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基础护理总结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F407文献标识码: A
一、继电保护系统概述
继电维护装置包括输入、测量、逻辑判别、输出执行等部分。输入是指将信号进行前置的处理,确保电器能够对现场的物理量进行有效的检查,比方阻隔、电平变换、低通滤波等。丈量信号需要依据输出量的输出次序、大小、逻辑状况、性质等,经过合理核算、并按着固定的逻辑关系最终执行动作,经过最终的输出转变为逻辑信号。继电装置具有疾速、能动、选择性、灵敏牢靠的特点,能够切除特定方针,维护其余有些电路,到达减小危害的方针,没有毛病发生的电路有些还能够持续运转,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小毛病所涉及的范围,实现备用设备、主动重合闸主动投入的效果。同时对故障的反应动作在第一时间内完结,对不正常的状况灵敏、高效的表现,具有十分高的牢靠性、稳定性。
二、继电保护对电力系统的作用
继电保护装置作为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必备的运行保护装置,有效的确保了电力系统稳定的运行秩序,其能够在电力系统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内及时发现故障,并对故障进行检测,为检修人员准确的故障位置进行判断提供充足的依据,同时还可以发出预警,及时切除故障,减少故障所导致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2.1维护安全,性能优越
继电保护对于维护电力系统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或是避免外界因素对装置所带来的干扰,确保了装置的安全,而且通过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实现有效的防范监测,确保了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2投资较少,安装便捷
继电保护装置由于自身重量较小,装置小巧,易于安装,所以在电力行业施工过程中,有效的减少了所占据的空间,为施工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在安装过程中也有效的提高了操作的效率,减少了成本的投入,只需按照电气图纸安装人员即可完成继电装置的安装工作。
2.3检测故障及防范
电力系统上安装继电保护装置后,一旦系统中有设备或是元器件发生故障,则继电保护装置则会及时发出预警,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处理。同时在发生故障的第一时间内,继电保护装置还会向断路器发出跳闸等指令,对故障线路进行及时切断,有效的保障了正常线路的运行,减少了故障所给设备及元器件所还来的损失,继电保护装置在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具有较高的故障防范能力,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继电保护故障处理的原则
3.1处理继电保护故障时要保持正确、冷静的态度
电力系统的发电机等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的连接片要根据运行方式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投、退处理。在进行这两项处理时要求工作人员同时进行,而且要经过细致的辨别清楚后,才能够操作。而且对于跳闸回路的连接片来说,只有相应的开关在运行的过程中才能够投入。
3.2能够根据信号状态准确判断故障发生点
在继电保护现场中出现的光子牌信号、事件记录以及故障录波器所采集到的图形、继电保护装置的灯光信号或者其他信号等都是对继电保护的故障进行处理的基础依据。所以,在对继电保护的故障进行处理之前,要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出信号处的故障和真伪。
3.3对人为故障要给以紧急处理
在继电保护装置对故障进行处理时,人为故障的处理具有较大的难度,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在继电保护装置处理故障过程中,根据其所提供的故障信息无法找到导致故障发生的原因时,或者当断路器动作后没有发生预警信号时,这时无法判断出导致故障的原因是人为因素还是设备、装置自身的故障,所以给处理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再加之继电保护现场中,部分运行人员由于专业技能水平不高,工作缺乏责任心,对故障不重视,不能及时对存在的故障进行处理,操作过程中也极易发生误碰等情况,从而导致人为故障增加。这就需要对现场人为故障进行如实反映,这样对于能够为工作人员进行故障处理提供必要的依据。而且对于现场这类人为故障的原因及处理方式也要进行如实的记录,确保类似故障不再发生。
四、差动保护二次回路检修方法
4.1负荷检修
一旦负荷过大时,则会导致电流互感器处于超负荷运行状态下,这样会导致电流互感器的使用寿命降低,所以需要利用差动保护来对负荷进行严格控制,根据实际的需要,来适当的对电流互感器的励磁电流进行降低,通过对电缆的电阻及选择弱电控制用电流互感器等来降低二次负荷,同时还要对互感器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定期检查。
4.2质量检修
目前电流互感器的种类较多,市场上的产品较为多样化,这样就需要在实际购买过程中需要选择与系统保护方式相适应的电流互感器。在差动保护过程中,当继电保护装置的测电流过大时,则需要选择带小气隙的电流互感器,由于该种类的电流互感器的铁芯剩磁小,有利于差动保护装置性能的提升,而且其励磁电流也较小,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失衡电流的有效控制。
4.3电流检修
在差动保护实施过程中,电流互感器作为差动保护效果的重要元件,所以需要对互感器的使用型号进行科学的选择,通常D级电流互感器最为适合进行差动保护。当电流经过差动保护装置的稳态短路电流时,一旦电流达到最大值,则需要有效的控制好差动保护回路的二次负荷,使其误差在规定的范围内。
4.4保护检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操作难度较大时,则需要对差动保护的形式进行适当的变化,通常运行较多的是比率差动保护,其通过对装置保护性能的增强,从而避免在故障时保护装置发生误操作或是误动作的可能性,从而有效的提升故障诊断能力。
