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内科病人的护理

内科病人的护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内科病人的护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内科病人的护理

篇1

[中图分类号] R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12-124-01

内科病人由于病情复杂、反复住院、病程较长、花费较多。患者大多数会产生厌倦、烦躁,焦虑情绪。很多病人对治愈疾病缺乏信心、恒心。怎样才能让患者安心地住下来,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直到疾病痊愈呢?

1 对于那些病情较轻的,情绪稳定的、沟通能力强的患者 我们采用直接交谈法;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工作,适当地作一些环境和健康指导及心理护理。比如说:环境的介绍会使患者对住院条件产生认知感,熟悉感,安全感。适当的健康指导会使患者对护士知识产生认同感,敬佩感,信任感。护士的热情,周到,礼貌的服务会是患者有一种亲切感,安慰感,舒适感。使患者从心理上觉得来这里住院感到放心、安全、有保障。

2 对于病情较重,情绪有波动的、沟通能力较差的患者 我们不仅要做好以上工作,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心理活动及病情变化,适时作出护理方案。

2.1 亲人陪伴法 例:有一女性患者因为纠纷而服毒自杀,入院时昏迷不醒,经洗胃,气管切开,解毒,换血,输血,输液等措施于5天后清醒,但患者心情始终不佳,沉默寡言,一心想死,患者由于病情重,心理负担特别大,不愿与医护人员配合,后来,我们了解到她结过两次婚,还有一个14岁的儿子远在浙江,就请家属通知她的儿子和身边9岁的女儿来看望她,并陪伴床边,我们便抓紧时间进行心理指导,患者情绪逐渐稳定,开始和家人及亲属交流,并配合治疗,不久治愈出院。通过这个病人的护理,我们认为不仅要观察她的病情变化,还要及时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医务人员的心理辅导和亲人的支持非常重要,让患者感到温暖,亲切。从心理上打消了她轻生的念头,给她重新生活的勇气。 2.2 安慰鼓励法 心脏疾病的患者,特别是大面积心肌梗塞的患者,大多数表现为紧张,焦虑,担心死亡而恐惧,特别是有些子女不在跟前的,一旦生病更显得手足无措,焦头烂额,我们不仅要给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合理的治疗,还要从心理上给予支持,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对他们要像亲人一样关心,照顾他们,介绍现代医疗技术的多样性,先进性来消除他的担心,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安心治疗。

篇2

心理特点老年患者具有一定的心理特点。长期的疾病折磨,加上身体各项机能的下降,使老年患者产生心理上的紧张和烦躁等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紧张、忧愁、急躁、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自卑以及易怒等,有时甚至变得有点不近人情。此外,还由于患者的各种感官能力的下降,记忆力和想象力的衰退,难以接受新鲜事物,容易对医护人员和家属产生误解,出现敏感多疑,严重的患者可出现生活自理能力的下降或丧失。

内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根据老年内科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对其进行临床护理时,主要包括:常规护理、用药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3个方面的护理。

常规护理在对老年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常规护理。内科老年患者由于抵抗力低弱,营养摄入不足等原因,容易发生营养不良和继发感染等,因此,应加强对其免疫力的增强和营养的改善。同时尽量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用药护理内科涉及的疾病种类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且随着医药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新药被用于疾病的治疗,也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要重视用药的各个环节,在用药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最适合的给药方式,同时严密监控不良反应的发生,病人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及时进行处理。由于老年人记忆力下降、反应减缓,出现对用药剂量和服用方法等的掌握困难,护理人员应耐心讲解,直到其完全掌握为止。

篇3

【key words 】 Medical patient;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Nursing care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305-02

由于内科病人的心理活动随所患疾病的不同、个人人生经历、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以及对医学的了解程度不同,其心理表现也常常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对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状态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既可以很好地提高护理质量,以促进病人的康复,更可以帮助建立起和谐的医患、护患关系,营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和社会环境。

1 临床资料

本文共收集、观察、护理了803例患者,按照患者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将803例患者分别划分为初期组、进展期组、恢复期组和终末期组[1]。初期组指的是患者疾病初起,首次入院的患者,包括已经确诊和尚未确诊者,本组病人283例,男123例,女160例;年龄19~75岁,平均年龄49岁。进展期病人是指患者所患疾病既往确诊,但未能有效控制,以往曾多次入院治疗的患者,或虽为初次入院,但已诊断明确,经一到两个疗程治疗未能有效控制病情的病人,本组病人262例,男137例,女125例;年龄18~85岁,平均年龄55岁。恢复期是指经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且逐渐向愈,身体逐步康复,生活逐步恢复到了正常,本组病人170例,男81例,女89例;年龄28~80岁,平均年龄53岁。终末期是指患有不治之症的病人,或在疾病末期医生宣布治疗无效,且病人的死亡将在近期内不可避免地发生的病人,终末期组病人88例,男51例,女37例;年龄38~88岁,平均年龄62岁。

2 使用方法

使用统一制定的心理问卷来分析不同阶段内科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并详细记录,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心理特点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2],出院前或阶段末再进行一次心理测评,将结果与首次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计量数据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3.0分析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3],采用F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护理干预前后组间评分的差异性检测,以P

3 患者各期心理状态

3.1 入院时各期患者主要心理状态

患者入院时,通过患者自己填写心理问卷,找出病人主要的心理特点并详细记录。每个病人可以有一种,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心理状态,均进行如实的记录,具体见表1。

表1 心理干预前各期患者主要心理状态

3.2 各期患者心理护理前后主要心理状态比较

处于疾病初期的患者,以猜疑、恐惧、悲伤、愤怒及自责为主要心理特点,较少出现欣慰,本次观察未发现依赖者。经恰当的心理干预后,具有各项负面心理情绪的患者人数均显著下降,具体见表2:

表2 初期组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

处于疾病进展期的患者的主要心理特点集中体现在悲伤、恐惧及部分依赖、自责、愤怒[3],仍有少部分轻视心理,未见欣慰者,经心理干预后发现,有悲伤和恐惧心理的患者例数明显减少。其它负面心理的患者也相应减少,且因正确认识了自身疾病,出现4例欣慰者,具体见表3:

表3 进展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

恢复期患者的心理主要体现在欣慰和依赖,因疾病可能带来的后遗症及因疾病而失去了社会角色等,表现为悲伤者亦不少,心理干预后欣慰者上升,其它负面心理情绪者均不同程度降低,具体见表4:

表4 恢复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

终末期病人多表现为恐惧,悲伤,愤怒,猜疑和自责,经适当心理干预后,多数患者负面心理减少,具体见表5:

表5 终末期患者心理干预前后心理特点比较

与心理干预前相比,*P

4 患者各期心理状态的护理

通过对近年来入院治疗的803例内科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发现,处于疾病初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猜疑、恐惧、愤怒和悲伤的情绪,处于疾病进展期的病人主要表现为悲伤和恐惧心理,恢复期病人则以欣慰、依赖和悲伤心理为主,终末期病人的心理重又表现为猜疑、恐惧、愤怒和悲伤,对各个时期的患者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4]。

4.1初期病人的护理

对处于疾病初期的病人的护理,重点是要给予较多的心理支持,应适当照顾病人原有的生活习惯和爱好,帮助病人接触病友,使之适应医院的环境,减少陌生和孤独感;鼓励病人诉说,倾听病人表达,让病人的恐惧,焦虑情绪得到适当的宣泄;通过患同类疾病处于恢复期病友的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的疑虑;进行适当的认知干预[5],协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病情,帮助轻视和否认患病,心存侥幸、抱怨和自责的病人理清思路,摆出问题,指导病人提高认知和应对能力,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正视疾病,较好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4.2进展期病人的护理

此期的护理重点是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病人的沟通,调节病人的不良情绪。护理时应继续协助病人的生活,关心病人的起居,鼓励病人适当活动,使病人感到温暖。在沟通时注意用积极暗示性语言,鼓励病人,同时提醒病人的亲友在探视时话题不宜集中在病情上,还可以利用间歇或专门时间开设健康教育讲座[6],宣传相关知识,说明疾病的演变过程,减轻病人的心理压力。

4.3恢复期病人的护理

此期病人随着病情的好转,身体的康复,心理活动逐渐转向外部世界,关心社会,家庭,迫切希望了解工作单位及家庭亲友的信息,自我实现需要上升,此期病人的护理重点是提供支持和咨询,帮助病人恢复自主生活,提高适应能力,恢复社会角色功能,使病人从心理、身体和社会三方面获得全面康复[7]。护理工作主要应向病人提供信息和知识,说明疾病的转归,介绍出院后的自我护理,让病人学会康复方法和出院后的正确服药方法。减轻依赖和焦虑。对不能恢复病前状况的病人,应给予精神上的安慰和疏导,帮助病人面对现实,从焦虑和忧伤中解脱,建立乐观的生活态度。对于悲观情绪严重的病人,更应加强监护,主动联系,严密防止自残、自杀等行为的发生。

4.4终末期病人的护理

终末期病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既有复杂的心理活动,又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着疾病折磨,护理终末期病人除了营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外,在不影响病人休息的前提下,应不过分限制家属和亲友探视,适当留陪,以便向病人提供和家人、亲友团聚谈心的机会,使病人得到精神安慰,减轻患者思想上的负担,同时制定不同的护理措施,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疏导和抚慰,减轻或解除病人临终前的痛苦。

5 结论

由此可见,根据疾病所处的不同阶段,快速把握住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心理护理,不仅可使大多数病人更好地配合医院的诊疗活动,对疾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有效地促进作用,还能很好地和谐了医患及护患关系,使医务工作者与患者及患者家属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结果表明,正确的心理护理可以显著减少患者各期不良的负面心理情绪,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病情,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参考文献

[1] 甘琳,林芬.老年高血压病治疗中心理护理的作用[J].福建医药杂志,2010,32(4):166-167

[2] 赵晓丽.浅析内科老年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5):144-145

[3] 朱月男.内科急慢性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工企医刊,2009,2(3):63-64

[4] 陈凤春.任晓青.内科病人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J].理临床护理,2008,5(8):1030-1031

篇4

风险管理作为一个管理程序,它主要是指对潜在以及现有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处理,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降低风险事件对患者、医院的危害[1]。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的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病情危重、自我保护能力差以及年龄偏大等特点,因此,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也就相对较高,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是临床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2]。本研究将对我院实行护理风险管理前后,循环内科以及护理内科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于2011年1月1日开始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的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选择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0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有32例女性,68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40-85岁,平均年龄为65.3岁。另选我院循环、呼吸内科2012年1月——12月所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有40例女性,60例男性,所有患者的年龄为37-86岁,平均年龄为63.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将资料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风险识别医院在对循环内科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护理风险具有客观存在性以及潜在性,因此,护理人员在开展日常工作时,必须提高对风险事件的识别。在对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开展护理工作时,最好让低年资的护理人员与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搭档来对患者进行护理,以此来降低由于护理人员经验不足而出现风险事件。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患者外出活动必须有护理人员或家属陪护,同时对患者的日常用药剂量以及药品类型必须进行严格的控制。

1.2.2护理风险的预防为了降低循环以及呼吸内科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出现风险事件的概率,护理人员在产于护理工作前必须参加相应的风险教育,医院也必须将风险教育作为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必修课。通过强化护理人员自身的风险意识,让她们在日常工作中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引起高度重视,并与同事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及时发现护理过程中可能潜在的风险事件,以此来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

1.2.3护理风险的监控医院在开展日常护理工作时,为了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必须对护理过程中各方面的高危风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控,并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建立以护士长为组长,主管护师和高年资护师为成员的质量管理小组,对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风险监控,对不规范的护理操作进行及时纠正,并对风险隐患、事故以及护理差错时间进行总结、通报,以此来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3]。此外,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还必须告知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例如,跌倒、滑到、坠床等,以此来提高患者自身的风险预防意识。

