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电力技术专业

电力技术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03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电力技术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电力技术专业

篇1

96年9月至97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97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96年至98年9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96-98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98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98年3月至98年11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东丽区1998-2000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东丽区概况、东丽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96年3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军粮城、驯海路、小马场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贯庄35kv变电站(96年底送电)、东丽湖35kv变电站(98年12月送电)、小马场35kv变电站(99年11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大毕庄35kv变电站(99年12月送电、2000年4月带负荷)、先锋路35kv变电站(2000年8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么六桥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篇2

引言

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近年来,随着电力电子器件的不断发展和国家对科技的大量投入,电力电子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在工业、国防、交通运输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应用愈发广泛与深入,在电力系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该技术对高压、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网及柔性直流、柔流输电网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十几年前,中国的直流输电还要依赖于国外的产品和技术,而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世界上最高电压等级的交流输电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我们正在建设的以500kV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领先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些成绩无不渗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功劳。故电力相关专业加强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重视度和推进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课程现状

作为电力类院校,除了电气技术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一直都有开设《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外,其他各电类相关专业如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供用电技术、高压输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等专业均开设了该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或者素质拓展课,足见各院校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一直较落后,教学内容基本和本科教学内容相似,且由于课时的原因,课程中各种电力电子器件和换流器都泛泛而谈,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教学目的不够明确,教学方式基本以填鸭式课堂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效果不好,这显然已不适应现代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能有针对性地服务于电力行业,

2.改革思路

本文针对电力类院校开设《电力电子技术》作为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时课程改革的一些实践经验和思路进行总结。对于电力行业办学的学校,学校毕业生多服务于发电厂、供用电企业、电力装备制造和电力建设等相关企业。这类院校对电力电子课程内容的侧重和普通院校开设本课程时的侧重应有所不同,加上近年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推行2+1模式,缩减课时,作为专业素质拓展课的《电力电子技术》一般只有不到30个课时,不可能像以前一样所有内容都铺开了讲。应该突出专业和职业特色,明确课程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多少个电力半导体器件的原理和特性,也不是教会学生每一种换流器的原理和波形,而是让学生认识电力电子,知道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掌握典型电力电子换流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和测试方法。

2.1教学项目选择

基于以上想法,在已结束的学年里,课程组以发电厂与电力系统专业为试点对26课时版《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选择了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教材,以服务电力行业为宗旨,根据维修电工、换流站值班员、电气值班员等职业岗位的要求及发电厂与电力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选择并组合教学内容、编写课程标准、学习指南等教学材料。选择了电力电子在电力行业的几个典型应用形成了以下教学项目:

2.2学习情境选择

以项目二桥式整流与发电机励磁系统为例,考虑到发电机励磁系统与该专业对口,且发电机励磁系统在前期《电力系统自动装置》课程中也有介绍,以此作为项目驱动教学能较大程度地提升学生的学习重视度和兴趣度,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知识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感到课程不陌生、不枯燥。按照知识的前后联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共创设三个学习情境。

情境1:发电机励磁系统认知(1学时):通过该情境的学习,要求学生说出发电机励磁系统的作用、自并激励磁系统的组成和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与发电机励磁系统的关系;

情境2: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2学时):通过该情境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三相半波整流电路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对电路进行接线和波形测量;

情境3: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3学时):通过该情境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三相桥式可控整流电路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对电路进行接线和波形测量。

2.3学习内容选择

以项目二中学习情境3为例,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也是维修电工、电气值班员、换流站值班员等岗位要求的必备知识,在电力系统中应用广泛。对该学习情境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更细,包括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结构、整流和调压的原理、波形的分析、控制角的有效移相范围、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功率因数的计算。但在进行其他电力电子变流器的学习情境时可以忽略输出电压电流的计算、弱化波形的分析,从认识变流器的角度出发,从变流器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入手,着重强调感性认识、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及控制角α的大小和输出的关系。

2.4基于工作过程教学模式的应用

确定教学内容如何取舍之后,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不过根据课程特点,本次基于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与传统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不同,因为我们不可能真的要学生做一套励磁系统或者高压直流输电方案出来,题目太大,也不是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要求。我们采用这个题目作为项目驱动的目的是让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能和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对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愿意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让学习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能力培养更满足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所以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挖掘可用资源,综合运用多个活动场所、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仍以项目二为例,在开始具体学习情境之前以任务书的形式给出项目的总体任务和分解目标。然后带学生到实习工厂、实验室或者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提供给学生对励磁系统和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感性认识。提供给学生项目学习指南、微课、参考书籍、学习网站等资源,将学生分成三至四人一组,以组为单位学习和讨论任务书,提出问题和困难,老师提点解决问题的方向。之后进入情境教学,以学习情境3为例:在项目开始已经认识过三相桥式整流电路,故直接给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讨论,提供给每组1份格式化实验计划书,让学生根据格式自己完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调试实验计划书,针对计划书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板书、现场讲解、实验验证、微课等形式给予梳理。学生完善计划书并完成三相桥式整流电路的调试。然后对分组实验完成情况进行现场点评,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进行表扬。

2.5考核评价

制定包括考勤登记表、实验分组记录表、提问和讨论成绩记录表、考试成绩登记表等学习考核方案,制定教师评教表、学生评教表等教学评价方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开展情况进行评价和问题查找,提出改进方案。总的来说,课程改革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还只是在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进行试点。接下来准备在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供用电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电力系统相关专业尝试这样的改革,在教学内容取舍和教学项目选择上要突出专业和职业特色,分专业研究,将这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好。

参考文献:

篇3

作者简介:唐忠(1964-),男,湖南武冈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学院,教授;江友华(1974-),男,江西南城人,上海电力学院计算机学院,副教授。(上海200090)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电力学院重点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11309、2011131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70-02

电力电子技术就是使用电力电子器件(如晶闸管,GTO,IGBT等)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是一门应用于电力领域的电子技术[1],也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更是上海电力学院培养学生具备电力特色的一门专业课程。电力电子技术如今已发展成了一门横跨电子、电力和控制三个领域的新型工程技术科学,该课程以其电路图多、波形图多、波形图复杂、实践性强等特点,给其教学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尤其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其自身电力知识体系不是很完整,去深入理解拓扑变换、器件开关物理状态、换流方式比较吃力,从而使信息类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没有自信心,最终失去兴趣,使得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2-3]。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既要培养出电力特色的信息类专业应用型电力电子技术人才,又只能利用有限的课时进行教学,就必须对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即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和教学大纲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要求,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难度,使不同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的认识都有一个提高,都能知道电力电子技术介绍的主要内容,但知道的细节和深度不同。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需要熟悉电力电子拓扑变换、换流方式及原理、公式推导等知识,而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可以要求其不进行复杂的公式推导和知识的深入讨论、研究,只需知道结论和应用即可。

