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临床医学成人教育

临床医学成人教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06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临床医学成人教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临床医学成人教育

篇1

(1)在牢固掌握临床医学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达到普通高校本科专业规定的业务培养要求。具有独立获取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并具有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思考和医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医学领域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把握医学科技的发展方向。

(2)具有参与和管理社区卫生保健工作的能力,具有健康促进、疾病预防、常见病诊疗和康复服务的技能。

(3)疾病的防治与诊疗水平。掌握与熟悉实际临床工作所必需的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基本理论知识;人类疾病病因、病理分类鉴别的理论和技能;常见病、多发病和地方病的诊治技能;卫生防疫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临床医学科学研究理论与方法。

二、设置全面的可行的综合课程体系模块与教学内容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核心

经过充分调研和广泛论证,对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改革。从对我院425名临床专升本学生调查问卷中得出,临床专升本学生73%来自地、市级以下医院及高、中等医学院校,有不少学员已是业务骨干。因此在培养计划上要充分突出成教特色,坚持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相统一的原则,坚持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顺应医学科学发展和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适应新的医学模式。根据21世纪对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基本要求,突破单一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树立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完整体系和系统性观点,促进课程设置的整体化。

通过调查结果看出,专升本学生对人文素质教育有较强的要求,在专升本教育期间把人文素质教育这一课补上,同时强化培养目标观念,强化学科意识,对各科目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删减、融合,突出“专升本”的继续教育特点,使学生学到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获得新信息。我院开创并设计的该课程体系目前已得到全国数十家医学院认可,并在校内进行教学改革实验。我院已试行几届,目前已毕业学生5届,学生在临床课阶段,分为大内科学专业组、大外科学专业组,有针对性地进行临床教学,让学员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更多与本专业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从而使所学知识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去,体现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的优越性。具有课程体系模块与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如下:

(1)主干学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2)主要课程:人文社会医学导论、英语、计算机应用、遗传与生殖科学、临床应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预防医学、临床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临床诊断学、现代临床诊疗技术、大外科学、大内科学、临床科研方法学。

(3)课程设置及授课时数:总学时1548,理论1336学时,实践212学时,理论:实践=1:0.16。“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由21门课程分为两大模块:一为综合素质课程模块:共5门(政治理论专题讲座、人文社会医学导论、英语、计算机应用、临床科研方法学)468学时,实践45学时,理论:实践=1:0.11。二为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共7门(遗传与生殖科学、临床应用解剖学、人体机能学、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预防医学、临床病理生理学、临床药理学)522学时,占总学时的33.7%,理论400学时,实践122学时,理论与实践比=1:0.30。

三、不断加强师资和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是搞好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

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必须建立一支适应成人教育教学特点及课程体系特点的教师队伍。具体措施如下:

(1)对于已在教学、科研、医疗工作中崭露头角的优秀青年教师,要加速扶植,严格训练,使之迅速成为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学术带头人。重点资助优秀青年教师,使他们尽快取得教学科研成果,扶植他们出版专著等。对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担任重要任务的青年教师,对有重大贡献者,要重酬重奖。

(2)为教师创造条件,争取申请各种成人教育科研项目,鼓励从事成人教育“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与研究,并给予奖励和经费支持。资助教师所从事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发表的所有论文版面费,并给与相应奖励。

(3)课程结束后对教师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对教师提出改进意见,不能及时改进教学的建议更换教师,保持成人教育“专升本”临床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动态稳定,不断筛选。把在教学、科研工作实践中,真正政治思想品德优良,业绩突出的优秀教师培养成既能教学、科研,又对成人教育有独特见解,适应成人教育特点的一流专家、学者。

(4)建立优秀教师实绩档案,将每年测评结果、等级原始材料载入档案,并进行跟踪培养。

篇2

【关键词】 教育,继续;临床实习;因素分析,统计学;教学

更新和改革教育体制,是21世纪中国教育必须优先解决的重大问题,而如何提高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质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1]。近年来,成人教育学员实习质量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社会信誉受到冲击。究其主要原因是临床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现将影响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的因素、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方法分析如下。

1 影响成人教育学员临床实习质量的因素

①无法保证实习时间:成人是社会一分子,同时承担着多种社会角色,常常受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困扰,难以全身心投入到临床实习中去。②心理障碍:对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害怕受到同学、带教老师的耻笑,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学员,有可能自己的学生与自己在一个班实习,也有可能带教老师是自己的同学,总担心学不好没面子。③混文凭的思想严重:学不学一个样、实习与不实习一个样、好与不好一个样,混个文凭是许多学生的最终目标。④己所求与实习关系不大:有些学员已经在单位定下所从事的专业,仅希望重点了解本专业的情况,不想泛泛的实习。⑤环境因素的影响:如交通不便、实习地点偏远等。

2 提高临床实习质量的策略方法

2.1 坚持以人文本,深化教学改革

2.1.1 教学相长,改革教学方法 成人教育学员在认知方式、记忆策略、思维方式和学习动机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研究表明,成人教育学员更喜欢按既定的目标学习,注重实效和有实际意义的研究与探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改变以灌输传授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方式,坚持获取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原则,尽可能多引导学员自学,帮助学员养成“要学习、会学习”的好习惯,提高学员的自学能力。结合学员的工作岗位,灵活运用演示法、实验法、发现法、调查法和指导法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鼓励学员之间交流探讨,增强教学实效。

2.1.2 注重实际,改革实习模式 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主要有以下5种实习模式。①权力控制模式:依据学籍管理规定,要求学员必须按照教学计划脱产实习1年,否则不予以颁发毕业证书。此种模式表面上看严格控制学员实习,可以保证实习质量,但实习质量最差。②习惯管理模式:根据客观实际需要,主动变革教学计划,但受习惯思维模式的束缚,维系原有的管理模式,仅仅是临床实习时间从1年减至半年,实习仅限于完成教学计划的书面规定,形式有但无实习过程,何谈实习质量。③爱心领导模式:利用星期六、星期天进行临床实习,人性化管理,又能落实实习计划,控制实习过程,体现出教育管理者的关心、爱心和对学员苦衷的理解,但星期六、星期日也是医院的休息时间,大查房、手术、讲座、临床操作检查、病人均较其他时间少之又少,实习机会减少,实习质量得不到保证。④情感管理模式:统筹协调带教医师和成人教育学员的工作时间,即每周带教医师5 d工作时间中有2 d是成人教育学员自己的休息时间,这样成人教育学员就可以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在医院正常工作日进行临床实习,此种模式可以保证实习学员更多地参与临床诊疗工作,获得更多检查操作的机会。缺点是松散,全靠学员自觉遵守实习纪律。⑤合理化管理模式:由于成人教育学员多在全日制教育中曾经临床实习1年,而且本身就在临床工作,只是在接受更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印证临床实践。我院采用加大专业课程的临床见习学时,取消独立的临床实习过程,也就是说见习和实习混在一起,由学校统一安排时间去临床实习。经过运行,学员反映效果不错,也得到临床带教老师的充分认可。

2.2 提高临床教学能力,保证学员的实习积极性

2.2.1 加强专业理论的培训,完善持证上岗制度成人高等教育不是简单地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体系、观念、内容及方式,而应针对成人的特点进行教育。这就必须加强成人教育理论的培训工作,凡担任成人临床实习教学任务的医师在上岗前须参加诸如成人教育学、成人心理学、成人教育管理学等成人教育理论课程的短期培训,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这样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成人教育特点,运用相关理论,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临床教学和实习效果。

2.2.2 建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临床教学质量检查 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检查成人教育教师职能的履行情况、教学活动各环节的实施情况、工作态度情况等。学校应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量化办法,每学期都要坚持开展这方面的检查活动。可组织同行专家、成人教育学员对带教医师的教学进行评价,院系领导抽查,将综合考核结果上报学校备案作为教师聘任、晋升、奖励的依据,对不符合要求的教师予以调换。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成人教育教师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和竞争意识,从而提高成人高等教育学员的临床实习质量。

2.3 强化实习时间和实习纪律

2.3.1 创造条件保证学员实习时间 与每一位进入临床课程学习阶段的学员单位联系,把学员课程安排及其目的予以介绍,请求学员单位予以配合。这样做可以避免学员工作安排和实习时间冲突,排除学员实习障碍。

2.3.2 强调实习的重要性 医学是一门实践科学,临床实习是医学生把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融会贯通的过程,该过程将为医学生了解、熟悉、掌握各种实践操作技术,培养学员临床思维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机会和条件[2]。实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医疗后备人才的水平。 成人教育应认识到临床实习的重要性。

2.3.3 加强实习纪律管理 实习学员要自觉遵守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学校的实习纪律,努力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平时工作中要尊重老师,做到眼勤、手勤、嘴勤,多学多想,主动请教,要善于在实践中摸索经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对于无故旷课学员视情节给予提醒、警告、严重警告、重修等处分。

