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2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社会经济效益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当前的电子商务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并且在社会各经济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子商务相比传统商务,具有诸多优点,主要体现在打破了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促使企业物流以及信息的交流渠道得到了有效增加,最为主要的是电子商务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一般情况下,人们常说的电子商务其实是指在互联网环境下,并且处于开放的形式下,世界各国或者各地区之间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其主要依靠计算机上的浏览器或者服务器的应用,买卖双方在不相互碰面的背景下进行各种商贸活动以及服务贸易活动。换一种说法,就是消费者能够依靠网络实现购物以及消费,企业之间能够在网上进行一系列商业活动,从而实现经济贸易以及电子支付等经济活动。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工程技术,同时加以其他辅助互联网技术形成的电子商业贸易活动。
一、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效益的作用
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大,目前,泉州市形成了一批以泉州购、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中兴尚品、58食品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各具特色,成绩斐然。泉州购平台短短5个多月时间地方馆的供应商入驻数量迅速增长到808家,产品数量近30万个,总交易额约276万元;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等年销售额超10亿元。同时,培育了迈途户外运动、家世比家具、新时颖服饰、千纸鹤服饰、唐丰陶瓷等国内外知名的网络品牌。跨境电商方面,建成了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9月13日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全年平台累计报关单量407.19万件。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商务活动时间以及控制的限制,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现对其进行一一分析:(一)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实现了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有助于降低公司成立的门槛,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机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即不需要固定在同一地点进行经营、面对固定的消费者。中小型企业内能够有效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国民就业,从而有效增加内需。2.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在上述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依靠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寻找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经济贸易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查询更多的经济贸易伙伴,能够从中加以对比挑选,有利于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二)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降低。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交易成本的降低,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降低宣传成本以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1.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电子商务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像传统商务经济贸易一样,需要固定的销售场地以及销售时间,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在线经济贸易活动,从而减少了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2.降低宣传成本,企业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其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交易活动,所有的商品销售都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需要像传统经营模式一样,耗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商品宣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还有利于降低资金支出,从而有效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3.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电子商务技术相对而言较为灵活,最为主要的是经营时间、经营地点比较灵活,并且可以减少销售部门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成本。(三)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述分析中,已经说明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商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商品降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保障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面对同一类型的商品时,往往是选择价格较低的购买,为此企业生产的商品就能够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使网上购物得以实现,人们在家就能够进行购物,根本不需要出门即可完成交易活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商品的流通,促使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将会扩大生产,从而使得其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二、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企业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企业领导重视,并且制定相对应的发展目标。需要企业领导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倡导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企业经济活动当中得到推广应用。(二)组织机构保障,实施高效。为更好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实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就需要企业在组织机构上提供保障,促使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对于组织结构的建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其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企业经济业务骨干,对于机构的具体事务的开展需要总调度室带头处理,对于机构组成人员,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加以确定,并且在确定之后,根据经济活动的需求进行人员的调整。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电子商务项目的高效实施。(三)创新技术,提高能力。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就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基于此,企业需要紧跟互联网技术进步发展的脚步,不断重视互联网有关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才能够构建业界主流设备以及技术的新构架,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应用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四)业务驱动研发,全员参与。电子商务的业务流程不同一般的商务业务流程,其有着较强的特殊性,并且极易发生变化。为此,企业在应用电子商务时,有必要采取自主开发模式,从而有利于满足市场快速变化需求。此外,在日常的电子商务系统运行当中,需要结合实际问题,不断对电子商务系统进行完善,从而有利于电子商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三、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时代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型的电子商务贸易模式的产生是必然的,满足了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当电子商务得到广泛的应用之后,就说明一个全新经济时代的来临。为此,有必要创新电子商务应用,不仅仅有利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完善,还有利于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林振兴,吴岩松,林春景.创新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经济社会效益[J].厦门科技,2015(04):13-16.
[2]郑国凯.论大数据与电子商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J].电子商务,2015(11):70-71.
[3]张艳秋.浅谈电子商务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3(32):242.
一、社会效益显著
