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早产儿护理培训

早产儿护理培训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早产儿护理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早产儿护理培训

篇1

    1.1临床资料2012~01/12惠州市第一妇幼保健院产科收治早产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1250~2500g,平均(2135.3±548.3)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6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连续性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连续性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篇2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163

早产儿属于高危儿童,由于其胎龄早、出生体质量低,患儿机体的生长发育较正常分娩儿童较弱,往往需要行补液、肠内营养、机械通气等治疗与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12年1月-2014年1月我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其中男6例,女40例;孕周30~36周,平均(34.8±3.2)周;早产儿出生体质量2000~3000g,平均(2245.3±538.5)g.早产儿父母均为初中以上学历,平均年龄(28.6±4.1)岁。根据患儿分娩时间分为观察组(2012~07/12)和对照组(2012~01/06)各50例,两组一般资料及父母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实用新生儿学》中早产儿的诊断标准。

1.3纳入标准(1)符合早产儿诊断标准;(2)无窒息史;(3)家属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1)患有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畸形及需氧气支持患儿;(2)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3)原发性呼吸暂停;(4)失访患儿。

1.5方法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院内护理方法,对照组患儿不采用延续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延续护理,内容包含院内家长培训、早产儿建档和出院后家庭随访。

1.5.1院内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送人暖箱进行护理,暖箱温度模拟子宫环境,使患儿腋温36.5℃、肛温37℃。暖箱内湿度根据早产儿日龄进行调节,自80%缓慢调至6O%.做好隔离。暖箱定期清洁和消毒,患儿每日行1次擦浴和脐部护理,3次抚触护理,每次抚触时间10~15min,可同时播放轻柔音乐,抚摸过程中同时以温柔的声音跟患儿说话,以目光与患儿交流。抚触自头面部、经胸部、脐部、背部、上肢、直到下肢[1]。

1.5.2院内家长培训了解主要照看早产儿的家长(一般为早产儿母亲),通过问卷调查其文化程度、经济条件、对早产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程度等,制定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出院前给予培训,内容包括护理内容、护理方法、护理目标、常规护理记录、护理操的动作、怀抱及抚触动作、异常情况观察等。

1.5.3早产儿建档建立早产儿档案本,院内护理由护士记录,院外护理由责任护士与患儿家长共同制定家庭护理的项目、方法、频次和要求等,并要求家长对相关护理内容及时的登记到档案本中。包括:(1)日常护理,如皮肤、脐部、臀部等护理,体温、皮肤颜色、脐部情况、大小便等的观察方法和异常表现特点,体温测量和保暖措施,呼吸的观察,保护性隔离方法等;(2)明确免疫、体检、复诊时间;(3)喂养护理,提倡母乳喂养,并指导母乳不足情况下如何喂养,及如何应用鱼肝油等辅食给患儿补充营养;(4)感观刺激,包括抚触、音乐播放、对患儿说话、眼神交流等。[2]

1.5.4家庭随访患儿出院后,隔日进行1次电话随访,了解家庭护理的具体情况及存在疑问,督促家长对患儿进行按时、按需的各项护理。每周上门随访,仔细观察患儿皮肤、呼吸、发育等情况,测量体质量、头围、身长,检查有无黄疸,根据患儿发育情况及时调整家庭护理计划。于两组早产儿纠正胎龄达4O周时进行生长发育情况比较,记录护理期间疾病情况[3]。

1.6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相关数据的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

两周后体重增长情况对照组

结果说明,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身长增长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早产儿护理期间发病情况比较。

结果说明,腹泻、贫血、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早产儿护理以往常常局限于院内,当早产儿出院后,家庭护理不受控制,由于家长对于早产儿基本特点、护理手段等了解不足,家庭护理可能存在不科学、不细致、无针对性等问题,不仅对于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存在影响,还可能引发各类疾病,给患儿带来痛苦和不安全因素。

3.2目前延续护理尚未具有明确的定义,一般认为延续护理是指在不同的医疗服务机构间实现无缝隙衔接,为患儿提供连贯的健康照顾,形成患儿与专业医疗机构的持续联系。延续护理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模式转变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将住院护理延伸到患儿出院后的治疗与康复过程中,帮助患儿完善自我管理。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延续护理干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干预方式,可以提高缓患儿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儿的再住院率[3]。

3.3本研究比较了延续护理干预和普通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头围和身长的增长均显着优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可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增强患儿体质;早产儿容易发生各种疾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腹泻、贫血和呼吸道感染等疾病的患病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延续护理干预可以降低早产儿的患病率。

3.4综上所述,延续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降低早产儿常见疾病的患病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篇3

胎龄28~37周的新生儿称为早产儿,由于早产儿出生时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因此,生存能力比正常新生儿弱,病死率高。近年来,围产医学技术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使得早产儿的存活率升高,但是应该怎样促进早产儿的体格和智力发育,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目前国内外的研究尚未给出明确的方法。抚触干预是早产儿早期的一种干预护理手段,护理人员使用双手有科学、有次序、有技巧的轻柔抚摩早产儿的全身各部位肌肤,这种温和的刺激能够通过婴儿的皮肤感受器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使其产生良好的生理,心理效应。本研究对我院60例早产儿进行了抚触的对照观察,探讨并总结抚触对新生儿的神经行为和体格发育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早产儿6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新生儿一般情况无显差异,胎龄30~36周,体重2000~2500g,出生时Apgar评分均>7分,均无窒息史。抚触组男16例,女1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经t检验,两组新生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头围、身长、Apgar评分、喂养方式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早产儿出生24h后开始,置婴儿在辐射台,采用国内改良简易经络法对婴儿进行抚触,每天上下午各1次,10~15min/次,在喂奶后1~2h安静清醒时进行,并播放轻柔音乐。由经过专业培训、责任心强、善于表达、经验丰富的护士进行操作。操作时手法要求准确、用力适中外,强调抚触时面带笑容,同时还要注意与婴儿的对视,轻语言交流。同时向家长宣传抚触的重要性,示范抚触方法,教会家长抚触手法及注意事项。早产儿出院后继续由其家长抚触,坚持最少半年。期间有专业人员定期随访。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指标:两组均由专业的护理人员测量并记录早产儿在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应用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查法对两组早产儿进行测评,包括行为能力6项、主动和被动肌张力各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态3项,按鲍秀兰教授等编制的评分标准进行测定生后当日、纠正胎龄40周时的NBNA。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结果

两组新生儿在出生时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胎龄40d后,两组婴儿的NBN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见表2。

篇4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482例住院早产儿为对照组,男286例,女196例,胎龄28周-36+5周,体重1100g-3120g;2015年1月-2015年12月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后在我科住院的早产儿526例为观察组,男320例,女206例,胎龄28周-36+3周,体重900g-3280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体重、疾病种类、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科室已有的护理规范对住院早产儿实施常规皮肤护理。观察组实施方法如下: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分析讨论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原因,制定细化的防范措施,定期组织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尤其是进修、培训、新入科护理人员,护士长和风险管理组成员不定期检查患儿皮肤情况,检查结果纳入绩效考核或出科鉴定。