五、搞好系统回路的检查工作
5.1回路结构检查
剖析数据信息是电力系统操作的必经环节,差动维护涉及到的电力信息是多方面的,这就需要做好不一样信息的分类处置。系统分析能够完成电力自动化操作,对有关信息处置后联系文字、符号、图表来描绘信息成果。体系剖析包括系统界面、内部接口、功用等。
5.2回路功能检查
新时期中国工业运用的电力体系是高性能的装置,在规划体系时要把握详细的体系功用分配。引进操作系统前电力要弄清系统用于处置哪些传输信息,然后对硬件资本、体系模块构造图、模块设计说明书等方面归纳考虑,最后由编程人员完结体系构造的编排设计。
5.3回路调试检查
当操作系统基本模型出来之后,技术人员要对设计好的电力系统进行模拟调试,通过计算机网络模拟来发现系统存在的不足之处。技术人员在安装系统后也要适当调试操作,对用到的数据库、软件、图形等都合理调试一番,确认无误后才能投入到差动保护运作中。
5.4回路操作检查
电力系统在运行阶段会遇到各种异常故障,影响了系统内部结构性能的正常发挥。在构建操作系统时应注重系统检查环节的布置,通过安装相关的检测装置对系统实时检测,及时掌握数据信息的具体状况,根据差动保护二次回路的实际需要设计方案。
结束语
中国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是跟着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的,电力系统对运转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求不断提高,也就需求继电保护技能做出改造,以应对电力系统新的需求。跟随着科技时代的降临,中国的继电保护技术,也开始走向了科技时代。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中国继电保护的技术主要是朝微机继电保护技能方向发展。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显效率分别是68.75%和43.75%,两组比较P
结论:治疗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责任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较单一康复护理效果好。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 早期 综合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7-0160-02
脑出血由于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早期康复的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尚存的功能,避免由于“制动”或“废用”造成的废用综合征,因此及时治疗的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至关重要。我科自2010年10月~2012年4月,在治疗同时即进行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责任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护理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与以往档案资料进行单一康复护理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64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所有病例均为本院住院患者,经CT或MRI检查确定为基底节区脑出血,符合200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有关脑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男88例,女40例,平均年龄66.2岁,发病2~120小时入院。无其他部位出血,无心肺功能不全,出血量10-40ml,均为保守治疗。
1.2 分组。128例患者分为两组,2010年10月-2012年4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观察组共64例,其中男46例,女18例,年龄53~79岁,平均66.4岁;对照组是2010年10月以前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档案资料64例,其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48~82岁,平均年龄65.6岁;两组间年龄、性别、既往史、发病时间、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并发症等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脱水、止血、保护脑细胞、等保守治疗。对照组在保守治疗待病情平稳4-15天后,给予维持关节活动度、防止肌肉萎缩等单一功能锻炼,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分钟。观察组在患者入院后开始治疗的同时,即给予患者肢体早期良肢位的摆放、对抗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进行被动运动等并发症的预防护理。良肢位是指瘫痪的肢体应放在适当的抗痉挛位置,不受压,防止关节过屈过伸。例如,上肢因痉挛引起的内收、内旋、屈肘、前臂旋前、屈腕和指的姿势,通过被动运动,使之变为外展、外旋、伸肘、前臂旋后、伸腕和指的姿势等。因被动活动: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动度,预防肌肉,韧带痉挛及关节急性挛缩。逐步进行由远端小关节到近端关节的主动运动、抗阻运动、吞咽困难的训练、语言的训练、面部肌肉的运动等早期康复锻炼。联合利用简单的生活用物,如责任护士自己制作的生活功能训练板、弹力带、泥胶、绳梯等进行功能锻炼,把患者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能力锻炼相结合,将康复锻炼和康复器具配合使用。责任护士在护理中动作要协调到位,次序要由大到小,护理人员要能运用自己身体的灵活性来操作,避免给患者康复锻炼时对护士自身造成损伤,每日进行2-3次,每次15分钟。全部患者在患病后15天进行MBI指数评定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护士主诉评定有无职业损伤表现。
