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三靠投入。自以来,党在农村实行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将农民的利益与上地密切结合起来,极大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体制解放了生产力,农业依靠科技进步,产量、质量效益大幅度提高,科技发展了农业生产力。
二十多年的农村经济发展证明,在农村政策稳定的大环境下,科技成为农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农民依靠科技增收是今后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发达国家农业发展轨迹来看,真正起到核心推动作用的是科技。我国属于人多地少的国家,土地资源十分稀缺、人均耕地少,因此只有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广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才能提高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不断增收。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客观的看,目前农民的素质是非常低的,以都善县为例,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动力中初、高中毕业人数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2%,中专以上约2000人,占3.4%,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农广校毕业的学员。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严重制约了都善县农业经济的发展。
都善县是一个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以种植葡萄、棉花、哈密瓜为主。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产量和品质都不尽人意。比如大部分瓜农哈密瓜种植前土壤不消毒,温室蔬菜只能种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种,畜牧业大都是传统的养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术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葡萄的新技术运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说明,农民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上距离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
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农民目前的整体素质又不能掌握过多、过深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因此根据农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途径,农业实用技术有着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现阶段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最好方式。因此,农业的发展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
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手段有多种途径,但大农业是最有效的,也是农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证。都善作为农业大县,大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较差,农民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辩证的分析,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都善县三大经济作物平均单产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吨,葡萄2.1吨,这种单产水平上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如果农民能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并加以应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几年,农民开辟了许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经济、园艺、特种养殖,作为新的产业,农民缺乏的是技术,而又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技术而望而生畏,许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去生产经营,如果大部分农民能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他们增收的渠道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县目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经验及成效
都善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由科委牵头,科协、农科所、农广校联合实施,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负责此项工作,科委、科协主要是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利用冬天农闲时间进行培训,而农科所培训任务较少,主要是抽调人员进行讲课。农广校担负着较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工作,是院校教育方式与农村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负责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从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来看,基本上是采取各种层次相结合围绕主要产业,
进行培训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全县6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比如东巴扎乡的杨占才,93年搞了一个蔬菜温室,但由于技术缺乏,一直没见效益,94年,县科委请八一农学院的技术专家在都善县开设了数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使杨占才掌握了温室的构造、保温及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就盈利15000元,95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建了5个温室,当年盈利达6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和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地县、乡各级奖励。自治区领导也到他的温室参观过,杨占才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深感到科技的巨大效益。又出资送两个儿子到县农广校学习,象杨占才这样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致富的在都善县还有不少,他们遍布蔬菜、棉花、哈密瓜、畜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近几年培训效果看,大部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都能通过所学的实用技术致富,农民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经济效益,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农民致富是成正比关系,工作开展得越好,范围越广,农民受教育面就越大,掌握的技术越多,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也越多。
由于实用技术培训J二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棉花、葡萄、哈密瓜培训得多,其他项目少,满足不了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渠道的要求;二是培幼l}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存在着脱离实际,不能针对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冬闲时间培训多,农忙时田间地头培训少,其实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效果更好:四是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少,不能很好的将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五是各级党政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不易出成绩。因此,得不到重视。#p#分页标题#e#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结合都善县实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量,改变由一名科技乡镇长抓培训_I二作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的落实。同时要保证经费,县委、政府保证科普经费(年人均0.2元)的落实,并能切实将培训经费应用到位,乡镇要保证统筹费中科技培训费用的落实,做到领导和经费的两个到位。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广大农民切实看到实用技术的实用性、实际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情。
(三)要围绕都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多征求农民的意见,根据农民的要求选题。
(五)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的实用技术培训,让他们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这样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会取得好的效果。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苏政发〔*〕84号)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奋战四年达小康、全面建设新*”的目标,按照突出“一村一品”、突出农时关键季节和突出重点贫困村的原则,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民需求,开出培训新菜单,组织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目标任务
全县2009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7万人,每位受训农民接受3次以上的集中培训,让受训农民每人至少掌握1-2项农业实用技术,使全县农业从业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二、培训方式与实施步骤
(一)培训方式
由县农林局牵头,海洋与渔业局等部门参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培训菜单,由各村(居)根据本村(居)农业主导产业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自主选择需要培训专业。培训单位根据各村(居)需要,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每村(居)全年实施3次面对面专题培训,每次向受训农民发放一份明白纸,每场培训不少于3个小时,每次培训活动形成一套培训现场图片资料。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从2009年元月到5月底。召开相关工作会议,落实培训任务;制定并上报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实施方案,拟定新兴产业培训菜单;落实培训教师;编印技术资料、明白纸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从2009年6月到11月底。围绕提高农民科技水平这一目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推广应用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开展培训监督检查、组织现场交流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2月。按照相关培训管理办法进行总结,自下而上逐级开展绩效评价,进行项目验收和检查,形成验收总结报告。
三、组织实施与工作机制
(一)组织实施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坚持“政府推动、部门实施、任务到村、加强监管”的原则组织实施。
1.分解培训任务。县农林局、财政局根据全县镇村人力资源状况,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村,确定每村培训人数,确保“村村有培训”。
2.落实培训单位。由农林局负责牵头、县农干校与镇农技推广中心共同组织实施,县农林局与农干校签订培训合同;县农干校与各镇(区)农技推广中心签订培训合同;镇农技推广中心与村(居)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职责。
3.确定培训内容。结合地方实际,根据本地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按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确定培训内容。农林部门会同其他涉农部门围绕各自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提供培训菜单,供各村(居)选择,最终由农民确定培训内容。
