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18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神经内科护理特色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神经内科护理特色

篇1

常见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1 环境因素。

1.1.地面滑 病房地面湿滑,是引起患者摔伤的因素之一[2],由于神经内科患者存在肢体瘫痪、无力,在清扫地面后,如地面潮湿、过滑,病人行走时易发生摔伤意外。而患者大多年老体弱,生活自理能力及应急能力低下;加之神经疾病导致肢体瘫痪、步态不稳、体力不支,对疾病危险性不重视,麻痹大意或自尊心太强,或患者穿着过于宽大的衣裤,鞋底不防滑,入厕时坐凳不稳等因素均易导致跌倒。

1.2病床使用不当 病床床轮,如未锁紧固定,病人在床上翻身或起床用力后,会出现床的移动而引起患者坠床。神志不清、躁动不安,癫痫发作、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容易发生坠床。

1.3病房扶栏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存在肢体瘫痪、无力,恢复期需要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因此,为给患者创造舒适安全的治疗修养环境,找到支撑点,防止摔伤、跌倒,病房走廊、卫生间的扶栏安装很重要。

2病生理因素

2.1感觉障碍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多存在感觉障碍,对痛觉、温觉不敏感,患者家属未掌握热水袋、局部热敷的温度及使用方法。加上护士健康教育落实不到位,不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护理操作,不及时观察患者的皮肤情况,如使用热水袋不当,病人在使用热水袋时极容易发生烫伤。

2.2精神异常 患者由于疾病影响,导致认知、记忆力障碍,反应迟钝,如护理防护措施不到位,没有家属看护患者容易走失。

2.3 窒息、吸入性肺炎 神经系统多种疾病均可引起吞咽困难,咳嗽反射减弱,进食时容易发生呛咳;有些患者留置胃管时间过长,由于鼻饲方法不当而造成误吸或吸入性肺炎。

2.4 静脉炎。神经内科患者住院时间长,所用药物大多数为高渗性药物,如甘露醇、托拉塞米等对血管刺激大,加上神经内科患者多为老年人和危重病人,由于年龄、血管因素以及护士巡视不到位等因素,导致药液外渗,引起血管及周围皮肤出现红、肿、热、痛等静脉炎反应。

2.5 压疮。神经内科患者卧床时间长、病人营养、感觉功能都较差,皮肤软组织新陈代谢率低,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压疮是神经内科患者最常见的临床并发症之一。发生压疮的老年人较无压疮的老年人病死率增加4倍,如压疮不愈合,其病死率增加6倍[3]。

2.6癫痫导致抽搐 神经科癫痫患者, 抽搐发作时常发生舌咬伤、骨折、坠床等以外,抽搐间歇期疏于带牙套、置牙垫防护,如突发抽搐易致舌咬伤。按压肢体导致骨折发生等。

2.7非计划性拔管。非计划性拔管是指尚未达到拔管指征而将人体的治疗性、诊断性导管拔除,包括气管导管、尿管、胃管、各种引流导管甚至监护仪导线等拔除[4] 。神经内科病人受疾病的影响,意识常常会发生改变。当患者清醒后经常会产生情绪激动、焦虑、恐惧等心理,如患者出现躁动时,没有使用约束带,极易发生非计划性拔管。

防护措施

1. 创造安全的病室环境。 病室光线充足,保洁员拖地时应设警示牌,地面保持干燥,病房、走廊安装横向扶手,卫生间安装竖向抓杆,便于患者站起时借力,增设防滑垫。

2. 床栏、约束带的使用。对神志不清,躁动不安、老年痴呆的患者,床边加床栏,必要时使用约束带,约束带松紧应适宜,每班进行交接班,注意观察患者约束处皮肤情况,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告知患者家属使用床栏、约束带的重要性,指导家属正确使用床栏及约束带。

3. 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治疗,如热敷、理疗时,应注意温度,注意观察皮肤情况,以防发生烫伤。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为病人进行鼻饲时,正确掌握鼻饲方法,每次鼻饲量,并抬高床头,避免窒息。

4. 正确及时评估危险因素。 明确高危病人,采取预见性防护措施,避免意外受伤[6]。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时严密观察输液情况,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5. 认真评估病人。患者入院时,认真评估患者,做好健康教育,为压疮高危患者建立翻身卡,填写难免压疮申请备案报告表,根据病情定时更换并加强交接班,必要时给予垫海绵垫、水垫,定时翻身、叩背,防止院内压疮的发生;危重及老年患者以书面形式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注意事项,确定患者为高危对象后,可以在患者的床头使用温馨安全警示卡,如“小心跌倒”,“小心烫伤”,“预防压疮”,“防止坠床”等,随时提醒患者及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应随时作好防止意外发生的准备。

