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质

篇1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2-0070-0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它不仅关系到教育改革的成败,而且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将来。思想品德课作为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 素质教育必须把思想品德素质、道德素质放在首位,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人才的问题,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其目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因而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的人能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祖国未来发展需要,这是当前教育工作必须首先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而要解决这个根本性的问题,最根本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从小就树立起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去学习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合格公民。为此,应主要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教育:

1.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

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因此,必须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教育学生尊重科学、相信科学,相信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超自然、超人间的神,相信社会发展的客观性及其内在规律性,提高学生辨别大是大非的能力,使学生从本质上认清封建迷信等各种的实质,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自觉做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兴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全面实现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和优势也才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和任务。

2.充分发挥思想品德教育的导向作用,加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我国公民特别是青年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品德工作,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做人并做一个对社会、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感的人,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做一个适应现代化社会发展需要的人。可见,导向问题是决定受教育者朝什么方向发展、为谁服务的重大问题,而导向作用则是思想品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一个独特的作用。

二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树立现代教育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国家的繁荣、民族的振兴,归根到底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国民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等,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国民素质的核心和灵魂,是培养教育合格公民的重要保证和重要条件。既然人的素质是多方面的,智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而学习好并不等于一切都好,成绩考得高并不等于素质就高、能力就强,知识掌握的多少、深浅与能力、素质是不能划等号的。而在过去“应试教育”的情况下,学生和家长的喜和忧、乐与悲,以及学校一切活动的中心,都是围绕着“考试”、“分数”进行的,从而把教育教学工作引入了一条死胡同:教学上,死板、教条、搞题海战术;学习上,使学生只知道埋头于书本、做题,没有应变能力,缺乏青少年学生应有的活力。为此,我们必须克服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围绕“能力”、“素质”进行教学的新观念。

1.树立现代教学观。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变强调知识的量为强调知识的质;变强调学习的结果为强调学习的过程;变强调记忆为强调思维;变强调学会为强调会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变授之以点为点、线、面结合;变信息单向传递为信息双向传递;变只重教师的教法为注重师生共同合作的方法等。这样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大大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2.加强教育教学研究。真正做到向45分钟要质量,是加强教学研究的目的和归宿。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积极搞好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深入开展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生“会学”、“会用”上下功夫,以期收到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否则,不深入研究教材大纲、教法,不去总结探索教学规律,而只是为教而教,必然会导致思想品德课育人功能的丧失。

三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敢于创新,加强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主动精神、健全人格、科学思维、自我教育能力、善于学习创造的可持续发展的新一代。为了实现素质教育的这一基本任务,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青少年学生时期这一形成创新基本品质的最佳时机。在学生中开展以主体性教育为纽带的创新教育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创造意向、创造思维、创造技能、创造人格,力争在全面完成教育教学大纲的同时,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个关于教育的现在和未来的、具有深刻内涵的话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对它的理解和认识也就会越来越深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就越能得心应手地去操作、去运用,从而使我们真正走出“应试教育”的怪圈,有的放矢地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学生的特点去教学、去管理,使学生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人格得以完善、能力得以提高、技能更加巧妙、素质更加全面,展现充分的自我。

参考文献

篇2

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实施,教师是主导,是主导,是关键,是核心,要发挥楷模作用。首先要求教师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情操,又要有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素质;既要有现代化教育思想和知识技能,又要具备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实践知识;既要学习、总结、借鉴别人成功经验,又要敢说、敢做、敢创新。在探索实施道德教育的途径中,要做到能文能武,要善于总结,勇于开拓,为推动思想道德品质教育不懈努力。

一、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工作要不断创新

第一、观念创新。就学校的领导来说:一是增强服务意识。学校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意识,淡化层级观念,强化服务观念,简化手续,提高服务质量,真诚为每一个教职工提供关爱和服务,突出人文关怀。要经常到教职工中调查了解他们生活、工作、学习、思想和家庭情况,帮助教职工解决当前的主要各种问题和困难,使思想政治工作步入人性化、服务化管理轨道,真正体现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真诚留人,形成用一流的服务留住教师、留住人心的校园风气。二是以人为本,注重教职工的个性发展。人是最为能动的力量,学校兴旺的根本在于教师,教师是学校的主体力量。同时,学校又是教师赖以生存的学习、工作、生活和出成果的地方。教师职业需要特殊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三是增强法治意识。要充分发挥法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把教职工思想政治纳入法制轨道,使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有法可依,依法开展,形成依法治教、依法从教、依法执教的良好氛围。

第二、方法创新。就学校的教师来说:一是由经验型教学方法向科学型教育方法转变。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由静态的、狭隘的、封闭的思维方式向动态的、系统的、开放的思维方式转变,当今的学生眼界更宽,思维更加活跃,思想情况也更加复杂。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必须由经验型向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科学型的思想政治方法转变。二是由灌输型教育方法向交流型教育方法转变。使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理解人,理解人,关心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激发受教育者参与、接受教育的积极性。三是由单纯说教方法向多种载体传播教学转变。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系统地运用多种多样的载体来做好说服、教育、引导工作,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趣味性、渗透性和感染性。四是由单一型方法向综合型方法转变。新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锻的实际出发,从广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立足于团结的力量,坚持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正把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

二、教师的师德要起表率作用

在教师为学生树立的道德榜样中,教师自身的行为示范对学生最具感染力。因此,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特别强调教师在言行举止上起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

1.服务精神。 教师向社会和个人提供教育服务,教师的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服务性工作。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也是教师的服务对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是服务人员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因此,教师的师德特别强调为学生服务的精神。教育服务的公共性,还要求教师对服务对象一视同仁,不容许教师出于个人的好恶不公平地对待任何学生。

