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0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供应商管理建议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DOI]10.13939/ki.zgsc.2015.42.195
1研究背景
在房地产市场格局发生翻天变化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在优胜劣汰的环境下站稳脚跟,单靠一己力量是难以完成的,只有靠企业之间的相互依靠、资源优势的相互填补,才能增加整个竞争链条的竞争实力。很多大型的房地产企业已经开始渐渐地摒弃了“大而求全”、“小而不精”的纵向一体化传统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经营模式――横向一体化,即为供应链企业协作运行。
由于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和交易需要较长时间,并且需要很多管理流程并行,所以尤其对一个大中型房地产企业来说,如何缩短建筑产品的建设周期和提高收益就成为所有企业的关注焦点。而其管理是关键环节,也是整个房地产链条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1]。
2.1房地产公司内部实施供应商管理软件ERP
房地产公司的ERP供应商管理系统录入的信息主要有两大方面: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和交易信息。在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详细记录着供应商的基本信息,如公司名称、地址、税号、开户行、账号、联系人、联系电话、邮件等,很容易调用库中任何供应商的相关资料。
2.2供应商的原始资料的收集及入库
房地产公司供应商的原始资料的收集及入库囊括两大类工作,一是供应商的开发和对其初步考核,二是合格供应商资料的入库。房地产公司供应商开发与初步考核一般是由若干部门协同完成,首先是工程部按照建设项目的总体规划提出初步设想和下发初级要求;其次是设计部门按照图纸、规范要求提出所需建筑材料的采购、机械设备的租赁和建成产品性能的进一步要求;再次是由物业部提出建成品的服务和配套设施的细节要求;最后由成本合同部依据如上各部门的要求设定采购要求和标准,对供应商展开初步甄选。
2.3供应商的评测管理
对于进入房地产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的候选名单中的供应商,并不意味着是房地产公司最终的供应商,还需要这些供应商按照房地产公司提供的建筑图纸和相关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或产成品大样,并给出相应批次建筑产品或设备的基础报价、优惠策略以及应对市场变化的应急预案。其次,再由公司的专家小组对这批候选供应商正式评测,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候选供应商的实际情况打分,并且对自己的评分负法律责任。最后,评分结束后,通过加权汇总,按照得分由高到低的顺序选择最终合作供应商。
2.4供应商的绩效考核
供应商的绩效考核由各权责部门(采购部门)集中负责,针对供应商考核期内生产能力、质量控制、安全环保、工厂规模加以考核,考核周期为每年一次。房地产公司每年由采购部门依据供应商交货实际情况打分并汇总填入《供应商考核实绩表》,并且采购部门的评测人员与被评测的供应商要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3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供应商指标体系、选择方法不够完善
从房地产公司现状可以看出,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开发和准入环节,在这个阶段房地产公司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包括通过ERP供应商管理集成软件录入、组织专家评审小组考察等,但是在对供应商的评估方面却不够完善。从对供应商的选择来看,采用的评价方法是简单的线性权重法[2],该方法虽然简单,但是对供应商的评价却过于单一,所以导致最终从候选名单中选择的供应商不具备综合的供应能力,维持短期的合作是可以的,但是无法与其进行长久、可持续性合作,针对其他项目产品的供应,企业还要重新选择,这样就会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在设置指标方面存在很大漏洞[3]。
3.2供应商绩效考核程序缺乏规范性
房地产公司对供应商的前期选拔做得十分到位,例如:开发、选拔和录用程序,但是却缺乏规范的供应商绩效考核评估体系,目前是由采购部全权负责,凭借采购专员与供应商的合作情况做出决策,按照这种考核方式进行的供应商绩效考核如同供应商选择流程一样,存在很大地片面性,基本上由采购人员来决定,很容易滋生腐败的现象,通过观察发现房地产公司很大一部分“不合格”供应商的产生都是出于重大的供应事故。
另外,各项考核指标在统计上也比较模糊[4]。对于不同情况下的供应商进行绩效考评时,应建立不同的考核办法或规则,否则将不能正确估量供应商的实际能力。
3.3供应商的关系管理不够完善
房地产公司经营理念虽然在持续改进,但是始终围绕在如何发展客户、如何获取最大经营利润上,而对处理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方面却投入了很少的精力和时间,与供应商建立的合作关系主要着眼于眼前利益。由于房地产公司在供应链条中处于核心位置,其对供应商的选择有严格的控制权,但是严格的准入制度任意剔除出价相对较高但综合供应能力较强的供应商企业,通过搭建与供应商之间的短期合作来谋求更大的利润。在房地产公司的三类供应商中,与一级供应商建立的是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关系,而与二级和三级供应商签署的是短期合同,建立的是临时合作关系[5]。这种明确的分类关系,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协同共享,利益纷争意识远大于合作共享意识,因此,虽然房地产公司在短期内可以攫取高额利益,但是从长远角度来看,短期的合作方式会给公司带来高昂的经营成本,从而影响公司的发展效益。
3.4电子信息系统不够完善
房地产公司引入的集成化ERP供应商管理系统能够很好地开发、选择以及评价供应商,但是对整个链条的管理问题上却存在系统纰漏。
一方面,房地产公司采取策略是甲方供材,采购的清单是由各相关使用部门拟定,统一上报到房地产公司,由房地产公司集中采购。由于从采购清单到补给清单的拟定都是由总包和各个分包单位全权负责,这样容易出现虚报或者谎报库存量的问题,造成采购资源的浪费;或者采购部需要集中采购,导致有些分包单位原有的库存不能满足需要,由于建筑材料不能满足施工进度,势必造成进而影响整条供应链的运转[6]。另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房地产公司只是单纯侧重于对供应商信息的录入和保存,没有很好地利用该系统进行供应商管理,ERP软件管理系统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4协同下的供应商管理策略
4.1树立与供应商“协同”的理念
面对复杂的竞争环境,只有房地产公司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都发挥良好的作用,才能使公司具有竞争优势,正确处理好与供应商企业的合作关系,首先要改变合作理念――从独立到协同,这就需要房地产公司不再把与其合作的供应商企业看作对立群体,而是要将其视为自己企业的一部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承担风险,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供应链的共同目标,使房地产链条的各个节点企业都相互扶持、共同发展,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7]。房地产公司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平台,重视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根据企业自身的长远规划、目标计划及其在生产中出现的变更情况、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各个相关部门都要予以充分重视,加强沟通、协作,将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遏制在摇篮中。综上,房地产公司只有具备与供应商“协同”的理念,才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4.2建立协同中的适度竞争策略
虽然房地产公司的规模过大,但是其采购的规模却是一定的,如果同类建筑材料、设备及服务的供应商数量过多,那么分配到每一位供应商上的采购量必然减少,除了房地产公司的一类战略型供应商会考虑到长期合作伙伴,会在价格、工期、服务上予以优惠外,针对二、三类数量之庞大的供应商来说,既没有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订单数量来判定,房地产公司对于他们来说也绝对不属于大客户,势必得不到这两大类供应商在价格和服务上最优的待遇。所以,房地产公司只有合理地缩减二、三类供应商的数量,通过系统共享采购信息,集中批次采购二、三类供应的建筑材料(设备),在集中采购中若发现建筑材料或设备的质量不能达到标准等级,或者由于建筑材料供应方原因而拖延进场,导致施工进度拖延、造成经济损失,房地产公司也应予以经济处罚,并且把该合作单位从此类供应商中除名,以保障二、三类供应商的质量[8]。
4.3加强供应商绩效管理力度
双方确立合作伙伴关系仅仅是一个开端,保持长期合作关系才是达成共赢的重要保障。保持长期合作关系的实质便是使企业达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有效地供应商管理机制能够使双方在“共赢”理念上保持一致,所以,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力度,规范各类供应商的管理机制就变得尤为重要[9]。
第一类供应商,通常为战略型供应商(总包单位),他们主要负责建设项目的主体结构,所以只有把第一类供应商管理好,工程的质量才能有所保障。第二、三类供应商,通常为普通供应商和短期合作供应商,主要聚焦在材料供应商和服务类供应商。对于服务类供应商,一般涉及勘察、设计单位和咨询单位,他们若能准确地提交工作结果(地质勘查结果、工程预算结果),将有助于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4.4加强采购流程的协同电子化
房地产公司可以考虑在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设置安全库存,一旦出现库存量小于安全库存的时候,就会自动给公司的采购部门发出预警信息,另外,也可以对战略型供应商开放ERP供应商管理系统平台,使得这类供应商可以随时查看库存材料的变化情况,以做好货物的补给准备。
房地产公司还要随时更新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使得充分利用该系统,能够精准记录每条交易中出现的变更情况,比如:哪些订单是完全符合合同要求的“合格订单”,哪些订单是让步接收的订单或者哪些是退货处理的[10]。另外,ERP供应商管理系统中增加对供应商的绩效考核过程,要全面系统地对符合要求的供应商进行系统考核。
参考文献:
[1]敖毅斌.HI公司基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供应商管理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关键词: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审计意见