4.组织农民培训讲师团进村开展培训。根据各村(居)所选培训菜单,由培训单位负责组成讲师团成员进村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农业技术培训。第一轮培训围绕冬季大棚生产和春耕、春管、春季防疫开展培训和技术指导,在4月底前完成;第二轮培训结合夏收夏种、抗灾防疫等开展培训和技术服务,在8月底前完成;第三轮培训要根椐秋收秋种、农产品营销以及来年的农业产业发展方向等开展培训和指导服务,在11月底前完成。培训结束后讲师团成员要加强跟踪服务指导。
(二)工作机制
县农林局负责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监督检查等工作;县农业干部学校负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具体实施,包括制订实施方案、选派教师、开展技术培训、全程管理等,并协助相关方面做好监督检查、绩效评价等工作。
1.行政首长负责制。农民培训工程实行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制,组长定期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研究和解决农民培训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2.承担培训任务单位法人负责制。县农业干部学校承担培训的具体实施,培训单位的法人对培训实施和资金使用负责。对培训实施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套取财政补助资金、培训质量存在严重问题等行为的,将严肃追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3.目标责任合同制。县农林局与县农业干部学校签订目标责任和培训合同,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确保培训任务按期保质完成,农干校与各镇区签订相应的培训合同。
4.网上公示制。通过江苏农民培训网,在每月5日前将上月培训情况上报,定期公布培训任务完成情况,随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各镇(区)每月25日及时报送培训进度。
5.检查监督与验收制。对全县培训情况,县农林局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监督,重点监督培训开展情况及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确保财政补助资金足额用于农民培训。12月底进行总结验收,并形成验收报告。对通过检查验收并取得优秀成绩的培训单位予以表彰;对不合格的培训单位取消培训基地资格,3年内不得承担培训任务,并按照培训合同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培训资金管理
1.培训工作以村(居)为单位进行组织,培训资金管理要核算到每个村(居)、每场培训。各村(居)通过点菜单选定培训内容后,培训单位要以村(居)为单位制订每场次的培训预算,报县农林局、财政局审核批准后执行。
2.省级补助资金必须确保40%用于发给农民的教材及资料费,其余40%用于支付教师的讲课费、交通费、误餐费及后续跟踪服务等,20%用于宣传监督检查和年终考核评比费用。任何方面不得再提取任何管理费用、工作费用。
3.县财政局在培训项目实施单位开展培训前预拨项目经费的30%用于前期准备工作。每场培训结束后,培训单位要形成培训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培训经费支出明细、参训人员数量、培训经过等情况,经县农林局审核后,集中到县财政局统一报帐,报帐资料中必须提供教师讲课费(包括交通费、误餐费)发放清单、购买资料及印刷资料的详细清单。
4.培训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管理单位为县财政局。财政局要严格审核培训预算,严把报账关。对预算结余和报账结余资金,可继续用于增加培训场次支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把农民培训工作纳入各镇(区)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县农林局负责实施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建立行政领导责任人制度,签订任务合同,明确职责,一级对一级负责,逐级落实责任,哪个环节出问题,要追究相应行政领导的责任。各相关部门要协同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大各类资源的整合力度,广泛动员农业推广、教学、科研单位、龙头企业、专业协会以及广大农民积极参与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强化监管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近年来,为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更快实现农村产业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逐渐得以发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以使农民掌握丰富的科学技术,从而增加农民收入,使农民获得技术带来的效益。当前,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效果不理想,实用技术培训中面临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技术的应用水平。因此,本文对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对策以供参考。
1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1.1 农村实用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
农业技术的应用可以充分保证农业生产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农业的发展。现今,传统的以人的劳动力作为第一要素的时代已经远去,当前农业的发展要依靠科技来提升生产力。因此,实用技术培训就可以充分保证科学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促进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使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1.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服务于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当前,随着农村的不断改革以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逐步形成了以农、林、牧、副、渔以及建筑业和服务业多种产业结构并存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因此,要想使广大农民成功过渡到现代农村产业结构,就要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力度,从而使农民掌握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能力,培养一批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永不脱产的实用型科技人才,保证现代农业技术的健康发展,从而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
2 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培训内容过于单一
当前,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面临着一些问题,其中培训内容单是其中较为显著的问题之一。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农业技术层面,适用性较差,难以适应农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当前,甘肃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除了农业方面技术需求之外,对第二、三产业技术培训覆盖面较窄,因此农民难以受益于实用技术培训,并且,由于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认知,使得农民缺乏开拓产业的信心,阻碍了农村的现代化发展。除此之外,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培训过于理论化,农民大多文化程度水平较低,纯理论培训内容使农民难以充分掌握和接受,由此降低了培训的效用。
2.2 培训普及面有待拓宽
当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面较窄,培训仅仅针对一些有需求的农民,这就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宣传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培训难以在所有的农民中开展,就使得大部分农民由于不能真正认识到技术的重要作用而止步于农业科技化,因此,就间接导致农民的收入损失。除此之外,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过于重视技术层面的培训,而对经营管理的培训涉及较少,而随着现代化步伐的推进,经营管理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农民逐步从生产者过渡到管理者,因此农民就需要更多的掌握经营管理的实用技术,保证经营的顺利进行。
2.3 培训缺乏组织体系的建立
在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过程中,培训过于松散,没有固定的培训地点,培训设施过于简陋,组织水平较低,培训缺乏系统体系的构建。因此,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农民很少能够自主参与培训的过程,降低了培训的有效性。除此之外,一些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理论水平严重与人文素质相脱节,造成了培训教师与农民学员之间的沟通障碍,因此,农民难以充分理解理论化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技术难以充分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再者,一些培训组织效率低下,培训的教材更新缓慢,一些当下不适用的培训技术仍然出现在培训教材当中,培训过于形式化,导致农民对培训缺乏热情,难以充分满足农民对技术的需求。
2.4 培训方式缺乏多样化
除了理论培训以外,在特色产业生产过程中,缺乏专家型的技术人员在实际生产的关键环节,现场指导农民掌握新技术,带着农民干,干给农民看,帮助农民更快的掌握实用技术。
3 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发展的建议
3.1 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度
针对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的问题,就要扩大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覆盖面。要在每个农村设立固定的培训基地,并且针对培训内容的特点进行分层培训。在培训的初期,可以不断给农民渗透常规农业技术,使农民逐步了解农业技术的精髓;再根据农民具体的技术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技术的推广,从而增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适用度。在培训班级的设计上,要争取在每个农村建立一个培训班级,从而使农民切实参与到培训的过程中,加大科技的推广力度,使培训逐步正规化和系统化。
3.2 建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体系
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过程中,要改革培训的教材,充分保证教材的质量,要提高培训人员的素质,从而使培训内容更贴近农民需求。针对培训教材,要根据当前农村产业结构的特点进行修改,要剔除已经过时的技术,引进当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技术,从而保证实用技术培训可以为农民提供指导作用。要优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师,使教师在具备技术水平的情况下提高沟通能力,从而便于培训教师把理论化的科技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便于农民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加大农业实用技术的使用效果,切实为农民创造效益,真正使农民分享科技成果带来的收益,并且激发农民的学习积极性,使农民乐于参加到农业技术培训过程中,并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为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3.3 让当地的多余劳动力在生产现场学习
围绕特色主导产业,有计划的让当地的多余劳动力在苹果、反季节蔬菜、肉牛养殖等生产现场学习。例如:在苹果生产疏花、蔬果、套袋、修剪等关键技术环节,组织幼树果农到丰产果农的果园打工,既解决了果农劳力不足的困难,又使非果农掌握了苹果树生产的关键技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减少了他们远赴外地打工的路途幸苦。
4 结语
三农问题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影响社会的和谐,因此,解决三农问题至关重要。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民真正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服务于农业生产,使农民增加收入,有效解决农民收入过低问题。甘肃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就要求加大培训改革的力度,从而真正发挥实用技术培训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力的提高,改善农民收入状况,解决三农问题,逐步建立城乡和谐的社会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守聪.探索具有我国特色农民教育培训途径[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2] 杨亚琴.桃源新型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3] 刘广强.构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J].农民科技培训,2012(03).