1.3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的对比用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的对比用t检验,Ρ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中,有5例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出现了风险事件,其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0%。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

综上所述,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通过对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进行风险管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相较于管理前出现了明显下降的情况,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也有所提高。因此,在对循环、呼吸内科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可以对护理风险管理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511(2012)06-0182-02

护理工作是科学、技术与爱心的结合。神经内科危重、抢救患者多,很大一部分病人存在自理、沟通、语言功能障碍等问题,护理工作量大,难题多,如何通过护理以适应患者的心理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使其感觉爱的关照,是神经内科护理工作面临的一项新的要求,现就如何做好神经内科病人的护理工作经验谈几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我院神经内科自2011年1~5月收治住院患者77例,其中男46例,女31例;年龄35~80岁,平均63.2岁。其中脑梗死57例,脑出血20例。

2 护理方法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护理成功的关键[1]。病人刚入院时会产生陌生感,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护士应主动热情地接待病人,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以真诚的态度与病人进行有效的交谈,及时了解其各方面的情况及心理需求,使其得以安慰并适应新生活,建立护患间最初的信任感,对今后做好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在病人入院及为病人做检查和治疗、护理时介绍责任护士的姓名、病房环境、同病室病员、有关的工作人员、制度、作息时间及治疗安排等,使病人尽快熟悉环境,适应医院生活。

2.2 满足心理需要 :

神经内科患者多数肢体瘫痪、语言功能及人际关系障碍,生活不能自理,表现焦虑、恐惧、失望、自卑等。护士应了解情绪和精神压力对疾病的影响,指导患者正确处理疾病所致的生活压力。采取有效的沟通方法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沟通,及时做好心理安慰,使患者内心的压抑能得以宣泄,情绪和心态能得到有效的调整,最大程度地为其解除心理痛苦和焦虑[1]。

2.3 尊重病人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和尊严,患病后心理防线会脆弱,总想维护自己的尊严,病人在住院期间有人格尊重的权利。重症的脑血管病人晚期意识状态常处于昏迷,对其应与对神清的病人一样,在工作中都应给予应有的尊重,任何操作前后(如输液、鼻饲、抽血、翻身等)都应叫病人的名字,告知其操作的目的、内容,对于躁动或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应耐心劝解,严禁训斥,以免伤害其自尊心。

2.4 人性化语言进行有效沟通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进行信息传递和思想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尊重病人是与病人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也是护理服务理念的最高境界[2]。医院可制订如接待新入院病人、电话礼仪用语、各种治疗护理操作用语、交接班等贯穿于病人从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文明规范用语。神经内科多为中老年病人,有着不同程度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减退,脑卒中病人焦虑、抑郁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病人的25%~60%[3]。对语言沟通障碍病人应用非语言交流,关爱的眼神、亲切微笑的表情能稳定病人情绪,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感。与老年病人交流时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强调细节的处理,进行查对制度时,在床号、姓名后加上亲切的称呼,以拉近护患距离。

2.5 饮食调节 :指导患者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宜进食乳、蛋类、瘦肉、鸡、鱼、大豆等优质蛋白,多吃粗粮、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尽量少吃蔗糖、蜂蜜、水果糖、糕点等,忌吃肥肉、动物油及动物内脏,适当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4g左右,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为原则,忌烟酒。

2.6 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 :环境是影响机体生命与发展的所有外在因素的总称[4]。现代护理观非常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认为环境质量的优劣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并在疾病的发生与机体恢复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由于监护病房不允许摆放鲜花等物品,对于神志清楚病人应作好解释工作,让家属拿来小的摆件,放在病人床头;室内保持整洁,温度适宜,通过层流使室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床单位平整、干燥,均使用气垫床;监护仪等导线摆放妥当,每2小时更换卧位;护理操作时做到四轻;降低监护仪等报警器的音量;抢救同室病人注意拉帘遮挡,尽量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

3 结果

77例患者经治疗和人性化护理后,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不适得到有效改善,入院4周后患者接受自制问卷调查满意度达100%。

4 小结

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的、个性化的、整体的、有效的护理模式,是以尊重病人的人格、尊严、生命价值和个人隐私为核心,为病人营造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在就医全过程中感到方便、舒适和满意的一种护理方法。人性化护理体现了护理中的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史莉.神经内科病人的心理护理体会[J].蛇志,2007,19(3):237~238.

篇6

1 要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必须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道德,从心理护理做起。

从一到医院实习,我便发现一些病人对不同的护士有着不同的态度,这些病人对某些护士相相当尊重,相当信任;而对另一些些护士则有点儿瞧不起。再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前者工作认真,服务态度好,对病人体贴关怀,自然受到尊重;而后者对别人的要求时冷时热,爱理不理,不时有意或无意的拒绝,这就难贵病人不尊重她;我在工作实践中就更深的体会到要做好护理工作,除了良好的护理技术外,还要有良好的护理道德,要从心理护理做起。心理护理要求护士在护理工作中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表情、态度的姿势去改变患者不良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调动起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而早日康复。所以,心理护理是护理道德的重要体现,是护理服务中的重要部分,一个护士要做好心理护理就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护理工作平凡、辛劳、谈碎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更是“打针、发药、端尿壶”,既机械又忙碌。但作为一个护士应不为世俗观念所左右,要热自己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善良的同情心和对患者满腔热忱。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感受对医院的温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患者会乐于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向护士表露,使护士及时和准确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对症下药地进行心理护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要,有利于提高心理护理的质量和护理服务水平。

2、掌握患者共同的心理特点,做好共性心理护理。

从护理实践中可以发现患者一般都怀着急于了解病情和迫切需要治疗的焦虑心理,在反复检查仍未能确诊时候的猜测心理和恐惧心理。患者想得到别人理解、支持、同情和尊重。患者后出现依赖性、孤独、自卑、心情烦燥,易激动等一系列心理不平衡的症状。希望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尊重。例如,凡是患者就诊时,第一要求是尽快就诊,及时治疗。所以门诊护士对来者要热情接待,合理按排使之按顺序就诊,门诊中最常见的是某些病人信熟人关系“迟来先就诊”所引起的纠纷,作为门诊护士要随时防止这些问题发生并做好解释工作,以免患者为此争吵不满而心情烦燥,更会由于精神紧张而引起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症状影响医生的诊断;诸如此类问题,都需在各自的护理岗位上去掌握其规律并做好相关的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

