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子新能源专业

电子新能源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子新能源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子新能源专业

篇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6-0093-02

一、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意义

创新的英文“innovate”其注解为“make change”(改革),即突破旧的思维定式和常规戒律,发现某种独特的、新颖的、有价值的新兴事物及新的思想活动。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激发广大民众创业精神和创新基因来建设创新型国家。

金陵科技学院树立“需求导向,能力为本,知行合一,重在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有效地加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工作,提升了我校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

电子信息类专业包括计算机、通信、电子、光电等一系列热门专业,是21世纪及未来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热门学科之一,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电子信息类专业的知识发展和更新速度很快,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在培养过程别注重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才有可能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和未来的工作中大胆进行科技技术创新,担当起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重任。

金陵科技学院积极响应国家的“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决定的一项重大决策,以人为本;立足于南京软件名城的需求视野,为积极响应江苏省培养软件类卓越工程师及南京市建设“国际软件名城”的重大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造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以南京软件人才培养为特色的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

二、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内容

2016年,学校关于本科专业的人才能力培养修订工作以国家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为指导,提出并强调要大力发展创新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再次加强了对教学环节中实践环节的重视程度,要求把实践环节体现在教学方案的实施过程中,加强校企联合和校企共建实验室,树立牢固的终身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

电子信息类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很高的专业,如何加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时需要面临的棘手问题。根据国家科技创新的思想和应用型大学发展方向和电子信息类专业特点,学校花费了大量时间加强了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应用型本科院校科技创新的第一步是要建设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任务的承担者,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直接决定着所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方面,金陵科技学院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和科研过程中实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团队加入了学生的新兴的血液,可以加强科研团队的建设,而且新思想的加入,可以碰撞产生很多新的火花。一部分学生加入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提出独特的创新见解;另外一方面,学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老师的科研项目活动,动手能力和科研兴趣都得以提升,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校还一直开展大学生导师指导制,每年经过严格的选拨工作,选拔出一定数量的优秀科技创新导师加入学生的科技创新工作队伍中。根据大学生人数配置一定比例的科技创新导师,指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创新能力,提高理解力、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通过科技讲座培养学生兴趣。大学生是现代科技创新的承担着,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是科技创新的动力,所以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兴趣也是教育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提出,我校发展思路中进一步明确了办应用型大学的目标,鼓励学生开拓创新,充分发挥专业特长,积极投身到学校的事业发展中去。

学校每年一定数量的科普宣传、教授面对面、专业认知实习、科技创新讲座等一系列的活动,活跃校内创新文化氛围,搭建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兴趣和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要求本科生每学期参与2次以上的科技创新讲座,本项目结合实例讲解或者分享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对项目开展、论文写作和专利申请等内容进行指导。在讲座举行后,对科技创新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和老师或者项目负责人继续保持联系并交流,在大学生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进行大胆的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果。

3.鼓励学生参与竞赛和。组成由以指导老师和学生的团队,参加电子信息类科技创新比赛和技能竞赛。每年学校组成都有一定数目的学生获得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省级指导项目资助,在大学生创新创意大赛、互联网+创新创意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中美创客比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竞赛和学习过程中,学校还大力注重把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转换为创业能力的培养。在项目开展进行过程中,进行论文指导和专利讲座,指导学生、申报专利(含软件著作权),在国家级期刊,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创业,了解学生学习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三、经验和不足

在近年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指导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经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一定要结合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地布置不同的任务。比如大一的学生重在积累和科研创新工作的启蒙,大二学生重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和科研创新工作练习,大三和大四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兴趣开展一定的比赛来锻炼自己,大四学生可以面向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培养一定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尊重学生兴趣爱好的前提下,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关键技术方面进行重点指导和技术把关。

当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为:一是观念的问题,现在高校和老师甚至是学生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做得还不够重视,总感觉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去学习。二是现在的大学生比较忙,大二大三学业学习时间比较多,没办法持续投入科技创新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部分学生转到卓越班学习后,抽不出时间进行工作,耽误项目的进展。大四学生要实习、考研和找工作,也抽不出时间来进行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相对科研类高校,实验设施相对缺乏,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不足,希望未来可以有大学生科技创新的实验室和科技孵化园。

四、结语

本文阐述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社会历史发展背景下,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我校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几项重要措施,总结了学校在电子信息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对未来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建议。

参考文献:

[1]岳晓东.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高等教育研究,2004,(1):84-91.

[2]陈小虎,雍海龙,黄洋.新兴大学与转型发展[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2):136-142.

[3]刘德才.论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16,(1):81-83.

[4]王强,高婷婷,曹永成.应用技术大学信息工程类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6,(5):21.

篇2

1.引言

一体化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目前在职业教育中广泛采用。一体化教学可以达到:教学从“知识的传递”向“知识的处理和转换”转变;教师从“单一型”向“双师型”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提出来的,他认为人的智力包括语言、音乐、数学逻辑、空间、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而是以能否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加德纳承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拥有不同的八种多元智力,这八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

2.高职学生需要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方法

高职学生在智能结构与智能类型上与普通高校本科生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们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具有另类智力特点的青年,而以形象思维为主者可以培养成技术型、技能型、技艺型的人才。他们与普通高校本科生是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没有智力高低之分,只有智能结构类型的不同,这样,我们不能用培养抽象思维能力的课程和教学方法来培养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学生,于是职业院校在各方面都要区别于普通高校本科的教学。

我们通过开展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后,对200名学生的受访调查表明,对该课程有兴趣的学生占72%,较有兴趣的占20%,没有兴趣的占8%。实践证明,该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参与各种与专业相关的协会学生人数和通过省级技能抽查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也有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基于多元智能的一体化教学尝试,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理性与感性的同步认识。理论指导下的技能训练,使学生学到实在的本领,自信心增强。由于激活了兴趣和积极性,学生的隐性知识或能力显性化明显在加快。

3.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课程策略

(1)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目标观

人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只要有适应的课程和学习环境,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反映并满足学生智能的多样性,开发每个学生的多元智能并促进其发展是课程应追求的目标。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的目标时要找到发挥每个学生智能优势的“切入点”,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展示才华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都有收获,要把“学以致用并真正理解”作为教学的一个直接目的。

(2)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内容观

为开发学生多元智能,达到“学以致用并真正理解”的目的,在课程内容上,要强调综合化、过程化,在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中,要重视专题作业与核心知识主题,要让实践与学习围绕某一主题、某一任务或核心知识,运用多种手段,把相关知识、技能的内容进行整合,使之形成体系,贯通起来进行实践与研究学习,从而达到开发多元智能与对主题深刻理解的目的。

(3)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资源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开发课程资源,倡导“教育要生态化”,主张让学生到“广阔天地”中去学习,实施“情景教育、体验教育”,使课程实施在真实、具体、丰富的情景中进行,以达到开发学生多元智能的目的。“教育要生态化”,就是指教育应该是“活”的,与实际工作情况尽量吻合。因此,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应尽可能开发课程资源,开发企业资源,开发校本资源,使学习环境尽可能接近工作实际,加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

(4)树立多元智能的课程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应在课程实施的具体情景中进行。课程内容既是学生学习的媒介,又是教师和学生评估的工具,例如对学习所得“产品”进行过程化的评价和结果评价。这种淡化了课程和评价之间界限的评价,便于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动态的具体情景中“多元化”地评价自己和对方,也便于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将自己的智能强项与弱项加以比较,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自觉地改进智能弱项,发展智能强项。

4.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1)注重言语训练发展语言智力

在多元智能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回答问题,问题并不一定都是专业知识方面,可以从生活入手,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增加课堂气氛,从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常和他们讲一些毕业后找工作去面试的情景,告诉他们语言表达能力是很重要的,有意识地去强化他们的语言智能,给每一个人施以展示自己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平时沉默寡言,不善言辞的学生,更要重点关注,通过挖掘语言智能让他们从中找到自信,体会到快乐。例如在做《照明电路的安装和检修》中,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开展活动,两人一组,动手操作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操作,而语言智能强的同学则负责记录出现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等,再请他对本小组和相邻小组其他同学的操作状况进行评价,这样对他们的语言表述能力有着很大的提高。

(2)利用学生音乐智能

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中很多的定义、原理较为抽象,仅凭一段文字是很难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形象的了解的。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则可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灵活多样恰到好处地运用音乐——节奏智能,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逻辑训练增强数理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主要指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体的人对事物因果关系的敏感,擅长推理,具备这种智力对于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推理、归纳总结,让学生在感悟中增强逻辑运算能力。

(4)利用视觉发展空间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能以其生动的魅力和丰富的内涵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画面,可以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索,从而使原本枯燥无味的公式、电路图、原理变得富有吸引力。

例如在讲解单片机的计数器内容时,如果只是单纯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只能从定义上了解,如何完成计数的及如何运用便不是很清楚,如果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演示计数器的计数过程,这样就可以将课本中不动的图形变为移动的动画,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进的思维过程,使其从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5)充分调动学生身体运动智能

由于学生参差不齐,教师应正确对待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差异和实践能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教学形式的适应性是不同的,智能的表现与发展也有所不同,有的学生面对复杂的理论知识很茫然,但另一方面他的动手操作能力却可以非常的强,我们应该用他动手操作能力强的智能优势来带动他学习理论知识弱的不足。

在平时的电子电工实验、实训中让动手能力较低的学生熟练掌握电路的连接和元器件的识别;动手能力适中的学生则要求学会排查电路的故障,同时能够熟练使用仪器仪表;让能力较高的学生自己设计电路板,开展发明创造。对每次实验、实训操作标准规范、用时较少的学生,大力加以表扬,从而起到激励竞争的作用。

(6)加强交往发展交流智力

有些学生不喜欢学习,或者在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或障碍,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却非常的强。教师要多与其沟通,充分发挥调皮孩子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找回自信心,不要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将会让我们收获到很多的惊喜。

(7)带动学生充分认识自我

自我认识智力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首先开展自评活动,自评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成果、探究能力、合作情况、语言表达能力和积极参与的行为表现等等,进行主动、客观地自我评价,总结自己的体验,这种评价方式能可以看出其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发展个人内省的智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自评中可以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之后进行组内互评,互评是学生之间站在同一个高度的相互评价,能起到共同提高的作用,促进对自身学习成果的反思,在互评中可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

(8)挖掘学生自然观察能力

一个人自然观察智能可以分成三个层面: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分类能力。在电子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观察,多总结,然后根据各种方式进行分类,以提高学生的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9)综合智能的应用

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进行一体化教学,并不是每节课都必须同时进行8种智能的训练,而是要求教师树立起学生智能是有差异的观念,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内容与学生智能的发展实际,有选择地进行某几方面的智能训练,改变过去那种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去对待不同智能类型学生的做法,进而引导学生利用智能强项进行学习,并发展智能强项,达到弥补智能弱项的目的,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全面发展。

5.多元智能在电子信息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中取得的成效

多元智能理论指导电子信息技术专业课领域进行分层分组教学,为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搭了成材的平台,充分挖掘了学生的个性潜能,使他们的智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获得了一技之长,为今后走上社会挣到了立足之本,从而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实现了“人人都有才”的教育理想。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也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丽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差异教学的指导[J].科学教育,2009(02).