(一)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客观的看,目前农民的素质是非常低的,以都善县为例,全县现有农业人口14万人,农村劳动力5.8万人,劳动力中初、高中毕业人数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的172%,中专以上约2000人,占3.4%,其中绝大部分为县农广校毕业的学员。这个数字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我国发达地区相比也有很大差距,这种劳动力素质状况严重制约了都善县农业经济的发展。都善县是一个传统的经济作物区,以种植葡萄、棉花、哈密瓜为主。近年来,随着石油开发,蔬菜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发展得很快,但是农业的科技含量很低,产量和品质都不尽人意。比如大部分瓜农哈密瓜种植前土壤不消毒,温室蔬菜只能种植油白菜、菠菜等耐寒品种,畜牧业大都是传统的养殖方式,棉花的模式栽培技术还不能大面积推广,葡萄的新技术运用得很少。以上等等说明,农民对科技的掌握和应用在认识和实践上距离农业的发展要求尚有很大差距。农业的发展要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转变,依靠科技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必不可少的途径,而农民作为生产者其掌握科技的水平和能力又是农业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应该是农业发展的原动力,而农民目前的整体素质又不能掌握过多、过深的科技知识特别是理论知识,因此根据农业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是一条切实有效地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的途径,农业实用技术有着实际、实用、实效的特点,易被农民接受,深受农民欢迎,容易取得成效,是现阶段农民技术培训和推广的最好方式。因此,农业的发展关键要提高劳动者素质,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和推广。
(二)农村实用技术是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农业农村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农民致富手段有多种途径,但大农业是最有效的,也是农民增收最可靠的保证。都善作为农业大县,大农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民收入的很大比例要依靠农业。因此,农业的发展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所在。目前,农民对农业实用技术的掌握和运用的情况较差,农民的科技水平比较低,大多是凭着经验进行生产,这种状况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但辩证的分析,这既是差距,也是潜力,都善县三大经济作物平均单产棉花85公斤,哈密瓜1.25吨,葡萄2.1吨,这种单产水平上有很大的增产潜力,如果农民能掌握相关的实用技术并加以应用,能在原有的收入水平上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达到增收致富的目的。近几年,农民开辟了许多致富的渠道,如蔬菜、庭院经济、园艺、特种养殖,作为新的产业,农民缺乏的是技术,而又有许多农民因为没有技术而望而生畏,许多好的致富项目没有人去生产经营,如果大部分农民能掌握1一2门实用技术。他们增收的渠道会越来越多,那么农民致富奔小康就能得到强有力的保证。因此,大力发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农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农民致富的迫切需求。
二、都善县目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的现状、经验及成效
都善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由科委牵头,科协、农科所、农广校联合实施,乡镇配备科技副乡镇长负责此项工作,科委、科协主要是以“科技之冬”的形式利用冬天农闲时间进行培训,而农科所培训任务较少,主要是抽调人员进行讲课。农广校担负着较高层次的农民教育工作,是院校教育方式与农村实际的有效结合点,负责培养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新型农民。从近几年的农民培训工作来看,基本上是采取各种层次相结合围绕主要产业,进行培训的方式,效果比较明显,全县60%以上的农民参加过技术培训,涌现了一批靠科技致富的农民,比如东巴扎乡的杨占才,93年搞了一个蔬菜温室,但由于技术缺乏,一直没见效益,94年,县科委请八一农学院的技术专家在都善县开设了数期蔬菜技术培训班,并多次现场进行指导,使杨占才掌握了温室的构造、保温及多种蔬菜的种植技术,当年就盈利15000元,95年他又贷款5万元,修建了5个温室,当年盈利达6万元左右,成为远近闻名的蔬菜大户和技术能手,多次获得地县、乡各级奖励。自治区领导也到他的温室参观过,杨占才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深感到科技的巨大效益。又出资送两个儿子到县农广校学习,象杨占才这样通过掌握实用技术而致富的在都善县还有不少,他们遍布蔬菜、棉花、哈密瓜、畜牧业的各个领域,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从近几年培训效果看,大部分真正掌握实用技术的农民都能通过所学的实用技术致富,农民将所掌握的技术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连他们自己都吃惊的经济效益,开展实用技术的培训与农民致富是成正比关系,工作开展得越好,范围越广,农民受教育面就越大,掌握的技术越多,依靠科技致富的农民也越多。由于实用技术培训J二作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一是培训的内容不适应农业发展的要求,棉花、葡萄、哈密瓜培训得多,其他项目少,满足不了农民开辟新的致富渠道的要求;二是培幼l}不能很好的与实际相结合,存在着脱离实际,不能针对性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三是培训时间安排上冬闲时间培训多,农忙时田间地头培训少,其实在田间地头的现场培训效果更好:四是培训后的跟踪指导少,不能很好的将培训效果加以巩固;五是各级党政对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重视不够,这是一项长期性、战略性的工作,不易出成绩。因此,得不到重视。
三、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在农业发展中所具有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要求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此项工作,结合都善县实际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做好这项工作。
(一)各级党委、政府要求将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力量,改变由一名科技乡镇长抓培训_I二作的局面,从组织上保证工作的落实。同时要保证经费,县委、政府保证科普经费(年人均0.2元)的落实,并能切实将培训经费应用到位,乡镇要保证统筹费中科技培训费用的落实,做到领导和经费的两个到位。
(二)要大力开展科技致富典型的树立和宣传,让广大农民切实看到实用技术的实用性、实际性和实效性,提高农民学习实用技术的热情。
(三)要围绕都善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制定切合实际的年度培训计划,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
(四)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要有针对性,多征求农民的意见,根据农民的要求选题。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1-0341-02
到2011年末,云南省总人口4 631万人,其中乡村人口占63.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提高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水平、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缩小城乡差别的重要措施,因此成为近年来国家及地方政府高度关注的民生工程之一。据了解,云南省级财政筹集资金从2008年的不足2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近3亿元;2010年省农业厅和省扶贫办分别比2009年增加了2 390万、2 000万元以上,各州、市投入资金达7 000万元以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筹集的培训经费达3.6亿元,为转移就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1]。
然而在项目快速推进的背景下,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培训资金集中于市郊而偏远地区缺乏、培训内容与老百姓需求不一致、实用技术的培训变为理论讲授、培训重数量轻质量、群众对培训的长远效益认识不到位等,导致部分地区群众的积极性不高,严重影响了培训的效果,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通过调研,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用好政策、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缩小城乡差别做出努力。
1 云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取得的成效
1.1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多年来,云南省先后开展了“失地农民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阳光工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等多项对农民免费的实用技术培训项目。据悉,云南省委、省政府2010年启动实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特别行动计划”,在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65万人中,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62万人。截至2011年底,全省累计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逾850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在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20.33%增加到2011年的24.12%[2]。
1.2 与地方产业发展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结合云南花卉、橡胶、小粒咖啡、烟草、核桃、板栗、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开展了大量有针对性的培训项目,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管理水平,促进了产业的发展。仅2011年中央下达云南的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任务人数就达10万人,培训资金4 000万元,培训工种涉及种植业生产服务、畜牧和渔业生产服务、兽医服务、农机服务、农业经营管理和农村社会管理、涉农企业、农业创业等7个方面[3],面向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和农村社会管理领域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农村建设。
1.3 提高农民文化素质,传播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理念
