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0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儿科入院护理程序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儿科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础,以住院患儿以及家属为教育对象,增进健康知识[1],改变患儿的健康行为或问题,使健康行为向有利于康复方面发展的教育活动。儿科护士面对的是语言交流能力不足或理解能力有限的患儿,因而存在诸多与其他专科不同的特点、难点。对此,我们采取了相应的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儿科健康教育的难点
1.1 儿科护理工作方面。儿科护理工作繁杂、任务重、要求高、护理人员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致使健康教育时间减少。(1)静脉治疗耗时多,小儿头皮静脉穿刺难度大,因小儿好动,致针头脱出需重新穿刺[2]。用药复杂,输液速度要求严格。(2)治疗护理时间护患不易同步。在常规治疗时间内,患儿可能在进食、排泄、睡眠、游戏,打乱正常工作程序。(3)基础护理量大,需占用大量时间。
1.2 患儿自身因素方面 婴幼儿尚无语言交流能力,对教育方法无法理解。学龄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理解能力有限,注意力易转移。学龄儿童小儿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配合护理要求;使健康教育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1.3 家长方面 因文化程度,生活背景等的不同,其语言理解与接受能力和对健康知识的重视程度差别很大。其次 陪护人员多,不固定 小儿自理能力差,生活护理需成人帮助完成,其需求也要成人代为表达。陪护对患儿照顾能力的不同,直接影响健康教育的效果。陪护相对固定,便于对小儿的习惯、心理、需要有较多的了解,及时提供患儿准确情况或信息,便于在短时间内学会必要的护理技能。陪护时常更换,健康教育难以做到连续、系统、巩固。
1.4 住院时间短,周转快,护士在短时间内需对多个患儿进行健康教育,没有足够时间与患儿沟通。如腹泻患儿,脱水体征纠正,精神较好时,家长会很快要求出院,这样就没有足够时间进行常识性教育,如合理喂养、添加辅食、皮肤护理等。
1.5 农村患儿久治不愈,情绪急躁,难以配合教育,农村患儿大多是经过基层医院久治不愈或未能明确诊断的患儿,家长期望高,心情急躁,由于对病情一知半解,常认为护士了解健康问题是无关紧要的。当过高期望不能很快实现,又失去治疗信心时,不能很好配合。
1.6 护理人员方面 大多数护士的学历层次偏低,以及多年功能制护理养成的勤于动手、疏于动脑,使护士的理论基础和学习动力不足,知识储备不足,能力欠缺,主动进行交流沟通和开展健康教育的意识不够。护理人员对患儿及家属的情感、爱心、耐心尚不够,情商培养有待增强[3]。其次由于护理人员编制不足,工作较忙、护士用于教育的时间有限、不易寻找护患双方均适宜进行教育的时机。
2 护理对策
2.1 儿科属综合性科室,工作任务重,对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护士学会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程序,如晨间护理时,询问患儿睡眠情况,解答生活问题;静脉输液时,讲解药物作用、不良反应及防治,特殊检查的注意事项。
2.2 了解年龄段小儿的心理特征,投其所好进行沟通,护理患儿时,要面带微笑,目光慈爱,对年幼儿多接触,陪其游戏,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需要;年长儿表达及理解力较强,富有竞争性,应多表扬、讲道理;长期住院的慢性病患儿,应多关心、鼓励和沟通。教会其自我护理技能。尽量注意患儿的非语言行为、表情、目光、体态等,及时发现健康需求。
2.3 针对患儿住院时间短、周转快的情况,我们应找出影响患儿的主要健康问题,进行针对性教育,如高热、惊厥的患儿,主要讲解物理降温的方法及意义,抽搐时的紧急处理及注意事项;对急危重症患儿的健康教育,应把握时机避免产生逆反心里。
2.4选择合适的教育时机,除入院介绍外,不在刚入院时教育。刚入院时,患儿家长急切希望患儿得到及时的诊治,加之对环境,人员均陌生,此时宣教效果大多不佳。不在患儿病情变化或哭闹时宣教。此时患儿及家长注意力完全在患儿的身上和其病情上,很难听进其他解释和说明。不作长篇大论的讲述,一次内容不可过多,简明扼要便于记忆。可选择下午治疗任务少,患儿及家属情绪稳定的时候进行。
2.5病区的走廊设板报,卡通画、漫画,宣传科普知识,将教育信息浓缩成精炼的科普短文,简炼、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便于记忆,针对不同季节不同疾病进行预防保健知识宣传。
2.6提高自身素质、培养高尚情操、尽量满足患儿要求,护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及技术水平,掌握健康教育的时机和良好的沟通技巧,是提高儿科健康教育的关键;充分发挥陪护人员的作用,是儿科健康教育的特征。
参考文献
患者腕带、医用腕带、母婴识别带、条码腕带等统称一次性识别带[1],主要是管理者对特殊人群进行标识的有效工具,诸如医院对病人的标识、娱乐场所对游客的标识等。患者身份识别[2]是指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为患者进行身份验证时使用的一种手段,患者身份确认后才可以进行进一步治疗,因此患者身份识别是医疗检查环节的第一步,也是医疗安全的前提保证。PDA腕带识别系统[3]是一种新型住院患者的识别方式。有文献显示[4-5],护理人员每天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核对验证患者身份核对药品,然后才能为患者进行投药、注射等医疗手段,尽管护理人员非常仔细耐心,但是仍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差错,引起医疗纠纷等。为提高本院儿科的护理质量,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率,PDA腕带识别系统在本院儿科的使用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荥阳市妇幼保健院于2018年7月-2018年12月期间入院的患儿984例为实践组,该组患儿开始采用PDA腕带识别系统;选取本院于2018年1月-2018年6月期间入院的患儿960例为对照组。实践组男患儿434例、女患儿550例,年龄5个月~12岁,平均年龄(6.2±3.1)岁;对照组男患儿484例、女患儿476例,年龄4个月~13岁,平均年龄(6.6±3.3)岁。对照组与实践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与本研究的护理人员共15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5人,护士4人,实习护士5人。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监督管理下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主要采取对患者的姓名、床位和住院人数通过公开询问进行核对。由儿科护士对患儿家属提问,护士对家属回答情况进行记录,但是儿科病房通常情况下会有患儿哭闹、人员嘈杂等外在因素,会对护士记录患儿情况产生干扰,另外,患儿家属文化水平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护士在为患儿建立档案时的准确性,造成导诊误差。实践组:实践组采用PDA腕带识别系统。PDA腕带识别系统[6-7]是应用将二维条码与患者姓名、医嘱、药单等信息相结合。通过扫描腕带和输液袋条形码,医生和护士可以获得一系列相应的信息,如患者姓名、药物位置、输液处方和当前输液状态。当患儿需要换药时,护士需在患儿佩戴的PDA腕带的条形码和输液袋相应位置的条形码上注意扫描,当PDA匹配结果一致时会在系统中显示患儿的正确ID信息,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投药误差。PDA腕带识别系统可以是护理工作信息化、高效化、准确化,提升儿科护理质量,优化儿科护理工作程序,减少护患纠纷。另外,PDA腕带属于一次性医用物品,具有抗过敏、无毒、抗菌等优点,PDA腕带采用新型的医用材料,表面柔软、光滑、防静电,减少对幼儿肌肤的划伤风险。PDA腕带是电子产品,在患儿入院时即将患儿姓名、入院编号、年龄、性别等相关信息录入其中,避免人工手写误差造成的医疗事故,在患儿入院时统一由儿科护士和患儿家属检查并正确佩戴,它可以容纳一指,以防止PDA腕带脱落或绞死。在PDA腕带佩戴前儿科护士要将腕带的使用注意、使用方法和使用意义向患儿家属解释清楚,若因护士失职造成的腕带使用差错,患儿可以拒绝用药。
1.3评价标准