[2]罗静.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学习评价初探[J].南方医学教育,2006(03).

[3]尹秋云.积极心理治疗理论及其对高职心理咨询的启示[J].职业时空,2010(04).

[4]原海霞.多元智能理论对心理学课堂教学的启示[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9(06).

[5]沈芳珠,王蔚.多元智能游戏化测试系统[J].中小学电教,2010(Z1).

[6]张其志.一元智力测验及多元智力评价管窥[J].韶关学院学报,2009(07).

[7]王玉.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与反思[J].贵州教育,2009 (Z1).

[8]沈致隆.多元智能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前景初探[J].江苏教育研究,2009(09).

[9]刘清.多元智能理论与新型学生评价体系的建立[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04).

[10]郑利霞.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我国学生评价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7(21).

篇3

关键词 公交;环保;新能源;维保模式;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U4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2-0234-02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环保战略实施,公交行业发展新能源战略顺应时展趋势。受社会公共资源、技术共享资源、配套设施、专业维修技能等因素影响,新能源公交车辆推广应用仍处于初级培育阶段,其管理经验处于摸索期。为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深圳市节能与新能源工作方案,深圳巴士集团于2009年6月率先投放营运新能源公交车(目前有386台混合动力及纯电动大巴,占运力总数23.23%),走上新能源车辆推广应用的探索之路。本文从这一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一条适合公交行业发展的新能源公交车维保管理模式。

1 积极心态认识新能源,危机意识学习新能源

新能源汽车作为新技术应用综合体,受知识普及和社会资源局限影响,自投放之日起,技术线人员对其普遍存在畏惧心理。新能源汽车应用三年多来,通过深入接触,原来新能源汽车电子技术早已应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比如电池系统技术(电动单车)、高压电子及电路集成(电视、洗衣机等)、电机驱动技术(遥控玩具、电梯、电动单车等)、程序控制技术(电脑、电饭煲等)等。作为营运维保单位,只要我们端正态度,相信自己,以积极心态并结合日常生活认识新能源汽车技术,可帮助我们克服畏惧心态,更好营运维保这类车辆。

能源汽车中电子技术和能源技术的大量应用颠覆了常规燃油车动力传递模式,电子技术应用使企业原先具有汽车维修技能的员工进入技术初始学习阶段。但如果还沿用老一套机械维修技术去维修新能源车,可能要面临岗位淘汰,因为新能源汽车已没有多少机械部件可供维修。因此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初期,一是要增强员工岗位危机意识,积极学习新能源结构原理,掌握理解《电工学》和《交流伺服电机及控制学》等基础知识,学会新能源车辆基本维修和故障诊断技能,实现机械维修向电子技术维修转型;二是开展实际就车维修技术学习,逐步摸索熟悉技术应用,通过点滴知识积累,掌握基本维护维修技能;三是通过专项系统培训学习,多看、多思考、多操作,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认识掌握新技术结构原理,提升维修熟练程度和经验值。只要我们在处理新能源故障时,克服新知识畏惧心理,做到事前安全防护,事中细心处理,事后总结经验,通过实践性操作和理论性技术培训,循序渐进,完全可以很容易掌握维修保养和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实现技能技术转型,处理常见故障和保修。

2 转变保守观念,探索维保新模式

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将会促使维保模式改革转型。本文认为新能源维保模式可从以下四种模式进行深入探讨思考。

模式一:专业自主维保模式

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能源系统、电控系统等核心技术差异,对检测设备、诊断调试仪器、维修技术和场站设施要求专业化。在推广初期,设立专业化维保车间,按照新能源汽车维保要求配置诊断设备仪器、基础配套设施和专业人员,便于新能源车辆集中维修管理、技术沉淀和经验积累,快速适应新能源汽车维修特点,利于专业化管理和专业技能提升,为普及推广积累保障管理经验。但公交行业受场站资源紧张限制,新能源汽车缺乏统一标准、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储备,新组建车间或现有车间转型投入大,对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利于现有维修工知识技能结构逐渐转型,会集中造成大量富余人员。

模式二:常规与新能源混保模式

利用现有车间人员设施,通过增配检测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新能源车辆维保作业。开展常规车辆和新能源车辆混合维修,渐进式向维保新能源车辆过渡。通过格式化实操培训和周期性三定维保(定人定岗定标准)作业轮训,以点带面和言传帮带,促使现有维修工逐步掌握简单新能源汽车维保技能,通过潜移默化方式实现大多数维修工知识结构和技能转型,有利于提升整体人员的维修素质,缩短新能源维修技能的普及周期,不会集中造成富余人员。但不利于专业技能的快速提升和专业化管理,受技能结构和文化水平影响,初期维修质量难以保证,需增加大量专业技术人员,维修经验和管理经验积累沉淀周期长。为降低不利影响,可通过引进外脑弥补专业技能不足问题。

模式三:自主维修与购买服务混合维修模式

当前新能源汽车技术和检测设备缺乏统一标准,实用维修技术仍掌握在汽车研发单位,新能源汽车在研发设计、生产和售后维修过程中,衍生出的维修技术和故障判断排除技能仍难实现技术资源共享。对于专业性较强的电池管理系统、整车动力管理系统、驱动电机等项目,采取向专业厂商购买维修服务模式(或外包),由厂家提供整套维修保养,解决企业无法实现专业维修的困境。有利于解决目前维修技术、场站、专业人才紧张困境,快速保障新能源车辆维保需求,减少大量检测设备仪器投入和专业人员配置,缓解现有人员技术转型压力。但购买服务不利于使用单位新能源维修技术及经验积累,不利于新能源车辆自主维修能力提升,成本质量控制较难。

模式四:自主修理为主、委外修理为辅维修模式

在新能源车辆推广初级阶段,其维修技术受核心技术保密影响,主要分散在生产企业少数技术人员和售后服务队伍中,缺乏专业综合性维修技术人才。

一是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联合培训机制,对员工维修技能进行培训和现场作业指导,通过实操性反复动手操作,可使大部分现有员工掌握格式化保养作业技能,掌握基础性的自主维保技能。通过1-2年质保期内实践性学习摸索和培训,逐步掌握维修保养和判断故障技能,实现替换型自主维修。

二是通过挖掘引进外脑,取长补短,解决新能源汽车维修专业性维修和日常故障诊断排除问题,专业性较强的总成故障实施互换。

三是对于专业性较强的总成及电器管理模块,与专业厂商协议委托修理,实现技能互补。

3 优化维保业务管理体系,强化一线保障管理

当前公交行业维保体系基本上以维修车间为中心,以车队机务临修为延伸,车辆大修为辅助。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纯电动汽车大量应用电子电路及控制技术,维保类型由机械维修向电子控制兼顾机械维修转变,重体力型向智慧诊断型转变,维保技术保障重点也需随之变化。

3.1 将故障类型和处理向一线转移

新能源车辆大量应用汽车电子电路技术、电机技术、程序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常规动力系统和传动系统等重型部件机构取消。作为基本单元电子元件和电路,其故障特性具有随机性和抽象性。故障类型向轻体力智慧型电子故障转变,周期性故障减少,随机性故障增加。故障特性转变促使技术保障重心向一线车队机务转移。

为做好一线技术保障,可通过强化培训一批具有汽车电工维修基础的人员,重点针对新能源故障诊断、控制电路原理、电机维修进行强化培训,使之掌握故障诊断排除技能,充实到营运一线;对现有机修人员进行单项专业培训,使之掌握某部位或模块维保作业技能,通过熟能生巧方式提升一线保障能力。

3.2 将故障诊断由经验型转向专业测试型

常规客车大量使用机械传动控制技术,辅以简单程序控制技术,其结构设计决定其故障诊断排除需要维修诊判经验,其故障因素较固定,可视性高,基本上通过经验积累和简单仪器辅助即可满足故障诊断维修需求,对检测仪器依赖度不高,通过定期拆卸检修保养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新能源纯电动汽车取消了重型机械传动机构,大量应用电子集成技术、程控技术和CAN通信技术,故障特性呈现抽象化和虚拟化,经验难以准确诊断故障,必须借助专业仪器和反编译程序将故障编译为可视性文字及代码,要求作业者熟悉电子电路及程控原理,而电子原件故障具有难预见性和随机性,难以通过定期拆卸检修消除故障隐患。必须借助专业仪器进行解读和参数比对准确判断故障,对专业仪器依赖度越来越高。

3.3 将保养维修由拆检型转向测试诊断型

影响保养间隔里程主要因素机械部件磨损周期,通过周期性二级保养和解体检查等方式保养,做到预前管理,保持车辆技术状况良好。而新能源车辆机械部件大幅减少,影响其二保间隔里程的因素主要是传动机构、转向系及盘式制动器磨损周期,该类部件通过周期性换油检查消除隐性故障。电子模块应用使故障很难通过周期性检修消除,必须借助检测仪器频繁对车辆运行参数测试比对诊断查找故障,以往作业模式无法适应汽车电子化应用需求。频繁回车间进行测试检查将直接影响车辆营运效能,车队机务常规性测试将成为日常检修项目,诊断仪器将成为车队标配。测试诊断故障和更换故障模块将是车队维修保养作业主流。

新能源车辆大量使用新技术,各机械部件寿命周期延长,按照以往方式保养将引起资源浪费,根据新技术对车辆保养周期和检修项目进行评估,尽可能利用周期性保养消除机械故障和可视性电子故障。

车间通过加强故障诊断培训和实操性拆装作业,掌握故障诊断方法和故障甄别能力,学习使用仪器甄别故障技巧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新能源技术故障处理效率。

