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医学影像的认识

医学影像的认识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07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医学影像的认识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医学影像的认识

篇1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129-02

近年来由于高校在不断大规模地扩招,学生与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加,原有的高校学生辅导员制度已经难以适应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潮流。2005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1],要求高等学校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同时要求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一、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必要性和人员设置

(一)设立兼职班主任的必要性

我校医学影像专业在学校属于小专业,学生归属感不强,专业思想不稳,需要及时给予帮助和引导。虽然我们成立了医学影像系,并配备一名专职教师作为影像系近三百名学生的辅导员,但此配备比例明显不足,学生和辅导员之间沟通不够,许多事情无法及时解决。

(二)兼职班主任的条件及人员设置

兼职班主任的选择是该项制度最重要的因素,获得兼职班主任资格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政治素质,学术道德端正,热爱教学工作,为人师表,并能认真履行兼职班主任职责。(2)临床业务方面能力较强,并在科室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与教学能力。(3)高年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学历在硕士以上。(4)由本人申请和科室同意后,经医学影像系组织审核通过并经公示无异议后,才能成为兼职班主任。

二、医学影像专业青年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实践

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由于他们大多年纪较轻,与学生容易交流,解决问题时间及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具体实践如下。

(一)做好新生入学专业教育,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大学是学生新的人生起点,大学的环境、管理模式与中学差别较大,部分心智还不成熟的新生可能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应或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难以适应新环境。因此,如何正确帮助、引导学生度过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是兼职班主任以后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关键。一般在入学第一周,兼职班主任会和该班级学生共同组织一次班会,主要结合自身经验开展心理疏导、专业思想及大学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正确了解本专业的特点、需要培养的职业能力及其就业前景等,从而树立学好本专业的信心,并使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悦纳自我,处理好自己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为将来的学习和大学生活打下基础。

(二)注重班风和学风共同建设,引导正确价值观,构建和谐班级

班风是指整个班的集体精神风貌,班级学生朝夕相处,会彼此影响,有“多米诺骨牌效应”。班风的氛围好坏对学生的成长影响显著,加强班风建设是做好兼职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在校生应该以学为主,如果一个班级学习搞好了,就能相应带动其他各方面的发展,所以重点建设学风是班风建设的主题。专业教师具有专业知识优势,可以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习指导和引导[2]。兼职班主任通常以英语学习、考研辅导及专业学习为抓手,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观念,帮助学生制定大学的总体学习规划和每学期的具体学习计划,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兼职班主任还可以带领学生参与专业科研项目,使学生尽早接触前沿的学科知识,引导其用专业眼光看待问题,提高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专业领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因此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技能,有利于创新人格的培养[3]。本专业每个班级中均有5名左右少数民族学生,他们由于学习基础差,成绩不好,学习积极性不够,兼职班主任在这些活动中便采取分类指导方法,即对成绩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好上加好,对成绩中等的同学加强督促,力求进步,对成绩较差的同学采取结对互助,杜绝掉队。

(三)加强与专职辅导员沟通

在具体的学生管理工作中,专职辅导员与兼职班主任分工明确。都以学生为基本,经常沟通、优势互补,达到了1+1>2的效能,共同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氛围[4]。专职辅导员和兼职班主任结合学生的实际所需,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相同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比如辅导员要做好学生思想、生活服务工作,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贴心朋友,而班主任则主要通过人格熏陶、专业引导、榜样示范的层面引导学生[5]。在学生遇到学习困难、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或对学校有意见诉求时,兼职班主任要积极与辅导员及学校相关机构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四)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兼职班主任的素质与修养,实现共同发展

兼职班主任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有巨大的示范与影响作用,新形势下价值观多元化对兼职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兼职班主任在健全自身人格的同时,也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从而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影响、感化和激励学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领路人[7]。从教师自身来讲,担任兼职班主任可帮助他们尽快完成教师的角色转变,适应搞好专业同时又能教书育人的角色转换的过程,为以后开展专业教学奠定良好基础;对于学校而言,则有利于培养复合型教师队伍,充分发挥微观协调功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现[8]。

三、医学影像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一)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制度流于形式

兼职班主任是由青年专业教师担当,但由于附属医院专业教师的性质特殊,他们平时本职工作很忙,部分老师可能会外出进修学习,导致部分兼职班主任对于班级学生的关注度相对较小,连贯性不够,与学生联系次数较少。还有部分专业教师对兼职班主任认识度不够,积极性欠佳,对该工作没有完整的规划,得过且过,这样的心理必然使得其对班级管理的效果中大打折扣,使得执行力弱化[9],兼职班主任制度形同虚设。

这要求我们对兼职班主任要有合理的奖惩机制。一方面多途径提高兼职班主任工作的热情,比如将担任兼职班主任工作纳入教育工作者表彰奖励体系中,按一定比例评选。兼职班主任在晋升职务时,要充分考虑其担任班主任的工作经历和业绩。在计算教学和科研成绩时也予以适当倾斜,将兼职班主任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也计算一定的比例。另一方面还要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来评估其工作成效。兼职班主任的评价指标里面既有如学生考试成绩、到课率等学生方面的指标,还要有教师开班会的次数以及和学生谈心的人数等教师方面的指标,并定期与学生座谈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合理奖惩。

(二)兼职班主任需加强培训和交流

兼职班主任非师范专业毕业,整体上缺乏从事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组织刚担任班主任的青年教师进行培训。参加培训的老师应是长期担任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丰富的学工人员,培训的内容也应具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是纯理论上的指导。同时,还应该经常组织交换及共同学习活动,一方面兼职班主任们一起共同学习和交流经验,一方面也让他们了解自己班级和其他班级的优势和差距,使兼职班主任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表明,医学影像青年专业教师担任兼职班主任的创新管理模式和专职辅导员制度形成了优势互补,强化了高校对学生学业、就业、创新能力及人格完善等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只要高校能充分重视这项工作,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和支持,一定能使该模式充分发挥优势,使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受益。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文件.教社政[2005]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Z].

[2]王书智,顾建平,杨春霞,等.影像专业实习生导师制带教与管理的探索[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7(4):320-322.

篇2

中图分类号:T8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67-01

1.学习

学习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从认知学派来看,学习是形成和改变认知结构。要想了解短时记忆对学习的影响,首先要把握学习的实质。

第一, 学习是一个获得和积累经验的过程。

第二, 学习可以通过行为的变化表现出来。

第三, 学习实质上是一种适应活动。

学习作为个体的一种适应活动,通过调节改变内部图式以更好的适应新环境。短时记忆既影响新内容的形成,也会对旧图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容量

2.1 组块

组块是对记忆内容扩大化或夸大每个组块的信息量。在编码过程中,将几种水平的代码合并成一个更高水平、单一的代码的编码过程叫组块。短时记忆的容量受有意义组块的限制,George A. Miller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1956),这个看法为大量实验所证实并得到公认。组块实际上是一种信息的组织或再编码。人们利用储存于长时记忆的知识对进入短时记忆的信息加以组织,使之构成人熟悉的有意义的较大的单位。记忆由于受到容量的限制,对于同时出现的,人在一瞬间所能记住的事物的数目是有限的。这就使得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人的学习,短时间内得到的信息是有限的。

2.2 记忆广度

短时记忆广度任务是评价短时记忆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人们发现不同材料的记忆广度有很大的差别。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因此在进行不同科目学习时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学习效率和进度。

3.编码

3.1 编码定义

编码就是对信息进行转换,使之获得适合于记忆系统的形式加工过程,即信息以什么形式储存和被进行加工(王d&王安圣,1992)。短时记忆的编码方试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经过编码所产生的具体的信息形式叫做代码。

3.2 代码

短时记忆中,存在视觉编码、听觉编码以及语义代码。在实中发现,对于以中文为母语的外语学习者更习惯于通过视觉方式进行编码,但是听觉编码在记忆中保持时间比视觉编码更长。而最有效的记忆词汇的方式就是综合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优点,以视觉的方式输入并以听觉的方式加工(余新慧,2015)。其中听觉编码即AVL单元在短时记忆的信息编码中,是一种重要形式。不同编码形式对信息的加工以及存储有着不同的效率,就会对学习的效率产生影响。

4.信息提取

在短时记忆中,信息的提取有再认和回忆两种形式。再认是指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再度出现时能够再认,回忆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现有理论研究过的信息提取模式有:从头至尾的串行加工模式、自动停止的串行加工模式、平型加工模式、直通――搜寻双重模式、直通模式 等。

其中,Sternberg预测短时记忆的提取有这三种可能的方式

1、平行扫描,同时对短时记忆保存的所有项目行进扫描。

2、这自动停止系列扫描,是对项目逐个扫描,找到需要的目标项目就停止。

3、完全系列扫描,是指对所有项目进行扫描,然后进行检索判断。

些不同的理论模式从不同角度分析了信息提取的过程,我们从中可以知晓信息提取时加工速率随着记忆容量的增大而提高,容量越大的材料,扫描也越快。这为我们的快速学习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5.遗忘

如果说记忆是学习的核心,那么遗忘则是影响学的关键。遗忘使得人们的学习受到阻碍和抑制,使得学习效率降低,无法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影响学习的进程。

5.1 遗忘进程

短时记忆中的遗忘――遗忘进程。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保持的时间是短暂的。如果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短时记忆遗忘的很快,保持信息约15~30s,甚至更短。如果能得到复述,信息则可以保持较长时间。“温故而知新”根据对遗忘进程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得出学习的关键还在于复习。及时的、有效的复述可以减少遗忘,使信息有效地存储,甚至进一步成为长时记忆,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5.2 遗忘理论

