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地理学科的特点

地理学科的特点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2:3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地理学科的特点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地理学科的特点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24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课程。教师若能抓住教材的本质特征,创新教学过程,这门课完全“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为此,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充分探求教材内在的特点或规律,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地理学可以说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地理的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国家都十分注重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国的地理教学新课标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指出的是,地理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透过对祖国辽阔的疆域、美丽的山川河流、丰富的资源与物产、浓烈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讲解,充分挖掘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其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中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联与依赖等方面的剖析,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探寻教材内容的规律性,锻炼学生的思维技能

大家知道,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揭示的正是地理事物及现象间的规律性内容。为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特别是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也是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最基本的规律。它贯穿于整个教材。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并加以总结,这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精髓内容,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总结能力。

首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特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地理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知识。它散见于教材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各章节间一些宏观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彼此影响。例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生物、经济生产甚至文化、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其中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整体性原理与学生一起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从而初步评价某方案或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它事实上是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另类表现。需要指出的是,教材中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地理景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2)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地理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3)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地理景观的垂直地域分布。若这些分布“规律”被打破,就产生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这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普遍存在。它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水分差异、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处于同一纬度、北温带的天津和乌鲁木齐,两地的气温和降水根据地带性规律应相似,但因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而打破“地带性”产生差异。乌鲁木齐地处内陆,天津则临海,两地的年降水量显著不同,天津要比乌鲁木齐多。

篇2

    ①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②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③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容忍的态度。

    ④通过教学活动,发展思考和观察能力。

    除上述目标外,在第三、四册的地理课程中,除强调地理知识的获得,另外增设了五项教育目标:

    ①理解学生自己居住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

    ②从地理空间上的系统观念,理解乡土区域是更大区域的一部分。

    ③从地理本质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应用原则和概念于乡土区域和更大区域的主题上,做有系统的研究。

    ⑤通过日常生活的各层面,理解地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

    其中的所谓更大区域,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观点,借以强调新加坡的位置。区域地理没有单独安排主题或单 元,而是安排在各册的单元内容中,并注意由浅入深的设计。

    教材大纲以主题式的课程结构来规划,如表6和表7。

    表6: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年级两册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单 元 第 地图判读 1.地球行星。2.座标与方格网。3.纬线与经线。

    4.距离。5.方向。6.比例尺和图例。7.等高线。

    自然景观 8、我们居住的陆地。9、地形与地球运动地壳变动。

    10、地表的变化。 一 天气的要素 11、天气:温度。12、天气:雨量。13、天气:风。

    天然植物 14、天然植物

    人文景观 15、人文景观

    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16、中心商业区。17、中心商业区的都市更新。

    18、作为国际港、航空中心和世界性城市。

    19、工业景观。20、住宅景观。21、新市镇 册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 22、农业。23、渔业和水产养殖。

    24、水库和休闲设施 第 环境 1.环境和它的要素。2.人类和它们的活动。

    3.人和环境。

    交互作用 4、交互作用。5、移动和流动的交互作用。

    6、移动、流动和网络。 二 成长与改变 7、成长与改变。8、聚落的成长与改变。

    9、成长的结果。

    阶层 10、阶层:一个良好的组织方式。

    11、商业的阶层。12、聚落的阶层。

    决策 13、景观和决策。14、农业和工业上的决策。

    15、计划和决策。 册 统一性和杂异性 16、统一性和杂异性。17、杂异性的意义。

    18、杂异性中的统一性。

    表7、新加坡中学三、四年级两册地理教材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第三册单元 第四册单元 自 1、地理学中的生态系统 1、地形(四)海水作用 然 2、地形(一)地壳运动 2、气候及生物(二)温带 地 3、地形(二)风化 理 4、地形(三)河流作用 的 5、气候:天气的研究 要素 6、气候及生物(一)热带地区 乡 7、农业(一)热带地区的农业发展 3、农业(三)热带栽培、集 土 约式农业、渔业 区 8、农业(二)农业类型 4、制造业(四)煤和石油的 域 的 提炼钢铁及炼油工业 及 产 9、制造业(一)工业的区位 5、制造业(五)日本工业的 更 业 分布和发展 大 10、制造业(二)原料的提炼 6、制造业(六)森林及木材工业 区 11、制造业(三)工业类型 域 12、服务业:观光 聚落及 13、聚落(一)人口 7、聚落(三)聚落的成长与阶段 人口 14、聚落(二)乡村 8、聚落(四)都市结构

    的都市聚落 9、聚落(五)人口分布 地图 15、地图判读(一) 10、地图判读(二)土地利用与 判读 基本技术 照片的判读

    注:以上是中学特别课程和快捷课程三、四年级所学的地理教材单元。而中学普通课程三年级只学第三册 2、3、4、5、7、8、9、13、15等单元,四年级只学第三册的其余单元及第四册的3、10两单元 ,五年级才学第四册的其余单元。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一个国家,特别是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因而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 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 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多纲多本现象很普遍,如前面提到的英国历史上就曾长期地没有统一的标准 和学大纲;德国不同州有不同的地理教学大纲,就是同一个州,也不止一个大纲。另外象美国、加拿大 、法国等也都不只一个大纲,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仍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培养合格的公民出发,注意能力培养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目标中,三项就有两项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由此可见,英国地理教育极为重 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地理课程》对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以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同时具有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将能力培养自 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例如,一开始学习地理时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地理事物和地 理名词、术语。然后,要求学生能描述一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 释和说明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 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进行概括特征、综合归纳、评估 相关的政策与决策的能力等。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 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学专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普通教育部分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如地图学中利用平面图和地图确定方向 、距离、地物和绝对高度,利用地图在地面定方向等等,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

    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象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 的能力,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另外,在低年级对地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并且较严格。如记录天气 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描出统计数据的曲线图、环形图和条形图等,地图野外实习和实物模型制造。

    从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来看,对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地理能 力的章节也较多。要求详细具体,如作业簿中对野外考察作了四个部分的要求:

    ①问题:讨论圣陶沙(Sentosa)成为观光胜地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列为待验证的假设。

    ②实察前:以收集该地有关的资料为活动的重点。

    ③实察中:透过实际的实察所得到的资料,由此检验假说。

    教师手册中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建议为:

    ①实察前: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并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察中:建议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展开访谈工作;在过程中则不要忘记检验假设这一实察的目的。

    ③实察后:就所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检验假说。

    从课程纲要中,发现其主题或单元的名称有关地图判读的就有9个,如关于土地利用与照片的判读、地图 判读基本技术等。

    3、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大纲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还是较多。特别是在各个教学目标和一些 重要专题中,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环境地理,英国大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 内容方面看,英国大纲的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到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 、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乡土地理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地理大纲中,5年级讲授 的就是巴伐利亚地理,然后再由近及远讲述德国、欧洲和世界。有关环境地理,人们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 容,如垃圾处理站的地址,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同时也吸收全球性的问题,如热带雨林的破 坏,废气所引起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

    俄国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对于环境地理也开辟了单独的一部分——资源和环境地理(利用自然及生态学) 。另外,在俄罗斯地理中,也不乏环境地理内容。

    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册纲要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

    4、从各国实际出发,内容选择紧密联系国情和为己所用,并且注重本国与世界的比较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多,相对地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广阔的视野,培养对我国国土 的知识”,“从理解各区域的相互关联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从中学课程纲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可以体现这些目标来。以“周围、日本、世界”三个区域为范围,并特别重视自己国家的学习。