车队机务通过强化使用仪器甄别参数变化和数据分析故障能力,利用专业检测电脑及仪器,及时发现排除故障。通过采取车队模块互换,车间旧件修复实现新能源车辆快速保障。

4 规范驾驶员操作,掌握提升应急处理技巧

新能源时代,大量电子技术应用,带来的是大量隐形故障及突发性故障,故障及隐患可视化降低,要求驾驶员三检工作更加细心、对电子部件功能、味觉和异常敏感度要求增加;常规应急处理方法难以应对电子故障处理,要求驾驶员改变以往习惯和认识,掌握电子部件应急处理方法。本文认为,在新能源车辆时代,驾驶员必须掌握望闻问诊技能。望即多看,对各控制模块及线束要多看细看,查看有无破损松动及碰磨,运行中多观察路面通过性和状况,提早应变;闻即多利用嗅觉感知电池电器部位有无异常异味;问即发现异常多向维修技术人员问,掌握基本故障特征及应急处理知识技巧,确保及时发现故障;诊即掌握对车辆故障报警含义掌握及车载仪器诊断应用,知道哪些故障属于重大隐患故障,哪些属于一般故障,该采取何种处理方法。

5 优化车型配置,充分发挥资源利用率

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充电设施、维修设施、技术支持等后勤保障公共资源,国家缺乏统一标准,而与之密切相关的充电设施投入、维修设施的规划和维修技术储备及培养滞后,该类基础设施前期投入大,回收资金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以致充电难、维修难等制约新能源车辆普及推广将持续较长时间。本文认为,在新能源汽车推广初级阶段,优化车型配置,统一车型和技术配置,减少配置标准多样化引起的维修设施和充电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国家新能源扶持政策,加大充电、维修和维修技术积累和培养工作,最大化利用投入资源效率,降低后期使用维护成本,便于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

6 结语

篇4

作者简介:巫付专(1965-),男,河南安阳人,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教授;王耕(1967-),男,河南郑州人,中原工学院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河南 郑州 450007)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018-02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传统能源消耗量大幅增长,引发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瓶颈。为此,发展新能源产业势在必行。《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至2015年底并网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要达到1亿千瓦,年发电量要达到1900亿千瓦时。光伏发电装机要达到1400万千瓦,光热发电装机100万千瓦,太阳能热水器推广面积要达到4亿平方米。政策上还首次提出地热能、潮汐能和海洋能的发展目标。《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安全报告(2011—2012)》指出,我国新能源产业总体而言对外依存度较高,风能产业、光伏产业、生物质能产业与地热产业的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尚需从欧美输入。

电能变换与控制技术作为新能源产业关键设备的核心技术之一,随着我国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发展、国家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高校和科研院所近年来也研究出了大批科研成果。例如仅2012年11月19~20日在福州大学召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电工学科2008/2010 年度批准项目交流会就有研究成果120余项,其理论水平和实验室级的成果已接近或达到欧美水平。然而这些成果工业化的过程中却严重滞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造成这种局面固然有很多原因,但是人才培养“频谱”的欠缺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这些科研成果主要由教师、博士和硕士来完成,本科生很少涉足,国内高校开设相应本科专业方向的学校也很少,这就造成了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工业产品人才的匮乏。2012年11月16日《江南时报》报道:“能源动力类(就业率94.71%)、材料科学类(就业率93.71%)、电气信息类(就业率92.70%)等与新能源、新材料、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就业优势明显。”“良好的产业发展不仅给相关专业毕业生带来了就业底气,也给薪资待遇提升留下了想象空间。”据统计,近两年内电气信息类毕业生的平均工资为3778元,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省内电气信息类企业将传统的电工技术与计算机、电子、自动控制、系统工程及信息处理等新技术相结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规模正不断壮大,就职毕业生对该类企业的发展趋势充满信心。”其他地区的招聘也有同样信息出现。对于快速发展的新能源产业而言,应用型人才供应面临严重不足。因此,亟待加大该产业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一、目前相关专业开设的现状

近几年国内仅有十几所高校增设了核能相关专业,大多数高校是在原有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基础上增设了部分与新能源有关的选修课程作为对新能源领域知识的一种补充,或进行了专业名称的更改。所有这些无论是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还是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尚不能适应完全国家对新能源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对于新能源产业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之一的电能变换与控制更是涉及很少。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1998年国家教育目录合并前包括电力系统自动化、电机、绝缘技术等强电专业。由于其涉及的专业领域非常宽泛,所以各高校培养方案的设置通常分方向设置,即在专业课学习阶段按专业目录合并前的专业进行设置。与能源产业关键设备及核心技术之一电能变换与控制相对应的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二级学科由于相对传统电机电器、电力系统自动化等学科发展较晚等原因,开设电能变换与控制专业方向的高校很少。

由于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与之相适应的电力电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发展与完善,为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阶段开设电能变换与控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能变换与控制方向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发展需要,需培养在新能源科学中电能变换与控制研究及其利用的技术开发与实施等方面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以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该领域教学、科研、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电路电子与电工技术、控制理论与系统、计算机与微处理器应用技术,强调强弱电点结合、元件系统结合、软硬件结合和基础知识,体现了强电与电力电子、自动控制、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的专业特点。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具备较扎实的本专业领域必需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外语综合能力;系统掌握本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必要的专业知识;掌握电能转换与控制、信号分析与处理、电机学、新能源发电、电气工程方面等方面的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与发展趋势;获得电能变化与控制系统的分析、开发与研究方面的工程实践训练;能从事新绿色能源的研发工作(例如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混合动力汽车);能从事电力系统的分析预测试;能从事电能质量分析与调节系统的研发与设计工作等;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知识及相关工程技术知识,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能从事新能源领域里的科学研究与管理工作。

三、专业课程体系

1.培养方案课程安排

针对本专业的特点,所以教学计划安排应该使得在专业教学阶段的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课阶段课程安排的建议如下:

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

人文通识课:“原理”、“法律基础”、“艺术鉴赏”等。

专业基础课:“电路”、“模拟电子”、“数字电子”。

专业平台课:“自动控制控原理”、“电机拖动基础”、“单片机原理”、“自控原理”、“C语言”、“可编程控制器PLC及系统集成”、“信号分析与处理”等。

专业必修课:“电力工程”、“新能源发电”、“电能变换与控制(上、下)”、“DSP技术”等。

专业任选课:“微型电网工程”、“柔性输配电技术”、“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智能电网”、“电力系统网络通讯”、“变配电运行自动化”、“电气CAD”、“检测技术与仪表”、“电动汽车概论”、“电能质量与谐波治理”等。

工具课:“MATLAB”、“AotoCAD”、“protelXP”、“Proteus”、“multsim”等。

本培养方案将课程分为上述6个部分,其中公共基础课、人文通识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平台课的设置与目前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保持不变。专业必修课和专业任选课是电能变换与控制方向的主要专业课程。“新能源发电”主要讲述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热发电技术、风力发电技术、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原理;“电能转化与控制”(上)主要讲述电能变换的基本原理,包括DC/DC、AD/DC和DC/AC变换,可采用传统电力电子的教学内容与教材。“电能转化与控制”(下)主要讲述PWM的控制方法(包括SPWM、SVPWM、滞环控制和三角波比较控制以及瞬时无功理论等)以及在新能源(光伏发电、风力发电等)中的应用实例分析。DSP技术主要讲述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TI公司TMS320LF2812的原理与应用。工具课“MATLAB”可在第二学期开设,“AotoCAD”、“protelXP”、“Proteus”、“multsim”放在期末实践环节结合课程设计进行。专业课设置如表1所示。

2.实践环节设置

实验教学环节改革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系统能力、实践中运用知识的能力、解决较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管理决策能力,还有创新研发能力等。通过合理统筹优化实践教学部分激发学生的工程实践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使学生的专业素质满足电能变换与控制工程师培养标准。

(1)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将关注以下几点:

1)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发,在统筹优化、合理安排所有实验课的基础上提高实验课质量,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增设企业中常用仿真软件的教学实践课程,提高学生多种仿真软件的应用能力。

3)增设工程能力综合训练内容。

(2)本计划实践环节主要分两个阶段实施。

1)第一阶段:工程能力基本训练阶段。内容:金工、电工实习、各门主要课程课内实验、电子技术的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PLC的课程设计、工程制图、制板及仿真软件的应用等。目标:达到初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实际工程所需的基本技能。

2)第二阶段:工程能力综合训练阶段。内容:取消单门专业课的课程设计,增设综合课程设计,在第7学期期末进行,时间为3周,题目结合新能源发电所需的技术选定,要求学生按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的型式提交作品及实验报告。目标:使学生具备对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具备初步电能变换与控制系统设计与调试能力。

3.校企联合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学生能力培养最后一个环节,主要锻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进行设计、技术改造与创新的初步能力。[2]毕业设计安排在第8学期进行,此环节时间为15周。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毕业设计题目的选取可以紧扣新能源发电中电能变换与控制关键技术,突出电能变换与控制常用控制策略、信号检测方法等的应用,强调硬件电路的设计与调试、软件的编程。目的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初步掌握新能源发电中电能变换与控制的关键技术。

四、结论

我国新能源产业正在迅速发展,该方面专业技术人才的缺失已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高等学校应认真研究,及时培养出社会急需的人才,服务社会。本文就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上开设电能变换与控制方向进行了分析;针对新能源发电所需的知识结构提出了主要课程的设置,并对实践环节和毕业设计进行了详细分析;给出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电能变换与控制方向的培养方案。要想将培养方案落实到实处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师资的建设、实验室的建设、教材的建设等等。

篇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1-0067-02

一、改革背景与培养目标

(一)改革背景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重大战略选择。2010年,国家确立了重点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内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湖北是我国重要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为适应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高校人才需求的新期望、新要求,湖北省教育厅于2010年首批批准武汉科技大学等3所本科院校设立新能源汽车产业车辆工程专业(简称“车产”专业),并于次年秋季招生。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是目前世界汽车行业重点发展的新能源汽车类型。根据汽车行业的这一发展方向,我国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是:着力突破电动汽车领域内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等重要部件的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同时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相关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二)培养目标

立足社会发展需求、紧跟时代科技发展潮流是确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目标是:学生应具备机械工程、汽车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等方面的专门知识,能在汽车、新能源、机械工程等领域从事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制造、试验、技术运用与管理等的能力。

二、课程体系改革思路与主要特点

课程体系改革一直都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为使“车产”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达到预期效果,在突出“新能源汽车”本色的前提下,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社会需求作为课程的重要来源,以学生作为课程的最根本的服务对象,以知识作为课程基本来源的课程配置导向,合理规划课程体系以实现课程之间有机融合,努力把社会需求、学生个人发展,学科进步贯穿于课程体系设置之中,构建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课程体系。