2.奉献精神。 要求教师要有很高尚的道德修养,勇于奉献,甘为人梯,在必要时可以无条件地牺牲个人利益,服从或服务于集体或服务对象的利益。

3.敬业精神。 教育服务和其他服务一样具有重大的社会价值,它为教育团队和个人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工作不仅是一种生活手段,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敬业精神”意味着教师必须竭尽全力提高执业标准,促进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

4.团队精神或协作精神。 在教育领域,由于服务面广,且长期采取集体教育形式,内部职能分工较细,教师个人几乎已难以对学生进行全程指导,教育服务基本属于团体服务。因此,教师不但要与同事和睦相处,而且要团结一致,相互协作。“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是现代教育固有的特质。

5.以身作则。 教育服务有其独特性,教师运用自己全部的素养特别是道德素养,向学生提供服务。如果说大部分教学服务属于技术的话,那么教育服务归根结底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不断发挥楷模作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为人师表”。

社会舆论经常把“敬业精神”、“服务精神”、“奉献精神”、“以身作则”,看成教师个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其实不然。这些都是教师的职业美德,而不是教师的个人美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水平,是教师的职业特色所致。

三、教师要有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育人的魅力

教师要具有新的科学观念和新的文化知识面,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育人的魅力。

1.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 在学习中,学生大都处于被动状态,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教师讲什么就学什么,教师的板书一字不漏抄下来有作业就完成作业,没有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不会评价自己的学习,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精神。这种学习态度和方法,不仅会使学生个性品质上形成依赖、封闭、缺乏自信自立的心理状态,而且影响着人格的健全发展。

篇3

生命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11―0112―01

当今教育改革的新思想就是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则是“课堂”,因而课堂教学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许多教师一直在探讨的问题,笔者现结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多数人都觉得思想品德课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师只顾口若悬河地讲解,那就很容易抑制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大脑疲劳,注意力分散,其结果只能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则听得昏昏欲睡。因此,要想上好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愿学、想学、乐学就显得尤为关键。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如,歌曲激趣、诗词激趣、事例激趣、漫画激趣等。如,我在讲“珍视友谊”这节课时,就先播放了歌曲《永远是朋友》,使学生从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朋友间珍贵的情谊,然后顺理成章地导入了新课的教学。

再如,我在讲“西方殖民者对亚洲的殖民掠夺”时,为了说明罪恶的鸦片贸易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引用了“烟枪即铣枪,自打自受伤;多少英雄汉,困死在膏床”的诗句,并充满感情地进行朗读,使学生在古诗词优美的韵律中理解了鸦片给中国带来的深重灾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树立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此外,还可引进生活中的轶闻趣事,不断扩大学生的视野,用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就像教育家赞可夫所说的,要把沸腾的生活“请进”课堂来,让“大社会”走进“小课堂”,这样学生的兴趣才会被激发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实质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巧妙地提出问题,可使学生积极思考,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而不是单纯被动地思考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还有,教师要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自身的认知情况,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的回答恰恰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调整讲课程序,引导学生在解决自身问题的同时,把握好教材的内容,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总而言之,就是教师教学要善于设疑,巧妙设疑,要联系学生实际,启发唤醒并鼓励学生参与质疑,帮助学生学会观察分析;还要抓住时机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是认识的第一源泉,新课程强调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活动,这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如,在讲“合作、竞争”时,我组织学生做“绑腿双人跑”的游戏,学生通过体验、比较、思考感悟到了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又如,在教学“文明交往礼为先”时,让学生以小品表演的形式模拟星期日同学来自家做客的情景,学生在观察小品的同时,思考这两位表演者用了哪些礼貌用语,在观察、思考、反思中懂得了在交往中要用文明语言,态度要亲和、举止要端庄。

篇4

第一,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统一性。

首先,传授知识的过程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共存在于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不仅要传授知识,同时还要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基础,以及促使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的发展。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思想品德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形成的心理个性,两者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统一,而实现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其次,传授知识过程与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相互渗透的。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态度问题,而态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学生正是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态度;传授知识过程中以什么样的态度去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这就需要思想品德教育的保证。

传授知识过程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任课教师要在传授知识过程中,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自觉地、有意识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良好的意志品格,使学生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浸透知识传授。良好思想品德形成不能离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改造。

第二,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差异性。

首先,从二者形式而言,传授知识是依据知识本身的系统性,结合学生思维发展程度、接受能力,使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到繁、由表及里地掌握知识的过程。

以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广度与深度来判断智育高低,具有相对稳步发展属性。

思想品德教育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的过程。四种基本因素的协调与平衡的过程意味着反复,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反复是在新的基础上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反复属性。

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共同存在于同一教学过程,但是,同一教学过程中的两个不同侧面并不是完全同步发展,往往出现“智高德劣”或“智低德优”的现象。

其次,知识内容直接受生产力的制约,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受生产力水平决定的生产关系制约,反映统治阶级的立场观点,因此带有一定的阶级性。

