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19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5篇山洪地质灾害防御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篇1

一、认真领会省、市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会议精神

二、正确分析我县目前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未发生一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山洪地质灾害。应该肯定,全县上下对防御山洪地质灾害越来越重视,科学防控,积极应对,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前段时间气象部门几次预报有强降水过程,我县虽然没有大的强降雨,没有造成大的损失。我们希望风调雨顺,但必须有备无患。如今年6月24日,简家陇、水东江乡及三都、黄家坝水库等地持续一个多小时强降雨,其中简家陇最大三小时降雨96毫米、杨家冲老百姓房子水浸四行土砖高,冲垮了一些山塘,淹没禾苗、西瓜,造成了一些经济损失。幸好只有一阵子,雨就停了,如果时间再长,那么就会造成很大损失,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已进入主汛期,到了险情和灾情易发、高发的时候。因我县防御山洪地质灾害基础不牢,隐患大,所以,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灾意识不强。山区群众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对灾害认识不足,防灾意识淡薄,自救互救能力低。此外,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也加剧了山洪灾害损失,与水争地、与山争地现象普遍,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解决。

三、扎实做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的各项工作

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省委坚持一个原则,做到两个确保的总体要求,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不溃一库一坝,杜绝群死群伤的防汛工作目标,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篇2

当出现突发性局地山洪灾害后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研究情况,根据险情、灾情迅速作出决定,县防汛指挥部命令,启动预案,各成员单位及有关部门按预案分工协作,所在乡镇政府及防汛单位具体实施。

二、工作职责

1、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当河道出现突发性险情或出现突发性山洪灾害时,县防汛指挥部命令,水务局派员现场技术指导,制定方案,属地乡镇负责组织实施。当发生突发性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县防汛指挥部命令,矿管办(滑坡办)派员现场技术指导、制定方案,属地乡镇负责组织实施抢险。

1)、县气象局负责诱发山洪灾害的天气监测和预报,提前做好强降雨和灾害性天气预报,为山洪灾害防御提供气象预报信息。

(2)、县矿管办负责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治理,全面掌握地质灾害分布情况,确定降雨可能诱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危险区域,分析标明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及影响范围,把防灾“明白卡”发放到村、户,并加强监测预警,切实做好我县矿山汛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防治监督检查工作和技术指导。

(3)、水务部门要做好山区洪水预报及各类水利工程的安全度汛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山区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

(4)、建设部门要全面掌握山洪灾害易发地区群众居住分布情况,加强城乡居民点的规划建设和管理,严格对山洪灾害易发地区工程项目的规划审批,使各类设施建设尽可能避开山洪灾害危险区域。

(5)、民政部门要做好山洪灾害危险区群众转移安置和生活救助工作。

(6)、农业部门要做好山洪灾害群众籽种供应工作。

(7)、交通部门要做好山洪灾害道路的抢修疏通工作。

(8)、财政部门要做好山洪灾害资金扶持工作。

(9)、林业部门要做好山洪灾害林木的抢护工作。

(10)、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要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研究处理突发的山洪灾害。

(11)、县粮食局、电力局、人武部、公安局、供销联社、商业局、物资局、卫生局、广电局、发改委、电信局、移动公司、教育局、经贸局、旅游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县防汛抢险应急预案职责执行。

2、乡镇工作职责:

(1)乡镇长对本辖区防汛工作负总责,全面广泛深入宣传防汛知识法律法规,做好广大干部群众抗洪抢险救灾组织动员工作。

(2)及时组建抢险队伍抢险抗灾,落实防汛职责和任务。

(3)积极筹措防汛抢险所需物资。

(4)加强防汛值班,固定防汛专用电话,确保水情、雨情、险情、灾情快速传递和防汛抢险指令的执行。

(5)及时如实统计,快速上报洪涝、地质灾情。

三、山洪灾害报告和处理程序

如果发生山洪灾害,所在乡镇政府应在6小时内,同时迅速上报县防汛办、县矿管办;如果发生山洪灾害,山区乡镇政府应在4小时内、平原乡镇应在2小时内迅速报县防汛办。防汛办、矿管办、城镇防汛办在1小时内按程序报县防汛指挥部领导和上级部门,积极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四、监测预报