(一)改革思路

1.固机强电。即在巩固普通车辆工程专业机类工程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信息科学与技术知识即增加电类课程,以增强学生机电融合的工程能力。

2.优化组合通识教育平台课程。主要是对通识教育平台中英语、体育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重组优化。

3.校企联合,强化实践。在学生学习专业课期间,将专业生产实习时间延伸、内容扩展,即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结合生产实习任务与要求到相关新能源汽车企业实习基地实习2―3个月,且实习单位安排企业导师指导。

4.导师制。“车产”专业班的每名学生从进校开始配备专业课老师担任导师。大一、大二期间,导师定期就专业学术问题开展专题讲座,以培养学生热爱专业、探索专业问题的积极性和对学科前沿发展的关注力。

(二)“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

为保证教学过程有序进行,武汉科技大学“车产”专业课程体系的构成形式及其学分要求与其他专业完全相同:课程体系构成仍然采取模块化结构形式,本科阶段学习需修满的总学分为174学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课程模块,实践教学模块、素质拓展模块。

1.“强电”安排。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鉴于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比例越来越高及电动汽车对电类知识的高要求,从“强电”的要求出发,在原有“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车产”专业在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中新增加了“微机原理与单片机”、“电动汽车电机拖动基础”、“动力电池技术”、“电力电子技术”4门课程(共计152学时),并在实践教学模块中安排了一周的“电气电子工艺实习”对相关知识予以巩固强化。

2.重组优化通识教育平台中相关课程。根据新能源汽车的产业目标及“车产”专业学生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要求,在对普通车辆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车产”专业的课程体系对其理论教学部分的相关课程与内容配置进行了重组优化。具体就是在通识教育平台中重点对的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课等多学时、多学期授课课程及其内容进行了重组优化,

篇6

风力发电

目前,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也成为风能设备最大的生产国。随着国内风电产业链日臻完善、研究规模不断扩大,成本下降非常显著,竞争力也逐渐增强,但是在产业链最上游的新型材料及半导体器件(控制芯片、电力电子器件等)研究方面仍较落后,主要研究工作集中在中下游的风电整机制造、关键零部件配套(发电机、电控、传动系统等)以及并网技术领域。

沈阳工业大学在风电整机制造方面具有很强的实力,是我国最早从事风力发电技术研究的少数高校之一,设置有风能技术研究所,师资力量完善,先后承担过多项大型横、纵向课题,成果显著。其设计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MW风电机组实现了产业化,占据一定的市场地位,产学研结合能力很强。

华北电力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唯一的以电力为学科特色的大学,成立了国内首家“可再生能源学院”,下设风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未来还将筹备生物质发电和太阳能利用专业。研究内容以大容量风力发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为主,主要研究包括:风电场建模与仿真、风能资源测量与评估、风力发电机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风力发电机组只能控制与优化运行、低速风能利用策略与先进风力发电理论,充分发挥了其在电力系统方面的优势。

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借助其在机械传动领域的优势,在风电机组齿轮箱设计、动态特性研究、工作模态测量及制造工艺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并且产学研结合。

汕头大学新能源研究所在大型风电机组空气动力学、结构强度及结构动力学研究方面颇有作为,自行开发了大型风力机优化设计系列软件。

浙江大学流体传动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对风力发电系统中的液压技术有深入研究,包括风机制动系统、定桨距控制和变桨距控制等。

同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在风电机组叶片动力学分析、结构优化设计、刚柔耦合系统模型分析方面经验丰富。

东南大学在风力发电机研究、设计方面走在前列。近期又集合学校优势学科,建立了风力发电研究中心,致力于以风力发电为核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及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

电控方面,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中科院电工所都有很强的实力。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原名电机工程系,历史悠悠,师资力量雄厚,在风电接入对电力系统影响、风电机组建模仿真、风电变流器设计及控制等方面有深入研究。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早期隶属于铁道部,主要服务于我国轨道交通电传动装备产业,在大功率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研究实力在国内高校处于领先地位。新能源研究所成立后从事大功率风电机组(直驱或双馈)并网变流器、中大功率光伏发电逆变器、风电机组仿真及主控系统、微网技术研究,产学研结合能力很强。中科院电工所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组是国内最早研究风力发电、太阳光伏发电的单位之一,其大型并网风电机组控制及变流技术、变桨距控制技术以及风电场集中和远程监控技术等较成熟,还有一些特色研究工作包括:风/光互补、风/柴系统及其控制逆变技术、控制逆变技术等。

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具有系统简单以及维护方便等特点,应用面较广,现在全球装机总容量已经开始追赶传统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主要分为并网电源系统和离网电源系统,目前大规模使用的主要是并网系统,一般包括光伏电池组件、光伏逆变器、配电柜、监控系统等。其中光伏电池组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光伏逆变器与风能变流器类似,可以将光伏电池组件产生的不稳定电能变成稳定的电能并入电网。

我国光伏业正处在爆发式增长期,中国大陆和台湾的光伏电池厂商占全球总电池产量59%的份额。与风电产业链类似,除了最上游的化合物、硅片提纯、加工外,我国已形成了较完整的光伏产业链,包括晶体硅、薄膜电池片及组件加工、光伏逆变器、系统集成、能源投资商等。

国内高校对于光伏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于工程应用方面,合肥工业大学教育部光伏系统工程研究中心是我国迄今为止唯一的专门从事光伏系统技术研究的国家重要的科学研究基地,挂靠合肥工业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主要从事光伏组件建模及仿真、光伏逆变器设计及控制、工程化应用等研究工作,产学研结合较好,承担多个大型光伏电站设计工作。

海外院校

由于新能源行业涉及领域多、范围广,以及我国新能源行业开始起步,人才的缺乏已经成为极为突出的问题,国家、社会、高校、企业都在积极努力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学生的择校就业也因此变得十分灵活。同时,也因为刚刚起步,目前面临的多是工程应用技术类问题,因此我们的相关研究工作主要分布在中下游,从前面的介绍也可以看出,在新能源上游高端领域,由于技术壁垒很高,国内的研究工作相对较少,但是可以选择留学欧美高校,得到更进一步的提高。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研究中心,由有着“太阳能之父”之称的马丁·格林教授领导,专注光伏电池的研究,自上世纪80年代起,30年间毕业于新南威尔士大学光伏中心的中国留学生已经撑起了中国光伏产业的半壁江山。如今,在屈指可数的几大领头光伏企业中——尚德、中电光伏、英利、赛维LDK都有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生的身影,其科研实力可见一斑。

在欧洲,各国都十分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作为生态村理念的首创国,丹麦是能源问题解决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早在2006年,我国就与丹麦签署了“可再生能源”合作项目,国内许多高校分别与丹麦高校开展联系。丹麦奥尔堡大学能源技术学院在风力发电、分布式发电、电力系统、电力电子及控制技术等领域有深入研究经验,并且与许多国家和组织开展合作,产学研实力很强。特别是在风力发电领域优势突出,核心研究领域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及风电场的控制与监测、仿真、设计、优化。

随着新能源技术发展以及各项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成本将明显下降,为人类清洁能源利用和产业结构升级带来历史性机遇,新能源终将成为今后世界上的主要能源之一。

Tips: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优势院校

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郭栋梁

该专业重点是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设置,主要依托化学化工学院,跨能源科学、材料科学、化学等多个学科,拟培养能掌握新能源材料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工程技术技能,掌握新能源材料组成、结构、性能的测试技术与分析方法,了解新能源材料科学的发展方向,具备开发新能源材料、研究新工艺、提高和改善材料性能的基本能力的新能源材料专门人才。毕业生可在化学能源、太阳能及储能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与教学、技术开发、工艺设计等方面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新能源材料及相关学科高层次专业学位。

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适应我国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而设立的,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高校特色:

华东理工大学

以半导体材料技术、化学电源技术、太阳电池技术等为特色。未来就业集中在光伏太阳能、新能源开发和利用以及半导体材料器件的设计、化学电池开发等。

东南大学

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大类专业背景,专业内容侧重光电子材料及其应用方面,主要针对太阳能材料制备、检测和应用,可以拓展到生物能等其他新能源。

四川大学

篇7

共掀IT新浪潮

“物联网”被世界公认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依托IT技术,让孤立的物品(冰箱、汽车、设备、家具、货品等)接入网络世界,让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能沟通交流。目前,物联网技术开始运用于智能交通(如公交实时查询、智能打车、实时交通指挥)、环境保护(如污染源实时监控)、公共安全(如周界安全防范系统)、平安家居(如实时监控报警系统)等领域。

智能电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充分应用到电力系统,从而使电网运行更加可靠、安全、经济、高效,满足更大的用电需求,容许各种不同发电形式的接入等功能。物联网作为“智能信息感知末梢”,在线监测和实时掌控电网各个环节重要运行参数。从发电环节的接入到检测,变电的生产管理、安全评估与监督,以及配电的自动化、用电的采集,还有营销这方面都要采用物联网技术。国家电网已经确定了2020年全面建成智能电网的目标。

为了大力发展物联网、传感网和智能电网,培养更多的相关人才,教育部在2010年批准设置了“物联网工程”“智能电网信息工程”这两个与物联网技术相关的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

物联网工程专业主要培养具有扎实的物联网专业知识,掌握物联网应用技术、具备物联网工程项目的规划和施工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与调试、物联网应用平台设计与开发、物联网维护与管理、物联网设备营销与技术支持等职业能力和素质的高技能人才。

特色课程:物联网工程概论、高性能网络计算、物联网信息安全。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力、能源、交通、医疗、贸易等与物联网相关的企业和政府管理部门,从事物联网相关的电路硬件(如无线传感器)开发、维护,网络部分(如通信架构、网络协议和标准、信息安全等)的开发、管理与维护。

我国开设该本科专业的高校较多,目前已超过100所,考生报考时可优先选择这些专业实力强的学校。

推荐院校: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其中,天津理工大学为了利用和借鉴台湾电子技术领域的先进经验,培养方案采用“3+1”联合培养,学生大一、大二在天津理工大学学习,大三到台湾中华大学继续学习,大四回到天津理工完成毕设,毕业后颁发天津理工大学的学士学位证书。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

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智能电网相关的理论知识,在新能源发电与智能接入技术、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技术、电能计量与监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方面有专长,可以在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电气系统领域从事研究、开发、设计、运行维护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特色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电机学、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电子技术、智能电网技术。

就业去向:主要在电网公司、发电公司、科研设计院、高等院校等相关行业或部门,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与管理、科学研究、技术支持等工作。