北安传统旱田种植,主产玉米、大豆。但是,受政策调整和市场需求影响,其产量和产值并没有相应提高,特别是部分低洼低产田始终影响着土地流转、结构调整和效益突破。在供给侧改革指引下的水田开发,使低产旱田避短扬长,成了水田开发者的香饽饽,有效推动了土地流转、脱贫致富和诚信建设。一是加快土地流转。北安市属丘陵漫坡地貌,平缓低洼耕地约占总耕地面积20%,此类耕地由于受自然不利因素影响,流转困难或地价较低。自旱田改水田以来,这些耕地就成了水田开发经营者首选地块,整体流转及价格提高75%、120%,使耕地总流转率提高5个百分点。二是有助摆脱贫困。承包低洼低产田的农户,经常形容自家的耕地是“十种九不收”,其收入无法得到稳定保证。从北安市精准扶贫办获悉,因常年种地欠收而导致贫困的农户占贫困总户数37%。虽然贫困的原因很多,但归结一点就是收入少,难以形成富余的资金积累,抵御不了突发疾病及一些意外灾害等原因的支出。自种植水稻或将耕地流转给水稻经营者后,水稻单产收入是以往该地块种植收入的3-5倍、流转耕地的承包费是以往的2倍多,部分农户高兴地说:“这回我们也能攒下钱了”。三是推动诚信建设。经济基础决定诚信建设,素质建设引导诚信发展,这是我们在诚信建设中的切实体会。农村的诚信建设始终处于薄弱环节,我们对农户不良贷款调查反映,因种植欠收,而导致的拖欠银行贷款占农户不良贷款率92%。水稻种植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调节种植结构,在玉米调减的情况下,大豆播种面积及产量仍然保持在稳定状态,其收购及价格也不再是忽冷忽热,农户的收入也比较稳定。2013年北安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不良贷款率高达17%,到2016年末不良率已经降致3.4%。在供给侧改革调整中,农村金融信贷诚信体系建设有了显著提高。
二、经济效益明显现已形成
主星乡2万亩水稻种植基地,东胜乡3万亩水稻种植核心示范区的多地(乡、镇)联动形态。水稻产品收购及市场销售价格始终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水稻产业经济效益明显。2016年,北安市水稻产量8万吨,产值32,000万元;水稻单产经济收入高于其它粮食作物21%,入社农户人均收入较其它农户提高27%。一是稳定玉米大豆产量及价格。多年来,该市种植结构始终处于大豆和玉米交替轮换,然而,在大豆市场化及玉米政策补贴取消后,玉米大豆的产量及价格始终处于波动之中。2017年种植结构,水稻播种占耕地面积15%、经济作物播种占12%、大豆播种占40%、玉米播种占33%,由此可见水田开发对结构调整起到了有效调节作用。2016年大豆收购价较上年提高5%;玉米补贴虽然取消,但较比上年单产收入并没有减少。二是有效提高了农户人均收入。水田开发所选平缓低洼耕地,而这些耕地正是常年低产田,种地收入少、流转租费低,此类耕地所有者始终维持在收支平衡线上,很难实现富足生活。而水田开发者在流转这些耕地时,把这些耕地定为一类耕地,流转费提高了一倍还多。东胜乡一李姓农户耕地流转费收入98万元,他高兴地说:“我的耕地以前一半的价都没人要”。市农业局领导说:“水田开发使我们的黑土耕地真正成为金山银山,再没有托后腿的了”。2016年的农户人均收入达到15,000元,比上年提高10%。三是水稻产业潜在多样经济效益。水稻产品已经在北京、广州农博会上展出,所创“三只老虎”品牌大米倍受欢迎,经销商纷纷前来订货;在抓好大米品牌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有机水稻种植水平,扩大“蟹稻”、富硒稻生产规模,“蟹稻”种植让人们直接观看到水稻种植无任何农药、化肥的有机生产全过程,真正叫响“种养”结合的绿色有机品牌。2017年蟹稻种养已经达到900亩,仅螃蟹经济收入就达到1,200万元,同时,在8、9月份螃蟹成熟季节,人们以“采摘”方式前来购买螃蟹,亲临绿色蟹稻种养产业园,已形成独特的购买观光风景线,无形中为绿色无公害水稻传递着切身的广告。全市全绿色水稻种植也已经向社会公示,多样化种植、多样化经济,为北安市寒地水稻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物质和经济基础。
三、推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
目前我国人口数量约为13.7亿,人口基数较大导致我国对能源需求量也日益增加,电能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社会的正常运转都离不开电能的支持。根据国家能源部的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全社会用电总量在5.9万亿千瓦时,其中火力发电用量为67.3%。由此可见,火力发电是我国电能生产的重要来源,火力发电成本较高,对生态环境破坏较大,加快能源枯竭的速度。坚强智能电网够实现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强化智能电网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建设的重点内容。
1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社会经济效益的内容以及策略
1.1我国智能电网的内容
由于智能电网具有较强的社会经济效益,欧美等发达国家都非常注重智能电网的发展,并且将其纳入到国家战略之中。例如:在电力系统建设的中,美国一直致力于东西海岸电能传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建设,并且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而欧洲各国更是成立了欧盟智能电网委员会,并且制定出了发展智能电网的计划。我国智能电网发展起步较晚,针对智能电网的社会经济效益确立了以下内容:(1)社会效益。在建设智能电网的过程中,我国发电环保性、将供电可靠性、用电节能性列入到智能电网社会效益之中。(2)经济效益。智能电网经济效益主要是指:降低发电成本、提高火力发电、水力发电效率,将智能化的设备应用于智能电网建设中,让电能在运输过程的损耗降低到最小化,保证每户居民享有安全、便利低廉的用电服务。
1.2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策略
根据我国基本国家以及特高压发展的现状,我国将“建设特高压电网为主要网架”确定为我国智能电网发展的突破口。实现各级政府配电网络的协调发展,将电力系统运行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互动化作为坚强智能电网发展的根本目标。为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进程,我国制定了完善的建设策略,具体内容如下:(1)第一阶段即规划试点阶段。我国将2009到2010年开展规划试点工作,对建设智能电网所需的技术、设备进行确立,制定出完善的发展方案,之后在技术、设备相对成熟的情况下开展试点工作。(2)第二阶段即全面建设阶段。2011到2015年是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全面建设阶段,在该阶段要形成自动化、智能化的配电网控制体系,并且对在建设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以及设备不断的进行完善,以来确保核心技术及设备的稳定性、安全性。(3)第三阶段即引领提升阶段。2016到2020年,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基本实现普及,在建设技术与应用设备方面要在世界上确立领先地位。并且实现对我国电能生产方式进行优化配置,提高清洁能源机的比例,增加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的年产量。
2我国坚强智能电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电力系统基础建设薄弱
我国电力系统基础相对薄如,严重阻碍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进程,具体内容如下:(1)配电网规划不够完善。为了推进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我国制定了完善的发展战略,但是我国配电网规划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配电网老化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政府财政力量不足,无法承当智能配电网规划的费用,对老化的导线和配电设备来无法进行维修更新。(2)城乡配电网没有实现统筹发展。城市依托其雄厚的经济实力,配电网规划日益完善,智能变电站、智能监控系统被应用到配电网建设之中,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相比存在很大差距,配电网建设智能化、自动化设备所占比例较低,这样在智能电网建设中城乡之间没有实现统筹发展,严重制约智能电网建设的进程。
2.2法律政策方面有待提高
尽管我国对建设智能电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将智能电网建设细分为:规划试点、全面建设以及引领提升这三个阶段。但是目前智能电网建设研发主体相对单一,依然处于企业行为的低层面,针对坚强智能网的建设并没有制定完善的法律,在政策方面支持力度也不太明显。在供电方面,政府过于注重社会用电的稳定性、安全性,没有从电能生产的节能性以及生态保护方面出发,对电网节能减排的研究不够重视,这和坚强智能社会效益的目标相违背、与当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战略思想相违背。而美国则在2007年就颁布了《能源独立与安全法案》。以法律的形式确立的智能电网建设在国家战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3电力市场制度有待改善
目前电能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能源,在意识形态方面我国始终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发展战略思想,因此在电能生产以及电力市场制度的制定方面,政府都有绝对的话语权,在建国处于经济发展落后,资源严重匮乏,政府对电力市场的主导权可以实现的资源优化配置,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基本国情已经发生很大的改变,电力市场强制性的制度变迁不再适应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并且已经严重阻碍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发展,此外,在电力市场中,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尽管属于国有控股公司,但是电力市场寡头模式已经确立,因此居民用电选择过程只有接受权没有选择权,这与智能电网中保障居民用电廉价性相突兀。
3保证坚强智能电网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
3.1完善智能电网建设的国家制度
制度政策是国家支持电网建设的一种表现,我国在保障智能电网正常效益发展的过程中,应着重优化电价政策和产业政策。遵循国家政策与制度,促使电网效益的产生。根据智能电网现代的状态,主要完善两方面的制度,第一是跨区输电制度,我国预计在2020年,达到高效益的跨区输电,避免我国地区用电的差距,采取相互补助的方式,平衡地区用电;第二,优化用电制度,提出制度方案,规划电网运行,利用制度,约束国家用电的发展,确保效益产生。
3.2完善智能电网的用电政策
智能电网的电价政策。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合理的电价机制,坚强智能电网必须要有合理、灵活、多样的电价结构。首先,要广泛实施峰谷分时电价、季节性电价、可靠性电价等电价制度,引导用户合理用电。其次,推进阶梯电价的实施。阶梯电价是指将用户用电量设置为若干个阶梯,不同阶梯设置不同的电价,一般阶梯内电量越少,电价就约低。阶梯电价可以有效地抑制电力浪费现象,引导居民节约用电,合理用电。第三,合理调整不同类型销售电价。从目前我国销售电价结构上看,东部高西部低是比较合理的,但在用户分类定价上不尽合理。从反应成本消耗角度出发,应该是居民电价最高,然后是商业电价和工业电价。但在我国实际上居民电价最低,有必要调整这种不合理的价格结构,逐步降低用户电价的交叉补贴。
3.3完善智能电网应用技术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离不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类。特高压技术。目前我国特高压技术已经应用到电网建设之中,例如,在西北电网建设中已经对特高压技术进行了试点,特高压技术将电压调至到千伏以上进行传输,由于电能损耗与电压数值成反比关系,因此采用特高压技术进行电能运输的损耗也就越小,比传统的输电方式相比,经济效益达到5倍之多。实现了智能电网的社会经济效益性。第二类是清洁能源,其在智能电网上被称为新技术,可保障智能电网产生巨大的效益,不仅可以提高社会地位,更是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例如:利用水力、潮汐等自然能量,推动电网发展,还可降低发电污染。
参考文献:
[1]吴俊勇.中国智能电网的效益评估和政策机制研究[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10(04).
