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急诊诊疗常规

急诊诊疗常规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急诊诊疗常规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急诊诊疗常规

篇1

【中图分类号】R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12-220-0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认为内脏敏感性增高是IBS的病理生理特征,是IBS患者症状产生的重要基础和症状多样化的原因,甚至被学者视为IBS患者的生物学标志[1],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腹胀,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实验室常规、细菌学及生化检查多无异常发现。而针灸治疗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也有文献报道了针刺治疗IBS有明确疗效[2],为明确针灸取穴对其治疗的规律,笔者对近15年来的相关临床文献报道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对常用取穴和归经等进行了分析。

1资料与方法

资料选择 以“肠易激综合征”为主题词,系统检索近15年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数字化期刊中所有相关文献,所有单纯采用针灸治疗的医案均录入数据,医案报道中凡有配合中药内服或采取其他治疗手段者一律不予录入,共录入115个医案。

统计学方法 所有入选病例,按照取穴、归经的顺序,分类录入Excel表格,进行相关统计学处理。然后选取出现频次较多的13个腧穴,依照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对这些腧穴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分析IBS的取穴规律。

2结果

取穴频次、频率研究,见表1在115例病例中,以足阳明胃经为最多,足厥阴肝经次之。主要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中脘、太冲、章门、期门等。其中天枢穴使用次数最多,115个病例中出现107次,占93.1%,其次是足三里穴,出现101次,占87.8%,上巨虚穴,出现96次,占83.5%,再其次为中脘穴,出现85次,占73.9%。

具有祛风除湿的太冲穴,出现91次,占79.1%,健脾和胃,利湿升清的脾俞穴出现72次,占62.6%,此外还有理气降逆,调和脾胃的大肠俞穴,出现69次,占60%,调和肠胃,通经活络的章门穴,出现78次,占67.8%,健脾疏肝,理气活血的期门穴,出现63次,占54.8%。

3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本病属于中医“腹痛”、“便秘”和“泄泻”等范畴。近年来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主要以肝郁脾虚型最为多见,其病机与情绪失调、饮食不节、体虚劳倦、感受外邪等因素有关,尤其与情志失调关系密切。在临床上IBS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腹泻、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而针刺治疗IBS及内脏性疾患具有确切的疗效[3]。在针刺治疗IBS的研究中,主要以足阳明胃经穴为首选取穴,足厥阴肝经为配穴。115篇病例分析亦表明,治疗IBS的穴位以健脾和胃,配合疏肝理气为最多,其中以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三穴,居所取穴次数之首。天枢穴为足阳明胃经腧穴,是大肠精气汇聚于腹部之募穴,是治疗大肠功能失常,腑气不通之要穴。有关文献记录天枢具有疏通肠腑、消食导滞、化湿和胃、理气通便之功,对各种胃肠病及胃肠相关病证有突出疗效。现代研究表明,针灸脾虚泄泻大鼠天枢穴可使CD4+细胞含量增加,SIgA分泌增加,CD4+/CD8+比值趋向正常,增强肠道局部细胞免疫功能[4]。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五腧穴的合穴,胃的下合穴,诸多文献记载足三里具有调和脾胃、宽肠导滞、清热除秽、降逆顺气、善治一切脘腹疾病的作用。正如《四总穴歌》中提到“肚腹三里留”充分地概括了“合治内腑”的含义。《针灸大成》曰:“主脏气不足,……,大肠冷,食不化,飧泄,劳瘵,夹脐腹两胁痛,肠中切痛雷鸣”。经现代研究表明电针对慢性应激刺激所致内脏高敏性大鼠上巨虚穴可降低其结肠中SP含量,显著增加结肠中的VIP含量,提示电针上巨虚穴可能通过降低胃肠道局部的SP来抑制胃肠壁内神经元的兴奋性,并加强VIP对胃肠道的抑制作用,降低胃肠运动,减轻肠道高敏状态和动力功能紊乱,达到减轻内脏痛敏作用[5]。从取穴频次分析可看出,太冲出现的次数仅次于首选三穴,占79.1%,而章门、期门出现的次数也均占50%以上。这提示,选用肝经腧穴在IBS治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待广大医疗工作者的继续探讨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Mertz H, Naliboff B, Munakata J, etal Altered rectal perception is a biological marker of patients with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J]. Gastroenterology,1995, 109(1):40-52.

[2]逄紫千.针灸天枢穴对脾虚泄泻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J].江苏中医药,2005,26(4):27-28.

