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云杂志! 关于我们 企业资质 权益保障 投稿策略
咨询热线:400-838-9661
当前位置: 首页 精选范文 思想道德教育专业

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范文

发布时间:2023-09-26 08:32:20

导语:想要提升您的写作水平,创作出令人难忘的文章?我们精心为您整理的13篇思想道德教育专业范例,将为您的写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灵感!

思想道德教育专业

篇1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两课”的重要性,并不以人们的态度为转移。大学生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并不是说“两课”教育较其他各类教育高人一等,其真正的意义在于:在“两课”教育实践中,一方面,要加强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细致的集中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广大教职工的热情,充分发挥德、智、体、美、劳诸教育的德育功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工作。

二、高校“两课”教育的现状

学生学习“两课”的激情消失,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对“两课”学习的意义产生怀疑,对“两课”不感兴趣,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不强,兴趣不浓,以致流失了大量学生,这让“两课”教育处于尴尬境地。

造成大学生对“两课”产生倦怠情绪的原因有很多,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点:

1.高期望的心理负荷。

高校是精英荟萃的文化群落,大学生头脑聪颖,思维活跃,个性鲜明,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和抱负,大多数学生在科学知识的广博与专深上有较高的要求。肩负方方面面的期望,当他们为期望努力奋斗却在残酷的现实中碰壁时,当与同伴相比处于弱势状态时,就会产生挫败感。难以负载的压力无形中加重了大学生的心理负荷,使其产生心理焦虑、失去学习信心。

2.务实性心理。

择业、就业的务实性考虑,使学生对思想品德的学习远远没有对专业课那么重视。就业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世界性难题,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当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日渐严重。择业行为本身属于一种社会活动,而人们进行每一种社会活动无不是从自我认知开始的,大学生也不例外。

3.人格亲和力的缺失。

苏霍姆李斯基说过,教育的全部奥秘在于尊重学生、爱护学生。而在“两课”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鲜活的个性及他们生活的多样性和思想感情的丰富性大多被禁锢在教师给定的一套“善意”和“论道”之中。教育本身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相互合作共同完成的行为,在这个双边活动中,只有学生信任、尊敬和爱戴老师,老师尊重、关心和爱护学生,彼此情感和谐、顺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无视学生的尊严、人格,无视其需要和个性的教育模式,无形中就使师者的形象大打折扣,失去人格的亲和力,学生产生厌烦心理,最后陷入“两课”学习情绪倦怠的恶性循环之中。

4.社会环境因素。

当代大学生成长的特殊经历和社会历史环境,很容易使学生对马克思理论产生冷淡和逆反心理。首先,他们没有经历过旧社会的苦难,对为什么要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知之甚少,因而缺乏对理论的深厚感情。其次,社会上多少年来在理论教育中存在教条化和实用主义倾向。第三,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的利益观念不断强化,易诱发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想,冲击了的阵地。于是,一些大学生的精神支柱动摇了,并逐渐形成了对“两课”的否定的心理趋势。

三、高校“两课”教育的改革和出路

1.创新“两课”教育教学内容与方式,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两课”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两课”的教学内容理论色彩太浓重,抽象的原理和概念太多;在教学方式上,主要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情感参与,这种单调被动的教学方式不受学生欢迎。因此,“两课”教学在内容与形式上必须创新。首先,调整充实教学内容,从不同专业大学生的深层次思想实际出发,提高课程内容对他们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贴近学生的专业实际,使“两课”教学符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用历史事实、典型事例和现实的新鲜内容阐明“两课”理论,有组织、有计划地采取课堂讨论、演讲答辩、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施教学。

2.把学生的“两课”教育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

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起来,这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些学生的困难原因和情况错综复杂,不能简单地用一种方法解决。千方百计地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并不仅仅意味着物质上的扶植。在给予他们物质帮助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学风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以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大力开展心理咨询,以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扰,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进一步扩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和信息源,更好地帮助学生就业。此外,关注学生的实际困难,要特别注意精神鼓励和人格培训。物质的帮助是暂时的,而精神的力量却是长久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等传统人文精神应当成为广大学生的支撑性理念。唯有如此,所有困难才有希望根本解决。要教育大学生不能因为一时的困难而消沉,不能怨天尤人,应该积极地面对困难,承担主体责任,学习成功楷模。

篇2

doi:10.3969/j.issn.1006-8554.2016.05.250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各个领域的不断开放,各种思潮冲击着人们的思想。这些思潮一方面对原有的固化单一的思想有很好的改良作用;另一方面也容易导致思想的混乱,尤其是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等思想的泛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在校大学生特别是艺术专业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如何把握好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是当前最主要的任务。

1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和特点

现在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常规教育中的单一化理论灌输已经脱离了教育本身,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亟待改善提升。因此我们要针对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1)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思维敏锐活跃、乐观向上、富有创新精神,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同时,由于他们往往感性多于理性,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意识薄弱,对过去那种集体利益、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传统价值观逐渐淡漠,在个人与社会,奉献与索取问题的选择上会觉得社会与个人利益并重,而不愿再单纯无私地给予奉献服务。2)在道德情感方面,他们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形成了乐观向上的人生观。据相关研究表明,艺术专业学生善于表达,不容易走极端,钻牛角尖,在遇到一些困难时容易通过创作美术作品、演奏器乐、唱歌等方式调整情绪和心态。但是,由于校园文化相对单纯,很多学生在家长过分保护中长大,导致缺乏同龄人应有的辨别是非的能力。3)随着网络和通信行业的发展,大学生越来越依赖手机和网络,大多数艺术专业学生都是“手机党”。网络信息多元化渠道一方面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另一方面,使学生更加不喜欢集体活动,而是喜欢“宅”,使大学生的集体与合会的归属感消失,在现实世界交往中产生了人际交往关系的障碍危机。

2高校艺术类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创新教育

2.1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思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和道德标准,也是人们思想道德素质的主要价值取向。作为祖国未来希望的青年大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来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因此必须保证在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信息网络时代的发展,一些消极的、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很容易在缺少警惕的艺术专业学生间进行传播,导致他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思想困惑和价值迷失。因此,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特别需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洗礼,坚定理想信念,做到知真假、明是非,保持对不良思想的甄别能力和抵抗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从国家、社会、人民三个层面确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自身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到知行合一。

2.2加强全面发展、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创新培养

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他们对于多种多样的社会思潮的侵入,需要思想道德的一杆标尺,要教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处理这些社会思潮,加强对有益思想的吸收,培养他们良好的个人素质。但个人的道德不能只靠外部的命令和规范来制约,而是要让他们有道德上的自觉,通过感受和了解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社会道德认知。最重要的是为他们指引正确的成长道路和发展方向,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

3提供特色主题活动,进行创新实践教育

针对现实主题所开展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受到高校艺术专业学生的热烈欢迎。根据现实中所发生的国家大事、时事、社会热点问题,鼓励艺术专业学生发挥自身优势,显示出对时局的关心、对社会的关注,并从中接受良性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诸如组织学生开展抗震救灾、支援灾区等关爱受灾同胞为主题的创作募捐活动等,这些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不仅能够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而且传递了正能量,顺应当前主流意识形态,对学生自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具有很强的宣传效果,极易感染学生的内心,深入他们的心里,对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有非常大的帮助。

4结语

高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因地制宜地开展艺术专业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进一步进行教育改进和创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专业大学生成为祖国的后备军,更好地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赵野田.思想道德素质解构[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6).

