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11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品德教育的重要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篇1

一、学校的课堂教育

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应从小学生抓起,幼年是世界观的模仿阶段,只有抓住这一时机,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图片、故事、实地参观等深入诱导学生,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奠定基础,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里,教师应严以律己,做好学生的榜样和楷模。如老师不说脏话、不骂人等。老师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一生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

二、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关键,有些学生之所以有不良的行为、言语等坏毛病,就因为受到家长的影响。一个孩子长期生活在一个恶劣的语言环境中,久而久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上会形成一个错误的认识。典故:“孟母三迁”就告诉了我们环境的重要性。而且,现如今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父母心中的宝贝,娇生惯养的“温室花朵”,生活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使他们在成长中逐渐变得注重自我。同时,有些家长整天让孩子做作业 、做课外练习、辅导资料。认为孩子考出好成绩就是一个乖孩子,使孩子成了“高分低能”。所以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家长要以自身的优良品质去教育和熏陶孩子,给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环境,使孩子从多方位去发展,成为正真优秀的有用之才。

篇2

自古以来,中外音乐家都对音乐的德育作用予以高度的评价。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提倡音乐教育的大师孔子说:“广博易良,乐教也。”他还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指出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品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对艺术,特别是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成,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他的意思是说尤其是音乐这门艺术,道德教育才是真正的核心,道德教育是音乐课中完善学生人格和世界观的主要目的。这与我国的自古以来的音乐教育目的相通的。我国自古以来的教育排序依次为“琴棋书画”,琴排在第一位,说明音乐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孔子才会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说明音乐不仅在个人的道德修养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区或社会的道德建设上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国从小学音乐教育一开始就提倡道德教育,将品德教育提高为思想品德教育的核心。贝多芬说:“音乐使人的心灵爆发出火花”,他的意思是音乐是抒发作曲家心灵深处的情感与感受,正所谓“乐如其人”的意思是作曲家的音乐与他的品格与气质一样。音乐既抒发了作曲家的灵魂诉说,也将他的道德观、世界观和情感融于一体,作为学习者和欣赏者的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应该能够从中感受到作曲家所要传达的情感与诉说,感受到作曲家品德和人格力量。教师将作曲家在音乐作品所要表达的信息细细讲解给学生,通过聆听音乐,感受旋律美、和声美、结构美的同时,感知作曲家的心灵美,进而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以崇高的情感、高尚的情操、美丽的心灵,达到品德教育的教学目标。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在品德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功能和优点。它通过一曲曲美仑美奂的音乐,也可以带有画面的音像,而不仅仅是简单说教与灌输,让学生在乐声中体悟音乐美的同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和培养高尚的气质。例如,我们教学《满江红》这一曲子,就是要学生牢记宋代爱国将领岳飞在祖国遭受外敌入侵时,要保持“驱逐外辱,保家卫国”的民族气节,要表达“收复旧山河”的壮志决心与爱国情怀。当我们在教学《命运》交响曲的时候,就要教学生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并在心中产生强烈的震撼,从而激发产生不畏艰难,积极进取的精神。当我们教学生欣赏管弦乐曲《森吉德马》时,就要让学生体会作品中描绘的辽阔草原和无边沙漠的大自然景色,以及蒙族人民欢庆解放的喜悦心情和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还可推介课外经典曲目,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广东粤曲《旱天雷》、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古琴曲《高山流水》、南音《走马》等,这些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经典代表作既可以怡情,陶冶情操,又可以通过其中的音乐形象或音乐故事丰富音乐知识,感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彩,提高文化自信心。当然,红色经典教育同样重要,《义勇军进行曲》《“黄河”钢琴协奏曲》《清晰的记忆》《祖国颂》等歌曲、乐曲,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在与中的艰辛与所做的牺牲,永远缅怀革命先烈,永远不忘记日本军国主义侵华历史。还可以引入一些内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经典流行歌曲或校园歌曲,如《朋友》《少年壮志不言愁》《我和你》《童年》等,甚至是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很大作用。学生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作为审美的主体,在音乐课中接受美的熏陶和感染,可以振奋他们的爱国热情,陶冶他们高尚的情操。

篇3

正在从事或从事过教练工作的人都喜爱自己的队员,特别是尖子队员。当爱超出限度时,爱就会变质,成为溺爱,这必然会影响训练效果和孩子的成长。这种爱很像父母对子女的爱,但又不完全一样。教练员对队员的关爱,不仅不同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也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爱。这一切都是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同的环境而不同。

一、关系的紧密程度

(一)父母与子女是社会最小组成细胞中互相依存的成员。家庭是所有孩子第一个学习、生活及接受教育的环境。孩子的生活习惯、个性、接人待物等基本都是被这个环境所塑造的。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虽然有古语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道德方面的约束,但其约束力在现代社会并不强,而且仅存在于有这方面修养的家庭内。不过学籍、学习成绩、校方评语及毕业文凭等能影响升学的事项,才会对其关系的紧密程度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三)业余训练,教练与队员的关系更为一般。队员是否训练只能取决于孩子与父母一方,教练员没有权利要求队员必须来训练。甚至也没有权利制止某个队员来训练,当然对一些特例来说,比如身体不适、或因纪律散漫以致影响整体训练的队员等可以例外。总之业余训练握有主动权的是队员这一方。

