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168-01

物理高效课堂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掌握和了解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课堂效率提升,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介绍了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然后提出一系列构建高效课堂的建议,希望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意义

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是顺应时展的需求,它与传统教学不同,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激发其学习兴趣。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教学模式。

1.能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且还能够提高中考物理成绩,同时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小组间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小组为单位提出不会的问题,然后教师进行统一讲解,将课堂教学模式由被动式的学习,转换为主动性的学习。这样可以极大地节省课堂时间,提高整个课堂教学效率。

2.可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下面听课,导致课堂效率不高。而打造高效课堂教学,从各个方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同时,可以转变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以学生为中心,能够从各方面提升学习热情,这样可以优化学习进程,提高学习效率。

3.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打造高效课堂教学,能够提高教师对学生的关注度,充分发挥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式,转变教学观念。另外,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习情趣、知识能力等方面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与此同时会不断提高分析能力以及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我创新意识。

二、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对策分析

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不仅有利于创新物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中提高学习成绩。当然,提升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还需要物理教师根据自我教学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出适合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具体来说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有效开展物理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物理竞赛不仅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在学习中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操作能力和团队配合性,是一种有效的物理教学模式。同时也可以针对那些父母忙于工作而没有时间监督学习的学生做很好的引导,增加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师可以联合其他班级上课的物理教师,两个班级组织一次物理竞赛,规定好比赛某一个章节的内容,也可以是某一个试验。看哪一个班级的学生取得的最终结果比较让人满意,获得冠军的班级,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容易促进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2.塑造影视课堂,创设多彩教学

在物理教学中,会涉及到一些虚拟的教学知识,不容易理解,这时就需要利用现代化工具。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课件进行课堂讲解,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例如在讲解《电磁铁与自动控制》这一章节时,由于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所以需要教师通过媒体来展示磁场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以及磁场的作用。教师可以先播放一些和磁场有关的视频,比如磁悬浮列车、电磁感应器、指南针的应用等。通过视频的播放,引出磁场的内容,然后可以通过课件演示磁场作用,生动形象地讲解出磁场在生活中的运用。

再如在讲解《认识浮力》这一章节时,教师可在讲解前给学生们播放一段《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片段,引起学生们的兴趣,然后进行引导,让学生分析为什么这么一艘大船会沉没,为什么海水没有把它给浮起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这样可以把学生的积极性给调动起来,与此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非常有用的。

3.使用关联性教学,拓展学生想象空间

关联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物理课程自身的特征,利用物理模型以及物理同其它事物的关联性进行教学探究。另外,物理也是与其他课堂联系比较紧密的课程,因此可以在教学中建立与相邻学科的关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加深物理知识的印象,而且有利于学生掌握其它学科的知识点,认识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同时,不仅能够让抽象的知识更加具体,而且有利于对其它课程的学习,对于建立物理模型来讲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例如在学习与振幅有关章节的时候,为了促进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物理知识,教师可以联系数学教学中正弦函数的知识,让学生回忆学习正弦函数时的图形,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振幅的理解,促进其学习效果提升。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高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巧设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关联性教学法等方式实施,虽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性,但是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选择较为合适的方法,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篇2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表示在课堂的教学环境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教师能够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作为新课改教学背景下的讨论中心问题,构建初中高效的物料教学课堂,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比如新型的教学理念、成功的教学规律、随机的课堂教学环境及高效的教学方法等。同时教师作为学生地引导者,必须正确地引导、激励学生高效率地接受教学内容,学会自我学习、自我进步。

1.课前的准备工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环境的随机性一直是教师苦恼的教学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课堂中构建高效率课堂,课前的准备工作也就是备课工作是教师能够在课堂中灵活教学、高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前提。所以要充分的做好课前的备课工作,一方面教师要从教学内容出发,不断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掌握,标出教学重点,找出教材中的疑难问题,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整体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及课堂提问的问题。一方面教师要从课堂的教学环境出发,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会随机地提出一些教学问题,教师要有充分准备,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从学生角度考虑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针对可能出现的教学问题做出相应的准备。另一方面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学设备出发,合理利用教学设备,整理好课堂教学中使用的课件或者教学工具等,这样才能够整体地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能够应对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高效的教学方法

要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高效、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科的科学理论,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总结和累积教学经验,并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及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这样才能够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实践,了解应用各种教学方法的效果,同时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比如网上教学、它班听课等,不断学习、接受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创造出适应本班学生的高效教学方法。

3.搞好师生关系

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大影响,也可以说课堂教学质量和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有直接联系,只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对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发挥促进作用。所以老师一定要注意师生关系的培养,首先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中心,给学生以尊重与关心,不断给予激励和夸奖,尤其是对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老师要给予他们学习的信心,给予更多的帮助,建立起良好的课堂师生关系。其次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老师要不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学生出现消极的学习态度,就要及时地与其沟通,帮其重拾学习信心。如果学生有困难,老师则要给予足够的帮助,建立起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亲切,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中积极发言,积极学习,进行高效的课堂教学。