1.2.1 造成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原因分析①粘贴伤:因为早产儿胶原纤维数量较少,表皮与真皮间的连接欠紧密,皮肤的游动性大,在撕揭胶布时皮肤容易受损,甚至出现皮肤剥脱[2]。尤其是辐射台、暖箱内的早产儿,胶布长时间加热后,黏性增加,撕下时皮肤容易发红或破损。胶布粘贴伤是NICU中引起极低出生体重儿皮肤破损的首要因素[3]。②压伤: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对鼻中隔的压伤;静脉留置针梗及肝素帽对皮肤的压伤;血氧饱和度探头固定过久对皮肤的压伤;腕带过紧或腕带扣受压对皮肤的压伤;针帽、棉签等异物遗留于暖箱内引起压伤。③药物外渗:早产儿血管壁薄,通透性高,药物外渗会引起皮肤红肿、水泡,甚至坏死。常见药物有多巴胺、甘露醇、10%葡萄糖酸钙、氨基酸、脂肪乳、人血白蛋白等。④摩擦伤:患儿因哭吵、活动过多碰撞摩擦引起骨突处皮肤破损,主要见于光疗患儿;给患儿擦浴时用力过猛,也易引起摩擦伤。⑤烫伤:仪器设备故障;暖箱、辐射台肤温探头脱落;沐浴时水温过高导致烫伤。

1.2.2 防范措施针对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行专题培训,使每一名护士认识到可能发生皮肤损伤的每一个细节及防范措施,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加强主动、有针对性地巡视,从而有效避免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风险事件的发生。①规范胶布及敷贴的使用。早产儿使用低敏性、透气性良好的敷贴,将穿刺点置于敷料中央,从穿刺点向四周轻压透明敷贴,减少局部皮肤张力。尽量减少粘贴时间及范围,撕取患儿皮肤任何一根胶布时,均做到动作轻柔,用生理盐水或润肤油边浸湿边撕取。②CPAP正压辅助呼吸时鼻塞固定位置要准确,松紧适宜,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局部,每2小时松解一次,并查看局部情况,做好护理记录。使用静脉留置针时针梗及肝素帽下方垫无菌小纱布后再固定。血氧饱和度探头每2-3小时更换固定部位,必要时增加频率。腕带松紧适宜,及时更换,防止腕带扣压迫患儿皮肤。每次治疗护理操作完毕,检查有无针帽、棉签等异物遗留于暖箱内。③对早产儿,尤其对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开展PICC技术,极大程度地避免了反复穿刺和撕、贴透明敷料对其造成的皮肤损伤[4],减少静脉输注高渗、有刺激性的药物对外周静脉及局部组织的刺激。④由于新生儿皮肤防护功能比成人差,在摩擦牵拉作用下容易损伤[5]。因此光疗患儿戴上棉质手套和足套,必要时使用水胶体敷料保护踝关节、脚后跟皮肤;暖箱周围放置暖箱保护垫,防止因碰撞损伤皮肤;沐浴或擦浴时,水温适宜,动作轻柔,如有胎脂或陈旧污渍,使用润肤油浸湿后再用温水擦浴,切忌强行擦掉。⑤加强护士技术操作培训,正确安全操作。规范使用仪器设备,主动巡视,经常检查感温探头有无脱落。使用TDP时照射距离准确,专人守护。沐浴时做好水温检测,控制在37-39度。弹性排班,沐浴时段增加人力资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表1

3.讨论

早产儿由于皮肤幼嫩、菲薄,且早产儿多伴有贫血,局部血供少,再加上早产儿对疼痛和不适反应差,不会表现有强烈的哭闹和烦躁,在诊疗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肖晓玲等[6]报告15所医院新生儿病房护理不良事件构成中皮肤损伤占首位,达到42.51%。护理风险管理是指对现有潜在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和事件对病人、探视者、医护人员和医院等的危害和经济损失[7]。通过护理风险管理,将发生不良事件的消极处理变为发生前的积极预防,使每一位护理人员主动发现工作中薄弱环节和危险因素,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早产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杨,彭文涛,张欣.实用早产儿护理学.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7.

[2]吴本清.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81.

[3]梁茶,彭云,庄君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防治[J].微创医学,2012,7(2):140-142.

[4]邵肖梅,叶鸿瑁,邱小汕.实用新生儿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866.

篇5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a)-0116-03

早产儿,又称未成熟儿,指胎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7月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早产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平均胎龄(33.5±1.3)周,平均体重(1876±260) g;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平均胎龄(32.8±1.7)周,平均体重(1906±240) g。所有早产儿入院时生命体征平稳,无窒息、严重感染等疾病。两组早产儿的性别、胎龄、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即采用早产儿护理常规;观察组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护理人员实施发展性照顾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创造与母体子宫接近的生存环境 根据早产儿日龄及质量设置暖箱温湿度,保持相对无菌环境,减少光源刺激,暖箱上加盖遮光毯,各种监护仪报警声调至适度音量,电话声音及医护人员说话声尽量降低,控制室内声音

1.2.2 适当喂养及操作 尽早进行微量喂养及采用非营养性吸吮,促进吸允反射建立、肠蠕动及胃排空。减少各种侵袭性操作对患儿的影响,减少疼痛对其刺激,必要时采取疼痛干预措施如非营养性吸吮、支持及拥抱抚触。

1.2.3 采取安全 侧卧位与俯卧位交替进行,床头抬高20°~30°以防止呼吸暂停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1.2.4 注重亲情和关爱 在早产儿清醒时,对头、面、胸、腹、四肢、背部进行爱心抚触,同时进行语言交流,满足其心理需要。

1.3 评定标准

护理前及护理后30 d,采用正常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评分,每项评分有3个分度:未能引出和显著不正常为0分、轻微不正常为1分、完全正常为2分,满分40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神经行为相关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早产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越不成熟,原始反射越难引出。脑科学研究证明,在脑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脑的结构和功能均有很强的适应和重组能力,极易受环境因素影响[1-3]。发展性照顾是一种新生儿护理新理念,把每个患儿作为生命的个体,护理全过程,针对患儿的需要采取个性化护理,并注重患儿行为上的呼唤及环境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促进其身心健康[4]。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主要包括模拟子宫、适宜的温度、减少强光及噪音刺激、降低侵袭性操作、尽早微量喂养及应用安慰奶嘴、采取正确、增加抚触及亲子教育等。噪声可造成早产儿脉搏减慢、呼吸节律改变、睡眠受到干扰。突然出现的冲击噪音>82 dB可造成早产儿听力障碍,且与强光、疼痛刺激有协同作用,可导致颅内压升高[5-6]。保持正确的及早期微量喂养可明显提高吸吮力、增加奶量,体重增长加快,睡眠时间延长[7]。据报道,抚触可增进早产儿的神经行为能力,经过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早产儿情绪表现安稳和安静,体重及每天进奶量增加,其生活质量提高[8-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相关神经行为指标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发展性照顾护理可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的早期发育。

综上所述,发展性照顾护理作为一项能促进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且安全有效的护理技术,有重要的社会及医疗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孔海艳.发展性照顾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09,11(2):217-218.

[2] 樊杰.早产儿的发育支持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4, 39(10):780-781.

[3] 黄春香,李雪荣,苏林雁.早期干预对幼儿发育影响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0,14(3):48.

[4] 周玮玮.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智能运动发育与神经行为产生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6):26-27.

[5] 单若冰,郭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和干预对错[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05,8(1):63-65.

[6] 叶杰清,郑聪霞.发育支持护理对早产儿生长影响的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44-45.

[7] 应雪琼,林心怡,颜胜宇,等.发展性照顾护理模式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2,29(3):15-16,42.

