动的表现,医患、护患、患者与患者之间易发生矛盾,就医协调管理困难。②极度痛苦: 尤其是急性喉炎、急性会厌炎或者是气道异物所造成的气道阻塞的患者,窒息感明显,致使有濒死的恐怖感,此种患者的突出表现是惊恐万状,急躁易怒。③恐惧不安: 鼻衄的发生多具突然发作,来势汹涌的特点。患者往往看见出血即害怕,精神高度紧张、惊慌,随着出血量及出血次数增加,患者来诊时多为面色苍白甚至虚脱。

1.2 初诊患者的心理特点 ①患者对医院的就诊环境条件陌生,特别留意其他就诊者的言行,来回打探,多方询问,以获得更多的信息。②比较注重医护人员的态度,渴望得到热情的指导和帮助。③对医护人员的技术和服务质量比较关注,常通过对他人就诊过程的观察来进行内心评估。④希望对自己的病情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1.3 慢性患者的心理特点 慢性患者因为承受长期的疾病折磨,到门诊复诊希望碰到最好的医师,获得最新的诊治方法,及早根治病患。①普遍存在失望、悲观、消极、自卑的心理状态。②由他人推荐或经媒体信息来医院就诊,抱着一线希望,对诊断、治疗总是满腹疑虑,对用药和治疗都存有戒心。③对正确的治疗及康复均无信心,对好的建议或指导多采取拒之不理的态度。

1.4 畸形患者的心理特点 如先天性小耳、无耳、附耳、鞍鼻及外伤后所致的鼻、耳、面部畸形的患者,患者的心理压力大,承受刺激能力低、自尊心强、疑心重,对周围的人的言行举动都非常在意,总怀疑别人在谈论或讥笑、讽刺自己,对护士接诊的眼神和语气都非常在意。

1.5 专科检查治疗患者的心理特点 耳鼻咽喉科患者由于鼻腔堵塞、吞咽困难及听力减退、发音障碍、呼吸困难、疼痛等症状,就医心切,常表现出极为矛盾的心理,既要求立即解除痛苦,又不愿意接受操作带来的不适。如鼻腔大出血的患者渴求医护人员立即给予止血,又极不愿意配合鼻腔填塞,又如咽喉部异物患者迫切要求取出异物,又不能配合医生利用器械取异物。对于这类患者,护士应详细耐心地介绍检查处置的目的、配合技巧与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的顾虑和心理负担,

并通过熟练的专科操作技能帮助患者迅速完成诊疗,减轻痛苦。有的患者因恐惧拒绝接受治疗,此时护士应帮助患者了解相关治疗措施的目的、方法及延误治疗的后果,给予患者一定的心理支持,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 门诊耳鼻喉科患者的心理护理要点

门诊患者共同的基本的心理特点是尽快顺利就医看病,得到满意的诊疗。分诊护士如何把握就诊患者的情绪反应,如伴有身心疾病的患者应按身心疾病的护理原则和目标进行有效的疏导和针对性的护理,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使广大的就医患者在心理上得到满足,精神上感到安慰。

2.1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消除陌生和紧张感 保持环境的安静、舒适、整洁、阳光充足、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避免噪音,改变病房墙壁颜色、有一种亲切感。护士的语言要清晰精练、讲究艺术,服务态度要热情勤恳,使初诊者在心里对所在门诊有一个良好的评估。要做到耐心、热情,患者提出的任何问题,都不能表示反感或随意说“不知道”、“你怎么还不明白呀! ”等一类令患者不安的言语。

2.2 掌握好优先的原则 处理好轻、重、缓、急的就诊问题,优先安排急、危、重症患者就医治疗,这是基本原则。因此就必须注意候诊者的心理疏导,减少因等候时间的延长而引起的焦虑、烦躁情绪,争取候诊患者的理解与支持。护士一旦得到急诊患者的信息,应立即会同医生采取抢救措施。一般急重症患者,由于病情急,来势猛,缺乏心理准备而惊恐不安,不时发出和呼救,护士要沉着、冷静,凭借自己娴熟的操作技术,忙而不乱,使患者产生安全感,稳定情绪,消除恐惧心理,配合治疗。

