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急诊诊疗常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220-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的病理生理特征,是IBS患者症状产生的重要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甚至被学者视为IBS患者的生物学标志[1],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实验室常规、细菌学及生化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而针灸治疗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刺治疗IBS有明确疗效[2],为明确针灸取穴对其治疗的规律,笔者对近15年来的相关临床文献报道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对常用取穴和归经等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择 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近15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数字化期刊中所有相关文献,所有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的医案均录入数据,医案报道中凡有配合中药内服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者一律不予录入,共录入115个医案。
统计学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按照取穴、归经的顺序,分类录入Excel表格,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然后选取出现频次较多的13个腧穴,依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对这些腧穴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IBS的取穴规律。
2结果
取穴频次、频率研究,见表1在115例病例中,以足阳明胃经为最多,足厥阴肝经次之。主要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太冲、章门、期门等。其中天枢穴使用次数最多,115个病例中出现107次,占93.1%,其次是足三里穴,出现101次,占87.8%,上巨虚穴,出现96次,占83.5%,再其次为中脘穴,出现85次,占73.9%。
具有祛风除湿的太冲穴,出现91次,占79.1%,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脾俞穴出现72次,占62.6%,此外还有理气降逆,调和脾胃的大肠俞穴,出现69次,占60%,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的章门穴,出现78次,占67.8%,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期门穴,出现63次,占54.8%。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本病属于中医“腹痛”、“便秘”和“泄泻”等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其病机与情绪失调、饮食不节、体虚劳倦、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尤其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在临床上IBS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针刺治疗IBS及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3]。在针刺治疗IBS的研究中,主要以足阳明胃经穴为首选取穴,足厥阴肝经为配穴。115篇病例分析亦表明,治疗IBS的穴位以健脾和胃,配合疏肝理气为最多,其中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穴,居所取穴次数之首。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是大肠精气汇聚于腹部之募穴,是治疗大肠功能失常,腑气不通之要穴。有关文献记录天枢具有疏通肠腑、消食导滞、化湿和胃、理气通便之功,对各种胃肠病及胃肠相关病证有突出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脾虚泄泻大鼠天枢穴可使CD4+细胞含量增加,SIgA分泌增加,CD4+/CD8+比值趋向正常,增强肠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4]。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五腧穴的合穴,胃的下合穴,诸多文献记载足三里具有调和脾胃、宽肠导滞、清热除秽、降逆顺气、善治一切脘腹疾病的作用。正如《四总穴歌》中提到“肚腹三里留”充分地概括了“合治内腑”的含义。《针灸大成》曰:“主脏气不足,……,大肠冷,食不化,飧泄,劳瘵,夹脐腹两胁痛,肠中切痛雷鸣”。经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对慢性应激刺激所致内脏高敏性大鼠上巨虚穴可降低其结肠中SP含量,显著增加结肠中的VIP含量,提示电针上巨虚穴可能通过降低胃肠道局部的SP来抑制胃肠壁内神经元的兴奋性,并加强VIP对胃肠道的抑制作用,降低胃肠运动,减轻肠道高敏状态和动力功能紊乱,达到减轻内脏痛敏作用[5]。从取穴频次分析可看出,太冲出现的次数仅次于首选三穴,占79.1%,而章门、期门出现的次数也均占50%以上。这提示,选用肝经腧穴在IBS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待广大医疗工作者的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ertz H, Naliboff B, Munakata J, etal Altered rectal perception is a biological marker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Gastroenterology,1995, 109(1):40-52.
[2]逄紫千.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4):27-28.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除了要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外,还要遵守有关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基于维护公民健康权利的原则,在总结以往医学科学经验和医疗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或指南。
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全国性行业协(学)会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的各种标准、规程、规范、制度的总称。这些规范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学)会制定和后,具有技术性、规定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规范医疗行为,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狭义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指医疗机构制定的本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检验、医技诊断治疗及医用物品供应等各项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方法、步骤。狭义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涵盖了临床医学二、三级专业学科和临床诊疗辅助专业,包括从临床的一般性问题到专科性疾病,从病因诊断到护理治疗,从常用的诊疗技术到高新诊疗技术等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各种诊疗食品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机构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及时修订或制定新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 Choose 250 cases of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management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hospital procedures,management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mbining with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isk ev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disput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Patients i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group,the incidence of disputes and in the process of risk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Emergency nursing;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es;Coverage risk events;Nursing satisfaction
在急诊科室的医疗服务流程简历中通过建立救治通道,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非常重要[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进行急诊诊疗流程运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5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分别1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在6~78岁,平均年龄为33.9岁,管理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在5~79岁,平均年龄为34.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期间未进行急诊诊疗流程,按照常规的入院治疗程序进行急诊对症护理,管理组患者则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结合急诊诊疗流程接受急诊治疗[2]。其中急诊诊疗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对急诊工作中相关设备和器械作相应的整理,同时在科室内部张贴一些急救流程,在工作中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有效抢救时间[3];对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流程和操作的培训,在工作中加强技能的相互沟通,并且注重配合护理。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的同时采用平均值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管理组患者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进行急诊诊疗流程其纠纷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管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急诊诊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足够的重视,还需要与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密切沟通,从而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中,管理组患者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进行急诊诊疗流程其纠纷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管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43―02
急诊患者病情危、急、重的特点使患者及家属情绪易于紧张焦虑[1],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易导致护患纠纷,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病情恢复。因此对于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急诊护士面临的重点工作问题之一。本文中我们对急诊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急诊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病情改善的影响以及对护患关系的改善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及家属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床编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诊疗组)和观察组(健康教育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45.7±18.5)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文化程度:初中9例,中专和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6.9±17.4)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文化程度:初中10例,中专和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层次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患者及家属未予以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宣传教育,即主要由管床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对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发展规律、诊疗计划、预防护理等方面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以心理疏导,耐心解答其健康知识等方面问题。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选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的病情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室作为医院抢救严重患者的一线,其医疗服务水平是医院整体水平的一个窗口[2]。急诊患者病情特点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因其多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复杂的特点,同时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所患疾病特点等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如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往往容易紧张、焦虑、烦躁等,而这又易致其情绪及心理处于相对较差状态[3],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张丽明等认为传统的诊疗模式普遍偏于重视患者的生理需求,而忽视患者及了家属的心理需要[4],因此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宣教的直接目标,即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理念,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焦虑紧张无助不安心态。最终目标理念为促进急诊患者病情康复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罗坤等研究发现对急诊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相符的。
急诊科室的环境使护士处于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环境,护患关系往往较为紧张,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张炜兴,徐惠兴.应用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满意度[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6(12):473.
[2] 朱燕妮.健康教育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41-42.
2、预约诊疗体系:医院信息化建立了预约诊疗系统,预约形式包括:114平台、电话预约、门诊挂号窗口预约、门诊医生预约、住院医生预约及外网医院网站预约。由门诊部专人负责,每天将外网预约患者信息导入内网系统,预约为分时段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