2.4 健全管理制度,加大临床实习基地投入及提高管理人员素质

2.4.1 加大临床实习基地投入,改善实习条件 各高校要积极开展校内或校外成人教育基地建设,改善办学设施,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成人教育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2.4.2 完善规章制度,保证临床实习规范化 实习过程中学员要严格遵守相关制度,端正实习态度,约束自身行为[2]。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管理规程,使成人教育临床实习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发展道路。

2.4.3 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壮大管理队伍 建立管理人员定期业务培训和考核制度,使管理者在工作中有目标、有目的、有方向,从体制和制度上保证管理队伍相对稳定,造就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手段的团结、务实、协作、高效的管理团队。

篇3

教材是教学的知识载体,是教育的基本工具,也是教学改革、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教材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即为适合不同教育层次和教育类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活动的特殊需要。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从内容、形式、管理、考核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差异明显,因此,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的建设更要突出特色。结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规划教材第三轮修订出版的工作,本文谈几点对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建设的想法。

国家政策支持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出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成人教育是学历继续教育,是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人学历教育为提升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体系、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20世纪90年代后期,教育部、卫生部联合颁发了《全国成人高等医学学历教育主要课程目标及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为了落实这一指导性文件,1999年,原卫生部教材办公室成立了由唐建武教授为主任委员的全国成人高等医学教育教材评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并出版了全国医学成人教育学历(专科)教育卫生部规划教材。经过13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形成涵盖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检验学四大专业,专科和专升本两个层次的教材品种体系。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普通高等医学教育的迅速发展,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面临诸多新的问题:生源不断萎缩、生源素质下降、竞争加剧、教育资源匮乏等。在新的形势下,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目标也发生了改变,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历,更要全面提升其临床岗位的服务能力。因此各高等院校的成人学历教育也应顺应时展的要求,不断完善制度、创新机制,在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下功夫改革,例如:以高等院校为核心,建立在一定区域内广为分布的以中高职院校为基地的教学点;开设网络教学模式;设立学分制;以专题讲座替代传统授课形式等等。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培养目标,加强供需对接,按需施教。

作为教学工具的教材,无论是从课程设置还是从内容编排等方面都要顺应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和教学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规划教材第三轮修订势在必行。

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的修订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深入{研,调整教材体系

医药学成人教育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标准,尽管医学成人教育的考试和录取等管理工作是由各省教育相关部门进行管理,但是各个学校各自为政,甚至同一省内,几所高校成人教育的课程设置、课时、考核形式等教学内容也不尽相同。这也直接为我们的教材体系中如何设置教材品种和教材容量提出了难题。因此在此套教材修订立项后,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通过走访、座谈、调查问卷、电话咨询等多种形式对全国多家院校的成人教育学院进行课程设置的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删除了开设课程较少、难度较大、偏向基础研究的《高等数学》《医用物理》等课程,取消了配套教材的编写,根据市场和教学实际情况对教材体系和品种进行调整,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最终教材品种由上版的122种调整到89种。

(二)针对医药学成人教育特点,精心设计内容编排

在医药学成人教育教材编写全程中除了要始终坚持教材“三基五性三特定”的基本原则,还要紧扣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培养目标,遵循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规律,充分体现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特点,即:非零起点性、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模式多样性。常言“因材施教”,而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这些特点也决定了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应不同于普通全日制医学教育教材的编写。

1.内容编排方面加强实践能力训练。成教学生大多来自临床一线,不仅具备一定的临床医学知识,而且积累了相当的临床工作经验。但是由于第一学历教育所限,在基础知识和临床理论知识方面比较薄弱,阻碍了临床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笔者在内容编排方面通过“问题与思考”“理论与实践”“相关链接”“案例分析”等几个不同模块的设定,把“基础”和“临床”紧密结合。在《生理学》《病理学》等医学基础课教材中由知识点引出对某种临床现象的解释以及对临床治疗措施的理论根据;在《内科学》《外科学》等临床课程教材中由病例引出临床基本理论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的综合运用。

2.进一步简化内容、突出重点。这是为了适应医药学成人学历教学的学时和教学实际的要求。成人学历教育是在职教育,更是提升教育,因此教材在内容选取、编写繁简、字数详略等方面也与普通教育教材有一定的差别。比如专升本教材,对专科阶段已学过的内容删繁就简,以复习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加以概述、归纳总结,对于需要提升的内容特别是和临床工作紧密相关的内容作为重点,而不用零起点本科教材的系统分述法。只有详略得当才能突出重点,便于成教教师在有限的集中授课时间讲授精华,也便于学生在自学以及备考时抓住关键。

3.编写注重条目化、图表化。本套教材在编写中尽量避免大段内容的叙述,力求层次分明,通过版式的变化突出标题并适当增加图表数量。众所周知,图表具有表达力强、简洁、总结性强、易于领会、便于分析和比较的特点。因为成教学生存在工学矛盾,学习时间有限,而这种条目化、图表化的编排形式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率地记忆和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从而从容应对考试。

4.注意与职称考试相接轨。部分成教学生在进行学历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职称考试的问题,比如护理专业,有的学生一方面在读专升本,另一方面要应对中级职称主管护师的考试,所以在教材知识所覆盖的范围以及复习题的题型设置上可以考虑与职称考试接轨,进一步增强教学和教材的实用性。

(三)编者队伍的调整

前两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规划教材的编者队伍基本上由全国重点医学院校的知名专家所组成。但是近年来成人教育的开办和发展主要集中于省属医学院校,重点院校的成人教育办学规模非常有限,甚至某些重点院校还取消了成人学历教育而专注于医学高端人才的培养。面对这种形势,本轮教材修订的主编、副主编和编者遴选充分考虑各个院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的办学历史、参与教材建设的经验成就以及目前的实际办学情况,向有长期办学经验、长期参与和支持教材建设、广泛开展成人学历教育教学的省属院校和教师倾斜。参与成教教材编写的编者不再是院士或某个专业领域的全国领军人物,而是扎根教学和临床一线的医学教育者,他们比较了解成人教育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知识结构,了解在基层医疗机构工作所必需的临床知识和技能,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才能接地气,才具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

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发展的方向

(一)配套数字增值产品

除了纸质教材,成人学历教育由于受学制学时所限,比普通教育更需要立体化的教材资源。因此,要提供图片、视频、PPT等多种形式的在线学习资源以弥补纸质教材篇幅有限和表现形式单一的不足;提供紧扣考试重点、难点、考点的在线测试从而建立学考互促的自我评价系统。现在数字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除了PC端,移动终端数字教学产品的开发更是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4

2医学成人学生对考核方式的需求

各专业均有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开卷考试最适合成人医学教育,2/3的专科生和50%左右的专升本学生选择开卷考试,另有23.1%的专升本学生认为案例讨论最适合成人医学教育,见表4。

3讨论及建议

3.1调整上课时间,提高学生出勤率

近年来,我国成人高等教育的规模还在不断扩大,但从事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普遍反映成人学生出勤率低,这必然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1]。采用双休日课堂授课的单一教学模式对医学成人学生来讲学习难度较大。此次调查显示,医学成人教育学生多为女性占80.2%,而女性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除工作以外,双休日往往因为家庭原因无法按时上课。其次,护理专业学生是某医科大学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护士工作时间不确定,每周末两天安排上课有可能与工作时间冲突。并且医学成人学生的学习以跟班听课为主,但考前突击和自学也是成人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手段。因此,改双休日上课为单周或双周上课,不上课的时间安排自学,有效缓解医学成人学生“工学矛盾”,提高学生出勤率。

3.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习积极性

目前,某医科大学成人教育采用课堂授课形式,教学模式单一,单纯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学习时间不能保证,工学矛盾突出,学生学习压力大。而大多数成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学知识和拿文凭,因此医学成人学生对于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学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医学成人学生对于面对面教学、远程网络与面授相结合以及面授与自学相结合这三种学习方式均能接受。并且85%以上的学生单位或家庭有网络学习条件,因此,采用课堂授课与网络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重要内容面授、次要内容网上自学,可让学生学习时间相对自由,减轻学习时间上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篇5

自2011年以来,我校继续教育学院对医学成人学历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教学改革,对医院和医学院校、中等专业卫生学校等相关人员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并对调查结果做了详细的论证、分析。截止到2011年,推出了高起专层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并从2011年开始,实施了新的教学计划。

1研究对象。对2012级高起专层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 年龄18~40周岁)230人进行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临床专业52人,护理专业143人。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对医学成人学历教育研究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2问卷调查法根据心理学问卷的设计要求,设制了《高起专层次临床护理专业教学满意度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三大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职称、单位、专业和年龄5个问题。第二部分:教学满意度调查,包括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开课顺序、任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态度、考核方式、学籍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等12个问题。第 三部分:课程评价,涉及9门课程及不满意的原因6项。每个问题采取5级评分制,测评标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经过专家修订,问卷符合信效度要求。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20份,有效问卷195 份,回收率95.6%。