[8] 郭红英,杨凯红,杜月琼.新生儿抚触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神经行为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32-33.

篇6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06-02

健康教育路径是为了满足患者健康知识的渴求,通过护理评估,制定健康教育计划,然后对某一疾病的特定阶段进行健康指导的方法【1】。近年来早产儿的出生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对于这些各系统生理功能尚未发育完善的早产儿,他们后天的喂养有别于正常产的宝宝,早产儿的后天追赶很重要,但是后天的追赶成长与专业护理和科学喂养是密切相关的,尤其是出院回家后。在临床护理中,发现早产儿家属在患儿出院前几天都非常迫切的希望护理人员能够给与及时的、规范的、有计划的早产儿专业护理知识和科学喂养方法的指导,因此,我们通过1年的临床实验研究验证了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质性研究法,选取出院前从NICU转入母婴同室治疗的早产儿的家属,于2012年1-10月共90例。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体重增长好;②吸吮吞咽有力③无并发症

采用交谈法和评估法进行。对于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及其家属,有专业护士在早产儿转入母婴同室的第1、2、3天进行健康教育,以路径的方式,其效果通过早产儿监管指标量表的得分值进行评价,计算凡第1、2、3天总分的平均值大于95分均为合格。与早产儿出院后1周和1个月以电话方式进行追踪回访,回访内容根据事先制定好的项目进行,回访内容主要有:体重,身长,喂养方式,肢体活动,反应能力等。

健康教育路径,早产儿监管指标及回访内容的制定是通过1年的与家属交流及回访问题的记录,对与研究目的相关的文字内容进行反复推敲,吸取有重要意义的陈述,对反复出现的观点进行整理,逐级进行主题提取并命名。

2 结果

3 讨论

3.1 健康教育路径目标明确,将早产儿护理及喂养方法循序渐进、分期段地传授给家属并定期评价,保证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护理人员根据路径表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它使护理过程程序化,明确规定了护士每天所做的事情,避免了各种干扰因素,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规范、连续、完整的健康教育使家属掌握了护理早产儿的相关知识,更好的护理早产儿。由表1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对提高早产儿家属的专业护理水平及科学喂养方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3.2 在护理工作过程中,专业护士细心的观察,了解患儿及家属的需求,有的放矢的给与解释和指导,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能积极正确的处理,而对于家属提出的不懂得问题能促使自觉看书或查阅资料或向有关专家咨询,使护士的健康教育技能和水平逐渐提高,避免了由于护理人员的个人水平能力有限而导致的护理缺陷,增加了护患之间的交流,提高了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由表2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3.3 路径教育有利于家属树立护理患儿的信心,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以诚恳的态度,亲切和蔼的语言,无微不至的关怀,娴熟的技术取得家属的信任,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提高了家属的遵医行为和配合。由于早产儿健康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多数家长存在焦急和担心情绪(是否有后遗症和并发症出现)渴望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指导,我们通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和出院后电话回访的方法,主动有计划的与患儿家属沟通,帮助家属树立了护理早产儿的信心。由表2可以看出,通过健康教育路径明显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能像正常儿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

3.4 随着诊治技术的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较大提高,但远期的并发症是一个很大问题,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某些家属对早产儿后期的健康成长不够重视(提早签字出院);因没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路径的培训,患儿再次入院率偏高(感染,误吸等),增加了经济负担。从表2

可以看出,健康教育路径不但减少了有并发症导致的再入院率,而且减少了平均住院天数,从而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

篇7

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尚未成熟易出现喂养不耐受,常出现呕吐、腹胀、胃潴溜等胃肠动力障碍[1],严重影响早产儿的生长发育。因此,临床早期应发现喂养不耐受的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诱导胃肠功能成熟,加快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严格按照护理操作规程,积极处理喂养不耐受问题,使早产儿能尽快地恢复到正常的喂养状态[2]。笔者所在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联合腹部抚触干预,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3 监测指标 观察两组新生儿胃残留量、腹胀消失、恢复出生体重、喂养耐受、住院天数。

2 结果

两组早产儿治疗后观察指标比较见表2。

3 讨论

早产儿胃功能弱,胃肠道消化酶分泌功能较差,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高。长时间静脉营养不利于早产儿胃肠功能恢复,且易出现胆汁淤积、出血、黄染等并发症。早产儿出生后数小时细菌即从空气、、用物等经口、鼻腔或侵入肠道,且早产儿肠道正常菌群定植较少,肠黏膜免疫功能不完善,易诱发感染。实验组给予双歧杆菌口服对早产儿全胃肠道营养的建立和促进生长发育有着积极的作用[4],复方成份内的双歧杆菌、嗜酸杆菌、类肠球菌直接补充可抑制肠道中某些致病菌,维持正常的肠道蠕动。蜡样芽孢杆菌能促进双歧杆菌等厌氧菌的生长和繁殖,促进早产儿快速建立肠道正常菌群,提高早产儿肠道免疫力,促进消化及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

腹部抚触可兴奋迷走神经,从而使机体胃肠道活动增强,胃肠分泌素活力增加,促进胃肠蠕动及排空,使摄入的奶量及胃肠道吸收营养增加。抚触有明显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和智力发育等作用[5]。抚触应由接受过婴儿抚触培训的护士操作,在喂奶后30 min~1 h进行,抚触前应消毒温暖双手,并涂婴儿润肤油。腹部抚触以手掌心抚触腹部,以脐为中心,按顺时针方向,由内向外依次进行力度适当,每天2次,每次10~15 min,婴儿睡眠或睡觉状态均可进行,但应避免在患儿烦躁、哭闹时进行。抚触时注意保暖,在红外线抢救台或保暖箱内进行以防着凉。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红霉素作为促进胃肠动力药,虽然剂量小,也无明显不良反应,但红霉素属抗生素,长期应用可能会导致早产儿出现菌群失调。妈咪爱成分中有活菌冻干粉与红霉素通用有抑菌作用。本资料显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口服联合腹部抚触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显著,且简单易行。

参考文献

[1] 牛志民.多潘立酮干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30例治疗效果观察[J].新乡医学报,2007,24(2):196-198.

[2] 魏林,阎研.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60-162.

[3] 黄英,邵肖梅,曾纪骅.新生儿喂养困难与红霉素促胃动力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00,38(11):696-698.