二、管理难度与效果

(一)父母管教子女可以很严厉。父母管教子女时甚至可以动手,但不能劈头盖脸乱打,要有分寸,有节制。尽管法律是禁止打人的(包括自己的孩子),但是家长打自己的孩子时,只要是符合两条,一方面目的是为教育好孩子;另一方面不使孩子的身心受到任何伤害。一般情况下,不会有人去干预的。所以管教难度最小、效果最好的应该是家长。如果家长在孩子的婴幼儿期没有严格管教,孩子长过两岁,再想管就会增加很多困难。若想等孩子上学后再管,那会比登天还难。这就是不少家长认为只有老师才能管得住孩子的根本原因。

(二)现在的学校教师不能打学生或体罚学生。但是因为学生要依附学校,要仰仗老师,所以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学生也会听老师的劝导甚至是批评的,一般情况,学生不会因此而转班、转校。所以说老师对学生管理的难度不大,效果也比较好。

(三)教练员与队员之间没有任何维系关系的条件或力量。他们之间只能靠家长与队员的愿望、兴趣和目标来维系。所以教练员的严格管理只能建立在家长认为这种管理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前提下。当然家长认可的严格管理是有界限的,越界是不行的。而这个界限在不同家长的心目中是不同的,个别人间的差异也可能很大,这无疑会加大管理的难度。出现分歧,严重情况可能留不住某些队员。若放松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又影响训练效果。再因当今的少儿多数是独生子女,大都不能吃苦,而吃苦恰恰是体育训练必要的前提。加之现在社会就业面广,孩子可选择的面很宽,家长未必一定要孩子学体育。这样状态下,管理难度会有多大是可想而知的。所以说教练员对业余训练队员的管理难度是最大的。

三、爱的方式和程度

(一)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人人皆知的,不再累述。实施独生子女政策后,对孩子更是疼爱有加。

(二)教师爱学生,更爱好学生。我们都清楚文化水平和文明程度是相辅相成,同步增长的。所以教师可以也敢于批评犯错误的学生,哪怕是好学生。因为他们能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可以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特别是好学生。

(三)教练员爱队员更爱成绩突出的队员。因为教练员能找到一个好苗子不容易,培养成才更不容易。这就需要教练员付出大量的心血,但教练员对队员的去留没有约束力。为了留住成绩突出的队员,对其所犯错误会表现出更多的宽容,对其各方面的照顾会更细心,这不足为怪。但是其结果往往有害于队员的思想成长。因为体育训练需要培养队员的竞争意识,其副作用就是个人英雄主义会不自觉地随着个人成绩的提高而膨胀,在尖子队员身上表现更为突出。通过上述差异性对比,应高度重视体校尖子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在训练中加强思想教育的方法

(一)要让家长明白体育训练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和对孩子不怕累、不怕苦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练员通过言传身教,让家长和队员看到管理和训练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得到家长的鼎力相助。

(二)在管理中一定要平等待人,彻底消除特权思想的影响,分清功过,奖惩严明。既不能以功掩过,也不能以过埋功。特别是单人项目个体训练,需要培养运动员竞争意识,简单说,就是争强好胜的心态,同时还要防止个人英雄主义的膨胀。对成绩突出的尖子队员来说,需要更加严格的管理。因为成绩突出往往会成为他们骄傲自大,目中无人的资本。成绩越突出,他们自以为是的资本就越雄厚。所以我们管理的力度应该与其变化相适应。可能会有人质疑,这是不是不公平了。其实,不必担心,有礼貌、守纪律的队员在纪律的范畴内是自由的。法规、纪律只约束那些违法者。

(三)在对队员管理的态度上,学校、教练员、家长必须达成一致,否则难于管理。校方———领导者、教练员———具体管理者、家长———孩子的监护人,三方的态度一致,将事半功倍;若有分歧,效果不佳;若三方有一方闹僵,可能会造成对立的结果。为了孩子的前途,特别是为使孩子将来可成为一个能融入社会的人,希望这三方(特别是家长一方),能求大同、存小异,统一思想,统一步调,并且要把它体现在校规、家规和教练员的管理中。

(四)在训练中应适当增加接力等集体项目的训练,以培养队员的集体主义观念及团队精神。1.从体能和技能的角度看。单人项目比集体项目枯燥,运动员难于兴奋,因训练效果与运动员的兴奋程度直接关联,所以训练难达预期。所以对只搞单人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增加集体项目的训练对其提高体能和技能十分必要。2.从做人的观点看。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离开这个社会不可能生活好,甚至难于生存。所以说,每个人都在受惠于社会的成果,从居住、穿衣、吃喝、看病、出行、工作等等,踏入社会就必须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生存道理。因为每个人都从我为人人出发,那么人人为我则是必然结果。所以说对运动员集体主义观念的培养是必须进行的,特别是对单人项目的运动员来说更为重要。因为要运动员取得最佳成绩,就必须最大限度提高个人竞技能力,要强化竞争意识。这种训练很容易使其产生个人英雄主义和私欲膨胀的结果。对尖子队员更为明显。集体项目的训练,可以对培养集体主义观念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只搞单人项目的运动员来说,增加集体项目的训练对其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更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综上所述,在业余训练中必须加强管理,加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要把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贯彻于训练及管理之中。特别是对成绩突出的队员更要突出地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孙少强,孙廷林.运动心理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6,8