因为历史的原因,云南农村依然存在大量的文盲和半文盲,尤其是很多农村中年妇女,在子女离开家乡进城读书或打工的背景下,她们成为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但她们一直为自己的没文化而自卑,因而成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要受众和积极支持者,她们往往学得很认真,虽然写字对她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一期培训下来,很多人说,她们不仅学到了实用的种植技术,还捡起了忘了多年的字,以后要坚持读报和看书了。一些之前羞于看书学习的农民,也不再认为这是丢人的事了,不再认为读书写字有那么困难了。很多调皮的孩子甚至从父母认真的学习态度上受到感染,而好好学习。
1.4 推动了三农问题的解决
很多有经验的教师,在传授实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引导群众针对当地的生产实际,利用现有的书籍、广播电视、技术宣传手册等资源,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术水平,达到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带动脱贫致富和地方产业发展的目的。基层组织者很多也利用培训的机会,发放《外出务工手册》《防艾知识》,宣传国家的有关政策,促进农户与地方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化解矛盾,促进和谐村寨的建设。
2 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2.1 资源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城市附近
近年云南实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大多集中在市郊、地方产业发达地区,尤其是昆明周边地区,而州、县地区的培训资金投放、培训力度要小得多。尤其是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主要针对的是城郊土地被征占的区域,有些农民甚至参加了4~5次不同培训,其中不乏有些工种的培训是被动的,为了完成上级的培训任务而被说服参加的。而在一些偏远的地区,很多农民一次正规的培训也未接受过。
2.2 培训机构良莠不齐,市场存在无序竞争
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资金主要来自国家和地方财政,少量来自征占地补助。掌握培训资金的地方政府在选择培训机构时,因目前的培训市场监管机制不健全,主要靠人情关系,而不是通过公开、公平竞争的程序来选择实力强、专业的培训结构。同时,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不够严格,一些既无师资,也无规范办公场所和实训器材的培训机构,通过非正常手段取得了培训资格,进入培训市场后,往往只着眼于短期经济效益,强调应付上级的检查而不是认真地考虑如何提高培训的质量,使农民真正受益。
2.3 培训多为短期行为和行政任务,缺乏持续性
一方面,因为培训项目为财政资金,往往以行政任务的形式下达,完成任务情况与工作人员的考核挂钩,而有些培训科目的设置事先没有进行详细的民意调研而脱离现实,加之管理环节多,任务下达时间晚,导致一些出发点很好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成为为完成任务而凑人数、赶时间、应付检查的行政任务,而农民实际需求、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实用操作技能条件等核心内容没有得到重视。最终大多数培训仍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那种“讲大课、满堂灌、搞运动”的方式,甚至走过场。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因工具缺乏、班级人数过多、交通、场地、教师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不能开展。培训结束后,也很少有对培训效果、农民意见和需求的反馈调查,更谈不上后续跟踪服务。
2.4 农民对培训的认识不足,被动接受培训
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有些农民认为他们多年凭经验生产,照样收入不错,培训没有用;二是认为自己文化水平低,担心听不懂、不会写字,怕考试不过丢人;三是忙于农业生产和打工,时间上有冲突,保眼前利益更重要;四是培训内容与群众的需求脱节,群众不感兴趣。而有的教师培训中不顾群众实际,语言过于书本化,群众不易接受,导致群众不感兴趣,需要地方政府多次说服,甚至通过分任务派指标、给予误工补助、提供餐费等手段来组织培训,完成培训任务指标。
2.5 现有教学资源未得到充分整合利用
据调查,为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2007年3月,新闻出版总署会同中央文明办、科技部、民政部、农业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国家人口计生委联合发出了《关于印发〈农家书屋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并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至今已组织编写了大量针对农民、农村的书籍,仅云南省的农家书屋就涵盖了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卫生防疫、劳动力转移、农民素养6个方面共85种图书;配合农业部正在大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农业出版社、金盾出版社还出版了大量有关农村种植、养殖、卫生等方面的光碟,内容形象直观,非常适合农民使用。但据了解,很多农民并不知道农家书屋有哪些书,大多书籍锁在柜子里,利用率很低。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因为多数培训管理人员不懂专业,教师又多是临时聘请,教材的选用很多脱离农村实际,现有的很多针对农民的培训书籍、光碟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当地的很多土专家、技能人才的能力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
3 对策
3.1 结合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使更多的农民受益
2012年8月7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决定》,提出推进“高原粮仓、特色经作、淡水渔业、山地牧业、开放农业、高效林业”六大特色农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是最直接、有效传播现代农业知识和技术并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途径。云南94%的国土面积为山区,农村人口占到63.2%,农民的文化素质和生产技能直接影响到农业产业的高效、安全、优质及“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建议把这一有效的惠农措施继续向全省扩大,使全省更多的农民受益。
3.2 以行业项目的形式,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培训机构
建议以行业或工种为单位,整合培训项目,以项目的形式对社会进行公开招投标,选择声誉好、专业对口、实力强的培训机构,这一方面可增加培训市场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引导培训机构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做精做强某一领域,从而降低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促使一些短期行为、弱小培训机构的自然淘汰。
3.3 与行业产业协会合作,严格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资格准入制度
在很多发达国家,行业产业协会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中承担着重要任务[4]。而我国的农业行业产业协会经过多年努力后,虽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但在行业发展中的应有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依然受到行政权利的强大制约。建议有关部门制定相应的管理机制,把认定、考核专业培训机构及培训人员的工作交给行业协会承担,建立行业协会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人才库,发挥行业协会中专家、技师的的业务专长,保证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有效进行。
3.4 逐步建立村寨实用技术辅导员体系
云南的烟草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这离不开其完善的烟草种植和管理技术服务体系。苗木的培育、园地规划、整地、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烘烤,每一个环节都有技术服务,每个生产队、每户烟农都有技术员。任何一项技术,不是一次培训就能解决问题的。建议在地方农林产业的发展中,设立专项技术服务资金,建立由返乡技校、乡镇农科员、中专毕业生、远程专家、当地技术能人等组成的技术骨干队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传播做到有针对性和可持续性[5-6]。
3.5 开发并整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教学资源
目前,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涉及项目和资金渠道多,建议地方政府做好协调工作,整合与农村书屋、科技下乡、示范基地建设、乡土人才培养、劳务输出与培训基地、特色产业发展、中介服务组织、驻外劳务机构、信息网络建设等多方面的资源,做实做强农村技术服务[7]。农村实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不能照搬全国、全省的教材。建议结合全省实际,设立专项资金,在已编写的通俗易懂、实用性和操作性强、适合当地农民阅读和使用的图文并茂好教材的基础上,由专业人员制作一批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光碟、挂图等,利用培训、科技下乡、农家书屋建设等途径,促进农村实用技术的持续传播[8]。
3.6 做好培训前的调研工作,因需开展培训
目前的培训项目,因为任务下达晚、各部门协调配合不到位,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有些宣传也不到位等原因,培训前往往缺乏调研,或调研仅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建议充分利用目前的互联网、手机短信、村社负责人等资源,认真听取对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方面的意见,在考虑群众培训需求、文化基础、农业劳作时间安排、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合理务实地安排组织培训,提高培训效果[9]。
4 结语
在全国关注“三农”问题的大好形势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但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总体素质偏低、技能人才不足、总量过多的矛盾仍十分突出,严重制约了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如笔者一次在农村调研时偶然发现,农民在稻谷、玉米等粮食贮藏中,大量使用剧毒农药甲胺磷来防虫。另一方面,农民平均工资性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3,云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因此云南在“十二五”期间的培训力度还需加大。针对项目实施中的问题,及时调整实施方案,完善有关管理机制,才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培训效果,落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达到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传播农村实用技术、服务全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目标,促进缩小城乡差别,构建和谐社会。
5 参考文献
[1] 浦超.云南今年将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投入[J].农村实用技术,2010(9):29.