关于短时记忆的遗忘有两种理论解释。一是皮特生等提出的消退理论――短时记忆的遗忘是由于没有复述,记忆痕迹将随时间而自然消退或衰退。二是干扰理论――是指遗忘并非经验的消失,而是所贮存的资料不能取用。(前摄抑制:旧经验干扰对于新经验的回忆;倒摄抑制:新的学习经验干扰了对于旧的经验的回忆)

5.3 针对遗忘的应对措施

经过对于短时记忆的简单分析,针对如何不断推进学习进程,提高学习的效率,我们提出一些措施(贾冬冬,2011):

一、识记材料性质与数量要适度,学习的材料要符合个体当前实际情况。例如:幼儿期孩子主导活动为游戏,在游戏中学习与熟练技能,不适于学习深刻哲学材料以及高等数学等。

二、可以在合适的范围内过度学习,即在个体接受能力允许的情况下,比计划范围内多学习一部分。

三、及时有效的复习。根据遗忘曲线的提示,第一天遗忘速度最快,一天过后的记忆仅为原来的33%,而后宿舍逐渐减慢。因此提示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需要根据情况在短时间内及时复习,减少遗忘。

四、学习新知识与复习重现交替进行。由于造成遗忘的因素中有前摄抑制以及倒摄抑制,我们可以采取新旧知识交替出现的方法尽量减少干扰。

随着社会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学习也渐渐有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文化也有了更高的需求。同样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更多的科学现象被人们所发现与熟知。人们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也会有更深刻的探讨和了解,通过更多的科学研究,证明更多短时记忆对于学习的影响。针对对于短时记忆的研究提出一系列提高学习的效率的方法,从而推动学习的进程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George A.Miller.(1956).神奇的数字7±2;我们信息加工能力的局限

[2] 余新慧.(2015).外语学习者的视觉和听觉记忆效率在水平和时间维度上的关系

[3] 贾冬冬.(2011).遗忘的理论和规律及克服遗忘的方法

[4] 张明.(2004).记忆心理学

篇3

(1)强化责任意识教育是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全国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近年来我国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都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都要求公民在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这里所说的义务,实际上就是责任。青少年以后将担负建设祖国的重任,要把他们培养成为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合格公民,思想品德课必须加强对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教育。

(2)加强责任意识教育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需要。在人应当具备的品质中,具有责任感,是作为社会人成熟的基本标志。责任感和负责任的态度是每一个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社会上不断出现的安全事故、渎职行为、以及假冒伪劣等丑恶现象,都和当事人缺乏甚至丧失责任心有关。思想品德课应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对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对于今后能顺利地融入社会,明确自己的职责,承担起社会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为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责任意识教育的内涵

责任是对一个人做或不做某些事的要求,它产生于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之中,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他就必须承担个人应承担的责任或义务。每个人又同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又同时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人们由于身份不同而负有的责任也不同。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主要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人人都有责任的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责任是大人的事,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没有责任,这种观点其实是不正确的。责任包括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诚然由于未成年人年龄小还缺乏责任能力,但这并不等于说未成年人没有责任,因为未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也扮演着某种角色,在家庭中是子女,就有尊重父母、理解父母、孝敬父母等责任;在学校中是学生,就有遵守校纪、尊敬老师、认真学习等责任;在社会生活中是小公民,就有遵守公共秩序、遵守交通法规、关爱他人等责任。责任始于生而终于死,只要生活在社会中就不可能没有责任。只不过不同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其责任也不同罢了。

(2)为自己行为负责的意识。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由于社会分工不同,各个人所从事的工作不同,其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但每个人都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府,必须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意志执行者的各级干部,只要时时处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那么就会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同时会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如果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不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方设法,那么就会被人民群众所唾弃,受到法律的严厉惩处。同样在日常生活中,未成年学生也会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行动,有各种行为表现,如果与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相符合,就会受到赞扬;反之就要受到批评,因此,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关爱他人的意识。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存在,我们不能离开社会上的其他人而生活,其实这就是“人人为我”。但生活中的每个人不能只有回报而没有付出,因此,未成年人在受到他人关爱的同时,也应该努力地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尽管未成年人年龄很小,但在自己的头脑中要确立关爱他人的意识,同时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为他人着想,多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三、责任意识教育的途径

篇4

1揭开"出生时间对人有终生影响"的面纱

那么,为什么每个人都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个体化差异?我们从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宇宙空间中,每时每刻每个角落,都充满人类看不见的微波引力﹑射线﹑磁场等等,统称为有综合作用的宇宙能量场。同时,还有太阳及月球和"金木水火土"等离地球较近的星球及地球本身磁场,对人类也会产生看不见摸不着潜在影响。这种重叠起来复合的"宇宙能量场",对人类及万事万物都有影响。这种能量场的大小﹑好坏作用,有一定规律可循,它随时间的改变而呈周期性的减弱或增强。宇宙能量场作用于人体,有好的作用,也有坏的作用,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好处,有的时间段对人类有坏处,也有规律可循。这种特定的能量场在特定的时间段,或强或弱﹑或好或坏的作用,足以宏观上影响人类的受精卵和刚刚出生婴儿的遗传基因和DNA的性状。此称之为"辐射作用"。这种"作用"将会恒定的持续一生的时间。刚出生的婴儿的DNA受到了好的或坏的影响,有了不同的好的或坏的基因表达,就形成了各不相同的身体机能﹑体质﹑智商﹑性格等等。这些素质的综合作用只是基本的因素,还有主观能动的努力因素也不可忽视。

古人云:天人合一。人体只是小小的宇宙和磁场,而外太空﹑地球及太阳和月亮﹑金木水火土则是一个大宇宙。人在受精卵期﹑胚胎期和刚出生时,均会受到大宇宙的无形影响。在物理学中,一个小磁场必须受到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人也一样,人必定从刚出生时就会受到当时的特定时间段的宇宙能量综合场(大磁场)的干扰和同化,并从中获取当时特定的能量级别,此称之为"获能作用"。人体小磁场经过出生当时宇宙大磁场的辐射作用和获能作用后,就为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个或好或坏的基础,并持续稳定的影响终生。

其实,"宇宙能量综合场"对人的影响,这和"太空育种子"是相似的道理。"太空育种子"就是把种子装入太空舱内,在远离大气层的太空中接受宇宙射线的照射,选育出受到良好太空射线辐射的优质高产种子在地面栽培,受到良好辐射后种子产量质量大增。人也是一个道理,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在特定的时间段,受到强度适中作用良好"宇宙能量综合场"的作用,自然如同太空育种育出的优质高产的种子,容易茁壮成长,优质高量,人也容易大富大贵一些。但是,再好的外因,也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地球是一个转动的圆形的球体,宇宙能量场作用于地球空间,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地球的转动,而地球上各处的人是基本不移动的,所以作用于地球上各处的人的作用也会变化。而且,宇宙综合能量场本身作用的性质﹑强度也会出现周期性的变化,山顶与山谷接受同样强度同样性质的宇宙能量场,也有不同之处。地球上空大气层的厚薄﹑云层的厚薄﹑地表颜色深浅,对宇宙能量场作用均有增强和减弱的作用。

这就是我所摸索并思考出来的,不同时间出生的人为什么会有明显的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

2应对之策:如何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

如前所述,一个人会因出生时间的不同,而产生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的内在原因,就是出生当时受到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结果。

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好的个体差异,大富大贵;中等的个体化差异,自给自足,平平淡淡;坏的个体化差异,则是贫践早夭。无疑,谁都不愿摊上差的个体化差异。

那么,该如何避免这种很差的个体化差异呢?

那就是,采取人工干预,人为控制的办法,人为测定好的时辰(年月日时),实行百分之百择吉剖宫产子。

人在出生之时,有的秉受天地之精气之灵气,有的很不巧,秉受的是天地之浑气之浊气,各个相同,有的当时受到了良好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有的受到了不良的宇宙综合能量场的影响。随机自然生子,大如撞大运,撞得好就好,撞得不好就后悔一辈子。人为的选择好的年月日时去孕育去择吉产子,是一个可行的稳妥的方法。当然,前提条件是在胎儿已发育成熟的基础上。这是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适宜他生存的好宇宙综合能量场的环境,如同为他选择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环境一样重要。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险终生。这是我在文中反复强调的观点。主动是在最适宜的时间出生,可以预防并避免不良的个体化差异。3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具有重大意义

综上所述,笔者在长期社会生活实践中,逐渐感受到了出生时间对人类个体是有影响的。这种影响的特点是:1﹑每个人都因为出生时间的不同,而表现出相似的或不同的个体化差异,这种个体化差异,有好有坏,这种现象是真实存在的。2﹑从人的出生时间是可以看出一个人大致的吉凶祸福﹑贫践富贵﹑生命健康等等情况的。3﹑人的出生时间一旦形成,对人即形成一种潜在的稳定的倾向和影响,这种倾向个影响是十分稳定的。4﹑这种好的或坏的倾向和影响,即是人的命运﹑是具有前瞻性的,可以提前几年甚至几十年看出来的。5﹑人类可以通过人工控制出生时间的办法,选择有利的倾向和影响,避开不利的倾向和影响。这是创立人类出生时间学最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前,人们普遍有这样一种观念:我是我自己命运主人。其实,人并不完全是自己的主人,顶多只能主宰自己一部分。更多的部分,是由人的出生时间控制着。人的出生时间堪称一个人的生命密码,又如同一个计算机内在编好的程序,很稳定的控制着人生的运行轨迹和生命历程。人的出生时间影响着人的健康,寿命长短,有官无官,有大财无大财,妻子﹑子女﹑贫践富贵﹑凶吉祸福等等方方面面的人生作息。还可以了解自己或生命中最坏的阶段预防灾祸。更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指导人类去主动人工控制人的出生时间,选择最有利的时间出生,避开最不利的时间出生。以提高人类整体素质﹑优生优育。通过研究人的出生时间可以获取,了解和评价任何人的人生信息,用于指导自己或他人,用作自己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的指南。