将对照组与实践组在儿科PDA腕带佩戴过程中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护理质量和患儿满意率调查作比较研究。通过儿科病区护理记录评价护理差错发生率;根据护理检查记录评分来评价儿科护理质量,其中包含:基础护理、安全质量控制和儿科护理质量3因素;满意率采用问卷式调查方式,对儿科就诊的患儿及家属进行满意率调查,包括不满意、基本满意和满意3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护理差错发生率比较
采用PDA腕带识别系统后,护理差错发生率实践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2.2两组护理部质检情况比较
采用PDA腕带识别系统后,基础护理、安全质量控制与儿科护理质量比较,实践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满意率比较
采用PDA腕带识别系统后,患者满意率比较中,实践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3。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护理质量的一项重要标志,护理人员为患者更换药物、输液等常规工作虽然看似寻常,但是责任重大。儿科具有患者数量多、患儿情绪难控制、周转快等特点,这就使得护士日常工作量大、重复性操作较多、信息单调等,容易使护理人员产生精神紧张、疲惫、厌倦等不良情绪,PDA腕带识别系统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这些状况。
3.1PDA腕带识别系统的好处
1.1 护患沟通无效及护士与患儿家属沟通欠缺。随着人类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自身素质与物质要求的提高,家长对患儿的要求甚是更高。现在的孩子基本都是独生子,家里的掌上明珠,如果孩子生病了,家长们都怀有立竿见影的态度。可治疗疾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家长们有时候是不予以理解的。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每天面对形形的病人及家属,难免有情绪,因此很容易与家属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对于儿童依从性、年龄、家庭坏境、入院次数有明显的差异,首次入院及年龄越小的患儿依从性越差[2]。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受和变化[3],所以护患沟通无效,让护理人员不能有明确的目标进行护理工作。
1.2 护理人员方面的问题。在护理工作繁忙的时候,由于要完成在班的工作,难免三查十对制度没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没做到位,在交接班时查对交接不严格,用药的剂量交接不准确,加床或频繁调床后的治疗卡、床头卡、一览卡等没及时更改都容易引起护理纠纷。在技术方面有些年轻的护士静脉穿刺不能够一针见血,导致用药延误,患儿家属因此心疼患儿着急患儿的病情导致不满。药物的剂量算不准确,使得剂量过量或不足,影响疾病的治疗。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解剖、生理功能,儿童发病快、病情变化快、治疗快。年轻的护士由于经验不足,做不到及时观察病情变化。急救技术也不够熟练,不能够争分夺秒的去抢救患儿生命。宣教不到位让患儿及家属擅自离开病房出现意外。护理记录存在问题,从而失去其作为法律证据的作用,甚至起反作用。有病情变化,出现护理问题,也有护理措施,但无护理记录。同一时间,护理记录和体温图的生命体征不符[4]。
1.3 环境方面的因素。患儿自身无安全意识,无自我保护能力。如果床栏的设置有些缺陷、床栏的空隙太大,或有些床无床栏、床栏损坏、固定不牢等都可能使婴幼儿有坠床的危险。病房及楼道的安全标识不明显或标识脱落,容易发生危险。患儿本身抵抗力较差,病房患儿多、家属多可导致空气中微生物的传播。病房里的通风消毒不到位,不同病种的患儿住在一个病房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医务人员要严格掌握洗手指征并严格施行。医疗用品消毒不严,各种医疗器械,如暖箱、光疗箱、喉镜、奶具、衣物消毒不严,造成获得性感染的发生[5]。
1.4 人力资源的配置。儿科的患儿较多,输液量也多,工作量也大,进行治疗也相对的集中,护理人员不足很难照顾周全。为了尽快的完成护理工作,护理人员易简化护理程序,降低护理质量,使得护理工作中的护理措施落实不到位。治疗期间护士无暇顾及巡视病房,液体输完没人及时更换,呼叫器响不停。输液中液体外渗、患儿哭闹、针头脱出、护士处理不及时更容易引起家长的不满。
2.护理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应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彻到自己的工作当中。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儿童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关注患儿的身心健康,还要关注患儿家长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6],所以护士的综合素质就要不断的提高。儿科护士不仅是要提高理论水平,操作技术水平更应该娴熟、准确、迅速的去完成,把疼痛降到最低,让患儿和家长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常规技术操作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练就敏锐的观察能力,及时发现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抢救。护理人员还应增强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自觉依法行事,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就能更好的进行有效的护患或护士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在护理文书方面要加强管理,做到准确、及时、客观、完整地记录好患儿的病情变化为诊疗诊断和治疗提供相关的依据。
2.2 做好病房环境安全工作。儿科病房的设施和环境以安全为主,儿童作为一个弱势群体认知、感觉、活动能力都是很差的。因此入院时我们护士应做好入院宣教,向家长介绍清楚病区的环境设施,入院须知,病房的安全守则。病区应定时擦拭地面保持干爽,定时检查床栏、洗手盆、则所及浴室地面。用湿拖把拖地时,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并提醒家长。破损或不平的地面需要及时的修补。医疗仪器的电线需要卷放好,以免松散在地上绊倒患儿。则所走廊拐角的照明设施应保持正常工作。儿科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要变被动为主动,严格按照病种安排病房,发热未确诊患儿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大剂量冲击治疗化疗患儿予以保护性隔离,并加强空气消毒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医院叉感染,时间证明,预防比治疗更具主动性、积极性[7]。
2.3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儿科的护理人员当中有年资高的、经验丰富的、也有新上岗的,护士长应根据病区的工作量实行弹性排班,动态的安排人力资源。尽可能的减少护理纠纷,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儿科作为一个特殊的科室,也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从各方面能够去胜任这份工作。我们护理人员要有爱心、强烈的责任心、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技术操作来护理患病的儿童。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8]。
参考文献
[1] 缪薇箐.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祝敏分,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4(2):86-88.
[3] 刘敏.浅析儿科护理的危险因素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10),06-163-2.
[4] 刘素品,孙素娟,马素月.儿科护理风险及规避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994.
[5] 杨婷璇.浅议新生儿护理风险及防范[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8,2(8):102.