篇8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的活产婴儿,早产儿由于出生体重低,大脑发育不成熟,吸吮能力差,约79%可出现不同程度的黄疸,易产生严重而持久的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黄疸绝大多数为未结合胆红素增高[1],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易侵犯基底节。因此,早产儿黄疸早期护理干预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我科收治的26例早产儿黄疸护理效果观察综述如下。

临床资料

2011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早产儿黄疸26例,男16例,女10例,生理性黄疸2例,病理性黄疸24例,经皮测胆数值范围在131~169mg/dl。

结 果

通过对早产儿黄疸进行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后,26例患儿2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1mg/dl,吃奶反应均好,生命体征正常。5天后血清胆红素降至10mg/dl以下,均治愈出院,无核黄疸发生。

干预措施

蓝光治疗:蓝光照射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光疗时应注意做好病室内环境及治疗箱的温、湿度调节,一般采用波长425~475nm的蓝光最为有效。做好入箱前患儿的准备,同时注意光疗中的一些注意事项:①不能随意打开箱门;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患儿的面色、呼吸、大便情况,同时注意有无烦躁、嗜睡、有无尖叫或单声哭叫、四肢肌张力增高、凝视、惊厥等症状[2],加强巡视,一般2小时测体温1次,根据患儿体温随时调节箱温,将患儿体温控制在36~37℃,同时注意补充水分和营养,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哭闹。③注意光疗时的不良反应,给予相应的处理。④定时更换尿片,保持臀部清洁。同时做好岀箱前的准备工作及加强知识宣教。

抚触:抚触使新生儿的食欲增加,从而加速正常菌群生长,也可促进加快胎粪排出,减少肠道对胆红素的吸收,从而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为每天早上沐浴后,在新生儿抚触台上,抹上强生婴儿润肤油,手掌对新生儿身体各部肌肤进行抚触15分钟,每天2次,抚触均由培训合格的护士进行,注意观察每次胃残余奶量,每天大便次数、胎粪排尽时间及监测黄疸值。

游泳干预:游泳可促进新生儿生长发育,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促进肠蠕动,有利于粪便以及结合胆红素的尽早排出,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方法为首先备齐游泳用品,如薄膜、各型游泳圈、消毒液。浴巾和脐部消毒液,摆放整齐,保证游泳室内和水的温度,一般室温26~28℃,水温37~38℃左右,食后05~1小时游泳,游泳过程中始终使新生儿头部保持在水面之上,进行水中游泳操,并与婴儿进行情感交流[3]。同时注意观察患儿呼吸、心率、精神、意识、体温等变化。

肠道水疗:用温生理盐水按10ml/kg,通过头端外壁涂以石蜡油的一次性灌肠用8号硅胶管从缓慢插入50~75cm经微量输液泵快推,注入200ml注意观察记录排泄物的颜色、数量,观察腹部体征等。

鸟巢式护理:鸟巢式护理可以使早产儿的姿势与胎儿在宫内姿势相似达到抚摸及固定早产儿的效果,早产儿的双手及双腿靠近身体中线呈卷曲,能触及面部促进手口互动,使早产儿能吸吮手指或拳头易于其非营养性吸吮,提高吸吮能力,促进肠蠕动,使奶量增加,还可兴奋口腔迷走神经,使胃肠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其中胃泌素的增加可以刺激胃动力,使胃肠蠕动能力增加,促进胎粪排出,从而减少肠肝循环,减少胆红素的吸收,有助于减少早产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

早期喂养:早期喂养可使胆汁分泌增多,胆红素分泌增多,肠道正常菌群建立,减少肠肝循环,同时也能刺激肠蠕动利于胎粪排出。

讨 论

综上所述,对早产儿黄疸进行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并使其尽快消退,避免了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也避免了早产儿在有并发症的情况下使黄疸加重,减轻了治疗难度,也减少了医疗风险。

参考文献

篇9

[中图分类号] R248.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1(a)-0146-03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发展,脐静脉置管已成为新生儿重症监护的重要技术而渐趋应用于临床输注药物、静脉营养、中心静脉压监测及换血等,是早产儿的重要生命通道[1],如何更好地将其应用于早产儿的护理之中,使其发挥最大作用,是现今儿科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本研究选取进行脐静脉护理的新生儿41例,并与周围静脉置管术的护理进行比较,以期探索有效的护理措施与方法,从而裨益于临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86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在其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纳入研究,将其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的41例早产儿设为观察组;应用周围静脉留置术的45例早产儿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中均为单胎,其中男性31例,女性10例;胎龄:32~34周;体重:1.5~2 kg,平均(1.75±0.1)kg;生产方式:剖宫产28例,顺产13例;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Ⅱ(CRIB-Ⅱ):(5.2±2.6)分。对照组早产儿亦均为单胎,其中男性33例,女性12例;胎龄:32~34周;体重:1.5~2.3 kg,平均(1.82±0.1)kg;生产方式:剖宫产30例,顺产15例;新生儿临床危险指数评分Ⅱ(CRIB-Ⅱ):(5.3±2.4)分。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脐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方法 ①置管前:首先应识别脐静脉,而后将脐静脉导管(导管中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插入其中(主要依据新生儿的体重进行选择导管),随后向头侧推进,待回抽见血即以无菌纱布覆盖,通过X线片检查定位导管,即末端位于下腔静脉内,亦膈上1~2 cm。调整导管深度,待合适后对脐切面做荷包缝合,将脐导管用胶布进行搭桥固定[2]。②置管后:术后立即连接微量泵进行静脉输液,以便于导管末端消毒及冲洗,其中消毒,1次/d;冲管采用肝素生理盐水 1 U/ml,2次/d。术后 24 h更换透明贴膜,此后1~2周/次,但在此期间,若贴膜被污染、脱落或危及导管时应及时更换[3]。更换过程中若有导管脱出,护理人员不可将已脱出部分再送入体内,应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液体外渗等情况发生,定时更换精密输液延长管1次/d,维持24 h输液,速度≥3 ml/h,暂不输液时,可采用边推盐水边退针的方式正压封管。同时,需每日测量患儿的臂围,检查导管长度,做好记录。③拔管:拔除导管时应缓慢从穿刺点部位拔出,而后消毒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采用无菌敷料固定24~48 h,做好导管长度及完整性的检查,并做管端细菌培养[4]。

1.2.2 周围静脉置管术的护理措施 置管期间应密切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如有无渗血、渗液、肿胀等,及时发现并发症的早期症状。一旦发生应立即拔管,及时给予相应处理,以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血管弹性,减轻患者的痛苦。置管期间,加强患儿的生命体征监测,做好全面护理,如穿刺部位周围皮肤应用碘伏或碘酊、酒精消毒,2次/周,并盖以透明的无菌敷贴,并注明置管日期、时间的纸胶布固定;若需要连续输液者,应更换输液器,1次/d,同时,肝素帽更换频率为1次/周。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儿的院内感染发生、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两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包括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均采用 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体重增长情况及住院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速度快于对照组(P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动脉导管未闭、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3 讨论

随着新生儿医学的不断发展,全国各级医院均开始单独开设新生儿科,经临床实践证实,新生儿较长时间进行静脉输液的较理想安全的方式可通过脐静脉插管行中心静脉导管置入术实现[5],该操作主要通过脐静脉将导管置入中心静脉,可留置 10~14 d,可有效避免患者在治疗期间进行多次穿刺的痛苦[6],该种方式操作较为简单,可较大程度上减少疼痛刺激和接触感染的机会,并能节省部分住院费用[7]。目前,已逐渐应用于新生儿科的护理之中。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早产儿进行周围静脉穿刺较为困难,这主要与其本身的生理特点如血管细、皮肤嫩有关,而脐静脉导管置管则可以很好地弥补此项弱势,同时如前所述,此法可避免多次穿刺的痛苦,这样也可降低院内感染的风险[8],这主要由于早产儿若罹患感染,容易引发败血症、休克、肺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甚至死亡,预后较差[9],而这多与其免疫功能低下、皮肤屏障功能差有关,因此,在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术应是降低其感染概率、提高存活率的有效途径。

有鉴于此,本科自2012年在早产儿干预中引入脐静脉置管术,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提示,在早产儿中应用脐静脉置管,可降低院内感染发生概率、促进体重增长、减少住院时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然而,在研究中不可否认的是,观察组感染时间一般在置管后4~8 d,操作者均为值班医护人员,随意性较大,推测多由于熟练程度不够而导致,因此,为避免多次反复插管,置管操作人员应经专业培训方可,从而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概率[10]。同时,提醒医护人员,在留置导管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以确保做到早期发现、及时拔管、尽早治疗。可见,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在于提高护理人员的操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4.

