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1:5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神经外科手术治疗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神经外科手术治疗

篇1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 年4 月至2013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6 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50 例为典型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6 例为非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有无明显血管压迫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38 例男性18 例,女性20 例; 年龄32 ~ 78 岁,平均55.73.7 岁,病程3个月至20 年,平均7.8 年; 对照组38 例男性17 例,女性21 例; 年31 ~ 76 岁,平均56.24.3 岁,病程4 个月至19 年,平均7.5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上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38 例血管神经压迫者采用微血管减压术( MVD) 治疗,局部麻醉或全麻,取仰卧侧头位或侧卧位( 患侧在上) ,多采用仰卧侧头位。耳后小切口入路。皮肤切口多用耳后横切口。硬脑膜切开,多用上字形。探查小脑桥脑角。该操作是手术重要的一环,用显微脑压板,在冷光源照明下,最好在显微镜或内窥镜辅助下进行。特别应注意在切开硬脑膜后,缓慢吸出桥池脑脊液,待小脑组织塌陷后,再进一步向深部探查。此步定要耐心缓慢进行。并观察置留尿管是否已放开、通畅,或让病人术前排尿,术中不插尿管,不用脱水药。在向深部探查时,先要识别各种复杂的岩静脉。岩静脉多半为1 支入岩上窦,也有2 ~ 3支汇集成主干入窦,也可见多支汇集成千入窦者。如岩静脉影响手术进行,可用双极电凝后剪断。如岩静脉不是回流小脑半球而是回流脑干者,千万不要电凝,而应保护保留,若是责任血管,应小心分离减压。对岩静脉分离出血或撕裂出血者,尽量找到出血点进行电凝,或用明胶海绵压迫止血。对照组38 例无明显血管压迫者采用三叉神经部分感觉根切断术( PSR) 治疗。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数理统计软件SPSS19.0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分析,并进行卡方检验,P 0.05 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复发率情况比较: 通过临床治疗和观察分析,观察组行MVD 者3 例( 7.89%) 三叉神经痛复发,行PSR 者10 例( 26.31%) 复发,两组显著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

篇2

[关键词] 血管内介入疗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颅内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 R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03(a)-0091-0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Micro-neurosurgery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YU Xu-dong, LI Lei, DING Jian-jun, WANG Shao-guang, WANG Ke-hui, XU Qing-jin, FU Ji-dong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 Longkou People’s Hospital, Longkou, Shandong Province, 2657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safety of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 and micro-neurosurgery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Methods Convenient selection 1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3 to Jul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icro-neurosurgery,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various operation related indexes,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incidence rate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amount, operation time, length of stay and treatment good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95.34±20.53)mL,(89.43±16.77)min,(14.08±3.64)d, 60.27%, which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

[Key words]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icro-neurosurgery; Intracranial aneurysm

颅内动脉瘤多指颅内动脉血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1]。因此,临床常将颅内动脉瘤称为“不定时炸弹”,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类型。目前,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多采用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对此,该研究对该院收治的1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行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分析探讨2种术式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4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72)和对照组(n=73)。观察组患者中男40例,女32例。年g57~82岁,平均年龄(66.24±5.37)岁。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26例、前后交通动脉瘤25例、大脑中动脉瘤21例。动脉瘤等级:Ⅰ级33例,Ⅱ级20例,Ⅲ级19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9例,女34例。年龄53~86岁,平均年龄(67.98±6.01)岁。动脉瘤位置:前交通动脉瘤25例、前后交通动脉瘤25例、大脑中动脉瘤23例。动脉瘤等级:Ⅰ级32例,Ⅱ级21例,Ⅲ级20例。纳入标准:①患者对实验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本实验经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③患者多方面诊断均确证为颅内动脉瘤[2];④患者未合并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疾病[3]。排除标准:①患者无绝对手术指证;②患者凝血功能异常,血小板小于50×109/L;③患者脱落;④患者合并脑部恶性肿瘤等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癫痫、镇痛、导泄药物、营养支持等治疗。

对照组:患者行血管内介入疗法。具体方法为患者术前静脉滴注尼莫地平(国药准字:H44025019)20 mg,预防术中血管痉挛。之后全麻,行气管插管和肝素化抗凝。然后持续使用0.9%的生理盐水冲洗导管,采用Seldinger法穿刺右侧股动脉,确定患者动脉瘤的形态及大小。选择合适规格的脱铂金弹簧圈进行缠绕,反复血管造影。确定患者的栓塞止血满意后,将导管水解撤除,留置导管鞘,完成操作。手术6 h后,拔出导管鞘,对切口进行压迫止血和加压包扎。

观察组:患者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具体方法为患者行气管插管和静脉复合麻醉,然后术者在显微镜下从 Yasargil 翼点进入患者脑腔,沿外侧裂静脉将蛛网膜剪开,分离颈动脉池、外侧裂池和鞍上池,慢慢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之后充分显露病变的动脉,采用动脉瘤夹夹闭动脉瘤颈,同时关注止血效果。确定夹闭适当后,用含罂粟碱的棉片覆盖被分离的动脉瘤,关闭颅腔,进行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期间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

1.4治疗效果

参考格拉斯哥预后评分[4]良好:患者基本能正常生活。轻度残疾:患者有轻度缺陷,可正常生活。重度残疾:患者有重度缺陷,日常生活需要照料。植物生存:患者GOS评分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表示,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良好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壁的异常突出的部分,患者常表现为脑血管痉挛、动眼神经麻痹及自发性脑出血等局部性症状。而瘤体一旦破裂,患者患处血管立刻大量出血,患者几分钟之内陷入昏迷,严重者甚至会因脑干受损而迅速死亡。因此,颅内动脉瘤也被称为大脑的“不定时炸弹”。目前,为避免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大出血,临床针对颅内动脉瘤多采用手术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血管内介入疗法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颅内动脉瘤治疗术式之一,其治疗原理为利用弹簧圈本身及其促进形成的血栓闭塞动脉瘤。具有创伤小、成功率高、安全性高、恢复快等优点。但临床研究[5]显示,血栓的形成易导致血管内栓塞复发。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的治疗原理为在微创环境下为患者开颅,保护神经系统,夹闭动脉瘤。该方法能较为彻底的清除患者脑内血肿,且若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动脉瘤破裂,术者可立即进行急救治疗。在该文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95.34±20.53)mL,小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9.43±16.77)min、住院时间为(14.08±3.64)d,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对患者损伤较小,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更佳。因此,临床治疗颅内动脉瘤需根据患者的实际生理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 胡稻,谭兴萍,游涛,等.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和血管内介入疗法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J].当代医学,2014,21(27):32-33.

[2] 何科君,齐铁伟,郭少雷,等.颅内微小动脉瘤的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4,19(6):255-257.

[3] 康慧斌,彭汤明,钱增辉,等.颅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4):402-404.

[4] 王磊波.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并发症的临床效果分析[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论.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2015:130.

[5] 李俊明.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评价[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11):157,160.

[6] 张绪新,孙丕通,邓东风,等.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J].医学综述,2016,23(3):557-559.

[7] 田健,任丽霞.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护理干预[J].中国卫生产业,2014(4):39.

[8] 夏熙双,牛光明,张鹏远,等.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4):362-364.

篇3

胶质瘤的治疗目前仍是一大难题

中国当代医药:徐主任您好,近年来脑肿瘤、特别是胶质瘤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国内外脑肿瘤治疗的新进展吗?

徐庚:脑肿瘤的治疗千差万变,特别是神经外科最大的脑肿瘤胶质瘤的治疗,目前在国内外都是一个难题,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无论各种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甚至光动力学、生物学、基因工程等等,都没有进展,甚至有人考虑到用干细胞移植的方法来治疗。但是不管哪种治疗方式,到目前为止仍是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

中国当代医药: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脑胶质瘤。您能介绍一下目前脑胶质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是什么吗?