一、上海电力学院信息类专业人才电力特色培养要求

上海电力学院是一所电力特色明显的电力高校,被誉为电力工程师的摇篮。作为具有电力行业背景的高校,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信息类专业坚持“行业为背景、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的培养理念,以“信息与电力结合,以信息为本,电力应用”为特色。图1显示了上海电力学院培养方案中电力知识相关课程的设置分布。

通过这一特色培养计划,上海电力学院信息类专业学生除了掌握信息领域中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等,还掌握了电工学科中关于电的生产、传输、变换、使用等内容,因而真正将“信息与电力结合,信息为本,电力应用”。而电力电子方面的知识是这一特色培养计划及其知识结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开设电力电子课程时,同时又要根据信息类专业内涵及培养结构体系,着眼点在控制,授课重点在于电力电子器件及电能变换的控制、信号的检测、保护与数据处理等,主电路变换及拓扑、器件选型等强电知识作为熟悉、了解内容,知道的细节和深度不需要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那样,这样学生将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自身专业背景与知识点,而不必纠结于强电中的功率流换相等复杂的拓扑分析中,从而弱化这门课程的难度,学生会更加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既熟悉了电力相关知识及背景,又加深了信息类控制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类专业“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人才培养方法探讨

信息类专业重点在于弱电及控制,在学习电力电子专业课程时,应该回归本位,把学习重点放在弱电及控制原理,把难于理解及复杂的强电拓扑进行弱化,通过给学生讲解电能变换原理,然后让学生利用所学“DSP原理”课程知识进行编程,产生出电能变换中所需要的脉冲,至于实际的强电变换结果则通过PSIM软件进行仿真。

1.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直观地展示电力电子拓扑及原理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逐渐代替了板书成为主流课堂教学手段,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不同电力电子器件开关状态下电路拓扑结构,可将枯燥的分析变得生动[4]。如在讲解晶闸管整流电路时,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重点不在于每个拓扑电路电流分析,而在于其不同触发角所对应的直流电压,触发脉冲如何产生等。图2所示课件中,点击显示波形,电压和电流波形将动态地显示出来。电路电流和波形显示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掌握触发角、移相范围等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掌握电路。

2.利用PSIM电力专用仿真软件加强信息类专业学生培养内涵

利用多媒体方式的课题教学只能授予学生理论知识,无法提高学生的工程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也无法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尤其对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其综合性、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要想让学生真正学好这门课,有必要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软件和硬件环境,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利用现有条件,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学习中,提高自己综合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满足人才市场日渐增长的需求。因此,必须要增加大量的实践、实训教学环节。

但是电力电子技术实验所涉及的都是功率器件、三相电源、示波器等。这些设备费用高、实验所花时间太长,且危险性大。利用PSIM电力专用模拟工具代替实际元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既不担心元器件损坏,也没有任何危险,具有直观易懂、改变参数容易、精度高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学生完全可以在无人指导的情况下,在计算机上自行完成电力电子线路仿真实验[5]。更为重要的是,对于信息类专业学生,不用去分析主电路变换及拓扑、器件选型等强电知识,只需要从库模型中直接拖出,使其不必纠结于强电中的功率流换相等复杂的拓扑分析中,把学习重点放在弱电及控制原理,有利于对所学理论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新的思路和想法可以立即通过仿真加以验证,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的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实际效果。比如在讲解电能变换中的逆变器章节,信息类专业学生只需要了解主电路工作原理,重点在于逆变器的控制及SVPWM信号的产生,如果通过设计实际控制电路来完成,效果不佳。因为所用时间比较长,且学生水平及经费受限,因此可以利用PSIM仿真软件来建立SVPWM模型,如图3所示,其为SVPWM波的产生模型。

3.实际效果分析

通过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及手段,信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后,其理解深度及体会均得到提高,具体实际效果可从表1对照看出。通过改进教学方式,学生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理解力加强,表现在作业的正确率得到提高;做实验时,实验设备损坏率降低,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在做实际实验时,先通过PSIM软件进行模型搭建,并分析其各点波形,理论通过后,才允许进入实际实验室进行真实物理模型实验,这样学生在做实验前就已经对实际实验有所了解,设备损坏也就减少,同时其建模速度也得到提高。

三、结论

电力电子技术是对电能进行变换和控制的技术,是电力学院培养学生具备电力特色的一门专业课程。可以把它看成是弱电控制强电的技术,是弱电和强电之间的接口。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属于信息学科,侧重于弱电及控制,因此授课重点在于电力电子器件及电能变换的控制、信号的检测、保护与数据处理等,主电路变换及拓扑、器件选型等强电知识作为熟悉、了解内容,这样学生将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其自身专业背景与知识点,而不必纠结于强电中的功率流换相等复杂的拓扑分析中,从而弱化这门课程的难度,学生会更加有信心学好这门课程,既熟悉了电力相关知识及背景,又加强了对信息类控制技术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杜,2008.

[2]梁永春,闫彩红.“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立体化教学方式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31):63-64.

篇4

年月至年担负分公司10kV配电线路(含电容器)、10kV用户站继电保护定值整定工作,由于分公司原来没有整定人员,但自从开展工作以来建立了继电保护整定档案资料,如系统阻抗表、分线路阻抗图、系统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用户站定值单汇总(分线路),并将定值单用微机打印以规范管理,还包括各重新整定定值的计算依据和计算过程,形成较为完善的定值整定计算的管理资料。近两年时间内完成新建贯庄35kV变电站出线定值整定工作和审核工作。未出现误整定现象,且通过对系统短路容量的计算为配电线路开关等设备的选择提供了依据。年底由于机构设置变化,指导初级技术人员开展定值整定工作并顺利完成工作交接。

二、线损专业管理工作

年至年月,作为分公司线损专责人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完成了线损统计计算的微机化工作,应用线损计算统计程序输入表码,自动生成线损报表,并对母线平衡加以分析,主持完成理论线损计算工作,利用理论线损计算程序,准备线损参数图,编制线损拓补网络节点,输入微机,完成35kV、10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工作,为线损分析、降损技术措施的采用提供了理论依据,编制“九五”降损规划,-各年度降损实施计划,月度、季度、年度的线损分析,积极采取技术措施降低线损,完成贯庄、大毕庄等35kV站10kV电容器投入工作,完成迂回线路、过负荷、供电半径大、小导线等线路的切改、改造工作,年关于无功降损节电的论文获市电力企协论文三等奖,荣获市电力公司线损管理工作第二名。参与华北电力集团在天津市电力公司试点,733#线路降损示范工程的改造工作并撰写论文。

三、电网规划的编制工作

年月至年月,作为专业负责人,参与编制《区-年电网发展规划及2010年远景设想》工作,该规划涉及如下内容:电网规划编制原则、区概况、区经济发展论述、电网现状、电网存在问题、依据经济发展状况负荷预测、35kV及以上电网发展规划、10kV配网规划、投资估算、预期社会经济效益、2010年远景设想等几大部分。为电网的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依据,较好地指导了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工作,并将规划利用微机制成演示片加以演示,获得了市电力公司专业部室的好评。