[2] 云南省农业厅.关于做好2012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通知,云农劳转〔2012〕2号[EB/OL].(2012-07-04)[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http:///km/news934/20120704/1751700.shtml.
[3] 冯稚进.云南省2011年阳光工程项目全面部署[EB/OL].(2011-09-07)[2013-12-04].云南农业信息网,http:///news13/20110907/1137626.shtml.
[4] 刘立仁.现代农业呼唤职业农民——关于做好职业农民工作的有关建议[N].新华日报,2012-10-07.
[5] 吴敬才.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的成效分析与拓展对策[J].农学学报,2013,3(1):64-70.
[6] 庄文彬,蔡一生.创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模式的若干思考 [J].福建农业科技,2012(11):73-75.
[7] 蔡淑芳,吴敬才,蔡培良,等.基于传播学理论的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研究[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5):870-876.
[8] 翁伯琦,郑回勇,陈敏,等.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实施成效与调研分析[J].发展研究,2011(10):105-108.
[9] 朱田香.结合新形势和新要求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J].上海农业科技,2010(4):2,4.
二、工作计划
1、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业种植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0.5万人次,5年共培训2.5万人次。
2、绿色证书培训。重点培训年龄在16至40岁之间的骨干农民,使他们成为该村“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带头人以及充实到村级农技服务队。每年培训16人,5年共培训80人。
3、农业职业技能中。一是开展农业行业特有工程职业技能鉴定培训。二是结合省农劳办的“四川省劳务品牌培训”项目,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训闭幕按市上安排落实。
(二)养殖业培训
1、五年计划进行农民养殖技术培训15场次,受训人数达0.5万人次。
2、大力推广“稻鸭共作”养殖实用技术,每年推广0.3万亩,五年计划累计推广1.5万亩。13.建立“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2个。
三、工作措施
(一)工作机构
成立以党委委员、副镇长简勇为组长,农业中心主任王家华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人员为成员的“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组,负责实施“技术指导”进村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十三五”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素质,增强其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确保我县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贡献力量。
二、目标任务
以实现贫困户转移就业、创业,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目标。着力加强农业科技引导、推广与培训,促进“一村一品”发展,培育支柱产业,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因地制宜、按需培训”的原则,大力开展各类培训。2016年,全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520人。
三、培训原则
(一)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为主体,按照“扶上马、送一程”的原则,可兼顾建档立卡已脱贫人口,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一技之长,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乡镇经济发展培训所需劳动力和熟练掌握实用技术的新型农民。
(二)因地而宜,分类实施。结合各乡镇贫困人口规模,以乡镇或村为单位,确定培训班,针对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统筹规划,突出重点,进行分类培训。
四、培训形式和项目管理
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扶贫产业项目,本着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的原则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由县扶贫办组织,根据培训内容,由各乡镇、村和委培单位具体实施。
(一)“农家课堂”培训。以种植,养殖为目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围绕农村迫切需要的种苗繁育,高产栽培管理、低产改造、病虫害防治等进行培训,将课堂安排在田间地头、饲养场院。
(二)示范点培训。组织农户到本地或外地实用技术培训点进行培训。原则上以就地培训为主,也可以结合产业开发进行异地培训。
(三)规范扶贫培训项目管理,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档案要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培训项目计划方案。2.培训通知。3.培训教材。4.培训人员和授课人员花名册;授课人员花名册:包括授课人员的姓名、单位、职称、授课时间、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培训人员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所在乡(镇)和村(屯)名称、领取补助的金额及本人签名等。
五、培训资金补助标准
2016年,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5期。各承训单位依据本地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培训时间定于6-12月期间,每人补助200元,补助资金专用于讲课费、误餐费、资料费、交通费、后期跟踪服务费用等。合计利用专项资金30.4万元。
对当年参加就业培训并获得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或专项能力证书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凭证一次性补助1400元。
六、培训教师聘请
实用技术培训,需聘请培训教师,由承训单位和委培单位聘请,讲课费在培训费中开支。聘请教师需提供如下资料:
(一)身份证复印件;
(二)技术级别聘任证书复印件;
(三)讲师登记表。
七、工作要求
(一)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和委托培训机构要根据县下达的培训计划,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尽快将任务分解落实,特别要抓好培训人员,培训内容和确定培训教师的落实,确保培训工作全面完成任务。
一、充分认识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中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的意义
党员电化教育传播快捷、覆盖面广、形象直观,为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所喜闻乐见,在提高广大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的素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党员电化教育的优势,运用这种先进的传播手段搞好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贯彻落实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迫切需要。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农村党员、基层干部,有利于农村党员、基层干部走在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前列,有利于增强他们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道路的责任感和实际本领,也有利于提高他们带头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科协要充分认识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中发挥党员电化教育作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各级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采取有效措施,把这项工作切实抓紧抓好。
二、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要继续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以传播、推广和普及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和市场经济需求的先进实用技术为主要内容,从当地的种植、养殖、加工和乡镇企业等主导产业的实际出发,对党员、基层干部进行实用技术培训,以推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一定要从各地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形式多样,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在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同扶贫攻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结合起来,发动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学文化、学科技、学管理,掌握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要和正在开展的"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教育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带领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的能力,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榜样;在那些已经基本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的地方,要和实现宽裕型小康目标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素质,加快实现共同富裕的步伐。
三、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的阵地和教材
运用党员电化教育进行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实用技术培训,要以乡镇党校、村党员活动室为主要阵地,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播放网络,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反映先进实用技术的电视片,利用中国科协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的师资力量,辅以必要的讲解和现场指导。通过建立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党员示范户、示范村、示范乡以及示范基地,把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到广大群众中去。采取知识竞赛、技术比武等多种形式,吸引群众广泛参与,调动他们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各地农函大的作用,有计划地为农村培训较高层次的多方面的实用技术人才,使农村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