1.4 疗效标准。按照日常生活活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能力的评定量表中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来评定,包括十个项目:进食、修饰、转移、如厕、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穿衣、平面步行、上下楼梯和洗澡,共计100分。MBI对定期评价康复效果有较高的价值,为制定康复方案提供客观依据。①基本痊愈:MBI评分60分以上,残疾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MBI评分40分-60分,残疾程度1~3级。③有效:MBI评分20分-40分。④无效:MBI评分0分-20分,卧床病例、残疾5级以上。
1.5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各项指标测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评定。观察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为68.75%,对照组显效率为43.75%,两组显效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X2=7.14,P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6444(68.75)12(18.75)8(12.5)87.5
对照组6428(43.75)20(31.25)16(25.0)75
注:观察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比较,差别有极显著意义(X2=7.14,P
2.2 治疗后MBI评分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t=6.40,P
表2 两组治疗前后MBI评分比较
组别n治疗前(X±S)治疗后(X±S)
观察组6425.15±8.6314.95±9.43
对照组6425.12±8.5319.45±7.83
注:两组治疗后均数差别检验有高度显著差异(t=3.60,P
3 讨论
脑出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基底节区为主,多损及内囊,基底节区脑出血可引起的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小便失禁等症状,还会出现肺部感染、褥疮、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由于神经功能的损伤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因此治疗与护理同样相当重要。应早期给予患者肢体良肢位的摆放、对抗痉挛引起的异常姿势进行被动运动,预防关节挛缩、变形。为下一步的主动运动,等张、等长和等速收缩等康复护理打好基础。病情平稳后可联合利用简单的生活用物进行功能锻炼,以及康复锻炼和康复器具配合使用,将患者的功能锻炼和生活自理相结合。护士在给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时利用省力方法也防止了一些职业损伤。以往多以肌力量的增加作为偏瘫运动功能恢复评价依据,而我们此次的课题以ADL能力的评定量表中改良Barthel指数做为偏瘫时运动功能恢复的评价指标。争取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的生活状态。
4 小结
随着医学的发展,脑出血的治疗护理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由于脑神经功能的损伤,给患者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导致许多患者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自理,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护理脑出血患者中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工作也是非常繁重的,护士常因此造成自身职业损伤。因此脑出血患者不仅仅需要挽救生命,而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回归社会,早期的康复护理中实施早期康复锻炼,配合护士利用省力的方法,能使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减少了护士自身的职业损伤。
我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显效率差别有极显著意义。两组治疗后MBI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意义。我们认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规治疗联合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将使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护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可极大减轻患者的后遗症,提高生活质量,也减少了护士的职业损伤。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C931.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270-01