各乡镇政府要建立严格的防汛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各级领导手机要全天待机,保证防汛通讯联络畅通,并及时处理雨、水、险情警报。凡接到强降雨预报,要精心组织,妥善安排,迅速通知受威胁地区群众做好防汛抗灾准备。凡30分钟内降雨超过10mm的地区,做好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准备,派员监测重点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域的险情;凡1小时降雨量超过30mm的地区,要适时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各级党政部门领导要深入一线靠前指挥,果断启动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抗洪抢险,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五、预警信号方式

(1)、当突发性山洪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报警按照《县防汛抢险应急预案》、《县突发性地质灾害预案》规定的报警方式执行。

(2)、山区乡镇山洪暴发时采取鸣锣报警方式。

六、抢险救灾

1一旦发生险情,在及时向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报告的同时,当地应急抢险队要迅速投入抢险救灾,确保灾区人民生命安全,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2对可能造成新的危害山体、建筑物等要落实专人进行监测、防御。

3当发生灾情、要首先把被困人员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4如有人畜伤亡,要及时抢救受伤人员,清理、掩埋人畜尸体。

5对紧急转移人员作好临时安置,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水喝,卫生部门要做好疫病防治工作。

6迅速组织力量抢修水、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

七、保障措施

1、汛前检查

汛前,县级有关部门及乡镇政府要对所辖区域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登记造册,限期处理,消除隐患问题,该搬迁的要及早搬迁,对一时难于解决的问题,要安排专人负责防守。

2、宣传教育

篇3

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会议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召集,也可由县气象、水利、矿管等部门动议提请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根据实际需要召集,由防汛抗旱指挥部一名副总指挥主持,由县气象局、水利局、矿管局、安监局、水保局、农粮局、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分管领导和业务承办人参加,必要时可将会商部门扩大至防汛抗旱指挥部其他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场、管委会)。

如遇较大灾情,或有重大问题需要研究解决时,会商会议由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总指挥主持,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参加。

二、会商形式

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形式分为会议会商和电话会商。

会议会商:根据气象条件变化形势、灾害程度及其发生、发展、结束的不同时期和抗灾救灾工作的需要,召开有关部门参加的会商会议。

电话会商:根据防范应付和抗灾救灾工作的实际需要,部门之间采取电话、传真、网络邮件等快捷形式及时沟通联系。

除召开会商会议和电话会商外,也可采取互通简报、信息、工作通讯等形式通报相关情况。

三、会商内容

1、互相通报有关部门所掌握的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质灾害点和尾矿库、拦砂坝安全动态等信息;人员受灾、农业受灾、房屋受损、水利、交通、设施受损、人员紧急转移安置以及经济损失等情况;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以及救灾工作进展情况等。

2、互相通报有关部门抗灾救灾工作的阶段总结、好的经验与做法、重大举措以及下一步计划措施等。

3、针对防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意见、建议,布置工作任务。

4、其他需要会商的内容。

四、职责与分工

县气象局:负责提供专业气象预报信息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形势分析,对防范应对期间气象条件进行分析测报,提出防灾减灾措施建议等。

县水利局:负责对会商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会商报告报县委、县政府;组织、指导水库、山塘、河道等水利工程灾害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统计分析全县防汛抗旱动态信息,提出措施建议等。

县农粮局:负责提供农业生产灾情信息,依据可能发生的气候灾害和灾情发展提出农业减灾对策,提出工作措施等。

县矿管局:负责组织、指导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安监局:负责组织、指导尾矿库等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水保局:负责组织、指导拦砂坝等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险情处置,提供相关工作动态信息以及采取的措施等。

县民政局:负责提供人员受灾、财产受损、紧急转移安置、倒损房屋恢复重建、救灾款物分配以及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情况和措施,负责统筹全县防范避让山洪地质灾害转移安置点建设等。

县林业、果业、交通等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结合本单位职能,分别负责组织开展灾害性气象条件下林业、果业、涉河(水库)交通工程等方面安全隐患排查、预案落实和抢险处置,提供相关灾情动态信息,提出防灾减灾的措施等。