[2]王立仁.德育价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李洋.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研究[J].教改创新,2013(5).

篇3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20-03

一、 旅游职业教育发展状况

旅游行业的大发展为我国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发展动力。2014年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本科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565所,招收旅游管理类高职高专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068所,有147所院校既招收本科专业,也招收专科专业。全国招收旅游管理类专业的中等职业学校933所。

(一)本科教育

2014年本科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53386人,毕业45353人,在校生201161人。旅游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为旅游业人力资源开发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但同时看到,当前我国旅游管理本科教育过分强调学科本位或学术化倾向,旅游教育中本科教育“理论化”的状况较为严重,导致人才规格单一,毕业生行业认同度低。推进应用型本科建设为旅游本科教育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应用型大学,不仅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现实选择,也是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内在必然,学术导向的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亟需改革。

(二)高职高专教育

2014年高职高专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11.08万人,毕业生13.46万人,在校生35.40万人。目前,在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国家教育综合改革大背景下,我国旅游高职院校在加强院校合作、国际合作、校企深度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以赛促学”实践教学机制建设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纵向贯通的现代职教体系构建为中国旅游高职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三)中职教育

2014年中职旅游管理类专业全国共招生12.30万人,毕业10.88万人,在校31.87万人。旅游中等职业教育为旅游行业提供了大批实践性、技能型旅游应用人才。中职院校为培养旅游业的中、高级服务人才以及初、中级管理人才作出了贡献,培养人才层次更加多元,中高、中本贯通模式正快速推进;院校硬件设施、实训条件、师资队伍均有所增强。

二、旅游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课题组在对82家旅游企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所获信息进行总结梳理,得出目前旅游企业对旅游人才培养的要求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旅游企业需要具备综合职业素养的旅游人才

通过调研,旅游企业认为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挑战精神、企业忠诚度、脚踏实地、积极乐观、抗压能力、学习适应能力等都是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其中,敬业精神、脚踏实地被认为是企业员工最应该具备的素质。

(二)旅游企业需要具有良好融合能力的旅游行业人才

旅游企业对人才的各项社会能力普遍比较重视。通过调研了解,团队合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外语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是企业最为重视的能力。

(三)旅游企业需要具备专业技能实践经验的旅游行业人才

调研显示,企业非常重视员工的“社会实践和实习经历”和“专业知识技能”。同时,绝大部分的旅游企业都希望所用人才不但能掌握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其专业知识技能已得到应用与实践,希望新员工“上手快、留得住”。

三、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调研和比较,我国旅游院校专业设置与建设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需求对接不够

部分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对旅游行业人才需求趋势缺乏应有的调研,而是仅仅依靠现有的学科专业师资结构来进行专业设置,所设专业严重与旅游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相脱节,缺乏可持续发展,导致专业越来越难办下去。

(二)专业设置缺乏整体规划

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发展规划不够科学完善,哪个专业热门就设置哪个专业,短期行为较为明显,只求一时适应旅游行业人才需求,忽视长期发展要求。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方向定位不够明确

相当部分旅游院校对专业培养目标把握不准,缺乏对旅游业态及其职业岗位调研分析和科学论证,致使专业方向模棱两可,培养对象层次出现结构性失衡,培养出的学生与旅游从业人员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四)专业培养方式缺乏行业参与和特色

大部分旅游专业脱胎于传统学科专业,专业背景具有浓厚的学科性,在培养方式与课程设置上,缺乏与旅游行业企业紧密合作,导致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缺乏特色。

旅游职业教育:需求导向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思考

(五)专业办学条件缺乏应有的保障

部分旅游院校师资力量、实验实训条件、实习基地、课程设置、教材建设等办学条件与教学资源保障,整体上满足不了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造成毕业生结构性过剩和大量教育与社会资源浪费。

四、旅游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建设对策建议

(一)做好专业设置规划,优化专业布局结构

1.优化专业类型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和不同业态人才需求情况,旅游院校在专业设置规划中,除了把酒店与餐饮管理、旅行社与景区管理、会展管理等三个大类专业作为重点专业进行设置和布局外,同时结合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需求,增设适应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专业,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布局结构。

2.优化专业层次结构

按照旅游人才需求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旅游院校结合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旅游专业。同时,结合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旅游院校积极开展合作办学探索与实践,推进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专业的中高贯通、中本贯通、专本衔接、本硕衔接等试点改革,构建从中职、高职、本科到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体系。

3.优化专业招生规模结构

按照旅游行业发展对人才层次的需求,适当控制学术性硕士招生规模,扩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规模,科学合理调整学术性硕士与专业硕士、硕士与博士招生规模结构,满足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大力发展本科教育,扩大本科层次招生规模,满足旅游行业人才层次整体提升的需要。适度控制专科层次招生规模,保证旅游行业基层人才的基本需求。保持中职生现有招生规模,满足区域旅游行业一线服务人员的基本需要。

4.优化专业设置区域结构

按照行业发展布局,旅游院校应结合区域经济发展重点与旅游资源特色,科学设置旅游专业。

(二)专业设置与专业建设同步推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1.明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办出专业特色

旅游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旅游院校要以服务旅游产业发展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与职业发展为导向,明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科学合理布局专业结构。

2.完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院校应坚持校企合作办学机制,积极探索办学治理结构改革与创新,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搭建平台与提供保障;同时,针对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与要求,实现全真教学环境,推行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模式,强化实习实训考核评价等,构建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3.对接旅游职业标准,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旅游院校应积极开展旅游企业调研,针对不同业态和企业,开展旅游职业分类研究,并结合不同职业岗位(群),展开基于工作过程的岗位能力分析,适应旅游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需要,建立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联动开发机制,构建专业课程体系。

4.打造“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满足应用型专业人才需要

旅游院校应结合旅游专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与特点,重视和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结合不同旅游院校要求与需要,建立和完善旅游专业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健全分类指导、分类管理的教师绩效考评体系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制度。