第三,正确认识教育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篇5

当前,初中生渴望了解到的知识已经远远超过了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他们迫切希望能接触社会,从鲜活的生活实践中汲取知识,特别是对社会热点十分感兴趣,以期参与到对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来,以丰富自己思想、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就需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教师积极转变传统的以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为目标的教学理念,大胆打破应试教学“教师教理论――学生学理论――考试考理论”的教学模式,将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素质作为主要教学任务。只有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才能更加主动地探究并充分认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才能积极将素质教育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才能扎实提高全体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这对教师来讲,不是降低了教学标准,而是提出了新的更高的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积极采取多种措施研究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知识背景等情况,从而依据学生兴趣及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组织思想品德课程教学活动,进而恰当选用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最终使学生能将学习到的知识高效转化为自身的素质与能力。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思想品德课“好习惯受用一生”一课时,教师应转变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教材内容,而是借助一些成功人士的事迹,让他们加深对好习惯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刻理解好习惯对人的行为、习惯及性格的影响。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在初中教育阶段,思想品德课程占据重要地位,其教学实效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道德的水平及思想素质的高低。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处于主导地位,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高低。只有确保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才能保证其掌握丰富的思想政治课程专业知识、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才能使其能将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模式转变成多维度的开放式教学方式。思想品德课教师只有专业知识十分丰富,才能对教材结构及各个章节知识的关联性进行全面解读与准确把握,才能正确分析学科最新成果及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教师只有具有较高的教学技能,才能大胆创新并恰当应用各种教学手段,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创造条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组织出开放程度很高的教学活动,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亲自参与问题讨论的机会与条件,引导学生在小组协作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环节,允许学生有不同声音,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将教学重心从应试教育中的“教师”转移到素质教学背景下的“学生”身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努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及提升品德水平。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八年级“积极的生活态度”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特点,以小组协作方式为学生组织开放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就“自立能力”的重要性进行广泛的讨论,使得他们在对生活实例的讨论中更加深刻理解教材内容。

三、充分利用实践教学法

篇6

一、中学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极其改变策略

在农村,中学思想品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更新不够(1)思想品德课教师大多配备一些工作量不够的、教学能力弱而不专业的教师,部分学校、教师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认为是副课的轻视心理;(2)教学方法单调、呆板、陈旧,不符合素质发展的教学规律;(3)传授方式单一、缺乏思想感情和爱国内容。二是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1)被动学习心态,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由教师牵着鼻子走,没有主动学习的兴趣;(2)消极学习心态,缺乏求知欲和进取心和积极参与讨论;三是社会、家庭、学生三者的负面影响(1)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现象、影片和书籍,会使一些思想抵抗力差的孩子容易上当;(2)不少家庭文化素质低不但不能给孩子做出榜样,相反还指使孩子去做;(3)一些具有恶习的学生不但不能改掉,反而影响了其他的学生。

如何改变思想品德存在的问题呢?(一)抓好“养育”教育,使中学阶段的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培养集体意识、荣辱意识、社会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等等;(二)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树立远大抱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和社会责任感;(三)全面开展社会、家庭和学校三者之间的文化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

二、中学思想品德课程要依靠新课改理论的指导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要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的整体素质,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探究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功能。

首先是发展目标:思想品德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积极参与,获得知识,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2)思想品德课程的教育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正确认识自尊自重,具有适时性、针对性、教育性,使思想品德课堂充满活力魅力。

其次是实现平等:以往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单纯的客体、接收器,不重视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下接受知识,师生具有“等级差别”,但是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论要求体现师生之间“平等对待”,教师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学习知己和生活伙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超前思维、独立人格和创新意识,“在知识的多少上,教师就是教师;在学习的氛围里,师生是相互朋友”。

再次是换位理解:学习、参与和探讨需要教师在具有教学过程中实行换位思考、转换角色和正确理解,掌握学生的文化层次、生活基础和学科特长,掌握学生的生理、心理,掌握学生的弱电、优点和苦衷,多一些体谅、多一些宽容、多一些关心,把学生当做儿女、当做姐妹、视为亲人,让学生感觉到学校是个大家庭、具有友爱、伴有温暖,从而热爱学校、教师和同学。

最后是准确评价:学生毕竟是学生,社会经验不丰富、文化知识不全面、思想方式不成熟,难免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偏离对课题的思考,这个时候教师一定要多观察、多了解、多思考、多感受、多倾听、多支持,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准确评价学生,正确指导学生,使每个学生心中有数、心服口服、欢乐愉快,使学生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使学生互助合作、互相信任,使学生获得成就、体现价值,使学生感受到人格的自主、自由和尊严;因此,准确评价十分重要。

三、中学思想品德教学是夯实素质教育的基础

第一要教学生学知识:思想品德课程毕竟是一门课,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包括引言、正文和问题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去学习、思维和探究,增加知识量、扩大知识面。

篇7

思想品德教学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对于贯彻党和国家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法制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应该着力让学生弄清楚以下几个重要问题。

一、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作为当代公民应该努力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因此,青少年首先应该明白法律的主要功能是规范人们行为,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和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案例

2011年5月9日上午,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北京市醉驾入刑首案被告人郭术东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2011年5月13日,四川省成都市首例醉驾入刑案被告人陈伟被都江堰市人民法院以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3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2011年5月17日,因为醉驾造成4车追尾事故并致人受伤的音乐人高晓松,被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判处6个月拘役,并处罚金4000元。

2011年5月2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金凤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宁夏第一例醉驾入刑案件,被告人张金林被判拘役3个月、罚金1000元。

2011年5月26日,天津醉驾入刑第一案被告人李会军被当庭判处拘役4个月,并处罚金2000元。

2011年5月1日,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将醉驾、飙车等危险驾驶列入刑事犯罪范畴。“醉驾入刑”后,对酒后驾驶的震慑作用非常大,酒驾现象大幅度下降。就全国范围来看,仅在5月前半月,全国查处的醉驾数量较去年同期下降35%,全国因醉驾发生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8%和11.1%。自“醉驾入刑”以来,我国酒后驾车数量、酒驾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均大幅下降。这是法律规范人们行为,通过制裁犯罪,达到有效保障社会和谐的目的。

二、法律是一个正义的制度,是用来维护社会公平的,要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

制度的正义性,在于它的程序与规则不是为少数人制定的,而是为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而制定。每个人都能从制度规则的正常运行中受益,也都受正义规则的约束。如果没有正义制度规则的支持,就难以实现社会公平。

