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幼儿德育的核心

幼儿德育的核心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18 16:30:5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幼儿德育的核心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幼儿德育的核心

篇1

(一)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素质,只有少数人是先天的,绝大多数人的素质是后天经过受教育训练之后逐渐形成和提高的。即使是先天性的素质,经过教育训练之后也可以大大提高。如画家敏锐、细致的观察力是在先天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实践、训练逐步形成的,这就奠定了素质可以形成、提高、相互影响、逆转等,这也就是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素质教育的特点。

1.基础化。素质具有发展性的特点。因此,为每位受教育者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使之建立继续发展的坚实的、丰富的生长点.这便是素质教育一个突出的特点。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为受教育者――幼儿的一生打好生长点的基础.便显得尤为重要。而作为幼教工作者,奠定幼儿时期良好的素质基础.是我们的天职,是不可推卸的责任.绝不存在可有可无的选择性。

2.整体化。这是由素质所具有的整体性所决定的。

对个体而盲,各种素质结构因素统~存于其中,相互影响.显示其整体性。为此,素质教育便对我们提出了使个体在体、智、德、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的要求,不能有所偏废。同时.素质教育又要求我们教育要面对全体受教育者,不得有所遗漏。我们幼教工作者作为群体中的一员,本身素质也起着影响整体素质的作用。因此,幼教机构的领导和全体保教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自己必须模仿地做到,起到榜样的作用。如果教师要求幼儿爱护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却随地扔纸、吐痰;要求幼儿语言美,教师自己却语言不够文明……那么,素质教育整体性特点必然会影响保教人员对孩子素质的培养效果。

所以,形成高素质的幼教工作者集体,是向幼儿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

3.素质化。素质具有潜在性、相对稳定性等特点,所以素质教育需要注重把外在的影响和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素质。也就是说,我们旨在奠定的素质教育,是对一个人的发展所提出的外在影响,所产生的外在作用。而这种影响和作用,只有通过个体的“内化”作用,才能形成个体所具有的素质,素质一旦形成,便可以稳固下来。

4.民族化。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这就决定了素质教育具有民族化的特点,遵循素质教育对象的年龄特点,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科学性所在,是不容忽视的。

二、《幼儿素质实验》是幼儿园课程中的核心内容

(一)《幼儿素质实验》的课程特点。“幼儿素质实验”就是幼儿教师向幼儿实施素质教育的活动过程。幼儿素质实验主要是通过幼儿园课程来进行的。那么,什么是课程?《教育大百科全书》对“课程”的定义是“课业及其进程”。幼儿园课程是不是仅指“体育、音乐、美术、数学、语言”等科目?是不是仅指作息表上所列的“来园”、“晨检”、“自由活动”、“进餐”、“游戏”等一日生活规程?……我们说“不只是”。那么,反过来说“音乐、体育、美术……”科目是不是“课程”内容?“一日生括常规”是不是“课程”内容?我们则回答“是的”。由此可见,“课程”是以整个幼儿园为对象的,它的意图是用来使幼儿园教育能够充实地、科学地、协调有效地进行,从而有利于幼儿健康地成长。

(二)《幼儿素质实验》的实施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要求:

1。思想认识的转轨。长期以来,一些幼儿园,特别是本地一些私立幼儿园,本着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进行幼儿园教育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很少从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落脚点上予以考虑,因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幼儿身上并不到位,也就是说距离幼儿素质教育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

比如,有的教师有数育要求,但多是具体到教师教了几首歌、几个儿歌、几个字等。也就是说,量f特点明显,质的特点缺乏。所以,在考虑数量的同时,落实到素质基础上,是全体幼教工作者目前需要重视的认识上的转轨。

再如,我们习惯于用一节“课”中孩子所表现的技能技巧来衡量教师的水平,而忽视教师如何启迪孩子的思维等能力去掌握技能技巧的过程。例如,过去孩子在画画过程中多半只会照老师的示范画一笔一画地学,脱离了示范便不知如何通过观察在纸上表现图画的意愿。这种“技巧”的传授,不能说明幼儿或教师的素质高低。所以,将重视传授技能技巧转移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也是当务之急。

