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工业发展史

电力工业发展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4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力工业发展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力工业发展史

篇1

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增长速度也进一步减缓,这些因素导致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大影响。因此在2008年11月,中央正式出台了关于宏观调控的“4万亿”的调整计划,加大了对投资的力度,特别是基础建设的投资。在此契机下,为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为了承担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企业就要思变,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要努力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开拓新的市场,发展生存下去。

一、保持在主业中求发展战略

1. 管理创新战略

电力施工企业应该实现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这是施工企业在今后的激烈市场竞争中能否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工程项目是企业效益的源头,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企业管理应以项目管理为主线,项目管理应以贯标和成本控制为切入点,走质量效益型之路。要积极推行成本核算制,优化企业劳动定额,建立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目标考核、监督体系,使目标成本处于受控状态,严格管理,努力实现按期、优质、安全、高效的项目管理目标,最终是完成企业管理模式由生产经营型向创新型转变。

2. 科技为本、人才战略

施工企业应积极推行和应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要根据自身的规模和经营范围尽量采用先进的设备,生产工艺和施工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工程质量,提高技术含量,加快工程进度,改善劳动条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企业灵活、高效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高新技术的运用需要掌握高科技的人才。企业应把科技、管理方面人才的培养提高到战略高度予以重视,根据近期和长远的发展目标,按照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科技奖励办法,引导鼓励员工学科学、用科学,积极开展科技攻关,解决生产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一是要加大投入,完善教培体系,多出人才、多出精品;二是要下决心培养高层次、多技能复合型人才,造就一批经验丰富、才德学识俱佳、懂行能干的优秀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三是开展基础培训,提高全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造就一个高、中、低各层次合理配置,知识结构齐全的宝塔人才结构。另外,企业还应改善用人机制,在各方面创造良好的环境,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生活待遇,做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人才潜能,使之为企业做出贡献。

3. 市场优先和全国化战略

市场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市场的开发与占领是企业能否继续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深入研究市场,在市场开发上下功夫。企业除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强项,以自身的技术优势站稳已有市场外,还应积极开发相关领域,拓宽经营领域,形成以电力行业建设为主,相关产业多业并举的多元经营格局,特别是技术含量较高,产品附加值较大的上下游产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协调发展提供新的效益增长点,而且还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省内、省外两个市场,遵循电力建设行业规则,参与国内竞争,将成为对国内电力建筑企业的基本要求。

4. 创精品工程战略

由于电力施工企业产品的特殊性(先交易,后出产品),建筑市场上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企业信誉的较量。随着建筑市场的法制化、规范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信誉越来越重要,信誉不良的企业,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其中工程质量的高低,是企业信誉的首要标志,创优质工程应成为建筑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建筑企业应强化全员质量意识、信誉意识、精品意识和效益意识,开展多种形式的质量意识教育,使各级领导和广大职工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思想,进一步摆正质量与进度、效益、企业发展的关系。

二、积极涉足其它领域

公司1000多名员工中,除了专业的汽机、锅炉、电气这三个行业特有工种外,还有很多社会通用工种,比如起重作业、电工作业、焊接与热切割作业、高处作业等,这些工种在社会中的可用之处非常多。而且公司为了自身发展还配备了许多大型机具,完全可以利用这些资源来给企业减负,为员工解忧。

1. 成立商品砼公司

作为电力建筑施工企业,在日常的工作中离不开电厂房屋建筑的基础浇筑,而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砼来完成。从模块的检验、试验合格到砼的生产、浇筑,公司具备着先进的技术和生产能力,所以在当今国家大力加强基础建设投资的有利条件下,完全可以发挥这个优势成立一家商品砼供应公司。这样不但解决了大量的建筑专业处的员工的待工状态,也为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一条路径。

2. 组建物流公司

物流公司的发展在当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特别随着国家公路交通的改善,高速公路网的建设,物资的运输已经大量地依靠公路这一块了。我们公司的运输部门在几十年的工作历程中,不但有着丰富的运载大型设备的工作经验,优质高效地完成了很多运输任务,而且还具备车辆维修的能力,这些都是成立物流公司的有利条件。

3. 对外进行设备租赁

由于工作的需要,公司目前配备了许多大型机械设备,但在工作量减少的情况下,设备的使用率就大幅减少。而社会中很多企业由于各种原因没有配备相应的起重机械设备,与其让这些设备在家赋闲,不如将它们进行对外租赁,这样既不会让设备由于长期不用而导致毁损,又提高了利用率,公司得到了经济效益。

篇2

电力工程建设档案是指从整个项目的提出、调研、可行性研究、决策、计划、勘测、设计、施工、竣工、预(决)算、审计等工作活动中形成的文字材料、图纸、图表、声像材料等形式与载体的文件材料。它是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和利用价值的历史记录,是工程竣工验收、确定质量等次、工程使用管理、工程维护改造的重要依据。所以,在抓好电力工程建设的同时,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仍有少数电力建设管理部门在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上,领导不够重视,经费投入不足,档案管理无序。实践证明,电力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只有采取有效措施,管理和利用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才能充分发挥工程建设档案在新工程项目建设、已建工程使用管理、工程维护和改造扩建中的重要作用。笔者通过调研并结合实践,就如何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谈点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前提

众所周知,做任何工作,没有领导的关心和支持都将一事无成。同样,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只有领导重视,真正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支持,档案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电力建设管理部门对工程档案管理较为关心,档案工作才有所落实。但随着人员的调整,特别是机构调整,疏忽了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施工部门对工程档案在思想上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工作人员少,建设项目多,绝大多数精力集中在工地,对资料收集、整理一般都是被动应付,资料整理琐碎,不产生经济效益,工程资料收集归档不及时、不齐全,档案管理人员在项目竣工的审计决算中,常常为补充资料费尽周折,以致给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因此,工程档案管理的现状引起了领导的重视,多次专题开会研究档案工作, 决定把工程项目资料的归档情况纳入单位议事日程,确定把工程档案资料工作纳入发展建设部,纳入专职人员的岗位职责作为 一项考核内容。同时请档案局的同志对档案人员进行培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档案业务学习,明确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工程建设档案管理中的职责和义务。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结合操作实践进行现场指导,边学边干,边做边学,使档案人员迅速掌握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提供了技能保证。

二、健全制度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

要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的管理,必须建章立制,建立与档案工作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才能制约和规范档案管理。 海安供电公司办公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 国家档案局、国家计委《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国家档案局《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档案整理规范》等法规的要求,联系工作实际,制定了文件材料整理归档、档案保管、保密、利用、档案人员岗位责任制等档案工作制度,同时还先后印发了《海安县供电公司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办法》、《 海安县供电公司输变电工程验收管理办法 》《海安供电公司设备开箱制度》等办法、意见,指导和规范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使工程档案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大大促进了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加大投入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力保障

要搞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在建立组织、健全制度的情况下,还应有足够的物力、财力,档案管理工作才有物质保障。海安县供电公司 为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加大资金投入,先后投资近60 万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档案工作专门设置了档案人员办公室、阅档室、档案整理室、档案库房(400多平米),购置安装了 22 列档案密集架(留有15 年的存放余量)、空调,配置了档案专用电脑、档案管理应用软件、扫描仪、打印机等配套设备, 为开展档案工作和档案安全保管创造了优越的条件。

四、规范业务是做好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

加强电力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必须依据相关规定,对各类档案实施集中统一管理,科学制定档案分类方案,强化电力工程建设中形成的各类文件材料的收集,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整理归档,不断提高档案业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水平。海安供电公司在规范业务建设上着重抓了以下三点:

第一,在收集上抓举措。为了加强文件材料收集工作,一是确保档案人员"四参加",即参加单位重大活动 2 参加工程项目验收会,参加设备开箱,参加单位有关会议,让档案人员掌握第一手信息资料;二是通过召开业务会议、印发文件、现场督查等措施来营造各相关人员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在收集方法上,采取平时收集和集中收集相结合的办法。平时收集,着重是收集 各职能部门形成的工程规划建设、各类发文、设计方案、图纸会审交底记录、招投标文件、标底、答疑纪要、工程施工合同书等管理性材料;集中收集,主要是收集土建、电气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性材料,收集重点应为:施工图纸、设计变更单、竣工图纸、工程预(结)算书、甲乙双方签证单、工程量计算单、中间验收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强制性条文、施工组织设计、工程量确认原始记录以及计算底稿、甲方供应材料明细表、合格证、检测试验报告等。通过上述举措,确保电力工程建设材料收集齐全完整系统。