篇3

【中图分类号】G6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0)3-0028-02

一、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及地球科学学院概况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以下简称ANU)于1946年由澳大利亚政府创建。该校拥有教职员工3600多人,学生13500多人,学生以研究生为主,本科生较少。ANU是一所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均卓有成效的世界一流大学。在整个发展过程中,ANU始终以研究为主,同时又不忽视大学的教学工作。教学及研究水平获得了国际认可,享有很好的声誉,曾两度被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品质保证委员会评议为第一等级大学。全校有大小图书馆10个,藏书量超过100万册,为本校师生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ANU地球科学学院是前地球科学系和海洋科学学院与2008年1月合并形成,该院主要以培养研究生为主,同时培养少量的本科生。ANU地球科学被评为澳大利亚国内大学同类学科中最优秀的学科,在世界同类学科中排名前十。地学院在物理、化学、材料性能和地球环境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该院地球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四个研究领域:地球化学、地球环境、地球材料与工艺和地球物理学。该院在全体教职员工和学生中贯彻学校“发现”的文化,并且渗透到所从事的一切活动中,从而使该院在教学和科研中不断有新的突破。

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球科学教育发展特点

致力于建立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中一流顶尖大学,ANU地球科学教育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体现了以下独特的特点:

1.广泛的地学研究视角

ANU地球科学研究的根本问题是解决地球的形成、演化、目前的性质和在太阳系中的地位。强调在全球范围的视角下进行研究和教学,同时就具有全球意义的问题提供一个独特的南半球的观点。另外,地球科学学院还负责从全球的角度来研究澳大利亚大陆及其周边海洋的历史、地理和独特的环境条件。

2.独特而优越的研究条件

学校为研究提供了大量设施,包括核磁共振观察仪、高清晰度显微镜、多功能望远镜。同时,它还在堪培拉的Mt Stromlo和新南威士州的Siding Spring设置了观察中心。学校拥有大量的现代化设施,其中包括设备优良的演讲厅和实验室,全澳洲大学中最先进、容量最大的超级计算机设备。作为主要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领域,ANU的天文台分布范围从喜马拉雅山到南极洲,涵盖了地壳最古老和最干旱的部分,包括三个主要的海洋,从热带到极地的气候体验。

3.系统性和交叉性的研究课题

ANU地球科学还研究商业和社会的发展对地球的影响,如自然资源的形成、景观和环境的变化和演变。该领域是国家研究中心的优先项目,主要研究我们居住的地球如何形成、澳大利亚的自然资源、居住在澳大利亚的人类的过去和现在对环境和景观的影响,关注未来全球变化的可能性。随着人口和经济持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社会对地球科学人才的需求将日益增加,要求其提供知识丰富、信息灵通的毕业生。

4.各系统平衡性的研究

为了使研究更加全面、系统,2008年1月地球科学系和海洋科学学院合并形成了现在的地球科学学院。过去几年研究关注的重点是“固体地球”,目前注重“固体地球”和“海洋与环境”之间研究的平衡。研究也关注地表的变化过程,景观和气候变化。自从原地球系的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和环境地球化学以及原海洋科学学院的古海洋学的引进,通过对现有工作人员、化学海洋学、海洋碳循环等研究课题的不断整合,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研究更加具有系统性和平衡性。

5.影响较大的地球科学研究

ANU的地球科学计划在世界综合性大学同类计划中是一致公认的前十名大学之一,它出版刊物的影响在澳大利亚全国大学出版刊物中名列前茅。该院物理、化学和地球材料特性研究以及环境条件和气候变化研究在澳大利亚首屈一指。由于澳大利亚独特的地理位置,该国环境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土地过度利用,国家对自然资源严重依赖,以及澳大利亚作为该地区最发达国家,ANU必须通过在地球科学教学和研究的领先项目为国家做出贡献。该院将致力于保持其在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将资源转移到日益重要的新的地球科学领域并表现出灵活性。

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地学院学生培养特点

ANU地学院允许学生同时选修多个学位课程,这形成了ANU与其它学校不同的特色。因为地球科学是一个综合性领域,需要广博的学科知识。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获得技能,并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全球公民而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该院要求学生在第一学年至少选修一门选修课程。此外还要求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修一些针对性的课程。该院把基础知识延伸到专业的职业化教育中,复合学位的选择和灵活的课程设计使学生的学习能跨越基础和专业的各领域,让学生探索出有效的学习方法。强调团队合作和跨学科研究是该院在地学研究领域能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的关键。

1.本科生教育培养特点

(1)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培养学生科学意识。本科生除了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课程外,还要广泛涉猎其它学科知识,此外还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修一门针对性的课程。该院要求每位本科生在第一学期至少选修一门以上的选修课程。学院从新生入学就对其进行科学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

(2)进行鼓励教育,树立学生信心。本科学生在其接触地球科学的最初阶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学院这时会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给他们信心,发挥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该院还同国际社会的学者合作,探索并解决澳大利亚和世界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为本科生和研究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会议上发言提问。由于一直被鼓励获取更多的知识,该院的学生培养了信心和能力,这样在以后的学术和专业生涯中,他们可以对自身所遇到的一切问题进行解答。

(3)强调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除了基础课程学习之外,教师会指导学生参加一些简单的实践活动,创造野外实习或实验的机会,促进师生之间建立起团队意识和互动关系。目前,ANU地球科学学院经常在夏季暑假期间对学生开展短途野外实习、对研究和职业生涯进行指导、外出郊游远足、进行简单的野外观察和样本采集等丰富的活动。

(4)加强教师指导,注重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本科生在开学之初就有固定的教员带领,指导学生学习和研究。由于获得了学校和国家更多的资助,该院还计划和其它院系合作,引进更多的其它学科的优秀教师和研究人员,一方面减轻了每位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从而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科研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可以从来自于与地球科学相关的更多专业或研究方向的老师那里获得新信息、拓宽知识范围、启发新思路。

2.研究生教育培养特点

致力于建设世界一流地球科学研究院,ANU地球科学学院实施以培养研究生为主的教育发展战略:创建以学生培养为中心的地球科学专业、引进更多优秀的教职人员尤其是那些能够有效实践该院发展目标的优秀人才,进一步拓宽和深化研究团队的研究领域,逐步建立有着良好科研氛围的机制。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培养教育模式。充分围绕学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个性化的教学是该院教学活动的一个特色。该院发展战略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造一个最大程度上以学生为中心的地球科学院系。

(2)贯彻“发现”理念,促进学生探索创新。该院秉承学校“发现”的文化和“重要的是发现事物的本质”的校训,在教学和科研中要求学生不断去发现新事物,探索事物的本质,并且渗透到一切教育和科研活动中,使“发现”的理念深入人心,培养学生对于他们感兴趣的领域进行深入的广泛的新的理解。

(3)强调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学科知识。该院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全面的学科知识,因为地球科学研究是一个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综合性研究领域,它要求研究者具备广博精深的系统知识。为此,该院和其它学院合作,广泛引进不同学科和专业人才,不断探索扩大研究领域,师生可以在其专业和职业范围里研究学习,也可以跨越专业和职业的范围去工作,因此能使该院在研究和教学领域不断有所发现和创新。

(4)注重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该院强调本院教授、研究人员和专职学生事务管理者要从研究生资金资助、就业指导到未来学术生涯规划等给学生以全程指导,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将学习、工作和职业规划很好地结合起来。

四、对我国地球科学教育发展的启示

1.积极吸收优秀人才,加强对外交流。

澳大利亚由于本国人口较少,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外来人口,因此留学生比例较大。ANU地球科学学院每年也招收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在本国学生和外国学生如何培养上,该院采取了灵活的培养模式。在入学时间、学制、入学申请和课程的学习上都有不同的灵活方式。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越来越大、程度越来越广,高等教育的对外交流也逐步加深。外国专家、学者、海外学生来我国交流、学习也逐渐增多。因此我国高等地质教育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诸如培养模式、学制、入学方式等方面可以借鉴ANU地学院的经验。