徐庚:神经胶质瘤简称胶质瘤,是发生在神经外胚层的肿瘤。神经外胚层发生的肿瘤有两类,一类由间质细胞瘤形成,称为胶质瘤;另一类由实质细胞形成,称为神经元肿瘤。由于从病原学和形态学上还不能将两类肿瘤完全区别,而起源于间质细胞瘤的神经元肿瘤常见得多。胶质瘤以男性较多见,特别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胶质瘤大多缓慢发病,自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一般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较短。

到目前为止,最可靠、最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仍是外科手术治疗,且疗效肯定。外科手术治疗在一些颅内良性肿瘤,包括脑膜瘤、听神经瘤、脑血管瘤等,目前已成为固定的治疗模式。大部分良性肿瘤的术后复发概率小,但不等于不会复发。目前有人在研究怎样控制肿瘤的复发,但是其可研究性相对来说比第一大肿瘤――胶质瘤的可研究性要小;因此,手术过程中应该切除多少肿瘤组织?如果手术中切除的脑组织多了,将肿瘤组织切干净了,那么这个病人的手术预后可能就很好;但是如果手术中切除的肿瘤组织少了,那么就会有肿瘤组织的残留,即使手术中残留下一点点,病人远期效果都不好。要同时保证治疗的病人的生存期、术后神经功能很难,特别在胶质瘤病人中比较困难。有人顾及了生存期,这样手术切除的范围就会很大,但保证不了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人考虑到了神经功能的恢复,但保证不了病人的生存期。为什么生存期与神经功能不能同时兼顾呢?因为,只要考虑到神经功能,手术切除过程中就很可能会有一定的肿瘤组织的残留。现在国际上的治疗手段包括DTI技术、术中电刺激、术中脑电图的描记来监测神经功能等,在此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这些工作对于神经外科的肿瘤治疗工作以及病人最大范围的切除肿瘤之后,保证神经功能的恢复还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总的来说,再先进的技术手段也离不开医生的临床经验。

螺旋式上升,临床经验十分重要

中国当代医药:刚才您谈到了临床经验在外科手术中非常重要,您能详细说一下吗?

徐庚:有人批评现在所谓的经验学,认为依靠现代的先进仪器和先进技术手段就可以完成手术。手术是完成了,但效果如何呢?就像胶质瘤的治疗,如果单纯依靠先进仪器和技术手段而没有临床经验,手术中要非常精确地做到对神经功能区肿瘤组织应该切除多少、保留多少?这恐怕是很难的。所以我认为,先进的仪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我强调临床经验,就像哲学讲的“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那样。经过这么多年的临床实践之后,我越来越体会到这种经验在临床中的重要性。以前临床本科毕业后要经过最少5年住院医培训,进行各科室的临床轮转。现在学制比较长了,学生毕业之后很快就进入高级职称,缺少了很大一部分的临床基础培训过程,临床经验就相对缺乏。主治医生培训是训练医生综合能力的阶段,其包括病房管理、下级医生的培养、自身临床水平的提高。这些训练过程是不可缺少的,直到升为副主任医师之后才能真正依靠脚踏实地的基础,大踏步地前进。这就像温总理所说的:仰望星空脚踏实地。而我们现在是“仰望星空”仰望的很好,“脚踏实地”却做不到。

医学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有人认为单纯依靠先进的技术和仪器,就能做好手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用机器人做手术比用人做手术会更加准确。因为机器人不受人的思维的干扰,只要数据、程序设定好了以后就可以进行手术,不用人再去做手术了。但是,机器人毕竟是机器,不会在操作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所以很多东西是无法做到的,也就无法保证病人的安全性和预后。人有自己的思维模式,不受任何固定模式的束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这就凸显出临床经验的重要性。所以,临床医生离开了临床就不叫临床医生,脱离病人的医生也不是临床医生。

临床经验,要形成“与众不同的东西”

中国当代医药:据我了解,您最近几年对胶质瘤的基础研究非常感兴趣。那么,您为什么会选择胶质瘤的基础性研究呢?

徐庚:近几年我的学生都在进行胶质瘤的基础研究,包括胶质瘤的病因、病理生理、发病机制等。因为只有找到了疾病的病因才能找到这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如果找不到病因,除针对病因以外的其他治疗方法都是姑息的治疗方法,不可能达到根治目的。而且,目前临床上除了一些自限性疾病以外,包括病毒性自限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能根治以外,其他疾病就没有能达到根治的。

我们医院主要研究胶质瘤的病因基础和治疗基础,因为病因学的研究对临床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胶质瘤是目前第一大颅内肿瘤,占颅内肿瘤的40%左右。颅内肿瘤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胶质瘤占如此大的比例,也有人认为更高,但是最低也不小于35%,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疾病,被称为“人类生命的一大杀手”。胶质瘤的研究即使是取得一个小的跨度的成功,应用到临床上都是一个很大的进步。目前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是7~12个月,如果能将其提高一倍,那将是一个很大的成就。我们在胶质瘤的治疗上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即做临床研究的同时也进行基础的研究。临床上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功能区胶质瘤,特别是恶性的功能区胶质瘤Ⅲ级或Ⅳ级以上的胶质瘤,也就是胶质母细胞瘤。大脑功能区胶质瘤的手术治疗是神经外科临床工作的一大难题,最大程度地切除病灶,同时尽可能地保护正常脑功能,避免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大脑功能区主要是指与语言、运动、感觉和视觉功能密切相关的皮质和皮质下结构所构成的网络。在此方面,我们做的还是不错的。我们既有好的设备又有很强的临床经验,还有判断能力,这样一来就促使我们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功能区胶质瘤特别是胶质母细胞瘤,手术镜下全切除率大于96%,病人术后生存期延长,功能恢复也很好,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提高。术中我们会尽量去减少对病人语言区的影响,这既要想到解剖学的关系,又要考虑到病理学的关系,同时还要在脑子中形成一个特殊的概念。所谓的概念,就是形成“与众不同的东西”。别人认为胶质瘤是侵袭性的,而我认为绝大多数胶质瘤不是侵袭性的,而是所谓的“膨胀”,是膨胀性生长的;特别是恶性程度越高的、越是膨胀性生长的。这些观念与国内外同行都是不同的。可能有人也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是通过我的临床经验和手术结果来判断,我认为就是“膨胀性”的,但我无法看到神经细胞的每个传导纤维、整个纤维的传导过程;尽管有仪器、包括DTI技术能够呈现出纤维的走形,但是这都是模糊的、粗略的认识,不能清楚地告诉你这个是语言传导纤维、这个是感觉传导纤维等,只能通过大概的认知,来帮助我们进行精细的手术,但是手术的效果很好的。

这么多年来,我科肿瘤手术死亡率大概低于3‰,手术致残率不超过1%,其中包括功能区的肿瘤,手术病人肿瘤的全切除率在96%以上,其中也有部分功能区的胶质母细胞瘤病人发生奇迹。我的病人能活过3年以上的已经很多了。有一名孕妇患了很大的胶质母细胞瘤手术治疗后生存了3.5年;还有一名女性病人手术后3年多了来院复查,仍未发现复发迹象。这既反映出了科技的进步,又反映出了医生临床经验的积累,更显示出了临床经验的重要性。要想真正做一名好医生,最起码是一名合格的医生,就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积累经验。我们可以通过翻译杂志、参加会议相结合来学习知识,将别人的经验与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找出外国病人与中国病人的不同之处,找到适合自己病人的办法,而不是一味地照抄、照搬别人和书本上的东西。

要把病人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人

中国当代医药:徐主任您是一个很和蔼的人,无论在技术还是与病人之间的关系上,都受到了很多病人和家属的好评。您是怎样做到这些的?