篇2

一、孩子自信不足的原因

幼儿教育首先要从理解幼儿入手。认真地去关注每一位幼儿。走进孩子的童心世界。把握教育的契机。通过对众多幼儿的分析发现。自信不足主要来自下面几方面原因:1)性格本身比较内向。孩子不爱说话。不愿与人交往。2)生活环境单一。孩子小时由保姆或老人带。很少出去玩或与同龄的孩子接触或由于保姆方言问题。使孩子缺少语言交流的机会和经验。表达能力差。性格内向。3)孩子对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和老师比较陌生的。陌生的环境里难免会产生心理的压力。4)由于父母或保姆照料过于周到。孩子自己动手能力较差。自理能力相对较弱。形成孩子胆小、软弱。遇事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的性格。不利于培养她勇敢坚强的个性。5)专制家庭父母威信占绝对地位。孩子完全按父母的意志生活。家长对孩子的所作所为经常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做事无主见。习惯于依赖父母。不敢亲自尝试、探索。6)溺爱不利于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冷漠的家庭也是同样。由于父母离异、不和睦、过分忙于自身事业追求而与孩子接触时间少。亲子之间缺乏应有的情感交流。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行为得不到成人恰当地指导。孩子的探索与成功得不到成人及时地鼓励和肯定。因而同样不能形成必要的自信心。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自信心培养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孩子自信心的形成。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经过对比发现。民主型家庭最利于孩子充满自信。在这样的家庭里父母把孩子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人。尊重孩子。与孩子保持平等的关系。知道并允许孩子享有自己的权利。其次。对孩子的发展有正确的估计。并对孩子提出适宜的要求。家长常主动和孩子谈话。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经历过的事。他们还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提供探索、玩耍的机会和条件。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那怕是微小的进步。使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也能有理有据地批评指正。这些家长往往都能注意提高自身修养。做到情绪稳定。豁达大度。积极乐观。对孩子起榜样作用。调查与实践表明。这样的家庭最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另一方面。家长还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和老师及时沟通反馈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对于自信不足的孩子。家长要配合地放手让幼儿去做一些小事情:好像自己穿衣服。自己来收拾自己的玩具。帮爸爸妈妈去拿一些小东西。帮妈妈擦桌子等。对于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可以给予一定的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并在家中经常与幼儿交谈。让孩子讲讲幼儿园里发生的事。并多为他们创设与人交家长在家里可以问问孩子“今天你在幼儿园里都做了些什么?”在教室里你最喜欢做什么?“今天谁和你一起手拉手排队的?”等等。要注意多带孩子外出。多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玩。让幼儿和其他的小朋友多多交谈交往。让孩子多认识外界事物。这在表面上好像与交往的关系不大。而实际上。多外出的孩子性格开朗。好奇心强。喜欢探索。自然也就容易加入到别的小朋友的活动中。这样有利于幼儿语言的发展还有交往能力及自信心的培养。

篇3

身处在幼儿园的学生,多半是3到5岁的小孩,他们生性活泼,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可以说是少之又少,这时作为他们的老师,应该在加强学生对新鲜事物接触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个性、兴趣等各方面的培养。因为一个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用一生,更何况对幼儿园的小孩来说,他们分辨能力极差,对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甚至表达出来。他们不会将心里面想的展现出来,甚至不知道怎么表达,所以教师可以先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沟通。所以,应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培养其习惯的养成。

一、创造机会,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如,教学者可以找一些适合小孩玩的游戏,对他们进行有组织的游戏。例如,找一些小木棍进行简单的加减,在卡片上写好一些阿拉伯数字配上卡通,在玩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对这些简单的数字进行了学习。现在的独生子女,由于家中娇惯着自己,很难融入幼儿园这个集体,在幼儿园形成自理的好习惯就能为他们上学后更好地融入集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巧用信息化教学

小孩的天性是不能很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教学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一点提升学生的注意力。例如,用多媒体放幻灯片时就可以插入动画、还可以用些儿歌、动漫、搞笑的对话。这都是小孩所喜欢的,教师可以加入要学习的知识,在视觉上让学生接受了,并将这些信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些不仅在无形之中能提升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向往。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这是幼儿最先接受学校教育的一个场所,必须做好对其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教育接受外界新鲜事物做好充足的准备。

篇4

关键词 幼儿德育;氛围;品质

中图分类号:G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24-0129-01

一位教育家说过,“聪明者不一定有所为,但有德者一定有所为。”由此可见,德育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者应当重视德育,通过德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那么,在幼儿活动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一、从保育员抓起,引导幼儿进入良好的道德氛围中

自古以来,家长们都认为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备条件,而幼儿教师面临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于个性形成的最初时期,知识经验少,判断是非能力较差,但对各方面的接受和模仿能力又特别强。因此,幼儿教师就应时时为他们做榜样,为他们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道德氛围,这样才能使幼儿慢慢地认识到什么是对,是真、善、美;什么是错,是假、恶、丑,从而在幼儿中建立一个有序、团结友爱、活泼向上的集体。

二、从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幼儿正步入一个开端,若这时对幼儿进行道德品质的培养,将会直接影响他们道德品质的发展方向。因此,幼儿教师应注重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每个细节,如幼儿吃饭时挑食、撒饭,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故意把其他小朋友推倒等小事,教师们都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进行适时教育,进一步让他们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三、从幼儿活动抓起,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

人的道德品质不是天生的,活动及交往才是品德形成的基础,即道德品质是在活动与交往的过程中形成,又在活动与交往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而幼儿的一天主要是在活动中度过的,活动又多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这就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活动中丰富幼儿的道德情感是最有利的时机。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并激感的一种艺术形式,音乐的旋律时而活泼、时而激昂、时而舒缓,这些都能给幼儿以美的熏陶与感染。而每一首歌词均以具体、形象的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寓思想性、艺术性与一体,从而给幼儿以形象、生动的教育。因此,教师应通过音乐使幼儿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充实起来。比如,通过音乐系列活动《好朋友》《小娃娃跌倒了》《我的好妈妈》《幼儿园里好事多》《国旗、国旗多美丽》等,使幼儿从爱小朋友到爱父母、爱幼儿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逐步得到丰富。