笔者在前面论述过,"因出生时间不同而导致的个体化差异,表现在人的方方面面,是全方位的,包括人的健康﹑寿夭﹑官位﹑吉凶祸福﹑富贵贫践﹑妻子﹑子女等等各个方面"。

下面我再举几个实例来证实一下:

1﹑比尔盖茨的富贵八字。1955年出生,男,十亿人中才有一个的八字。乙末﹑丙戍﹑壬戍﹑庚戍﹑财库三个为用﹑年上食伤又生财﹑满盘多财﹑命中是个吸财的八字,故为世界首富。

2﹑深圳某民营上市公司董事长八字(小W女士提供)1965年生,男,我与小W是好友,她告之我她的上级领导之八字。此人身家几十亿。乙巳﹑丙戍﹑壬戍﹑乙巳﹑此出生时间,与比尔盖茨有相似之处。财库两个为用,年﹑时干支食伤又生财,年﹑时与巳火为财,此人出生时间极为优秀,为一两千万人中才有一个。

3﹑钢琴家朗朗,1983年出生,男

当今少女们,做梦都在梦想:"嫁人要嫁高帅富"。朗朗,就是一个高富帅的典型。仅在2006年,他的收入就超过1.5亿人民币,此种八字,几百万人之中才有一个。壬戍﹑丙午﹑戍辰﹑火炎土燥﹑午火生土﹑日主强旺﹑可胜财官﹑喜金喜水﹑命中用神得力﹑金生水化为财﹑财极旺﹑年上之水﹑时上庚申为财星,故一生有大财。以上三个是因出生时间好而大富。

4﹑三个穷人的八字(因出生时间不好而贫穷)

A﹑男,丙戍﹑丙申﹑丙午﹑壬辰,此男八字,是我原单位上的看们老头,月入300元,命中身旺,只有此许之财,基本上一世贫寒。

B﹑男,乙巳﹑辛末﹑乙末﹑丁卯,此男八字,自身身旺,命中以水为财,却滴水全无,一世贫寒到老之象。

C﹑男,庚申﹑戍子﹑壬子﹑辛亥,此男八字,自身旺,命中以火为财,却一点火也没有!苦寒终生。

为什么?为什么同是为人,有人富可敌国,有人穷的揭不开锅?这都是出生时间好坏不同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形成的不同结果。

下面我举例我收集的三个死刑犯的生辰八字,身体非常强壮没有任何疾病,他们死亡的共同原因是因犯罪被处决。因不知生命的黑洞出现在何时,而死于横祸。

1﹑癸卯﹑乙丑﹑丁丑﹑壬寅(男),生于1964年1月29日早3点多。

评命:丁火生于丑月,孤弱而外援少﹑官杀多,全靠木为用神补救,忌金土水。总体仍是偏弱,如风中之烛,随时可熄,33-42岁之间行乙酉大运,38-42岁酉运五年为生命中最危险五年,如可以过生命才可以延续。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大凶﹑酉丑合金局,砍倒用神,更大凶,因贩毒被抓住正法。如果此男子早知自己的出生时间有何缺陷,不在最弱之时去做犯法之事,也许可以活下来的。

2﹑甲寅﹑癸酉﹑乙巳﹑癸酉﹑生于1974年9月25日,男。

评命:乙土生于酉月﹑寅巳相刑﹑命局不稳,2004年甲申年,冲犯太岁,寅刑巳,巳刑申,大凶,故死亡。

3﹑甲午﹑庚午﹑甲子﹑辛未,生于1959年7月7日,男。

评命:甲木生于午月﹑处死地,靠子水﹑未土的乙木相帮赖以维持﹑喜木﹑水﹑命中午午相刑,子末相害﹑命局不稳,2003年癸末年乙丑月﹑丑末相冲﹑子未相害﹑命根尽坏,被明正典刑而死。原因是出生时间有重大缺陷。因不知而死于刑法。

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八百万人非正常死亡,原因多种多样,如果能够早先测定个人的出生时间的缺陷,并加以避免,那么这么多人的生命也许可挽留的。研究人出生时间对人影响的这门学问,内容十分丰富,意义十分重大。限于篇幅,只略提一二,但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门新的学科《人类出生时间学》即将问世,为人类造福。

出生时间好,则受益终生;出生时间不好,则危害终生。这是一条真理。

而今天,在全世界范围内,产妇生子仍然是随机的﹑撞大运式的乱生,没有选择好的出生时间。所以,才会出现那么多先天八字不好,而导致的贫践﹑残疾﹑夭折早亡的孩子,给他们自己增加了痛苦,也增加了全人类的痛苦。

篇5

1 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

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理论,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然后流传到其它国家。人文主义这个称谓来源于“人文学科”,是由世俗学校设置的,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同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和经院哲学针锋相对的世俗文化。人文主义者的活动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是当时反封建的主力军。

人文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1)用人性反对神权。

人文主义者认为人有理性,有崇高的品质,有无穷的智力,可以创造一切,以此与神权相对立。“人性论”是人文主义者的理论纲领。 

(2)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人文主义者提出“个性解放”,肯定现实生活,提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个人的幸福,从而打上了资产阶级的烙印。 

(3)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

人文主义者鼓吹理性,重视人的聪明才智。他们推崇理性是“人的天性”,“知识是快乐的源泉”。 

(4)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这是人文主义者主要的政治思想。

现代性的人文主义是在19世纪作为术语概念以德文(humanismus)问世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唯科学主义的反拨,强调“人”的主体性、自由性、不可平均化的个性、不可预料性、非工具性等。现代人文精神可以说是一种自由的人文精神,最基本的是摒弃了几千年来封建社会对个人价值的漠视,把人看作宇宙间 最高价值来尊重,肯定每个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价值和意义。强调人在这个世界上人生价值的体现,不是乌托帮的空想。最重要的是人除了在自然界生存的自然规律之外,还是精神性的存在。但这种自由的人文精神必须建立在有序的人文平台上,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规则。

2 人文主义思想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应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完善人文教育模式,创新人文主义特征,营造鲜活的人文教育氛围,直接体现人文主义理念与特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得以实现: 

(1)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文主义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尊重学生的个人感情和个人需要,提倡包括认知和情感在内的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认为: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形成个性化知识结构、认知结构和思维品质的过程,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造就学生的人文素质。以人文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教育哲学主张学习者与教育者分享控制权;主张以协商的形式进行学习;主张共同承担;主张学习内容要符合学习者自身的需要。在具体的实践中,人文主义教学大纲强调学习者要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负责,比如自我决策、自我选择并实施学习活动、表露自己的能力、需要和偏爱等。在这种学习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只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还是学习者的指导者和顾问。人文主义心理学所倡导的教学思想就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和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它强调每一个学习者皆有学习潜力、学习天赋;学习应当是在没有压力的条件下自由学习等等。人文主义教学大纲的远期目标是培养符合人文主义心理学标准的人才;其近期目标则是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  转贴于

自主性学习就是指学习者能够管理自己的学习行为,根据自己的情况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式,监控学习计划的实施以及学习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自我检查评估。在目前高校招生普遍扩招的形势下,由于学生的水平各异、学习能力各异、学习策略各异、学习动机各异以及普遍的师资匮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学习中心”或“英语自主学习中心”,甚至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自主学习英语,从而最大程度地实行个性化学习。校园网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室时空限制,构建了一个无限开放的教学空间,学生可以在校园任何地方、任何时候开展学习,需要学多久就学多久。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需要,自主选择不同程度的学习材料,设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进度,不断作出调整,并最终实现自己设定的学习目标。

(2)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2004年4月份起,教育部在全国180所院校试点实施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这次英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把原来以阅读理解为主转变为以听说为主,把教学中心转移到全面提高英语的综合实用能力上来。此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更加注重培养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的转变。改革的手段就是要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加上课堂教学,来推进英语教学改革。改革内容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把现有的大纲朝着大学英语教学要求方向改变;二是改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三是改革评估方法。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学习、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英语多媒体教学模式具备以下优点:①大班授课与小班操练相结合;②课堂教学与开放式自主学习相结合;③光盘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④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这些优点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有着天然的联系。 

(3)改革评估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变化必然要求评估方式发生相应的变化。众所周知,语言测试的目的是根据被试的考试分数来衡量其语言能力,因此在语言测试中要充分考虑试卷的信度(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真实性(authenticity)、交互性(interactions)、影响(impact)和可实践性(practicality),利用测试的反拨作用来促进教与学的理念的变化,保证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良好的语言测试应该建立在语言学、语言教学法、学习论和心理测量学等理论基础之上,它是教学工作的辅助手段,并只能服务于教学工作。

3 结语

基于上述分析,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必须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英语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而不是简单地移植国外二语教学理论;二是推行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三是改革评估方式,进一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只有顺应人文主义思潮,在教学中渗透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把单纯对教学法的研究转移到对教学法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双轨研究方向上来。

参考文献

[1]蔡基刚. 大学英语教学若干问题思考[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5,(2).