[2] 罗爱明,高薇薇.脐静脉插管留置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和护理[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6,21(5):297.

[3] 陶连琴,朱婧,谢微微,等.新生儿血管内导管相关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1,26(2):104.

[4] 朱爱武,王勉,严小莉.极低出生体重儿 PICC 应用的护理及对照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5):395.

[5] 邢唯杰,胡雁,薛一帆,等.外周静脉置管的管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4):382-384.

[6] 田淑萍,李刚.脐静脉置管术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防治[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1):3371-3372.

[7] 陈丽华,江莲英,黎新凤.早产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脐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7):460-461.

[8] 叶朝.脐静脉插管在高危新生儿中的应用与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2):187.

篇10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12(b)-121-02

Influence of massage on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WU Guanghua

Department of Nursing, Yanshan Hospital of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Zibo 25520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influence of massage on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Methods: 70 premature infants who were considered medically stabl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message group (n=40) and control group (n=30). The premature infants of massage group received routine massage. The premature infants in two groups were assessed in terms of physical growth (head circumference, length and weight), breast milk intakes and sleep time at the 42th postnatal day.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twenty-item neonatal behavior neurologic assessment (NBNA) at 40 weeks of correcting gestational age. Comparison was don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Physical growth, breast milk, sleep time intakes and 20 developmental items in the massag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assage can obviously promote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mature infants.

[Key words] Premature infants; Massag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抚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项婴儿健康护理技术,抚触可以把大量温和、良好的刺激通过皮肤感受器传导致被抚触者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引起良好的生理效应。国外报道,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的体重增加、行为功能发育,提高免疫反应性,增进亲子间感情,提高幼儿的情商,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1-2]。为进一步探讨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对我科收治的40例早产儿进行抚触,观察生长发育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8月~2010年8月胎龄29~34周、无明显并发症的住院早产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其中,男25例,女15例;胎龄(32.3±1.6)周;体重(1 630.6±310.5)g。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胎龄(32.7±1.8)周;体重(1 640.0±320.0)g。两组早产儿性别、胎龄和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均采用常规护理。此外抚触组早产儿于出生后2~3 d(据早产儿稳定情况定)开始抚触。在进乳1.5 h后,置于远红外线开放式保温台上,环境温度保持在24~28℃,在状态下分别对其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和背部进行抚触,抚触前清洗双手,涂油对搓后,用手掌的皮肤与早产儿皮肤直接接触,进行竖推、横推、搓揉等,手法轻柔,用力适度,每次约15 min,每日1次。在抚触过程中,密切观察婴儿反应,出现异常时,如哭闹、肌张力提高,肤色发生变化应暂停抚触。住院期间由固定的专业护士操作,出院后由经过培训的婴儿母亲或家属操作。出院后护士定期随访,以检查婴儿抚触手法是否规范[3]。

1.3 观察指标

两组均住院42 d后全部回医院评估有关指标,包括体格(体重、头围及身长)增长幅度、24 h睡眠时间和摄入母乳量。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进行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体格增长幅度、24 h进奶量及睡眠时间比较

42 d后抚触组早产儿体格(头围、身长及体重)增长幅度、24 h进奶量、睡眠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早产儿于纠正胎龄40周时NBNA评分比较

NBNA评分37~40分为正常,≤36分者为异常[4]。NBNA评分异常早产儿抚触组5例,对照组10例,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9,P<0.05);抚触组NBNA评分为(38.13±1.67)分,对照组为(36.83±1.95)分,经t检验,抚触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5,P<0.05)

3 讨论

3.1 抚触可促进早产儿体格生长发育

抚触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概念,通过婴儿皮肤感官的温和刺激,促进婴儿的健康发育。Field等[1]报道抚触可使婴儿或早产儿摄奶量、体重、头围、身长、血白蛋白值增加。然而有研究表明,早产儿即使在不增加热量摄入的情况下,接受抚触疗法以后体重也较对照组增加27%[5-6]。本研究表明,连续对早产儿进行抚触,第42天时抚触组早产儿较对照组早产儿头围、身长、体重增长加快,24 h摄入奶量增加,睡眠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抚触对早产儿体格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通过抚触可刺激皮肤体表感受器而兴奋迷走神经,一方面使机体胃肠活动增加,胃泌素和胰岛素分泌增加,刺激胃酸分泌,促进其消化和吸收,摄入奶量增加[7-9],同时抚触减少婴儿焦虑及恐惧不安[10],增加睡眠时间,两者有利于体重增加。此外抚触也有利于促进β-内啡肽、5-羟色胺等分泌,从而增加免疫功能,促进生长发育[3]。

3.2 抚触可促进早产儿神经系统的发育

本研究显示,在纠正胎龄40周时,抚触治疗的早产儿 NBNA评分异常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抚触治疗对促进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发育有一定作用。其可能的机制是皮肤是面积最大的体表感觉器官,为中枢神经的外感受器。这种感受器可将感受、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使大脑皮层对感受、刺激进行分析、判断而作出相应的反应,通过良好抚触刺激皮肤感受器,加快脑神经细胞发育,促进其神经系统的发育[11]。此外抚触不仅仅是皮肤的接触,而是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的综合信息传递,通过皮肤这一最大的体表感受器官,使早产儿感受到的不仅是一种物理性触压,而且感受到需要的情感,增进了婴儿与抚触者间情感的连结与传递。

总之,抚触是一种成本低、易掌握、易推广、效益好的医疗护理技术,对早产儿的体格和神经系统发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抚触这项技术如能在医院、社区、家庭推广应用,将促进婴儿的生长发育,提高婴儿生命质量,值得广大儿科工作者积极地宣传和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Field TM, Schanberg SM, Scafidi F, et al. Tactile/kinesthetic stimulation effects on preterm neonates [J]. Pediatrics,1986,77(5):654-658.

[2] 郭俊玲.抚触对促进早产儿智能及体格发育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3):3337.

[3] 严晓琼,吴历.婴儿抚触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6,20(10B):2645-2646.

[4] 金汉珍,黄德泯,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1-32.

[5] Vickers A, Ohlsson A, Lacy JB, et al. Massage for promoting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preterm and/or low-birth-weight infants [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04,(2):CD000390.

[6] Dieter JN, Field T, Hernandez-Reif M, et al. Stable preterm infants gain more weight and sleep less after five days of massage therapy [J]. J Pediatr Psychol,2003,28(6):403-411.

[7] 曹静,钱培德,梁秋瑾,等.按摩治疗对早产儿体重增长及血浆胃泌素、胰岛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影响[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1):28-30.

[8] Diego MA, Field T, Hernandez-Reif M. Vagal activity, gastric motility, and weight gain in massaged preterm neonates [J]. J Pediatr,2005,147(1):50-55.

[9] Field T, Diego M, Hernandez Reif M. Massage therapy research [J]. Developmental Review,2007,27(1):75-89.