2.以“发现”为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方式。

ANU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断向学生贯彻“发现”的理念,使这一理念深入人心,鼓励学生不断去探索新事物,发现新问题,这是该院在研究流域能不断创新的关键。该院充分考虑到每位研究生的不同特点,根据本人实际情况制定培养方案,这样能充分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我国高等地质教育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避免“一刀切”的现象,充分考虑每一位学生的特点,积极鼓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学科间的交流,建立系统综合的学科知识体系。

ANU地学院在发展的过程中非常注意和其它领域的专家、学科相结合,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领域,用新的视角去研究课题。允许学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选修课程,鼓励不同领域的专家到该院交流、任教,这是其在地学研究领域一直能居于领跑者地位的关键。对我国高等地质教育来说,“各领域如地质学、地理学、大气科学等传统学科领域因囿于专业面过窄等原因无法适应当代地球科学发展的需要”,有必要借鉴ANU地学院的经验,加强不同学科、专家学者之间的交流,加强与国内外高校之间的合作,开阔视野,扩大研究领域,提高我国地学教育和科研水平。

4.积极鼓励参与各种研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

ANU地球科学学院要求每位研究生除了专业课学习之外,主要跟从导师从事研究工作和野外实践活动。同时,该院积极为研究生创造各种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研讨会议,鼓励学生在会议上发言、提问。校内外各种团体之间也定期开展交流活动。这种活跃的学术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所借鉴。我国有关地球科学教育的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间应建立更为紧密的学术和教学合作关系,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使学生能不断接触到该学科领域的不同观点,掌握该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新的理论及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促进我国地学研究发展。

五、结 语

篇4

低年级的小学生认知发展仍处于运营阶段,对性质的学习依赖于具体经验,由于年龄小,自身的知识积累也相当有限,这就造成了接受知识的局限性,学习上比较依赖于家长和教师。

1.年龄小,依赖性比较强

对老师有特殊的依赖和尊敬,对于老师的指导几乎全盘信任不质疑,老师说的都是对的。

2.小学生约束力、自制力差

上课不专心听讲,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易分散,一般注意力在20~30分钟。

3.表现欲,模仿力比较强

上课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说完,就急于回答,欠缺思考。

4.爱说、爱动,比较自我,管理起来难度大

二、结合心理特征,携爱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冰心曾经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要心中有爱,平易近人,与学生建立爱的沟通桥梁,通过交流,言行感化,真正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与学生做到相互启发、相互理解,进而让学生乐学、爱学、好学。

1.明确学生需求,用爱感染学生

做一个有爱心的人。与学生相处时,多接触、多聆听他们的内心世界。学生不仅需要我们的鼓励和信任,关心和爱护,而且还要教师真正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甚至,更深层次地从外在表现,去发现他们的内在需求,尽可能多地接触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家庭背景,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低年级学生对安全感的需要特别强烈,他们渴望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应该敞开心扉用爱去鼓励温暖他们。比如,在课间自由活动期间,不小心滑倒,或是遇到困难的事情,难过而伤心的时候,我们要用爱的行动表达出来,走到他们中间去,去搀扶、去鼓励,多与学生沟通,拉进师生关系,准确洞察学生的心理世界,因势利导,在授课中有的放矢地教育,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懂得欣赏

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一般在20~30分钟,注意力较易分散,这也造就了他们的纯真宽容和富有爱心。可以回想我们的学生,当上课时偶尔走神换来老师一个严厉的眼神,害怕的立马认真听课,课下见面仿佛什么都没发生仍然对我们主动问好;课下打闹争得面红耳赤,课上还是互帮互助,我们的学生是多么的宽容和纯真,教师应该带着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去关注他们,善于发现他们的这些优良品行闪光点,为我们的教学增添色彩。

3.注重言行,引导学生

常言道:“身教重于言教。”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好奇心比较强,爱说爱动而且模仿能力强,教师的一言一行表现在学生的眼里记在他们的心里。记得有次上课前,我来到教室,发现讲台处有垃圾,顺便就捡起放垃圾桶里,没留意的一个小动作,竟然让后排的一名学生看到,没想到,他也看看周边的卫生,把桌子底下的纸碎片捡起,放到自己的课桌里,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也必须首先做到。

三、根据低年级的学生特点进行教学

1.诱发学习兴趣,尽可能地运用直观授课讲授法

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的整合还不完善。授课方式宜采用直观授课讲授法。鲜明的多媒体画面、新颖的图片、卡片等教信息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教具,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紧跟教师教学思路,对教师讲解中提出的问题要做出正确的理解和应对。针对认真听课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相反,对于没有认真听课或急于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做出正确及时的纠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造高效的教学课堂。

(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鲜明的动画,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抓住这一点,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授课,同时注意恰当的提问,让学生参与教学,学生从“说”“动”中轻松获取知识,进而达到教学目的。比如,讲授“角的初步认识”时,可采用小火车拉货动画结合图形声音,每一节车厢装载一个图形,有三角形、梯形、正方形、菱形等不同的图形,火车通过后暂停播放。然后让学生参与课堂,数一数共多少个车厢,每个车厢都有什么图形,老师汇总然后将这些图形遮盖藏起,只暴露出一小部分,猜猜是什么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相同点?引出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动画的播放,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声音与动画的结合充分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身心参与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教学活动

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授课学生听,一堂课下来,教师特别累,在授课过程中,学生由于注意力时间短暂,一会儿就跟不上教师的节奏,老师再拉回来,课堂气氛比较热闹,往往复复学生对于学习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太牢固,教师边授课讲解、边引导学生忙得不可开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去挖掘培养。老师可针对这一学生的特点,备课时多准备一些感兴趣的教案。比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讲解时间、语音语调节奏、学生自由练习时间等的控制。还要根据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爱动、注意力等心理特点设计安排小组学习竞赛。把班上的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看一看班上哪一组的学生最快、最好、最准确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小组间的合作关系可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获得知识。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儿童游戏比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思考,让学生在紧张而又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

2.利用学生的表现欲,贯穿课堂

小学生的表现欲望是比较强烈的,有时候问题往往还没有表达完,小手已经举得高高的,针对这样高昂积极的学生,也是特别“高兴”的,因为这样的学生会起表率带头作用。针对这种负面的“积极配合”,我作为教师是引导,提问问题前,首先,要求学生把手“藏起来”,也就是全部手背后;其次,控制问题的语言提出速度,提醒学生仔细听问题;最后,问题讲述完毕,知道的学生可以“该出手时就出手”,对于一些注意力不集中、爱打岔的学生,可强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的手在哪里?”等词语进行提醒。让学生充分都参与到课堂中,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于表现积极的学生,教师要不吝啬自己的表扬,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要注意正确答案的引导,纠正错误,学生小小的进步也要发自内心的鼓励表扬,幼小的心灵对于老师给予的肯定、表扬和支持就会特别喜悦,使其学习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高,进而达到高效优质的课堂效果。

3.规范课堂常规,形成课堂气氛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气氛是由老师主导,学生做主体,比如:开始上课时,学生要起立向教师问好,教师要还礼;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不抢答;别的孩子回答问题时要学会倾听,倾听包括师生间、生生间的倾听,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不准擅自离开座位;计数器、卡片等一些数学教具要管理得当,每次使用完的教具都应该要求学生放到指定位置,否则,它们就成了造成课堂不安定因素的“罪魁祸首”。教师还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体态语言的优势,与学生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这些课堂中的常规,就可以将孩子们有序地组织在教学活动中,进而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和情境教学奠定基础。

四、运用课堂练习,回顾整理,拓展应用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要对本次的教学活动或内容进行适当总结、归纳,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要对所学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和归纳,加深课程学习的印象,对于重难点要再次重申和强调,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系统。

1.设计个性化的课堂练习

每一节课程都有不同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结合教材的教学情感目标,突出重难点,结合实际情况,集中性练习。对简单的问题,简而言之带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比如,可针对课堂的拓展训练进行详细讲解,把教材的重难点再度强调,进行专项练习。

2.及时反馈结果,当场诊断

课堂练习结束后,很多学生都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这时可带领学生进一步对练习题进行讲解巩固,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且还能当场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正确的方法第一时间留在大脑中,当然当场巩固消化吸收,印象深刻。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目的是更好地运用服务于生活,也能促进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意识的形成。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改革,作为小学教师,要积极发现学生的心理特点,打造高效、优质的数学课堂,并且善于因势利导,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把数学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从小培养他们获取知识、思考知识的能力,更为进入高年级奠定良好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梁靖.浅谈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04).