推荐院校:华北电力大学、南京理工大学、重庆邮电大学、青岛科技大学。

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物流术语》中提到: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水平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日益突出,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已在发达国家得到了空前的应用和发展,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面对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进和发展现代物流理论和技术,培养现代物流经营管理的高级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现代物流业是我国“朝阳产业”,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国家对物流专业的人才需求很大。下面为大家介绍物流行业的两个热门专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

物流管理专业主要学习经济、会计、贸易、管理、法律、信息资源管理、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专门知识,培养具有一定的物流规划与设计、物流管理、物流业运作等能力,能在经济管理部门、贸易公司、物流企业从事政策制定,物流业运作管理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的物流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包装学、采购决策与库存控制、现代物流管理学、电子商务与物流系统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以去各级经济管理部门和工商企业,从事物流管理工作和与物流相关的铁路、航空、港口、仓储等管理和技术工作。也可以去一般企业(工厂、贸易公司)里做物流工作(比如仓库收发货、保管、计划、采购、运输管理、进出口关务),或去物流企业里工作(比如销售、客服、物流咨询策划)。

推荐院校:北京工商大学,北京物资学院,南开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发展早,教学理念、师资等较国内更优,如果有意出国继续深造,可以考虑报考新加坡东亚管理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

物流工程专业

物流工程专业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运输经济学、运输商务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物流企业、交通运输企业及机械或电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政府机构等部门,从事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物流技术设备和物流自动化系统的设计与集成、物流系统运行与维护的复合型以及应用型的高级工程技术与管理人才。

特色课程:管理学、运筹学、工程图学、机械设计基础、生产与库存控制、供应链管理、物流工程、物流机械技术、国际物流学、电子商务概论、物流系统工程、运输会计学等。

就业方向:在各类制造单位、商贸、物流企业,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物流系统运营管理、物流项目规划建设等相关技术及管理工作,也可在专业咨询公司、教育培训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物流相关工作。

推荐院校:北京交通大学、天津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浙江大学

通过对以上两个专业的介绍,我简单总结下它们的区别:

一、物流管理专业应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物流系统的运行达到最佳状态,实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目标。物流工程专业是以物流系统为研究对象,从工程和技术的角度,研究物流系统的规划设计与资源优化配置、物流运作过程的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

二、物流管理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工商管理和经济学学科;物流工程专业以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学科基础,同时跨交通运输类学科和机械类学科。

三、物流管理专业偏向文科性质,授予管理学学位;物流工程专业侧重理工科,授工学学位。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将低碳进行到底

根据美国能源信息署预测,2020年世界能源需求将达到128.89亿吨油当量,2025年将达到136.50亿吨油当量。近年来,受石油价格上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都纷纷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制定了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法规和政策,我国亦是如此。十报告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新能源产业市场前景广阔,属21世纪的朝阳产业之一。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两个与新能源技术相关的两个专业: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和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重点研究与开发新一代高性能绿色能源材料、技术和器件(如通讯、汽车、医疗领域的动力电源),发展新能源材料(新型锂离子电池材料、新型燃料电池材料和新型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学术研究方向。新能源技术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中最具有决定性影响的五个技术领域之一,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是由材料、物理、化学、电子、机械等多学科交叉,以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及其器件设计、制备工程技术为培养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专业。

新能源材料是实现新能源的转化和利用以及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关键材料,该类材料包括晶体硅材料、硫系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等。新能源器件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成人类所需的光、电、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形式的储能器件。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以攻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工程”“光电工程”及其他电子信息和电气类相关学科的硕士专业。能到国外一流研究机构进行相关专业的留学深造,能在新能源企业、研究所、汽车公司等单位,从事太阳能光伏发电、动力蓄电池、电动汽车设计与制造、燃料电池、节能环保等热门领域的前沿研究、设计、制造、建设、运行与管理等工作。

推荐院校:电子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为了满足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经济及循环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该专业是在2010年设立的新兴交叉学科专业,涉及环境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学科交叉与融合。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依托化学工程与基础的国家重点一级学科,主要以资源循环过程和产品工程为特色,在矿产资源优化利用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开发上进行研究。

篇8

我们日常所说的“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它指除传统柴油、汽油之外的其他方式,比如使用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燃气为燃料的都算新能源汽车。通常业内渐渐缩小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近日,在国家科技部所制的十二五规划中,把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特指为电动汽车。据孙丙香介绍,电动汽车一般分为三种类别: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车(其主要原料为有氢燃料),这三种电动车中燃料电池的成本最高。因而国内目前对燃料电池车的研究力度不大。

目前,北京交通大学所研制成的电池管理系统在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2010年占国内市场50%以上;此外,北京交通大学还设计了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以及广州亚运会充电站等国内的大型充电站以及基于多种电力来源(可再生能源、储能)的北京乘用车以及上海漕溪示范充电站。

在高校专业设置上,对于研究生报考条件而言,目前,电力、电子学相关方向的导师比较偏爱充电设备专业的学生;而电池方向则是一门交叉学科,电气、电化学专业的学生都可以报考,最近几年北京交大电池方向研究生非想招收热力学专业的本科生,因为目前导师们正致力于将电池外形、内部反映机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但是热力学的学生报考电池方向又有一定难度,所以孙丙香建议最好是保研或者导师推荐的形式。这个专业主要是看学生动手能力。

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很高,以北交大为例,本科就业率是100%。北京交通大学的新能源研究所有120名硕士生,28名博士生。其中,60%的学生选择了风电、太阳能方向进行研究,剩下40%的学生选择了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成组应用方向。研究生学生毕业后,有10%的学生选择了读博;大部分学生去了相关研究院、研究所,包括航天二院、电科院、铁科院、天津汽研院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去了公司,如福田汽车、普天新能源、西门子、华为等等,在那里干的工作主要涉及研发、技术支持、销售。有时候,导师推荐就业也是非常好的一种就业方式,且导师推荐就业的成功几率会比同等条件下学生自己找工作的几率更高。

谈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时间,按电池价格下降和燃油成本上升的历史数据测算,孙丙香估计起码还有八年才能达到油电持平,“四年是电池的一个周期,八年就是两个电池周期,等到第三个周期时,电池成本大概才能和燃油车的成本持平。另外电动车技术有没有很大的突破还需要看比如电池、电机等特别是电池技术会不会有很大突破,但从长远来看,这件事很值得做。”孙丙香笑着说。

TIPS 1: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著名企业

电机类:大洋电机,上海电驱动,上海大郡,精进电动等;

电池类:北大先行,中新国安(盟固利公司),比亚迪,ATL、洛阳天空、普莱德等;

电池储能类:北京市亿能通电子有限公司、力高公司、东莞的赛微微电子公司。

TIPS 2:车辆工程专业 VS 电气工程专业

车辆工程专业是关于整车的研究,从事与车辆工程有关的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试验检测、应用研究、技术服务、经营销售、管理等方面工作,研究对象为影响一辆整车性能的主要构成。

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面含有五个二级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高电压技术、电机与电气、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研究生阶段,一个专业下面又会分出好多研究方向,比如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专业又有大功率电源、动力电池充电机、风电并网变流器等方向。

TIPS 3:著名高校研究方向

清华大学汽车系是我国最早设置汽车专业的大学,目前他们在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科研工作。

篇9

关键词: 宜昌;LED;新能源

Key words: Yichang;LED;new energy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050-03

作者简介:王俊(1982-),男,湖北宜昌人,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应用技术及材料。

0 引言

火的使用开始了人类文明,同时也开始了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一次革命。而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开始了第二次照明领域的革命,这次革命产生了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等百年跨国巨头。

随着发光二极管(LED)的出现,引发了全世界对照明的新思考。它采用冷光源发光,改变了传统的白炽灯的发光原理,低能耗高亮度,环保、节能,将引领人类照明领域的第三次变革。全球许多国家投入了专门的力量对其进行研究,LED照明产业更是成为现今最热门的产业之一。未来几年,我国LED潜在市场规模庞大,据测算,2015年我国LED照明产业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1 发展LED照明的背景及意义

在我国,LED照明也成为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发展LED照明产业对我国有着重要的意义,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发电大国,其中仅照明用电就占发电总量的12%,年照明用电约4000亿千瓦,而且目前仍以每年5%至10%的速度增长。

如推广应用LED照明,可节约用电2000亿千瓦时,相当于葛洲坝和三峡电站年发电量总合的两倍。同时,控制照明用电的速度增长对缓解我国电力供应不足将大有益处。此外,我国是“京都议定书”的签约国,承诺减排25%,节能是必然之举,大规模采用LED照明更是当务之急。

在产业政策上,2003年3月,“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将“半导体照明产业技术开发”立项。同年9月,科技部、信息部等多部委及北京等11个地方政府,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小组,启动了“半导体照明工程”。2005年,国家制定了“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计划”。2006年2月9日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863计划)”将半导体照明列为重点工程。2007年,国家计委、科技部的《当前国家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指出,优先支持功率型LED光电器件等重点产业。2009年,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及多部委联合制定了《半导体照明节能产业发展意见》,明确地将半导体照明列为三大重点领域之一。2012年5月7日,科技部《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要加大对LED照明推广的支持力度。

2 宜昌市发展LED照明及相关新能源产业的意义

宜昌市位于湖北省西部,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渝鄂湘三省市交汇地,上控巴蜀、下引荆襄,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举世闻名的三峡大坝和葛洲坝电站都位于此处。

由于宜昌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水电资源,决定了宜昌工业发展的重点是载电体工业,即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宜昌水电能源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发展以高耗能、大耗水、环保型为特征的载电体工业。

另一方面,由于宜昌宜居的生活环境,清洁的水电资源以及丰富的巴蜀文化,使宜昌在发展低碳、环保旅游城市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由于以往宜昌丰富的水电资源,重工业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以化工、建材、黑色冶金、有色冶金4大高耗能重工业体系,并占有绝对比重,单位GDP能耗巨大,这与建设水电旅游名城的方向存在着偏差。

因此,调结构,降低重工业的比重,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现有重工业科技节能减耗能力,不断促进产业升级,积极发展技术先进、能耗较低的电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优化行业结构,实现宜昌市能源低碳化的任务迫在眉睫。采用LED照明及发展新能源产业就成为化解这些难题,提升宜昌的竞争力,向世界水电旅游名称发展的最好选择。

LED照明及新能源产业由于低能耗、环保和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成为现在全球最热门的产业之一。据预测,到2015年,全国LED照明的市场将达到5000亿元。在巨大的市场面前,宜昌市于1988年成立了高新技术开发区,并于2010年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10多年的发展,使宜昌拥有了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宜昌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匡通电子有限公司等大批在LED及新能源产业中居于前列的公司。这些基础使得宜昌有能力在LED照明及新能源产业做出一番事业,而其中政府如何扶持、指导,不留于口头形式,形成在实践中有章可循及可操作的方法,还需要调研及研究。