电子商务对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日益强大,目前,泉州市形成了一批以泉州购、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中兴尚品、58食品网为代表的电商平台。这些电商平台各具特色,成绩斐然。泉州购平台短短5个多月时间地方馆的供应商入驻数量迅速增长到808家,产品数量近30万个,总交易额约276万元;一品嘉供应链云平台、环球鞋网、茶多网、拍鞋网等年销售额超10亿元。同时,培育了迈途户外运动、家世比家具、新时颖服饰、千纸鹤服饰、唐丰陶瓷等国内外知名的网络品牌。跨境电商方面,建成了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2016年9月13日泉州跨境通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全年平台累计报关单量407.19万件。随着社会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产生,打破了传统商务活动时间以及控制的限制,对经济社会效益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现对其进行一一分析:
(一)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电子商务主要是依靠现代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实现了企业之间的网上交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分别是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以及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1.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电子商务主要依靠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能够有助于降低公司成立的门槛,其原因在于电子商务不需要过多的资金投入,从而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机会。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的经营方式,即不需要固定在同一地点进行经营、面对固定的消费者。中小型企业内能够有效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并且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对广大消费者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值得注意的是,一旦一个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将会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最为主要的是能够促进国民就业,从而有效增加内需。2.寻找更好的贸易伙伴,在上述分析中,可以了解到电子商务是依靠互联网的一种新型经济模式,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寻找对自身发展有利的经济贸易伙伴,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能够借助互联网查询更多的经济贸易伙伴,能够从中加以对比挑选,有利于?ふ腋?好的贸易伙伴。
(二)电子商务有利于企业之间交易成本的降低。电子商务的应用对交易成本的降低,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降低宣传成本以及降低人力资源成本。1.降低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电子商务主要依靠互联网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不像传统商务经济贸易一样,需要固定的销售场地以及销售时间,其主要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网上在线经济贸易活动,从而减少了办公用地与办公用品成本。2.降低宣传成本,企业进行经济贸易活动,其主要是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交易活动,所有的商品销售都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需要像传统经营模式一样,耗费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进行商品宣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商品的宣传不仅仅有利于提高宣传效果,还有利于降低资金支出,从而有效提高了经济社会效益。3.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采取电子商务技术相对而言较为灵活,最为主要的是经营时间、经营地点比较灵活,并且可以减少销售部门的建立,从而有利于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三)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电子商务在中小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上述分析中,已经说明电子商务有助于企业商品的生产成本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从而有利于商品降低销售价格的情况下,保障经济效益。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在面对同一类型的商品时,往往是选择价格较低的购买,为此企业生产的商品就能够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了市场竞争力。
(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电子商务的出现,促使网上购物得以实现,人们在家就能够进行购物,根本不需要出门即可完成交易活动。由此可见,电子商务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快商品的流通,促使企业之间的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从而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的提高。与此同时,企业在经济效益提高的同时,将会扩大生产,从而使得其规模得到进一步的扩大。
二、电子商务应用的主要措施
(一)企业领导重视,目标明确。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就需要企业领导重视,并且制定相对应的发展目标。需要企业领导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具体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倡导企业经济业务流程的电子化,从而使得电子商务的应用在企业经济活动当中得到推广应用。
(二)组织机构保障,实施高效。为更好实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落实电子商务项目的实施,就需要企业在组织机构上提供保障,促使电子商务的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基础。对于组织结构的建立需要企业全体员工的参与,其主要包括企业领导、企业各部门管理人员、企业经济业务骨干,对于机构的具体事务的开展需要总调度室带头处理,对于机构组成人员,一般情况下根据具体的经济业务加以确定,并且在确定之后,根据经济活动的需求进行人员的调整。如此一来,就可以确保电子商务项目的高效实施。
(三)创新技术,提高能力。为使电子商务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就需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基于此,企业需要紧跟互联网技术进步发展的脚步,不断重视互联网有关技术的发展,促使电子商务系统的运行可靠性以及安全性得到有效的保障。与此同时,需要注重技术的创新,才能够构建业界主流设备以及技术的新构架,从而使得电子商务应用需求得到有效的满足。
在O2O实力跑火的今天,APP具有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第一、APP用户增长速度快、经济能力强,思维活跃。第二、App可整合LBS、QR、AR等新技术,带给用户前所未有的用户体验。第三、App基于手机的随时随身性、互动性特点,容易通过微博、SNS等方式分享和传播,实现裂变式增长。第四、APP的开发成本,相比传统营销手段成本更低。第五、通过新技术以及数据分析,APP可实现精准定位企业目标用户,实现低成本快速增长成为可能。
然而,APP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同质化缺陷,市面上形态各异却用途雷同的APP千人一面,缺乏创意不说,很多仅凭一时冲动就开始设计APP的研发者由于没有做好市场调研,缺乏运营经验也不擅长资金管理最终导致了APP昙花一现的失败结果。
二、对比网站、贴吧研究此类APP的发展前景
目前有关发明创造的信息市场上,存在着以下几种不同的传递形式:APP、贴吧、综艺节目、网站,其中综艺节目的好评率与关注度都比较高,以及从较为靠前的贴吧签到排名可以看出,生活中热爱发明创造的人很多,由此可见,一个能够为发明创造服务的专业性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创造出横向对比更方便于用户且实用性更高的APP,本文运用对比研究方法做了以下的优点缺点比较。
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出,烧杯APP可以规避网站与贴吧的缺点,给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同时,结合二者的优点,更有效的将发明创造的灵感变现,当然,也面临着技术匮乏,资金不足的困难。
三、App“烧杯”的营销和主要的盈利方式
帮助APP成功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营销。前期用户的积累以及后期稳定用户的分布比重直接决定了APP的生命力和层次。通常来说,对内推广主要是应用内互推,又称换量,通过合作的方式互换用户流量,互相推荐对方的应用,互相置换用户;其次是互联网开发平台推广,将成熟的APP应用提交到互联网开放平台,如腾讯开发平台、百度开放平台等,给用户提供不同角度的体验。社会化推广营销则可以以较不生硬的方式将APP植入到可快速传播的文字、图片、视频中,在各大SNS社区中传播,带来高爆发的传播量。这往往需要一个充满创意的文案,借助现有社交平台传播的力量,将产品拟人化,坚持原创内容的产出。在微博上抓住当周或当天的热点跟进,保持一定的持续创新力。可以参考同行业运营较好的微博号,借鉴他们的经验。主要的盈利手段有依靠点击量,广告收费,发明品挂网收费,办理专利程序收费,普及提供相关的知识不收费。
通过体验发现,App与社交结合,加入很多多媒体元素,集评论与分享为一体,注重用户体验,以广告为主要盈利模式是必经之路。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则是与法律界合作的设想,使其成为首家线上申请专利的移动客户端将是我们未来发展目标,与此同时,如何规范版权保护制度,在分享创意发明的同时也能让发明者得到应有的经济利益,不被窥屏者擅自挪用,侵犯知识产权是最大的难关。
四、盈利模式和用户粘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图分类号:F75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4161(2010)01-0144-04
根据各类建设项目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市场需求等情况,将其大体划分为竞争性项目、基础性项目和公益性项目三大类。对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公益性的准公共产品投资项目,我们称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民营企业的不断增加,政府加大了西部地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投资力度。因此,对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一 、 投资项目评价方法简介
投资活动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投资效益,它既可以体现在财务效益上,也可以体现在国民经济效益(以下简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通常情况下,在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一般从企业或项目的财务效益(以下简称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个方面评价。财务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通过,该项目完全可行;若财务效益没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则该项目也可行;但若财务效益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没通过,则该项目不可行,应拒绝投资。然而投资项目类型不同,体现的效益也就不同,对其采用的主要评价方法也应有所不同,选择依据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准竞争性投资项目的投资效益主要体现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物流园区,可划分为准竞争性项目。它的建设发展不仅可推动物流产业的发展,而且对国民经济、尤其是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带来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由于物流园区投资数额大、回收期长、经济效益低下等特点,在发展初期主要是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改善城市环境、增加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建立节约型经济,营造和谐社会等方面社会经济效益的体现,所以应以社会经济效益评价为主。
二、财务评价的缺憾及评价方法选择
(一)园区物流需求量及收入预测
本文以甘肃统计年鉴1978―2003年公路、铁路货运量为基础数据,经过整理分析,选用二次指数平滑法、一元线性回归法预测了2003―2004年甘肃省物流需求量 ;通过实地调研,获取了天水市场铅锌矿粉流量、主要流向等相关资料,运用专家意见法确定了天水
