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0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对市场营销的理解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1.1逐渐淡化的法制意识
虽然近年来已完善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深化改革了电力体制,促进了企业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发展,但是在实际电力企业运营中,由于企业内部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造成电力企业遇到了更多的难题,而且由于宣传法律法规的力度不够,导致电力市场频频出现拖欠电费、人为损坏电力设备等问题,对企业的安全供电产生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企业急需使用法律武器,来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促进电力市场电力营销的制度化发展[1]。
1.2实际电价与电价政策之间存在不符合的现象
电能的本质就是能源,但是国家政策往往限制了对电能的使用,国家制定的电价政策往往会缺少市场竞争力,同时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也逐渐普及了天然气、太阳能等能源,使得电力市场的发展受到了制约。另外随着不断上升的购电成本,企业的销售情况与所得利润之间的比例没有达到理想的正比例目标,销售收入的增幅远低于成才的增幅。
1.3缺乏健全的电力营销机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对电力市场的电力营销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因此在发展电力营销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建设信息化。但是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电力营销管理机制,所以造成电力企业出现了过多的用电环节、复杂的用电业务流程的问题,导致电力企业对电力营销的信息化建设无法满足。另外已有的电力管理营销信息系统中风险防范措施相对匮乏、具有较大的安全风险,造成违规操作风险、技术风险等极易给电力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
1.4电力工作人员淡薄的竞争意识、服务意识
电力企业长期以来的运营环境都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造成电力企业的管理层产生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其竞争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同时在传统的计划经济、垄断经营模式的影响下,电力企业的员工对服务与客户的经营理念也没有做到真正的理解。造成员工树立的服务理念不正确,从而造成在目前电力营销的买方市场背景下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思想意识与现实严重脱节,阻碍了电力企业的进步[2]。
2开拓电力市场中电力营销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强人们的法制意识,实现电力市场的法制管理
电力市场应当加大对《供电营业规则》、《电力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为依法管电、依法缴费等电力营销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另外在用户和电力企业签订合同时要严格履行《电力法》相关规定,并在合同中对双方的职责进行明确,从而避免出现电费拖欠问题。
2.2对电价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
相关部门应当结合电力市场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现有的电价政策,采用多元化的电价。如在电力市场丰水期可以采取适当折扣电价的措施,给予用电基数较大的电力用户优惠电价等,或者按照不同的时段采取不同的收费政策等,促进用户对电能的合理运用,降低电能浪费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电力市场的持久发展。
2.3完善电力营销机制
对电力营销管理进行强化,在实际工作中应当让电力企业围绕利润的核心开展工作,将企业管理进程不断推进,或者在实际工作中采用量化经济指标的形式,促进电能供售的提高。另外为了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可以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制度,将企业员工的电力营销工作表现与其工资相挂钩,并借助先进的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的管理、科学考核员工的目的,让每一位付出努力的员工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回报,而对于有损企业利益的员工也要做出严厉的惩罚,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为电力市场的电力营销发挥积极效用[3]。
2.4引导电力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电力营销观念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ine market in our country, the traditional way of sold which is whole sale and retail has took place basic change ,agent and provide will become the main way in medicine circulates.The medicine supervises shoud grasp the current situations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medicine market and strengthen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Key words】supervision;management;agencylink;medical market
2003年1月1日,我国将按照入世承诺,开放药品分销市场。医药流通领域经过10多年的市场竞争发展,已初步产生了因地域、经济圈和各地政府不同的政策而形成的大型医药集团,医药工业已经由政府主导下的整合即将进入完全市场主导型的行业竞争阶段,从而对医药运营模式产生重大的影响,传统的批发零售经营方式也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2002年在兰州举办的医药产业发展座谈会上,有关专家指出,我国加入WTO后,医药流通行业将出现十大趋势[2]:流通环节将越来越重要;流通企业的利润来源将由批零差价逐步转变为从医药生产企业得到的折扣和佣金;批发商将逐渐转变为商,配送制将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医药流通毛利率将继续下降(目前约为8%),医药流通企业的规模将越来越大,小企业将通过破产、并购、重组等方式逐步消失,服务水平将成为企业竞争胜败的关键因素,配送手段将越来越现代化,流通企业数量将大为减少,单个企业因品种齐全、价格合理、质量保证而使配送能力变得十分强大。医药产、供、用三方将结成紧密的联盟,人才竞争将越来越激烈[1]。因此,药品监督管理工作必须准确掌握市场营销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抓好药品市场营销中环节监督管理,对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目前药品市场营销现状