开展农函大培训,培育农村实用人才。注重在乡土人才中培养师资,借助乡土人才的力量开展科技短期培训1万人,农业生产骨干培训4000人以上。6月中旬,选派2名技术骨干,参加了中国农函大实施的“新农村千万乡土科普人才培训工程”农函大骨干教师培训班。金果园艺公司草莓组培室主任、巾帼乡土人才白玉,依托科普惠农服务站的科普资源优势,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3期,培训生产实用技术人才280余人次。
开展服务“用”才
扶持发展农技协,带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县科协将农技协作为农村实用人才成长的摇篮来扶持,力促其带动、促进农村科技人才的成长和作用发挥。引导率先致富的农村实用人才新办农技协2个,使全县县级农技协数量上升到22个。重点培育实用人才带头人,致力于提高协会组织领导、技术推广与市场营销的能力和水平。全县各级农技协将乡村优秀实用人才骨干组织起来,采取办讲座、现场操作示范等措施,开展科普惠农进村入户、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实用人才发挥作用提供用武之地。
创建科普示范基地,发挥实用人才培训阵地作用。按照“抓科普网络,建示范基地,调产业结构,促经济发展”的思路,创建了金色秦川无公害有机猕猴桃科普示范基地和秦皇园生态农业科普示范基地等2个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13个村级基地,全县共有国家级科普示范协会5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2个、市级基地达到9个、县级基地8个、乡镇级60多个,为实用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和用武之地。猕猴桃销售标兵和十佳农村实用人才、金渠年家庄女农民白梅大力开展猕猴桃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推广、贮存和销售,引导广大基地果农标准化生产,使一大批果农成了猕猴桃种植的行家里手。
组织“学术金秋”活动,发掘才智为发展服务。科协与县委组织部、宣传部等8个县级部门联合开展年“学术金秋”活动。以“创新发展·转型突破”为主题,组织广大科技人才围绕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大局开展调查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通过学术交流、学科研讨、科技调研、实用技术普及推广等形式,展现我县科技实用人才的风采,为人才发挥作用提供了新平台。
建设阵地“聚”才
当前, 农村养殖生产经营主要以小农式家庭为主。 现有的养殖条件和养殖环境对养殖技术应用不足, 农村养殖经营者科技文化水平普遍偏低,科技意识淡薄, 而实用畜牧技术培训由于人力, 财力等多方因素影响 , 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发展推动效果不明显。 所以 , 迫切需要在农村积极组织和加强养猪、 养牛 、 养羊 、 养兔、 养禽、 养蜂等畜牧技术培训, 大量发展农村新型实用畜牧技术人才,利用人才效应, 达到抵御市场风险,增强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2 培训不足 , 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发展面临瓶颈
2.1 各级财政对农村畜牧实用技术培训投入的不足,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
农民是农村生产力中最活跃潜能最大的因素,而养殖农民是促进农村畜牧养殖发展的根本, 是畜牧业经济增收的核心问题。由于畜牧技术培训资金投入不足, 不能发挥主渠道作用,对养殖业中起主导作用的养殖人员畜牧技术培训不足,造成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偏少,成为养殖发展的瓶颈;
2.2 农村中大部分畜牧实用技术培训只注重眼前的养殖者,而忽视了应该从年轻一代抓起
年轻一代,是农村未来建设的主力军,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希望,是新型农民的基础。 在大部分农村中,由于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初中毕业就回家务农, 直接进行养殖,一无技术,二无经验。所以, 让农村年轻一代接受到系统的畜牧兽医实用技术培训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3 农 村 中 由 于 经 济 实 力 缺 乏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较弱
目前, 在农村中由于经济实力缺乏, 加上部分养殖者文化素质较低,文盲、 半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所占比重较大, 造成科技意识淡薄, 认识不到科技的巨大作用, 缺乏学习和运用畜牧科技知识的自觉性和参与科技投入的主动性, 对畜牧科技成果应用于实际养殖的积极性不高;
2.4 农村畜牧科技培训服务不健全
就过去一段时期看,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农村基层畜牧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 技术推广经费严重不足, 不能承担养殖业所要求的大范围无偿或低偿服务。 基层一线对综合型的新技术推广人才缺乏, 大部分乡镇畜牧兽医科技人员偏少, 工作量较大 , 以致畜牧技术推广服务的效率低, 服务质量难以保证。 畜牧科技培训大部分未能在养殖前、 养殖中、 及销售上配套跟上, 出现了 “养好卖不好, 价好养不好”的局面。
3 加快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的途径探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畜牧业在农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正逐渐成为农村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在农村发展大批有知识、懂经营、有志向、懂技术的畜牧实用技术人才,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 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抓起:
3.1 更新思想观念 , 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
要牢固树立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资本、 第一动力的理念, 全面提升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地位。要从主要开发物质资源、自然资源转向开发人才资源, 把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科教兴牧、发展畜牧业的重点。
3.2 制定培养目标, 努力造就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畜牧养殖带头人
根据当地畜牧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将外出务工返乡青年、 种养大户、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 中专毕业生作为重点培训及重点扶持对象, 造就一批在养殖方面具有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当地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畜牧生产能手队伍, 积极有效地促进农村畜牧实用技术人才的蓬勃发展。
3.3 加大畜牧技术培训经济投入 ,构建政府、社会、企业、个人相结合的多元化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培训模式
一是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增加各级财政投入的比重, 每年应从预算中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畜牧养殖技术的培训, 使农民获得低成本的就业培训;
二是整合当地基层培训资源,如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社会团体(如中华职教社)等投入,充分发挥其在农村畜牧实用人才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
三是吸引企业投入,充分利用企业的技术资源和生产资源,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到农村畜牧技术培训中来, 节约培训成本, 以壮大农村畜牧实用人才队伍, 促进畜牧经济的增收。
3.4 创新培训模式 , 拓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渠道
⑴ 把文化程度较高, 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具有一定畜牧产业基础的优秀农村基层畜牧科技工作者,聘用为乡村农技教员, 进行现身学法, 增强培训的真实性和可学性,将更多的农村闲散人员培养成畜牧实用人才。
⑵ 针对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综合素质低的特点, 抓住和突出农村畜牧养殖实用人才能力建设这个核心,创办各类养殖科技示范基地,形成样板。通过观摩学习养殖技术、经验和新模式, 使受训者更新观念, 强化创业意识,增强农村养殖者从事养殖的信心。同时使畜牧养殖者由运用一般简单技术向掌握高新技术过渡,加快知识更新步伐。
⑶ 由政府组织专家学者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 入户进行科技咨询服务 ,针对动物易发疾病和养殖关键技术,深入乡镇和重点养殖场, 进行现场指导讲解, 使养殖者及当地有志青年农民在不离村、 不离土、 不离家的条件下, 边学习边生产, 有利于理论和生产相结合。
一、我县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现状
xxxx县辖23 个乡(镇)、499 个村(居),总人口65万,其中农业人口52.7 万,全县总面积582550公顷,其中林地400万亩、草场300万亩、水面30万亩。近年来,xxxx县大力实施科技兴农、人才兴农战略,紧紧围绕产业抓工人,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取得了良好成效。目前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已达8956 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4 % ,且以此为纽带组成的专业协会、合作组织等为主体的农村经济组织的带动力量越来越大,成为引领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1、农村实用人才的总量。全县共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人,其中种植业3150人,养殖业2330人,加工业450人,机械业424人,能工巧匠2060人,农村经纪人542人。
2、行业分布情况。农村实用人才主要集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约占75%,第三产业约占24%,第二产业占1%。第一产业主要在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主要是能工巧匠、农机服务、商品流通3个行业。第二产业主要是有资金有技术的返乡农民工。种植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稻种植、茶叶生产、柑橘生产、油茶种植、中药材种植、蔬菜种植、小水果等行业;养殖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水产养殖、生猪养殖、肉牛养殖、蛋鸡养殖、山羊养殖、桑蚕养殖、特种养殖等行业。第三产业实用人才主要分布在农村建筑、农机服务、农村商品流通等行业。
3、技术结构及特点。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生产能手的比例最大,生产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57%;其次为经营型人才分别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6%;技能带动型人才(能工巧匠),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7%;社会服务型人才占实用人才总人数的10%。
