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4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建设乡村旅游景区建议

篇1

分析__县旅游景区建设的优势和不足,我们认为,今后我县景区建设的发展应围绕“旅游__”总目标,确定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定位,依托四色资源,打好名人牌、客家牌、生态牌、文化牌,积极发展自身优势,挖掘自身潜力,完善旅游功能要素,引进资金开发利用资源,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__旅游景区建设上新台阶。为此,抓好我县景区建设,我们建议应“围绕一个目标,完善两个机构,出台三项政策,打好四张牌,重点开发五个特色景区,抓好六项工作”。

1.景区一:“华南虎啸”----寻找华南虎足迹,感受山大王英姿。

景区特色:该景区以__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依托,利用良好地生态资源,籍及华南虎保护区的独特优势,加以景观生态学的雕琢后,呈现给游客的是“自然保护”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主题生态景观。

开发思路:充分利用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国际上和学术上的影响力,以“寻找华南虎足迹”为营销卖点,在车八岭至刘张家山开设一条人行绿道,绿道设计步行约2小时。沿途设计华南虎塑像、虎印、挂爪、毛发、粪便、动物遗骸等,通过科技手段,从电、声、光、影等再现华南虎英姿威武的山中之王形象。景区中集中展示各种动物、植物资源,开辟数个夏、冬令营活动基地,开辟原始森林探险、露天泉浴、钓鱼、烧烤、露营、漂流、瀑布观赏、瑶寨风情等旅游互动项目,吸引青少年为主的“背包客”,将此线路打造成寻幽探秘之旅。通过编印有关华南虎故事的小册子,制作保护华南虎纪念徽章,生产华南虎玩具等旅游产品,延长旅游产业链,彰显旅游吃、住、行、娱、购、游特点。

2.景区二:“古道风韵”----走千年古道,寻九龄风度。

景区特色:清化河(深渡水段)河水清澈见底,两岸风景幽深秀丽,周边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历史人文资源和民俗文化资源,素有“岭南小九寨沟”、“欧陆风情线”之美称,旅游开发价值巨大。

开发思路:恢复古代从清化到县城的部分“千年古道”,并开发沿线景点,游客在隘子满堂客家大围浏览观光后,从河道码头开始,经过竹筏漂流、古道漫步、江中荡舟、车行绿道等抵达终点周所古戏台,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沿途开发与沈所镇铜钟寨一脉相承的“七仙滩”,盛唐宰相张九龄当年垂钓的“钓鱼台”,人>文秘站:

“白银嶂”,以及淘金村、深渡水古渡口、凉口渔歌唱晚、周所古戏台、“绿色通道”古樟树林、“湖中绿岛”天心岛、晃悠悠的天菊吊桥、清化河绿色长廊、天人坝、“广东小黄山”、“传奇色彩”鲤鱼墩、椎树林、酸枣林、坪田自然村有千年古榕树、世外桃源的“小天国”黄石坑等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

3.景区三:“围来围去”----探寻客家迁徙轨迹,一览百年围楼奇观。

景点特色:我县有村必有楼,目前保存较好的仍有240多座围楼。通过对围楼的修复利用,深度挖掘围楼旅游文化内涵,介绍客家人迁徙历程及围楼建筑特色,向游客呈现粤北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围楼大观”。

开发思路:开辟一条“特色围楼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向游客推介我县最大的围、最长的围、最小的围、最红的围、最迷人的围、最早的围、土围、石围等景观。

4.景区四:“千年水云”----游览千年水云,领略客家风情。

景点特色:县城“水云楼”是粤北地区仅存不多、具有悠久历史的人文古迹。其中水云楼、十字街是__最具特色的古集镇。

开发思路:参照成都宽窄巷的开发理念,在县城解放路以北、丹凤南苑以南,对水云楼、广州会馆旧址为主要古建筑的水云楼街、十字街等进行修复包装,形成“千年水云”景区,吸引游客在__县城留宿。规划设计“千年水云”为仿古商贸街,游客在此可游、可玩、可食、可购、可娱、可住。商贸街设立乡镇土特产专卖店,打造__古城土特产一条街;建设客家民俗文化展示厅等,屋内可演示砻谷、风谷、磨豆腐、摏麻糍、打草鞋、编草席、搓麻绳、织布、榨油、做木工、竹篾编织、剪纸、风筝等古代劳动生产和手工艺场面;建设部分清代客房,再现清代家庭摆设实景,为游人提供起居饮食服务。

5.景区五:“魅力乡村”----体验农耕生活,收获生态乐趣。

景点特色: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农产品非常丰富,几乎是四季有花季,全年果飘香。发展生态农业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开发思路:随着节假日高速公路小汽车免费通行政策的实施,深受游客喜爱的自驾游将风靡神州大地。我们建议抓住这一契机,把我县最具特色的枇杷、杨梅、柑桔、马蹄、蚕桑等农产品,建立生态农庄基地(蔬菜基地、杨梅基地、枇杷基地)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起来,推出“魅力乡村”农家乐。发展“魅力乡村”旅游,要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推出更具文化内涵、更具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如认种果树,水果成熟后自行采摘;认养家禽家畜,届时自行享用;认耕田地,种植水稻、蔬菜等,劳动成果归游客。这些项目

可吸引游客在农家同食、同住、同劳动,进而把我县打造成全省生态乡村休闲旅游名牌,成为让游客可停留、可回味、可娱乐、可向往的生态休闲基地,带给游客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来了还想再来”的养心之旅。(六)抓好六项工作。实现景区建设的新跨越,需举全县之力,上下一心,开拓思路,扎实工作,坚持不懈。因此,当前务必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即抓规划,求特色;抓项目,出精品;抓投入,增后劲;抓宣传,促营销;抓服务,树形象;抓考核,出实效。

1.抓规划,求特色。我县已聘请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专家编制了《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三个旅游发展专项规划(即:《__县生态旅游发展专项规划》、《__县温泉旅游发展专项规划》、《__县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规划》)。我县编制三个规划的出发点,主要是作为向上面争取资金的一种依托。因此,就目前__的实际来说,此规划实际操作性不强,我们仅做参考,不能盲从并因此而束手缚脚。

建议结合__实际,以《__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整合、盘活我县的旅游资源,找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围绕“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之地”的定位,突出“生态休闲、温泉度假、文化体验”特色,务实修编我县景区建设规划,使规划更适合__实际,更突出__特色,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抓项目,出精品。今后五年,要实现景区建设的跨越,打造__“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之地”,关键靠项目。建议重点推进“华南虎啸”、“古道风韵”、“围来围去”、“千年水云”、“魅力乡村”五个项目建设,力争实现“一年完成一项目,一项目做成一精品”。

打造精品景区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旅游六要素,在交通、通信、酒店、宾馆以及餐饮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等方面下功夫,着重点抓好停车场、观景台、观景小道、厕所、标识标牌等配套设施建设,为游客创造舒心、安全的旅游环境。

3.抓投入,增后劲。坚持景区建设“投入要像招商引资一样多,考核要像计划生育一样严”的原则,县财政对于景区建设所需资金给予充分保障,并列入预算。抓景区载体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要在生态、文化、度假酒店集群、服务质量、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新突破。要培育壮大龙头旅游企业,县政府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扶持一家旅业、交通运输、特产、旅行社等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建议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研究成立旅游投资公司,出台旅游投融资管理办法,建立投资、建设、运营、再投资的良性投融资机制。

4.抓宣传,促营销。充分利用“中国最美小城”等金字招牌,强化宣传促销,拓宽旅游客源市场。通过举办会展、节庆等各种活动进行宣传推介,扩大__旅游景区的知名度。组织新闻媒体对客家的采访、采风活动,建议每年举办一次“__风情摄影大赛”,对记者和摄影家采取特殊政策,凭证免费游览境内所有景区。制作一批宣传客家民俗风情的文化产品。建议由县电视台拍摄一部介绍__客家历史文化、人文景观、民风民俗、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的《走遍__》电视专题片;由县作家协会编写一套文史类资料,如《九龄少年时》、《张发奎传》、《__民间故事》、《__客家民俗风情》、《__名人轶事》、《__风景典故传说》等等;由县文广新局编写并演唱好一首__客家主题歌,录制一盘客家山歌演唱光碟,创作排练好若干个反映客家风情或瑶族风情内容及风韵的文艺表演节目;由旅游局重新编印《__旅游指南》、《__十景》及各景区游览图等。旅游宣传实现“广播电视有声像,报刊网络有图文,街头道路有广告”。

5.抓服务,树形象。良好的服务是景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县应围绕完善旅游景区公共服务体系,抓大力培养旅游专业人才,不断提升旅游管理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篇2