徐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和我们一样平等的人,所以医生对待病人就应该像对待自己一样。无论患者职位高低,都要把病人看成和自己平等的人。每一个病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子女和父母,也有与所有人一样的生存权利。我认为做一个医生永远是内疚的,永远都没有成就感。因为在你手里难免有失去生命的病人――无论因为什么原因。真正要做好一个医生,永远都没有成就感。我从医20多年,从没有一例手术感觉到自己是有成就感的,就是再难的手术我做下来都觉得是应该的。因为患者的生命是和你一样的,我一直都将所有病人看成是与自己平等的人,不管对方是讨饭的还是逃荒的,我都会在我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只要是对病人有利的事情我都会去做,对病人不利的事情我绝对不会去做,如果是弊大于利的手术我也不会做。我绝对不会以别人的生命为代价,拿着别人的生命去做实验。

其实,要做一名合格的医生是很难的。我的座右铭就是“把病人看成和自己同样的人,把病人的渴望看成你的渴望”。因为病人也渴望延长自己的生命,不管是一分钟、一小时、一天还是多久,凡是有正常理智的人都渴望生存。将病人看成和自己一样的人,才能不断地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前进,能够帮助病人多解决一些问题。作为一名医生,帮别人就是帮自己,拯救一个人就是在同时拯救一个家庭。病人的家庭跟你的家庭是一样的。一个家庭少了任何一个人,都是不完整的、残缺的,都会给整个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

胶质瘤应以外科治疗为主

中国当代医药:请问徐主任,目前胶质瘤的研究更趋于哪些方面?您曾经去过很多国家学习过,您觉得在这方面国内外有哪些差距?

徐庚:胶质瘤的研究目前更趋于一些更基础的东西,不管是放疗还是化疗,研究哪些细胞对放射敏感、哪些不敏感,哪些对化疗敏感、哪些不敏感,都没有明显的进展,没有实质性的进展。有些治疗措施如放疗和化疗,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正常细胞,所以我对放疗和化疗一直持怀疑态度。有些治疗方法比单纯的手术虽然也延长了病人一段很短的生存期,但效果不明显,没有太显著的差异。胶质瘤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很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研究,就像其他科室在研究不同的癌症一样,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早期手术治疗辅以其他治疗。离开手术,目前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甚至包括现在的一些靶向药物,靶向药物并不是对所有病人都有效。据我了解,靶向药物真正对病人有效的不超过百分之几。有些病人不对其进行干预也有恢复的可能。总而言之,胶质瘤的治疗以外科治疗为主,以其他治疗手段为辅。最主要的还是要找到病因,只有找到了病因才真正找到了治疗结果。

篇4

【中图分类号】R5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2-0918-02

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enousthrombosis,DVT)则主要是由于深静脉受损,使血液流经静脉时的速度减慢,进而发生凝结,使得静脉腔的容积变小,主要是因为血液回流发生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疾病[1]。这种疾病一般发生在患者的下肢,并且其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如果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患者会发展为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为,要加强对患者术后的预防和治疗,避免和防止发生DVT,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研究和预防以及治疗的216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都是我院在2011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其中男性116例,女性100例;年龄在22~70岁,平均为(58.0±1.0)岁;其中60例十二指肠手术、66例肝脏手术、20例胆手术、40例胰腺手术、30例腹膜手术。将这些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8例;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方法和年龄以及性别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l.2 方法

对患者进行手术之前,要对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测定,对患者进行常规手术治疗。

对照组:在术后,对患者进行肝胆外科的常规预防和治疗。

试验组:在对照组预防和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治疗。防止和避免患者发生血栓,具体为:在术后将患者的下肢稍微抬高,大约和创面呈30°。指导患者进行躁关节的自主背伸运动和脚趾前、后活动以及股四头肌等收缩训练[2]。每个动作持续的时间为5s,每个动作3次为一组,3组/d,开始练习的时间为术后1周以内。指导患者的家属对患者下肢进行定时按摩,促进血液的回流。鼓励患者进行正确、有效地咳嗽、同时还要进行深呼吸,尽早地下床进行活动,加速患者的血液回流。给患者进行饮食指导,避免和防止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以免使得腹部压力增加和使得静脉血液回流的阻力增加。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下肢的颜色和肿胀情况以及疼痛程度进行观察。同时对患者的下肢周径进行测量,根据医生的诊断来确定深静脉是否形成[3]。

l.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A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或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果

经过预防和治疗之后,试验组患者术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和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都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结论

血浆D二聚体则主要是交联纤维的分解产物,其的含量变化标志着体内纤溶分子和高凝分子的高低[4]。其不能作为诊断DTV的标准,但是能够反映出血浆是否处于高凝状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而使得DVT的发生得到减少和控制。

目前,在临床上导致患者发生DVT的主要因素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和血流速度减慢以及静脉损伤。然而在肝胆外科手术中,由于患者术中的固定和麻醉,使得患者周围静脉出现扩张,术后患者由于疼痛和切口等,患者需要卧床休息,使得患者的静脉血液流速得到减慢。手术会对患者的血管位置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由于机体处于缺氧等,引起患者静脉血管受到损伤。在手术过程中,患者发生出血和心血管疾病等,使得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患者在术后发生DVT的几率非常高,对患者进行术后预防和治疗,能够有效地减少和避免DVT的发生。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如下:

由于患者发生DVT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在术后,要对患者的血压和脉搏以及呼吸、肢体情况、体温等进行及时、定时的监测[5]。对发生的异常情况,要及时通知医生。当患者感觉到下肢出现肿胀时,要对患者的皮肤颜色和温度与另外一下肢进行对比。如果患者的下肢周径要明显比另外一下肢周径增大时,在经过诊断确诊为DVT后,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关注,看患者是否出现咳嗽和胸痛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以便能够及时的发现肺栓塞症状,及早、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救治,避免和减少对患者的伤害。

在术后,要将患者的患肢提高,禁止将患者的小腿进行局部垫高。避免和防止患者发生静脉回流,要鼓励患者进行下肢和下床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避免和防止发生血液回流的情况。由于器械的使用,能够帮助患者加速静脉血液的回流,减少促进患者发生DVT的因素。主要的器械有:充气泵和防栓袜等。遵医嘱使用药物,要定时、定量使用抗凝血药物,对患肢要尽量避免进行输液。

参考文献:

[1] 靖光武,叶树楠,杨述华.髋关节置换后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较[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22:4028-4031.

篇5

颅内肿瘤又称脑肿瘤, 是神经系统中常见的疾病之一, 若不采取及时的治疗, 肿瘤将会恶化 [1]。近年来, 颅内肿瘤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至于颅内肿瘤的治疗, 由于肿瘤位置的特殊性, 不可能像其他肿瘤手术那样将其切除, 通常情况下, 采用脱水药物来降低颅内压。有报道指出,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能够有效治疗颅内肿瘤疾病, 其手术方式对患者的伤害较小。本次研究特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颅内肿瘤患者, 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 共同探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的治疗效果, 为今后在临床中治疗颅内肿瘤提供些许参考,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颅内肿瘤患者, 其中男72例, 女28例, 年龄17~75岁, 平均年龄(47.1±6.3)岁, 经CT检查发现, 患者颅内肿瘤直径2.0~4.4 cm的有59例, 颅内肿瘤4.5~6.4 cm的有29例, 颅内肿瘤在6.5 cm及以上的有12例;各个患者的肿瘤位置均不相同, 胶质瘤22例, 脑膜瘤16例, 动脉瘤28例, 垂体瘤19例, 神经鞘瘤10例, 其他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颅内肿瘤的相关标准, 同时排除了患有心力衰竭、肝功能障碍等重大脏器疾病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50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全身性检查和术前准备, 患者在术前进行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等措施, 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和身体状况为患者制订不同的手术方案, 确定患者的术中和头位, 头皮切开后, 注意保护重要血管、神经等, 慢慢将脑脊液进行引流, 降低颅压, 便于暴露术野。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进行治疗, 进行常规切除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进行治疗。手术完成后, 对患者头皮进行常规缝合, 不置引流,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