随着患者和病种不断增加,医疗环境的不断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同时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临床护理人员日常做面临的工作量不但繁重而且细致,不能出任何差错,一点工作失误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精神专注。长时间、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压力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受到损害[1]。本研究对我院新生儿科21名护士就工作压力来源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缓解策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8月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采用问卷的方式对新生儿科工作压力进行调查。调查对象年龄22~47岁,平均年龄(25.3±5.46)岁;实习生4名,派遣护士6名,编制护士11名;最高学历为研究生2名,本科生13名,专科生6名;按工作经验分:不足1年者3名,1~3年者5名,3~10年者12名,10年以上者1名。按设置岗位分:学生4名,护士6名,护师5名,主管护师6名。
1.2调查方法 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对在岗的21名新生儿科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前后两页,首页为个人基本信息包括:个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婚姻状况、有无换过科室等;尾页采用选择的方式,分为“特强”5分、“较强”4分、“较轻”3分、“一般”2分、“没有”1分等5个选项。主要调查内容包括:①工作强度情况:工作量的程度、加班的程度、休息的程度、急救的程度;②工作环境情况:家属沟通的程度、同事之间的关系程度、晋升的程度、待遇的程度;③业务学习的情况:专业培训的程度、学习开会的程度、发表文章的程度、深造学习的程度;④医患关系情况:家属投诉程度、医患纠纷程度。
2 结果
调查问卷时间为30 min,第2 d对数据统计,4个方面统计分数均>10分,见表1。
3 讨论
3.1护理工作压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3.1.1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性质 新生儿科患儿因其年龄小,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身体脏器尚无发育完全,容易发生疾病,病情发展快,若治疗不及时可导致不良后果。护士在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时需要记录生命体征情况、精神状况、意识情况,当新生儿出现反常情况立即上报值班医师,做出相应处理;若观察不仔细,很难发现异常情况,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护士需要花费更大的精力护理新生儿,加之护士人员不足,新生儿众多,值班时间间隔很短,未能做到及时调节,导致很多护士出现生物钟紊乱,个人生理周期不稳定[2]。
3.1.2新生儿科护理工作的风险性 由于家庭成员对宝宝的过度重视,新生儿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有些家长要求护士扎针时候能做到一针见血,避免孩子遭受二次痛苦,这对于新来的护士甚至有经验的护士来说有一定难度,有r候会受到家长的抱怨甚至责骂,这对给护理人员造成了巨大的心理负担。为了提高自身技术,需要护士更认真的积极的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操作,造成了心理压力[3]。
3.1.3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住院患者及家属认为疾病的康复是主治医师的功劳,护士只是医嘱的执行者,当有不妥时就会将抱怨发泄在护士身上,给护士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4]。新生儿科家属无法看到护士的工作情况,输液前要进行“三查七对”,夜班护士需要每2 h观察孩子情况1次。新生儿科独特的工作性质,时常加班加点,加上节假日照常值班,对家庭未尽到相应责任,容易受到家人的误解和自身的责备。医院环境复杂,科室众多,护士与主治医生、值班医生、上级领导、行政科室、患者家属都存在微妙的关系,稍有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严重矛盾冲突,陷入僵持的局面,导致自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
3.1.4专业技术的提高 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医疗手段和医疗设备都在不断改进,新设备、新仪器、新方法、新技术也随之产生。呼吸设备和心电监护设备的不断改进,要求护士对熟练掌握各种机器的性能和作用。对各种护理操作能做到游刃有余,顺手拈来,如静脉留置穿刺、动脉血气的采集等。护士定期进行专业技术操作考试、护理理论考试、学分培训、业务开会学习、各种经验交流等,往往下了夜班得不到休息;进行晋升竞争,等都给护士造成了心理压力。
3.2干预对策
3.2.1提高护士的适应能力 护士的时间主要在家和单位,因此单位的环境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在护理站放置绿色植物、鲜花,在病房内粘贴卡通图画,通过改善护理工作环境调节紧张的心理。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参加课余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可以调节护士的身心,还可以缓解紧张的气氛,减轻心理压力。增加护理人员与家人、朋友、同学的交流,锻炼自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对抗挫折的能力。
3.2.2加强人性化管理 制定合理排班制度,对夜班护士实行一定奖励,对于加班护士进行记录,每月进行统一上报,也可给予适当奖励。当入院新生儿很多时,值班护士工作出现难度,可启动弹性加班制度,调用备班护士值班,如果人员不够时,可想、向上级部门反映,调用其他科护理人员,适当参加一些工作;入院患儿不多时,及时安排护士休息,通过合理的排班制度达到劳逸结合,缓解日常工作压力。通过待遇倾斜政策,使护士感觉付出和回报同等。定期对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监护室进行岗位轮换制度,做到工作了的公平待遇。对于有困难的护士及时给予关怀和帮助,使护理人员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3.2.3人际关系的处理 每月进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讲课,课后进行讨论,不仅可以提高业务水平,巩固了理论知识,而且促进了人员的交流,取长补短,达到共同进步,建立稳定、和谐的工作环境[5]。对于入院的患儿家属进行耐心讲解,包括科室制度、治疗措施、护理程序等,希望得到患儿家属理解。建立责任护理制度,每位责任护士最多管理10名患儿,自患儿入院后开始全程负责,包括入院、核对医嘱、完善检查、基础护理等方面,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增加了自身的责任心。
参考文献:
[1]李金蕊,陈琳华,张风梅.新生儿科护士工作压力的调查与分析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6):487-488.
[2]梁红霞,李依M.临床护士职业压力分析与对策[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34(1):65-66.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3-0082-03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ediatric Patients’ Families Anxiety/ZHONG Qiu-xia,ZHENG Ding-ro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3):82-8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xiety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ediatric families. Method: Choose pediatric inpatient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140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each group of 7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iven speci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orresponding psychological nursing according to the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morbid anxiety. The time of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by the self-assessment lists of anxiety (SAS), depression self rating scale (SDS)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were compare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in hospital with the average crud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56.34±8.42) and (53.68±7.56), the control group of families of children in hospital with the average crud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57.21±8.96)
and (54.56±8.01),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normal domestic norm(P0.05).The observation group with family members out of the hospital of the average crud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30.24±8.65) and (32.21±8.76), the control group with family members out of the hospital of the average crude scores of SAS and SDS were (47.21±9.32)and (44.86±6.89),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Children; Family members; Anxiety; Psychological care;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First-author’s address: Fuyong People’s Hospital in Bao’an District of Shenzhen City, Shenzhen 518103,China
