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严防次生灾害

严防次生灾害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严防次生灾害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严防次生灾害

篇1

各市、县(区)纪委、监察局,省直纪工委、监察专员办,省直各派驻纪检组、监察室:

根据气象部门预报,未来一周我省将出现降水集中期,其中6月13—16日中北部地区有持续强降水过程,18—21日中北部地区还有一次较强降水过程。这次暴雨强度强、时间长、范围广,又正值端午节假期,可能造成城乡滞涝、山体滑坡、局部山洪等次生灾害的发生。根据闽委办发明电〔〕207号通知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高度重视、恪尽职守,严明纪律、强化监督,确保防御强降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要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充分认识当前防御强降雨及次生灾害工作的严峻形势,密切关注强降水警报,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配合有关部门,共同做好防御强降雨及次生灾害的工作,严防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要加强对防御工作的监督检查。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各级各部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防御强降雨工作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确保政令畅通。特别是效能监察部门要加强防汛紧要期的值班检查,加强对防汛抗灾领导责任制落实情况和领导干部在岗、履职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工作不到位造成损失,或弄虚作假、瞒报、谎报情况的,严格追究责任;对失职渎职、的,给予严肃处理。

三、要切实做好机关防灾抗灾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积极应对。要认真落实责任制,对机关办公场所及所属单位、办案工作点和干部、职工集中住宅区等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可能发生滞涝灾害、山体滑坡、渗水漏水问题的重点部位和场所,要迅速采取防范措施。要认真制定和完善防御工作应急预案,组织落实好救灾应急人员、装备、资金和物资,随时投入抢险工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领导和重点岗位人员要在岗在位,一旦发现灾情要快速反应、妥善处置,确保干部、职工和工作场所人身财产安全。

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最大程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根本宗旨,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统一、军民结合、平战相兼”的原则,成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全面提升政府科学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为和谐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二、基本情况

(一)队伍名称: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以下简称区救援队)。平时,区救援队在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日常训练;震时,在区抗震救灾指挥部领导下,实施紧急救援。

(二)组成规模:区救援队设队长一人,由区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担任。根据部门职能和实际需要,下设11支分队,包括1支专业分队和10支兼职分队,分别由公安、消防、地震、卫生、民政、交通运输、水利、环保、通讯、电力、供水、燃气、热力等部门专业人员组成。总人数约255人,所有队员均为兼职,原有工作任务、隶属关系不变,具体配置如下:

1、搜救分队

建队单位:公安消防大队

建队人数:30人

主要职责:在救援现场,用人工搜索、高科技生命探测仪等手段,寻找受难者,帮助受难者脱离险境;严防地震次生火灾的发生,及时扑灭火灾。

2、社会治安分队

建队单位:公安分局

建队人数:50人

主要职责:加强对党政机关等要害部门和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灾物资集散点等重要目标的警戒;加强对危险、有害有毒物品的管理;防范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防哄抢事件的发生,及时制定灾区社会治安管理办法;做好防火、防盗、消防、抢险、交通安全管理和灾区特别管制措施处置等工作。

3、地震现场工作分队

建队单位:区地震局

建队人数:5人

主要职责:加强地震监测和震情、灾情速报,及时通报地震趋势判定意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地震灾害现场宏观考察、地震灾害损失调查与评估工作,为救援总体部署提供科学依据;及时平息地震谣传、误传事件,安定民心,稳定社会。

4、医疗救护及防疫分队

建队单位:区卫生局

建队人数:30人

主要职责:实施紧急医疗救护,抢救伤员;采取卫生防疫措施,防控疫病暴发流行;监测灾区饮用水源、食品卫生,确保灾区食品安全。

5、灾民救助分队

建队单位:区民政局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调配发放帐篷、衣被、食品、饮用水等救灾物资,组织转移和安置灾民;做好灾情调查、统计和上报工作。

6、交通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区交通运输局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做好救灾道路和灾后道路的抢修、疏通工作,优先保证抢险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转移、疏散。

7、水利设施抢修分队

建队单位:区水利局

建队人数:10人

主要职责:负责灾害后次生水灾的预警,及时提出抗洪、抢险、抗旱方案与措施,供领导决策指挥;负责工程防洪抢险、水毁工程修复和除险加固等工作的技术指导、管理维护及河道清淤清障,充分发挥工程防洪效益和河道行洪作用。