1. 4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手术完成后, 约7 d左右, 对患者进行CT复查, 针对患者颅内有无出血、脑水肿、肿瘤切除情况等进行详细检查,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 将其分为以下几个级别:治愈, 经检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 肿瘤切除;有效, 患者各项指标明显恢复, 肿瘤切除明显;无效, 病情未得到改善或患者术中死亡。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60.2±3.8)min, 观察组为(55.9±3.1)min;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0.5±9.8)ml, 观察组为(210.8±7.6)ml;经治疗后, 观察组中治愈32例, 有效17例, 1例无效, 总有效率98%, 对照组中治愈26例, 有效17例, 4例无效, 3例死亡, 总有效率为86%;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颅内肿瘤多因动脉的先天性肌层发育薄弱、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诱发[2]。传统的治疗方式效果不太理想,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是在降低患者颅内压的情况下进行的, 利用脑室中的自然缝隙和显微镜将肿瘤切除, 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且治疗效果显著。这是由于神经外科锁孔手术能够随着手术的深入扩大手术视野, 清楚掌握肿瘤的具置, 在显微镜下对肿瘤部位进行彻底切除, 且对其他重要血管不会造成损害, 在达到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不会对患者造成额外的痛苦, 有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本次研究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实行神经外科锁孔手术, 其治疗后各项临床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8%, 而实行常规骨瓣开颅显微镜手术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仅86%, 远低于观察组, 充分说明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治疗颅内肿瘤的治疗效果显著。

总之, 神经外科锁孔手术所需要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 其成功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 疗效确切,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痛苦, 切实促进患者康复进程, 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6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预后,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此,了解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对预防术后颅内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收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2010年7月~2013年7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其中男310例,女190例,年龄3岁~82岁。

1.2方法对2010年7月~2013年7月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500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本组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24例,其中<15岁1例,16~60岁17例,>60岁6例,男15例,女9例,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部位、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2.2脑脊液细菌培养情况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24例患者进行了细菌培养,培养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多杀巴斯德菌1株,鹑鸡肠球菌1株,鲁氏不动杆菌2,屎肠球菌2,铜绿假单胞菌2,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亚种2,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氏不动杆菌6株。

3讨论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27.4%~39.2%[1],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故预防颅内感染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多家报道了对颅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2]。我院对500例开颅手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其中颅内感染病例24例,感染率4.8%,与报道基本一致[3]。本研究对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统计分析,提出预防措施,尽可能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颅内手术一般手术视野小而深,操作时间长,加上术者无菌操作观念较淡薄,导致无菌状态被破坏;此外室内环境、常规器械积灰造成手术野的污染,手术显微镜的积灰和操作的不规范,脑组织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都增加感染概率。为减少术野细菌种植,关颅前常规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

本组500例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发生术后颅内感染24例,其中<15岁1例,16~60岁17例,>60岁6例,男15例,女9例,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手术部位、引流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的24例患者进行了细菌培养,培养出病原菌12株,其中多杀巴斯德菌1株,鹑鸡肠球菌1株,鲁氏不动杆菌2,屎肠球菌2,铜绿假单胞菌2,腐生葡萄球菌腐生亚种2,表皮葡萄球菌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5,氏不动杆菌6株。

参考文献:

篇7

[摘要] 目的 评价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应用显微手术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对手术前后的患者生活质量估计分级后,运用χ2检验得出χ2为5.23,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手术后颅内出血,手术死亡患者,随访期内肿瘤复发率<5%。 结论 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神经外科瘤的一种有效方式。

[

关键词 ] 脑肿瘤;显微外科; 脑血管造影术; 临床体会

[中图分类号] R5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3(b)-0043-03

[作者简介] 朱巍(1971-),男,辽宁抚顺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外科肿瘤疾病诊疗工作。

目前,由于显微外科手术技术以及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传统手术治疗术程长,肿瘤切除不彻底易复发,术后易发生颅内出血等缺陷,得到有效的改善,由于神经外科肿瘤常受到侵及,肿瘤全切的难度很大,进行积极的手术治疗,显示了良好的疗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神经外科肿瘤的有效方法[1]。收集了2009年8月—2013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神经外科肿瘤病人,进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该院神经外科确诊为脑肿瘤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根据症状,查体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确诊为脑肿瘤,符合我国神经外科肿瘤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3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41.5±3.1)岁,病程1~3月,平均病程(1.5±0.5)月。所有患者均未见其他严重疾病。

1.2症状及体征

颅内肿瘤的位置不同,所引起的主要症状亦存在差异,主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入院的有12例,出现进行性意识障碍2例,累及椎体外系出现病理征阳性的有7例,颅内高压体征10例,首发症状为剧灶性神经症状的5例,肢端出现异常肥大,性功能障碍,或出现肢体功能严重障碍,甚至偏瘫,偏盲等临床症状。

1.3影象学资料

所有病人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而获得诊断,其中29例行全脑血管造影,肿瘤供血动脉显影良好。神经系统肿瘤在颅脑CT扫描表现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上显示肿瘤出现不同程度强化。行颅脑MRI检查43例,在注射Od—DTPA后扫描在Tl—Wi上,脑肿瘤呈显著的均匀强化,肿瘤周边环绕均匀不一的脑水肿带。行全脑血管造影者29例,造影术中显示,肿瘤供血动脉显影良好,侵及动静脉情况,完善术前手术资料。

1.4手术方式

该研究病例术前大部分通过脑血管造影,明确肿瘤血供,术中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肿瘤切除,部分病例术前应用脑血管造影,对肿瘤供血动脉较好的显影,所有研究病例均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根据患者的肿瘤位置的不同,对患者的手术和入路,进行选择和设计,手术主要采取,仰卧位、侧卧位、俯卧位,根据一些特殊肿瘤采取特殊,如通过枕下正中入路的患者,取坐位。摆好后,将患者头部于头架上固定,使颈部向前屈曲,使入路点充分暴露,方便手术操作。主要的神经外科手术入路,例如经冠状、经翼点以及扩大翼点入路、颅颈交界处、颈后、后正中、旁正中、腰椎等手术入路,整个手术实行实时导航。手术在全身麻醉下实施,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对巨大肿瘤,在术中将血压控制在低水平,适当的采用大皮瓣和大骨瓣[3],开颅后,放射状剪开硬脑膜,将无菌脑棉覆盖与正常脑组织周围以保护脑组织,对于手术操作空间小的病例,可应用脑动脉瘤夹闭术,在显微镜下将相关脑池夹闭,缓慢将脑脊液释放,以获得手术空间,便于分离肿瘤基底部,如果瘤体部位,同相关的脑功能区位置过于靠近,则顺着瘤体边缘分离,最小程度损伤脑功能区; 如果瘤置同脑功能区相距较远,则可切除范围可扩大为肿瘤周围的水肿带,尽可能将之完全切除[4]。将硬膜反射状切开后,通过手术显微镜将脑膜瘤与正常矢状窦分离并切除[5];对于巨大的肿瘤,首先使用双极电凝将肿瘤的部分基底离断,使瘤体的供血动脉断流,后先用单级电刀切除2/3的瘤体,使得瘤体显著缩小,便于将肿瘤的包膜分离,最后将巨大脑肿瘤完全切除。在切除的过程中,应同时注意对肿瘤周围的血管进行止血,肿瘤切除术后,应使用0.9%的生理盐水将肿瘤切除后的残腔彻底进行清除,可覆盖可吸收的止血纱布,防止术后残腔发生渗血,在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潜在出血点,确认无误后连续缝合硬脑膜,留置皮下引流管,用可吸收缝线连续缝合帽状腱膜,全层缝合头皮后关闭颅腔,酒精消毒切口,无菌纱布包扎。将切除的脑肿瘤妥善处理后,及时送至病理活检。对于显微手术过程中的止血,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关键问题,在外科手术显微镜的有效放大以及照明下,能够较好的显示出血的小静脉及小动脉,对于一些流径较小的小静脉出发生血,或一些小量出血,可使用脑棉轻轻压迫出血点,对于出血量增多,小动脉或者大的静脉出血,可使用双极电凝止血,注意将功率调到最小,以防止脑组织受损,在切除肿瘤时,应最大程度地防止对重要神经与动脉的不必要损伤,避免手术过程中强行剥离引发的损伤。