篇6

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尤其是因为它影响到学习和行为的认知过程。在认知心理学范畴内,所谓的“认知”主要是指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行为,它涵盖了所有与获取知识和经验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认识、理解和推论),这些过程不同于情感或者意愿的体验。在英语交替传译教学工作中融合认知心理学有助于帮助学生译员提升学习效率和英语专业技能。本文将简单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内涵和交替传译教学内容,论述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并从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译员的英语感知能力,指导学生译员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等三个方面来举例浅谈使用认知心理学开展交替传译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

一、认知心理学的内涵

认知(cognitive)是指获取知识的过程和行为,它涵盖了所有与获取知识和经验有关的心理过程(包括知觉、认识、理解和推论),这些过程不同于情感或者意愿的体验。自古以来,有不少哲学家都在反复讨论认知的本质及人类头脑与外在事实之间的关系。在20世纪,心理学家普遍开始重视认知的研究,认知心理学由此诞生。认知心理学在英文中写作cognitive psychology,属于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致力于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这个领域是从格式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特指信息处理研究,所谓的“信息处理”是指对信息的获取、记录、组织、检索、显示和传输的过程)的进展当中发展出来的。认知心理学和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有许多相同的研究课题,曾经有专家还将前者划分为后者的一个分支。当代认知理论有两大研究途径,第一种体现在发展取向方面,是由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著作(皮罗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的理论,即人的思维能力发展自然时间表,其中,他考察了4个阶段,分别是0到2岁处于感觉运动阶段,2到7岁处于前运算或者符号运算阶段,7到12岁处于具体运算阶段,12对到成年处于形式运动阶段,每个阶段,人的认知能力和运用符号的能力都在不断增强)衍生而来的,主要关注的是“表象思维”以及对世界的心智模型(基模)建构;第二种则体现在信息处理取向方面,认为人类心智类似于一个复杂的计算机系统。

目前,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反应研究法、计算机模拟类比法和口语记录法。其中,反应研究法是指研究人对某种事物的瞬间反应;计算机模拟类比法是对计算机模拟法和类比法的统称,所谓的计算机模拟法是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是否和计算机编程相似,类比法是将人的认知和计算机认知进行对比与分析;口语记录法主要是让人类听一段语言(通常是外语),边听边记笔记,听完以后用自己的语音复述所听到的信息。

二、交替传译教学内容

交替传译教学的主要内容是教导学生译员一边听讲者所讲的英语,一边记笔记,等讲者讲话完毕,学生译员要用自己的语言准确无误地传达所听的信息。所听的外语听力通常在5到10分钟之内,学生译员可以采用快速记录法、缩写法和同声传译的方式来记录所听的信息。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听力、翻译技巧,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

三、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

认知心理在交替传译教学中对学生译员短时记忆训练的影响尤为重要,学生译员在倾听英语听力时,通常会在认知习惯的驱动下,本能的翻译和速记所听的内容,快速记录英文,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短时记忆力。

其次,学生译员所听的英文一般都在5到10分钟之内,这会促使他们用快速记录法、缩写法和同声传译的方式来速记听到的内容,快速记录法通常是指速记重要信息,缩写法一般是对重点单词的缩写,同声传译是在听英文的同时进行翻译,并根据汉语意思,用自己的语音来进行英语翻译,复述原文。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学生译员将会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心理素质和稳定的短时记忆力,其中的语音能力包括扎实的母语和外语功底,学生译员不仅会要求自己掌握两种语言的语音、语调、词法、句法、语法等基本知识,而且要具备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有敏锐的听力和丰富的词汇,懂得做交替传译时措辞应得当,表达必须准确、流畅。

另外,学生译员在不断的交替传译训练活动中将会逐步具备敏锐的头脑,快速的反应,出众的记忆,高度的判断能力、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英语综合能力。

四、使用认知心理学开展交替传译教学工作的有效措施

1.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在英语交替传译教学工作中整合认知心理学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巩固学生译员在词汇、听力、语法、英语发音、母语功底等方面的基础,逐步提升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英语水平。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译员的适应能力为学生译员播放有价值的听力内容,提前指导学生译员提取听力信息,做好交替传译工作的技巧,例如在让学生译员倾听短文《A noble gift》(崇高的礼物)这篇短文之前,为学生列举重点单词和短语:noble(高尚的,崇高的,壮丽的);copper(铜);monument(纪念碑);support(支持,支撑); statue(雕像;framework(框架,构架);liberty(自由);transport(运输); present(礼物); site(场地);sculptor(雕刻家);pedestal(底座);actual(真实的,实际的)。接着,让学生译员快速记忆这些重点单词,指导学生译员注意倾听单词的相关信息,这样可以降低学生译员在做交替传译工作时的难度。然后,教师可以播放听力,让学生译员边听边记所听的内容,听力播放完毕以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译员翻译这篇短文的汉语意思,再让学生译员用英语复述所听的内容,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译员展示英语原文和关键句型,例如:One of the most famous monuments in the world,the Statue of Liberty,was presented to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by the people of France.The great statue ,which was designed by the sculptor Auguste Bartholdi,took ten years to complete.(世界上最著名的纪念碑之一的自由女神雕像是在19世纪由法国人民赠送给美国的,这座由雕刻家奥古斯特.巴索尔地设计的巨大雕像是花费了十年时间所完成的),并让学生译员将原文和自己复述的内容整理到笔记本上,定期复习,不断加强自身的短时记忆能力。

其次,教师在做完初步训练以后可以进一步提升交替传译教学的难度,进入第二个教学阶段,不再为学生译员一一列举重点单词,为学生译员播放三遍听力原文,让学生译员自行做笔记,等播放完听力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直接用英语复述自己所听到的内容。

等学生译员的短时记忆和听力、翻译等方面的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以后,教师可以进入第三个教学阶段,即让学生译员只听一遍听力,紧接着让他们用自己的英语语言来准确无误地描述所听到的内容,指导学生译员在做口语翻译时口齿须清晰、语调应自然、措辞必须得当,告诉学生译员在进行交替传译工作时反应须敏捷,学会抓关键词,做好短时记忆,增强瞬间反应能力,努力做到仪表端庄、举止大方、彬彬有礼、态度谦和、风度文雅,既要热情友好,又要严肃谨慎,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与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以及丰富的英语知识储备和良好的母语功底。

2.培养学生译员的英语感知能力。在英语交替传译教学活动中,学生译员经常会听到到发音相似或者相同的单词(像feast和fist,rise和rize或者rose),也会遇到有一词多意现象(例如present可以表示动词赠送,授予,呈现;表示;提出等,也可以表示名词礼物、赠品等;在做形容词时,还可以表示现在的,目前的和出席的),这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译员良好的英语感知能力,科学使用认知心理,先借助多媒体工具为学生译员播放没有字幕的英语听力视频,让学生译员从视觉感官上来推测单词的含义,快速记录所听到的内容。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译员速记包含多个意思的单词,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英语阅读量,指导学生译员坚持练习听力,不断增强自身的短时记忆能力和英语感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以把短时记忆训练和长时间的记忆训练相结合,指导学生译员牢记所听到的信息和所学的英语知识,灵活运用语法规则和不同的词义,这样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敏捷的反应能力和良好的语感。

3.指导学生译员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译员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在倾听英语的同时迅速记录第一反应(主要包括英语单词、翻译),掌握英文以及翻译的缩写技巧,尽量在聆听英文的过程中减少记笔记的时间,尝试用大脑速记所听的内容。听完听力以后,及时回忆所听到的信息,并立即用英语进行复试和翻译。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主要用于研究人的记忆、感知能力、注意力、知识量、推理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交替传译教学工作中采用认知心理学,对学生译员进行短时记忆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促进英语教育的发展。教师在借助认知心理学开展交替传译教学工作时,应注意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英语感知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快速记忆的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专业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娟.本科交替传译教学中表达技能训练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

篇7

思品课是对中学生系统地进行公民品德教育的必修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思品课的地位却显得有些“尴尬”。以至于使我想起多年前的春晚上,著名小品演员王景愚表演的哑剧小品《鸡肋》,思品课就似王景愚口中的鸡肋,食之无味,弃之不能,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因此,要扭转和改变思品课的尴尬地位,首先必须改变思品课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思品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彰显,改变思品课在学生心目中的无用与旧有“形象”,使学生喜欢思品老师、喜欢上思品课、渴望思品课的到来。本文试就思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人格魅力的培养与对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影响略陈己见,以求抛砖引玉,敬请各位同行不吝赐教。

一、思品教师人格魅力的培养:

多年的思品教学实践经验使我觉得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自觉培养:第一,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对思品教学的热爱和对学生的慈爱,思品老师不应仅仅把教书看成无奈的谋生的手段,而是毫无私心杂念地执着地投身其中并以此为已任来认真对待,从中享受到人生的乐趣与幸福,以自己的真诚去换取学生的真诚,以自己的正直去构筑学生的正直,以自己的纯洁去塑造学生的纯洁,以自己人性的善去描绘学生人性的美好,以自己良好的品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第二,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必须具有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了这样能力的思品老师,不但在课堂教学中能声情并茂、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跟学生的关系,创造融洽而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受到良好影响而受益颇多;第四,思品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在课堂教学中不是一味的照本宣科、灌输知识,不是把学生看做是知识的容器和考试的机器,而是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灵活多样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还学习的主动权于学生,让学生在探求之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而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和未来发展的设计师。

二、思品教师以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的几点看法: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对教师的以身作则有曰为:"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可以说是教师以身立教的杰出典范。他倡导"教师应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无穷的,作为教师应重视自己的人格魅力的修养,懂得怎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受到良好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一名思品课教师,我认为教师的人格魅力会从师爱、知识、语言等三方面影响学生:

(一)浓浓师爱的人格魅力;