由于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当前的儿童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儿科病人由于年龄小,沟通障碍,日常生活必须依靠其家属,护患关系不仅是护士与患儿的直接关系,而是护士、患儿与家长的三角关系[1]。所以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经常非常紧张,如何运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儿科住院部140名患儿家属,均为具有独立能力的成年人,年龄21~40岁,平均(32.5±10.6)岁,其中男52例,女8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血压和其他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在入院时与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自拟问卷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问卷设计、实施、评估者均由本文笔者实施,接受过培训;笔者亲自到医院儿科住院部发放、回收。
1.2.2 量表填写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每份问卷由一名家属独立完成,且规定为直系家属如果患者家属文化程度较低,不能理解问卷的内容,可由问卷实施者逐条给予解释问卷,指导其完成问卷。共发放量表280份,回收280份,回收率达到100%,问卷全部有效,有效率达到100%。
1.2.3 心理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儿家属未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特殊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方案是在针对患儿家属心理问题调查的基础上制定的,其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培养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理念[2]。护理部制组织护士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系统学习,使其掌握人文关怀护理的有关理论、实际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动态掌握患儿家属的心理特点及护患之间沟通技巧,并懂得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尊严和隐私。(2)营造温馨的儿科特色病房环境;病房家庭化布置,使患儿及其家属感到有安全、舒适、温馨、整洁的疗养环境;病房墙壁上动态挂置各种温馨的漫画图片。(3)运用人文关怀护理管理程序,责任护士将新入院患儿及其家属亲自护送至病房的床单元处,再主动介绍该患儿管辖的主治医生、住院常规须知及应急服务联系卡等,做好基础护理外患儿还经常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征求其意见。(4)采用人文关怀护理言行,组织高年资的护士制订从儿科入院到出院整个过程的文明用语规范,交接班时不仅要问好,还要交接患儿病情,并且要重视患儿家属的感受[3]。(5)提供多样化的健康促进教育,除了日常口健康促进头宣教外,还将儿科常见各种常见的疾病的病因、预防及治疗、康复保健知识制成图文并茂的宣教资料或者PowerPoint文档,供患儿及其家属解读。(6)提供舒适心理护理服务团队,成立由护士长、主管护师、责任护士组成的心理护理服务团队,每周一到各个护理单元(每护理单元由2~6名患儿及其陪护家属)进行座谈,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气氛,以此缩短彼此间的距离,达到充分交流和沟通的目的,运用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特点结合实际工作,从而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4]。
1.3 统计学处理
按照《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中的方法,计算出各量表的粗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以P
2 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属入院时的SAS、SDS的平均粗分值分别为(56.34±8.42)、(53.68±7.56)分,对照组分别为(57.21±8.96)、(54.56±8.01)分,与正常人群国内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入院时两组患儿家属与国内常模评分比较 分
组别 SAS SDS
对照组(n=70) 57.21±8.96* 54.56±8.01*
观察组(n=70) 56.34±8.42* 53.68±7.56*
国内常模 29.78±10.07 33.46±8.55
*与国内常模比较,P
出院时,观察组患儿家属的SAS、SDS的平均粗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出院时两组患儿家属SAS、SDS平均粗分比较 分
组别 SAS SDS
对照组(n=70) 47.21±9.32 44.86±6.89
观察组(n=70) 30.24±8.65* 32.21±8.76*
*与对照组比较,P
3 讨论
儿科病房中护理服务的对象为患儿,患儿家属是患儿利益的保护者和代表者,当今的现实生活中的患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是家中的心肝宝贝,一旦患儿住院治疗,牵动着三代人的心,患儿家属会格外紧张、焦虑,期望康复的愿望十分强烈,他们大都夸大病情,甚至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或无礼要求[5-6]。又因患儿比较小,严重语言交流障碍,难以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所以患儿的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支持,患儿家属的心理状态对患儿有着间接或者直接影响。但患儿家属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患儿家属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上述诸多不利的现象造成的医患矛盾非常紧张,因此有必要就患儿家属产生焦虑的负面情绪进行分析。
焦虑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情绪反应,但当焦虑情绪日渐严重,焦虑情绪就会演变为焦虑症。本文表1结果表明,儿科病房的患儿家属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情绪,其焦虑、抑郁自评量表的平均粗分值远远高于正常人群国内常模[7]。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患儿其家长入院时对各种儿科疾病缺乏认识,对医院陌生的环境容易引起紧张与焦虑,主要表现为患儿家属反复询问病情,到处打听相关医护人员的情况,希望转到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所管辖的儿科床位上等。(2)儿童患各种疾病的临床状态转变比较快,快速患儿病情变化容易导致患儿家属产生紧张与焦虑。(3)对儿科各种疾病的了解不全面,引起的对治疗方案的怀疑,容易产生焦虑表现为拒绝配合医护进行治疗,擅自找来许多书籍或网络信息对医生的诊断进行对比与批驳,并以书籍或网络信息上的治疗方案为准,对由于与书籍上治疗方案有差异的地方,引起的对治疗怀疑。(4)由于心疼孩子,而对各种注射和侵袭性的检查产生的焦虑,表现为患儿在接受检查和治疗时导致患儿家属的恐惧,导致患儿家属不敢看或者躲开的行为。(5)导致患儿家属对疾病预后产生的焦虑感,表现为对其他相同疾病患儿的预后非常敏感,其是急、重危患儿的患儿家属,表现得很悲观,对疾病预后的担心引起的焦虑。(6)由于长期住院,患儿家属背起严重的经济负担,引起的焦虑,表现为患儿家属过多询问治疗所需经费,不安心就地及时治疗,并要求提前出院。
人文关怀护理分为表达性活动护理和操作性活动护理,表达性活动护理是指提供一种真诚、信任且具有希望、同情心及使人感到温暖的一种情绪上的支持性活动护理,如陪伴在患儿或患儿家属的身旁,倾听他们的各种抱怨或者感受,给予适当的鼓励性言语[8-9]。根据患儿或患儿家属的焦虑、恐惧、害怕的情绪,做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策,让患儿和患儿家属从心灵上感受到护理人员是真正要帮助他们的人[10-11]。操作性活动护理指的是提供实际的服务,满足患儿或患儿家属基本护理的基础上,尽量减少患儿的痛苦,熟练的护理技能,动作轻柔的护理技能,主动与患儿和患儿家属沟通交流,提供患儿和患儿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活动护理[12]。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研究组焦虑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护士的人文关怀护理行为得到了患儿家属的认可,患儿家属得到了高品质的护理服务。
对患儿家长实施心理护理,而且要应从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角度给于全面考虑,注重人的整体性、社会性是提升护理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护理工作中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真诚坦率,更重视与患儿及家长心理问题的护理,能使患儿及患儿家属顺利配合治疗,促进护患间的友好关系,提高护理服务水平和患者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郝转妮.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手术室护理体会[J].社区医学杂志,2012,10(6):68-69.
[2]程蕊,李建丽,李超.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1):626-627.
[3]彭向莉,张宝芸,阮莉妮,等.儿科护士的心理素质与护理工作的连接[J].医学信息,2010,12(6):1594.
[4]杨清玲.儿科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6):156-157.
[5]吴文源.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0):125-132.
[6]林晓枫,佟香艳,张秀玲.儿科患儿家长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2):211-212.