第二,在整理上抓规范。按照《科学技术档案案卷构成的一般要求》等规定的要求,对电力工程建设档案材料进行分类规范整理。为便于档案管理和提供利用,综合档案室对所有电力工程建设文件材料分成两类:一类为综合管理性材料(凡不能列入具体工程项目的综合性文件材料归入此类),一类为工程建设档案材料。对综合管理性材料按照《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要求以件为单位进行整理装盒;对工程建设档案材料,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在工程建设档案材料整理上,先按线路、变电分类,再将线路、变电按电压等级分为35KV、110KV、220KV,然后再按线路、变电的文件材料进行整理归档。排列上架,投入利用。

篇3

“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10亿元资金,专项用于重点产业发展。

二、关于资助、补助和奖励范围

(一)资金申请单位必须为在市〔含区、县(市)〕国税局、地税局登记和纳税的工业企业和生产业企业,以及市级以上发文认定的省级经济开发区、特色城镇工业功能区、高新技术产业园、产业基地、产业集群示范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试验区、工业设计园区等,且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管理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体系健全。

(二)申请项目必须是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原则上应是上年度或本年度已完成的项目。投资大、建设期长的重大项目确需按进度分期资助的,可分段实施。同一内容的项目已获得市级财政同类资助或奖励的,不重复进行资助或奖励。

三、关于产业界定

根据《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本资金支持的重点产业为电子商务、信息软件、先进装备制造、物联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

(一)电子商务产业主要领域: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网络化创新服务体系,电子商务支撑体系等。

(二)信息软件产业主要领域:现代通信,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及服务外包,云计算,数字电视等。

(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主要领域:重大关键及成套装备,智能制造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海洋工程装备及高附加值船艇,航天航空配套件,现代通信设备,电气机械制造,工程总承包、总集成等。

(四)物联网产业主要领域:先进传感器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网络传输,数据存储与分析决策,物联网系统集成,物联网应用与服务等。

(五)生物医药产业主要领域:生物工程药物,新型化学药物,现代中药,生物医学工程(含医疗器械和检测设备),生物制造,生物服务等。

(六)节能环保产业主要领域:高效节能技术设备及产品,环保设备及产品,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设备、产品及产业化示范,LED新光源等绿色照明产品,新材料等;合同能源管理、清洁生产、电能平衡测试等节能环保服务。

(七)新能源产业主要领域: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水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发电装备、新型储能电池等。

四、关于资金使用

资金用于支持上述重点产业的技术创新、产业化投资、公共平台、开拓市场等项目:

(一)技术创新。

1.技术创新项目。对企业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自主研究、掌握关键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研发投入50万元(含)以上的项目(含工业设计创新项目),按不超过研发投入的20%给予资助;对研发投入500万元(含)以上的重大项目,按不超过研发投入的25%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企业研发机构。对经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企业研发机构(含企业工业设计中心)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和60万元的资助。对年度评价成绩优秀的企业研发机构(含企业工业设计中心)给予20万元的奖励。

3.首台套奖励。对重大技术装备国内首台套项目,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

4.新产品新技术奖励。对被评为市级优秀新产品新技术一、二、三等奖的项目,分别给予万元、万元和万元的奖励。

5.资质认证。对企业在技术等方面获得国际认证、国家相关资质认证和重大产品生产许可的,经批准后给予万元的奖励。

(二)产业化投资。

1.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对总投资在2000万元(含)以上(其中设备投资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投资额[医药企业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投入]的12%给予资助;对总投资在5000万元(含)以上(其中设备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投资(技术改造)项目,按设备投资额(医药企业含GMP投入)的14%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2.信息化应用项目。对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试点企业实施的信息化应用项目,分别按项目投入的15%、12%给予资助;其他企业实施的信息化应用项目,按项目投入的1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3.推广应用示范项目。对经市政府确定、在实施的处于市场拓展前期的推广应用示范项目,按项目投资额的2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4.总集成、总承包项目。对企业以制造业为基础开展总集成、总承包,实施的合同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按合同金额的2%给予资助。单个企业资助当年累计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5.上规模企业。对上规模企业,按《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市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市委办发〔2009〕61号)规定进行奖励。

(三)公共平台。

1.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对服务重点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按平台建设投入的20%-30%给予资助。其中,对服务产业集群(开发区、园区、基地)的项目,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对服务全市产业发展并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2.融资公共服务平台。对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担保机构,按对企业的日均担保责任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资金资助。

3.展览会、产业研讨会。对经市政府批准举办的重大展览会、产业对接会、论坛、研讨会,确需市政府资金支持的,按项目投入的50%-100%给予资助。

4.专业培训。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由市政府批准、市相关职能部门举办的专业培训的,给予一定的培训费用补助。

(四)开拓市场。

1.产品展销。对企业参加由市政府批准、市工业主管部门组织的重要国内外品牌展销会的,按不超过展位费的50%给予资助,有重大影响的展会可按展位费的100%给予资助;对展会中用于宣传整体形象的投入给予全额资助。对经市政府批准开设的杭产品集中展示展销中心,按项目投入的一定比例给予资助。

2.电子商务应用。对企业通过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的,按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首期服务费的1/3给予资助;对企业建设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按项目投入的20%给予资助。

3.重大工程(项目)中标。对企业中标合同金额5000万元(含)以上的国家重大工程(项目),按中标合同金额的0.5%给予资助。对企业中标我市政府示范项目,按不超过企业中标金额的1%予以资助。单个企业当年累计中标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4.为世界500强企业配套。对首次为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关键配套产品,且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单个项目资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5.合同能源管理。对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市级节能改造项目,根据项目节能量,市级按20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给予奖励,所在区、县(市)按10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对符合国家、省级奖励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国家和省奖励的基础上,市级按6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给予配套奖励。

(五)为国家、省级相关资助项目配套资金。

对要求配套的国家、省级项目,按要求给予足额配套资金。

(六)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支出。

五、关于资金分配

发展资金按突出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每年根据项目需要,结合绩效评价结果,在有关产业中予以分配。如确实需要,根据市政府要求,切块安排资金充实产业基金。

六、关于资金的申报、审批及拨付

(一)资金申报。根据项目的类别,分别采取每季度申报1次,上、下半年各申报1次或全年申报1次的形式。

(二)资金审批。经各区、县(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初审,报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核确定后,按有关程序下达资金。其中,资助、奖励总金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重大项目,需报相应的产业领导小组决定。

(三)资金拨付。项目资助、奖励资金的拨付,应根据市财政有关规定执行,原则上直接拨付给企业或最终用款单位。

七、关于资金的配套

重点产业发展资金支持的资助项目,市本级企业由市财政全额承担,各区、县(市)企业由市财政与区、县(市)财政各承担50%;资金支持的奖励项目由市财政全额承担。

八、关于资金的监管

篇4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4.164

1引言

思考企业内部信息化深化应用助推主业谋发展的思路,是提升资源整合、安全生产、服务品质等方面的关键。随着智能化电网、智能化办公等名词的出现,已然标志着信息化建设时代成为一种趋势。

2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意义

(1)战略意义。做为施工企业,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标准化建设体系,更是优化配置电网资源,提高电网安全稳定水平的必要前提。以科学发展观引导工作方向,逐步提升公司软实力。(2)管理创新手段的提升。随着电网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特高压电网工程项目的启动,标志着电网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特高压工程全新的特点,高标准的管理,如何提高电网建设的科技管理创新力,如何保证特高压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安全成为特高压工程的重点。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企业管理及创新水平、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开发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远程管理的施工信息管理平台。探索施工方与其他参建单位的信息管理平台之间的有效衔接,可构建一个崭新的信息化工程建设企业,最终使基建标准化的推广实施卓显成效。