1.5统计方法

该研究主要采用 spss19.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及率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手术分级

该研究通过比较手术前、后的影像学资料以及查阅显微手术记录,以明确脑肿瘤切除的情况。50例肿瘤患者,运用病人生活质量估计分级对脑肿瘤切除术前以及术后进行分级 ,来判断脑肿瘤的预后情况。Ⅰ级 正常工作与学习 ,Ⅱ级 生活自理,Ⅲ级 生活需要照顾,Ⅳ级植物生存在。50例脑肿瘤切除术前评分,Ⅰ级24例(48%),Ⅱ级20例子(40%),Ⅲ级5(10%),Ⅳ级 1例(1%)。手术时间131~481 min,平均(291±25.1)min,共切除53枚肿瘤。

2.2辅助检查

术后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其中脑膜瘤30枚,胶质瘤11枚,垂体腺瘤4枚,神经鞘瘤2 枚,血管母细胞瘤3枚,胆脂瘤 2 枚,畸胎瘤1枚,蛛网膜囊肿 3 枚。术后头颅CT显示颅内残留血量平均为(3±0.8)mL,低于传统手术残留血量(11±1.9)mL[6]。

2.3术后并发症

术后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无手术后颅内出血,无颅内感染及手术死亡患者。术后患者发生暂时肢体肌力下降 8 例,经积极康复治疗,肌力在不同程度上均得到恢复,1例发生肿瘤对侧肢体运动障碍。

2.4随访

术后随访1~3年,平均(14±3)个月,该组患者术后无失访,50例经过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术后成活率为100%,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改善,无随访期内死亡病例。

2.5统计结果分析

患者治疗前后的指标经进行χ2检验得出结果,χ2为5.23,P=0.023,即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在传统的神经外科肿瘤切除手术中,对于位于颅脑深部的肿瘤病变,传统的无影灯等照明设备的照明亮度较差,对于一些肿瘤周围的重要结构时常显影不清楚,极大地影响手术切除的效果。而随着神经外科显微手术的快速发展,可通过根据肿瘤的位置对显微镜的角度进行相应的调整,采取最佳的方位,使得对于肿瘤的照明更加充分,根据手术需要改善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使得组织的解剖结构,尤其是瘤体周围的血管和操作区周围的重要神经显露得更加清楚,具有立体感,便于彻底止血。显微镜下切除神经系统肿瘤,术前行DSA或脑血管造影的目的是,明确瘤体供血动脉的具体情况,为术中切除肿瘤,防止术中颅内大出血,便于术中应用手术显微镜彻底止血的重要手段[7]。神经系统较为常见的脑膜瘤为例,脑膜瘤通过症状,体格检查及颅脑CT或MRI,确诊并不存在困难。手术难点在于脑膜瘤是否不同程度地侵及矢状窦及重要的皮质回流静脉(桥静脉)。由于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脑血管造影技术的发展,以及肿瘤切除后立体定向放疗和新型化疗药物的应用,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神经系统肿瘤的疗效。

3.1手术入路与骨瓣的设计

显微手术入路和骨瓣设计根据脑肿瘤的位置、瘤体大小、血供、是否存在颅外的静脉返流的代偿情况而定 。颅脑CT及MRI检查显示,肿瘤偏向一侧,供血血管不特别丰富,采用靠近靠中线一侧的骨瓣。对于神经系统的巨大肿瘤,则骨瓣切口超过矢状线,使瘤体周围的正常组织充分暴露,既能离断供血动脉,又可避免在病灶血管区内操作。术前造影发现有同时向颅外静脉代偿回流的情况(通过导静脉或板障静脉),要小心设定手术入路与骨瓣,评估该静脉回流途径对疗效的影响程度,尽量不阻断该静脉引流途径,力争将影响手术疗效的不利因素减少到最小[8]。

3.2术前应用脑血管造影术的意义

神经系统瘤的供血血管丰富,引流静脉和静脉窦常受到侵及,增加手术难度。在术前通过脑血管造影显示瘤体的供血动脉、瘤周回流静脉和引流静脉的代偿情况是手术的关键。对于巨大的神经系统瘤或血供丰富的肿瘤,可考虑在显微手术前行弹簧圈动脉栓塞,以阻断瘤体供血动脉。该研究中有3例行术前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栓塞后2 d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有效地防止手术中颅内大出血。

3.3显微技术特点

神经系统肿瘤切除时,对肿瘤的供血动脉的保护应特别注意,可有效防止术中大出血。以神经系统常见的脑膜瘤为例,打开骨瓣后应先用双极电凝主要供血动脉主干,沿肿瘤外缘,放射状剪开硬脑膜,止血彻底。手术显微镜的应用,应通过其优良的照明及放大,有效地将肿瘤表面和硬脑膜的粘连分离,在显微镜下,顺着正常脑组织和瘤体包膜及蛛网膜间隙慢慢分离瘤体,由浅入深地将肿瘤周围剥离,并逐一电凝、切断血供,术野清晰,严格止血,最后将肿瘤附于脑组织基底部切断,将肿瘤完整摘除[9]。显微技术的应用使神经系统肿瘤的全切除率明显提高,该组 50例中患者治疗前后的分级经χ2检验,结果χ2为5.23,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患者经显微手术切除脑肿瘤后,其术后症状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改善,证明了显微外科手术对患者预后的有效性。并且手术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减少了显微手术后神经系统肿瘤的复发机会,50例显微外科手术中,无术后颅内大出血,甚至引发脑疝的病例,通过术后复查颅脑CT,计算出术后颅内残留血量平均为(3±0.8)mL,明显低于有关传统脑肿瘤手术的文献报道中的颅内残留血量(11±1.9)mL[6]。该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开颅手术切除脑肿瘤,显微手术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显微镜放大倍数及强照明下,对一些微小的血管出血显示更加清晰,并且在显微镜下进行止血,以及肿瘤切除更加精细,避免误伤正常脑组织,使得患者的症状改善更为明显,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综上所述,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已成为目前治疗神经外科瘤的一种有效方式,应当广泛推广,成为神经外科肿瘤手术的主流。

[

参考文献]

[1]Fabi A, Felici A, Metro G, et al. Brain metastases from solid tumors: disease outcome according to type of treatment and therapeutic resources of the treating center[J].J Exp Clin Cancer Res,2011,30:10

[2]廖可立,王汉东,史继新,等.丘脑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0(11):641-643.

[3]宋毓鸿,高进喜,郑兆聪,等.骑跨型镰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2(6):267.

[4]孔锋,张秋航,魏宇魁,等.内镜经鼻岩尖手术中序贯性组合式解剖标志的确立[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9):416-419.

[5]王鹏,焦保华.脑胶质瘤病人的预后多因素生存分析与相关性研究[J].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8(6):417-421.

[6]刘善贤,张庆华,张莉,等.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深部肿瘤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山东医药,2012(26):49-50.