1.1 全国总经销模式 即某一机构或个人在中国境内全权经销某制药企业的单一品种或数个品种。此时的制药企业充当的角色只是一个生产、供应而已,只生产国家规定的药品即可,销售过程概不过问。
1.2 区域总模式 俗称“大包”模式,在东北,大多数制药企业均采用这种模式。这种营销模式是指制药企业通过招商或加盟的形式将产品以供应底价的现款现货方式出售给组织或个人[3],组织或个人在购买一定批量的产品后,与供货方即制药企业达成区域总经销协议,从而获得该产品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销售权,成为该区域的独家总商,代表制药企业在区域内从事产品在某一特定区域的销售权,成为该区域的独家总商,代表制药企业在区域内从事产品销售和营销管理工作。区域总模式可分为大区总、省级总、地级总、县级总等形式。
1.3 销售下设办事处—自己做终端模式 20世纪80年代末,西安杨森、中美史克、上海施贵宝等制药企业纷纷开始组建自己的销售队伍,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一批专业的营销代表开始进入处方药市场的终端维护,随之国内其他制药企业也纷纷效仿。制药企业在注册自己的销售公司或营销中心后在全国几个主要城市设立驻外办事处,招聘相关人员来销售自己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的企业甚至单独成立了OTC营销公司。
2 当前药品环节监督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环节的混乱极易导致无证经营,造成药品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由于商在分销渠道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十分重视对药品销售形式的发展和运用。但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在选择商时,更多的是考虑该商销售货物能力的大小、数量的多少,而往往忽略对该商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手续,是否具备保证所经营药品质量的仓储、养护、运输等条件,缺乏对商的考察资料并将有关合法手续相应予以备案,更谈不上对所本企业产品的质量跟踪与管理[4]。目前,在环节上,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产品销售有授权具有合法资质的药品经营企业作的,也有授权只具有药品零售资格的药品经营企业作的,甚至有授权不具有任何合法资质的企业或个人作的。环节的混乱极易导致部分药品经营企业超核准方式、超核准范围违规经营,甚至无证经营,造成药品经营市场的无序和混乱。
2.2 环节的混乱对药品质量产生的不良影响 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符合药品性能要求的良好整洁的设施和设备,如仓库、营业场所、除湿控温设备等。没有符合标准的仓库,就不能保证药品储存的质量。如果商不具备合格的仓储、运输等条件,药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将受到极大的影响,质量相应会发生变化。在实际工作中,个别商甚至制假掺假,随意改变药品包装、标签、说明书、宣传材料等。2002年3月,运城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市场检查中,发现陕西某制药厂生产的甘草锌胶囊包装盒中增加了一贴“胃肠康宝贴剂”。经检查,“胃肠康宝贴剂”属于“三无”产品,无注册商标、无批准文号、无生产批号,是其产品商陕西咸阳某保健公司“为增加疗效,使甘草锌胶囊使用效果更佳”而自行加入的。震惊全国的“梅花K”黄柏胶囊假药案则更为典型。2000年9月,陕西杰事杰医药公司的程某以广西半宙制药集团第三制药厂咸阳办事处主任身份,总该厂生产的黄柏胶囊。为了使黄柏胶囊易记,他将黄柏胶囊改名为“梅花K”并擅自在药品说明书上扩大药品功能疗效和适应证,然后又在广告制作和外包装上极尽所能夸大其词。由于黄柏胶囊的疗效不明显,程某又要求厂家添加四环素成分,以便“增强”疗效和增加适应证。该药中含有的四环素降解产物远远超过了国家药品标准允许的安全范围,人服后会对人体的肝、肾造成损害,临床表现为多发性肾小管功能障碍综合征。仅湖南株洲市就有100余人服药后中毒,71人住院治疗,6人严重致残。
2.3 环节的混乱是药品价格、药品广告无序的根源 “我们走进医院的敲门砖是回扣”,一位行贿的药品供应商如是说。“我们的‘杀手锏’就是暗扣”,某药品供应商这样说。药品商回扣引发的药品监管问题要比想象的复杂的多[4]。药品营销能否获得预期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广告投放的方式和力度。为了促销,厂家或商常常会不遗余力的大做广告。为了避免虚假广告,播放广告应经过层层把关。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些关口往往形同虚设。各区域商之间的串货现象也是药品监管的一大难题。企业对商的考察一般都过于简单,人员较为复杂,商之间恶性竞争比较严重,市场推广复杂混乱,串伙现象难于管理,导致产品被假冒、替换的可能性大量存在。
2.4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缺乏对药品营销中环节的有力监管 目前,药品市场流通的监管依据主要是《药品管理法》、《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暂行)》第二十四条虽然规定,进口药品的国内商必须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但缺乏对国产药品营销监督管理的具体规定,执法依据不足是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5]。对国产药品营销环节的管理则基本上由生产企业或营销公司(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其结果往往是企业或个人为获取利益最大化不择手段,甚至于不惜以侵害公众利益为代价。利益因素是药品营销环节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
3 当前药品环节监督管理的对策
3.1 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应严格按照GMP、GSP的要求 在确定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上,认真对医药市场、医药产品、商品分销渠道、产品的推广销售进行认真研究[6],对商是否具有合法的经营手续,是否具备保证所经营药品质量的仓储、养护、运输等条件,进行认真考察,并将有关合法手续相应予以备案。同时,在所签署的协议书中,要明确标明具体条款,并加强对其所本企业产品的质量跟踪与管理。
3.2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对销售的经营企业进行有效管理,实行备案制 备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本企业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照复印件;所公司的许可证、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证照复印件;所产品的批件、证书、质量标准、药品检验合格报告、数量、价格等;药品广告批文,并提供完整的药品广告方案,包括电视、报纸、广播宣传资料、路牌、灯箱宣传品等广告宣传样稿等;其他如授权委托书、增值税发票、质量保证书,联系人地址、电话等。