4.培养学生科学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标的教学背景下,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所以教师不仅要创新教学方法,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仅要将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科学合理的学习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一步需要学生能够勇敢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让学生敢于提问,让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可以良好地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能够使学生改变以往的等待问题、回答问题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主动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等。

5.精心设计作业,抓好作业落实

作业的设计应该包括三个部分:预习作业、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

对于预习作业,教师除了要把课堂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知识单元的常规任务外,还应该把这些知识单元设计成“台阶形式”,让预习内容有难度与梯度。与此同时应设计一些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或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预习内容,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和兴趣开展预习,这样教师在课堂上讲解重点和难点的时间就会更加充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对于随堂作业,既可以设计成独立思考型的、小组讨论型的,又可以设计成训练和检测型的。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注意学法的指导。

对于课后作业,在布置训练型作业时应注意分层布置,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布置基础题目,而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需布置拓展型作业。此外,教师在设计课后作业时,还要注意训练型作业和自主梳理型作业的关系。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开展知识梳理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5.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机制的不断健全,为了响应我国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的发展要求,高效课堂的构建是必经之路。要想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师要认真对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课后进行总结,累积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同时要不断学习,接受各种教学理念,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使课堂的高效性、有效性真正落实到实处。

篇3

一、构建高效课堂的意义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以及成功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和推广的今天,构建高效的课堂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将素质教育的全新教育理念进行传播与深化;从具体意义来说,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的转变,促进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诞生与使用。构建高效课堂有着深远意义。

1.1、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初中物理的教学乃至整个教学,都是以素质教育为主要旗帜与方向,所以,构建高效的物理课堂对于物理素质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建设高效课堂也是素质教育对教学发展提出的要求。高效的课堂中,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积极参与,主动创新,高效课堂所带来的显著教学效果有力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发展。

构建高效课堂对于素质教育的意义也体现在它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教学观念的确立。先进的教学观念才能够催生先进的教育。高效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不断摸索先进的教学模式,这一过程中先进的教学观念应运而生,同时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反作用。

1.2、有利于促进教学模式的转变与改进

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教学模式的先进化有着重要意义。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将教师与学生有机联系在一起,不断改进教学模式,以此来适应高效课堂的构建。同时,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重要部分,对整个教学的质量有着关键作用。所以,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有着积极作用。

1.3、有利于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升

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上。教学手段上都得到进步与提升,所以,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也是教师专业素质不断提升的过程。教师需要在不断完善自身、借鉴先进经验,在深入了解学生的过程中,才能够摸索出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1.4、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无论是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改进还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所以,从整体观出发,高效课堂有利于新课程改革的纵深发展。

二、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2.1、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式课堂

高效课堂的关键点永远在于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教学方法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效的课前准备。只有两者兼备,才能股保证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除此之外,深刻的课后反思与总结对于课堂的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在课堂实践之后,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真正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的思想,从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平台。

2.1.1、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课前准备即教师的备课。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体现着教师对于课程的整体把握,体现着教师对整个课堂流程的设计,所以,充分合理的备课对于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教师备课一定要以教学内容和目标为指导,以学生的具体接受情况为依据,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对教学内容有深刻把握,了解学术最新动态;其次,备课时要重视课堂的设计,对于各个环节都要准确把握,为课堂教学打好基础。除了传统的备课方式,我们也提倡实行集体备课。所谓集体备课,就是老师集体进行课前准备,形成“预设教学方案”,之所以称之为预设教学方案,是因为集体备课的成果只能是教师教学的参考,并不能完全取代个体备课。相对于个体备课来说,集体备课的质量更高,因为它集中了多数教师的智慧;但是,集体备课相对于个体备课,缺乏具体性,所以,课前备课要选择性地将集体备课成果与个体备课结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2.1.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第一,要加强物理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中感受物理知识。物理学科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是,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加强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际中更深刻地领会物理知识,对于提高教学效率有着积极地作用。教师在授课时,要刻意地发掘与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实践意识和社会意识,同时,在课程设计中重视实际操作的部分,给与学生充分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物理世界。同时,教师教学时,要多采用学生身边的案例作为物理教学的良好素材,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供了便利。

第二,给与学生充足的空间去发现问题,展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学生在自主预习过程中,必定会存在疑虑与问题。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会忽略到这一点,即使有所注意,也无法全面地了解每一位同学对于知识的疑惑。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将问题展示作为课堂的重要部分,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展示自己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展示,在展示完成后,为学生留有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解决;对于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或者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解答,这样,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

第三,注重科学教学,发挥实验的作用。物理学科额科学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够忽视实验的重要性,要建立科研的氛围,重视实验的重要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并提供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自主进行实验,让学生在试验中总结物理知识。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手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充分提高了教学活动的效率与质量。