[7]陈凌,陈立华,张秋航,等.神经外科显微操作及解剖培训教学训练方法探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9(10):1595-1597.

篇8

就其治疗方法上看,神经外科的手术治疗涉及大脑及其病灶,面对着人类目前还不十分清楚的、复杂结构的、而且又是生命中枢所在的大脑,神经外科医生在手术前必须决定,在什么部位、以何种方式进行手术,既达到治疗目的,又对大脑正常组织损伤最小的理想术式;在手术时,必须十分熟悉大脑的局部解剖,以娴熟的操作技巧,进行手术操作,才能做到既损伤小,又能达到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手术后,采取何种有效的方法,促进病人的恢复,这一切,都对神经外科医生的理论水平及操作技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对于颅脑损伤的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这就要求神经外科医生临危不乱,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快速、准确的分析判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及治疗措施。因此,随时准备处理突发事件,也是神经外科的特点之一,而具备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也是神经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㈡、实习方法

由于神经外科属于专科性强的科室,实习同学进入科室后,面对各种神经外科的疾病,常常感到疾病复杂,手术操作难度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实习的收获却与所用的时间不能成正比。如何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呢?怎样才能搞好神经外科的实习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实习前及实习中掌握有关神经外科的实习方法。

首先,熟悉掌握有关的理论基础知识是本学科实习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进入神经外科实习前,就应该复习中枢神经系统的解剖,入科后还应根据具体疾病的临床表现对照复习,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其次,要选择好自己实习的立足点,明确实习的重点。由于神经外科的专业性相对较强,要想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专科的水平是不可能的,因此,教员和专科医生热衷于研究的疾病并不一定是同学需要掌握的重点疾病,同学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明确自己需要掌握重点内容,然后制订适合于自己的实习计划,而不应好高鹜远,片面追求专业性太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

篇9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同类型患者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52.52.5)岁;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53.83.1)岁;入选患者排除患有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精神疾病及其他相关器质性病变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别,P>0.05,无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神经外科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回答患者提问、辅助医生完成手术操作、谨遵医嘱。观察组患者给予细节化护理管理,具体护理措施实施如下:

1.2.1定期培训:对神经外科护理人员进行理论知识、业务能力培训,使所有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各种监护仪器、抢救仪器的使用与简单维修,提高护理人员临床应变能力,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

1.2.2术前护理:患者入院时加强接待工作,护理人员热情周到,帮助患者办理住院手续,详细介绍医院各方面情况消除患者陌生感,介绍主治医生情况以增强患者治疗信心;护理人员密切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对出现明显焦虑、紧张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沟通时语言亲和,耐心细致,培养与患者之间的信任感,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

1.2.3手术护理:术前对手术器械及手术室严格消毒,检查各项手术设备是否能够正常运转,调节好手术室温度及湿度;手术准备工作就绪后护理人员在手术室门口迎接患者,耐心回答患者提问,核对患者基本信息、术中用药、手术部位,指导患者;麻醉开始后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安抚患者的紧张情绪,或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手术进行中做好手术器械传递工作,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密切配合医生手术操作,做好术中保暖工作。

1.2.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配合医生包扎伤口,清点手术器械,将患者送回病房。加强日常巡护,观察患者术后是否出现不良症状,常规监测生命体征,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采取对症处理措施,并及时向主治医生报告。详细记录护理过程,保证记录完整性及真实性,并随着治疗的深入不断更新。

1.3效果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护理满意度从护理人员个人形象、职业素养、护理操作及患者主观感受等几个方面进行,满意度等级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从手术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护理质量。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采用百分比(%)表示,组间差距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50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术后出现压疮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50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术后感染,2例患者出现压疮,并发症发生率为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x2=12.054,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中,80%患者对医院实施的护理方式表示满意,对照组仅有60%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可见,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20.147,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篇10

【中图分类号】R6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20-02

高血压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及致残率都很高的一种疾患,近年来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约为每年81/10万,病死率约40%-50%[1]。外科治疗可清除血肿,解除其对周围脑组织的压迫,降低颅内压(ICP),解除和防止脑疝,改善脑血流,减少后遗症及死亡率。外科手术治疗疗效优于内科治疗,已得到临床证实[2]。笔者收集了本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手术治疗的248例高血压脑出血,对这些病例作回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符合标准的患者共248例,其中男181例,女 67例。年龄28-79岁,平均53.5±3.8岁。全部病人有高血压病史,病史为2-25年,发病前都有饮酒、劳累、情绪激动等诱发因素。

1.2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3]

纳入标准:高血压脑出血诊断标准依据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并经头颅CT证实。

排除标准:出血是由于外伤或肿瘤原因所致;脑干出血;心、肺、肾等系统存在严重疾病者。

1.3 临床表现

术前深昏迷126例,浅昏迷103例,嗜睡和朦胧状态19例患者入院时GCS评分:3-5分19例,6-8分105例,9-12分109例,13-15分15例。患者发病后手术时间为1小时至7天,其中,小于7小时11例,7-24小时208例,24-72小时21例,大于72小时8例。大部分患者体温正常或略高,38度以上者48例;心率110次/分以上者118例;一侧瞳孔散大者3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25例。其中,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73例,有糖尿病史28例。

1.4 辅助检查

所有病例均行头CT扫描:壳核出血131例,皮层下出血75例,丘脑出血11例,小脑出血21例,脑干出血3例,脑室出血7例。出血量小于80ml者223例,80ml以上者25例。

1.5 手术方法

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3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214例,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加颅骨钻孔引流6例,颅骨钻孔外引流25例。术后常规行脱水、抗感染、营养支持、促醒等综合治疗。

1.6 术后处理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血压稳定,防止血压过高和波动过大造成再出血,过低导致脑血流不足;控制颅内压增高,减轻继发性损害;保持脑室引流管通畅,防止感染;保持水、电解质平衡以及补充营养等,防止并发症。

2 结果

恢复良好144例,占58.06%;生活自理45例,占18.15%;生活自理困难24例,占9.68%;植物生存11例,占4.45%;死亡24例,占9.68%。

3 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以高血压动脉病变引起的出血最为常见,主要以动脉硬化性脑内小动脉破裂[4],最常见的是壳核出血,是脑血管疾病中病死率最高的疾病[5]。高发年龄为50-60岁,本病例组中男女比例为2.7:1。外科手术清除血肿不仅可以减轻血肿的占位效应,而且可以预防血肿自身释放的各种毒性物质引起脑水肿造成的间接损害。

目前, 高血压脑出血多采取外科手术的方法治疗,主要有以下5种手术方式[6-9]:①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手术方法,最大优点是可以在直视下彻底清除血肿及液化的坏死的脑组织,同时可去骨瓣减压迅速解除脑组织的压迫。缺点是手术时间长、创伤较大、出血量多,脑组织损伤后水肿重。在传统的开颅手术的基础上改进的小骨窗血肿清除术,虽然有损伤小、入颅时间短的优点,但因其视野小,深部血肿清除受限。② 锥孔或钻孔血肿吸引术,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点,但有时对固体血块难以抽出和在盲视操作下血肿清除不彻底、减压不充分,甚至造成再出血。③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马达驱动螺旋导针及缩小螺旋针的直径、增加管状气孔、加深螺旋沟槽、超声手术吸引器(CUSA)、高压冲洗等增加血肿排空手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有操作较复杂,创伤性略大,手术时间较长的缺点。④内镜血肿清除术,具有冲洗、吸引以及直视下观察等优点,与内镜配套的止血技术,包括激光技术,对血肿清除后的止血提供方便。⑤CT下脑内血肿清除术,此方法术前定位准确,术中又有CT监视,对大血肿可施多靶点、多径路手术,达到了仅清除脑内血肿而又不伤及血肿周边正常脑组织的目的。抢救生命、降低致残率是治疗的宗旨,具体用什么方法,一定要进行评估后选择。