一、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基础与现状

梅列区域面积352.5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高达83%,山、水、林、洞各具特色,钟灵毓秀,旅游景区面积达60平方公里,辖区拥有瑞云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郊野国家地质公园、仙人谷国家森林公园、虎头山、清枫谷等得天独厚各具特色的景区(点),市区知名“八景”中独占麒麟春晓、虎峰牧云、正顺凝紫、龙泉烟霞、斑竹秋月、瑞云紫烟“六景”,旅游资源丰富,是八闽大地的一颗璀璨明珠。区内现有星级酒店7家、旅行社14家;交通便捷,向莆高铁、鹰厦铁路、福银(长深)、泉三高速公路穿行而过,三明机场的通航则使梅列交通更加多元、立体,形成了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登山、朝圣、风味小吃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区。

近年来,我区发挥地处三明城郊和丰富旅游资源优势,加大休闲旅游发展力度。2015年,全区接待旅游总人数27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5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区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21%和23.4%。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区休闲旅游业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文化品位有待提升

我区虽然建成一批城郊型休闲旅游景区景点,但可进入性有待提高,旅游线路营销比较薄弱,个性化解说系统尚不完善,特别在乡土文化和民风民俗资源等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旅游基础及配套服务设施有待完善

缺乏整体发展规划,部分景区内部建设较好,但周边环境建设落后;乡村旅游景点不同程度存在开发层次较低、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状况不够理想等问题。同时,多数旅游服务从业人员没有接受规范的培训,缺乏科学的管理知识和经验。

(三)旅游品牌创建有待突破

虽然创建了碧溪流域休闲农业观光带等一批旅游精品,但缺少上档次、影响大、知名度高的精品项目,一些景区开发经营粗放,部分旅游项目缺乏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严重。

三、对策建议

发展休闲旅游业是梅列区的优势,蕴含着巨大的潜力,我区要把握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促进城郊型休闲旅游业快速发展。

(一)立足优势,明确定位

立足城郊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三明全市旅游发展格局,树立市区“一盘棋”的理念,紧扣“文明之城、魅力梅列”的主题,突出“文化、生态、休闲、度假”导向,统筹辖区旅游资源整合,完善旅游发展规划,明确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定位,推进错位开发发展,加大“人文梅列、休闲梅列、魅力梅列”实践力度,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由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型转变,推动乡村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努力把我区建设成区域性精品休闲旅游区。

(二)突出特色,唱响品牌

突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梅列特色,积极探索都市资源与旅游产品的有机融合;着力抓好小蕉观光旅游生态村、棕南生态优美乡村等建设,加快清枫谷休闲农业公园、仙人谷森林公园国家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力抓好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提升瑞云山景区品味和档次,打造形成以乡村生态休闲旅游为特色、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具有区域性影响和带动力的旅游品牌。

(三)整合资源,打造精品

以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复核检查为契机,加快辖区旅游资源整合,着力打造一批旅游精品项目。着力抓好以碧溪流域和瑞云山为主线的旅游资源整合,加快碧溪流域亲水慢道、大佑山景区、金丝湾森林养生度假与生态文化园等项目建设,形成瑞云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金丝湾省级森林公园、棕南山庄、白鹭山庄、碧溪提子采摘园、源丰葡萄酒庄园、清枫谷生态农业公园为主线的精品旅游线路;全力配合市里抓好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副碑设立、地学标识系统等项目落实,推进三明郊野国家地质公园梅列片区工程建设;主动对接宜居环境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推进小蕉生态农业观光园、碧乡情采摘园等项目的建设和提升,培育连茂村、砂蕉村等一批乡村旅游特色村。

(四)完善配套,提升服务

篇3

[关键词] 满城县 乡村旅游 旅游产品

满城县距保定市有10余公里,距离北京、天津不过150公里,境内有107国道、保涞、保易、保阜公路穿过,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满城不仅有著名的汉墓和抱阳山等景区,而且草莓种植特色突出,磨盘柿、蜜桃等林果业发达。山区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自1996年以来,满城乡村旅游迅速发展。截至2005年,全县有农家饭(旅)馆70多家,接待床位200余张,年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形成了龙潭峡谷、柿子沟和芝兰沟三个乡村旅游区,北水峪村、西峪村、龙居村等7个乡村旅游示范村。

乡村旅游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满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但是,满城县还存在着一些制约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对此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满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乏发展规划。满城的许多乡村旅游景区缺乏规划,重复建设,低层次开发现象比较突出。尤其是龙潭峡谷的渔家乐,绝大分建在漕河边上,有的甚至建在漕河中,严重影响了上游龙门水库的泄洪。另外,乡村旅游景区的公共设施,如厕所、道路、停车场等还很不完善,难以满足旅游的需要。

2.旅游产品单一,效益不高。满城的各乡村景区,目前以乡村观光和品尝农家饮食为主,产品结构较为单一,缺乏各自的特色,在挖掘乡村游的体验性、参与性和趣味性等方面还很不够,使得游客来了以后只是看一看,吃顿饭而已,难以获得较高的旅游收益。

3.交通条件较差。满城县的农村路网等级低,路面破损与路基沉陷等问题突出。除陵山汉墓外,通往柿子沟、木兰溶洞、龙潭峡谷、玉皇坨等主要乡村游景区的道路不仅狭窄,而且路面状况也普遍较差,使得有意至此的游客望而止步。

4.宣传促销乏力。目前,满城的乡村旅游宣传不仅资金不足,力度不够,内容单调、形式陈旧,而且时断时续,缺乏经常性和长期性,致使满城乡村旅游的形象不突出,知名度不高,吸引力有限。

5.环境卫生问题突出。由于缺乏规划和有效的管理,满城乡村旅游的环境卫生问题十分突出。例如龙潭峡谷内没有垃圾收集设施,各家的渔家乐产生的垃圾随意堆放,污水直接排放到河中。农家院内的厨房和餐饮工具缺乏防蝇、防尘和消毒设施。院内的厕所多为旱厕,卫生状况很差。

6.旅游人才缺乏。可以说,满城县的乡村旅游景区大多是个人或小群体自主开发而形成,大部分乡村旅游从业者是当地的农民,缺少专业的旅游人才。由于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经营管理知识和服务技能,导致他们的服务质量不高,游客满意度较低,服务纠纷时常发生。

二、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1、科学规划。制定科学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对于促进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是要在实地调查研究基础上,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尊重传统,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满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二是要指导帮助各处乡村旅游景区制定科学的建设方案,使它们各具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

2.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满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今后的发展,应因地制宜,突出各自特色。如陵山应突出登陵山、访汉墓、赏国宝的优势。韩佐、杨佐、刘佐、茂山等村应立足草莓优势,大力发展草莓采摘、田园观光等活动。龙门水库和龙潭峡谷应重点开展水上活动,吸引游客前来游泳、划船、垂钓,品尝农家饭。卧龙山庄可以开展高山葡萄采摘、户外探险、野外拓展等。神星柿子沟应以万亩柿树为依托,让游客在金秋时节欣赏万山红遍的景色,亲手采摘成熟的柿子,体验丰收的喜悦。

3.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与管理。满城县应根据《保定市农家旅馆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农家(饭)旅馆建设标准和验收细则,促进其软、硬条件的改善,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水平。建议县旅游局成立一个农家(饭)旅馆质量等级评定小组,全面负责农家(饭)旅馆的申报和审核工作,并加大对乡村旅游接待点的安全、卫生、环保、守法经营、诚信服务等工作的监管力度,不断促进其经营上档次,服务上水平。

4.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县、乡政府应将新农村建设的优惠政策向乡村旅游倾斜,帮助有旅游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乡村改善交通、通信、供电、饮水、卫生等。把乡村旅游交通纳入全县的交通建设规划,加快通往柿子沟、龙潭峡谷等地的公路建设。除特殊山区路段可为三级路外,其他应达到二级以上。同时交通、建设部门和有关乡镇,要结合“村村通”和“文明生态村建设”,对过的旅游公路进行绿化,搞好沿途村镇改造,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5.加强宣传促销。旅游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密切结合,制定满城乡村游整体促销方案,搞好乡村游产品的策划、组织和包装。通过举办龙潭垂钓节、西部赏花节、采摘节、柿子节等一系列活动,将乡村旅游产品不断推向市场。同时要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等媒体,加大促销力度。根据来满城县的游客以京津冀居民,尤其是以保定市民为主的特点,促销应以京津和保定市为重点,适当开拓周边的山西、山东等客源市场。

6.加强乡村游人才的培训。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农民从事旅游业,需要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县、乡政府和县旅游局,应积极为乡村旅游经营者创造和提供参加旅游培训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请旅游院(系)的老师为他们讲解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开展旅游服务技能培训,或组织他们外出参观学习等,帮助他们转变观念,提高服务意识和水平。同时,一些乡村旅游的重点示范村,可以结合“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接收旅游管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提高乡村干部的旅游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篇4

一、乡村旅游的概念和类型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社区为载体,依托乡村生态景观、文化环境、农事活动以及传统的民风民俗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度假、休闲娱乐的旅游方式。乡村旅游主要包括城郊型、景郊型、村寨型。本文将顾客期望研究的具体视角集中于城郊型的乡村旅游。