此外,LED照明及新能源产业在宜昌的发展过程中,应如何联合与竞争,使之在产业结构和开发项目上布局均衡、减少重复和盲目建设;宜昌的高校、相关科研院所、政府科技部门如何培养相应的人才、搭建共享的科研及技术平台,使宜昌成为武汉光谷科研技术产业链中的一部分等问题,都需要好好调研及研究。

3 宜昌市发展LED及新能源产业的建议

通过广泛调研宜昌市光电子及新能源相关公司,比如宜昌南玻硅材料有限公司、宜昌劲森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匡通电子有限公司等新能源公司,我们发现:目前,我市LED、光伏及其相关产业已形成规模,LED照明应用也正铺开,虽有市场经济规律调节其取向,企业自主兴衰,但城市发展却与企业相连、与GDP休戚相关。因而不能坐视企业在狭缝中自生、在激烈的竞争中自灭,宜尽力扶持、指导和引导,为不流于口头形式和实践中有章可循以及可操作性,需在组织、政策及实施细则上采取相应措施。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3.1 制定宜昌市光电子及新能源产业应用发展规划,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光电子及新能源产业基地,强化产业配套,相关企业的地域位置相对集中为好,形成以宜昌城区为核心,东与武汉光谷接轨,技术合作,辐射周边区县,在推广应用上尽力涵盖恩施、川东。

在半导体照明的衬底材料、外延、封装、应用等产业链中,宜昌企业目前以封装、应用为主,这与全国同行业形势相似,虽有全国最大的封装企业落户宜昌,但属低端产品,宜鼓励和引导部分封装企业产品结构向大功率单管、大功率集成和SMD(贴片式)LED集中,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光伏产业力求开发热(温差)发电材料与之组合,以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

3.2 设立光电子及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和投资基金,其目的有二:

一,用于支持光电子及新能源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和新项目产业化。

二,引导金融资本、招商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入。

引导基金的来源渠道:

①政府投资,提高融资的安全感及信任度。

②把相关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改为税收资金再投入。

③公用事业照明改造后的节能资金。这与当前兴起的能源合同管理办法有异,但更利于led照明产业的发展。

④国家相关节能财政补贴资金。

3.3 建立推广应用光电子及新能源的政府与产业联盟(或行业协会)相结合的协调办事机构,促进、指导和引导我市光电子及新能源应用的有序发展。使之在产业结构和开发项目上布局均衡合理,减少重复和盲目发展,促进企业间的分工、合作,提高投入产出比,整合经营艰难、技术力量薄弱的企业。一阵国际的LED及新能源并购风暴正刮向我国,势将许多地方小企业压倒,如不早作准备,就将沦为新买办,2010年九月在北京曾召开过LED行业整合会议,可惜参加的企业面极窄。未引起广泛关注。

3.4 在LED路灯照明的推广应用上,宜早出台地方政策,扶持、帮助地方企业发展,不能成为所谓平等竞争的自由港,许多城市已有公开或内部控制扶持本地企业的规定,宜昌也当如法炮制,由相关部门监督质量、领导和协调市内推广应用,由物价部门核定价格,对企业直接或间接补贴。如在本区内推广应用LED照明放任自流,任其竞争,则宜昌市民及地方财政将付出高昂的代价。

3.5 组建宜昌光电子及新能源工程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它应是各相关企业、单位及高校共同组建和共同享用的科研及工程试验平台,可借鉴世界通行的联合研究机构的运作方式。组织多方面资源力量联合技术攻关,成果共享。争取湖北省光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指导、帮助和合作。同时,我市也初具独立研究的基本条件,LED照明及新能源包罗的专业虽广,如光、机、电、热管理、化工(如新材料)等,所幸我市一应俱全,有极好的科技力量,只是组织而已。

此外,我市多晶硅、铝材、石墨、超强超轻、极具节能优势的芳纶蜂窝材料以及纳米材料等优势产品,值得作宽泛应用和深加工的开发。研发新型逆变器、智能照明控制装置,提高新能源微网并网的低压穿越能力研究等。

3.6 尽早尽快作公共场所光伏应用试点。我市有独具的优越条件,为我市率先进入光伏建筑一体化城市提供经验,争取国家扶持与帮助。

宜昌周边丘陵有较多高顶平台,如笔者实地观察过的晓峰、军田坝的日照、风力均有开发价值,一旦国家对能源类型作强制性配置(可预期的能源政策,国际上已有先例),则可再生能源势必突破高成本桎梧而快速发展。宜早准备,先期进入,由试点形成产业。

3.7 及早制定宜昌暂行的LED路灯标准。LED路灯目前没有世界通用标准,也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国家虽正制定,但迟迟未能出台,若不及早制定宜昌市的LED照明标准,则在宜昌应用的LED路灯,将会在技术参数、性能质量和结构上千差万别、五花八门,不仅难以互换,增加维护成本,且在检验其光、机、电性能上无章可循,莫衷一是。或使照度不足,或使超亮造成光污染,均藏安全隐患。因此,须制定宜昌地方性LED照明标准,避免发展中的混乱局面。

3.8 加快培养我市光电子及新能源产业的中、高端人才。市场竞争实是产品竞争,产品竞争实是人才竞争。应多渠道广罗人才和多方法培养人才,引进和发掘专业领军专家,充分利用我市高校和企业的技术优势,在高校中增加相关专业或班级,组织短、中、长期相结合的技术培训,以期快速输送生产骨干和提供后备技术力量。这是发展我市光电子及新能源产业和推广应用的百年大计。

3.9 培育光电子及新能源产能优势,进入资本运作市场。宜昌已有宜化、兴发两化工行业的资本运作经验和成果,对推动新兴产业的资本运作应有借鉴的裨益和帮助,可协调另建公司,将行内各企业的各优势部门、车间,独立核算纳入麾下,将有不凡的长期业绩,可争取进入资本运作市场,一旦融资扩大规模,便会成为宜昌的另一产业支柱。目前从事股权体制改革的企业中不乏LED封装企业,未来还将有更多LED企业上市交易。目前,大形势、大趋势如此,我市将如何!不能坐失良机。

参考文献:

[1]刘耀彬,胡观敏.我国LED产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战略选择[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12).

篇10

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能源。传统能源是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石油是传统能源国际贸易比重最大的能源之一。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是工业社会发展的动力,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对于石油的需求量大,我国对原油的依赖度超过60%,这就意味着国际石油贸易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各个国家都在积极的拓展石油对外贸易合作,多渠道、多角度的开发石油贸易通道,保证国内石油供应量。

(二)新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特点

新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海洋能、地热能等,与传统能源相比,生产规模较小,使用范围狭窄。但随着传统能源消耗日益增大,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的巨大威胁,新能源产业逐渐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新的增长点,并逐渐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因此,各个国家加大对新能源的研发和投入,在国际贸易中也进行大量补贴,并且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再工业化”的发力点,试图通过新能源国际贸易加快本国新能源战略布局,提高本国新能源产业的竞争力。

(三)可再生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特点

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主要特点是在自然界可以循环再生。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可再生能源是目前世界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由于可再生能源对于环境保护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世界各国加大对本国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并积极的进行国际间的贸易,从而弥补传统能源贸易中的弱势,加速向绿色经济转型。

二、电子商务给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

我国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贸易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化工、钢铁、石油等重要的能源行业,已经开始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行产业整合,实现国际贸易往来,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和操作平台。电子商务对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我国能源贸易方式

我国传统的能源贸易方式是以书面文件等形式为主要依据进行贸易方式交流与合作,通过电子商务技术的运用,使我国的能源贸易方式打破了传统的贸易形式。基于网络技术为依托,以虚拟的网络操作平台为贸易交流方式,提高了贸易经济合作效率,加快了我国能源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了我国能源国际贸易管理方式

电子商务是基于网络技术为依托,为能源贸易提供了丰富准确的信息资源,为我国能源建设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使我们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力的信息资源,使国际贸易市场变得更加公平健康。另外,通过对国际市场的了解,可以加强我国能源行业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整合,使我国的国际贸易管理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不断的向国家化迈进。同时,电子商务环境下,各个国家开始不断研究和创新贸易方式,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我国能源行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使我国加强对能源出入境管理和税收制度的改革,加大海关对货物稽查的力度,促进我国各项制度健全完善。

(三)为我国能源国际贸易提供了更好的发展空间

电子商业环境下,使得我国传统的贸易手段逐渐被电子商业化所代替,加快了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全球经济的共同发展。通过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我国对国际经济、政治、能源等信息的了解,提高了对国际能源贸易环境的预测和评估的科学性,提高了我国能源经济贸易活动的经济利益,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国际贸易经济的发展对策

(一)提升我国能源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水平

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电子商务,提高能源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电子商务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全球信息资源共享,提高我国能源行业的技术管理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但由于我国电子商务开展的时间较短,很多企业在电子商务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技术水平较低,缺乏相关的技术人才。因此,应该加大政府对电子商务应用的扶持,定期组织电子商务技术培训和学习,培养一批专业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高能源行业的人才结构,提高我国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地位。

(二)加快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电子商务活动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障。因此,必须加大对电子商务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对网络资源建设,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和规范性。同时,由于电子商务中的资金流转都是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因此,必须加强对跨区域、跨银行的资金划拨、交易等活动的便捷和安全,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企业对于金融交易的需求,保证高质量、高效率的金融转账服务。另外,必须加强我国金融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建立健全相关的预警机制,保证我国电子商务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从而实现我国能源行业国际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加快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发展

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国际间竞争激烈,想要在国际竞争中突出我国能源行业的优势,提高国际地位,必须加强电子商务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更新换代。根据时展要求,提高我国电子商务技术的先进性,为我国能源行业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另外,基于电子商务的环境下,由于商业活动一般是通过虚拟网络进行,缺乏对客户的登门拜访,因此,要加强对客户的维护,将行业发展动态及时介绍给客户,让客户了解我国能源行业的最新研发动向。加强对门户网站的建设,及时更新行业新闻和相关的动态,提高我国能源企业的知名度。

篇11

作为我国经济中其中一个主要基础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在过去十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且其发展势头依然保持强劲,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依旧发展很快。由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独有特性,其对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的缓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电气工程行业的四大热点应用包括新能源发电、电力牵引、电气节能以及智能电网。以下针对这些技术的特点分别展开一些分析和探讨。