8、环境污染防控分队

建队单位:环保分局

建队人数:10人

主要职责:加强对灾区环境监测和保护,对有毒、有害气(液)体的辐射泄漏、扩散进行有效侦查;对造成次生灾害以及放射性物质污染进行紧急处置;对易燃、易爆、有毒设施进行检查,提出可行性防控措施。

9、通信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电信公司

建队人数:30人(各单位10人)

主要职责:启动地震应急通信系统,保持灾害现场与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通信联络;及时组织力量修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震情、灾情信息和应急指挥通信畅通。

10、城市供电保障分队

建队单位:供电公司

建队人数:20人

主要职责:迅速修复被毁损的电力设施和调度系统,优先抢修、恢复城市供电,保证灾区电力供应。

11、市政设施(自来水、燃气、热力)抢修分队

建队单位:自来水公司、港华燃气公司、热力公司

建队人数:30人(各单位10人)

主要职责:修复被破坏的供排水、热力、燃气设备;恢复供水、热力、燃气调度系统功能;保证灾区用水、用热供应,确保燃气安全。

三、启动条件和程序

(一)根据《市区地震应急预案》规定,区救援队依据震情和灾情,确定以下应急启动原则:

1、发生5级以下强有感地震(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情况下),原则上不启动;特殊情况除外。

2、一般地震灾害后,经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方可启动。

3、发生较大地震灾害和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造成建(构)筑物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经区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批准,迅速启动赶赴灾区,实施紧急救援。

(二)发生非地震重大灾害,造成建(构)筑物及其他严重破坏和人员伤亡的,经区政府批准后可派出,具体行动由区政府统一指挥。

(三)其他地区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地震灾害后,根据地震灾区政府的请求或省、市政府的指示,经区政府批准后可派出。在地震灾害现场实施紧急救援工作时,接受当地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调度指挥。

四、有关要求

(一)人员要求

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应急分队组建工作,指定精通业务的分管同志负责并担任分队长,抽调业务骨干充实到救援分队中任成员。

(二)装备及经费要求

区救援队的技术装备主要包括:队员个人防护装备;标志、搜寻、抢险、破拆、救援技术装备;通讯设备;专用机动车辆等。

区救援队人员经费由所在单位负责,区政府给予适当补贴。各单位每年都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完善、维护应急装备,组织演练、培训等工作,保障应急车辆、特种救援设备和救援队伍时刻处于战备状态。区救援队启动后,所需经费纳入抗震救灾经费预算专项安排。

(三)培训要求

各救援分队每年都要安排专门时间对救援队员进行应急救援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地震紧急救援集中演练。区救援队按照“平战相兼”的原则,除完成日常备勤和训练任务外,队员要做到熟练掌握应急救援技术与装备的使用方法,熟悉装备技术性能,熟练使用装备展开救援行动,能够维护、维修所配发的技术装备。

(四)救援保障要求

区救援队在实施紧急救援过程中,各街道、区直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为灾后快速、高效地开展紧急救援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和后勤保障。

(五)实施步骤

一是制定印发组建方案,成立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

二是编制工作章程,于5月10日前将队员信息登记表和汇总表报区地震局。

篇3

一、加强监测预警和信息。气象、水利、国土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地质灾害险情等的发展变化,做好预测预报工作,着力提高短时强降雨、山洪、突发地质灾害的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对重点时段、重点工程、重点部位、重大隐患要加密监测。一旦出现灾情、险情,要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方式预警信息。

二、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工作。要加强对学校、居民集中居住区、病险和在建水利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山洪易发区的安全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消除,不能及时消除的要落实防范措施。强降雨可能引发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监测,落实防范措施,确保安全。

篇4

 

封山育林是根据植被群落是的自然演替理论,通过人为禁止植被的继续破坏,针对森林植被的恢复状况,采取适宜的人为促进或改进措施,恢复和提高现有植被的生态功能。为提高豫北石质山区封山育林成效,迅速扩大森林资源和提高森林覆盖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封山育林技术措施,得到迅速成林,高质高产的目的,现根据我们多年来的分析,对安阳县西部山区封山育林应该采取的技术措施提出一些见解:

1、封山育林的理论基础

安阳县西部属太行山浅山区丘陵区,山峦起伏,沟谷纵横,属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山地土层厚薄不均,多为阳坡薄,阴坡厚,土壤为褐土。区内年平均气温为13℃,一月份最冷,极端最低气温-21.7℃,七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6.9℃,极端最高气温42.9℃。平均日照时数为2526小时,日照率57%,无霜期一般为200天左右,年均降水量606.1毫米,但年际变化甚大,最多年份达1182.2毫米,最少年份仅271.9毫米,充足的光照和丰富的热量有利于多种林木生长,但因降水集中致使山区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冰雹、霜冻、大风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

区内植被覆盖度低,原始植被均已遭破坏,现多为次生植被,草本主要有白草、黄背草、地柏、羊胡子草、篙类等;灌木有酸枣、黄荆、山皂荚及人工紫惠槐等,乔木植物主要有侧柏、臭椿、刺槐、苦楝等,有少量油松、黄连木片林。

区内均有稳定的森林群落,小南海水库周围多为侧柏林地、油松林地及黄连木疏林地,漳河沿岸则多为黄连木疏林地,并多为纯木。其余的广量分布灌木林地,阳坡为黄荆,阴坡为山皂荚,均以片林形式出现。

2、封山育林对象

封山育林对象主要是急需封育的次生林和次生林受严重破坏形成的残林迹地;生有稀疏乔木和幼树的灌木丛;有防护意义的疏林地。具体种类有①林地内存有30%的灌木丛并有每亩4株以上的母树,或有足够数量的萌芽,萌蘖能力的伐根以及残留幼苗、幼树较多的地段②附近种源丰富,已有足够天然更新的幼苗、幼树的区域③水库周围、河流流域内具有一定天然更新能力的疏林灌丛。

3、封育目标

根据石质山区植物群落的演替规律,依照中低海拔地区的特点,确定以侧柏、刺槐、火炬混交林为封育目标,对条件较好的地段则可以以山桃、山杏等培育特色经济林为目标。

4、封育措施

补植补造:在封育区域内,土厚缓坡地段,补植侧柏、火炬;在沟堰、荒坪点种山桃、山杏。

嫁接措施:可对酸枣嫁接大枣,山皂荚嫁接皂荚等。免费论文参考网。

地产林改造:对经过封育后长期不能成林或目的树种少的地段要进行改造,可进行平茬复壮,如对山皂荚、黄荆等进行平茬复壮,以增加萌蘖能力。

采取飞、点结合营林模式,对地势险要地段要进行飞机播种造林,较为平缓地段则以山桃、臭椿为主,以早日实现封育目的。免费论文参考网。

封育管护措施:对林农交错区进行人工禁封,主要以栽植水泥桩铁丝网为主,目的在于禁止人畜上山。在主要路口建立封山育林碑牌,涂写明显封山育林标语。对主要封育区域要按照每600亩左右一个专职护林员标准设置护林人员,并进行责任承包,工资从地方护林经费中解决。

做好护林工作要结合护林防火、病虫害防治部门加以重点看护,严防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发生。免费论文参考网。加大对毁林案件的查处力度,要对封育区内发生的毁林案件及时查处,公开处理。

5、几点建议

封山育林是林业科学的一个术语,绝非意味着粗放经营,不能同护林防火混同起来,封山是手段,育林才是目的。

封山育林是一项恢复和扩大森林资源的重要措施,要将其作为一项林业生产指标层层落实。

封什么样的对象,育又采取什么措施,这样的规划设计和技术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各级林业规划设计和科研部门,应尽快落实方案。触及封山育林利害关系的主要是割灌与放牧。为了搞好封山育林,必须采取实际步骤,解决林区居民的实际问题,不能再“活封、死封”上搞表面调和。对烧柴问题,要从能源上找出路,林区要尽量利用主伐和间伐剩余物,非林区则要营造薪炭林,对放牧问题,应规定合适的牧场,不盲目发展畜牧业。

篇5

保证冰雪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冰雪灾害的影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安全有序。