3、要善于区分不同类型的患者的不同的心理特点,满足其不同的心理需要,做好心理护理。

我体会到不同性别、年龄、阅历、症状等不同类型的内科患者,应该满意了解和掌握其不同的心理需求,实行不同特色的心理护理。此如对老年患者针对其孤独、固执和忧虚心理,热情,礼貌、周到地进行护理;对女性患者要理解其心理意识较强、怕羞、耐受力差、多疑等心理。对她们更加体贴、关心。对容易产生焦躁、悲观的青年患者要注意安慰和开导等等。对不同消化科疾病的患者则应根据不同的疾病予以不同的心理护理。此外,还要注意根据不同患者不同个性,知识水平和社会地位等有区别的进行心理护理,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好护理服务和心理护理。

4、必须处理好几个关系,创造良好的医护关系,护士之间的关系和诊疗环境,使之有利于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7-0167-02

一、引言

神经内科病人大多以年老体弱、意识障碍和感觉、运动、认识障碍为特点,极易发生跌倒。导致骨折、肌肉损伤、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等严重不良后果,造成医患纠纷的主要原因,影响医院的信誉度,也给病人及家庭造成负担。神经内科自2011年1月~2012年1月对住院患者发生跌倒的危险因素进行科学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跌倒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现报告如下。

二、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19例,其中男性397例,女性322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5.5岁。其中急性脑梗塞324例,脑出血142例,血管性眩晕73例,运动神经元病41例,帕金森5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0例,癫痫26例,病毒性脑炎15例。

三、跌倒的原因分析

1.患者因素。(1)年龄因素:神经内科病人老龄化,研究发现,65岁以上住院老人跌倒危险性增减,其后跌倒危险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80岁以上的住院老人呈高度跌倒危险[1]。老年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控制能力下降,所患疾病大多与思维、行走步态有关,表现为反应迟钝,步态不稳,出现感觉障碍,易发生跌倒。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视觉、本体感觉和前庭感觉功能减退,易发生跌倒。(2)心理因素:许多老年患者高估自己的能力,不愿让人帮助;有的患者有内疚感,觉得自己患病拖累了家人,特别是长期患病的病人,尤其是夜间,不让留陪护或不忍心叫起陪护,自己下床因出现体力不支而跌倒,因此夜间是发生跌倒的高峰;另外,焦虑、抑郁及挫折感,使患者降低了对周围人、自己、环境的注意力。(3)疾病因素:疾病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因素。痴呆、帕金森病、脑卒中、小脑疾病、外周神经病等,会影响脑部血流的灌注及氧供应及机体的平衡功能。神经内科部分病人合并多种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不同疾病均会增加跌倒的危险因素。

2.护士因素。护士人力资源缺乏,部分护理人员年资低、知识老化,防范意识及知识薄弱,没有做好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从而不能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相应的指导。护士巡视病人不够,未及时发现及解除安全隐患,床头无“防跌倒”警示牌,未根据病情留陪护或过度依赖陪护,患者、陪护、卫生员跌倒安全教育指导监督不到位,导致过于自信、放手、地面潮湿而跌倒等[2]。

3.家属因素。家属认识能力不足或缺乏。在护士评估到患者有跌倒的危险因素后,告知家属留有陪护时,家属过高的估计病人的能力,拒绝陪护。病房条件差,也是家属不愿陪护的原因。教给家属安全防范措施,如床档的使用方法,患者家属自以为这个用不着。

4.环境因素。病房灯光不足或无夜光灯;地面不平、太滑或者有积水;通道有障碍物;病房家具有棱角;楼梯过陡、过滑,没有安全扶手;病床高度不合适,无床档,无呼叫器;床椅不稳;浴室、厕所未安装防滑垫和扶手。

5.药物因素。很多药物明确规定高空作业者慎用,其实是药物影响平衡、视觉、精神、血压等,增加跌倒的发生率。

四、护理对策

1.对于病人和家属。健康教育是有效降低跌倒发生的措施,向病人及家属提供相关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对跌倒的重视,要因人而异,教育多样化。对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视力较差、听力下降的病人,利用床头交接班,护理治疗时重复多次教育,在走廊发现患者步态不稳,及时给予扶助,对不安全因素的认识和预防,重要的注意事项及时予以书面告知,护士与家属双签名,以示告知;对久病卧床及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教会3步起床法[3]:即醒后30秒再起床,起床后30秒再站立,站立后30秒再行走,以防止性低血压晕厥的发生。教育无陪护患者有需要帮助时,不要怕麻烦,避免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而发生跌倒。

2.对于护士。加强护士安全防范教育及培训,护士是预防患者跌倒工作中最重要的人员[4]。所以护士要学好防跌倒知识,树立防跌倒意识,并通过真实事例敲响警钟。多关心和尊重患者,热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建立良好关系,使他们相信护士,听从指导。针对高危因素的老年患者,每位护理人员要心中有数,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护士还要尊重陪护的劳动,积极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其配合护士做好安全工作。

3.对于环境因素。引导病人熟悉病区环境,对不安全地带进行重点说明;日间光线充足,夜间设置脚灯,保持病房、走廊、厕所地面干燥,地面湿、滑时出示“小心滑倒”警示牌。及时清理病人身边的杂物,呼叫器设置在合适位置,病人经常使用的物品放在随手可得到的距离内;同时嘱咐病人穿稳定性好且防滑的鞋子。其他安全检查:床有护栏,床脚轮要有良好的制动功能,厕所设有紧急呼叫,安装防滑垫和扶手。改善病房环境,病室整洁,安静,开水、热水、冷水保证到位,让患者及家属用起来方便。

4.跌倒高危评估,评估住院患者的跌倒高危险性被认为是预防跌倒的有效和必要的对策。通过对年龄、活动能力、沟通能力、意识、感官、不太平衡、眩晕、有无跌倒病史、是否服用镇静剂、抗精神药等特殊药物、有无照顾及睡眠型态等几个方面来细化评估[5]。对有跌倒危险的患者进行重点护理管理,:(1)在患者床头挂“防跌倒”警示牌,严格交接班。我院采用红底白字的标示。(2)对有跌倒病史的患者在详细询问后,重点预防,必要时专人陪护。

五、结语

跌倒是一种社会流行病,是环境、生理、病理和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作用的结果。通过分析神经内科病人发生意外跌倒的原因,完善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评估和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住院患者意外跌倒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肖春梅,周巨林,李阳,等.老年人跌倒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2,6(7):1014.