篇2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除了要遵守法律、法规、规章以外,还要遵守有关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基于维护公民健康权利的原则,在总结以往医学科学经验和医疗技术成果的基础上对医疗过程的定义和所应用技术的规范或指南。

    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通常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全国性行业协(学)会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制定的各种标准、规程、规范、制度的总称。这些规范经卫生行政部门和全国性行业协(学)会制定和后,具有技术性、规定性和可操作性,指导、规范医疗行为,医务人员在执业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认真执行。

    狭义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是指医疗机构制定的本机构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护理、检验、医技诊断治疗及医用物品供应等各项工作应遵循的工作方法、步骤。狭义的诊疗护理规范和常规涵盖了临床医学二、三级专业学科和临床诊疗辅助专业,包括从临床的一般性问题到专科性疾病,从病因诊断到护理治疗,从常用的诊疗技术到高新诊疗技术等内容。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各种诊疗食品设备不断更新,医疗机构应根据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及时修订或制定新的诊疗护理规范、常规。

篇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i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process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Methods Choose 250 cases of our hospital emergency department patients,which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he management group,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routine hospital procedures,management group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mbining with emergenc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comparing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risk events and the incidence of disput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esults Patients in emergency nursing management group,the incidence of disputes and in the process of risk event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atients satisfaction of nursing management group was obvious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Emergency nursing;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cesses;Coverage risk events;Nursing satisfaction

在急诊科室的医疗服务流程简历中通过建立救治通道,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非常重要[1]。本研究对一段时间内在我院急诊科治疗的患者进行急诊诊疗流程运用效果的探究,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对此做相关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患者25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管理组分别1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6例,女性患者59例,年龄在6~78岁,平均年龄为33.9岁,管理组患者中男性患者63例,女性患者62例,年龄在5~79岁,平均年龄为34.2岁.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基础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内容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进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期间未进行急诊诊疗流程,按照常规的入院治疗程序进行急诊对症护理,管理组患者则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结合急诊诊疗流程接受急诊治疗[2]。其中急诊诊疗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首先对急诊工作中相关设备和器械作相应的整理,同时在科室内部张贴一些急救流程,在工作中尽可能为患者争取有效抢救时间[3];对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流程和操作的培训,在工作中加强技能的相互沟通,并且注重配合护理。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的同时采用平均值表示,计数资料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管理组患者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进行急诊诊疗流程其纠纷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管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急诊诊疗过程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病情有足够的重视,还需要与患者的主治医生进行密切沟通,从而提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中,管理组患者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进行急诊诊疗流程其纠纷和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管理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篇4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0743―02

急诊患者病情危、急、重的特点使患者及家属情绪易于紧张焦虑[1],如果护理措施不当易导致护患纠纷,从而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病情恢复。因此对于急诊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是急诊护士面临的重点工作问题之一。本文中我们对急诊患者和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对急诊患者健康的恢复和病情改善的影响以及对护患关系的改善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08年6月~2013年6月于本院急诊科就诊的急诊患者及家属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病床编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诊疗组)和观察组(健康教育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的30例患者中,年龄21~86岁,平均年龄(45.7±18.5)岁,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文化程度:初中9例,中专和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的30例患者中,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46.9±17.4)岁,其中男性20例,女性10例;文化程度:初中10例,中专和高中12例,大专及以上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文化层次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对患者及家属未予以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健康宣教。观察组则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宣传教育,即主要由管床护士负责对患者及家属对其所患疾病的特点、发展规律、诊疗计划、预防护理等方面相关健康知识的宣教,同时给予患者及家属以心理疏导,耐心解答其健康知识等方面问题。对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对护士的满意程度进行比较。

1.3统计学处理:本研究中选用SPSS16.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病情恢复程度、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对护士的满意程度比较:观察组的病情恢复程度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和对护士的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急诊科室作为医院抢救严重患者的一线,其医疗服务水平是医院整体水平的一个窗口[2]。急诊患者病情特点不同于其他科室患者,因其多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复杂的特点,同时患者及家属缺乏对所患疾病特点等医学方面知识的了解,如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往往容易紧张、焦虑、烦躁等,而这又易致其情绪及心理处于相对较差状态[3],导致护患纠纷的发生。

张丽明等认为传统的诊疗模式普遍偏于重视患者的生理需求,而忽视患者及了家属的心理需要[4],因此对其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健康教育极其重要。宣教的直接目标,即提高患者的健康教育理念,缓解患者及家属的各种焦虑紧张无助不安心态。最终目标理念为促进急诊患者病情康复的顺利进行,并提高急诊患者及家属对急诊护士工作的满意程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罗坤等研究发现对急诊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工作的满意度[5],这与本研究的结果是相符的。

急诊科室的环境使护士处于一个高压力,高风险的环境,护患关系往往较为紧张,通过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可以有效的改善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秀梅,张炜兴,徐惠兴.应用健康教育提高病人的满意度[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06,6(12):473.

[2] 朱燕妮.健康教育对急诊科患者及家属自我效能的影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41-42.