四、从幼儿集体评价、教师多形式表扬抓起,鼓励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当幼儿具备一定的道德意识时,他们便很乐意对自己和他人的言行做出评价,有时还会表现为告状,其实,这是引导幼儿丰富和掌握行为规范的好时机,同时又是鼓励他们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时机。教师可经常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和评价集体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使之形成正确的舆论,并影响每一个幼儿。笔者在中(1)班举办了“比比谁的红旗多”的专栏,在每日结束活动时,教师就组织幼儿一起进行评议推选,即对当天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贴红旗的鼓励,然后每周五进行评选,对一周表现好的幼儿奖发小红花。这样既帮助幼儿提高了日常行为中的是非判断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鼓励了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另外,我们还先后采用了“进步塔”、贴“星星”、语言称赞等多种形式,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从而也满足了幼儿的强烈渴望和“我最能干”的心理需求。

五、从家园联系抓起,督促幼儿坚持良好的行为习惯

篇5

此外,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惧、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品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质,完善自己的个性心理品质,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其次,幼儿园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幼儿教育从功能上来说是一种环境的教育,而形成幼儿园环境的主要成分是教师和幼儿群体。

教师是幼儿园教育环境的核心,教师的待人接物,说话方式,行为举止,穿着打扮都在有意无意地影响着幼儿。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交往,被教师所影响,并按照教师的做法,学习限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方式。教师只有自身具有良好的素质,向幼儿显示出自己健康的情操和真、善、美的行为习惯,才能激发幼儿良好的道德情感,同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动之以情,以好雨润物细无声的美好情感,去感染、滋润幼儿天真无邪的心灵,提高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

篇6

首先教师在理论上系统地学习,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明确了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减少了盲目性,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二、精心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首先认真研究、分析、讨论教材,再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育内容,另外还要根据本地、本园、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重点 。

三、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健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针对幼儿身边的各种事情,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前段时间发生了一件事,使我深深感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一天吃完下午点,我讲了个健康教育是非判断题,让小朋友们选择:活动室里有一把椅子不知道被谁碰到了,你发现后会怎样做?A、装做没看见,不管不问。B、让其他的小朋友扶起来。C、马上跑过去扶起来。小朋友积极参与热情非常高,都选了C。我当然也非常高兴,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总是发现有的小朋友对倒了的小椅子就像没看见,对放在桌上的椅子不管不问,还老爱翘着椅子玩。我趁机和小朋友们展开了讨论,让幼儿意识到桌椅是幼儿在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所不可缺少的好朋友,我们要注意爱护,如轻拿轻放、及时修理、注意清洁等。我还引导幼儿展开扩散思维,想想对待其它公共事物应怎样爱护。

第二天,一位家长的谈话,使我更加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她说昨天下午我接铭铭回家,院子里花砖铺的路上,有一块砖被来往的车辆碾了出来,我们几个大人在前面走,没在意,但当我回头叫她快走时,却发现她把砖搬到了原来的地方,而且铺整齐了。我感到惭愧,受了这么多年教育的我竟然不如一个小孩子。我为女儿有一颗美好的心灵和助人为乐的思想而高兴。你们的劳动已经开始得到回报了。

当然家长的支持令我们感到欣慰。可见教育对于儿童生活的影响是积极有效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育,要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中抓住教育契机,支持和帮助儿童积累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能力,促进身心健康。

四、渗透于游戏、上课和幼儿一日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把健康教育设计成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做。如在中班当幼儿学会穿衣服、叠被子、系鞋带后,组织幼儿进行“看谁穿得快”、“看谁叠得快又好”等比赛性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参与意识强,积极性高,再加上教师的指导性、鼓励性话语,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组织语言、音乐、美术等领域的教育活动中,适时地、集中地渗入一些健康教育内容可收到强化教育之效。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我们要有意识地为幼儿提供健康教育的机会和条件,如组织大班幼儿帮助食堂阿姨剥豆角、摘菜叶等,指导幼儿做好为班级擦桌椅、整理物品、摆放碗筷等值日性工作。让幼儿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使其产生尊敬劳动者的情感;集体过生日,分享快乐;这些活动对幼儿来说既新鲜又有吸引力,再配以教师的讲解、示范和耐心的指导帮助,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五、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h境有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环境的创设包括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

首先,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全感,信赖感。教师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投入要真切,表情要丰富,语言要亲切,如果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眼睛望着别处,表情冷漠,可想而知,无论教师怎样运用语言进行鼓励,其教育效果也是消极的。因此,教师在鼓励和表扬幼儿时,除了运用语言的鼓励外(你真棒、你真行),更应运用表情、手势、身体接触性的鼓励(如热情的微笑、鼓掌、摸摸小脸蛋、抱一抱)等,另外帮孩子梳头、整理衣服、擦去鼻涕等,使幼儿真正感受和强烈体验到自己被教师所喜爱。从而才能深深地感染孩子,使其产生积极的教育效果。