物流量占甘肃省物流量权数以及园区建立可吸引的货运量比重,预测出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在未来5年物流量预计可达到350万吨;依据天水铁路货运站、公路货运站等相关部门提供的各种物流服务的市场价格资料,预计园区建立后,可带来主营物流收入和其他物流收入(主要通过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获得)13 893.263万元。
(二)项目投资及财务预测
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全部投资3500万元,其中,政府除在税收、贷款和土地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之外,直接投入资金1 500万,作为前期配套设施等的建设。预计经营期为20年,建设期1年,其中:固定资产投资3 150万元,流动资金投资350万元。
本文按照预测出的园区物流收入,对该投资项目进行了财务净现值(FNPV)、财务内涵报酬率(FIRR)和投资回收期等主要指标的初步预测。
该项目税后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8.18%,低于行业10%的基准收益率;所得税后的财务净现值FNPV=-388.18万元
(三)财务评价的缺憾
财务评价仅是从企业和投资人角度出发考虑项目的成本与收益问题,来评价项目在财务方面是否可行。然而,项目的财务赢利性不一定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至少没有正确反映国家对项目实施的征税及项目的外部效果等。所以项目财务评价的结论不能作为项目可行性评估的最终结论使用,还应从国家或地区和社会整体经济利益的角度,分析和计算项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所作的贡献和效益,来综合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作为准竞争性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担负着引导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如果仅用财务评价方法显然有失偏颇,所以,应寻求其他视角对投资项目进行更全面的评价。
(四)运用实物期权基本思想分析确定评价方法
由于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已列入《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是政府必须投资项目。由此可见,政府规划的该项目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需要其承担部分社会职能,而并非单纯追求盈利。它的建设发展,可实现城市物流规划建设目标。另外,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也为天水政府投资建立物流园区创造了良好的契机和环境。运用实物期权基本理论分析,投资项目价值不仅取决于项目所带来的现金流量,还在于对未来成长机会的选择。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的财务效益虽然不是很理想,但政府仍然将其列入发展规划准备投资建设,原因在于政府把对物流园区的投资机会确认为“增长期权”(growth options),该项目的投资价值主要由未来的增长期权决定,而不是由所产生的现金流决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以及当地丰富的铅锌矿资源和市场对铅锌产成品需求的不断增长,可以为园区将来的发展带来增长机会,这种增长机会对政府来说,可以看成是未来收入的买入期权,可以增加园区项目的投资价值,最终实现政府的投资目的。
所以,本文从社会经济效益视角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三、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一)评价内容
(二)评价方法
(1)可产生的经济收入
前述物流园区可产生物流收入是财务收入,因此进行经济效益评价时,首先应将财务价格按照影子价格调整为经济价格来测算可产生的经济收入。本文为了简化起见,假定园区物流收入的影子价格即为市场价格,即在对园区财务收入测算时各种服务价格的确定,对该项目效益的衡量是可靠的,其市场价格均能真实的反映出物流园区给国民经济所作的贡献,所以在此对园区建立可能产生的财务收入不再作调整,其财务收入即为经济收入。
(2)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在城市GDP中的比重降低,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社会经济效益与宏观调控力的体现。根据我国历年来物流成本占GDP比重,运用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从地区中观角度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立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进行了预测分析;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已经存在的样本期间的预测模型为:
y^t+k=at+bt*k(k=1)(1)
需要预测年份的预测模型为:
y^T+K=aT+bT*k(k=1,2,3…6)(2)
其中T是样本末期;at,bt为参数,是根据平滑系数α和β(α0, β1)计算得到,它们的计算公式为:
at=ayt+(1-a)(at-1)(at-1-bt-1)(3)
bt=β(at-at-1)+(1-β)bt-1(4)
其中,at是截距,bt是斜率
因此,运用Eviews软件,系统根据1991―2003年我国物流成本比例的具体变化规律自动生成参数α和β。
在表1中,参数α和β分别为0.81和0.12,说明平滑效果比较好,同时由表1的运行结果可知:
at=21.4166,bT=-0.2833,
因此,根据(1)预测1991―2003年物流成本的模型为:
y^T+K=aT+bT*k=21.4166-0.2833k(k=1)(5)
然后根据计算公式:
y^T+K=aT+bT*k=21.4166-0.2833k(k=1,2,3…6)(6)
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天水市GDP×(目前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预期社会物流成本占GDP比重)×天水园区物流量/天水物流量(7)
计算园区建立可节约的社会物流成本。
(3)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依据天水市北道区2000―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所列GDP增长率、第三产业增长率以及交通仓储业增长率预测2004―2008年的GDP、第三产业产值和交通仓储业产值,然后以测算的物流园区经济收入占GDP、第三产业产值和交通仓储业产值的比重来预测物流园区对北道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
(4)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分析
依据《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中制定的优惠税率和预测出的各年财务收入计算出园区可能上缴的税收;然后,按照天水市北道区2000―2010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财政收入的增长率预测出2004―2008年的地方财政收入;最后计算税收收入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程度。
(5)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计算
与财务评价不同的是,在确定项目费用时,首先要考虑转移支付的税金、工资和利息;其次是影子价格的确定。本文资金的影子价格以国家发改委和住房建设部确定的12%社会折现率为标准,同时根据我国劳动力状况、结构以及就业水平,将一般建设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确定为1,为简化起见,假定其他投入产出物的财务价格均能正确反映其市场价格,即其财务价格即为其影子价格来运用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涵报酬率(EIRR)两个指标来进行经济效益评价。
(三)评价
依据《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天水年鉴和天水市北2000―2010社会经济发展纲要,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预计未来5年,通过园区仓储、运输、装卸等基本经济活动的开展,以及保险、金融等增值服务功能的发挥,可累计产生1.39亿元的经济收入,其对GDP的平均贡献为1%左右;对第三产业的平均贡献为1.53%;累计可上缴税金1 528.259万元,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贡献程度为3.84%。事实上,园区的建立对社会最直接的贡献表现在交通仓储业,其对交通仓储业的平均贡献程度为9.61%,原因在于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定位为专业性枢纽型园区,其建立后在发展初期,主要是仓储、运输、装卸等基本功能的发挥,而且由于政府的优惠政策和区位优势,可将天水市场铅锌矿粉运量的90%吸引进来。
根据Holter-Winter非季节模型预计到2008年我国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将由2003年的21.4%降至20%,因此,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的投资建立,通过资源整合和物流运作效率的提高,从地区中观角度分析预测,预计到2008年累计可节约社会物流成本14.27亿元。
在财务效益评价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部门对影子价格确定的标准,调整计算出园区项目的经济净现值ENPV=4 202.96万元,经济内涵报酬率EIRR=30.88%>社会折现率12%,ENPV=4 202.96>0,表明该项目除了能够得到符合社会折现率12%的盈余以外,还可以得到4 202.96万元的超额盈余,因此,该项目在经济效益上是完全可行的。
四、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社会效益评价
本文从园区建立对区域就业、社会分配效果的影响等几方面定量和定性分析园区建立可实现的社会效益。
(一)对区域就业的影响分析
物流园区建立对区域人口就业影响是社会效益的重要表现之一。这是因为一个行业对地区经济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能够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地区就业压力,通常用物流园区创造的劳动就业率和单位投资就业机会两个指标来衡量;另外,物流园区从业人员的报酬水平,它直接表现了物流园区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的质量,因此它也是评价物流园区对区域就业影响的另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指标。
2003年,天水市北道区总人口为57.83万,其中农业人口45.11万,占北道区总人口的78%以上,城市应就业1.7万人,2003年实际就业总人数为1.2万人。根据专家的估算,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可直提供就业岗位350人,同时金融、保险、交易、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间接创造就业岗位1 000-1 500人。直接就业人数与间接就业人数之比为1∶4左右。
根据上述指标计算出物流园区的就业效果: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立创造的劳动就业率为10.9%,即在当地每一百有劳动能力应就业的人数中,物流园区可提供约11人的就业岗位,占北道区实际就业总人数(2003年)的15.4%,单位投资的就业机会约为0.5人/万元;同时,物流园区从业人员的平均报酬水平为与北道区从业人员年平均报酬水平9 600元相比,高出4%左右。以上结果说明园区的经济活动对北道区的就业具有一定影响。
(二)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分析
近几年, 天水的传统支柱产业大多已走向衰败,造成了相当一部分职工失业。围绕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建成后,可以解决政府一直以来比较棘手的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关联行业的无序状态,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成为当地经济的又一增长点。
另外,园区选址在天水市北道区,交通压力相对较小,它的建立,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天水市区的交通压力,减轻了市区的大气污染和对城市居民的影响,改善了城市环境质量。
五、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预测评价,得到以下结论: 中国西北有色金属原料物流园区投资建设后,其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它的投资建立是必要的,不仅可以整合当地资源,实现城市物流成本降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而且可以提高就业、改善区域环境,最终实现物流园区作为“增长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戚安邦. 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84―188.
[2]易丹辉 .数据分析与Eviews应用[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97―99.
[3]戚安邦. 项目论证与评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99―201.
[4]甘肃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兰州大学经济学院课题组.甘肃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草案) [R].2004:41―45.
[5]张婕.关于港口社会经济效益评价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6]沈素子.嘉兴市铁水中转港物流园区发展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
[7]Myers,S.C. and S.Majd.Abandoment value and project life. Advances in Futures and Options Research[J].1990,4:1―21.