篇4

初中物理是初中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延伸阶段。首先,以物理基础知识教育学生,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在今后社会生活和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打下基础。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创设探究教学情境,使学生通过感悟体验和探究得到发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融洽的课堂气氛。

一、探索构建农村中学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的策略

1.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共同活动,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发展过程。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预设的教学过程被动学习,教师应以人为本,以教学中的互动交往活动(思考、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为研究载体,主动感受学生的所思所想,即时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关注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发挥教学机智,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合理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不断探索总结,构建合理的“互动”课堂教学策略。

2.学科教研组通过对“三课”(新授课、复习题、评讲课)进行课例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构建各学科“高效”互动的课堂教学策略。

3.班主任探索班级管理策略,开展课改文化建设,加强德育建设。一年来,经过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4.请专家指导,改进课改工作。对“高效互动课堂教学策略下的评价机制”的设计,建立高效互动课堂教学背景下的学校―年级―班级―备课组管理体制、评价机制和考核机制。一是建立高效互动课堂评价机制,制定教师高效互动合格课的申报制度、奖励制度和评课制度。二是建立课改常规管理体制、集体备课制度、课改学习制度,教学设计改革、督察制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做好课改推进过程中的信息收集,及时发现和弥补不足。

5.工夫在课外。备课是上课的第一步,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整合课程资源,把握学生学习的具体特点,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在课题组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采取统一备课、案的做法,在备课中重视新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注重教学策略的研究,“备课标、备教材、备资源、备策略”,形成系统的备课方式。

二、高效课堂合作学习教学法角色策略

综观目前初中物理课堂,一些教师仍采用“满堂灌”、“机械讲授式”的教学形式,一是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二是忽视学生的价值观,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的培养产生极大的阻碍,严重背离了课堂互动模式,不适合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物理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时,个别学生经常包揽全部探究任务,其他成员充当“观众”,游离于小组探究之外,影响学习效果。小组合作活动应保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参与探究的机会均等,经历整个探究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体验到自己在团体内的价值。有了小组分工,并不是小组合作就会融洽投机,教师应当及时干预,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团结互助,从而促进小组探究。这种现象的产生,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影响。让学生合作探究,小组一起动手动脑;活动结束后,没有引领学生质疑不同小组研究方法的差异,没有时间关注未成功学生的反思。教师没有挖掘潜在的课程资源,导致学生只局限于已有的经验,在已知知识内兜圈,最终只获得一些零碎的、局部的、片面的直接经验,导致整个探究活动低效,科学学习结束在肤浅的水平上。如果老师舍得花时间利用课中产生的这些潜在的课程资源,并引导学生思索、讨论、感悟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课堂教学就会更有效。

在学生探究时,教师应深入各个研究小组,作为小组研究者、参与者和学生“玩成一片”。一方面,教师可以敏锐地观察学生研究中的困惑、需要和投入程度等。另一方面,加强对研究过程的科学指导和引导,不让探究活动流于形式。教师在小组活动中的及时指导和个别指导,对这一小组来说也许是最有效的教学。同时应注意指导的针对性。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以有效指导促进有效探究。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否具有高效性,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发展,更关系教师的付出是不是有意义,初中物理教师必须以高效作为基础,利用学生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和由此产生的资源进行教学。但学生的问题会推动课堂教学朝深处发展,有时会扰动教师正常的设计思路和教学程序,应谨慎对待。

参考文献:

篇5

1.转变教理念

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往往是一种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基本上就是保持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模仿的样态,很多学生对此怨言较多,感觉没什么意思。情景教学是一种具有仿真意义的教学方式,这样可以积极地把场景所提供的信息与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和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初中生能够更好的运用知识,因此学习效果较好。当然,情景的创设需要有利于的结合课堂需要讲授的知识,而且需要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比如,在嘘唏声学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利用教学小功放,放一些初中生们喜欢听的乐曲,让功放的喇叭对准蜡烛火焰,初中生马上就被学生观察到烛焰蜡烛的火焰随乐曲节奏翩翩起舞的情景深深吸引住了。此时初中生的求知欲也就被有效的激发了出来,而且每位初中生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同时,物理课堂导入要具有针对性、趣味性、新颖性、启迪性、可见性。这样才能抓住学生求知心理,而且可以让初中生带着兴趣进入课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再例如学习力学部分知识的时候,物理教师让学生对面站好让大家做推力游戏,看看是不是当你在推对方的时候,自己也受到了同样一个反方向的力。这样可以让初中生更加真实的感受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个知识。