2.3数理统计法应用Excel 办公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处理。通过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调查对象为2012级高起专层次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应用教改后新教学计划的成人学历教育学生。学员年龄普遍偏低,30岁以下学员160 人。被调查对象分布在一级医院的占17%,二级、三级医院学生占49%,其中14%在基层医院及门诊部工作,另外无职称和初级职称的学员占95.8%。通过对基本资料的分析统计,调查对象多数来源于基层医疗单位,从事基础临床、护理工作,年龄小,职称低,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因基础差,底子薄,有一定学习愿望。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被调查对象具有普遍意义,统计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2教学满意度的调查和分析

3.2.1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自2011年教学改革以来,继续教育学院针对培养对象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根据高起专层次学生的来源,工作单位、工作性质和工作需求等制定了符合高起专学生特定的培养目标和应有的功能定位,即培养适应基本临床工作需要的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学技术应用型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转变了教育思想,加强了对成人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也进行了相应合理的调整和改革。重新修订了首都医科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新的专业培养目标的满意度达到99%。非常满意为36%,说明专业培养目标适应当前形式,符合当前学生的需求,教学改革工作达到医学成人学历教育预期 的效果。

3.2.2学生对本专业课程实用性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在2011 年开展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做了大量的问卷调查,查阅了相关资料和文献。在掌握政策和充分了解需求的基础上,最后制定出适合医学类成人学历教育高起专层次培养目标的课程设置总原则:即“文化基础知识按需对专业培养目标的满意度补课,人文学科知识需要加强,医学基础知识需要系统,临床专业知识重在提高,临床操作技能需要加深理解和规范熟练”。可以看出,被调查对象对新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实用性满意度达至94%,非常满意为27%,满意及比较满意67%,不满意及很不满意为6%。说明新的课程设置在补足文化课的同时,按需要加强了人文学科教学内容,同时注意了各门基础课之间相互联系的理念,符合当前形式需要,学生对课程实用性满意度的评价已经说明了新的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另外仍有6%的同学对课程的实用性表示不满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个别学生对教学改革的目的不够了解,认为新增的文化基础课程增加了学习负担;课程教学内容与临床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学以致用。由此提醒成教教师和管理者在今后的工作中一方面要加强教改目的的宣教,让学生充分理解教改的必要性,另一方面还要继续摸索成教改革的新思路,使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学效果再上一个台阶。

3.2.3学生对任课教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授课水平,最后是教学方法,调查结果说明我校高起专层次学生对任课教师教学的总体满意度良好。教学态度决定了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行为,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和保障。在调查中,学生普遍反映任课教师上课态度认真,课件准备充分,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及时准确的回答。学生对老师良好的评价也是对教师劳动的肯定,应再接再厉,发扬在教学态度上的优势。相对而言,教学方法的满意度较低,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成人教育教学部门、学院、教学管理人员应多深入课堂,及时反馈教师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每学年组织学生对教师授课进行测评,并及时将学生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各个承担成教教学任务的学院,为任课教师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授课水平提供可行性建议。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提高教学质量上有一个新的突破。

4结论通过对使用教改后2011版新教学计划的成人学历教育高起专层次学生进行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4.1 成教学生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实用性方面比较认可,满意度高,充分说明了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培养目标的确立到课程设置体系的落实,能够符合成人教育高起专层次学生的需求和应有的社会功能定位,并在教学中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4.2 在对任课教师满意度的评价中,学生对任课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的满意度均较高,对任课教师的辛勤劳动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反映了各学院、各任课教师的劳动成果。

4.3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在对任课教师满意度的调查中,任课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方法满意度相对偏低,说明任课教师授课水平、教学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已经难以满足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挖掘现有教师的潜能是下一步要进行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在今后的教改中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座谈和培训,使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认真精选和设计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实用性。因材施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教学满意度,加进成人教学改革进程。综上所述,首都医科大学成人学历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成人教育高起专层次的地位、性质和作用进行了重新定位,使其发展走上了正轨四。当然成人学历教育是在不断发展的,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新的问题,社会对于成人学历教育也会有不同的要求。因此,作为成人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讨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改变办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成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篇6

一、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的必要性、迫切性

21世纪是医学与生命科学的新纪元。纯生物医学模式被生物一一心理一一社会医学模式所代替;基础医学开始更好地从微观水平到宏观水平来阐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机制;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将加速预防、诊断、治疗等技术的更新;社会的老龄化、疾病谱的变化,向医学工作提出新的挑战;全民健康教育,矫治不良生活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能力等种种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医学工作者身上,这些都要求未来的医学人才应该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素质。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病人需要的临床医生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生,更应当是一个专心的倾听者、细心的观察者、耐心的交谈者和有效的治疗者;不仅仅单纯满足于治病、防病,还需要充分提供身心保健、人文关怀等全方位的优质医疗服务。有调查资料表明当前患者对医院的不满意度中人文关怀占到26.8%,仅次于医疗技术。[1]可见,如果不改革或突破几年来一直沿用的传统医学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体系,就不能真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而且,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已逐步市场化。医疗单位提供医疗服务,作为客户的病人需要得到最优质的服务。否则,客户就会去选择服务质量更好的医务人员或医疗单位,医疗单位会因失去客户而面临生存危机。能力决定前途,素质决定命运,社会需要医学院校培养的临床医师,除了有深厚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强烈的市场意识,“病人至上”的服务意识,以及娴熟的人际交流与沟通能力。有资料报道,大部分医患纠纷不是医疗技术水平、医疗质量方面的问题,而是医患沟通不够、不到位引起的。[2]但现在成教临床 “专升本”课程设置中缺少必要的人文课程,医学生得不到相应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提高。

二、课程设置与时俱进的建议

1.坚持“两个本位”统领“三大模块”

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课程设置模式基本是“知识本位”模式,该课程模式以传授职业知识为中心,以学科体系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从教育内部向职业世界辐射,强调课程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注重传授给学生以系统的理论知识。这种模式导致理论的传授过多过深,理论与实践脱节,不利于形成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医学是对动手能力、对实践性要求极强的学科,所以“知识本位”的课程模式不适宜医学教育,尤其不适宜已具备一定基础理论知识的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针对学员大部分具备三年医学专科学习经历及几年的临床实践工作的特点,采用“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比较合适。此模式以岗位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把职业岗位要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础,按照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结构及形成特点来设计课程、编写教学模块,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比较适合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

当然,单一的能力本位模式也适应不了未来社会对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教育应该顺应当今课程模式综合化潮流,吸收多种模式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学科模式。

这种多元化的学科模式实际是把“知识本位”模式和“能力本位”模式加以融合,发挥这两种模式的优势,为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的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课程。其具体可以表述为: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模块,如公共基础课模块可采用“知识本位”模式;对于专业基础理论,也以“知识本位”模式为宜,但要对课程加以改造。在这一点上,有学者提出专业基础理论的学习以“必需、够用”为度。对于“必需、够用”的衡量应该以满足当前职业岗位的现实需要,同时还要满足未来技术进步和职业变更的需要为标准。对于应用性和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方向课和实践科目,则提倡从能力培养出发组织课程内容。

具体到成教临床医学“专升本”教育的三大课程模块:公共课程坚持“一个贯穿”,即社会素质教育贯穿于两年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程做到“两个加强”,即加强基础与临床间的桥梁课程,加强实验课程比例;专业课程做到“三个突出”,突出临床知识的扩展,突出临床技能的培养,突出学位考试课程[3]

2.增加人文课程彰显人文教育

如果说普通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智”,那么,成人教育则应针对其教育对象社会性强的特殊性,除了补“智”外,更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社会素质的培养。正如社会学家诺笃乐普所说:“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为他生活于人群之中,并且参加社会生活。”可见社会素质对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性,而医学的社会性特点更彰显了医学生培养社会素质的重要性。对临床医学成人教育而言,社会素质可具体化为高尚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科学的医疗态度、较强的表达沟通能力等临床综合素质。

据调查,20世纪50 - 90年代,在市级以上医院工作的临床医师,其误诊率一直高居不下(占 30%左右)这说明临床医生综合能力的欠缺。这种欠缺与整个医学教学领域里,基本没有“方法论”和思维方法、逻辑等人文课程内容是不无关系的。[4]2002年7月1日齐鲁晚报济南讯(记者 王东)山东省卫生厅就今年山东省卫生系统行风情况进行通报,在全省卫生系统收到的1200余起举报中,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成为群众反映问题最多的方面。

人文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会思想、有灵魂、辨真伪、能创新,从而启发思想、提高修养,孕育情感,净化心灵。对医务人员来讲,就是通过人文教育从根本上熔铸成一种人文关怀,养成一种服务意识。而人文社会科学内容正是人类社会不断获得精神需求、涵养人文情怀的丰富源泉。而且,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诚信的职业道德、强烈的敬业精神、高效的工作效率、完整的知识结构都离不开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因此,开设真正意义上的人文课程意义重大。

1998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响亮地提出,教育应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绝不是该组织的人突发奇想,而是根据对世界上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而提出的。该组织认为,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高校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因为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脱离时代要求,而导致培养的学生知识结构单薄,综合素质较弱。在医学成人“专升本”教育中,多年没有大变化的课程设置,培养出来的学生可以说“发育不良’或“先天不足”,这离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要求相差甚远。

80年代,文凭似乎成了就业的万能钥匙,但现在,文凭只代表了相当程度的教育而已。能否适应岗位的需要,全凭本领,即毕业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可否认,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成人高等医学教育需要走向市场,谋求适当的经济效益。然而成人高教毕竟是一项以育人为本的社会公益事业,如果忽视质量的提高,在一个日益注重“学力”甚于“学历”的现代社会,面临的必将是生源的日益萎缩,效益的渐趋低下。

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社科部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医学成人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职医务人员提高学历层次与创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目前成人医学教育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办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办学理念、教学与当前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发展不相适应之处.笔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与建议,供同道商榷.