(二)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

(三)适用范围

1、本预案所称冰雪灾害,指因低温、冰雹、霜冻等天气而造成的大范围降雪和冰冻灾害,包括其次生、衍生灾害。

2、本预案适用于发生在本县行政区域内冰雪灾害的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救灾等工作。

(四)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保障全县冰雪灾害期间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各级各部门落实责任,互相配合,形成应急合力,共同做好冰雪灾害应急工作。

3、以科技为先导。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冰雪灾害应急工作的现代水平,做到及时发现、预警、响应和处置。

二、应急指挥体系及职责

县人民政府成立*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全县冰雪灾害的应对处置工作。

(一)应急指挥机构

县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由县政府常务副县长任指挥长,县政府办副主任任副指挥长,县应急办、交通局、电力局、民政局、城执委、商务局、建设局、安监局、*局、气象局、卫生局、武警支队、消防支队、发改委、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粮食局、物价局、畜牧局、房产局、旅游局、公路局、工商局、中化石油*分公司、中国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火车站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二)应急指挥机构职责

1、指挥部

负责冰雪灾害监测、预警、应急呼应和处置及救灾等工作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指导开展冰雪灾害应急工作。

2、指挥部办公室

负责传达指挥部工作指令;具体协调处理冰雪灾害应急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负责冰雪灾害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会商、评估工作;及时将灾情报告县政府,并向指挥部成员单位通报;制定冰雪灾害应急方案;对灾害损失及影响进行评估;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3、指挥部成员单位

交通局确保全县公路畅通;加强客运调度工作,做好因恶劣天气滞留旅客的解释工作,并及时疏散;及时调度抗灾工作用车和抗灾设备;及时做好灾后被毁道路修复工作。

电力局负责输变电设施、线路的安全检查;做好电力线路防冻除冰和送电安全工作;及时抢修被毁电力设施,确保电网安全运行。

民政局负责储备救灾生活物资,指导救灾捐赠等工作,确保灾民正常生活。

城执委及时做好城区道路的扫雪除冰工作,确保城区道路畅通和市容市貌整洁;确保城市出租车正常运营;及时做好市政设施的维修工作。

商务局负责组织生活必需品和成品油的供应;负责保障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部门衔接,确保市场的安全和正常运转;及时向被困人员提供生产必需品。

建设局督促建筑施工企业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城区供水、供气正常;协助做好城区道路畅通工作;加强公交车辆调度,确保公交车正常运营;及时调度抗灾工作用车和抗灾设备;及时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安监局加强全县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确保全县电煤生产供应正常。

*局负责做好全县冰雪灾害期间的稳定工作;确保全县道路安全畅通。

气象局负责冰雪灾害天气监测、预报和警报的;及时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卫生局组织调度卫生救援力量参与救灾工作,做好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武警支队组织参与抢险救灾工作,协助*机关维护全县社会治安秩序。

消防支队组织参与抢险救灾工作,负责做好冰雪期间的全县消防工作。

发改委及时上报灾情;做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的落实和资金使用工作。

教育局做好全县学校的安全工作;加强冰雪灾害应急知识的普及宣传教育;做好因灾受损校舍恢复重建工作。

财政局负责冰雪灾害应急资金保障工作。

人事局负责做好公务员应对冰雪灾害的奖惩工作。

国土资源局加大对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力度,严防发生冰雪次生、衍生灾害。

水利局负责水利设施的安全工作;做好防灾抗灾相关物资储备工作。

农业局负责农业生产中冰雪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灾后恢复生产。

林业局加强林区防寒救灾工作,负责灾后恢复生产。

环保局加强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严防因冰雪灾害引发突发环境事件。

粮食局做好粮食储备工作,保证粮食供应。

物价局加强价格监管,确保物价稳定。

畜牧局指导做好牲畜防寒工作,负责灾后恢复生产。

房产局加强危房监管工作,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旅游局负责景区、景点的旅游安全工作。

公路局负责公路的安全、畅通工作,及时做好损毁道路的修复工作。

工商局加大市场监管力度,确保市场正常运转。

中化石油*分公司确保正常供应成品油,优先保障指挥部成员单位车辆用油。

中国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中国联通*分公司及时抢修被毁通信设施,确保全县通信畅通;及时发送有关信息。