6. 患者发生意外事件的预防。癫痫患者突发抽搐时,应立即将压舌板或毛巾条放于患者口腔一侧上、下臼齿之间,以防舌咬伤,对60岁以上患者及认知、记忆力障碍患者实行腕带识别制度,在手腕带上注明患者姓名、性别、所住医院、科室;护士加强巡视,及时发现患者的去向,防止患者走失。

7.加强护士整体素质的培养,提高护理安全防范能力。加强“三基”及专科知识的学习和急救技能的培训,提高护士理论、技术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加强巡视,预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把护理安全纳入到护理交接班内容中,责任护士每天对所管高危病人进行评估,随时增减安全防护措施,并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结论

护理安全和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减少护理质量缺陷、提高护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不断改进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质量,消除不安全护理隐患,避免护理不良事件及差错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杨莘.神经疾病特色护理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0

[2]杨莘.神经疾病特色护理技术.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21

[3]杨桂华.压疮的研究及护理进展.现代护理,2007,13(25):2433-3435.

篇2

神经内科在医院中属于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患者年龄多相对较高,而且病情危重,复杂多变,护理人员非常繁重。分层级管理模式是现今相对先进的一种管理方法,不仅适合用于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阶层,同时也适合护理事业的长远发展。医院服务水平的情况与护理工作密切相关[1]。为了能够对患者提供更好的优质护理服务,制定更加适合神经内科患者治疗的护理模式。本院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54名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54名神经内科工作的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28.3±2.4)岁;护龄1~26年,平均护龄(4.6±1.2)年;职称:10名为主管护师,14名为护师,30名为护士;文化程度:16名本科,26名大专,12名中专。将护理人员随机分为对照组(26名)和观察组(28名)。

1.2中医分层级护理方法: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实施护理,观察组应用分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具体为:依据护理人员的护龄、操作熟练程度、学历、临床实践经验以及职称等实施护理层级管理,另外还要依据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愿申报情况进行综合考虑。神经内科护理中多讲护理人员分为4个级层,分别为护士长,组长,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每个级别的分级标准有所不同,护士长需要至少5年的工作年资,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经验,当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冷静独自处理[2]。责任护士需要至少3年的临床经验,具备临床实践操作经验。辅助护士为年资较低或者新入职的护士,临床经验尚浅。护士长负责对科室的工作及护理质量负责,并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组长要负责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操作。责任护士需要在组长的指导下完成日常护理工作,同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帮助患者完成基础护理工作。辅助护士则需要帮助护师做好日常基础护理工作。护士长及组长要定期对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同时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3]。此外,因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相对特殊,因而需要交接班过程中做好衔接,保证每个时间段都有不同层次的护理人员值班,确保护理质量。

1.3观察指标:观察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文件书写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文件书写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神经内科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科室,需要医护人员具备较强的专业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医疗质量。护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另外还会对患者的自身利益产生影响。因而要提升医院护理质量,尤其是神经内科的护理质量,这对临床至关重要。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患者对医疗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护理模式已经进入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模式[4]。中医护理是说在对患者实施护理操作中加强整体辨证护理观念,同时更加重视患者的生活环境,保持情趣舒畅,合理的功能锻炼和饮食结构,然而掌握护理整体观念是让患者得到系统、全面以及适当的护理措施。中医护理学应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对患者全身情况进行收集,通过综合分析,对疾病的出现原因以及脏腑经络的变化进行判断,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问题,之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5]。中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异病同护,同病异护的整体辨证护理,是具备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努力研究中医护理发展的空间,不断你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中医学发扬光大,突出中医辨证护理效果。本文通过比较,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患者护理合格率、基础护理知识考核合格率、专业技术考核合格率、文件书写合格率以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均明显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分层级护理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差错事故出现,提升护理质量以及医生及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甄俭辉.层级全责一体化责任制护理模式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24(15):154-155.

[2]李平,牟善芳,刘淑娟,等.不同层级护士中医护理模式执行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30(2):697-698.

[3]罗朝霞.妇科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价[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10(2):105-106.

篇3

护理人员摆脱陈旧的服务理念,遵照“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根本宗旨,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1]。对待患者的态度更加热情周动,对待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解释更加耐心细致,对待护理工作更加主动积极。不断开拓丰富护理业务的内涵,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护理行为规范化

护理人员始终保持规范化的仪态举止。衣帽服装整洁,着淡妆上岗,言行举止文明。与患者进行交流时距离适当,身体略微前倾,两眼平视对方,说话语调柔和,态度和蔼,表达诚恳。从言谈举止体现了护理人员过硬的专业素养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增加患者的信任感并保持舒畅的心情。同时,护理人员换位思考患者疾苦,理解患者不同需求,尽力帮助患者解决治疗中的实际困难。

