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婴幼儿护理常识

婴幼儿护理常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婴幼儿护理常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婴幼儿护理常识

篇1

英敏特认为,非香皂及沐浴产品市场在2019年前的未来五年将持续以更高的比率增长,因为自2012年以来,日益成熟的消费者对全线婴幼儿护理用品(除了满足清洁和洗涤用途的基本护理用品外)的需求将推动市场增长。英敏特分析师严以领表示:“这要归功于不断提高的购买力,消费者对产品的日益了解以及强有力的在线零售消费。另外,由2012年中国一胎化政策的放宽而导致的新生儿的增多(估计会额外增加1百万~2百万婴儿),很可能会推动市场增长。”

目前看来,婴幼儿洗发水、婴幼儿脸部润肤霜、婴幼儿爽身粉和婴幼儿身体润肤霜已经被来自一到三线城市的受访妈妈们广泛使用。但是,像婴幼儿防晒霜、婴幼儿护手霜、婴幼儿护臀霜和婴幼儿润肤油等品类的使用率和使用频率却非常低,只有30%~48%的妈妈们一周一次或多次使用这些产品。

本土品牌正在迎头赶上

根据英敏特数据表明,中国的婴幼儿护理产品市场高度集中,这个市场既快速增长又相对独立,中国的消费者倾向选择国际品牌,但是在这几年本土品牌也获得一定成功。2013年排名前五的公司占据总销售额的81.5%。但是,随着新企业不断进入市场,各个价格段的产品竞争也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根据英敏特的分析,在这个市场中,本土品牌占据非常多的市场份额,而国际品牌的增长幅度相对放缓。可见,本土品牌的产品开始吸引了精明的消费者。根据英敏特调查,35%的受访者认为知名品牌是选择婴幼儿护理产品的首选;21%的受访者选择的产品则来自自己所信任的国家产地。

以下为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NPD)所列出本土品牌所推出的相关产品案例。

产品成分,市场与消费者需求之间存在鸿沟。

根据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NPD)的产品成分并且结合消费者对产品成分的兴趣点,英敏特发现:金银花(59%)、洋甘菊(47%)和乳清蛋白(37%)是妈妈们最感兴趣的婴幼儿护理产品成分。相比之下,2014年之前的三年间,在中国市场上新推出的婴幼儿护理用品中,使用乳木果(14.1%)、玉米(14.9%)和燕麦(11.5%)成分要多过那些妈妈们最感兴趣的成分。

篇2

[中图分类号] R656.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6(c)-0159-03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 in infants.Methods 80 infants with 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3 to January 2016,and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f 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high quality nursing care.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the curative effect was evaluated,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as investigated.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7.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25.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Newborn;Congenital duodenal atresia;Perioperative period;Nursing;Quality care

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疾病中,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较为常见,是胚胎时期肠管空泡化不全而引起,同时可伴其他畸形。此类患儿在出生后即可发生呕吐,且呕吐次数较多,量多[1]。手术治疗是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的治疗手段。而此类患儿围术期护理干预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此类患儿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患儿的预后[2-3]。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新生儿,观察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对此类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新生儿共80例,患儿出生后即出现呕吐等症状,经临床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确诊。所选患儿家属同意参与本实验研究,本实验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并在其指导下进行。同时排除不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及护理干预、不能顺利完成本实验的患儿。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手术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患儿病情、记录患儿呕吐情况、嘱咐患儿家属为患儿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病情观察等。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干预:①病情监测优质护理。术前严格观察患儿呕吐、腹胀等临床症状,监测患儿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改变情况,一旦发现病情改变及时通知医生做出处理。术后患儿的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监测对患儿术后至关重要,详细记录患儿呕吐物的量和颜色等,如果患儿呕吐物为胆汁样,患儿体温升高以及肺部听诊有湿音等,这可能是术后并发症,要及时通知医生并及时作出正确处理。②做好术后呼吸道优质护理。此类患儿呕吐物容易导致误吸,引起吸入性肺炎发生;麻醉时气管插管可导致患儿喉头水肿而导致气道口径变小,导致吸气性呼吸困难,要及时发现并告知医师作出处理;术后做好呼吸道分泌物清理,及时控制肺部感染;通过叩背、吸痰等方式清理呼吸痰液。保持病房内湿度和温度适中。每天对病房消毒,并通风换气。③体温优质护理。新生儿中枢神经系统未发育完全对体温调节功能有限;再者,新生儿皮下脂肪和成人有差别,饱和脂肪酸所占比例较多,外界温度对其影响大,容易使患儿发生硬肿症,所以对患儿要做好保温。把要做的护理集中在一起,避免患儿身体长时间暴露而影响体温。定时测量患儿体温,预防此类患儿发生硬肿症。④胃肠减压优质护理。当患儿出现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时,要对此类患儿做好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过程中,记录引流的量和颜色,同时告诫患儿家属做好胃管方面的保护。

