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15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商务英语的实用性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二、教学任务板块化
在确定教学任务后,即可进入教学任务板块化阶段。如何合理拆分教学任务板块,关系到教学活动质量好坏。因此,在进行板块拆分前,必须全面认识、了解教学任务,掌握教学重点。
(1)资料收集:可以将商务英语谈判教学任务分为资料收集、制定谈判目标及策略、英语运用以及实践演练等四个板块,其中,资料收集指的是收集贸易相关信息,如贸易双方立场、市场信息等,英语运用指的是英语知识的实践过程。应充分了解贸易商的文化特质、市场营销能力以及其信用程度等,了解贸易中买卖商品的市场前景、属性及规模等,包括双方在此次交易中的利益点及损害点,做到知己知彼,才能增加谈判胜算。应以搜集到的信息作为谈判的理论依据,提高谈判说服力。
(2)制定谈判目标及策略:应根据收集来的相关资料和信息,制定谈判目标,并通过灵活的谈判策略,实现该目标。在商务谈判过程中,应倾向于创造双方共赢的局面,而不是一味地压倒对方,获取自己的利益。因此,应制定具有层次性的谈判目标,可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优先,第二个为次优,最后一个为底线。这样一来,在谈判过程中,若对方提出的要求在谈判目标底线内,就算达成谈判目的,且可通过层次性目标,使对方感觉到我方的合作诚意,促进双方达成合作协议。谈判策略指的是通过谋略和计策,达到谈判目的。应根据双方实力,对谈判全局进行分析,制定针对性谈判策略,以此作为谈判指导方向。
(3)英语运用:英语运用板块在商务谈判中十分重要,在英语运用过程中,应注意表达方式及谈话技巧,明确表达谈判意思,清楚传达此次谈判的意图,且注意表达的专业性,选择精准的商贸专业词语进行商务谈判,并通过不同的句型表达谈判内容,使对方认同自己。
(4)实践演练:实践演练指的是学生经商务英语谈判学习后,采用已掌握的英语水平及谈判知识,在实际案例中进行商务谈判,实践所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参与性,鼓励学生参与商务谈判实践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学会构思和表达,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应注重谈判的逻辑性,避免出现逻辑脱节,或转折太大等现象,以免影响谈判。
然而长期的教学实证表明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还不成熟,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内容与实际商场交际相差甚远,学生在口语课上所学知识并不能顺利过渡到实际生活中的商场交际。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凸显商务英语口语的实用性是眼下教师们积极探索的问题。
2、解决策略
2.1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2.1.1 确保合理的课程结构
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合理的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商务英语口语是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的核心,它既涉及语言知识,又融合其他相关学科的内容,如商务谈判、外经贸英语函电、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因此,学校开设商务英语口语课时,也应确保其他边缘学科适时开设,从而为学生建构科学的学习体系,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06年我校给06级商务英语班开设了商务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仅四门专业课,其中听力、口语这两门课由笔者一人担任。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除英语阅读外,其他三门科目专业性都很强,这样的课程设置较单一,单薄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由于学生的基本商务知识严重匮乏,在课上需要花大量时间为学生解释专业术语,扫除生词障碍,深层次的交际活动根本无法开展。久而久之,口语课似乎成了机械的“材料学习课”,不可能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
07年,学校增设了文秘写作、电子商务、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大学英语五门课程,并在每一学期中途安排一次到实习基地的实训项目。此时,笔者仍然担任听力、口语教学,很快发现课堂上学生的反应明显有了改变,他们不仅能顺利领悟教材内容,还能模拟各种商务情境,进行会话表演和各种真实交际,口头表达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不难看出,合理的课程设置有助于学生进行多门学科知识的再现和整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2.1.2 优化精选的课程内容
商务英语口语,作为该专业的主干课程,如何适应当代社会需求,将学生培养成为英语商务人才,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首要问题。为此,我校教学管理部门和专业教师经过考察、分析和探讨,并结合本校本专业实际情况,决定使用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为主讲教材,以《世纪商务英语听力教程》作为辅助教材。
该教材设计思路创新,按照“图片导入-情景对话-任务驱动-强化训练” 的模式构建教材的框架。教材内容时尚,涉及商品促销、市场调研、展销会、公司简介、佣金等领域,逐步渗透商务英语相关知识,侧重于从各个视角引入商务业务的实用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商务英语的兴趣。然而,实施课程内容并不代表完全照搬教材,并不是说只要教材上有的内容就必须从前往后、按部就班地呈现给学生。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创新地整合教材,灵活地使用教材。