四、电网建设与改造工作

年月至现在参加了军粮城、驯海路35kV变电站主变增容工作,城、路、更换10kV真空开关工作,参加了35kV变电站(年底送电)、35kV变电站(年月送电)、35kV变电站(年月送电),易地新建工作,新建35kV变电站(年月送电、年月带负荷)、路35kV变电站(年月送电)。目前作为专业负责开展110kV变电站全过程建设工作,参加了厂化线等5条35kV线路大修改造工作,主持了农网10kV线路改造工程,在工作中逐步熟悉设备和工作程序,完成工程项目的立项、编制变电站建设及输电线路改造的可行性报告,参与变电站委托设计,参加设计审核工作,参加工程质量验收及资料整理工作,制定工程网络计划图,工程流程图,所有建设改造工程均质量合格,提高了供电能力,满足经济运行的需要,降低线损,提高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满足了经济发展对电力的要求,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专业运行管理

参加制定专业管理制度,包括内容是:供电设备检修管理制度;技改、大修工程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供电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运行分析制度;外委工程管理规定;生产例会制度;线路和变电站检修检查制度;技术进步管理及奖励办法;科技进步及合理化建议管理制度;计算机管理办法、计算机系统操作规程。技术监督管理与考核实施细则;主持制定供电营业所配电管理基本制度汇编。参加制定生产管理标准,内容是:电压和无功管理标准;线损管理标准;经济活动分析管理标准;设备全过程管理标准;主持制定专业管理责任制:线路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防污闪工作管理责任制;防雷工作管理责任制;电缆运行专业工作管理网及各级人员责任制;变压器反措实施细则。主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法人(经理)负责制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城乡电网改造工程招投标管理办法(试行);城乡电网改造工程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等。

积极开展季节性工作,安排布置年度的重要节日保电工作、重大政治活动保电安排、防汛渡夏工作,各季节反污工作安排。

这些工作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篇5

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是电力部门首要的工作。我在跟随师傅对设备进行的多次操作及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还认真学习班组组织的日常安全学习,细心体会,并认真讨论分析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再次发生。

二、学习工作方面

1、基础理论的提高

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而来到景洪电厂之后,以前理论的东西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在对发电机转子、定子、水轮机,励磁系统、调速系统、水工建筑等的结构有很深感性认识。

篇6

1.体现精品课程示范作用,解决“电力电子技术”在特色专业建设中促进各课程之间协调发展的问题目前,电气工程专业各课程的内容较为松散,缺乏一个系统性的提纲,这与“建设国内著名、石油学科国际一流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山东省电气专业特色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解决专业课程之间衔接难题、整合各方向的研究领域、切实落实具有“油味”特色的专业建设是当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电力电子技术”由于其自身跨学科、宽领域的特点,恰恰可以作为这样一个接口和桥梁。因此,作为一门立项建设的校级精品课程如何发挥模范示范作用,在促进各专业课程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如何突出作为石油院校的课程特色,是本教学改革项目的一个挑战,但更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创新性的研究内容。

2.改革现有教学手段和内容,解决有限学时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匹配的问题“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各种变流电路为主线,对电路的波形分析与相位分析的方法贯穿始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尽可能多地掌握和了解本学科的知识,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3.改革“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环节,解决学生主观能动性不足问题在“电力电子技术”的实践教学方面,该课程的教学均采用课堂教学结合课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目前,学校仅采用挂件结构的实验台或实验箱来完成实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状态,不会积极去思考和创新,也找不到探索的目标和方向。这样一来,如果设备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使得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不符甚至出现异常现象,学生就会第一时间找老师要答案,不会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总之,为切实落实省级特色专业的建设目标,“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必须提升自身的学科定位,利用课程优势强化作为特色专业课程之间的桥梁作用,因此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课程改革的具体研究方案

1.打破课程壁垒,强化作为特色专业的桥梁作用电气工程专业各学科的发展已经进入知识相互交叉、共同发展的时期,传统孤立授课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的要求。而“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理论性、综合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重要专业课程,涉及到多个电气工程学科课程的知识。利用这个优势,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各课程的桥梁是非常合适的。以“电力电子技术”变流技术作为切合点,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交流调速系统”的调速理论、“电力工程”的柔性输电、智能电网等学科理论紧密结合,消除课程之间的壁垒,实现“弱电控制强电”思想的共通,从而将电气工程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油味”特色石油院校所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电气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还必须了解石油工业生产对电气技术的需求,能够将电气技术与石油技术很好地结合,为石油工业生产服务。目前,“电力电子技术”中与石油石化科研实践的结合程度还不够深入,如何更好地为行业服务,培养合格的电气化人才,需要在课程内容安排上下功夫。例如,可以增加电驱动钻机、潜油电泵变流电流拓扑的分析和简单故障诊断,使课程更贴近现场,突出“油味”特色。

3.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突出设计与创新采用“感知、学习、应用、总结、提高”五层次教学模式,在“感知”模块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案例;在“学习”模块中,通过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电力电子技术”的理论知识;在“应用”模块中,通过实际电路的搭建和实验调试,使学生将所学的课堂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实践;在“总结”模块中,将零碎的知识进行归纳,把对理论的片面认识变成全面掌握,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提高”模块中,将任务驱动式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完全融合,使学生明确岗位对电力电子技术能力的要求,并具备对整个系统的安装调试能力。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撰写科研报告或者调研报告在本课程教学的前期,向学生介绍科技论文的写作格式及方法,指导学生撰写有关电力电子技术方面的调研报告,要求学生按照科技论文的规范进行撰写。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优秀网络资源给学生,指导学生通过这些网络资源去查阅相关的中英文资料,使学生更主动地去了解电力电子发展的动态前沿,因而充分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借此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5.充分利用当前流行的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互动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涉及到很多电路图和波形图,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黑板授课方式相结合来进行授课。各种电路图和波形图可用多媒体制作,利用多媒体可以把全部波形展现到学生面前,增强课堂学习效果。如果教师讲课的方式生动活泼,那么学生就更容易接受,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良好互动,大大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

篇7

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查研究掌握了基本资料和历史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原理和其他科学原理对电网的负荷及电量的因果关系进行预测,正确安排调度电力系统的设备运行方式和计划检修,对本电网和大用户实际电曲线与预测的偏差及原因、各行业的用电比例、生产特性用电规律、用电量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方针政策,均衡用电,保证了本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

二、电网频率和有功功率及其调整

在电网中,所有有调节能力的发电机组都自动参与频率的一次调整,而为了使电网恢复于额定频率,则需要电网进行二次调频,根据本网的实际情况,则是以湘江电站(6×i-font-size: mso-fareast-font-family: 16pt; 仿宋_gb2312>3200kw)为骨干电站进行调频并通过与我方并网与大电网实行一点并网运行。在目前的现代化大电网中,仅依靠主调频厂的调频容量和调整能力很难适应电网频率的调整要求。因此,现代电网二次调频大多采用自动调频。由于本网是一个与大网并列运行的电网,频率的调整主要是依赖大网的频率调整,在并网运行的情况下,本网调频机组基本丧失调频能力,电力系统运行中,所有发电厂发出的有功功率的总和,在任何时候都是同系统总负荷相平衡的,本人结合本电网的实际情况,在丰水期,因水量充足,湘江电站(径流式电站)应带基荷,避免弃水。低谷段多余电量可上网销售;在枯水期,因来水较少,湘江水电站出力不足,负荷缺口由大网负荷补偿,有调节能力的水电站(高岩2×2500kw)则担任调峰任务,大工业实行错峰让峰,尽量保证生产、生活正常用电。