3信息化深化应用推广阻隔分析

目前建设施工企业对使用计算机的范围尚停留在信息共享及写作工具的阶段,没有过多接触过更加广泛的信息化管理及信息化应用,这将给信息化深化应用的推广实施添加无形压力。(1)企业对信息化工作定位。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创新和变革。经验和实践表明:领导的主持和参与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技术进步带来的新旧更替形成的断层问题。信息化建设工作从早期的办公协同系统逐步过渡到知识应用阶段,但所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及载体并不一致,以前一张财务报表为实现信息共享,而随着信息安全及与其他系统的可连接性需求以致出现java、linux等计算机语言的替换过程,其安全机制从编辑、编译阶段到解释执行阶段层层设置保护机制和它的可移植性的特点。基于这些特点,新的计算机语言无论在网络应用还是在商业应用领域,无论在嵌入式系统还是在企业级开发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3)做好并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连续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应建立一个由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成员组成的决策管理机构。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分析需求,明确目标,细心听取多方意见,从而增加决策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4信息化建设项目启动流程

(1)推广计划。该阶段需要对项目进行前期准备、制订会晤计划、培训计划。前期准备:项目资金落实、技术人员到位、设备到位;会晤计划:计划各个阶段的工作会,并将会议的时间、地点、参会人员事先安排齐备;培训计划:对该项目系统所涉及的部门领导进行宣贯工作;对使用该项目系统的具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2)工作会。工作会的目的是发现并解决问题,实现系统的使用价值。参会人员对每个实施阶段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交流,之后由本单位技术人员及软件开发公司或人员进行沟通。(3)组织培训。任何信息系统的推广都离不开各个项目启动中的各个环节,其中组织培训是关键,需要在系统已具备各项运行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技术人员对使用部门进行培训,在培训阶段,使用人员可以提出问题,不断改进功能。(4)试运行。与正式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人员录入使用的后台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等均属备用,可以使用任何功能正常的硬件支持。主要针对数据录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讲解等,数据均采用真实数据录入并检测。(5)模拟运行。与试运行阶段的主要不同在于,模拟运行使用的后台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全部是正式运行时需要的硬件支持。目的是模拟正式运行,主要测试硬件系统的稳定性。(6)正式运行。正式运行阶段指经过培训、总结、测试等手段,工作人员已经可以在正式系统里录入数据,系统将在总结工作会中宣布正式启用,随即产生的数据录入规范、要求将即刻生效。

5结论

(1)施工企业信息化深化应用实施规划与建议。施工企业从管理上应通过更加快捷、灵活、全面、细化的方式了解一线生产状况,及时引导决策层的判断。在施工企业的具体业务流程中,可通过相应的业务系统,完成从前期到项目部成立将实际施工情况通过数据录入及时传达至决策层,使决策层发现问题,合理配置资源。(2)做好信息化建设准备工作,落实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80%的企业认为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企业信息化的首要因素,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时,必须对其进行包括技术、经济、财务等诸多方面的可行性研究,做出详细的投资预算。(3)建立一支自己的高素质的信息技术队伍。人才是关键,企业信息化需要一支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知识结构合理、技术过硬的"复合型"信息技术人才队伍,这就要求企业通过加强人才培训,技术交流与合作等方式来造就一大批精通专业知识的高层专门人才推动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范玉顺.企业信息化战略规划方法与实践,2007:78.

[2]费圣英.电力企业信息化SOA实践,2007:148-151.

[3]谭卫:电子商务中安全技术的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58-60.

篇5

关键词:

电力工业建筑;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解决建筑基本问题的建筑则为基本建筑,只要是材料的搭接、施工的质量、构造的逻辑、人对空间的使用与体验、与基地的关系等都是基本建筑的创造。基本建筑终究都是为人和设备供应不同样式的生产和生活空间,这种建筑不能由于不同的功能类型而受不同的限制。我们从事电厂及变电站工作的从业者在电力工业建筑设计过程中,不仅要将经济实用的、生产工艺服务的空间建造完成以外,还应着力让建筑基本问题得到解决,从而创造更加完善的基本建筑。

1现代建筑中的工业建筑含义

在电力工业建筑以往的建筑构想环境里,总是会觉得工业建筑就是和产量、工艺、车间、烟囱紧密相连的较为粗糙、呆板、极易污染又不美观的工作,所以很少有人会选择工业建筑设计这一行业。由于这样的不良影响,工业建筑在我国不仅不再建筑的范畴,还被列入了“异类”,那么就像工艺设计的附属物般,并且更加形象的存在于工业建筑设计当中,从而让其艺术性更是无处说起。可是,工业建筑不但是建筑的一种类型,放眼世界建筑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还可以看出工业建筑在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地位。自从出现了玻璃与钢铁的制造以后,就被工业建筑最开始应用起来,因此掀起了一场建筑革命。而工业建筑的本质实际就是科学技术的主要介质,是公认的房屋类型。在工业革命时期,为了让机械化制造设备的容纳生产空间能够得以建造,工程师和建筑师探索和开发了玻璃、钢铁以及混凝土技术[1]。工业建筑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能够促进现代建筑的发展,以下笔者阐述几点工业建筑对现代建筑作出的贡献:a.让批量生产的地位、设计适应标准得到确定,使得“国际风格”新兴称号的现代建筑理论得以产生。b.大大增进了建筑结构的发展。c.在工业美学领域造成非凡影响,日臻完美了工程、艺术、建筑的结合。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工业建筑,建筑先驱者是从现代建筑进行探索的。工业建筑艺术具有改革、求变的创新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现代建筑理论的形成。在现代建筑运动被推进发展的过程中大部分建筑师都是用工业建筑的多项著名实例进行宣传和阐明自己的观点。如柏林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在1911年贝伦斯的设计与同年罗皮乌斯设计的法古斯鞋厂,等等[2]。d.时至今日,我国在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中的工业建筑一直与城市节能、环保、地景、人居、文化、经济都在紧密的联系着。所以,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更不应该被硬生生的拉开距离。如今的工业建筑应该与建筑的基本目标看齐,正如建筑师张路、张永和在《向工业建筑学习》的文章中所表述的“基本建筑”概念一样。一般规律的建筑设计都应该存在于工业建筑当中,但工业建筑还有其本身的特质。对建筑师来说,一些博物馆、医院、体育馆、住宅都和工业建筑一样是不同工艺、不同功能类型的建筑。在国外的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中,建筑师没有区分界限,建筑师按照业主的委托若能设计民用建筑,那么工业建筑也一定能设计完成。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在整个设计方法与程序上本来就是相通的;在建筑艺术上以及在空间处理与功能布局上也是相通的;在新材料、新技术上的应更是相通的。所以,工业建筑与民用建筑是相互贯通存在的,是现代建筑类型中一个重要的部分[3]。

2工业建筑中的电力工业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电力建设的发展,也不断促使了电力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先头部队。我国是电力生产与消费大国,据有关资料考证:2014年5月,我国发电量为44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9%;2014年1-5月,我国累计发电量21489千瓦时,同比增长5.7%。2014年5月,全社会用电量449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2014年1-5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累计216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其建设项目大到国家级,小到平民百姓家居日常生活,都与电力不可分割。我国自从加入西部大开发、电力体制改革、世界贸易组织等一系列国家的重大举措以后,电力工业的发展在总体上得到了大力推进。一些“西电东输”、三峡输变电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已经让电网建设进入全国电网互联的阶段。这都说明电力建设的高峰时期已经到来,电力工业建筑项目在当今社会中也越来越繁盛。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水电站、电厂、配电房、变电站等等这些电力工业建筑一直不断地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当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电力工业建筑在工业建筑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4]。

3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科技水平日益发达时代的到来,工业时代也步入了信息时代。电力工业建筑设计更是随之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发展趋势笔者做出以下归纳:

3.1建筑设备一体化发展。

不断发展的科技,加之高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电气工艺便会有着不可预想的突破,电力工业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会是“生产设备和建筑一体化”的高技术生产空间以及“建筑设备化”。

3.2侧重建筑形象艺术性和空间物质性。

电力工业建筑紧密联系着城市设计、城市规划以及环境设计等等,因为过去是受到经济条件和资金的影响,加上施工水平和建筑材料的制约,电力工业建筑就只能以生产为原则进行主要建设,理所当然一个经济实用的空间以及建筑形象和建筑艺术只能放于其次。而在伴随经济蓬勃发展的如今,电力工业不能再只是满足于经济、实用地建造没有人文关怀的建筑,而是要在情感和环境上给与它更高的要求。因此,电力工业建筑应该有着建筑形象的艺术性和空间的物质性这两种性能同时具备的内涵。

3.3强化节地、节能以及环保设计。

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应该与工艺设计相结合,对能源消耗的降低应该更加予以重视,尽可能让占用土地的面积得到减少,采用新技术手段和专门设备对生产中所产生的废渣、废气、废水以及噪音进行严格控制,用尽一切努力让环保达到国家级的各项指标,让生产环境能够被高质量地建设[5]。

4结束语

在日新月异的社会时代背景下,电力工业建筑设计更不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只有让建筑设计不断创新,才能寻得发展契机。新材料、新技术不但能够为建筑设计创造更加新型和优美的形象,在工期上节省时间,更能在施工质量上得到有效优质的提升,因此为电力工业创造更加辉煌的经济效益。

作者:贺睿 单位:宁夏京能宁东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潘静丽.论电力工业建筑设计发展趋势[J].广东输电与变电技术,2013,5(3):35-36.