20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分别在上海、深圳两个城市成立了证券交易所,开始了资本市场的尝试,对企业上市融通资金、促进上市公司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我国政府为了更好地保护上市公司各类投资者的利益,在《公司法》及《证券法》中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尤其是持续获利能力有着极为严格的要求,相关法律规定如果上市公司出现经营业绩不佳、连续亏损的情形,且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将遭到退市的严厉处罚。少数经营前景堪忧的公司为了保住其上市资格,采取人为调节公司盈余的手段,以达到虚假盈利之目的。因此,国内上市公司因盈余管理而产生的会计舞弊问题时有发生,进而严重地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及其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并为国内证券市场的改革及发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相关审计机构及人员,在其执业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加大审计力度,进而出具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意见,以期达到对公司投资者及债权人负责的目的,并最终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架护航。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内容
目前,盈余管理的理论问题国内乃至国际对其争论较多,其中有代表性的大致可以分为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的“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观点及凯瑟琳•雪珀的“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观点。但笔者认为其本质都是会计主体利用一定手段来人为调节公司盈余,以达到某种目的的行为。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内涵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大体具备以下涵义:
1.盈余管理主体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当局,一般是指经理执行层及董事会;
2.盈余管理的对象是上市公司向外披露的公司盈余;
3.盈余管理的方法及手段是GAAP即一般公认会计原则。在允许的范围内综合运用会计和非会计手段,来实现对会计收益的控制和调整,它主要包括会计政策的选用;
4.盈余管理的动机是使其盈余管理主体自身利益实现最大化,以满足某种需求。可见,盈余管理是上市公司管理层或执行层在相关会计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其对外披露财务报告的公司盈余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以达到公司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会计行为。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
1.公司管理当局自身需要。在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臻完善的今天,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分离愈加清晰,公司经营效益好坏直接决定着管理当局的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因而,公司管理当局为其自身需要,进行盈余方面调整是极有可能的。
2.对外发行股票及上市的动机。根据我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第一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是最近连续三个会计年度内有盈利,而其预计的利润率要达到同期银行存款利率。对于这一条限制性规定,一部分公司是无法达到的,因而一些为了上市融资的公司运用盈余管理手段为自己进行所谓的上市包装,以取得公开发行股票及上市的资格。
3.避免公司被退市的动机。我国为了保护上市公司投资者的合法权益,通过相关法律规定了上市公司退市的条件。其中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内连续出现亏损,证券监管部门将暂停其股票的上市交易资格,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削除亏损。如仍不能扭亏为盈,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资格,也就是做退市处理。公司上市后又遭到退市将带来巨大的损失,一些“披星戴帽”的公司,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会想尽一切办法实现利润。因而,利用盈余管理的方式实现扭亏的做法,也就变得极为常见了。
4.出于节约纳税成本的动机。随着我国税收征管体制的日益健全,纳税成本问题已成为每个企业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而上市公司的盈余直接关系到其所得税费用问题,进而影响到其留存收益。所以,一些公司为了节省所得税纳税成本,采用诸如尽量少列收入、多计成本的方法以达到减少应纳税额的目的,从而利用少支出一部分企业所得税的盈余管理方式,以实现其节约纳税成本的动机。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
1.通过交易实施盈余管理。收入是实现企业盈余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收入是有赖于交易进行的,因而上市公司通过交易可以起到盈余管理的作用。上市公司为了达到其盈余目标,通过一些特殊交易诸如:关联方交易、债务重组、资产重组。另外一些公司通过改变交易方式及时间来操控盈余的实现,一些对外投资较多的上市公司经常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来调节持股比例,以改变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2.利用会计政策变更实施盈余管理。部分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或是执行层,要求其财务人员采取会计政策变更的方式实施公司的盈余管理。大体包括以下几种方式:通过变更发出存货成本的计量方式、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以及改变固定资产折旧方法、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无形资产的确认、收入的确认原则、借款费用资本化或是费用化的问题等方式人为调节利润,以期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3.借助于地方政府的支持。因为公司上市的前提条件和要求较为苛刻,所以争取上市资格的难度较大。在过去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唯GDP论”的经济发展背景下,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寡是考核地方政府政绩的一项内容,因而地方政府对于辖区内上市公司所谓的“壳资源”相当地看重。一些经济效益不佳,甚至是濒临退市的上市公司,当地政府更是千方百计、想尽办法保住其上市资格。地方政府一般给予其一定的资金支持或是财政扶持,以帮助其渡过难关。可见,上市公司借助地方政府的相关支持也可以实现其盈余管理的目标。
二、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
(一)审计意见的内涵上市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现代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标志。同时,二者的分离使得上市公司形成了委托关系,这种关系造成了委托方与受托方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出现,使得投资者对于公司财务信息质量产生了一定的怀疑,由此也促进了审计行业的发展。审计意见是注册会计师在完成对企业的审计工作以后,就企业是否符合一定的标准所出具的相关意见。审计意见大体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标准的无保留意见;
2.带有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
3.保留意见;
4.否定意见;
5.无法表示的意见。上述的第2~第5种类型,又被称作非标准的无保留意见,也就是审计人员对于企业所披露的财务信息存在一定的异议。可见,审计意见是审计工作的最终结果,是检验国内审计工作从业者审计质量的标准之一。
(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直接关系到审计意见的客观性和有效性通过对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及其手段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对外披露的财务报告因盈余管理的存在,影响到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公允性。同时也制约着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于上市公司经营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最终有可能损害上市公司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从现实情况来看,上市公司实施盈余管理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执业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一个主要问题。注册会计师作为社会监督方,在其审计执业过程中对于上市公司披露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具有审计和评价的重要作用。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影响着审计意见的独立性审计独立性对于审计工作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涉及到市场经济中各方利益时,独立性原则被审计职业界视为审计的灵魂。从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土壤”来看,一些公司大多围绕着上市资格或是配股资格等融资活动而展开盈余管理活动。注册会计师是上市公司投资者、债权人及证券监管部门的保护者及代言人,能否识别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手段,并且能否按照证券监管部门的制度、法规对于采用盈余管理较多的行为公正客观地对外披露、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同时将其体现在审计报告之中,已成为检验国内审计市场遵循独立审计原则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可以说,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为的存在,已经直接地影响到相关从业人员出具的审计意见,是能否真实遵循独立性原则的重要标志。
三、识别盈余管理、提高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质量的策略
(一)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大处罚力度“无规矩不成方圆”说的就是法律的重要性。盈余管理问题看似是上市公司通过人为调节利润的方式来实现其自身利益,但深究其原因可以看出,实际上是利用我国目前相关会计法规、制度及准则中存在的漏洞而为其所用。若想完全避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应该从完善及调整目前相关法规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在源头上扼制该类问题的出现。目前之所以上市公司利用盈余管理调节利润还是因为处罚力度太轻所造成的———即犯罪成本过低。我国应该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认定和处罚力度,强化对于审计造假行为的处罚,以达到提高犯罪成本的目的。发现一起类似事件,就要严肃处理,使得会计信息造假者“闻风丧胆”,做到其“不敢造、不能造、不想造”起到以儆效尤的作用。