三、电网无功功率负荷的平衡及电压调整

电压是衡量电能质量的重要指标,系统中各种无功功率的输出应能满足系统负荷和网络损耗在额定电压下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否则就会偏离额定值。本网是通过莲塘枢纽变电站三线圈变压器与大网110kv侧进行一点并网运行,电压水平取决于大网电压。若无功功率不足时,可以要求各类用户将负荷的功率因数提高到现行规程规定的数值,也可以挖掘系统的潜力,如动员用户的同步电机过励运行等;还可以增添必要的无功补偿容量,并按无功功率就地平衡的原则进行补偿容量的分配,小容量,分散的可采用静电电容器进行无功补偿(鹿马桥变、下白牙变);大容量的配置在系统中枢点的无功补偿则采用静止补偿器,或要求水电站增加出功出力或调相运行,也可调整主变分接头位置进行有载调压,来保证系统电压的正常。

四、电网的降损节能

电网的运行管理部门不仅要将各发电厂的运行成本或上网电价作为购置上网电量的依据之一,同时还必须追求电网运行的最佳经济效益,将有功损耗降为最低,这也是我们电网调度工作的目标之一。降低网损从技术上分主要有建设性措施和运行性措施两类。本人从工作实践中出发总结了以下降损的运行性措施(如改善潮流分布,调整运行参数、调整负荷、合理安排设备检修等)。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篇8

我叫xxx峰,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轮机主操,20xx年7月份毕业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东力热电厂实习四个月,现于煤化工汽轮机岗位工作。我的技术总结分两大步,一方面对动力热电厂的一些有建设性...

我叫xxx峰,是热电厂动力车间的一名汽轮机主操,20xx年7月份毕业于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于东力热电厂实习四个月,现于煤化工汽轮机岗位工作。我的技术总结分两大步,一方面对动力热电厂的一些有建设性的技术该找进行分析,评论,其目的是借鉴思路,改革创性;另一方面是对煤化工现有的工作环境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使煤化工的发展更有力,更谐和,更加强大。

一东力的建设性意见。

大家都知道,泵类设备是电厂的动力源泉,在启动之前要使其中充满水,这样才能使溪水高度达到绷得允许真空吸入高度,使泵体不振动,不汽化,从而使其安全运行,当离心泵由于建设安装问题,进水口水面低于其中心轴线时离心泵内就会充满空气,而不会自动满水,因此泵内不能形成足够高的真空也在外界大气压力的作用下吸入理性泵中西,水泵就无法工作,所以必须先干将空气后才能启动,基于这种情况,一般的做法是在离心式水泵启动前坚硬水,但是,这种做法既麻烦又费时,有没有一种简便可行的方法呢 三冻冰州动力热电厂的无技术员着提出了一种整改方法:在水奔的进口门前家一个真空光。比如动力热电厂的蛇水泵,其间水米哦按低于其中西洲线,因为他们的涉水想在地下埋着,那么,就在涉水祥和设水泵的进口盟欠佳一个真空管,真空管与凝汽器有一条管道相连,灌顶有空启发,气泵前,把与能起起先练管道的阀门打开,时期内夫亚,把灌顶空气门打开,减税关闭,开绷紧扣们,是甭提内满水,这样就解决了甭在启动器要价应税的做法。

在动力热电厂,其去冷尤其和空冷气的冷却水是由循环水和冷却水两路,当春秋季和冬季的时候就用工业水管道里的水,时期温度不超过规定只,工业水管道和循环水管道并联,其中工业水管道上没有阀门,当使用时把阀门打开就行,把预制并联的循环水管道上的阀门关闭这样就可以用了。

在冬季的时候,因为是热力管道的关系,现场的老鼠比较多,他们要坏电线,造成比较重大的损失,可以使汽轮机跳闸,DCS反映不灵,所以灭鼠工作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动力热电厂的这些技术改进,或许我们用不上,但是他们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坐视不死班,调处固定思维。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为我所用。

二 煤化工的技术建议

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都是手动门,高压木管对外供水们也是手动门,根据煤化工人员的配置情况,汽轮机的两台吉佩一个巡检,如果给水泵幽深门题进行切换的话,时间根本不够用,工厂如战场一分一秒都不能耽误。否则就会给生产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八四台锅炉给水泵的出口们换成电动装置,实现给水泵的远程操作是很有必要的。

除扬弃的高位一流是电动们,很不必要水位+300得高高报警+400的高位一流电动阀门自欺,其实,这很不必要,直接不用电动装置或换成手动阀,一直处于开放状态,+440也是一流作用上完全一样的二用电动门,是一种浪费。还有均压箱的压力自动调节装置设了两个,进口一个,出口一个,其实把调节作用的设为一个出口压力自动调节装置就可以了.给水泵是个高压设备,运行时期轴承需要密封水,但是,我们不知道启动泵前有没有密封水和冷却水。所以,建议在给水泵电机的冷却水管道上加一个压力表,这样检查的时候就方便了许多,也有了保障。

给水泵的密封水是由除盐水泵提供的,这很不合理,就如本月除盐水泵跳闸,由于没有密封水,给水泵也不能维持上水,全场停电,锅炉停炉,水位报警,这样就很危险,后来抢修及时,但是一个工厂的安全,稳定的运行和运气不应有太大联系的。

建议把给水泵的高位油箱改成一个电机装置,给水泵事故连锁,因为水泵一停,高位油箱达不到油循环,基本上都是死油,很难起到良好的冷却作用。

汽轮机的电动主气门应该改成个有利于操作的位置,这样可以实现看表盘操作。

对煤化工的建设性意见。

1安全问题:由于我们大多数员工没有工作经验,所以很容易犯一些常识性的错误,使自身的安全,厂里的财产搜到损失,如果可以的话,能不能进行安全演习,由师傅精神示范,而不是空洞的理论教学。

2事故处理:现在,有调试的师傅带我们,所以操作很顺利,事故处理及时,但是人家一走,我们遇见没有见过的情况怎么办?所以建议领导搞一个事故现场处理的演习比赛,既可以活跃气氛,又能提高大家的工作经验。

2017年电力专业技术上半年个人工作总结【2】

我于1996年参加工作,曾从事表计校验、用电检查等工作,现任经营部副部长,负责线损管理、计量管理、用电检查等工作。在几年的实践工作中,我虚心学习、刻苦锻炼,将书本知识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专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现将我个人工作情况汇报