其次,树立榜样,积极的鼓励,是影响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源泉。幼儿具有思维形象具体、好模仿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我班有一名幼儿,有一次摔到在地上大哭起来,旁边的幼儿有的旁观,有的愣着,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大声说:“好哭、害羞、活该。”还有的正准备压在这个孩子身上。我走过去轻声问他:“摔疼了吗?勇敢的孩子摔到了自己爬起来,来老师替你揉揉。”这个孩子在我的鼓励下站了起来。安慰好这个孩子,我又对其他孩子说:“小朋友在一起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不要取笑别人,我相信,你们都是些助人为乐的好孩子。“孩子们听了我的话,有的给这个孩子搬来椅子,有的牵着他的手让他坐下。由此也可以看出,教师对一个孩子的关心和鼓励,不仅温暖和激励了一个孩子,而且起到了言传身教的榜样作用,它影响和带动了其他幼儿纷纷模仿的行为,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注重环境美是我们环境布置的重要原则

通过环境的创设与美化、设计来创造适合儿童成长的教育环境,利用环境与儿童相互关系,来诱发和调整改变儿童的行为。如:布置“祖国真美呀”、“各民族小朋友手拉手”、国内、国际发生的重大事实、事件等激发幼儿的爱祖国、爱家乡情感;在走廊墙围上布置一些有关道德行为教育的图片,使孩子们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根据我班的劳动教育内容,在室内可创设自我服务“动手角”,幼儿随时可进行如系鞋带、穿衣服、扣钮扣、叠被子等游戏性练习及比赛活动。在室外利用幼儿园的边角开辟养殖角,按季节带领幼儿种瓜、种豆,指导幼儿给植物松土、浇水、施肥、除草等,收获时,教师和小朋友一起采摘果实。在饲养角,幼儿精心饲养各种小动物,不但了解这些动物的特征、习性,而且还能在实践中学会关心爱护小动物。培养幼儿一种宽广、积极、热情向上的健康心理。

篇7

幼儿由于年龄和身心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对自己的评价能力比较差,一般都是依靠其他人对自己的态度来辨别自己行为的优劣。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关键人员,他们的言行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而,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幼儿教师和家长必须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充分尊重幼儿,相信他们,在言语或行动上要多多鼓励,即使一定要批评也要注意方式,要用亲切而肯定的言语对幼儿提出表扬,例如:“真棒,你做的太好了!”我相信你会做得很好”等等。特别是对于那些比较调皮而且个性鲜明的孩子,要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对他们积极向上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和赞许,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就感,从表扬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潜在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发展。

二、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形成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以往的幼儿教育过程中,往往以老师为主,老师做什么,幼儿学什么,做什么,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幼儿处于被动中,是一种传统的教育理念,无法发挥出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我们而应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幼儿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从中获取经验,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树立”以幼儿为本”的观念,积极发挥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寓”教”与”学”为一体贯串于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每位幼儿素质的提高。在对培育幼儿的创新思维方面会有促进作用。无论在哪个环节都应把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及能力放在首位,把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作为科学教育的核心,我们必须注重激发幼儿喜欢观察、喜欢动脑、喜欢动手,培养幼儿好奇好问、好想象的精神,积极启发每位幼儿开展创造性活动,诱发幼儿创造的潜能。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三、寓教于乐,在活动中促进幼儿进行主动学习

每个人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要根据自身身心的发展特点选择适合的活动促进学习,但是活动的形式并不能以人的主观愿望来决定。幼儿阶段是人生的起始时期,他们具有很强的感性认识,但是理性认识能力较差,这样的身心发展特点也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主要以游戏或者对事物进行观察等具体的活动进行。在这个教育阶段,学习和游戏与活动之间并无严格区分,而且对于幼儿来说,在游戏中进行学习他们更容易接受。因此,幼儿教育者要抓住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行为思维特点,将教育与游戏科学合理地结合在一起,在活动中进行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去对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加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开发他们的思维和治理,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主动发现事物的过程中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四、因材施教,给每个孩子展现自我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幼儿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行动能力以及智力进行分别教育,换一种说法就是因材施教。传统的教育方式讲求的是统一形式的教育,不会区分幼儿的个性特点,使幼儿的个性发展受到阻碍,更严重的甚至会扼杀幼儿的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发展,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不利。因此,在对幼儿进行集中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幼儿的差异为他们提供多层次的学习内容,从各个具体的活动环节上对幼儿的差异进行关注,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允许他们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同时,教师还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对他们的爱好了解清楚,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充分的挖掘每个孩子身上的潜力,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在活动中将自身的潜能尽量发挥出来。

五、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和长处

每个幼儿都有优点,并且都希望得到伙伴的喜欢,任性、淘气的幼儿也不例外。如平时淘气、不听话的王花,一大早就帮着老师搬桌椅。老师在上课时表扬了他。此后王花的表现较以往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老师要透过幼儿的任性、淘气、不听话的表面去寻找他们内心隐藏着的美好品质,及时鼓励、表扬,帮助其纠正不良行为。