篇5

1.心理健康课程可以在大一开设必修课,因为新生来到学校来面临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快速有效的适应和融入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而简单的入学教育不可能完全覆盖到人际关系、学习心理、人格完善、恋爱心理和生命教育等新生们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和技巧,那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则是非常必要的,这样才能让新生良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但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是三年制专科学校,学生在校时间只有两年,第三年就外出实习,并且高年级学生逐渐面就业压力和社会适应,所以高年级学生的选修课则应该具有差异化,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专业来设置差异化的心理健康课,向职业化倾斜。比如在医学院开设《医学心理学》,学前教育专业有《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护理学院开设《护理心理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开设《消费心理学》等,这些课程虽然都是专业课,但有心理学的知识作为基础,同时又融入了职业教育的内容,很好的将心理健康教育湖北职业教育融会贯通起来,符合高年级学生的社会适应需求和就业需求。

篇6

地理学包括自然地理知识与人文地理知识。自然地理的开端就是对地球进行学习与了解,学生在学习认识地球的过程中,通过对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掌握到地球中自然系统的运作模式,学习到地理环境诸多要素之间的运动规律以及变化规律等。对于地理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来说,地理图册是重要的使用工具。地图承担着记录地理信息以及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功能,地理学科中自然地理方面的学习离不开地图的掌握与使用。学生只有了解这些内容才能明白地理学习中为什么要进行地图的学习,从而提升自身对于识图能力的重视,进一步保证地图知识的学习与更好的应用。要达成自己对于地理识图能力的提升学生要紧跟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在日常学习中学习并善于运用地理识图技能,逐渐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通过学习掌握简单的地图三要素开始深入了解地理识图方面的相关知识,同时地理识图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对我们日常生活也会有一定的帮助,例如,通过识图能力的提升学会自己看地图,可以进行方向辨别、认识地形地貌、估算距离、识别风向、读懂导航软件等,在日常出行中给予我们很大的帮助。通过对历年来各地区地理科目的中考试题考察以及地理学科课程标准的研究可以发现,地理学科中许多知识点的呈现形式都会配有图标,地理科目呈现出来的图像数量巨大,而且地理科目图标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地理科目试题中通过结合图像对学生进行读图、图像分析的能力考察,例如,学生从题目中给到的图片中获得并提取相关重点信息,结合文字材料给出的信息进行试题的解答,这就充分表现出识图能力在地理学科的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阶段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培养对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立体空间思维能力有很大帮助,同时识图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巩固学生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对地理符号知识以及地理图像资料的了解与掌握后可以深入了解更多的地理知识与地理现象,这对于构建属于学生自身的地理认知结构有很大的帮助,这也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智力水平的开发与提升,帮助学生建立立体空间感,促进学生立体空间思维能力的开发。同时,初中阶段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教学中会根据学科知识以及地图资料引导学生学习地理基础知识,这种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很好的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巩固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初中地理学科中通过对学生的识图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识图能力的提高对于自然地理知识的记忆会更加生动具体,促进学生对于自然地理知识认知能力的提升,易于学生在自身头脑建立相关的自然地理模型,有助于学生对自然地理现象的理解与把握,使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掌握程度更深,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地理学科知识的储备量。

2初中地理学生识图能力培养过程中的“拦路虎”

2.1学科特点及学生特点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主要以综合科目学习为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浓厚学习兴趣,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重点在于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而抽象思维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而初中阶段的地理学科知识又是建立在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之上,因此部分学生在尚未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情况下就开始初中阶段的学习,使相关知识学习的困难程度有所增加。另一方面,学生在初中阶段之前也尚未对地理知识有过正式的了解,面对学科数量的增多,新科目的出现,部分学生会出现畏难情绪,无法适应新知识的呈现,从而在地理学习过程中出现不知所措的局面,导致地理学科识图能力的提升有很大阻碍。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空间想象能力尚不健全,而地理学科的特点又是会大量涉及到关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应用,这就导致学生在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方面会产生一定的阻碍,学生无法做到通过简单的文字描写深入了解知识的深层含义,因此,地理学科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识图能力很大程度上受到学生空间想象力不足的影响。

2.2教师教学模式

教师课堂教学模式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教师在进行地理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对侧重点把握不到,只在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是否达标,却忽略学生是否得到一定能力的发展,是否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的提高。学生学科思维模式的形成与建立是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综合能力的基础,对于学生学科的深入学习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现阶段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在地理学科方面识图能力发展的忽略,导致学生地理学科整体思维模式的建立与形成受到影响,使学生地理学科基础知识的掌握受到阻碍,对学生地理学科整体能力的发展形成不可忽视的阻力。

3提升学生识图能力的方法策略

3.1立足教材,正确认识识图能力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地图识图等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同时初中地理教材也配备相关的地理图册作为教材的辅助,由此可见,初中地理的识图能力是被国家所重视的一个方面。教师教学过程中也不难发现,初中阶段的地图具有直观性的特点,这也是基于学生的认知特点而进行的设计安排,地理图册以及地理教材中对于地理图标以及相应的图像资料均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进行展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发展识图能力,养成良好的识图习惯,培养正确的识图意识同样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地理识图能力是为地理学科的深入学习做基础,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识图能力对于地理学科知识中涉及到的地形特点、中高低纬度的划分、大洋大洲的分布,气候变化的分布以及进行相关空间位置的推算与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学生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与分析,使自身的地理学科分析能力得到培养与锻炼,进一步掌握地理学科的识图能力,提高地理学科素养。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教科书《地理》第三章第四节《世界的气候》一文学习中,教材的编排与设计先是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气温以及降水分布,进而借助气温与降水分布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气候分布,以及各个气候类型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在第一章学到的地球相关知识,根据地理图标先是进行全球各大洲与大洋分布情况的了解,进而进行各种气候类型的学习,通过对地球地理概况的了解猜测气候分布的特点以及成因,大胆猜测各种气候类型条件下,各地区会有怎样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地区的植被类型、环境都有哪些特点。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进行地理图册的观察,分析不同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以及各种气候类型的产生成因。教师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地图中的经纬度分布情况,以及各大洲的地势地形分布情况,来进行气候类型的分析,使学生正确认识到气候形成与地球纬度的关系及各种特殊气候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地球气温分布规律是从赤道最高,随着纬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递减。但是同一纬度内,海拔高的地方气温相对较低,海拔低的地方气温就相对来说高一些,这也就导致同一纬度内海拔高度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气候类型,而相同的气候类型也会分布在不同的纬度范围内。因此,学生对于地理图册中地理图像的海拔高度以及纬度的判断就要具备一定的辨识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