一、加强标准设备管理,确保量值传递的准确性。

我们常说计量表计是电力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秤杆子,那末标准计量设备则是校准秤杆子的工具,对电力企业具有非同一般的重要性。我局共有标准设备19套,为保证这些设备稳定健康运行,我主持建立了标准计量设备台帐,明确专人管理,定期送检,避免超期服役。对性能不太稳定的便携式单相表校验台,我们每年由生产厂家维护一次,不定期与其它标准做比对,出现问题及时解决,以免造成严重后果。20xx年我们共送检标准设备12套,由于工作到位、措施得力,送检合格率达100%,深受电研所领导的好评。

二、搞好表计管理,维护供用电双方的合法权益。

通过营业性普查,我们建立了表计台帐,将计量表计纳入规范化管理。我们确定了电表校验工作流程,由专人对台帐实行动态管理,以保证台帐与实际相一致。表计在校验前先核对台帐,登记工作记录,校验中由微机自动记录误差资料,校验后由专人更改表计台帐;若需换表则出据《计量装置更换记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出据《计量装置退补电量报告书》。这样做的后果,有效的遏制了个别人通过电表做文章、为个人谋私利的不良行为。为保证电表校验质量,我们实行电表校验终身负责制,电表只要被确定为人为调整不合格误差,不论时间多久,都要追究校验人的责任,决不姑息。20xx年,我们共校验电表4741块,电流互感器4814块,超出计划任务56.7%,为全局降损节能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狠抓母线平衡管理,消除线损管理的盲区。

一般说,线损由高压线损和低压线损构成,这两级线损均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受到普遍的重视;介于高低压线损之间的母线平衡则很容易被忽略。而实际上,母线平衡是不允许被忽略的,如我局20xx年全年完成供电量2.997亿kwh,若全局母线平衡率由0.5%上升到1%,全局全年择要多损失电量149万kwh。母线平衡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计量装置的准确性。为保证站内计量装置的准确性,20xx年7月份,我们将站内计量电表全部更换为多功能电子表,并按照计量规程的规定每季度现场校验一次,确保表计稳定运行。通过此项工作,母线平衡率大大降低,米北、板东两站平衡率由原来的1.5%以上降到0.5%以内,效果尤为明显。 为及时准确了解站内平衡情况,我们设专人每天都关注各站的平衡情况并每周核算一次,只要发现某个站连续两天平衡率超过0.5%,便立即赶赴现场查找原因;对各站上报的计量故障,我们保证在12小时内人员到位,以最快的速度解决问题。20xx年,我们共换表46块,现场校验146块次,处理站内计量故障3起,确保全局全年母线平衡率在0.5%以内。为完成供电量指针,确保经济效益,更换电子表的工作我们凌晨即出发,尽量在用电低谷期工作,首开我局零点工程先河。

四、重视现场管理,全力配合降损工作。

现场管理包括定位、验收及多种形式的现场调查等方面的工作。每一次定位或验收,我都要求班组成员认真负责,不能局限于做记录,而要真正参与进去,该把关的严格把关。20xx年9月份,在对四宝革塑有限公司1000kva增容工程进行验收时,我们仔细检查接线,发现了厂家的计量接线错误,防止了一起严重计量事故的发生。

对其他现场工作,无论是用电普查、还是重点调查某些线路、台区,还是调查公用配变的负荷情况,我都坚持实事求是、力争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调查清楚,为领导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此外,我还将现场调查作为自己深入基层、接触第一线的难得机会,通过现场调查,为供电所的同志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丰富自己的阅历,补充缺少的知识。20xx年,我们共调查线路30条,台区8个,纠正错误接线11处。

五、优化无功配置,为降损工作提供技术保障。

无功管理是线损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无功管理,我不满足于供电所报几张表、填几个数字,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我一方面深入实际、多次到北沙、东阳、大步村等地,从改正无功表接线入手,帮助供电所人员测量用户的无功状况、为用户确定无功补偿方案、检察无功补偿效果;另一方面查阅相关数据、了解无功补偿最新动态,不断补充自己的头脑,为我局无功补偿工作寻求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通过不懈努力,供电所的同志们及不少用电户对该项工作的认识不断提高,去年共增无功补偿量近10000kvar。

篇9

***,男,汉族,1987年11月出生,大学本科学历,2012年7月参加工作,2014年12月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1988年12月参加工作,在30余年的工作生涯中,从一名配电线路工成长为一名管理人员。先后担任过线路班班长、供电所所长、分局副局长等职务,积累了丰富的配电线路运行维护及营销管理经验,现就个人专业技术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以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凝聚全体员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我学习了集团公司,初步理解了依法治企、诚信担当、以人为本、务实创新、团结协作、服务至上六大理念和“融.通”文化新内涵,提升了自身文化素养,指明了今后工作的方向。同时为了做好分局营销管理工作,我不断地学习《电力法》、《供电营业规则》、《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类营销培训,不断充实自己的法律意识,丰富营销管理知识,提升了自己的工作能力。

二、在专业技术上的业绩成果

取得助理工程师职称以来,我在多个工作岗位上一直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为企业创造利润、为社会谋福利。

2003年,参与诺尔公供电营业所成立筹建工作,成立后就任该所所长。面对着生产力低下的情况,加大辖区内配电网建设工作,完成多条10kV线路及配套低压线路架设送电工作。结束了诺尔公苏木、***苏木、阿拉腾敖包镇无电历史。网电的接通,极大的丰富了当地用户物质文化需求,同时为当地用户生产生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完成及机务连、雷达连、边防部队等用户送电工作,为我国国防事业提供保障。

2006年,通过积极与宁夏电网公司及甘肃电网公司对接,陆续完成了孪井滩地区及温都尔图地区的供电接收工作。从此,以上2个地区的供电回到国家电网管理。顺利完成接收意外着***电业局的电网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时代,供电能力大幅提升。同时,接收完成拓宽了我局电力市场,增加了我局售电量。

2011年—2012年期间,在***分局试点开展电能采集终端安装、调试及系统维护工作。极大的提高了电能表实抄率,并且减少了工作人员工作量,节约人工成本。试点成功后,为全局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电能量信息采控系统为智能费控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015年至2016年“十个全覆盖”期间,全力配合政府部门做好配电网改造工作。主持开展了线路架设改造、计量安装、验收送电等工作。同时做好用户管理工作,及时接入营销信息系统,保证用户有序用电。针对“十个全覆盖”实施期间停用计量装置,及时进行拆回,避免计量资产流失。通过实施“十个全覆盖”电力升级改造,解决广大农牧民用电问题。

2015年8月—2016年2月期间,在***分局辖区内开展营销基础业务信息大普查工作。对基础信息、电价执行、变压器信息、计量信息、采控信息等信息进行全面普查。通过此次普查,完善了营销系统各项信息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堵塞了营销工作漏洞,提升了营销管理水平,对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证。