二、顾客期望的概念和相关因素

顾客期望是指顾客希望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能满足其需要的水平,达到了这一期望,顾客会感到满意,否则,顾客就会不满。期望作为比较评估的标准,既反映顾客相信会在产品或服务中发生什么,也反映顾客想要在产品或服务中发生什么。顾客期望在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认知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顾客期望是动态变化的。顾客期望受到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各因素影响顾客期望的途径和机制是不一样的,因此其影响程度也各有不同。影响顾客期望的因素有:个体动机、顾客经验或经历、企业营销沟通、企业口碑等。

三、乡村旅游开发策略的建议

1.发挥政府行政管理职能

政府应为乡村旅游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系统规划,连片开发,避免重复建设。如河南省郑州市的樱桃沟虽然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乡村旅游景区,但是各项基础设施还是有待加强,特别是景区的休息服务等基础设施(如:景区内的休息桌凳、卫生间等)。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影响到景区的形象和旅游收入。基础设备的完善需要有大量资金的投入,单靠投资者的投入,力量显然是不够的,政府部门应该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开发中,帮助景区完善基础设施。在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而且基础设施的建筑风格也要有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避免建筑风格的城市化。

2.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只有打出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针对游客普遍把休闲观光、感受当地民俗文化、追求不一样的生活作为乡村旅游的出游动机,乡村旅游景区可以借机,着力推广“慢生活”理念,主打“慢生活”旅游牌。慢生活主要体现为慢运动、慢休闲。目前都市人平时疏于运动,高强度的运动有时会适得其反,慢运动、慢速度、慢动作,更适合都市人,如骑着二人式、三人式单车,在村子里悠闲地骑行,在溪水旁垂钓等。慢休闲就是无论游客走到哪里,都像回到了自己的家,让紧张的神经彻底放松,让浮躁的心态沉淀下来。如采摘,围绕农产品采摘,开展农事体验活动,增强游客的参与性、体验性。

3.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体验内容

目前乡村旅游景区大都以农家乐和休闲娱乐旅游为主。游客的旅游质量不高,如一些采摘果实类的景区,对自然景观的过度依赖很容易造成景区的淡旺季非常明显,影响了旅游地的吸引力和游客的重游率。针对这一问题乡村旅游景区可以对景区周边进行文化历史调研,挖掘乡村旅游地的独特历史文化,提高景区的文化品位。填补游客的旅游文化体验空缺。

4.加大宣传促销的力度

宣传促销是推进景区的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乡村旅游景区大多位于相对偏僻的地方,仅有好的旅游品牌,最终也会陷于“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景区宣传部门要从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播手段来广泛宣传介绍乡村旅游的有关知识,以特色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吸引游客。如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如一些地区已经推出的草莓节、樱桃节、西瓜节、葡萄节等,在吸引游客的同时也宣传了景区。通过与旅行社合作,将景区纳入旅行社开发的新旅游线路,利用旅行社这个第三方平台扩大市场范围,增加游客量。

5.提高乡村旅游的整体接待水平

首先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景区的环境和社会治安的治理,营造整洁的村容村貌,为旅游者提供舒适、安全的旅游环境。其次,提高景区的住宿接待水平,改善游客住宿设施,满足游客对住宿设施的现代化、特色化需求。景区可根据当地的旅游发展水平开发建设一些二星级宾馆、三星级宾馆。针对游客对住宿特色化需求,景区可设计因地制宜开发一些窑洞宾馆,石头房子,木头房子,突出景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张文敏.参团游客对旅行社服务质量的期望与感知实绩研究. 旅游学刊, 2007(3): 71~76

[2]黄琳.顾客期望管理方法研究. 经营谋略,2007(12): 52~55

[3]李江敏,丁黎明,李志飞.城市居民环城游憩满意度评价——以武汉市为例. 消费经济,2008(3): 56~59

[4]段致辉,韩丽.关于乡村旅游开发的研究.资源开发与市场,2000(5):314~315

篇5

清原政协 杨绪升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我省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较快,已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朝阳产业和新的增长点。这里结合我们清原满族自治县旅游发展实际,就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提出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县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以红河峡谷漂流项目为龙头,以国道202线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带为轴心,以休闲养生、佛教文化、森林生态和农家风情为特色的生态旅游格局。全县累计建设红河峡谷漂流、金山石佛、砬子山风景区等大小生态旅游景区景点8个,开发王家堡、筐子沟、沙河子沟域旅游线路3条,发展了农家乐、农户游和采摘游等乡村旅游。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宾馆酒店、休闲山庄、度假村寨、购物市场、休闲娱乐等服务行业发展迅速;旅游商品品种丰富,辽砚、野果制品获得抚顺市优秀旅游商品称号,二道岭草莓、清原马鹿和山野菜、林蛙制品、清河大米等土特产品销量较好;精心谋划和建设了红河峡谷漂流休闲旅游集聚区、清河商贸集聚区和金山石佛文化旅游集聚区,并大力发展“夜经济”,第三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几年来先后获得了“全国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示范县”、“辽宁省旅游强县”、“辽宁省乡村旅游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

为了将清原打造成沈抚后花园,2012年以来,清原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打造花园城市、建设美丽乡村”战略部署,通过树立“全域旅游”发展理念,将清原建成“休闲、避暑、养生”的最佳地。突出满族文化特色,依托生态资源优势,2014年投入专项资金2000多万元,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开发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越来越好,全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红河谷漂流景区全力进行了8.16灾后重建工作,恢复了接待能力,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6万人次,门票收入2950万元;金山石佛景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及内部装修和景区内绿化、亮化、硬化等收尾工程,将择日对外开放;筐子沟景区已完成《筐子沟沟域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景区栈道、基础设施、改扩建道路等工程已开工,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以上;东砬湾生态园项目完成了部分基础设施建设,主体工程正在建设中;重点推进了王家堡、筐子沟、沙河子三条沟域农家游项目,筐子沟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村容村貌满族特色改造、冰雪景区建设等工作,并开展了“满乡枫叶节”“乡村冰雪节”、“乡村过大年”等系列活动,全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旅游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后发优势日益显现。

目前,我县正积极引进域外巨资,准备建设有“北方第一滑”之称的冬季冰雪项目,相信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清原旅游的知名品牌。使我县“春季能踏青观花,夏季能漂流避暑,秋季能赏叶采摘,冬季能滑冰滑雪”,真正成为无淡季的旅游之乡。

二、我县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是:

1、投入水平较低,精品项目较少。我县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受县乡财力影响,现有景区景点开发投入水平较低,资源整合水平不高,各级政府扶持力度仍然不足,导致我县在旅游景点开发建设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与周边县市存在很大差距,同时极具吸引外地游客的满族文化元素的旅游项目开发滞后,境内包括英额门柳条边门、黑石木方城子等满族历史遗址及《柳边望月》和《黑牛诗》等满族历史文献与有名望的满族历史人物与旅游开发融合不够,没有形成地方特色也没有形成旅游群体优势,从景区的形象上看,除红河漂流外,其他景区的整体形象还亟待提升。

2、旅游要素发展不平衡,民族气息不够浓厚。目前,具有清原特色的食、住、行、游、购、娱各旅游要素发展仍然不平衡,而且各要素的产业链条都不长,远远满足不了旅游市场的需求。满族人民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创造的宝贵而悠久历史文化没有得到足够发扬光大,在旅游饮食产品开发上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使得“满族火锅”、“八碟八碗”、 “勃勒叶饼”、“苏耗子"等传统佳肴没有得到更多游客的品尝;满族特色体育项目及儿童游戏没能被包装到旅游游乐项目中去。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小商品的生产加工仍处在初级阶段,存在着生产规模很小,质量不高,产量不足,品种不全,包装也不够精美,没能形成品牌。县内也缺少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市场,土特产品和工艺品等旅游商品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销售。

3、旅游文化比重小,满族元素利用不到位。清原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着悠久历史文化。满族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民族艺术没在旅游开发中体现应有的魅力。我县在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文化内涵挖掘还不深,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缺少总体规划和科学论证,开发和利用还远远不够,民族地区的特色还没有得到更好地展示,氛围还不够突出和浓郁,在现有的旅游景区中,对自然资源依托的多,对旅游文化挖掘利用的少,缺少品牌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园(基地),文化产业在旅游业中所占比重太小。

4、 旅游管理不够规范,服务水平尚待提高。目前我县旅游行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开拓性不强,创新能力不足,工作当中积极性,主动性不够,人才队伍不能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全县旅游管理和服务质量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旅游企业的管理还不规范,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还不高。亟需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旅游工作人员。此外,在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提高旅游景区知名度和影响力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三、需要省级部门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是解决重点旅游景区用地指标不足。目前,我县红河峡谷漂流、筐子沟旅游综合开发和蝴蝶谷等项目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成为制约项目发展的瓶颈问题,需省里相关部门予以帮助解决。