1.3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硬肿症、肺部感染、肠粘连致梗阻等)发生情况。②评定两组患治疗效果比较:患儿经过手术治疗后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并发症相关症状和体征消失,患儿术后痊愈顺利出院,为治愈;患儿术后呕吐等临床症状消失,术后并发症相关症状和体征显著改善,为好转;患儿呕吐临床症状没有改善,术后并发症并没有改善,甚至患儿死亡,为无效;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③自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患儿家长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护理满意度调查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护理措施、术后护理管理4个项目,每个项目评分为25分,总评分为100分,根据评分结果划定满意情况(>80分为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为7.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为25.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患儿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5.0%,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77.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或狭窄在新生儿消化道畸形疾病中较为常见,主要是新生儿在胚胎时期十二指肠发育障碍引起,患儿主要表现为频繁呕吐,在呕吐发生过程中可导致患儿发生吸入性肺炎,长时间呕吐容易导致患儿发生电解质紊乱,甚至死亡[4-5]。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的治疗措施主要是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治疗可以解除十二指肠闭锁状态,改善患儿呕吐等临床症状,使十二指肠闭锁得到治愈。根据患儿具体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等检查,此类患儿的诊断容易确定。

c其他疾病一样,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的护理对提高此类患儿手术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研究认为,此类新生儿的手术和一般患儿手术不同,此类患儿的呼吸、循环等系统的承受能力比一般患儿差,在对此类患儿输液时,要注意滴注速度,避免发生心力衰竭[6-7];在护理过程中要做好体温护理,因为此类患儿对体温调节能力更差。还有研究认为,此类患儿在围术期的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术前因为呕吐可导致脱水,术前要处理脱水[8-9];在术前和术后做好保温措施,特别是注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并能够及时处理。针对此类患儿护理情况,本研究为观察组患儿提供了优质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在强化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护理干预和护理责任,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10-12]。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儿提供了严格病情观察、呼吸道管理、体温、胃肠减压等方面的优质护理。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疗效评定结果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提示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同时提高了治疗效果[13],而患儿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得到显著提高。这与优质护理的宗旨分不开的,优质护理目的是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和质量,利于减少护患纠纷,建立和谐护患关系[14-16]。所以,围术期优质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术后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护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青江,楼毅,高志刚,等.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10):746-749.

[2]肖志华,钟健.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的外科诊疗体会[J].广西医学,2011,33(8):1036-1037.

[3]宋东建,王家祥,杨合英,等.新生儿十二指肠梗阻35例临床分析[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3,34(7):549-550.

[4]吴典明,崔旭,郭斌,等.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26例临床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3,35(4):20-22.

[5]郑丽丽,诸纪华,钟菊红,等.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10例的围手术期护理[J].护理与康复,2015,14(1):38-40.

[6]张丽娟,王松,胡宝莉,等.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术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8):89-90.

[7]武晋萍.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与狭窄的围术期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5):570-572.

[8]黄儒,晏胜兰,高小阳,等.综合护理管理在胎儿新生儿消化系统疾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7, 24(4):177-181.

[9]张春燕.优质护理干预在功能性便秘患者临床诊疗中的实效性[J].西部中医药,2015,28(8):166-168.

[10]曹淑荣,闫玲,韩华,等.腹腔镜治疗新生儿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的围手术期护理[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0):799-800.

[11]谢丽丽.小儿腹部外科手术护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2):7898-7898.

[12]辛文琼,童英,尹莉,等.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4):19-21.

[13]吴雪红,戴文献,张冬,等.先天性十二指肠梗阻32例围术期管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7(18):2476-2477.