关键词:诚信教育 大学生 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点之一,其诚信度的高低对社会经济效益产生的作用值得探究。通过对我校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和其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调查和分析,主要探究两个问题:第一,大学生诚信教育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关系;第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一、大学生对诚信教育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观点和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为人们提高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在物质文明得到空前发展的同时,对精神文明建设也越发重视。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之一,物质文明是发展精神文明的现实基础,而精神文明又促进物质文明的发展。由此可见,诚信教育本身也是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了解大学生的诚信现状,以及他们对自身诚信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效益的观点,我们随机抽选了牡丹江医学院150名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通过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了调查,并通过教务处所提供的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各类考试和大学生ect4、6考试中违规作弊的学生人数和学习就业科就相关学生的就业情况所提供的资料进行了相关分析。
调查发现:在看待大学生诚信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时, 11.8%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诚不诚信和其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不沾边”;有20.9%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诚信会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但不会太大”;有 49%的受访者认为,“无论诚信是否带来社会经济效益,大学生都要讲诚信”;18.3%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生诚实守信反而给自己带来了经济负效益”。在被问及“别人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对自己不讲诚信时,你怎么看”时,95%受访者认为,“非常生气,不能接受”; 5%的受访者认为,“不好说”。而被问及“自己是否有过为了自身利益而对别人不讲诚信”时,35%受访者给予肯定的回答;55%受访者给予否定的回答;其余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以上调查虽然仅在本校进行,但不可否认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它反映了大学生所存在的诚信问题和诚信观念,以及对诚信所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看法和认识。虽然有一部分大学生对诚信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以为然,但多数大学生还是认识到自身的诚信度对其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对社会经济效益影响的深度和途径
我国经济虽然在高速发展,但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却很有限,我国高校的不断扩招也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困境。在岗位有限而求职者众多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应聘者的道德素质。此时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对大学生的前途负责,也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思想保障。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缺失对社会经济效益的负性作用
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影响因素也通过大学生本身来影响社会经济效益。
1.大学生自己对诚信不理性、不健康的认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和外国交往频繁,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不良思想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等也随之带入我国,加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个人追求物质的欲望也空前高涨。一些大学生在生活中只注重消费和利益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对包括诚信在内的一些重要道德规范理解为对个人生活自由的限制,把诚信等重要的道德规范当作是一种负担和障碍。考试中作弊、投机取巧,即使被发现也丝毫不羞愧,取笑诚实守信的人。甚至一些本应该努力学习、报效社会的贫困生也受影响而错误对待诚信。《文汇报》2001年6月3日报道,对复旦大学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的调查显示,29.7%的学生不了解个人诚信制度,甚至有近两成的学生对如何还款并不关心。广东省有的高校还贷违约率超过20%,到2004年3月20日为止,中国政法大学745名进入还款期的毕业生中,有190人未按时足额还款,违约率达到26%。由此可见,一些大学生对诚信的不理性、不健康的认知和行为,给国家的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给家庭带来了额外的开支。甚至个别诚信缺失的学生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不择手段,最后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浪费了国家对其培养的社会和经济资源。
2.社会不良因素加剧了大学生不诚信所造成的社会经济效益的损伤。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中,总是存在一些违法乱纪、弄虚作假的现象,在社会环境方面对大学生产生了不良的负面作用,加上大学生关心一些负面的东西,使得社会的正面教育作用减弱。社会传媒也营造了一种奢侈消费的诱惑,以及网络不良思潮的诱导,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很大冲击。
3.高校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视不足损害社会经济效益。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加,一些高校为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对学生的一些不诚信行为没有加以制止和惩罚,为那些考试中作弊被处分的学生解除处分,对学生简历“掺水”放纵不管,允许学生毕业学术论文作假,甚至个别老师并没有带头诚实守信,进行学术造假。大学生每天都接触老师,如果学校不重视老师自身的诚信度问题,加上诚信的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很容易被周围环境影响而被动不诚信。
(二)大学生诚信教育使大学生自身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结合
大学生自身价值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的高低,更表现在道德素质方面。高校应更加重视大学生诚信教育,严格考试制度,端正学风和考风,建立完善的学生诚信机制,通过学生自评、同学互评,老师评议和社会中介评议,将相关结果纳入学生评奖、入党、就业推荐等指标体系中,并加强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的管理,丰富诚信教育的方式,激发大学生诚信的热情;社会舆论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传播媒介大力宣传“以诚实守信为荣”,弘扬社会正气,营造良好、和谐、诚信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应重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孩子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大学生更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自觉抵制不良思潮和环境的影响,自觉加强自身诚信建设,诚信是大学生自身价值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体现,实现自身价值不是说不能追求物质财富,只要通过合乎法律、合乎道德的方法都是正确的。大学生在社会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社会经济建设也给大学生留了广阔的空间实现其自身价值。
目前我国处于社会大转型的时期,市场经济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大学生的诚信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诚信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既是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直接负责人,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大发展、大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勤工助学是各院校学生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总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与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勤工助学是一项有偿性的社会活动,它为广大学生尤其是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培养并提升自身能力的空间,不仅能为其解决一定的经济困难,同时也锻炼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了其社会与工作责任心。近些年来高校一直扩招,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机会,但在当今就业岗位严重不足的社会经济背景下,高校扩招使大学生就业形式愈加严峻。而高校勤工助学作为一项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其有偿性、实践性、教育性等特点,不仅为在校大学生解决了经济困难,同时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并提升了其就业能力与素养,使其将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生活。
各大院校勤工助学管理中心也积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勤工助学机会,在校内通过建立和完善勤工助学机制,营造良好的实践氛围,将勤工助俭学与提高实践能力和掌握成材主动权相结合,同时拓宽勤工俭学渠道,加强专业教育与就业指导,进而促进勤工助学学生由简单的劳动实践向技术型、能力型、管理型岗位转变。当下学校不再拘泥于学校内部提供的勤工助学岗位,为帮助学生更好地接触并了解社会,进而为将来就业打下基础,各高校都别出心裁,本着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目的,积极拓展校外实践,各院校经过严格考查校外企业情况,在确保学生权益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就业岗位。如上海某高校专门成立“自强社”这样一个学生团体,社团根据职能划分了不同部门,商务部是其中之一,专职负责与校外企业联系,登记其用工需求,安排校内贫困学生参加勤工俭学。
各院校如此重视大学生勤工助学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更可有效促进社会经济的推进与发展。
一 勤工助学可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素质,使其快速融入社会,尽可能快地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
首先,锻炼学生思想素质,提高学生素养。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其实是从逆境中成长的过程。这种经历可增强其自信心与责任感,进而增强其自我约束和管理,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培养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
其次,增强并拓宽个人技能,提高自身竞争力。勤工助学是学校课堂教育外的自我补充与拓展,它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锻炼学生在校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还可开拓学生眼界,让其在校期间便可多方位学习并补充所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走进并认识社会,使自己所学知识与自身能力得到社会认可,进而在实践过程中磨练意志,提高自身竞争能力。
最后,勤工助学可有效帮助学生完成学业,进而促进其顺利就业,缓解了社会就业难问题。据调查86.7%的学生参与勤工助学是为了缓解上学期间的经济困难,保证其完成学业。国家现有的勤工助学政策虽不是很完善但也有效地实现了贫困生生活方面的经济自立。这不仅减轻了学生思想压力,同时通过真实的社会劳动实践可有效定位自己将来就业。
二 大学生通过勤工助学可有效促进经济发展
第一,勤工助学降低了家庭负担,减轻了社会压力。参加勤工助学的学生大部分家庭经济较困难。勤工助学是有偿性劳动,学生在劳动过程中可获得报酬,另外,加上国家奖助学金等各类形式的助学金,经济困难学生每月能够有足够的生活费保障生活。学费可以通过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贷款解决,完全能够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基本生活要求,做到生活上经济的“自立”。这样可有效缓解家庭负担进而减轻社会压力。
第二,勤工助学可增加学生经济收入和经验,更有利于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勤工助学可获得一定经济收入,同时还可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并拓宽专业技能,为其毕业后顺利就业打下基础。进而可有效缓解大学生毕业就业难现象。
第三,勤工助学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为毕业后自主创业提供经验,可以为社会做出更大的经济贡献
第四,大型企业可以借勤工助学,低成本的培养适合自己的人才。大型企业通过适时招聘在校学生勤工助学,可低成本的培养适合单位长期发展的人才。勤工俭学可以使学生提前融入社会,由于勤工俭学工资低,可以降低企业的人工成本,进而用较低的成本培养员工,给企业以后的发展带来潜在效益,通过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加入企业工作,直接带来效益,增强了企业的长久竞争力。
第五,勤工助学非正式工作,一些制造型或低技术性企业可以解决用工荒。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自2008金融危机以来,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少,各中小民营企业如制鞋、服装、电子、眼镜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均出现用工荒现象,大学生勤工助学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种现象,为企业正常运营发展出一份力。
所谓的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就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小区,绿色生态小区的建设可以将自然与技术联系在一起,减少人为破坏生态环境,为人类生存奠定基础,同时,这也是实现资源合理优化配置的有效措施,要建设绿色生态小区,就要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将绿色经济作为基础。对于绿色生态住宅小区来说,主要具有高效益、高质量以及高管理技术等特征。
二、我国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必然性
(一)建筑资源消耗过多
随着住宅建筑行业的发展,也出现了很多资源消耗问题,不仅需要浪费大量水资源,还会影响城市空气,更需要占用大量土地,这些问题的出现就导致建筑资源消耗过多。现代人越来越关注绿色生态环境,因此,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也就成为人们的追求,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减少对建筑资源的消耗。