二是亟需相关优惠政策和资金帮扶。清原县地处大伙房水源保护区,大伙房水源安全关系到全省12个城市人民群众的生活、健康,做好水源保护工作是我们的神圣职责。为此,我县所有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工业项目全部进行了关停并转。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的形势下,县财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困难较大,恳请上级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对新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新开发旅游景点,兑现相关优惠政策,把我县境内纵向高速公路纳入全省路网计划并尽早实施。并需要省里进一步加大对我县境内通往各景区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扶持县域旅游业发展。

三是解决聚隆滑雪场林地审批问题。由于该项目占用林地手续尚未得到审批,直接影响投资方下步开工建设。还需要省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尽快完成林地审批办理工作,确保该项目快速推进,以弥补我县夏季红河漂流季节较短、旅游景点过于单一的问题。

四、关于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结合旅游资源实际情况,要统筹抓好“旅游景区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和满族民俗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为此清原要在旅游景区建设上,不断巩固和提升红河峡谷漂流等品牌景区,加快建设筐子沟、东砬湾等有潜力的项目,积极推介和开发岗山生态休闲旅游度假村、小型飞机场等优秀的旅游资源;要在乡村旅游发展上,以筐子沟、王家堡、沙河子三条沟域农家游产业为突破口,促进乡村旅游与满族文化、乡土风情和特色农业深度融合,树立清原乡村旅游品牌;要在满族民俗特色项目建设上,进一步丰富满族文化内涵。构建“重点突出、梯次开发、纵向延伸”和“抓点连线扩面”的工作格局,并结合实际就如何加快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提高认识,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龙头,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关联度高、带动性强、产业链长、幅射面广的显著特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全面开通和沈抚同城化步伐的加快,我县已经融入了沈阳1小时经济圈,成为沈抚人民的后花园。因此,大力发展县域旅游业,既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满足沈抚中部城市群休闲渡假市场的客观需要,更是壮大我省旅游产业,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振兴的有力支撑。各民族地区领导干部应牢固树立大旅游的观念,充分认识发展县域旅游业的重要性,把这项产业当作富民强县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真正摆到重要位置,纳入工作日程,给予高度重视。要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旅游产业发展。加强组织领导,深挖旅游资源,强化推进措施。

2、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精心打造旅游精品。旅游规划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为此,省、市应编制旅游总体规划,把各县的旅游资源都纳入进来,进行科学、有序的开发建设,合理确定精品旅游线路。各县区也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域内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规划、重点建设内容及线路开发等方面进行科学论证。合理规划旅游产业布局,加大开发旅游资源深度,加强旅游要素配套建设。真正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使县域旅游开发建设走上良性发展轨道。要整合旅游资源,突出重点,打造本地旅游品牌和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我们要树立大旅游观,不断加强区域联合,围绕主要客源构成和地区旅游特点,实现资源共享,客源互流,优势互补,构筑2—3日精品旅游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各景区建设和经营的指导与管理,保证景区建设功能齐全,服务设施齐备,道路畅通便捷,旅游产品具有地方民族特色,接待能力满足游客的需要。做到用特色和服务吸引游客,留住游客。同时,要坚持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正确处理好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和谐统一。

3、结合地区特点,突出民族特色,积极发掘旅游文化。特色是文化之基,文化是旅游之魂。要提高旅游品位,就必须积极发掘文化资源,增加旅游文化含量。特别是东部山区是满族聚居区,清王朝发祥地,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因此,我们应该用清前史迹、关东风情和满族特色文化提升旅游品位。注重培养一批具有乡土气息,能够表演满族歌舞、民俗的演艺人才。让游客既能领略优美的自然风光,又能欣赏到风情浓郁的民族节目,景区景点及沿途的服务设施建设也应体现满族特色和东北风情。要有计划地开发森林浴、野生动物观赏、珍稀树种猎奇、农家乐、山货野果采集等自然文化项目,同时,加大对民族工艺类、农特产品类、山珍特产类等旅游商品的开发力度,不断丰富旅游商品品种,对现有的旅游商品要进行质量改造和精美包装,不断提升旅游商品档次。延长产业链条,繁荣旅游商品市场,让地产人参、鹿茸、根艺、绿色食品等伴随着滚滚客流走向全国各地。要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城乡旅游一体化发展,以农户游为牵动,突出特色和风情,发展乡村旅游,形成新的离土不离乡的转移就业形式,从而提高农民收入。要灵活运用土地流转方式,发展景观农业、特色农业,以旅促农,以旅富农。

我们地处辽东,拥有寒冷漫长的冬季。可以说,发展冬季旅游前景广阔,空间巨大。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开发滑雪、滑冰、高山冬令营等参与性较强的冬季旅游项目,破解冬季旅游无项目这个难题。只要我们依托资源,突出特色,打造精品,那么,冬季旅游也会强起来,火起来。

4、加强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业要想持续、健康地发展,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旅游人才队伍。因此,各地要对旅游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精心选拔,定期培训,严格把关。应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采取多种形式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从而提高他们的服务技能、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要重点培养业务水平较高的旅游工作人员、高层次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及时引进一批高、中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为实现县域旅游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要加强对宾馆、餐馆、餐饮业、“农家乐”等的服务管理指导,全面提升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优雅、整洁、舒适的场所,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外部环境,满足广大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需求。要健全和完善旅游行业管理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加强执法检查,规范旅游市场行为,努力塑造旅游小城市的良好形象。

篇6

我国三分之二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地,山地旅游景区如何有效开发成为地方政府、旅游企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梳理以往对山地旅游的研究文献发现,关于山地旅游的分类、山地资源评价与规划、山地旅游安全、山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较多。本文侧重于对山地旅游产品开发、景区建设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山地旅游的可行性建议。

一、山地旅游产品开发

发展山地旅游,就是要以山地资源和自然条件为依据因地制宜。既可以发展登山滑雪、狩猎垂钓、潜水攀登为主的体育健身旅游;也可以实现疗养游览、避暑度假的康养旅游;或者进行探险、科考、科普的研学旅游,以及游客种植采摘体验的农林业旅游。

充分发挥山地资源竞争优势,实现旅游产品营销创新。比如植被的标本定制、特色餐饮、当地民俗住宿的建设、攀岩的直播互动、专业科普知识的讲解。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纪念产品,对产品进行合理的专利保护,防止同质化的恶意竞争。

二、山地旅游景区建设

山地风景名胜区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像桂林山水、秦岭太白山等已获得了一定的旅游规模经济效益。在大力发展山地5A景区的同时,对一些知名度较低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开发便成了难点。

(一)山地旅游的品牌建设

分析山地品牌质量的过程发现,山势高度与旅游资源质量成正相关。即旅游资源质量越好,知名度越高。对于山势较低的旅游景区,要想取得旅游经济成效,就应该开发别致的休闲、探险景点。高效利用区位优势,重视景区旅游意境氛围的营造和分析游客的心理倾向,为游客带来独特的旅游体验和感受。

(二)山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山地旅游对生态资源的依附性较强,生态环境的变动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身修复能力以后,就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由于山地景观的生态脆弱性和不可逆性,就需要平衡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以多角度综合保护为前提,创造差异化景区,即不同自然地域创造不同的山地开发模式,包括森林公园、地质地貌公园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乡村休闲体验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运动探险的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等。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三)山地旅游区域间的合作

山地旅游的规划和开发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依靠某个企业或者政府完成是不现实的。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应打破过去“点―点”的开局,形成“点―面”的整体规划格局,打破景区内外、山上山下、城镇与乡村之间的界域,实现山地旅游目的地综合管理、公共服务和旅游监管全覆盖。

三、山地旅游指导建议

(一)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进行有效投资

许多地貌奇特的景区集中在贫困地区,发展山地旅游对扶贫的作用不容忽视。山地旅游在扩大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推动文化传播与交流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正效应。但一些地方政府在进行景区开发的时候,着眼于短期利益,进行边缘化投资、重复投资等不良投资。因此,政府在山地旅游中的角色同样不可忽视,应做到积极合理地布局,以长远利益、社会利益为标准规划实施景区建设。

(二)调动主体的积极性,达到利益共享

旅游开发中企业、政府、当地居民等利益主体彼此关联、互相依赖。旅游目的地的利益共享具体表现在:首先是当地政府与开发商双方利益共享;其次是在规划开发中政府对居民的补偿性政策,制定合理的征地、苗木补偿措施;最后,为当地居民的参与经营提供平台。

(三)防范景区的灾害隐患,实现安全旅游

山地旅游安全具有琐碎多面性、自然灾害易发齐发性、防控困难性、救援保障薄弱性的特征。与其他旅游安全相比,山地旅游安全主要集中在事故起因和防御机制建立上,应从政策法规和景区防控两个层面构建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篇7