各乡(镇、场、管委会):负责辖区内雨情、汛情、旱情、山洪地质灾害、尾矿库、拦砂坝以及林业、果业、交通工程等方面隐患排查,落实具体预案,组织抢险处置;掌握提供相关动态信息和工作措施等。

五、有关事项

1、强化会商组织。各乡(镇、场、管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将防御应对气象灾害和灾情会商作为防灾减灾的一项根本措施抓紧抓实,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精于业务、掌握情况、责任心强的承办人员参与会商和抓日常工作,人员名单请于文件下发之日起3日内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

篇4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flash flood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meteorological suppor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guidance program in conjunction with local business layout, system functions and related equipment technical indicators and give full consideration to the actu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future business of the unit.

Key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s, climate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

随着恶劣天气的增加,我县受沂蒙山区特有地形地貌和气候特征的影响,气象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导致山洪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加。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区域的党政部门和民众迫切需要第一时间获取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以便争取宝贵时间采取防范措施,最大限度降低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目前防治区内由于缺乏必备的预警信息手段,现有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网络覆盖范围有限,部门间短时临近预警应急联动机制尚需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体系尚需健全。所以应尽快强化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预报能力建设,健全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和气象灾害联防协防机制,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的要求十分迫切。

篇5

中图分类号:P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基本地理状况及气象灾害主要特点

赣州地处北纬24o29’-27o09’,东经113o54’-116o38’。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1毫米。境内有各类水库980多座,山塘8万多座。地形以丘陵为主,面积占总面积的61.1%。土壤的成土母质为花岗岩、紫色页岩、冲积土、红砂岩及第四纪红色粘土,土壤保水能力差。复杂的地理条件,使赣州成为典型的气象灾害特别是暴雨型山洪灾害易发、多发且危害严重的地区。

纵观多年来灾害发生状况,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台风带来降雨强度大,导致灾害严重。7-9月受福建、广东沿海登陆的台风影响多,特别是强台风影响,容易带来突发性洪灾。如在2006年受“格美”台风影响而发生的“7.26”洪灾,上犹县五指峰乡黄沙坑村过程降雨量达386.6毫米(其中3小时降雨量179.3毫米,6小时降雨量224.8毫米),从暴雨出现到洪峰发生,其间隔时间仅约1个小时。山洪来势凶猛,造成了极大损失。

二是山洪发生季节性强、时段较分明。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特别是在4-6月主汛期,降雨量占全年的50%,期间发生的灾害占全年的80%以上,7-9月降雨量占全年不足20%。

三是地质灾害点多面广,呈普遍性、分散性。土壤保水能力差,农村切坡建房多,一旦遇暴雨山洪,极易发生灾害。根据有关部门调查,全市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约9000多处,点多面广,大多分布在边缘山区及群众居住分散,交通、通信条件差的地区。

四是山洪陡涨陡落,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灾害大多发生在边缘山区,强降雨过后,洪水来得快,走得快,突发性强,冲击力大。山体滑坡、泥石流、山溪洪水等发生突然,具有很强的破坏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防汛减灾协调机制有待完善。部门间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减灾的机制还不够健全。基层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抗灾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不够,应急通信、指挥和交通装备水平落后。

二是灾害监测体系还不够健全。预警信息覆盖面和时效性尚待提高,灾害监测预警、防范处置关键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应用尚待加强,灾情监测、采集和评估体系建设滞后。

三是防洪基础设施薄弱。全市各主要江河防洪工程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工程老化失修严重,成为防洪的隐患。城镇防洪除县城以上城市逐步修建了防洪工程外,大部分圩镇都是沿江而建,由于地处低洼,易受洪涝侵袭。

四是相关配套法规政策不够完善。依法防灾减灾措施力度不够,探讨、推行、落实灾害保险、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方面的政策制度建设滞后。

三、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对策及建议

具体抓好“六大体系”建设和完善:

(一)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体系

落实好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气象灾害防御责任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一是进一步完善好行政领导责任制。以地方政府、部门单位、工程管理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完善和落实责任机制,并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二是进一步落实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岗位责任人。对各类工程设施全面落实好防汛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和岗位责任人。进一步明确具体责任,坚持汛期巡查、排查和汛情报告制度。三是抓好山洪灾害联户防范责任制的完善和落实。加强对修建在陡坡下、溪河边等山洪灾害易发区建筑物的全面调查、排查,完善登记造册制。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农户,把责任层层分解,使居住在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每一户家庭都落实有一名乡、村干部为联户防范行政责任人。一旦有预警信息,相关责任人及时通知到户,及时采取措施避灾,必要时实行强制转移。

(二)气象灾害防御预案体系

有针对性地做好防御预案,完善应急管理工作。一是科学制定预案。根据自然地理条件,划分好风险区域,确定不同区域的风险程度,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防灾减灾措施、社会保障和救援对策等。二是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根据预警、报警方式,逃险路线,躲险地点,以及灾民的安置、救护等具体措施,在日常特别是汛前认真开展应急演练。三是做好应急队伍建设和物资准备。加强对抢险队和防灾骨干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查险、判险、处险的能力。加强气象灾害信息员、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山洪灾害监测员防汛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技能培训,提升业务素养。四是强化应急管理的协调工作。强化各级防汛指挥部的指挥、调度、协调能力,加强部门配合,在紧急时期做到反应迅速,指挥有力,调度科学,措施到位。

(三)气象灾害防御工程体系

在统筹考虑流域的自然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方面条件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设、修缮好灾害防御工程体系。一是抓好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加快完成对现有带病运行水库的除险加固修复,使工程尽快恢复规定设计防洪能力,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二是抓好城镇防洪工程。在城镇总体规划和流域防洪规划的基础上,按照规划确定的方案和标准增建一些防洪减灾作用明显的防洪骨干工程,建成完整的城镇防洪体系。三是抓好生态防护工程。在河流上中游地区加强水土保持措施,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加大主要溪河沿岸、在建重点工程项目区域和蓄水工程集雨区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四是抓好地质灾害点迁移工程。结合移民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继续采取政府补助、群众自筹的方式,分期分批将居住在地质灾害点的群众搬迁安置到安全区域居住。五是抓好防雷电工程建设。据调查,全市平均80%以上的中小学校没有安装防雷设施或防雷设施不完备。当前,对农村中小学校要进行全面勘察、分析、设计,科学评估分类,编制好本地中小学校防雷减灾工程建设规划,在教育、气象部门的指导下抓好规划的落实。

(四)气象灾害防御监测预警体系

坚持科技减灾,充分发挥科技在减灾工作中的作用,着力完善三套监测预警系统。1、气象系统监测预警系统。完善县、乡系统建设,在重点区域适时增设自动观测站点,形成立体的、完备的监测体系。建立各种气象要素资料的收集、加工处理、分析系统,提高对天气的预报能力特别是对短期天气和气候以及灾害性、关键性、突变性天气预报准确率和对重大灾害性天气的预警能力。加强各类建筑场所尤其是中小学校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测和工程验收工作,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减灾配套服务体系。2、山洪监测预警系统。加大资金投入,努力建成较完备的山洪监测点。加快完善乡镇到村、组、户的预警信息传输网络,使监测预警信息在基层县、乡镇、村组之间及时传递。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成以市地质环境监测站为管理中心,以县、乡(镇)和村、组多级地质灾害监测点为网络的监测预警系统。

(五)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培训体系

以基层为工作重心,放手发动、教育、动员、组织群众,形成气象灾害防御群防群治的局面。一是加大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宣传。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大力开展对广大群众的气象灾害防御宣传。将减灾知识普及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强化对中小学生的宣传培训。组织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编制减灾科普读物、挂图或音像制品,推广地方减灾经验、宣传成功减灾案例和减灾知识。二是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通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手机、板报、宣传栏、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宣传气象灾害防御知识,提高公众躲灾避灾和自我保护的意识。三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宣传减灾知识。支持、引导地方文化宣传队伍及其他群众团体、民间组织和基层自治组织在开展文化宣传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展防灾避险知识宣传,丰富文艺活动内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