2.课堂的导入要新颖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颖的导入是高效课堂的首要环节。用心设计新课导入,掌握好导入的方法,能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扎实基础。初中物理教材几乎每节课的开始都安排了小实验, 目的是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思考、探究,激发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中如何能用自制的小实验导入新课,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塑料袋里装满水,然后用圆规钉尖在上部和下部各刺破一个小洞,发现水会流出来,且流出来的速度不同,原因是液体压强大小不同,从而引入液体压强与深度有关。通过自制小实验导入新课,能明确探究方向和目的,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实验动手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消化和吸收所学的知识。也可采用文学知识导入,例如在讲“运动和静止”一节内容时,可采用李白古诗“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引入,能一下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奠定基础。当然新课的导入不能局限于每一种方法,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灵活的使用。

3.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初中生物学习兴趣

新课标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让生活走进物理,让物理走向社会”,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创设生活情景,灵活的将生活知识引入课堂教学。生活情景既可以用于引课,也可用于物理知识的深化和应用。比如,在学习“蒸l和沸腾”时,可以让初中生回顾热天从水中出来的感受,并将少量酒精涂抹在手面上进行现场感受,让初中生回顾平时看水烧开的情形等等。再如,在学习完“平面镜成像”后,可以给初中生出这样一道思考题:为什么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如果教师能够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情景创设,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就能被不断激发和保持,同时,初中生也会逐渐学会留心生活中的物理知识,自觉地投入到以后的物理学习中去。

4.发挥多媒体教学的有效性

众所周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物理教学具有很多优势,可以增大信息量,有效扩展课时容量;同时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如果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进行教学,往往会限制初中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力,一个日本作家说过,现代科学技术造就了低智商社会,人们都懒于思考或者不用思考。物理教师运用多媒体把什么都摆在初中生面前,这样会使师生之间缺乏互动;另外,课堂信息容量过大,也会使课堂节奏过快,使初中生无法跟上讲课的进度,特别是习题教学,事先要让学生做一遍或看一遍,这样大多数学生才能跟上课堂节奏,不然就只能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过程,这样的课只能演变为教师与少数尖子生的表演课,课堂效率从何谈起。还有的教师课堂上一字不写,教学内容全凭幻灯片一代而过,使学生难以把握课堂要点。因此,我们追求高效课堂,不是追求课堂的表面繁荣;我们需要多媒体教学,但不是让多媒体来主宰课堂,而是要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学科内容有机地整合, 来追求初中生学习效率最大化。

5.多指导初中生进行课外物理实验

学生在课外按照教师布置的任务、要求和方法,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或自制的仪器独立地进行实验和观察,是物理教学的一种很有效的补充形式。运用物理知识对经常发生而又不被人们主义的一些自然现象或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培养初中生对于物理和技术的兴趣,密切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是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例如观察液体蒸发现象、雾霾的形成等),而不适于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又有些实验如测定河道或渠道的水流速度和观察天空现象,只能在室外进行,对培养初中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耐力、毅力等优良品质是很有作用的。由于课外实验不同于试验室里的初中生分组实验,没有现成的成套的仪器设备,也没有教师亲临指导,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课外实验更有利于培养初中生自觉性与实验操作能力。

结语

总之,高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将会引起更多的一线物理教师的思考与关注。为此,我们要踏踏实实地研究“高效课堂教学”,从初中生实际出发从素质教育的目标出发,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建立在更加有效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益的最大化,为提高初中生的物理素养服务。

【参考文献】

篇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教学的方式和方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给初中课堂教学带来了活力,也使得新一轮课改呈现出美好的发展前景。但就具体的初中物理课堂而言,要促进物理教学的有效性,需解决的实质性问题较多。那么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课堂,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落实新课程的教育理念

首先,教师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新教材。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准确解读,设计教学流程,实施教学过程,根据教材中的“问题与思考”“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的基本要求提出问题,引入新课;根据“实验探究”“交流讨论”的主要步骤设计教学过程,指导学生科学探究,合作学习,归纳结论,建立物理概念,得出物理规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说一说”的学习活动,巩固深化知识,学习应用知识。使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获得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体验、感悟和提高实践能力的过程。

其次,教师要深刻认识到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学方式。力求教学过程表现为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要通过探究、实验、讨论、评价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特别是科学探究,要用科学探究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指导学生认知的行为,使学生感悟科学方法,促使学生形成科学观念。教师要熟练地掌握一切学生活动的要领。例如,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交流”实验结果,“讨论”问题原因,“展示”合作成果,学会评价和自我评价。又如,对教材中的“观察思考”、“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想想议议”等新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不仅要体现在课件的醒目的位置上,而且要有效贯穿于教学过程和教学活动中。

最后,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明显转变,教师“教”的角色要淡化。讲台已经不再是老师唯一活动的地方,老师不仅要适时地走下讲台,亲近学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而且要请学生到讲台上和老师一起做演示实验,共同经历实验探究过程。还要请学生到讲台上展示探究的成果,让学生感受老师和同学给予的积极评价,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突出物理学科的课程理念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是探究和解决物理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从课程标准看,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内容,还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认识物理规律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具体有以下四点:

一是创设引人入胜的问题情境。教师要根据“观察思考”,巧妙设计演示实验或视频课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物理现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且发现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见解。例如,《压强》一节课的教学,展示一幅山西青年张帆俯卧在冰面上勇救落水少年的惊险场面,张帆为什么要俯卧在冰面上?由此引入新课。

二是做好生动有趣的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教学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赖于物理学的魅力,靠的是神奇的物理规律。而物理学的魅力何在,物理规律的神奇何在,主要靠物理实验才能尽显物理学的魅力、尽显物理规律的神奇。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小组的探究实验,教师都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是深入开展科学的探究活动。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是新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教师不仅要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要素和方法途径,而且要引导学生通过“问题实验科学抽象结论应用”等活动充分体现出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勇于实践。

四是进行潜移默化的思维提升。教学过程通过学生经历“科学猜想、理论探讨、实验探究”的活动过程,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体验控制变量法、对比分析法、理想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在重视知识的理解、巩固和应用上,要做到少讲精讲,先学后讲,不仅有利于当堂消化、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而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篇7

1.巧妙运用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是物理学习的起始点,更是一个关键点。在很多初学者的眼里,物理是一个充满新奇的世界。但是,当开始学习物理才发现这门课不容易学,抽象的物理公式和难以理解的定理在不同程度上磨灭了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从而导致本来应该是热闹活泼的物理课堂却变得枯燥乏味。能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成了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由于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和生产,教师可以结合实际,在课堂进行之前提出与本课教学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景,例如讲授《光的折射》一节时,可先创设以下情景,通过老花镜看书上的字会怎样?看远处的物体会怎样?透过圆形金鱼缸看缸里的金鱼,发现金鱼会怎样?透过装满水的杯子看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现筷子会在分界处折弯,为什么?在学习《压力的作用效果》时,让学生将铅笔的笔尖和笔尾分别压在拇指和中指之间保持静止,问:铅笔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吗?两手感觉有何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学生必然会产生兴趣,听课的兴致会提高,为高效课堂做好准备。

2.积极改进教学模式

改进教学模式,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

2.1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当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或者通过身边的物理现象等来激发学生兴趣。如,教学"大气压"的相关知识点,教师就可以通过手吸住杯子等试验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引导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探究学习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还需根据教学内容来选用相应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探究性学习的趣味性。此外,还要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力等,通过教学模式的改进,也能有效构建高效课堂。

3.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要求的教学改革,应当贯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策略思想,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获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为学习设计教学"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设计有效的活动,提出恰当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学生提示学习和探究的线索,下放学习的权利,给足时间空间,探究,体现学生的潜质。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同时教师备课中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在课堂中才能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想学、能学、抢着学的氛围之中,使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并且能有效地参与课堂。

4.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主体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但实际上,在我们的初中物理课堂上,很少有教师会真正考虑学生的主体性,因为大部分教师都感觉自己才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必须要无条件的服从于教师。恰恰是这种观点,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始终都是在被老师支配,自己成了容纳知识的容器,毫无个性发展可言。新时期,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主体性,我们需要进一步的完善教学模式和方法,改进课堂具体的教学策略。比如,我们常采取合作式教学和交互式教学,正是建构主义理论所指的"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的主要体现,同时也是激发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以生生合作教学模式为例,教师首先按照"同组异质"的原则给班里的学生进行分类,一般可以按照5-6个人一个学习小组,分好以后,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小组都会为了自己小组能够获得更好的成绩而积极的努力。最终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成为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成为学习交往与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式的小组学习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观念。

5.突出物理学科的课程理念

篇8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2-0160-01

新课程新理念下,如何让自己的物理课上得更好、更高效,这一直是我追求的目标,下面是我的一点亲身体会,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1要善于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的生成

新课程关注课堂生成,倡导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实现学生的生命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生命活力得以焕发、生命意义得以展现的基本表现.要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起来,关键的因素之一是教师“促成学生主动地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作用”,从学生产生的认知冲突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引发冲突,可以激发学生对新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产生要学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投入到新内容的学习之中。例如:在《长度的测量》中,不是按造原来的步骤,先讲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然后再实际测量,而是分配给各小组任务,让他们先进行测量,并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学生积极性很高,认为非常简单。特别有一组测教室的长,他们在课桌过道中悬在空中测,就暴露了测量中的问题。当学生争先恐后的把测量结果写在黑板上,满怀期待的等待老师的赞美表扬时,老师的一句“测量中只有一组数据正确”时,学生的表情由欣喜到惊讶到愕然,那种急于求得正确结论的愿望可想而知,这时让他们通过课本找出错误的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测量,当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而欢呼鼓掌时,这节课的难点也就攻破了,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2发挥生生之间的帮带作用