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时机尚存争议,持有超早期手术(出血7h内)、早期手术(出血后7-48h)、延期手术(出血48h后)观点的都有。我们认为对条件适合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手术,在脑实质形成不可逆损害之前将血肿清除,打断恶性循环链,可使脑实质损害降到最低程度,对患者生命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我们的体会是,适合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治疗对其生理功能康复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致残率。因此,急诊抢救期间应及时、正确的判断、评估及分类,使有手术适应证的患者尽早采取合适的手术治疗以提高治愈率。意识模糊转为浅昏迷,目前为公认手术时机。

同时,重视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提高治愈的重要因素。高血压脑出血主要的并发症有[10-12]:①再出血,是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主要原因,术后除常规应用止血剂外,有效地控制舒张压是防治术后再出血的关键。②消化道出血:,一般发生在脑出血后数小时至一周前后,术后早期应用抑酸剂并及时调整糖皮质激素的用量。③肾功能衰竭,术后大剂量应用甘露醇可加重肝、肾功能的损害,应注意对肾功能的监测和尿量的观察,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总之,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我们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选择正确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和改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良辅,庞力.高血压脑出血的微侵袭手术治疗[J]..中国临床神经科学,2001,9(2):151-150.

[2]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344-347.

[3] 毛群.外科治疗脑出血:回顾与展望[J].国外医学神经外科学分册,2003,30(5):420-423.

[4] 王家文,靳红心,孙政.高血压性脑出血影响手术预后的原因分析[J].安徽医学,2000,21(5):50-51.

[5] 张铁岩.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手术治疗脑病分析[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2000,26(3):86.

[6] 李岩.外科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现状与进展[J].医学文选,2005,24(1):130-132.

[7] 赵勇刚.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手术时机的研究[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9):816-817.

[8] 程华东.浅析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05,10(4):286~287.

[9] 赵春平,秦家振,魏群,等.采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3,2(1):80-81.

篇11

【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76-02

研究下肢深层静脉发病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对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层静脉血栓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近2年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658例,其中包括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2例,分析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护理对策。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资料

本研究所有对象均来自本医院从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所接收治疗的神经外科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658例。其中包括男性429例、女性229例,年龄在23岁至85岁之间,平均为(56.4±0.58)岁。神经外科疾病种类包括硬膜外血肿者104例、硬膜下血肿者98例、大面积脑死亡者68例、脑挫裂伤者39例、颅内血肿者54例、高血压脑出血者78例、脑膜瘤者49例、听神经瘤者35例、动脉瘤者42例、脑出血者91例。患者中合并术前高血压者61例、糖尿病者28例、冠心病者65例、术后意识障碍者239例、术后无意识障碍者419例、术后有手术后偏瘫者276例、术后有382例患者无手术偏瘫、其中有148例患者体重指数偏高、510例患者体重指数正常。658例患者中有219例患者实行血肿清除手术、有355例患者实行开颅血肿清除去大骨瓣减压术、70例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去小骨窗减压术、14例患者行显微镜下经锁孔行肿瘤切除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方法:所有658例患者中,有6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主要诊断标准从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指标、影像学诊断三方面进行诊断。

1.2研究方法

本研究按手术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否分为两组,即血栓组和无血栓组。然后从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体重指数、意识、肢体偏瘫等方面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原因,并根据形成原因总结出有效的护理措施。

1.3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对所有患者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两组样本比较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因素比较

本研究对发生静脉血栓组与未发生静脉血栓组比较,有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留置导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意识正常与否、患者体重正常与否、患者发生偏瘫与否、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3讨论

神经外科疾病多为危重疾病,患者大部分需要手术治疗,但是由于患者可能伤及神经,导致需要长期卧床治疗甚至瘫痪等,长期不进行下肢活动极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2]。因而,下肢深静脉血栓是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常见术后并发症之一。由于下肢深静脉血栓会阻碍静脉血回流,如果不进行及时救治会造成患者机体残疾,严重者会引起肺阻塞,从而造成患者死亡[3]。因而,了解清楚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原因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极其必要。

护理对策:根据本研究结果总结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根据上述原因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护理对策,①预防护理,时刻观测患者各项基本生命体征是否正常,变化是否正常,有无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喘息、血样饱和度下降的状况,若有,需及时想以主治医师报告,使得医师能够及时的做好抢救工作;同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皮肤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是否有肿胀情况发生,体温有无上升等[4];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休息,比如抬高患者的下肢,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患者水肿情况;对于伴有意识障碍或者瘫痪的患者,需要定期的给予翻身,使患者能够进行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5]。②抗凝护理;医护人员时常观测患者血常规,及时的测定患者血小板、血细胞、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凝血时间的变化,根据变化调理用药;定期观测患者的瞳孔变化,判断患者是否有意识障碍发生、观察患者是否有呼吸异常,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呕吐现象;严密观测患者皮肤黏膜、牙龈等,若有出血现象,及时采取处理。③饮食护理:尽量给予患者低脂、低盐的食物,避免患者食用辛辣食物,每日嘱咐患者饮用足够量的水以稀释患者血液粘稠度,再者要给予患者食用高纤维的食物以防止患者发生便秘造成腹内压增高使得静脉回流受阻[6]。

综上所述,神经外科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较多,主要是各因素导致的患者血液粘稠度上升,是的血栓的形成几率增加。本研究通过从预防护理、血栓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四个方面做出相关护理措施。下肢深静脉血栓严重者会导致患者死亡,因而做好其预防工作对于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谢娜.神经外科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176-1177.

[2]王开宇,陈明武,黄绳越.神经外科术后深静脉血栓栓塞症70例临床分析[J]. 北京医学,2013,10(7):65-67.

[3]王曙辰,李 辉,夏世斌等.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应用的临床效应(附300例病例报告)[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4):2730-2732.

篇12

[中图分类号] R739.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b)-0164-02

Growth type and microsurgery operation strategy of acoustic neuroma

LUO Heng

Neurosurgery Department of Changsha First Hospital in Hunan Province, Changsha 4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growth type and microsurgery operation strategies of clinical tumor of acoustic neuroma patient.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o cases of acoustic neuroma were sampled in our hospital. The growth type of tumor was studied and related microsurgery operation strategies were summarized. Results Upon careful studying, we have found that tumors of these patients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five types: in situ type, epencephalon type, brainstem type, trigeminal type and mastoid type. Conclusion To adopt different ways of operation for different types of acoustic neuroma can enhance the pertinence of clinical treatment and make the effect of operation more ideal. Special attention showld be paid to this problem in the future clinical operation.