篇6

 

一、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谈到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我们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否是必需的?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一个重要职能和组成部分,我们日常能感受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有绩效考核、岗位调整、劳动定员、教育培训、员工招聘等等,哪里有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提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恰当、合理的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以支撑企业最终目标的实现。这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成为企业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制定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就必须对企业现有的以及未来的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安排、规划与布局,以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对于人才的多样性需求,这种工作就是人力资源发展规划,而青年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几个重要概念 

1.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 

广义上来说,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是贯穿人整个生命旅程的,即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都会有一条职业生涯发展道路,本文只讨论人在工作阶段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即狭义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因此,这里给出的企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也是狭义的。 

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定义:为了实现与企业发展高度契合的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所列出的各种职业目标而进行的甄别以及知识、能力和技术的发展性活动(各类培训、教育等)。 

由定义我们可以看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首先是员工为了既定的一系列目标所进行的各类学习与培训;二是这些为员工所订立的一系列职业发展目标与培训必须与企业发展、企业战略高度契合,将个人的发展融入到企业发展的大环境中,实现个人与企业的共同发展,这样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才是成功的和能够实现的。 

有的员工会问:“我个人的发展为什么要屈从于企业的约束?我就按照我设计的道路发展不行吗?”从理论上来说,完全可以,但这种可以是有条件的,就是自己创业,自己的意志就是企业的意志,自己掌控企业的各项目标和发展道路,这类人中比较典型的就是各类民营企业家、创业家,比较著名的有巨人集团的史玉柱、盛大网络的陈天桥、阿里巴巴的董事局主席马云等等,但是这类人是比较少的,个人努力、机遇、准确的发展道路等等缺一不可,泱泱大国14亿人口有几个马云、几个史玉柱呢?因此,正常情况下我们作为企业员工,必须将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主动融入到企业发展进程中,在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中实现自我价值,个人认为这才是普通的青年员工最应选择的道路。 

2.职业锚的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叫职业锚,通俗地说,职业锚就是职业生涯规划路线中的一个个节点。职业锚的定义:所谓职业锚,就是在一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他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无法放弃的职业发展中那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从上面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到,职业锚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概念,从其根本来说,就是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所必须经过的一些列具体的过程,例如工作班成员—副班长—班长—工区领导(部门领导)—公司三总师—副总经理—总经理,这样,不同的员工组成的不同的、相互交错的职业路线所构成的一张网络图就是企业职业生涯网络图,其上的每一个节点就是一个职业锚。 

职业锚就是一个个我们职业生涯道路上的阶段性目标,这又引出一个问题,如何知道我们达到了下一个阶段职业锚的要求?比如说,新员工工作了一两年,怎么就能说他有资格到工作班负责人岗位?这就要从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来解释了,我们都知道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完备的管理学科,包括绩效考核、员工培训、岗位管理、薪酬管理等等,通过对青年员工绩效考核,必然会形成个人的连续的绩效考核记录,从绩效考核记录可以看到一个青年员工是否具有向上提升的资格,这就是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与绩效考核的内在联系。再比如,每个职业锚都要一定的任职要求,也就是说员工的知识、技能或者经验要达到某些特定的要求,才能任职更高级的职位,那么他就必须参加各类培训、认证或者国家的考试,这又把职业生涯规划与员工培训联系起来了,可以看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每个模块都是通过这种内部联系构成了一个严密的管理系统。 

3.职业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倾向是指由员工的个人发展经历和员工隐藏的个人性格以及工作动机所决定的对不同性质职业的个人倾向,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在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学中体现,人类的职业倾向概括来说可分为:技术/职能型、管理型、创造型、自主/独立型、安全/稳定型,例如国家公务员考试所进行的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就属于管理型职业倾向的一种。上述的五种分类属于总的分类,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可能是一个为主兼有其他的特征,将不同员工的职业能力倾向进行区分的方法就是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企业只有根据不同员工的不同倾向合理安排其职业生涯发展路线才能达到人力资源最大的使用效果,也才能最大限度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员工忠诚度。 

三、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依据及起源 

最初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研究是由近代西方人力资源管理分化出来的,其核心是对个人职业能力倾向的研究,相关学科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组织行为学、行为心理学理论等等,在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的发展中,涌现出著名的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罗伊职业兴趣类型理论、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等等,但是无论何种理论,其对于职业选择来说,基本都是不同人的选择应依据其个人兴趣、性格或者特点决定,而要准确确定个人的基于职业生涯发展的个人兴趣或者性格,必须进行相应的测试并进行归类,对于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说,重要的不是研究探讨这些理论,而是如何运用,因此,在中国研究运用较多的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可作为我们进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理论依据。 

霍兰德职业兴趣类型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提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传统型六大职业兴趣类型。每种类型在个人行为上或者潜意识中都能有所表现,作为管理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测试方法(主要是)问卷调查法进行一定的测试,发现每名员工的职业兴趣倾向,并将之与企业的岗位要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职业锚进行匹配,为员工规划合理的发展道路。 

四、电力企业目前面临的人力资源环境 

近年来,电网企业每年都会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大规模的招聘,新员工增长保持了一个较高的速度,员工的学历层次、毕业院校档次不断提高,211院校、原电力工业部直属院校的员工数量快速增长,我们在为队伍得到充实、员工整体学历素质得到提升而欣喜的同时也注意到了一些现象和问题。 

第一,从一些关键管理岗位的内部招聘来看,某些重要岗位在招聘时人员数量少,符合岗位要求、具有一定管理素养的备选青年员工不多;有些非电力类管理岗位应聘员工扎堆(人力资源管理、法律事务、企业管理等等),且不论这些岗位需要专门的技能或素质,单是不少才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表现的对离开目前岗位或不安于本职岗位的情况也多少反映了在人力资源规划方面我们必须要有所作为,以保证企业各岗位人才的合理储备。 

第二,招聘没有形成立体、层次分明的人才队伍梯队,而目前随着电力企业的发展,各项业务发展所需要的技术已明显显现出层次性,例如随着三集五大的发展,电网实现大运行,这对电力调度、运行方式、继电保护等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岗位在人员招聘时就必须要求新员工有高学历、高素质、高能力;一些非电力管理岗位例如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等,随着现代企业理论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和运用,其专业性和理论性对其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也有必要引进一些高端人才。 

例如,随着电网现代化、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变电运行人员主要工作就是巡视变电设备,根据调度的指令进行倒闸操作,其需要的变电设备看护人员并没有必要一味追求太高的学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变电运行的缺员状况比较严重,而恰恰又是变电运行的员工最想“出来”,甚至只工作几年的青年员工也表现出对本职工作的懈怠;再比如电力电缆巡视、检修,其相关岗位需要的知识理论并不深奥,我们需要的是愿意安心在线路长期工作,具有较高的实际现场操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员工,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大专学历的员工就可以胜任,很难想象一个国家重点院校电专业本科生甚或研究生愿意在这些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工作几十年。 

为什么说员工学历的构成应该有层次性,并不是学历越高越好?笔者认为这需要一个经济学基本理论来解释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企业生产必须有三要素:人才、资金以及土地,且这三者不具有必然的替代关系,且任何生产要素的投入必须受到一个重要规律的制约:边际效益递减规律——即增加每个单位的生产要素所得到的产出的增加量是递减的,因此企业不可能无限制投入某样生产要素,一味追求高学历人才的数量是不可行的。从现实上来看,员工的上升空间是有限的,高学历人才的个人追求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说最难以满足,因此个人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所需职位和空间的无限性和企业所能提供职位及空间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制约了企业人才结构不能仅仅追求员工的高学历。 