3.3 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大对药品市场环节的监督管理 对商提供相关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一致性进行认真审核审查,对获取批复的商或企业名单在互联网上予以公布。同时,加大对药品环节中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窦武宇.浅谈我国药品零售业面临的挑战和发展.中国药师,2004,7:4-6.
2 马爱霞,黄艳 .中国医药流通方式政策方略.中国药事,2004,18:8-10.
3 林如辉.加强药品零售企业监督的建议.中国药事,2004,18:20-24.
[分类号]F27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深入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外部环境日趋动态和复杂,企业迫切需要重构与经营环境动态匹配的动态能力才能适应环境变化并获得可持续发展。于是,动态能力的形成演化就成为了学术界和企业管理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然而,当前动态能力形成演化的研究更多地停留在其形成环节,主要关注的是影响动态能力形成的直接因素。尽管已有学者注意到环境变动对于动态能力的重要作用,但从环境变动到企业动态能力形成的中间过程依然是一个黑箱。
本研究尝试为该黑箱的打开做出努力,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导向来感知和把握环境变动――即顾客需求与竞争者行为变化,而市场导向是组织学习的基础,组织学习又是推动动态能力进化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可以合理地没想:市场导向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准确地把握环境的变化,而且可通过组织学习来促进动态能力的形成演化。然而,目前还没有公开发表以我国企业为调查对象的对此三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因此,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企业为调查对象,采用理论与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市场导向、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发掘环境变动作用下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演化过程中的黑箱,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1.1 研究假设
市场导向是一种能够促使组织更有效率与效能地创造并提供卓越的顾客价值,进而构建组织竞争优势的组织文化,其要求企业持续关注市场、顾客以及竞争对手信息的收集、分析、传递以及有效运用,这实际上构成了组织学习的核心内容。由此,市场导向促进了组织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市场导向,企业可以及时准确地把握和应对市场、顾客以及竞争对手等重要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在此基础上企业动态能力得以形成与发展。另外,组织学习可以强化企业的创新与适应,浓厚的学习氛围也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通过组织学习过程,企业可以持续地更新自身的资源能力基础,构成动态能力的各种组织惯例也随之演化。综合以上分析,本文进一步认为市场导向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感知环境变化,进而促进了组织学习过程的进行,而且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促进动态能力发展。
于是,提出如下假设:
H1:市场导向对于组织学习具有促进作用。
H2:组织学习对于动态能力有积极的影响。
H3:市场导向促进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发展。
H4:市场导向可以通过组织学习促进动态能力发展。
1.2 研究模型
综合之前的文献与理论研究结果以及随后的个案企业访谈,确定本文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
2、研究设计
2.1 变量的测量
本文采取李克特5点量表法测量市场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以及组织绩效,其中5代表非常同意,1代表非常不同意。各研究变量的测量项见表1。
其中,市场导向问卷参考了Narver和Slater提出的MKTOR量表,包括顾客导向、竞争者导向和跨部门协调3个因素,修订后共11个项目。组织学习问卷借鉴了Baker与Sinkula的研究,包括学习承诺、分享愿景与开放心智3个因素,修订后共11个项目。动态能力问卷借鉴Jantunen等、Wu的研究,包括协调整合能力与重组转型能力2个因素,修订后共12个项目。
2.2 研究的样本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样本,在高层管理人员相对比较集中的华南理工大学EMBA、MBA、ME以及研究生课程班学员中进行调查。总共发放问卷315份,收回186份,其中有效问卷1.66份,有效回收率52.7%。
样本企业中,企业成立时间超过1年小于3年的有7家,占总数4.2%,超过3年小于10年的共59家,占总数35.5%,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的100家,占总数60.2%;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的有30家,占总数18.1%,100人以上500人以下的53家,占总数的3l 9%,500人以上的企业共83家,占总数的50.O%等。2.3样本的信度与效度
本研究采用Cronbaeh’s α系数来检验信度,检验结果见表2,整体表明问卷信度较好。
效度则从两个方面检验:首先是内容效度,本研究问卷均来自于国外比较成熟的量表,并通过预试对其进行了修订,由此确保了问卷的内容效度;其次是结构效度,如表3所示的CFA结果表明,问卷具备良好的结构效度。
3、研究结果
3.1 理论模型的检验
本文研究的整体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我们采用AMOs 7.0进行检验。其中,基本拟合标准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均大于0.5,且达到了显著性水平,说明整体理论模型符合基本拟合标准。各项拟合指标如表5所示,都达到了良好水平,说明整体理论模型的拟合度非常好。
3.2 假设的验证
各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如图3所示:
其中,市场导向与组织学习的路径系数为γ12=0.84***,表明市场导向对组织学习存在直接影响,假设H1获得支持。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β23=0.77***,表明组织学习对动态能力具有直接影响,假设H2获得支持。市场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的路径系数未达到显著水平,说明市场导向对动态能力不存在直接影响,假设H3未获得支持。因此,市场导向对动态能力只存在间接作用,其间接影响效应为0.65(γ12×β23=0.65),组织学习在市场导向与动态能力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效应,假设H4获得支持。