关键词 :成人医学教育;学历;生源;师资;教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3-0242-03

成人医学教育是以医疗卫生专业工作者为主要对象,以更新专业知识和提高技能水平为宗旨的教育,其社会效益不可低估.但随着市场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深化,成人医学教育日益暴露出种种不足,有来自社会的因素,也有办学机构自身的因素,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成人医学教育的办学质量、社会信誉及发展.思考这些不足和相应的改革,对促进成人医学教育的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1 学历与价值

由于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影响,是否有价值是决定学员参加成人医学教育的重要因素.所谓价值,就是学员个人的发展方向与社会承认度,进一步说就是就业、晋升职务、晋升职称、调换工作岗位及相应的经济利益.但目前学历教育的投入与最终实现价值并不完全适合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要使价值成为现实,必须具备一些相关条件.首先,由于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尚属于体制内管理,管理者也是任命制,在一定程度上,单位里用人更主要决定于管理者的主观意志而不决定于实际工作的客观需要.同时,学员能否被用或怎样被用又是决定个人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所以,能得到管理者主观上的重视就成为实现价值的基本条件.其次,引起管理者重视还应具备一定的自我条件,正确的自我条件应该是自己的真才实学,货真价实的学历应该是重要的自我条件.具有这一条件并在工作中表现出色者而被重视重用可谓用人唯贤,也是货真价实的学历实现价值的主要途径.但现实中并非货真价实的学历及能力是得到重视的唯一条件.由于权力腐败现象的存在和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取得领导重视的才能和学识完全可以被金钱取代.在这样情况下,谋取学历有时只是为了一个好看的包装,只是为管理者评价自己水平和能力创造一个表面条件,包装里包含着的不一定是真才实学.对于一部分成人医学教育学员来说,如果花钱能买到一个学历证书,书读得越少越好,最好不读.现实中,这种假冒伪劣学历往往能排挤货真价实的学历,就像假冒伪劣商品排挤货真价实商品一样.其中道理并不复杂,制造假冒伪劣的东西所需的投入远远小于制作货真价实的东西所需的投入,而货假价实就有高额“利润”,这是假排挤真的一般原因.更重要的是体制内使大大小小的管理者都有使用人才的实权,人才用或不用,在什么岗位使用,都在这一权力的统治之下.当这一权力腐败时,即权力为私欲服务时,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往往与权力水火不容,因为真正的才学所创造的价值在一个“分母”较大的集体中,特别是在体制内,对腐败权力的持有者并无多大益处;相反,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自持才学而不愿以金钱与权力做交易,而且对腐败权力造成的混乱总是持批评抗争的态度,构成了对腐败权力的直接威胁,真才实学对私欲化的权力无利而有害时,腐败权力便要扼杀这种有才能的人才.所以,有货真价实的学历和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在腐败权力面前并不一定能实现价值.腐败权力虽不喜欢人才,但喜欢奴才;学历虚假,能力浅薄,但只要做奴才,就能得到腐败权力的宠爱;因为奴才虽然不能创造多少价值,但在特殊的体制内和一个“分母”较大的集体中对腐败权力也并无多大害处;相反,奴才顺从,能迎合腐败权力的需要,能以金钱与权力做交易,对于管理者来说便是最求之不得的.所以,一纸学历证书是否货真价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做管理者的奴才,只要能做一个好奴才,只要在金钱与权力的交易中敢投入,就是假冒伪劣的学历也可以获得与货真价实的学历同等甚至超额的价值.但不管假冒伪劣的东西与腐败权力以哪种方式做交易,最终都是损害集体利益以饱私囊,这是假排挤真的特殊原因.既然价值的取得决定于管理者的主观意志而不决定于客观需求,为什么不采取金钱与权力交易,甚至哪怕用最无耻的手段去以较小的代价满足管理者的需要而获得较大的价值呢?既然廉价或虚假的学历能够实现货真价实的学历所应有的价值,为什么要不惜劳苦使其货真价实呢?成人医学教育中,有许多学员只为得到一纸毕业证而不愿努力使其货真价实,这种心态主要是以上原因造成的.所以,用人体制下的权力腐败是干扰成人医学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必将逐步形成成熟的用人观念,真正形成重视知识、重视人才的科学机制[1].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完善目前医疗卫生系统的用人体制,必须有效遏制腐败权力的产生和横行.建立成人医学教育以市场需求为约束的用人体制和合理竞争机制,使真正的人才施展才华,使货真价实的学历得到应有的价值,使假冒伪劣的人才及学历失去市场,优胜劣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制约成人医学教育发展的阻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成人医学教育的质量.

2 生源与师资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生源,绝大部分是已经在岗的医疗卫生系统从业人员,他们的基本状况和主观意向可概括为两大特点:一方面是基础文化、认知能力、知识结构和年龄参差不齐.近年来院校的急速扩招,医学成人学生入学门槛不断降低,在总分450分的成人高考中,专科生的入学成绩只需100分,专升本考生的入学成绩也就150分左右即可被录取,有时甚至更低.这样的生源,基础文化差、认知能力较低;他们当中的学历层次、年龄及行业差异很大,年龄小的是刚从大中专院校毕业的学生,机械记忆力相对较强,但自学能力、理解能力、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较差;而年龄大的学生则与其相反.另一方面的特点是学习目的比较明确,而学习时间相对不足.医学成人教育学员,多数是从临床和教学第一线来.他们是带着工作中的问题,克服了工作、家庭、年龄等相关困难,才挤身于高等学府的殿堂.他们一般都能够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好的充实自己,在知识和技能方面有一个质的飞跃.所以,他们要求所学知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能紧密与实际需求和工作联系在一起;希望有一个较宽松的学习环境,强调必修课和选修课并举;能根据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特点,在短时间内获取密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他们不喜欢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学方法,主张“自学加精讲”的授课方式;不愿意听重复的大专或中专课程的教学内容,对学科知识的新进展、新动态感兴趣;授课能够密切联系实际、结合临床工作进行教学很受欢迎.他们的动机和愿望虽然良好,学习目的也明确,但由于工作、家庭等矛盾突出,往往不能坚持到校上课的现象比较普遍,从而导致出勤率低.还有一部分学员的学习目的就是获取文凭,学得越少越好,不学习给文凭更好.

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中,生源特点突出,而师资却没有明显的“成人”特色.担任成教的教师都是由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兼任,他们对成人学生不了解,把给成人学生授课作为副业,完全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对课堂准备及讲授投入的精力有限,完成课时数即可走人.办学单位也缺少对教师的监督、管理和评价.

由此可见,医学成人教育工作中存在教与学不合拍的问题,严重影响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教学质量的提高.所以要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兼职教师为辅的成人教师队伍[2],重点抓好专职教师的教育和培养工作.专业课教师,特别是临床教师要实行教师职务“双师制”,既是医师,又是相当职务的教师.应从医疗、科研单位和普通医学院校聘请理论造诣较深、并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人员任教.专职成人教师要安排一定时间到医疗第一线工作或参加培训、科研、教研等活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学习新技术,增长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能力与考试

医学是一门实用性学科,成人医学教育以更新知识,并最终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为目的,因为成人学生来自于实践还要回到医疗实践中去.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工作能力,是医学成人教育质量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所以医学成人教育应更注重实用性,应特别强调实践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训练.但目前成人医学教育中,灌输基本理论为主的课堂教学和基本理论为主的考试模式仍占主要地位.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法,大多重基础考查,看书面成绩的高低,而轻实践能力的考查,考试内容死题多活题少.学生为了顺利获得文凭,进行机械记忆,死背硬记,按老师的标准答案答题.而实际上成人学生多数年龄较大,机械记忆力减退,社会角色多,需要考虑的问题多,时间也比较紧,与现行的考试模式是不适应的.因此,导致大多数学员考前突击记忆效果比较差,甚至想方设法作弊,考完不用全忘记.虽然考试成绩合格,并获得一纸文凭,但学习期间应有的思考、创新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没有得到培养与训练,不利于培养实用型人才.改革这种教学和考试模式应该是成人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应把教学和考试重点从基本理论的机械记忆转到培养解决实际问题上来,多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如加强实验、见习、实习等环节,同时有意识地增加一些学科的新内容、新技术,拓宽学员的知识面,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独立钻研、积极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办出成人医学教育的特色.