诚然,孩子离进入幼儿园是他们走入社会的第一站。我们作为老师就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水平,为每个儿童创设良好的适应环境,多和家长沟通,共同引导幼儿在与周围的人、事、物的交互作用中进行身心活动和素质的培养,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全面发展。同时,既使他们了解初浅的文化知识;又有健康的体魄、高尚的品德、美好的情趣;有爱心、关心人、意志加强、有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篇8

人的教育过程可以分为启蒙教育和知识教育两个大阶段,启蒙教育是针对年龄较小的幼儿、小学生等进行的,幼儿教育对于人的潜在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幼儿阶段,对于一个人的道德素质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时间人对事物的好奇心特别强,也是塑人的个性的最佳时期,而幼儿教师对于幼儿的引导对幼儿的成长有着莫大的影响,因此幼儿阶段的教师幼儿教师的责任重大。

一、幼儿教育的核心

1.重视幼儿个性化发展

个性是一个人表现出的典型性格特征,通常每个人都自己的个性特点,个性不同也决定了人对事物的理解不同,进而对事物的态度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在幼儿教育中,个性总是受到规则与纪律的约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也往往忽视对幼儿个性保护,再加上随着幼儿的成长进行知识学习阶段,应试教育背景下人们过于重视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对个性的发展,导致人的个性的减弱甚至消失。尽管我国教育界已经认识到缺乏个性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提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人的个性的,幼儿教育更应该从尊重幼儿的个性开始,对幼儿的成长要宽容对待,使个性可以自由发展,但并非放任自流,而是要引导幼儿的成长,不能纵容幼儿顽劣的本能一起滋长,对幼儿要保护其自尊心,当幼儿做错事情时,更多地给予鼓励与宽容,而非苛责,对人的个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2.好奇心是幼儿个性的体现

幼儿时期是人的好奇心最强烈的阶段,幼儿对于看到、听到的事物总是保持着高度的好奇,他们心中的疑问特别多,因此,表现出“好问”的特点,而且幼儿的问题总是成年人所想不到的,过于天马行空、难以理解,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真实体现了幼儿的探索本能和对知识的渴求,是一种主动的学习行为。所以,幼儿教师对待幼儿的“好问”应当要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努力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在便可以更好地为幼儿答疑解惑,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以后进入知识学习阶段能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3.幼儿应以启蒙教育为主

幼儿时期并非知识学习阶段,因此,幼儿教育不是以知识学习为主,而是以对幼儿进行思维能力的开发为主,但是由于幼儿教育处于市场经济当中,社会对于幼儿教育的影响极大,幼儿教育阶段试图进行不同程度的以知识学习为主的学校不在少数,而对于学生自学自治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就压缩了幼儿自由发展的空间,使其天性不能得到体现,对于幼儿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重视幼儿成长的规律,切不可不切实际地过早进行知识灌输。

二、幼儿教育的方法分析

1.游戏教育法

幼儿园的称呼源自德国,寓意幼儿嬉戏、玩乐之意,也即幼儿时期的教育应以在游戏中获得教育为主。但是国内的幼儿教育却定位在小学教育的“预备期”,尽管并没有这么明确定位,但是事实上却是在以这种方式运行,幼儿每天的学习时间远远高于对应该进行的娱乐活动时间,幼儿应有童年快乐被“预备期”教育剥夺。

游戏并非为游戏而游戏,幼儿教育中的游戏是在精心设计下进行的,游戏中可以让幼儿体验动手能力、团结精神、克服困难与恐惧的过程,并从而获得友情和成功。精心设计的有益游戏可以让幼儿不仅收获快乐,还能从中得到锻炼。在进行游戏设计时,以自然、朴实为主,游戏道具的选用在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增加户外游戏,如与绳、圈、球结合的游戏,利用沙箱、小水池进行的室外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结精神。

2.叙事教育法

幼儿阶段人的思维还比较简单,不能够进行复杂的逻辑思维,容易接受叙事性思维方式从而获得知识的体验,其思维中情感的导向性比较明显,抽象思维是幼儿阶段所无法理解的,情境模拟、形象性的事物是他们接受事物的主要方式。

知识教育需要人有着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幼儿教育中过多的知识传授与灌输使得幼儿的思维模式被强迫向逻辑方向快速转变,这一过程对幼儿而言是非常痛苦的,他们对事物的接受能力和体验感受能力总是无法得到教师的认同,同时也使幼儿丧失了创造力和活力,极端地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感,形成对知识的排斥,独立自己,严重影响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幼儿教育中对于人的成长规律的认识和尊重是极重要的,在教育中应以叙事性教育、体验性教育、形象性教育方法为主,减少逻辑性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教育内容。比如多采用审议故事、神话传奇故事等。教师在进行叙事性教育时,要对故事内容进行筛选,除了要有吸引人的情境设计外,还要让幼儿能够“进入”故事中,成为“故事中人”,使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这些经验教训会在儿童的记忆中进行沉淀,最终略去细节,变成一个个儿童用于处理日常生活的脚本。