[7]马红云.儿科患儿家长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16):122-123.
[8]张月霞,韦祁山,康菊梅.儿科病房护患焦虑透析[J].甘肃科技,2010,26(17):166-167,122.
[9]杜英.儿科患儿家长的心理反应及对策[J].当代医学,2011,13(1):123.
[10]黎小燕.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6,8(9):137.
责任制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整体护理。儿科自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建立开放式儿童乐园
为了给患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就医环境,医院开设儿童活动室,并为活动室配备了电视机、VCD、电动玩具、儿童城堡等以满足各年龄段的需要。粉红的墙面画上了喜羊羊、灰太狼、蓝猫等孩子喜爱的卡通图像,地面铺了柔软鲜艳的地毯避免孩子在玩耍时受伤,并有专人管理。还专门为患儿及家长准备了健康教育画册,其内容有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治疗和家庭护理,合理喂养、科学添加辅食及从小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使患儿在玩耍中学习健康卫生知识,增加了住院的生活情趣同时也满足了患儿的玩耍心理,这也大大提高了我院的门诊患者量。
层级负责护理管理
针对儿科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差和沟通困难的特殊性,制定了特殊的护理制度,根据护理人员不同的资历和能力水平分为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助理护士。实施护士长-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 助理护士的层级管理。每个患儿入院时,由当天值班的责任护士负责直到出院。患儿入院后做完了相应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后,我们的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会在第一时间来到病房,面带微笑地说:“您好,我是您孩子的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有事请直接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您们的要求,谢谢合作”。每天晨会后的护理查房,责任护士会向新入院的患儿及家长介绍:“这是我们护士长,您对我们的护理工作有什么意见和要求随时可以向我们护士长反应”。护士长也会根据患儿的年龄和病情,给家长和责任护士提出相应的护理意见。面带微笑的问候缩短了护患之间的心理距离,使患儿家属感到亲切,被重视。尽量满足要求的承诺增加了患儿家属对医院的信任,更有安全感。仪姿既体现了仪表美又表现了规范、严肃的工作态度,使患儿家属对我们产生了信任感。一位患者家属对我们说:“看到了你们的仪姿,就知道是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我们的孩子在这里住院很放心”。责任制整体护理,要求护士不但要有熟练的技能,更要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同时更要掌握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认为感觉是人们对眼前存在的客观事物的直接反应。良好的感觉给人们带来愉快的情绪体验,是人际沟通的良好开端。
明确制定岗位责任制
责任组长要求具备主管护师以上职称,大专以上学历,专科护理技术熟练,有一定的沟通交流能力,除完成责任护士的职责以外,还负责协助护士长处理当班事务;责任护士实行全责制,如同医生一样实行管床制,负责一组患儿护理全过程,完成患儿自入院到出院期间各项护理和治疗、健康教育,检查护理效果,担任教学,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管理。辅助护士协助责任护士完成各项临时治疗工作和配合抢救及病历书写工作,助理护士负责技术含量较低的护理工作,如基础护理及外勤工作等。
效果评价
患者满意度提高:通过几个月的临床实践,做了随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有:①责任护士的服务态度。②责任护士护理操作能力。③能否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作出相应的处理。调查患者满意率100%。认为责任护士工作积极主动,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医生达100%。
以人为本属人文学的范畴,在护理实践中则集中体现在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利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的关心和关注[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也是适应时展,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实践与创新。近年来,我院在儿科护理中全面推行以人为本,取得了满意的社会效果,也证明了坚持以人为本是丰富和发展现代儿科护理学重要组成部分。
1在儿科护理中坚持以人为本的必要性
1.1以具体措施落实“五心”服务的内涵
如接待热心做到“五主动”:主动起立、接物、问候、自我介绍、入院介绍。耐心解释做到“四个不”:不直呼床号、对询问不说不知道、对难办的事不说不行、患者有主诉不说没事。着装仪表“四不要”:内衣不外露,发辫不过肩,化妆不过分,首饰不佩戴。这些顺口溜在大家反复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逐渐转变了大家的观念和行为。同时也巩固了“五心”服务的内涵。让病人感受到温馨规范的护理服务,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护理观念在广大护士的心中逐渐形成。
1.2 以人为本等新型护理理念在儿科护理中具有特殊意义
儿科存在着特殊性,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宝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护士既要配合医生医治小儿机体上的疾病和考虑小儿心理需求,又要顾及多个家属的情感需求,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儿心理特点和患病小儿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恰当的护理。因此,在关注疾病的同时,关注患儿及家属的心理需要,家庭、社会对患儿及其家属的影响。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呵护健康、奉献社会”的服务观念不仅能促进患儿早日康复、恢复健康,也有助于减少或防止这种纠纷的发生,化解相关矛盾。
1.3提倡以人为本有利于提高护士素养和品质
提倡“人文护理”对护士职业的品质、性格、思想、情感、智慧、理想提出了更高要求,能促进护理人员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加强人文知识培训。
2儿科护理中如何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儿科护理全面推行以人为本的理念,除了提高认识,转变思想外,更需要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采取注重个性和突出人本服务的具体措施,重点体现在环境营造、模式转变和服务改善三个方面。
2.1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如今绝大多数医院都强调环境幽雅,设施完善。从人文关怀的要求上说,儿科病房则根据生理与心理特点设置独特环境,如尽可能多摆放绿色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恐怖心理。此外,还要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随时使患儿得到护士的帮助。
2.2倡导人性化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讲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及家长以深刻的心理影响。一个训练有素的儿科护士要注意个人仪表和风度,才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上要热情、和蔼,更主要的是要多主动接触患儿,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如对婴幼儿多抚触、搂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此外,交接班时要注意真诚问候,出院时的要多叮嘱与祝愿。
2.3丰富人性化服务内容
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 “四送”。 “四字”是指“技”、“情” 、“忍” 、“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处处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家属的报怨都要忍让在先;尽可能增加患儿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距离。对儿童而言,在微笑中安慰、叮咛比直接告诫作用更加强烈;康复出院时送祝福,建立一种长久的友爱。
2.4强化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以人为本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要制定儿童健康教育活动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要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恰当方式,如将健康教育内容制成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讲述小故事等,寓教于乐;二是可进行集体沟通,对某一季节发病率高的疾病对患儿家长进行集体沟通、宣教和检查指导;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的宣传栏,版面上生动活泼,最好以儿童所喜闻乐见的卡通、漫画为主。
3儿科护理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
儿科护士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特别是静脉穿刺、危重患儿的抢救与护理,也由于独生子女这一特殊群体,患方对儿科护理工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再加上人员编制不足,三班倒的无规律生活,使儿科护士承受着相当大的压力。护士长定期与护士进行思想沟通,开展护患座谈会,加强护患沟通。尽量争取提供晋升、深造、福利待遇上的优惠政策。对工作出色的护士进行表扬和奖励。制定护理缺陷记录,根据表现、工作量、承担的风险大小实行奖金二次分配。打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
坏一个样”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保证护理工作质量[2]。