篇11

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早产儿320例,出院随访至5岁,其中胎龄≤30周60例,30周<胎龄≤32周90例,32周<胎龄≤34周73例,34周<胎龄<37周97例。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干预组160例,男81例,女79例;对照组160例,男84例,女76例,日龄均0~48小时。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出生体重、Apgar评分、宫内窘迫、HIE程度、家庭经济收入、父母文化水平、母亲年龄、体格检查、NBNA测定,差异均无显著性。

方法:两组均严格按照“三项支持疗法”和“三项对症处理”进行早期治疗。观察组遵医嘱在出生24小时即给予:⑴施捷因20mg加入10%葡萄糖30~50ml静滴,1次/日,10~14天1个疗程。⑵胞磷胆碱0.125g加10%葡萄糖30~50ml静滴,10~14天1个疗程;反复治疗3~4个疗程。⑶向家长介绍早产儿应用施捷因配合早期综合干预的目的和方法,填写随访表。⑷病情稳定后,除常规治疗外,即开始予以丰富的环境干预,包括以下内容:①早产儿发育支持护理;②皮肤感觉刺激;③听觉训练:说话声是最好的听觉刺激。④视觉刺激:距患儿20cm处,摇动红、黄、绿三色彩球;⑤前庭运动刺激、给以摇晃、震动(如水平床),指导家长干预。⑸早产儿出生4~6周可查眼底,无视网膜病变并达到预产期体重>2500g可做婴儿高压氧,根据月龄、体重选择压力、速度,7~10天1个疗程。⑹出院时对患儿进行定期随访评估,内容包括护理、喂养、生长发育、营养状况、神经系统检查(NBNA)、智能发育评估,通过每次评估的结果制订下一步指导干预计划措施。⑺从出院1~2周开始,依据0~3岁小儿智能发育规律进行早期教育基础上重点进行运动训练。⑻早期(3~6个月)出现姿势异常,运动落后应做重点的康复训练,再加上水疗、针灸、推拿、导平仪等中医疗法,每次20分钟,1~2次/日。⑼运动疗法:2次/日,3个月1个疗程。对照组除“三项支持疗法”和“三项对症处理”进行早期治疗外,仅接受常规治疗、体格检查、育儿指导和定期评估。

观察内容:①两组早产儿NBNA20项变化;②两组早产儿的智能发育商(CDCC)量表监测包括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的测定;③两组患儿发育落后及后遗症情况比较。

评定标准:①NBNA评分法:在早产儿安静觉醒状态下,依据《实用新生儿学》行为神经制定评分标准[1]。经专职儿科医生培训后有专人测定。20项行为神经测定分为5个部分:即行为能力6项,主动肌张力4项,被动肌张力4项,原始反射3项,一般状态3项;每一项分为3个度,即0分、1分和2分,满分为40分。②对婴幼儿五大领域的测定,以全面了解小儿身心潜能发展。DQ≥85分为正常,70~84分边缘状态,≤70分异常。神经系统检查或随访至5岁排除脑瘫和智力低下。

结果

两组早产儿神经行为评分比较,见表1。

两组早产儿的CDCC量表监测包括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商数(PDI)的测定。见表2。

两组早产儿智能发育商(CDCC)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儿发育落后及后遗症情况比较,见表3。

讨论

胎龄在37足周以前出生的活产婴儿称为早产儿或未成熟儿。其器官功能和适应能力较足月儿为差者,仍应给予早产儿特殊护理。早产儿出生时必须注意保暖,处理时动作要轻巧而迅速。受凉常会造成不可挽救的并发症,产房温度必须保持在25℃左右。为了预防窒息,产程中最好不用对胎儿呼吸中枢有影响的麻醉、镇静药。胎头娩出时,先将胎儿口、鼻腔内的黏液挤出。未清除干净者,可在胎全部娩出时用消毒吸管吸清,必要时用气管内插管。口内勿用纱布揩,以免擦伤黏膜促成感染。有呼吸困难或青紫者及时给氧。待断脐完毕,用消毒植物油纱布轻轻揩去颈下、腋下、腹股沟等皱褶处过多的胎脂,然后裹以布类。用0.25%氯霉素或0.5%新霉素眼药水滴眼,预防结膜炎。处理就绪后,尽快转入已调节好温度的早产儿暖箱内。

篇12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23-0065-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the island regions premature child care in transit. Methods With transit agreements with urban hospital, county, township hospitals, according to transit procedures performed in 80 cases of premature children safe transit. Results Eighty cases of successful transfer all preterm children, including four cases for fear of prognosis and economic reasons to give up treatment, 2 patients died after transfer. The earlier the transport time was, the better the prognosis was. Less than or equal to 24 hours of the transport time resulted in a 2.6% of abandoning and mortality rate. While the later the transport time was,the worse the prognosis was,more than 24 hours of the transport time resulted in a 12.2% of abandoning and mortality rate. There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Conclusion Active and effective work to do in preterm children rescue, and master the transport, indication is the key of the success of treatment in preterm children, with maximize reduction of mortality in preterm children.

[Key words] Preterm children; Neonatal transport; Safe care

新生儿转运是将危重新生儿从基层医院转往三级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并做进一步监护、诊断及治疗的过程[1],以充分利用优质卫生资源,降低新生儿死亡率[2]。如何在提高早产儿生存率的同时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已成为围产医学中最大的挑战性课题[3]。舟山地处海岛,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多,交通相对不便,因此早产儿的转运在新生儿院前急救中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舟山市早产儿转运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2年1月间救治的转运早产儿80例,其中男44例,女36例;转运日龄≤24 h者39例,24~48 h者20例,48~72 h者15例,>72 h者6例;胎龄≤28周者3例,29~32周者38例,33~35周者29例,6~37周者10例;体重≤1 000 g者3例,~1 500 g者23例,~2 000 g者22例,~2 500 g者15例,>2 500 g者17例;一般转运者31例,主动转运者24例,当地转运者25例。

1.2转运渠道与方式

在与我院有转运协议的市区、县、镇医院中,本岛医院(陆地转运)9家,非本岛医院(需海运转运)17家,转运形式有:①一般转运,即胎儿分娩后新生儿有转运需要,我院派转运抢救小组到达基层医院完成转运;②主动转运,即产妇因高危因素,必须提前通知,我院转运抢救小组分娩前到达基层医院,协助做好新生儿抢救工作后完成转运;③当地转运,由基层医院直接护送至我院或护送过海至本岛码头,再由我院转运抢救组接回我院。

1.3 方法

转运要求: 通过与我院有转运协议的市区、县、镇医院,按照转运流程对早产儿进行安全转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总观察例数≥40,但某一个单元格的数值

2 结果

2.1 转运早产儿的病种、日龄及转归情况

见表1。转运患儿的病种以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和缺血缺氧性脑病为主。本组中治愈74例(92.5%);放弃治疗4例(5%),主要原因为经济和后遗症问题;死亡2例(2.5%)。

2.2 不同转运方式患儿孕周、Apgar评分、出生体重和转归的比较

见表2。三组间孕周、Apgar评分、出生体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般转运的治愈率高于当地转运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319,P=0.572>0.05)。主动转运组治愈率高于当地转运,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91,P=0.763>0.05)。

3讨论

3.1转运护理

3.1.1转运前准备 ①人员准备:转运小组由从事新生儿科工作经验丰富的专科主治医师及在NICU工作3年以上的专职护士及专业救护车司机构成,我院设有24 h专线电话,在接到转运电话后,记录转诊医院的地址及联系电话,了解患儿的病情,做出初步判断,通知车队做好出车准备。②物品准备:预热转运暖箱、多功能监护仪、快速血糖仪、微量输液泵、呼吸复苏器、气管插管器械、吸痰器、急救药品箱等。