篇4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1-0056-02

初中学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正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关键时期,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全满发展,社会的发展也需要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人才,只有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开展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方法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性。

1.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思想品德作为一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思想品质的学科,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1.1 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初中学生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对学生的三观进行引导,直接影响到学生是否能够形成正确的三观。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元化的现象,有些价值观念与主流价值观念相背离,对人们的发展形成的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

1.2 通过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长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在成长的道路上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只有具备了健康的心理品质,才能更好地克服成长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初中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学生既对生活学习中的很多现象感兴趣,又会积极主动的去认识,同时也是学生出现心理冲突比较多的时期,如果学生没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阻碍学生的发展。教师通过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指导,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而更好的去认识世界,更好的促进学生的成长。

1.3 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的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思想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过硬的知识水平,而且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情操,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把握好这一重要环节,使学生的思想情操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学生更好的成长、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有效对初中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初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思想品德教育引起重视,同时还要将有效的方法与措施运用于思想品德教育课堂之中,在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本人作为一名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在此将几种能够有效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法与大家分享。

2.1 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际例子结合起来。思想品德课虽然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然而却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以生活中与学生联系十分密切的例子为依托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点,也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反思,进而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做到心领神会,这样不仅能够指导学生的思想,还能够达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的目的。

2.2 思想品德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新课改对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进行了重新定位,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进而更好的调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重要。进行思想品德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学生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并积极的进行思考,才能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更多的感悟,进而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更大的影响,才能切实达到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的目的。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发挥学生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再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而要将更多的课堂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感悟,进而受到更多的启发。

篇5

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各科教学都承担着既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然而其他学科都是根据各科教学大纲关于思想品德教育的要求和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按各科自身的教学特点,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只有思想品德课才是向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以指导他们行为的专门课程,这是任何其他课程所无法取代的,其系统性就决定了它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渠道。

二、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决定了它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承担着重大责任

思想品德课的内容决定了要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思想素质、良好的道德素质、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高尚的美学素质和坚实的文化素质等,由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来推动和激励其他方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用通俗的说法就是,思想品德课的任务是要教育学生堂堂正正做人,兢兢业业做事。只有牢固树立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才能有信心和毅力去学习兢兢业业做事的本领,通过兢兢业业做事,才能体现出堂堂正正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

篇6

一、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

球类、田径、游戏等教材,蕴含着丰富的集体主义教育内容,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明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的道理。具体实践中,多让学生参与游戏、竞赛的设计,让学生为胜利献计献策,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参与者和鼓动者。在参与活动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意识、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寓教于乐。

要做到“寓教于乐”,就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法”,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不集中很适合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从个人的发展需要出发,把获得运动的快乐感和培养自我锻炼能力作为目标的教学思想。它重视每一项不同运动所独具的乐趣,并强调愉快地、自主地从事体育学习。游戏教学在形式上是以快乐从事体育学习为目标,但真正的目的是为儿童在学校阶段认识体育,真正获得快乐体验,从而持之以恒,直至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游戏教学要依据大纲、教材的要求和实际可能,又要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从实际出发。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学有所获。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得到锻炼。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 重要性 识字 普通话

汉语拼音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语文比作一幢大厦,那么汉语拼音则是大厦的奠基石,只有基石埋得够深、够稳固,大厦才能长期屹立于世。如果把语文比作一棵大树,汉语拼音则是大树的树根,只有树根扎得够深、够牢,这棵大树才能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因此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1、 拼音的重要作用

1.1利于学生识字

拼音是学生识字的有效工具。由于汉字的结构复杂,刚入学的学生是不能直接通过观看字形而发出读音的,因此这就要借助汉语拼音来解决读音和识字问题。教师将最基本的声母、韵母教给学生认识,然后带领他们拼一拼、读一读,等学生在周而复始的学习之后便可以熟练地利用拼音去认识生字。并且拼音可以让学生具有标准的发音,易于区别和纠正多音字、错别字。借助拼音,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认识更多的生字,从而真正的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1.2利于学生的阅读

拼音是学生阅读的拐杖。由于小学生的识字量较低,很多字都不认识,这对于他们的阅读来说是一大障碍。而拼音便有效地为学生清扫了这一障碍。当学生在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可以借助字旁所标注的拼音来认识这个生字,如果没有标注则可以利用字典等工具书查阅后识字。解决了生字这一难题,学生便可以顺利的阅读完自己所感兴趣的书,这就有利于增加学生广泛的阅读量,拓宽学生的视野。

1.3利于学生的写作

写作可以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在小学低年级的教学中常常会通过给出几幅漫画或图画的形式让学生来看图写作。小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是无限的,但是由于许多生字不会写,他们便不知道该怎么去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利用拼音去代替他们不会写的字,这样,不仅有利于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训练的顺利进行,而且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4利于学习普通话