3保持病房环境内的舒适、整洁、安全

病房环境舒适、床单位整洁、安全设施一应俱全使人赏心悦目,同时也能够给患者带来愉快的心情。从医疗硬件设施方面,每个病房基本配备洁净的卫生间、冷暖空调、饮水机、床应紧急呼叫机、壁柜和晾衣架等生活设施;从病房日常管理方面,保持病房内的设施整洁、禁止喧哗、光照灯具运行良好,温度适宜,定时开窗通风;定期或根据患者及家属需求更换床单、被套,保持病床的整洁卫生;帮助长期卧床或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翻身,为患者休息营造温馨舒适安静的住院环境。

4加强患者个人的生活护理

为了保证患者日常生活的有序方便,随时免费提供饮用水和热水,准备“便民盒”,尽可能满足生活中的一些需求。对于重症患者应特别加强晨间和晚间的护理,每隔(1~2)h翻身,长期受压的部位皮肤着重按摩,并涂抹适量润肤膏。协助已经可以做少量运动的患者进行被动训练和主动训练。

5实施个性化心理护理

通过询问、查阅资料和平时观察大致了解患者的一些个人资料,比如文化层次、经济状况、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心理状态等,给予实施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尤其给予所患疾病的日常注意事项和卫生指导。疾病健康教育的主要目的即是让人们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使身体条件达到良好的健康状态,同样也是巩固和提高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段[2]。

篇4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年8月至2015年2月在北京市和平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失眠患者80例。按照患者人院时间先后顺序编号,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性别比例、年龄、觉醒次数、人睡时间、总睡眠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或《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且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制定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f91.

1.2.2 纳人标准

经CT或M RI等明确诊断为脑卒中的住院患者,有肢体活动不利等症状,并具有失眠症:(1)人睡困难(人睡时间超过30 min)、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 6 h)或经常睡眠晨醒后无恢复感;(2)在有条件睡眠且环境适合睡眠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上述症状;(3)患者主诉至少下述1种与睡眠相关的口间功能损害:①疲劳或全身不适;②注意力、注意维持能力或记忆力减退;③学习、工作和(或)社交能力下降;④情绪波动或易激惹;⑤口间思睡;⑥兴趣、精力减退;⑦紧张、头痛、头晕,或与睡眠缺失有关的其他躯体症状;⑧对睡眠过度关注。患者依从性良好,可积极配合护理。神志清楚,可自主表达意愿,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1.2.3 排除标准

有合并脑外伤、脑肿瘤或其他严重内科疾病的患者;原发性失眠者;继发于其他疾病失眠者;服用催眠镇静药物者;神志不清,不能自主表达意愿的患者;依从性差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干预方法

(1)对照组:依据国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分级护理》,遵医嘱,实施二级护理l三级医院]:安全措施到位,按要求巡视患者,常规完成临床观察项目,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遵医嘱按时完成用药和护理,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帮助患者提高生活自理能力,保证患者卧位舒适,床单整洁,履行相关告知制度,并协助功能训练及进行健康教育等。(2)观察组:在二级护理[三级医院]工作的基础上,融进中医点穴及中药足浴护理,针对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点穴疗法和中药足浴进行护理干预。点穴疗法使用穴位有百会、四神聪、安眠、风池、颈夹脊、大陵、神门、通里、少海、肾俞、足三里、丰隆、太溪、照海、申脉,共巧个穴位。遵医嘱准确取穴,选用点、按、揉的手法,按照俞大方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五版《推拿学》要求的手法标准操作,每穴按摩1-2  min,以局部酸胀为度。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及时调整力度。

中药足浴:选用本院神经内科经验方(稀签草10 g,伸筋草15 g,桑寄生20 g,炙黄蔑20g,川芍10 g,当归10 g,炒枣仁30g,灵芝15g,夜交藤20 g,获神20g,合欢皮15g,远志15 g),包人纱布中,室温水浸泡1h,后煎煮为药液足浴,足浴0.5  h,每日2次。

1.3.2评价方法所有人选患者,统计每人人院后前五天人睡时间的平均值、夜间觉醒次数平均值、总睡眠时间平均值(以上均剔除离群值),之后观察组进行中医点穴及足浴护理干预,对照组按照要求实施护理。干预2周后,再次统计每人前5天人睡时间的平均值、夜间觉醒次数平均值、总睡眠时间平均值(以上均剔除离群值)。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睡眠改善情况。所有统计工作由同1名人员完成,统计前由其向患者详细介绍、说明目的、取得配合。统计时采用统一的指导语,对不能理解条目内容或视力不仕者由调查员念给患者听,避免使用暗示性或提示性语气或表情。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y士s”描述,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所有P值均为双侧概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干预2周后,患者的人睡时间、觉醒次数及总睡眠时间,对照组较护理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 ),观察组则较前有改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o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人睡时间、觉醒次数及总睡眠时间较对照组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篇5