【案例】2010年10月16日晚21时40分许,在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一牌照为“冀FWE420”的黑色轿车,将两名女生撞出数米远。被撞一陈姓女生于17日傍晚经抢救无效死亡,另一女生重伤,经紧急治疗后,方脱离生命危险,现已转院治疗。肇事者口出狂言:“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2011年1月30日,河北保定李启铭交通肇事案一审宣判,李启铭被判6年。

从肇事者的嚣张到最后的认罪伏法,充分说明了法律是正义属性的制度,是人们行为准则,它规范一切组织、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言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我们青少年要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

三、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远离非法之事。

【案例】一对“80后”的姐妹花,姐姐叫张晶,妹妹叫张蕊。六年前,姐姐张晶和一个青年谈恋爱。男朋友是个“瘾君子”,热恋中的张晶也因此吸食了。小她5岁的妹妹受姐姐的影响,出于好奇也尝试了。后来,没有经济来源的姐妹俩同大多数吸毒者一样,走上了以贩养吸的道路。2010年1月,姐妹俩被公安机关抓获。2010年6月,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考虑到姐妹俩的犯罪情节和认罪态度,依法以贩卖罪分别判处姐姐有期徒刑二年、妹妹拘役六个月。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任何违法犯罪,都是危害社会的侵权行为,它对自己、家庭、社会和他人都有百害而无一利。

大千世界五光十色、无奇不有,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很多的诱惑。一些不良诱惑有时就像“杀人蝙蝠”,让人舒舒服服地上当,不知不觉中成为它的俘虏。学会分辨并自觉抵制他们的诱惑,才会有幸福健康的生活。否则,我们会为之付出沉重的代价。青少年要学会管住自己,一定要重视道德修养,自觉遵纪守法,谨慎交友,自觉远离“黄、赌、赌”和其它不良场所,避免沾染上不良习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和健康的娱乐上。

四、要学会用智慧保护自己,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篇8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课由于其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做到学科的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要做到知与行相统一。新课程改革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使本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师素质;主渠道作用;教学效果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和学养,这是一个必须的先决条件

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我们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当其冲就要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学养。我们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和思想观念,使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上好思想品德课。还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们有了过硬的本学科专业知识,还要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二、要搞好思想品德课的素质教育,就要发挥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初中思想品德课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是课堂教学,使我们的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课堂上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变学生过去的被动接受学习为积极主动地快乐学习,这样做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可以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读”是让学生自己主动来做,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知识的基础,再由教师来引导学生读,结合实际把握好重难点,提出读的提纲,使学生做到精读,直到读懂为止,掌握了基础知识。“议”就是突出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新课改的举措:合作探究。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讨论、探究知识,让学生体验到参与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喜悦。“讲”就是教师对重点知识给予精讲,纠偏,解疑。“练”是巩固已学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9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其过于溺爱,这使他们在生活上追求时尚,做事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他人、对社会造成的不良影响。针对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我结合教材内容,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只要教师认真备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发展、生活境遇、人生体验的实际,把课本上的理论和现实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饶有兴趣、相互促进的活动性课程,使学生感到学习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意识到学有所用,学生就会自觉地把所学知识用来指导自己的日常行为,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求,得到他人的认可。

如在讲授八年级(人教版)“礼貌显魅力”这节课时,我设计了一堂小品表演《买书》,内容是:“两位同学一前一后去买书,结果先来的却在后来的同学之后才买到……”小品表演之后,我设计了三个问题供学生思考:两位同学的行为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这种行为给售货员什么感受?他们的行为给自己带来什么结果?

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礼貌是尊重和文明的体现,是否文明礼貌,影响到人际关系的质量好坏和社会风气的好坏。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样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切合学生思想实际的情境教育,让学生从身边的点滴做起,从具体的小事做起,从而习惯成自然。所以,抓住课堂,因势利导,每一节思想品德课都是一块对学生进行行为教育的主阵地,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走出课堂,走向社会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作社会的够格的成员,作国家的够格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光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向社会大系统开放,教师要成为社会活动家、学校联络员,自觉地把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教材中的理论观点为指导,带领学生通过自己的自主实践活动,通过一定形式的公共生活体验生活,实现思想上的升华和品质上的升华,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并将之固定下来。

如,我在讲授九年级“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人教版)时,将学生分成三组,分别调查汝河历史演变情况、污染原因、污染危害。然后,我将学生带到学校后边的汝河,请学生分组调查。一周后的课堂上,调查汝河历史演变小组的学生说,听岸边的老人讲,汝河过去是清清的流水,鱼儿成群,可现在却是如墨般的浊流。调查汝河污染原因的学生说,河边居民、商店往河中乱倒垃圾,沿岸工厂直接往河中排放废水、废渣,可见有关部门工作不力是造成汝河污染的原因。调查汝河污染危害的学生说,汝河污染危害人民健康,影响本地形象,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然后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一致的结论:保护环境,人人有责。随即,学生作出两个决定:(1)立即给本地电视台写一封信,让电视台对汝河污染情况进行报道。(2)每个学生从不乱扔纸屑果皮,不随地吐痰做起,保护环境。这样,通过取自生活的素材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将生活中、社会中的认知用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提高自己的行为素质。

三、做学生良好行为的引路人

言传不如身教,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必须成为学生的引路人。为此,教师要做到:

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价值都对教师形成了冲击。如果我们能在这些冲击中选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并不断进取,矢志不渝,将人世间好的价值取向传授给学生,使他们走好人生之路,这才符合陶行知所说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所以,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必将对学生一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篇10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33-0020-02

一、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出发点

教学是有出发点的,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同行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如果针对这个问题展开思考,我们会发现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比如说我们可以认为教学的出发点是教材,教材上写了什么,我们就从那里开始教学——我们的教学现状不正是如此吗!但如果真以此作为绝对的教学出发点,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着无法解释的问题:教材的制定者真的能够确定那么多学生的思想出发点吗?那我们可不可以认为教学的出发点是老师呢?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往往是凭着自己的经验实施教学的,基本上是我们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而这一判断的逻辑难点也在于,我们老师能够精确确定学生的学习起点吗?如果不能,那学生的学习起点亦即教师的教学出发点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在学生那里。