篇5

2、预约诊疗体系:医院信息化建立了预约诊疗系统,预约形式包括:114平台、电话预约、门诊挂号窗口预约、门诊医生预约、住院医生预约及外网医院网站预约。由门诊部专人负责,每天将外网预约患者信息导入内网系统,预约为分时段预约。

篇6

急性胸痛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张力性气胸和主动脉夹层等。非心源性胸痛为急性胸痛常见的原因,在急诊致命性胸痛疾病中ACS占绝对多数,在急性胸痛患者中,可能误诊、漏诊包括ACS在内的胸痛疾病比例非常高[1],在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尤为明显。快速、安全、有效、经济的急性胸痛诊疗模式的建立势在必行[2-3]。

为了优化、简化、规范我院胸痛救治流程,提高鉴别诊断、治疗水平与胸痛诊断,减少误诊和漏诊,我院在急诊科实施参考胸痛诊疗指南结合医院实际建立的急诊胸痛诊疗流程自2015年开始,对急性胸痛患者实行标准化管理。目的在于将急诊胸痛患者准确区分为三类:低、中、高危,低危患者只需要检查明确病因或者门诊随访,而高危患者需要紧急严密的观察监护和处理。

1 临床资料

该标准化诊疗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年龄>14周岁,起病或症状加重

2 方法和步骤

根据这个目标,流程的管理如下:①询问病史时做到简明扼要、体格检查要全面而重点;②标准12导联心电图检查需在5~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有缺血改变时;③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进入下一步骤相应的医疗干预;④中低危胸痛患者转至门诊或普通急诊进一步诊治。

2.1病史及体检 病史询问的要点:①放射痛部位与疼痛部位;②疼痛性质与程度:锥痛、酸痛、压榨痛、闷痛、隐痛、灼痛、剧痛;③阵发性或持续性:持续时间、起病时间;④影响因素:活动、呼吸、药物、姿势、咳嗽、进食;⑤伴随症状:吞咽困难、咳嗽、咯血、呼吸困难、胸闷、大汗淋漓、腹痛、晕厥;⑥处理经过:药物;⑦是否外伤;⑧既往史: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病史。

体检要点:①一般检查:常规测量双侧血压、呼吸频率、嘴唇颜色、双侧桡动脉搏动强度、神志;②视诊与触诊:胸廓有无不对称或压痛;胸部皮肤有无疱疹、红肿;③叩诊:胸部叩诊有无过清音、心界大小;④听诊:杂音、心音、节率、节律、心包摩擦音;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干湿音。

5 min内应完成询问病史和体检,可以初步评估出急性冠脉综合征、主动脉夹层、肺栓塞、心包炎、气胸等五大高危胸痛的可能性。

2.2心电图及其它常用辅助检查 ①心电图检查在10 min内完成,加做右室及后壁导联若显示缺血时;动态加长记录可能出现的复杂心律失常在显示节律不齐时;需复查对比在无特异性改变时;②X线胸片检查:显示气胸、主动脉夹层、肺栓塞、肺炎、肋骨骨折、心力衰竭或心包积液。X线胸片正常不能排除主动脉夹层可能;③心肌标志物:协助诊断心肌炎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包括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和肌红蛋白。心肌梗死诊断标准首选肌钙蛋白。即使心肌标志物正常也不能排除上述诊断,需动态监测;④胸部CT:确定肺栓塞、气胸、肿瘤、肺炎等;胸部增强CT作为确定主动脉夹层首选;⑤超声心动图:确定心瓣膜病、心包积液;可以协助诊断主动脉夹层。

2.3胸痛的急诊诊治流程。

2.4高危胸痛的筛查 完成心电图检查后的胸痛患者,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筛查出可能的高危胸痛并收住病房或及时转诊至可行急诊PCI 医院。

低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阴性+无ST-T改变-UAP;中危:心绞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或阴性+发作性短阵ST段压低-UAP;高危: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ST段抬高-STEMI;胸痛+心肌标志物阳性+持续(>24 h)ST段压低-NSTEMI。

2.5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急诊诊治流程[3-4]。

2.6中低危胸痛的处理 经过急诊胸痛诊疗流程排除高危胸痛的患者转至普通急诊就诊,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明确胸痛病因,分别请相应专科会诊,给予相应治疗[5]。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分布不均衡,在大城市中少数大医院才拥有先进医疗技术,而二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才是广大患者最容易接触到的医院,诊疗技术不足。标准化的诊疗流程使以往依靠医护人员个人经验指导并决定急诊胸痛患者诊疗的现状得到改变,可依据流程快速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减少了低危胸痛的过度医疗和高危胸痛的漏诊。

临床观察显示,标准化流程的建立和实施使得胸痛确诊时间显著缩短,不仅提高了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缩短再灌注时间,降低了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危险,并准确筛查出主动脉夹层、肺栓塞以及ACS低危患者,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治疗,改善了ACS和其他致命性胸痛预后,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检查费用,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就诊满意度。做到胸痛患者任何时候到达医院均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与急救护理。

参考文献:

[1]丁国娟,金春华.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急诊科时间间隔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19(13):1548-1551.

[2]高云,阴W茜,孙涛,等. 急性胸痛评分及血清B型脑钠肽对急诊胸痛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价值[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5, 29(1):37-40.