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曾说:“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企业管理认为:“企业的成功是细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积累”。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护理管理是系统的利用护理人员的潜能,并系统的安排和应用其他人员、设备、环境及护理活动的各个环节,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的过程[1]。细节管理专家[2]:“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护理细节思维管理就是将临床护理的每个环节,制度,流程及预案流程化,规范化,以解决临床护理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我院神经内科从2010年1月起将细节思维的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工作有效提高了护理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及效果介绍如下。

1一般资料

我科病人具有病情重,年龄普遍偏大(平均68岁),生活自理能力低等特点。科室核定床位90张,平均每年收治1600名患者,其中86.7%为脑血管病的患者。在岗护士42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15名,护士17名,平均年龄31岁。由于护理工作量大,临床工作中常出现护患沟通不足,护理记录缺陷,病情观察不及时等问题。从2010年1月以来,我科将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应用与临床护理工作。

2方法

2.1培养护士的细节思维意识,强化细节思维管理理念采用分层[3]管理培训模式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培养大家的细节思维意识。通过对科室历年来发生的护理缺陷及文献搜索的护理缺陷进行案例分析,找出其中的细节问题,并鼓励大家各抒己见,提出日常工作中常见的隐患并归纳成细节问题,以培养大家的细节思维能力,强化细节思维理念,从细节处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增强护士的法律意识和慎独精神。

2.2制定护理人员工作手册强化细节并不意味着杂乱无章,而是要以流程为导向,将每一项护理工作及制度细化,流程化,规范化,使每一项护理活动都有章可循。结合科室特色,对各项护理服务,技术操作,应急预案,专科抢救以及核心制度都制定出具体流程,其中包括预防性流程:如预防跌倒,预防走失,预防压疮等,并最后制定出书面性的工作手册,人手一册。

2.2.1从基础护理入手,强化细节管理基础护理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繁杂,最容易被忽略的内容,比如温水擦浴,会阴护理,协助进食,协助翻身,指/趾甲护理,协助更衣等护理操作,很多年轻护士不愿去做,常主观忽视或敷衍了是。而神经内科的患者具有年纪偏大,自理能力低,卧床患者多等特点,基础护理的工作量很大。针对这一特点,科室制定了非常细化的服务流程,如协助患者进水的服务流程,协助患者更衣的服务流程,协助患者翻身的服务流程等,并制定了专门俄的基础护理服务落实登记表,由护士执行并签名,患者及家属监督。

2.2.2加强危重患者服务流程因为科室危重患者较多,如脑出血,大面积脑梗塞等,平均占到住院患者的36%,而科室年轻护士,新护士较多,因此,细化的危重患者护理流程就非常必要。使得每个护士都能对重病人的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增强了护士的责任心,同时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纠纷。

2.2.3加强细节管理,预防差错事故重点是医疗器械物品,抢救用品,毒麻药品的管理和弹性排班。对各项医疗用物、抢救用品、毒麻药品每班清点,定点放置,定量保存、定人保管并做好维护,使用后及时补充,避免发生用时无药的现象。同时,护士长在排班时充分考虑到人员的搭配,人员的合理利用,做到弹性排班,提高工作效率,杜绝差错。

2.2.4从核心制度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护理核心制度对指导护士的临床实践,规范护理行为,避免差错发生非常重要,如核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我科对原来的核心制度进行了讨论修改,结合科室特色,增加了一些细节的内容,降低了差错的发生。

2.3从质量控制上强化细节思维管理护士长每天对某一部分护理内容进行科内检查,发现问题后在晨会上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每周一小结。护理部每月都会有专项质量控制小组不定期进行检查,如基础护理质控小组、文件书写质控小组、急救护理质控小组等,并对护士工作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进行调查。

2.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和计数资料并作X2检验。

3结果

实施细节思维管理方法后,科室的各项护理指控成绩与2009年相比均有了较大提高,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都有明显提高(表1),无护理缺陷、无差错事故与护理纠纷发生、实现护理零投诉,被评为护理质量管理优秀科室。

4讨论

4.1有效提高了科室的护理管理质量通过制定并不断优化各项护理操作及服务流程,使每一项临床护理工作更科学,更合理,并以工作手册的形式使各项流程有章可循,使护理工作更规范,更高效。为病人提供了更安全,更人性,更优质的护理,从而使得科室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升。

4.2培养了护士的细节思维能力,提高了工作满意度通过不断的优化各项流程,并使每题的能力,同时也从这种分析的过程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增强了护士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爱和满意度。

4.3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细节思维的管理方法优化了护理工作流程,同时细化了预防性的流程,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避免了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护士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热情饱满,为病人提供了更高效,优质,主动,热情的服务,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减少了护理纠纷。

参考文献

[1]金吉平.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J]. 护理杂志,2008,25(2A):37-38.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