我们说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是向学生传递一种伦理关系、社会关系的学科,其要教会学生具有符合时代特点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因此我们才强调因材施教,因此我们才强调以学定教。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初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各有不同,尤其是在城乡差距不断拉大、各种媒体刺激层出不穷的情况下,不同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有所不同,因而他们的品德基准就不相同。如《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在不同的学生那里就有着不同的认识,又如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四性”(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在不同的学生那里也会有不同的体验。这些不同决定了教学的起点不同。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如何因材施教

真正的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实现途径依然是我们强调过多年的因材施教,只是现阶段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如何面对现在的学生的不同出发点进行教学。关于这一点,我们注意到课程标准中有这样一句话,“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怎么理解?笔者的理解是,因材施教的具体实施策略要从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中去寻找。在此笔者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苏教版九年级教材的第一课内容是“成长在社会”,其中包括感受社会变化、关心社会发展、学会亲近社会、自觉服务社会等四个内容。

在学会亲近社会的知识板块中,有“不做‘看客’”的知识点,要让学生去感悟“对他人、对社会的冷漠和‘看客’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具体表现;谈谈自己对这种‘看客’现象的感想”。对于这个感悟的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口头或书面调查,了解学生的大致观点。之所以采用这种方式,是因为笔者根据以前的教学实践,判断学生的起点基本相同,故而教学出发点差异不大,因而可以采用相对统一的教学方式进行。

而在自觉服务社会这一知识板块当中,有“忠于职守”这一小知识点,其中也有一个“感悟”内容,教材设计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事某种职业,应当承担相应的职责;二是作为国家的公民,应当承担以下的职责。前者列出了教师、军人和公务员三个身份(当然前面还有清洁工人这个身份),对于这样的三个身份,如何让学生去感悟相应的职责呢?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去唱高调,那学生也能填出让教师高兴的答案,但那显然不是真正的思想品德的教学。根据以前的教学经验,笔者知道本知识点的学生理解差异较大,故而不能采取统一的教学方式,需要精致地实施因材施教。笔者的设计是这样的:首先,提前一段时间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亲人或朋友当中有没有这三种身份的,如果有的话,则与他们交流,让他们说说他们自己对职责的想法;如果没有的话则采取另一种途径,到网络或其他媒体上了解这三种身份的人和事,感悟他们的内心活动;笔者自己也准备了相关事例,以供课堂上缺乏体验的学生来感悟。通过这样三个层次的准备,学生就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悟起点,这样在课堂上生成的“教书育人”“保家卫国”“为人民服务”等就有了体验的基础,从而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笔者以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

三、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终点”在哪里

思想品德的提升本无止境,但就三年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而言,我们仍然认为应当存在一个终极性的目标。有了这个目标,教师与学生心里才会有一种期待与追求,才知道自己要通过思想品德的教学与学去获得什么。如苏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级的“致同学们”所说:立足今天,向往明天。我们要自觉融入社会,学会合作,善于竞争,笑对生活,和谐发展……你看,这里所说的二十个字何其好。这不正是我们初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目标吗?只不过,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目标描述细化成具体的教学思路与策略而已,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或许要做这样几点努力:一是要有科学合理的终点意识,要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教,要教成什么样子。而对于学生而言,要依照以前的目标教学法一样,要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而学,要学成什么目标。二是要注意教与学的方式,想方设法以最符合学生需要的方式进行教与学的互动。从某个角度来看,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非常强,其涉及对人对事的观点非常多,而这就给课堂教学多样化带来很大的空间。讨论、合作、探究等要能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这样可以让学生养成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持久兴趣。三是要养成一定的“政治眼光”,学会从思想品德的角度去看待人与事,一旦形成这种习惯,那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堂之外的生活中,思想品德课上所获得的观点便会成为影响自身行动的默会知识,这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意义是非常大的!

参考文献:

篇11

协税镇爱心超市是秦巴山区第一个乡镇爱心超市,陕西团省委领导和市县领导多次参观鼓励。2009年7月6日下午,陕西省团委段副书记亲临爱心超市考察,指示把乡镇爱心超市建设成为农村青年活动基地。

一、西部农村乡镇爱心超市是农村青少年扶贫济困活动基地

为了确保衣物发送到真正贫困家庭村民和学生手中,科教扶贫社与协税镇民政干部协商,一致决定印制“爱心优抚卡”发到各村干部,由各村干部按照本村村民家庭贫困程度和轻重缓急分配“爱心优抚卡”,主要区分为孤儿孤老、残疾缺劳、大病无劳、临时灾害几种类型。根据贫困类型和实际需求分配“爱心优抚卡”,分配结果及时向全体村民公开征求意见。这样就避免了捐助的盲目性,消除偏远贫困户反而遗漏,会叫的孩子吃得过饱的现象。

协税镇爱心超市每月1日和15日上午开门,科教扶贫服务社义工和协税镇团委、民政干部协同监发;受助村民和学生本人或直系亲属,持“爱心优抚卡”自选实用衣物。“爱心优抚卡”半年内有效,仅限受助本人使用不得转让变卖。同时接受社会各界朋友捐助,发给捐赠人收据并登记造册入库。这样,爱心捐赠和扶贫济困同时进行。“东西连手,城乡互助”,社会捐赠和受助活动成为道德实践与心灵净化过程。爱心超市逐步完善管理制度,使扶贫济困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必将成为广大农村建设和谐社会的有效形式。