4、结论与讨论
本文研究结论包括:①市场导向可以促进组织学习;②组织学习能够提升企业动态能力;③市场导向需要通过以组织学习作为完全中介变量,才能间接增强企业的动态能力。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市场导向、组织学习以及动态能力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首先,本文研究明确了企业可以通过市场导向来感知和把握外部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而将获取的信息内化于学习之中,企业的组织学习得到强化,最终促进了动态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综合之前学者们的研究,我们可以构建出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演化的一条可能路径,即“环境变动市场导向组织学习知识创新动态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动态能力形成演化路径的黑箱,并可为企业在动态环境下如何培育动态能力提供参考。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1.现有的利率结构得以优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率结构的发展动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利率在发展过程中,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利率干预的难度。为此,在干预过程中,必须认真探索在市场经济下,利率市场发展模式的硬性规则,了解结构发展的动态,以更好的实施相对应的干预措施,进而提高利率的应用准则。在我国当前的存款流程中,虽然央行已不再对商业银行和农村金融机构等不在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但依旧会出现存款利率为零或者小于零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当前货币政策的应用模式,随时都有可能造成不良影响[1]。所以在进行利率干预时,针对利率市场发展路径的合理转变,必须倚着高效和高质量为准则,不断优化现有的利率结构,进而为我国日后的发展路径奠定坚实的基础。
2.金融体系得以完善
货币政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特别是在货币政策的结尾阶段,在很大程度上,货币政策一直在扮演着经济发展指挥棒的角色。而基于利率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要想从中发挥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那么就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对货币的种类、资本的使用状况以及拆借市场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以实现货币政策在经济发展指挥过程中倚着最佳的状态推动经济模式的优化。同时,在进行价格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拆借市场的主要力量不能确定,交易金额高与底的情况也是数不胜数,银行在处理低金额的交易款项时,往往会产生很大的落差,给整个市场发展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为此,为了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完善金融体系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金把控观念。
3.货币政策的效力周期得以推迟
基于利率市场化对货币传统的效力周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如何有效的对控制模式进行相对应的转变,以满足当下发展模式的需要。那么就需要我们根据利率市场的变化,一旦影响货币政策得以推迟的情况发生时,就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对应用模式实施及时有效的变更工作,进而有助于在日后的货币推迟问题上显现出有效给予干扰的优势,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损失[2]。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1.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
由于利率市场化的特殊性,在经济体制的日后发展过程中,完善利率改革对于经济体制的发展具有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基于利率发展模式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密切联系,必须以金融市场发展的形式为基准,实现经济体制中价格模式的科学化管控,确保经济体制的有序发展。与此同时,利率市场化对于实现市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着一定的阻碍作用,但是对于市场经济的整体干预又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当前还没有规范化的市场发展模式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及时的发现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有效的对发展政策进行调整,解决相应的问题,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取得应有的效果。
2.有利于实现市场经济的宏观控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旦出现通货膨胀,那么利率的发展形式就会对利率的管制形式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未能及时的进行合理调控,那么就可能造成大幅度的上升或者下降。因此,在后续的管理阶段,必须知晓宏观经济发展模式的准则下,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针对市场的主要问题和重要环节实施合理化的调控,以确保市场利率的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一旦市场出现问题,就可能因此引发一系列的不可管控事件,其重要性不可言喻,在对市场进行实施宏观调控时,必须充分考虑设计的效果,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对应用指令实施变更,促进市场经济的有序发展[3]。
3.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贸易往来频繁,改变了当前世界的经济发展趋势,对促进市场结构改革,提升人们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大力开展市场化改革,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贡献巨大的力量,以便促进进入机构的良好发展,提升金融盈利水平,强化金融监管力度,充分展现出利率市场化优势,解决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经济结构发展形式进行调整,以便能够更好的适应当前市场的发展需求。