新课改强调通过的师生和生生互动开展课堂活动。所谓 “生生互动”,指的是课堂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包括小组讨论、相互评价、相互激励、互帮互学等合作互助,以建立合作与竞争的生生关系。而物理知识特别是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物理知识都比较有趣,与生活现实结合得比较紧密,所以物理课正是训练学生合作、发问、讨论、总结进步的最佳场所。尽管初中学生在如何与同学进行合作互动方面还不成熟,组织他们进行良好合作还比较困难,但初中物理课堂中却不能忽视这一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可以通过划分对子组方式培养学生此方面的能力。具体而言,即在已划分的较大的小组内,再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人的对子组,为以后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打下基础。根据我的实践经验,划分对子组低年级以帮带为目的,高年级以相互提高为目的。建立对子组时要考虑性格差异,也就是相互合作的问题。另外,要在小组竞赛的规则中,建立对对子组表现的相应奖惩机制。

3抓住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物理教学艺术的表现,首先在于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设激励性的探究活动,不断满足学生的成功心理期待,让学生获得充盈感来巩固、提高学习兴趣,由此使学生的学习信心、决心、恒心、毅力进一步得到加强,从心理上达到抗挫的目的。同时教师还要抓住教学内容的精髓,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境,并通过积极的引导使兴趣保持持久,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另外物理学与生活实际关系密切,教师还要善于将探究问题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因为学生对这样的探究活动兴趣盎然,必然想探究、爱探究。例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境: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与其真实位置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会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几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4研究教法,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篇9

了解教材大纲,认真钻研教材,让自己明确教学方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坚持回归生活与回归教材的统一,联系实际不远离教材,回归教材不照本宣科,据身边的例子,举自己的例子,举最近的例子,举生活中的例子,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生活,使物理课教学做到学以致用的统一。其次,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预设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只有在课前对可能发生的问题做好充分估计,才能防患于未然,遇到问题才能处理得当。做好课前准备,适度运用课堂智慧解决课堂突发问题,使每堂课自己都能充分面对。其三,教师在上课时,知识要融会贯通,要选择最优的教法,注重学习方法培养。教学要选择最优的教法,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例如对于物理基本概念和理论,可以采用启发――掌握式的教学;对于物理用语,可以采用讲授――理解式教学;对于物理实验,可以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对于物理计算,可以采用指导――自主式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脉络,融会贯通,形成学生自己的整体知识体系。教师在教学中还要对学生的学法进行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知识并会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了解学情,讲究教学艺术,做到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智力因素、生活环境等不同,因此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要求教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那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并做具体分析、具体对待。对学习方法、习惯好的尖优生,教师只需在具体问题上引导,提出新要求、新的问题、适当增大训练难度以保持他们学习热情,如:给这部分学生布置“每日一题”,要求他们从多角度思考,用多种方法解答,鼓励他们创新,力求举一反三。对学习态度端正、勤奋,但成绩一般的学生,教师要侧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定期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增强对概念的领悟,进行考点涉及的精典例题讲解,以此帮助他们拓宽解题思路。对少数学习和表现方面都较差的学困生,教师要采用低要求,慢教化的策略,注重他们的思想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调整其行为习惯,以维护课堂的良好纪律。

除了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外,教师还要讲究方法,讲究艺术,讲究效率。教学艺术是课堂的调节剂,如果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容易造成抑制状态,接受知识信息的能力就大大降低,思维就会处于被动或停止,甚至“走神”。 因此,我们要坚持教学艺术的多元化。采取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认知规律、年龄特点的教学艺术。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究本节知识的欲望,使学生体会、体验知识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状态下获得的知识。其次,我们要坚持教学艺术的人性化。“亲其师、信其道”, 若我们教学中能体现对学生关怀、尊重、宽容、信任,就会取得学生的尊重与信任,师生关系就会融洽。所以,从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转化为关注学生成长和人格的教育。只有这样,知识技能才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智慧,而成为学生持续发展的驱动力量,教学效果就自然提升。

坚持艺术性与有效性、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充分合理利用教学艺术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达到师生合作互动,是构建高效课堂必要条件。

三、 突出重点,坚持精讲精练,提高课堂质量

每堂课都有它自己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中教师要坚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策略。课前我们要认真钻研教材与大纲,把握重y点,然后在课堂上以旧知识为生长点、以板书为突破口来突出重点。坚持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策略,力争使深奥理论通俗化、抽象理论具体化、书本知识生活化,再辅以适当的练习来突破难点。

篇10

二、初中物理微课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

1.内容选择

一般可选择单元、章节的重难点内容或总复习中的某个专题.如《物体浮与沉》,《液体的压强》,《串并电路》等和总复习中《测密度的特殊方法》,《电路故障分析》等专题可制作成微课进行突破,提高课堂效率.

2.教学设计

在用手机、摄像机或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前,要先做好微课的教学设计.下面以总复习的《用特殊法测密度》专题举例.