篇10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并受历史因素等影响,油田电力企业在运作机制、管理政策、等方面和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仍存在一定差距,严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特别是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方面,企业很难吸引并且留住甚至很好的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而电力企业的发展恰恰需要更多有着娴熟技术技能和敬业精神的好员工。如何有效提升专业技术人才在油田电力企业中发挥作用是笔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油田电力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

从外因分析,面临外资企业和私企公司的人才抢夺。外资石油企业在国内建立分支机构,需要很多了解中国国情同时又具有技术实力的电力技术人才,所以推行“人才本土化”方案是必然选择。而国家关于油田电力企业的规定,使得相关人才相对缺乏。

从内因分析,面临现有管理机制不能充分保留专业技术人才的问题。国有勘察设计企业由事业单位改制而来,对人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人事管理层面,不能够从企业的整体发展战略的角度进行深入审议,也不能将技术核心人才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大部分油田电力企业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方面只重物质激励、轻精神激励,这大大限制了专业技术人才保留上发挥的作用,久而久之便形成的“能上却不能下”的用人机制。

通过实践证明,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很系统的工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这需要培养企业花费很长一段时间去塑造专业能手。所以这些人才的流失无疑会给油田电力企业带来沉痛的损失,主要表现在隐性成本和显性成本的增加上。隐形成本表现为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会带来企业核心技术和企业机密泄露的可能性,显性成本则包括新人招聘与培养成本和企业人才培养成本。

二、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发挥作用的具体做法

首先着重对待专业技术人才的各方面待遇,想尽一切办法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工作创造便利条件,才能有效地激发其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且同时做好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津贴发放工作。还要按照相关规定定期及时发放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津贴,多劳多得,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们的技术价值,同时也很好的激发其他专业技术人才工作学习的热情。在待遇方面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适当倾斜,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条件,以保障他们能够全身心投人到学习、研究和解决技术问题当中去,进而实现更多的价值。实行专业技术人才体检制度,企业定期组织专业技术人才进行体检,旨在提高体检标准和体检频次,让他们感受到企业的重视和关心。

其次是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管理工作,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动态专业技术岗位聘任管理体系。健全油田电力企业“学术技术带头人”的评选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并努力打造一支岗位技术能手队伍,进而带动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队伍素质提升。同时,他们的培训方案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和培养人员具体情况而定,为培养人员提供有压力有难度的岗位和发展机会,主动压担子给他们。并且要提供足够的信息联系渠道,打造专业知识平台。需要注意的是专业技术人员之间的相互竞争有时会阻碍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这里可以用奖励工作突出的员工等方式,提倡和支持在企业内部创建信息共享的环境。进而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传、帮、带作用,培养下一批专家和人才,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的队伍。

篇11

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先后开设了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供用电技术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专业,2008年起正式形成了包括发电、输电、配电、供电、用电的电力技术类专业群。目前该专业群拥有一支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以中青年教师为核心的双师型素质教学团队。近五年来得到中央财政的资金支持,建成了省内一流的继电保护实训室、高电压技术实训室、电网综合自动化实训室、电气设备运行与检修工程实训中心、风光互补实训室,这些场地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和职业技能鉴定的要求。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突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加大校内实训实习内容,并在部分课程上应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强调了工学结合。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体现了校企合作。但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要求通过两年重点建设,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全面提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水平、条件装备水准和产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1]我校电力技术类专业群仍具有以下不足之处亟待解决:人才培养方案中“双证书”制度仍未完全推行;“产学合作”力度不够,“产中学、学中做”课程体系有待完善。为此,本文主要从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入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群平台课程体系和实施体系。

一、电力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开发的思路

首先,认真反复地研读文件,领会“通知”精神,将建设工作的重心放在了课程体系的完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上,从而在加强与电力行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培养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足、社会声誉好的高端技能人才方面起到特色引领作用。接着,成立专业建设工作组,到企业广泛调研,分析电力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企业涉及国电发电集团公司、大唐发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山西省电网公司、山西国际电力等发供电企业。最后,查找电力技术类各专业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在充分学习高职课程体系开发理论的基础上,以电力技术类专业为起点,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和岗位技能要求,从而构建电力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和实施体系。

二、电力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施

1.电力技术类专业的确定

专业,一般指高校或中等专业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高校的专业是社会分工、学科知识和教育结构三位一体的组织形态,其中,社会分工是专业存在的基础,学科知识是专业的内核,教育结构是专业表现形式。三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2]

电力技术类专业,主要指根据电力工业生产技术的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给出的电力行业特有工种,可以分为以下12个专业:燃料运行与检修专业、汽轮机运行与检修专业、电气运行与检修专业、热工仪表及自动装置专业、水电机械运行与检修专业、线路运行与检修专业、变电运行与检修专业、锅炉汽轮机安装专业、发电厂电气安装专业、送变电安装专业、水电厂机电安装专业、水电施工专业。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下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与电力工业相关的一级学科主要有:力学(0801)、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0807)、电气工程(0808)、土木工程(0814)。将电力工业职业技能鉴定的12个工种与涉及电力工业的4个一级学科相比较,可以发现:电力工业所包含的专业主要与动力工程及热物理和电气工程两大学科紧密相连,部分专业是多个学科的交叉。电力工程系主要所属学科是电气工程,因此,可以将非电气工程学科的专业去除。

我校处于北方城市,水电机组容量有限,以火电机组为主,因此与水电机组相关的专业在本文的研究中可以忽略。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电力技术类专业群主要包含:电气运行专业、电气检修专业、线路运行专业、线路检修专业、变电运行专业、变电检修专业、发电厂电气安装专业、送变电安装专业。

2.电力技术类专业群平台课程的设计开发

电力技术类专业所需技能根据职业鉴定等级不同,要求也可不同,本文主要以中级工职业技能作为研究对象。在参考电力技术类专业群技能鉴定标准、典型工作任务和各大企业岗位技能要求的基础上,经专业建设组成员讨论,确定了各专业中级工所需基本技能,如下:

电气运行,监视、巡视与维护,倒闸操作,异常处理,事故处理;电气检修,电气设备更新,电气设备检修,电气设备维护,电气设备故障处理;线路运行,线路运行、事故预防、检测与维护,线路巡视检查及运行管理,线路竣工检查与验收;线路检修,线路施工,线路检修,线路竣工检查与验收;变电运行,监视、巡视与维护,倒闸操作,异常处理,事故处理;变电检修,变电设备更新,变电设备检修,变电设备维护,变电设备故障处理;发电厂电气安装,识别理解建设单位和工程设计要求,实施推进施工进度,控制项目质量;送变电安装,规范执行作业程序,实施施工计划,控制项目质量。

不难看出,上述专业所需技能有重复或可以合并的项目。整合后,可以得出电力技术类专业群所需的核心专业技术能力为:发电厂、变电站设备及线路的监视、巡视与维护(技能1);倒闸操作(技能2);发电厂、变电站设备的异常、事故处理(技能3);发电厂、变电站设备及线路的更新、检修(技能4)。根据电力技术类专业所需技能,可以开发出电力技术类专业平台课程,见表1。