以《世纪商务英语专业篇Ⅰ》为例,共十个单元,每单元设计了一个不同的话题。其中,第一单元题为“市场调研与分析”,无论是对话中涉及到的专业用语,还是书后设置的商务交际任务,对刚学完基础篇口语教程,商务知识还很片面的学生而言难度较大。试想若学生在学期刚开始就接触这样专业性强,信息跨度大的学习内容,他们的学习热情也许会被浇灭,学习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于是,笔者决定将第一单元与内容为公司基本介绍的第五单元的顺序进行对调,先从简单易懂的内容开始,循序渐进,以弱化专业篇教材给学生造成的心理畏惧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他们顺利过渡到专业难度加深的学习。
2.2 多角度开发教材资源
新课标提出要实施教材开发,建立丰富的课程资源,以保障英语课程的顺利进行。传统教学中的教材是一本书,内容局限;当代教学中的教材像一张网,包罗万象。学生能通过多种渠道接受到与教材有关的信息,他们可以浏览网络,阅读报纸,用DVD观看碟片,点播专题电视节目等等。教师若能从多种角度合理开发教材资源,为课堂引入源源不断的活水,给口语教学带来新的活力,才能保证英语口语教学的实用性。
2.2.1 从直观感知的角度
直观的教材有利于主体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进行加工,从而形成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在高职口语教学中,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抽象的对话教学中来,教师可尽量选择直观形象的语言材料,例如图文并茂的课本,生动形象的图片,生活中的实物,有声的影片等。本教材专业篇Ⅱ第五单元题为保险,其中两个对话内容为李艳和苏珊讨论合作双方有关保险的相关事宜。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熟练和对方谈论合同中列出的产品的应缴保险。然而,学生对于保险领域知之甚少,再加上教材中的WPA(水渍险),OMCC(海洋运输保险条款),FPA(平安险),TPND(偷窃提货不着险), ALL RISKS(一切险)等专业词汇较难掌握,要进行熟练交流就是难上加难了。为了科学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学生感知基本的保险知识,了解外贸中有可能涉及到的险种。为此,教师组织学生到附近的PICC(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进行参观,耐心听工作人员对贸易类的保险进行基本的介绍,还搜集到一些宣传单子带回课堂。学生的这次经历不仅直观感知到课本中所提到的各种保险,还增加了他们对贸易中具体事项的探究兴趣。
2.2.2 从真实语用的角度
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进行真实交际,即运用语言进行对外商务活动。选择真实的教材进行教学至关重要,尤其是教材文本的真实性和其他教学用语料的真实性,要求教师使用来自于报刊杂志、文学作品、电视、广播、会议等各种类型的在真实的语言交际环境下使用的语言材料,而并不是为了语言教学目的而专门编写的材料。 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第五单元Insurance(保险)要求学生能自如地和合作伙伴谈论指定商品的保险事项,学生仅仅熟悉各种险种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运用地道的语言进行询问,解释,商讨,这就需要教师大量输入真实的目标语言,促进学生的语言表达。教师课后搜集了同样以保险为主题的BEC对话,内容为一个中国出口商正在和他的美国客户讨论装运的保险问题,出口涉及到的主要保险是对在运输过程中出现的货物损坏或丢失的赔偿, 对话后面附有信息差的练习模式。
Card A
A Chinese exporter discusses insuring an order with an American buyer.
Exporter : Of course, we'll need to insure your shipment of baby coaches.
Importer : .
Exporter : It protects against damage or loss of goods during shipping.
Import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xporter : Yes, the primary factor is the cost of the goods at the point of delivery. Then, too, it depends on whether goods are shipped F.O.B. or EX-factory1.
Importer : .
…
Card B
A Chinese exporter discusses insuring an order with an American buyer.
Exporter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porter : What is the primary purpose of insurance?
Expor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porter : A business acquaintance told me that you're an experienced exporter. Why don't you explain how goods are valued for insurance purposes? I suppose there's more than one factor that goes to make up insured valuation.
Export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mporter : I'd like to hear something about those unfamiliar terms.