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常常会忽略或简化基础护理,因此一些基础护理项目都是护工或家属处理。对于基础护理的概念护理人员比较混乱且认识上有所缺陷,因此导致对基础护理职责认识比较低,落实基础护理项目相对较差[1]。为了研究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医院开展了一次基础护理认识教育活动,分别在实施前后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和落实情况,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全体护理人员共650名,男10名,女640名,年龄(26.7±5.6)岁,平均工作年限(5.3±7.6)年。职称:15名副主任护师,220名主管护师,265名护师,150名护士;学历:本科155名,占23.8%;大专354名,占54.5%;中专141名,占21.7%。
1.2调查方法
根据相关资料设计调查问卷,基础护理的调查内容包括输液观察、整理床单位、面部清洁和梳头等,按照实施程度进行评分,1分为实施19%以下,2分为实施20%~39%,3分为实施40%~69%,4分为实施70%~89%,5分为实施90%以上。
1.3实施方法
1.3.1 开展教育讲座
医院在开展本次研究中分别举办了4次教育讲座,讲座内容有:基础护理中对病情观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专业护理技术操作等工作职责;根据医院制定关于护士职责的条例和守则讲解护士应当执行的护理责任,针对无自理能力的患者应当提供的护理项目;护士从患者角度看待基础护理工作,感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评价基础护理的落实情况,以及讨论在家属不同意做基础护理的情况下是否继续执行护理项目等。
1.3.2 开展经验交流会
护理部召开4次护理经验交流会,由落实基础护理较好的科室责任护士或护士长讲解护理经验,针对基础的洁面梳头等护理项目进行交流,使这些项目专业化、有效化,同时总结此次经验交流的感悟,为以后更有效的实施打好基础,提高医院的基础落实工作[2]。科室内也开展各种关于基础护理的讨论会,每名护士对自己工作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讨论如何进一步提高自身护理质量,同时由经验较深、资历较高的护士讲解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后提高康复质量的典型病例,增加护士工作的积极性[3]。
1.4疗效评价标准
对医院全体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评价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和实施情况。发放问卷由护士长负责,以无记名方式填写问卷内容。本次开展基础护理认知教育前后发放问卷数均为650份,问卷回收率均为100%。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所有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2.1护理人员对认知程度的效果比较
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洁面梳头、清洁口腔等护理项目认知情况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一 护理人员对认知程度的效果(n/%)
2.2护理人员实施护理情况效果比较
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基础护理的实施情况均显著高于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二 护理人员对实施情况的效果 ( ±s)
3 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护理认知教育开展1年后的基础护理认知情况和实施情况均显著高于开展前一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3-0253-01
基础护理是最为基础也是最为关键的护理方法,它直接关系到了护理人员的“硬实力”。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也是评判一个医院护理质量的重要因素。护士用扎实的基础护理来达到患者的满意。基础护理作为护理院校的专业特色,应该着重保证基础护理的教学质量,确保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拥有扎实的基本功底。临床实习作为护理学生过渡到专业护理人员的转换阶段,对于护理学生的护理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结合基础护理对护理的作用,以实习护生这一角度来分析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情况,并评价实习护生在基础护理上存在的问题,并采用正确地方法来提高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本研究针对本校出去实习的2013年4-5月160名实习护生进行基础护理认知的调查问卷,现总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4-5月采取便利的方式,从本校出去实习的护生中随意抽取180名作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60份,经过统一指导后回收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有效率为100%,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1.12 0.24)岁;其中独生子女56人,非独生子女104人,学历均为专科学历。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发放。问卷在结合相关文献、实践经验、专家意见上自行设计,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矫正修订。问卷内容包括3个部分:(1)实习护生的基本信息;(2)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10个方面的认识状况;(3)其他相关的基础护理的内容。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有资料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来进行回归分析,通过分析后来分析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认知。