普通话作为我国的母语,是一种广泛而有效的交流语言,因此说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而汉语拼音对于学习好普通话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许多学生具有方言,如:四川很多地方的人平翘舌的区分较困难,这就可以利用汉语拼音来帮助学生纠正发音。

在人的一生当中,学习好普通话的最佳时机便是小学阶段,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认真学习汉语拼音,通过学习和训练,切实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最后能说出最标准的普通话。

2、 怎样实现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

2.1教师的引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正面教学、启发诱导的原则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应该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调动学生对学习拼音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出发。如:教师可以采用制作拼音卡片、角色扮演等等形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对拼音产生好奇和兴趣。学生在对拼音产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更主动且自发地学习拼音。

其次,教师应该在具备专业且丰富的知识素养的前提下,指导学生对拼音进行学习。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在亲身教学后,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训练,切实掌握普通话的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发音,掌握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的结合规律。如:教师在教学拼音过程中,可以利用比较夸张的姿态动作,或者运用口型、牙齿以及舌头等来分析口腔发音时候的整个状态,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感受不同口型的发音状态,从而做到准确发音。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区分表的形式直观的引导学生正确区分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和边音。

再次,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实际运用。在学生学习并正确掌握了拼音的基本理论的前提下,让学生将所学的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教师可以让拼音学习的比较好的同学来充当老师,去教其他学生来朗读学习拼音。通过这种角色扮演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最后,努力创设学习拼音的良好氛围。语言的学习,环境非常重要。正如孟子《滕文公下》所说:“有楚大幅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之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孟夫子所说的正是学习语言要有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一个良好的拼音的良好氛围外,还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普通话环境,让学生从小便学习说普通话。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范围内都必须使用普通话交流。

2.2学校的重视

从学校方面来看,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首先,学校应该把好选拔小学语文教师这一关,严格遵守选拔的规章制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择取优秀的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所选拔的教师应该具备专业的道德、知识素养,除此之外,还要擅长标准的普通话。这从客观上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其次,学校可以制定适宜的奖惩制度,开展多种有益的活动,如拼音比拼、普通话比赛等活动,对于那些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汉字、说好普通话的前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教师应该高度重视拼音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采用相适应的拼音教学方法,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乐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篇8

1.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任何一项运动技术的掌握,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实践过程。在这个过 程中必须付出较大的体力和进行积极的思维。在练习中会产生很多的生理性反应,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因而引起一系列的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在此情况下需要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一系列心理障碍,这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2.体育教学是为了促进身体的发育,因而要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教师要采取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措施,要求学生按计划完成规定的量和强度,如规定跑的距离、动作的次数、动作的幅度、限定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什么动作等,以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学生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就会增强学生的组织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

3.学校体育从内容到形式,从方法到要求,都具有强烈的集体性。因此,无论参加哪一项体育活动的评比和竞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在体育活动中要大力提倡相互尊重,互教互学,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抛弃个人私心杂念,先人后己,公而忘私的集体主义精神。

4.体育运动最富有竞争性。体育教学常以对抗性练习和教学比赛的形式出现。通过比赛既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的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因此, 运动竞争是技术、战术、智力的竞争,是身体素质的竞争,也是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竞争。

二、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自然科学基础教育,是培养、塑造人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表现,是培养、塑造的自然反映。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一贯坚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严格教育,就会获得良好的行为效果。反之就会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这说明人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不同,是由于培养教育决定的。这就是巴甫洛夫指出的:“我们的教育,教学,任何纪律,各种各样的行为习惯,都是一连串的条件反射。”他的研究证明:对有机体重复一种系统的影响或训练,就能形成定型。这一理论在体育领域里,不仅说明了运动技能、技巧形成的生理机制,同时也指出了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养成的科学依据。当一个人反复接受一种训练,反复完成一些严格规定的行为,并且根据他自己在实践中的认识和经验深信他掌握和了解的规范是正确的时候,这些行为就会变成他的道德习惯和性格特征,而道德习惯和道德认识结合在一起,就成了人的道德信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论证过: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从行为和习惯开始的。体育教师的育人工作就是要从培养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行为和习惯着手,然后上升到道德信念。即使是对那些已经表现出某些不良行为和习惯的学生,也要采取合理的方法,热情耐心地进行长期、反复的培养训练,帮助他们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旧的定型虽然会表现出一定的巩固性,但只要环境条件的影响长时间改变成另一种形式也会形成新的定型,所以改变那些已经养成不良习惯和错误行为的学生是完全可能的。在体育教学中应时刻贯穿着思维活动与体力活动的结合、知与行的结合、意识与行为的结合。体育教学过程中,既向学生传授运动技能与技术,又组织学生亲身实践,既向学生讲述理论概念,又指导学生身体力行。 因此它能够提供较之一般课堂教学更多更好的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可能。

三、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教学是通过教学方法来完成的,教育是借助教育方法来实现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又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用教学方法代替教育方法。在体育教学中,教学法的研究是比较多的,教育法的研究则还没有受到人们应有的关注,因而在体育教学中,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更加值得我们去研究探讨。