…
课堂中增添这样的原版商务英语口语既丰富了语用材料,又为学生进行表达创造了原汁原味的语境。
2.2.3 从整体发展的角度
教材的整体开发分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 宏观上,口语教材着眼于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全面提高;微观上,教材所涉及的内容保持整体连贯性,这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语言材料,循序渐进地掌握各种场景对话套路,为有效的语言输出和灵活应变各种商务场景活动做好准备。《世纪商务英语口语教程》这套教材本身符合这样的要求,教材分为基础篇Ⅰ、Ⅱ,专业篇Ⅰ、Ⅱ这四册,围绕李艳(博艺贸易公司销售经理)、苏珊(法国默塞克国际公司的市场部经理)等主人公展开一系列的商务活动,总体连贯性较强。每单元由4个模块组成。包括:
(1)热身(Warming Up)部分以图片导入,引出关键词或提出小问题,激活学生已有背景知识,重在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2)情景对话(Situational Dialogues)部分向学生提供两到三个配有录音的情景对话,内容新颖、主题明确、表达贴切、时尚,并在旁边空白处突出重点句型和词汇,重在提高学生听、说、读的能力。
(3)练习(Practice)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难点。练习内容从简单的词、句模仿到开口编对话,循序渐进地训练口语能力,重在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4)多学一点(Learning More)部分内容为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以此拓宽学生知识面,积累更多的商务知识以适应今后工作的需要,重在培养学生读、译的能力。
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除了充分利用这套精心设计的教材外,还要不断开发适合学生水平的资源,为学生提高多样化的实用的语言材料,以“说”为切入口,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能力。
2.3 探索情景教学模式
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一定是在特定商务情景中由贸易双方的双边活动构成, 而学生要成为这样的商务人才就必须适应在特定商务情景中进行真实交际。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景交际法让学生进行仿真情景练习, 有助于他们更多地使用交际策略训练商务英语的听说能力,不断提高在商务活动中英语交际的能力。
如: 教师在讲授专业篇Ⅰ第二单元促销时,让学生了解到狭义的促销仅指销售促进,而广义的促销则包括销售促进、广告(advertising)、人员推销(personal selling)和公共关系(public relations)四大促销组合(promotion mix)工具(科特勒,1999)。为了让学生能在趣味性和实战性的课堂中体会到真实的商务环境,师生共同准备了一周时间将教室布置成小规模商品交易会(小商场),让各位准商界人士各显神通。整个交易会共分为四个阶段:
阶段一:
讨论决定交易会共设3个展台:饰品、零食冲饮、书籍(为节约成本,商品均来源淘宝折扣店),将全班分为四组,饰品店、零嘴店、书店、消费者管理协会。具体人员分布及职责明细如下:
三家店各配备8名人员:店长1名、收银员1名、促销员6名
消费者管理协会配备7名人员:会长1名、场内协理员2名、场外协理员4名
职位 责任明细
店长 负责本店财产安全并督促其他成员各司其职
收银员 熟悉本店产品价目表;掌握发票、收据的正确使用方法
促销员 负责各自展台的布置、广告语;折扣、优惠券、返现等促销手段
会长 负责统筹安排展销会的布置;并保证一定的人流量。
场内协理员 监督场内纯英文交流;保持场内卫生状况;处理紧急突发事件
场外协理员 负责对外宣传这次展销会
阶段二:
首先,本次展销会的参与者分组讨论并确定需要落实的具体事项,形成文稿后由三名店长和一名会长共同审核;接着,成员们各自准备,尤其是促销员们要努力做好宣传工作。
阶段三:
展销会如期举行,邀请专业老师到展销会场参观,并给出指导意见。
阶段四:
全班展开讨论,总结本次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商务知识、礼仪等。
这个活动让学生在相对真实的商务情境中扮演商场上的各种角色,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真正实现商务英语口语学以致用,实用为主的教学目标。
2.4 竭力提供专业师资
能否培养符合市场需要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商务英语口语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执教者不仅需要流畅、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还需要具备系统的商务业务知识和一定的实践经验。目前,我校从事商务英语专业的专职教师大多是主修英美文学、语言学以及翻译几个专业,主攻商务英语方向的教师寥寥无几。师范学校逐步转型向高职方向发展已是大势所趋,这就迫切需要大量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专业技能以及丰富经验的双师型教师。近几年,商务英语是我校高职类相对热门的专业,原本面向师范生的英语教师们不断给自己充电,积极钻研商务基础知识,努力成为商务类双师型教师。然而,这样单调的理论进修很容易造成教师对商务知识的照本宣科,更谈不上纯英语的专业授课了。因此,学校有必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除了安排时间教师们在职或脱产进修相关商务专业的学习外,还应鼓励教师参加有关部门的职业资格考试,比如“剑桥商务英语证书”、“报关员证书”、“外贸业务员资格证书”、“国际商务单证员证书”等,并加强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教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此外,也可以安排教师参与企业的外事活动和商务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商务实践能力。