(二)加强外部审计的监督力量上市公司与注册会计师之间的关系是较为微妙的。一方面,上市公司聘用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并支付审计费用,其相当于注册会计师的“衣食父母”;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又担负着公司投资人、债权人及政府监管部门的重托,对上市公司进行独立的审计,并发表审计意见。从表面上看,审计人员很难对被审公司的盈余管理出具较为独立、客观的审计意见。因此,这就要求我国的注册会计师摒弃传统观念的束缚,在积极提高业务能力的基础上,加强自身职业操守的培养,严格要求自己,本着对客户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开展审计工作,对于发现的盈余管理行为做到及时、准确的披露。也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不断地加强上市公司的外部审计监督力量,从而堵住其借助盈余管理的方式,人为控制公司经营业绩的漏洞。
四、总结
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但可以保护其投资者及债权人的合法权益,这对于建立我国的社会诚信体系,对国家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及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都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于审计意见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审计人员应很好地利用其职业判断力,并且遵循独立性原则对其执业过程中所发现的盈余管理问题作出公允性评价及披露,以便更好提高其审计意见的质量,并最终为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国家的经济繁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焕娣,李璐宇.基于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分析[J].财会通讯,2013.09
[2]安鹏,宋雪婷.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28
自资本市场诞生以来,盈余管理问题就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方面有自己的特点:我国资本市场还处于发展阶段,制度相对不够健全和完善,在较强利益动机的促使下,企业往往会采取各种方式进行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后果:例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损害广大投资者的利益,长期来看盈余管理会加大市场风险,损害证券市场的稳定有序发展。
审计意见作为审计工作的成果,是注册会计师对企业财务报告信息整体质量的评价,审计质量就是通过审计意见体现出来的。与其他财务信息相同,盈余管理的结果最终反映在公司的财务报告中,而审计对财务报告具有重要的审核作用,这就需要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这将有助于提高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满足广大投资者对企业真实财务信息的需求,促进我国证券市场和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
二、盈余管理的相关内容
(一)盈余管理的含义
盈余管理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利润操纵行为,会计界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定论。比较权威的概念有两种,一种由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William. K. Scott)提出,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一般公认会计原则GAAP允许的范围内, 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另一种由美国会计学家凯瑟琳·雪普(Katherine Schipper)提出,认为盈余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制对外财务报告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理”。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第一,股票发行和上市动机。根据有关规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必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且公司预期利润率要达到银行同期存款利率,这一限制性条件是许多企业无法达到的。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筹备上市和发行股票的公司往往采用各种盈余管理手段对财务信息进行包装,以骗得上市资格。
第二,配股动机。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由于股东对上市公司管理层的约束机制尚不健全,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现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较低,因此我国上市公司的配股意愿大多十分强烈,多数公司以配股作为上市后的最佳融资渠道。但是配股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尽管证监会制定的配股政策几经改变,但始终都以净资产收益率为标准。
第三,避免停牌、退市动机。按照有关规定,如果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将由国务院证监会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并限期消除亏损,如果在期限内未能消除亏损,证监会将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对公司来说,股票上市后又被停牌或退市都是一项巨大的损失。因此,为了保住上市资格,业绩较差的上市公司,尤其是已处于ST、PT行列的上市公司,为了实现账面上的扭亏为盈以保住上市资格,具有强烈的盈余管理动机与倾向。
除此之外,企业的管理者总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够有优良的业绩,这也是盈余管理的动机之一。
(三)盈余管理的手段
第一,通过交易进行盈余管理。企业管理层对生产经营活动做出不同安排,如通过资产和重组、债务重组等手段进行盈余管理,也包括关联方的资产注入和非公平交易行为。通过改变交易方式和时间来操纵盈余的上市公司不断涌现,一些对外投资较多的上市公司经常根据被投资企业的盈亏状况来调节持股比例,以改变对外投资的核算方法,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第二,调整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企业管理者运用职业判断调整会计方法和会计估计进行盈余管理,如公司通过变更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包括存货计价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以及计提减值准备、坏账准备等会计方法调整。在不违反会计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的盈余管理,如预提费用、待摊费用和应计项目的调整,提前确认收入或延迟确认费用的方式进行正向的盈余管理。
第三,借助地方政府支持。由于争取上市资格的难度较大,“壳资源”依然稀缺,地方政府作为本地上市公司的行政领导和直接或间接的所有者,往往不愿当地企业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所以一旦出现无法配股或面临终止上市的状况,地方政府常常予以资金支持等。
三、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中,盈余管理的存在无疑会影响到财务信息的客观性和公允性,从而制约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做出合理的决策。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控制财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和公允性的一个有效手段,对财务信息的审计和评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审计意见作为审计鉴证的工作成果,应该与财务报表信息所反映的公司盈余管理等情况相关。
大量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围绕上市资格和配股资格等稀缺资源展开了较多的盈余管理活动,注册会计师能否识别出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能否遵照监管部门的规章制度对较多盈余管理活动的企业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并体现在审计报告中,成为检验我国审计市场独立审计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在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影响方面的研究,不难发现二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Ferdinand和Judy (1998)将盈余管理与审计意见联系起来考察,首先检验了应计利润分离法的各种模型计量盈余管理的效果,然后将其与审计意见类型联系起来。他们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越高越有可能被出示保留意见。其潜在逻辑是盈余管理扭曲了会计信息,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李越冬,倪婕(2008)选取沪市制造行业2004-2005年的财务数据,通过截面修正的Jones模型和多元回归方法,对审计意见识别盈余管理水平的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审计意见具有一定的信息含量,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现象。
综上所述,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程度越高的公司,被出具非标准无保留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越大。当然,受制于研究样本的选择、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选择和财务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研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对审计意见的影响并不总能得到一致的结论和观点,只有不断完善研究条件、丰富研究假设和拓展研究方法,才能使今后的研究得出更加精细和准确的结论。
四、识别盈余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高质量的审计更易发现和制约企业财务报告中的错误和违规信息,更有效地制约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的高低可具体反映在已审财务报告中注册会计师容许的盈余管理程度上,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反向关系,较高的审计质量会容忍较少的盈余管理,从而可提高财务报告中会计盈余的可靠性及信息含量。因此,通过下列方法识别盈余管理、提高审计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一)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判断能力