篇7

门诊部类型分为大型独立门诊部和中小型门诊部,其中具体专业设置见表1。

门急诊部医疗流程

一般医院的门急诊部医疗流程见图1、图2。

门急诊部功能布局原则

*门诊部

应符合门诊医疗流程和医院信息系统作业操作流程;

功能布置应将共用性强、患者流量大的诊疗科室放置在首层,既可减少垂直交通压力,也方便患者;

各诊疗科室毗邻组合合理,有助于提高诊疗效率,如外科,创伤外科与放射科相邻近,急诊与CCU相邻近布置等,有助于提高医疗效率和安全性;

集散功能强,分流快而有序,在门、急诊部功能布局中,应充分考虑单位时间总门诊和各科门诊就诊患者峰值人数,为其提供适宜的候诊空间和诊疗通过条件,以及为患者提供简明、短捷和符合诊疗程序的合理线路,便于快捷分流,减少交叉往返;

功能布局应符合卫生学要求,门诊部医疗用房环境按GB-15982《医院消毒标准》,各诊室、换药室、采血室、治疗室、处置室、清创室都应设置紫外线灯、洗手盆等消毒设置,门诊大厅和二次候诊厅宜自然通风采光。

关于门诊诊室医患分流设计,因医患分流式诊室布局存在暗房多、占用建筑面积大等问题,另有实际应用中医患必然存在诊间交流,诊室具备自然通风采光为好,所以医患分流式诊室布局设计宜少用、慎用。

*急诊部

急诊、急救分设通道;

急救能力与急救ICU床位数和抢救室间数相匹配,并为群发事故集中抢救预留条件;

急诊部应与放射科、血透室、门诊静点相毗邻,与住院部、手术部的设置通道关系简明。

门急诊部工艺指标

*各科室门诊量占总门诊量参考比例

科别 占总门诊楼比例 科别 占总门诊楼比例

内科 20%~22% 外科 18%~20%

妇科 8%~10% 儿科 8%~10%

眼耳鼻喉科 5%~8% 中医 3%~5%

各医院的各科门诊量占总门诊量有所不同,也可以医院近年门诊量统计分析结果为依据。

*门诊挂号、收费台工位数设置

工位数=(日门诊量×0.8)/(30人次×8小时)

*门诊西药房取药工位数

工位数=(日门诊量×0.6)/(30人次×8小时)

*门诊各科诊室设置间数

间数=(总门诊量×科占总门诊量比率)/40例

门急诊部工艺条件

*门急诊挂号、收费取药工位

每工位面宽800mm~1200mm,设置数据接口和电源插座各1个。

*各科候诊空间

按各科门诊单位时间候诊人数(门诊总量×科占比率/6小时)每人1m2计算,各科候诊空间应设护士站并设接诊和计费设施。

*诊室

应合理布置诊桌、诊床,诊桌处设置数据口、电源插座各1个,每个诊室门口处设置洗手盆。

*门诊各医疗用房配置及使用条件

*血尿便标本采集

门诊部宜集中设置血尿便标本采集处,采血室应根据门诊量设置采血工位,采血室可由采血间和治疗室组合为一体,设内通门,尿便标本宜在男女卫生间与采血间隔墙处设置标本存放传递窗,血尿便标本统一由采血室收管。

*门诊牙科

按每牙椅设置DN20上水、DN50下水、DN20 0.5兆欧纯水、压缩空气、常规电源、数据口各一个,管线出口位置根据牙椅具体选型而定,牙椅集中摆放处应结构降板300mm。

*急诊抢救室

设抢救床1张,器械柜、药品柜各1个,治疗台1个,氧气、吸引、压缩空气和电源、数据口集中设置在治疗带或吊塔。

*急诊检伤检病处

设置在急救通道口,面积宜为长6m宽4m,至少能存放两部担架,设诊桌1个和医用气体终端。

*急救ICU厅式布置

床均面积15m2,每床设吊塔或治疗带,集中设置三气终端、数据口和电源,配套用房设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药品室、仪器室以及更衣值班室,急救ICU内应设手术室1间,按常规手术室布置,可满足大型清创、开颅减压、开胸心脏按摩等手术急救要求。

*静点室

按静点人数人均2㎡计算面积,厅式布置,宜通风采光。配套用房:治疗室、药品室、抢救室、医生办公室。

门诊部手术室的设置

具备以下条件可设置门诊手术室:

篇8

method study on emergency care process reengineering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onstant urban medical reform,the competition among the hospitals will become more intense.The outpatient and emergency service functions as a window to community,and work quality appears to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whole competitive power of a hospital.To adapt the medical insurance reform and medical system reform in the hospital,it is essential to seek a suitable mode for establishment of emergency departˉment,and make rational,feasible and advanced quality control standards as well as methods.Enterprise 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is a new measure to the structure and system refor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appears to be useful for us to investigate the administration of emergency procedures in the hospital.On the basis of advanced BPR,we can well manage the emergency procedure,promote the real-time control of emergency process,and improve emergency medical quality.