1.规范训练法。就是用制度和规则所指明行为的规范标准来训练指导学生行为,从而收到培养良好的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效果。体育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这就为利用制度和规则作为行为规范来教育学生提供了有利条件。有明确制度和规则的竞赛活动固然可以充分发挥它的作用,就是非竞赛性的活动也可以制定相应的规则作为教育的手段。例如游戏、教学比赛、各种基本动作的教学,都可以作出某种规定要求学生遵循。此外,除了活动本身所包含的规则之外,还可以就课堂纪律和教学内容提出这样那样的要求作为学生行为的准绳。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认真执行。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要求教师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分化。常用的办法就是适时地给以奖励与惩罚。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2.集体训练法。体育教师应当在采用集体项目的教学中,例如球类训练、团体操训练等,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 “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由此可见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来自个人对集体的奉献和刻苦训练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篇9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心理和认知能力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制力都比较低,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初中生的法制教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1.初中学生因为法制教育缺失而造成的不良后果和影响

初中阶段的学生各种能力都不强,还不能有效的保护自己,处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如果法制教育缺失,会使得初中生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得不到正常的维护,从而在无意中犯下了错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进步,各种传媒工具都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初中生接受信息的渠道也在不断增加,容易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拉帮结派时有发生甚至出现了初中生进行集体斗殴的事件,在斗殴中会出现不必要的人身伤害和伤亡。还有一些不法分子将魔爪伸向了不明事理的初中生,由于初中生的法制意识欠缺,不知道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从而使得犯罪分子得到纵容,致使受害的群体在不断增大。这些现象的发生,都是因为初中生法制意识淡薄,不懂得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从初中阶段就开始进行法制理念的灌输和植入,积极在学校的各个角落宣传法制教育,让初中生能更好地接受法律知识,从而加强对自身的约束,防治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为以后学生的法制观念做好基础。要让学生明白,自身权益受到伤害,要积极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初中生正处在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各种观念正在成型的关键阶段,也是进行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时期。

2.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的必要性措施

2.1要有丰富的法制教育知识。教师应将专门的进行法制教育知识宣传的小组建立起来,让小组成员积极搜集与初中生生活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同时收集一些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小组成员对知识点进行由简单到复杂的编辑,同时还要保证知识点的编辑是按照由点到面地顺序进行。尽可能的给这些法律知识以丰富的形象和具体的内涵,从而使得初中生能够进行理解和吸收,同时让他们学会如何在生活实际中运用。

2.2教师要将法制教育教学执行到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法制教育的重视度,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相应的教学任务安排,将对法制教育的监管执行力度尽力加大,同时将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法制教育课程安排情况进行结合,对于一些一线教师要加强考核力度。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根据考试的方式进行了解。法制教育的观念,学校的各个部门和相关人员必须都予以高度重视,只有全员结合、全面进行,才能切实将初中生的相关法制教育工作做好。

2.3对于一些传媒手段要有效利用,同时对法制教育的宣传工作要加强。法制教育知识的宣传工作除了要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有效融入,同时还要将传媒手段进行积极的利用,法律法制知识的宣传工作要积极进行加强和扩大。教师在进行板报策划时,可以设立专门的法制教育板块,同时积极利用电视、网络和报纸等媒体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工作。案例分析必须要明确,同时要保证其清晰条理,并且确保层次感。分析一些犯罪案例时,要做到严肃认真,态度不能避讳,同时将犯罪事件的影响和结果进行清晰的分析,判断和结论必须有着法律层次的依据。

2.4教师在举例进行分析时,必须引入初中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教师在进行法制教育时,可以从小事抓起,举例分析时选取初中生生活中常遇到和容易发现的事情进行。比如在引入青少年集体打架斗殴事件时,可以对该事件进行客观分析,将该事件给当事人、受害人和双方的家庭等造成的严重伤害告知学生,让学生能引以为戒,自己进行思考,从而在生活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2.5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法制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相融合,从而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起来。初中阶段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的重要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系统全面地展开,从而保证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能够有机融合,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更能极好地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为初中生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3.小结

法制教育应从初中生就开始进行,从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开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执行和重视法制教育的力度,不断对法律知识进行推广和宣传,从而将初中生因为法律意识欠缺而造成的后果消除掉,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懂法、知法,从而做到守法。

篇10

品德与生活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注重实践体验,兼具开放型和综合性特点的课程。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注重“七性”。

一、生活性

儿童生活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主要内容。《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是道德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品德教育就成了空洞说教,事倍而功半。因此,教学中要紧密联系儿童生活实际,精选符合教学主题的生活素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就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从早上起床刷牙洗脸,到晚上睡觉前洗澡洗脚都要用到水;每天三餐做饭煮菜要用到水,平时洗衣服冲马桶等也要用到水。进而体会水和我们生活的紧密联系。还可让家里有过缺水经历的同学谈谈没水时生活的不便,如父母要到很远地方取水,并说说自己当时的感受。这样联系生活教学,学生才能真正提高认识,培养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二、活动性

《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因此,活动是本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