盈余管理是企业精心策划的结果,为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注册会计师的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特别要提高识别盈余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注册会计师要强化职业谨慎和职业怀疑的审计理念,对盈余管理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执业敏感度,强化审计力度,提高不同盈余管理手段下的审计质量,重视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认真实施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同时要不断提高相关的技术知识、环境知识和执业判断能力,努力做到在不同盈余管理手段下都能出具高质量的审计报告。
(二)完善相关法规和准则,加强审计监督
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实质上是对现有准则漏洞的利用,因此想从制度上规范企业盈余管理行为, 就要加快准则完善的步伐。只有从制度上严格规范,才能让企图通过盈余管理操纵利润的企业没有可乘之机。完善会计与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加大对会计信息失真责任的认定和惩处力度,强化对审计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关注上市公司变更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都将有助于从多角度加强审计监督。
(三)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为注册会计师提供良好的执业环境,一方面需要逐步改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为注册会计师独立完成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企业机制;另一方面,需要遏制外部审计行业的恶性竞争,尤其要加大对随意解聘审计主体的公司的监管力度。此外,为提高审计市场的集中度,需要大力推动我国审计行业的重组和改造。随着执业环境的不断优化和改善,审计行业将为我国证券市场发展提供持续稳定的基础。
中图分类号:U412.36+6文献标识码: A
一、现代监控技术的发展
现代监控技术已不再局限于单调的图像采样和视频回放,它集采样数据接入、传输、交换、存储等功能为一体。由前端部分(采样设备及相关辅助设施);中端部分(有线及无线传输设备);后端部分(控制交互存储设备及相关处理软件)三大部分组成,并不断朝智能化、集成化、无线化、高清晰化、个性化、互动化方向发展。
二、高速公路监控系统的组成
高速公路监控管理不单是实时观看和录制视频的被动应变,而是针对交通事故事件的安全防范、交通流量数据的分析处置、人员安防环境控制监督的综合性主动管理,是事前管理。
道路路面监控、收费现场监控、环境安防监控均属于高速公路日常经营管理中的监控范畴。
(1)道路路面监控。是针对道路交通的监控,是对高速公路现场环境最直接的反映,是实施准确调度的基本保障,对交通违章、交通堵塞、交通事故事件及其它突况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并相应调整各项系统控制参数与指挥调度的策略。
(2)收费现场监控。是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的收费车道、内外广场、收费亭内的环境情况、收费车道通过的车辆类型、收费员的操作过程以及收费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特殊事件进行观察和记录,实施监督管理。
(3)环境安防监控。应用于财务室、收费所金库、机房、楼道库房等环境。要求能实时、形象、真实地反映被监控对象,同时通过布设防区、告警限位、数据阀值来设置报警系统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产生的报警信号进入报警主机,触发相关联动系统及网络。
三、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在高速公路上应用的优缺点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根据高速公路监控管理的特点需求应运而生。它是监控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综合型代表。一体化的系统监控管理平台的先进性系统、对监控管理能达到预期效果起着决定性作用。它以视频处理技术和视频分析技术的提升为前提,从接入层、交换层、传输层及管理层4个方面深入贴近管理实际,具备多业务模块化接入、分布式数字交换、灵活的多业务大容量传输、多级系统智能运用,实现多兼容性、多层次的监控服务控制目的,更具有多样化控制,多层次管理的优点,满足高速公路日常监控管理的特性要求。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可支持多种信号并行接入模式(远端光端机光纤综合数据类的接入、本地模拟视频及各类本地数据类的接入、编码器的网络接入等)。各种信号数据源的接入方式可满足高速公路的综合监控需求,给智能化分析,智慧化决策提供基本交通数据保障。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能够兼容H.264双码流及数字非压缩编码两种视频,根据具体需要实现压缩或非压缩的有机融合。H.264视频流压缩协议标准,比H.263+和MPEG-4(SP) 在相同的重建图像质量下能减小50%码率。对信道时延的适应性更强,满足低时延模式满足实时业务,如会议电视等;满足无时延限制要求,如视频存储等。其灵活的网络适应性,提高了解码器的差错恢复能力。而采用非压缩编码的视频信号能够满足视频智能分析、事件检测等功能对高清视频的要求。两种视频方式可灵活的配合高速公路监控的多元化管理,用户可根据实际监控需要任意组合,将各类视频、数据信号应用于大屏幕显示、网络浏览、视频智能分析、录入存储、报警联动、故障告警等。并结合灵活的拓扑结构进行组网,即可分布式控制又可集中管理。同时在网络搭建上与收费、通信网络物理隔绝,避免路网、路段之间视频级联共享时发生网络入侵,保证系统间的业务隔离和网络安全。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与高速公路监控管理软件相互配合,通过智能化分析和系统快速联动,减少了事件处置的应急反应时间;通过简化设备系统结构,减少了中间过渡环节和设备故障点;通过多层级的用户管理,更方便监控局域网络节点之间的级联;扩容方便,只需增加相应业务板卡即可;后台软件功能完备,轻松实现用户所需求的多种管理功能;以数字非压缩视频总线为传输基础,减少了视频资源共享时的网络安全隐患。
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虽具有以上优点,却因其设备高集成、高密度的特性,一旦发生问题,其影响化程度远远超过分布式设备。并且目前市场上各类平台系统百家争鸣,百家齐放,因技术性协议保护等原因,相互之间不具备更换的通用性,易造成技术垄断、维修难度大、维护成本高、升级有局限性等问题。
结束语
无论哪种设备、系统在初期都具有一些性能上的问题、硬件上的不完善,但通过其不断的升级优化、一步步的趋向完善,以适应用户的最终需求。从早期的模拟矩阵走到数字矩阵光平台、刀片服务器,综合管理平台,都是监控技术日益革新的成果。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问题随新技术的问世、协议的规范、市场化的要求而不再成为根本性问题,一体化监控管理平台在高速公路管理的应用前景也将更为宽泛。
【关键词】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规范建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一)关联交易
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关联交易定义为:“关联交易是指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劳务或义务的行为,而不论是否收取价款”。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6号――关联方披露》对关联方进行了界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
(二)盈余管理
盈余管理是指在会计准则的范围内,对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进行的披露管理。
二、上市公司关联交易中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建议
(一)完善关联方交易及其相关准则
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大部分是采取将关联交易非关联化,钻相关关联交易准则的空子来掩盖其操控盈余的行为。因此,完善相关准则可以有力的防止上市公司的这种行为。
1.加强关联交易定价政策的披露
在完善关联交易价格方面,会计准则应纳入关联交易价格的确定依据及方法,如果上市公司实际交易价格与关联交易价格存在差异的话,还应该披露此差异对上市公司当期盈余的影响程度。
2.扩大关联交易的披露范围
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应该在财务报表中列报所有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相关性信息。《股票上市规则》则只对上市公司的重大关联交易即“上市公司与关联自然人发生的金额在30万元以上的关联交易,上市公司与关联法人发生的金额在300万元以上且占上市公司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0.5%以上的关联交易”有硬性要求必须披露,而对重大交易以外的关联交易没有强制性的披露要求。这是准则可以修改的地方,该硬性规定上市公司及时披露所有关联方交易。
(二)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改善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可以从根源上控制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行为。
1.进一步完善管理层激励机制
首先,制定合理的薪酬结构。管理者在薪酬激励制度的启发下,往往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操控会计利润。因此,最有效的做法是在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激励和风险之间寻求平衡点,根据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确定变动薪酬和固定薪酬的最优比率,才能让管理层激励机制发挥正确的作用,抑制盈余管理行为。
其次,制定合理的薪酬水平。在制定管理者薪酬水平时,不仅应该考虑管理者的经营业绩,而且还应该考虑行业平均薪酬水平、同地区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及内部职工的薪酬水平。此外,还应该在科学的绩效考核基础上制定管理者的薪酬水平。否则将会丧失有效的激励效果。最后,完善绩效考评制度。一个科学的绩效考评制度一定不能过于依赖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考虑赋予经营性现金流较高的权重,因为其持续稳定性和不容易被盈余操纵的特点。另外,客户满意度、企业创新能力、市场占有率等一些非财务性指标也是绩效考评体系中不应缺少的一部分。
2.建立健全独立董事制度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应该建立独立董事制度以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独立董事的主要任务是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不被大股东侵害,因此保持独立董事的独立性尤其重要。为了敦促独立董事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通过发放津贴来给予激励;另一方面,上市公司可以建立对独立董事的约束机制。
(三)加大监督力度
我国上市公司所处的监管环境较为宽松,法律法规的惩罚力度较小,上市公司冒险进行盈余管理的意愿很强。如果加大对关联交易的处罚和监督力度,会带来盈余管理成本的上升,上市公司在进行盈余操纵之前会权衡一下利弊与后果。所以,监管部门可以重点关注一些扭亏为盈和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并对其进行重点检查。对于故意隐瞒重大关联交易或故意虚构交易的上市公司,按其情节严重程度应追究其责任人的民事甚至是刑事责任。