Key words emergency care process reengineering method study

急诊流程重组是以获取急诊诊疗实时信息为基础,综合急诊诊疗过程的前馈控制、现场控制及反馈控制为一体的医疗质量实时控制管理模式。它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主要对实现医院急诊流程重组的方法、步骤以及关键环节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探索。首先采用过程方法、持续质量改进、控制论等,对急诊流程现况进行了充分认识。其次,通过现况,明确急诊流程的关键环节、关键质控点和影响急诊医疗质量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之上,制订急诊流程重组的基本框架和实施方案,明确急诊流程重组的总体目标。制订流程重组方案,必须本着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的根本目的,以多学科、多专业人员协作精神、循证医学思想以及过程管理思想为指导。其中,利用机自动统计系统对急诊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对方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1 策划急诊诊疗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对医院急诊流程进行过程分析,应围绕与病人就诊相关的整个流程、保证诊疗质量的内部控制措施和职责不清、容易发生缺陷或既往曾经发生缺陷的重点、薄弱环节及“接口”部位三条主线进行分解 [3~5] 。通过病人就诊相关的整个流程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各科室在诊疗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担负的任务、涉及的人员和岗位;诊疗工作中可能影响质量和效率的关键环节;完成整个诊疗工作所需要进行协作和配合的相关学科以及整个流程可以进一步优化、重组的环节及其实施的可能性等基础信息 [6~9] 。在掌握上述信息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制定强化内部质量控制的规章制度,特别是关键环节、薄弱环节、容易发生环节的质量控制措施;明确科室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合理调配科室人力、物力资源;在建立科室内部封闭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措施的前提下,与质量管理部门和协作科室协商明确“接口”部位的职责与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保证整个诊疗过程中不存在“真空”地带,不出现隐患环节。系统地识别这些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进行医院急诊流程重组的依据,也是进行急诊诊疗质量实时控制的基础[10~12] 。坚持持续质量改进的原则,预防医疗缺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增加病人和社会的信任。

2 急诊流程重组方案制订

作为临床科室,进行过程分析应围绕病人来院后初步诊断—修正诊断—明确诊断—及时合理处置这条线索进行(图1)。(1)值班护士接待和办理挂号手续。(2)急诊医师首次参与接诊,与病人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病人一般情况、发病经过、病程进展和既往史、家族史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物理诊断),结合既往门急诊病历记载、检查检验结果以及病人提供的其他医学资料,做出本次就诊的初步诊断;根 据对疾病和病情急、危、重程度的初步判断,对病人做必要的急诊处理;对病情较为复杂的急症、危重病例,以及具有明确专科特点的急诊病例,应按要求申请专科会诊;从进一步验证或明确诊断、有助于实施的角度,确定拟进行的检查、检验项目并开据相应申请单。在急诊病历手册中作必要的记录。(3)在每次进行检查、处置之前,急诊收费处人员按医生开据的各项申请单据完成急诊收费,并在单据上盖章。 (4)辅诊科室值班人员按申请要求完成辅助检查及化验检查,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检查报告。(5)急诊医生再次接诊,根据对回报的各项检查报告单进行分析的结果,做出必要的修正诊断。(6)对于诊断尚不明确的疑难病例,在上级医师及专科会诊医师的分析指导下,完成必要的检查、检验项目,修正或明确诊断,确定处置方案。(7)组织实施处置方案。根据病人病情,急诊处置方案可有三种:带药回家治疗,必要时复诊;急诊留观;收入专科住院治疗。

图1 急诊工作流程(略)

3 急诊流程中关键环节与重点部位

3.1 明确关键环节 (1)急诊医师准入:重点是按照“三严”标准,强化“三基”培训,搞好岗前培训和考核验收,把好年轻医师临床工作准入关。(2)会诊:重点是会诊申请质量把关、应诊时限和应诊人员的资质标准要求和会诊的效果。(3)病人知情同意:重点是诊断、处置方案、医疗费用、预后等的全面、准确、通俗告知和签字手续的履行。(4)标本处置:重点是标本采集准确性,标本标识的唯一性和标本交接过程的可追溯性。(5)值班、听班、交接班:重点是技术力量配置合理,值班人员资质符合要求,值班人员在岗在位情况,病情交接班突出重点,重要病情交接仔细,内容全面,有的放矢。

3.2 注重“接口”部位 所谓“接口”部位,就是一件工作涉及到多个不同隶属关系的单位或隶属关系相同但涉及不同工种的工作 [6~9] 。衔接接口部位的前提,就是首先作好自己管辖内的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协商一致或行政指令明确接口部位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划分,完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消除扯皮和推诿现象。围绕病人诊疗过程这条线索,存在的较为重要的“接口”部位包括:(1)医护之间在医嘱下达和执行中的“接口”。(2)急诊和医技、辅诊科室在检查申请、预约、特殊准备和结果回报方面的“接口”。(3)急诊与医技科室之间标本交接中的“接口”。(4)急诊与其他临床科室在工作职责和任务划分中的“接口”。

3.3 选择关键质控点 通过过程分析,从工作性质和流程以及加强管理的角度,可以把病人在急诊接受诊疗的完整过程人为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区段。通过对各区段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通过紧密衔接各区段之间的接口部位,切实保证并不断改进各环节的医疗质量。