3.2立足学生,加强识图能力的重视程度

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要被重视,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具有一定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学生学会正确辨别图标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识图能力,从而获得相应的地理相关知识。同时,在教学中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抱有浓厚的兴趣以及最佳的学习状态是同样重要的。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学习中可以了解到世界上共有七大洲和四大洋,同时还会学到许多重要的半岛、岛屿海湾以及海峡,在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图表以及图像资料进行教学,采用将地球以平面图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示,并对学生进行分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七大洲、四大洋以及重点岛屿、海峡、海湾的标注比赛,学生通过对图像的了解以及位置的确定来进行对图像进行标注,选出标注的又快又好的小组给予一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游戏的方式既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锻炼,又引起学生地理识图的学习兴趣。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识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是其地理学科知识掌握的基础,同时教师要重视学生对于地理图标的分析能力,使学生可以通过地理图标获取相关地理信息,得到一定地理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识图能力会得到进一步加深,同时还会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提高。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地理》课本的学习中,为更好的巩固学生本册书的基础知识,教师在进行每一章节讲解过程中均可采取多媒体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各个不同半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地形的不同、地势的不同以及气候的不同等,通过直观展示的手段使学生更加深刻了解各地的差异。同样,在学期末进行课本复习的时候,教师通过应用多媒体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考察,教师可以展示某地区图标,要学生进行知识抢答,首先进行位置判断,进而通过对其纬度以及海陆空间位置的判断来分析气候类型,这样既使学生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又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进一步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提升。

3.3立足方法,深化提升识图能力

通过教师一定的教学引导以及学生一定的知识掌握,学生对于地理识图能力会有一定的提升,后续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的就是不断深化学生原有的地理识图能力,使学生识图能力达到更高标准。例如,学生在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材中会学习到我国不同的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气候特征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对学生进行各地区的知识讲解之外,也要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相邻地区之间气候或地貌的异同等,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识图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识图技巧得到进一步深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运用一定的教学技巧对学生进行识图能力的培养,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有扎实的识图能力,具备一定的识图方法。例如,在进行七年级下册《地理》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学习中,学生会学习到两个位于美洲的国家“美国”和“巴西”,在进行这两个国家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向学生展示二者在地球的位置,让学生根据位置来分析二者在地理概况以及气候类型等方面的异同,美国位于北美洲,其地形主要是东山地中平原西高原,而温带大陆性气候为它的主要气候类型,也有一部分地区位于寒带、亚寒带以及热带。而巴西位于南美洲,地形结构是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气候类型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二者同位于美洲大陆,但是所处半球不同,所处纬度高度也不相同,国家内的地貌也不尽相同,因此气候类型等基本地理概况也是不同的。教师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并了解到两个国家不同的地理概况,认识到不同的地图图标标识方式,能够使学生识图辨别能力的准确性得到一定的巩固和提高。

篇7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W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篇8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土地资源管理、测绘工程、经济学、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必(选)修课。经济地理学的原理在经济活动和区域、资源、环境、地理空间的发展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业院校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开设了《经济地理学》课程,但如何体现课程特色并且与专业特征相结合,符合专业需要,是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1、课程特色

1.1研究内容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系统中重要的一门分支科学。它以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即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特征,探讨地域经济发展规律,其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区域的生产布局和组合规律、生产和经济部门的布局规律三方面。

1.2学科特性

经济地理学的特性表现在其所特有的地域性(区域性)和综合性。地域性是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经济地理学所研究的对象都必须落实到一定的地表空间上,即落实到地域上,这样所研究的内容才有针对性和实践意义,不同的地域都有各自的特征,因此相同的理论在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地域分异规律也是经济地理学地域性的核心问题。

经济地理学的综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地理学学科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等条件进行综合;二是经济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多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三是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性和发展性,要求对产业布局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1.3基本理念

作为地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同样遵循地理类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学思维模式;培养熟悉现代信息技术的实用人才。

2、《经济地理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概况

经济地理学通常是高校人文地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相关课程体系较完善,如经济地理学导论、自然地理学等,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较系统的学习和掌握;相比之下,农业院校土地管理专业开设经济地理课,不能照搬地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也有所差别,因此在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上都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在现代学科体系中,《经济地理学》课程被划归为理科,但实际上,由于其内容体系涵盖了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管理等多门学科的内容,因此基于不同的学科体系,对学生教学内容的偏重点也应有所侧重。但从一些研究资料来看,目前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知识结构欠合理,大多数教学组织限于课时以及其他教学条件的影响,偏重于理论,缺乏实践,与专业的结合方面仍存在不足,因此学生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经济地理学》是一门涵盖众多学科内容的交叉科学,因此在课程设置时要全面考虑其他课程的先修或者同时进行,如自然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等课程。

另外,对农业类大学土管专业的本科学生而言,目前适合专业实际需求的经济地理学教材不多,辅助教材更少,特别是实践教学的辅助教材几乎空白。各门课程(包括实践课程、野外实习)的教学大纲既不健全也不规范,没有标准体系。而目前实验室、实习基地的建设重点仍放在“自然地理”和“技术地理”(如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测绘等)方面,适合土地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仍明显滞后。

目前高校《经济地理学》课程教材主要有李小建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经济地理学(第二版)》;耿莉萍编写的高等财经院校21世纪教材《经济地理学》;刘艳芳教授等编写,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等。我校土地管理专业选用后者,该教材系统的探讨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突出了经济活动地理空间组织原理和方法在区域发展决策中的应用,即区域农业布局、区域工业布局、旅游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城镇体系规划和环境规划等,对土地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更贴近一些[1]。

3、教学思路

农业院校经济地理学的教学应着眼于三个方面:第一,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反映学科的新进展。第二,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使学生掌握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基本地理思维方式与方法。第三,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基础,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2]。

3.1结合专业特点,树立地理观念

所谓地理观念就是地球表层的整体观念、区域观念、环境观念。学习各类基础知识和分支学科的目的集中于一点就是为了认识地理环境和建设地理环境,能够用正确的地理观念去思考和分析问题。

地理学的知识领域很宽,任一专业学科和地理学都会有联系。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已成为一种趋势,单一的不与其他学科发生联系的学科越来越不多见。地理学与自然、社会、经济、人的行动与心理等各个方面发生密切的联系,对与地理科学和自己专业有关的知识要熟悉、了解,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某个方面要专深、精通,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会有所作为[3]。

土地管理专业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社会需求和科学的职业岗位分析,界定专业的培养目标、业务范围、知识与能力结构,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构建适合专业特点的实用型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在经济地理学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学科发展趋势,不断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结合土地管理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突出重点原理的讲授和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经济地理学教材中一些较为复杂的计算公式的推导可以省略,只要交代清楚确定的原则、所用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技巧,直接给出结论,进行应用方法的讲授即可,对简单的内容、易于自学的知识进行简化讲授,使学生接受的是如何全面系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经济地理学以及其它问题的方法的教育,而不是数学知识的运用,这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非常有利。

3.2反映学科进展,创新思维模式

传统的地理思维主要是剖析不同区域的内部结构,揭示不同区域特征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区域之间的联系以及它们之间发展变化的制约关系。而地理事物的多样性、整体性决定了地理思维的综合性特点,从总体特性上进行研究,注意各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同时要运用和吸取相关学科如经济学、生态学、行为学和政策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

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中学科发展较快的学科,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地理学学科研究,从开始主要集中于产业发展与布局研究,到经济活动全球化、新经济地理学、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网络、以及其他解释经济活动空间形象的非经济因子作用的各种理论如“嵌入理论”以及“网络联系理论”等的研究,均取得较大进展。经济地理学教学必须反映学科的新进展[4]。

地理善于区域研究、综合和宏观论证,地理学具有极大的超前性,如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对知识经济及国家创新系统的研究等;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的结合和一系列空间操作与分析,为区域规划、管理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强化了地理的决策思维,也促进了学科的决策化。客观上为其走向高层次决策领域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紧紧抓住地理思维特性这一切入点,强调培养学生运用创新地理思维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把握住了这种思维的特征,才可以应对不断变化的问题,增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才能使分析问题的过程更好地体现出地理性,也才能更为全面、彻底地贯彻素质教育。