4 教材和课程

目前,成人医学高等教育仍停留在传统生物医学模式,落后于医学科学发展步伐.教材与开设的课程,基本上是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系统化、三段式的教育模式,设置的课程分为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公共课安排的课时多,基础课的内容与大中专所学的多数有重复,而专业的临床科目及内容较少.特别是因面授时间短而安排的学时数相对少,又缺少临床实践的安排,很难体现出医学成人教育特色,并且与成人知识结构也不相符合.成人医学教育教材,多数专业基本上使用的是国家普通高校统编的教材,没有形成系统性的成人医学各专业的专用教材体系,其内容不适合已有大专或中专专业基础的成人学生使用.教学中究竟增、删什么,基本由任课教师根据课时数来决定,这样随机性很大,教学质量难以控制;也不能满足成人学员补基、补缺、补新的求学要求.因此,对目前课程设置及教材进行改革是十分重要的.应该按照成人教育的实际,优化课程设置,精选教学内容.必要时可以取消一些必修课,增设一些选修课,整理重复课,合理调整各学科的授课时数.选择内容的原则应该本着少而精,选择内容的方法应该是各学科教员充分讨论,协调一致,同步改革.这样,学校可利用节省出的时间,向临床、向新学科倾斜,为培养实用型的“全科医生”创造条件.教材的改革也应该同步进行,应组织相关学科的专家、教授重新编定具有突出“成教”特点的教材,教材的内容不仅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更重要的是实用性,特别是要加大临床实际操作技能的权重,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最好有训练智能、技能、进行综合练习的复习题、思考题.以便于学员自学,又能有效地检验学习效果.为培养学以致用并能直接服务于社会的医疗卫生人员提供学习工具,从而保证教学改革顺利进行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成人医学教育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存在以上问题在发展过程中是不可避免的.成人教育家诺尔斯提出了成人教育的任务和使命是满足三类需要和目标:(1)个人的需要和目标;(2)机构的需要和目标;(3)社会的需要和目标.[3] 探讨和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对医学成人教育特点的认识,完善和优化办学环节,在办学中真正体现出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优势和特色,更好地发挥医学成人教育的基本功能,进一步为个人、机构、社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篇8

泌尿外科学属于外科学亚专科,涉及病理、生理、影像及检验等多学科内容,其知识面广。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多为医护一线人员,学习时间少。此外,医学实践中,疾病及患者均具有多样性及个体差异性。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教育效率及质量是目前成人医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教学理念及教学模式的日益更新,病例讨论法作为一种全新教学方法,能有效的将基础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并提高教学效果。文章通过对昆明医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部分专业本科学员的泌尿外科学内容采用病例讨论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我校2012级及2013级成人教育学院临床医学、康复医学和检验医学专业的本科学员各2个班(共6个班)作为研究对象,每班25~41人不等。每专业的一班作为A组,另一班作为B组。两组学生人数、专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材及授课教师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

1.2教学方法

两组由同一名教师授课,课时数、学习内容及教材均相同。B组采用传统灌输式教学法,教师全程讲解,学生仅倾听教育及课后消化学习内容。A组采用病例讨论法教学,具体如下:(1)教学过程:选取教学内容相关典型病例,运用PPT、Flash等软件图文并茂的将病史、影像学图片及病情录像等融合呈现。提问让学生参与讨论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史、体征、辅助检查及诊治计划。与学生共同探讨该病例与教学内容间的相关性,指引其学习相关教学内容。然后教师采用文本方式讲解基础理论、用图像及三维动画演示影像学及器官、组织等不同水平的生理、病理及解剖学等特征,播放视频展示典型临床表现,以临床实际工作流程再现具体处理方案。最后提出课后扩展问题,指导学生进行文献检索后寻找答案。如此,全面深入学习教学内容。(2)储备案例资料库:授课教师来自临床,平时有心收集典型病例,对本学科重点疾病的典型病例进行及时拍照或录像,收集各种病例资料,建立临床教学案例资料库。病例资料应真实、直观、典型并包含大量细节信息,尤其是视频资料的整理,力求让学生留下形象生动的深刻印象。(3)精心选择及设计案例:授课教师深入研习教材内容及充分了解学员情况后,将教学内容与精心收集的临床典型病例有机结合。认真分析疾病发展过程,提取病例重点、难点,依据基础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主要临床问题,逐步展开疾病的临床表现、诊疗要点、鉴别诊断及诊治原则等内容。(4)具体实例:患者X,男性,55岁,因“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2天”入院。视频播放患者血尿情景,提问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推测疾病的诊断?诊断依据?如何处理?讨论过程中,先复习有关血尿分类的教学内容,再提醒学生认真整理和分析现有的泌尿外科学知识,推理得出总结。然后逐步展开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的区别,理解不同血尿类型的临床意义。开始转入本次教学内容:膀胱肿瘤。随后,综合运用多种形式,形象、生动、具体的演绎疾病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其从疾病的表现、病因、病理生理、诊断、鉴别诊断及处理原则等,对膀胱肿瘤有全面的认知及掌握,并指导其临床工作实践。最后教师布置相关课后问题,比如如何选择膀胱癌的微创手术方式,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寻找解决方案。在学生解答过程中,加强其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其文献检索能力,并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及时复习、适度延伸及提前预习下次教学内容。

1.3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进行笔试考核,包括基础理论和病例分析两部分,均以百分制计分。同时进行问卷调查,以“喜欢”、“一般”和“不喜欢”3个标准来评价学员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以t检验比较A组与B组教学效果的差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笔试考核显示,总平均分A组高于B组(P=0.008),A组学员比B组更擅长病例分析,临床思维能力更强。问卷调查显示,学员对病例讨论法的喜欢程度(81/94)高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43/97),认为前者更能提高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及参与激情更高(见表1)。

3讨论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1]。医学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因多种因素限制,多数仅能挤时间进行短期集中学习[2]。泌尿外科学属于外科学的重要亚专业,其内容繁多复杂、实践性较强。此外,医学内容具有复杂性、实践性以及临床医疗的差异性和风险性。因此,如何提高泌尿外科学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成为一大难题。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的基本思维模式是自下而上的,学习者只是被动接受,其理论基础是所谓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整个教学过程相对固定、封闭和机械[3-4]。医学院校的成人高等教育学员大部分是一线医护工作者,独立分散,如果教师采用传统灌输式教育,即便教学经验丰富,师生间也仍然缺乏交流与互动,教师无法及时掌握学员学习情况[5-6]。因此,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已深受师生诟病。本研究也发现,B组有32.0%(31/97)的学生对于该教学方法表示“不喜欢”。医学生教育最重要的仍然是临床思维的培养[7]。与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比,病例讨论教学法则是近年来我国医学教育改革中经常采用的新型教学方法[8]。病例讨论法将临床工作中的典型病例作为教学案例,通过共同参与讨论将基础理论及临床工作相结合,在讨论中学习并为临床工作积累实践经验。讨论与总结环节,学生可畅快发言、提问和补充,教师则及时引导,师生及学员间相互交流机会多[9]。通过讨论,学员增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学习了他人经验,在交流中还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学员也可针对工作中急需要解决或感兴趣的问题对教师发出学习请求,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并据其及时调整学习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该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自行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创建师生互动场景,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满意度。本研究中,A组86.2%的学生都表示“喜爱”该教学法,其满意度明显高于B组44.3%。实施病例讨论法教学时,首先教师需选择好案例、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并引入教学中。然后以动画、视频等教学工具生动、形象的讲解教学内容,激发学生浓厚的认知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充分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及特点并激励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10]。最后通过课后问题,引导其向更专业化知识扩展,学会文献检索已达到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同时,教师通过分析学员对于病例讨论的参与情况及对教学课程中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来决定其在下一轮教学的讲解重点及难度,并及时改进教学方案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病例讨论法的优势在于:(1)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卷调查发现,A组86.2%(81/94)的学生对病例讨论法印象更深刻,认为其摆脱了传统灌输式教学过程中的死记硬背及被动接受,前者理论联系实际效果更好,提高了学习热情和兴趣,更有利于泌尿外科学专业知识的记忆及掌握。(2)培养了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以病例讨论为中心的启迪式教学,真正将理论与实际连接,为临床实践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参考,也为医学院校学生适应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通过病案教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学会了如何查找文献,增强了对问题的独立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了对知识的主动求知欲。(3)有利于教学相长:教师进行临床病例讨论法教学前,需大量收集典型临床病例资料并了解其中所包含的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如此,极大的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及责任感,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便于开展师生互动。同时,学员也需积极主动学习以获得更多的参与,因此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动性、临床思维及表达能力。综上所述,病例讨论法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文化上是一个全新的教学体系。该法的众多特点更适合成人高等医学教育,能让学生学到实效性更好的医学知识,为工作实际提供参考及经验积累,提高教学质量。当然,运用该教学法需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要将其实际应用需求及继续教育可持续化发展等一系列问题相结合,避免对基础理论教学的轻视而缩窄了医学基础根基,同时还需结合本地医学发展制定本土化教学内容,从而更好的推动我国成人医学高等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理,韩耀萱.成人医学教育质量管控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继续教育,2016,15(9):621-625.