专业师资队伍建设需要学校、社会、教师本身的多方努力,更需要全体商务英语老师转变观念、积极进修,快速高效地将自己打造成优秀的双师型商务英语教师。
3、结束语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口语教学应科学开发教材,优化课程设置,在教学模式上实现转变,实现传统教学模式向语言理论教学与实践实训相互结合的“相辅型”教学模式的转变。在教授商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完善教学条件和“双师型”队伍结构,才能取得更好的实践性教学效果,才能突显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的特色,实现高职教育应用性、技能性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 高芳 “真实性原则下的项目化高职专业英语教材设计思路”,《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
[2] 范彩霞 “如何优化高职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
[1]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Z].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1 任务型教学概述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简单来说就是指教师通过引导语言学习者在课堂上完成任务来进行的教学。具体来说就是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以完成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语言去做事,在做事的过程中发展运用自己所学语言。让学生在运用中学(learning by using),为了运用而学(learning for using),不仅提高了英语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教学效率,而且能发展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
近年来,这种"用语言做事"(doing things with the language)的教学理论,是我国外语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走向。因为语言的习得大多是在活动中使用语言的结果,而不是单纯训练语言技能和学习语言知识的结果。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任务教学的要求教师应当围绕特定的交际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可操作的任务,学
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来完成任务,以达到学习和掌握语言的目的。
2任务型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
任务型教学的学习理论基础是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论、Bruner,J.S.的发现学习论、Ausubel D.P.的意义学习论和社会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思想。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论认为,语言学习是学习者的积极建构。此理论体现在任务型教学中就是任务型教学的设计以促进学习者积极的认知参与为前提。Bruner,J.S.的发现学习论主张,让学习者在语言运用的过程中发现规则,而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学习不是传授性的(instructional),而是经历性的(experiential),这正体现了发现学习论的主要特征。Ausubel,D.P.的意义学习论强调,死记硬背获得的语言知识难以提取;社会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互动促进语言习得。很显然,任务型教学的主张"学生是在社会交往、相互作用中发现、学会并运用知识的"中蕴含着Ausubel,D.P.的两种理论。
另外,根据语言习得的特点:输入和输出是语言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理解性输入是语言习得成功的基本保证。但是,语言知识输入后必须经过知识的内化(如对知识的认知和加工),并有足够的使用(即输出)机会,才能真正"消化"。任务型教学为语言学习创造了输入、内化和输出的机会,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3任务教学中的教师角色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而任务设计的关键在于教师角色。任务型教学的理论框架包括前任务、任
务环和后任务三个部分前任务是指教师把学习内容分解成若干个可执行的学习活动即任务,任务环包括学生分组执行任务,执行中的感悟、体验和任务报告三个环节,后任务是指师生共同对任务执行的过程、状态及结果进行评价分析。操作中强调教师扮演的角色应定位在助学者,即教学的非主体方、施教方、教材的提供者、教学的鼓动者、服务者、辅导者、教案的设计者、秩序的维持者。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教师要做好任务的组织者和完成任务的监督者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学生在教师的监督指导下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用图1来展现其操作流程:
4 商务英语实践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的学习目的是注重考查考生在实际工作环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商务沟通能力,了解(国际)商务工作环境和相关岗位职业能力要求,了解国际贸易业务流程的主要环节,熟悉国际贸易业务涉及的主要业务文件和单证缮制,它根据商务工作的实际需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对考生在商务和一般生活环境下使用英语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因此笔者认为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进行运用和实践,并应使之成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教学方法。商务实践课程设置满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突出关键技能训练。
5 任务型教学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中应用的教学活动设计原则
1. 真实性原则。完成多种多样的任务活动,而任务的完成离不开真实的交流,交流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能力的提高,学生应该清楚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的关系,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如提供或询问个人信息、安排约会、了解办公室沟通方式(报告、信函、备忘录等)、迎接外宾、作电话记录、会议组织、银行业务、招聘员工、了解并说明公司产品、询问并提供有关产品或服务的信息等。
2. 阶梯型任务原则。学习任务的设计应该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在语言技能方面,遵循先听读后说写的设计顺序,使教学阶梯式地层层递进。,既关注语言本身,也关注学习过程。教师可以把整个教学目标由易到难设计成符合若干个任务(task)的分目标。让学生在由简到难的任务活动中学习知识,以完成各项任务而体验自己的学习过程。在具体目标下完成任务的过程既是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又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和掌握。
3.灵活性原则。任务型教学从关注教法转变为关注学法,在客观上要求教学方法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教师应灵活运用包括交际教学法、讲授法及案例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形式上可采用小组或双人活动,教学任务可以用课外活动配合课堂教学,形成课内外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的综合学习方式。如设计一个真实的任务,要求学生以销售部工作小组的形式设计营销某种产品(涉及到做市场调查、销售渠道、商务谈判等),这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参考文献】
1.2 内容 商务英语研究学者曾经对此给出了解释:从理论的角度上来看,在一些商务活动中所必须的交际、专业、语言、文化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内容都应当包括在商务英语的内容之中。
2 翻译原则探究
2.1 高度的准确性 在对英语尤其是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准确性始终是我们追求的第一指标。应当忠诚于说话者本身的意思向读者进行传达,保证读者最终所获取的信息能够与语句的原意相吻合,获得等量的信息。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在对商务语言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对词汇的揣摩、概念的表达,尤其要注意一些数值型的语句和单位的标注。商务英语与其他语言表达形式是存在很大区别的,它对内容的精准性与忠诚度的要求更高,由此也要求在运用英语翻译技巧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实
用性。
2.2 优质的专业性 对于翻译人员来说,在对商务英语语言进行翻译的工作过程中,应当注重灵活的变换。当面临的专业知识与行业环境不同时,其所需要的翻译技巧也是有差异的。只有恰当的运用一些策略,才能够保证读者能够获得等值的信息。而对于一名专业的商务英语翻译工作人员来讲,首先要注重自己专业化素养的不断修炼,其次对于翻译内容中所涉及到的相关的专业知识应当有所了解,这样能够有效的避免失误,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也可以避免很多损失与纠纷的发生。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的过程中,应当着重注重一些专业术语、新词语以及缩略语等的使用,与时俱进。
3 如何成功提升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实用性
3.1 选择准确的用词,保证译文的完整性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工作中,合同的翻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具备很强的法律约束力的,对于签订的双方来说都必须要严格遵守。因此在对商务合同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就要格外的严谨,注意措辞的选择。首先应当保证译文具有高度的完整性,这样才能够首先保证得到的译本是比较准确的。其次,在译者进行翻译的过程中,也可以将一些隐含在原文中或者原文中本来没有的合理的语句体现在翻译中,这样得到的合同文本是更加清晰流畅的,同时是在根本上对合同准确性的一种有效保证。可以让读者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
3.2 合理增减词汇,增强实用性 应当明确,在英语的翻译实践中,怎样对词汇进行合理恰当的增减是一项必须要掌握的技巧。若想把握好这样一个度,就需要对原文的上下文进行反复的分析和透彻的理解,理顺原作者的思维逻辑,把握好语法的特点以及语言环境和习惯,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提高灵活性,对于一些原来的语言环境中没有但是确实表达出这样一个意思的词汇进行添加,对翻译后原文中不需要的词汇进行删减,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同时不损害原文的完整性,保证信息等值。