5.加快推进信息化,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专业人才

旅游院校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础,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和数字化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加强对旅游专业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以适应旅游专业教学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6.重视职业养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精神与就业能力

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是旅游专业学生从事旅游工作的必备条件,旅游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的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培养。

7.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打造中国旅游教育品牌

旅游院校要完善中外合作机制,积极引进国(境)外高水平专家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按照国际标准培养适应中外旅游企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同时,也要积极通过开展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

8.加强专业评估,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旅游院校应结合专业建设要求,通过人才需求调研、内涵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等方式,加强专业内部评估,适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建立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三)发挥政府和企业在旅游院校专业设置的作用与影响

1.通过政府宏观指导和政策支持,推进旅游院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

政府可以根据旅游行业发展要求,对不同区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旅游院校给予宏观上指导,引导旅游院校正确定位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方向,加强专业结构布局优化,有效配置经费投入,重点支持符合旅游产业发展规划需要的专业领域,切实解决专业设置盲目无序和专业同质化现象。

2.通过产教融合,激发企业参与院校人才培养内在动力

旅游院校有着丰富的人力资源,旅游企业应积极主动与旅游院校开展校企合作,通过校企合作理事会、职教集团和专业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建立建全校企合作机制,实现产教融合,可以有效地把企业市场周期性和院校人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结合起来,满足旅游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绪光.新加坡职业教育对我国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3(9).

篇4

广播影视媒介作为社会主体媒介,是我国最为普及、最为便捷的宣传工具、信息工具和娱乐工具,影视传媒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态势强劲,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收入已连续五年保持20%的速度增长,电影市场也保持了近十年的高速增长。“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广播影视加快转变、加速转型的战略机遇期,是我国由广播影视大国向强国跨越的关键时期,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背景下,对编导人才的需求相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广播影视及新兴媒体的深度合作成为影视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和方向,相应地对未来编导专门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影视编导不仅要具备传播者所应有的人文品格和文化底蕴,还应具有突出的策划创意与实践执行等复合能力。面对行业发展对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编导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应努力深化“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和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积极探索以项目为驱动教学的培养模式,构建学、研、产、用一体化教育教学平台,以实现行业对应用型创新编导专门人才的社会需求。

一、以课题和项目带动教学,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

编导专业作为一门“技术的艺术”、“文科中的理科”,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教学内容中缺一不可的两翼,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使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有效结合成为编导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为此,编导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需要打破以往重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轻社会需求;重理论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的局面,积极探索“项目驱动教学、学研产相结合”的培养模式,通过项目运作带动和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强化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实现编导专业教学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实践与理论相对接。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采用项目调研——项目申请——项目委员会考核批准——项目执行——项目验收——项目总结的完整工作流程,采取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双线并举的方式,通过由教师带领学生组建团队,设置课程群组,组织多名教师集体授课,围绕作品创作中的各个环节来组织教学内容,并以实际工作环境和创作机制要求作品水准,使学生在自主完成作品的过程中实现调研能力、创意能力、实践能力及沟通协作等专业能力的提升。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首先要注重课题和项目设计的合理性和科学性,需要在结合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基础与人格培养,根据不同阶段专业教学应实现和完成的教学任务有针对性的进行设置,使课程之间有效衔接。按照课题、项目任务来组织学习内容,改变原来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互分离的情况,以课题、项目任务为纽带把这两类知识进行整合,将热点话题、社会关怀、文化情怀、人生信仰等渗透到课程体系内,人格培养为先,人文基础为核,为学生学习、研究和实践搭建一个有效的平台,全面训练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如通过对项目资料的整理、研究和前期市场分析来提升学生的调研能力;然后在了解掌握市场和行业前沿信息及受众需求的基础上,进行策划创意和前期创作,突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最后在完成各个创作环节的过程中,实现学生的执行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全方位提升学生素质等。

二、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实现个性化人才培养

在行业快速发展和战略转型的背景下加强行业亟需的多元化编导专业人才培养,一方面为社会培养艺术方面的普适性人才,另一方面也要为行业输送高端编导专门人才。对于特长突出、发展潜质较大的学生,组织以骨干教师为核心的项目组,用适合学生特长发挥和发展的项目、课题,将有潜质的学生集中培养。另一方面,突出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出个性化、多样化的虚拟课题或承接实际项目,在项目、课题的实施中进一步激发其创作潜能。

在项目驱动教学灵活的开放式双向选择机制中,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进入不同项目组,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学生的专业潜能,实行编导人才的分层次教育和分方向发展。教师针对学生承担不同的工作环节,积极发挥引导作用,因材施教,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上学有所长、学有所成,实现编导人才的个性化培养。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突破了以往主要以教师作为传播者单方面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教学过程在课题、项目实施运作中成为学生主动学习和知识互动建构的过程。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对课题、项目的探究,在教学中体现出平等沟通、合作的特点。影视编导专业的实践课程具有实际问题多、解决方案多等特点,根据学生完成课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准确判断学生的知识盲点,随机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对知识难点进行学习分析,对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对解决方案进行论证比较,让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学习,学会质疑分析,发挥创作个性和特长,扩大知识辐射面。同时,完成课题和项目的过程也是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补充前沿知识,完善知识结构,更新和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和行业发展相融契。以“实践中学习,实践中创新”为特点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把被动的“传授—接受”转变为主动的“阐释—理解—知识建构”,教师和学生同是教育者和求知者。通过平等互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的专业特长得以发挥,专业潜能发掘成为可能,充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个性化发展空间,实现分层次教学,分方向培养,为行业输送多元化编导专业人才。

三、以市场检验教学,构建科学管理与评价体系

科学的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艺术、人文与技术,可以看做是影视教育发展的三个支点”[1],针对编导专业自身特点,在项目驱动教学的评价中,需构建人文品格、过程管理和结果管理的三维立体评价体系,更加科学有效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在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中,首先要把学生人文品格的提升作为衡量教学的一个基础指标,虚拟课题和实际项目的运作实施均强调学生的人文基础与人格培养,使学生的创作和实践始终注重社会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其次,项目实施运作注重过程管理。针对学生个性、兴趣,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本身的价值,重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意能力的学习过程。教师将项目任务分解为实践的各个具体环节,对每个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不同表现进行评估,使得教学评价更加准确和人性化;同时带动学生对项目运作的每一个阶段都主动重视、积极参与,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点,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过程管理中,把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及与人沟通交流能力也作为重要评价指标,使学生在“做中学”中全面提高自身素养,塑造合格的编导人才。此外,在结果管理方面采取内外结合机制,强调课题、项目成果的水准评价。内部评价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总评相结合的方式,有效实现学生交流和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共同提高。外部评价则以实际工作环境和创作机制要求项目水准,将作品带入市场,邀请企业或一线创作人员评价的方法,切实提高课题与项目与市场对接的契合度。