(一)旅游档案类型

1.按照旅游部门的职能,旅游档案可分为政务人事类、旅行社类、旅游饭店类、旅游景区类、乡村旅游类、旅游商品类、大型活动类、旅游统计类及宣传类等。

2.按照载体,旅游档案又可分为请示、批复、策划方案、讲话稿等纸质档案,而且还有录音、录像、照片等声像档案;以及邀请函、签到册、旅游纪念品等实物档案。

(二)旅游档案的内容

虽然旅游部门各项业务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载体各有不同,但同时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即所形成的档案、资料都具有阶段性特点。各个阶段各个类别形成的档案资料共同构成旅游部门的全部档案。

1.政务人事类档案。主要是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重要通知、文件、人事任免、党务政务信息、重要会议纪要、各项规章制度、财务财产管理等;

2.旅行社类档案。主要记载各旅行社申报、验收、审批、年检、主要业绩、质量保证金使用以及投诉处理等情况;

3.旅游饭店类档案。主要记录各星级旅游饭店、星级旅游餐馆、旅游定点饭店等单位的申报、验收、审批、年检、主要业绩、旅游团队接待情况以及旅游投诉处理的情况;

4.旅游景区类档案。主要记载各A级旅游景区申报、验收、审批、复核、主要业绩、人才培训、项目建设投资情况、旅游景区规划与实施情况、旅游景区宣传推介计划和实施情况、旅游团队接待情况以及旅游景区投诉处理的情况;

5.乡村旅游类档案。主要记载各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家乐、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休闲渔业旅游示范点等申报、验收、审批、复核、主要业绩、人才培训、项目建设投资情况、乡村旅游区规划与实施情况、乡村旅游区宣传推介计划和实施情况、旅游团队接待情况以及旅游投诉处理的情况;

6.旅游商品类档案。主要记载各旅游商品、旅游纪念品生产、销售单位开发、生产和销售情况;参加各类旅游商品创新大奖赛获奖情况以及当地旅游部门采用情况。

7.大型活动类档案档案。主要记载市内举办大型活动情况,还要记载参加省旅游局、国家旅游局以及其他省市举办的大型旅游会展活动情况。

8.旅游统计类档案。主要记载各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强县、旅游强乡镇、旅游特色村、农家乐、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休闲渔业旅游示范点等以及所有涉旅单位按照接待人数、旅游收入、综合收入、项目建设投资等进行月报、季报、年报等情况。

9.宣传促销类档案。主要记载当年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及专项经费落实情况,参加各类级各类媒体宣传促销活动开展情况等。

10.电子档案类。随着办公自动化的快速发展,旅游部门电子文档资料逐步增多。电子档案除记载重要电子文档资料外,还有对上述各类纸质档案按照类别、发生时间顺序等进行目录登记。

(三)旅游档案的价值

完整的旅游档案反映了旅游管理部门的重点工作,其形成的档案资料一般价值较高。每年都形成不同的档案资料,都为下一年旅游工作计划的制订和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二、旅游档案的收集方法

(一)要有超前意识,提前介入。档案收集各科室与局人事组织部门及时沟通信息,针对各科室的业务特点确定收集范围、明确归档制度,提到议事日程,纳入相关科室及有关人员的工作职责,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归档前。

(二)主动收集。在收集前,要深入了解各科室、各县区日常旅游业务,主动收集掌握涉旅相关材料,以保证归档文件的齐全完整。

(三)全过程跟踪收集。对于开展旅游业务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文件要设专人负责并及时收集,从旅游业务活动开始档案管理人员就全过程跟踪服务,随时指导旅游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四)检查验收。旅游档案应按照收集范围和归档制度的要求逐项检查收集是否齐全,指导整理归档后应与人事组织部门办理相应的移交手续。

三、旅游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旅游档案工作制度化。旅游业务部门在发生重大业务活动时要向市档案管理部门进行备案,以便档案管理部门对所形成档案资料的监督、指导、管理。

篇8

2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调查问卷、文献研究等各种方法,抽样方式采取判断抽样、偶遇抽样为主。本次调查的时间为2014年3月1日到3月20日,采取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主城区。一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回收问卷117份,有效问卷113份,有效率94%。

3结果和讨论

3.1调查人口统计

本次调查问卷主要包含年龄和性别两个基本的人口统计指标。本次调查男女比例为51.5∶48.5,从中可以得出本次调查的男女比例基本上属于合理范围,另一方面表明在青年群体中男女性别对于乡村旅游行为影响较小。由于本次调查选择青年群体因此本次调查的人群年龄呈现年轻化趋势,如表1。表1年龄结构表

年龄人数/人百分比/%18-21岁2824.7822-25岁3430.0926-28岁3732.7429-30岁1412.39

3.2旅游动机

从图1中可以看出青年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主要包括4个方面:减压、领略田园乡村风光、增进与朋友之间的感情、远离城市喧嚣。说明现在年轻人在工作和学习中承担着较大的压力。而乡村旅游可以使他们忘记所有的烦恼,全身心的回归一个没有没有受到工业化影响的地方,使得青年人烦躁、压抑的心境得到一次舒缓。

3.3旅游出行距离

多数青年人的出行距离不超过300km,31%的青年旅游者选择100km以内的出行距离;33%的青年旅游者选择100~200km的出行距离;29%的青年旅游者选择200~300km的出行距离;只有7%的青年旅游者选择300km以上的旅游距离。因此可以看出多数的青年旅游者在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偏好选择中短距离的旅游景点为主(图2)。

3.4出游方式

50%的青年旅游者选择自助旅行;虽然青年旅游者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但是在调查中有32%的青年旅游者选择自驾游,他们其中有车一族可能少之又少,但是这么大比例的青年旅游者选择自驾游也表明对于拥有私家汽车的一种向往与追求。24%青年旅游者选择情侣出行也符合青年人注重浪漫的特性。仅7%的人选择随团旅行,这也表明青年旅游者并不喜欢受到束缚,喜欢自由,随心所欲。

3.5预计花费

青年人在乡村旅游的花费方面可以看到与其他类型的旅游存在相似性,如图3所示,青年人在花费金额上200~300元占了53%,100~200元占了35%,因此青年人在对于金钱方面的敏感也体现在乡村旅游活动中。而400元以上也只有2%说明青年人对于乡村旅游中过多的花费感到不值得。

4对策与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年旅游者将成为旅游业新的市场主导消费者。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的时候不能把他们笼统的归为一般旅游者;应该根据他们的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4.1打造吸引本地青年旅游者的乡村旅游项目

从调查来看参加乡村旅游的青年旅游者大多数是选择附近的景点,对于各个乡村旅游景区来说主要的客源还是来自于本地市场。因此,在开发旅游产品时应该着重开发具有主题性、参与性、教育性的旅游产品,这样的旅游产品既可以让年轻人在旅游中体验生活、体验自然,同时又能够增加他们的视野,拓展知识面[2]。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展示、农业科普游、农业职业体验等一系列专题旅游项目,可以让青年人体验农业劳动的艰辛,也体会农家生活的乐趣,了解我国农村的现状。

4.2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住宿和交通一直在旅游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在住宿方面青年人通常会选择一些廉价旅馆,但是这些旅馆价格相对便宜的同时卫生状况、治安状况却让人感到担心,乡村旅游中的一些农家旅馆往往就存在这些问题[5]。因此景区应该配套兴建一些干净、卫生的青年旅馆,也可以建设一片帐篷宿营地等。交通方面青年旅游者多数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此景区应该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增加公交的班次,合理规划线路[6]。调查中发现很多青年人有自驾出游的计划,应该对于景区的路牌、红绿灯等设施加以完善。

4.3合理的旅游商品定价

青年旅游者消费能力相比较于中年旅游者有所不足,他们对于商品的价格更加的敏感。青年人在选择出游时价格往往成为他们最为考虑的一个因素。因此,在制定旅游商品价格时候可以针对年轻人推出特定的优惠措施,采取灵活的价格方法,发挥价格的调控作用,在国家法定假日给予价格优惠。

4.4创新营销手段,营造良好口碑

篇9

作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地方,龙胜县旅游一直努力突出自己的独特美丽和神采个性。温泉度假、农耕文化、少数民族风情、养生休闲等各类旅游产品丰富多彩,旅游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公路、景区道路通达性日益提升,使龙胜县成为大桂林旅游圈的掌上明珠。

一、龙胜县旅游发展现状

龙胜县拥有旅游总资产达5亿多元,拥有2家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42家主要旅游宾馆饭店,共有床位8000多床。国家AAAA级景区2个(龙脊风景名胜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自治区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间接旅游从业人员9000多人。旅游产品形成“农耕文化游、休闲度假游、少数民族风情游、养生休闲游”四大品牌,开发经营有龙脊风景名胜区、温泉省级旅游度假区、彭祖坪生态旅游区、大唐湾景苑、龙脊古壮寨等景区(点)。“十一五”期间旅游接待总人次475.22万,实现旅游总收入26.8232亿。由于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拉动了全县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进步。特别是2008至2010年之间,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的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提出“六个一”、“一个中心、两个机遇、三个品牌、四个突破”等发展举措,将旅游业始终作为县域经济支柱产业进行培育,促使旅游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和投资空间,大量资金投入到景区(点)旅游建设项目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使龙胜县旅游业的发展由原来预热时期顺利过渡,急速升温,实现了旅游效益重大突破,取得了跨越性发展成果。