[Key words] Acoustic neuroma; Growth type of tumor; Microsurgery operation; Strategy

相关文献报道显示,采用手术方式对患有听神经鞘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 近年来随着医学神经影像学技术、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和显微外科手术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该类患者的病死率已经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 但对面、听神经的保留率仍不是十分理想[1]。为了对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瘤体生长分型和显微外科手术的相应策略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寻找手术治疗的更好方法,使该类患者的临床病死率进一步降低,使听神经的保留率得到显著提升,笔者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过程中,笔者抽取102例听神经瘤的临床确诊患者,对这些患者的瘤体生长分型情况进行研究,并总结相应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007年5月~2011年5月来本院就诊的102例听神经瘤临床确诊患者,患者年龄最小15岁,年龄最大76岁,平均41.7岁;其中,男48例,女54例;患者病程最长4年,病程最短3个月,平均1.3年;抽样患者所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临床显微手术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

对抽样中的102例临床确诊患者的的瘤体生长分型情况进行研究,并总结相应的显微外科手术策略。原位型患者采用取中颅凹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小脑型患者采用乙状窦后枕下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脑干型和三叉神经型患者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乳突型患者采用经迷路手术入路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1.3 统计学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研究后发现,该类患者的瘤体可以分为原位型、小脑型、脑干型、三叉神经型、乳突型等五种类型。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得到显著改善,每种类型的患者人数,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3.1 原位型

原位型听神经瘤起源于患者内听道内的前庭神经处,且由于肿瘤与患者的内听道口周围的一些蛛网膜的粘连程度比较紧, 对肿瘤向周围生长产生了限制。因此,该类肿瘤的生长速度相对较慢, 该类患者的病史一般较长。如果肿瘤局限于患者内听道或仅突出于内听道口外数毫米,且患者仍有听力存在,为保存其现有的听力,手术时以中颅凹进路为首选方法。在手术过程中需先准确的找到患者硬脑膜中动脉和棘孔,将其作为硬脑膜分离的前界,再向后方进行剥离处理, 并沿着两外耳道的连线方向进行解剖操作。

3.2 小脑型

小脑型听神经瘤一般情况下起源于患者前庭神经桥脑小脑角隐窝处的神经胶质段, 由于该类肿瘤的起始部位位于患者的内听道口外, 肿瘤向内听道内生长所受到的阻力较向周围生长时所受到的阻力要大一些[2]。因此, 该类肿瘤在生长过程中遇到阻力后通常会常转向下方进行生长, 可先后对患者的小脑及后组脑神经产生压迫。对于该类临床患者, 由于其肿瘤主要位于内听道口的外部, 因此采用经乙状窦后枕下入路的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 可将肿瘤完全切除。

3.3 脑干型

脑干型听神经瘤是所有听神经瘤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该类肿瘤大部分起源于患者的前庭神经的内听道部,当肿瘤生长到一定的阶段之后,由于患者的内听道受到一定的限制, 肿瘤必然会沿着患者内听道的轴心方向向外进行生长,而脑干恰好位于内听道纵轴方向;另外,该类肿瘤沿着起源的前庭神经作攀附性生长,亦使该类肿瘤趋向于患者脑干的方向进行发展。对该类肿瘤进行分离时,尽量对患者的脑干功能进行监测[3]。由于该类肿瘤和患者脑干的关系比较近,在对肿瘤的内侧进行分离时要始终沿着肿瘤的包膜与脑干的蛛网膜之间的界面进行分离操作,采用显微剥离以防对患者的脑干造成损伤。

3.4 三叉神经型

三叉神经型肿瘤一般发生于患者的耳蜗神经[4]。该类肿瘤在患者内听道内生长到一定程度之后,由于内听道比较小, 内压比较高, 肿瘤将沿其起源神经向患者的脑干方向继续生长,由于向耳蜗神经生长的途中发生旋转,肿瘤生长时会受到前庭神经及面神经所产生的阻力,只能改变方向进行生长。而肿瘤向上生长又不会遇到任何阻力,故很易对三叉神经造成压迫,使三叉神经受到损伤。术中一般采用乙状窦后枕下入路, 常规开颅后打开小脑桥脑池,缓慢释放脑脊液,因颅内压下降及小脑自身的重力作用,轻牵小脑外侧即可良好暴露。如肿瘤位于天幕上呈哑铃形,则可采取中后颅凹经小脑幕联合入路。

3.5 乳突型

乳突型听神经肿瘤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位于患者的内听道外, 另一种位于患者的内听道内,破坏周围骨壁向乳突气房内进行生长或向颅底进行生长[5]。该类肿瘤患者多半听力已经完全丧失, 且肿瘤向乳突方向进行生长, 采用经迷路手术方法是最佳的治疗途径, 不但可以将侵入乳突内及内听道内的肿瘤彻底切除, 而且可使患者的面神经充分显露, 尽量保留其生理功能[6]。

总而言之,对不同类型的听神经瘤患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可以使临床治疗的针对性更强,使手术的效果更加理想,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在今后的临床手术治疗中应对该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朱风仪,吴动章,傅震,等.104例听神经瘤分级及其显微外科手术治疗[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20(13):419-420.

[2] 朱风仪,刘宁,胡卫星,等.听神经瘤显微手术保留面神经的经验[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7,26(15):245-246.

[3] 于春江,王忠诚,关树深,等.听神经瘤切除面神经保留技术探讨[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9,17(15):176-177.

[4] 黄汉添,林少华,廖巍,等.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的经验[J].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8,28(14):178-179.

篇13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所有的生命活动均由它来指挥。颅脑的解剖结构非常复杂,脑组织娇嫩若“豆腐脑”。它的血管特别多,血流量、耗氧量均居人体第一;神经细胞丰富,每一块脑组织都有相对应的功能区;神经细胞损伤后不可修复,脑细胞缺血、缺氧超过5分钟,就可造成不可逆转的终身性损伤,甚至是致死。

常见颅脑疾病包括,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颅脑创伤及其他神经功能性疾病。

颅脑肿瘤

(占就诊患者的60%左右)

目前,颅脑肿瘤的发病率不断升高。包括:

脑胶质肿瘤恶性肿瘤。小于30岁和大于60岁的人群发病率较高。I级胶质瘤多可治愈。II级以上胶质瘤治疗难度较大,需要手术、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

脑膜瘤也是颅脑中的主要肿瘤。多数为良性,也有部分肿瘤可以生长活跃或为恶性。

垂体瘤良性肿瘤。大中城市检出率较高。多表现为女性不孕、溢乳,男性可有障碍等。如果肿瘤较大,可压迫视神经,影响视力和视野,常有患者因视力下降就诊于眼科,最终发现颅脑中肿瘤。

脑转移瘤恶性肿瘤。为身体其他部位肿瘤播散至脑中。目前,主张采取综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疗等,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颅内淋巴瘤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以往欧美国家发病率较高,近年来,我国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

【防治建议】如果发现头痛、呕吐、说话不清楚或是手脚活动不灵便等,应警惕颅脑疾病特别是颅脑肿瘤的可能,及时去医院明确诊断。

脑血管疾病

(占就诊患者的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中风中较为凶险的一种,同时又是需要医师紧急救治的。我们曾做过4 000多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分析,72%左右为脑动脉瘤破裂造成,患者有生命危险,需要急诊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

【防治建议】患者有很典型的颅内高压“三主征”:剧烈头痛、呕吐、颈项僵硬。救治的关键是要及时送医院,越快越好。

颅脑创伤

(占就诊患者的10%)

生活好了,有私家车的多了。高速公路多了,开快车的人多了。颅脑创伤以交通伤(车祸)为主,高空坠落伤较少。

【防治建议】坐车时一定要牢记“系好保险带”,甚至坐在后排座位的人也要系好保险带。因为,车祸造成的颅脑创伤,多为扭转撞击造成的神经损伤,即使生命得以挽救,造成的神经功能损害也非常严重,甚至成为植物人。

家长应该精心看护刚会走路的小宝宝,尽量避免发生床上跌落或碰撞在家具、板凳角和墙角等情况发生。

颅脑手术并不神秘

长久以来,人们大多认为“开脑”手术比较吓人。其实,早在1 800年前,东汉末年名医华佗就欲尝试用开颅手术治疗曹操的“头风病”。华佗首创了“酒服麻沸散”,每当碰到那些用针灸、汤药不能治愈的腹部疾病,就施以外科手术除去病根,被后世尊称为“外科鼻祖”。

光阴流转。现代医学科学飞速发展,神经外科医学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先进的诊疗技术和仪器应用,使更多的颅脑疾病得到及时明确诊断和治疗,挽救了无数人宝贵的生命。比如,神经外科显微技术已使颅内动脉瘤的死亡率由10%降至2%;显微外科技术完全切除垂体腺瘤,并能保证患者的正常垂体功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