篇5

一、广西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

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的兴起和迅猛发展,快速改变了全球原有的经济格局以及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电子商务在催生新经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中所表现出的巨大能量,以及使其成为评价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广西属于西部落后地区,选择怎样的一种适合自己区情的电子商务发展道路,乃是众多人关注的焦点。首先,这方面的人才在我国资源稀缺,特别是随着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更突显了这一矛盾。广西由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等诸多劣势因素,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这就必然导致人才的匮乏和流失。其次,企业管理水平落后,商务观念和信息意识依然薄弱。广西许多企业的管理尚处于主管随意的经济管理阶段,而管理程序化、科学化是实现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中国电子商务是有主导信息技术的IT业界推动的,在发展之初就带有浓厚的技术倾向,“重技术、轻商务”的现象比比皆是,广西的商务观念和信息意识尤其薄弱。这显然对电子商务的应用和发展极为不利。

二、以职教特性为依据,提倡就业教育

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特性,明白职业教育的宗旨,教学才能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增强推进面向市场以及学校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一)从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看。在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以博得企业的青睐,获得职业是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因此,职业教育也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

(二)从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上看。职业教育应该面向实际、面向社会,适应具体职业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

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实用性人才。

(三)从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来看。就读于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成绩相对较低,相当一部分学生家庭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虽然这些家庭都抱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但由于历史的与现实的原因,家庭的境况和子女学习状态、健康状况或出于某种无奈等种种因素,大多数能比较理智地选择职业学校,通过求学,进而就业,在社会上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我们以职业教育特性为依据,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提倡就业教育。学校要与市场保持零距离,要高度关注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就业市场的变化,相关政策的调整,及时研究应对措施,根据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人才规格、知识技能结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学习成绩评估等,把学校改革发展成受社会欢迎的中等职业学校。

三、以就业为导向,转变思想观念

(一)转变学生观念

我们要积极地面对学生现状,由于生源文化程度的参差不齐和整体素质的下降,教师所面对的一部分学生学习现状:1.文化基础薄弱又没有掌握好的学习方法。2.渴望一技之长又缺乏刻苦精神。3.兴趣爱好广泛又表现消极、懒散的堕性。4.乐于接受信息又厌倦踏实学习。这与学校的培养目标存在着很大的反差。

润物细无声的教师,首先要懂得学生的真正需要,要理解学生。并且在教学中要关注和正视学生间存在的认知差异,如知识水平、接受能力、潜在兴趣、学习态度,乃至道德水平的差异,从而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与教务、学生等管理部门一起实施有效的管教管导,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健康咨询,给予学生不同的启发、诱导和教化,使学生转变错误的价值观念,纠正不良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班风和校风。

我们要开展学生观的研究,要把教育的基点放在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上,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树立每一个学生未来都可能在某一个领域成为佼佼者的观念。

(二)转变教学观念

1.就业教育与人生规划教育相结合

如果我们把就业教育看成是帮助学生实现“短期目标”,那么人生规划教育就是意在帮助学生树立“长远目标”。开展就业教育有利于通过让学生明确就业取向,认识社会用人要求,从而激励学生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知识、培养专业技能,为实现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2.就业教育和日常教育相结合

就业教育不仅仅是就业部门的工作和任务,各个科任老师也应该主动参与到就业教育当中来。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到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够在今后找工作的时候,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能在工作当中更好地运用所的知识服务于社会,提升自己。

3.就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教师面对社会经济形势的发展,城市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的改革变化,要加强在教学理念、教育心理等等的教学思想准备,使学生形成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

(1)强化中职电子商业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是突出中职学生电子商务核心能力的必然要求 ;

(2)适应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特点,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3)要提高中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适应能力,也应强化基本技能训练 。

四、以就业为导向,实现教学改革

(一)体现中职特点,实现教学改革

1.制度创新。树立服务意识,探索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制度。

2.专业开发。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从实现学校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出发,优化具有岗位性和灵活性的专业设置。

3.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适应社会人才的培养需求,增强课程的实用性和应用性、适应性和实践性。

4.探索文化基础教育的能力培养。文化基础课以“必需”和“够用”为度,文化基础教育中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学习能力和实验能力的培养.

(二)突出专业特点,强调技能培训

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质量观,首先,我们要明确学校的培养目标,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其次,我们要明确教学的定位,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变化,瞄准行业企业的就业岗位需求,坚持以能力为本位,改革学校教学的课程、改革教材及改革教学实施过程,实现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挂勾,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的路子。再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不能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而是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学校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

1.加强实践教学。在教学中努力实现学生到企业实习,有利于学生技能发展和实现就业。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探索与试行:

篇6

本文作者:朱厚望杨虹工作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一)传统教育观念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的制约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还存在着不适应当代高职大学生成长的方面,教育思想观念没有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而更新,往往还囿于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之中,影响了思想道德教育实效性的发挥。其主要表现为:(1)偏离了德育首位的办学宗旨。党和政府要求德育为先导或把德育放在首位,但实际上各高职院校在执行过程中的真实写照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高职院校重教学,轻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良倾向较严重。高职教育在专业理论上以“够用”为原则,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但其缺陷也显而易见,即将理论“够用”原则套用在思想道德教育上,压缩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深度,从而弱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未能真正贯彻“德育首位”的办学宗旨;(2)忽视了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是人在从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改造的活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职教育工作者过于看重思想道德知识的掌握,忽视了高职生家庭、社会的多样化的主体道德实践活动和自我教育活动,把学生物化,当作消极被动的客体,以致束缚和压制了高职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性。(二)家庭和社会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重视不够高职教育是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而发展起来的新型教育类型,主旨在于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培养高等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社会、家庭和学生自身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往往着眼于学生专业技能的习得与就业的满意度,对于学生理想信念、诚实守信、良好职业道德和个人生活习惯等个人思想道德素养不够重视。为迎合社会及学生家庭的喜好,与高职高专教育模式相适应,高职院校加大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三)学生自身对高职思想道德教育意识不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高职生将注意力集中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习得上,而对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在内的基础性教育课程存在一定的偏见,把思想道德教育仅仅看作是一种理论说教,从而忽视了“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必然联系。高职生作为相对特殊的一类学生群体,思想认识上的肤浅性使得他们对思想道德教育存在一定的逆反心理。(四)部分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热情不高高职院校部分专职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因对思想道德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模糊,缺乏坚定性,甚至潜意识认为,学校中心工作是教学,把专业教学就行,而思想道德教育可有可无。这种思想认识导致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仅为完成任务了事,热情不高,未能对思想道德教育事业全身心投入,效果不甚理想。同时,因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将专任教师与专职辅导员在校内地位、工作环境以及工资待遇等方面拉开了差距,使部分专职辅导员情绪感到自卑或失落,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全面发展理论视野下的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创新