3.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综合能力

学习经济地理学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目前广泛开展的土地利用规划、各种乡村规划(如集镇规划、乡(镇)域规划、村庄规划)和土地评估、地籍管理等,无不表明地理实践思维对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新时期这一思维特性还将进一步发挥。

实践基地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场所。可以按照就近原则,建立以学校所在城市作为课程实践的主要基地,根据经济地理学、城市规划、区域分析与规划、区域发展战略、房地产评估、地籍调查、土地资源管理等实践内容开展系列讲座,参观相关机构、部门、科研院所的工作流程,熟悉工作环节等。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来弥补校内教学资源的不足,增强学生参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另外要树立能力本位理念,在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上下功夫,提出学生在校期间职业能力的训练项目,如计算机辅助制图能力训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能力训练、城镇体系规划设计能力训练、房地产估价能力训练等等,学生在毕业时要取得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或资格证书,为将来从事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相关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艳芳.经济地理学――原理、方法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

[2] 李国平.关于经济地理学教学及其改革的初步探讨[J].经济地理,2002,22(1)

篇9

目前,在我国高中地理学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学生总受到一些客观条件的约束,无法去亲身感受地理世界的独特魅力,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对地理学科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在地理教学活动中也有必要借助一些多媒体的教学资源。比如,与地理相关的一些电影、动画及录像视频等,虽然从本质上来看这些视频资源都具备一定的娱乐性质,但事实上,这一类的影视资源仍然可以通过简单易懂的方式,让学生在影像记录的独特视角中领略地理世界的特殊气息,这样的教学形式不仅可以使学生对地理学科有更加深入和直观的了解,而且还有助于地理教学课堂的气氛活跃,从而实现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质量及水平更上一层楼。

一、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分析

1.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动机

在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往往缺乏求知的热情和积极性,其原因就在于多对数学生并没有机会亲身体会世界上风格迥异的各国风情和奇妙壮观的自然奇观,但学生们渴望看到的这些情景却能以影视视频的方式被展现出来,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灵活的应用影视资源,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动机。

2.提升学生对地理世界的审美能力

一般来说,高中地理学科中涵盖有很多丰富的内容,其中在世界地理和人文地理这两部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让学生在观看影视的同时把自己带入具体的情境,如在观看云海、瀑布、奇石等自然地理奇观的影视视频的时候,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尽情的发挥想像力,这样既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还可以领略到大自然浑然天成的美好。

二、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

在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应用的可行性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地理学科特殊特点的需要。从地理学科的本质上讲,地理学科要研究的内容广度很大,数量也很多,如地球的结构和运行、地理环境及相关知识等。此外,它还包含繁杂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层次的问题研究,如自然地理现象及原因的分析等问题。在地理教学的课堂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影视资源的辅助让学生把握地理学科的特点。例如,教师在讲到火山喷发的课题时可以给学生观看《世界地理频道》中关于火山喷发的节目视频,借助视频中真实的记录与讲述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火山喷发的震撼场景,这样也更易于让学生了解到自然地理现象发生的原因。另一方面,多元化的影视资源,可以为高中地理的教学课程做更充足的补充,这样更有利于教师在地理学科中的具体教学。

三、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借助影视资源解决地理学科教学中的难点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充分利用影视资源灵活生动的表现特点,可以将地理学科中刻板的知识结构体系转换成丰富多彩的故事陈述,也可以把晦涩难懂的知识点变成更易于被学生接收和了解的内容。例如,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有关晨昏线的课题时,如果教师只是使用地球仪、蜡烛等一些传统的教学辅助工具在教桌上进行一般的演示,那么座位在后排的同学就很难看清演示,或者也还有一些抽象思维能力较差的同学会看不懂演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成效也就会大打折扣;但如果教师让学生观看有关晨昏线知识的影视视频,那么以上的问题也可以迎刃而解。

2.借助影视资源缩短学生与地理知识的距离

在高中地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影视资源的教学辅助作用,让学生了解到千里之外的地理景观以及全世界每个角落的自然奇观,这样学生就可以在观影时渐渐消除对地理世界的陌生感,而学生与地理世界之间距离也就可以在视频的情景中被缩短,从而也能增加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四、结语

综合上述关于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深入分析与探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影视资源的应用在当下我国高中地理学科的教学活动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能巧妙地与一般的地理教材充分的结合,一方面,可以为单一的教材内容做补充;另一方面,还能使地理学科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化、多元化。由此可见,影视资源在高中地理学科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为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10

地理学科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即综合性和地域性。

1.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科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与地理学科相关的学科甚多,高中阶段所设置的课程与地理学科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尤其是理科课程与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自然地理中“地球运动”部分的知识内容涉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包括数学学科中空间几何、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以及物理学科中的开普勒定律等,而且绝大部分“地球运动”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托数学计算;再如太阳辐射的波段组成、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运动等都与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热学、力学等部分的原理、规律有关;再如,地表形态的形成同样也离不开自然界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

2.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解释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由此可见,地理学科所要解决的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都离不开这些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因此,“无图不题,无题不图”也就成为地理问题的显著特点,无论地理问题中是否给出明确的区域地图、示意图,所有的地理问题的解决最终都要落实到地理空间中,因此学生必须要具备空间概念、具有空间立体思维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都与数学学科不可分割,如对经纬网图的判读所需要的思维能力就是对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认识的延伸,甚至是对空间坐标系认识的延伸。

由上述可知,地理学科的教与学离不开理科基础,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的教与学更是离不开理科学习基础。而大部分的文科生理科基础偏弱,导致地理学科的教与学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二、地理学科难易度分析

从图1和图2可以明确的看出只有不到13%的学生认为地理是比较容易学习的学科,有将近44%的学生认为地理学习非常困难。其中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然地理是地理学习中的难点。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自然地理已成为学生学习难度最大的知识内容。究其原因,地理学科与理科学科关系密切,理科基础较强的学生一般情况下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较为深刻,这部分学生认为地理学科的学习较为容易,而理科基础偏弱的学生一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较为困难,因此理科基础较弱的文科生学生认为地理学科学习难度较大,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的学习内容与理科课程的关系最为密切,因而自然地理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

在相关调查中,共有75%左右的学生认为在地理学习中存在的弱点并不是记忆,而是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而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与理科学科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十分相似。

三、高一年级文理分科对地理学习的影响分析

现在为了迎合高考,许多学校在高一的上学期一入校,或者是在高一的下学期开学初,就对学生进行了文理的分班教学。在高一进行文理分班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接受程度如何?