如教学《上课了》,可以设计“上课高手大挑战”活动,分四个游戏进行。一是洗耳恭听:听故事,数汉字,体验认真听的快乐;二是火眼金睛:规定时间看图后说图意,体会眼脑并用、专注做事的成果;三是口齿伶俐:倒背词语,逐渐增加字数,训练头脑反应和口语表达;四是得心应手:练习眼耳脑心口并用回答问题。因为活动的开展,学生参与积极,并有效训练上课专心听讲的能力。

三、情境性

教育家杜威指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他把情境列为教学法的首要因素。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儿童参与,可以让学生获得难以身临其境学习的体验、经验和知识等。在教学中可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或现象,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也可借助表演、视频等再现某一生活情境;还可创设虚拟性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或者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情境。

如教学《做好事――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时,可让学生在课堂上伸伸手、弯弯腰,拣起纸屑,摆正桌椅,放好扫把,现场动手为班级做好事,体验做好事的愉快心情。还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现生活中需要做好事的情境,如校园里有纸屑、水龙头没关、放学了教室门窗没关等,让学生从中寻找做好事的机会,知道好事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四、实践性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一条鸿沟填平。”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目标不是传授书本上的系统知识,而是引导学生获得经验、形成体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目标的实现不是通过知识传授完成的,而要通过儿童的实践。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多实践、多亲历,动手动脑,参与小实验、小制作、饲养、种植、现场调查、参观访问和搜集资料等活动。

如教学《种子的探索》时,可布置学生课前亲自播种,认真观察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并记录下来;课上把豆子、萝卜、花生、葡萄、苹果等果实带到学校,大家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议一议;还可把学生带到劳动基地观察发现种子的秘密。

五、开放性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儿童不仅生活在学校中,还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单靠书上的知识和课内时间显然是不够的。因此,教学要打破学校、课堂的束缚,把教学时空扩展到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向课前课后拓展,联系学校、家庭、社区,充分利用图书、网络、自然环境等课程资源。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课前可先让学生调查家里每天、每月要用多少水,并记录下每天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要用到水,以及周围什么地方缺水,缺水时用水情形又是怎样的,课上进行交流。课后还可设计“节水卫士行动”的延伸活动,让学生出“节约用水专刊”,劝阻生活中浪费水和污染水的行为,并记录下自己是怎么节约用水的,一段时间后对活动进行交流总结和评比表彰。

六、直观性

低年级儿童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他们容易理解、乐于接受。品德与生活教材以图为主,图文并茂。因此,教学中要注重直观性,把学生难以理解、抽象的内容,充分利用图片、表演及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技术变抽象为直观,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如教学《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时,若能把水可发电、灭火、浇花、游泳、洗澡等用途制成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学生直接感知,就能更形象直观地理解水的作用,教学效果自然更好。教学《祖国真美丽》,可通过播放祖国美丽风光的录像,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秀丽风光;还可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祖国风景名胜图片、旅游照片、视频等,在课堂上展示、交流,并扮演小导游等。

七、主体性

篇11

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1、要加强对学生祖国荣誉感的教育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讲我们国家的体育健儿为祖国争光的故事,组织他们收看有关的电视节目。当屏幕上出现我国国旗飘扬在领奖台上空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个人为国家争光的愿望。每当这时,很多孩子都会非常激动,表示要向运动健儿们学习,长大也要做名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事实证明,体育健儿中有的正是这样起步的。

2、要加强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教育

体育课上,有的学生跳高或跳山羊有惧怕心理,不太敢跳,遇到这种情况,可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竞赛,最好是组与组之间进行。在集体荣誉面前,在组员间的互相鼓励和影响下,绝大多数学生的惧怕心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减轻,表现出一定的意志努力。

3、教育学生端正学习动机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好,但就是不喜欢上体育课。据调查,其中有部分人认为只要学好数学、语文,体育差点问题不大;还有的学生认为体育活动危险,怕高怕险,表现出明显的意志薄弱。通过端正学习动机的教育,使这些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其积极锻炼的内部动机。

二、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组织增强学生意志品质的活动,如跳山羊、跳高、攀登等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要注意了解学生消极意志品质产生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采取措施:

1、教师要讲清动用要领,注意语言暗示和引导,降低器械的高度,加宽跳高架的距离,翻松沙坑,或将跳高横杆换成橡皮筋等以降低或减轻条件反射。一般采取了这些措施后,学生们就能鼓足勇气,在取得成功的努力中锻炼意志,体验欢乐。

2、练习与克服不愉快情绪体验相联系的活动,如1000―1200米自然地形跑,400―600米耐久跑等。这些活动都能促使学生出现心跳加快、呼吸短促、口干腹痛等不愉快情绪体验,出现运动中的“极点”观象。意志品质薄弱的学生有可能会中途退出跑道,这就需要教师的积极支持与鼓励。“极点”的出现是考验和锻炼意志的极好机会。