(一)更新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之观念意识1.树立服务意识。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服务功能,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意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在教育过程中全面落实“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宗旨,充分体现服务与关爱,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始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服务对象,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生活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努力做到贴近个体,对学生做好思想道德教育入心、学习上关心、生活上贴心和帮扶后进生耐心的“四心”工作,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做到面向人人,服务到人。2.坚持以人为本。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做人的工作”的系统工程,其基本任务是发展人的主体性,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把大学生的主体性摆在首要位置,更多地关注人的需要,摆正人的位置,尊重人、关心人、开发人。同时,应树立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是合作关系的理念,使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双向互补,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3.坚持“三全”育人。即坚持全过程、全方位和全员育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因此,在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中要与时俱进,根据社会和时代要求不断补充新的教育内容,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内容纳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与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等,并同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及服务育人相结合,从而实现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全面管理,德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丰富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之方式手段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要重视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重视“两课”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加强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所创新,能够解答现实提出的种种新问题,抓好“三进”(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形成以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导,专兼结合,院、系、班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和监控体系。坚持定期(如每两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排查,按“五个一”(一名对象、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和一抓到底)的要求对重点人员进行帮教与管控,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将问题杜绝在萌芽状态,给学生的心理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3.抢占网络教育主阵地。紧紧围绕高职生思想教育教育的主题,力求贴近学生贴近实际,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创建校园绿色网站、主页以及共青团思政博客等思想道德教育专题网站,建立院(校)长信箱、辅导员信箱或者QQ群、论坛等网络交流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在开展高职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形式上有所创新。(三)拓宽高职思想道德教育之实现路径1.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积极成效,必须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自我教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高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培植学生自我内心的道德良知是思想道德教育的根本所在,要从关注学生外在的表现转向关注其内在心灵的培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自我修养水平和道德境界。2.发挥教育者人格的力量。上行下效是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一个普遍规律。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不仅是一项复杂与繁琐的工作,而且是自律性高、社会责任感强的工作。试想如果教育者言谈高尚而行为卑鄙,其教育只能起到相反的效果。因而,不仅要求教育者说到,更要求能做到,言传身教,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要充分调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自我道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教育水平的潜质。3.发挥楷模榜样的力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高职院校可以在学生中间开展“道德之星”、“助人为乐之星”、“见义勇为之星”等评选活动,树立各个层次的典范,使其具有时代感召力与亲和力。并且,要利用校园网络、广播、院报和宣传橱窗等进行广泛教育,为学生的行为树立看得见、摸得着的榜样,使之成为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楷模与典范,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

篇7

二、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 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教育中, 学校并没有针对性的开设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 因此使得一些学生缺乏接受正规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机会。当前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缺失和不足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 高等院校将所有的精力均用在了人才的专业培养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上, 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深入教育, 使得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专业知识、就业能力完全脱节,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缺乏;其二, 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学的形式比较简单、途径也很单一, 大多数是依靠各个班级辅导员的说教形式, 部分学校也采取大一阶段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公共课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 其教育的成效较低。教育的不足使得大学生的真实的心理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从而出现道德素质与社会需求相脱离的情况。

由于当前的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足的问题, 使得人们对于高等教育中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度越来越高, 有不少学校均逐渐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也收获了较好的效果。一些学校利用计算机教育开展信息思想道德教育, 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犯罪性质的认识, 加强学生对知识产权的重视, 从而正确认识信息的归属权问题;也有部分学校通过对学生的专业教学中引入道德伦理教学, 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的同时, 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2]。学校自发性地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为促进我国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开辟了新出路。

三、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措施

(一) 开展生命思想道德教育

我国的生命伦理学是三十年前从西方国家引入的一门新兴学科, 且经过我国一些研究人士的不断研究与突破, 使得我国的生命伦理学得到了新的发展。生命伦理属于人类伦理精神中的本体性内容, 重在强调人们对于生命的正确认识和对待, 而生命伦理教育是通过引导学生从道德、伦理、理性等多方面来认识生命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从而能够积极地提高自身生命的质量与价值。

民商法案例教学中开展生命伦理教育, 增强大学生对生命伦理的正确理解与认识, 提高学生的尊重、爱惜、敬畏生命的意识, 逐渐将这种意识由内深化, 再由外释放, 从而使得这种人文精神得到较好的巩固。教学中, 不仅应引导学生正确地品味生活、热爱生活, 更需要帮助学生以正确的心理态度来面对生活中的痛苦和挫折, 建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仁慈的人文情怀[3]。采取实例应用和课堂讨论的方式, 及时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取向, 并对学生的错误认识进行修正, 增强学生对生命价值、质量的正确认识, 并正确理解人生中的生老病死等自然规律。在开展民商法案例教学中, 可采取课堂观看或推荐学生观看《道德观察》、《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 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的理解与认识。也许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这些节目, 了解其中的受害者或家属的悲伤心理, 从而引发学生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困难与挫折的思考, 提高学生对生命的重视, 告诫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正确处理方式。此外, 还可以多利用其他渠道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 例如在法院旁听的方式, 参加一些实际的法律援助活动或宣传活动等。

(二) 开展家庭思想道德教育

在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中, 家庭伦理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在目前的高效思想道德教育中, 家庭思想道德教育存在明显的被忽视的现象。其实, 一个家庭思想道德较好的人, 其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也会明显较好。例如, 比较和谐稳定的婚姻家庭, 对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 不少婚外恋情、家庭暴力、亲情淡漠以及重婚等情况不断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 使得人们的道德底线受到了严重挑战。

民商法课程的开展中, 积极应用一些家庭和谐与不和谐的对比案例, 正确引导学生的责任意识、家庭观念以及思想道德。通常情况下, 在校大学生均为年满18周岁且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 从法律角度考虑, 其父母不会再对其具有承担抚养的义务, 对于孙辈来说更是不应该继续承担抚养义务, 那么, 在校大学生应对父母的无偿付出的关怀持以感恩的心态。在我国的婚姻法中对夫妻关系的双方的财产分配与人身地位关系做了平等对待的规定, 并规定夫妻双方应彼此尊重、互相忠诚、禁止暴力行为等。而对于父母与子女的关系, 父母应在子女未成年之前尽抚养与教育的义务, 而子女也应该对父母具有赡养的义务, 不能相互遗弃和虐待。民商法案例教学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时, 应加强对大学生独立、尊重、平等、宽容精神的培养, 帮助学生不断渗透自主原则、平等原则、社会责任原则、人道原则等, 将反对家庭暴力、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等思想道德根植于学生的意识中[4]。