所开发出的12门专业群平台课程是根据电力技术类专业群的职业岗位定向、岗位职业标准、岗位生产规范,邀请电力行业相应岗位的一线专家共同制订的,实现电力技术类专业群与电力产业的对接和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3.电力技术类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实施体系

平台课程的开发主要考虑的是反映社会和行业对岗位的需要,课程体系的实施就要考虑学习规律、人的职业成长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等因素。本耐和德莱福斯(S.E. Dreyfus)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职业成长遵循“从初学者到专家”的逻辑发展规律,其发展过程分为初学者、高级初学者、有能力者、熟练者和专家等5个阶段。职业教育的任务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把学习者从较低的发展阶段按照顺序带入到更高级发展阶段,其过程是“从完成简单任务到复杂任务”的能力发展。[3]因此,职业教育的课程应分为以下4个过程(见图1)。

过程一,学习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对应学期为第一、二学期,通过本过程的学习,使其成长为高级初学者,具备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能力;过程二,学习主要的专业课程,对应学期为第三、四学期,使其具备电力工业中级工应掌握的所有课程,成为有能力者;过程三,通过实操的强化训练,对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强化学习,并对实操内容进行反复训练,成为熟练者,对应学期为四、五、六学期;过程四,通过终身教育与学习,学生建立学科体系与工作实际的关系,并发展组织能力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最终成为专家。

在过程二和过程三环节中,把电力系统一次设备、继电保护原理与调试、发电厂变电站运行实训、发电厂变电站检修实训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堂教学及实训环节放在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并且建立“厂中校”、“校中厂”的电力设备运行与检修实训中心,邀请一线专工来校及在现场讲课,学校教师与企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学校的教学过程和电力生产过程对接。我校现已具备电气值班员、变电站值班员、维修电工、继电保护工、变电检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等中级或高级职业技能鉴定资格,为制订“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推行“双证书”制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充分体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在过程四环节中,随着电力生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智能电网的建设,教学中不断引入电力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使学生体验到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必将与终身教育对接。

三、结论

电力技术类专业群平台课程的开发,紧紧围绕了电力行业的发展要求,体现了就业为导向,实现了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实施体系中考虑了人的学习规律和职业生涯发展规律,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对接,提升了电力技术类专业群服务电力行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篇12

2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

教学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体化教学体系构建的基础。根据机电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和学院就业特点,确定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一体化教学计划,从而彻底改变了过去实训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地位,达到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目的。以职业素质训导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该目标体系的两个支撑点,把素质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从而建立了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有机联系,实现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训化教学体系的一体化合并。

2.1确定专业的岗位需求

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先确定该专业职业岗位群。因学院前身是铁路司机学校,主要培养铁路机车和车辆等专业的技术工人,现绝大多数毕业学生会走向铁路系统就业。因此学院机电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主要是铁路大型机电设备操作与维修、铁路电气自动化建设等。

2.2确定一体化教学的目标体系

根据机电技术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和市场需求,通过广泛调研和论证,确定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整体目标,再将整体目标分解成基本素质、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等子目标。其中基本素质包括计算机操作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日常交往礼仪等。专业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常用钳工技能、电工技能、机械加工制造基础等。专业技能包括机电产品的生产、安装、调试、操作及维护维修等技能,是学生在社会职业中直接应用的技能。职业素养是通过综合的教育和管理手段,锻炼学生从日常生活到岗位相关的各种活动中的服从意识、纪律意识、团队协作意识等。这些子目标根据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又可分为核心技术、常用技术和周边技术三类,根据子目标的作用与相互关系,构建既科学合理又符合社会职业需要的一体化教学目标体系。

3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3.1课堂教学内容体系

课堂教学由原来的以教材为依据的单一讲授模式,转变为贴合实训内容、多种形式的课堂训练,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按照职业活动的特点和要求整合一体化教学内容,合并或撤消部分教学内容,适当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训内容,以便于学生毕业后在单位缩短磨合期。

3.2校内实训教学内容体系

校内实训基地是便于学生一边学理论,一边实践锻炼,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必不可少的场所,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受到最基本的工程技术和操作技能方面的训练。依据机电技术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将实训分为电工基础实训、钳工基础实训、机械加工基础实训、电机与拖动专项实训、电气自动化与PLC专项实训、机械维修专项实训、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专项实训等。实施中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别,就某一技术或操作在集中时间内进行反复训练,直至掌握。通过校内实训既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对机电设备的生产流程及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认识,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及早进入职业角色,接触实践,了解生产,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为校外实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校外实习内容体系

我校采取三年(或两年)在校学习,最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的模式,校企双方共同承担教学任务。近几年由专业老师带队,安排学生分别到陕汽集团下属企业、苏州某电子企业、金德管业等几家企业顶岗实习。通过校外实习,学生对企事业单位的现代化设备、生产技术与科学管理等有了必要的了解和掌握,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为缩短从学院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也为学院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3.4技能与方法的拓展

方法能力的拓展:教学中做了一些新的尝试,比如组织学生对典型机电设备进行系统设计和生产工艺设计,以此促进学生掌握资料查阅方法、电气元件的选择、设备选型、说明书的撰写、工艺书撰写等一系列能力和方法,训练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技能的拓展: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技能竞赛活动等,内容涉及钳工技能、计算机操作、电工和电子装配、机械加工等,选拔表现优异的学生组队参加省市技能大赛,已获得多项好成绩。同时学生在拓展训练和竞赛活动中,也接受着全面的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技能锻炼。

3.5新的考核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的改革必须紧紧扣住培养目标,重点应放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和岗位职业技能考核和评价上。教学考试尽量与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接轨,考核重点要与职业资格鉴定的考点相吻合,加强对考核方法、考核形式和考核手段的研究,以提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为抓手,抓职业技能鉴定,促一体化教学质量提高。

4相关的师资建设

一体化教学的保障体系应包含具有一定生产、管理经验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较完备、先进的设备设施,仿真性的一体化教学环境以及具有一体化教学特色的环境三个重要方面,它是保证一体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4.1师资队伍建设

学院按照一体化教学的目标要求制定了具体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师资继续教育进修和企业实践制度,建立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教师准入制度;政策规定和鼓励教师在企业与学院间进行定期交流,每年选派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加各种培训,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也聘请名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

篇13

作者简介:吴强(1961-),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系统及自动化、高职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5-0081-02

一、专业教学体系建设

(一)专业建设背景

改革开放30年,国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力企业和相关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利的是:地方电力企业大多被国家电网公司代管或控股,高职学生进入企业的渠道基本阻断。有利的是:随经济的发展,电力产业链的相关企业也有了大的发展,变配电运行管理、电器产品生产等企业,对电气专业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很大,地方高职院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养生产一线高技能人才,这为专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二)人才培养定位设计

在新的背景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如何定位和发展,这给专业教学团队提出了必须很好解决问题。我们通过调研电力企业、电器设备生产厂、建筑业、工厂等企事业的用人需求,了解过去毕业学生的发展情况。从分析看,毕业学生从生产一线做起,需要经过3到10年的踏实工作,才能成为企业的骨干。在学生所学的课程、知识、技能在其发展中,主要用到的是基础的课程知识和宽阔知识面,能够发展的核心是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学习能力和处事能力。