3、练习与多变条件相联系的活动,如小羽毛球、小排球、小足球等活动,可锻炼、培养学生果断机智,自制、勇敢等良好意志品质。

4、练习与遵守纪律相联系的活动,如队列操作、武术等,可培养学生遵守纪律,自制等意志品质。

三、在克服困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体育的课堂教学,要有一定的难度,难度的标准应是:只要努力,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达到要求。教师要遵循由易到难逐渐加大难度的原则,教学中,要从难从严要求,培养学生克服客观困难能力。教师要善于创设“客观困难情境”,对学生逐步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难度加大运动量,使学生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逐步适应。教师也要鼓励学生与主观困难,如(疲劳、小病、不愉快情绪等)作斗争,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总之,一个好的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运动项目的情况、特点,在内容难度,动作要 求(强度、密度)、学生心理要求等方面,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妥善安排,努力作到不易不难,恰到好处。

四、注意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

注意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是培养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环节。如何加强学生意志的自我培养呢?我们认为主要是培养学生自我作业、自我要求、自我监督的能力,并进行自我暗示的训练。

①自我作业。即要求学生认真观看教师示范,细心揣摹动作要领,一次次地独立完成教师所规定的动作。

②自我要求。要求学生对自己严要求、高标准,不要轻易降低要求和难度。如有的学生在做出山羊分腿腾越时,由于步伐混乱,踏跳不准,胸腹撞到山羊上了,以后见到山羊就怕了,甚至认为其它体育项目自己都行,只有山羊过不去无所谓。这时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用优秀运动员带伤坚持比赛,为国争光的事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不要放松要求。同时教师要加强必要环节的保护,争取一次成功,如一次不行,就继续做,直到找回已建立的正确条件反射,消除摔跤留下的“伤痕”。

③自我监督。教育学生学会自我监督,做到“公开课和一般课一样,教师在与不在一样,测验与平时训练 一样,校内和校外锻炼一样。”

④自我暗示。教师要注意学生的自我暗示的训练,这对培养学生意志,提高运动成绩都是有利的。如早晨 天冷不想起床,学生可自我暗示:“天冷算什么,要学习在寒冷的气温下,保卫北国边疆与严寒作斗争 精神,一、二、三,起来。”这样,就可以骨碌起来,穿衣下床,跑步锻炼。

篇12

H.323多媒体通信协议

1996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了H.323标准,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各种类型的视频会议系统。它涉及音频、视频以及数据在基于IP的网络上的通信。基于H.323协议的通信系统由网关、网守、终端、IP网络以及多点控制单元组成。终端是提供实时通信的客户端,必须支持软件控制、编解码等功能。网关用于实现与非H.323终端的连接。网守执行地址的翻译、呼叫控制、带宽控制、域管理等功能。多点控制单元用于支持三点或多点之间的用户会话。

MCU的功能和作用

多点控制单元(MCU)作为整个系统的中心具有管理功能,支持多个教室同时上课、创建新的课堂和删除原有课堂等,保证各个课堂之间互不干扰,每个课堂内部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并对课堂成员及其信息进行管理。同时作为教学组织者控制教学的工具,它在老师和学生的终端建立起一点到多点的联系,以便于组织者实时监控教学的全过程,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的现代远程教育技术系统,能够模拟传统的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让学生与教师进行实时交互;可以灵活地调用各种学习资料;通过电子黑板,可以向学生公布授课内容,显示实验结果,并可将疑难问题的答案予以公布。从满足应用需求和系统发展角度来看,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需要提供以下功能和特点:

1.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系统的主要应用对象为教与学双方,需要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术层次人员的应用需求,这就需要该系统不仅拥有良好的功能,还需要有大众化、友好的操作界面,使用户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掌握并熟练使用该系统,减少前期的适应时间。

2.组播功能。组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硬件设备实现的分组广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组播数据传输时,服务器可以将一个数据包通过网络硬件设备复制的方法同时分组发送给多个需要接收的客户端,节目可以在有限的网络主干带宽下实现尽可能多的用户同时在线观看。组播功能可以较大程度的提高系统使用效率,扩大远程教育的规模。

3.良好的兼容和扩展能力。由于教学的复杂性和特殊性,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还不十分成熟。因此要求系统在组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其兼容性和扩展能力,避免在后期建设中出现重复投资或浪费资源的现象。4.完善的管理、控制功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拥有对学生学习的管理控制权限,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同时拥有完善的管理功能也有助于相关部门对受教育者进行统一管理、规划,尽可能的让受教育者享受优质、高效的教育服务。

应用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教育的优势

首先,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费用、运行成本都较低廉。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高等学校的局域网已经建设并普及,到2005年底,全国已有90%的高校建成校园网。系统的建设是在现有的网络条件下进行,可以节省网络建设的费用。其次,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可有效地提高远程教学质量。传统的远程教育模式中,缺少必要的学习指导和监督,学生的学习依赖于其主动性和自制力,同时缺乏必要的视频,使学习显得枯燥无味。基于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的远程教育符合人们的记忆规律。

心理学家实验表明,运用听觉、视觉以及视听结合记忆相同的内容,记忆率存在明显差异,结果如表1所示。由上表可看出,兼用听觉和视觉感受器官接受信息,记忆率最为持久,学习效果最好。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很好的利用了这一点,视听并用,激发了人的学习潜能,提高了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