2.3 对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对慢性病患者应有同情心,责任感,真诚心和尊重感,这样护理人员就可以从交谈沟通中了解患者的身心健康情况,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详细的治疗护理措施和计划,并帮助患者分析过去的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找出解决的办法,使患者树立与慢性疾病做斗争的毅力和勇气,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2.4 对先天性畸形患者的心理护理 门诊护士应具有良好的医德和心理素质,体谅患者的心理感受,不窥视患者的缺陷以高度真诚的态度接待每一位患者。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个言语也许会引起患者的猜忌,使患者感到在耻笑他、在谈论他的缺陷从而在加重其心理负担。所以接待这类患者要讲究语言艺术和交流技巧。表情自然而热情,眼神要平和,不要注重患者的缺陷之处。给他一颗平常心,让他静心就诊,轻松治疗。

篇13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0.156

咳嗽变异性哮喘也称之为咳嗽性哮喘, 是一种以慢性咳嗽为主的哮喘疾病, 多发于夜间或者凌晨, 其临床症状一般为咳嗽[1]。由于咳嗽症状与其他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等临床症状相同, 从而导致患儿误诊而耽误治疗, 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 因此, 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十分有必要的[2]。本文主要对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在相同治疗的基础上实施不同护理干预, 探究护理效果, 详细报告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收治的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每组44例。其发病特点一般为气促、咳嗽等, 患儿会产生烦躁不安症状, 病情严重还会导致失眠。观察组男女所占比例为21∶23, 年龄3~11岁, 平均年龄(5.41±2.21)岁;对照组男女所占比例为22∶22, 年龄3~12岁, 平均年龄为(5.54±2.15)岁。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采用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 即将0.5%沙丁胺醇溶液0.5 ml雾化吸入, 2次/d,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患儿可以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进行治疗。

1. 3 护理干预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即观察患儿的生命指标、对患儿雾化吸入的时候进行有效护理、饮食护理干预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即急性期护理、健康宣教、呼吸道护理、预防疾病复发等。具体如下。

1. 3. 1 急性期护理 由于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一般较急, 因此, 当患儿出现呼吸困难症状时[3], 护理人员应该立即报告医生, 之后对患儿以及患儿家长的情绪进行有效的安抚, 通过一些音乐、玩具等转移患儿的注意力, 并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 即一般采用面罩式吸入方式[4]。在治疗的过程中还需要观察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 避免出现不良反应等。

1. 3. 2 健康宣教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如疾病的预防、注意事项、发病时的特点等, 还可以发放小册子, 有效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另外, 对患儿的饮食还需要一定的护理干预, 应该选择一些清淡、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 从而改善患儿体内营养, 提高患儿免疫力。

1. 3. 3 呼吸道护理 护理人员应该对患儿的呼吸道进行加强护理, 给患儿补充适当的水分, 为患儿进行拍背、翻身等。

1. 3. 4 预防疾病复发 护理人员应该积极的寻找致敏原[5], 即将病房内的灰尘、真菌、植物花粉等进行定时处理, 从而降低患儿对致敏原的接触, 从而有效降低患儿复发的几率。

1. 4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经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护理满意度, 分为十分满意、一般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十分满意40例, 一般满意3例, 不满意1例, 护理满意度为97.73%(43/44);对照组患儿十分满意31例, 一般满意3例, 不满意10例, 护理满意度为77.27%(34/44),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咳嗽变异性哮喘属于一种潜在型支气管哮喘疾病[2], 其临床治疗时间较长, 且在治疗期间, 患儿的病情容易复发, 对患儿以及患儿家长会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因此, 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主要对88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实施不同护理干预,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其护理满意度为97.73%(43/44), 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其护理满意度为77.27%(34/44),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对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实施优质护理干预, 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提高患儿家长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 促进患儿尽快康复, 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病情的复发, 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其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 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以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红燕, 隆红艳.张骠教授诊治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 31(1):53-55.

[2] 林天珍.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中医护理体会.中医外治杂志, 2015, 24(2):50-51.

[3] 何巧英.中医药治疗护理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湖北中医杂志, 2013, 35(4):6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