以真挚的爱心去影响学生的情感。"师爱"是教师必备的人格内容,是教师最基本的心理品质,更是教书育人的灵魂。师爱是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关爱孩子,就远离了责问,点亮了心灯;关爱孩子,就远离了抱怨,多了份慈爱与宽容。 所以说,思品教师必须是有爱心且是多情的,即使很严肃、很严厉时也应使心中有热度。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古今中外,凡是伟大的教育家都是充满爱心的人。在其成功经验中无不谈及对学生一片真挚的爱心。当今社会,作为一名思品教师,要用心中的善良和慈爱来教导学生,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过程,是一种用感情默默浇灌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如花儿一样,含苞恕放,色彩斑斓。也只有以爱心为前提,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才能赢得学生的欢迎,也只有友爱、善良、公正、尊重、信任地对待学生,思品教师的教学才能使学生在平和、愉悦的心态下接受,才能使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渊博知识的人格魅力:

以渊博的知识去激发学生的进取心。思品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会促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但当教师的"道"不 "精"而又不 "深"时,学生势必会产生怀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思品教师应努力学习,勤于思考,要想给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得有一桶水,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人格修养,达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渊博的知识不仅是书本知识,还应包含能引导学生轻松愉悦地接受新知识,在学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学习的方法。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遨游知识的海洋时,他们会感到浩瀚无比、缤纷绚丽,定会激起他们刻苦奋进、前行的豪情壮志。

(三)幽默语言的人格魅力:

思品教师的语言首先应该生动、诙谐、幽默,生动、诙谐、幽默的教学语言能给学生带来轻松、欢乐、愉悦,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方面起重要作用。用直观性强、幽默清口式的语言讲课,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睹其色。其次要富有丰富的感彩,当你带着对教学的热爱,精神饱满地登上讲台;有调查资料显示,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在长期的思品课堂教学中,自己深研教材,妙语连珠,情趣盎然,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丰富的知识教学中,时不时的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这充满魅力的课堂语言,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住学生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学有所获。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造就人格的事业。乌申斯基认为:“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的人格的基础上。因为只有从教师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现出教育的力量。”也正是因为拥有了教师的人格魅力,思品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得以展现:教得通、教得活、教得巧,学生也能学得快,学得精,学得好!接受知识的过程变得轻松愉悦,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学习生活就是在享受生活。总之,思品教师能将教人升华为感人、化人、服人;由苦学转化为乐学、会学、巧学。教师越教越睿智,学生越学越聪慧。只有思品老师具备了人格魅力,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矗立起一座人格魅力的高山,使学生由衷崇敬而渴望上思品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教学目标。

篇8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家庭内部的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个体问题行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特别是对于个体形成健康的相对稳定而独特的人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学生作为未来医学人才的生力军,对于未来执业,拥有健全人格是决定其是否能真正担负职责的基础,特别是拥有奉献、担当等品质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关键。

许多心理学家根据他们的临床经验,运用心理测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提出了多种健全人格的模式和标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能在子女年龄很小甚至是还未出生的情况下规划子女的未来健康发展之路,这既是望子成龙的期许,也体现出整个社会对于教育培养方式关注度的提高。本研究将选取医学生作为被试,分析被试的人格特征,其父母教育方式的特点,进而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健全人格塑造的影响。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作为被试,涉及临床医学、精神医学、药学、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共对150名大学生施测,有效问卷129份,有效率为86%,其中男生53名,女生70名。

1.2研究工具

《艾森克人格问卷》(成人)(EPQ)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学系和精神病研究所心理学家H.J・艾森克制订,本研究采用由陈仲庚等1981年修订的版本。问卷共有85个题目,包括四个因子:内外倾向(E)、神经质(N)、精神质(P)和掩饰性(L)。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C・Perris等人于1980年编制,本研究采用由中国医科大学岳冬梅等人1993年修订的中文版本。本问卷共有66个题目。其中父亲教养方式由58个题目组成,构成“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六个因子;母亲教养方式由57个题目组成,构成“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五个因子,共计11个因子值。

1.3施测与数据处理

采用团体施测,现场发放问卷并回收,时间约25分钟。采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和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被试人格特征的研究

被试的人格特征比较显示:在内外向性、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维度上的性别差异不显著。见表1。

根据父母是否健在、父母是否离异划分单亲家庭组和正常家庭组,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可知:两组被试在人格特征各维度得分均无显著差异。见表2。

同时,人格特征在是否独生、父母职业、父母文化程度等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2.2被试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父惩罚、严厉(FF2)、父偏爱被试(FF4)、母惩罚、严厉(MF4)、母偏爱被试(MF5)这四个因子的性别差异显著。

根据独生、非独生将被试分为两组,发现两组被试在父惩罚、严厉(FF2)、父过度保护(FF6)、母惩罚、严厉(MF4)这三个因子上差异显著。见表3、表4。

2.3人格特征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研究

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发现,神经质(N)与父亲拒绝、否认(FF5)负相关,神经质(N)与父亲过度保护(FF6)负相关性非常显著,精神质(P)与父亲惩罚、严厉(FF2)负相关,精神质(P)与父亲拒绝、否认(FF5)负相关性非常显著,掩饰性(L)与父亲拒绝、否认(FF5)正相关;内外倾向(E)与父母教养方式各个因子均无显著相关性。见表5。

3.结论与讨论

3.1人格特质与塑造健全人格

人格是在漫长的进化史中形成、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而进化适应的产物[2]。作为人气质、能力、性格等特征的总和,人格是在先天生物性遗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在个人和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一无二的个体行为模式。排除先天遗传因素,人格的形成有赖于后天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通过内在因素与外在环境的统一协调才可以发展形成健康人格状态。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3)02-0102-02

责任意味着使命和担当。有无责任心,将决定一个人在生活、家庭、工作、学习上的成功或失败(托尔斯泰)。社会责任意识是指社会成员对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职责、义务和使命的自觉意识,是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1]。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是构成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核心要素,是衡量大学生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将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网络也逐渐成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网络这个信息宝库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的同时,因其所具有的虚拟性也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影响

当前,网络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重,尤其是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方面,更是产生了正面和负面两种截然不同的效应。

1.正面效应

网络的运用为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拓展了德育的渠道,丰富了德育的方法与手段。首先,网络的超媒体性有助于大学生自主探索,促进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如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在校大学生就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灾区的信息,从而主动去关注此事。各高校的大学生纷纷举行了网上祈福和捐款活动,为救助灾区人民奉献了自己应有的力量,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又如在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的今天,不少在校大学生通过网络发表了自己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看法,其中一些有关食品安全问题的辟谣性说明,更是突显了大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关注公众利益、不人云亦云的可贵品质。其次,网络的虚拟性为实现学习者的角色扮演提供了可能。如在网络模拟人大代表会议上,学生通过扮演来自各行业代表的角色,体会到了各行各业的艰辛,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对时事的关注度,加深学生对民生的了解,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自己作为社会公民的职责所在。再次,网络的隐蔽性使大学生更易于彰显自己的个性,坦率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尤其是对于一些内向的学生而言,当教师在课堂上问及他们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时,他们会三缄其口,但在网络上他们往往能畅所欲言,毫无保留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在网络上就算是说错了什么,也不会给人带来压抑感,避免了现实交流中的尴尬。另外,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增加了大学生网民关注社会问题的可能性。目前,我国互联网使用的主要人群是青年学生,尤其是大学生,而大学生天生对社会问题有一种敏锐感。近两年来网络上不少热点话题的流行,如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对中国慈善事业的思考等,都与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推动是分不开的。随着微博的广泛流行,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日俱增,这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负面效应

网络同样存在负面效应,尤其是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方面,其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影响了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各种各样的信息在网上交汇,这使得网络在成为信息宝库的同时,也成为不良信息的集中营。尤其是很多具有隐蔽性的信息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价值观,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使大学生在无形中受到了影响。稍不留神的话,网络用户就有可能在接受各种正面信息的同时,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的自制力和辨别力不是很强,网络上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思想的影响极易使他们产生动摇,进而对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产生不利的影响,不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二是对网络的沉迷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模糊。社会责任意识必须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形成,并不断得到强化。人只有明确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才能明确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2]。但网络的虚拟性往往使大学生分不清其与现实世界的区别,混淆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定位,出现角色定位模糊的现象,并最终导致社会责任感淡薄,使他们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3]。例如,大量网络交友版块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现实交往能力的形成,降低了大学生的真诚度。三是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个人主义盛行,并最终弱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网络上发言的高度自由性以及网络的隐蔽性使得学生的个人主义倾向日益得到强化。一些大学生变得更加肆无忌惮,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四是对网络传奇人物的盲目崇拜使得一些大学生忽视了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在现代社会,拥有高超网络技术的人往往成为IT界的宠儿,同时也成为大学生崇拜的对象。尤其是那些IT界的精英,如微软总裁比尔?盖茨、Facebook的创始人Zuckerberg成为无数大学生学习的榜样。但这种对于拥有高超计算机技术的人才的崇拜,会导致了另一种现象的出现,那就是对黑客的盲目崇拜。黑客们拥有高超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他们可以悄无声息地黑掉某一网站,攻击别人的电脑,甚至是不动声色地盗取他人的银行账号,以谋取私利。个别大学生将黑客当成“知识英雄”来崇拜,而全然不顾及他们的行为是违法的、不道德的,这样很容易造成个人价值观的偏离,进而影响了他们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的对策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个体认识其社会责任、履行责任的一种独特的道德情感。该责任意识是一种主动性的责任意识,反映了大学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勇于承担责任的精神,体现的是社会主流价值观。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是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和大学生三方的积极配合。因此,应构建由内而外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体系。

1.优化网络环境,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建立网络道德失范的防控机制,是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全社会都应重视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应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学校应加强校园网络建设,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及时过滤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杜绝不良信息进入校园。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络的监控,注重对网络环境的净化。与此同时,应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要让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行为的选择应以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为标准,并建立在服从整个网络社会的整体利益的基础之上。此外,为了提高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学校应创造性地开设一些网络文化课程,变堵为疏,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网络信息,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

2.加强自我管理,培育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

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的熏陶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只能起到外部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意识,必须使他们树立自我管理的观念。在网络时代,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使他们实现由被教育者向自主教育者的转变,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也才能让别人的教育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4]。一方面大学生要学会从网络上了解各种最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社会上发生的变化,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信息,正确认识善恶美丑,要能够抵御各种诱惑,要学会客观地审视自己的行为,时刻提醒自己在网络上也要坚守社会道德准则,要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3.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培育大学的的社会责任意识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键在于要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社会责任意识在促进自身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使他们能够从内心深处产生承担社会责任的自觉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除了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外,还应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为此可建立以社会责任教育为主题的BBS论坛,并按照不同的主题将其分成不同的版块,如“希望工程版块”“敬老活动版块”“国情民情版块”等,以BBS为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发表在BBS上,供大家学习与交流。网络论坛具有交互式实时响应的功能,其打破了传统媒体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互学习环境。在这样的论坛上,我们可以积极宣传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得以形成、巩固、提升和发展。

三、结语

社会责任意识在大学生综合素质中居于统领的地位。网络虽丰富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形式,创新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机制,但却淡化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只有采取优化网络环境、提高大学生自我意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多种方式,才能消除网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网络成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方乐莺.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中的道德生成机制研究[J]. 科教文汇:中旬刊,2011(1):27-28.