3.3.1 诊断质量 以“诊断”为轴线展开,是病人诊疗过程 中的重要基础环节。其基本线索是:根据综合分析发病情况、病程进展、体格检查结果、既往史、家族史和已有医学资料得出初步诊断—通过常规检查、会诊和特殊检查检验结果作出修正诊断或进一步明确诊断 [13~18] 。该过程的质控点包括物理诊断、全面了解病情、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上级医师对下级医师工作的指导、把关和纠偏,及时、有针对性、高质量的会诊,及时、准确、有针对性、有价值的辅助检查。

3.3.2 辅助检查质量 包括常规和特殊辅助检查。其基本线索是:检查项目的确定—提出申请—预约检查时间—检查前特殊准备—检查实施—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及时回报 [19~22] 。该路径的关键质控点包括检查项目确定的合理性、知情同意、大型仪器检查项目的诊断阳性率、预约时间、检查标本的管理、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结果回报的及时性。

4 医院急诊流程重组方案实施

篇9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患者的重要场所。急诊科患者病情急、危、重、难,病情复杂,死亡率高。急诊科工作涉及面广,院外受到各界人士的关注,是医疗纠纷的重灾区。为维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障医疗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医疗缺陷、事故,浅谈防范之对策如下。

1 防范对策

1.1 常规对策 (1)急诊科及相关科室必须围绕“患者第一,医疗质量第一,医疗安全第一”的宗旨,完善医疗质量保障工作,落实各项诊疗常规操作规范,规章制度。(2)认真贯彻和执行急诊抢救的相关法规,加强急诊科的建设和管理,配合医院完善急救医疗体系,从院外急救到院内急诊科,再到ICU、手术室,创建了急诊患者的绿色通道。(3)急诊科质量管理是关键:急诊科是抢救患者生命的重要科室,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我们重点强调一个“急”字,要求医务人员有严格的时间观念,要求对待危重病人立即急救处理,各种抢救设备要处于良好状态,保证随时投入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法规和医疗护理规范,并严格进行质量控制。(4)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和培训,使全科医护人员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上一个新台阶。(5)加强对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医疗安全教育,提高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保证护理全过程的安全。(6)加强急救工作的宣传,取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与交流,解释急救工作的风险性。(7)急救药品要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置、定期检查,确保急救质量的安全。(8)任何情况下,进修及实习医师均不得独立参加各种会诊。(9)及时落实各项检查,检查必须具有严格的针对性,合理安排各项检查的程序及顺序,其结果要认真分析,妥善保管。(10)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注意用药原则,药物禁忌,不良反应,应用贵重或自费药品前,应告知家属。特别关注老年人和儿童的用药安全,禁止将喹诺酮类药物使用于18岁以下人群。(11)注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使医患关系协调,配合良好,以利于患者抢救治疗。(12)在接诊危重患者后,要迅速到患者身边询问病史和査对,做出初步诊断,快速完成生命体征的测量和记录,迅速开出医嘱交护士执行。病情紧急可先下口头医嘱,由护士复述后执行,抢救结束后6h内据实补记。并向患者或近亲属详细告知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案和风险程度等,听取患者或近亲属对抢救治疗的意见,取得其合作。(13)若遇到严重外伤、大出血、休克或心肺功能不全等重症患者,值班医师处理有困难,应在立即进行紧急抢救的同时,迅速报告本科上级医师到达现场参加抢救。如上级医师处理仍有困难,要迅速向科主任报告,科主任要立即调动本科人员,并与相关科室联系,参与抢救。(14)在发生医疗纠纷或有可能发生医疗纠纷时,值班医师要迅速报告上级医师和科室主任到场处理,并及时做好病历等医疗文书的记录工作,听取患者及近亲属的意见和要求。然后组织本科有关人员进行讨论,写出书面意见,向医务处汇报。安排专人接待患者及家属,其他人员不得随意解释病情。(15)确保各种医疗、急救设备状态良好,随时投入使用。对需外借设备,明确借用渠道、流程。若需其他部门、科室间合作,必要时应请医务处协调,避免向患者暴露医院内部分歧。

1.2 强化制度保障 (1)切实落实首诊负责制;(2)强化医务人员的告知意识; (3)强化医师的主导地位;(4)强化科主任领导和医师分级负责制度;(5)强化院内会诊管理; (6)加强转科患者管理;(7)患者或其家属要求转院或转科时,要全面权衡并尽量满足其要求,如确因病情危重不能转运,要向患者家属详细解释并取得同意和签字。如患者家属坚持转院,应向上级医师或主任报告,并在病历记录中及时记载,请家属签字后同意转出,不得以任何理由强留或收治非本专业范围的危重患者。