总结:幼儿是祖国的希望,也是社会的希望,幼儿教育的好坏关系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幼儿教育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幼儿阶段的教育需要重视对幼儿个性的保护并促其发展,鼓励幼儿保持好奇心,进而守护其求知欲,让幼儿能够在宽容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启蒙教育,在教育中多用游戏教育法和叙事教育法,并对游戏和故事进行精心设计,以求能够让幼儿在教育中获得更多的体验。

篇9

中图分类号:G61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359-02

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们启蒙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幼儿今后的长久发展。教师需要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要积极思考如何提升幼儿教学的教学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要把握科技发展的节奏,要深化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要尝试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来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每节课的课堂教学效率。此外,幼儿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拓宽幼儿的认知面,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使他们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1.融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教育的必要性

在现今这个信息技术全面应用的大背景下,幼儿教师拥有更多的推动素质教育的机会。信息技术能给幼儿园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幼儿教师必须强化自身对信息技术优势的认识,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便利日常课程教学。首先,幼儿园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来优化教学管理、教师管理以及学校硬件管理,从而更好地为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服务。其次,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使幼儿教师高效地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升每节课的教学质量,从而反过来促进幼儿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融合信息技术和幼儿园课堂教育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使他们愿意参与到课堂实践中去,从而有利于加强幼儿对知识的理解与消化,有利于他们今后的成长。

2.将信息技术同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的策略

2.1 利用信息资源库充实幼儿园课堂教学内容。幼儿正处于形成系统认知观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引导他们科学地获取知识。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尽可能拓宽幼儿的知识面,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利用互联网搜索一些与教学主题相关的知识,在浩瀚的互联网信息资源库里提炼出有利于拓展孩子们眼界的素材,并带领幼儿一起学习这些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充实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学习、对认识这个世界的兴趣,进而优化幼儿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2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幼儿园课堂教学方式。传统的幼儿园教学只是教师平铺直叙地向幼儿讲授一些基础知识,生硬地教导他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习习惯,而忽视了幼儿的实际接受情况。分析幼儿园教学的教学反馈,我们发现幼儿对知识的吸收能力并不高。因此,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自身的课堂教学方式,帮助幼儿更好地吸收所学的知识。例如,在学习"十以内的数字"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关于"十以内的数字"的PPT,用幻灯片展示数字给幼儿看,并配合一些实物图片,让孩子们数图片中实物的个数,以此强化他们对数字的认识。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方式一方面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它潜移默化地深化了幼儿对数字的直观认识,利于提高他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2.3 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幼儿在课堂实践中学习。幼儿期是幼儿成长的起点,一旦他们不能在实践中掌握动手能力,将严重制约他们今后的成长。因此,幼儿教师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带领幼儿在课堂实践中学习知识,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并借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比如,在学习"道德品质"时,幼儿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一套道德选择题。孩子们在幼儿园教师的引导下弄懂题目的意思,并对每一个选项做出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带动幼儿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教学中去,让他们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强化其对道德问题的认识。此外,这能让幼儿认识到实际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也像是一道道选择题,是非对错往往就在一瞬间,以后在大是大非面前的每一次选择都要认真对待。

3.结语

在幼儿园教育中融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提高幼儿课程教学的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学习、理解能力。然而,要想把信息技术的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要求幼儿教师明确将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进行融合的重要性。教师不仅要全面认识信息技术的特点,还要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实际情况,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的能动性,从而提升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篇10

2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内涵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是促进经济增长以及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信息技术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以及质量。幼儿是个人智力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促进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工作会对幼儿未来的发展造成重要影响,而幼儿教育是个人接受的早期教育,也是个人成长以及发展的基础阶段。就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来说,二者的融合是将信息技术作为重要措施实现幼儿教育的目的,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育整合,通过优势互补为幼儿营造一个舒适与愉快的学习环境。

3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思维较为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信息技术为人们提供一个较为真实和生动的环境,如在“小蝌蚪找妈妈”舞蹈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先播放舞蹈视频,在视频的播放过程中引导幼儿学习,也可以个人发挥创造舞蹈动作。第二,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部分孩子因为受到思维发展的限制,在表达过程中存在口齿不清、逻辑混乱等问题,幼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指出幼儿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倡导幼儿详细表述自己的想法,这对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以及灵活性具有积极意义。第三,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研究精神。幼儿发展阶段好奇心较强,教师可以应用信息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与此同时建立一个系统和完善的知识探索过程,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个人的积极实践可提高幼儿动手以及操作能力。

4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路径

4.1应用信息技术创造学习情境

对于幼儿来说,要想改善教学效果,就必须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因为幼儿的年龄较小,各方面能力发展不完善。所以,如此激发学习兴趣,可以找到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各方面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例如,可以播放教学视频或者音乐,选择与幼儿的认识规律相符且能够满足幼儿好奇心理的内容,从而深化影音作品中的色彩、动静变化、情节等在幼儿脑海中的印象,使得幼儿进入一个自觉学习的状态。信息技术自身较为枯燥和乏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是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4.2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传统幼儿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教师工作经验丰富,在应对幼儿教育问题时也十分自如。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使得教师能够快速累积经验,并且为幼儿提供实质性帮助。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从教学方式上来说,传统教学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而融入信息技术后,为幼儿的百搭以及展示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和平台。例如,在讲述“孔融让梨”故事时,若只是单纯的口语表达则幼儿不能真正理解,通过视频展现使得道理更加直观。作为教师,在视频播放完以后,在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让幼儿先表达自己的感受,然后教师将视频内容与课堂教学目的相结合,警戒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需“尊老爱幼”。这样可以强化幼儿的记忆,也是教学更加简单,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4.3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整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这也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使得幼儿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g来为幼儿营造和谐有趣的学习环境,使得幼儿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以及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幼儿教师要注重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充分将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环节,极大地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和效果,满足幼儿教育创新发展的要求。