[2]方会龙,王俊杰,彭彦茜,等.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网络辅助教学改革初探[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16(1):66-67.

[3]张巍,李柱一,苗建亭,等.以问题为基础教学法在神经病学教学查房中的运用及体会[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1,25(2):196-199.

[4]张龙.灌输式教学方法的理性审视[J].江苏教育研究,2016,32(25):28-31.

[5]丰云,张向超.网络协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师阶段角色定位与实践——基于激励心理学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4,35(14):67-71.

[6]陈卓.教学活动中的交往与灌输:三种教学类型的比较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32(2):87-92.

[7]刘卫红.临床带教中学生中医临证思维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1):20-23.

[8]于淳,李中言,于东汇.病例讨论教学法在心内科见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5,12(28):133-134.

篇9

医学成人高等教育是我国医学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逐步建立,对医学从业人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医学成人高等教育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重视,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近年来成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虽在不断扩大,但办学质量却有下滑之势,社会对此颇有微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从转变办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强化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加强成教学生的管理等方面入手不失为解决这一难题的良策。

一、医学成教学生的特点

目前,接受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大多已经从业,有相对固定的工作,经过中专或专科阶段的学习,具备相应的医学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同时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是他们文化基础薄弱,特别是来自城乡基层的成教学生,文化基础更差。这些学生在工作单位多从事一线临床工作,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他们大多年龄偏大且已成家,需要承担繁重的家庭责任,客观上存在着工作、学习、家庭三者之间的矛盾,因此产生了成教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时间不够等问题。

二、医学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

一直以来,成人高等教育大多仍依附于普通高校来完成。但在实施过程中,普通高校往往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教学重心,对成人教育则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其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多是延续普教的模式,教学缺乏针对性、实用性,不能突出医学成人教育的特色,与当前医学成人教育的实际情况不适应。同时在医学成人教育的管理中,学校对成人教育的教学评估、教学工作量及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等要求较少,监督检查机制相对薄弱,教师不能很好地按照适合成人教育的教学要求去备课,教学方式有明显的“普教化”倾向,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吸引力,加之成教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时间有限的自身特点,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对策及措施

1.转变观念,完善管理机制。

成人高等教育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应以补充、深化学生理论基础,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有针对性,突出实用性;而普通高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医学及相关学科理论与基本技能的系统化培训,重点是基础。其次两类学生的入学基础不同,普教学生文化基础扎实,没有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相反成教学生大多已从业,有一定的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但他们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照搬普教的教学管理模式,要转变观念,教学安排以满足成人教育教学的要求为原则,课程设置科学、灵活、有针对性,教学内容精炼、新颖、实用。在管理上要注重管理监督检查机制的建立,完善现有的诸如:教学定期检查、听课、学籍管理等制度,使教学过程中各环节都能得到较好的监督和控制。同时还要根据成教学生的自身特点,建立奖惩制度,激发成教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任务要靠教师来完成,教学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很高的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了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就当前的成教师资而言,还是主要依托于普通高校的教育资源,教师一般都身兼普教和成教双重的教学任务,工作量大;学校在教师考核、晋升等方面对成教工作量要求很少;且成教的课程安排一般是在周六、周日,无形中占用了教师的休息时间,影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所以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一些教师对成教不太重视,既不主动了解学生的情况,又不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敷衍了事,很难收到好的教学效果。面临如此现状,尽快转变教师认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十分重要。首先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以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完善对教师考核的监督管理制度,把成教的工作量切实地纳入到教师考核、职务聘任及职称晋升的考核中;其次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对教学优秀者予以奖励,对违反教学纪律,影响教学质量者给予处罚,鼓励和支持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帮助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调动教师参与成教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对成教的重视程度,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把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3.强化学生管理。

由于社会对医疗服务要求的逐步提高,大量的医疗从业人员面临学历层次低和从业技能亟待提高的巨大压力,他们或自觉或无奈地接受成人教育,加之成教学生的自身特点,在工作、学习、家庭三者之间的矛盾中难以静心学习,常常开始时求学的愿望和决心很大,最终却自觉或不自觉地把通过考试、取得文凭作为求学的唯一目的。这样被动的带有投机意识的学习,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到课率低、考试作弊等不良现象出现,严重影响成教的教学质量,因此应调整管理方式,针对成教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学籍管理,建立课堂考勤制度。学生到课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学生到课率低是成教的突出问题,急需尽快建立课堂考勤制度,积极寻求一种既能坚持下去又能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到课情况实行定时、定点或不定时的考勤,定期公布,对缺课或旷课迟到一定学时数的学生,严格按照成教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取消课程考试资格,视其轻重给予补考、重修或劝其退学等处理,以形成一种震慑力,使学生能通过加强管理保证正常到课率。

(2)改革考试考核方式。考试是教学效果的反映。现行的成教考试制度不能很好地体现成教特点,多流于形式,要求不高,效果不好。因此应对现有的考试方式加以改革,从考试内容上侧重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考试方式上采取适合成教特点的闭卷加开卷和闭卷、开卷加临床技能操作等形式。增加平时考核,学生上课出勤与考试成绩挂钩,卷面考试按一定比例计算,学生的最终成绩应是平时考核、出勤、卷面成绩三者按比例计算得出的综合成绩。尽量避免学生为考试而考试,为过考试关而作弊的行为出现。另外,在考试管理上,实行教考分离,严肃考风考纪,使成教学生的考试质量得到保证。

总之,通过转变办学观念,完善管理机制,制定相应的符合成教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各项管理措施,发挥教师和学生在成教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成教的教学质量一定能有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篇10

二、地方医学院校构建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研究

(一)研究意义

高等学校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办学理念,转变一次性教育思想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教育不是教育的终结,高校也不是为学生的一生准备一切的地方。

1.更新学校成人教育发展模式。地方医学院校的成人教育必须致力于医学教育的改革,突破原有教育模式,朝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方向转化,更新观念,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

2.凸显高校社会服务职能发挥。充分利用大学在教学、科研、医疗、人才、信息和实验等方面的优势,以终身教育为目的的成人医学教育是高等医学教育与社会需求关系中的重大飞跃,有利于医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发展,促进教育过程由自发向自觉转变,使地方医学院校由单一的功能向多功能转化,成为地区医药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调节人才流动的储备中心。

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更具特殊意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体系的建设、城市困难群体的职业继续教育急需地方医学院校投身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洪流,为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二)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终身教育体系的组成

地方医学院校的医学成人教育应包括医学学历教育、继续医学教育、卫生保健职业技能培训、全科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远程医学教育等六个方面,通过这六个方面的有机融合,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满足不同层次医务人员对医学终身教育的多方面需求,构建地方医学院校医学终身教育体系。

1.医学学历教育。为传统医学成人教育的领域,主要包括在职医务人员学历教育(成人专科、本科学历教育)、学位教育(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目前在职同等学力人员通过参加研究生课程培训来申请硕士学位的学位教育,是我国目前最具吸引力的医学终身教育内容。

2.继续医学教育。通过国家级、省级、市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学习,取得继续医学教育学分证书和学分的教育形式。继续医学教育以学习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教学内容注意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是医学教育连续统一体的最高、最长的阶段。

3.卫生保健职业技能培训。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设立的就业上岗职业技能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包括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健康管理师、医疗救护员、公共营养师、心理咨询师、口腔修复师、医药营销员、保健美容师、保健按摩师、护理员)、岗位培训(全科医师与社区护理人员培训)。

4.全科医学教育。面向社区医护人员的全科医学岗位培训是卫生部于2002年启动的继续医学教育工程。它把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教育培训工作放到社区基层医疗单位,旨在使承载着强烈的人文情感、出色的管理意识和执著的科学精神的全科医护人员承担起社区卫生服务的主体工作。

5.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毕业后医学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接受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系统、规范的教育阶段。现代医学教育发展和临床医师培养规律表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是医学生成长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对保证临床医师专业水准和医疗服务质量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篇11

[中图分类号] G7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48-02

中医成人教育是高等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普通高等中医教育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共同构成了我国高等中医教育的完整体系。改革开放以来,中医成人教育发展迅速,为我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办学模式的开放性,办学形式的灵活性,办学层次的多样性,以及因普通高等中医教育的扩招而导致的中医成人教育生源质量的下降,给成人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一系列新难题,使中医成人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中医成人教育终身化的进程中,中医成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加重视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必须强化管理,深化改革,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解决。