*火车站确保列车畅通和行车安全;及时提供列车运行情况和旅客滞留情况;负责因冰雪灾害滞留旅客的解释和安全转运工作。

三、预防预警机制

(一)预防预警信息

县气象局负责冰雪灾害的监测、信息收集、预报预警和评估等工作

(二)预防预警行动

1、指挥部办公室根据冰雪灾害监测、预报、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的冰雪灾害,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冰雪灾害应急指挥部。

2、指挥部对冰雪灾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达到预警启动级别的,启动预警命令。

3、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应按照冰雪灾害预警信息,积极采取防御措施。

4、指挥部办公室应及时进行督促、检查、指导,确保本预案的顺利实施。

(三)预警级别及

1、按照冰雪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一般(IV级)、(较重III级)、严重(II级)和特别严重(I级)四级,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红色表示。

2、IV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冰雪天气过程,24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将造成一定危害和社会影响,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V级预警。

3、III级预警

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较大的冰雪天气过程,1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II级预警。

4、II级预警

全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重大的冰雪天气过程,6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较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持续,可能造成较大危害和社会影响,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I级预警。

5、I级预警

全县即将发生或可能发生特大的冰雪天气过程,2小时内可能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或者已经出现对交通、农业、电力有重大影响的降雪和结冰并可能持续,由指挥部决定启动I级预警。

四、应急响应

(一)应急响应级别

1、IV级、III级响应

IV级、III级预警后,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及时监测冰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做好相应的应急响应工作,并将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报告指挥部办公室和县有关部门单位。

2、II级、I级响应

II级、I级预警后,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照统一部署,做好抢险工作,并上报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

(二)应急响应行动

冰雪灾害发生后,指挥部组织、协调、指挥各成员单位、专业应急队伍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1、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有关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和指挥部的要求,立即到达指定地点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2、对生活困难群众进行排查,确保生活困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有房住、有病能及时医治;加大对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3、卫生部门应紧急派遣专业队伍抢救伤员,并组织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

4、根据实际需要,有关部门可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5、相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进行保护。

6、指挥部可根据需要依法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三)信息报送和处理

1、冰雪灾害的监测、预报、预警、灾情等信息由指挥部办公室归口管理,并及时向各相关部门通报,实现信息共享。

2、冰雪灾害信息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详实。暂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可先报告基本情况,然后再及时续报。

(四)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对灾害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并携带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需要公众参与时,应当告知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五)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和公众参与冰雪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六)信息

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将冰雪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警、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

2、组织新闻单位及时向社会冰雪灾害预警信息,报道应急性处置工作情况。

(七)应急结束

根据冰雪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指挥部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应急响应终止时,应当及时向上级政府报告。

五、善后工作

(一)善后处置

1、冰雪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地要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依法做好灾民安置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2、卫生部门应当做好冰雪灾害现场的消毒与疫情监控的组织和指导工作。

3、指挥部办公室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及时调查、统计冰雪灾害事件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冰雪灾害造成的损失情况,形成书面材料向指挥部报告,并按规定向社会公布。

(二)社会救助

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三)灾害保险

各保险机构依法做好灾区有关保险理赔和给付工作。

(四)冰雪灾害评估

1、指挥部办公室负责组织冰雪灾害评估。

2、冰雪灾害评估结果应当及时报告指挥部和上级政府。

六、应急保障

(一)资金保障

根据冰雪灾害应急工作需要,安排必要的专项资金。

(二)通信保障

电信运营企业负责保障应急通信畅通。应急救援现场应配备紧急通讯系统,为现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保障。

(三)装备保障

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做好冰雪灾害应急救援必需的物料、器材、工具等物资储备工作。

(四)应急队伍保障

全县要建立专业化与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救援队伍,努力提高应急救援工作能力。

(五)交通运输电力保障

*交警、交通、城管、电力等部门按照职责做好全县交通、运输、电力保障工作。

(六)医疗卫生保障

卫生部门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积极配合专业医疗队伍参与卫生救护工作。

(七)技术储备与保障

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建立冰雪灾害专家库,为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七、监督管理

(一)宣传、培训和演练

1、开展冰雪灾害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等相关知识的公益宣传工作。

2、指挥部成员单位应当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

(二)奖励与责任

精选范文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