二、近六年龙胜县旅游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图中可以看出,旅游收入增幅与接待旅游总人数增幅不同步,2008年—2010年期间,收入增幅一度上扬,赶上甚至超过人数增幅,而从2010年以后,收入增幅再次低于人数增幅。经过调研分析,龙胜县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如下:

(一)缺乏创新,模式陈旧。与大多数县域旅游业一样,面对日新月异的旅游形势变迁,龙胜县旅游业缺乏创新而过分强调按部就班巩固基础的旅游发展旧模式,致使公共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虽然紧追形势步伐,但是在旅游产品多样性、旅游文化内涵挖掘、旅游项目互动交流等领域上相对滞后,造成各景区(点)文化丰富性、项目娱乐性、景点观赏性得不到创新。

(二)旅游文化软实力不足,吸引力不强。纵观龙胜县旅游发展历程,以往强调的重点多是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普遍的观念认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才是旅游业发展的开端。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旅游业是一种新兴服务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在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建设的同时,要同步旅游企业文化的挖掘塑造,要同步旅游产品的打造和包装、更要同步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个人素质培养。所以,龙胜县旅游业陷入瓶颈的关键在于没有雄厚的软实力,这也是长期采用旧的旅游发展模式产生的弊病,最直接的影响在于造成大量一次性游览游客、无法促使游客产生旅游消费积极性等。

(三)旅游基础设施完善缓慢,旅游产品活力不足。龙胜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并未完善,许多景区(点)游客接待承受能力有限,没有进行良好的进出入景区旅游交通改造;旅游产品特色不够突出,旅游产品缺乏互动性和吸引力,致使旅游产品活力不足,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不能长期有效的吸引游客,无法促进旅游消费。

(四)缺乏旅游服务意识,相关法律意识淡薄。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旅游景区管理及利益分配上存在不足等问题凸显。群众法律意识淡薄致使违法经营、欺客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对景区照成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不精、服务态度恶劣等也使游客对景区整体形象的评价大打折扣。

三、龙胜县旅游业突破瓶颈状态的思路及建议

龙胜县需要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为动力,切实转变旅游发展观念、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提高旅游发展质量,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充分发挥综合优势,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更加突出营造适宜的山城旅游环境,更加突出促进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更加突出提高旅游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继续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加强旅游资源科学利用

以桂林国际旅游名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广西旅游集散中心为依托,以气势恢宏的原生态梯田群、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寨、丰茂繁盛的原生态森林资源为特色,龙胜县急需全力开展桂北生态旅游强县创建工作,以全县旅游经济动态为导向,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乡村旅游发展情况为反射弧,进一步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结构,促进旅游资源的集中开发投放,积极探索适用与山城生态旅游发展的新路子。要强调旅游文化覆盖重心,加强县城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的策划,借助城乡风貌改造工程,进一步民族化、古化县城内现代建筑,营造浓郁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

(二)进一步发展旅游互动体验项目,促使旅游业积极转型

篇10

引 言

现代旅游业已从当初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上的竞争,发展到了旅游目的地品牌的竞争,且愈演愈烈。旅游目的地相继采用塑造自己的品牌形象来实现与各地区的差异。旅游品牌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内容有品牌的定位、设计、内部建设、外部推广和管理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实际操作中可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品牌塑造或品牌重新建设。

1 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品牌建设

1.1 品牌要素提炼

一般而言,旅游区的品牌要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及风景,历史文化名胜,民俗风情,地理位置及气候,社会经济等各种因素。

1998年开始皇城相府完成初步修复并开放,并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来数百万海内外游客,先后有10余部影视剧再此拍摄。值得一提的是: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在央视播出后引起了不小轰动,收视率达到空前高度。另外,皇城相府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促进了旅游业发展,在刚刚过去的几年间,该村先后摘取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最佳旅游景区”和“山西省十佳文明景区”等荣誉。

1.2 皇城相府的品牌支撑点的构建

皇城村始终坚持“文化旅游业强村、现代服务业富民、高新技术业兴企”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的发展,皇城相府升级成了国家5A级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实现了从革命老区到生态文化建设强村的跨越,目前皇城相府的发展越来越着重于品牌的塑造,皇城相府的知名品牌的构建主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挖掘历史文化,实现文化与品牌衔接

文化熏陶是旅游的重要组成,只有文化才能体现出旅游的魅力所在。康熙帝时期的命相陈延敬故居,是一座拥有400年历史的古建筑,但长期以来遭到了各种形式的破坏,近乎破败。为此,皇城相府采取了相应的方法来保护和延续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各方面的大力投资以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使这一古建筑重新焕发生机。丰富了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的文化内涵,提升了品牌价值。

(2)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旅游内涵

皇城村通过大力投资兴建各种配套服务工程,是皇城村的发展规模更上一个台阶,修建了休闲广场、演艺舞台和音乐喷泉等公共设施,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服务空间和服务功能。同时,皇城村拥有全国第一座字典博物馆,博物馆的馆藏代表着与皇城村悠久历史相关的各种文化背景。皇城村依靠完善的配套设施开展了各种文艺活动,加上皇城村美丽的夜景,可以让游客真正感受到乡村旅游的乐趣所在,增强景区的竞争力。

(3)开发服务特色,着力宣传皇城相府品牌

只有独特才能体现出竞争力和吸引力,在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皇城村在这方面加强了对人文方面的开发,通过开发自然山水景、生态农业园和农家乐等新型服务模式。不仅提升了皇城相府景区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优势,还将新农村的建设思路融合到景区的建设中来,使皇城村的旅游产业发展路线越来越具有综合性,可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需求,在各种服务企业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另外,皇城相府主动走出去,将自己面向世界进行宣传,通过各种影视剧的拍摄、专题电视报道以及文化传媒公司的成立,充分提升了皇城相府的知名度。只有走出去,才能把越来越多的游客引进来。

2 皇城相府生态旅游区的品牌之道

旅游地品牌的构造是一项长期的工程,需要丰富品牌的内涵和形式,皇城村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立足于古典文化、多样的服务形式等品牌要素,构建更为完善的旅游品牌,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实现完整的旅游品牌体系的构建,从而提升品牌价值和景区的综合影响力。

皇城村通过旅游精品的打造,建设了完善的景区系列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加快了旅游资源的整合,寻求与周边旅游区的双赢合作模式,带动周围景区的发展。在对外方面,皇城村加大了对全国主要省份的旅游市场的开发,将服务做到全国范围内,同时,皇城村文化活动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强力支撑,大胆进行旅游宣传新尝试,这种类似于“一站式服务”品牌建设代表着超前和发展的眼光,使皇城相府得到有利的开发,为皇城人民谋利益,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江西婺源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也是著名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在其景区建设中实行生态保护、城镇建设以及交通建设均以服务旅游为中心,致力于将婺源打造成一个大公园,并长期坚持封山育林和造林绿化工程以及古文化、古遗迹的挖掘、整理、开发和保护工作。为了保持该县的生态优势,确立了以生态工业为主的发展方向,有效的保护了生态环境,实现了对景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是生态与文化的完美结合。皇城相府生态文化旅游区的品牌建设也应当发挥自身优势,确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对景区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3 皇城相府品牌塑造的价值与展望

皇城相府的迅速崛起能给人们带来很对的启发与思考,皇城相府的品牌塑造是使其被外界认知的一个有效方式,这不仅关系到整个旅游区能否在旅游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还能对皇城村景区的发展方向有一个明确的指导,关系到皇城村人民的切身利益。这就要求皇城相府景区在开发和品牌塑造的过程中,结合旅游市场形势和同类型地区优秀示例寻求更为合理的发展模式。

皇城相府的建设通过积极探索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有机结合,实现了产业发展、景区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不仅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惠,而且有力推动了全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皇城村的各种高新技术产业不仅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还带动了许多家庭餐馆或旅游商品经营的发展,同时为周边各村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促进了幸福乡村建设,村民的各项待遇均得到提升,逐步走向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杨桂华.生态旅游景区开发.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篇11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积极实施旅游旺县和旅游强县战略,以我县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打造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格局为目标,在旅游部门的全力推动下,我县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一)通过出让旅游资源开发经营权,极大地促进旅游项目的建设发展。,我县以出让开发经营权的方式,引进知名旅游品牌企业南湖国旅和本地能人开发经营燕岩、世外桃源景区和燕山景区、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等旅游项目。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通过南湖国旅的规划设计,投资包装、宣传策划,景区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吸引了以珠三角自驾游和港澳地区团队为主的大批旅客前来游玩,旅游业绩良好。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至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建设酒店、温泉别墅、露天温泉、漂流及矿泉水生产等项目。景区成功举办了两届广东省漂流大赛,—间,年接待游客15—20万人次,年营业总收入平均达500多万元。