1 影响中医成人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

随着高等中医教育的规模扩大,中医成人教育也随之迎来了大发展,招生方式灵活、多种办学方式并存、多点办学办班并举,办学规模快速扩大,但办学质量并未提高,甚至部分办学机构的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综合观察,影响中医成人教育质量的因素较多,目前突出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办学指导思想不端正

片面追求办学规模和经济效益,不顾办学条件,盲目追求数量与规模的发展,忽视了对教学质量的管理,导致教育质量的严重滑坡。放松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管理,缺乏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且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任课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强、教学经验不足、临床经验不高等现象。有些成教老师出于条件限制、能力所限,仍沿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照本宣科、课堂讲到底等几十年不变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有些教师授课内容与临床实际相脱离,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多地讲授一些书本知识,而对临床实际则一带而过,对成人学生在临床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不能给予圆满的解答。放松对学生政治思想工作的管理,不能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对一些入学动机较复杂、学习目的性不明确的学生缺乏教育管理,导致学习纪律松散,到课出勤率普遍较低,迟到、早退现象普遍,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

1.2 成人教育质量缺标准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支撑力量,人才是竞争和发展的基础,但是现在社会往往忽视了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认为经过普通高校培养的专门人才,就可以终身适应工作岗位,再不需要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更新,忽视了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需求。21世纪成人高等教育面临着满足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的发展趋势,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施,将使每个人都成为终生接受教育的学习者[1]。为此,中医成人高等教育在基本完成“学历补偿教育”使命情况下,将更多地担负起继续教育职能,适应工作领域中出现的尖新科技。现阶段各类型的中医成人学历教育中,成人教育毕业生达到全日制同层次普通毕业生的相应水平已成为我国中医成人教育的质量评价标准,在中医成人教育的专业结构的设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制订、课程体系的安排、教材的选用、教学组织等,逐项与全日制规章制度靠近,但由于学生素质、学习精力、学习环境、培养条件及培养的目的均与普教相差甚远,成教质量标准普教化完全忽视了成教的特色,不利于中医成人教育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应抓紧制订符合中医成人教育特点的质量控制体系。

1.3 教学方式方法不新颖

目前我国成人教育中医临床课程讲授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先病因、病理,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模式。这种授课方式与医生正常临床诊断思维方式,即先症状、体征、诊断,再病因、病理的过程恰好相反,造成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不符合临床课程的教学规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是造成中医成教学生创新能力差、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低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部分成人教育机构办学条件的限制,导致教学环节过于简单,自学环节被弱化,面授时间过度压缩,考试、考查不够严格,实验实习压缩严重甚至被取消,作业次数越来越少。这种方法陈旧、过程单调、手段落后、环节薄弱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严重影响了中医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1.4 质量评价机制不完善

目前尚缺乏较为统一的适合中医成人教育特点和规律的质量评估体系,对中医成人教育毕业生的质量也缺乏有效的监督、评价措施。有些学校缺乏完备的教学制度,或者虽有制度却形同虚设,管理力量薄弱,管理手段落后,质量监控与评估机制不健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缺乏对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很少开展对教学计划、教案质量、课堂教学质量、实验教学、试卷质量等进行有效评价标准。有些学校因激烈的生源竞争和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主观上放松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管理,造成教学不严、学风不正,从而严重影响中医成人教学的教学质量。

2 提高中医成人教育质量的几点思考

笔者认为,为了提高中医成人教育的质量,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2.1 更新观念,树立全新的中医成人教育质量观

面向社会,服务大众,建立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质量观,在发展中求质量是中医成人教育事业的首要任务。为此,必须加强对中医成人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发展的质量观,在质量基础上求发展,在发展进程中求质量。在中医成人教育的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处理好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之间的关系,有计划、有条件的发展是保证中医成人教育质量的基础。改变粗放的数量增长型发展为质量和效益兼顾并以质量为第一的集约型发展,端正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把培养高质量人才创造良好社会效益作为中医成人教育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

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在新知识不断出现、信息快速更新的形势下,树立以终身教育为理念的教育价值观[2]。现阶段文凭学历已不再是社会用人的唯一标准,中医成人教育应正确处理好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之间的关系,把中医成人教育看作普通高教事业的延伸,充分挖掘中医成人教育机构的潜力,大力提倡多元化的办学机制,重点发展以岗位培训等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不断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

2.2 建立健全的中医成人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质量的最低标准、教学质量的论证制度、教育行政部门的规章制度等[3]。学校建立健全教学过程中的有关规章制度,包括校外教学点管理、考试管理、课堂管理、思想教育工作、学生管理、学生评优工作、学生违纪处理、班主任管理、教材管理、实验室管理等相关的管理制度,做到规章制度健全,办学有章可循。重视学生思想教育,重视新生入学教育,端正学生学习目的,提高学生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实行班主任、班委会制度,开展评选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的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开展教学管理研究,认真总结教育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经验,注重教学管理各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严格制度并认真执行有关考试管理规章制度,严格考场纪律,规范各教学点的考试流程,做好试卷的命题、阅卷及保密工作。规范学籍管理,建立学生学籍档案,严格规定并执行学生的休学、退学制度,制订严格的成绩录入制度,对学生的补考、重修等建立严格的审批制度,做到学籍管理科学规范,学籍档案准确齐全,严把学生毕业质量关[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把好教师聘任关,制度教师定期集体备课制度、实行各教学点教师教学工作准入制度,定期对各教学点教师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交流总结教学经验,建立任课教师考评机制,定期组织开展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问的调查,加强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督、管理、评价。做到师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严谨认真。

2.3 深化中医成人教育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中医成人教育的对象大部分是临床医师,他们直接接触临床医疗工作,具有人格特点上的多样性、学习方式上的独立性、知识要求上的时代性等特征。因此,在进行中医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时必须要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以学生为中心,想学生之所想的教学特点,教学生之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②面向临床实际,紧跟临床前沿,使用有较高临床水平和教学技巧的老师进行成人教学,努力做到学以致用;③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目前我国中医成人高等教育中临床课程的讲授方式仍然沿用传统的先病因、病理,后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的模式,造成了课堂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脱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中医成人教育临床课程教学的教学质量,我校正在对传统的中医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等进行改革,把案例教学法、模拟医院教学法和床边教学法运用于中医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5-6],积极推行开放化的弹性教学形式,使学生在学习时间、空间、内容和方法上有充分的自、选择权。通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中医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

3 小结

总之,努力提高中医成人教育的质量,保持中医成人教育的丰富生命力,是当前中医成人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需要进行中医成人教育的深化改革,提高中医成人教育管理水平,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协调处理好办学规模和教学质量的关系,永远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首位。

[参考文献]

[1] 黄明达.高教自考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新模式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11,(6):38-40.

[2] 杜以德.影响成人高等学历教育质量的原因分析和对策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1998,(7):7-9 .

[3] 郑红磊.关于我国成人教育未来的几点思考[J].太原大学学报,2011,12(1):71-73.

[4] 张勇.成人教育改革的思路与对策[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12(1):38-39.

篇12

对象为我校护理专业2008级护理18班和19班为实验班(组),2008级护理20班和21班为对照班(组),实验组106人,对照组为l09人,两组学生间入学成绩、平时成绩、年龄结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采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推荐教材“技能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陈慰峰主编的《医学免疫学》进行授课,授课时间、授课计划、授课教师均相同,实验组采用暴露思维过程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对照组单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

2、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组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6份,收回l09份,调查结果见下表1;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病案分析及期末考试成绩,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3、分析与体会

免疫学是一门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理论及其方法学的生物医学科学,学科的内容抽象、更新快,与医学各学科的关系密切。免疫学与医学的任一学科结合即形成一门边缘学科,如与病理学结合为免疫病理学,与药理学结合为免疫药理学,与毒理学结合为免疫毒理学,类似的诸如感染免疫学、临床免疫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血液免疫学、放射免疫学、神经免疫学、生殖免疫学,免疫学本身也已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免疫遗传学、免疫化学、免疫生态学等[1,2],免疫学技术作为一种方法学对医学科学研究的发展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些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同学的创新意识与创造灵感,使他们能把这些意识和灵感带到即将或正在开展的科研工作之中。免疫学作为飞速发展的机能学科,其自身特点是理论深奥,机理复杂,专业知识横向面广、纵向面深,相互交错形成复杂的网络知识结构。专业理论通常是概念中富含概念,用定义来解释定义,抽象难懂不易理解。要想教好免疫学,核心是要解决好学生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思路跟不上或出现思维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学生产生对免疫学学习的惰性心理,使免疫学教学无法顺利进行。

从本次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93.10%的学生认为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有提高,94.8%学生认为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提高;认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占98.3%,认为对沟通能力和对自学能力分别为93.1%和96.5%。实验组病案分析成绩77.22±9.01,期末考试成绩79.64±8.20;对照组则分别为73.03±11.84和76.59±7.39,统计学有明显差异。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暴露思维过程教学方法是一条可行之路,值得深入探讨。