上述种种情况或现象的出现,已经在提醒我们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注意一个重要问题:为了保证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确保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有着足够人才储备,必须制定系统合理的人力资源职业生涯规划。 

五、职业生涯规划原则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套系统、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隶属于员工教育培训管理,是我们制定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员工教育培训规划的起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才能制定合理、高效、有序的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科学性原则。首先,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理论起源于近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有一套系统、完备的科学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多种学科流派,我们必须根据其具体实用范围和企业实际情况合理选择理论工具进行安排,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保证其结果运用的正确性。 

共同参与原则。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定有两点基本要求,一是符合员工个人特点和发展需要,二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平匹配,由这两点要求可以看出一个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需要员工、企业两者共同参与,职业生涯规划人员必须与员工进行充分交流沟通,一方面将企业发展要求告知员工,一方面又要合理考虑员工特点和个人发展需求,只有将两者合理结合才能制定双方都满意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循序渐进原则。由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贯穿员工全部的职业生命,因此,从员工进入企业直至员工退休,在其不同的职业阶段有不同的诉求和表现,这就要求制定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须要循序渐进,根据员工职业周期,采取不同的方案。 

持续学习原则。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不断制定、修订目标,不断达成目标,不断选择新目标的连续的过程,这种过程将持续员工的整个职业生命,毫无疑问,每一个目标对员工无论是在知识技能还是在能力、理念上都有更高的要求,要想符合这些要求,就只有持续学习才能保证员工不断掌握最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思维方式,提高工作能力,也才能不断达到新的高度,因此,持续学习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成功实现的一个基本原则。 

修正性原则。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了员工整个职业生命,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迁以及员工个人随着年龄阅历增加导致的思想认知不断的变化,其职业生涯的路线也必然会不断变化,因此,企业在制定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的制度和手段,在某些职业锚中发展多条路线,以便根据情况的变化对职业生涯路线进行修正,从实际情况来看,职业生涯规划规定就是一个不断制定、修正职业生涯路线的过程。 

多样性原则。从组织行为学角度来看,每一个员工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即使管理人员能够根据一些测试将员工分为不同的类型,也并不是说同一类型的员工就能采取完全相同的职业生涯路线设计,因为每个人的个性、动机、背景、认知能力都不相同,这就是导致职业生涯规定多样性的根本原因,多样性原则要求我们必须要根据每个员工的不同特点、不同发展阶段制定不同的职业发展路线,进行必要的面谈、沟通,或者为具有特殊才能的员工单独设计职业生涯路线,因此,职业生涯规划的多样性原则保证了企业每名员工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与教育。 

六、电力企业职业生涯规划管理需注意的几点问题 

篇7

中图分类号:D41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谋求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长远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从而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为实现企业总目标服务,这是工会组织要考虑的新课题。

一、电力企业工会和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第一,企业文化推动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凝聚力。企业通过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使企业的管理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深入广大员工之间,通过强化职业化管理,把人格魅力、个人推动力变成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上下和谐、内外一致的合力,促进了企业员工的团结和对企业的向心力,从而极大凝聚了企业发展的力量。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多项功能,加强企业内部的团结,是企业加强经营管理的推动器,为企业长期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我们说没有文化就好像没有灵魂,没有指引企业长期发展的明灯,因而无法获得牵引企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因此,只有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企业文化引导企业整体和每个员工的价值与行为取向,有效地促成企业管理重要目标的实现。企业文化将企业价值的实现与员工个人价值的实现有机结合,通过生活中的先进的人和事传达给员工,将人们在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的事业心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和人生信条,为员工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指导大家的行为,使员工的意志和凝聚力不会因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而动摇。

第三,是提升企业形象,创造企业品牌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的形象资本,而良好的企业形象则是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保证。同时,企业形象和品牌效应还会在社会公众、所在地区乃至国内国外都产生一定的影响,成为社会文化的一部分,使企业在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更大、更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企业迫切要求企业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创造独特的企业品牌文化,让企业品牌成为凝聚着企业的营销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创新文化的重要标志,成功发挥品牌效应,促进企业形象的提升,进而提高企业对本地区甚至对整个国家的影响力。

二、发挥电力企业工会的作用的具体措施

(一)坚持以人为本,做好企业职工管理工作

坚持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工会开展工作的重要准则。因此,工会在开展工作时,首先充分发挥职工大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职能,建立上情下达 、下情上递的信息管理机制,以职工大会为载体,拓宽民主参与渠道,及时反映职工心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领导了解职工参与企业管理、集中职工集体智慧搭建坚实平台。其次,还经常对吸纳新党员、任用干部等职工关心和关注的问题进行公开,确保了厂务公开的真实性,增强了企业管理的透明度,加强了厂务公开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二)发挥工会组织的优势,构建职工保障体系

为了及时掌握困难职工的生活情况,尽快采取措施帮助解决,我们在保障困难职工生活方面,首先,要积极争取资金,着力解决基层站所职工饮水、入厕等难题;其次,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强化日常管理,着力加强基层职工食堂管理;再次,加大基础健身设施建设,着力愉悦职工身心,陶冶职工情操;最后,建立并实时更新特困职工档案,坚持开展困难、伤病住院及家庭变故职工和离退休人员走访慰问活动。通过以上这些职工工作生活保障活动,将组织的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使他们真正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

(三)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丰富职工生活

不断满足员工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工会维权的基本职责。工会要按照先进文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员工文化的发展思路、活动载体、活动形式和激励机制,丰富员工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工会组织跟紧时展的步伐,把握时代思想发展的脉络,密切关注社会文化发展方向,坚持企业管理与科技的相互渗透和联合,把企业文化建设渗透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角落。首先企业文化的创新应加强对现代网络媒体的应用,发挥网站社会传播功能,加大网页更新频率,充实网站内容,通过举办企业文化发展专栏项目之间促进企业文化的传播,实现企业和员工之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其次,加强企业的创造活力,应积极参与社会各类活动,全面展现公司回馈社会、关爱社会的责任感,借助社会传媒力量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助推企业文化建设。

(四)加强工会组织自身建设

工会以办公信息网络、宣传橱窗、为载体,加强与各工会小组的信息交流,宣传报道一线生产工作员工的先进事迹,推广好的工作经验,提高工会工作技能。通过办公信息网络的平台,提高工会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工会干部政治意识、创新意识、群众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提高工会干部综合素质。

三、小结

总之,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工会组织的工作又有了新的内涵,因此,需要工会组织在不断提高工作能力,促进自身的能力的前提下,树立全局发展观念,紧紧围绕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并结合本企业的具体发展实际,把满腔的工作热情与科学的工作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真有作为、有真作为,努力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戴书君.企业工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2,(23).

[2]张蕾.现代企业工会建设新趋势[J].东方企业文化,2014,(6).

篇8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0-0046-02

一、引言

我国以1998年撤销电力工业部作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序幕,开始了“厂网分开,竞价上网”的电力市场改革[1]。这样一个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提高效率的改革过程,对电力系统提出了许多的技术、经济、管理等各方面的问题,同时对电力管理人才的培养提出更多要求。现阶段,我国电力工商管理教学普遍存在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等不足[2]。为充分适应电力市场改革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加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二、电力市场改革给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带来的挑战

随着电力行业改革进程的推进,我国电力行业必将逐步放开发电厂、电网和配电企业之间的环节。在纵向上,电力行业将组成四大块:发电公司、输电企业、配电企业和电力零售商,充分实现电力市场各环节的自由竞争。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为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加强管理人才的专业创新能力。电力市场的变革将迫切要求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在建设过程中必须密切结合电力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找准定位,把握发展方向,努力拓宽专业口径,形成鲜明的电力特色。同时在传统管理能力及技能的基础上,增强电力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创新及管理创新能力。

2.要提升管理人才的市场应变能力。随着电力市场改革的推进,电力工商管理的背景将由计划体制转向市场驱动,将面临更多的未知事物。因此,电力市场改革对新时期的管理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高水平的市场应变能力,在现有知识基础上,及时自我更新理论知识,实现对新型市场环境的适应。另一方面,新时期的管理人才要具备预知未来发展的动态思维能力,加强风险掌控能力的培养。