(二)积极谋划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我县引进香港锋华实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该项目规划建设用地为720亩,经省政府批准首期建设用地为60.6亩。作为市、县重点建设项目,6月,该项目征地工作全面展开,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征地50.6亩;二期规划建设用地也初步与农民签订了200多亩征地意向,二期规划建设用地的土地修编、用地报批等工作正有序开展。

此外,我县还引进广东国叶文化产业有限公司开发建设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不但是市、县的重点建设项目,而且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被省政府列为我省重点建设项目。项目规划用地为1379.3亩,投资估算12亿,计划以冷坑镇上爱岭“六祖岩”为主线,向左右山岭延伸,建筑设计以“六祖禅宗”宗教场所为主体,配套禅宗文化展区、国际会议中心、居士区和服务区等区域,是一个集文化、旅游、饮食、休闲于一体的禅宗文化旅游项目。目前,已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工作,正进行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用地申报、林地审批等相关工作。

(三)生态乡村游项目逐步推进,将更有效地发挥我县旅游资源的整体效应。我县的大稠顶和三岳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木葱茏、物种丰富、景致优美,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养生、旅游探险的好去处。保护区以其清新脱俗的自然生态景观,成为我县生态养生游的亮点,正越来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目前保护区正努力寻求合作开发生态养生游项目。而以梁村何屋、坳仔六德堂等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项目也伴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文明卫生村建设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四)强化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改进旅游综合服务工作。多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旅游产业配套设施项目各要素建设,一是通过大力招商引资,目前全县拥有四星级酒店1家、三星级酒店5家、二星级酒店2家、一星级酒店3家,其它大小旅业87家,共有客房2790间,床位5510个,是全省50个山区县中拥有三星级以上标准酒店最多的县(区)之一,能较好满足游客住宿的需求;二是推出了以粟米鸡、石山羊、六十日黄菜等具有怀集地 方特色风味菜肴为主料的“燕都风味宴”和“乡土风情筵”系列菜色,深受游客好评。此外,被称为“中华一绝”的燕岩徒手攀岩采燕窝绝技成为我县游乐观赏的一大卖点,赢得游客的普遍欢迎。还有县城不少的休闲娱乐场所和旅游商品、土特产专卖店,基本能满足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娱乐、购物的需要。

总体来说,近几年来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近两年多来,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我县已开发经营的旅游景区受到了较大冲击,出现了经营冷淡,景区旅游人数大幅减少,收入严重下滑甚至亏损,欠缴景区经营权费,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据反映,燕峰峡温泉漂流景区就亏损了60多万元,经营陷于困境,而南湖国旅近年来累计尚欠缴90多万元景区经营权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实地调研和情况通报来看,我县旅游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这也是造成当前我县旅游经营陷于困境的重要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景区欠缺后续资金投入,品位难以提升,缺乏新意。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除了经营初期投入之外,近年来基本没有大的投入,设备设施残旧老化,景区尚停留在观光游览型而未能做到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相结合,粗放经营,品位不高,难以打造成一个高档次的精品景区,很难吸引“回头客”、“过夜客”,影响了景区的经营发展。

(二)景区难以做到完全封闭管理,存在隐忧。由于历史原因,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观光道路与村民出行是同一道路,虽然燕岩已可改道出入,县政府也于今年5月15日开始对燕岩洞实施机动车行驶管制,但部分村民仍贪方便舍远求近驾车穿洞而过,影响了金丝燕栖息环境。而世外桃源景区一时难以改道,不少机动车进出景区,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游客的旅游心情和人身安全,投诉不断,影响了景区的整体满意度。而且一部分村民趁机拉客逃票进入景区,令景区利益受损。不能封闭管理,还导致了设备遭人为破坏现象的出现。如世外桃源景区,岩洞里的照明设备经常被破坏甚至连给村民提供方便的照明路灯也不能幸免。今年春节,景区栽种的桃花也一次被偷走8棵,令经营者十分头痛。

(三)综合管理遭遇执法处罚相脱节的问题。目前对燕岩、世外桃源景区的管理,除了经营者外,桥头镇政府和景区管理处加以协助。由于他们都只是有管理权而没有执法处罚权,对一些破坏景区自然景观、乱采奇石、偷捕燕子、非法电鱼等行为难以进行执法处罚,需要请求相关执法部门出动才能实施,因此对景区综合管理无法做到到点到位。而且由于经费没有到位,管理处由原来的10多人减少到目前的4人,管理力量进一步削弱。

燕峰峡景区一溪两岸山林虽已被林业部门依法列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但近年来特别是下半年,群众进山乱砍林木的现象较为严重,致使景区周边生态环境越来越不协调。对此,景区也只能徒叹奈何。

(四)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进展缓慢。近年来,由于县分管旅游工作的领导变换频繁,对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工作欠缺有力的协调和指导,相关职能部门未能整合形成整体推进合力,项目规划建设用地报批工作滞后,影响了项目开发建设工作的推进。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征地拆迁工作于正式开始,历时3年,目前仅完成征地50.6亩;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项目也只完成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项目立项和项目用地规划等前期工作,项目用地问题尚未解决,影响了征地、迁坟等后期工作的开展。由于我县重点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滞后,难以打造新的有规模、有档次、有效益和有较高知名度的旅游景区,造成旅游客源缺失,无法形成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

(五)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进一步改进。目前,我县通往景区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对旅游团队车辆进出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旅客怨言较多。而且各旅游景点间通达力也不强,尚未形成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交通不畅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旅游业的发展。此外,目前通往燕山风景区的道路是当地的村道,旅游车辆进出给村民出行带来不便,群众意见较大。同时,燕山景区目前尚未设有停车场,而可用来开设停车场的岩洞口前后地块为农田保护区,必须要经国土部门调整后方可进行,影响了景区发展。

(六)旅游业总体服务形象水平仍然欠佳。目前燕岩、世外桃源景区都没有设专门导游,游客对景区只能“自我欣赏”,对景区内涵无从了解,游兴降低。此外,在景区范围内,还存在当地村民向游客兜售假燕窝和香烛等现象。每逢假日,村中小孩就自发聚集在一起,拉扯旅客强讨零花钱,这对景区、对我县的形象都会造成较大影响。再者,由于我县服务行业存在招工难问题,直接导致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时,由于旅游产业链短,缺少项目支撑,特别是“购”和“娱”相当弱小,未能做到“游”、“购”、“娱”的有机结合,在怀集旅游享受不到“白天游景点,途中能购物,晚上有娱乐”的“一条龙”服务,旅客逗留时间短,消费单一,对服务业的拉动和辐射不强。

三、建议意见

旅游业被人们称为“无烟工业”,旅游业对相关行业具有较强的幅射带动作用。从几年前我县旅游业鼎盛时期,车密客广,旅业爆满,餐饮红火的景象就可以感受得到。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完善景区景点的开发建设,力促我县旅游业再创辉煌。为此,提出几点建议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加快发展旅游业的紧迫感。旅游业是一个综合产业,它涉及到众多的部门和方方面面,仅靠旅游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还不够的,需要各方面共同配合才能有发展、有突破。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提高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增强紧迫感,坚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抓手,通过宣传引导,使全社会形成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共识,形成“人人都是旅游使者”的良好氛围,进一步优化旅游发展环境。

(二)要始终坚持实施旅游旺县和建设旅游强县战略不动摇,着力推进旅游景区建设。依托我县旅游资源,倾力打造金燕文化、六祖文化、温泉文化、长寿文化旅游品牌。应把握广贺高速、贵广高铁即将相继开通,必将对我县旅游业带来新一轮大发展这一难得机遇,对已开发经营的旅游项目,要引导景区经营者加大后续资金投入,不断完善景区建设,使景区建设由单纯的观光游览型向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娱乐相结合型转变,提升品位,以吸引更多的旅游客源。要重视对燕岩和世外桃源景区历史名人题词、人文景观流传或相关传说的保护、发掘,并大力宣传,进一步丰富景区的文化内涵。

岳山温泉旅游度假村和六祖禅宗文化旅游区建设项目既是市、县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又是市领导对口联系的重点建设项目[肇发()10号],县委、县政府应把这两大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关工作专责小组,明确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双向倒逼工作机制,出台一系列有利于项目开发建设的政策、措施,强力推进项目开发建设,争取早日把这两大项目打造成为怀集旅游新亮点和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使之形成文化内涵丰富、档次高、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旅游项目。在此基础上,应积极拓展森林生态和乡村休闲游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整合我县旅游资源,提高旅游经济效益。

(三)要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努力开拓旅游市场。应集中一定的财力、人力、物力,运用各种宣传渠道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对全县旅游项目进行宣传推介。如邀请名人画家到怀集休闲度假、写生创作、献才展艺,借助名人效应喧染旅游品牌。同时,争取上级文化部门或 影视界到怀集拍摄风光片、电影和电视节目等,提高我县旅游景区景点的知名度,扩大怀集旅游影响力。