1、新能源发电

随着全球整体工业化程度不断加强,人类的生活品质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棘手的难题,如煤、石油等工业社会的基础支撑能源储量剧减,不仅如此,环境危机不断恶化,生态平衡严重破坏等等。在这种形势下,新能源的运用,尤其是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风能等新能源发电被很多国家大量关注。在我国,关于新能源发电的电力电子应用学科在全国各地高校普遍开设,引起了广大专家学者的浓厚兴趣。

新能源发电与电力电子的应用关系非常密切,这可从以下分析中看出:由包括AC-DC整流、DC-DC直流变换以及DC-AC逆变等环节组成的光伏发电系统中,大部分均与电力电子相关。例如,最常见的风力发电组织就包括了诸如变桨控制器、网侧变换器、系统控制器以及发电机侧变化器等电力电子变换技术。

当前,电子电力技术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主要呈现如下特征:首先,大随机性。这主要是由诸如太阳能和风能等新能源受天气影响大所导致;其次,要求高;这主要体现在并网发电和电网电能输入上,前者对电能的质量要求高,后者对电能波动敏感。以上这些特征决定了新能源发电对于电子电力产品质量要求极高,而我国由于起步晚,研发能力不够,产品质量一直不可靠,相关性能和指标无法达标,稳定性差等,因此目前相关电力电子的高端产品均为进口。对于国产电子电力技术高性能产品的进一步发展还需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大容量化;目前风力发电系统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大型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同样也有这种趋势。这在双馈风机系统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其次,提高效率,加大可靠性。最后,为了满足电网新的需求,向孤岛保护和低电压穿弧方面进一步前进。

2、电气牵引

作为电力电子应用领域的新星,电力牵引近些年得到广泛关注。所谓的电力牵引,主要是指电动汽车、高铁、城市轻轨以及地铁等。无论是我国还是国外政府部门,都对电力牵引的发展大力支持。如到201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将进一步扩大至50万辆,包括普通型混合、充电式混合以及纯电动动力汽车。另外,美国计划到2015年插入式电动车普及数量达到100万辆,可见世界各国均把电力牵引作为自己的国家核心战略之一。

3、电气节能

电气节能的主要内容由电能质量、有源滤波以及变频调速组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也是最受国家大力支持的是变频节能。电机系统节能自从2006年便受到国家发改委的大力支持,并纳入节能规划工程之中,每年有超过100个相关项目得到国家支持,这些项目用以提高电机系统的性能,通过改变调速方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如通过选用变频调节方式,可有效改进压缩机和水泵等电机运转速度,相应的,效率也可提高百分之三十。显然,这种调节方式的改变是一种巨大的变革,因为变频调节不仅涉及到电力系统,对于很多诸如冶金、石油化工等国家基础行业也多有涉及,因此这种调节方式的改进对于国家的整体工业效率的提高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所谓变频调速系统,是指驱动电源采用电力电子变频器作为驱动力。该种技术相对成熟,市场大,更换周期长(约10年)。然后虽然变频系统具有如此诱人的优点,但是当前市场的电机中,高压系统中应用了该技术的只有百分之二十,低压系统也仅百分之三十,可见变频调速系统的发展空间依然非常巨大。

目前,变频调速系统的大力推广应用的主要难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变频器可靠性不足;其次是变频系统价格相对较高;最后,难以操作,很多操作人员的操作能力相差很大。为了解决如上这些问题,今后对于变频器的发展应更加关注功能的专业化。通过在制作和设计上的专业化,达到功能简化的同时增强性能的目的,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除此之外,应该提高产品的集成程度,形成一种更有竞争力的集成产品。

4、智能电网

作为最近兴起的概念,智能电网尚未有确切的定义。不过一般将驱动采用电力电子技术、通讯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传感技术的当做“智能电网”,尤其是无线通讯以及电网控制等相关技术。具体到电力电子上,主要指传感、信息控制、输电储能等方面,通过这些技术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大规模化并达到稳定高效的电网技术。

虽然目前只能电网还没有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即使是个别在运行的也是作为示范工程运用,但是其优点却是显而易见的,其中在智能帝王中的电力电子技术的具有光分布、高电压、大容量以及结构组合化等优点。不过其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如相关器件性能有待提升,现有性能和功能不足。其容量和可靠性等任然有待提高。

5、总结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现代的工业已经离不开电力电子技术,其应用已经延伸到了工业的各个领域。所以,它毋庸置疑将构成高新技术集成群众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改善,电力电子技术的应用空间和前景将继续扩大。相信通过不断革新,不断的挑战现有困难,用于抓住机遇,不远的未来电力电子技术的将会得到惊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其中,鼓励外资进入的项目达到了344项,涉及汽车的达到了9项,分别处于专用设备、通用设备制造,以及汽车制造业大项目之中。

具体包括了汽车车身外覆盖件冲压模具,汽车仪表板、保险杠等大型注塑模具;汽车动力电池专用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汽车用高分子材料(摩擦片、改型酚醛活塞、非金属液压总分泵等)设备开发与制造;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及关键技术研发;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

与2015版的《目录》相比,在汽车制造的大项中,子项目有所减少。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项目中,之前的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外资比例不超过50%),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2000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已取消;而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中的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项目,也取消了限制于合资的要求。

放开外商投资对于零部件行业来说是把双刃剑。

业内人士认为,发动机、变速器、增压器、测试设备等关键零部件技术中的最核心基础材料(涡轮增压器涡叶、CVT金属皮等)仍掌控在外资手中。很多技术突破都是跨学科的,进入门槛很高,仅靠自主企业自身积累很难攻克。国家通过鼓励外资在华投资,这样既可以满足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也能培养这些领域的专业化人才。

而在汽车电子装置制造与研发领域,《目录》修订稿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汽车电子总线网络技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电子控制器的制造与研发,而过去仅限于合资。

对此,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政研中心主任吴松泉表示,CAN总线、EPS控制器都是汽车电子的关键零部件,之前设立股比限制,是国家希望自主企业通过与技术领先的外资企业合资,能够学习、消化、吸收,提升自主企业在这一领域的技术水平。目前,尽管在技术上与外资仍存在一定差距,但自主企业已经实现了零的突破,拥有了一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就没有设立股比限制的必要了。

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得如火如荼,国家也将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纳入到鼓励目录中来。此次修订引人注目的一条是,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上,删掉了“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过次,外资比例不超过 50%),电池正极材料(比容量≥150mAh/g,循环寿命 2000 次不低于初始放电容量的80%)”两项,与电池相关的项目仅鼓励电池隔膜(厚度 15~40μm,孔隙率 40%―60%)和电池管理系统。

篇13

“新车”逐个睇

闽福发A(000547):军工与新能源汽车双轮驱动

公司是总装备部首批通信设备供应商之一,主要为我军提供军用通信设备以及挂车电站、柴油发电机组成套设备等。公司主营业务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防军工,军用产品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毋庸质疑。与此同时,公司产品全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国外同类型产品相比,性价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2007年以来,积极拓展国内外民品市场,在通信专网、对外军贸、轨道交通、汽车电子等领域取得突破。进一步的扩大民品市场规模,增加市场份额潜力巨大。

增发进入新能源汽车电子控制系统。闽福发A2010年11月11日公告,公司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的申请获得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有条件通过。根据此前公告,公司此次定向增发拟发行股票不超过8000万股,募集资金不超过5,6亿元,其中大股东福建国力民生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将认购不低于1000万股。增发募集资金拟投向汽车电子系统项目和新一代低噪音发电机组项目,公司利用长期从事军用电子产品积累的丰富的技术经验,与国内多家知名汽车生产商合作研制出了自动变速箱控制器、锂电管理系统等产品,未来两年有望实现量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三项募投项目产品(BCU、HCU、BMS)均是作为主要供应商与国内知名汽车企业集团共同合作开发的。在国家政策重点扶持下,该汽车集团计划到2012年使其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达到20万辆以上。

从行业来看,汽车业的繁荣为汽车电子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会。据测算,目前国内汽车中使用的电气和电子产品占汽车总成本的比例已接近20%,发达国家这一比例更高达30%以上。随着对减少排放(如新能源车和提高发动机效率)、提高安全性(如电控传动系统)、个性化(如导航和通信系统)、方便舒适等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电子产品成为汽车厂商提升汽车技术性能、增加附加价值的主要手段,其占整车总成本的比例将达到40%以上,而纯电动或油电混合的新能源车这一比例更将高达60%。

合营公司增资入股金矿开采。公司以现金1.3亿元增资入股,拟持有17,86%的宏益矿业股权合营开发广西明山金矿区。目前此金矿探明储量为37748,236kg。此项对外投资预在未来两年为公司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

虽然当前该股的市盈率偏高(接近200倍),但鉴于公司军用通讯产品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新能源汽车)增长潜力巨大,我们判断公司业绩将迎来由徘徊转向高速增长的转折点。另外公司持有太平洋证券及广发证券股权,总市值超过10亿元,折合公司每股收益超过4元,为公司股价提供了安全边际。

长安汽车(000625):巨资杀入新能源汽车领域

长安汽车本部及其合资公司的产品包括微型客货车、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轿车。旗下自主品牌有长安奔奔、悦翔、志翔、cx30轿车;合资品牌长安铃木系羚羊、雨燕、新奥拓和天语SX4轿车,长安福特马自达系蒙迪欧致胜、福克斯、新嘉年华、马自达和为沃尔沃代32S40、S80轿车以及江铃控股陆凤风尚和陆风风华系列等。

为实现公司在全国的战略布局,同时建立新能源汽车基地,公司日前公告称已在北京注册了分公司,名称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长安汽车公司”,经营范围为:汽车零部件技术开发;销售汽车零部件。产品方案确定为乘用车,包括轿车和城市SUV,以及新能源汽车。北京长安汽车公司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北京窦店高端现代制造业(新城)产业基地核心区内,总规划用地面积2300亩。北京长安汽车公司乘用车产能建设本着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的原则进行,本乘用车建设项目是一期工程,由乘用车四大工艺,新能源汽车装配,及新车试制等部分组成,建设规模为年产乘用车20万辆,项目建设投资为432.742万元(含土地购置费)。作为长安汽车的北京生产基地,长安汽车将引入自主品牌新能源车及中高档轿车B、C、CD/D、E四个平台、六个车系的十余款车型进行生产。公司产能将进一步得到扩大,并将进入自主品牌中高端汽车市场。