应用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开展远程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虽然IP网络视频会议技术是发展远程教育的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其发展还不够成熟,在现代远程教育的应用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国家正在进行远程教育标准化的制定,但是还很不完善,存在着各种系统的兼容性问题。没有统一的规范标准制约了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从而影响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

2.网络传输速度得不到保证。由于需要传输的不仅仅是普通的文字资料、简单的课件演示,而且有动态的视频图像、有声音等多媒体信息。这些数据流量大,网络带宽要求高。因此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是IP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广泛应用的重要前提。

3.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地理条件的限制,东西部地区远程教育的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而且西部多山区,很难在西部地区普及这种网络远程教育模式。

篇13

文学是用语言来表达的思想的艺术形式,可以培养人们的审美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英语文学作品也是需要每一位语言学习者进行学习与欣赏。本文着重论述英语教学中文学作品欣赏的重要性,提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习者进行文学作品的赏析,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者的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一、英语文学欣赏的意义

文学是用一种语言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而文学欣赏则要求我们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作品的感受,理解,从而在思想上获得熏陶和启示,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观念,感受英语文化。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可以了解国外不同的生活方式,丰富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提高学习者的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能力。在英语文学中,也有许多著作流传至今,被众多的读者津津称道。作为一位传播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习者对优秀的文学作品进行赏析,鼓励学生吸收优秀作品中的文化精髓,学习西方文化,最终全面促进学习者的英语应用能力和感知能力。

文学欣赏指读者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理解方式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及思考的一种过程。文学欣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自发的思维活动和精神活动,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思考,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更深层次的欣赏与思考,才能体会出作品所具有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教育的目的才能更好的体现出来。

二、英语文学欣赏的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作家通常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如词汇、句式结构、语音、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来描绘和塑造人物形象、艺术风格,从而反映出文学作品的含义和主题。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及内容进行了解,同时要指导学习者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欣赏英语语言文学,这样才能做到对文学作品进行深透的理解和欣赏。在英语课堂中,教师应该文学作品的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活动当中。学生可以在作品中分析词语,句子以及语篇等的前提下,学会对作品所反映的主题思想进行欣赏。同时,可以通过指导学习者欣赏作品,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学习者可以欣赏到作者独特的语言方式,感受最地道是英语语言,这样有助于激发学习者进行英语学习和阅读的兴趣。因此,把文学作品的欣赏贯穿于英语教学当中,不但可以提高学习者是阅读技巧,还能扩大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西方文化是认识,通过大量的接触英语语言,句式和语篇,学习者的写作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英语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欣赏

在英语文学作品中,读者要尝试对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和人物形象进行研究、学习以及赏析。作家通过特定的语言来描绘和刻画出生动的人物形象,作品中所使用的语言符合人物的社会背景。在众多是国外文学作品中,符合人物身份、经历、职业和心里特征的语言总是具有鲜明的特点,引起读者的共鸣与兴趣。而作品殊句式的使用也增加了作品的文学性。这些句式有着特殊的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表达出作品中人物的特殊意图和思维模式。

四、英语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新模式

文学是一门艺术,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家都被称之为杰出的语言大师,他们的语言不仅优美,还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英语文学作品更是如此,这一点值得语言学习者学习和借鉴。英语语言学习者会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欣赏到大量的词汇、地道的语法和多变的语言现象。同时,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学习者可以获得对词义到的理解,即熟悉词义,了解词义的延伸及构成,以及对表达同一思想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关系。英语文学作品的创造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的语言、句式的变换和语篇特征的分析而进行的。文学作品和语言教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众多的外国语言学者提出语言教学中,文学作品可以设置为其主要教材。大学的英语学习者,一般具有一定是听说读写能力,如果在课堂上纯粹地讲述英语语言和语法知识,会使课堂内容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会极大的降低。文学作品欣赏是学习语言的基础,要学好英语,必须把作品欣赏贯穿到语言教学当中。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指导学习者对文学作品进行一定的分析,指导他们学习文学知识,赏析文学作品,把词汇学习和语法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英语综合水平能力。

建立一种把文学欣赏应用于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一定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和渐进性原则。所谓适应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英语语言知识时,要结合现行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与文学作品的难易程度相一致。所谓可行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结合实际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赏析。所谓渐进性原则,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讲述文学作品时,注意授课方式,遵循由易到难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习者进行赏析和学习。同时,新模式要求任课教师要钻研教学内容,学习教学技巧,优化教学方式。引导学习者通过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特殊句式来赏析文学作品,使学习者具备学习和赏析作品的能力,真正体会到英语语言文化的奥妙和精华,使课堂教学氛围活泼生动,寓教于乐,从而使学习者真正的感受到语言学习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英语学习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语言学科,它的实践性是很强的。在现行的英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该充分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学会对文学作品进行思考和欣赏,通过在课堂上对英语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来促进英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常俊跃,刘晓蕖,邓耀臣.内容依托式教学改革对英语专业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分析[J].中国外语,2009.3.

[2] 李延福.二十所高校英语专业高年级设课分析.外语教学与研究,1984.1.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