4实践效果评价
目前条件下,1名患儿从入院到出院由l~2名护士全权执行护理程序短时间内还不可能实现。现阶段,护理程序的完整实施一般是由多名护士共同完成,因此,实施护理程序中交接班的问题尤其重要。增加交接班内容,完善交接班制度,灵活交接班方式势在必行。如果交接班内容只限于晨会和床边,交接的制度不注入新的内容,那么,实际工作中很多新的问题就会被忽视,影响护理程序的顺利实施。
1交接班容易忽视的护理问题
1.1 患儿的特殊性操作内容交接不具体
虽然各项护理操作都有规范的操作过程,且有指导l临床护理操作的作用,但患儿的年龄、病程、病种及病情轻重决定了很多操作的特殊性。例如:对住院时间长、静脉穿刺难的患儿,责任护士轮休时通常只交待“× ×针难打,”而忽视了交待该患儿具体部位血管的穿刺特点,哪些部位血管还可以继续穿刺等,以致接班护士在行静脉穿刺时费时费力,同时给患儿增加痛苦。容易忽略的还有对危重患儿吸痰时的插管深度;吸痰时运动导管的方式,插管时易损黏膜的部位;保留灌肠时,插肛管困难的处理方法;应用新的导管及其它物品时的注意事项及护理方法等。由于忽视以上内容的交接,使有的护士在操作时不能得心应手,给患儿带来身心痛苦,不利于护理程序的实施,严重时还可以引起护患纠纷。
1.2 忽视患儿心理需要的交接
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特征,2岁以前通过以母爱为中心的育儿方式,获得舒适和安全感,进而对周围的环境有基本信任感。4岁起开始独立进行一些有目的的活动和学习判断家庭成员的关系,学龄期儿童开始意识到社会和他人的期望、赞赏而产生成功感 ,临床工作中虽然有些护理操作如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会给患儿带来痛苦,但并不说明患儿不会对护士产生信赖之情。通常情况下,由于责任护士和患儿的共同努力,彼此间能相互信任,如果忽视患儿心理需求的交接,代班护士的工作就会有来自患儿方面的障碍。例如:1名病毒性脑膜炎恢复期的患儿,在责任护士轮休时表现出对代班护士强烈的不接纳行为,说明患儿心理支持中断,患儿这种心理需求的连续性应引起护理人员的重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3 家长情绪变化交接不及时
工作中责任护士都注重做好家长的安抚工作,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于目前社会媒体的宣传,对医院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家属对医院产生了不信任感和抵触情绪,而且,患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患儿宠爱有加,家长的情况可因一句话、一次催款及患儿病情变化而波动,由于家长情绪变化快,并且家长在情绪激动时会失去理智,因此,及时交接患儿家长情绪尤其重要。例如:1名患支气管炎的患儿入院后第6d出现发热、腹泻,家长因为患儿病情反复而情绪波动大,而责任护士上班时发现该患儿发热还裹着毛毯,于是,坚持要拿掉毛毯散热,这中间,双方意见分歧大,家长态度粗暴,护士觉得委屈,如果当时护士事先知道家长的情绪状态,就会通过其他途径解决问题,避免双方的矛盾冲突。
2 忽视问题交接的原因
2.1 护士间的交接班意识不强
护理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完善的连续过程,总会有些新的问题出现。① 对护理实践时间相对短、阅历浅的护士来说,确实存在交接意识不强。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忽视一个小的问题交接,有可能给患儿造成身心痛苦,给家属带来信任危机,给工作带来很多不便。② 一部分护士认为交接工作主要是在上下班时进行,平时发现的问题也就疏于交接。③能力欠缺,平时不注重学习新的业务知识,不注重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是造成交接意识不强的一个方面。
2.2 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格
① 护士平时工作中没有养成良好的交接班作风。② 管理者督促、检查、执行不能持之以恒。③ 没有树立全方位质量观的交接目标。护士都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但不能说明都有较强的交接意识,有的护士虽然能从患儿病情、治疗、护理、心理及社会情况进行交接,但有时坚持不够好;而有的护士从来都没有细致进行交接,他们潜意识里认为没有一种完整的交接制度来衡量他们的交接行为。
3 管理对策
3.1 强化护士的交接班意识
可通过具体的事例举一反三对护士进行教育,通过督促检查保证交接班的连续性,还可以利用每周责任护士查房的机会组织责任护士之间互相沟通,取长补短,要强调交接的时间不只限于上下班,只要有新的问题,获取了新的信息都要随时交接。如有转床的患儿,责任护士之间更要全面交接,只有护士加强了交接意识,才能完整执行护理程序。
3.2 明确具体交接对象
突出不同对象,有不同交接方式,主要是根据每个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接。① 明确具体的交接对象,增强交接班内容的有效性。②一般交接,按护理常规进行交接。③ 必须具体交接的对象包括6种病人:新病人、危重病人、诊断不清的病人、病情反复的病人、做过特殊检查的病人、特殊社会关系的病人。④ 特殊情况下的交接,如病人外出未归时,或治疗暂时未执行时等等。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本院儿科收治的10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入院顺序奇偶性的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51例)与研究组(51例)。研究组中,女性22例,男性29例,年龄为1~6岁,平均年龄为(3.52±1.67)岁;病程在6~20d,平均病程为(13.62±5.66)d。对照组中,女23例,男28例,年龄为2~6岁,平均年龄为(3.68±1.61)岁;病程在7~20d,平均病程为(13.75±5.47)d。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2)患者家属于研究前均知情,并阅读、签字“知情同意书”;(3)病情稳定者;(4)精神正常、意识清醒者。排除标准:(1)合并先天性疾病、遗传性疾病者;(2)家属不同意本次研究者;(3)合并恶性肿瘤、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者;(4)临床资料不完整者;(5)存在精神疾病、听语障碍、抑郁症、智力障碍等疾病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采纳常规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加强病情观察,告知家属注意事项等。
1.2.2研究组
(1)P(计划):分析当前儿科护理现状,儿科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端正,对工作缺乏耐心和热情,责任心低下。其次带教老师不耐心、认真的指导实习生,部分操作让实习生完成,增加了护理差错发生率。针对上述问题,制定明确的改进方案和措施,包括具体方法、进度安排、实施方法以及预期目标等,根据护理目标以及方案合理分配护理人员,合理搭配低年资、高年资护士,最大限度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增强团队精神以及责任心[3-4]。(2)D(实施):成立质量控制小组,主要由高年资护士组成,监督护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规范各个操作流程,定期进行实践技能以及理论考核,每周至少组织1次小结,每月组织1次阶段性总结,分析儿科护理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5]。(3)C(检查):对照实施之前制定的护理方案和目标,检查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完成质量、护理实践以及完成进度等[6]。(4)A(处理):总结P、D、C三个阶段尚未解决的问题以及工作经验,积极的提出改进措施,并引用到下一个PDCA循环管理中,四个阶段环环相扣、周而复始、紧密衔接,保证儿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1.3观察指标
1.3.1护理质量
采用科室自制护理质量评价表评估护理质量,由患儿家属填写,包括护理态度、护理技巧、基础护理、病房管理四方面,每项均采用百分制,分值高低与护理质量高低呈正相关性。
1.3.2护理满意度
以科室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评定护理满意度,从护理态度、技巧、效果、方法四方面评定,采用百分制。(1)很满意:大于等于80分。(2)满意:大于等于60分。(3)不满意:小于59分。总满意度=(很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质量对比
研究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06-163-2
随着社会发展,公众健康意识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人们对儿科医疗护理服务的要求也日益增高,使广大医务人员深刻意识到医疗护理风险无处不在[1]。作为一名儿科护理人员,因为服务对象具有年龄小,认知差,依从性缺乏,陪护人员多,护理工作琐碎,加之儿童的解剖及生理功能发育未完善,防御功能差等特点,决定了护理工作存在一些特殊性。为了使孩子生病的痛苦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认为应提高主动防范意识,控制或消灭潜在的危险因素,可尽量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患儿2922人,其中新生儿976例,PICU 560例,小儿内科1170例,小儿外科216例,其中存在护理风险的有724例,占住院人数的24.78%。
1.2方法对所有新入院患者由入院处置室发住院满意度调查表,出院时由家属自己填写后投入意见箱、听取在院患者对医院护理及住院环境的评价及建议;每周进行护理质量安全控制检查和各病区组织护理质量分析会;护理部调查处理纠纷的记录;对三种途径的反馈意见进行综合归纳分析。
2结果
2.1社会因素部分媒体对医务工作的负面影响,医患之间被人为划成对立的两面,当今媒体报导有关医疗纠纷时多从患者出发,常常忽视医疗这个特殊服务行业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由于公众对医学知识的相对缺乏,加上部分媒体片面的把医患关系矛盾点理解为商业流通中的消费行为关系,强调患方的弱势群体地位。社会各层对医护人员信任度降低,要求更高。家长认为看病花钱了就应该满足其所有要求,无论其要求是否科学合理或符合医疗规范。
2.2特殊的护患关系儿童患病后,特别需要父母及家人的照料,这时,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的治疗、护理、抢救等工作均在家属的注视下进行,因此儿科病房的医患关系不是简单的医护人员与患儿的直线关系,而是医护人员、患儿及其家属的三角关系。本院曾发生一例是护理人员为危重患儿静脉推注药物,在更换注射器接头过程中有微量气泡进入血管,家属以患儿病情加重与气泡进入血管有关为由与护理人员发生纠纷。儿科护理任务重,技术性强,护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而家属往往爱子心切,又缺乏相应的医学常识,对正常的治疗护理过程不理解,对护理人员挑剔、苛求,对必要的操作项目过多地干涉、不配合。因此,在出现不理想治疗护理效果时,其态度上护理人员和家属往往有归因偏离,若护理人员不能积极、妥善处理,则极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家属的不满情绪而导致纠纷发生。