中通客车(000957):借道新能源超车

中通客车处于中国大中型客车第二集团领头羊的位置,产品线丰富,高端车型引进BOVA技术,在山东占据地利优势。此外,公司拥有国内一流的新能源客车技术,有望在此轮新能源汽车的大潮中后来居上,跻身第一集团方阵。

中通客车是国内唯一一家承担了关于新能源客车的三项“863计划”的客车企业。从2005年以来中通客车共承担了三项国家“863计划”――“串联混合动力客车整车开发”、“奥运用纯电动客车整车研发”和“可充电混合动力客车整车开发”,以及二项省重大科技专项和自主创新工程,开发出了四代具有高技术含量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客车,是目前主流客车企业中唯一一家承担三项“863课题”的企业,同时也是国内主流客车企业中,第一家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的企业。

中通客车也拥有众多在国内客车界独一无二的新能源客车专利。在承担国家“863计划”和省市科技专项的基础上,中通客车联合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总共申请成功了十一项专利,其中发明二项、实用新型九项。

到2010年8月初为止,中通客车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新能源客车生产线。目前已经形成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两大系列的新能源客车产品,其中混合动力客车包括串联式和并联式两种,而电动客车则主要包含纯电动旅游客车和纯电动城市客车两类。最主要的新能源客车型号集中于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串联式混合动力客车主要适用于低速,滑行、怠速状态较多的城市工况,并联式混合客车则适合于正常行驶。

三季度公司新能源客车在不同城市连获大单,为公司推广新能源客车打下坚实基础。9月初,在杭州公交招标中,中通客车获得首批10辆新能源客车订单。10月10日,中通客车与泰安公共交通公司签订了40辆新能源客车采购合同。10月15日,中通客车又与济南市公共交通总公司签订了

100辆新能源公交车采购合同。根据实际运行数据统计,中通油电混合动力客车的平均百公里油耗较同类纯油驱动车型节油约30%,节能减排效果相当显著。

预计年末到明年公司国内传统业务放缓,出口量保持平稳增长,而新能源客车的销量则会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亮点。我们认为,7、8月份客车的销售已经表现出了放缓的趋势,预计下半年国内传统客车业务增速将会放缓。而随着公司新能源客车在不同城市获得订单及较好的声誉,为中通客车拓展更广阔的全国市场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公司在新能源客车向全国推广的步伐将会进一步加快。

九洲电气(300040):布局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九洲电气主要从事电力电子成套设备及其配套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主要产品有高压电机调速产品、直流电源产品和电气控制及自动化产品三大类。公司是国内电力电子设备行业龙头企业之一,是国际著名公司罗克韦尔的贴牌制造商。九洲电气近日对外投资公告,决定出资1650万元,与宁波乾升投资成立控股子公司九洲圣豹电源,九洲电气占55%股权。控股子公司主要负责研发和销售充电电源、逆变电源、UPS电源、LED驱动电源、动力电池以及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等产品。

阀控密封电池是最新一代技术的铅酸蓄电池,实现了铅酸蓄电池行业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其主要特点为充放电过程中实现了内部氧气的循环机制,正极的氧可以顺利到达负极与氢复合成水,因此可以实现密封。它具有传统开口或防酸隔爆铅酸蓄电池不可比拟的优点。一经问世,便经历了迅速的发展。

发挥光伏蓄电池和光伏逆变器互补优势,分享“金太阳”盛宴。控股子公司生产的阀控密封蓄电池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正是太阳能发电蓄电池。配套蓄电池是解决太阳能发电间歇性的有效手段。

产品存在提升空间,静待汽车充电站、LED路灯需求释放。我们认为合资公司由于目前市场需求结构因素,重点可能首先放在阀控密封电池,但我们认为公司已经具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LED路灯驱动电源的生产能力。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这两项业务的市场一旦启动,公司也将大幅受益。

当升科技(300073):锂电池正极材料领导者分享新能源发展盛宴

北京当升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钴酸锂、多元材料及锰酸锂等小型锂电、动力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是国内领先的锂电正极材料专业供应商,是国内率先出口锂电正极材料的供应商。

锂电正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关键材料,是解决电动车辆用长寿命、安全型、低成本的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当前市场主流正极材料包括:钴酸锂、锰酸锂、三元(镍钴锰酸锂)复合材料和磷酸铁锂。在动力电池领域,锰酸锂和磷酸铁锂是最有前途的正极材料。二者相对钴酸锂具有更强的价格优势,具有优秀的热稳定性和安全性。在通讯电池领域,三元复合材料和镍酸锂是最有可能成为替代钴酸锂的正极材料。

公司是锂电池正极材料龙头企业,2009年在市场占有率达到10,40%,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锂电池正极材料专业供应商,也是国内率先出口锂电正极材料的供应商。公司在国际前,六大锂电巨头中拥有五家客户,包括三星SDI、LG化学、三洋能源、深圳比克和比亚迪等公司。

新产品将成未来利润增长点。公司的新产品锰酸锂、多元材料目前尚处于大客户的认证开发期,目前锰酸锂已通过三洋认证,预计业绩明年起将逐步释放,后续认证的客户包括三星、LG、BYD,预计毛利率在30~40%左右。随着日韩汽车巨头纷纷规划以锰酸锂作为动力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高附加值的锰酸锂有望成为公司利润新的增长点。

市场拓展策略得当、成效显著。公司首先通过技术优势在国际客户中形成品牌优势,然后迅速提高国内市场销量。客户优势强化了公司的行业龙头地位,有利于公司掌握行业发展先机。公司先国际、后国内的市场策略取得了巨大的成效,并节省了大量销售费用。

公司产能将快速扩张。公司现有正极材料440011屯,2010年10月公司超募资金运用项目投产后提高至7100吨,2011年底IPO募投项目投产后达到11000吨。届时公司钴酸锂、锰酸锂和多元材料产能分别达6900、1470和2580吨。公司产能的大幅扩张是业绩增长的保障。

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出台市场再度掀起一波新能源汽车的热潮,在电动汽车发展中,电池受益较大,而市场预测也表明锂离子电池将迅速替代镍氢电池成为主流动力电池。公司作为锂电正极材料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多元及锰酸锂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方向是动力电池,因此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将为公司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华芳纺织(600273):锂电业务低调疾行

华芳纺织主要生产各种规格的针织纱、针织坯布、针织染整布及各类针织服装,但自从增资江苏力天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并成为该公司控股大股东后,公司开始强势挺进锂电业务,从而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已有成品且性能指标优良。公司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既包括用于纯电动汽车的“能量型”动力电池,也包括可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功率型”动力电池。公司目前已研发成功多种型号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其中部分型号已完成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检测结果优良,另外也有部分产品已送交相关汽车厂商进行检测、试用。据了解,公司动力电池产品主要性能指标与比亚迪、天津力神等公司同类产品相当,某些关键指标还优于后者。我们认为,产品性能、质量是决定某一企业能否分享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的先决条件,而公司产品已体现出较为明显的技术优势,公司完全有可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长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领先企业。

电解液顺利量产,年内将可盈利。今年6月初,公司公告电解液项目已通过环评和安评。7月份,公司电解液产品进入试产阶段,并有小批量产品交付客户检测,8月份电解液产量即已达到百吨级别,进展之快超乎预期。我们预测,公司全年电解液产量有望达到1000吨左右,产值将在8000万元以上,这一规模已可贡献一定盈利。另据了解,公司目前所产电解液主要为钴酸锂电解液,磷酸铁锂电解液也已有小批量生产,后者目前虽主要供公司自用,但公司电解液项目定位高端,一旦有需求,磷酸铁锂电解液同样可批量外销。

今年以来,公司纺织业务持续处于高景气之中,锂电业务则进展迅速。尽管由于锂电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年能贡献的收益有限,但随着公司产销规模的迅速扩大,加上新能源汽车领域需求即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锂电业务必将推动公司未来业绩大幅增长。鉴于公司股价仍然较其他

新能源汽车类公司明显偏低,且四季度有关新能源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有望出台,新能源汽车相关公司有望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热点,我们维持其“买入”评级。

法拉电子(600563):受益新能源汽车战略

公司主要产品为金属化膜、薄膜电容器与变压器,公司薄膜电容器性能优异、产能高,是国内该细分行业龙头;公司预计利用自有资金约7600万元对薄膜电容器和金属化膜进行扩产,将新增薄膜电容年产能4,5亿只,金属化膜年产能600吨,预计项目投产后公司薄膜电容器年产能将达到45亿只,金属化膜年产能将达到2200吨。

金融危机成为公司成长助力。公司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松下、日本基美和德国EPCOS等,其中日本松下占全球市场份额最大。近两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日本松下电工已经关闭了马来西亚和北京电容厂,预计将逐渐退出传统薄膜电容。日本基美由于经营战略选择失误,加上金融危机雪上加霜,现已濒临破产。公司主要竞争对手由于种种原因,逐步退出薄膜电容市场,这也将给公司释放更多的,市场空间。“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金融危机对大部分公司是沉重的打击,对法拉电子却是成长的助力。

公司新能源电容:新业务、新希望。公司新能源电容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风电、电动车、太阳能等,主要用于这些新能源设备的控制系统,具体功能为如实现交直流转换、通过变频转换来驱动马达和在电池充电时起缓冲作用等。新能源设备对电容的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电容必须具备耐高压,容量大等特点。公司在传统薄膜电容器扎实的技术储备基础上,积极研发新能源电容,目前公司新能源电容业务已经在风能和电动汽车领域取得一定的进展,其中风能领域世界前三大风能电控系统制造商之一艾默生已成为公司的客户;电动车领域公司2006年6月就通过了BSI颁发的汽车行业体系认证,现已开始与比亚迪等公司在电动车研发方面进行合作,客户反映良好。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使大功率电容市场受益。国家“十二五”规划将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列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而无论是风电,还是太阳能发电;无论是发展纯电,还是混电汽车,大功率电容都是必需的核心元件,大功率电容市场将因此受益匪浅。

公司及早布局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有望获得市场先机。公司及早切入了工业能源领域,大功率薄膜电容技术储备领先,公司还与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厂商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新能源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繁荣势必推动法拉电子大功率薄膜电容业务高速成长。

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业务将继续推动公司保持30%以上增速增长:战略性产业基调将加快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市场成熟,新能源业务将成为继节能灯业务之后继续推动公司快速增长的新动力,成为公司长期成长的保障。

我们认为公司未来3年业绩有望保持复合30%的速度成长,“十二五”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战略使公司收益较深,显著提升公司竞争力与成长空间。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再次超预期概率进一步增强,建议投资者长期重点关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