(四)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等中介机构出具的报告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独立审计对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有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中介机构对上市公司存在着财务依赖性,部分中介机构为了谋求高额利益,迎合上市公司的需求,丧失职业道德与操守,出具虚假审计报告。因此,不仅要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加强监督,而且要监督和指导会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机构的执业质量,同时规范其竞争行为,才能从这个环节有效抑制关联交易盈余管理行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重大影响的交易,应该深入分析该项交易是否属于非公允的关联交易的范畴,充分考虑该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披露时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建立关联方交易独立审计制度也是规范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自律监督
政府与外界的监管往往具有滞后性,因此,在会计准则和法律尚未规范到的地方,更需要上市公司从公司的长期利益及企业的社会责任角度出发来对自身行为加强自律监管。上市公司可以借鉴国外自律行业协会的管理经验,通过建立自律性组织发展自律机制,与政府监管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有效规范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盈余管理的行为。
参考文献:
[1]王浩哲.从关联交易的角度谈新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J].财务管理,2010(10):6364
[2]李蓓蓓.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识别与控制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3:3336
[3]杨志强,王华.公司内部薪酬差距、股权集中度与盈余管理行为――基于高管团队内和高管与员工之间薪酬的比较分析[J].会计研究,2014(6)
关键词:创新创业;工商管理课程;课程构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4-0021-02
当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一定的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较多地传授专业理论知识,而忽视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缺乏切实的实践类课程,导致实践教学严重滞后于理论教学。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努力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新体系,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势在必行。根据目前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不足,必须切实调整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体系的整体建构共可分为三个部分(如图1所示),分别为理论学习、实训项目操作以及成果孵化,三者之间呈递进关系,需要课程教师依次逐一完成。
一、深化理论学习,鼓励应用创新
实训课程中的理论学习是前期理论学习的进一步加深,因此,实训课程较宜设置在本科学习的后期阶段,需要学生在对创新创业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深化其实践操作方面的理论学习,旨在通过操作性较强的理论的学习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实训课程的理论学习可以包括例如《商业计划的撰写》、《知识产权和技术管理》、《新企业市场营销》、谈判技巧等操作性强的理论加以学习。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有效的教学成果有赖于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前期阶段是否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能力的基础。在本科学习的前期阶段,学生主要学专业课程以及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实训课程则是基于此两者之上。在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中,核心专业课程与创新创业课程呈相辅相成的关系,核心专业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的讲授为主,而创新创业课程的课程设置则应紧紧跟随核心专业课程的步伐,以实践模拟为主,课程内容应包含核心专业课程所提及的理论知识,并辅以社会调查、情景模拟、自主学习等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进行吸收内化,使学生在创新创业的课程中提升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如表1所示)。“嵌入”与“应用”、理论知识与情景认知相衔接的课程安排,为后期的创新创业实训课程教学打下了扎实基础。
二、完善实训项目流程,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实训项目的开展以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为佳,在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的筹备前期,学生可自行组建团队或由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内部讨论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职责岗位可以划分为项目总负责、市场部经理、设计部经理、运营部经理等,并通过团队讨论设计出项目概念,概念形成后,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参与项目调研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方案修改和项目展示。项目概念的策划及团队分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人需求。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中实训项目的开展,其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去运用课堂所学,而教师则需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可以提供的资源并及时给学生提出建议想法,让学生尽可能去实现团队所制定出的实训方案。实训项目的开展以学生间的团队合作为佳,在创新创业实训项目的筹备前期,学生可自行组建团队或由教师进行统一安排,学生需要通过团队内部讨论进行合理的职责分工,职责岗位可以划分为项目总负责、市场部经理、设计部经理、运营部经理等,并通过团队讨论设计出项目概念,概念形成后,团队成员需要共同参与项目调研并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方案修改和项目展示。项目概念的策划及团队分工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个人积极性,满足学生多样化的个人需求。
三、孵化项目成果,建立校企合作平台
创新创业实训需要整合利用校内外各方资源,校内本科院系可设立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心,负责开展和协调各种创业实践活动;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实验平台,促进产学研教育;充分挖掘利用校友资源,拓宽实践教学渠道。校企合作是一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企业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从项目设立到项目实践的整个过程中,课程负责人可邀请相关企业参与到项目评估环节中,多方位评估也有利于工商管理专业的立体化教学。高校与企业间的积极互动不仅为学生实现优秀且可行性强的项目提供了实践平台,推进了校企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校企合作也有利于优秀项目的更进一步孵化成长,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具实践性。创新创业实训课程的建构提出旨在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创业意识及培养工商管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意识影响行动,行动影响结果。因此,在创新业实训前期,学生的创业意识教育非常必要。通过自我认识、创业知识、创业生理、创业心理等理论教学内容的互动传授,培育学生的创业情感,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的兴趣和爱好。创业情感和创业动机的激发能使学生产生一种处于积极心理状态的内驱力。基于团队合作的项目设立及实践是创新创业实训课程中的重要教学环节,这个环节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创造商机、发现商机、把握商机、利用商机的创新能力,将创业活动中的各个要素、各个环节高效科学组织起来的组织能力,而且提高了学生根据外部的创业环境和已掌握的创业机会确定企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战略的决策能力和协调多方面人际关系,使团队成员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严伟.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析[J].教研,2011.
[2]李传军,吴昌宇.地方性本科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校讲坛,2011,(19):566-570.
在项目招投标阶段,招标书是十分重要的文件。招标指的是招标人(业主)通过向社会公开发出工程(项目)邀请的过程。招标主要分为以下阶段:招标公告、发售标书、接收回标、开标、评标、定标(发出中标通知书)。所有的投标人(想参与工程建设的公司)都是根据招标人(出资建设或使用的单位)发出的招标文件来编制投标文件的。而且,如果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有冲突,按照相关法律应该按照招标文件的描述执行。所以,招标文件编写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实施的好坏。按照本项目的经验,招标文件编写主要有以下风险:招标人对招标的工程建设不熟悉,无法准确掌握工程界面有利点与不利点;招标人对相关专业不熟悉,无法提出明确、有效的建设需求;招标人对相关法律、规定、规范不熟悉,无法有效利用这些保护自己的利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经验是要设法邀请工程建设专家、弱电系统专家、法律专家作为顾问,帮助业主写好招标文件。