首先是在对词汇的增加上。通过对原文上下文的分析,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动词、名词以及形容词等,但是具体在哪里进行增加,应当增加什么度的把握,要求翻译者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经常性的总结,不断的积累才能够有更好的把握。
举个例子来说,All cash bonus shall be subject to income tax.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所有的现金与红利获得,都必须将所得税进行缴纳。”这就是按照汉语中的表达习惯,对动词进行合理的添加。
其次是对词汇进行删减。做好了这项工作,能够保证所得到的翻译是简洁明确的,避免文字的拖沓与歧义现象的出现。举个例子来说, On condition that you sign this recEipt I will pay the Money.可以翻译成:你在收据上签字,我就付款。
3.3 把握好对应词空缺原语的翻译工作 在对英语进行翻译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其涉及到的有些词汇有时候并不能完全在汉语中找到合适的词语与之相对应,这就出现了对应词的空缺现象。举个例子来说,Nike是众所周知的美国运动商品、从这一词的本意来看,它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名字,因而能够给人们带来更积极的联想,诸如胜利等。如果采取对名字进行音译的传统方法对这一品牌的名字进行翻译的话是“娜基”,这样的翻译并不能够很好的向中国的消费者很好的传达这个名字的真正内涵。所以我们的前辈在对这个词语进行翻译时,不仅对它的发音与音节进行模仿,同时结合了其品牌运动服的耐用性,综合而得将其翻译为“耐克”,同时对中国人来说,看到这个名字,还能够联想到坚强的意志、耐磨炼的性格等一些积极的涵义。但是尽管采取了这样的翻译,中西方人们对这一品牌的认识还是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文化寓意的残缺。相似的,在汉语中,人们通常用“鸳鸯”一词来喻指夫妻,而在英文中将这个词翻译成了“mandarin duck”,这显然丧失了它原本在汉语使用中的深刻含义。此外,汉语中的一些诸如精神文明、三资企业等的语言也无法在英语翻译中找到可以完全对应的词汇,出现了空缺。通常情况下,这些具备一定文化背景的词汇都无法确切的找到自己的对应词汇,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对其进行及时的调整以找到更合适的表达方式。
3.4 注重信息对等 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应当格外注重风格信息的传递工作。从客观上来讲,不同的语言文化环境下孕育出来的人是存在着差异的,这些文化上的差异并不能单纯的通过语言的翻译很好的表达出来。但是人类在相似的生活环境下,各方面的需求以及思维方式特点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对于不同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必定的,而要做好英文的翻译,就必须对这些差异有一个准确恰当的把握,这样才能够找到不同的价值文化的接洽点。如果翻译工作者不能够充分的重视英文风格信息的传递,那么就很难保证所有的信息能够进行完整的传达,同时得到的翻译成果看起来也不是合理得体的。举个例子来讲,在对“亚洲四小龙”进行翻译的过程中,有一种翻译版本是“Four Asian Dragons”,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不妥当的。若要更好的实现文化价值与信息的对等,“Four Asian Tigers”的翻译就会更加准确一些。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tiger的强大程度要远远大于drag,而且至少不会为西方人传达一种比较可怕的信息与联想空间。总体来说,国际商务英语中所涉及的语言的形式是非常广泛的,文体类型也是多种多样,比如在商务活动中涉及到的一些公文、法律等,需要翻译者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提高自身所掌握的技巧的实用性。
3.5 做好对词义的引申 在对商务英语进行翻译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词找不到合适的连接词来保持语句通顺的问题。如果对词典中的词义进行生搬硬套,那么所得到的翻译必然是语义不清或者是容易引起歧义的,有时候甚至会对翻译的接受者造成一定的误导。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翻译人员就必须充分调动起自己的知识储备,理顺文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词语的本意为基础做好合适的引申。举个具体的句子来讲,The arrivals do not conform to the sample.来货与样品不一致。在对arrival一词进行翻译时,取它的本意“到达(的东西)”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应当进行必要的引申以使其能够更加的贴切。
3.6 翻译过程中做好灵活的转换 在商务英语的翻译中,所要做的转换工作就是适当的转换表达的方式以及词性的变化。一般来说,汉语与英语的表达方式与习惯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因而很多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就是不能做到词性与表达的完全一致。这要求翻译工作人员自身具备较高的适应能力,若想对一些语法上规则的使用和表达习惯的形成上逐渐的习惯,应当学会运用一些转换技巧,以使得自己的翻译能够更加的准确和
流畅。
对于翻译中的转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词性进行转换。以下面这句话为例,Please let us know if our terms are acceptable. 在这里,acceptable原本是形容词,在翻译的时候翻译成“请告诉我们能否接受我们的条款内容。”这就将形容词转化成了动词。第二是对句型进行转换,也就是对语句的顺序等做出适当的调整,保证译文的流畅与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