按高职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调研分析,我们的定位是:以工厂电工核心知识技能为平台,面对工矿企业、生产企业、电力企业,具有从事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安装、调试、管理等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掌握电力专业相关的运行、设计专门知识,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三)课程体系方案

结合毕业学生就业信息反馈和企业调研情况分析,决定以小型水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人才培养为目标,将学生带入供配电行业。以参观电站—学习电站—实习电站—设计电站为主线进行课程体系构建,以维修电工、进网电工和电站运行值班人员知识、技能、素质要求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课程教学设计。

除学校要求开设的公共课程外。专业基础课程有:工程制图、电工技术基础、电力电子技术、电机应用技术、电气CAD、电力内外线施工等;专业核心课程有:水电站电气设备、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水电站综合自动化、可编程控制器及应用、用电管理等。针对企业岗位需求课程有高电压技术及电气试验;针对学生到水电站运行管理安排有:水轮机及辅助设备;针对电气工程施工安排有:电气工程安装预算。

(四)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为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教学,我们构建了与课程体系对应的实践教学体系,校内主要设备是利用中央财政支持的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投资340多万,建设了与专业相关的电工实验室、电了实验室、电工电子仿真实验室、电工操作实训室、变压器电机维修实训室、触电急救实训室、机床电器维修实训室、电工智能考核实训室、配电屏、保护屏安装实训室、电站综合自动化实训室、微机保护实训室等。在校外通过校企合作建设了:电力调度中心、开关站、变电站、火电厂等的参观实习基地;科友电器有限公司、天灵电器厂、泸州特种变压器公司等成套电器产品生产实习基地;流滩坝电站(3×6900KW)、富顺黄泥滩电站(3×6900KW)两个电站运行实习基地。

二、人才培养保障机制建设

(一)师资队伍建设

要提高教学质量,核心是师资队伍建设。在工程教师的工程项目经验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充分利用毕业校友资源、企业资源开展师资培训,让教师到企业去学习、实习、在指导学生毕业实习、设计中成长,在参加小型水电站、变电站设计中,在参与企业技术改革中,特别是在市级科研项目《地方电网保护、调度管理与建设研究》、《造纸厂节能改造》、《郞酒集团二郞镇基地供配电系统改造建设的研究》等的研究中,进一步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知识应用水平,也为课程教学改革带来了更多的工程案例。

(二)人才培养方案调整机制

通过人才需要调研,学生顶岗实习企业用人需求,以及学生就业信息反馈等,构建一年小调、三年大调的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具体为:每一级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通过当时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当时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情况制定的,课程教学第三年需要针对企业进行必要了的课程调整或增减,以及通过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来实现对学生的就业定位培养。方案的修改完善都需要按程序审批经,然后才能执行。

(三)课程、实践教学标准完善机制

为达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各门课程制定了课程标准,实训项目制定了实训指导书,并制定了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质量体系过程管理的规定。教师课程教学中,需按要求备课、授课、辅导、考试,课程结束,需要进行总结、提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意见,进而补充完善课程标准。学生需求,课程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课、记录、提问、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等,在学生考核成绩中,学习过程占总成绩的30%左右。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按指导书要求做好实践教学准备、落实项目具体安排和学习任务、参加现场项目指导、评估学生学习过程,评估学习实习报告、实习汇报,评定学生习成绩,写出项目实训总结和提出进一步完善意见。学生需要按项目要求做好预习、按要求认真完成项目、填写实习记录、写实习报告和总结汇报。学期结束,教师做教学总结汇报,教研组做专业教学情况汇报,系进行情况分析,提高下一级课程和实践教学完善意见,并进行课程标准、实践教学指导书目修改编写。

(四)学生管理体系建设

在学生管理方面,建设以党总支书、团总支书、辅助员、学生会、团委会、班委会为主线的学生管理队伍,在学院学生处、团委和系的领导开展工作。在学生行为规范方面是通过学习手册、学生守册,将要求落实到学习和生活中。在学生素质培养方面通过构建展示平台,让各级学生干部在开展活动和管理中成长,培养团队精神、合作协调意识。

三、专业人才培养的落实

(一)常规管理方面

强调教学规范的落实,学院和学系层面,要求教师按教学要求做好每一项目工作,并通过学院质量控制中心、学系教学督导小组对要求进行逐一落实。如开学前、中期、课程结束后进行教师教案期检查;每四周要组织学生进行教学信息反馈;期未要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师评同行评教;教研组要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开展说课程、课程竞赛等活动。学系每期要进行工作量、教学效果、教学改革、教学成绩、遵守规章制度、教学纪律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成绩与津贴挂钩。以此,引导教师,认真各项教学工作,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二)教学方面

做好对本科、高职、中职教育的研究,在教学观念上,高职要制定以素质为本位的、以培养学生工程技术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践教学指导书。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用所掌握知识、技能和资源解决工程问题的方法,要“授之以渔”, 而不“授之以鱼”。

在课程教学中,要思考高职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针对性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参与、学会应用知识为目标进行教学设计,重在平时观察、考核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情况。要引导教师开展项目、任务、案例、情景、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教学,特别要与学生沟通交流,实现事半功倍的教学。

(三)实践教学方面

教学观点是:项目任务驱、理实一体,实现做中学、学中做、教学做一体化,实现针对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

实践教学的做法是:结合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就业特点做实践教学项目设计,按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设计的实践教学项目分为课程单项实验和综合项目实训两个方面。在课程单项方面,主要有电工、电子、电机、电气设备、继电保护项目实验;在综合实训方面,主要有生现场参观教学,配电屏、保护屏安装、生产实训,电站变电站主接线设计,电站运行实习,电工技能培训,小型电站设计等。

现在也在思考引入“教学工厂”理念教学,注重在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并将两者紧密融合,以模拟、模仿和实际应用工程项目进行教学,让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学会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方法与流程,并因此实现对学生的因人施教学、因材施教、个性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素质方面

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需要从课堂和课余生活两个方面综合设计。让学生学会承受压力、学会处事为人、学会承担责任、学会生存之道是必须要做的教育工作。

课程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制定课程标准中,除知识、技能目标外,需要有明确的素质教学目标。课程教学除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外,还需要学习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做PPT、计算机安装与维护等;还需要学会按要求、流程做事,学会表达、听话,学会团队合作等,教师必须思考将这些要求融入到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中。第二课堂是出人才的主战场。一方面是利用学院和系搭建的人才培养素质平台,让学生在参加管理、活动中,培养管理、组织、协调、办事和沟通能力。一方面是利用专业学习的电工电子协会,让学生在兴趣引导下学习,通过参加电工电子竞赛、教师做的工程项目等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在人才培养中需要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的就业核心与综合素质融入到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中,通过规范化的教学、学生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就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学生就会受到企业的高度认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