3.1.2 转运前救护 严格遵循“转运前尽可能使患儿病情达到最佳稳定状态”这一基本原则[4],一般转运和主动转运者在到达目的医院后不立即转运,全面评估患儿生命体征(包括血氧饱和度、血糖等),清理呼吸道、心肺复苏、吸氧、气管插管、控制惊厥、纠正血糖,做好相应处理,并根据医嘱正确用药,对胎龄

3.1.3 转运中护理 ①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对患儿发病时的体温变化、血压高低、脉搏频率、心率变化以及肤色变化等进行仔细观察[5]。②早产儿对环境中的声、光、空气流动的感应较为敏感,应尽量减少这些外界刺激[6],将患儿置入保暖箱保暖,选择适宜温度,使患儿直肠体温维持于36.5℃~37.0℃,低温使血管收缩,组织氧供少,无氧酵解,酸性物质堆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高AG)。缺氧、酸中毒又使血管收缩,形成恶性循环[7]。但舟山市很多海岛医院尚无暖箱,可使用保鲜膜联合传统方法保暖。③:转运中时刻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取平卧位,并予适当固定,头偏于一侧,面向暖箱开口侧,以便于观察病情;身体以安全带固定,减少转运途中的震动。同时使用鸟巢式围栏在身体周围防护,不仅可以营造一个类似母体子宫的环境,也符合发展性照顾的理念,是一种适合每个患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8,9]。④转运车行驶要平稳,减少颠簸,以免引起或加重颅内出血。对缺氧者予吸氧,要求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10],保持一条静脉通道,予微泵输液,并时刻做好心肺复苏等各种急救准备。⑤及时记录:护理人员应及时将患儿的监护、治疗、护理、病情变化情况详细、完整、规范、客观地记录,做到有据可查[11]。

3.1.4 转运后处理 患儿入住该院NICU后,向主管医师和护师做好交班,包括病情、用药、皮肤、静脉通路、各种管道、仪器等,做好记录,协助参与患儿的进一步治疗和护理工作。

3.2 基层医院现场抢救的重要性

转运抢救小组到达后,避免立即转运,对于病情不稳定、必须进行院前急救的患儿,应在基层医院进行就地抢救及治疗,并适当放宽气管插管指征。舟山所属海岛,有时需渡轮等交通工具才可完成转运,大风、大雾等天气变化均可影响正常转运,所以转运时间常需延长,此时就地稳定病情及生命体征尤为重要。除转运抢救小组必须担当此工作外,对基层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应定期进行新生儿复苏及相关抢救培训,并与基层医院利用现代化通讯联系指导抢救及治疗,均可使宝贵的抢救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使患儿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是转运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显示,当地转运治愈率低于一般转运和主动转运者,分析其主要因素可能与基层医院缺少救治经验、就地平稳病情工作不及时,盲目进入转运状态致使患儿病情加重有关;而本研究显示主动转运治愈率最高,分析其主要因素可能与有急救知识和技术的NICU医护人员直接参与新生儿急救、治疗,使患儿转运前即达到了良好的状态有关,但主动转运成本较高。

3.3 重视转运途中的观察和救护

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尚不完善,出现呼吸不规则、口唇青紫时可采用弹足底和托背等方法以助于恢复呼吸。另有研究表明,转运前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安全有效,新生儿RDS是由于出生时或出生后短期内肺泡功能不成熟,导致肺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在最初2 d逐渐加重。如果不予处理,可因进行性缺氧、呼吸衰竭死亡,存活者在出生后2~4 d内得以改善[12]。同时相关研究表明[13]俯卧位与CPAP有协同作用,可改善氧合,根据相关情况选择合适的。过海转运时,应注意吸氧时间过长易引起氧中毒[14]。早产儿易发生颅内出血,上下轮渡时更易造成振荡、摇晃,此时可将早产儿身体周围用柔软的棉类组织填塞。

3.4 提供宫内转运的重要性

早产儿承受转运的能力较差,基层医院可选择一些有高危因素的孕妇转至具有NICU的我院产科分娩,可适当降低早产儿的院外转运率。舟山市由众多小岛构成,转运路途复杂多变,转运失败不可避免,因此宫内转运不失为既安全又经济的好方法。

3.5 安全护理是成功转运的保证

①新生儿急救转运必须有先进、完备的急救转运设施,是转运的基本条件;②必须建立科学安全的管理制度并实施有效,具有技术过硬、服务优良、医德高尚、素质全面的抢救转运小组是安全转运的保障;③NICU护士在危重新生儿的转运中要有较强的责任心、高度的抢救意识和良好的应变能力,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转运途中加强监护,注意安全,使转运中的患儿得到相当于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所以加强对护士基础理论、急救技术和专科技能的培训十分重要;④转运人员高度的抢救意识、熟练的新生儿复苏流程、过硬的操作技术、良好的应变能力、各部门人员密切配合、医护人员默契合作、急救系统支持等是提高危重新生儿抢救成功率必不可少的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征,王宇娜,贾志,等. 危重新生儿转运及护理[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19(3):258-259.

[2] 封志纯. 高危新生儿的转运[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8, 16(1):5-8.

[3] Andrew RW,Jag A,Andy C,et al. Management of babies born extremely preterm at less than 26 weeks gestation:A framework for clinical practice at the time of brth[J]. Arch Dis Child Fetal Neonatal Ed,2009,94(1):F2-5.

[4] 曹菲,汤国英,张宇鸣. 危重新生儿转运149例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08,6(2):1-2.

[5]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等. 实用新生儿学[M]. 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12):230-232.

[6] 王江涛,康文清,熊虹. 危重早产儿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刊,2010,37(6):53-54.

[7] 虞慧君,李秀林. 保鲜膜在早产低体重儿转运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3):39.

[8] 苏燕崧,廖金花,蔡玉桃,等. 鸟巢式护理在早产儿中应用[J]. 广州医药,2008,39(4):75.

[9] 崔焱. 儿科护理学[M]. 第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56.

[10] 陈超.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2(2):86-88.

[11] 周宇芳,文琼仙,张红. 危重新生儿转运226例临床效果分析[J]. 华夏医学,2008,21(2):293-294.

[12] Sweet DG,Carnielli V,Greisen G,等.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管理――欧洲共识指南2010版[J]. 中国新生儿杂志,2010,25(6):378-380.