2 讨论

篇10

急性缺血性卒中又称为脑梗死,是现在社会比较高发的疾病,它是一种因急性脑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弥漫或局限性的脑功能受损的脑血管疾病,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致死和致残[1]。它的病因是由于脑动脉因种种闭塞而导致的脑组织的梗死,同时伴随神经元和各个细胞的损伤。其因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致死率的特征给患者和家属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而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静脉溶栓是治疗该病症的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研究显示,我国是急性缺血性卒中高发国家,因治疗而带来的费用,不仅是国家的经济负担,更是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负担[2-3]。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家属知晓患者病情情况,并在有效时间内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得十分重要,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的实施更是迫在眉睫。我院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过程中,使用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和资料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经过CT或MIR扫描过后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选取100例,将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诊疗护理流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35~86岁,平均年龄(57.3±6.8)岁;另外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进行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其中男35例,女15例,年龄37~87岁,平均年龄(58.2±7.2)岁。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同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诊疗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急救中心医护人员接到急救电话,立即通知值班医生并派出救护车,随后接到患者,对患者进行吸氧、检测生命体征等一系列入院前检查,然后进行颅内CT扫描,抽取静脉血液,等待医生拿到报告,确认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静脉溶栓治疗[4]。

研究组进行标准化诊疗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第一步,患者在入院前接受专业的病情评估,并配备护士随时监控血压情况、心跳情况等。第二步,对家属和患者进行详细的病情分析,并签订相关协议。第三步,安排好手术室进行抢救。第四步,进行CT扫描检查,抽取血液,监控血压。第五步,拿到报告单确诊为急性缺血性卒中进行溶栓治疗。第六部,治疗结束,安排好患者病房,进行住院观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记录对照组和实验组医生到位的时间、患者就诊到进行影响的时间、影像的时间、影响结束到结果回报的时间、患者到院就诊至开始溶栓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18.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急诊各环节时间的比较,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3 讨论

篇11

1改进服务态度,加强医患沟通

1.1强化窗口意识,热情接待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急诊科医务人员的精神面貌、举止言谈和对患者的态度是给患者及家属很关键的第一印象,它直接影响到患者、家属对医院的信任程度,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导火线。因此,医护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投入到医疗工作中,各种的诊疗工作迅速、准确,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和蔼的态度接诊,主动为患者着想,充分理解和体贴患者,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1.2加强医患沟通,取得患方的信任和理解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过程中,病情有时变化很快,以致患者家属难以接受和理解。这是引发医疗纠纷的常见原因。因此在紧张、繁忙的抢救工作中,医护人员要用恰当、严肃的言辞及时向患者及家属交待病情变化,对待检查的结果、治疗用药等情况更应该向患者及家属做透彻的解释,以取得其信任、理解和配合。在CT、X线等特殊检查过程中必须有医生或护士护送,并与医技科室交待病情,患者转入病房,须与专科病房医师做好交待工作。

1.3格守职业道德,维护患者的利益在急诊科的患者接待中因自杀、他杀、打架斗殴、交通事故的患者占有相当的比例,做为一名医务人员应本着职业道德,依照医疗原则因病施治、保持中立,不要偏袒一方。特别是在特殊情况下,肇事司机送来的患者,既没有家属,司机又不承担则任,医护人员应积极主动地与公安部门及家属取得联系。此类患者留院观察期间,应该有家属或公安人员陪同。若是无家属的昏迷患者,需要与陪送者共同检查患者的财物,同时有由2人共同审签财务清单,然后由值班护士代为保管。

2提高诊治水平,提供优质的服务

2.1急诊科的医务人员应时刻突出“急”“救”二字,紧抓治疗的“黄金时间窗”医院应把急诊医疗作为医院的工作重点,把方便患者作为改进急诊工作的突破口。因此提高急诊医疗质量,完善急诊功能,以“高效、快速、科学”的手段为急危重症实施抢救,是减少医疗纠纷的根本途径。

2.2注意更新知识结构,练就过硬的医疗技术急诊医学是近年来新兴起的一门临床医学专业,其特点是以最少的数据、最短的时间、最快捷有效的方法救治患者,即以抢救生命体征和迅速解除患者痛苦,赢得进一步诊治时间为宗旨。由于急诊医学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种学科,要求急诊科工作的医务人员必须有强烈的急诊意识和过硬的业务技术,具有全面分析、解决问题的本领,快速、灵活的应急能力。除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外,还要有熟悉掌握各科急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技能,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熟悉的急救技术及一定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样才有可能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实施准确、有效的抢救工作,使现场抢救、分诊、转运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完善医疗程序,健立健全规章制度

3.1加强首诊负责制,树立抢救生命的整体观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可减少死亡,防治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社会及患者的经济负担。同时可有效减少科室间互相推诿的扯皮现象和医疗纠纷,有利于急诊医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维护医院声誉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急诊患者入科后,首诊医师应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处理,严格执行各种诊疗常规,完善各种医疗程序,入院患者应做好与专科病房的交接工作。如遇到急性中毒的患者,应在插胃管洗胃前提取呕吐物或胃内容物 作毒物分析鉴定,洗胃应须复述一遍,并应该及时补写、补记,尤其是使用的药物,要写清药名、剂量、给药途径与时间等。各种失血性休克在抗休克的同时,除抽血做常规、生化、血气分析以外,还应提前配血,为下一步抢救创造条件。外伤患者的伤口应尽量在急诊科缝合,不能缝合者一定要止血包扎,并详细记录。骨折患者应在急诊科做好固定再送入专科,防止血管神经的再次损伤。