[2]张建华.老年人护理安全现状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7(7):12-13.

篇8

循证护理是一种以有价值的科学研究为依据,经过认真的研究分析,提出问题,在实践治疗中,把理论上的依据与实际治疗方法相结合,用实证对病人实施最佳护理的方法。为了提高护理质量,我院以神经内科为试点,对住院病人的常见问题,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进行循证护理。报告如下。1 研究资料

组织专业的研究小组人员,人数为10人,在2009年-2012年期间,对我院的实际患者进行仔细研究,分别采取般护理、循证护理两种方法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现采用回顾分析法,选取在三种不同症状下的患者压疮、血栓性静脉炎、中枢性高热,并且经过研究发现,选出的患者要有代表典型性。年龄最小的12周岁,最大的64周岁,平均年龄为(39.15±3.02)周岁。循证护理小组1次/周总结病房护理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把对病人的健康影响最大的问题作为研究课目。

关于资料的查阅利用网络计算机技术,搜索相关的文献,其得出结论的方法,实际研究的过程作为结论的依据。在病房中对患者进行实际的调查分析,得出实践数据,认真详细地记载相关数据。2 护理方法

2.1 关于压疮 循证问题:由于神经内科的特殊性,脑出血、脑梗死的病人较多,卧床时间比普通病人的时间长,经过实际案例发现,在对其病人的护理中,稍有不当便会引起压疮。选择一例。有1例64岁的男性老年脑梗死患者入院8h即发现骶尾部有一块2cm×4cm的红肿区,皮肤潮湿,温度高于周围正常皮肤。

循证支持:小组人员查阅相关的书籍和医学资料,发现当病人皮肤受压循环障碍时,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皮肤温度升高的话,会加快组织代谢。

护理干预:①制作冰垫。用乳胶手套内装自来水扎紧袋口使其不漏水。将其放入冰箱内冷冻0.5h左右使温度降到20℃。②用法:病人平卧时,在其臀部垫气圈,于气圈的中间空隙处放置冰垫,冰敷30min后取出,间隔3-5rain后再更换另外一个冰垫放入。

效果:在冰敷12h后,病人骶尾部触疼明显减轻,红肿范围缩小,皮肤温度降低,24h后,骶尾部压疮完全消失,皮肤温度正常,疼痛消失。

2.2 关于中枢性高热 循证问题:有一例12岁男性被电击伤后心肺复苏成功,继续脑复苏的过程中,出现中枢性高热,体温持续39.3℃以上,体温持续不降。

循证支持:循证护理小组经与医生共同查阅文献发现,冬眠疗法可抑制体温调节中枢,所以体温降低。

护理干预:遂给予病人5%葡萄糖250ml,氯丙嗪50mg,异丙嗪50mg静滴,控制在10滴/min左右,并配合物理降温。

效果:三个小时后,体温恢复正常。

2.3 关于静脉炎 循证问题:由于本科脑血管疾病较多,很多病人表现为头痛、烦躁症状,在治疗上均需降颅压、快速静滴甘露醇。有一倒35岁的男性脑出血病人(出血量约15 m1),人院后头痛、呕吐,烦躁不安,医生给予20%甘露醇q8h加压静滴,用到第3天时发现静脉穿刺部位红、肿、痛并呈条索状。

循证支持:经过小组人员仔细的查阅资料和认真的讨论解决问题发现,造成这种病症的问题有三种。①静滴速度过快可致恶心、呕吐、头痛、眩晕、视力模糊、寒战、高热、心动过速、胸痛、尿潴留、脱水。②大剂量久用,可引起肾小管损害及血尿。③在注射部位可有轻度疼痛,由于甘露醇属高渗液体,对血管刺激性较大,极易诱发局部血栓性静脉炎。

护理干预:①50%硫酸镁的热敷,59溶于温水(41-50℃)中,3-5rain更换1次敷料。②改用静脉留置针,在穿刺时有计划地选择血管。

效果:①通过硫酸镁的热敷,24h后疼痛明显减轻。②采用静脉留置针。其次还减轻了血管静脉炎的发生。③给临床护理提供了更好的实际案例。3 讨 论

经过实际研究得出科学的理论,循证护理比普通护理的治疗效果要好好多。压疮症状要根据不同的病人状况,实际为理论依据,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工作人员更好的研究方向和指导,培养了护理人员的医学精神,树立良好的医德。要想更好地实施循证护理的优越性,在未来的实践中,应当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开拓创新更好的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 小寒.循证护理资源的获取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3(02).