(二)国家政策的支持
尽管我国并没有专门用于城市绿色生态小区建设的法律法规,但在现有法律法规中却存在与绿色住宅小区相关的建设问题,尤其是近年来,在我国很多政策中都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的相关内容,如环境保护法、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境保护标准等,由此可见,国家正通过各种政策为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提供基础。
三、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对地方社会经济建设的影响
(一)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大,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建筑行业的建设主力军主要是进城的农民工,这不仅为农民工的拓宽了就业、生存之路。绿色生态住宅小区的建设需大量的钢材、水泥、木材、沥青、砂卵石、苗木等建材,对当地的相关行业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可以带动周边经济贸易的发展,它涉及的交通运输、农业生产、邮电通讯、配套商业、饮食服务、财政金融、文化卫生等行业,这又为城镇就业创造大量的工作岗位。因此,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一方面可以提高城镇人民生活质;另一方面,促进地方经济增长,不断增加区域人民经济收入,有利于当地居民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提高地方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有利扩大城市经济规模,优化区域经济结构,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如易门县教师小区项目建设规模为19.9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为2.6亿元,绿化率为33.76%,容积率为2.0,建设周期历时4年(于2005年9月至2008年12月),是属于地方政府委托开发,社会投资建设的项目,本项目直接为地方财政创收了3500多万税收,出售周边商铺、车库等收入为4500多万,占本年的财政收入8%。绿色生态小区建设对相关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和辐射作用。直接带动了水泥、钢材、砂石、水电器材等多个经济部门和行业的发展,为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而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成后,会带动周边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商店、文化娱乐设施等行业的发展,形成一定区域内的规模经济,地方经济结构得到了优化,这些行业的经济收入增长了,所交纳的税、费也增加了,相应的地方财政收入也增加了。扩大了城市的经济规模,对地方在推动城市化进程发挥了独特作用。
(三)改善人民居住环境,加速和提升了城市建设档次,优化投资环境
一、前言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高校扩招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怀揣美好憧憬与梦想的大学新生走入大学校园,如何让这些莘莘学子们尽快适应大学的环境和氛围,是高校辅导员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学生管理工作能否顺利开展下去的基础。大学是人生的转折点,是学生从学校步入社会的中转站和培训基地,大学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显著不同在于大学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学生如何自主学习,与其之前的校园生活是完全不同的,怎样对这些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是辅导员的主要任务。
从管理学角度来讲,高效率的管理水平能够极大地提高效益。根据国外专业调查部门的调查结果显示,一个高效的管理团队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对于普通团队来说,可以高出8-10倍。高校大学生从进入校园开始,直至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工作岗位为止,整个过程都离不开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引导和辅导,一个良好的管理开端将直接影响高校大学生进入社会后所创造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
二、大学新生的几个显著特点
(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在高中阶段,学生心中的大学如梦境、仙境一般,他们通常会将大学想象的太过美好,认为从高中到大学是一个质的飞跃,是一种解脱,到大学可以得到充分的自由,通常对大学和未来抱有较高的期望。另外,许多学生在报考大学时,对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大学和专业也没有足够的了解,盲目地选择热门专业,以至于这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发现现实跟自己想象的不同后,心理平衡受到破坏,进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通常来说,大学新生想象中的大学应该是无拘无束、闲适自在、没有压力的生活,而进入大学之后他们会发现大学的竞争依然如此激烈,还要面对无形的就业压力,很容易生出现迷惘和失望的情绪。
(二)人际交往习惯和自理能力
大学新生在大学环境中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保留着高中时代的特点,同时也慢慢接受着大学的影响,这个时期是他们从心理不成熟到成熟转变的一个关键期。另外,对于这些“90后”的大学生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在中小学时代绝大多数时间都用在了学校和学习上,很少做家务,基本没有自理能力。进入大学后,他们将面对第一次远离父母而独自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又由于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和沟通,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不适。在中学时期那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一去不复返,面对大学生的集体生活,许多大学新生表现出烦躁的状态,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未来充满忐忑。
(三)学习方法和学习动力
大学之前的各阶段学校的教学方法基本是教材式的,但到大学后,大学新生会突然发现大学的教育方式是基于教材而又脱离教材的模式,教师的讲授往往仅限于课堂上,下课之后很少能够得到老师面对面的教授,更多的是强调课后的实践和个人能力的扩充。在习惯了中学“填鸭式”教学模式的这些新生会感到突然失去方向,不能适应现在的学习方式。另外,大学环境下,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也使他们应接不暇,有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做好新生管理工作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表面层次来讲,一个良好的管理开端能够很好地解决后续困难和事件,提高管理效率和减低管理成本。从延伸角度来讲,对于高校新生的管理,可以使他们确立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消费观、就业观、社会观等,能够带来长远的、潜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与价值。由专业的辅导员团队做好新生管理工作,引导新生树立一个正确合理的心态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将有利于高校向社会输送优良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推动作用。
(一)从价值观角度分析
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合格的人才,合格的人才必须具备正确合理的价值观。价值观的树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前期正确的引导和帮助。作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储备人才,大学生需要从入学开始就确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团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理论层面来说,正确的价值观是体现大学生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是人生观最根本的体现,是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完成新任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的迫切要求;从现实层面来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进一步改善高校工作、降低管理成本的基础条件,是学生今后步入社会、建设社会、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正确的价值观能够给社会带来诸多经济效益,无论从社会和谐环境氛围的构建、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轨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预期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说,一个良好的管理,是实现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开端。
(二)从消费观角度分析
消费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形形的消费观。消费观和价值观一样开始受到高校管理阶层越来越关注和重视,正确的消费观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生活消费习惯,对推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同样,在大学里,正确消费观树立的过程中需要高校辅导员团队的努力工作和教育引导。实践证明,辅导员团队通过正确的思想引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认识到消费和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刺激他们的消费欲望,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当代大学生既是今日消费者,又是未来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推动者,并且将来他们还将成为消费的主体,所以大学生从入学开始,便应该在辅导员团队的引导和教育下,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三)从就业观角度分析
摘要:通过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和耦合度模型,对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从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效益也发生了变化,但总体呈稳定态势,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总体水平较高,呈上升趋势;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分布大致呈同心圆形,随着与区域中心距离不断增大,耦合度不断下降;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差异越小,说明农用地利用越协调,耦合度越高。结合遵义市经济发展情况和区域功能定位,提出了提高农用地利用耦合度、促进农用地协调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农用地;利用效益;熵权法;耦合度;遵义市
中图分类号:F29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5)07-1788-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5.07.064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如何使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达到最大化,一直是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焦点。土地利用效益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是人类利用土地的最根本的原因,社会效益则是整体和全局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可以说是久远的经济效益[1]。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就是要协调好土地利用的三效益,相关学者也对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许媛等[2]通过构建耦合度模型,探讨了西安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梁红梅等[3]通过建立动态耦合模型,对宁波市和深圳市的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农业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相关学者对农用地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耦合性进行了研究。杜娜等[4]采用耦合度关联度和系统耦合度模型分析了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及耦合态势;王继军等[5]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陕北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刘新平等[6]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及生态和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的耦合系统评判指标体系,研究了新疆干旱区生态与经济系统的耦合度。可以看出,相关研究主要是针对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但是对农业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较少,对喀斯特地区的农业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研究也较少。喀斯特地区由于受其地形地貌的影响,农业生产条件与其他地区相比较差,农用地的利用效益也会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如何,是本研究的重点。本研究以遵义市为例,通过构建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农用地利用的效益进行了评价,然后运用耦合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上对其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促进遵义市农用地利用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益提供理论依据与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4-2012年遵义市农业经济数据均来源于历年《贵州省统计年鉴》、《遵义市统计年鉴》,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遵义市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园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2 研究区概况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是贵州省第二大城市、新兴工业城市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基地,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地理位置在北纬27°80′—29°13′、东经105°36′—108°13′之间。市域东西绵延254.00 km,南北相距230.50 km,海拔高度在1 000~1 500 m。遵义市属于中亚热带高原湿润季风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全市国土面积307.67万hm2,其中山间平坝面积占7.40%,丘陵占30.70%,山地占61.90%,农用地面积2 73.11万hm2,占土地总面积的88.77%。遵义市下辖2区、8县、2个民族自治县和新蒲新区管委会以及2个代管市。2012年末,全市共有164个镇、55个乡、8个民族乡、17个街道办事处,年末常住人口611.70万人。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1 361.9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81.24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13.31%。