[14]林宇航,余冬英.对进行腹腔镜手术的阑尾炎患儿实施围术期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3):82-83.

篇3

发烧是生活中普遍的病症,在婴幼儿中也是较为常见的,但婴幼儿的发烧状况不同于成年人的是其病症的反复性,这与其身体发育程度是有密切联系的,婴幼儿的身体机能系统处在发育和完善的过程中,另外,婴幼儿的高烧一般是与感冒甚至是肺炎相联系的,尤其是在病毒感染时。有时甚至吃了退烧药,出了汗,热也不退,严重时甚至引起抽风。为此,家长应该有基本的认识,在遇到幼儿高烧不退的情况下切勿盲目退烧。退热的方法有两大类:

1使用药物治疗的方法

药物可以对高烧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但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药物的使用需要谨慎,应把多种因素考虑在内,而不应盲目的使用,婴幼儿在不同的年龄段,身体的发育程度是不同的,应具体分析来看。应根据病情的恢复或加重状况及是否有并发症来适时的用剂用量同时为提高儿童用药的安全性和效果,应该选择适合儿童的药物,儿童药物与普通的成人药物相比具有易吸收,剂量准确,适合儿童口感等优点,所以宜使用专门的儿童药物。儿童常用的退烧药有布洛芬、来比林、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也可以选用柴胡、羚羊角、清热解毒口服液等中药,这些药物一般的剂量和用法都比较适合儿童一般用药,间隔4小时-6小时为宜,而且用退烧药后要喝一定的水,以助出汗退热。发烧虽说是较严重的病症,但是适当的高温对身体是有一定益处的,可以使机体杀死一些有害病菌,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因此,如果温度没有太高,是不需要盲目服药的。

2使用物理降温法

常用于协助药物降温,或一时找不到退烧药时可先用物理降温。通常父母在孩子高烧时,往往把患儿穿盖得更多,想捂出汗,其实这样不利于散热。可先把衣服松解一下,亦可用冰枕或冰敷额头方式退烧。但物理降温法的使用也应考虑婴幼儿的年龄特征,并不是适合所有年龄层的,一般说来,没有超出6个月的孩子不宜使用这种方法。婴幼儿对于温度较为敏感,很难去适应温度的较大差异的变化,另外,发烧不只是局部的温度升高,所以局部的降温效果也不明显,而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温水擦浴。温水擦浴就是用温水毛巾给患儿擦洗面部、颈部、腋窝和腹股沟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皮肤较薄,皮下有较大血管,利于散热;如需较快降温,可用酒精擦浴,用纱布或小毛巾浸湿,在上述部位轻轻擦洗,利用酒精挥发性较强特点,帮助散热。个别营养不良或较小婴儿,不宜用退热药或酒精擦浴时,可用温湿敷方法,或洗温水澡。特别要注意的是,酒精擦浴退烧,一般只适合于高热无寒战又无汗的病儿,而高热寒战或伴出汗者,不宜用酒精擦浴,否则遗祸无穷。用酒精擦浴退烧时,应选用含量为25%-35%的酒精,要注意不能擦拭头面部及胸前。擦浴时如发生寒战,神色、呼吸、脉搏异常,应立即停止擦浴。

篇4

[中图分类号] R91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00-02

中国每年死于不良用药者的1/3都是儿童,可见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ADR)已成为公共卫生问题,如何根据原因提出针对性的处置措施,使婴幼儿用药安全得到保障,最大化的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当前临床医师药师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探讨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病例特点及临床对策,现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的46例婴幼儿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婴幼儿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包括男患儿24例,女患儿22例,年龄1~4岁,平均2.5岁。有呼吸系统疾病22例,肠道疾病13例,泌尿系统疾病7例,其它4例。药物不良反应中皮疹22例,恶心呕吐11例,血尿9例,呼吸困难3例,过敏性休克1例。

1.2 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实践中笔者发现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原因有如下。

1.2.1 患儿身体差异 由于年龄的不同,疾病类型的不同,加上先天体质的差异,对各种注射剂的反应不一。婴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许多脏器(如心、肝、肾)及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极为敏感。不同个体对同一剂量的相同药物有不同反应,这是正常的“生物学差异”现象