协税镇爱心超市既接受本地捐赠,又接受外地爱心组织和朋友捐赠。捐赠物资除了衣服以外,也有捐赠文具图书和各种生活用品。捐赠的大量图书曾经分别发送附近农村小学建立图书室。扶贫社联系筹建5个村阅览室外,自建袁州图书馆和图书室以及电脑教室。江西新余和当地爱心人士捐赠大量国学教材和光盘,分送农村山区各地中小学组织国学辅导班,同时配发贫困家庭村民学生需要的护耳和衣服。

各乡镇爱心超市在发领衣服过程中,接触到许多家庭困难学生家长,随即给他们结对助学申请登记表,经详细登记后志愿者走访核实真实贫困原因,然后向各地爱心人士介绍自选结对助学。协税镇爱心超市与澳洲慈善家魏基成联系,为当地残联、聋哑学校和听障村民捐赠助听器。乡镇爱心超市成为农村山区志愿者扶贫济困的纽带,也是偏远农村山区贫困家庭村民和学生的希望。

二、校办爱心超市是思想品德教育知行合一的迫切需要

在发动各农村山区学校筹办国学班的同时,2010年秋,志愿者在协税镇中心小学开展“诵经典、献爱心,学习好人李远洲”活动,为贫困家庭学生发送李远洲烈士夫人邮捐图书和晨云捐赠护耳。少先队大队号召向单亲父亲重伤学生宋瑜茜奉献爱心,学习《弟子规》试点班师生纷纷响应。他们说“‘泛爱众',就是要帮助一切有困难的人。如今同学有了困难,我们都应该伸出援手”。这样,不仅全校师生都行动起来,周边各村小学生也都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

按照教育部规定,中小学现行思想品德课程是作为各级学校升学就业必考科目,思想品德课教育内容重点在教育青少年团结友爱助人为乐,学习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这种教育仅仅停留在课本的背诵,教师和学生只是应付考试纸上谈兵,没有要求言行一致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完全违背思想品德教育知行合一原则。结果是学会了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成了喊革命口号的巨人,在社会实践中成了道德思想颓废的宵小。

乡镇中小学办爱心超市,让师生直接参与爱心超市的活动,自己捐赠多余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广泛向校内外宣传募捐各种物资,管理好爱心超市捐赠物资的入库和发送。既可以随时帮助自己身边有困难的同学,又可以在团队活动时间组织走访和帮助周边的贫困家庭村民。

校办爱心超市回收利用居民的多余可用旧衣物,这不仅是节俭传统美德的继承,而且是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紧迫需要。因为花样翻新的衣服的工业生产,衣服抛弃成为垃圾的处理,会消耗多少能源排放多少废气,资源过度开费环境污染贻害无穷。因此,乡村爱心超市很好地消化了城市剩余衣物,减少城市垃圾污染和垃圾处理,是物尽其用大大减少碳排放量的环保措施。

所以,我们向秦巴山区各中小学校长呼吁利用团队活动时间,组织师生开展“诵经典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协税镇爱心超市得到全国各地朋友长期支援,已经储备了不少各类服装生活用品,愿意随时支援各中小学师生开展团队活动。如果各中小学就近筹办爱心超市,除了志愿者随时支持以外,也可以自救募捐筹集。在扶贫济困活动中净化心灵传播爱心意义极其深远,我们把学校爱心超市办成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基地。

而且学校分布城乡成为网络,覆盖城乡各个社区偏远村民学生。学校只要利用一间空置房储存捐赠物质,不需要增加任何经费的支出。师生每月可以用假日和团队活动时间,轮流参与爱心超市的管理和收发工作。既不占用学校正常学习时间,不会影响到其他课程的学习,又增加了思想品德教育和管理工作实践基地。坚持思想品德教育知行合一原则,结出了丰硕果实。

贫穷并不一定就是耻辱的标记。“人有旦夕祸福,马有转缰之灾”,天灾人祸三灾八难谁能幸免?所以老百姓说“三穷三富不到老”。鲁迅先生曾经告诉平民的孩子:“你们穷的是金钱而不是智慧。”教育家汪广仁说:“只有我们的平民不再叫着贫民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才算有用。”贫穷就像是人生道路上人们随时可能遇到的一道沟坎,大家合力搭一座桥,傍边的人帮扶一把,就可以过去了。因此,佛教提倡普度众生,儒家提倡仁者爱人,扶贫济困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乐善好施是古今中外津津乐道的美德。

海外中国教育基金会志愿者蛐蛐介绍:慈善在美国是人人在做的,也真的对每个人都很有帮助。小朋友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参加募款、清洁环境活动。高中生上大学前必须完成一定的公益工作时间,公益做得好的,证明了自己的领导力的,对大学录取很有帮助。找工作的菜鸟有时候到公益组织干过之后的简历也比一片空白好得多…… 希望很快中国也是一个人人动手,自己建造美好家园的地方!

三、城乡学校团队活动组建爱心超市是城乡互动志愿者扶贫济困可靠纽带

从2005年冬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开展活动以来,开始是个别资助贫困家庭村民和学生,2006年冬与山东胜利油田志愿者组织“胜利一助一”建立合作,每学期批量结对助学30多个学生。

助学办法是:当地志愿者发现贫困家庭学生,先申报助学登记学生详细情况后,经志愿者亲自到学生家中核实贫困原因拍摄搜集资料,报送外地志愿者合作组织自选结对助学,当地志愿者联系学校教师督促受助学生及时与爱心朋友沟通和反馈。

这样的结对助学形式行之有效,比较东部城市志愿者组织远距离助学花费走访经费很多,西部志愿者依靠退休教师和干部走访,或者组织师生寒暑假走访,几乎完全免除了远距离走访的助学成本。