(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县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等级低、通达能力差的问题,应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有计划、有步骤改造建设通往旅游景区景点道路,进一步改善交通状况,提高道路通行力和安全性,为旅客提供安全、舒适的旅游环境。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景区导向指示牌的设置,特别是县城出入口路段,应及早设立完善各景区规范醒目的导向指示牌,为各方游客到我县旅游提供方便。

另外,旅客对燕岩特别是世外桃源景区交错杂乱的电线电缆颇有微词,认为这样很难体味得到陶渊明笔下所描述的景象。建议能否协调有关部门把电线电缆由架空变地下埋设,美化景区环境。对于燕山景区提出的建设停车场用地需把农保区调整为一般耕地问题,有关部门应支持解决好。

篇12

为加快我区旅游项目建设我局及时传达并学习了区委、区政府“发展抓项目、凉州大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认真分析和梳理全区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围绕我局××年开展“项目建设效益年”活动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讨论制定了凉州区旅游局《“发展抓项目、凉州大行动”项目建设实施意见》,同时,根据国家、省有关旅游景区项目建设的规定,草拟出《凉州区旅游景区项目建设规范管理办法》,进一步引导全局干部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旅游大区这一总体目标,以项目建设为工作重点,狠抓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努力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促进旅游资源开发步伐。

二、项目争取及开发建设情况

⒈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一是充分利用旅游网站这一宣传平台,加大凉州旅游的宣传力度,增强凉州旅游开发建设投资吸引力。同时利用互联网在其他相关网站了有关凉州旅游资源、投资环境、旅游项目信息,进一步扩大凉州的知名度;二是组织人员对《凉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并以此为蓝本编制了《凉州区旅游“十一五”发展规划》,增强《规划》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为凉州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三是编制了“中国西路武威战斗遗址旅游景区保护开发”等一批符合国家投资政策的旅游项目,并积极申报立项和招商引资;四是加强了同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向上争取旅游项目投资。今年向国家旅游局申请的旅游发展补助资金万元用于白塔寺旅游景区开发建设。五是汇编整理全区具有投资优势的旅游项目个,建立了旅游项目库,协助争取项目资金并对外推介。

⒉莲花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取得了新的进展

今年以来莲花山生态旅游景区实际投资达多万元,其中停车场完成土石方多万方,平整场地面积万平方米;完成景区公里的供电线路架设及变电工作;公里景区石砌道路已修建多米,两旁种植松柏多棵,成活近棵,其余已换植。另外,通往莲花山生态旅游景区的公里的乡村公路路基工程已基本完工,年内可望铺油。

指导旅游景区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绩

在我局精心指导下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共投资万元先后开挖了公里长的沙漠人工湖修建了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有关设施栽种各种树木多棵,面积达多亩;海藏公园投资万元进行海藏南湖开发;沙漠公园投资万元进行园区绿化;西郊公园投资万元进行景区绿化美化工作。

⒋旅游景区扩规提升工作稳步进行

一是精心指导推荐天梯山石窟风景区、西郊公园、沙漠公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等景区(点)为国家级旅游景区,西凉大酒店、人民饭店、黄羊宾馆为二星级旅游饭店,积极帮助其改造提升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止月底,黄羊宾馆荣获甘肃省绿色宾馆荣誉称号并被评为国家级二星级旅游饭店西凉大酒店被评为国家级三星级旅游饭店二是协助有关乡镇、旅游景区开展“农家乐”项目编制、图纸设计、庭院建设等工作,并对其服务质量进行指导和规范,为下一步规范我区“农家乐”项目的建设及服务奠定了基础。目前,农家乐项目建设喜人,沿二环路、凉古路新建农家乐餐饮接待点达家,直接投资近万元,丰富了凉州的旅游市场。

⒌协助西营温矿泉度假村招商引资工作正在进行,目前已与投资客商洽谈并实地进行了考察,初步达成投资开发意向。

三、存在的问题

在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中,由我局牵头的主要项目是莲花山生态旅游景区建设项目,存在几个影响项目建设的重要问题:一是项目规划在实施中未有序逐步进行建设工程遍地开花,没有把有限的资金很好的运用到项目建设上,致使各项工程均因资金问题中途停工;二是项目单位在建设资金运用上没有形成完善的投融资体制,没有形成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旅游项目建设速度缓慢,致使项目单位在资金运作、筹资融资等方面出现了多种不良行为,使工程建设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现基本处于停工状态。

四、对加快旅游项目建设发展旅游业的建议

⒈为了加快旅游产业建设步伐,希望政府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在旅游规划期间,区财政应每年安排一定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旅游开发项目贷款贴息及补助、旅游规划编制及产业发展研究、旅游宣传促销及重点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和保护。

篇13

关键词:四川省;旅游业;现状;问题

一、现状

截止2010年9月,我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164家,其中5A级旅游景区3家,4A级旅游景区64家,3A级旅游景区43家,2A级旅游景区52家,1A级旅游景区2家;据2003年8月15日公布的数据,四川拥有国家森林公园11处,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镇)46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处,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63座,国家地质公园5个。目前,全省有37个灾区旅游景点正在创建A级旅游景区,其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19家。

旅游接待设施方面。截止2009年底,四川省共有国际国内旅行社646家,其中:国际旅游社609家,可办出境旅游旅行社13家,国内旅行社社21家。截至2009年底,星级饭店503家,其中五星级17家,四星级71家,三星级188家,二星级206,一星级21家。绿色旅游饭店70家,其中金叶级26家,银叶级44家。高、中、低档饭店的比例约为1:4.4:0.2,而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一般为1:4:5。

旅游交通方面。从省会成都到各市州都有高速或高等级公路,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1801公里;对外铁路通道有宝成、成昆、内昆、渝黔、襄渝、渝怀线,内部通道有成渝、达成、遂渝线,支线有达万线、隆泸线,截至2009年12月,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329.2公里。今年5月,西部第一条高速铁路——成灌高速铁路正式通车。从成都坐上高速行驶的动车组,半个小时便能抵达青城山脚下,交通更加便捷;航空方面,成都双流机场现已开通30多条国际航线,200多条国内航线,已直航的国际城市有,新加坡、香港、澳门、汉城、东京、槟城、福冈、加德满都、曼谷、吉隆坡、普吉、巴黎等12个城市,拥有9个省内支线机场。主要旅游景区实现通邮、通电、通水,有的还建立了游人中心、咨询中心等;省内主要城市和景区国际直拨电话可达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旅游经济方面。从2001年到2009年,除了08年因地震导致旅游总收入大幅下降之外,其它年份的旅游收入一直保持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从04年开始,四川旅游总收入基本上保持了20%—30%的高增长率。2009年,四川实现旅游总收入1472.5亿元,比上年增长34.8%。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9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89亿美元,分别增长21.5%、25.4%;接待国内游客21922.1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452.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34.2%。虽然,四川旅游产业年度总收入已经突破千亿元大关,冲进了全国十强(位列第九),但是与收入早已破2000亿元大关,最高的甚至达到3000亿元的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北京等省份相比,四川旅游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全国旅游综合实力排位分析,四川的弱项就在于入境旅游,2007年至2009年,四川旅游总收入一直排在全国的第9位。但这三年来,四川旅游外汇收入分别排在全国的第16、24、22位,远远低于国际和国内发达地区水平。2009年,四川入境游客数与全国第一的广东省入境游人数(2747.80万人次)相比,相差31.33%,但旅游外汇收入与其相比较(5.67亿美元)相比,却相差接近35%。

旅游信息化方面。1998年,四川计划开始走上旅游信息化建设之路。2000年,四川省旅游信息网络系统一期工程通过验收;2001年1月,国家旅游局下发《关于建设“金旅工程”,推动旅游业信息化工作上水平的意见》,启动四川“金旅工程”建设。5月,制定了四川“金旅工程”整体方案。至此,四川旅游信息化开始发展。2010年,为了实现四川旅游三年提升计划,提出并实施把四川建设为西部旅游信息高地。2010年全省旅游信息工作会上,四川旅游行业服务平台、美景面对面、四川旅游信息港3个旅游信息产品首次亮相:四川旅游行业服务平台是一个旅行社行业交易的电子操作平台。从旅行社创建线路、广告,到收客、下单、回款等一系列流程,都能通过网上实现。并能实时对团队运行质量进行管控,保证团队的运行质量。而电子印章的使用,保证了旅游合同的安全真实;美景面对面,与游客互动特色更吸引人。游客通过视频,可远程预览四川各大景点的现状;四川旅游信息港,则是将旅游信息、服务、产品等融为一体,以文字、图片、视讯等多种形式,提供景区景点、精品线路、票务租车、特色餐饮以及娱乐、购物、医疗设施、银行网点等信息查询。旅游电子商务更加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便捷化。

旅游发展模式、管理机制方面。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四川省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发展模式,“政府引导、部门联动、条块结合、分类指导”的大产业综合推进的发展格局。

二、存在的问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