1.2.2 气候因素 寒冷、炎热季节因温度的异常对药物代谢产生作用,婴幼儿在不良气候条件下也易发生诸多反应。

1.2.3 主观因素 由于儿科工作繁忙,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未能详细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将其过敏史详细记录在病历上,用药过程中疏忽大意,未能及时密切观察。此外,绝大多数药物均可被动扩散进入乳汁,产后哺乳孕妇如患其它疾病用药过程中将含有药物的乳汁不慎喂入婴幼儿。

1.2.4 给药途径 给药途径与不良反应的出现密切相关,静脉给药是儿童常用的给药途径,占 70%,而严重药物不良反应(ADR)中,经静脉给药占大多数

1.3.5 药物原因 注射的药物本身存在质量不纯的问题,有的是服用了与注射药物相拮抗的药,发生相互作用。

1.3 方法

结合上述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的调查资料原因,笔者进行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3.1 机制干预 建立医院内部各药房及各科室间协调机制,实行首诊负责制,加强医生、药师与患儿家长的沟通,诊疗前进行药品常识及使用宣教说明,详细询问病史和药物过敏史,根据诊断和具体情况合理选用药品,并选择适宜的给药途径。常态化实行处方审核,发现配合不妥立即纠正。

1.3.2 药物干预 建立有效的不良反应风险防范措施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加强用药观察,对正在静脉注射的患者加强巡视,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最初迹象,并立即停用有关的药物,以避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当小儿服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某两种药物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必要时可用某些对抗性药品来消除药物的不良反应,如狄戈辛中毒可用钾盐对抗等。治疗感染性疾病时,慎重选用与青霉素G有不同侧链的头孢菌素,当皮试阴性,也应密切观察患儿表现,做好急救准备

1.3.3 其它干预 注意给药途径,在不影响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能口服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不静脉滴注。开展患儿安全用药教育,减少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告知婴幼儿监护人如何观察药物不良反应(ADR)及正确贮存使用药物

2 结果

采用不良反应情况调查表,并结合门诊、住院部简单调查卷进行分析,将该组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汇总分析,结果见表1、表2。

由表1得出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可造成全身多系统损害,尤以皮肤、胃肠损害突出,而表2表明出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涉及的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大多数,值得临床警惕。

3 讨论

有数据表明有2%的患儿因药物不良反应(ADR)住院,门诊患儿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为1.48%[1]。因此,开展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积极加强用药观测,针对性的进行干预用药显得尤为重要。

婴幼儿对药物的反应差异很大,由于其药物代谢、解毒功能都不如成人,况且肝、肾等都在生长发育中,用药过程中产生的 “灰婴综合征”、婴儿听力受损、小儿中毒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给患儿带来严重损害[2],有研究表明抗生素、激素、维生素和输液的滥用导致的药源性疾病正不断影响着儿童的健康。实践中我们发现,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出现皮疹、药物热、过敏及胃肠道反应,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可能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甚者则表现为支气管痉挛、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等。婴幼儿之所有会生产药物不良反应,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生理特点是主要原因,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药代动力学也有差别。该研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ADR)涉及的药物中抗感染药占据大多数,而且药物不良反应(ADR)多在静脉给药时出现,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正确应用给药途径很关键。此外,有些家长治病心切,盲目加大剂量也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在医疗市场中儿童专用剂型不到10%,由于剂量准确性欠佳,药物稳定性和药代动力学因此改变,这也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可能性[3]。

在进行相关原因分析后,为更好的保障婴幼儿用药安全,我们进行了针对性的用药干预,采取预防与干预措施以使不良反应的损害降至最低。在源头上加强药物的质量监控,同时对护理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掌握一定的药物知识,把握注射原则,掌握药物性能,加强输液巡视。对处方的审核是关键一步[4],临床用药中应严格审核处方,包括审核用量是否合适,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等,并适时指导患儿及其家长如何正确使用药物。有资料表明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儿童的肾脏损伤[5],胃复安能引起儿童脑损伤,感冒通能引起儿童血尿,萘甲唑啉能引起儿童中毒,舒喘灵可引起头痛、头晕等[6],这些都促使医护人员自身也应加强业务能力,掌握最新信息,以便更合理的用药。

综上,婴幼儿药物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儿安全,建立风险防范及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性的干预措施,可以最有效的预防和制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为合理用药提供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孙凯.儿童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18(5):177.