篇10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圈椅的形态,我们可以看出圈椅的整体造型似乎没有绝对理论上的直线,而是由曲线、弧线或自由曲线构成,形态呈现S型、C型、渦旋型等。正如人的体态和结构一样,没有一条完全意义的直线。圈椅之所以会采用曲线的构造特征,其主要是依据人在坐椅时身体形态的动静变化和舒适程度而定。首先,“靠背板”是承托人体脊背后靠压力的主要构件。圈椅剖面所示,圈椅的“靠背板”呈现“S”形曲线,有内凹与外凸的起伏变化。从近代人体解剖学来看,人的脊椎在自然状态下就是呈现“S”形曲线。如图4圈椅的“靠背板”设计就是根据人体在休息时脊椎自然向后倾斜的放松状态,而将“靠背板”设计成与脊柱的凹凸起伏相吻合的“S”形曲线,并同时将“靠背板”与“座面”的衔接处有意构成100度的钝角。这样的处理方式其目的在于使人在坐椅时,后背与椅子“靠背板”之间形成较大的接触面,避免90度夹角造成的呆板疲劳,使人的肌肉骨骼组织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缓解疲乏,产生舒适感。这些设计要素的注入与实施都与现代人机工程学所强调的家具使用功能的舒适、便捷性的观念相一致。因此,从圈椅“靠背板”的造型设计上可以看出人性化设计,体现现代人机工程学的理念。其次,“扶手”构件的形态和功能也含有人机的理念。圈椅的扶手名为“椅圈”。由于形似月牙,又可称为月牙扶手。从功能上讲,扶手的设计可使人的手臂有依靠之地,将人处于稳定的状态,得到全面的放松。而当人改变坐姿或站立时,扶手作为力学上的支点可以为人提供支柱。这种细小环节的考虑,都能充分体现“圈椅”的人性关怀设计。而圈椅的扶手在高度尺寸的制定上也与近代人机工程的研探有着契合之处,近代人机工程学表明座椅扶手的高度应设置在人的手臂可以自由放下为宜,不宜过低过高。“圈椅”“扶手”的最低点高度控制在910mm左右与近代人机学的要求吻合。而对于圈椅采用曲线、弧线造型的又一重要原因在于视觉矫正。圈椅在形体构件的铸造中,沿用古代建筑中常用的建造方式,明显采用如侧脚、收分、与卷杀等手法。圈椅前腿的下截的内距比前腿上截的内距要长一些,构成了上小下大的梯形格局,明显看出侧角的做法。而收分则是每个单体结构自上而下,采用下面的直径大于上面的直径的做法,卷杀则是将预制构件切磨成富有柔美弹性的外形,其轮廓由小折线或曲线构成,以小直求曲,最终形成带有弧线的形态。这也就是为什么明式家具没有绝对的直线的理论所在。侧脚、收分在靠背椅、长凳、圈椅、条柜等明式家具中也都有明显的使用。这种做法一方面不仅在力学上有良好的支撑效果,另一方面在人的视觉上达到了一种合理的稳定性和审美趣味,从理论上如果将所有的物件做成直线,上下没有区分,最后从视觉上看这个家具会呈现上宽下窄的视觉不稳定局面,如用侧脚等“法式”制作,则会在力学和人的视觉上达到稳定的效果。最后,圈椅采用弧线的造型,运用劵杀等手法,还可以使圈椅不同部位在面与面,构件与构件之间的衔接处形成圆滑的倒角,体现使用时的舒适性。从安全角度来说,经过倒角、弧线的处理在人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了安全系数。而从使用舒适的角度来说,人在座椅时,弧线、圆润的截面转折要比生硬直线90度的截面舒服的多,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圈椅的设计在对人的使用感受方面的考虑是全面性的,符合近代人机工程学的理念。因此,从以上对圈椅造型、制作法则和视觉矫正、细节处理等方面的分析来看,“圈椅”在使用功能的便捷性和感官的美学上,都完美的体现人机工程学的理念。

(二)圈椅的比例与尺度在人机工程中的科学再现

从圈椅的整体组成部分来看,分为上半部(坐身)和下半部分(坐具)两部分,上部与下部的比例关系比较适宜,上半部(坐身)的高度是依据人倚靠座椅时脊背至腰椎的高度而定,而下半部分(坐具)则是根据人双腿自由弯曲后,坐骨与落脚之间的长短来制作。而在坐具之间的脚踏也是配合座椅整体使用的舒适来设计的。从整体的比例关系以及分层设计的考虑过程,已经体现现代人机工程设计思维。通过对留存家具的测量我们发现,明式家具在尺寸上的“合度性”与“宜人性”也与近代人机学在尺度的要求不谋而合。如图6圈椅所示,座深尺寸一般都在480mm左右,座宽在620mm上下,座高在440—520mm之间,脚踏板多控制在90—100mm之间,这都是明式家具在设计座椅时将脚、臀、背等三个支点作为考虑的节点要素而定的,其中从膝盖到脚的高度控制在430—520mm上下与人机工程将坐高定在420mm—520mm相吻合,充分体现圈椅制作的合“度”与使用时的宜人、舒展,便捷的特点。

(三)圈椅形式美的艺术性在人机工程的体现

明式座椅从大的结构到小的部件,都有曲线的特征,每个结构曲线都有曲中带直,曲而不弯,柔而不软的特性。此种形式仿佛有中国壁画线描之功力,曲线中带有刚劲,刚劲中又不乏柔美。这种设计理念正是中国文化外柔内刚的体现。圈椅在诠释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也蕴含了很多现代美学的理论。如图7圈椅的月牙扶手所示。圆形在空间几何形态中被世人认为是最完美的形状,而人的心理形态和视觉倾向也在向往完美的实物。“椅圈”从平面上看,成圆环状,有内敛向心性,没有被完全的封闭,而人的视觉补足倾向,常会把缺失的形状将其补足,如果圈椅只是个圆环,那么它现在的力学中点都在圆心上,有向内的力学感觉。可是巧妙的是圆环在拐角的位置峰回路转,给了整体一个向外的张力。使得原先向内的向心力减弱而增加了向外的张力,两种力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到达了一种平衡静止的状态。无论从力的原理和美学上还是人的视觉和心理上到达了高度的统一和平衡,是“用”与“赏”的完美结合。而现代人机工程学在注重功能合理与舒适的基础上,也同时强调使用对象的美观,可以说,圈椅的“美型”之式与人机工程提倡的“美理”之念十分一致。同时,中国的明式家具在制作工艺上全部使用榫卯结构,全部采用木材没有任何的金属构件。其圈椅的用材广泛并多以黄花梨、紫檀、鸡翘木、榉木等材质较坚韧的木质为主,而尤以黄花梨的制品留存较多。明式家具木质材料制地柔软、耐久实用、亲和力强,其材料的性能无任何污染,对人的健康十分有益。而采用与人相宜材料并强调触觉舒适的体验是现代人机工程学科强化的一大要点,圈椅的材料选择正与现代人机工程学提出的概念相吻合。

二、圈椅对现代欧洲家具的影响

明式圈椅完全以功能使用为主导,并兼顾形式美的设计理念,在世界家具历史上较早的真正做到功能与形式完美的结合。其自身优美简洁的造型、合理科学的结构、韧性细腻的材质,都与现代设计的思想契合一致。而作为中华器具文化的代表,圈椅独有的艺术“感染力”也对欧洲家具的设计产生影响。丹麦设计师汉斯•瓦格纳在受到明式“圈椅”的启发后,设计了“中国椅”系列作品。其作品是对传统经典家具的一次“现代化”诠释。而设计灵感的来源正是取自明式“圈椅”以“用”为根本,以“榫卯”为制法,以“模数”为体例,用“材”取于天然、塑“形”出于神笔的理念,最终使作品到达“利”“寓”“型”兼备的艺术境界。而明式圈椅在设计和制作手法上摈弃浮华装饰,运用科学的人机工程理念,在造型设计上形成了“简而不空、少而含多”的特点,这种理念与欧洲现代设计提出“少就是多”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明式圈椅在文化传达上更为含蓄、内敛,需要人去亲自体会、挖掘,方能感受它的独特韵味。汉斯•瓦格纳设计的“中国椅”作为中西家具“融合”的一个亮点将圈椅的特点与现代家具的发展理念和当代都市人群的审美需求与生活习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传统家具理念与现代设计手法的一次新的尝试与突破。同时,也证明了明式圈椅所蕴含着现代设计的精神,其本身的设计理念具备人机理念的科学性与前瞻性。