一、整合信息技术,营造教学情境

为了保障幼儿教育的实效性,教师首先要注重改善教育氛围,积极营造轻松愉悦和富有生趣的教学情境,这样幼儿才能够迅速融入教学课堂,轻松高效地掌握知识和提高发展技能。信息技术能够在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以将原本复杂的知识形象直观、形式活泼地呈现在幼儿面前,从而促使幼儿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当中,有效发挥幼儿的学习主体作用。幼儿教师在设计教育方案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幼儿的特征以及认知能力,同时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来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在教学儿歌时,教师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到学唱儿歌能够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也能够促进其活泼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接下来,幼儿教师还需要掌握幼儿的实际特征以及认知能力,充分认识到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还不健全,认知水平上也有待提升,那么在精心挑选儿歌的过程中就需要把控好儿歌的难度,而且学习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幼儿出现注意力分散的问题影响教学效果。在具体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信息技术的整合作用,为幼儿营造游戏化的教学情境。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儿歌视频,引导幼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接下来鼓励幼儿运用自身的创造力来进行游戏化的表演和学习,拓宽幼儿的发展空间。

二、整合信息技术,强化师生互动

幼儿教育是师生互动和相互融合的双向过程,如果只有教师或者幼儿的单方面付出和努力难以达成教育目标。幼儿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注重提高自身的责任意识,在教育活动中投入爱心,体现出为幼儿着想以及关爱幼儿的情感,这样才能够在幼儿教育中与其和谐相处,形成和谐新型的师幼互动关系。要想增强师幼之间的良好互动,信息技术整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手段,能够有效强化师幼互动水平,也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拓宽幼儿的视野和知识面。目前大多数幼儿教师都是具有高素质以及高学历的教育人才,在实际教学环节中注重观察幼儿的细微举动和表现,也善于调动幼儿的情绪以及思维能力,能够全方位地指导幼儿,并用自己的行为举止以及良好素质对幼儿形成榜样影响,幼儿也能够从中学习到丰富的知识,提高能力。与此同时,幼儿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如在开展语言教学时先借助信息技术为幼儿直观形象地呈现关于美食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接下来鼓励幼儿将美食作为主题展开语言交流,在活动当中锻炼幼儿的语言能力。

三、整合信息技术,渗透情感教育

幼儿教育不单单是要为幼儿传递知识,还要注重为幼儿传递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幼儿和教师之间的情感共鸣更加持久有效,从而推动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真正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标。信息技术在幼儿情感教育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够推动情感教育的有效渗透,使得幼儿的主体作用得到真正发挥。幼儿教师需要确立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例如,组织幼儿主动参与到合作互助实践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意识,还能够展示出幼儿的聪明才智,提高幼儿的整体素质水平。针对目前不少幼儿缺乏分享意识,并且不懂得感恩父母和教师的情况,幼儿教师需找到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认识到主要是情感教育的渗透不足造成的。对此,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来渗透情感教育,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幼儿播放与文明礼仪以及感恩教育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幼儿了解到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感恩教师的教育以及父母的养育。

信息技术具有强大的教育应用优势,同时也符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要,通过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融合起来能够全面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发展,也为幼儿学习知识创造了良好条件。对此,广大幼儿教师必须提高对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视程度,并在教学实践当中积极探究将信息技术和幼儿教育整合的有效措施,发挥信息技术在创设教学情境、强化师生互动、渗透情感教育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篇12

在幼儿成才、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幼儿教育,它对幼儿将来的学习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传统教育模式以老师为教学中心,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科技信息的不断进步,传统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需求,不能让学生的自主独立意识得到较好地发挥。因此,老师应积极采用更有效的教育方式,把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相互整合,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迎接教学改革中面临的新超越和新挑战。

1.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幼儿对待新事物时都会有新鲜感、好奇心,老师可以根据这一点,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以图片、文字、声音等教学方式把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兴趣引到课堂教学中,从而让学生获取多方面的信息,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开阔视野,提高学习兴趣。

如教中班课文《母亲河――黄河》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把黄河风光呈现在屏幕上,让幼儿被吸引到时而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时而缓缓流淌、波澜不惊的黄河上。这样欣赏完黄河的风貌后,学生便兴致勃勃,产生浓郁的学习兴趣。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幼儿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1]。