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文理不分科会对自己的地理学习起到正面作用(即肯定会或可能会使地理成绩提高),其中大部分学生认为文理不分科有利于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另外,在问卷调查中,还有一大部分的学生认为文理分科不会对地理学习起到正面作用,甚至会对地理学习起到负面作用(即肯定不会使地理成绩提高)。学生的理由基本上可以概括为:文理不分科会加重学业负担,从而造成各科学习成绩的下降。而学生的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文理不分科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从而使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游刃有余。

现就某学校的某次考试成绩进行数据对比分析:

篇11

2004年秋季开始,我省使用初中地理新教材。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全国新教材试点省份-----江西省,在对学生学习新教材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困难仅次于物理,居第2位,我校对高一学生也作了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困难超过了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今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存在不良学习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的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 2)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平时未必会答错,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 4)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3.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初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初中,就给自己的 “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4.初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从我省初中教材看,仅初一《社会》涉及地理学科内容。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体现综合学科特色,初一《社会》教材已大大简化了原人教版初中地理内容,把原二年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压缩到初一《社会》中教学。尤其是对地球、地图、气候等知识的编写显得更为苍白,再加上客观的中考制度不考初一社会,因而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再要到二年后重新学习,学生多半早已遗忘,往往使初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以至于常常要为了完成教学要求,必须要不断回顾初中知识,甚至要补充缺乏的知识。

其次,相关课程如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也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知识 “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5.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我们当然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二、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

( 1)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弘扬,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 2)推广学法指导。初中阶段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研究及实践,能够运用一些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学生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 3)增强实践活动。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问题”。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那么,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也必将大大消除学生对地学习的抑制情绪,有利于克服学习的困难。

4.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教学难点是学生在课堂上最容易疑惑不解的知识点,是学生认知矛盾的焦点,它犹如学生学习途中的绊脚石,阻碍着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地理教学难点大致可以分为理解性难点、记忆性难点和运用性难点等三类。

( 1)理解性难点及其化解

理解性难点主要是地理概念、地理事象的成因和地理原理等内容,这些知识的高度抽象性、或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联系能力的高要求,以及说明事实材料的过于概略是导致学生理解困难的关键。教师在突破理解性难点时,要讲究教法的直观、形象和具体,要讲究新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要补充相关的感性素材,教学中多运用图示解答、演示实验、联系生活、形象记忆等方法。

( 2)记忆性难点及其处理

中学地理教学中的记忆性难点,主要是一些地理事实过于集中而彼此间又联系松散的地理知识。为了减轻记忆负担,强化记忆效果,加强知识积累,教学中可采用:加强横向联系、赋予记忆材料以一定的意义、编歌诀、构建知识结构等方法。理清各个知识点间的从属关系,把同类或相关知识归纳整理成为系统化、条理化、综合化的知识结构,可帮助学生实现整体记忆而提高记忆效果。

( 3)运用性难点及其突破

运用性难点多存在于读用地图和运用地理原理解释具体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我们应讲究应用障碍的针对性,要力求巧设问题情境,增加问题层次,减缓问题坡度,必要时可提供相关图表甚至实物或模型,以引导学生层层深入,逐步求得结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努力挖掘本学科在学校中的作用,使地理教学具有良好的外部条件。

地理学科在学校(特别在重点中学)中常常被认为是副课,是 “小儿课”,出现学校不重视,学生不主动的不良局面。地理教师教得很辛苦,却得不到理想的成绩或肯定,改变这种局面的唯一力量在于我们地理教师本身。我们地理教师除了要有高尚的师德,敬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外,争取良好的外部发展空间也至关重要。有效的途径依然是要把握学科的特点和优势,打造地理品牌,营造浓厚的学习地理的气氛,。

( 1)在研究性学习中可大显身手。地理研究性学习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有利条件,这是由我们地理学科的内容所决定的。通过地理研究性学习有利于改变学生对地理的看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应用地理知识的主动性,当然也有利于地理学科在学校中创出特色和品牌,为学校争得荣誉,从而改变学校在看法上对地理学科的偏差。

( 2)在课外活动和观测上有独特的优势。地理课外活动和观测对培养学生的地理兴趣和解决地理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地理课外活动的种类很多,如天文气象观测、地震环境监测、工农业调查、交通流调查、模型制作、模拟实验等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增加我们地理学科在学校第二课堂中的份量,扩大地理学科的知名度,把学生吸引到地理活动和地理教学中来。

篇12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积极的学习情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促使学生主动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消极的学习情感使学习过程变得机械、重复,使知识的传递趋于被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限于浅显记忆,不能对其进行深刻理解和内化。地理学科在中学一直处于“副科”、“小学科”的地位,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这一现状迫切要求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笔者通过在一年实习过程中的观察和调查,发现高中生的地理学习情感表现出与其他学科显著不同的特点,而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现状及特点

1.绝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

虽然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因人而异,但大多数学生表现出消极情感,他们对地理学习缺乏好奇心、求知欲,学习兴趣低下,学习动机不足,对地理科目的学科价值持怀疑态度,认为地理知识过于宏观、笼统,实际应用价值不大。

2.男女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导致男女生在地理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情感,男生往往表现出更多积极情感,女生往往表现出更多消极情感。男生对地理的兴趣较为浓厚,他们喜欢从文学名著或周围世界中主动获取地理知识,对生活中的地理表现出敏锐的洞察力,而女生对身边的地理关注较少,对地理知识的习得表现的更为被动。

3.学业水平测试前,文理科生地理学习情感不同

由于升学造成的文理分科使得文理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差异,文科生的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积极但略有波动,理科生较为稳定但消极。文科生在长期的、系统的地理学习过程中对地理知识的了解更广泛,对地理的认识更深刻、成熟,使他们产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但文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较为关注,成绩的好坏会使他们的地理学习情感略有波动;理科生的地理学习过程浅表化、形式趋于应付,使其对地理的认识较为片面,产生消极的地理学习情感,此外,理科生对地理考试成绩关注较少,成绩好坏对他们影响不大,地理学习情感较为稳定。

4.学生地理学习情感并非一成不变

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随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当所学内容较为抽象复杂时,学生往往表现出消极的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生动有趣时,学生往往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情感;当学生喜欢地理教师就会“爱屋及乌”,厌恶地理教师就会对地理失去兴趣;当学生的地理知识得到肯定就会喜欢地理,反之就会厌恶地理。

二、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

影响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因素复杂多样,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

1.学习内容

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当所学内容复杂抽象而又枯燥乏味时,学生表现出失落、烦躁、厌恶、焦虑、恐惧等消极情感;当所学内容简单直观而又生动有趣时,学生表现出兴奋、激动、愉悦、快乐、幸福等积极情感。

2.教师

地理教师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影响较大。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大方得体、仪容仪表端庄美观、专业功底扎实深厚、为人处世宽容大度等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反之,地理教师行为失当、不注重穿着、谈吐粗俗、知识浅薄、态度傲慢、愤世嫉俗等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3.同学

周围同学对地理的态度会影响学生自身的地理学习情感。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充满兴趣,上课聚精会神、慷慨激昂,下课认真完成作业,课后经常谈起与地理相关的话题,耳濡目染,在周围同学的长期影响下该学生也会改变对地理的看法从而喜欢上地理;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周围的同学对地理都毫无兴趣,认为地理枯燥乏味、过于宏观、对现实的指导意义不大,上课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或者做其他事情,课后不按时完成作业,受此影响该学生也会对地理失去兴趣。

4.家庭

家庭环境也会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产生影响。如果家里的长辈从事与地理相关的工作或者对地理感兴趣,认为地理是一门开阔眼界、树立学生世界观的学科,就会更多的关注地理事物,使学生阅读与地理相关的书籍等,在这种家庭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就会产生特殊的地理情感;此外,如果家长认识到地理对学生学业的重要性就会对学生的地理成绩产生期待,这样也会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相反,如果家长对地理的认识不到位,对学生的地理学习漠不关心,就会降低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通过对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笔者提出以下培养策略,希望能增强高中生对地理学科积极的学习情感。

三、高中生地理学习情感的培养策略

1.培养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对学生至关重要,学生处在一个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积极进取的班级中会更加热爱学习、主动参加课内外活动。地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集思广益、发散思维,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集体智慧的力量,使学生收获友谊、增加成就感,培养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2.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个人魅力

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是学生和地理知识之间的桥梁,地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专业素养、为人处世方式等都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地理教师应该多渠道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比如阅读地理相关的学术论文、书籍,关注地理事件,多听其他地理教师的课;此外,地理教师还应该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积极参加赛课,取长补短,坚持写教学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最后,地理教师还需提升个人魅力,比如增加语言的幽默感,活跃课堂气氛,注意穿着打扮美观得体,行为举止优雅大方,为人处世谦虚包容等。