在项目设计阶段,图纸是最为重要的文件。工程在施工阶段,最为重要的文件资料就是施工图纸,所有施工任务最终都要体现设计图纸设计的内容。总体来说,施工单位就不能比图纸多做也不能比图纸少做,否则都不能通过验收。图纸一般分为白图与蓝图。白图是设计单位直接打印出来供业主等各方预览并提出修改意见的,不具有法律效力。蓝图是设计经过修改定稿后,交设计公司内部、审图公司审图后印刷的,具有法律效力(施工与验收以蓝图为准)。按照本项目的经验,图纸设计主要有以下风险:设计图纸没有完全反映业主需求、没有完全符合招标文件要求;业主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有效审核图纸质量;设计公司没有拿到最新的平面图等基础资料,弱电设计不能和其他系统最佳适配。针对这些问题,作为业主方主要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将设计图纸与招标文件主要内容进行对比,找出设计图纸中的遗漏并要求其补全;要求信任的第三方弱电专家对图纸进行审核,为业主提出专业的建议与解决方案;业主方协助设计公司从土建设计单位、水电风系统安装设计单位处取得最新的设计资料,争取弱电设计在最新基础上进行深化。
在项目施工阶段,施工监督是最为重要的任务。项目进入到施工阶段,施工单位的任务简单来说就是:按图施工。但是这四个字虽然简单,但是真正能做到却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在施工阶段,会碰到的主要的风险如下:施工单位未按图施工,影响使用发业务需求的实现;现场环境改变(如房间重新分割),施工单位无法按图施工;施工单位已完成的任务被其他工种破坏无法使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主要可以采用以下对策:主要依靠施工监理,次要安排业主方人员对施工单位施工严格对照施工蓝图进行监督,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与弱电以外的其他工种建立及时有效的沟通机制,一旦相关工种出现设计变更,弱电系统也马上进行适应性调整;业主方帮助弱电施工单位与破坏方进行协调,根据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尽快解决。
一年来,交警支队以服从服务于垦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中心,以确保垦区的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为己任,以创新垦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新机制为抓手,以整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为重点,以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为根本,以服务群众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目标,充分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龙江交警精神,攻坚克难,拼搏进取,采取层层明确任务,层层落实责任,层层落实包保,事事都有指标,强化督导考核措施,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以不死人、少死人,保安全、促稳定为目标,大力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大教育”活动。广大交通民警以高昂的斗志、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用他们的辛勤汗水、扎实的工作、艰辛的付出,将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打造成“积德工程”和“平安工程”。特别是在做好十安保工作中,支队领导高度重视十安保工作,提出了“保秋收与保十安全并举,整治交通违法与开辟秋收绿色通道并重,警力下沉与督导检查并进”的工作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垦区的交通安全与社会稳定,为垦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坚定不移地开展事故预防和违法整治活动
一是积极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开展集中整治机动车“三超一疲劳”交通违法等专项整治行动,注重强化源头管理,切实加强应急管理。
二是坚持标本兼治,狠抓源头管理。加大对客、货运企业、场站的安全监管力度,制定落实《加强机动车驾驶人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十七条刚性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了处罚交通违法历史性突破。
三是狠抓交通秩序管理,全力以赴保障道路安全畅通。积极与周边地市建立联勤联动机制,加强区域管控、科学组织、定向引导。实现了事故少、秩序好、党委满意、群众满意目标。
四是广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一是以客运企业为重点。二是以校车安全为重点。三是以重点路段为重点。四是开展加强大中型客货车检验和驾驶人审验工作。
五是积极开展整治酒驾专项行动。各大队把整治酒驾专项行动,作为预防交通事故的重点工作来抓。各大队集中警力,在重点时段、重点路段开展查处酒驾专项行动,排出干扰,拒绝说情,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酒驾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六是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交通意识。一是以“实施文明交通计划”为载体,大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除陋习、保安全”和“珍爱生命、平安出行”等宣传活动。二是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开展交通安全宣传“八进”活动。三是支队与垦视台和北大荒日报建立了协作关系,在“民生”栏目设置交通安全宣传专栏,在北大荒日报设置“交警在我身边”专刊,记者随警采访,扩大了交通安全宣传的影响面。四是充分发挥“护卫天使”作用,女警深入学校,增加了学生掌握交通安全的知识面。五是抓住新驾驶人培训宣传教育关,各大队深入驾校指导宣传教育活动,有效防止了“新马路杀手”的出现。六是充分发挥车管所和驾驶人考试中心的宣传阵地作用,筑牢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七是深入开展“平安畅通县区”创建活动。八个管理局全部实现了省级达标,建三江管理局申报国家级达标单位。
三、固本强基、夯实基础,坚定不移地加强交警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2012年支队把加强作风建设,提升民警素质,夯实基础工作,作为加强交警队伍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提升民警综合素质,打造过硬交警队伍,取得了明显的实效。
一是以开展“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大力加强民警的纪律作风教育,转变了工作作风,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开展。
二是以“交警岗位练兵活动”为载体,努力提升民警的综合素质。从提高民警的科技应用能力、执法办案水平、应知应会能力出发,牢固树立“强素质、练精兵、不为形式,不走过场,志在民警素质提升”理念,岗位练兵活动切实起到了促进学习、提升素质、有利实战、规范执法的作用。
三是以“学习英模人物”为载体,强化民警的争先创优意识。队伍建设呈现出,纪律严、作风硬、讲团结、勇奉献、打硬仗、树新风、无违纪的良好局面。
四是以“三项建设”和“三项重点”工作为载体,强基础上科技重执法。一年来,支队一是在基层基础建设上下工夫,有效改善解决了眼下警力严重不足的问题。二是在规范执法上下工夫,规范了民警的执法行为,防止了上访事件的发生。
四、服务群众,构建和谐,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垦区交管工作发展之路
支队牢固树立创新是交管工作发展的动力理念,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措施,谋划交管工作,实施交管工作。一是用建立垦区交通安全宣传大格局的思维,积极推进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建设,为加快垦区“文明示范公路创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用服务群众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积极推进车管分所建设。三是制定完成了交警指挥中心的国家立项工作,为垦区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社会管理创新铺平了道路。
五、直面问题,兴利除弊,坚定不移地破解制约交管工作的瓶颈问题
2012年,尽管垦区交警支队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也深感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巨大压力,还存在着一些制约垦区交通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垦区交通管理工作快步发展,我们要积极地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扎实有为地开展好各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用工作业绩赢得各级领导支持,解决警力不足、装备滞后、交通设施不完善问题;用创新求发展,开拓垦区交通管理工作新局面;用服务构和谐,赢得社会理解和群众满意;用严格管理手段,整治交通违法,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打造平安工程,迎难而上,力克制约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瓶颈问题,创造宽松、和谐的工作和执法环境。
六、抓住机遇,迎难而上,坚定不移地推进垦区交通管理工作跨越发展
《实施办法》为进一步有效规范本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巩固已有成效、提升报告质量,不断提高公众安全用药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办法》共分八章,五十六条。八章内容分别为:总则、职责、报告与处置、药品重点监测、评价与控制、信息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其中第三章“报告与处置”分为四节,包括:基本要求、个例药品不良反应、药品群体不良事件、定期安全性更新报告。
详情可登陆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址:)专题专栏内阅读《上海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实施办法》。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1-00-01
一、阿尔斯通集团公司供应链管理
阿尔斯通采购管理的口号“共同努力,共同节省”,即通过实际行动,降低采购成本,确保采购物资的品质,使公司产品在市场上保持强有力的竞争力。其重点在于成本管理和供应商管理。
1、成本管理。成本管理包括了管理成本和价格成本两方面。
阿尔斯通在管理成本的控制主要通过简化采购授权程序,精简采购的KPI指标,创建操作性更强和更强调绩效的KPI来实现,如其超过7万欧元的订单,仅需要3个层面的审批则可完成。
在价格成本控制上,阿尔斯通通过下面几点举措实现:
(1)每一种主要货物的采购都建立了包含商务团队在内的最高级别工作组,并制定战略规划。(2)按照货物原产地(或供应地)组织采购。(3)由专业的团队对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变化进行分析,通过定期的月度预测体系以及财务保护措施来应对原材料价格的波动。(4)根据最新的市场价格分析结论对供应商重启价格谈判并重新签署合同。
2、供应商管理。阿尔斯通建立了一整完整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实行质量控制,确保最终采购物资的品质。具体主要有以下几点:
(1)供应商品控管理原则为全球统一的质量标准。(2)供应商准入。(3)供应商评估。(4)供应商选择,阿尔斯通各级采购部门参考供应商的产品不合格报告的数量、频率、故障率、响应情况等历史表现,对通过评估的供应商进行择优选择。(5)供应商品控:根据项目要求,阿尔斯通通过对中标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进行全过程跟踪。(6)供应商处理:对供应商的处理分为3级:1级是供应商观察状态;2级是暂停新订单状态;3级是取消供应商资格状态。处理措施随供应商品控情况随时进行升级。