3.要注重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电力市场改革的整体路径是确定的,但改革过程中可能呈现的具体问题是未知的,需要提高工商管理人才的理论应用能力,使其在具体问题面前,能够及时选取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决,并视情况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创新,实现理论研究与实际情况的完美结合,减小改革过程中不确定因素对企业的影响。

三、电力工商管理专业发展策略分析

为了与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环境保持步调一致,电力工商管理教学需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模式,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三重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一)以专业建设为导向夯实教学基础

新时期,为更好地实现电力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首先要通过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途径加强专业建设,彻底夯实教学基础。

①加强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科学的专业课程体系,本着“重视基础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的原则,明确专业定位,突出电力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

②注重师资梯队的完备、师资学历层次的提高和职称结构的合理化;加大引进、培养的力度,尽快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保证专业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抓好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和学科后备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工作;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较高层次的专业进修。

③加强教学基本文件建设。根据电力市场的发展不断调整教学基本文件内容,及时修订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要在教学内容上充分体现电力经济管理特色,将教学内容改革与市场发展趋势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反映电力市场发展动态。

④加强实验室建设。围绕电力市场经济与管理的模拟建立电力市场交易与营销模拟实验室,重视先进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以强化教学软件体系的效用。

(二)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

以社会实践为导向实现教学创新,主要体现为积极开展“行动导向”的社会实践环节,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和提升自我。

①建立健全关于实践环节的规章制度,包括一整套量化的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可以从组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考核管理四方面来构建,并保证落到实处,从而避免校内及校外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对于校外的实践活动,增加电力企业共同考核部分,改变以往只要交一份实习报告就完成任务的弊端。

②与电力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将产学研相结合落到实处,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避免以往实习接触不到实习单位核心内容和程序,学不到有用知识的弊端,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电力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题与学生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创业大赛、挑战杯赛等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参与学术研究、素质拓展。

④开展电力市场项目学习、情景学习等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拓宽实践渠道。其教学内容是从电力市场经济典型的工作任务中开发出来的适合教学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在以上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要的行为者,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等,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工作过程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力的培养更加接近企业的实际,更加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凸显职业教育,旨在避免传统工商管理教学与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主要内容如下:

①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教育作为发展独立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负责的个性的前提条件,加强电力市场发展及改革进程背景下学生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使教学内容指向未来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

②以工作过程为教学导向。新时期,在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内容方面,把工作过程知识作为教育的核心,并按照职业能力发展规律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从专业理论知识向工作过程知识的转变。

四、结论

电力市场的改革与发展要求管理人才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因此,新时期电力工商管理教学工作要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挖掘学生能力为目标,建立面向电力市场的动态培养机制,尽快形成以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韩如月,张利宏.“电力市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3).

[2]孙忠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0,(2).

[3]杨彩虹.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培育问题的探讨[J].北方经贸,2011,(11).

篇9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旧的管理体制还没有完全被取缔,加上法制不健全,市场经济管理体制也有待进一步完善。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本来就僧多粥少的施工行业除面临完全的买方市场外,还必须承担不正当竞争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冲击,形势相当严峻。市场经济要求施工企业在国家定额的指导下,依据自身技术和管理情况建立内部定额,提高投标报价的技巧和水平,并积极推进工程索赔的开展,最终实现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由市场确定工程价格的管理体制。

尽管目前不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对施工企业参加竞争很不利,但从企业长远的发展方向来看,施工企业走向市场已经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如何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在竞争中取胜就成了电力施工企业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1 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的改革

a)电力施工企业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应学习集体企业、个体企业那些先进的、行之有效的人事分配制度。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就是把现代管理思想和一些集体企业、个体企业的分配办法揉合在一起,使企业的分配制度有大转变,形成企业独特风格的员工分配制度。

b)对于企业的高中层管理人员,施工企业要从其发展需要出发,制定合理的人力资源计划,既培养一批复合型人才,又招聘一些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服务,并建立良好的竞争机制和流动机制,为各级人员创造机会,稳定骨干队伍。

c)积极开展员工的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施工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d)企业在提高员工技术业务素质的同时,还应注意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重点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他们安心本职工作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 增强忧患意识,大力开拓市场

随着有形建筑市场的建立,凡属800万元以上工程项目都必须到有形建筑市场进行公开招标,这对施工企业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另外,国家在几年内不批电源点项目意味着全国63家电力施工企业,将有一半被社会淘汰,市场就是这么残酷。电力施工企业之间将真正地在竞争中比成本、比质量、比安全以及市场的开拓能力。因此施工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包括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成本控制,同时要大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

3 重视价格资料积累,提高投标报价水平

对施工企业来讲,工程造价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对投标报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大多数工程在招标阶段还无法提供详细的工程量清单,投标单位只能根据工程的建设规模、建设地点、结构特征,借用以往类似工程的造价资料进行投标报价。为此,如何保证工程造价资料的真实性、合理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工程造价资料虽不具有法定性,但要真正实现它的使用价值,就必须讲质量。资料积累工作不仅仅是原始资料的搜集,还必须经过加工、整理。为保证资料的真实性,资料的搜集就不能仅停留在设计概算和施工图预算上,还必须立足于企业以往工程的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竣工决算等资料;为保证其合理性,就必须将竣工决算价与投标价、合同价、企业内部经济考核指标、预算价进行分析对比,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使造价资料能真实反映企业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最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内部定额和单价。

4 增加成本控制力度

施工企业要结合财务年度、月度预算制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成本控制力度。财务部门通过分析各种费用支出情况,提出各种费用的使用计划数,努力降低管理费用。用盘活资金来降低财务费用。在加强人工费发放监督力度的基础上,建立人工费发放超支部分列入利润分成预提制度。加强班组定额划块管理,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提高施工班组的工作效率。

5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和质量水平

企业要全面认识和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宣传和学习《关于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决定》,迅速在企业内部倡导和鼓励全体员工学科学、用科学,钻研技术的良好风气;设立科技风险、奖励基金,制订科技奖励实施细则,调动广大技术工程人员和员工开展科技攻关的积极性。结合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逐步从计划经济下的生产型向市场经济下的经营开发型转变,从劳务型施工企业向施工管理型企业转变。努力提高工程管理人员、班组长的工程管理水平,把企业建设成为具备一流的工程管理水平、一流的施工技术、一流的机械装备、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售后服务的管理型企业。

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是施工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目前,国内大部分施工企业都获得了IS09002质量保证体系的认证。认证是一个起点,关键是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运作,质量体系的定期审核和检查是促进工程管理的有效方法。更加重要的是全面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质量保证意识,保证施工质量,减少返工并杜绝质量事故,这样就可以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认真分析质量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强化员工的质量名牌意识、精品意识及工程达标意识。

篇10

1 引言

在电力市场化的新形势下,我国电力企业在持续发展。对于电力企业而言,若想做到持续、稳定地发展,就要从自身入手,从提高员工素质入手。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的深入,对电力企业的管理理念、市场支持等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企业为了使得自身得到最大的效益,就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现状作出调整,对员工进行培训,以增强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

2 电力企业传统的培训制度与方式

在电力企业中,针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的职工是应用不同的培训方式和制度的,以达到较为高效的效果。在制度方面,主要对员工的入场培训、实习培训、上岗培训、转岗培训、专业技术培训等建立了较为全面的管理制度。

在培训方式上,企业根据职工的经验、职业性、应用性等特点,对职工采取较为合适的方式进行培训,比如技术报告会、技术讲座、技术问答、技术交流、技术比赛或是合作演练等,通过多种方式来使得员工在较为有趣的环境下,获取技术知识,达到培训的目的。

3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3.1 缺乏完善的培训体系和制度

在我国电力行业改革以前,我国具有较为完善的培训机制。但是近年来,我国的电力行业经过改革,将原有的机制打破,目前仍然没有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使得电力企业中的培训出现无人管理的局面。由于很多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的观念出现偏差,只是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职工的培训,导致目前的电力企业中的职工培训机制成为空缺。

当然,在某些电力企业中,还是存在对职工的培训制度的。但是其培训制度还不够完善,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由于没有完整的机制,没有确定的方向,缺乏规范化。并且在培训时,不能很好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加上培训的时效性较差等因素,导致对员工的培训工作效果并不明显。

当然,如果我国针对企业职工培训工作具有科学的评价体系,能够及时发展培训中出现的培训覆盖不全面、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并进行调整,也将会对培训体系的建立有所帮助,但是我国恰恰缺乏较为科学的培训评价体系,将评价的重点放在培训的数量和人数上,这样的考核方式将不能真正检测出培训效果,反而会误导管理人员,使得他们误认为培训效果良好,不能及时发现问题。