2.3护理人员因素①工作态度不严谨,欠缺慎独精神:个别护理人员随意简化操作流程或不遵守规章制度,“三查七对”未落实或者流于形式化、机械化,操作技术不精湛,经验不足。②技术因素:个别护理人员动、静脉穿刺技术不娴熟,导致穿刺失败或禁忌症掌握不牢引起穿刺部位出血或血肿。③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护理文书是医疗活动的客观反映,可供患者复印及医疗事故鉴定时必须提交的鉴定材料。护理记录不全面,与实际操作有出入及有主观成分、欠缺连贯性,未能如实反映患者病情及治疗效果或未能动态反映病情变化等情况,均存在纠纷隐患。④感染干预意识淡薄:每个环节的诊疗护理行为都可能存在医院感染的隐患,少数护理人员将不同病种的患儿安排混住在同一病房,进行集体护理操作时未注意按先洁后污的原则,从而易发生交叉感染引发纠纷。
2.4患者依从性缺乏,护患沟通无效儿科患者由于生理及心理特点,各种原因均可影响患儿对临床治疗的依从性,造成治疗用药方案的持续性中断或检查手段未及时实施,从而影响诊疗效果;患儿的依从性与年龄、家庭环境、入院次数有明显差异,首次入院及年龄越小的患儿依从性越差[2]。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语言表达能力及认知能力较差,常不能完整的表达疾病的感受和变化,因此护患沟通效果欠佳,护理人员很难从护患沟通中开展有效工作。
2.5法制观念淡薄,忽视病人权益随着法律知识的普及,加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不断增强。护患关系是在护理过程中产生的特定人际关系。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现代医学摸式的转变,人们的法律意识及维权意识的日益增强,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已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头脑,并且成为人们的共识[3]。
2.6环境设施因素①床栏设置有缺陷:床栏空隙太大,幼小婴儿有坠床的危险。②用热设备标志不明显:热水
管标识脱落或住院环境介绍不到位,容易出现烫伤的危险。
3防范措施
3.1加强媒体的正面报道,医疗卫生是特殊的职业,高风险、高压力,应给医护人员多些鼓舞和理解,从而更有利于在医疗质量、医护规范操作等环节得到提高和加强。
3.2加强护患沟通,改变护理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信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护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护理人员要真正树立“病人至上”的意识;治疗中,多与家属沟通,采取换位思考的方法,减轻家属的焦虑,使其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互支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的发生[4]。
3.3重视职业素质修养教育:加强护理人员慎独修养,儿科护理管理者一定要抓好长期教育工作,帮助护理人员明确各种道德行为的是非界限。护理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无价,容不得半点马虎,临床三查七对制度、值班制度、交班制度等都是用血的教训换来的,护士不仅要认真遵守,工作中还要有严谨的作风和慎独的精神,不分人前人后,都要有科学地按程序一步一步完成,严格完成每一次操作,遵守每一个操作规程。
3.4规范化培训,加强护理人员专业技术与知识的培训①新上岗护理人员进行基础操作规范化培训一年,前期主要学会肢体小静脉、头皮静脉、股动脉及其它静脉穿刺,留置针技术等;后期主要是针对专科疾病护理、重症监护、专科检查配合、儿童用药机理及注意事项等,由专职带教护理人员负责考核。新护理人员具有实践性、群体性、晚熟性[5],经过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训后,逐渐培养具备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积极配合抢救的能力。②加强病案书写规范学习:护理文书是记录患者住院医疗过程病情变化的医疗文书之一。护理病历书写要求从法律角度进行规范,遵照科学性、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与医疗文件同步的原则,禁止错、漏、主观臆造。责任护理人员每天查对,护士长每周检查护理文件质量并签名。
3.5严格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儿科是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的重点科室,要变被动为主动,严格按照病种安排病房,发热未确诊患儿采取适当隔离措施;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及化疗患儿予以保护性隔离,并加强空气消毒和医护人员手的消毒,避免医源叉感染,实践证明,预防比治疗更具主动性、积极性。
3.6深化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疾病应对能力入院健康教育是防止住院患儿非医疗技术伤害的关键步骤,因此,儿科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从患儿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患儿的感情,在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沟通交流方式,通过语言和行为传递一种真诚、尊重、接纳的感情,从而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及疾病应对能力。
3.7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在以往的护理医疗活动中,不重视履行告知义务及签字手续,导致发生医疗纠纷时举证不利[6]。医院应经常开展医疗卫生法制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要求广大护士增强法制意识,尊重患儿的生命与健康,保障监护人的自与患方的知情权。在护理过程中,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谨慎从事技术操作,严防护患差错、事故的发生。
3.8改善环境及设备设施,保持安全性及可用性儿科病房的建设以安全为主,病房设施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除向家属详细周详介绍医院环境外,更应强调儿科病房安全的特殊性,如坠床、跌伤、摔伤、走失、违医行为;热水瓶内置式放置;配电房、污物间加锁;危险性设施做醒目标志:热水龙头、开水器均有警示标志;每周定期检查设备的运作性能,以保证应急使用等。
4讨论
儿科护理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爱护及尊重患儿,具有丰富知识和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同时掌握一定的人际沟通技巧。护理管理者应坚持严格事前控制,严肃事后处理的原则,抓易出差错的时间、抓易出差错的环节、抓易出差错的部门、抓易出差错的人,加强对护理危险因素和差错事故隐患的管理。安全、有效的护理可促使患者疾病痊愈或好转,护理安全是衡量医院护理管理乃至整体医疗水平高低重要标志,必须引起护理工作人员及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参考文献
[1] 缪薇菁.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9):830.
[2] 祝敏分,兰志建.影响学龄前儿童临床依从性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04,4(2):86-88.
[3] 王端华.举证责任倒置后举证困难的原因及对策[J].当代护士,2007,10.
[4] 黄薇.关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思考[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6):
2主要安全隐患因素
60例患儿的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安全隐患情况主要有护患沟通不良;护理记录不当;违医行为;技术手法生疏及缺乏责任感,详见下表。
2.1护患沟通问题由上表可知,因护患沟通不良而发生护理安全隐患达23.33%,原因主要是使用药品未先告知,行特殊检查之前未详细告知,对家长提问回复没有耐心。由于工作忙,护士与家长沟通不够,导致患者及家长的不满、投诉甚至纠纷。
2.2专业技术水平不扎实引发的安全隐患达11.67%,而因护理人员责任感低而引发的安全隐患达16.67%,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对病情观察不全面,使患儿未得到及时救治而延误病情。另外,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若不严格实行交接制度以及查对制度或不紧密观察患儿变化,就可能会出现事故。
2.3护理记录问题引发的安全隐患达21.67%,原因为护理人员在患儿入院后对其各项指征的评估不细致,出现问题未得到及时的反馈;护理记录不符合规范,有漏及回顾性的记录;医嘱出现漏签、代签。
2.4患儿及家长违医行为引发的安全隐患达26.67%。患儿及家长应遵守管理制度,听从医护人员的管理。但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监护人不配合,或不遵守规章制度,出现拒绝采血、擅自离院以及拒绝特殊检查等,都会导致患儿就医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3防范措施
3.1增强护患的沟通,处理好护患关系在患儿入院、治疗或康复期以及出院后等时期给予健康宣教,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让患儿和其家属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工作中要注重一些细节,合理的延长护患之间交流的时间以及增加交流次数,减少彼此之间的距离。增强病房的巡视,对于病患的有效信息及时进行反馈,准确履行医嘱,告知详细的不良反应以及相应的措施。加强学习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规范护士在各样工作中的文明言行,改善好护患之间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
3.2加强业务技能,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和护理事故的发生具有直接关联,也是保证护理安全重要的基础。因此,应针对不同资历护士,给予不同培训,让每位护理人员的素质、能力都有明显提高。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护士应该注重常见病的护理治疗、急救药品以及器材的使用等。对于主管护师等,则应该注重对实习生的带教以及科研方面培训。鼓励护理人员参加一些自考或函授以及继续教育之类各种类型的培训学习,并且通过各个科内的护理查房以及小讲课、远程教育之类业务学习或是参加院内的学术活动,满足护理人员的学习需要,提高技能水平。加强儿科的知识培训,训练护士按护理程序思维以及工作方法来解决工作中的问题能力,让护士掌握科室急症的护理技能知识,在危急情况下能对病人给予及时以及准确的救治护理。