二、西门子公司供应链管理
在西门子公司,一个公司层面的强制性的“供应商管理流程”和“质量管理体系”正有效运转。
1、供应商管理。西门子公司的供应商管理贯穿于采购流程的每一个阶段,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资质评定、供应商战略评估/制定倾向性供应商清单、采购决策、供应商评价(包括项目评定以及供应商分级)、供应商发展等五方面内容。
(1)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资质评定。供应商资质评定结果显示了供应商与西门子公司要求的匹配程度,供应商的状态以及改进措施都在“click 4 suppliers easy”平台中进行管理,并且面向全公司开放。
(2)供应商战略评估/制定倾向性供应商清单。在供应商资质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战略评估,关注具有战略意义的“最佳表现和高质量的供应商”,对最优供应商战略的界定以及对供应基地的有效管理,共同促成了倾向性供应商清单(FPL)的产生。
(3)采购决策。基于标准的供应商选择流程筛选最佳供应商并签订合同。
(4)供应商评价(包括项目评定以及供应商分级)。西门子公司的供应商评价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A、结合项目,强制性从采购、品质、物流、技术等4个方面对供应商的历史绩效评价;
B、从战略标准和风险标准两方面,选择兴地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C、根据以上三项评估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分级。
(5)供应商发展。通过供应商风险管理流程对供应商库内的供应商进行评定,基于评定结果,采取积极发展、自我优化、降低使用率、逐步淘汰等多种风险防范措施,并持续监控供应商的风险状态及进度,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供应商库。
2、质量管理。西门子公司质量管理的策略是:通过强制性质量元素的执行,实现产品/服务、流程及人员质量的管理及持续性改进。该公司的质量管理通过内部质量管理和供应商质量管理两方面实现。
三、对公司供应链管理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对比学习,本人了解到阿尔斯通公司、西门子公司在供应链管理上的一些基本情况和特点,他们很多成功的经验很值得借鉴,为此,提出几点工作设想:
1、加强物资供应链管理知识培训。显然,供应链管理是一种体现着整合与协调思想的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建议对物资管理人员,结合公司物资管理制度的宣贯工作,增加物资供应链、采购管理相关管理理论的培训,提高物资人员的理论水平。
2、加强信息化建设。供应链管理强调的是将客户所需的正确产品能够在正确的时间,按照正确的数量、正确的质量和正确的状态送到正确的地点。而要实现这6R管理的载体是信息系统的建设,对照阿尔斯通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供应链管理,其信息系统的有效应用正是其管理和效率提升的有效举措。
3、加强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通过对阿尔斯通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经验借鉴,不难发现其采购与供应商管理都有效的结合起来,通过对供应商科学有效的管理为采购提供决策依据,而采购的情况反过来也为供应商管理提供评价依据。故建议公司应尽快开展供应商考评工作,对重要设备供应商还应强化现场评估,将供应商管理成果与评标工作相衔接并在评标系统中实现有效展示和应用。
4、构建物资品控管理体系。参考阿尔斯通公司和西门子公司的质量管理经验,进一步完善公司的品控管理体系,建立物资缺陷的信息的报送、响应、共享、分级等工作流程。加强对供应商产品质量控制的监督,每季度对物资缺陷进行总结,形成专题报告。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科学设定品控管理工作的KPI指标,开展品控工作的统计和评价工作。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创新并不是克莱斯勒做得最好的一面,其最为业界称道的是在供应链管理方面,甚至其设计方面取得成就也依赖于此。
价格不是越低越好
很多时候成功往往源自失误,克莱斯勒在供应链管理上也不是一帆风顺。在上世纪80年代,克莱斯勒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克莱斯勒对供应商关系仅仅维系在价格方面,也就是克莱斯勒只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而缺乏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
由于缺少与供应商一起设计零件,以及对于供应商的利润漠不关心,导致克莱斯勒在新车的设计以及生产周期甚至质量上都出现了问题,1989年克莱斯勒的决策层开始对其供应链关系实施改革,其核心模式称为SCORE――供应链成本降低计划(Supplier Cost Reduction Effort)。这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减少供应商的数量、稳定供应商的利益关系、鼓励供应商更多地参与汽车生产的全过程、奖励供应商的创新活动与建议。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克莱斯勒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团队,包括大型车、小型车、越野车和卡车部门人员都参与其中。这个跨部门的团队成为了与供应商之间唯一的“出口”。主要的功能是协调内部供应的优先级别,避免多个部门与供应商发生冲突。
在和供应商的关系方面,克莱斯勒也意识到低价策略的危害,它逐渐开始和供应商之间商量价格,甚至规定如果供应商能够提供好的建议,那么得到的利益将与供应商平分。这样大大提高了供应商的积极性,一个供应商提议将某部分的零件用塑料取代镁为原料,这个提议每年为克莱斯勒节约了大量资金。
1994年,克莱斯勒形成了自己全新的供应链关系:供应商的选择标准不再是一一竞标、低价获胜、不考虑过去的成绩,而是变成了事先评定、合理价格以及考虑过往合作的历史;公司与供应商的利益关系也由原来的短期合同、不关心供应商的赢利变为了长期合同和注重双赢;分工协作方面不再是不同的厂商分别负责设计、模具和零部件,而改成一个厂商负责一个零件研发、生产的全过程;此外,公司为供应商的创新建议提供了畅通的渠道反应,允许供应商参与整个价值链的改造等等。
在实施开始的头两年,1991年-1992年间,这项行动共产生了875个改进生产的新建议,每年降低成本约1.7亿美元;1994年,供应商提供了3786个新的建议,降低成本5.04亿美元;至1995年底,克莱斯勒公司共实施了5300多项新建议,节省了17亿美元的开支。改革前克莱斯勒公司一辆新款汽车的研发时间平均为234周,改革后缩短至166周;改革前克莱斯勒公司车均利润是250美元,改革后一辆车的平均利润增至2110美元;改革前克莱斯勒的资产利润率低于福特与通用汽车平均2个百分点,改革后资产利润率平均高于上两个公司4个百分点。克莱斯勒一跃成为美国最具赢利性的汽车制造公司。
这种做法现在也被移植到了中国,克莱斯勒(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艾思孟强调,最好地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办法就是把所有的产品本地化,各部分的零件也是本地出产的,这样才能在最近距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所以,尽快开始和扩大本地化生产是克莱斯勒的指导战略。
鉴于克莱斯勒此前的产品过于美国化,艾思孟说他本人在底特律花了很多时间跟设计师、高层管理人员交流,建议他们把中国作为一个核心的市场来对待,现在,他已经得到了承诺,今后的新车型从设计伊始就会考虑中国的需求,而不仅仅是对现有的车型进行简单的改动。
不能只盯着车间看
除了与供应商之间建立良好关系,供应链管理人员必须留意制造和装运过程,但那些真正努力使自己更灵活的公司则不能只盯着车间,还必须看得更远,以使其供应链更加敏捷。这也是克莱斯勒成功的关键之一。
在克莱斯勒,车辆生产与销售的每一个步骤都是作为其供应链的一部分来考虑,包括从车辆设计的第一阶段开始至其服务和维修结束。用克莱斯勒公司CIO Unger的话说:“大多数人认为供应链仅仅只是车辆制造,其实它也包括了车辆制造之前和车辆制造之后。”
这也正是克莱斯勒集团部署大量的系统来实现自动化和简化其供应链的原因所在。其中全球供应门户就为供应商与克莱斯勒公司全部所属公司之间进行交易提供了单一的入口和基础设施。另一个系统把这些数据传送回生产计划应用,然后从那里再传送给供应商。
在设计的最初阶段,克莱斯勒集团及其3400个供应商使用Powerway,在新的零部件被确认可以用于生产线之前,通过9个质量控制“关”对这些新的零部件进行跟踪。
为了尽可能从广泛的渠道收集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及时有效地投入使用而变得更为敏捷。克莱斯勒公司的全球供应商门户允许该公司通过广泛而深入地触及其业务的所有领域而做到上述这一点。
对此,克莱斯勒使用了生产控制门户(PC Portal),对其供应商及物流企业中的4000多项事件进行实时监控。例如,通过PC Potal,座椅供应商可以获得克莱斯勒的装配线需要座椅的准确时间,其中系统还帮供应商计算了物流的延迟时间。这样可以保证戴姆勒-克莱斯勒装配线上的每个零配件都是及时运送到的,从而减少运送提前导致的库存占用和滞后导致的生产停顿。
一、机械行业物资采购现状
机械行业是国民经济行业中重要的行业,它的产值占了制造业中的大部分。其主要是采购机器设备和原材料进行生产,将产品卖出去获得利润。与其他行业不同的是,其采购成本占了其产品生产成本的45%―55%,因为采购的机器设备及其配套设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价值昂贵,特别是从国外进口回来的设备,损坏后更不易维修;同时其产品附加值也比较低,市场售价不高,其行业利润率大概为8%―10%。因此,机械行业要想提高企业利润,必须控制产品的生产成本,特别是物资采购成本。然而,在实际采购过程中由于许多原因,企业在物资采购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成本一直居高不下。
二、机械企业物资采购存在的问题
(一)很难降低采购成本
企业采购成本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企业生产的产品比较异质,其对原材料的品种、规格、质量要求高,同时对生产技术要求也比较高,因此企业在采购设备时都是采用最先进的,在其他原材料的购买上也倾向于买最好的,这样采购成本自然就高了。二是原材料的库存量太大,库存成本太高。一般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对库存和采购量进行调整,为了防止出现产品市场短缺,往往一次性采购较多的原材料,积压了库存,使采购成本增加。
(二)没有针对供应商的综合评价系统
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根据供应商的供货质量、供货数量、供货违约次数等指标来评价供应商。虽然在评价供应商的过程中有进行实地调研、随机抽查等步骤,但次数往往很少而且质检员也没有严格按要求来抽查,中间可能涉及到利益输送问题。其次,一家企业因零件需要往往和许多供应商签订合同,但是合同的订货数量过少,这使得供应商在组织生产时成本比较高而且难度变大,供应商生产积极性不高,投入的精力不够,产品质量很难保证,同时一般机械企业检验设施比较少,对一般零配件、外购零件无法进行详细检查,只能通过原始记录与产品合格证书来辨别产品的质量好坏,这样就为企业埋下了质量隐患。同时供应商只顾自己利益,他们可能生产假冒伪劣产品或者低买高卖从中获得利润,因此货物的检验工作难度较大,检验成本比较高。虽然供应商都获得了ISO9002 质量体系认证,但是这种认证可能缺乏监督,他们难有担忧质量的意识。因此,需要建立一个信息系统来对供应商的供货质量、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三)供应商的选择存在缺陷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规定,机械零件特别是军用零部件采购只能在一些特定的生产商里选择,主要是那些通过质检部门认证的厂商。这些规定给一般企业的采购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通过长时间的合作,企业发现明明有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一般,价格又贵,而且交货期经常拖延,而另外一些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又好,售后服务又好,价格又公道,往往还能提前交货,而企业只能去前者那里购买原材料。因为后者不在合格厂商范围内,这提高了企业的采购成本,也埋下了质量隐患。