2 结果
3对策
根据上述的调查问卷,总结出实习护生对基础护理的认知程度,找出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3.1 增强对实习护生的基础护理知识的培训
实习护士作为踏入工作岗位的首次工作,扎实的护理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基础护理质量的需求不断上升的今天,基础护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工作能力都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学校教师应该计划组织模拟的基础护理内容训练培训,做好相关记录,并通过重要项目统一考核与其它项目抽考相结合的方式对护理学生进行基础护理的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作为本科目期末最终成绩的组成。
3.2加强实习护生的心理调节
针对当前独生子女众多的学生基本情况,带教老师应该尽可能地理解和帮助实习护生的某些行为,鼓励她们尽快找准实习自身价值的突破口,拓宽实习护生的思路,将讨厌、烦躁、不满等情绪转化为对基础护理工作的热爱,培养她们良好的责任心和职业素质。
3.3护士长应对基础护理工作以身作则
护士长应该注重自身榜样的作用,尤其是对于实习护生来说,应当充分调动她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护士长严格把控基础护理质量,完善基础护理质量标准。指导实习护生怎样才能做好基础护理工作,利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来引导护士严格执行。
手术室护理是医院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对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手术室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要求非常高, 除了要有非常丰富的手术室护理知识和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之外, 还需要有较高的心理素质水平和优秀的管理水平[1]。本研究在详细分析多家医院运行现状的基础上, 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对医院手术室护理技术的具体指标和各种手术的难度进行探讨和确定,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某市6家相对大型的医院, 从每家医院中随机选择5名手术室护理人员和3名主要负责人, 总共48名, 这些人员主要是将其负责或者执行的手术护理技术、护理操作规范以及护理操作过程中的体会等内容进行详细记录。这些人员任职年限4~15年, 平均为9.5年。邀请行业内有名的专家30人, 包括护理管理领域专家和专业护理领域专家。这些专家最短任职年限8年, 最长30年, 平均19年。
1. 2 方法
1. 2. 1 文献研读 调研人员在对6家医院的手术室护理技术使用概况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通过中国知网或者其他报道、研究课题等与手术室护理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 判断文献资料的可信度, 并进行详细的标注, 然后对提取出的有较高可参考度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
1. 2. 2 专家咨询 专家咨询的前提是已经完成文献研读工作。专家咨询具体指的是调研人员将收集并总结的文献相关内容通过电话访问、视频访问或者现场咨询的方式寻求专家的看法和意见。然后将专家的意见和建义进行分析和总结。
1. 2. 3 现场调研 现场调研指的是调研人员到6家医院进行实际观察, 进入到手术始终, 对护士人员在手术过程中的护理技术运用进行全程监控和记录, 总结手术室护理人员执行护理基础的原则、过程以及效果等。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 12.0对文献资料数据和专家咨询结果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详细记录所有数据的总数、平均数以及比例等内容。
2 结果
调研人员总结所有调研结果后得出手术室护理技术的具体指标(总共有29类指标)、手术护理技术的难度系数(难度平均值5.41, 其中最高和最低分贝为洗手配合技术和环境评估技术, 难度系数分别为7.46和3.11), 具体的手术技术指标和难度系数确定如表1所示。
3 讨论
手术室护理工作是医院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项目之一, 由于手术室接待的大多均是病情比较严重、身体状况比较差的患者, 因此, 手术室除了要求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医师主刀外, 还需要有综合素质水平较高的护理人员辅助支持。可以说, 手术室护理人员是否掌握有较高水平的技能、是否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具有临危不乱的心态、是否能够真正为患者生命着想、是否能够配合好医生工作、是否拥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等, 都直接关系到一个手术的成功和医院的信誉问题。在对手术室护理组成项目进行分析后发现, 手术室护理技术是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关键, 直接关系整个手术室护理的最终水平问题[2]。本研究在对6家医院的手术室护理运行状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多种调查方法(现场调研、文献研读以及专家咨询)对医院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管理中的各项具体指标及其操作难度系数进行分析和总结, 得出建立和完善医院手术室护理技术分层次管理实施是最主要关键点, 且多数专家对该管理方法持赞同态度, 认为该方法对于提高手术室护理水平有重大推动作用, 为其建立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