1.3 研究方法
1.3.1 熵权法 本研究采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的权重,熵权法是在综合考虑各因素提供信息量的基础上计算一个综合指标的数学方法[7]。熵权法是一种客观赋权法,是根据各因素提供给决策者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指标权重的,其思路是强化数值差别较大和弱化数值差别不大的指标对综合评价值的贡献,从而能够全面反映指标值所包含的信息。具体分析方法和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原始数据采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正向指标:rij=■, (1)
负向指标:rij=■, (2)
步骤二:计算熵值,计算公式如下:
Hi=-k■fijlnfij (3)
式(3)中,fij=■,k=■,Hi为第i项指标的熵值,k为玻尔兹曼常量,n为评价年份数或区域个数。
步骤三:计算熵权,计算公式如下:
wi=■ (4)
式(4)中,wi是第i项指标的权重值,且0≤wi≤1,■wi=1,m为评价指标个数。
1.3.2 耦合度模型 农业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具有耦合关系,耦合关系越协调,耦合度越高。农业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评价函数分别为:
F(x)=■xiai (5)
G(y)=■yibi (6)
式(5)、式(6)中,xi、yi分别为社会生态效益评价指标、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指标,ai、bi为各指标的权重。
农业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模型是基于二者之间的离差大小而构建[8],其计算公式如下:
C=■■ (7)
式(7)中,k为调节系数,一般2≤k≤5,取k=2。
1.3.3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依据农用地效益的内涵,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全面性、可比性等原则,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取性和可靠性,结合遵义市区域综合实际情况,借鉴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9-12],从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方面共选取24个指标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表1)。
指标体系中,农业劳动生产率是指单位农业从业人员带来的农业产值;粮食安全系数X6是指人均粮食与联合国规定的温饱型年人均基本粮食的比值,其中,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的温饱型年人均基本粮食为400.00 kg;农业供养能力X11是指单位人口种植业产值;农业技术效率X14是指单位农业机械总动力所能产生的农业产值;土地农业利用率X23是指农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农用地利用多样化指数X24是参考王鹏等[13]的研究成果,其计算公式为:G=1-■xi2/[■xi2]2,式中,G为农用地多样化指数,n为农用地利用类型数,xi为第i类土地利用类型面积。
2 结果与分析
2.1 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分析
2.1.1 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从时间变化来看,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表2、图1)。2006年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为0.13,在历年中最低,主要是因为农作物产量减产以及耕地面积减少。2006年遵义市遭遇多年不遇的干旱天气,造成秋季主要农作物产量减产,全年粮食产量272.98万t,比2005年减产48.67万t,下降15.10%,农业产值增加值与2005年相比下降3.50%。2006年全年耕地面积减少7 626.00 hm2,其中国家基建占地657.00 hm2,其他基建占地400.00 hm2,退耕还林还草占地2 579.00 hm2,耕地改为园地3 990.00 hm2。2012年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最高,达到0.78,主要是因为农业产值增加和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2012年遵义市全年粮食产量276.22万t,比2011年增长21.60%,农业产值增加值181.24亿元,比2011年增长8.90%。同时,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 061.00元,为历年最高。从空间变化来看,2012年习水县和仁怀市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最低,均为0.31(表3、图2),主要是因为两县(市)各项指标值都较低,直接影响其社会经济效益。2012年红花岗区农用地社会经济效益最高,达0.59,主要是因为其农业产出效率较高。2012年,红花岗区农业劳动生产率、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单位面积农用地产值及地均农业增加值在各个地区中都是最高的。
2.1.2 农用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从时间变化上看,2004-2012年,遵义市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稳定状态(表2、图1)。2008年农用地生态环境效益为0.24,为历年中最低,主要是因为农用地面积较低,尤其是林地面积较低。2008年遵义市农用地面积272.00万hm2,林地面积140.86万hm2,在历年中均为最低。2010年和2011年,农用地生态环境达到最高值0.60,主要是因为林地面积较高。2011年和2012年遵义市林地面积分别为163.74万hm2和163.56万hm2,在历年中最高。从空间变化上看,2012年红花岗区农用地生态环境效益为0.19,为所有地区中的最低值(表3、图2),主要是因为林地覆盖率、人均林地面积和土地农业利用率较低,单位面积能耗、单位面积农药使用量较高。赤水市生态经济效益为0.87,为各地区最高值,主要是因为赤水市林地覆盖率、人均林地面积和土地农业利用率较高,以及单位农用地的化肥、农药和塑料薄膜使用量较少。
2.2 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分析
2.2.1 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时间差异分析 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差异比较大,耦合度最高的达到1.00,最低的仅为0.46,整个变化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图1)。第一个阶段是2004-2006年,期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不断下降,分别从2004年的0.38、0.54下降到2006年的0.13、0.36。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不断下降,从2004年的0.92下降到2006年的0.46。由表2可以看出,2004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为这一阶段最高,并且二者相差较少,所以耦合度较高,说明了2004年二者之间的关系协调。而2006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为本阶段最低,且二者相差0.23,所以耦合度较低,说明了2006年二者之间的关系不相协调。
第二个阶段是2007-2012年,期间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在这一阶段中,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均较高,且在不断变化,但变化幅度较小。2009年和2011年的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均为1,达到最高,主要是因为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均达到较高值,且二者差异较小,仅相差0.01,说明二者之间达到了协调发展。2012年的耦合度为此阶段最低,虽然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值均较高,并且社会经济效益为所有年份中最高,但是二者差异较大,相差0.24,说明了农用地利用注重社会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效益。
2.2.2 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关系空间差异分析 由图2、图3可以看出,2012年遵义市各县(市、区)的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度差异比较大,耦合度最高的达到1.00,而最低的只有0.56,耦合度空间大致分布呈同心圆形,随着与区域中心城市距离增大,耦合度逐渐减低。红花岗区虽然位于区域中心,其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在各个县(区、市)是最高的,但生态环境效益却是最低的,所以其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最低,仅为0.56,说明其农用地利用不够协调,今后需要注重农业生态环境效益的提高。耦合度较高的有汇川区、绥阳县、正安县、湄潭县、遵义县、余庆县、仁怀市、凤冈县、桐梓县,耦合度均在0.90以上。汇川区是遵义市市政府所在地,具有地理位置优势,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协调发展,耦合度较高。绥阳县、正安县、湄潭县、遵义县、余庆县、仁怀市、凤冈县、桐梓县等县农业发展基础比较好,农业生产水平高,农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主要粮油作物、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商品化程度较高。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道真县)、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务川县)、习水县、赤水市的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处于中等水平,介于0.70~0.90之间,这些地区共同的特点就是农用地利用的生态环境效益较高,均超过其农用地利用的社会经济效益。这4个县(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较好,但是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不突出,农业产出不高,社会经济效益较低,导致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不高。
3 结论与建议
通过构建农用地利用效益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然后建立耦合度模型,分析了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变化,并对遵义市各县(市、区)2012年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探析。研究发现,2004-2012年遵义市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在波动中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效益也发生了变化,但总体呈稳定态势;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变化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2004-2006)耦合度不断减小,变化幅度较大,后一阶段(2007-2012)耦合度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呈下降趋势。通过观察2012年遵义市各县(市、区)农用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度分布情况,可以看出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效益耦合度总体水平较高,耦合度分布大致呈同心圆形,随着与区域中心距离不断增大,耦合度不断下降;农用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差异越小,说明农用地利用越协调,耦合度越高。基于上述研究,为遵义市农用地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1)严格保护耕地,不断提高耕地的数量与质量。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在保护耕地数量的前提下,重视耕地质量建设,不断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积极改善耕地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土地整治,统筹安排,加快中低产田特别是低产田改造,实施沃土工程,完善渠、路、桥、涵、闸等相关配套措施,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连片标准良田建设。充分利用农地分等定级和产能核算等方法,形成以保护耕地生产能力为主的耕地保护测评体系,进一步发挥耕地保护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作用。同时还要严格控制农地非农化的进程,对建设占用耕地要进行严格审查。
2)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结合遵义市农业区划布局,积极推进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建设,排灌泵站配套建设及水源工程建设,分期分批治理病险水库,有计划地完善水利灌溉配套设施。遵义市属于喀斯特岩溶山区,降雨大部分以径流方式流失,通过新建小山塘、小水池、小水窖,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输水调配能力。
3)大力发展农业优势产业,推进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商品化。搞好农业空间布局规划,优化农业生产空间布局和品种结构,确定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重点。对于优势产业特色产业要加强引导,注重农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产出效益。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对农业推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积极研究市场,不断开拓市场,狠抓标准化生产,通过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科技含量来培育品牌、打响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4)不断加强支农惠农力度,提高农民收入。一要不断优化完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加强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扩大粮食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保证支农资金做到专款专用,用到实处;二要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建立农业科技网络,稳定县、乡(镇)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不断派遣农业技术员驻村指导农业生产,加强农机化建设,推广实用新型农机具。
5)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优化农业生产环境。一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和发展林业项目和造林补贴项目,不断提高林地覆盖率;二要加强对有机、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及其农业产业基地的建设,提高畜禽养殖粪便的资源化利用率,调整肥料施用结构,大幅减少化肥用量,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三要控制开发强度,优化开发方式,发展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循环利用秸秆和畜禽粪便等生物资源,促进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参考文献:
[1] 臧俊梅,王万茂,朱亚夫,等.我国农地利用经济效益的东、中、西部差异比较分析[J].农村经济,2006(1):39-42.