篇13

循证护理(evigence-based nursing,EBN),又称为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它的产生源于循证医学[1],受循证医学思想的影响和启发,循证护理悄然兴起并得以迅速发展[2]。是指护士慎重、准确和明确地应用所能获得的最好研究证据,同时结合其专业技能和多年临床经验,并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意愿,将三者完美结合,制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3]。机械通气作为呼吸衰竭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重要的技术之一。而早产儿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易合并呼吸衰竭,需使用人工呼吸机以辅助通气。2012年6月-2013年4月,我科将循证护理运用新生儿人工气道的护理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04月我院收治的行人工气道治疗的危重早产儿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胎龄平均26-35周 ,其中胎龄26~32+6周41例,胎龄33~36+6周11例,出生体重平均(1.51±0.51)kg其中体重:≤1000 g者12例,1001~1500g者14例,1501~2000g者17例,≥2001g者9例,原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 25例,新生儿窒息23,新生儿湿肺 l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1例,新生儿吸入综合征2例,新生儿肺炎1例,平均使用呼吸机治疗的时间(61.85±49.24)h,其中24~48h者32例,49~96h者11例,≥97h者9例。将52例患儿中2012年6月一2013年4月实施循证护理的26例患儿做为实验组,2012年6月以前未实施循证护理的2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组病例在性别、胎龄、体重和使用呼吸机治疗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循证方法

1.2.1确立气道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院最常用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是气管插管,使用史蒂芬尼呼吸机,该呼吸机的给氧及对气体的湿化、加温等功能非常好,所有的工作人员经过专门培训、严格挑选,气道管理中涉及的呼吸机管道管理、气体温湿化等问题不存在。早产儿体重低,各器官发育未成熟。肺泡数量相对较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含量少,粘着力大,呼吸肌弱,活动度差,吸气时难以膨胀,呼吸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常出现呼吸暂停和暂时性青紫,部分早产儿有肺不张或肺透明膜病的可能。对有适应证的早产儿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可防治呼吸功能不全,降低早产儿的病死率。另外由于早产儿机体免疫力低下,加上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道开放,干扰了呼吸道的正常屏障机理,尤其是湿化不理想的情况下,粘膜纤毛运动减退或消失,分泌物排出困难,易并发感染[4]。早产儿使用的气管导管内径为2.5~3mm,易堵塞。因此,如何有效地将气道分泌物排出以保持导管通畅和预防感染是当前早产儿机械通气气道护理中的主要问题.

作者认为及时有效地吸痰是机械通气早产儿气道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临床工作中可产生以下问题:①吸痰时机的选择?②吸痰前用0.45%氯化钠溶液湿化气道能否提高早产儿机械通气疗效?

1.2.2 收集并列出证据 围绕循证问题,通过查阅杂志和参考书,寻找证据,但这种途径收集信息有限,于是又使用医学检索工具,通过下列途径收集证据:利用万方数据库全面了解相关信息从检索到的文献题录中筛选出最重要的题录批判性阅读全文并从中发现证据。具体步骤是:①利用万方数据库,使用关键词“早产儿十机械通气气道护理”查找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章25篇;②利用万方数据库,使用关键词“机械通气+气道湿化”查找相关文献,共检索到相关文章50篇。

2评估证据

2.1缩小评估范围 通过万方数据库浏览检索出的75篇文章,将它们分为2类:第一类主要论述吸痰时间和吸痰频率的内容;第二类主要论述气道湿化方面的内容。找出与机械通气气道管理相关联的题录,将循证的范围缩小在机械通气气道管理这一问题上。

2.2筛选出密切相关的题录对收集到的题录逐条阅读,将与研究问题不很切题的文题淘汰,仅保留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文题。

2.3查找选定题录的原文根据选定的中文题录利用万方数据库查找中文原文。

2.4批判性阅读全文在对所收集到的全文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发现有15篇论文提到气道管理中吸痰的时间、频率、时机的选择,有17篇论文论述气道湿化。

2.5使用证据 将收集到的证据,结合临床实际,整理归纳成指导实践的方法。

2.5.1吸痰的时机为[5]①患儿咳嗽、频繁呛咳或有憋气时。②在患儿胸部或床旁可听及痰鸣音时。其方法是把听诊器置于胸骨上窝或站在患儿床旁,如能听到“呼噜”声,表明大量糊状痰液淤积在上气道,应立即吸痰。听诊器放置在第3—4胸椎旁,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中夹杂低调较远的“呋丝”声,表明痰液多存留于下呼吸道,可结合雾化及叩背使痰液排入大气道内吸痰[6-7]。③呼吸机气道压力升高。④氧分压或血氧饱和度突然降低时。⑤根据上次吸痰的痰液量、时间判断。适时吸痰要求护士不仅要勤观察,还要会观察,做到准确、适时吸痰。 [8] 将此方法使用至实验组,对照组仍旧按医嘱定时吸痰。

2.5.2吸痰前气道内痰稀释液的注入,使用0.45%氯化钠溶液0.2ml,一方面可稀释痰液、湿润气管黏膜,另一方面刺激患者的被动咳嗽能引起气管舒缩,使黏着在管壁上的分泌物易于脱落,小气道内分泌物也可在缩舒中逐渐被挤压到大气管内被吸出。实验组使用此方法,观察组吸痰前不使用气道内痰稀释液。

2.5.3 观察指标.

2.5.3.1(1)优:吸痰彻底,双肺无痰鸣音.吸痰后SpO2在30 s内能迅速上升至90%以上,吸痰中无发绀.无呛咳,无痰栓阻塞气管插管;(2)良:双肺痰鸣音明显减少,吸痰后Sp02在30 s内能上升至85%一90%,吸痰后无发绀,无呛咳,无痰栓阻塞气管插管;(3)中:双肺痰鸣音较轻.吸痰后SpO:在30 s内能上升至80%-85%,发绀在加压给氧后能缓解,痰液黏稠,未阻塞气管插管;(4)差:双肺仍有较多痰鸣音,吸痰后SpO2在30 s内难以上升至80%.吸痰时伴有难以缓解的发绀及剧烈呛咳.出现痰栓阻塞气管插管。

2.5.3.2 两组选用同一种吸痰管, 均由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操作。根据疼痛量表(Cries Pain Scale)[9],观察患儿行为表现、面部表情、肌张力以评价患儿对吸痰刺激是否处于舒适或疼痛状态。并评估吸痰后1、3、5 min 患儿血氧饱和度下降程度,呼吸、心率、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记录当天患儿3 次按需吸痰数据。听诊双肺痰鸣音是否消失以评价吸痰效果是否有效, 并统计吸痰间隔时间。

3.数据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 s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P

4.结果

1.二组吸痰间隔时间比较见表2。治疗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4,P

由表5可见: 观察组患儿吸痰时表现疼痛的刺激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5.讨论

循证护理是指护理工作者采用最佳的可获得的证据,结合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经验,充分考虑患者的愿望和需求作出临床护理决策的过程[10]。因此,将循证护理应用于NICU病房危重患儿的护理过程中,可促进护士去寻求具有科学依据的护理实证来指导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患儿提供最有效、最合理、最经济的护理,提高了护理的专业能力,增强了护士的临床探索、学习意识,最大限度地满足患几的需求,而且对改变护理职业的社会地位也起到促进作用。结果证明,循证护理在机械通气新生儿气管内吸痰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机械通气新生儿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遵循循证护理的理念,挑战常规和习惯性的护理活动,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研究资源,避免重复研究,减少了实践中的变异性带来的不必要资源浪费及对患者不利因素。本组资料显示,实验组吸痰间隔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Schlomer G.Evidence-based nursing:a method for nursing practice[J].Pflege,2000,13(1):47-52.

[2] 冯先琼,成翼娟,李继平,等.循证护理:护理发展新动向[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6):1-2.

[3] 张立红.循证护理在临床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6,4(1):95.

[4] 陈树宝儿科学新理论与新技术[#]"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7:141.

[5] 张兰芳,朱香华,张玲.适时吸痰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5,20(11):12—13

[6]志敏,白俊萍.机械通气患者适时吸痰的临床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9,34(5):311—312

[7]缪争.气管切开病人适时吸痰的临床体会[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2):37—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