(三) 开展经济思想道德教育

近年来, 我国的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的素质要求有所提高。在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时, 应积极应用对市场经济秩序具有破坏性与促进性的案例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正确的经济理想与道德情感, 将课堂变成培养学生正确义利观的重要场所。此外, 在关于合同法的教学活动开展中, 应重视学生重合同守信用, 有约必守的合同观念, 并重视对学生诚实守信观念的培养, 让学生由内而外均具有诚信的意识[5]。还可以采取列举食品安全相关的法律案件, 提高学生的公平竞争意识、质量意识以及法制意识等, 使得学生能够形成良好的经济思想道德观, 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市场的发展需要。

(四) 开展信息思想道德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的传递与使用的安全性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信息思想道德也是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之一。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肉搜索的利弊, 从而让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个人信息安全保护以及不侵犯他人信息安全的意识[6]。通过对一些沉迷于网络游戏而引发的犯罪与人生伤害类案例的列举教育, 培养学生对网络的正确认识, 养成较好的上网习惯。

在民商法教学课程中不断渗透信息思想道德的教育,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筛选能力、是非与善恶的判断能力, 使得学生的信息思想道德自律水平得到提高, 引导学生在资源的获取上应采用合理的方式, 并尊重和维护他人的知识产权, 加强对个人隐私的保护, 不侵犯和伤害他人信息安全, 要对自己的网络行为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结语

如今, 教育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所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已不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 更是要加强对人格健康的锻造与陶冶。在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时, 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水平。民商法课程教学中, 也应该积极采用多种渠道和手段, 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培养力度, 使得我国高等教育的思想道德教育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远凤.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教育评论, 2013, (01) :102-104.

[2]程远凤.以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民商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大学教育, 2013, (06) :70-71+73.

[3]齐倩.民商法案例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6, (04) :56-58.

篇8

在现代社会,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教育本身是一项任务繁多,复杂的工作,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思想真政治教育涉及的方面广泛,学校的教育在社会中更为重要。因此,教育部门要在各个方面引导学生们要树立一个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一、中职学生在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不能够深入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真正内涵。现在,在传统文化和信息化充斥的今天,学生的发展始终离不开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育人,教师育人的方法很多,对学生的教育程度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国家的发展壮大,对实用型的人才需求越来越多,学生在学校期间,不能只是一味的啃课本上的东西,虽然说,传统文化不可以丢,但是,课本上的东西绝大多数只是纯粹的理论,我们经常被书上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有时候把理论生硬的套在脑子里,这样固有的思维模式太过于保守,学习的过程就要胆大,勇于创新。所以,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要求他们认真学习课本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还要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真正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2.只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忽视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产业经济逐渐发展壮大,一些中职院校的学生,他们在学校期间,通过老师传授的知识外,自身还掌握了一项专业技能,这种技能也可以说是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同时,也是他们未来的择业方向。正是因为他们在学校期间有了过硬的本领,才会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其中,有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到毕业就出去工作了,很多企业到学校招聘学生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尤为重视,他们看中的是学生动手的能力,这就导致了,一些中职院校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各个企业单位更重视招聘那些具有很高的思想道德情操的学生。学生的专业技能重要,同时,一个同学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象征着一个学校教育的良好形象,学校不应该忽视对每个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应当,让学校培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队伍庞大起来,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潮流。

3.教学方法单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渐更新。然而,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国的一些中职院校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有些老师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只是给学生读书本上的理论,让同学们用笔画上记号,然后要求学生把这些理论一一背出来,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只能减轻老师的教课负担,然而,却让听课的学生遇到实际问题却百思不得其解,学生们开始在课上注意力不集中,思想处于混乱状态,他们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听课的实际意义,他们多数是按照老师传统的教学方式来学习,这样就造成了教学质量低下,教学方法的单一化。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同时,还要从学生身份考虑,这种教课方式,学生是否能真正的从心理接受,以及对学生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培养是否有帮助。

二、如何加强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1.加深对思想道德教育的认识。学校的教育是在育人的前提下首先要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做人,做人最起码要懂得教育的本身是要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因此,教育部门要知道广大教师队伍,一定要把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教育的首位,从而,改掉那种传统的只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轻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思想。只有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得到提高和认识,这些问题就能够加以解决。

2.对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在每一个学校里,在教师队伍中,每个人给学生代的课程不同,所以,每个课程要对应讲解主要专业课程的老师,不能出现这种情况,由于学校缺少老师,就让其他老师给学生代课,这样就导致了老师讲课内容不清楚,老师不懂相关知识,同时,他主攻的课程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教育方法不能太单一,应该对其进行改革,聘用一些真正懂得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的专业老师,只有有了专业的老师,才能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的听讲,同时,老师也能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增加他们的兴趣爱好,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加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际意义

1.坚定政治方向。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额进步,中职生的未来发展与国家有着必然的联系。一个人要有理想,并为之奋斗,有了坚定的观念支撑至关重要,如果人没有了政治方向,那么,就不会有信念和凝聚力。

2.坚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实现人生的价值。每个人不可能离开社会单独生存,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无论你对社会所做的贡献是小还是大,那么,我们从小就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学习的阶段不怕吃苦,要时刻具备艰苦奋斗的精神。不断实现人生的价值。

中职学生是我国未成年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身上肩负的责任重大,因为他们要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祖国的一些企业当中,他们所学的技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状况如何,关系到国家和整个民族的未来。因此,我国教育部门应该不断进行教育改革创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高尚情操,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不断的进步,年轻人要有艰苦奋斗不怕吃苦的精神。同时,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修鼎.新形势下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思考[J]

篇9

重理论知识灌输,轻实践教育。作为课程教学,思想道德教育是以书面考核学生的道德认知,评定其思想品德教育科目的成绩,学生思修成绩的高低与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行为表现非常错位,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思想道德面貌,导致教育模式难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

重道德教育形式,轻实际效果。当前思想道德教育,主要以课程形式体现,加教师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使教育最终流于形式。有些社会实践等实践活动贯穿其中,多是宣传意义大于教育意义,这种实践教育活动很难有实际效果。目前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有浓厚的政治功利性,偏重于政治教育,机械地向学生灌输,基本品德有所忽略,比如对孝敬父母、正直善良、勤劳勇敢等强调得不够。

重业务素质提高,轻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四个方面。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志,特别是思想道德很难制定一个科学、合理、量化的评价标准。日常活动中受到多元化的价值冲击,造成大学生进校后就带有许多不足和缺陷,这无疑大大增加了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弱化了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实践环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关系

实践环节是深化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涵的重要平台。抓住思想道德教育中的实践性环节,帮助大学生选择正确的人生方向,提高其思想道德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应当以社会需要,精心设计大学生专业社会实践,在提高能力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教育实效性。