3.3完善并落实制度严格实施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操作规程是保障安全无隐患的法宝。护士若在工作中实行交接班的制度或查对制度不严格或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不严密,就极可能会发生事故。我们应以《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操作规程、护理规范等作为标准,与儿科具体工作相结合,制定好护理工作中应遵循的制度、操作规程以及护理常规。如护理人员的行为规范、疾病的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抢救配合规程等以确保护理人员在工作过程有章可循及有安全有效的依据。
[中图分类号] R4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10)06(b)-084-02
在新的医学模式下,护理工作的范围已从生理扩大到心理,从治疗扩大到预防,从医院扩大到社区,从个体扩大到家庭[1]。因此,我院护理部逐步完善护理管理方法,创新护理服务模式,提高护理技能,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为患者提供院前急救、门诊就诊、住院护理、院外康复指导的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拥有700张床位的三级医院,护理人员526人,副主任护师12人,主管护师163人,大专以上学历238人。2009年1~11月份护士“120”急诊出诊3 368例,门诊导诊、分诊761 269例,护理住院患者19 917例,延伸家庭服务2 067例。
1.2实施方法
1.2.1院前急救
我院成立了“120”急救指挥中心,科护士长1人,护士长1人,护士14人,急救车4辆,担架工8人,承担着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2]。
1.2.2门诊就诊
1.2.2.1门诊导诊:门诊导诊护士分急诊导诊及慢性病导诊,前者负责危重患者的接诊、陪检、取药和住院患者护送;后者负责各个楼层的健康咨询、健康教育和导诊工作,并协助行动不便的患者进行检查、取药、办理入院手续等。医院团委在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开展青年志愿者导诊活动,每天有10名志愿者为门诊患者导诊。
1.2.2.2门诊就诊:我院门诊专业细化,各专业门诊导诊护士按患者就诊序号及病情引导患者就诊及健康宣教。候诊大厅有健康宣传资料,电视播放健康讲座;儿科有儿童乐园,产科有产妇大学[3]。
1.2.2.3健康咨询热线:我院有两名主管护师负责健康热线咨询工作。
1.2.3住院护理
1.2.3.1制订护理计划: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制订护理计划,护士长检查实施过程。
1.2.3.2护理查房:护士长每两周查房一次,科护士长每月查房一次,护理部每季度查房一次。在查房时,应用护理程序解决疑难护理问题。
1.2.3.3护理会诊:针对院内危重、疑难、病情复杂需要跨专业解决护理问题的患者,护理部组织护理专家进行护理会诊,分析病情、讨论护理诊断、补充护理措施,确保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系统的,高质量的护理服务[4]。
1.2.3.4创新护理服务:各科室根据专业特色开展工作,内科为输液患者送去热水袋,建立患者温馨角,科护士长制作危重患者应用微量泵常用药物剂量卡,指导临床护士抢救危重患者时换算常用药物剂量;肛肠科为手术患者制作温馨裙;产科开展免费月子餐、新生儿抚触,人生第一照;手术室护士术前指导;B超室藕合剂加热;儿科为住院患儿过生日,为贫困患儿捐款;神经内科建立了康复活动室;手术室护士开展术前访视等。
1.2.4延伸服务
1.2.4.1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详细讲解出院后的注意事项、复诊时间及专家出诊时间[5]。
1.2.4.2服务到家庭:神经内科根据患者情况,将护理工作从医院延伸至家庭,让出院的患者也能得到专业人员的护理指导,为出院患者提供不间断护理服务,如为患者下胃管、尿管,指导护理人员胃管、尿管的护理方法及肢体康复训练等。
1.2.4.3电话随访:患者在出院1周内,护士向出院患者或家属做电话随访,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难问题,进行健康指导。
2结果
2.1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院前急救、门诊就诊、住院护理、院外延伸服务全方位的护理模式,使患者一迈入医院大门就时刻感受到护理人员高质量的服务,2009年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比去年上升0.5%。
2.2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院前患者实行“120”到家庭急救,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对门诊患者通过护士导诊、分诊,缩短患者就诊流程;对住院患者护士实施个体化护理措施,护士长通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制订全面、可行的护理方案,以促进患者康复;患者出院后护士将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从而确保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2.3提高护理质量
通过开展全方位护理模式,护理部加强了对护士的专业知识、技能及继续教育的培训。通过护理查房、护理会诊以及新医疗手段采取的新护理项目的开展和探索,使护士的知识层次不断提高,专业技能不断纯熟,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6]。
3讨论
总之,全方位的护理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从而塑造良好的医院形象,适应现代医学模式与医疗服务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方芳.我国护理本科临床教育发展及展望[J].南方护理学报,2005,3(12):3-14.
[2]黄霞.改革护士配置提高护理质量[J].护理学杂志,2000,15(9):547-548.
[3]李树贞.医院护理管理培训教材[M].北京:出版社,2001:287.
[4]林菊英,巩玉秀.护理程序临床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43-144.
1 一般资料
2008年5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96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5~14岁。其中非腹型紫癜40例(单纯型18例,关节型22例);腹型紫癜54例,均有腹痛,28例有消化道出血(呕血、便血)6 例并肾脏损害;单纯型及关节型并肾损害2例。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为观察组,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5~15岁。其中非腹型紫癜7例,腹型紫癜15例,均有腹痛。两组纳入标准相同,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2 方法
2.1组织培训学习;
2.2成立科室临床护理路径小组,根据“卫生部2010版县级医院过敏性紫癜临床路径标准”及医生的诊疗路径,在科主任的指导下,制定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护理路径表单,包括护理处置、医嘱执行、病情观察及宣教四个部份。
2.3 实施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入院治疗护理方法。观察组按临床护理路径内容,患儿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或当班护士进行入院评估,经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小组分析后纳入临床护理路径管理者,即将路径表单放入护理病历内,按步骤开展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对已经实施的内容及时评价,签名。根据患儿情况反复进行评估、教育、评价,根据分型严密观察病情,检查护理处置、医嘱执行及健康宣教效果。护士长、护理部随时检查、督导路径内容实施情况,抽查患儿及家长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征求患儿家属、医生、护士的意见,进行修改、补充、完善,病人出院前进行总结评价,出院后进行电话回访。
2.4 护理路径的内容;
2.4.1 入院第一天:进行护理处置,通知化验检查项目并送检标本;遵医嘱选择用药;观察病情,注意皮疹形态、数量、部位,有无关节疼痛及肿胀,有无腹痛、呕吐、血便及大便形状,观察尿量、尿色、注意有无血尿、水肿;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熟悉病房环境,知道管床医生及护士,指导患儿家长注意预防感冒、坠床及防止烫伤,指导给予无动物蛋白、无渣的饮食,病情严重者禁食,避免接触鱼、虾、蟹、花粉、牛乳等致敏源[ 1 ];若是关节型者,嘱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抓伤,防止出血和感染,衣着宽松柔软、清洁干燥。
2.4.2 入院第二至三日:做好晨晚间护理及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基础护理工作;遵医嘱用药;观察病情,注意有无新增皮疹,有无关节疼痛及肿胀,有无腹痛、呕吐、血便及大便形状,观察尿量、尿色、注意有无血尿、水肿;进行健康宣教及心理指导,熟悉病房环境,知道管床医生及护士,指导患儿家长注意预防感冒、坠床及防止烫伤,指导给予无动物蛋白、无渣的饮食,病情严重者禁食,避免接触鱼、虾、蟹、花粉、牛乳等致敏源;若是关节型者,嘱保持患肢功能位置,保持皮肤清洁,防擦伤、抓伤,防止出血和感染,衣着宽松柔软、清洁干燥。
2.4.3 入院第四至十日:在做好病情观察的同时,此期健康宣教应指导患儿注意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指导家属办理出院手续,告知复诊的时间、地点及科室联系方式。
3 结果
观察组在疾病认知、饮食知识、遵医行为、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结论
4.1 临床护理路径的开展,加强了学科之间、医护之间、部门之间的交流,减少治疗过程的随意性,实现了医疗护理活动的程序化和标准化[2]。
4.2 临床护理路径这一程序化和标准化的工作方式,培养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护理工作不再是盲目执行医嘱,被动观察病情,而是有计划、有预见性的进行护理及健康教育[3]。
4.3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充分调动了患儿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患儿及家属预先知道要接受什么样的治疗和照顾,事先了解疾病的种种问题,有效减轻了患儿及家属的焦虑,遵医行为及护患沟通达到比较融洽的效果。
4.4 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使护理满意度得到提高,护理健康宣教知晓率提高,从而也有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