1)暴露教师的思维体现在:

①转变教学观念,综合实际情况分析学好教材。将免疫学知识、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现代免疫学新进展、尤其是分子免疫学内容要适当的加入,学习新的免疫学知识。

②全面分析教材特点,用好教材。由于各个版本的教材都各具特色,因此,在教学中应以一本为主,其他的教材可作为资料,在备课时作为参考。

③在现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基础上拓宽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培养自学能力,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结合实际,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④根据标准,理清概念,适当拓展教材的内的研究以优化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明确疾病的概念,利于同学掌握、理解和应用。

⑤部分内容过多、过细,少部分内容较偏、较难。因此,教学中应删繁就简、概括归纳,在复习回顾的基础上,重点讲授重要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力度和基础理论服务临床免疫学的力度。总之,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必须做到既把握教学大纲要求,又要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否则会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

2)学生思维暴露体现: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激学生学习兴趣。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教师本身要转变观念,积极倡导探究性学习方,给学生提供各种机会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平台。

①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和创造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猜想,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良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有了兴趣,教学过程就有了动力及活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师生初次见面的第一堂课上,教师留给学生的印象十分重要,应该把该门课的学科性质、重点内容、教学目的等讲清楚。其中,应特别向学生强调学习这门课程后会有什么收获,这一点对成教学生尤为重要。

②在教学中还可运用类比法,设定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在讲解免疫的三大功能时,笔者设置了这样的情景:将免疫系统比喻为国家的国防体系维护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如免疫防御――军队的作用,阻挡外敌入侵或把入侵者消灭并赶出国门;将现实生活中的常识用于解释看不见摸不着的免疫理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课堂气氛也很活跃轻松,消除了学生听说免疫学难学而产生的畏惧心理。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的起始环节,它的一个重要艺术特征就是引起学生兴趣,富有艺术性的导入,可以诱发学生的期待心理,唤起学生的注意心理,激发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新的教学情境。

篇13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老年大众对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保障生命质量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增强,因此对医学成人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随之产生了变化。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如何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自身在培养中医药养老与健康服务人才方面的优势,主动思考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谋求中医药成人教育发展新出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需求的背景

(一)政策利好

(1)国家方面:国务院先后出台的《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提出“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服务,社区要提高为老年提供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康复、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医保健等服务的能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更是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

(2)福建省方面:2014年福建省陆续出台的《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福建省健康服务业将重点发展医疗和康复护理服务、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健康养老服务等8个重点领域,《2014年福建省中医药工作要点》提出,“推动中医药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产品研发的同时,开展中医药与养老相结合的医养结合试点”。一系列利好政策的频频出台,为加速老年健康服务业发展注入了强心剂,也必然会对高等中医药院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

福建省的人口老龄化开始于1996年,截止到2014年年底,福建省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496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3.03%;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319万,占人口总数的8.38%;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79.38万人,占人口总数的2.09%;空巢老人为109.49万人,总老年人口总数的22.07%。根据中国老年科研中心预测,到2020年,全省老年人口将达到615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5.02%。福建省人口老龄化增长趋势愈发明显,必然形成老年人对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的需求,并且这些需求还会继续增加。

(三)老人服务业发展

养老服务机构是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平台。根据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发展情况》报告,福建省的养老服务机构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态势。2010年,福建省投入27.1亿元用于扶持养老机构建设;2012年,福建省养老机构1181家,社会养老服务从业职工总数6252人,养老服务人员实训基地19人;2013年底,全省总共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896个。[5]随着政府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的加大,将来各级各类养老机构数量还会进一步增加,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会进一步增大。

(四)老年人康复需求增加

随着老年人的快速增长,老年人将成为整个健康服务业的主体人群。对在福建省城乡居住半年以上且65周岁及以上的1512名居民进行调查发现,老年人慢性病以及老年性疾病患病率高达85.78%,其中高血压病、心脑血管病、冠心病、糖尿病、骨关节病等成为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这些疾病恢复慢,病程长,并发症多,造成的残障或功能障碍严重,而中医药在治疗老年人慢性病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决定了社区、养老机构或是老年人家中需要相关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人员。

二福建省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业人员现状

(一)年龄结构偏大

通过调查发现,现阶段,福建省养老服务人员队伍多以中年人为主,其中40-49岁,占总人数的50%以上,50岁以上所占比例约为28%,30-39岁所占比例约为15%,而年轻人员比例相对比较小,仅约占7%。虽然中年人在老年护理岗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领悟,但与年轻人相比,他们缺乏养老服务基本理念、基本知识,老年人养老护理得不到保障。

(二)文化程度偏低

护工是福建省老年护理人员的主力军,她们多数是城市下岗职工或农村务工人员,文化程度只有初高中,基本上没有护理或相关专业的教育背景,受教育程度和专业知识的限制,这些养老护理人员无法为老年人提供更高层次的养老护理服务,根本无法适应养老服务模式的转变。

(三)专业化水平较低

从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来看,目前,福建省养老服务团队的整体专业性较差,他们基本上没有或很少接受过系统的老年服务教育与培训,不具备老年护理保健和老年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多是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来进行工作,所做的仅限于一般的生活照料,难以应对诸如精神慰藉、专业护理、心理沟通等较高层次的养老需求。

三国内外高校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概况

(一)国外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1)美国。早在1976年美国就有1275所大学、学院和社区学校开设了老年学、老年护理、养老服务与管理等学科。目前,美国已经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等多层次老年护理人才梯队。

(2)日本。日本于1994年成立了老年护理专门学校,旨在培养从事老年护理工作的人才。日本不仅有老年护理培训的专门学校,长崎国际大学、东京福祉大学等综合性大学也均开设有老年护理本科专业甚至还设立有相关的硕士、博士项目。

(二)我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情况

在我国,从专业设置来看,全国大部分中医药院校,无论是成人高等教育还是全日制本专科专业,只有极少数院校开设老年学、老年护理学、老年医学等养老与健康相关专业。目前来看,福建省乃至全国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现在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中,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中,开设老年健康服务相关专业的院校较少,人才培养规模很小;②人才培养层次不够多元化,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人才培养格局;③人才培养质量定位偏颇,有的中医药本科院校成人教育虽然开设有护理、康复等健康养老服务类专业,但人才培养多定位为临床医学人才的培养,未能充分考虑到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方向。

四完善中医药成人教育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成人高等学历教育

200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培养老年医学、护理学、营养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要有计划的在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这无疑给养老服务类专业的开设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因此,各医学高等院校要紧密围绕老年健康服务业的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从根本上改变现在基本上还没有养老服务类专业的现状。

(1)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随着老年人对健康和就医需求的提高,提高老年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就显得尤其重要。老年人特有的体质和特有的疾病谱要求老年护理人员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在大健康服务产业背景下,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以结合自身在养老保健、情志、给药、饮食与临床护理等方面的独特优势,依托中医护理学科开设中医老年护理学专业,它不同于普通的护理学专业,中医护理学专业更侧重于中医护理思想的渗透和中医护理技术的学习。

(2)加快中医康复医学发展步伐康复医学的目的在于促进身体伤残后的康复进程,减轻功能障碍的程度,使病人受限或丧失的功能最大限度得以恢复。老年人康复治疗对于预防残疾、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减轻家庭负担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等中医药院校可发挥其在医疗、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增加康复医学专业设置,主要针对专业养老康复护理人员,通过专业康复和护理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可在养老服务中对老人特别是对失能老人群体做到专业的健康指导、康复和护理服务,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的提升。

(二)多元化补充非学历教育

培养人才、科学研究、为社会服务是高等院校的三大基本职能。成人教育是高校与社会联系的窗口,是扩大高校社会影响力的重要形式,高校必须坚持行使服务社会的功能,多形式开展非学历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补充。

(1)面向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开展中医“治未病”培训中医药专业人员尤其是城市社区和基层农村的中医药工作者,“西化”严重,他们中大部分多使用中成药,不能完全胜任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的“施治”工作。中医药无论养生、保健还是医疗、康复都贯穿着早期干预的思想。中医“治未病”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更适宜于老年人康复保健需要。

(2)面向社会大众普及中医药知识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知识,一是走进社区,开展送健康,送知识活动,不断丰富广大老年群众预防保健及康复知识。例如,举办“老年人中医养生科普”、“老年人药膳养生”等保健知识讲座;推进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保健操在社区的普及。二是印制并发放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病、多发病健康教育手册,并结合季节变化和五运六气中医理论,发放中医药养生处方。

当前,我国老年人健康服务业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国家推进老年人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态势已经逐步凸显。高等中医药院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和人才优势,从学历层面到非学历层面全面渗透,逐步推进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真正实现“健康老龄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翠兰.高校如何培养适应老龄社会需求专业人才的探讨[J].老龄科学研究,2014(2).

[2]傅志红,黄华.人口老龄化及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以杭州市为例[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117-120.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