志愿者曾经请求当地扶贫办和教育部门助学中心协助,希望团委和学校提供可靠贫困家庭学生资料,但是因为单位助学只是由下而上申报并未组织走访核实,难免出现个别申报助学登记资料不实而导致助学朋友的不信任。志愿者大多在城市和乡镇居住,偏远乡镇学生远距离走访经费和安全也有困难,而且长途跋涉走访一人效率也很低。

尤其是2010年底,美容化妆品网余总亲自来秦巴山区走访助学,全国第一个组织美容化妆品行业助学的快乐帮,2011年春季实现结对助学近200学生,而且涉及南郑、勉县、宁强逐步向各县发展。扶贫社数十个志愿者根本无法完成地域跨度很大的规模助学走访,更加无法确保各县区结对助学学生信息变动和反馈督促。因为受助学生在结对助学期间学校、班级、学习和家庭情况变化,邮局和学校助学负责人工作失误导致助学款滞留或不能送达问题不断,志愿者组织和志愿者已经完全没有能力配合快乐帮顺利完成结对助学目标。也因为助学走访的困难,偏远农村山区最需要帮助的村民和学生,反而因为无法核实贫困原因长期无法实现结对助学。

2010年7月6日,志愿者建议各县慈善协会牵头县民政局和县团委协助筹建乡镇爱心超市,经汉中市政府分管市长批示,2010年8月4日市团委回复:“筹建乡镇爱心超市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应予提倡和支持,我委多次向汉中科技扶贫服务社张代表接触并由南郑团县委联合开办了3家乡镇爱心超市,社会效益明显,但由于团委的协调能力和组织力量有限,全市大面积开展有一定难度,我委愿积极配合民政、慈善协会等单位和组织开展好此项工作”。

协税镇爱心超市分别与县团委、乡镇干部、村干部和志愿者磋商合作,先后在农村山区筹办过7个乡镇爱心超市。就因为干部的调动、借用房屋的困难和志愿者遭遇问题,长期坚持为周边村民学生提供服务的爱心超市,只有协税镇和高台镇两个爱心超市志愿者。因为协税镇爱心超市志愿者长期坚持诚信团结原则,天津、上海、西安和当地爱心朋友不断提供支援,储存捐赠衣服用品十分丰富,可以随时向农村山区学校团队“诵经典献爱心送温暖”提供支持。

城乡学校团队活动组建爱心超市,可以更好地通过“东西连手,城乡互助”,不仅可以帮助本校需要帮助的学生,而且城市学校爱心超市也可以把捐赠的衣物图书生活学习用品支援农村山区校办爱心超市开展团队活动。校办爱心超市仅仅需要一间闲置干燥房屋,学校团队组织师生开展团队活动不会中止,校内和校外爱心捐赠与扶贫济困活动可以长久进行。这样不需要花费民政部门和群团组织经费,结对助学和爱心超市扶贫济困就可以全面覆盖城乡山区,无论远近需要帮助的村民和学生都可以得到帮助。

四、教育受助学生学会感恩和沟通也是助学的必要内容

城关初中有一位单亲家庭学生,家住栎树岭上面郑家,从学校经栎树岭往汉山一直向上爬。他家电话不通,家里连木条窗户都没有。他还在襁褓中,9个月时母亲离家,靠祖母喂米糊糊成活。他接到助学款立即写感谢信,交给班主任传论坛,但新班主任老师至今不与义工联系,感谢信也没有传到论坛。

某些教育部门领导缺少关爱贫困孩子助学情怀。你搞助学送钱,他说好得很。但事后却对校长们说,你们只管好教学,考上大学是你们的成绩,有钱没钱上学与学校无关。所以,该教育局事实上从来不支持和帮助义工,更加谈不上积极主动联系社会力量助学。正因为这样,三所高中学校与我们签署结对助学协议,其中明确规定受助学校负责助学老师必须注册科教扶贫论坛,及时反馈和与助学朋友交流,至今没有一个学校兑现。因为某个领导内定不予支持,校长当然就无所谓了,连助学老师都没有电脑,更不要说班主任积极主动参与助学了。对于同一个贫困家庭学生,原班主任徐老师很热心,现在的班主任则至今没有上论坛也未与义工接触,助学社团与学校签署的结对助学条款成为空话。

志愿者发现所有贫困家庭孩子大多很自卑孤僻,少与人接触,缺少父母教育,不懂礼貌,不善言辞很普遍,有些孩子会因为最迫切的救助留下感激泪水却说不出感激的话语也不奇怪。对这些孩子家长的教育很重要,贫困家庭却恰恰缺少家庭礼貌教育。因为“衣食足然后礼仪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哪里去学习和使用礼仪呢?所以,督促和教导贫困家庭孩子,与捐助朋友及时反馈和沟通成了很麻烦的任务,而助学范围越广困难就越大。扶贫社曾委托一个志愿者负责结对助学,但是他拉帮结派捕风捉影指责受助学生,无端造成分裂和混乱损害受助学生,思之痛切之至!