篇12

护理安全标识包括患者身份识别标识、药物标识、导管标识、防压疮与防跌倒标识、医院感染标识5类,只有合理应用,方能发挥其固有价值[1]。由于急诊科患者具有病情危急、周转率快、留观时间长等特点,其对护理安全性的要求更高,更应规范、按需使用安全标识。相关研究指出,品管圈活动能够确保护理安全标识使用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利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2]。本研究进一步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急诊科按需使用护理安全标识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急诊患者25例为对照组,并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的急诊患者25例为观察组,均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男14名,女11名;年龄19-70岁,平均(45.12±1.63)岁;安全标识类型:身份识别19次,药物标识11次,导管标识7次,防意外标识4次,医院感染2次,共计43次。观察组:男15名,女10名;年龄19-69岁,平均(45.08±1.59)岁;安全标识类型:身份识别20次,药物标识11次,导管标识6次,防意外标识5次,医院感染2次,共计44次。对比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如腕带标识、床位标识、专人负责等。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主要内容如下:(1)成立品管小组:组员包括护士、护师、组长,确定品管活动主题为“促进急诊科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每周召开1次小组会议,分析影响护理安全标识不按需使用因素,设定管理目标。(2)制定品管圈管理对策:①增强其按需使用护理安全标识意识,依据急诊科工作特点,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加强医护联系,提高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应激能力;②制定安全标识手册,帮助护士规范使用,按五常法管理护理安全标识,完善抢救区护理安全标识管理流程;③组长负责跟踪反馈,将护理安全标识工作与护理人员绩效考核挂钩,注意奖惩分明,持续推进质量改进。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率、满意度。自行设计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0.86,包括安全标识管理、护理缺陷、安全感,总分100分,≥85分为很满意,61-84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百分数和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率 观察组护理安全标识按需使用率100.00%(44/44)高于对照组86.05%(3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00,P=0.032)。

2.2 满意度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13

DOI:10.14163/ki.11-5547/r.2016.11.182

本研究旨在探讨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的影响效果, 选择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0例骨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其中男87例, 女43例, 年龄15~76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骨外伤急诊相关诊疗标准[1], 同时对本院的相关诊疗措施知情同意。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5例。观察组中男40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42.1±6.3)岁;对照组中男43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41.9±6.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 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医嘱执行护理服务工作。观察组依据实际情况, 开展对症心理护理, 具体方法如下。

1. 2. 1 健康宣教 向患者详细讲解骨外伤疾病的特点, 消除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疑虑, 应用医学专业知识、护理学、心理学理论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传和教育, 对疾病系统化、规范化治疗进行讲述, 使患者正视疾病, 保持身心健康, 进而不断改善不良心理和行为。

1. 2. 2 术前安慰 术前要对患者开展健康宣导, 同时要对合并焦虑、紧张的患者做好精神安慰, 向患者阐明手术治疗方法。护理人员在与患者进行沟通时, 要保证语气平和, 在执行相关操作过程中, 要注意减少急诊患者的疼痛感。

1. 2. 3 良好沟通 护理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心理诉求, 并对其进行鼓励。如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 可列举典型病例, 进而不断缓解患者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 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与患者家属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使家属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术后护理人员要及时向患者和家属传达治疗消息, 进一步减少患者疑虑。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抑郁程度, 抑郁程度根据《中国精神障碍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中相关规定进行评分, 20~35分为轻、中度抑郁, >35分为严重抑郁,由 2名以上资深执业医师进行评判。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3例, 发生率为4.6%。对照组患者出现并发16例症, 发生率为24.6%,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为(11.9±1.3)分, 对照组为(32.3±2.1)分, 观察组护理干预后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骨外伤属于比较严重的外伤疾病类型, 同时具有比较高的护理风险, 在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开展临床诊疗时, 往往会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对骨外伤急诊换提供良好的护理干预服务, 是对去医院整体临床护理水平的检验。为此, 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及时对患者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治疗和护理工作。

骨外伤急诊患者病情严重, 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权威文献报道表明, 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及治疗效果[2]。心理护理干预强调在实际工作中建立良好的护患交流机制, 并采用多种方法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 进而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态, 增强治疗信心。及时对骨外伤急诊患者开展心理护理, 可通过有效的干预, 可及时排潜在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情绪, 进而不断减少急诊危急事件的发生率, 实现骨科护理目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出现并发症3例, 发生率为4.6%;对照组出现并发症16例, 发生率为24.6%, 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 心理护理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护理人员应加大重视力度, 并在实际工作中对心理护理干预模式进行深化。在心理护理干预时, 要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准确评估, 并在此基础根据患者不同心理问题, 开展对应的护理措施, 进一步提高护理干预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小华.心理护理对骨外伤急诊患者治疗影响效果分析.当代医学, 2012, 19(20):140-1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