一、利率市场化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
(一)改善利率结构体系
利率结构影响整个市场的发展形式,对强化市场发展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在利率化市场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现有市场的特殊性,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明确利率市场发展结构,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合理构建利率市场发展渠道,确保利率市场运行的合理性,强化利率市场发展,提升利率市场应用价值。在传统的理论市场存款中,通常会出现利率为零或者利率倒挂现象的出现,造成利率发展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影响着货币市场政策应用结构,无法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利率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解,针对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调整,确保利率市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利率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阻碍,加强对利率市场的控制能力,为利率市场的发展点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完善金融市场机制
加强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对促进货币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需要对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发展机制进行了解,结合当前市场的发展要求,对货币形式进行积极调整,强化资本市场应用能力,对资本市场发展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充分展现出利率化市场的发展优势,强化对利率市场的控制化智能,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控制作用。由于拆借市场存在主体不明确和市场交易规模小等情况,需要对价格信息进行及时的调整,完善市场发展体系,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对商业银行的现有资金进行合理调整,充分发挥银行资金调节的重要作用,完善金融市场发展体系。
(三)调整货币政策形式
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具有特殊性,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健康的发展,必须要对市场发展形式进行不断调整,强化市场控制能力,完善市场发展形势,展现出货币市场的发展特征。利率市场化的出现,给货币市场的正常效力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并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利率化市场展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规律和发展特征,出现延迟货币政策,影响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需要对货币政策进行及时调整,展现出后续干扰形式的作用,了解更多货币决策环节,延长货币政策的时间,降低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二、利率市场化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
(一)促进经济体制合理运行
要想促进经济市场发展,需要强化利率改革,将利率改革作为利率改革作为重要的应用基础,充分展现出经济机构体系和利率发展形式之间的重要作用,强化金融市场的应用能力,确保金融市场和资金市场之间建立紧密的联系。金融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金融市场发展为基准,加强对价格形势的控制和发展。利率化市场在发展过程中,不能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做好整体干预,确保市场发展形式的规范性,强化货币政策应用能力,对利率化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调整,解决资本化市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取得良好的发展和设计效果。
(二)强化宏观控制能力
通货膨胀是经济市场发展中的一种状态,影响着利率的发展形式和管理制度,需要强化对利率市场化的宏观控制能力,制定出合理的利率管制结构,确保利率市场的持续发展。但是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管控不当情况时有发生,导致利率市场出现大幅度的下降和上升情况。因此,需要了解宏观经济的发展情况,强化市场主体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市场利率的平稳,需要强化宏观控制职能,对现有的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和优化,展现出设计形式的优越性。
(三)优化资源合理配置
在现有的利率市场发展中,没有对资本市场的发展进行及时合理的控制,导致资本市场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问题,给资源的合理应用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确保基础控制和应用功能的有效实施,需要对利率市场发展形式进行进一步调整,展现出利率市场对经济市场发展的引导性作用,对利率市场整个发展阶段进行控制,发挥货币政策的最大化作用,对经济结构进行合理调整,满足经济结构发展要求,促进结构体系产业升级。
三、结论
利率化市场是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循序渐进的发展形式。利率化市场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现有的应用形式呈现出较多的问题,为了确保利率化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对发展中不合理的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确保经济结构形式的合理性,强化应用职能,展现出经济结构形式对应用介质造成的影响,加强对经济体系的合理化控制。
参考文献:
[1]兰璇.利率市场化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5
[2]刘丰.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货币政策利率渠道传导的有效性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