实践环节是检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重要标尺。在新时期,道德教育应基于大学生的兴趣,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道德活动,以达到最终引导他们的思想行为的德育效果。在现实生活中,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往往让我们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关照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在实践中发展。

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必要途径。社会实践可以使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效地统一起来,在社会实践中明确行为目标和价值取向,为理论的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在实践中感悟、在现实中运用,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人才目标。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促进高校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引导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现对理论知识的巩固和转化,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改革,弥补课堂教学与实践脱节的地方,从而调整高校的专业设置,使学校专业结构与市场接轨;社会实践架起了沟通高校与社会的桥梁,有利于形成教学、科研、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新型教育体制,建立起互惠互利的长期联系,形成良性循环,促进高校教育的全面改革与发展。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践环节是促使大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社会实践可以使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让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大学生们思想更开阔、目标更清晰;激发大学生为祖国奋斗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培养他们自立、自强、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自身的健康成长。

篇10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搞好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治国之本。要搞好教育,就必须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而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要抓好现任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外,同时还要重视教师队伍的源头培养――即要重视高校师范类学生的培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切实抓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培养师范类学生的重中之重。

一、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现状

目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比较欠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有些学生思想觉悟差,思想道德素质水平低,如课内外不讲礼貌、不尊重教师、污言秽语的人比比皆是;有些人经常上课迟到、早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聊天、睡觉、吃零食;破坏校园绿化带的现象随处可见;谈恋爱的学生在教学区搂搂抱抱,做出一些有损大学生形象的事。校园内存在太多不文明、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现象。因此,提高师范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二、原因分析

首先,学校一直十分重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养,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不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学习

一方面,学生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不感兴趣,他们觉得这是空洞的大道理,跟自己距离很遥远;另一方面,很多思政课教师也只是单纯注重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忽视了思政课应有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2.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存在误解

多数人认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只是思政课相关教师的责任,与其他教师无关。事实上,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全体教师及各职能部门共同的责任。

3.有关学生工作的职能部门也没有尽其责

职能部门不重视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很少开展有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活动,没有真正落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其次,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面,学校缺乏创新,没有采取新颖的、与时俱进的教育方法。90后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精力充沛,而我们的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步伐,使用的还是以前的方法,教育效果不好。而在其他学科的课堂上,大多数教师也都只是讲授自己的专业知识,几乎很少会涉及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内容。

再次,有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活动很少。虽然我们校区每学期会举办不少社团活动,但大多数活动都没有上升到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层面上来。我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路径非常狭窄。

三、解决对策

针对目前我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出现的诸多不足,结合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我们必须尽快找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路子、新方案,而且全体教职员工及各职能部门都应积极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首先,高校教师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前提就是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以及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知识素养。

1.学校领导管理层和后勤服务部门

要明确和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保证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的优质齐全;专门设立心理辅导机构、就业指导机构、社会实践等课外教学机构为学生服务;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保障学校各项活动有序进行。

2.教学辅助机构

图书馆、食堂、体育中心等教学辅助机构工作人员的言行举止、思想作风、职业道德、工作态度等会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工作人员在认真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也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倾向,要把严于律己、提高整体素养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之一。

3.辅导员、班主任

要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和尽职尽责的工作态度;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更新教育内容,把握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支持和配合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做好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班级各类组织和团体,充分调动各个组织和团体的积极性,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其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要力求取得实际效果。思政课理论教师要始终保持教学的热情、师生的友情和愉悦的心情。这是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率的前提。思政课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改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教师要理论联系实际,把思想政治理论与学生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例如:教师在讲授“哲学的基本问题”时,讲到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就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来讲解,以此来引出学生对自身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关系的探讨,引导学生认识到制定学习目标、学习计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处理学习计划与学习实际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个人学习方案,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讲授“价值与价值观”的内容时,要让学生真正明白,“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探讨,最后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什么样的人生才是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共同探讨式的课堂教学,能鼓励学生开动脑筋、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实践证明,这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是很不错的。

此外,其他学科教师虽然不直接传授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但其举手投足会影响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效果的实现。事实上,其他学科教师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例如:语文教师在讲授古代文学时,就可以利用中国的古典文化来教育学生明孝道、懂事理。像《三字经》中就有一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意思是:人首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其次就是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知识丰富了,学问渊博了,就会少说错话,少做错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教师可以找到很多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契机。教师在讲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又能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一举两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相关职能部门要致力于提升社团活动的实际思想教育意义,要把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寓于学生社团活动中。例如:书法协会可以定期举办书法展,书写内容可以是关于学生文明礼仪的语句;在举行每周的英语角时,负责人也可以选择一些有关公民道德素质方面的话题进行交流;广播站每周可以专设一天,播报“讲文明、树新风,争做一个合格的大学生”的主题内容,鼓励学生踊跃投稿。只要积极思考,我们一定能策划出很多诸如此类的活动,这将大大提高社团活动的实际思想教育意义。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搞好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教师除了要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精湛的现代教学技法,还要有高尚的师德。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和爱戴,才能使思想道德教育更有说服力。同时,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言传身教,才能全面提高师范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只有搞好了师范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才能使学生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我国的教师队伍素质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更加辉煌。

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言

德育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国家的发展,因此,加强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就我国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来看,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地贯彻落实思想道德教育,以至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进而不利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学以学生为主,不仅要加强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更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成人成才,在这种要求下,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就必须重视思想道德教育。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人无德不立, 国无德不兴,这句话揭示了德育的重要性,加强德育是我国当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只有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发展。初中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他们出国家的未来,初中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关系到他们滋生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社会、国家的未来发展方向。当前,思想道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而初中生作为国家的未来,面对社会思想道德问题日益突出的环境,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也越来越重要。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可以让初中生知廉耻,懂礼仪,让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初中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想观,为初中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为我国现代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人才。

三、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一)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不重视

就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许多教育工作者还没有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将思想道德教育完美地融入到课堂中去。由于教育工作者对思想道德教育的不重视,直接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多的是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对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

(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阶段,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依然是以教师为主,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忽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的接受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能动性会受到打压,使得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师生关系僵硬

师生关系僵硬是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强调纪律,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保持绝对的安静,耐心的听教师讲解,学生稍微表现出一些活跃的行为,就会受到教师的责骂,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教师讲解的东西,学生感到不解时,并向教师提问,许多教师往往会因为学生这种突然的行为往往表现的不耐心、不高兴,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比较僵硬,而僵硬的师生关系就会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利于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

四、新课程理念下下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策略

(一)提高认识

新课程理念下,思想道德教育愈来愈重要性,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要想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认识到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要将思想道德教育融入到思想品德课课堂,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保证思想道德教育的顺利开展。