[2] 吴明钗,林洁,胡瑞颖.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36例分析[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2,25(6):189-190.

[3] 陈绍萍,赵永莉,彭斌.婴幼儿药物性呼吸抑制19例临床分析[J].中外健康文,2013,27(1):237-238.

[4] 许巍,王丽杰.儿童容易忽略的药物中毒[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0,29(17):300.

篇5

儿童游泳已在欧洲流行多年了,在俄罗斯,儿童游泳作为早期保健和锻炼的手段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结果显示,早期善泳者好处多多:

1.更健康而且对包括感冒在内的儿童疾病的抵抗力更强。经常参加游泳的孩子,由于从小就在水的环境中活动,因此极少伤风感冒。另外,游泳可兼收日光浴之益,有利于孩子骨骼钙化,防止佝偻病。

2.具备较高协调和平衡力,帮助孩子熟练完成运动技巧。游泳时,身体在水中呈水平状态,因为水体的柔性四肢关节和脊柱在运动中,这样不仅不易受损伤,并且有利于增进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更好地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纠正不良姿势。

3.具备与他人合作的社交能力,能够更快融入到小伙伴中去,较轻易地克服同伴带来的失望情绪;

4.在面对诸如学习新技巧的新情况时,能够更快地适应并调整好心态。

5.更聪明,而且做事情注意力更集中。儿童游泳的复杂动作,是在大脑的支配下完成的。游泳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和智力发育。

反方一辩:

小于5岁的儿童不适于学习游泳

这个结论有3个理由:

1.水中的低重力环境不利于孩子骨骼的成长;

2.幼儿的神经系统尚未完善,学习游泳不安全;

3.游泳的高强度训练也容易损伤幼儿的身体。但目前还没有确切的研究资料表明到底儿童在何时开始游泳最佳。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儿童到了4岁左右一般已具备学习游泳的能力,但就神经肌肉的发育程度而言,他们还需要训练人员的特殊指导才能确保安全。

研究人员告诫家长,有些游泳培训班常常采用将孩子反复浸入水中等方式来锻炼游泳技能,这是很有害的。因为这种号称首先要培养儿童不惧怕水的心理的训练,只会增加孩子对水的惧怕心理,而导致孩子成人后对水的心理障碍。

据美国小儿科研究院称,目前有500至1000万名美国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已接受过某种形式的水上课程训练,在一些地区,年满3岁的儿童就可以报名参加游泳课,但据一些课程的组织者称,3岁左右儿童的游泳课程只不过是为了让他们早日开始与水打交道而已,并不教授特别的技能。

正方二辩:

婴幼儿能游出健康和快乐

婴幼儿游泳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1.促进婴幼儿全身血液循环。

2.增加婴幼儿肺活量,促进其胸廓发育。

3.刺激婴幼儿大脑神经发育。

4.加强婴幼儿骨骼系统的灵活性与柔韧性。

5.促进婴幼儿良好睡眠。

6.提高婴幼儿机体免疫力和抗寒能力。

7.有助于婴幼儿形成健康快乐的情绪。

反方二辩:

游得越早越好是误区

有人误认为只要孩子一出生,越早下水越好。其实不然。要依据孩子的健康状况而定。

误区一:游得越久越好。成人要控制婴幼儿在水中的游泳时间和运动量,并非游得越久越好。毕竟婴幼儿的活动量有限,游得时间过长,或在水中运动过多,会造成婴幼儿一定程度的疲劳,严重的还会出现虚脱现象,一般婴幼儿游泳的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比较合适。游泳的频率大约每周1次即可。

误区二:在家“克隆”也简单。有的父母认为只要买来一套婴幼儿游泳的设备(便携泳池、婴儿泳圈等)就可以在家中“克隆”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医疗保健或专业服务机构的护理人员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需具备一定的护理技术和医学常识。另外,游泳的室温(约28℃)和水温(约38℃)都有严格要求。特别提醒父母千万不要在成人浴缸中让宝宝游泳,缸壁过滑,型号过大,容易出现溺水的险情。

正方三辩:

游泳性中耳炎是可以预防的

1.游泳前做好体格检查。外耳道有耵聍(俗称耳屎)时应当取出,否则泡涨后容易引起疼痛发炎。患有中耳炎的人如鼓膜有穿孔,脏水进入中耳,可使中耳炎加重。因此,中耳炎患者必须经医生同意后才能游泳。