4、农村实用人才的年龄年龄结构及特点。从年龄结构看,农村实用人才36~50岁年龄段人最多,35岁以下的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人才比较少分别为17.4%、13.8%、10%,呈现出中年化的特点。
二、我县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的开展
(一)加强领导,部门配合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大合力。首先,建立和健全了工作机构和领导机构。20xx年3月,我县就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20个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农民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由农民素质教育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3个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机构,配备专人负责。村里还设立了联络员,负责学员的组织联络工作。其次是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先后印发了《关于提高农民素质推动全县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的行动计划》(沅政办发[20xx]5号)和《xxxx县九大农业产业农民科技培训实施意见》(沅素办发[20xx]2号),明确提出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教育培训手段,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科技文化、民主法制三个方面的素质。逐步增强农民科技致富、市场竞争、自主发展三种能力。畜牧、林业、农机、库管局、茶叶办等部门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同时,认真组织农民学习农业生产新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科技、科协、文化、司法、团委、妇联等部门认真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法律、科技教育,加大了科普宣传和法律知识普及力度。组织、人事、宣传、计划、财政等部门给予政策支持。全县上下形成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社会合力。
(二)依托基地,搞好示范建立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近年来,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以建立培训示范基地为切入点,通过依托基地,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效果明显。20xx年以来,在全县23个乡镇共同建立了超级稻、水产、茶叶、桑蚕、生猪、水果、蔬菜、油茶等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共举办了各类培训162期,培训人员5000余人,培育各类农村实用人才385人。县农业局20xx年在全县建立优质稻基地35万亩。县茶叶办在官庄、北溶、太常等乡镇建立了万亩的茶叶示范基地。各乡镇以基地为依托开展产业培训。如凉水井镇近年来建立了蛋鸡养殖、蔬菜、礼品西瓜基地,通过这种基地 培训的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农民欢迎,效果好。今年来,全县通过依托示范基地,举办各类培训班200余期,培训农民11000余人次。培育了农村实用人才600多人。示范基地已成为我县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主场地。
(三)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相关行业间人员的交流学习。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积极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引进优质品种,保证质量,扩大生产规模。通过协会形式,增加相关行业人员间的学习机会,促进技术进步。社员有专门的管理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邀请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的专家教授来传授种植和防病知识,并与科研单位组织合作了科研生产基地。通过合作社,使农民不但增加了收入,也学到了实用农技知识。截止20xx年12月底,xxxx县经工商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27家,入社农户4800户,注册资金552万元,联接基地29500亩。20xx年,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被确定为省级示范性合作社,陈家滩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肖家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博亚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等3家合作社被确定为市级示范合作社。
(四)创新手段,拓宽渠道开辟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新途径。通过把课堂搬到了乡镇、村,既为农村解决了办学缺师资无教材的状况,也为农民学习提供了方便,广大农民可以不离岗,不离乡,就地就近参加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一是建立了农村信息服务平台,内容包括农业种养加实用新技术、农业致富信息和技能、农村政策和法规等。通过现代媒体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二是开展培训进村,科技入户。为了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力度,县农民素质教育办在村设立了教学站,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相合、推广新技术与现场指导相结合、专题讲座与排忧解难相结合、专家走下去与把农民请上来相结合等形式,积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农口其他部门也根据农时广泛开展了送科技等下乡活动。如县农民素质教育办每年要编印5万份的《农业科技》资料,送到各乡镇各农户手中。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县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达210场次,送技术资料25万份,接待农民咨询2万人次。
(五)健全机制,加大投入确保了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的开展。为确保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作的开展。我们建立健全了培训激励机制,将农民教育和培训工作实行了目标管理,纳入了各乡镇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近年来,虽然我县的财政状况相当紧张,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经费给予了一定的保障,设立了农民素质教育专项资金,用于农民素质教育的音像教材、师资培训、多媒体教育宣传办点。同时,23个乡镇也都纳入财政预算,增加了投入。同时,千方百计积极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农民素质教育,开辟筹资渠道。
三、当前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我县是贫困的农业大县,又是移民大县,广大农村处在山区,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差,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较低,人才素质不高,总量不大。据有关部门抽样调查发现,目前我县大约有农村实用人才8956万人,只占全县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就拿xxxx茶叶方面的人才来讲,研究员仅1人,高级农艺师4人,农艺师3人,有经验的茶农近80多人,对于我们一个有着7万亩茶园的茶叶大县来讲,是非常少的。人才严重不足,大多数农村实用人才没有受过系统全面的教育,知识面比较窄,视野不够开阔,技术水平较低,与现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要求还有不少的差距。
2、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优。在我县农村中,越是发展较快村或地处城郊、乡郊,人才较多,素质也相对较高,示范带动作用越强;反之,人才资源越是不足,发挥作用越少。一是专业结构不优。大部分实用人才仍停留在种植、养殖这种生产周期较长、获益较慢、风险较大的行业上发展,而对于市场经济日益需求的农产品精深加工、营销、物流等方面涉及较少。尤其开拓型的经营管理人才极其短缺,面向流通、服务的人才较少。还有就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实用人才更少,急需培育。二是农村人才浪费现象也比较突出。不少农村实用人才,因为资金、思路等原有,还找不到施展才华的舞台,有的甚至技术、能力处在半闲置状态或干脆外出打工。三是年龄结构不优,青年农村实用人才比例少。女性人才严重缺乏。四是学历结构不优。农村实用人才中96%以上为高中以下文化程度,没有受过系统的农业专业教育。
3、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不足。
一是投入资金不足。就我县而言,尽管县财政在运转艰难的情况下,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工作,但仍不能完全满足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方面,所需教材资料、实践操作现场、教师授课补助、参观学习资金均难以落实,直接影响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顺利进展,影响实用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二是农村实用人才自身发展资金不足。由于大部分人员生长在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再加上没有相应的资金扶助,许多有理想、有技术、有文化的实用人才,往往因缺少创业资金而不能依靠专业特长发家致富,从而使一部分实用人才英雄无用武之地,想率先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金利用不合理。由于多头培训、为了完成量的培训、培训针对性差、忽视受训对象的特点和意愿等原因,致使培训资金用了,效果不佳。
4、农村实用人才的后续管理未跟上。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农村实用人才作用的发挥。当前,乡镇技术人才的缺乏,致使农机、农技、水利、农广校、文化站等从事农村使用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机构逐渐退化,甚至名存实亡。相关人员从事其他工作,且年龄偏大,乡镇技术人员面临青黄不接。致使对农村使用人才的后续管理工作难以跟上,也致使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全面。
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收益的辛苦,效益低下,是问题产生的根本。农业生产效益低下,导致实用人才流失。针对三农的优惠和扶持政策随时年年提高增加,却远远跟不上农资价格上涨迅猛,农业生产成本过重,加之农产品价格持续低迷,造成农业效益低下,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不少农民宁愿出租或丢荒弃耕,也不愿意从事农业生产;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风险较大,致使不少农村实用人才转移从事其他行业,造成人才流失。