3.2 培训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

目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中的培训还停留在较为被动的局面,很多企业的培训都只是形式,管理人员更加看重的是企业的经济效益,导致目前的培训大多都是策略陈旧、内容脱离实际情况的培训,并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反而使得员工反感,还浪费了时间。

培训流于形式的另外一个表现就是培训内容无针对性,对培训的效果并不注重。培训,本身就是要在企业中根据职工的特点寻求最为适合的方式和内容,以求对职工进行影响和提升。但是很少有企业可以做到这一点,往往都是由管理人员直接决定讲解的内容,使得很多职工重复地学习了很多知识或是学习了很多自身工作范围外的知识,导致培训的效率低,效果差。

4 电力企业职工培训的实施方略

4.1 建立较为完善的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体系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电力企业职工培训体系,就要树立员工的战略理念,要改变陈旧的观念,正视职工的培训工作。众所周知,企业中人才是提升其竞争力的要素之一,所以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必须要重视起来。由此可见培训工作的重要性。

在培训的过程中,电力企业并没有经济收益,反而是一个投入的过程,需要投入很多的费用,但是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并非纯粹的投入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和短浅的经济效益相比,培训的投资更具有实际意义,将为企业带来更大、更加长远的经济效益。

4.2 完善培训管理的制度模式

在电力企业中,培训工作的不规范化和缺乏针对性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电力企业需要加大对培训制度的建设力度,加强培训的针对性,才能真正起到培训的效果。首先,管理人员需要对职工做一个了解调查,考核职工真正需要接受培训的内容是什么,再根据职工的需要进行培训,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或是时间的浪费。对培训的需求进行分析基本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是企业组织方面,需要根据企业的需要进行培训;第二是工作岗位方面,需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安排不同的培训;第三是员工个体方面,需要针对员工程度的不同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

同时,对培训的过程的管理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的过程主要可以分为培训前的准备过程和培训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都需要组织者对其有全面的计划和安排。首先,企业管理者需要在培训前对培训的内容、方式、教材等信息做较为具体的规划,对现场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设计。其次,对于培训的师资队伍也要要求严格,谨慎选择,包括培训的地点、设施等都应该在培训前做最具体细致的检查,以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在培训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也需要在现场进行现场评估,评测培训是否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并且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例如某电力公司采用了远程培训的方式,可以节省培训费,达到优化培训资源共享的目的。远程教育是企业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在供电企业的教育培训中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供电企业专业技术性强、下属单位分布广、员工分散不易组织集中等客观因素,远程教育系统能够很好地为供电企业员工提供学习、培训、考试、作业、交流、调查、统计评估等多功能服务,能够实现对电力知识进行自学、培训、练习、网上考试、调查、交流和资料查询等功能。

在员工个人方面,需要对员工采取激励制度。毕竟培训需要由员工进行配合学习,如果员工没有积极配合、认真学习,再优秀的培训机构和师资队伍都是白费的。所以电力企业还需要对员工的积极性加大关注度,通过对员工的积极性进行考察,对其绩效、薪水等进行奖励或惩罚,将会对激励员工起到很好的效果,使得培训的效果得到提升。

在培训效果的考核方面,也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通过对学员的培训表现、知识积累、培训效果等进行考核,以评测出培训的效果。比如培训效果方面,如果在培训后,发现员工的满意度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专业性提升,销售额上升等,都能说明培训的效果。

5 结语

文章根据对传统的培训模式进行分析,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结合起来对培训模式的创新工作进行分析,提出了在电力企业的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新的培训体系及培训的制度模式进行细化分析,并且将不能量化的指标尽可能地量化,以求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希望其中的制度模式可以为电力企业的员工培训工作有所裨益,可以得到可持续的、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1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行业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建筑施工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它们承接的工程项目越来越多。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工程量的增加,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逐渐不能适应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因而有必要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进行创新,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管理水平,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具体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建筑施工企业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尤其是在现代企业制度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得到了改变,经营管理意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不断提高。但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体制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还不能很好的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筑施工企业要想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首先就应该建立与完善管理制度,推动企业管理的创新,明确项目与企业的关系,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需要。

2、时代的呼唤和要求。建筑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新技术、新工艺的运用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更好的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满足市场的需求,提升建筑企业的文化品牌,创新管理模式,是每个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为企业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使建筑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建筑市场发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建筑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固有的弱点和缺陷的影响,再加上建筑市场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建筑施工企业的发展和运行还面临着种种困难。所以,为了更好的市场的实际情况,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和建筑市场的逐步完善,必须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工作,促进管理工作中可持续发展。

4、先进管理科学理论的要求。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科学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及时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三、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正因为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今后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管理的可持续工作,并采取相应的策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进一步促进施工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1、创新经营机制,激发建筑施工企业活力。建筑业是竞争力十分激烈的行业。为了激发企业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首先就必须创新经营机制。当前,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着机构臃肿,人员冗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首先就要改革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机制和经营机制,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对员工实行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精简机构。理顺劳资关系,使其走上市场化的发展道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活力,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另外,做好薪酬的分配工作,拓宽分配的思路与方式,将多种分配方式有机的结合起来,以进一步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

2、创新管理理念,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筑业是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关键是要培育和提高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建筑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还决定了企业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管理理念的创新工作中,具体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注重长远利益,加强企业管理。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完善各项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第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良好的形象,文明施工,礼貌施工,注重对员工的保护工作,加强安全管理工作,为施工创造良好的环境,以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人们的赞誉。第三、重视管理创新工作,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建筑施工企业要想不断的发展,必须重视创新工作,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不断积累管理经验、管理方法,保持建筑施工企业长久的竞争力,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的全面协调发展。

3、创新项目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影响力。项目管理机制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建立健全与完善的项目管理机制,才能不断开拓市场,提高企业的影响力。第一、创新组织机构,建立健全与完善的组织机构,协调各方的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合理,提高工作效率。第二、创新制度建设,推动企业管理者和职能部门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优化建筑施工企业的组织结构,完善运行模式,推动项目管理考核工作的科学化和合理化,以实现项目效益的最大化。第三、创新项目生产要素的运作方式,组合各种资源,推动建筑施工企业各种要素市场化,为各要素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基础。第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各部门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并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以充分挖掘人员的聪明才智。

4、推动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提高管理水平。精简项目管理的层次,加强对项目管理的组织和协调;各机构要认真履行职责,充分为项目服务;推进项目管理软件系统的运行,将成本控制作为主线,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的动态控制。决策层可以随时查询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时掌握项目的动态。针对施工项目点多面广的特征,可以建立视频会议系统,加强与各下属单位的沟通与协商。加强对项目的财务管理,实现集中管理,统一核算。全面推进项目管理的系统化工作,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都要满足项目部的需要。

5、建立广域网,提高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平。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讲求实效”的原则,并结合施工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组建广域网,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推动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创新建筑施工企业管理,从经营机制、管理理念、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促进管理工作中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金龙昌.刍议铁路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J].现代企业文化,2010(18)

[2]郭春龙.对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3)

[3]黄燕颜.浅议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22)

篇12

一、电力信息化的内涵

电力行业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因为电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关系着国计民生。我国绝大多数城乡都有电力行业的经营网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全可靠且充足的电力资源和服务。电力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因此它也担负着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责任,也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实施主体。

据统计目前我国的电力总装机数已经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随着时代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近些年来,很多电力集团公司都致力于电力体制的信息化改革。从长远来看,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应该成为长期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改善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实现能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

起初,我国电力信息化主要是指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力的信息化已经覆盖到电力系统的各个领域中,并且管理层级也是逐渐延伸。最近十年来,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发展势头迅猛。

上面我们已经提到过,营业抄核收工作是电力营销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业务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接下来本文就针对营业抄核收工作是如何适应电力系统信息化的发展进行浅析。

二、营业抄核收工作对电力信息化发展的适应

(一)对电力企业内部进行有效的管理

企业的各级领导和员工都要树立服务至上的观念,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抄核收工作质量的提高对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

1、首先,公司以及营销部的领导层面要对营业抄核收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全面贯彻和严格实施国家电网公司的有关规定和其具体举措。