2.1 教学设计内容:沪科版新课标八年级物理《用特殊法测密度》

2.1.1 适用对象:八、九年级学生物理学习

2.1.2 选题意图 :密度测定是中考的重点之一,同时又是中考的热点.密度的考查主要以操作性的实验题型出现,在考查知识的同时兼顾实验操作技能的考查.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利用天平和量筒,只要分别测出被测物的质量m和体积V,就可算出被测物的密度,这是最基本的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近年来的中考试题,则往往是天平、量筒不会同时具备,此时只要借助适当辅助器材,同样可以测定物质的密度.

2.1.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利用天平和量筒或辅助器材,只要分别直接或间接测出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就可以算出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合作学习能力等.

人文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教学措施: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复习反思

(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将录制好的微课视频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质疑.

(2)课中讲解或活动:学生带着自主学习产生的疑问,在教师引导下再看视频,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疑问,最后完成一定的训练题,巩固、提升学习效果.

(3)课后复习反思:要求学生课后反思课堂所学内容并通过反复看微课解疑.

2.1.4 教学过程

预习自学(课前8分钟)观看视频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观看过程中可以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产生对测质量和体积困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合作探究(课中前8分钟)在教师指导下,分组合作、讨论解疑测质量和体积的各种方法(5分钟)展示点评、拓展提升测质量和体积的方法,如等量法测密度和利用浮力知识测密度(3分钟).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与人交流协作的能力,体会成功的快乐.

总结提升(课中2分钟+课后10分钟)在教师引导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课中2分钟)自我完善、训练提升(课后10分钟).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

2.2 设计亮点:

(1)采用PPT录制方式,合理的利用了PPT的动画功能,更加直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视频中不出现教师的身影,使学生少了敬畏,能更加自如地学习.

(2)选择思维方法-典型例题分析-思维总结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过程,还能使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

2.3 学习任务单

学习目标:利用天平和量筒等计算物体的密度

学习资源:微课视频《用特殊法测密度》

学习方法与任务:

(1)观看视频自主学习.可以采用暂停、重播典型例题视频等方法.

(2)观看后自主完成《强化训练》,并尝试与同学交流学习心得.

篇11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须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观点、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物理于生活中无处不在,但是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地利用物理知识来解释身边发生的物理现象,这样,会大大降低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一)巧用实验,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我在教学《大气压强》时,将水杯装满水用塑料片盖住杯口,用手按住塑料片将水杯倒过来,然后问学生松开手后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众说纷纭,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当我松开手揭晓答案后,他们惊讶不已,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模拟实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将其做成相应的动画加以放大。这样,可很方便地面对全体学生进行讲解,所有的学生都看得非常清楚。再如,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无法让学生操作,所以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既能避免实际演示带来的危陷,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因此新课程强调物理教学要贴近生活。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来说,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进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具体而言,在中学物理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可在教学中联系生活巧设问题,如扫帚底部为何会弯曲,扫帚运动方向与滑动摩擦力方向的关系等。这类问题与生活息息相关,既可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也使学生思考问题时有针对性,学习起来也就更加容易。又如,我在完成《阿基米德原理》的教学后,设置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物理教学中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可使学生感到物理既有趣又有用,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并能够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一)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例如,我在教学“压力”时,先举出一些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对支持面有压力的例子,然后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接着提出问题:“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对桌面的压力有多大?”要求学生对此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掌握新知识。

(二)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

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并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以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物理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物理教材上的探究内容是要求学生自主探究并得出结论的。但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地进行。

(一)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自学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最好不要越俎代庖,急于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要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有针对性地自学,让学生自己解惑排难。因此,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采用自学指导式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提出疑难问题,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实验释疑,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有利于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总之,高效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新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要想打造初中物理高效课堂,就必须意识到高效课堂的重要性,认真做好以上的每个环节,把握初中物理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初中物理的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知物理现象,领略物理的神奇,体验科学的真谛。

参考文献:

篇12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4.059

初中物理高效课堂不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更是引领学生进入科学的殿堂,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而这也正是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所在。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也就意味着教学的成功,新课改的深入落实使得初中物理学科也在不断增强其逻辑性和抽象性,这对于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能够有力突破传统教学的弊病,实现初中物理学科教学的创新发展;同时也将导致教师面临着无经验可借鉴,需要“摸着石头过河”。由此看来,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既是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又是学科自身发展突破的诉求,这对于教师而言必须在解读新理念的基础上总结反思教学经验,潜心摸索研究。在此形势下,笔者在教学中同样进行了诸多尝试和创新,得出个人的几点建议总结如下:

一、课前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一堂好的初中物理课离不开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设计准备。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开始,是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应对课堂上的突发状况,因为毕竟课堂具有生成性特点,学生主体性导致教学不可能全凭教师所预设的情况发展,所以教师应尽可能考虑周全,才能安然有效地应对课堂的突发事件。课前的准备工作应以分析学生、分析教材、选择教法为重,首先分析学生就是要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包括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现有水平,忽视学生学情的考虑必然导致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其次分析教材,既要正确认识新课程标准的内涵,也要掌握教学内容,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学的有的放矢。最后选择教法,即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或创新教学方法,使之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效果。

初中物理学科的语言具有含义清晰、言简意赅的特点,不少学生认为物理课好玩,但在独立完成作业时却无从下手,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好看并不好吃”,导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较低,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初中物理学科旨在引导学生探究物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从物理条件和现象中得出规律才能解决物理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认真备课,才能让课堂高效,使教学目标真正得到落实。

二、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和时间

初中物理学科越来越抽象化和逻辑化,考试也同样更注重学生的思维创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和反复练题只能培养出考试“机器”,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对物理学习产生厌恶心理。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应当在教学中得到具体体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物理应用能力和物理学科素养,就要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现代教育思想一再强调和呼吁课堂应该属于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而学生在物理课堂主人翁地位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在传统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越俎代庖,秉着为学生好的“良苦用心”有意或无意替代学生的学习思考,在这样的情势下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当新课改的号角响起,学生主人翁意识才逐渐复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才得以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发挥其效果。

例如,在学习《蒸发》时,首先笔者联系生活经历创设问题情景:人在游泳上岸之后为什么会感觉冷?引导学生联系物理知识解释并引出本节课题,学生必然会提出如蒸发是什么?其具有哪些特点等问题。其次合作探究:学生先提出假设,在组内讨论,最后发言交流,教师总结得出蒸发的基本知识;之后设计实验:学生先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在组内讨论选出可行、最佳的方案;再进行实验探究:各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在此基础上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最后,交流评估:各组派选代表发言,展示实验成果,最终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活动之后,各小组可简单总结本次学习活动经验与教训,有兴趣的小组还可以进行拓展延伸。

三、总结教学艺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通过长期的教学总结必然会得出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有效而新颖的教学方法就逐渐成为了教学艺术。教学艺术在课堂教学中意义重大,学生在教学中如沐春风,在享受美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已经达成学习目标。试问这样的课堂,学生会不喜欢吗?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这样的课堂教学呢?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思考:

(一)入环节应具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功

好的课堂从上课伊始就需要设计得巧妙,紧紧抓住学生的心,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导入环节并不是过场和形式,它应该与整个教学过程保持高度的一致,共同达成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时笔者利用樟脑丸的特性,将其制作成粉末状放到烧瓶中并加入树枝,经过酒精灯稍微加热之后,可以观察到树枝上呈现出“霜”的现象,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思考,这样新颖的导入其效果不言而喻。课堂导入形式多样、其作用也是不同的,教师应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适当的导入环节。

篇13

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普遍都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时,会兴趣倍增,情绪高昂,干劲十足;失败时(特别是多次努力失败时),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兴趣全无,死气沉沉。实际上,有些学生感到物理难学并不都是因为他们的智力问题,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尽量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提高他们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促学方法。

例如,在讲《汽化和液化》这一节内容时,让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来做“观察塑料袋的变化”这个实验,这学生有点窘迫,我鼓励他:“试一下,你肯定行。”于是该学生直起了腰,挺直了身子,自信地把实验成功的做完,同学们对这位学生也送去了赞美的目光,因为这个简单的实验,他慢慢树立了学习物理的信心,成绩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再如,作业按层次布置,作业中基础题要占大部分,少量的拓宽题,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适当用文字评述学生作业的情况,比如作业做得好的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需要改进,这样的作业批改更加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讲评作业和试卷时,要充分挖掘中下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精神鼓励,甚至是适当的物质奖励。

可以说,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增进师生间情感的交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的正面影响,整个课堂会因此而变得亲切、自然、愉快、顺畅,课堂气氛活而不乱。

二、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利用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生活、生产情境以及所关心的热门科技话题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学的现实意义,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激发学生愉悦心情,触发学生手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汽化和液化》一节的教学中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情境:(1)晒在太阳底下的衣服一会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哪去了?衣服怎样晒容易干?(2)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的气泡变化有什么不同?(3)水沸腾时温度是否在不断升高?(4)水沸腾时壶口什么位置“白气”最多?(5)雾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太阳出来后为什么雾就会消失?学生通过完成这些问题后加深了对汽化概念的理解,了解了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因此,问题情境的创设,我们要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背景,不仅能让学生知道物理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用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的指挥者、领路人,在物理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注意通过实验的形式,正确地引导学生进行物理实验。并且,我们要优化物理教学实验,加深学生学习与生活之间的契合度,让这二者之间不再生疏,不再出现以往脱轨的情况,或者是所学非所用的境况。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的同时,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力地引导学生带着思考,独立地完成物理实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