篇9

1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科收治的长期卧床患者30例,男性18例,女性12例,其中院外带入压疮9例,男性3例,女性6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72.6岁。

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发病急,病程长,多伴有意识障碍、肢体活动障碍等症状,由于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翻身困难,所以发生压疮的几率也相对较高,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且压疮的发生会给病人带来痛苦,而且极易引起医疗纠纷,故这是神经内科临床护理中面临的棘手问题之一。

2预防措施及护理措施

绝大多数压疮是能够预防的,科学精心的护理可将压疮的发生几率降到最低程度。因此,要求护士在工作中应做到“七勤”: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按摩、勤擦洗、勤整理、勤更换、勤交班。

2.1一般处理必须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无皱褶及渣屑,每日为患者清扫床单位,对于污染床单及时更换,避免受潮刺激皮肤。使用尿垫的患者应保证尿垫平整,避免出现尿液外漏的情况,根据情况给予更换,应用约束带的烦躁患者应2h松解一次,间歇15-30分钟,避免发生擦伤、坠床。

2.2减轻皮肤受压,可在两膝关节间垫一软枕,在骨突部位垫上充气或液软枕,必要时使用气垫床。使用便盆时动作宜轻柔,避免生硬地拖、拉擦伤皮肤。

2.3保持皮肤的干燥清洁,尿失禁的患者予以导管,并做好尿管的护理,卧床患者要做好会阴护理,及时更换干净衣物。

2.4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每1-2小时翻身、扣背1次,水肿、过渡消瘦等皮肤有特殊情况的患者要缩短翻身时间,避免压疮易发部位长时间与床面接触受压,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2.5增进病人的营养,改善个人营养状况,应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保证正氮平衡。

2.6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检查受压部位,定期为病人温水擦浴,用50%酒精按摩全背及受压处。

2.7加强健康教育,增加病人及家属有关的健康知识。

3治疗方法及护理措施

压疮的发生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复杂病理过程,直接压迫是首要诱因,常见于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及危重患者,是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长期压疮会因感染引起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甚至败血症等,给病人的生活和身心带来严重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中,如何有效地治疗压疮是一大课题,也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我科2011年7月-10月应用京万红软膏治愈压疮患者10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篇10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37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06-02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由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化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护理管理中应用系统整体护理,转变护理模式,重视心理护理,已成为当今医院现代化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世界老龄化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机能逐渐衰老,各系统器官功能退化,患病在所难免,老年患病群体在整个医院患者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老年病人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变化及社会关系、知识层次的特点,其心理也与其他常规病人有所不同。老年人患病后的护理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掌握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在护理工作中重视对老年病人心理状态的观察,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从而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环境,使他们处于最佳心理状态,这是护士应尽的职责。

1 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

老年人的内科疾病以多系统病、慢性病、肿瘤等多见,且多病情较重、病程较长。而老年人由于自身机体的衰老和家庭、社会环境的变化,心理状态本身不稳定,处于一种适应期。这些因素使得他们患病住院后较其他病人更易出现各种不良心理。概括下来有以下特点。

1.1 猜疑心理 老年病人认为自己阅历广泛,常常对自己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出怀疑[1];常担心自己被误诊或医护人员及家属隐瞒自己的病情;对年轻医护人员缺乏信任感,担心他们对自己的病情不了解而误诊误治,会想办法找年龄较大的医护人员为自己做各种治疗,甚至有时还会担心吃错了药、打错了针;经常会凭着自己对医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推断疾病的发展、预后以及药物的疗效。这会严重降低病人用药行为的依从性,降低临床疗效。

1.2 自尊心理 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衰退及认知功能的减退,患病后往往因为丧失部分能力,处于被动地位,表现出更强的“自尊心理”。希望得到他人重视,不服老,不习惯甚至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稍微不如意就发脾气。对护理要求也比其他病人高。总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自己,表现为倔强、自以为是、固执己见、独断专行、不讲道理、易激惹、好挑剔、责备他人。

1.3 焦虑、恐惧心理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负性情绪。焦虑过于频繁、强度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都会导致心理疾病、身体疾病或加重疾病本身[2],老年病人在患病初期可能对疾病的治疗充满信心,但在治疗过程中当治疗效果不明显或病情发生反复,同时患者对自身疾病的发展及治疗过程缺乏正确认识,便会产生焦虑不安的心理,担心疾病恶化,怕痛苦,更害怕死亡,产生恐惧感[3]。主要表现为愁眉不展,心事重重,沉默少语或多语、多疑等,以至食欲减退、睡眠差。有的病人以致产生了人格心理的变态,不通情理等等。

1.4 孤独、失落心理 老年病人住院后,由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生活上感到不方便,觉得自己老而无用,生病后希望有子女、亲人陪伴,但又担心给家庭成员带来麻烦而感到矛盾,尤其是子女不在身边或经济基础较差的老年人生病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常有被遗弃的感觉,孤独、失落感油然而生[4]。

1.5 药物依赖心理 由于一些新药在媒体上的夸大宣传,对老年人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导致不少老年患者迷信某些新药及补药,认为多吃好药、补药对身体总是有利而无害。

1.6 悲观心理 老年病人由于年龄大、病情迁延,并且反复变化,治疗效果不明显,从而产生悲观心理。他们表现为意志消沉、精神忧郁、易伤感、沮丧、绝望、束手无策、情绪极端低落,经常暗自伤心、落泪、不愿与人交往或交谈,对于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表现漠然,不积极配合,甚至拒绝治疗及护理。

2 护理对策

护理人员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在护理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态度、表情等,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患者的心理状态,创造良好的治疗、康复环境,能对疾病的治疗效果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营造良好的病室氛围,调节老年患者的情绪 住院的老年病人,单调的治疗和病房生活,使他们感到沉闷。老年人的睡眠也常因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调节功能降低,夜间入睡浅,不能沉睡,易惊醒;白天在安静的环境中常爱睡眠。因此,为了使老年病人尽快适应环境,护理人员必须为他们排除各种干扰,调整病房的环境,完善病房设施,避免噪音刺激,消除不安。

2.2 关心和尊重老年病人 护理中把他们真正当成自己的长辈,平时主动用尊称和他们打招呼,说话时态度和蔼、语言清晰缓慢;耐心听取患者的陈述,不要打断话题,更不能有不耐烦的表现;对老人的健忘和唠叨要给予谅解,避免奚落与讥讽;查房时多问候,常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饮食及睡眠情况;做每一项治疗前,护士要先把目的如实的告诉患者,取得充分的合作。

2.3 加强与家属的联系,鼓励病人间的交流 老人患病时,家属的配合是不可缺少的。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主动与病人的家属联系,指导家属做简单的护理,指导病人合理饮食、科学服药、适当运动,针对病人所患疾病,讲解一些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多来探望,使病人产生被重视、被关爱的感觉。把同病室的病友介绍给他们,让病人尽快与同室的病友熟悉起来,结交朋友,使其情绪安定,消除其孤独感。