篇11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基于成人学生在学习同时要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家庭责任等原因,在多年实践中,成人教育形成了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学会获取知识的能力、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成为成人教育重要的任务,亦是当前成人教育改革重点内容之一。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考试是考查与评定学生学习成果的有效手段,也同样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关键要素,是学校教育的导向,其在学生心中占据着一个不可磨灭的地位。采用什么样的考试模式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方法, 这就是大家通常说的“考试指挥棒”效应[1]。围绕学生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这一主要目标,针对成人教育的考试模式进行改革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推动其他教学环节的改革。

在人的青少年基础教育阶段,由于此时记忆力最强,故闭卷考试应用非常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记忆力也逐步下降,对学习的考心也从原来的记忆力转移到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上。开卷考试便是倾向于这个重心的一种考试模式,更适合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使用。

近十年来,部分院校在常规开卷的基础上又设计出一种较新的考试模式——“一页开卷”考试,迅速推广应用于成人教育考试中,并延伸出类似的“有限开卷”、“自助式开卷”等具体形式[2][3]。在丽水学院医学院的成人教育中,常规开卷和“一页开卷”考试均已应用多年,过程中也发现存在诸多问题。就此,笔者提出一种新的考试模式——以自主学习为导向的“定向开放”考试模式,其实质介于常规开卷与一页开卷之间,结合了二者优势,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二者所存在的局限。文章就这种新模式的实施展开讨论,为我国成人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成人教育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指导,最终促进成人教育的教学效果的提高。

一、常规开卷与“一页开卷”模式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常规开卷模式

许多人认为开卷考试有现成答案可抄,作业可做可不做,上课可听可不听[4]。当获知该课程为开卷考试后,旷课或者坐来而不听的现象就变得非常普遍,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下降。课堂学习都得不到重视,就更谈不上课余去开展自学、整理笔记了。甚至个别学生连一遍书都没看过便进入考场,等考试开始后按着目录翻找答案,只图找对答案不求理解,答错了甚至不知道错在哪儿,考试结束收获甚小。

与传统考试相比,开卷考试不存在学生死记硬背的现象,要求学生分析解答问题时,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维能力,因为题目灵活多变,无现成的答案可抄[5]。但实际许多老师在组卷时并不是通过加大开放性试题的比例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仅仅是通过加大试题的数量,或者是答案的篇幅来考查学生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抄写、翻书的速度,真正需要学生去思考的问题并不太多,绝大部分的题目仍然是侧重于记忆为主。开卷考试学生普遍感觉时间比较紧张也正是这点原因。

(二)“一页开卷”模式

在“一页开卷”考试实施的过程中,“一页纸”显示出非独立完成、相互抄袭的迹象比较突出。部分学生自己不归纳总结,借别人的一页纸一夜抄完,最终变成所谓“一夜开卷”考试。甚至个别学生连抄写一遍都不愿意,直接复印或打印。

“一页开卷”考试允许带入考场的资料只有一页纸,许多课程要将一学期、甚至一年的重点内容全部归纳总结到那张纸上完全不可能,所以有时学生在那一页纸的准备过程中不得不舍弃一部分。同样是大纲上的重点,到底该留什么,该舍哪些,只能碰运气,这也是一页开卷的不足之处。

二、“定向开放”考试模式的实施过程

“定向开放”考试模式,既指在教学大纲和自学大纲的定向指导下,引导学生对课堂面授、对教材和参考书自学中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形成笔记,并在考试过程中允许携带手写笔记进入考场作为参考的一种考试模式。其实施过程大体分为四个阶段:

(一)大纲制定阶段

包括课堂教学大纲、教材自学大纲、参考书目自学大纲的制定,并在开课前发放给学生。课堂教学大纲主要用于面授期间的课堂教学,考虑到成人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特点,课堂教学大纲在制定时要尽量优先选择重点、难点内容,以更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面授时间。而在面授之外的自学时间,学生则要依赖教材自学大纲指导进行自学。参考书目大纲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辅助解决学生在教材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问。二是引导学生去了解学科研究进展。

(二)课堂教学开展并对学生自学进行引导阶段

成人教育是以“自学为主”,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就变得非常必要。如果条件允许,在完成课堂教学大纲的教学内容同时,面授时尽可能安排少量的时间对自学大纲进行摘要性的解释,突出自学重点,也可以通过QQ、论坛、微博、短信等平台来完成对自学的引导。

(三)设计组卷阶段

依据大纲,设计适用于“定向开放”考试的试卷,并对试卷难度进行评价。试卷难度的评价可依据在校生测试成绩与反馈来完成。“定向开放”考试属于半开卷模式中的一种,组卷时客观性题目与开放性题目的比例调整时既要考虑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又要突出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

(四)考试实施阶段

考试具体方式在开课前宣布,在考前再次强调。考试过程只允许携带手写笔记,数量不限,但不能携带其他任何印刷或打印的资料。在监考过程中安排教师对学生所携带资料进行检查。考场规则参照其他开卷考试方式,学生要独立完成,相互讨论和传递资料均视为作弊。

三、“定向开放”考试模式实施的意义

作为一种允许携带手写笔记进入考场作为参考的一种考试模式,”定向开放”考试在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用的意义具体表现如下:

(一)比“一页开卷”预防考试作弊更为有效

由于考试过程中允许携带笔记作为参考,学生不需再因怕遗忘某个概念、公式、原理而另外携带“小抄”。只要是本人亲自手写的笔记,无论内容是来自教材知识点的整理,还是来自其他任何参考书,都被承认是符合规定。相比当下讨论比较多的“一页开卷”考试,这种模式对作弊的预防作用显得更为有效,因为一页纸毕竟非常有限,部分考生在准备的过程中怕遗漏重点,偷偷携带了第二、第三甚至更多页纸参加考试。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应试心理

这种考试模式帮助学生摆脱大批量背诵和记忆的烦恼,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对考试的焦虑, 为学生的学习过程创造了更多理解的时间、思考的空间,使学生能够保持情绪的稳定, 从而把更多的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培养自身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上[6]。这点是所有开卷考试模式共同的特点。任何需要记忆的内容都能直接抄进笔记,让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节约了更多的时间集中精力进行“研究型”备考, 扩展、延伸所学知识, 在考试中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生学习的重心自觉转移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上。

(三)促进学生自学期间对教材及参考书的自主学习

在这点上,“定向开放”考试的作用是常规开卷考试无法比拟的。常规开卷考试可以直接携带教材、参考书进入考场,部分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想法:“反正书上可以抄,到考试时再看也没关系”。“定向开放”考试只允许携带笔记参加考试,强调学习一定要有笔记。由于学习内容多,所涉及的笔记内容必然也多,所以笔记需要在平时花一定的时间去准备,而不可能借其他人笔记一夜之间临时抱佛脚就能抄完。针对教材自学内容及参考书,学生笔记的抄写、整理过程中其实就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

(四)提高面授时学生的出勤率

面授时学生出勤率一直不高,这是成人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学生常因种种原因缺课,也包括故意旷课。考试过程允许以笔记为参考,课堂笔记的重要性变得显而易见。学生为了能及时有效地获得笔记内容,以免考前来不及准备,参与面授过程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即使可以课后从其他同学那里抄,部分同学也会因怀疑其他人笔记的可靠性或对他人笔记内容的不理解而宁愿选择亲自去参加面授。

(五)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定向开放”考试在实施过程中更侧重于对学生逻辑性思维能力和综合性分析能力的考查,所以在组卷时开放性题目的比例亦会有一定幅度增加。这种开放型题目出现,有利于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创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于提高学生能力和思维,特别是学会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

(六)为教师课堂教学减负,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定向开放”考试模式,教师的教学过程也可以变得更加主动,即使课时数压缩也不需要为完成大纲安排而拼命赶进度,走马观花,只求速度不求效果。教师可以把时间全安排在必需的内容和重点内容上,其他尽可以留给学生自学。这也为教师的减负增效提供了契机。

上述意义中,预防作弊的有效性、培养学生健康的应试心理及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等是所有开卷考试模式共同的优势。而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和面授出勤率的提高作用,“定向开放”考试模式比另外两种模式表现更为显著。

四、“定向开放”考试模式实施的两个关键点

(一)自学大纲制定

教材自学大纲、参考书自学大纲的制定要考虑成教学生的自学能力,合理把握自学大纲的深度与广度是考试实施的一个关键点之一。制定教材自学大纲内容主要在深度的把握上,在突出重点的同时,可以适当考虑降低部分理论性强、与实践联系不紧密内容的要求,以体现成人接受成人教育的目的。制定参考书自学大纲内容则主要在广度的把握上,只选择能弥补教材内容与学生基础脱节的知识点及与学科发展前沿相关的综述性内容,而不是全书选用。

(二)试题结构

如何调整记忆型和开放型试题的结构,使试卷内容更倾向于对学生的理解、组织、分析能力的考查,使考试结果体现出“定向开放”考试模式实施的最终目的,是考试实施过程中的第二个关键点。既然属于“开放”的考试模式,则在试题结构上可减少记忆型试题比例,加大开放型试题的比例。这点虽然与其他开卷考试模式的组卷要求基本一致,但要真正做到让试题“开放”,而不是单纯的大量抄写,还有待教师在组卷时去认真思考。

五、结语

“定向开卷”考试模式一方面通过笔记记录的要求减少了常规开卷考试部分学生考前不及时完成教材与指定参考书的自学的现象,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一页开卷考试因携带资料信息量的不足而出现猜重点、搏重点,甚至携带其他资料作弊的情况。

同时,“定向开卷”考试模式通过突出笔记的重要性,促进学生面授、自学期间的自主学习,最终达到对学习内容真正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的目的。通过在全日制学生个别课程小范围内实施后,结果显示其在对学生自主学习的促进作用上较常规开卷与“一页开卷”尤为显著。

不同的考试形式是不同教育观念、不同考试评价观念的体现。考试在教学环节中运用得当与否,直接决定所发挥的是消极作用还是积极作用[7]。无论是哪种考试模式的采用,最终目的都是既要体现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符合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规律,也要适合课程的内在特点。不同课程,由于其内在特点的不同,适用的考试模式也各不相同。

参考文献

[1]于影,周欣.“一页开卷”考试模式引发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5).