[2] 许 媛,南 灵.土地利用效益的耦合关系的研究——以西安为例[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84-87.
[3] 梁红梅,刘卫东,刘会平,等.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关系——以深圳市和宁波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08,22(2):42-48.
[4] 杜 娜,王继军,杨 冰.纸坊沟流域农用地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11,18(2):48-52.
[5] 王继军,李 慧,苏 鑫,等.基于农户层次的陕北黄土丘陵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耦合关系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87-1895.
[6] 刘新平,孟 梅.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耦合关系分析[J].新疆农业科学,2010,47(5):1002-1008.
[7] 贾艳红,赵 军,南忠仁,等.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2006,25(8):1004-1005.
[8] 唐 婷,李 超,张 雷,等.江苏省区域农业生态经济的时空变异分析[J].生态学报,2014,34(14):4025-4036.
[9] 刘媛媛,胡月明,杨永忠,等.基于LESA的佛山市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3,(7):193-196.
[10] 李占军,刁承泰.西南丘陵地区县域农用地经济效益评价研究——以重庆江津区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4):105-109.
1、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而追求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
2、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经济效益比社会效益更加直接些,显而易见,可以运用若干经济指标来计算,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
3、效益是某种活动所要产生的有益效果及其所达到的程度,是效果和利益称。它可分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类,其中经济效益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收益性成果;社会效益则是济效益之外的对社会生活有益的效果。
(来源:文章屋网 )
图书馆效益具体体现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这两方面,是衡量图书馆各种资源是否得到有效利用和是否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的重要标准。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迫使越来越多的图书馆不得不重视管理,注重通过提升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来实现战略转型。尤其是在进入信息化网络时代之后,图书馆所面临的压力变得越来越多,而图书馆要想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要在当前这一广阔网络环境中对自身运营机制加以改变,不断提高自身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从而为其长远发展创造出更多的可能性,进而更好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们。
一、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内容
在我国,图书馆可以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会公共设施。图书馆经济效益主要是指其在运营过程当中的总体消耗与其最终所获成果的一个对比结果。社会与广大社会读者的满意度也就成为了评价其经济效益的主要标准。具体看来,图书馆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如下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第一,对图书馆所做的投入,这些投入具体包括物资投入、人力劳动投入以及经费投入;第二,在投入这一前提下所产出的包括通过信息收集筛选、开发加工以及传递等方式所获得的一系列有用价值;第三,在图书馆持续生存发展这一前提下对读者需求的最大限度满足。尽管图书馆的种类极其繁多,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直以来都是其进行自身评价的标准。在图书馆的运营过程当中所产出的任何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效益,都可以被称之樯缁嵝б妗>咛逅道矗这类社会效益所表现出来的就是所携带信息的有效性、完整性、科学性,以及读者的满意度。
从某种程度上讲,对图书馆所做的投入就是图书馆经济效益构成的一个最基本的物质基础,而由这些投入所获得的成效则是其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表现形式。虽然从实效上看这二者是不同的,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都是社会之于图书馆所产生的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检验。图书馆作为一种经济形式,其经济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完全可以被直接看成“直接经济效益”。通常情况下,这种经济效益都是通过合理分工与科学管理来达到的,因为只有这样,图书馆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才能够得到最充分利用,也才能够更好实现为社会服务这一崇高目的。和直接经济效益所不同的是,间接经济效益通过开发图书馆的现代文献信息产品来将科技信息成功转化为一种现实生产力,从而创造出更多价值。由此可知,在分析图书馆的经济效益时,不能仅仅只关注直接经济效益,由间接经济效益所产生的长远利益也应当被充分考虑到。
二、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
(一)图书馆经济效益是其社会效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当前这一新形势下,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如下两个层面体现出来:一是图书馆自身通过经济化运行所获得的收入或者资金,而另一个就是图书馆通过搜集和整理相关知识而获得的某些颇具价值的信息,并且一旦这些有价值的信息被应用到实际之后,必然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产生。从经济与社会效益这二者的关系来讲,图书馆经济效益的主要体现方式就是其自身收入,而与此同时,这种收入也属正常社会效益的范畴,可以说,其经济效益是包含于社会效益之中的。事实上,在新形势下,要想图书馆的知识与资源更好为社会所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找到其与经济建设的最佳契合点,而也唯有如此,才有可能使图书馆经济效益有所提升,进而更加有效地提升其社会效益。除此之外,还应该认识到,图书馆经济效益是不同于其他部门经济效益的,并且这种效益还只能够通过服务社会这一方式来实现。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图书馆经济效益是从属于社会效益的。
(二)经济效益是社会效益的实现基础
市场经济是新形势下图书馆的发展基础,因此,极有必要对其经济效益的体系加以构建,要通过增长经济收入来缓解当前图书馆运营的资金困境以及其他瓶颈。与此同时,图书馆还需要对那些可以创造丰厚物质条件的运营方法进行开发,以为图书馆社会效益的取得创造更好条件。只有具备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撑,图书馆才有可能扩大采购规模来进行业务范围的扩展,也才有可能提升图书馆信息含量,从而更好提升其社会服务能力。
(三)图书馆社会效益对其经济效益具有启发引导作用
由上文可知,图书馆兼具经济和社会这双重效益,所以更有必要扩大其社会服务面,为读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基于此,可以尽可能多地举办一些形式各样的公益活动来强化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教育意义和文化传播作用。当然,也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大量文献资源和高端网络信息技术优势,不断加大智力投入和开发力度,为读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获取更多读者的认可与支持。当认同度和美誉度上升之后,图书馆的社会效益自然就会有所提升,除了图书馆的影响力会增大之外,其在公众所塑造的形象也会更加良好,那么就会有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如此一来,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图书馆经济效益就会随着其社会效益的提升而得到提升。因此可说,图书馆社会效益对其经济效益具有启发引导作用。
三、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坚持以构建图书馆社会效益为基础
从社会地位上看,图书馆是属于公益性社会组织,并且这一性质界定无论何时都不可能发生改变。所以,只要图书馆的性质没有发生改变,当图书馆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出现矛盾之时,社会效益永远是放在首先位置的。但是,就目前的状况而言,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的反思:部分图书馆因为过分注重其经济效益的提升而忽视了社会效益,最终使得图书馆既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图书馆,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司形式,图书馆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氛围被大大减少。还有部分图书馆领导在其决策过程中,完全不从社会效益的角度出发,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我们的图书馆变得面目全非。因此,必须要对此现象加以重视。
(二)坚持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图书馆因太过注重其社会效益而忽视了经济效益,几乎所有的经费都由国家提供和支持,图书馆总是无偿为读者提供服务,这就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产生了较大的工作惰性,在自我成长发展方面,既无压力也无动力。这与当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极不相符的。在过去,图书馆更为注重的是收藏。而在当前,这一^念已悄然发生了改变,图书馆在文献的开发和利用方面也做了较多的尝试,极大提高了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使图书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有了较大的提升。由此也不难推断出,图书馆要想得到长远发展,既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也不能只重视社会效益,而是应该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展。
四、图书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提升策略
(一)开展并提供特色化的现代信息服务,强化信息资源建设
现代信息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图书馆现代信息服务建设的步伐。作为一个信息部门,图书馆具备可调控的特性,基于此,图书馆更应该发挥其特色优势,提供更多特色化的信息服务。比如,充分利用自身馆藏与信息技术,在尊重广大读者多样化需求的前提下,将相关的文献信息和资料加工成为独具特色的信息服务产品。当然,同时也需要将自身融人到整个现代信息的服务当中去,以此来为广大读者群体服务。
另外,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类知识和信息的更新速度也非常快,如果不及时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加以建设,那么图书馆的信息资源更新速度是很难赶上迅速变化的多样化读者需求的。在对信息资源进行建设的过程当中,有必要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图书馆在管理运营方面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并结合本馆的实际来进行建设管理,以为图书馆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效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二)进行馆员投资,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