2.4 帮助病人认识疾病,做好病情解释及暗示治疗 对疾病诊断的了解能帮助病人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可能的对策,提高病人参与诊治过程的能力。这也有利于消除病人焦虑紧张的心理情绪。针对病人不同的知识层次,主动向老年病人介绍疾病的病因、发病规律、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使他们能对自己的疾病有正确的认识。让疗效明显的病人作亲身经验介绍,包括怎样配合治疗、治疗中注意的问题等,从而大大减轻了抑郁、焦虑的心理,提高了他们治疗疾病的信心,使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接受治疗和护理。

2.5 指导自理 生活自理是保证老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一环,无法自理而完全依赖他人生活,会导致老人对自身价值的消极评估,长此下去,便会降低其幸福感和对生活的满意度。因此,要注意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对有自理能力的老人,要指导他们搞好生活自理,提高生活质量。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仅靠热情和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求护理人员全面掌握医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内容,有的放矢,因人而异,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老年病人临床护理的要求,创建和谐护患关系,不断提高老年护理质量,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 瞿延利.谈老年人心理护理[J].中华医院管理,1999,15(10):554.

篇11

内科老年病人住院后,通常会产生消极的态度,除了常规的临床护理外,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能够改善病人的心情及病情,将爱心和关怀注入患者的心里,有取得更好的成效。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2010年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随机抽取54例患者对内科老年病人心里特点及护理做分析,在这54例内科老年住院患者中,其中男29例,女25例;年龄在64~86岁,平均年龄为75岁。

1.2方法: 在对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进行常规的临床护理的同时,对内科老年住院患者心里和生理上进行观察和研究,护士和病人建立两哈的新人友爱关系后,依据他们个人的特点,护士对其进行心理上的关怀和护理,具体的心理护理方法如下:

(1)护理人员主动的去和内科老年病人进行接触和交流,谈些病人感兴趣的话题,使自己在病人的心中留下印象,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要帮助和扶持病人同其他人的交流,帮助病人们建立一个交流的平台,例如唱歌、下棋等。

(2)对于内科老年住院病人的疑惑和问题,护士进行详细、认真的解释,不但让病人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病情的严重程度,还要提醒患者焦虑会带来的不利伤害和影响,并建议病人做好自我放松和调节。

(3)对于一些意志力消沉的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要去除他们心中的阴霾,就要将爱注入到他们的心中,对于一些逃避现实的病人,首先要和病人的家属取得联系,并通力配合,努力让患者清楚的认识到亲人们对他的爱,对他病情的关心,对他康复的期盼,鼓励病人为了家人为了自己与病魔抗争。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有52位的患者和家属对贴心的护理感到满意,即满意程度96%;有2位患者的家属持保留意见。

3 讨论

3.1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对于住院的内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观察、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里特点:

3.1.1烦躁不安

烦躁不安是内科老年病人常见的心理特点,基本上每一位住院的患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来这一特点,在第一次住院的患者身上表现更突出,在住院的第一周表现得最明显,是因为老年人自身年龄已很高,他们对自己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康复日期都一无所知,对生命的期盼加上对病痛的折磨,所以很容易出现烦躁不安的特点,睡眠质量下降,食欲也不佳。

3.1.2 孤独落寞

病人们之所以会感觉到孤独落寞,是由于本身病人的性格便不是特别开朗,加之病魔的折磨,不爱言语,不愿意与其他病人进行沟通,对于一些亲属都比较忙,没有充裕的时间来陪护的病人更加常见,病人们每天少言寡语,情绪低落,感觉到孤独落寞。

3.1.3 自暴自弃

内科老年病人有的认为自己年事颇高,身体状况一直不佳,在住院后会有种畏惧和失望的感觉,觉得自己被病魔战胜了,向命运屈服,觉得自己没有指望了,在这种消极态度的驱使下,病人们便自暴自弃,不去主动接受治疗,也不去配合做治疗,而是每天沉浸在黑暗中不能自拔,不对生命满怀期待,甚至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累赘。

3.1.4 极度恐慌

9极度恐慌的心里特点,主要表现在首次住院的患者或者治疗过程中病情加剧的患者,在癌症患者中也比较常见的一种心里特点了,他们会突然间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会认为自己的病情在恶化,是死亡在向自己宣战,这个心里状态的病人一般求生的欲望会消减,失望悲观的情绪会滋长蔓延,产生极度的恐慌。

3.1.5 固执猜忌

固执己见的心理特点在内科老年病人中也比较常见,具有这种心理特点的病人通常情况下都是只相信和执着于自己的观点,比较顽固,他们不去相信除了自己和亲人以外的任何人,不但在沟通上不能与病友建立良好的桥梁,而且当稍微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一点小不舒服时,便会肆意猜忌自己的病人一定加重了,一定治不好了等等,这类病人容易轻易的下结论,而且大都是悲观的结论。

3.1.6 依赖他人

内科老年病人大多数都有依赖他人的心理特点,其依赖对象主要是医护人员及病人家属,具有这类心理特点的病人,不是自己不能做,而是自己本身不想去做,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在别人悉心照顾下生活,便不愿意自己努力去尝试做些什么,经常时间的不去活动舒展筋骨,其实对于病人来说,是没有好处的。

篇12

2制度管理:护理人员要认真落实,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抢救制度等都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行之有效的制度,也是护理工作者几代人的心血结晶。严格执行各种护理操作规程,护士长利用业务学习、晨间提问、理论及操作技能的定期考试等形式,督促护理人员提高业务水平及临床综合能力,使护士在工作中能熟练和规范地为患者服务,尽最大可能地减轻患者的痛苦。护士要如实填写患者的各种病情变化以及所采取的措施,要求书写要清楚、严谨,不留任何隐患。