二是政府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农村实用人才服务管理部门多,却没有一个部门是真正的责任主体,造成多头管理或者管理不顺。各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和管理缺乏规范、可续、系统的规划。培训资源多主体,招生混乱,资源利用率低。缺乏系统的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难以发挥农村实用人才示范带动作用的积极性。人员资金不足,在乡镇一级没有设置相对应的下属部门,使权力难以下放,对农村的实用人才管理难度大。而且相关的技术推广站或者机关单位缺乏相对应的专业人才,甚至有些技术站都没专业对口的专业人才,外行管理内行,人浮于事,农村实用人才的培训及管理工作难以开展。
三是农村青年流失严重,实用人才后继乏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不少农村青年不满足于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离开农村到城市谋求发展,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基本上是年龄较大、文化素质较低、能力较弱的人,这些人受自身条件的局限,难于成长为实用人才,而那些靠经验积累成长起来的农村实用人才年龄逐渐老化,造成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
四是受意识及能力的局限,制约了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的技术技能是主要靠自己摸爬滚打历练出来的,由于受小农意识的影响,一般不愿轻易把过硬的技术传授别人。另一方面,农村实用人才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职业技术教育,都是些经验型的人才,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总结提升,理论指导性不强,限制了他们技术的交流传授。
四、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农村的发展要紧紧依靠农民,发挥农民在农村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尤为重要,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示范带动作用更是意义重大。农村实用人才是农业产业化与科技融合的直接实践者,是实施科技兴农的带头人。因此,加强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建设,就必须在管理、培养、激励等各个方面下功夫。
1、认真制定有关优惠政策,加快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发展步伐 。一是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建设资料库,对现有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详细登记、造册,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尤其是要突出抓好农村教育改革,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二是对从事农业生产年满30年的土专家、田秀才和养殖行家里手应适当给于照顾,比如:通过采取发放一定数额养老金或者养老保险等方式,适当给于照顾,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一技之长,为农村经济繁荣贡献力量;三是引导农村待业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要不断通过保送培训、出资培训等方式,尽快解决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
2、加大资金投入,为现代农业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一是加大农村科普示范园建设,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园辐射、带动作用,真正把科普示范园打造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学习科技、掌握本领、交流技术、提高水平的理想之园;二是为充分调动实用人才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大力发展新型农业生产,从土地使用、资金信贷、农用新产品设施、设备、项目引进等方面给予帮扶,增强信心,认真解决好发展后顾之忧,并更好地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共同致富;三是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就是选用部分辐射面广、经济效益高、政治素质过硬的大户作为专业示范户,适当给予经费投入,并把新品种、新技术、新产品交给专业户、示范户,由他们先搞起来。当地农民看到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带来的利益,就会自发地跟着用起来,一项新的技术或新的品种就得以推广,一项新的产业就可以形成;四是不断创新对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考核办法,实行年终综合评比,对现代农业贡献大、技术过硬、影响较大、科技成果突出的农村人才进行奖励,要通过采取综合评比的措施,不断加大奖励金额投入,从而激励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为农村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五是每年还选送一批技术员到高校科研单位学习培训,以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更好的为农村基层服务。加大政策上的引导和扶持,各项政策尽量向农村倾斜。建立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示范基地,培养双带农村党员,树立一批农村实用人才典型。大力引导农民发展企业 协会(合作社) 基地 农户的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如山地开发大户刘辉牵头成立的全县首个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xxxx县辉煌林木开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张国辉领头创办的xxxx县幸福生态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这些能人在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为入会农户提供良种、技术、信息或产品销售服务,将分散经营的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降低了农民独闯市场的风险。
二、培训内容:根据全市稻、麦、茶、菜鹅等优势农产品产业和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要求,围绕全省16个主导产业,开展种植和养殖新技术、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生产技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农产品贮藏与运输、动植物病虫害综防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新型农业机械使用、农村环境保护、生态农业等实用技术和文化知识、卫生、环境、道德及法律常识等素质培训。
三、培训方式: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培训地点主要以村为主,推行整村推进,可以延伸到规模较大的村民小组,选择有较大活动场所的农户家中,进行培训。其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采用专家和农技人员进村开办讲座、组织学员集中收看农业实用技术教学片现场培训等培训方式,实施面对面、手把手培训。二是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直通车进村、农民科技书屋等流动和固定的培训方式,围绕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项目,结合生产季节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三是会同市电视台、广播电台等联合开办农业栏目,进行长期培训,普及农业实用技术。
市农林局将依托市农广校、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市农业技术培训中心会同技术推广单位,培训各乡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所需教师,培训普通技术人员。成立以农业技术骨干为主体的50人左右的农业实用技术讲师团。整个培训按照三部委共同组织实施的“四个一”培训模式,即由市农广校免费为核心农户和参加普及性培训的农户发放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并为每个培训点发放一张弱筋小麦生产技术光盘。按作物生育阶段、关键生产技术,开展专题讲座、田头现场指导、农业科技“110”及集市咨询等多种培训形式,分级、分层、分次的开展培训。
市级重点班由市培训承担单位负责,分2期组织培训,主要参加培训对象是承担主讲教师的50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各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国家农业技术人员,培训150人次;乡镇重点班由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具体组织,市培训承担单位派员主讲,主要培训各村农业生产负责人和部分专业大户,举办30期次,培训人数人1000人次;普通班主要在全市148个村、约200个教学点举办,办班400班次,培训农民19000人,每个村民小组3-4人,同时吸纳有意愿接受培训的农户参加。
①实施农民科技教育普及性培训工程。以农业科技、致富信息、生产技能、市场知识为重点,加强绿色证书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着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全年年均培训农民12万人次以上,农户受训率达85%以上,其中18-45岁的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比例达到60%以上。
②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围绕设施瓜菜、优质果品、畜牧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农村当前急需的病虫害专业防治员、种子代销员、蔬菜园艺工、果桑园艺工、防疫员、乡村兽医、农机操作员、维修员等专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年培训职业技能农民600人,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00人,加快农村实用技术队伍建设。
③实施农业科技下乡培训工程。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和科技下乡活动周、乡村物资交流会等形式开展“科技赶场”、“科技集市”等活动,通过专家答疑、播放光盘、散发科技资料等形式开展培训。
二是三项活动抓服务,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①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活动。在主导产业发展好的村每年培育科技示范户3000户,通过科技指导员直接向示范户推广新技术,实现良种、技术、指导、信息“四到户”。
②大力开展“农技干部走百村、进千组、入万户”等科技下乡活动。结合农时季节,定期组织农技下乡服务小分队,开通农技服务热线,深入生产一线,采取召开现场演示会、疫病诊疗防治等形式,现场解决群众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难题。
③积极开展“农业科技特派员”活动。在全县重点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农业科技园区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入园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培训。
三是创新三大举措抓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