(四)没有与优秀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也没有相关的奖励措施
赏罚分明企业才有动力,由于大部门机械企业一直采用传统的采购管理模式,对供货较差的供应商没有严厉处罚,对供货好的供应商也没有一些奖励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前者以次充好的气焰,也挫伤了后者的积极性;同时企业长期认为供应商是企业利润的剥夺者,并想尽一切办法压低货物价格,没有与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所以双方都相互保密,信息闭塞,只顾获取眼前利益,牺牲了长远利益。
三、对机械企业物资采购策略的几点建议
企业物资采购策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采购方法与库存策略,二是对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策略之一是建立供应商的综合评价信息系统,对供应商进行追踪调查,从而保证产品质量。但是,企业一般需要采购的材料零构件较多,种类繁多,供应商较多,因此企业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对每一个供应商进行追踪,也不可能与每一个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因此,在整个采购工作中可以将物资进行分类,分为A、B、C三类,对不同类别的物资采购采用不同的库存方法和供应商管理策略。
(一)A类物资采购建议
A类物资是大型的固定资产、生产设备。其特点价值较高,企业主要用来进行产品的生产,其质量的好坏关乎企业的生存发展,市场上能够生产并出售这种物资的合格供应商不多,企业一般也无法自己制造。对于A 类物资,一般机械企业应该与质量较优的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不对抗、能够实现双赢。企业在价格谈判的时候应看重长远利益,不压价格,通过合作使供应商获得较多的好处,实现双赢并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采购库存管理方面,由于A类物资价格昂贵,损坏后难以修复,且库存占用流动资金较多,在采购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和产品需求预测,同时严格控制库存。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可以购买设备保险,将损坏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
(二)B类物资采购建议
B类物资主要是一些大型固定资产的配套设备和一些重要零部件,其特点是技术要求不高,市场供给比较充足,价值也比较贵,占用资金较多。一般机械企业主要是在固定的几个厂家中进行采购,因此对供应商的要求是:在满足相关技术指标的情况下保证产品的质量较优,供货比较稳定,产品售后服务比较好。因此,产品质量信誉好,产品供货稳定,产品售后服务好的供应商在通过产品试用要求后可以成为供应商。确定供应商后,由物资采购经理制定并下达订货计划,派遣有关人员去和供应商谈判,最后双方签订供货合同。如果市场上只有一家生产商,但是要价过高而且不能保证供货进度,可以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反映,由政府有关部门出面解决,这样既采购了所需要的物资,而且也保证了企业生产的稳定性,也降低了企业的采购成本。因此,B类物资的采购策略是总成本最低,在供应商管理上,没有必要花大代价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保持正常合作关系就可以了,最终实现企业采购总成本最低。
(三)C类物资的采购建议
C类物资是那些小的零部件或者零构件,特点是价格不高,市场上存在大量供给,容易获得,而且价格协商的空间比较大。这类物资所需种类较多,数量较大,企业应该坚持实施货比三家的方法,充分利用买方市场的优势,尽量选择那些供给充足,价格最低,质量最优的物资。在选择好供应商签订合同之前,首先去供应商工厂进行考察,确保供应商的证件齐备,生产能力充足,并且符合国家质量认证标准,避免购入假冒伪劣产品,根除企业的质量隐患。企业每采购一批物资,要记录供货商的名称,联系方式,物资种类、质量差异、采购价格,并与之前采购的相比较,经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共同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才能办理订货手续。最后将资料进行备案存档,方便监督检查。对于只有一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可以先去了解同行业机械企业使用后对该产品质量、价格服务的评价,再修改自己的订货条件并签订合同。在库存管理方面尽可能实行经济订货方式,使库存成本最低化。
四、结论与建议
机械行业的物资采购问题主要集中在采购成本管理和供应商管理上,主要有采购成本过高、供应商评价不完善、供应商选择和合作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本认为应将物资分为不同重要等级,按不同等级对物资采购和供应商进行管理,A类建立长期战略关系并努力降低库存,B类保持一般合作关系并且有选择的进行采购,C类物资主要设法降低采购成本,最终笔者认为这些建议会帮助一般机械降低成本,实现利润增长。
参考献:
[1]李海亮.国有煤矿材料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控制措施[J].企业研究,2011(16)
[2]刘伟.供应链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26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01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整体构架。X公司的集团母公司是一家有着80年历史的跨国元器件制造型企业。X公司产品相对国内制造商有品牌优势和技术优势,但相对价格较高。X公司在部分产品线的市场份额上占有领先地位,但不可否认在部分产品线上也正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夹击而市场表现不佳。因此,X公司在提品差异化的同时,也始终强调严格控制成本结构,而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标自然要和公司战略保持一致。
(二)现有信息流管理模式。X公司内部通过ERP系统的销售模块和财务模块分别管理内部销售相关信息,销售和客服模块的信息实时地自动流向财务管理模块。工厂另有MRP系统管理生产相关信息,X公司和各工厂间每晚进行数据交换来进行订单相关信息共享。因为商流是介于工厂和总部,总部和X公司之间的三方贸易,而这三方的财务管理是相互独立的,各自的财务系统均不与X公司进行数据交换。
(三)现有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式。在X公司多年经营发展历程之中,通过严密的择选过程和深入的考察,使得X公司与一级商之间的关系表现稳定,过去十年之中只有少数几个商退出合作。目前从X公司的业务流程看,已经构成了一个以X公司为核心企业的完整供应链,其中上游企业是A集团公司作为X公司(上海)的产品供应商、而其下游企业是以商和各行业需求元器件的厂家企业为中心的销售终端。
二、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供应链管理模式整体构架问题。在未来B2B电子商务平台上,经X公司认证通过的客户数量至少达到一千五百家以上。在将来新增客户价值未知的情况下,建议先要考虑如何进行成本控制和优化,避免因为客户数量的增加而带来成本的飙升和浪费的产生,要始终围绕供应链管理的核心目标一一用最低的总成本来实现最优化的供应链绩效来开展工作。
(二)现有信息流管理模式问题。虽然X公司自身拥有ERP和CRM系统,X公司的客户也多半拥有自己企业的管理系统,但是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联,X公司的系统也没有开放全部或部分权限给客户访问相关内容。特别是对于商来说,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被定位在竞争关系上而忽略了实质性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强烈的竞争意识无形中拉大了彼此间的距离,降低了彼此问的信任感和责任感。
(三)现有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问题。公司现有的销售网络通过15个城市的分支机构和30多家商来覆盖全国,但是受到销售力量的地理分布和规模的限制,无法覆盖所有区域,特别是西部等新兴经济区域,也无法覆盖到为数众多的中小微型生产厂家。预计新的销售渠道将给目前的商业务带来较大的冲击,因为未来B2B电子商务平台将不受空间,时间的限制为任何一位客户提供随时在线的各种服务。
X公司目前与内部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程度高,处于合作伙伴关系,但是与外部OEM供应商的合作关系程度低,处于契约关系。这一水平的合作关系在未来B2B供应链中将要受到挑战。
三、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构
(一)B2B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整体构建建议。(1)B2B供应链管理的战略核心目标:用最低的总成本来实现最优化的供应链绩效。(2)B2B供应链管理的协同策略:以供应商管理库存(VMI)为主要手段。采用VMI模式,将未来B2B供应链上的生产、销售、库存和配送等业务在上下游企业之间进行调整。(3)采购和库存:采用订货型生产和备货型生产,推拉结合的混合策略。
在X公司B2B供应链中,网上订单的引入,使得客户可随时在线下单。基于上述订单生产和备货型生产相结合的策略,允许客户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现货交易或是订单交易。如图1所示。
图1 X公司B2B供应链管理推/拉式流程
(二)信息流管理模式的重构建议。(1)借助X公司未来B2B电子商务这一平台实现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使得集团内外部制造商、商和客户、第三方物流供应商等供应链中的各个节点企业,根据不同的访问权限设置可以随时掌握整条供应链的相关部分信息,最终实现整个供应链的信息共享,保证链上各企业整体高效的协调运作,大大提高X公司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实力。(2)将X公司的企业采购、生产制造、流通等环节通过B2B供应链管理实现物流管理过程的电子商务化,有效集成并处理与物流有关的信息资源和海量数据,提高了物流的实时性和可跟踪性。(3)将X公司的客户关系管理纳入B2B供应链管理模式之中,使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演化成为了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三)客户关系管理和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构建议。相较于X公司的内部供应商,目前X公司对国内的4家外部OEM供应商实行了差异化管理。考虑到和这些外部供应商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和绩效,也为了 VMI协同模式的顺利开展,建议X公司将这4家外部OEM供应商定位于合作伙伴关系,提高互信合作水平,达成X公司B2B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四、结束语
论文重构了X公司B2B供应链管理模式的整体解决方案的建议,包括运用VMI模式和信息共享为主要协同策略,整合出面向未来B2B电子商务环境的新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该模式对X公司来说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作为一个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实例,希望能给有志于开拓电子商务的同类企业带来一定的参考借鉴的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