篇12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先生认为:“医学按其使命来说,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把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医学人文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我们的意思是说,不仅要治病,而且要关爱和尊重病人;不仅要关爱和尊重病人,而且要关爱和尊重作为病人的人;不仅要关爱和尊重作为个体的人,而且要关爱和尊重作为人类存在的人即人类本身。”从刘德培先生对医学使命和医学人文精神的诠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核心即是关爱和尊重。这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中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以及西方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医学不分男女、不分贵贱,要为患者的幸福着想”所包含的是同样的内涵。如何在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中教育学生懂得关爱和尊重人以及怎样去实现这种关爱和尊重是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三、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医学人文精神视角下的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应该致力于发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因此,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富有人文性。为改变传统倾向于技能训练的“精读+听力”的工具性课程设置模式,满足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根据七年制医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普遍较好的特点,医学七年制一、二年级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可以借鉴一些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改革为“综合英语+人文修养类课程”的模式,即每个学期均开设《综合英语》和一门人文修养类课程。笔者认为,起点高、文理科基础宽厚的七年制医学生比五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更有可能接受这些专业化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激发七年制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让学生感到“英语教学或是流于形式、行同虚设或是陷于停顿、放任自流”,更可以把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融入英语教学中,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综合英语》已得到教师和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不再展开论述。本文的课程设置改革重点分析侧重文学文化内容的“人文修养类课程”。这类课程是公共英语教学回归大学教育之道,提高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实现“高层次”目标的最好途径。根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人文修养类课程”可依次开设《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英语影视赏析》和《英语文学作品赏析》。

第一学期开设《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该课程介绍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让七年制医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力、辨别力和批判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二学期开设《英语影视赏析》。影视作品因其直观性、艺术性、趣味性、刺激性以及明星效应而成为众多大学生喜欢而且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材料。更重要的是,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人文精神,展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歌颂人性本善,批判人性丑恶,不失为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绝佳材料。

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人生百味和跌宕起伏;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折射人生哲学;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通过创造不同的艺术形象颂扬美、善、爱,批判丑、恶、冷漠。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教育价值,即对人精神上的某种启示。笔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包括生活教育价值,即丰富、充实、改进学生生活的经验,并激发其生活向上的勇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教育价值,即使学生在作品中体验到各种社会行为;情感教育价值,即增进学生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正是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所需要的。因此,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课程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有利于启迪七年制医学生的心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锻造健全的心理素质、塑造完美人格,让自我感觉非常好的他们学会放下身段,正视自我,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由于文学作品对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教益优势明显,故《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程开设两个学期。

四、结语

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生必须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学会尊重、懂得关爱的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七年制医学生更应该是实践医学人文精神的典范。外语作为人文学科,具备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条件和内涵。因此,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角度改革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第一,可以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得到更快、更高层次的提升;第二,可以使他们获得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和思想疆域,这样他们日后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第三,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完美的人文人格,使他们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能具备关爱和尊重人的人文精神,成为真正的医学大家。

参考文献:

篇13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73-02

随着部队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士官教育从单一的学历教育过渡到任职教育,士官院校大都进行了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了基层岗位的任职需求。然而,在现实中,因不喜欢所学专业而无学习兴趣、因感觉学无所用而混日子的人不少,还有更多的学员在毕业那年就申请了退役……院校多年培养的学员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就已经流失,而留下来的因学业不精而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提升学员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对所从事的专业和岗位的喜欢,提升从业意愿,是士官任职教育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一、专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的涵义

专业认同是学习者在认知了解所学习的学科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上的接受和认可,并伴随积极的外在行为和内心的适切感,是一种情感、态度乃至认识的移入过程。秦攀博认为构成专业认同的有四个维度,其中认知是个体对专业基本情况的了解;情感是对专业的情感喜好程度;行为是个体在学习、择业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实际做法;适切是个体对专业与自身的匹配程度的评价。在以往的研究中,毛兴永发现专业认同能够有效预测职业决策困难,其中情感因子预测力最强,其次是认知因子。

从业意愿是学员愿意从事和所学专业相关的任职岗位工作的意向。有关研究发现求职意向是求职行为的最强预测因素,因此从业意愿就成为士官学员毕业后选择岗位任职的关键因素。

二、士官学员专业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分析

士官学员的专业认同程度和从业意愿之间存在一定的影响,为了提升学员毕业后对所学专业工作岗位的喜欢和热爱,有必要进行专业认同感的提升。

(一)认知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

对所学专业的正确认知是提升专业认同和从业意愿的基础。个体对于自身所学专业的正确认知能够促进其把本专业纳入自身的认知体系,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自尊感。一方面,当学员对专业的了解较少时,就会处于一种茫然状态,无法调动内心的激情和热爱,因此对专业的全面了解是形成积极认知的前提;另一方面,当学员接触的都是本专业的负面信息和群体时,就会对专业的岗位任职和发展前景进行消极评价,因此加大本专业的有关积极信息宣传和不断提升岗位任职的是程度是成积极认知的关键。积极的专业认知就会产生积极的情感和行为,从而提升专业情感和学习效果,以至于毕业时选择本专业岗位的意愿就会更强烈。

(二)情感认同对从业意愿的影响

访谈和调查发现情感认同受志愿填报、是否从事过本专业的影响,是从业意愿提升的核心因素。也就是说,对所学专业有所了解和接触、主动选择本专业、在专业学习中体验到更强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形成积极的专业情感,都能增强其从业意愿。曾经从事过本专业的学员对专业的态度和认可度都比较高,他们一般会带着问题和困惑来学习,增加了对本专业的积极情感体验。积极的情感体验又会带动学员产生积极的学习行为,通常也会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从而增加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反过来强化学员的积极情感,在这种良性循环中,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会被逐渐调动,从而逐渐内化成对本专业的热爱以及毕业后从事岗位的喜欢。

值得一提的是,士官学员是否选择本专业的岗位任职,还要受到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如大多数士官学员在毕业时即面临走留的选择,这也是决定他们是否选择相关岗位的主要原因。士官任职教育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多是属于部队的特殊专业技能,不能和地方的行业接轨,留在部队发展才有可能从事所学专业,但同时要受到其他客观条件的制约,如单位编制、本专业人员的多少等,要想一直从事本专业还要不断地参加学习培训、考取资格证书,这个过程中又存在太多的不可控因素;同时许多学员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环境的认知和自身的发展规划,权衡利弊之后往往会做出退役的选择,因此能够主动选择从事本专业并能真的在本专业岗位工作的学员数量是很少的。

三、增强士官学员专业认同感和从业意愿的对策

为了更好地培养和保留专业士官人才,士官院校要和基层部队紧密联系,采取有力措施,共同提升士官学员对本专业的认同,形成良好的从业意愿,增强技术士官主动学习的兴趣、留队任职的热情和爱岗敬业的思想,从而有力地促进士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一)增强学员的专业认知认同感

1.学校加强特色专业的宣传,使学员在报考前就全面认识所选专业,学校在网页、杂志、报刊的宣传除了概括性地呈现学校整体情况之外,要着重设置专业的介绍,详细地介绍所设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特色、就业前景等,学员就能从中获取更多的专业信息,而且能让他们更容易做到专业与个人匹配。

2.学校通过开展专业认同教育,提升学员对所学专业的认知认同感。学员入学后,院校要结合学员的整体情况和专业特色开展更加针对性的专业认同教育,引导学员全面正确的认识所学专业在学校、基层部队的地位和发展前景,使学员对专业岗位和前景有一个宏观的认知。

3.基层创设相应专业任职氛围,增强学员学习和工作的衔接性。基层也要积极鼓励那些曾在技术岗位上任职的战士报考相关的专业学习,并尽量安排实习学员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岗位实习或任职,增加报考专业的针对性和学习工作的衔接性,为日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学员的专业情感认同感

1.基层形成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视氛围。专业技术士官队伍是基层部队的建设和发展的有力支撑,因此基层部队要真正形成尊重和重视专业技术敢为人才的环境和氛围。使学员在报考前就能切身体会到技术岗位的重要性和在基层部队的地位,从心中形成愿意报考并且愿意从事本岗位的强烈愿望,形成对专业的积极情感。

2.学校以岗位任职需求为牵引转变任职教育模式。学校需要转变士官学员培养模式,由传统的“理论型、管理型”士官学员培养模式转变为“岗位型、技能型、实践型”,为部队培养更多岗位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能人才和高级专业人才,也可以缓解士官学员退役后的就业压力,从而增加他们对自己专业的信心。

3.基层不断提升技术岗位任职士官的待遇,坚持公平选人。基层技术岗位的人才选拔要本着德能优先、有能力者居上的原则,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技术士官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不断提升岗位待遇和后续培养,增强其对专业的积极情感和在相关岗位任职的意愿。

总之,加强士官学员对所学专业的认知认同和情感认同,就可以带动其行为认同和适切认同,提升对相关岗位的热爱和兴趣,增强从业意愿,为部队培养和留住优秀士官人才做好准备,为士官队伍建设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