2、对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具体执行要定期进行检查工作,发现问题或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落实责任和分工,并展开有效地宣传工作。工作人员对营业抄核收工作应该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的统一部署进行全面部署和统筹安排,对营业抄核收工作的各个环节要做到责任分明,以保证各环节的各项工作都可以协调开展,有序的进行。

3、规范化管理营业抄核收工作。采用新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模式,弥补管理漏洞,对营业抄核收工作人员要定期安排其进行专业的岗位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的专业化,并且要建立考核制度,以此来促进抄核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4、建立营业抄核收工作的监督检查机构。并定期召开会议,查看监督检查的成果,这里面也包含自查、自纠的工作成果。这样可以在边查、边改中规范营业抄核收工作,使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同时也是其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可以促进生产工作的进行

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和管理可以提高营业抄核收工作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逐渐的推动电费抄核收应用营销自动化系统,这样在电费抄核收工作中有利于保障收费和资金的准确性。

电费抄核收工作的质量管理和考核制度需要长期的坚持贯彻,并且建立制度评价和监督考核机制,及时纠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出现的错误。电费回收工作的责任制度的全面落实,并且建立对电费回收工作的质量考核和激励制度,使电费的全额回收工作得到有效的保障 。

(三)对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使员工和企业可以共同进步。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力信息化也发展迅速,那么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适应这样的变化是至关重要的。企业要对这些员工定期举办营业抄核收工作岗位的专业化培训,使企业抄核收人员的工作能力适应目前信息化的需要。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技能水平,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训练:

1、学习和了解电工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同电路的相关方面的专业知识。

2、对变压器、电动机、电力市场营销等相关供用电的基础知识进行培训和学习。

3、对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相关仪器设备进行学习和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和计算机的运用。

4、对营销的具体工作进行培训,使员工了解具体的工作流程。

在培训期间和培训后都要及时地对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和评分,这样对企业整合抄核收相关的人力资源是很有帮助的。在此基础上,企业抄核收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都相应的得到了提高。

(四)优化抄核收工作,应用数字信息化

要适应电力信息化发展的要求,就必须实现营业抄核收工作的数字信息化。

1、对于电费账目的管理要严格仔细,使电费明细账以及电费总账与财务账目一致。在具体工作中,要认真仔细的核对记录数据,确保准确无误。

2、大力推行电力行业的网络化建设,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购买自己所需的计算机软、硬件智能产品,建立数据收集、整理、审核、决策的双向通信网络。这样就可以不受地域的限制来处理业务问题,进而提升营销的服务水平。

3、建立相匹配的客户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在网络上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的查询,尊重客户对电费信息的知情权。当然要对这些信息做好备份工作,可供随时抽查,也可以避免信息丢失后造成的困扰。

4、可以灵活的采用多种收费方式,比如:现场收费、柜台收费、充值卡收费、自助收费终端机等方式,不仅方便快捷又可以更好的服务广大用户。

5、推行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抄表:通过网络可以快捷方便的查看用户的电费信息,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是节省了很多人力、物力,同时也可以避免人为输入出现的错误,提高了抄表的速度和质量。

篇13

中图分类号:F40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012-01

电力工业是能源生产和转换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无论电源和电网。在建设和生产运营中都需要占用或消费包括土地、水、各种原材料等资源及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能源。根据能源转换种类的不同,还会不同程度地产生污染物和废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电力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还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不仅影响电力工业自身的发展,而且给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资源限制及环境压力是制约电力工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电力工业是实现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1 优化电力结构,合理利用资源

1.1 “以大代小”,向高参数、大容量发电机组发展

限期关停高耗低效、污染严重的小机组。建设高参数、大容量、高效率、节水环保型燃煤电站项目,调整火电结构。促进超临界循环流化床发电技术、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等高效洁净的燃煤发电技术大规模商业化。据有关资料介绍,以600MW机组为例,亚临界机组煤耗为295g/kW・h,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86g/kW・h,超超临界机组煤耗为275g/kw・h,如果机组容量进一步增大,煤耗还要降低。

1.2 发展高效清洁煤燃烧技术

近十多年来,高效率燃气轮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IGCC、CFBC和PFBC等洁净煤发电技术已相继建成示范电厂并开始商业运营。分散型电、热、冷三联供装置和大幅度提高电力用户终端效率的各种新技术、新装置也相继出现,自动化程度、可靠性和经济性能好的输变电技术将成为发展的主流。目前,我国燃煤发电量占总机组的80%,发电量中的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比重较低,今后要优先发展水电,鼓励发展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

2 加强综合利用,提高资源效率

2.1 提高电厂用水效率

电厂含煤废水、净水站自用水、生活污水、化学酸碱废水及循环水处理后再生废水等处理后要排入复用水池。主厂房内的二次用水采用闭式循环供水系统,只需补充少量盐水;主厂房外工业用水因水质未受污染,应全部回收至循环水系统。推广干除灰系统和干贮灰场,减少除灰用水。火电厂应有完整的水务管理制度。建立水量和水质平衡图,并建设完整的水回收系统。

中、小型电厂可将凝汽式机组和抽凝机组改为低真空运行循环水供热系统,将凝汽器作为一级加热器,利用排汽的凝结热加热循环水,用循环水代替热网水供暖,从而利用了循环水的排汽凝结热。

2.2 电厂粉煤灰利用

目前粉煤灰排放大多是湿排,据估算。我国排灰用水多达10亿t/a,粉煤灰排放量每年超过1.6亿t。历年累积堆放总量已超过10亿t。随着干式输灰及灰渣分选技术的发展,电厂灰渣综合利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2003年以来,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为60%,利用量约1.2亿t。

2.3 脱硫副产品利用

目前,电厂烟气脱硫普遍采用的是石灰石一石膏湿法脱硫技术,石膏作为脱硫副产品能否有效利用,是燃煤电厂脱硫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国外综合利用的实践看,脱硫石膏可用于水泥和土壤改良等领域。现在也有人提出用石膏制取硫酸的工艺,或将石膏加入回转炉内,再添加其他成分生产水泥熟料。

除了石灰石一石膏脱硫工艺外,要进一步研究在氯碱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氯碱一硫酸钠法或在氨工业基地附近采用氨一硫酸氨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使脱硫副产品能回收利用,增加运行收益,减少资源浪费。例如采用氨法脱硫工艺,把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物生产硫酸氨产品,用于化肥生产,变废为宝。在选择海水脱硫工艺时,要考虑排出的浓盐水能否作为盐化工的进料,以减少盐田面积。

2.4 固体废弃物及城市垃圾等综合利用

将劣质燃料如煤矸石、石油焦、城市垃圾等用于发电是综合利用能源,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方式。我国大中城市垃圾热值约3300~6200kJ/kg,燃烧1t城市垃圾可发电300~400kW・h。现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每年约1.14亿t,如有30%用于发电,其发电量也很可观。对于垃圾焚烧发电。要控制烟气中二恶英的排放,废水、废气的污染和燃烧产物的二次污染等。

3 加强污染物的控制和生态环境保护

3.1 烟气脱硫

国家要求进一步推动火电厂烟气脱硫工程建设,要求全火电厂脱硫机组在2005年底要达到3000万kW以上,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300万t。要努力完善火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标准体系和主流工艺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后评估等技术标准、规范;主流烟气脱硫设备的本地化率要达到95%以上,烟气脱硫设备的可用率达到95%以上。要不断优化脱硫系统设计,如脱硫烟囱的设计、烟塔合一的设计等。

3.2 烟气脱硝

国家对烟气中氨氧化物排放已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要求大型发电机组建设要预留脱硝位置,规划在“十一五”期间完成脱硝技术的引进和示范工程建设。不同的脱硝技术其装置空间是大不相同的,要科学地、合理地预留位置,目前就应该对以后的脱硝技术进行定位。脱硝技术的选择要从安全因素、国产化的难易程度、国家以后的环保政策、工程的可行性和工程造价等多方面进行考虑。

3.3 烟气除尘

目前发电机组多采用电除尘器。为了达到除尘标准,采取了增加电场数和增加收尘面积的办法,但这些措施增加了投资费用和用地。要加快对电除尘器的设计改进,如采用低温ESP、移动电极式ESP或其他措施,以提高除尘效率,布袋除尘器(BF)有极高的除尘效率,适用于高比电阻的烟气,要扩大应用范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