(二)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要想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与教师互动,并在互动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如,针对老人摔倒这一现象,教师可以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发生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看法,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良好的教育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首先,要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打造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给人以鼓舞、奋进行上的精神力量;其次,要善于利用各种途径,如广播、宣传栏等加大德育教育的宣传,提高学生的认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良好行为习惯教育。

(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思想道德教育中,要想实现高效教学,就必须注重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作为教师,要彻底摆脱那些传统观念,在课堂上要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多提问、回答问题;课后,教师要以朋友身份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爱上课、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去。

(五)多开展德育活动

让学生多参与德育活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在以往的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理论知识教育,而这种理论知识等于是“纸上谈兵”,难以真正的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当多举办德育教育活动,根据思想道德教育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举办一些德育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到这些活动中去,从而让学生德育活动中提升品质,锻炼能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理念下,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越来越重要。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生的发展、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不断强化思想道德教育,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成才、成长,使其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结本人。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教师要贯彻落实思想道德教育,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多开展德育教育活动,鼓励学生多参与这些活动,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品质和思想道德水平,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项福宏.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教学的理解与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2,19:94.

[2]贾建立. 浅谈新课程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J]. 科技视界,2014,29:251.

[3]薛文瑛. 新课程理念下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思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5,01:13.

篇1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深入,计算机给人类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然而许多青少年却沉浸于网络游戏中,甚至采取一些非法的途径,例如抢劫、敲诈等方式来获得金钱。长期下来,学生道德观念严重缺失,社会责任意识淡薄,在这种社会环境下,无疑增加了中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加上部分学生家庭与自身心理问题,导致整个中职学生群体道德水平的提高难度比较大。

1.2中职学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仍然存在

当前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势头非常猛,这给中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专业技能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这也使得中职院校“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更加严重,很多学校为了追求更好的就业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过于重视技能和知识的传授,并且将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学习状况作为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这使得中职院校的德育工作流于表面,没有发挥实质性的效用。

2新时期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所做的调整与应对

2.1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效用性

提升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教学中乐于接受,并且深刻感悟,老师就需要认真挑选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内容的效用性。第一,老师应当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理念,在教学的过程中重点传授思想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让学生充分地消化并且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做到明辨是非和善恶。第二,在树立了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之后,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道德意志的锻炼,让中职学生在懂得是非后,能够坚定立场,坚持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学校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来组织学生参与更多的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强化道德意志。第三,帮助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让学生将正确的思想道德行为变成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从而真正地提升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言谈举止文明、着装简洁得体、时间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强等。

2.2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吸引力和有趣性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在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也获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仍然存在“轻实效,重形式”的现象,虽然开展和组织了多种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但是大多都是流于形式。为了改变思想道德教育这种现状,务必要对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有趣性,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实现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具体来说,老师可以采取情景式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教学法、典型榜样教学法,同时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构建老师和学生双向互动的思想道德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为了使思想道德教育课堂更加有趣和有效,老师还可以邀请家长来分享自己的成长历程,或者是教育领域的专家来进行相关的心理辅导等等,这些有趣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得中职院校思想道德的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从而保证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教学效果。

2.3强化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性

社会实践是实施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它能够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树立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且更加深入地认识所处的社会环境,开拓自己的眼界和视野,从而将思想道德知识与现实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中职院校教育者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到人才培养机制中,积极地引导中职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会,到社会基层去体验生活,具体的途径是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以企业为社会依托,让学生有广泛的实践平台。另外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参观和学习等,在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也可以要求学生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或是社会调查报告,从而强化中职院校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促使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2.4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志愿者服务活动是思想道德教育发展的重要载体,学生在做志愿者的过程中感受到奉献的快乐,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三观”,实现更加优良的思想道德修养。具体来说,中职院校应当积极地动员和开展各种校内校外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相关的院校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和健全志愿者组织,做好各种志愿者人员的招聘、管理和培训工作,与社会力量相结合,进行长期的合作,实现社会与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使得学生能够在志愿者活动中受到更加深刻的教育,了解社会的民情,提高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志愿者服务活动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中职院校可以和街道、社区、福利院等民间机构签订相关的协议,保证各种志愿者活动的有效开展,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

2.5构建健康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形成学校精神文明的有效载体,相比于上面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式来说,它是一种隐形的教育方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的熏陶和感染,中职学校务必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建设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开展一些文化科技活动、歌唱比赛、校运会等等,使得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意志,学会团队合作和奉献精神,从而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各种能力,无形中使得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并且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提升。

篇13

1、成分多样,参差不齐由于高职学生是在高考录取过程中属于最后批次录取的考生,因此会出现高职院校的生源成分多样,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学生是因为本科落榜了,降录到了高职;有的学生是因为成绩不好,只能选择高职;有的学生是因为专业调剂,调剂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有的学生只求有一个高校就读,因此选择了一个水平较低的高职院校,……。诸如此情况,成就了高职学院的大学生成分多样,参差不齐。

2、学习能力不一由于高职学生成分多样,有来自发达地区的,有来自贫困山区的,因此由于基础教育的不同,导致了不同地区的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积累的理论知识和培养的学习能力各有千秋,学习意识也大不一样,接收知识的能力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3、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进入高职院校的考生,一般来说都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及文化熏陶,都有待在高职院校提高。目前,中国的高考大军主要是90年代的考生,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的溺爱教养方式,导致了进入高职校的考生自私心理较重,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团队意识薄弱。这些现状都势必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困难。

二、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议

通过上述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分析,再加之对高职院校自身特点的剖析,结合多年来的学生管理工作经验,针对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提出如下的建议:

1、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要做好高职学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首先应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施者,这个实施者就是辅导员。只有大力加强辅导员的师资队伍,对辅导员进行相应的教育心理学、专业知识等方面的培训,才能让辅导员在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游刃有余,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交心朋友”,“沟通大师”,“良师益友”。通过对多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经验发现,一个优秀的辅导员,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模范,可以帮助学生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快速成长,也可以帮助学生洗涤心灵,指明方向,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一个不合格的辅导员,不仅不能好好的教导学生,更可能由于自身素质不高,导致与学生之间沟通困难,交流不畅,最后出现“学生不好管,学生管不了”的尴尬局面。由此看来,加强高职学院辅导员队伍建设,对加强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势必放在高职学院思想道德教育的首位。

2、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仅仅注重了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里开设了思想政治修养课,制定了思想道德综合素质的评分制度,这些方式只能从初级层次完成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而对于自身约束力较差,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这些思想道德教育都不能起较大的作用。因此,建议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状况的研究,从本质上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况,分析如何能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符合实际需要的开展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友情链接