有鉴于此,志愿者反复向参与助学朋友说明,处于饥寒交迫或辍学困境的孩子得到帮助,他们本人绝对发自内心地万分感激,就连牲畜喂两次食物也会摇尾示好,何况人乎?因为他们怕花钱没有及时打电话,或者见面没有几句热情感谢的话,没有及时写信反馈或不会表达殷切想念刻苦学习报答社会之类,那应该是班主任和义工反复教育督促的缺失。我们义工应该及时采取补救措施而绝不能公开指责,更不能像某些不负责任的人那样,道听途说就断绝了朋友助学的爱心之路,置贫困家庭孩子于绝望境地。

所以,科教扶贫论坛应该规定,我们的宗旨是助学,即帮助家庭贫困努力求学青少年上进。为有意和热心助学朋友牵线搭桥和介绍真实情况,必须遵循“爱心助学活动中义工的主要任务和原则”。积极促成助学双方友好交流,及时反馈受助学生品学表现,教育受助学生学会感恩和沟通也是助学的必要内容。

我们提倡按照受助学生贫困程度确定助学数额和先后,在贫困程度相同学生中可以优先考虑品学兼优学生,不赞成以分数排名选择受助学生的办法。对论坛公布的推荐受助学生资料,有疑问的可以向版主或公布人询问,也可以亲自走访向版主提交真实资料要求撤除或更正有严重问题的推荐助学资料,禁止在论坛随意指责推荐受助学生和资助朋友而导致助学混乱。谁不顾家庭贫困学生疾苦胡言乱语,恰恰印证他没有真诚助学一片爱心。

学习给华中农大志愿者的回信,为响应十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号召,协税镇和高台镇爱心超市每月两天开门为周边低保特困村民学生服务,由各乡镇团委、民政、派出所核发爱心优抚券,并支持各中小学团队组织弘扬中华文化,开展“诵经典献爱心送温暖”扶贫济困活动。希望农村中小学团队活动,应该组织开展关心同学、关心村民、关心他人、形式多样的活动,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团结师生多人就近走访核实申请助学贫困原因,物质救助与智力扶持相结合,传播爱心净化心灵,潜移默化地进行为人民服务核心价值观教育。

(作者邮编:723100;详细地址:陕西省南郑县协税镇科教扶贫基地;电话:0916-5695989;网站:;邮箱:)

作者来函照登

《中国教育科学》编译部主编、程放等编辑:

感谢主编和编辑同志们对秦巴山区科教扶贫活动的关心和支持,汉中科教扶贫服务社长期开展农村扶贫济困活动,坚持物资救助与智力扶持相结合得到县市省表彰和支持。

先富的浙江温州市教育局发文各县,争取各方面资源开展结对助学,不让任何一个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至今仍然处在贫困线上的秦巴山区各市县教育部门助学中心,却只是伸手等候上级部门拨款分发各校,并不争取社会爱心人士和各方面助学资源,也不对受助学生贫困原因进行走访核实和反馈沟通,这是对比鲜明让志愿者感到无法解释的奇怪现象。

志愿者认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灵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中心任务,教育部门和学校应该把防止因贫困失学和团队活动开展扶贫济困列为议事日程。新年祝词中提出“改革是要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正义”,这是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部门在教育改革中贯彻落实的重要课题。

篇12

当今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必须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作为教师就必须把教学的重点转向如何教会学生学习。这既是确立学生主体地位的要求,也是我们思想品德课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心题目。为了达到此目的,我们在教学中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的知识点

在讲新课前要先明确学习目的。向学生展示知识点,如同给学生一盏指路明灯。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这堂课的学习要达到的目的。应该从哪几方面去学,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弄明白“知识点”中的问题应如何去解决。教师应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以落实基本教材、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提高能力为备课和教学的主要目标。同时。备课和教学必须适合学情,适合学生,所提出的知识点应做到难易适度,是班级80 %以上的学生经过思考之后能够消化理解的,这样既不至于使学生学习有压抑感,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使学习获得最佳效果。

二、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

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动脑,动口、充分体现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例如:对初二教材第九课第一节的知识点:什么是“公平”的教学。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课前准备。要求学生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做两件事,1、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公平的含义,摘录一些公平有关的名人名言;2、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中与公平有关的经历。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自由交流,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公平是我们社会生活追求的一个重要主题。不同时代面对不同的问题,对公平有着不同的理解的特点,归纳出什么是公平?也可以采用小品法,例如;我在讲授教材“维护消费者权益”这一课时,让学生表演小品通过小品表演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寓教于乐,同时掌握一些消费知识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明确消费者权益受到伤害时寻求解决的途径。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觉地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枯燥、抽象,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帮助教师解决这一难题。从而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例如;在讲授初二教材第九课时,在讲课前播放欧阳鲲鹏的视频和文字资料。设问;你如何看待这一事件?引出将要探讨的主题----公平。这样就可以增加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性。

篇13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实施,对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平台,对学生和教师互动交流是一个很好的支撑点,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与时展同步,确保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时展,成为社会上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结合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实践工作就与时俱进的职教思想品德课教学新理念谈点看法。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实施“以学生为本”人本位教学

我们知道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学生的的心身得到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新理念,要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过程,是学生潜能得以开发、心身得到较好发展的过程;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良好习惯形成的引导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演者。在教学中要做到这些,就能很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实现教育的新价值。

二、实施“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照新课标要求创设了较为宽松、民主、自由的人本位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学习、探究。一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认知、感悟、探究做人、办事的道理,逐部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参加“教与学”互动活动,让学生学会讨论、交流,进而明确自己的地位和所处的角色,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应承担的责任,完善个性,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实施“创新教学”的新理念

《职教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让学生明了实践对他们进入社会的作用,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增加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量的为学生创新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活动,并在活动中进行学习探究,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二是将学生学习的课程情愫赋予一个新的含义和内容,最后通过师生的课堂教学的双向双边活动,使本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学生身上真正得到实现,从而让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得到提高与发展,圆满完成教育教学目标。三是教学不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学生基本的认知能力,要在关注、培养学生情感、人生观的形成上下功夫,要把学生的思维进行拓展和延伸;四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科书作为与学生交往、沟通的纽带,达到学生和教师的的思想情感在演绎中碰撞;五是教师不只是要课前精心准备课堂教学的设问,还要精心准备学生可能提出的接连发问;六是教学活动要把学生的活动安排得得当就好,而不是搞花样、形式、更不要大容量的去搞什么排场,要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在教学中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在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任务的同时,让学生有自主活动和支配的时间。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