3基础护理管理:加强对长期卧床病人的护理长期卧床者,由护士予每2h翻身、叩背1次,叩背应遵循从下到上、由外到内的原则,每次10~15min,促进痰液排出,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的发生,发热、昏迷者每日做口腔护理1次或2次,预防口腔感染。对吞咽麻痹病人的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饮食呛咳者,不能由口腔进食,以免发生误吸引起吸人性肺炎,应予鼻饲流质饮食。

篇13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261-01

“以人为本”是新型医学模式的核心[1],人性化服务不仅是一种服务理念,也是一种服务规范。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服务是医院文化的精神所在,也是医院形象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医院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拓展医疗服务市场的需要[2],我院内科病区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以来,护患关系从根本上发生了改变,整体护理水平进一步提高,为医院塑造了服务品牌,赢得了市场。

1 实施方法

1.1 确定新的护理理念:人性化服务,即充满人情味的就医环境和服务举措,以患者为中心,真正做到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让患者感到人文关怀。 把患者看作一个“社会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人文关怀模式,建立医患之间情感交融、心灵互动、诚信亲情的沟通机制[3]。视患者为亲人,要从细微处做起,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在思想理念上倡导人文精神,在日常工作中努力践行,将人性化服务渗透到护理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人性化护理是整体护理的核心,可满足患者生理、心理及社会方面的需求。

1.2 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必须转变观念,弘扬人文精神,高自身素养,加强提职业道德的学习。对患者一视同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健康服务,努力促进患者的健康。

1.3 营造温馨、舒适的人性化就医环境:就医环境优劣直接影响病人康复效果的优劣。内科患者普遍病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情绪消沉,恐惧,并极易烦燥,常拒绝做必要的检查及治疗。为了消除这些不良因素,我们积极鼓励患者家属陪护,营造一种“家”的氛围使患者感到温馨、舒适。

1.4 实施人性化的有效沟通

1.4.1 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际交往中第一印象非常重要。护士端庄的外表、积极乐观的情绪、微笑服务会给患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患者及家属来询问病情时应该主动迎接,实施微笑服务,充分发挥第一感的作用。

1.4.2 注意语言沟通:语言具有独特的魅力,良好、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和关键。内科病区老年患者、慢性患者、危重患者较多,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护理。和病人交流时不说空话、假话,不模棱两可,不装腔作势,能言准意达,自然坦诚地和病人交谈。人患病后就会变得易怒多疑,护士说的每一句话,尤其是关于其康复的,你可能是无心之谈,但患者都会牢记在心的,当这种承诺没有实现,他们就会对你失去信任,一旦这样再与他们交流就会很吃力。 与患者交流时,要用礼貌性、安慰性、鼓励性、解释性语言。一些危重患者、治疗效果不明显的慢性病患者及癌症患者常感到治愈无望,不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护士要耐心劝解,请治愈的患者现身说法,并介绍该疾病的治疗新进展,避免使用批评性、指责性语言,鼓励患者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患者自己作出决定。当护患之间产生矛盾时,要控制好自己情绪,不与患者争吵,避免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1.4.3 学会倾听:护士与患者要在一种平等、信任、合作的氛围中交流,距离适当,坐在患者的对面,身体稍前倾,姿势自然,保持眼神的交流,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及听“弦外之音”,真正领会患者所要表达的内容。认真倾听是护士对患者关注和尊重的表现,注意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诉说或转移话题,适当地作出反应,可以轻声地说“是”、“嗯”或点头,使患者有兴趣继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1.5 护理服务体现人性化:护士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新的护理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在工作中,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如无菌技术操作、分级管理制度、三查八对制度、二人核对制度等,重视床边交接班。每天早上巡视病房并道早安,;进单间病房前先敲门,征得同意后进入;对年老患者予以搀扶;对行动困难者、对无家属陪伴者应加强巡视、交接班;给卧床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主动协助宽衣解带;陪送重危患者检查时作好抢救准备;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前先向患者说明目的、方法,取得合作;动作轻、稳、快、准;当患者疼痛恐惧时,护士应轻声安慰,分散其注意力,缓解疼痛,减轻恐惧感。要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尊重患者的生活习惯。护士真诚地为患者服务,会给患者以安全感和信赖感,有利于缩短护患间的距离。

1.6 优化服务内涵,加强护患沟通:医患间的沟通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医患沟通对诊疗工作及医患关系有着重要影响[4]。围绕“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医院以患者的需求为导向增加沟通渠道,加强护患沟通。患者入院时介绍床位医生及责任护士、宣教医院规章制度、相关疾病知识及具体病情等;住院期间根据患者的治疗需要针对性讲解相关知识,讲解疾病常识、新生儿预防接种,介绍相关疾病常识,给患者及家属一种温馨感觉;开设母婴同室,满足家属亲情需求;设立主任接待日,方便咨询各类问题;医院开设24h电话咨询服务,满足社会需求。

2 效果

服务理念的转变使服务水平提升 医护人员是人类健康的教育者,是人类身体照顾的提供者和监督者。 “亲切、亲近、方便、放心”,使人性化服务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全院内科医务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不断钻研专科知识,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开展新技术及科研等,多方位的学习活动使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得到提高。服务满意度的提升使医院获双赢 医院每月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然后把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到内科科室,要求科室分析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以及下个月看效果。由于开展人性化服务,注重个性化服务,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从方便患者考虑,随时为患者提供细致、周到服务,使患者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全年满意度保持在96%以上。患者收治数、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有明显的增长,增强了我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3 小结

实践告诉我们,人性化服务是一种服务理念,是广大医务工作者将必须达到的精神境界。自内科病区实行以患者为中心,视病人为亲人的人性化护理措施以来,建立了和谐的护患关系,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塑造了护理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同时体现了护士的自我价值,提高了整体护理服务质量,护理满意度不断提高。医院作为一个城市的窗口单位,服务质量的高低,人性化服务的状况,是衡量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只有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多方位优质服务,切实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才能为医院不断提升社会竞争力,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参考文献

[1] 郭燕红.护理工作应当突出以人为本.护理管理杂志,2004,4(5):1-2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