3.注重家庭教育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对学生地理学习的态度会影响学生的地理学习情感,家长应该认识到地理的学科价值并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比如可以让学生在周末或节假日等空闲时间观看《地理中国》、《BBC纪录片》等节目;也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与地理相关的书籍、期刊、杂志等;还可以带学生出去旅游,使学生切身感受各地的自然环境、风土人情。

4.利用榜样力量

学生对某件事物的好恶往往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的理性思考和心理斗争,有时候仅仅是榜样力量,比如被某个人的地理学识所征服。榜样既可以是地理学界的专家、也可以是地理教师、还可以是地理的业余爱好者,既可以是同班同学、也可以是往届的师兄师姐等等,教师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地理好榜样,增加学生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

情感对学生的地理学习至关重要,积极的地理学习情感能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使学生终身受益,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学习情感,使学生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学习,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498;

[2]张瑜,初中生的学习情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篇13

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时常感到比较困难,特别是01年开始我省使用了新教材,这一问题似乎更加突出。本文分析了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主要原因以及从教学的角度寻求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生 学习地理 困难 对策

2001年秋季开始,我省使用高中地理新教材。从新教材的体系和内容看,新教材反映了地理学科教育和教学的本质,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和新思路,突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反馈,我们发现,尽管新教材在知识难度上比以往教材有所降低,但学生学习地理的困难仍相当突出。这无疑是制约地理学科教学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全国新教材试点省份-----江西省,在对学生学习新教材调查问卷中发现,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困难仅次于物理,居第2位,我校对高一学生也作了前后两次调查,结果也表明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困难超过了数学、英语、化学等学科,普遍感到地理难学,学不懂。那么,造成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作为地理教师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一、学生学习地理困难的原因

1. 对地理学科的特点不了解,缺乏良好的地理学习方法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从地理学科的内容来看,地理主要是阐述地面各种地理事象的分布,并探究其原因;反映地理事象间的相互联系和地区的差异;探寻地理事象变化发展的规律;阐明人与地理环境的正确关系。因此,地理学科具有明显的综合性、空间性、实践性、推理性、文理知识的交叉性等特点,并非许多学生所认为的地理就是地名加物产,学地理只要划一划,背一背就能了事。正是许多学生不了解地理学科的特点,而形成了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简单搬用初中社会课的学习方式,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强化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今年使用的新教材,地理学科的特点更趋明显,这样的学习方式当然更加难以适应,难怪学生经常说:地理书很好看,地理课也很好听,就是地理作业最难做,甚至有时无从入手。

2. 存在不良学习心理,缺乏良好的地理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逻辑性、独创性和敏捷性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思维能力的高低主要体现在思维品质的差异上。地理学习中学生思维品质缺陷的一般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维的广度不够,综合能力差。地理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广度,这样才能在地理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不少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地理成因的学习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关于我国青藏高原太阳辐射能丰富的原因,大部分同学只会从太阳辐射强度这一原因去考虑,只有少数学生能同时想到日照时间这一重要因素的影响。

(2) 思维的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有些学生常把一些词语形式相似的概念混为一谈。

(3) 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在讲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时,有意向学生提这样一个问题“当北半球是一月时,南半球是几月?”不少学生会回答:“是七月。”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在平时未必会答错,其原因在于受已形成的“南北半球季节相反”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

(4) 思维的逻辑性差,考虑问题缺乏条理性。

3. 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需要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学生感觉地理难学,成绩无法提高,与学习地理所必要的学习动机、兴趣和内心需要是分不开的。动机是推动人进行活跃的内部动因或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引起的。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地理学习的直接动力。

学生进入高中后,往往在各种因素的引导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地理是一门副课的错误想法,甚至大部分学生刚入高中,就给自己的“奋斗目标和爱好志趣”定位在理科上,从而潜意识地产生了我是学理科的,地理与我无关,不需多“浪费”时间,充其量只要应付会考即行。由此而来,对这些学生来说谈不上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内在需要,从而无法产生学习地理的积极动机,自然,明显影响了其思维与主观能动性,结果,当然觉得地理是不好学的。

4. 初高中学科知识衔接不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高中地理(特别是自然地理)涉及到许多本学科的准备知识,如地球、地图的基本知识、气候的基本知识。从我省初中教材看,仅初一《社会》涉及地理学科内容。为了减轻初中生的学业负担,体现综合学科特色,初一《社会》教材已大大简化了原人教版初中地理内容,把原二年学习的《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压缩到初一《社会》中教学。尤其是对地球、地图、气候等知识的编写显得更为苍白,再加上客观的中考制度不考初一社会,因而本已浅薄的地理知识,再要到二年后重新学习,学生多半早已遗忘,往往使高中地理的教学显得十分被动,以至于常常要为了完成教学要求,必须要不断回顾初中知识,甚至要补充缺乏的知识。

其次,相关课程如立体几何,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也相对缺乏,从而导致教学中的知识“断层”,增加了学生对有关地理知识理解的难度。

5. 教师对教材的把握与切入点不准,缺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使学生产生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

地理新教材是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指导下编写的,具有时代性和超前性,特别是强调了生活的地理和学习的实用性,符合当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要求。使用了多年的老教材,我们当然有解不开的情结和习惯了的教学方式,因而难弃传统的思维和方式,乃至全搬以往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新教材,老套套的不协调局面。学生自然感到我们的教学空洞、乏味,久而久之产生了对地理学习的抑制情绪,影响了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和非智力因素的调动。

一、 对策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知识跨度很大的学科,又十分注重实际应用,要让学生真正地学好它,一方面需要不断向学生强调地理学科重要性的教育,引导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视,保证必要的时间投入,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并千方百计创造良好的地理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 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地理课堂教学是地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绝大多数的地理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上进行的。因此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整个地理教学的质量。为此,我们必须紧扣地理学科的特点,充分挖掘地理学科的特色,优化地理课堂教学。尤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达到最优化。如,教学目标的确立,要围绕并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达到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教学素材的选取要充分围绕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学生终生有用的地理;教学方法上要突出个性化的教学,满足学生的参与欲、表现欲、竞争感和成就感,通过对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克服由非智力因素而造成的学习困难。

2. 把握新教材,注入新思路

地理新教材体现了创新精神,反映了地理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在新教材、新任务的背景下,要有新思路。

(1) 树立现代教学新观念。新教材的推行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充分弘扬,使未来人才的规格多种多样,以满足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为此,在地理教学中要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以学生为本的主体观。当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信息化的社会,学生的视野十分开阔,个性化倾向明显,教学中要多采用开放式、活动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其充分地融入到我们的教学中,产生对地理探索的浓厚兴趣。

(2) 推广学法指导。高中阶段学生无论在智力还是能力都比初中阶段有了一个大的飞跃,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探索、研究及实践,能够运用一些地理知识去解决地理问题。学生迫切希望教师把学习方法的指导纳入到教学任务中。为此,我们应引导学生在“知地”---------了解地理事实,“明理”-------理解地理原理的基础上,会“说理”--------用实例说明地理原理,“析事”-------对社会中出现的地理现象,会用地理原理进行判断、分析、评价。特别要指导学生掌握识记方法,积累地理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思维方法,理解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广泛联系实际,注重知识应用;指导学生读图方法,提高识图能力。

(3) 增强实践活动。新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活动”或“研究性问题”。如何利用好这些材料,既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地理兴趣与深入探究的有效载体,一旦学生投入到这些与日常生活或自身需求紧密联系的“活动”中去,那么,它所释放出来的能量将是巨大的,也必将大大消除学生对地学习的抑制情绪,有利于克服学习的困难。

4.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