2.游泳时用蘸有凡士林油的脱脂棉塞紧外耳道,可起保护作用。

3.游泳后及时把外耳道内的积水排净。排水时,头部歪向积水的一侧,用同侧的手掌轻轻托打头部,就可将水排出。如耳内发痒,可用75%酒精棉轻擦外耳道,禁用手挖。如感到耳内疼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4.鼻子呛水后应按住一侧鼻孔,轻轻将水擤出,不要同时捏两个鼻孔用力擤。

5.跳水要注意姿势和方法,不要使耳朵直接受水拍击,以免发生鼓膜外伤。

反方三辩:

儿童戏水容易发生的意外

1.孩子身体紧张抽筋。孩子刚开始学游泳,心里一定紧张害怕,加上水太凉、泡在水里时间太长,都可能导致孩子身体抽筋。

2.孩子恶心呕吐。鼻子呛进脏水就会这样。

3.孩子头腹眼痛。头晕脑涨主要原因是游泳时间过长,血液聚集于下肢,脑缺血,机体能量消耗较大,导致身体过度疲劳。人的眼睛是很娇嫩的,在游泳时如不当心,有可能引起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4.孩子耳痛耳鸣。耳朵里灌水或鼻子呛水也会这样。

5.孩子在不利环境水中游泳。对于游泳不利的环境很多,如饭后游泳,有开放性伤口、皮肤病、眼疾游泳,感冒、生病、身体不适或虚弱游泳;雷雨天气游泳,温度太低、水太凉游泳,特别是野外,更容易出现意外。

正方总结陈词:

游泳是一项非常有益的健身活动,孩子学习游泳、在水中嬉戏,既是对孩子一种必备生存技能的培养,同时也是一种强身的运动,对孩子智力、身心等的发展都大有裨益。

■特别推荐:39健康网的“妹妹教练的游泳课”(/Sports/ztl/mmjl/),这个“妹妹教练”在“泳坛小史”版块里会告诉你“公元九千年前的游泳运动”,另外,还有“泳池记事”、“宝贝浴场”等栏目。最值得推荐的是,这里不仅论坛热闹,而且“妹妹教练”教学态度特别认真,是要网友交家庭作业,也就是要在论坛上留言的呢。快去吧,你会收获多多的。至于为什么被网友称为“妹妹教练”,你看看就知道了。

反方总结陈词:

孩子游泳还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险,孩子的体力有限,不宜在水中的时间太长。何况还会引发中耳炎等疾病。红眼病,淋菌性结膜炎,沙眼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这些疾病一般会通过游泳时传染引会。通过游泳可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的有荨麻疹、日光性皮炎、软疣等。

■特别推荐:TOM婴儿游泳(/about.asp),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婴儿游泳品销售的公司。该网站从经营中不断的总结和完善,已有了一套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服务理念和经营方法,“亲娃”品牌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及称赞。

让孩子心情好的五种快乐运动

一、荡秋千。每天荡秋千20分钟,大脑分泌的“快乐因子”呔多芬会增加80%。父母当“助力推动器”兼保护人,对融洽亲子关系有良好效果。

二、放风筝。放风筝不仅让孩子享受到空旷地带的新鲜空气,放线、收线也锻炼了臂力和眼力,使孩子心胸开阔。

三、垂钓。焦虑的孩子常缺乏耐心,垂钓是锻炼耐心的好办法。对孩子讲清垂钓的目的――我们不完全是为钓鱼而来,最后收获的也许是惊奇和意外,还可辅导孩子将垂钓收获画成儿童画。

四、水中跑。可在泳池、河边、海边浅水区进行,长期坚持不仅令孩子变得更结实,也能使情绪更平稳。一般在水中跑20分钟左右,能让一个沮丧的孩子迅速平静下来。

五、双手接球(或物)。双手接球的练习需要高度集中精力,可帮助孩子驱除杂念,如愤怒、不安和沮丧等。习惯养成之后,孩子一旦感到烦恼,就会试一试自己的“杂技”。

相关链接:

校园游泳网.tw/

中国游泳网/51swim-

游泳健身网论坛/mybbs/index.php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