2.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最主要的表现形式是想象,老师应该多对幼儿进行鼓励,使幼儿的思维具有更强的开拓性、创造性,从而将语言篇章中表现出来的具体意义转化为学生自身实际形象的感触,转化为语言能力。心理学家说:“多变的刺激比较容易吸引幼儿注意力。”老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引导幼儿学故事,让幼儿形声相配、图文并茂,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如讲《门上的画》这个小故事的时候,老师可以先播放相关音乐,让幼儿仔细听故事,被故事那些有声有色的描述所吸引,十分认真听故事。之后老师可以让学生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了解到的知识,对老师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思考、回答。学生还可以对故事的情节进行形象、生动、逼真的表演,从中得到更多的收获。老师再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动画课件,让学生亲眼目睹故事中的小狐狸找到小猴子家的全部过程,从而加深学生对这个小故事的理解、记忆。再让学生展开想象,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力。

3.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把静止画面动态化、连贯化,将抽象课题趣味化,对幼儿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刺激。同时它可以使幼儿注意力充分集中,激发幼儿积极参加教育教学活动的动机,并且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幼儿进行积极指引,不断鼓励幼儿参与到教学中,使幼儿的思维主观能动性得到有效调动,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与能力,创造出与现实生活不同的崭新景象。此外,它还可以开阔幼儿的视野,使其思维更活跃,让幼儿全方位、多角度地对问题进行思考。

如讲《小船回来了》时,老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课文情节中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呈现在屏幕上。在幼儿看到这么有趣的画面感到十分有趣,老师可适时提出问题:“哪个小朋友可以给图中的小男孩起个好听的名字呢?”学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老师归纳学生的答案后可接着提问:“小杰的一个好朋友特别喜欢在水上玩,你们可以猜出来是谁吗?”以此让幼儿展开丰富的想象。老师通过让学生看教学课件,对学生提问,让学生依据课件自由构思,给学生宽阔的想象、交流空间,活跃学生的思维,想象出一个个生动有趣、内容不同的故事,则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所述,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调整学习目标,强化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老师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变得更有趣、灵活,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3

随着信息技术在我国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之中。幼儿教育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起点,对一个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其中不免会应用到信息技术。那么下文主要就如何有效应用信息技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进行分析。

一、相互整合的优势

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而在幼儿教育这一行业,与信息技术相互整合后呈现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极大地提升幼儿的学习热情

因为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上课形式较为单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较少,导致课堂气氛较为沉闷,降低了幼儿的学习热情, 进而会阻碍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在幼儿教育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师的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能够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知识。

(二)能够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幼儿教育中植入信息技术,能够极大地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他们爱看的动画片,在课后布置的作业时布置一些动画片中讲述到的知识,那么在回家之后幼儿会更乐意去看这些动画片,更乐意去学习其中的知识,这样就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能够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学校的教学方法,也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席之地。一方面,信息技术可以使得幼儿能够在家里进行学习,例如家长可以播放一些教育类的幼儿节目给他们看,播放一些动画片或者娱乐节目等,都能够让幼儿于不经意间接受到良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信息技术能够帮助家长在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家长可以根据幼儿的个性和兴趣,在电脑中播放一些符合他们年龄段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四)能够保障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在课堂中播放多媒体,通过图文并茂的画面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进而使得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之中得到全面的提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些供幼儿思考的问题,或者艺术扩展方面的内容,比如简单的画画、唱歌等小视频,还可以播放一些跳舞、做操等视频,这些都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进行整合时的注意点

(一)明确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

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上课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导致幼儿的学习效果很不理想。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师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尽管应用多媒体能够对课堂的效率有着较大的提升作用,但是如果教师太过依赖这种教学方法,从而会起到相反的效果。例如教师过分的依赖多媒体,会使得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到较大的制约,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会被学生和多媒体的单向交流所取代,这样学生还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跟以往被动接受教师的教育所不同的是,这次换成了多媒体。如果教师单纯使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效果或许是达到了,但是教师就逐渐沦为了放映机。多媒体的应用也使得师生之间的交流逐渐减少,导致学生难以感受到教师的人文关怀。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过度依赖多媒体会制约幼儿教育的开展,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所以在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应该分清主次,学生依旧是学生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而多媒体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只有认识到了这点,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教育。

(二)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幼儿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点更多了,但往往他们在课堂上还不能消化这些知识点。那么就需要教师逐渐培养幼儿在课后回家通过观看视频光碟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将课上没有理解透彻的知识点通过回家观看视频的方法进行复习,培养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也能够为他们将来的发展提供极大的帮助。

三、进行整合的方法

(一)进行主题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将他们引入到幼儿教学之中,才能更好的提高幼儿教学的效果。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一些与本节课知识点有关的动画片来吸引他们的兴趣。另外还可以让幼儿在观看动画片以后画出或者写出自己的作品,充分的肯定他们的学习成果,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二)进行家园共育

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所以家庭与学校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健康、全面的发展。比如现在大部分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学校可以在本校网站上,分享一些学生日常学习教育的图片,让家长能够了解和掌握孩子的成长,还可以在网站上设置在线留言的版块,可以将学校里一些重要的通知或者活动告知家长,促进家园更好的合作交流。

(三)进行安全管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